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演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20:07:06

点击下载

作者:赵春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疯狂演讲

疯狂演讲试读:

序言

演讲,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在学校的时候,想当班干部要进行班干部竞选演讲,还有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后,又要进行职位竞聘演讲,包括激励自己的团队工作等等,都要涉及到演讲。可以说,拥有演讲口才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名、成功的快捷途径!这样的人能够引人注意而鹤立鸡群。演讲、说话受欢迎的人,能够获得出乎于他真正所有的才学之外的、意想不到的功绩、效果!

其实,人人都有成为演说家的潜质,卡耐基曾说,要是在大街上,将一个最软弱无知的人一拳击倒,这人马上会站起来说话,显出有口才、炽热,且有所强调,那人讲话时的神情,几乎可以同大演说家威廉姆斯相比。因此,任何一个人,如果有充分的自信,而心中又孕育着一股热切的意念,都能在大众面前做出动听的演讲。但是,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因为胆怯,因为不自信,因为紧张等等原因不能做一场成功的演讲。久而久之,便认为自己根本不是演讲的料,也就放弃了这一想法,接着便在很多的场合遇到很多的障碍。

赵春林老师的这本《疯狂演讲》,无疑给那些想成为演讲说话高手,却又不知从何做起的人一个成功指南。在书中,赵老师除了详细说明了演讲需要的基本技巧,比如怎样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怎样说出优美之句,怎样引起听众的共鸣,怎样安排自己的演讲稿,怎样应对演讲的突发局面,更重要的是,他教给我们怎样建立自信,用自信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而通过有效地演讲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你步入幸福的生活,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

其实,演讲的特性之一,便是通过学习,通过锻炼就可以提高。也正是如此,赵老师用自己的实际体验和丰富的经验,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传授演讲的技巧,用他那富有激情的思想,让我们建立起自信,非常具有实用性。2010年2月9日下午,赵春林老师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闫月明先生做客开张网,在关于开张网的相互交流后,闫老对赵春林评价说:“我写段子、说相声这么多年,真可谓阅人无数,但像春林秘书长这样思维如此敏捷、反映如此迅速、讲话如此激情、决策如此科学、建议如此有效、为人如此善良的人还是第一次遇到,希望有更多人能经过春林的科学指导而发展得更好。”

祝愿广大的读者通过本书,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演讲方法,能够建立起自信心,早日练就演讲好口才,让这本书成为你最好的帮手,让你终身受益!中国决策科学院 第一副院长李新政

如何快速成为专业演说者

在生活、工作中,你随时随地都会和演讲打交道:

如果你是领导,你要经常给员工演讲,激励员工的士气,号召大家一鼓作气,创造更好的绩效;

如果你是员工,你要准备竞聘演讲,在开会的时候还要随时准备发言;

还有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各种即兴演讲……

但是,你现在或许正遭遇着这样的尴尬:

你需要演讲、发言的地方很多,但想做一次精彩的演讲却很困难;

你参加了不少的演讲培训班,演讲的技巧却没有什么提升;

你在演讲中运用了不少“高明”的技巧,现场反应却很一般……

原因何在?

其实,很简单,你对演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演讲技巧的运用不纯熟,你在台上的情绪和声音还不够吸引人。

在演讲前你是否认真、深刻的思考过你的演讲题目?

你是否认真的搜索过资料?

你是否观看过别人类似的演讲?

你是否认真准备过你的演讲稿?

在是否充分调动自己感情,运用恰当的语势?

如果你还是以为好的演讲,不过是写下一些优美词句,然后把优美词句拼凑起来,再加上那些所谓的演讲技巧去背诵,那便错了。

那么,你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做一次精彩的演讲?怎样才能做好演讲准备工作?怎样集合你的“想法”“念头”,然后将他们整合?怎样撰写自己的演讲稿?……《疯狂演讲》中已经将这些技巧用浅显易懂的论述和引人入胜的案例展现无余。

现在开始你就可以从演讲准备着手,效果肯定不一般!

然而,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演讲准备做足了,演讲稿也起伏有致的写好了,自己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了,这样你就能够让你的演讲出彩了吗?你在台上就能够完全吸引听众的注意了吗?不,这才仅仅是开始。具备纯熟的演讲技巧,懂得演讲时的语势、声音、声调的运用,知道怎样调动听众的情绪,这些都非常重要。只有这种种的因素共同作用,你才能够让你的演讲更精彩!

如果你还在问,那么到底怎样提升自己的演讲技能?怎样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怎样在演讲中运用这些技巧?《疯狂演讲》已经帮你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仅是教条地给你灌输一些演讲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你能够在每一次的演讲中运用这些技巧,真正提升自己的演讲技能,提高自己的信心,让你从此成为一名演讲高手!

拥有演讲口才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名、成功的快捷途径!成功的演讲不仅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功,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打开《疯狂演讲》,开始你的成功演讲之旅!

第一章 演讲的艺术

演讲者需具备的条件

生命力、活力及热情——这三样是演讲者必需具备的条件。

如何才能作虎虎生风的演讲,以维系听众的注意力呢?这里我将给你五个妙法,帮助你把热情和热诚加入演讲中。

1.选择自己热衷的话题

对自己的演讲题目要深切地感受,这一点极为重要。除非对自己所选择的题目怀着特别偏爱的情感,否则就别期望听众会相信你那一套话。道理很明显,如果你对你选择的题目有实际接触与经验,对它充满热情——像某种嗜好或消遣的追求等,或者你因对题目曾做过深思或有着个人的关切,因而满心热诚,那么就不愁讲演时会不热情了。

几乎所有的演讲者都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题目能否提起听众的兴趣。有一个方法保证让他们感兴趣:点燃自己对题目的狂热,就不怕无法掌握人们的兴趣了。

历来雄辩的最大吸引力,尽皆出于一个人深切的信念和感觉。真诚建在信仰之上,而信仰则出于心灵对自己所要说的事情的热切情感,出于头脑对于要说什么的冷静思考。“此心自有道理,是为道理所不自知”。

2.重现自己对题目的感觉

我们去看话剧、电影的原因之一,即是想要见到、听到感情的表露。我们很害怕自己的感情会当众吐露,因此去看话剧,以满足这种感情流露的需要。

当众说话时,你便要依着自己倾注谈话中的热心程度而表现出自己的热诚与兴趣。不要抑制自己真诚的情感,也不要在自己真实感人的热情上加个闭气闸。让听众看看,你对谈论的题目有多热诚,如此,他们的注意力便在你的掌握之下。

3.表现热烈

当你走上台去要对听众讲演时,应是满心企盼的神态。轻快跳跃的脚步也许大部分是装出来的,可是却会为你制造奇迹,并会令听众觉得你有自己非常热切想要谈的事情。就要开讲前,深呼吸,不要靠着讲桌,头抬高,下颔仰起。你要明白你将要告诉听众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因此你全身每一部分都应该清楚无误地让他们晓得这点。现在你是大权在握,像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要表现得好像是这样。若能设法将声音传至大厅的后方,这样的音效会让你更有把握。一旦开始做起手势来时,它们更能振奋你。

总之,记住这句话:表现热烈,你便会感到热烈。

4.增强自信

演讲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排斥恐惧,增强自己的自信,这是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很多人害怕当众说话,但是依然希望自己可以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假如不建立自信的话,就无法在演讲中获得成功,体会不到演讲带给你的快乐。所以,对于演讲者而言,建立自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一过程就是和怯场作心理斗争的过程。

我们当着大众说话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便是“怯场”。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家戴尔·卡耐基毕生从事于演讲教学事业。在他总结自己的演讲体会时曾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协助人们克服恐惧、增强勇气和信心。”

怯场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说每位演讲者都需要越过这一道演讲障碍。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即便是文化层次高、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有80%—90%的人在一开始演讲时有不同程度的怯场心理。但相关的研究表明,轻微的怯场对演讲反而有些帮助。因为轻微的怯场能使演讲者对外来的刺激保持某种警觉性,因此临场的反应能力会变得更加敏捷,说话也会更加流畅。

怯场心理的产生原因,人们莫衷一是。美国演讲学家查尔斯·R·格鲁内尔提出的“自我形象受威胁论”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讲时,其自我形象就会暴露于公众面前。因为担心自我形象会在演讲时受到破坏,因此产生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例如,1969年两位从事演讲学研究的教授在纽约开会,当他们向大会报告论文时,因为怯场而晕倒。“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两位教授因自己的职业自我形象毫无掩饰地暴露在诸多同行面前,从理论到实践检验,内心无底,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因而产生了一种急剧的焦虑和恐惧,当这种恐惧发展到一种极端时,导致了两位心理学家的失态。这种事件的发生简直是对教授本人的一种嘲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无意识的幽默。

因此,增强自信在演讲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自信建立在演讲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调控能力。如果缺乏自信,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

5.征服听众

演讲的目的非常明确,它需要“征服听众”,让听众的心随着演讲者而动,大脑随着演讲者转,脚步跟着演讲者走。

不过,要征服听众,不但不能粗俗恶劣、不学无术,也不能愚弄听众、言不由衷,或者以混淆视听、欺骗蒙蔽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要靠科学精神、真情实感和艺术魅力来感染公众。

征服听众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听众。在听众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假如只顾炫耀自己,就会让听众反感,让自己遭冷遇。当站在听众面前发表演讲时,就会像陈列在橱窗中的商品一样,自己的各种人格层面,都会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别人面前,而且是一种毫无自知的流露。哪怕怀有一丝一毫的骄傲之心,都会给你带来无法收拾的后果。所以,你决不可以妄自尊大,应该谦虚、谨慎地向听众表示你的诚意。这样,听众才会认为你是一位诚实坦白、值得信赖之人,你的演讲才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并取得成功。

自尊心与安全感是人的共性。作为演讲者,必须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并且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要征服听众,还应该具有卓越的演讲才能,这是根本性的条件。因为不管你是多么谦虚,假如你的演讲本身不行,那么说再多的好话也是白搭。然而,什么样的演讲才能被称为卓越的演讲呢?《说苑·善说》中说:“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赴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懑以送之,主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元不行矣。”这应该说是对卓越演讲的一个最早、最切中要害的见解。

演讲的艺术涵括了很多方面。比如,确立演讲的主题要严肃认真、深思熟虑;站出来演讲时要抱定正确真诚的态度;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但要有勇气说出来,还要顽强地坚持,充满自信;为了把事理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易懂,演讲时要善于使用比喻、讲道理,要条分缕析、是非分明;演讲活动不但是理智的活动,也是情感的活动,要爱憎分明,它通过理智和情感的交流来影响听众,所以演讲时应感情充沛,以感情带动声音,这样,演讲就会像珍宝那样可贵而神奇了,也就会对听众产生强大的影响。

不过,客观条件时刻都会发生变化,优秀的演讲者会灵活地处理各种情况,变不利为有利,最终成功地达到演讲的目的。

如何选择演讲话题

演讲时,要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选择听众乐于接受的主题,并为确定的主题选择相关的材料,这是演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1.选择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通常,听众感兴趣的话题大多是以下几种类型:(1)满足求知欲的话题。人们对于陌生的知识领域或神秘、不可及的事物总是充满探索欲望,更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解除内心中的迷惘和困惑,充实、发展自己。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需要。(2)激发好奇心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好奇心。因此,演讲者可以通过各类趣闻、名人轶事、突发事件、科学幻想、传奇经历等内容,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3)和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话题。听众最关心的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涉及到吃、穿、住、行的演讲肯定会受到欢迎。不过,高明的演讲者更应该具备把间接涉及听众利益的话题转化为与听众直接相关利益的话题的能力。(4)关于信仰和理想的话题。没有探索、没有理想、没有事业,生活将是一片空白。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为信仰和理想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这一领域的话题肯定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不过演讲的内容必须要重视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否则将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与演讲的目的背道而驰。(5)娱乐性话题。假如你的演讲内容平淡无奇,甚至严肃沉闷,这样的演讲要想成功很难。若能在演讲中加入幽默、笑话或以娱乐性故事类为话题,便能立刻提起听众的兴趣,这种话题大多用于礼仪场合和交际场合。(6)满足群众优越感的话题。“奉承”人人都喜欢,因此演讲者应尽量掌握听众的基本信息,在演讲中穿插一些能满足听众优越感的话题,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查理·雷诺尔·布朗博在艾尔大学演讲时曾说:“对于你的话题,应先深思熟虑,然后扩大范围,慢慢地去思考,将想得到的片断逐一记录下来,目的在于固定你的想法,这样才能整理出有系统、有重点的演讲题材。”

2.选择亲历过的话题

在演讲中,个人体验比理论更重要。当自己的演讲内容是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清楚的事物,那么你的演讲必然生动、激昂、有说服力,因而富有吸引力。

听众最关心的是和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空泛的理论不是他们的兴奋点。假如你只是对一知半解的真理和主义发表无意义的议论,那么,即使求助于资料、书刊,甚至课本,名人名言,东拼西凑成一篇冗长而无内容的演讲词,同样是无济于事的。

3.以个人生活经验为话题

演讲者通常认为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值得公开发表,甚至在演讲时还应尽量避免涉及个人的经验体会。而事实上,听众最乐于倾听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便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富于个性的见解,所产生的反响也才更为强烈。

有时候,杂志上的见解并不是不可以利用,关键在于你是怎样去利用它。对于你赞同的意见,你应从自身的经验中引证加以说明,对于你不赞同的那些意见也最好说出理由,将演讲变成引出话题的出发点,这才是有效的利用方法。

4.从自己的生活背景中酝酿主题

有时候,那些从你生活的环境和人生经验中发掘出的内容,也就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意义最长久的经验,而这些便可以成为你最合适的主题。调查分析证明,每个人特定生活环境内的事正是听众最容易接受的话题。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了解别人在各种处境中如何克服困难,因此关于个人家庭、幼年及学校生活的回忆,都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当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你的经验之中,能让你长久地保持鲜明、深刻的印象,或者一旦想起来就能令人激动不已的生活片断,来作为你演讲主题材料的选择对象。

另外,还可以谈你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也能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并引起共鸣。总之,以个人爱好为题材的富有启发性的演讲,定能使听众倍感亲切。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好的话题,比如你遇见过什么伟大不凡的人物吗?你曾在严酷的环境中搏击过吗?你经历过精神危机吗?这些特殊的体验都是绝好的演讲材料。

当然,理想与信念仍然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也许你可能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环境,以及你所采取的立场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研究。然而,你必须记住:(1)不要去概念化地谈论一般性理论

想显示自己丰富的知识阅历,于是背诵报刊书籍上的字句,这样的演讲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只会适得其反地;只要从内心深处挖掘切实体会和新鲜经验,即使是你自己和你身边的小事情,都会令听众大为感动,说不定与职业演讲家相比,这还是你的长处所在。(2)让演讲主题激励自己

在寻找演讲的材料和主题时,一定要让主题能激励自己。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自己认为有资格谈论的话题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呢?这就需要你进行设想。当听众对你演讲的观点提出异议时,你是否有充分的把握,以你的信念、职业爱好来维护你的立场;如果能够的话,那么就说明这是你有资格发表见解的主题。

只有将主题熟悉并深刻理解了之后,才能由衷地表达出来。

1926年,戴尔·卡耐基参加了日内瓦举行的第一届“国联”会议,当时作了如下记录:

在经过三四个只念讲稿、死气沉沉、冗长无味的演讲之后,各国代表都昏昏欲睡了。此时,加拿大代表乔治·霍斯达起来发言,其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中肯而出自内心,大家感到他自信而坚定。我想,口才训练班的原则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后来,戴尔·卡耐基还在一次谈话中说道:

至今,我还记得加拿大代表演讲时的神情、姿态。他是那样的诚恳,那样的热情。他的演讲是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的杰作。我以为这其中的奥秘,正是他讲了自己最有资格讲的主题,也正因如此,他的内心与虔诚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美国最富说服力的演讲家之一赫尔顿·丁辛主教,在他的《人生的价值》一书中说:

我在大学时代,曾被选为辩论会的代表,开赛之前,指导教授对我表示了极大不满,他说我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校有史以来也不曾有比我更难对付的人物。我反问教授:那为什么会选我当代表呢?教授说,是因为我富有思考力,但缺乏辩才。经过两小时的练习,我终于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我说的话缺乏诚意,没有表现出个性,而且心不在焉。

此刻对于丁辛主教来说,无疑是终生难忘的教训,而正是这件事才使他真正体会到了说话的真谛,即将自身——真实的、充满激情的自己——投入所演讲的主题之中去,让主题激励自己。

也许你会觉得并没有可以激励自己的材料。的确,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而平凡。一个学生曾经说,他只有收集火柴盒的嗜好。于是老师引导他说了不少关于火柴盒的事,正当他津津有味谈论的时候,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谈谈有关火柴商标的有趣细节呢?于是那位学生充满了激情大谈起来。

这位收集火柴盒的学员,由于忽略了他长年苦心孤诣、热烈追求的嗜好,所以才以为自己是无话可谈的人,实在太可惜了。

一个演讲主题是否能引人入胜以及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因素,便是他对主题拥有兴趣的多少。就像那位学生一样,他在学习班上多次像一位收藏家一样,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火柴盒,后来,还周游世界,到处发表有关火柴盒的演讲,并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这就是将兴趣作为演讲主题而获得成功的典范例。

使用大众语言进行演讲

演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与大众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它必须考虑它所使用的这种表达形式,即它究竟是使用口语还是采取书面语,是用深奥的文言还是用流畅的白话。由于演讲作为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性质的规定,而且由于演讲需要面对的是听众而不是读者,这些都使得演讲自然地走上了以大众语言作为媒介的大道,而把其他语言形式摒弃在纯粹科学或哲学论辩的“自留地”里了。

演讲之所以最终选择作为大众语言的口语形式,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的。

首先,它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巨大差别及其适用范围上。口语和书面语虽具有源流关系,但书面语却是不适于演讲的文体。因为书面语需要一番“解读”才能最终被理解,而口语则不需要这个过程就可以立即被理解。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天傍晚,一对夫妇在屋里激烈地争吵。愤怒之下,丈夫脱口骂道:“该死的,我真想把你从牖里扔出去!”当然他并不能这样做。妻子一时茫然,莫名其妙。因为他丈夫的这半文不白的骂人话里,有一个该死的“牖”字。对于我们日常的说话而言,谁都不会想到要用这样一个深奥古雅的字眼的,除非是那些个别附庸风雅的文士拙劣地卖弄他的文采!那么什么是“牖”呢?说白了,也就是“窗子”。很明白的!如果我们把那个“牖”字替换一下,那么这话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这个例子或许只是一则笑料或是幽默,但它却生动地显示了白话与文言、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天壤之别。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面语是“读”的语言,口语才是“讲”的语言。因此,如果在一篇演讲中书卷气太浓或是别出心裁地偶尔来两句深奥之词,那是绝对不行的。

讲话是线性的一个系列——语言的系列,它是不间断地进行的。听者稍一停顿,就有可能间断思维序列而被远远抛在后面,更何况他还要费尽心思去琢磨那一个“牖”字呢?

其次,演讲之所以必须使用大众语言还在于口语作为一种语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它适于接受和表达的原因之所在。近年来的定量研究倾向于支持这样的结论:标准的口语文体和标准的书面语文体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口语文体究竟具有哪些特点,演讲在使用语言上应注意些什么呢?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1.句式短小。这正符合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或句式的要求。

2.使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汇。

3.使用音节清晰、易于接受的词汇。

4.多使用简略语。

5.力图掌握运用一些流行的口头词汇。这些词汇如同季节一样,经常变化,富有生气和活力。

6.恰当地运用“然而”、“但是”、“除了”、“如果”等关联词,造成活泼生动的气势。

7.多重复以突出重点。重复,是写文章之大忌,但在演讲中重复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观点,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

8.可以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汇。

9.为适应听众智力变化的过程,应多选择一些带有引导性、启发性的内容。

10.必须强调和重复你要阐明的主要观点。

使用大众语言进行演讲,这是一个趋势,也是演讲艺术必然的选择。

演讲内容的安排技巧

演讲内容的安排技巧很多,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内容要动人

一篇动人演说的内容,好像装满水的一只桶,打破它的木塞,让水自然地流出来!

爱默生有过一句至理名言,就是:“不管你用何种语言,你所能讲的,决离不开你!”

美国已故大政治家伯瑞安说:“你能使别人明白一个问题,除非你自己先明白那个问题,你在你自己心中对那个问题愈加明白,你也愈加能清楚地把那个问题传达到别人的心中。”

2.思想要集中

预备一篇演说稿,就是把一些没有错误的字句写出来,然后都记住吗?绝对不是!它的意思是聚集“你”的意见,“你”的信念,“你”的努力。而且你的这些思想、这些努力深藏在你下意识的心里,如海岸的石子一般厚。预备的意义就是去思想、去斟酌、回想并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把它们改造成一种形式,一种你自己的作品。

3.使演讲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一位讲话动听的演说者,是能够使印象浮现在听众眼前的人;那位讲话模糊、平淡、毫无声色的演说者,只有使听众打盹。图画、风景,它们像你所呼吸的空气一样任意取用,把它们散播到你的演讲中、你的日常谈话中,你就会使人感到兴趣,更有动人的力量。

有一位演讲者讲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伟大”。请你听听那些如画的字句,它们跳动在每句话里,栩栩如生,好像澳洲的兔子一般的密集:

——25万块面包!60万枚鸡蛋,越过悬崖而坠落!

——在河流中形成一块巨大的鸡蛋饼!

——白洋布从织机上流到4000尺宽的河流中!

——一座大百货公司漂在河边上,坠下悬崖,摔得粉碎!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威力如何!

人们对于像这样的演说或文章,一定如同看电影一样的注意。

5.用数字打动人心

有的时候,利用数字也可以打动人心。

英国的政治家赖白斯氏,曾经对伦敦的市政参事会演讲关于劳工的情形。他正讲到中途,突然停顿,取出他的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瞪着眼看着听众,达1分钟又12秒之久。

在这中间,别的参事员坐在椅子上感觉很不自在,都用疑问的目光望着演讲者,又彼此互望:“到底怎么一回事?赖白斯突然忘掉了全篇演讲辞了吗?”

大家正在疑虑时,赖白斯却不慌不忙地继续讲了,他说:“诸位适才所感觉局促不安的72秒的长时间,就是每个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这个方法有效力吗?它是如此的有效力!致使全球的新闻电报,都传递登载这段新闻。不,是登载这篇动人的演说!

下边的一件事的两种说法,哪一种讲的最有力?

——意大利的梵蒂冈宫,共有屋宇15000间。

——梵蒂冈宫有那样多的屋子,可以使一个人每天换一间屋子, 40年也住不尽。

下边有两种说法,讲英国在上次欧战中所耗费的金钱数目,哪一种给你的印象深刻呢?

——英国在欧战中的耗费,约达70亿英镑,或340亿美元。

——你会不会吃惊英国在上次欧战中所耗费的金钱数额?为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日夜不停地平均每分钟花费34美元。这个数目之大,是自1066年诺曼地大公征服英国以来,到现在日夜不断的每分钟34美元。英国所用于欧战的费用,也是从耶稣降生以来,日夜不停的每分钟花费34美元!

6.以听众的经验来发挥

美国著名的演讲家斐利普曾说:“以听众的经验来发挥,实在是演讲术的第一要义。”斐利普又说:“演讲者把他的思想铸在听众的本身经验中越多,便越容易达到演讲的目的。”他又说:“我告诉我一个朋友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紫苜蓿,我这句话就使他不容易懂了。如果我接着再说紫苜蓿是一种草料。于是他立刻有了一个紫苜蓿的印象,不容易懂的话,就成为容易懂的了。这就是,由于这解释已到了听者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内的缘故。”

斐利普又举一例说:“当我的一位朋友走进家里的时候,天空中万里无云。一小时以后,我走了进去,我说天快要下雨了。他否认我的话,于是我告诉他:乌云已从西方推上来了,闪电也已经看见过了,风也在猛烈起来,这时他才相信了我。我怎样使他相信我的话呢?我不过告诉了他三种事实。而这三种事实,与他所体验过的大风雨之前所有的现象是相同的,所以取得他的信任。”

所以,斐利普的结论是:“参考听众的经验,就是侵入听众的生命!”

总之,当你想抓住别人的注意,而使他听信你的时候,你应当很谨慎地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及需要中去接近他们;用他们的言语来发挥你的思想。——这所谓语言,并不单指他们熟悉的文字,同时还包含着他们的思想和语法。

7.一篇中肯的演说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工厂发生工潮,持续了两年之久,是美国工业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罢工。

那时管理矿务的人,就是洛克菲勒的儿子。这位小洛克菲勒,最初采用高压手段,请出军队来镇压,闹成了流血惨剧,反而使罢工的时期不断延长下去,使他的财产受到了更大的损失。

后来,他用了柔和的手段,把工潮暂搁置不理。他开始和工人为友,到各个工人的家中去慰问,使两方的感情慢慢好转起来。以后,他看出工人们对他已稍稍释去了敌意,他就对罢工运动的代表作了一次十分中肯的演说,竟化干戈为玉帛,把两年来的罢工风潮完全解决了!现在,我们且来看看他怎么说的:

——在我的一生中,今天要算是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能够和诸位认识了,如果今天我们的聚会,是在两星期之前,那么,我站立在这里,竟然是一个陌生人。因为我对于诸位的面孔的认识,还只是极少数。我有机会到南煤区的各个帐篷里去看了一遍,和诸位代表作了一次私人的个别谈话。我看过了诸位的家庭,会见了诸位的妻儿老小,他们大家对我十分客气,殷勤地招待,完全把我看作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见,我们已经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了。现在,我们不妨本着相互的友谊,共同来讨论一下我们大家共同的利益,这是使我感到十分的高兴。

——参加这个会,是厂方的职员和工人的代表,现在承蒙诸位的厚爱,我才能在这里和诸位相见。诸位对我能够化除一切的宿嫌,彼此成了好友,这种伟大的友谊和精神,是我终身不会忘掉的。我们大家的事业前途,从此更是出现了无限的光明。

——在我个人,今天虽然代表了公司的董事会,可是,我和诸位并不站在对立的地位。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我们彼此有关的生活问题,现在我很愿意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大家从长计议,获得一个双方兼顾到的圆满结果,因为,这是对大家有利的事。

小洛克菲勒本来是工人的敌人,他现在用了中肯的言语,一篇动人的演说,打动了工人们的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8.演讲要做到尽量精短

一位演讲者若不能缩短他的演说时间,以适合现代快速繁忙的听众,就不会受欢迎,而且有时会使人反感,即使是圣哲,在这件事上也难免铸成大错,谁敢担保呢?

我记得有一位演说者,等到他起来讲话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假使他有点机智、聪明与通达,他就应该只说几句话完了,让听众回家。但他是这样做了吗?没有,他不会这样做!他发表了一篇反对动物活体解剖的45分钟的激昂演说,内容确实安排得动人极了。可惜没等他讲完一半,听众们便都希望他发生意外,只要能够停止他的演说!

所以,安排一篇动人的演说,有了内容,还附一个条件:“切忌太长!”

9.借用时下的流行语引起共鸣

在演讲中,如果能和自己的演讲内容结合起来,引用当时的一些流行语,必然会起到非比寻常的效果。2010年在网络中热传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感动了上万名大学生,在短短16分钟的演讲当中就引发了30次热烈的掌声,更是被很多的人奉为毕业生不得不看的经典,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根叔”。

他的演讲之所以能够引起很多共鸣,一方面是校长本身浓烈的情感洋溢在整篇演讲当中,另一方面,则因为他大量地引用学生们熟悉的“流行语”,勾起了更多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以下是李培根在2010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全文。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20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镜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喻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喻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取得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脚印留下得才更清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流行语从头至尾被穿插在演讲当中,因为紧扣演讲的主题,这些流行语的引用,增强了演讲的时代感,博得了听众的认同,使得演讲获得成功。

在你的演讲当中,你也可以根据演讲的主题和内容,在演讲中穿插进一些流行语,让你的演讲更出彩!

演讲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准确。演讲语言的准确就是要具有科学性,要确切、清晰地表现出你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揭示出它们的本质和联系。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逼真地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易为听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字斟句酌地推敲词句。要使语言真正做到准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要明确。演讲者如果对客观事物没有看清、看透,处于模糊状态,用语就不能准确。只有思想明确了,语言才能准确。

2.词汇要丰富。要精确地概括事物,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分辨事物和概念间的细微差别,就需要在大量丰富的词汇中筛选出最能反映出这一事物、概念的词语来。

3.感情要鲜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鲜明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会、比较,才能准确地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演讲者的真实感情。比如说一个人死了,由于感情不同,用词也就不同,如“牺牲”、“逝世”、“死了”、“完蛋了”、“见上帝去了”等等。这些词虽是一个意思,但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4.适当运用文言文。中国的文言文中有好多生命力极强的词句,有的甚至用白话很难确切地翻译出原来之意。演讲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也能增强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比如毛泽东谈到学习和思想这个问题时,就分别用了“再思”、“行成于思”等文言词语,准确地强调了思考的重要。

二、简洁。语言的简洁就是用最少的字句准确地表达出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或者说,简洁的语言是由一个实质内容或因素所组成,没有不相干的东西或不必要的附加物。恩格斯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常常记住,变成口语;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请看他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不到的。”请看他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和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

这个仅仅100多字的演讲开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而语言却是如此的简洁、凝练、朴素。如果没有精深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技巧是很难做到的。

要做到语言的简洁,首先必须要对自己讲的思想内容认真地思考,弄清道理,抓住要点,明确中心。语言的不清晰是思想不清晰的反映,只有思想的清晰才能做到语言的清晰和简洁。其次要注意词语的锤炼和推敲,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能说明问题即可。最后要注意克服以下三个毛病:一是戒掉语言的恶习——口头禅,如“这个这个……”、“是不是啊”、“我告诉你……”等等。二是戒掉冗长重复。不必要的重复同废话一样,前者为剩余信息,后者为无效信息,剩余信息过多就会干扰、破坏、打乱听众的思路,影响演讲的效果。剩余信息和无效信息都是对有效信息的一种冲击和淹没,必须彻底去掉。三是干净利落地戒掉空话、套话。空话,没有任何实际内容;而套话都是现成的、别人早已说滥了的话,听众早已听腻了。空话套话也属于无效信息,也必须去掉。

我们提倡演讲语言的简洁,却不是为“简”而“简”。简洁不是简单肤浅。我们说的简洁,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如果简洁到了妨碍思想内容顺利表达的程度,那就不应该了。所以必须注意将简洁和“详述”、“反复”结合起来把握。如果单纯追求简洁而把这些方法全都舍弃了,那么整个演讲恐怕就只剩下干巴巴的骨架和筋了,不仅不能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反而会失去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也是需要加以认真注意的。

演讲者的举止和礼仪

举止和礼仪是演讲者整体形象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明的演讲者一定是从上台到下台,都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人以完美的印象。

1.走进会场

在一般性的演讲场合,不管听众是否在注意你,都要面带微笑走进会场;假如是重要的演讲或被邀请的,通常会由演讲主持人陪同,更要雍容大度、谦和诚挚,用眼神和微笑与听众交流,步履稳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2.坐下前后

当和大会主席或陪同人员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讲者应先以尊敬的姿态主动请对方入坐。对方也会礼貌地恳请演讲者入坐,这时方可坐下。坐下后不要前探后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3.介绍之后

主席介绍之后,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并向主席点头致意,并要由衷地从面部、眼神表示出“不敢当”之意和感激之情。

4.登上讲台

向主席点头致谢后,稳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此时应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也可面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讲者。

5.演讲开始

站好之后,先以友好、诚恳、恭敬的态度向听众致礼,以表示对听众的致意。然后不要急于开口,暂停几秒钟,以亲切、尊敬的眼光环视一下听众,表示光顾和招呼的意思,能起到组织听众,安定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深吸一口气,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紧张。

6.站姿

演讲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间为合适,这可以统观全场,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围听众的情绪,使处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表情就行。另外,站位也要考虑光线,要让光线照在脸上,使听众看到演讲者的真实表情,但必须合适,不能刺激演讲者,使他看不到听众。至于站法,没有固定模式,只要保证演讲者的举动自然就行。较好的有两种:一是前进式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足成45度角,身躯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一是自然式站法。即两足平行,相距与肩等宽,给人一种注意力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

7.走下讲台

讲完之后,应说句“谢谢各位,再见”,接着向听众敬礼致意,向大会主席致意,然后走回原座。坐下后,如大会主席和听众以掌声向演讲者表示感谢时应立即起立,面向听众致礼,以表示回谢。

8.走出会场

大会主席陪同演讲者往外走的时候,听众常常出于礼节鼓掌欢送。这时演讲者更应谦虚,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谢,直到走出会场为止。

第二章 演讲前的准备和训练

演讲,心态决定成败

很难想象,一个心理素质十分差的人能够进行一场成功的演讲。因此,作为一个演讲者,是十分有必要做一些心理准备和心理训练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对你的演讲将有莫大的帮助。

心理定位训练

黑格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其含义大不一样。”同样的话,凝聚着深度和广度完全相等的内容,仅仅是因为它是由不同的人说出的,而使听众以为其含义大不一样。如一位威信较高的讲师和一位研究生相继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那位讲师的确讲出了不少东西,而研究生讲课的新意也不在其下,可课后大多数学生却认为那个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太低。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是由“注意层次”的不同造成的。

优秀的演讲是思想深刻、观点新颖、材料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听这种演讲时,听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既获得启迪,又欣赏了美。反之,糟糕的演讲既然很少有可取之处,对听众来说必然无异于一种惩罚。其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也提不起来,心理上充满了厌恶和抗拒。一个人对上述情况有了经验之后,他会很自然地把演讲者分成不同的类型:优秀、一般、糟糕等。同时,他的注意也被训练出与此一一对应的不同反应:主动配合、若即若离、抗拒。当一个新演讲者站在面前时,听者会很自然地去寻找一些标记,帮助确认演讲者所属的类型,同时决定自己的注意层次。假如发现的只是些“糟糕型”标记,那么他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的情绪,同时对演讲进行“恶劣化”的评价——即不再注意或不大注意演讲可取的成分,而对演讲中的错误缺点却变得异常敏感;假如发现的只是“优秀型”的标记,那么他可能对演讲者说出的一句平常的话都会感到余味无穷,而演讲中的若干或隐或现的缺点却被他悄悄地从大脑的“兴奋灶”过滤掉了。

因此,演讲心理的要素之一就在于:应该拥有一定的标记,用来向听众提供信息:这是“优秀型”的演讲——要用高级的注意层次来对待。这样,听众的心理活动就产生定向反射,形成了特殊的期待类型:深刻化倾向(努力控制演讲中的哲理)、生动化倾向(努力感受演讲中的情趣)……而演讲者所企图传递的其他种种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才得以顺利地被听众接受。这种帮助决定听众注意层次的标记的确立,有人称之为“定位”。

常见的“定位”方法主要有:

仪表定位

一个人的仪表能给人以联想:白发苍苍常使人感到经验也许丰富,服装花哨常令人觉得浅薄,动作拘谨又常意味着初学后进。因此,演讲者的衣着、动作要以一种明朗而不刺目的美,稳健而不板滞的节奏来吸引听众。

语音定位

这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语音定位的基本要求是明白流畅。明白是指要用听众都听得清楚的普通话,尽量克服方言的影响,避免说错字音,由于表达不流畅而影响了听众的注意层次。流畅是指语流与节奏既不能快得出现“结巴”,又不能慢得一句三换气,语流速度应与听众的心理节奏相适应。文字定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美观。假如一位教师既不写错别字,又能有一手漂亮的书法、布置合理的板书,那么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他的信任感。

情绪定位

这点相当重要,有不少人自己看书看不进去,而听好的演讲却领会得很好,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在听讲中,讲与听有情绪上的交流,而看书则没有。情绪定位的要求是应该充分表现出自信和热爱。演讲者的自信力首先会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用五个兵士作过测量平均最大握力的试验,先录出正常情况下为101磅;对他们催眠后,暗示他们是软弱无力的,于是只有69磅;随后又暗示他们很有力量,这次测得结果竟达140磅。因此可以说,一个“承认失败的人,在开始前已被打倒”。演讲者表现的自信力同样将影响听众,“我是胜利愉快的”的信息很快会转化到听众头脑中,并进而引出高层次注意类型,演讲者表现出的热情也是不容忽视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好:“只有一条唯一的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你自己首先已被打动。”“对这一学科甚有兴趣”的概念常与“对这一学科很有研究”联系在一起,这问题“使主讲常感兴趣”也很容易导向“也会使我感兴趣”。

心理兴奋训练“心理定位”固然重要,毕竟只是第一印象和外在感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于演讲内容本身。在说与听、刺激物与感应器的矛盾运转中,更使感应的马达不停地运转,刺激物就应不断输送足够的电能。这就要求:

刺激清晰

即演讲内容的清晰,包括:1.主题集中——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解决太多的东西,因为多而杂的刺激在听众的神经组织中产生的痕迹一来无法得到强化,二来往往会互相抑制,因此,演讲要有一个核心。2.要注意逻辑——富有逻辑的演讲,能使听众既听得懂又记得牢,尤其是讲一些难度大、内容多的题目,缺乏逻辑安排的演讲就是一堆没有用一定编码程序的信息,刺激感应器后,不仅使感应器降低了感应性即接受刺激的灵敏度,而且易使感应器发生疲劳,导致兴奋性抑制,注意力就不易再次集中。3.段落层次要清晰——清楚的层次易造成明朗的节奏。标明层次可用数字编号,也可用有规律的间隔反复或排比句式作为每段的开头。

贵有悬念

悬念是对暗示的动作要实行,而动作的实际结果却又不确定的一种期望。悬念的出现可以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设置悬念可以运用对比、质疑,但后者即向听众的这种智力挑战却更为重要。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柏西·布克认为:“真正的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使他们自己去发现,甚至假如他们失败了或发现错误了,也比自己造成的伤害好,因为加强了使用心理的习惯。”在向听众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不经思索就能答出的问题最好不要提;二是不要以为所提问题必须是听众通过思考能回答的。比如世界知名数学家陈景润,他的中学老师(演讲者)在向听众(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他在课堂上提出世界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不仅在当时使学生立即集中了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还为未来的大数学家在心理上作了训练。

心理休息训练

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奋与休息必须交替进行,才能形成张弛有致的心理节奏。

这种节奏首先来自整个演讲时间的长短相宜。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次他听一位牧师传教,很有好感,于是准备捐献一块美元;传教进行了一个小时,他减去了半块美元;传教至一个半小时,他决定分文不给;当牧师总算结束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传教时,马克·吐温反从捐施盘里倒拿了一块美元作为时间损失的补偿。可是我们的某些演讲者却不管有无必要,一做报告就是几个小时,结果是台上唇干舌焦,台下鼾声四起。

要保持这种节奏还应考虑预定时间的长短。因为对于听众来说,或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他们的生物钟常被卡死在一个时段内,一旦这一段结束,他们的生物钟就会自动地通知他“解除戒备”,即由有意注意转向无意注意,进入休息状态。

即使在一次演讲中,也应该注意兴奋与休息的互相交替。国外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试验:找出常人能够多长时间地把他的头脑完全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至于被其他思想所打扰或打断,结果是11秒。这等于说,听众将不得不每隔11秒即把他们的注意力猛地拉回来注意你说些什么。这种强制性的注意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所以,演讲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设法将这种疲劳消除掉。具体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抒情的插曲”和幽默逗趣的语言。柏西·布克认为要消除这种疲劳就应“变换主题”,这话虽有不少合理的因素,但提法却不尽妥当。因为不断“更换主题”势必造成主题散漫,使听众难以接受。我们认为,较稳妥的提法应是善用“抒情性的插曲”。这一点我们从任何一位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说词中都可以领略到。即便是政论型的讲演,也往往是文采斐然的,并且常常在讲演中间穿插大段情绪激昂、气势汪洋的激情之词。比如丘吉尔的演说和拉·甘地的演说都是如此。

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要多看书,扩宽知识面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30多年之久的叶洛特博士,告诉过我们这么一句话:“我仅承认一件事,是受过教育的男女们,在知识上所应得的收获,那就是:能够正确优美地使用基本国语!”或者你们要问,如何才能做到文字熟练,并能优美准确地讲出来呢?——这是一件公开的秘密,所用的方法,既不奇异,更非幻术,说穿了原是平凡之至,那就是“应该博览群书”。

不错,书,就是真正秘诀的所在啊!你要增进自己的知识,充实你讲话所用的辞句,你应该多多阅读书本啊!

英国大政治家约翰·伯莱特怎么对我们说呢?他觉得每逢走进一所图书馆,就觉得人生太短促了,使他不能将心爱的书去遍览一次!——我告诉你,伯莱特15岁就被迫辍学,到一家棉纱厂中去作工,从此他便没有再返回学校的机会!可是他不但英语讲得流利纯熟,他并能把拜伦、米尔顿、雪莱等写的长诗熟读深思,又能将莎士比亚名剧背诵很多,他每年总要温一遍《失去的乐园》,来充实他的字句。他的演说实力日益丰厚,终于使他成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

林肯曾答复过一位急欲做一个“成功律师”的青年人说:“只有努力地研读,勤奋工作,才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要是你真愿意听我的话,遵照着去做,那么,结果会怎样!——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也是必然地,你的修辞会突然变得美丽,你的说话会突然变得动人;你的作风,也渐渐有些近乎名人的风格了!”正如德国大哲学家哥德所说:“只要请你告诉我,你阅读些什么书,我可以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不过,请你千万不要忘记,你应该有“恒心”,要有“毅力”并且要随时利用“余暇的时间”,能够这么实行你的“读书计划”,我深信你定可获得“成功”的!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著名心理学家薛兆尔说:“一般人随时利用的记忆力不及10%,这是因为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浪费了其余的90%的缘故。”你是否也这样?如果是的,你一定感到在进行“读书计划”时会发现困难重重!

增进记忆力的方法,是促成你口才的一种元素,为什么你往往对事物的印象,只是视而不见,一会儿便会忘掉?这是你没有懂得记忆的秘诀!对你打算牢记的事物,抓住一个深刻、生动而能启发人的印象,集中注意,5分钟努力的集中注意,将比心不在焉、恍惚度日的成就为优。有人说:“一小时紧张工作,可超过如梦般的几年。”话虽夸张,但这却是得力的秘诀。特别是记忆力的增强,更是如此。

爱迪生说过:“普通人的脑子所记住的不及他的眼睛所见的事物千分之一,我们真正的观察力之贫弱,甚至极为可笑。”

当你遇到同时被介绍认识两三位陌生朋友时,一两分钟以后,竟会忘记了他们的姓名,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你起初就未能充分注意他们,也根本没有精确观察他们;要是你听准了别人的姓名,或是未听明白而再问一遍,他会因你的注意而心悦,你也因集中注意而记牢了他的姓名,并得到准确的印象。

林肯告诉我们一个助长记忆的方法,那就是他每次阅读打算要记住的书报,必须高声朗诵。他说:“当我高声诵读时有两种功能在工作:第一,我看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第二,我的耳朵也听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因此,我可以容易记忆。”谁都知道林肯的记忆力是异常牢固的,他自己说过:“我的心像一块钢板,很难在上边画深的事物,但画上以后,也就极难拭去。”总之,同时利用两种官能,是林肯记忆的秘诀,你也不妨加以仿效。

詹姆斯教授另外告诉我们一个记忆秘诀,他说:“我们的脑子,原是一架联想的机器。如果在一阵沉默之后,突然要你记好,你当然将瞠目不知所措,因为你根本没有什么印象,记忆什么呢?这就是说,记忆必须有一个线索。如果我要你记忆自己的生辰,或是早餐吃些什么,或是记忆一曲歌谱,那你当然可以立刻回答出来。因为,你有了联想的线索:控制了我们一切思想,我们运用脑子,无非是受了这联想系统的牵引!总之,凡是有了训练的记忆,都靠着一个有系统的许多联想,而这良好记忆的秘诀,便是把我们要记着的东西,造下许多的联想。两个在外、经验一样的人,谁能把自己过去的经验记忆得最多而且最有系统,便是谁的记忆力好。”

记住演说要点

如果把这些例子应用到演说的要点中去,那他的记忆力便会大为增强。要知道一个学演说的人,当他上台时,早已恐慌得失去了从容思索的能力。那么他该怎么办呢?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采取快速记忆法事先记住要点。

你记忆时,可以先掩住上一句的话,自问第二点、第三点该讲些什么?第五、第四、第一又是什么?这样不难渐渐体会到记忆的秘诀。不论什么概念,都可以拿来联成一串,而且联得越是离奇有趣,越易记住。

写出演讲稿

演讲稿是演讲者用于传播信息的依据、规范和提示,它属于应用文中的一种独立的文体。演讲稿不可能把全部材料加进去,需要根据听众的反应、现场环境等临场发挥。

演讲稿不等于演讲辞,因为演讲辞是根据演讲实况记录下来的或者是在原稿讲演的基础上加工整理的固定文稿,而演讲稿是演讲前准备的文稿,列出一些演讲规范、提纲。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写演讲稿前必须要确定选题、收集资料、调查听众。

一次成功的演讲,总是来自严肃、认真而刻苦的准备。美国总统林肯曾被美国负责葛底斯堡公墓的委员会邀请致辞。林肯着手准备了两个星期,他首先要来同时要做献辞演讲的全国享有盛名的学者、演讲家爱德华·埃弗雷特的原稿,反复思考,甚至照像时都在思考。然后,他抓紧时间思索自己的演讲,甚至在办公室里等待最近战役的报告时都在思索;并且随身携带演讲稿,稍有空闲便思索、推敲。献辞仪式举行前夜他已改过两三遍了,但他还继续修改,并请秘书提意见。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他在去公墓参加典礼的路上还对演讲的内容做了最后的修改。

这样深入细致的准备,使他的演讲感情深厚、内容集中、文辞朴实,感动得在场15万名听众无不眼含泪花,鼓掌欢呼。他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随之轰动全国,誉满世界。

写演讲稿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的确定原则是:

符合时代精神。

积极、进取。

富有建设性。

深刻、新颖。

自己熟悉并有真知灼见。

主题集中、单一。

材料的选取也非常重要。要围绕主题选材,选择典型的材料,真实、新鲜、有新的启迪的材料,这就要求“厚积而薄发”,平时注意积累。美国19世纪著名大演讲家维德摩准备了很多信封,把演讲题目写上,收集这类的资料放进这个信封,那类资料放进那个信封,有用的话马上拿出来。林肯经常戴的一顶高帽子,里面放着他随手写的东西,闲暇之余,便取出加以整理,分门别类,抄在本子上,以备将来演讲使用。充足的准备,奠定了他们演讲成功的基础。

演讲前还必须要调查听众的心理情况,以针对听众拟定演讲稿。

1.调查听众的自然状况。如听众的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爱好等。

2.调查听众的需要状况,是政治需求、经济需求还是文化需求、伦理道德、欣赏娱乐、自我表现、创造的需求,以确定演讲主题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3.调查听众的认识、态度情况。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美国一农场有一天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问正在喂猪的农夫:“你用什么喂猪?”

农夫回答:“用吃剩的东西和不要的菜皮。”

那位先生生气了:“这样说我该罚你。我是大众健康视察员。你用营养欠缺的东西去喂大众吃的动物,这是违法的!罚1万元。”

过了不久,另一个穿着整齐的人问:“多肥大的猪啊,你喂它们吃什么?”

农夫答:“鱼翅、鸡肝、海鲜之类。”“那么我该罚你。我是国际食物学会的视察员,世界上还有1/3的人在饿肚子,我不能让你把那么好的食物去喂猪。罚你1万元!”

过了几个月又来了第三个先生,他问:“老兄,你用什么喂猪?”“老弟,”农夫回答,“我现在每天给它们10块钱,它们想吃什么就自己买。”

这个笑话讽刺了美国官员的乱罚款,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农夫讲话不了解听众的情况也是造成被罚款的原因。所以说,演讲前了解听众的情况多么重要。

演讲人的基本素质

1.能力素质。要求有较强的洞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演讲创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演讲吸引能力、演讲辨认能力。

2.政治品德素质。要求站在历史公正的立场上,明是非,辨真假,识善恶,分美丑。如汪精卫有雄辩,是个演讲奇才,但由于政治品德太差,投靠日本,致使人们再也不愿听他的演讲。

3.心理素质。要求有充分的自信、善解人意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热烈的成功欲等。

4.语言素质。要求懂得语言规律和朗诵技巧,吐字清楚,发音轻松自如,善于运用停顿、重音、拟音、气音、颤音、拖腔等语言手段。

5.艺术素质。学习相声的幽默,戏剧的矛盾冲突,小说的形象塑造,书画音乐的气韵,歌唱、诗歌朗诵的激情,造型艺术等。

6.知识素质。要求懂得多种知识,如逻辑学、哲学、演讲学、心理学、写作学、语言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修辞学、社会学、公关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越多,演讲越自如,越易获得成功。

演练,让你提前进入演讲状态

演讲前除了要做对题材、主题进行提炼等准备外,还需要进行多次演练——如果是主旨讲演的话。

发言时保持目光前视训练

稿子上的句子向你的眼睛和舌头发出指令。如果你已经练习了四遍,稿子的内容应该很熟悉,因此你可以做到90%的时间目视前方。在开头、结尾、提问、警告、激励的时候,眼睛都要抬起来,要对听众的关注作出反应。

听上去自如并充满自信训练

有人说:“号召先练习一般是不可取的。……未经练习的发言显得新鲜、自然,只有第一次从口中流出的思想才能这样。”

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要想听上去自然就得演习,而且不只一次。有些人认为,他们在发言或讲演之前所要做的只是在路上看一遍稿子,这样的人太多了。你不会显得自然,只会显得毫无准备。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对事先演习抱着非常重视的看法。他把自己关在地下室的书房里达三个月之久,学习演说的技巧。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在达到目标之前出来,他把一边的头发剃光。等头发长出来时,德摩斯梯尼走出洞穴,成为一个造诣颇深的演说家。

早在1770年,《说话的艺术》一书的作者就曾责备那些不够重视演习的演说者。

在上演节目之前,演员一遍又一遍地彩排、练习。但是,我认为,我们中间没有其他演说者这样煞费苦心,尽管他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充实自己的知识上,这表明,对这种技能的忽视更多地出自对其意义的认识不足。

演讲家与演员的演练

为了准备发言,你并不需要像德摩斯梯尼那样在地下室里待上三个月。但是为了能在讲台前控制会场和吸引注意力,并且避免局促感,应该大声地练习至少四遍。

最后一次演习应该在发表演讲前多久进行?

越近越好。如果你九点发表演讲,早上六点钟起来演习,这样在讲台上你对稿子就像对一位密友一样熟悉。

在讲台上,头一天没有演习过的讲稿会变得十分陌生,而在发言前刚准备过的稿子就像为眼睛准备的快餐一样。

许多人说,他们没有时间演习。如果没有时间练习,就不要接受讲演的安排。奥基尔维和玛瑟公司的荣誉总裁齐克·埃里奥特花28个小时准备一个发言。他能挤出时间,并因此获益匪浅。他是我们知道的最好的讲演者之一。

使自己的声音打动人的训练

为了知道别人听你的声音感觉如何,在大声练习了四遍之后,把你的讲话录下来,放一遍听听。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充满力量的声音,快慢相间,句子有长有短,还要有停顿,从而产生效果。

关于发音方法,训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腹部肋骨向两边分开的地方,像划船那样收缩腹肌,同时吐气发出“嘶”声,越长越好,利用收缩腹肌协助发出嗓音。

胸腔共鸣产生美感,鼻腔共鸣让人难受。如果你感觉自己鼻音太重并想去除它,就把一只手放在腹上,另一只手平放在胸部。讲话时,胸中的那只手应能感到肋骨的振动。连续发“漏、漏、漏”的声音,看是否感到胸部共鸣。反复练习,直到有那种感觉。

记住最后的训练

大声地练习四遍,就当作是在演讲台上一样,你的面前有无数听众。最后一次练习离发表演讲越近效果越好。

讲时要有气势。

就用平时在饭桌上时的语气,而且生动有力。

在开头、结尾、陈述和提问时要抬眼睛。

扫视会场,保持听众注意力的节奏。

消除演讲心理恐慌

在公众面前讲话,一般人都有一种恐慌心理,都怕自己出丑,怕讲不好,怕达不到目的。讲的内容越重要,听众的水平越高,这种压力和恐慌也就越严重,但不要为此发愁。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演讲也就变得并不那么难了。

1.演讲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多数情况下,听众只能抓住演讲者的一两个主要观点。如果对自己要讲的话没有明确的轮廓和目的,不能用几个简洁明了的句子表达清楚所讲内容的要点,那么,听众就无法知道您想说什么。

2.材料的组织要精心独到

演讲的时间无论是长还是短,必须把材料排好队——怎样开始,哪些是重点以及怎样结束等。有些人之所以在演讲时感到恐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材料组织得零乱不堪,重点不突出,次序紊乱,没有独到之处。致使演讲者自己都觉得心里无底,力不从心,如此怎能不产生恐慌感呢?

3.演讲的篇幅尽量压缩

美国前总统林肯著名的就职演说可谓举世赞誉,其演说时间不到10分钟!我们有的人一上台就滔滔不绝,演讲稿唯恐太短。这样的结果极不适应现代社会高速运行的客观要求。如果尽量压缩篇幅,减少时间,讲者和听众都会感到满意。

4.感情的表露务必真实

演讲者强装笑脸,是达不到预想的目的的。如果你没有被你讲的事所感动,听众也就不会感动起来。你必须投入真实的感情,才会打动听众的心。只有我们乐于和听众交流感情,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5.要有较为丰富的知识

为什么演讲时会产生恐慌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总怕讲得不生动、不全面、不深刻及临场情况难处理,而这种心态对于知识面不宽者是难免的。因此,我们应尽量下功夫努力学习各类科学知识,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就不会在演讲中出现难堪和窘迫了。

6.善于同听众沟通

演讲前的几分钟是您和听众建立友谊的开始。要面带微笑,向介绍您的人点点头,说声“谢谢”,然后等一等,直到每位听众都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到您身上时。首先,要用目光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尽快挑选几张友好的脸,左、中、右各一张,先给一个人讲,接着给另一个人讲,通过这种方法,就把整个听众调动起来,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如果演讲者不注意这种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目光散漫,效果就会差得多。

7.要演讲,不要照本宣科

初次上台演讲,有的人难免恐慌,只管埋头于演讲稿,照本宣科。而照本宣科的效果远不如脱离讲稿的效果好。因为演讲是直接面对观众,发自肺腑的感觉。严格地讲,完全照本宣科不算演讲。“演讲”事实上还有“演”,即手势、神态及表情的配合。

为使你的思路更清晰,写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提醒你讲什么,已讲了多少,好把握演讲速度。

注意你的演讲形象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国父”孙中山曾说:“身登演说台,其所具风度姿态应是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还没开口即使全场有肃穆起敬之心。”演讲者“最忌轻佻作态,要处处出于自然,有时词旨严重,唤起听众注意,切不可故作惊人模样”。

撒切尔夫人演讲时仪表风度俱佳,衣着雍容而没有过度华贵之嫌,庄重但又不显老相,内心是“铁女人”而谈吐却温馨柔和,语言保持稳重拖腔适中。

斯大林演讲时身着戎装,头发讲究地往后梳,微翘的八字胡中透出威严,手拿烟斗,边讲边自然摇动。

秋瑾演讲时一身男装,风度潇洒倜傥。

闻一多演讲时一身长袍,一缕长髯,一根白藤手仗,既像学者,又像斗士。

演讲要求演讲者形象好、风度佳。绝对不能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袖口油污、钮扣错结或花里胡哨、浓妆艳沫、胡须怪异、发式离奇等,这样使观众倒胃口的打扮,自然演讲效果不佳。应该是穿着合体、干净,有时代性,有审美意识,并且符合演讲内容、演讲环境的服装。发型自然丰富有性格特征。双眼灵活并充满智慧,面部表情大方自然,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优雅迷人的风度,一言一语都透出高雅、幽默的韵味,这样的演讲者形象才具有足够的魅力征服听众。据说英国王妃戴安娜便有这种“魔力”,令全英国人为她迷恋、沉醉。她出访日本时,日本公众对她的崇拜令人吃惊。

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外行演说家

在开始演说之前,演说者面对着听众而坐,使一个陌生面孔让大家熟悉一下不是更好吗?是的,但如果我们必须要坐的话,最好是小心从容地坐下去,不要像一般人寻取座位那样左右回顾,像一只猎狗到晚上要卧下去一般;等到坐下去后,也不要像一袋沙土猛掷在椅子上那样粗鲁。这种不适宜的坐法,都是不合艺术的。

一个知道怎样坐下的艺术的人,是用他的腿的后部去触摸坐椅,然后很自然很文雅地从头部到臀部笔直地坐下去。

当你站起来预备对听众讲话的时候,不要忙着立刻开始。因为,这便显得你是一个外行演说家。你应该深深地吸上一口气,然后举目向台下的听众看一会儿,如果在听众里有着乱杂不静的情形,你得多等一会儿,使大家都安静下来。

把你的胸挺起来,这是你在平时就已天天练习的,那么一旦站到听众的前面,便会不自觉地这样做了,你要慢慢地用力吸气,同时使颈部紧贴着衣领。如果你穿着衣服,最好用硬领,就是你做得太过分了一些,也不妨,因为你的目的是在扩展你的胸部。

你的两只手怎么办呢?请注意,不要扯你的衣服,因为这不但十分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且还会表现出你缺乏自制的弱点。在讲台上无论什么动作,如果不能增加人们的注意,便是分散大家的注意,绝对没有中和的道理。所以你必须站定脚跟,显得你能够控制你的举动,也就表示你能够在精神上自持。

最好的办法,你忘掉两只手好了!让他们很自然地垂在你身体的两边,这是很合理想的。要知道两只手自然地垂在两面,绝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爱好吹毛求疵的朋友,也不能批评什么。而且这样一来,即使碰到情之所至而要自然地做手势的时候也不会发生阻碍了。

也许你认为把手放在背后或是插在口袋里,可以减少你那不安的情绪。那么,你不妨就这样做好了。我曾经听过当代几位著名演说家的演讲,看见他们有时也偶尔把手放进口袋里去。

不过,只要是听众最想听的话,他又是用一种热烈的自信心讲述了出来,他的脚手怎样做都不十分重要。总之一句,讲话的时候,最重要的还在心理方面,而不在手脚的怎样放置。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一般人所滥用的姿势:

有人告诉初学演讲者的姿势,应该把两臂自然地垂着,手掌向后,手指半弯,拇指和腿相触。照他的指示,初学者必须把两臂用优美的弧线抬起,先把食指伸开,再伸中指,后伸小指,然后两臂再照原来的弧线放下,垂在大腿两旁。这种表演真是呆笨异常,显得十分刻板而不自然。在这种动作中,初学者无法展现一些自己的个性,而且因为做得十分勉强,没有办法可使精神和朝气灌进演讲步骤中去,以求打破束缚而从容自然、生气勃勃地讲出话来,这整个表演,好像打字机一样的机械,单调而且可笑。

良好的姿势向内心去找

良好的姿势,只有向你自己的内心去找,因为好的姿势,完全从你对那问题的兴趣,和别人对你表示同感的欲望中生发出来的,一样出于你内心自发的姿势,实在比一千条死的法则还要有价值得多。姿势是内心状态的外部表现,并不像穿衣服那样可以改装,正像一个人的接物、悲哀、狂笑和晕船一样,应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的姿势,应该像他的眼睛一样,完全是属于他个人的,所有人的眼睛既不完全一样,那么,他们的自然姿态的表现,当然也会各不相同。所以,想训练两个人做同样的姿势,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姿势不要一再重复

总之,不要把你的任何一种姿势一再重复,而令人感到乏味。不要把你的手势只从肘部抬起,显得局促而不自然,最好使手势从肩部开始,要显得大方而好看许多;不要把你的任何手势结束得太快。比方当你伸直食指,帮助你表达某一段的意思时,最好保持这种手势,一直到你说完这句话。否则,这一点看似极小的错误,往往会造成极严重的恶劣效果。因为它们可以使你原来的要点被人误会,把小的地方看做你的要点,而把你的要点反而看得平平淡淡了。

记住这句话:“你的姿势必须是在你演说冲动的时候,自然表现出来!”这比任何导师千方百计教给你的方法更有价值。但你必须记住这一点:每当一个人急于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如果他十分诚恳地讲出来,他常常会投入地忘记了自我,这时他的动作姿势,虽从未受过训练,但是肯定绝对地优秀,甚至毫无让人指责之处。

学会临场发挥即席演说

任何智慧正常、拥有相当程度自制力的人,皆能发表一场令人接受,甚至于常常还是很精彩的即席演说——简言之,就是不经准备的谈话。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在突然被人邀请说几句话时流畅地表达自己。方法之一,是采用某些著名演员曾使用的方法——站着思考。另外你要掌握一些即席发言的联结技巧。

要有即席演说的心理准备

当人们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请你发言时,多是期望你对某一个你能发表权威言论的题目表示一些意见。这里的问题是,要能面对讲话的情况,并决定在自己能支配的短短时间里确定要谈论些什么。有个极好的方法可以使你渐能登堂窥奥,那就是心理上对这些情况先有准备。在开会当中,不断地问自己,如若现在站起来讲话,到底要讲些什么?这一次最适合讲述自己题材里的哪个方面?对于眼前的那些建议,如何措辞以表示赞同或反对?

因此,我提的第一个忠告是:在心理上随时准备着在各种场合做即席演说。

立刻进行举例

为何要这样?有三个理由:一是你可以从苦苦思索下一句的需要中解脱出来。因为经验极容易复述,即使在即席演说的情况下亦然。二是你会渐渐进入讲演的情况。开始的紧张,自然飞逝无踪,使你有机会把自己的题材逐渐温热起来。三是你可以立即获得听众的注意。因为,事件实例是立刻攫住注意力万无一失的方法。

听众凝神谛听你所举出的饶富人情趣味的实例,可使你在最迫切需要时——讲演开始后的极短时刻里,对自己的能力重新获得肯定。沟通是一种双方面的过程,能捉住注意的人马上就会感知这一点。当他注意到那种接纳的力量,并感觉到那种期盼的光芒如电流般在听众间交射时,你就感受到有种挑战要你继续,要你尽最大能力去做回应。演说者与听众间建立的和谐关系,是一切成功演说的关键所在——没有它,真正的沟通就不可能发生。这便是我力劝你以实例展开演说的原因,尤其是在人家请你说几句话时,举例是最管用的。

采取适时适地的原则

如果你事先毫无准备,主持人突然请你说几句,这时最需保持平静。你可以先向主席致意,说上两句,可以有个喘息的机会,然后便要发表与听众有密切关系的言论了。听众只对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感兴趣,有三个来源可供你撷取意念,作为即席讲演之用。

一是听众本身,谈论自己的听众,说说他们是谁,正在做什么,特别是对社会和人类做了什么贡献。使用一个明确的实例来证明。

二是场合。当然也可以讲讲造成这次聚会的情况缘由,是周年纪念日?是表扬大会?是年度聚会?还是政治或爱国集会?

最后,如果你曾注意地听讲,不妨就指出,对自己之前另一位演说人所谈及的某一特殊事物特别感兴趣,然后将它扩大详述一番。最成功的即席演说,都是真正的当场演说。它们表达的,是讲者对听众和场合的感想,它们适时适地,如同手和手套密切相合。它们是为了这个场合,而且是专为了这个场合而量身订做的。它们的成功也就在于此:它们自特殊的时刻里绽放,如罕开的玫瑰,不多时便又萎谢不见;可是听众所享受到的愉快却绵绵不绝,在你尚未想到之前,他们已将你当成即席演说专家了。

要做即席演说切莫即席乱说

前面这两句含义颇为不同。光是不着边际地胡扯瞎说,用没有逻辑的细线将不相关而又无趣的事串在一起,是不成的。你必须围着一个中心思想,来把自己的意念合理归纳。而这个中心思想,很可能就是你要说明的。你所举的事例应与这个中心思想保持一致。同时再提醒一次,若能抱着至诚的心来讲演,你必然会发现自己当场演说,精力充沛且又效力无穷,是没有准备的演说家不能企及的。

第三章 一开场就抓住听众的心

第一句就打动听众

演讲开头的第一句非常重要,你必须在第一句就抓住听众的心,不要等到第二句,更不要等到第三句。你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句!第一句!第一句!”

第一句讲些什么,这完全得由你自己观察你的听众、你的题材,以及当时的情境再作决定。

当你站到听众的面前,第一句是听众所最注意的,但是你第一句话讲得不好时,以后要想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就有点难了!

演讲忌讳以下几种方式开头:

例行套话。如“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

陈辞复述。如“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蒸蒸日上……”

缺乏诚意的故做谦虚。如“本来没什么好讲的,现在还是来谈一谈。”

不尊重听众的耳提面命。如“现在讲个重要问题,必须要注意听。”

离题万里的“弯弯绕”。如某领导开会时的演讲:“今天嘛,开这么个会喽!这个,啊——本来么,没什么可讲的,可是这个,总要讲几句嘛!这风气不正哩!应该反对的。”

你没什么可讲,为什么偏要走上讲台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公私两害,所为何来呢?不如放半天假,大家高兴。“这个,啊——昨天下午才确定要来讲,晚上看了个戏。这个……这个,今天在车上,翻了翻简报。厚厚的一大叠,嘿,只看了几篇的标题。我在这个方面是个外行,既没有调查,也没有研究。而今,目前,眼下——于是因此所以说,我的卷子怕是不及格,弄不好,也许要交白卷……”这种演讲使人倒胃口,活受罪。

演讲开头是要花大力气琢磨的。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要打开场面引入正题。”

下面介绍几种开头方法:

1.沟通感情法

选择与听众息息相关或最能为听众所接受的话题,从而引起听众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听众属于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场合,但演讲者必须对这个层次和类型的人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一位医生要向听众说明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但他却是这样的开端:

——诸位,你们知道按照人寿保险的表格,你今生还能够活多少岁?据寿险统计学家说:你的寿命,还有你现在的年龄与80岁之差的2/3。比方你现在是35岁,那么你现在的年龄与80岁之差是45岁。那么,你的寿命就是还有45的2/3。换句话说,就是你还能活30岁。活这样一些年龄够了吗?不,不,我们谁都想多活几年的。然而,这里的表格,是根据几百万人的精确记录制成的,绝对不会有错。那么,你我希望能逃过这个数字吗?只要你小心谨慎保养适当,一定不难达到这个目的。你这一步应该做的事就是你得常常有一个详细的体格检验……

在演说开端,讲些足以引起听众切肤相关的话,这是演说者人人应该熟记的秘诀。

194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度圣诞节,发表的演讲开头是这样的:“我今天虽然远离家庭和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亲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在此地所得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同志感情,抑或是由于上述三种关系的综合。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地——华盛顿过节,完全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

再比如,一次我国在欢迎加拿大贵宾的宴会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致辞说:“昨天我观赏了香山红叶,使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美丽的秋天。那枫叶也是我国秋天的美景。大家知道,枫叶还是加拿大国旗上的图案。”

丘吉尔和特鲁多的致辞,大大沟通了两国间的情感,无疑是成功的演讲辞的开头。

2.开始就抓住听众的兴趣

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主题思想相关,是否带有倾向性或争议性,解答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立场观点和充分的理由。

下面是一篇演说开头的一段话,请你读下去,看看你对这个开头是否喜欢,是否使你立刻感兴趣?

——在1982年之前,也正是这一时候,伦敦出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叫它是:“环球最伟大的一本书!”

当该书出版之初,伦敦市民,在街头巷尾,朋友相遇,都要彼此问一声:“你读过这本书吗?”答案一定是:“是的,我已经读过了。”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出1000本,两星期内共销去15000本。自然,以后又再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

在几年前,大银行家摩根以一个巨大的代价,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现在这本原稿和摩根其他的无价实物,一并陈列在纽约市的美术馆中。这一本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著的《圣诞节的欢歌》!

这篇演说为什么它一开始就能引起人的注意,并且还使每个人的兴趣逐步增高呢?就是它引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的心情,仿佛悬在半空一样!

有谁能够不被好奇心所动呢?如果你在演说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能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也就立刻可以证明已经引起了听众的注意。

又如,电视剧《新星》中李向南的施政演说是这样开头的:刚才,我会见一个欧洲代表团,他们问我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持什么看法。我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感兴趣了!(停)因为,这已经成为事实了!’他们接着问我,那你对什么感兴趣?我对他们说:‘我对一部分县先富起来感兴趣,我希望古陵县更快地富起来,最好富成全国第一!”

这个开头,没有任何客套话,欲扬先抑、一波三折,提出问题引人注目,很快抓住了听众的心,使群众在急切地等待着下文——如何使古陵县富起来。这个开头是很成功的。

3.用故事启发听众

可以先讲一个短小精悍并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正题,注意故事的内容与演讲的主题要相吻合。

1952年春天,许多学者、教授在上海集合,研讨著名文艺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先生的论文《论文学是人学》。钱教授一身西装,风度翩翩,一上台就讲:“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有位先生原来有妻室,是父母包办的婚姻,虽然妻子很贤慧,但感情这东西不像数学1+1=2那样简单清楚。他在社交中认识了某位女士,一来二往,两人就情投意合,就是说情已他移。这难以多责怪,因为他们确有共同语言,真正受到了爱的甜蜜。然而,他却很苦恼,他尽管非常爱她,却不敢挽着那位女士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而是专心地带着他的老婆,还要在脸上堆着笑,显得很恩爱。更叫他疑虑重重的是,不少人尽可以私下里赞同他的恋爱观,可是如果一到公开场合,准会侧目以待,甚至慷慨陈词,所以他只能苦恋着。

——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但是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

话音刚落,会场上人声鼎沸。坐在近旁的一位戴着鸭舌帽的听众摘下帽子挥舞了几下,高声说:“早该带出来了!”一时笑声阵阵。这个演讲开头的确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启发法开头的范例。

已故美国牧师康惠尔,曾把他的那篇“遍地黄金”演说至6000次之多,这篇著名演说是这样开头的:

——1870年,我们沿着土耳其的格里斯河……而下,走到巴格达城时,便雇了一个向导,领我们去看西波里斯、巴比仑……

接着他把这个故事逐步讲了出来。这真是能够抓住听众注意力的最好开端。而且这种开端,很是简单明白,且不易失败。它进行得十分灵活轻松,能使听众不知不觉地随着它走,他们谁都希望知道后来发生了些什么事,谁都平心静气地听他讲下去。

4.展示实物法

拿一些实物来给听众看,这是引起人家注意的一个最容易的方法。这种实在的刺激物,有时在知识程度比较高的听众面前,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一个古钱展览会中,一位先生曾用两个手指执了一枚钱币,高举过肩,这自然引导着观众都向他手中的钱币上看了。然后,他才开始演讲说:“在场的诸位,有没有人在街上捡到过这样的钱币?”接着,他就讲述这枚钱币的稀贵和他收藏的经过了。

卡耐基是世界著名演讲家、人际关系学家,有一次他用5个手指夹住2支钢笔说:“现在是7点钟,开始演讲。”大家慌忙看表,却发觉卡耐基开了个玩笑,这便是使用展示物法开场的例子。

6.设问句式法

即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开头。例如,复旦大学一学生在演讲时这样开头:“我想提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青年和祖国关系呢?”随后,他自己回答“这个关系就是一个‘根’字”。这样开头,无疑是成功的。

一个警察局长向群众报告破获盗匪的经过,他开始就说:“盗匪们真的都有组织吗?是的,他们大都是有组织的,但他们怎样组织的呢……”

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先用设问句告诉听众一些事实,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急于听下去,希望一听盗匪组织的究竟。这真是一种值得赞美的开始方法,每一个预备当众演说的人,都应该学习到这一种能立刻引起听众兴趣的技巧!

不拘一格的开场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演讲的开场白非常重要。然而“万事开头难”,要想用三言两语的开场白瞬间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演讲一开始就不能赢得听众的好感,不能吸引听众,则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因此,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创造出新颖独特,有奇趣、显智慧的开场白,以吸引听众,控制现场,为接下来的演讲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语出惊人

听众对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如果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课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刻吸引听众,让他们急切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在一次毕业欢送会上,校长给同学们致词,但是一开口就让学生疑惑不解——“我原来想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但仔细一想,这样说不恰当。”

这一句话把大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校长接着说,“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比如……”

最后,他总结道:“一帆风不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在逆风险浪中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人生。祝大家奋力拼搏,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位校长偏偏标新立异,抛却常见的“一帆风顺”,从另一角度道明人生哲理。第一句话无异于平地惊雷,又宛若异峰突起,着实震撼人心。

不过,这种方法如果掌握不好分寸,便会哗众取宠,故作耸人之语。更不可为了追求怪异而追求谬论、怪论,生拉硬扯,胡乱升华。这样会让听众反感、厌倦。所以,应在正确的主旨之上,结合听众心理、理解层次出奇制胜。

借景生情“借景”,本是园林艺术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在园林建造中用“开窗设门”或“缘地抱势”的手法,使园内之人透过雕窗画门能看到园外之景,而且在感觉上外景与内景似隔非隔,甚至浑然一体。这就如同将园外之景“纳入”了园内。颐和园远借玉泉山塔,创造了深广的空间,就是“借景”之奥妙的杰作。

演讲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展现内功的艺术,只有腹藏锦绣,才能口吐华章。然而,演讲又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演讲者与听众“感”的互染,“情”的互通,“思”的互促。“情境”本身是相对静止的,但机智的演讲者总能巧借情境,化静为动,化死为活,让“情境”助自己一臂之力。聪明的演讲者深得“借景”之三昧,能恰到好处地使情境为我所用,使演讲溢彩生光。

1957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尼泊尔。他在加德满都市民欢迎会上发表讲话,一开头就提到喜马拉雅山:“当我们站在这个广场上,同千千万万的尼泊尔人民在一起的时候,过去时代的珍贵回忆就又涌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在我们两国之间横隔着世界上最险的喜马拉雅山,然而我们的人民却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友好的往来……”这是用喜马拉雅山的自然阻隔来反衬尼中两国人民之间友谊之深厚,历史之悠久。结尾处,周总理又一次提到喜马拉雅山:“在我要结束我的讲话的时候,我祝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像联结着我们两国的喜马拉雅山那样巍峨永存!”这里,喜马拉雅山的巍峨高大。不可撼动,使它又成了友谊长存,牢不可破的象征。同一座山,在讲话的开头和结尾被赋予了不同的主观色彩,而且都十分贴切。

讲述故事

形象、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但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短小、有味、促人深思、与演讲内容有关。

1962年,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一草一木,令他眷恋不已,浮想联翻,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光。在授勋仪式上,他即席发表演讲,他这样开的头:

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馆的时候,守门人问道:“将军,你上哪儿去?”一听说我到西点时,他说:“那可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这个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叙述也朴实无华,但饱含的感情却是深沉的、丰富的。既说明了西点军校在人们心中非同寻常的地位,从而唤起听众强烈的自豪感,也表达了麦克阿瑟深深的眷恋之情。接着,麦克阿瑟不露痕迹地过渡到“责任——荣誉——国家”这个主题上来,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李燕杰在《爱情与美》的演讲中这样开场:“我不是研究爱情的,为什么会想到要讲这么一个题目呢?”然后讲了一个故事:北京一家公司的团委书记再三邀请李老师去演讲,并掏出几张纸,上面列着公司所属工厂一批自杀者的名单,其中大多数是因恋爱问题处理不好而走上绝路的。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与大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这个故事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制造悬念

好奇是人的天性,一旦勾起人的好奇心,便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

一位老先生在演讲开始时首先向听众提问:“人从哪里老起?”听众纷纷作答,有的人说人从脚老起,有的说人从脑子老起,会场气氛十分活跃。老先生最后自我做答:“我看有的人从屁股老起。”全场哄堂大笑。老先生继而解释道:“某些干部不深入实际,整天泡在‘会海’里,坐而论道,那屁股可遭殃了,又要负担上身的重压,又要与板凳摩擦,够劳累了。如此一来,岂不是屁股先老么?”这位老先生在抨击官僚主义之前,先利用一个提问制造了第一悬念,调动了全场听众的兴趣,然后利用一个出乎听众意料的自答制造了第二个悬念,使听众在笑声中等待悬念的解开,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听众的思想和情绪。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浑然一体。

用“楔子”和“引子”开场

所谓“楔子”,即建立与听众的感情,一般是沟通情感的礼貌礼节用语;“引子”,即把话题导入正题,一般是从礼貌礼节用语过渡到正题的话。

美国总统里根于1984年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做过一场演讲,开场是这样的:

谢谢你,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我很荣幸今天能够来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

我和我的夫人南希一直盼望来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一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道路使我们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

这次演讲很长,开场白便是全篇的一个楔子。他很聪明,在开场便对大会主持人及全体听众深表谢意,同时对中国表示高度赞扬,对中国古老文化有深厚理解。这番话很快架起了里根总统与听众之间的感情桥梁。

在这之后,里根总统接着说:

12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你那次握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翰的大洋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伸过来的手。”

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这可以看作里根总统整个演讲的引子。如果说楔子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引子便把演讲干脆地引入正题。里根总统在这里以回忆尼克松与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镜头,把演说引入正题,过渡得体、恰当、自然。

里根总统这次演说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很规范的开场。它包含了:得体礼貌的称呼;以愉快的心情提及演讲的地点;以赞赏的口吻提及听众深感自豪的东西;表示对听众的文化背景有浓厚的兴趣;回忆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件,然后引出正文。

假如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有出入,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应该用“楔子”、“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楔子”表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用“引子”进入正题。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的这种心理。

以逸闻趣事及诗词典故开场

楔子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说到底它是一种活跃气氛、交流感情的技巧。假如你觉得与听众的关系很融洽,便用不着拉近乎也能实现感情的交流沟通,这时楔子便可有可无。不过,假如想一开场就吸引听众的兴趣,可以使用“引子”,可以使用逸闻趣事,讲一个典故,读一首诗,讲一段个人经历等,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内容上与演讲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战绩辉煌。奥运会结束后,有人觉得体育界的“经验可以借鉴到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去”,于是发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的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红紫当朝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会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妃醉酒》代替。而且又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几个北京天桥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穿背心、裤衩,就是吃了李莲英的亏才作出的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使人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觉得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Q说的“先前阔”有点相近。实际上,中国人首次参加奥运会是52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员,“硕果”是一个“鸡蛋”。然而52年后,还是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我国运动健儿夺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杖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

如要走向世界,大胆革故鼎新,则当首推体育界……

这篇演讲,用“相声”开场,以风趣、幽默的方式,逐步引人入胜。假如换一种说法,一开始就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应该从中得到启发”之类的话,会让人觉得没有新意,没有听下去的兴趣了。

这篇演讲发表在1984年8月,当时奥运会正是大家谈论的中心,中国健儿一举夺得15枚金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新闻。

演讲者采用这样的事例来引发,让听众感觉新鲜,演讲者表面上谈奥运会,实质上谈改革开放,话人事制度改革,说用人观念更新。就像鲁迅反对对恋爱自由的干涉,借雷峰塔的倒掉来发挥;毛泽东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愚公移山的寓言来阐述。这种借题发挥,往往别开生面。比起一些板起面孔、从头到尾都从正面论述题旨的演讲,它不仅让听者感到亲切有味,还能启发听者联想,活跃听者的思路。

演讲者用这戏剧性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赢得了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这个小故事对他的演讲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破题。

第四章 结尾的力量

演讲结尾的意义

最常用的演讲结束方式,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总结整篇的主要内容,概括、强化主题思想。这种结尾,能简要地总结演讲内容,起到提醒、强调的作用,给听众留下完整的印象。除非演讲非常简短,否则建议你在结尾中清晰陈述你的主题和主要思想。

在演讲中,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演讲者通常会利用一切手段,从正面、反面和侧面等来进行分析和论证。结尾,总结全篇,凸显重点,强化主题。这不仅可以帮助听众记起前面讲的内容,还能画龙点睛,给听众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让整个演讲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例如,莎士比亚的名著《恺撒大帝》一剧里,伯鲁特斯对市民演讲他刺死好友恺撒全是为国为民的结尾,就用了总结全篇的方法:

临了,我要告诉诸君一声:因为罗马帝国,我不得不刺杀我的好友恺撒,刺死恺撒的便是我,便是这把短剑。假使他日我的行动和恺撒一般,请诸君就用这把短剑来刺我吧!要是大家的行为,也有和恺撒一样的,那么这把短剑,终是不肯饶过你的。请诸君认清这把短剑,请诸君认清卖国贼,认清爱国的好汉。

伯鲁特斯的结尾不过短短十几句话,却完全包括了他整个演讲的意思,而且表现出他的热情。

下面是《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结尾:

……听听我这个没当成女者的心声吧:

我相信,女性是伟大的!

我也相信,男性是伟大的!

我更希望我们都相信,伟大的男性和伟大的女性加起来才是伟大的人民!

他们的自信、自尊、自爱焕发出来的巨大搏力才是伟大的文明!

这个结尾恳切、热情、概括,点化主旨,给听众留下了清晰、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

这类结尾,虽然基本上是在重复已讲过的话,但因强调和突出了中心、重点和主旨,强化了印象,因此,演讲所发出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了听众的心灵。下面让我们选两个实例,来感受一下这种结尾。

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曾做过一篇演讲,后人追加的题目是《关于对路易十六判刑的意见》。

罗伯斯庇尔做这场演讲的背景是:罪恶滔天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抓获了。愤怒的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当时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革命政府立刻以绞刑将其处死。然而,处死路易,对刚刚胜利不久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还埋下了一个危机:由于欧洲各国皇室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血亲关系,处死路易,会使整个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联合起来扑向法国,围攻和绞杀这场革命。出于这种担心,是否处死路易,在新生的政权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使他们一时难做决定。罗伯斯庇尔虽一时感到骑虎难下,但立刻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路易必须死!然而执行决定前,罗伯斯庇尔不能不首先说服那些软弱的“理智派”。

1792年2月3日,就路易的处置问题召开了一次国民公会。罗伯斯庇尔借此机会,做了主题发言。他在历数路易6种不可饶恕的罪行并分析权衡了杀与不杀的各自利弊之后,以下面的话做结尾:

国家要生存,路易就必须死。在内外都平静无事、我们获得自由和受人尊敬的时候,也许可以考虑宽大的处理办法。但是,在还没有获得自由的今天,在我们做了那么多的牺牲和战斗以后严刑峻法还只适用于不幸者的今天,在暴君的罪行还成为争论题目的今天——在这样的时刻,不能有慈悲的想法;在这样的时刻,人民要求的是报复!“人民要求的是报复”是“撞钟”和“豹尾”之句。它暗含着这样的意思:法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人民,新生政权的维持和胜利果实的保卫也要靠人民的力量,没有比满足人民的要求和站在人民一边更重要的了。因此,法国人民的仇敌和暴君——路易必须死!

在技术性或辩论性演讲中,准确地重述自己的主题和要点尤其重要。

在有些演讲中你可能认为这样做显得过于机械。那么你可以选择解释要点而不是重复原话,总结内容而不是重述原文。

如果你的发言很简短且只有一个要点,那么即使省略总结也绝对不会出现问题。否则,你没有理由不进行总结——总结没有任何坏处,只会使内容更明晰准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演讲的目的。

绝妙诱人的结尾技巧

最后一句话,虽已停止,但是如何让它在听众的脑海中久久回旋呢?这是演讲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演讲中,哪一部分可以显示出你有没有经验,是聪明的和笨拙的呢?那就是开头和结尾。这正如一个演员的入场和退场一样,十分重要。

拿破仑说过:“兵家成败决定最后五分钟。”我们同样可以说,演讲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演讲的结尾。这是因为,如果演讲者设计和安排的演讲开头和高潮精彩,再加上有一个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好结尾,那么,就如同锦上添花,会给听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相反,如果演讲者设计和安排的结尾没有新意而平乏无力,没有激起波澜而陈旧庸俗、索然无味,那就会使听众深感遗憾,失望而去。因此,演讲的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部分要求更高,内容要更有深度,语言要更有力度,方法要更巧妙,效果要更耐人寻味。可见,演讲的结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它在整个演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结尾的技巧:

高尚优美的诗文名句收尾

演说结尾,有许多方式可供我们参考,但所有的方式中,假如做得恰当,再也没有比以幽默的话,或引用名句,最容易结尾的了。事实上,如果你能引用适当的诗文名句作结束,那是最理想的,并可获得所希望的圆满,它将显出高尚优美。

英国扶轮社的哈利罗德爵士,在爱丁堡大会场上,在对美国扶轮社代表的演说结论时这样讲:

——当你们归家之后,有些人会寄给我一张明信片来,就是你们不寄给我,我也要寄给你们每位一张,并且你们会很容易知道都是我寄的,因为上面未贴邮票。(众笑)但是在上面我要写一些字,是这样写着:“季节自己来,季节又自己去。你知道世间一切都按时而凋谢,但有一件却永远像露水一般开得鲜艳,那就是我对你们的仁慈和厚爱。”

这节诗很适合罗德的个性,并且无疑地也适合他全篇演讲的旨趣。因此,这节诗对他是极恰当的。假如是另一个拘谨的人,在发表过一篇严肃的演说后,结尾引用这节诗,也许很不合宜,甚至极为可笑!

层层增高、句句有力

我现在不妨告诉你另一种最普遍的方法,演说术上称为“阶升法”,好像阶梯一般步步升高。不过,这种方法常不易运用,也不是一切的演说者对一切的题材都可应用。但若能用得恰当,那也是极好的。这种方法是一层比一层高,一句比一句有力量!

林肯在以“尼亚加拉大瀑布”为题材、预备一篇演说时,就是用的阶升法。试看他的比较是不是一个比一个有力量,他怎样以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的年代,与尼亚加拉大瀑布相比,获得神奇的效力:

——这要推测无限的久远,当哥伦布最初发现这块大陆;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渡红海;啊,甚至亚当从创世主的手里出来,从那时到现在,尼亚加拉就在这里怒吼!

——古代巨人的眼睛,像现今我们的眼睛一样,曾经看见尼亚加拉,与第一代人种同时代,比人类的第一个始祖还老,一万年前的尼亚加拉,和现在的是同样的新鲜有力!我们只能见到那庞大骨骼的前世巨象爬虫,也曾见过尼亚加拉——从那样的久远年代起,尼亚加拉从无一刻静止,从未枯竭,从未冻凝,从未睡去,从未休息!

有生气有活力

60年前温德尔费利浦氏,在讲到黑人图桑将军时,曾用过这样的技术。这段文字常被许多“演说术”的书籍所采录,它有生气、有活力,虽然在现今重实用的时代,看着有点过于华丽,但仍极有趣。他的演说结尾如下:

——我要称他为拿破仑,可是拿破仑经过了毁约、失言、血流成河的战争,而获得王位;这个人向来没有失言过,“不报复”是他的伟大格言,也是他一生的信条!他最后曾对他儿子说的话是:“我的孩子,终有一天你还能回到故乡圣多明哥,忘掉法国曾杀死你的父亲。”

——我要称他为克伦威尔,可是克伦威尔只是一个军人。他所建立的国家,同时与他埋葬在墓中。

——我要称他为华盛顿,可是这位伟大的弗吉尼亚州人却使用奴隶;这个人宁肯以国家命运作冒险,也决不允许他的领土内的任何一个小村庄,去做买卖奴隶的事!

搜求、寻觅、试验

搜求、寻觅、试验,直到你获得一个优美的结尾,和绝妙的开端,然后将其紧接在一起。但你必须简洁明快,把话停止得恰到好处,要是太冗长了,忙碌的听众会产生反感的!

美国《星期六》的晚报编辑罗粹慕先生说过:“我把文章刊登到最受欢迎的地方,就结束了,而读者还在渴望能够再多刊登一些。”请你想想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这主张也可以用在演说上,当听众听到最愉快的顶点,你就应该设法早些结束了!

余味式

以留余味、泛余波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留在语外,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余味袅袅,回味无穷,三日不绝。余味式结尾好像秋天瑰丽的晚霞一样,收得俊美漂亮,并且伴有“渔舟唱晚”的娓娓之声,让听众留连忘返,久久回味。如演讲稿《人生的价值何在》的尾结:

我们的雷锋,在他短暂平凡的人生中,创造出了巨大的人生价值,给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将做些什么?创造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呢?

这个结尾采取对比和提问的手法,听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叫人不得不扪心自问,三省吾身,给听众留下了哲理性的思索和回味。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尾

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演讲场合外,利用幽默结束演讲可为演讲添加欢声笑语,使演讲更富有趣味,令人在笑声中深思,并给听者留下一个愉快的印象。

如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讲演》的结尾:“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的几点意见。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说时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徐徐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看时,原来是一幅病态十足的月份牌,引得哄堂大笑。在笑声和掌声结束了他的演讲)

这个别出心裁极具喜剧性的结尾。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听众对那种拙劣的美术创作加深了认识,同时也给听众留下了许多演说者没有讲出来而又令人深思的空白,并让听众在美的享受和回味中,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会场。

演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要做到自然、真实,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的反感。

用简明赞美话结尾

钢铁大王卡内基最得意的助手史可伯先生,有一次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协会演说,他的结尾是:

我们宾夕法尼亚州,应该领导推进时代的巨轮,因为她是出产钢铁最多的一州,是世界上最大的铁道公司的养育之母;就是农产品,也在各州中占第二位。所以,宾夕法尼亚州是我们经商的基石,它的前途远大,做领袖的机会尤多,决非别州所能及!

史可伯用了这几句话来做结束,使听众们个个都感觉高兴,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结束方法。但是,要使这种方法生效,必须有着诚恳的态度。同时,又不可说得过分,以避谄媚之嫌。否则,稍露做作之态,难免被人看作虚伪,他们将像对付一张假钞似的拒不收受。

最光荣宝贵的成绩

已故牛津大学校长,曾经对于林肯就任第二任大总统的一篇演说,赞誉备至,称之为:“人类中最光荣而最可宝贵的成绩之一,是最神圣的人类雄辩的真金。”我们现在录在下面:

——我们对于大战灾祸能够早早结束,都很热诚祈求。但是,如果上帝仍欲使战争继续下去,并把世人辛苦了250年积下来的财产完全化为灰烬,受过鞭答的身体还要受一次枪刀的残害,那我们还是说“上帝的审判,完全是真实公平的。”不论对什么人,都要慈爱,而不要怨恨,我们还是遵照上帝的意思,坚持正义,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的工作,整顿我们已经残破的国家,纪念我们战死的烈士,以及因战争而造成的孤儿寡妇,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永久的和平。

读者诸君,你们读了前面所引的我认为历来中西名人口中最美妙的演说结尾,你们感觉到怎样?你们能不能找出一些比这更仁慈更热情的结束语来吗?

惠廉巴登在《林肯的一生》中说:

林肯在盖第斯堡的演说,已经十分伟大,然而他第二次就职总统的演说,比较起来还要伟大……这是林肯的一生中最感人的演说。他因为这演说,使他的智慧和精神的威力,达到了登峰造极!

再将要点告诉听众

当然,你也许不会像林肯那样得到发表不朽的演说的机会,你的目的,也许是只要能够在一群听众面前,能够比较圆满地结束一篇短短的演说吧!那么请参照下面的话来试试看:

不消几分钟,一位演说者往往也曾讲到离题目极远的范围中去,到他讲完的时候,听众对于他那篇演说的要点,早已看不清楚了。一般演讲者大都不明白这一点,他以为听众的脑海中,已对自己的演说中的几个要点十分清楚,所以听众们也应该和他一样清楚。其实,演说者把他要说的话,在事前已经有过多时的思量,所以他当然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听众方面,他们是完全生疏的,所以演说者的话,好像是抛到了他们身上的一把铁砂,他们虽然是被抛中了许多,可是,大部分还是滑落下来。他们虽然听到了一堆话,但是他们听到这一堆话,始终没有一句完全了解地记入脑中。

有一位爱尔兰的著名政治家,曾为演说家定下了一个要点,就是:“你先对听众说,现在将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然后,你再告诉他们。到了最后,你再告诉他们一遍。”这方法是不错的。“你再告诉他们,现在已经告诉过了。”这是最可效法的一个总结秘诀。

这里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演说的人是芝加哥中部青年会卡尔先生的一个演说班上的学生,也是芝加哥某铁路的运输部主任,他在公司的董事会议席上,建议火车经过的路口,设置防险栅栏。他说:

诸位,从我们自己车厂的防险栅栏上,以及各州铁路所得的经验,深知每年因出险事件的减少而节省了数额巨大的资金,因此我觉得我们的公司,也实在急须有防险栅栏的设置。

这简单的几句话,把全部的要点完全总结了,你不必问他前面所讲的是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他说话的意思了。你觉得这种方法怎样?如果你以为是很对的,不妨立刻把这种方法,成为你自己的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