小米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1:44:22

点击下载

作者:克莱·舍基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米之道

小米之道试读:

测试题

对于小米之道,你了解多少?1.人种学家扬·奇普切斯通过研究发现,全球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会随身带着三件东西,其中不包括()A.钱B.钥匙C.手机D.笔2.小米自创办开始,就把眼光放在了国际市场,它花了()买到了Mi.com的域名。A.360万美元B.360万人民币C.2600万美元D.2600万欧元3.MIUI的更新一般上线的时间是()A.橙色星期五B.橙色星期三4.小米一直都在奉行“先导型用户创新”模式,其具体内涵是()A.由发烧级用户对产品提意见,小米迅速在更新中修改B.由一批用户先行使用,然后他们向其他用户推荐5.小米手机进入的第一个海外市场是()A.新加坡B.印度6.著名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A.金属使用量B.手机普及率7.(多选)()方面的原因,给中国经济安装了奇怪的弹簧,使得趋势在中国通常出现得晚,但推进的速度却比其他地方快。A.起点低B.基础设施落后C.人口数量庞大D.出口经济发达8.(多选)小米的估值,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它们是()A.借助硬件而推出的各种收费性服务B.小米生态链C.小米的国际化步伐D.小米手机的单价推荐序1什么是小米跟苹果正面撕的底气?金错刀 科技商业观察家,BSI爆品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人

在我的书单里,互联网预言家克莱·舍基的经典著作《认知盈余》绝对能进Top3。

认知盈余是所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大基础理论,我用一句话总结为:下班时间产生的革命性力量。

实在没想到,克莱·舍基竟然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的小米,甚至出了一本不太厚的书:《小米之道》。

互联网预言家眼中的小米,第一印象来自于2015年他在上海购买手机的经历。当时,他被Mi3震惊了,而且买了一部Mi3。

克莱·舍基看小米,跟我们的解读维度完全不同,他会拿小米跟苹果手机直接对比。他说:与卖500多美元的iPhone相比,Mi3的价格非常低,而且它还很漂亮。

克莱·舍基对中国制造的颠覆性印象,是从小米开始的,让他最惊讶的一点是“漂亮”。因为,几十年来,对中国制造的指责不绝于耳,老外认为:他们只会大量复制,却不会设计新产品。

事实上,自克莱·舍基第一次购买小米的几年后,小米已经开始跟苹果iPhone正面撕了。小米开创了全面屏这个品类,甚至引发苹果的跟进,而小米MIX2跟iPhoneX更是正面开撕。

21世纪到底该怎么做生意?

什么是旧模式跟新模式最大的区别?

我用一句话描述克莱·舍基写《小米之道》的核心,就是:北京的小米跟加利福尼亚的苹果正面撕的底气到底在哪?

小米模式的本质,用雷军的话说,就是:硬件+互联网+新零售。

这个模式跟苹果是非常类似的,苹果在硬件、互联网、新零售上都是高手。

小米能跟苹果正面撕,真正的底气,克莱·舍基在书中有描述,但没有那么清晰,我梳理下,有三个。

品牌的竞争VS流量的竞争

乔布斯认为,品牌仅次于技术。他有一个品牌秘方:革命性技术与营销的结合才是苹果成功的关键。

苹果能卖出这么高的溢价,最重要一招就是品牌效应,而且是爆品级的品牌效应。我称之为:爆品+品牌。

很多跟苹果正面撕的公司,后来都败下阵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采取了类似的模式。

如果拿小米跟苹果对比,两者在模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小米采取了另外的模式:爆品+生态链流量。

这其中有两大核心:一是互联网入口级流量,这个要靠高频的行为,核心是MIUI。围绕着MIUI,还有金融、互娱、影业、云服务、大数据,这都是高频的入口级流量。二是组合低频流量,把它形成大规模的流量旋风。小米最核心的产品是手机,用户购买是低频行为,如果小米网和小米之家只卖手机,这是很痛苦的。无论线上线下,你不可能让用户经常买手机,否则流量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是难以为继的。怎么办?只有靠扩充品类,完善丰富产品组合,形成大规模的流量。

英雄式设计VS民主设计

小米跟苹果正面撕的另外一个核心是产品设计理念。

苹果跟小米都是非常重视用户的。但是,小米把用户参与感上升到了战略和价值观的高度。

苹果的创新是靠英雄驱动的,比如乔布斯、设计大拿艾维。有个极端的例子,1980年的一天,乔布斯带着一本电话簿走进一场设计会议,并把电话簿扔在桌子上,说:“那是麦金塔能够做的最大尺寸,绝对不能更大。如果再大,消费者会受不了。”当时,场内的人都傻了,这本电话簿只是过去出现过的电脑的一半大小。

小米则是更极致的铁杆粉丝模式,克莱·舍基称之为“先导型用户创新”。在很多领域,像发烧粉这样的最深度用户通常非常了解产品,甚至甚于设计者自己,他们对产品的修改和调整也经常被添加到产品标准当中。

乔布斯最喜欢福特说过的一句话:你问顾客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用户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规模用户的连接,以及他们革命性的认知盈余,再不能用这句话来描述用户了。

在小米论坛上,大量的产品设计是需要用户参与调研的,很多答案都是最佳用户体验的答案。

小米也请英雄式的设计师参与,比如设计大师斯塔克,但背后共通的理念是“民主设计”。

贪婪VS克制贪婪

这是小米跟苹果最大的不同。

也是很多新模式公司跟传统模式公司最大的不同。

苹果是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卖比较贵的价格。小米是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卖很厚道的价格。

小米MIX概念机刚出的时候,很多内部人都建议定价9999元,后来雷军还是定价3999元。

我曾经简单总结过内部版的“小米之道”:

●第一条是“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真诚+热爱”,一切纷至沓来。难度系数★★★。

●第二条是“只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难度系数★★★。

●第三条是“要么不干,干就干到极致”。难度系数★★★★。

●第四条是“克制贪婪,用户才会产生强信任。”难度系数★★★★★。“克制贪婪”是最难的,也是竞争对手最难学习的。

什么叫克制贪婪?就是少赚一点,就是大幅砍加价率,控制毛利率。比如,能不能把毛利率控制在20%,把利润率控制在5%。

为什么要克制贪婪,这也是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获取用户的强信任。

当然,克制贪婪,也是因为小米有大量的软件作为后台,可以作为盈利点。

克莱·舍基认为:旧模式从硬件开始,依靠实体店出售单品,没有用户参与。当然,未来仍会有部分产品沿着这种模式被制造和销售。不过,当有“芯”的产品开始越来越广地扩展到所有产业时,它们都完全可以先从服务开始,在线上出售。

他甚至预测:在任何需要设计、最终产品可以联网的低端市场,小米模式都可以使用!

小米标志着“先导型用户创新”作为有趣的边缘策略的终结,将逐渐成为主流。

不知道旧模式是何时结束的,但现在它确实消失了。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总回头看,你会被灭的!”

放在这本书里,很形象!推荐序2突破盲点,把握小米的成功之道刘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能为这本《小米之道》作序,我是很荣幸的;能为克莱·舍基的书作序,尤其荣幸。

克莱·舍基的书《人人时代》《认知盈余》,我都读过。我自己很受启发,也专门在我的“得到APP”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中向13万付费学员隆重推荐过。在这份荐书清单里,克莱·舍基也是唯一一位让我没忍住推荐了两本书的作者。

不过,看到这本克莱·舍基写的《小米之道》,我还是很震惊的。一个外国人用英文写的、关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书,在海外出版,再翻译成中文,用引进版的方式介绍给中国读者,很让我有点外国人教中国人打麻将的感觉。

我自己和小米有很密切的关系。2015年,在小米官方的授权下,我对小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访谈,写了一本《互联网+:小米案例版》,并一直跟踪小米的发展,常常发表关于小米的文章。

这本书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也想看看,一个外国人,一位真正的互联网预言家,是怎么看小米的。透过他的眼睛看小米,一定会有非常有趣的观察。

我抱着这个心态,很快看完了《小米之道》的中文版样书。果然透过克莱·舍基的眼睛,找到了中国人看中国人的盲点。

比如,克莱·舍基说:“所有人看到这款手机(Mi1),都会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个相同的想法,‘一般般,而且MIUI运行得也不太顺畅。’当时MIUI内核的安卓仍然不能与苹果并驾齐驱。然而,考虑到Mi1的价格,它就没必要比苹果好了。它只需要比其他安卓手机稍微好一点,尤其是三星。”

看到这一段时,我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外国人是这么看Mi1的。当时让米粉们狂热的MIUI,在他看来,“没必要比苹果好”。很有意思。显然,如果Mi1是在美国,这个苹果手机重镇发布,可以想象,效果可能完全和中国不一样。小米,至少是Mi1,可能真是一个在中国才能做成的产品。此后,小米手机在保持性能和系统体验的口碑之后,工艺、设计方面的进步也让作者在书中惊叹不已,夸起小米来甚至比国内的观察者更狠。

再比如,克莱·舍基说:“中国银行体系与世界之间的鸿沟是出了名的,任何一个尝试在高级酒店之外使用信用卡的人都会迅速发现这一点。中国网站投入巨资所获得的线上交易专长和语言一样,都难以移植。类似地,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宽松执法意味着,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企业不仅面临着全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也没有了一系列政府性保护。”

看到这一段时,我深深点头。是的,在微软工作了近14年的我,非常理解知识产权的中外差异。克莱·舍基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判断中国产品出海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从宽松的知识产权环境,走向严厉的知识产权环境。这不仅是小米要面对的,更是所有出海企业都要面对的。

不过,他说“中国银行体系和世界之间的鸿沟是出了名的”,我还真不知道。我从来没觉得中国信用卡在国外不好用,但是原来外国人是这么看我们的。这一点要记住,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密切关注。不过近年来小米在海外开拓市场的成功也提供了全新的案例,细细研究就能看到全球市场涌动的新风潮。

总之,作为一个对小米、对中国互联网比较了解的人,读克莱·舍基的《小米之道》,给了我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视角。他眼中的小米,也许和你我眼中的小米,并不完全一样。透过他的眼睛看小米,其实我们也是在看他眼睛背后的那个世界。

感谢克莱·舍基写了这本书,让世界了解中国互联网,也让我们了解世界。M01新入口,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手机>>> 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让18岁的年轻人觉得一个中年男人很时髦,但小米做到了。 只有三件个人物品是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会随时带在身上的。前两种是钱和钥匙,并且在以往的3000年里,只有这两种。直到不久前手机这个人类最新发明的加入,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几年前,我在纽约大学的上海校区工作期间,曾经在地铁站迷失了方向。除了上海这个人口是纽约3倍的城市,很难有什么事情能让我这个纽约人表现得像一个乡巴佬。虽然上海的地铁通常都会配有非常到位的英文指路标志,可我还是下错了站。我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个站和我本来要下的那一站一样,出口都设在一个商场里面。在上海,这样的商场太多了,而且每个看起来都很像。2015年,上海计划修建的零售场所面积达335万平方米。

晕头转向地走在数不清的过道和店铺中间,我只好如那些把商场弄成迷宫的建造者所愿:放慢脚步,四处逛逛。我注意到一个卖手机的柜台,当时我正缺手机。一部纯黑色、弧形侧边、样式前卫的漂亮手机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的logo是“Mi3”。我的第一感觉是,Mi3应该不逊于其他好手机,于是,卖家和我开始在路人好奇的眼光中互相比划。在只有钱是共通语言的交易中,常常只能如此,10分钟后,我拥有了这部手机。爆品法则,小米掀起“时尚旋风”

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让18岁的年轻人觉得一个中年男人很时髦,但这部手机做到了。接下来待在校园的7天里,每当我掏出手机,我的中国学生们就会问:“你在哪儿买到的?”他们没有问:“你用的是什么手机?”因为所有人都能认出它。Mi3是小米公司当时最成功的产品,这家初创企业的出货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了。很多人还在如饥似渴地苦苦等待时,我竟然用上了这样一部炙手可热的产品,这让我一时成了年轻人羡慕的对象。无论是在这件事之前还是之后,这样的感觉可不常有。

在很多西方人的头脑中,小米这样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它的产品不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设计”,而且,设计得如此漂亮!几十年来,对中国制造的指摘不绝于耳:“绝对的,他们只会大量复制,却不会设计新产品。”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已逐渐掌握了精细产品的复杂采购流程和组装技术,尤其是电子产品。尽管iPhone包装盒上印着“加利福尼亚设计”(Designed in California)的字句,但都是在深圳被生产出来的。

显然,对于那些目睹了这一过程的人而言,问题已经变成“中国设计何时能赶上西方”。Mi3无疑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至少就电子产品来说,这个时间是“2013年”。它的质量一流,2000元人民币(当时约合330美元)的售价并不算很高。虽然这比大多数智能手机贵,却比配置差不多的三星手机便宜,后者定价在400美元左右。与卖500多美元的iPhone相比,Mi3的价格非常低,而且它还很漂亮。

对于所有的智能手机而言,其外观看起来都大同小异,只是一块黑色玻璃屏幕加机身上的三四个按钮,所谓的手机设计就是对这些微小元素进行排列组合。Mi3的设计采取了极简风格,其机身很薄,极大的屏占比让它看起来更薄。另外,小米之前的型号都在追求的、在Mi3身上表现得最显著的一点是,屏幕四周的黑边都设计得很窄,使边框和屏幕看上去浑然一体。这是小米的“伎俩”:廉价手机当然做不到让边框与屏幕在同一平面。不过,这种“伎俩”很奏效,更重要的是,它说明小米的员工非常认真地思考过,一部好手机究竟应该长什么样。风口,钱、钥匙与手机

在人类的发明当中,只有极少数物品会变得像人体的一部分一样而被人们忽略,然而,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又将变得难以想象。手机就是这样的物品之一,它已成为全世界成年人和大部分孩子的必备生活用具。从自拍到商业谈判,越来越多的全球通信都在手机上进行。人种学者扬·奇普切斯(Jan Chipchase)研究了手机在全球的使用情况,他指出,只有三件个人物品是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会随时带在身上的。前两种是钱和钥匙,并且在以往的3000年里,只有这两种。直到不久前手机这个人类最新发明的加入,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日本出现以来,手机已成为普及速度最快的消费类硬件产品,比汽车、固定电话甚至电视机都要快。因为不需要布设入户线路,设备成本也由消费者承担,移动电话业务因此比固定电话便宜,并让以往毫无联系的人相互连接。美国青少年一直声称无法离开手机而生活,但这种表达其实在发展中国家更名副其实。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