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效验方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8:37:09

点击下载

作者:梁宏正,吴社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梁氏效验方集

梁氏效验方集试读:

前言

梁氏中医学派是岭南中医内科主要学术流派之一,流传已逾百年,至今已传承五代,临证范围涵盖内、妇、儿、五官等科。各代传承人无不竭力继承,并结合各自临床实践经验,加以发展完善,学派学术思想体系日臻完善,理、法、方、药独具特色,闻名海内外,影响深远,追随此流派者众多,在美国、加拿大、澳洲、中国港澳地区等地均有其流派传承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莫过于梁剑波和梁宏正两位名老中医,梁氏中医学派传承至二老时呈全盛局面,学术论著颇丰,就医者日以百计,其道日隆,望日重,验者众,病者无不以求得二老之方而喜,民间不乏甚或珍视,加以收藏者。

适逢国家不断出台促进中医事业发展政策,各级政府部门相继给予大力支持,肇庆市中医院先后成立梁剑波学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局备案批准)、梁宏正名中医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以挖掘、整理、总结、继承、发扬、推广梁氏中医学派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各科临证经验加以整理,开展科研验证工作。更以肾病、疑难杂病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创建中医重点专科,顺利通过市、省、国家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验收,梁氏医学经验在国家颁布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中有所体现。二老还亲撰教材,收徒传道授业解惑,各地后学追随者众多。然受多种因素限制,大多数人只能在学术会议上聆听,很难全面深入了解掌握梁氏中医学派的学术精髓。祈愿让更多同道了解掌握及运用梁氏中医学派学术经验,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更是为解除患者病痛多一种选择方法,继出版《梁剑波教授疑难病治验方临床应用》后又推出本书《梁氏效验方集》。虽然此书未能涵盖梁氏中医学派的全部学术精华,亦非百试百验之方,但可从中窥其学术一斑。矧曾经历数十年海内外患者求医问药,信件如飞雪鸿归,年逾万封。许多患者依样画葫,按病用方,亦能获得一定疗效。群众反馈,如循证医学的信息积累,印证了梁氏效验方实践疗效,诚充分接地气,弥足珍贵。故辨病施治,病必专治,治有专方,亦愈病之途径,其体现中医药之博大也。是书出版,愿同道可从中受到启发,拓宽临证思路;方证对应治疗模式可提供中医药爱好者借鉴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梁氏自创的中药处方。梁氏在古方、家传方、民间方及现代名医方剂的基础上,通过医疗实践中的经验和筛选,总结创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拟方和验方。梁氏中医学派力主“食古期乎能化,裁制贵乎因时”,重三因制宜,显现岭南流派特色。其具体制方途径有三:一是活用古方。根据临床病情阶段性变化或增减药味,或加减剂量,取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这类方剂甚多,如常用的正心宁神汤、更年康汤,两方均化裁于天王补心丹。又如治疗暑瘵证咯血衄血的双清饮,即为清营汤去黄连加清络饮组成,取清暑清肃肺金的含义,故名之双清饮等。其二为在原来家传验方基础上,结合时代变通,扩大其使用范围。例如兰洱延馨饮,本方原为梁氏家传验方,功能芳香解郁、行气止痛,原治妇人肝郁气滞、太息嗳气腹痛诸症,现扩大应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结肠炎肝郁脾虚型等。又如原治疗心痹的家传妙香丸,功能益气安神镇心、缓解心痹,拓宽其使用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而心悸自汗、手足震颤等症。其三为经验学识两臻造诣升华而成的自拟方,这类方剂为数甚多,各大病种均有体现。例如治疗虚实夹杂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冠心宣痹汤;治疗反胃病气阴两虚型的反胃救阴煎;治疗黄疸湿热并重的三物化疸汤;以及肝炎清解汤、肾炎清解汤等。其中部分方剂已由多家制药厂生产成中成药面市。在编写本书时以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食疗分类,有内服、外用、汤剂、成药之别。这些处方在临床上应用时间较长,不断调整完善,所治疗病例数量较多,经观察统计,凡收到较好疗效者,均撷取选入书中。其中妇科诸方剂,均配以梁剑波教授的赋诗填词,寓知识于诗文,才情横溢,文字隽美,足堪供广大读者悦目共赏。

此书编著过程中得到肇庆市中医院众多同道的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邓中光等多名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梁氏效验方集》编委会2018年12月10日

内科方

六淫致病方

双清饮

组成: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金银花,连翘,丝瓜络,牡丹皮,鲜荷叶边。

功效:清肃肺金,清热凉血。

主治:暑瘵证。症见烦热、咯血或鼻血,咳而兼喘。

方解:方中生地黄清营凉血,为君药;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与生地黄共用既清热养阴,又助清营凉血解毒。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牡丹皮活血消瘀以散热。丝瓜络入肺经,如肺之络脉,可清肺通络止血;鲜荷叶边清暑利湿、凉血止血。

暑瘵证名称散见于中医典籍中,梁氏体会其发生多属素有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感暑后,暑热伤肺,迫血妄行所致。双清饮由清营汤去黄连加清络饮而成,取其清暑清肃肺金之义。芩连橘香汤

组成:黄连,黄芩,天花粉,桔梗,郁金,橘红,白豆蔻,六一散(滑石、甘草)。

功效:苦降泄热除湿,辛通开气宣浊。

主治:暑湿证。症见感暑之后,脉数,舌心干白,苔黄,口中黏腻,脘中痞闷,食欲不振。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利,故为君药;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桔梗开宣肺气;郁金、橘红、白豆蔻行气除湿;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暑气与湿邪相搏,清浊交混,升降自然受阻,所谓湿遏必热生,治疗当用苦降辛通之剂。加味杏苏散

组成:杏仁,紫苏叶,岗梅根,枳壳,桔梗,云茯苓,甘草,法半夏,前胡,陈皮,生姜、大枣为引。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燥的凉燥证。症见头微痛,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无汗,脉弦,舌红。

方解: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紫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岗梅根生津利咽,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宣肺散风,同为臣药;法半夏、陈皮、云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合用共奏轻宣凉燥、化痰止咳之功。碧雪散

组成:寒水石,芒硝,生石膏,青黛,硝石,玄参,滑石,冰片,升麻,朱砂,甘草,水牛角(锉粉)。

功效:清热泻火,镇痉息风,开窍定惊。

主治:气壮脉实,火盛癫狂,一切壮火狂阳,痰气上冲,邪陷心包之证。

方解:方中石膏、滑石、寒水石清热泻火;水牛角凉肝息风;升麻、玄参、甘草清热解毒;芒硝、硝石清热散结;冰片开窍醒神;朱砂重镇安神;青黛泻火定惊。(黄桂南整理)

气病方

清火抑气汤

组成:黄连,桔梗,瓜蒌皮,瓜蒌子,木香,法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功用:清热除痞,止痛平喘。

主治:气在胸膈致痞满疼痛、心烦咳喘、脉盛气粗之气逆证。

方解:黄连为君药,清胸膈之热以除烦;臣以桔梗、瓜蒌皮、瓜蒌子、法半夏、茯苓、橘红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以治痰热壅盛、气逆不降之标;佐以木香行气平喘,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既清热除烦,又平喘化痰,标本兼治。栀豉解肝煎

组成:栀子,淡豆豉,柴胡,青黛,黄连,青皮,香附,甘草。

功效:平肝降逆,除烦理气。

主治:怒气伤肝、肝郁化火所致之气逆。症见胸胁胀满,烦躁面赤。

方解:栀子豉汤清肝解郁除烦为君;黄连清热平肝,柴胡、香附疏肝理气为臣;青皮理气解郁、青黛清热平肝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丁沉化气汤

组成:莪术,木香,沉香,丁香,白芷,肉桂,紫苏叶,石菖蒲,党参,甘草,青皮,白木通,生姜、大枣为引。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疝气所致的疼痛。

方解:本方以丁香、沉香为君药,行气止痛;以莪术、紫苏叶、白芷、木香、石菖蒲、白木通、青皮为臣药,行气散结以止痛;佐以党参、肉桂以温阳补气;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血证方

抽薪饮

组成:当归,荆芥,滑石,大黄,牡丹皮,阿胶,玄明粉,艾叶,侧柏叶。

功用:清热除满,活血止痛。

主治:上膈壅热之吐衄。上膈壅热,胸腹满痛,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血色紫黑成块。

方解:本方以大黄、玄明粉为君药,导火下行,从大便出之;臣以荆芥、当归、艾叶、侧柏叶以止血;佐以阿胶补阴养血以防血出太过伤阴,牡丹皮清热以除烦,佐以滑石荡胃中积聚寒热。综观全方,本为上膈壅热,但从大便导之,所谓炎火沸腾,治之以降火下行为首务,这是釜底抽薪的好方法。补血安冲汤

组成:人参,黄芪,甘草,白及,百合,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牡丹皮,阿胶,荆芥穗,鹿角胶。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吐血后气随血脱、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羸昏倦、精神怯弱。

方解:本方以当归、阿胶、鹿角胶为君药,补血生血;臣以人参、黄芪补气生血;以百合、熟地黄、生地黄以益阴养血;白及、白芍、牡丹皮、荆芥穗以柔阴止血;甘草为使以调和诸药。吐血后身体必然虚怯,由于血失过多,虚羸昏倦,精神怯弱,必须妥善护理,悉心调摄。养胃宁血汤

组成:生地黄,人参,阿胶,甘草,当归,黄芪,北五味子,白芍,紫菀。

功用:益胃气,养胃阴。

主治:咯血之后胃虚少食、气息不续。

方解:本方以生地黄、阿胶为君药,补益胃阴以固护胃气;臣以人参、黄芪以益气养胃;佐以当归、北五味子、白芍以敛阴补血,紫菀以温肺下气、止咳;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泻青和络汤

组成:生地黄,青黛,牡丹皮,桑白皮,三七,藕节,煅鹅管石,蛤粉,麦冬,阿胶珠,甘草。

功用:清肺平肝。

主治:肝火偏旺、脉络壅滞之咯血。症见性情烦躁易怒,咳则胸腹疼痛,不寐或多梦。舌质红,脉弦数。

方解:本方以青黛、生地黄为君,清肝泻火;臣以牡丹皮、桑白皮,清血中之热以除烦,蛤粉平肝清敛肺金;佐以三七、藕节、煅鹅管石以化瘀散结通脉,麦冬、阿胶以养阴清热;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加味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白木通,滑石,竹叶,车前草,瞿麦,茜草根,白茅根,灯心草,甘草梢。

功效:泄热清心,利尿通淋。

主治:心火下移,症见小便出血、灼热,口苦,发热,心烦,舌尖红,脉数。

方解:生地黄甘寒而润,入心、肾经,清热养阴以制心经火热;白木通味苦性寒,入心、小肠经,降火利水;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长于清热利湿、滑利溺窍、利水通淋。三药共为君药,清心养阴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正。臣药:竹叶性味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水,导心经火热下行;瞿麦、车前草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要药,与滑石、白木通同用则利尿通淋之效尤彰。佐药:茜草根苦、寒,归肝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白茅根甘寒,入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与茜草根同用,治血热之尿血。佐使:甘草梢泻火解毒,可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煎加灯心草则更能增加利水通淋之功。加味藕茜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白木通,竹叶,藕节,茜草根,麦冬,甘草。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少阴阴火上炽(心经阴火上炎)之舌衄。

方解:君药: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清热养阴以制心经火热;白木通味苦性寒,入心、小肠经,降火利水。臣药:竹叶性味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水,导心经火热下行。茜草根苦、寒,归肝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化瘀。藕节甘、涩、平,入肝、肺、胃经,既能收敛止血,又有散瘀作用,能止血而不留瘀。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治心阴虚有热。佐使:甘草泻火解毒,可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

加减:舌硬胀而衄血者,加用木贼煎汤含漱。刘寄奴饮

组成:刘寄奴,桑叶,菊花,决明子,益母草,桃仁,蒲黄炭,赤芍,生地黄,荆芥,牡丹皮,柴胡,陈皮。

功效:泄肝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积热伤肝之眼衄。控制继发性前房积血。

方解:君药:刘寄奴辛苦温,归肝经,破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治创伤出血。臣药:桑叶甘、苦、寒,归肝经,平肝明目。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经,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经,擅治目赤肿痛。三药合用,清肝明目,以泄肝经之热。佐药:牡丹皮、赤芍、桃仁、益母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蒲黄炭凉血止血,并能消瘀。荆芥辛、温,归肝经,用于吐衄下血,凉血止血。生地黄滋阴、邪去而不伤正。柴胡为引经药,肝体阴而用阳,性喜调达而恶抑郁,火热内郁,肝胆之气不舒,故佐入柴胡疏肝。使药: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固护胃气。广术附汤

组成:莪术,香附,枳壳,青皮,陈皮,天台乌药,赤芍,当归尾,红花,甘草,延胡索,炒山甲。

功效:化瘀,宽胸,镇痛,理积去滞。

主治:新久瘀血内蓄之胸胁小腹作痛,跌打折仆损伤。

方解:君药:莪术辛、苦、温,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既善于破血逐瘀又擅行气止痛,兼能消积止痛。臣药:赤芍、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当归尾活血又能行血,为血中气药。四药合用,助莪术活血止痛。佐药:香附疏肝理气,并可止痛;青皮、枳壳疏肝破气;陈皮理气健脾;天台乌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可疏肝理气、理积去痛,一气一血,一阴一阳,气行而瘀血自去。使药:炒山甲性专行散,能通经络而引诸药直达病所;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陈彩凤整理)

痰饮方

苓桂术夏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法半夏,生姜,泽泻,炙甘草。

功效:温阳行水,和胃降逆。

主治:脾肾阳虚,饮蓄于中,冲激上逆所致胸胁支满。症见呕吐清水痰涎,口渴而不欲饮水,水入易吐,脘部有振水音,或有恶寒感;头昏目眩,短气心悸,脐下悸动,少腹拘急不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本方为苓桂术甘汤化裁而成。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泽泻、法半夏为佐,能健脾燥湿、利水降逆,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生姜辛温,为呕家之圣药降逆止呕,又温胃散饮,且制半夏之毒。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加减:阳虚甚加黄芪。蛤蚧散

组成:蛤蚧,核桃肉,补骨脂,肉桂,干姜,泽泻,款冬花,紫苏子,沉香,白芥子,陈皮,法半夏。

功效:温阳纳气,理气平喘。

主治:元气虚衰,寒饮内伏,上逆迫肺。症见上气咳逆而喘,痰多白沫,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肢凉乏力,年久不愈。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方解:君药:蛤蚧咸、平,归肺、肾经,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本品善补肺肾之气而纳气平喘,为治虚喘劳嗽的要药。臣药:核桃肉、补骨脂二药均可助蛤蚧补肾益肺、纳气定喘。佐药紫苏子辛温而不燥,质润而下降,善于降上逆之肺气。白芥子化痰逐饮,温肺豁痰利气。法半夏辛温而燥,降逆祛痰。款冬花降逆平喘;干姜温肺化饮;肉桂温肾纳气;沉香温阳散寒、纳气平喘。诸药合用,以达降逆平喘,补肾纳气,温肺化饮之功。泽泻利水渗湿,恐大队温药助相火,故以泽泻泄相火而保真阴。使药:陈皮理气健脾,固护胃气。辛椒逐饮汤

组成:细辛,炒川椒,附子,干姜,白术,桂枝,黄芪,泽泻。

功效:温补脾肾,逐饮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之水气浮溢。

方解:君药:川椒苦辛寒,有毒,入脾、膀胱经,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细辛辛温,小毒,归肺、肾经。二药共用,治寒痰停饮阻肺,利水而导饮。臣药:附子、干姜、桂枝温阳化气,以逐寒饮。佐: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有崇土而增制水之功,泽泻利水渗湿导水饮从小便而出。

郁证方

清心发郁汤

组成:牡丹皮,柴胡,远志,葱白,石菖蒲,竹叶,黄连,麦冬,郁金,小甘草。

功效:清心发郁。

主治:心火上扰之郁证。症见口苦心烦,不寐或多梦,有时情绪急躁,大便秘结而小便短赤,脉多细数。

方解:此方仿“火郁发之”之理。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舒肝郁,《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二者共为君药。臣药:竹叶导心经火热下行。黄连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与柴胡一散一清,解少阳之邪;郁金入肝经,善于疏肝理气,并能行气止痛。二药助君药清心发郁。佐药:麦冬、黄连、竹叶同用清热养阴。远志、石菖蒲能化痰、利心窍。葱白辛温,辛散温通,达表入里。使药:甘草清热,调和诸药。理湿夺郁汤

组成:苍术,香附,陈皮,春砂仁,绿萼梅,佩兰,土茵陈,香橼,泽泻。

功效:理湿夺郁(健脾祛湿)。

主治:湿郁(湿滞土郁)。因湿而致脾失健运,症见头眩如冒,四肢疲乏,胃呆纳减,不饥不食,脘满而闷,脉多濡。

方解:此方仿“土郁夺之”之理。君药:苍术为君,健脾燥湿。臣药:佩兰芳香化湿。佐药:香附、砂仁宣畅气机;土茵陈、泽泻利湿;香橼理气化痰;绿萼梅酸、涩,性平,《本草纲目拾遗》谓其“开胃散邪”,《饮片新参》谓其“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使药:陈皮理气和胃。诸药配伍,有祛湿而不滞留之意。祛痰夺郁汤

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紫苏子,沉香,全瓜蒌,胆南星,桔梗,甘草。

功效:祛痰夺郁(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郁(痰湿证)。症见膈上痰多,胶固难解,甚或有时喉间如有物鲠塞,咳不出而咽不下,脉多弦滑。

方解:君药:法半夏辛温而性燥,尤善燥湿化痰,为治痰湿之要药,又能和胃,兼能辛散而消痞。臣药:盖湿痰之生,每因气机失调,湿痰阻滞气机,故以辛苦温燥之陈皮理气行滞,体现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理。佐药: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甘淡渗湿健脾,用之可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紫苏子、胆南星以燥湿行气化痰,使顽痰胶固得去。沉香降气以调和脾胃。全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又能润燥滑肠。竹茹味甘淡而性微寒,归胆胃经,其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痰热。桔梗为引经药,与甘草合用以清热化痰。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固护胃气。泄郁汤

组成:紫苏子,黄芪,白术,防风,细辛,淡豆豉,香附,麻黄,桔梗,甘草。

功效:宣肺泄郁。

主治:肺气不宣而敛闭之证。症见恶寒而不恶热,状如外感,即在夏天或春暖期间,多穿衣服、重裘厚被而仍有寒感。脉多紧弦。

方解:此方仿“金郁泄之”之理。君药:紫苏子辛、温,归肺、脾经,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宽中。黄芪性甘温,能补中气益肺气。紫苏子、黄芪同用既可宣肺又能补肺,是以治痰先治气之意。臣药: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补气。佐药:细辛、麻黄辛温散寒,以温化寒痰。香附疏肝理气。淡豆豉甘辛凉,归肺、胃经,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郁热。防风走表而祛风邪。桔梗为引经药,与甘草合用以清热化痰。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固护胃气。诸药合用,温凉并用,使肺气得宣,痰湿以去。养神补心丹

组成:人参,茯苓,远志,炒枣仁,五味子,石菖蒲,当归,黄连,柏子仁,珍珠母,川贝母,桔梗,龙齿,莲肉,炙甘草。

功效:补益心脾。

主治:心脾两虚证。相当于西医学之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状态。

方解:君药:炒枣仁、柏子仁滋阴,养心安神。臣药:当归补心血,莲肉补脾、养心安神。君臣四药合用以补益心脾、补血、养心安神。佐药:龙齿、珍珠母滋阴潜阳,宁神益智。石菖蒲、茯苓、远志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五味子酸收敛阴,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使气旺而阴血自生,以宁心神。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上入心经、为使药。黄连苦寒清热,以制心火上炎。川贝母苦寒开泄,清心火。使药:炙甘草。诸药合用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心肾两顾,重在补心,共奏补益心脾、补心安神之效。

伤食证方

运脾汤

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山楂,神曲,麦芽,香附,甘草。

功效:导痰运脾。

主治:伤食后恶食。症见伤食后恶食,膈间饱闷或胀或痛。

方解:君药:法半夏功擅行气消痞,降逆和胃,《珍珠囊》谓其“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臣药: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佐药:茯苓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渗湿以助化痰之力。陈皮理气和中,使气机顺畅,以助消食导滞。香附疏肝理气。山楂、神曲、麦芽(焦三仙)中山楂能消各种饮食积滞,神曲善化酒食陈腐之积,麦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三药合用以健脾理气,消食导滞。使药: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

加减:气滞、脉沉者加青皮、木香以破气;积久生热口干嗳气者加姜汁炒川黄连、山栀以清热。决断汤

组成:柴胡,焦山栀,淡豆豉,土茵陈,黄连,黄芩,厚朴,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舒肝和胃。

主治:胃热犯胆。症见多食,善饥,烦热,口苦。

方解: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肝清胆解郁。臣药:黄连、黄芩清热,助柴胡清除胆胃之气。佐药:焦山楂消食导滞。厚朴燥湿行气消积。淡豆豉与栀子(栀子豉汤)配合宣散郁热,泻火除烦。土茵陈苦寒,归胃胆经,清利湿热,为引经药。使药:生姜、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加味四神丸

组成:核桃肉,吴茱萸,补骨脂,姜炭,熟附子,五味子。

功效:温肾暖脾。

主治:命门火衰。症见年老肾气衰引起的脾胃不运,或不思食。

方解:君药:核桃肉味甘,气温,入肾经,补骨脂辛苦性温,二者共为君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暖脾土,是壮火益土之要药。臣药:熟附子辛温大热,既能温脾阳以散寒,又能补肾以益火。佐药:吴茱萸温脾肾散阴寒。五味子酸收敛阴。使药:姜炭温胃散寒,并能解附子之毒。

虫证方

化蛲丹

组成:鹤虱,苦楝子,槟榔,白矾,使君子,黄连,芜夷,大黄,厚朴。

功效:杀蛲通腑消积。

主治:蛲虫证。症见肛门红痒,心烦易怒,腹胀,大便干结,或不思食,或多食而体瘦。舌稍红,苔白厚或微黄厚,脉弦。

方解:方中槟榔、苦楝子杀虫为君;佐以大黄、黄连,苦能安蛲,兼有通便亦可杀虫;鹤虱、使君子、芜夷、白矾杀虫消积,厚朴理气。安蛔汤

组成:乌梅,使君子,川楝子,大黄,炒川椒,黄连、白雷丸,芜夷,焦山栀,干姜。

功效:温脏安蛔。

主治:蛔虫上逆。症见腹部不适或绞痛。

方解:方中重用乌梅,其性酸平,能收敛肝气,生津止渴,尤以酸能安蛔;炒川椒、干姜辛热,辛能伏蛔,温能温脏驱寒,为臣药;佐入黄连、大黄、焦山栀,苦能下蛔、使蛔虫能安居肠内、不致上窜;川楝子、使君子、白雷丸、芜夷杀虫消积。

加减:四肢蛔厥而冷加附子。(李翠平、黄小芬整理)

癌症方

肺癌方新订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麦冬,天冬,百部,鱼腥草,山海螺,生薏米,预知子,白毛鸡矢藤,甘草。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散结。

主治:肺癌之阴虚痰热证。症见咳嗽无痰或少痰,或泡沫黏痰,或痰黄而稠,或痰中带血,伴气急、胸痛、心烦、发热、口干。

方解:方中以沙参、麦冬、天冬清养肺胃、养阴生津以治本;鱼腥草、山海螺、生薏米、预知子、白毛鸡矢藤皆为解毒散结之品,现代药理研究均有对抗癌肿的作用;百部下气止咳;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诸药合用可养阴清肺、解毒散结,使养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新订益气育阴煎

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山药,熟地黄,川贝母,沙参,款冬花,生牡蛎。

功效:益气养阴,清化痰热。

主治:肺癌之气阴两虚证。症见咳嗽少痰,即使有痰亦稀而黏,声音低弱,气短促,动则气喘,消瘦,面色白,胃呆纳少,自汗。舌红,脉细弱。

方解:方中党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止咳,生津止渴。此三药即组成名方“生脉散”,有益气养阴,敛阴止汗之效。再佐以山药以气阴双补,熟地黄以滋肾阴,川贝母、沙参、款冬花以润肺清化痰热,生牡蛎以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尤适用于气阴亏虚明显的肺癌患者。新订活血软坚汤

组成:夏枯草,玄参,贝母,赤芍,红花,炒山甲,当归尾,瓜蒌皮,瓜蒌仁,枳壳,大蓟,小蓟。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软坚。

主治:肺癌之气滞血瘀证。症见气急胸痛,咳嗽不爽,痰中带血,头晕,便秘,胸水,胸壁浅表静脉怒张,唇甲紫黑,舌上紫斑或散在性瘀点,舌质绛红,苔黄,脉多弦而涩。

方解:方中夏枯草性苦、辛、寒,清肝散结;玄参滋阴降火,苦咸消瘰;贝母、瓜蒌皮、瓜蒌仁清热化痰散结;赤芍、红花、桃仁、当归尾均为活血祛瘀之品;枳壳下气,使气行则血行;大蓟、小蓟不仅能破血行瘀,还可祛痰消肿;再佐以善于走窜的动物药炒山甲更加强了活血散结之功效。全方配伍严谨,诸药合用可行气活血、化瘀软坚,适用于肺癌气滞血瘀者。食管癌方新订镇逆化痰汤

组成:旋覆花,代赭石,法半夏,制胆南星,郁金,陈皮,沉香,竹茹,厚朴。

功效:理气降逆,燥湿化痰。

主治:食管癌之痰气交阻证。症见吞咽时哽咽不顺,进食时胸膈胀闷,或有隐痛,吐痰时黏夹有食物,苔薄腻,脉弦细。多见于本病早期。

方解: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温,下气化痰,降逆止呃;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呃;法半夏、制胆南星、陈皮、竹茹均能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郁金、沉香、厚朴重在理气降气,可使气顺则痰消。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可达到理气降逆、燥湿化痰的功效。新订消瘀化痰汤

组成:川贝母,郁金,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沙参,急性子,土鳖虫,石菖蒲,王不留行。

功效:活血散瘀,消痰解结。

主治:食管癌之痰瘀互结证。症见吞咽困难,继则水饮难下,胸痛,泛吐黏痰,大便多坚硬,或吐下如赤豆汁,形消体瘦,肌肤甲错干燥,舌多青紫,或纯红而干,脉细涩。多见于本病中期。

方解:方中用沙参滋阴润燥而清肺胃;川贝母甘苦微寒,可润肺化痰、泄热散结;郁金辛苦性寒,芳香宣达,为血中之气药,故能行气活血解郁;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均能活血祛瘀;急性子、土鳖虫、王不留行皆能破血消积、软坚散结;石菖蒲性辛温,可豁痰开窍活血。诸药相伍,标本兼顾,使痰气消、瘀血散。新订育阴化痰汤

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赤芍,生地黄,天花粉,石斛,丹参,桃仁,蜣螂虫、三七(末冲)。

功效:扶正育阴,化痰散瘀。

主治:食管癌之气盛津亏、痰瘀凝结证。症见面色白,形消体瘦,水饮和食物都难以咽下,或声音嘶哑,或大量出血,苔光剥而舌质坚敛而红,脉细弱或细数。多见于本病后期。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天花粉、石斛皆能清热养阴,生津益胃;佐以赤芍、丹参、桃仁、三七活血化瘀、消肿散结;蜣螂虫性温味咸,能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此乃阳中求阴之义。诸药配伍共奏扶正育阴、化痰散瘀之效。胃癌方新订化瘀扶正汤

组成:五灵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延胡索,香附,枳实,山楂,夏枯草,三棱,莪术,蜣螂虫。

功效:活血化瘀,兼扶正气。

主治:胃癌之瘀血内阻证。症见中脘疼痛,形瘦,精神疲惫,呕吐为赤豆汁样,大便色黑为柏油状,舌质暗淡,脉细涩。多见于本病中后期。

方解:方中五灵脂甘温,善入肝经血分,能通利血脉而散瘀血;当归能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桃仁、红花、赤芍均能活血祛瘀;延胡索、香附、枳实皆能行气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功;山楂酸甘微温,既能消食积,又能散瘀血;夏枯草散结消肿;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散积止痛;蜣螂虫理气止痛,温中以扶助正气。诸药合用能活血祛瘀、散结消肿,又兼顾正气。

加减:正气虚弱明显加党参、黄芪;阴虚有热加生地黄、沙参、石斛;大便秘结加大黄;吐血、黑便加仙鹤草、白及、槐花、侧柏叶,另三七粉冲服。新订逐瘀养津汤

组成:沙参,川贝母,桃仁,红花,鸡内金,山楂,当归尾,枳实,茯苓,赤芍,米皮糠,甘草。

功效:消化痰湿,逐瘀养津。

主治:胃癌之痰食内凝证。症见心下痞结,腹部压痛明显,食后更有胀痛感,或呕吐黏痰,或朝食暮吐;身体消瘦,神情焦急,舌质微红或紫黑,少津,舌苔垢厚,脉沉涩,或弦,或沉弦无力。多见于本病晚期。

方解:方中沙参味甘微苦,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川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皆能活血逐瘀;鸡内金、山楂、枳实消积导滞;茯苓健脾化痰湿;佐以米皮糠可开胃下气消积,甘草能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以活血祛瘀、化痰消积为主,同时又顾护阴津,使攻邪而不伤正。

加减:如舌质红绛,口干,粪似羊屎者,上方可加天冬、麦冬、生地黄、瓜蒌仁。煎好时冲入生藕汁或雪梨汁或蜜糖一杯,温服。肝癌方新订除癥行瘀汤

组成: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丹参,炒山甲,牡蛎,预知子,香附,郁金,三棱,莪术。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

主治:肝癌之气血瘀滞证。症见胁部胀痛,胁下有癥块,恶心纳减,倦怠无力,消瘦黄疸,或有腹水,舌质紫黯,脉弦。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丹参均能活血化瘀;炒山甲可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香附、郁金皆能行气解郁以利血行;牡蛎软坚散结;三棱为血中之气药,长于破血中之气,莪术为气中之血药,善破气中之血,二药伍用,气血双施,活血化瘀,化积消癥力彰;预知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经,能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常被用来作为肝癌治疗的引经药物。诸药合用能使瘀化而气畅,适用于肝癌气血瘀滞者。

加减:有腹水加泽泻、车前子、葫芦茶;气虚乏力可加黄芪、白术。新订清火漏芦汤

组成:黄连,黄芩,栀子,白花蛇舌草,漏芦,半枝莲,鳖甲,赤芍,甘草。

功效:清火解毒。

主治:肝癌之火毒内盛证。症见黄疸加深,发热、口渴,肿块日渐肿大,鼻衄,牙宣,皮肤瘀斑,便秘,小便短,尿血,或神志不清。

方解: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清上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均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癌之功效;漏芦味苦性寒,功擅清热解毒消痈;鳖甲咸能软坚散结;赤芍清热凉血;甘草清热解毒并能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清火解毒之功。

加减:阴虚舌绛加生地黄、沙参、天花粉;便秘加大黄;鼻、齿出血加藕节、小蓟、青黛;神志不清可加用清心开窍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一类药物同服。(娄勍整理)

感冒方

上感双清饮

组成:桔梗,前胡,黄芩,荆芥,大黄,枳壳,玄参,竹叶,杏仁,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表利下。

主治:肺胃素热之风热感冒。症见身热微恶风,有时汗出,鼻塞无涕,头痛且胀,咳嗽或咽部充血,口干。脉浮数,舌红苔白或黄。

方解:方中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前胡味苦辛而性微寒,长于降气化痰、疏风清热,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黄芩善清肺热,荆芥辛温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大黄、枳壳泻火通便,以清中焦胃热;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竹叶善清上焦之热;再佐以杏仁助前胡肃降肺气。诸药相伍,使表热除,内热清,达表里双解之效。改良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炒白扁豆,藿香,厚朴,滑石,佩兰,荷叶,甘草,青蒿。

功效:透表消暑,芳香逐秽。

主治:夏令感冒。症见身热,有汗或无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呻吟。

方解: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白扁豆性甘平,健脾和中,兼能渗湿消暑;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滑石配甘草即六一散,能使三焦暑湿之邪从下焦渗泄;荷叶味甘性平,既能解表祛暑,又能清热利湿;佐以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兼能解暑。诸药配合,共奏透表消暑、芳香逐秽之功。银花白虎汤

组成:金银花,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西瓜翠衣,寒水石。

功效:透表消暑,芳香逐秽。

主治:夏令感冒而发热有汗。症见发热有汗,烦渴脉洪。

方解:方中金银花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解透热以除阳明气分之热;知母苦寒质润,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液;粳米、甘草益胃生津,防止大寒伤中之弊;佐以西瓜翠衣、寒水石加强清热解暑之功。诸药配合,共奏透表消暑、芳香逐秽之效,尤适于夏令感冒发热有汗、烦渴脉洪者。

加减:热重可加黄连,湿重加苍术、泽泻。(娄勍整理)

咳嗽方

清肺饮

组成:黄芩,生石膏,栀子,瓜蒌霜,桔梗,枳壳,桑白皮,贝母,前胡,杏仁,薄荷。

功效:疏风清热,肃肺化痰。

主治:咳嗽之风热犯肺证。症见咳嗽面赤,痰黄稠,多咳而不爽,咽干而痛,充血,或有发热、头痛、微汗,口燥。舌质红,脉浮数。

方解:方中黄芩味苦性寒,能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栀子可清泄肺热,瓜蒌霜、川贝母清热化痰;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杏仁止咳化痰,桑白皮泻肺平喘;佐以薄荷疏散风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肃肺化痰之效。

加减: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可加藕节、白茅根;夏季盛暑时上方宜加香薷、冬瓜仁、薏苡仁、滑石之属,减枳壳、薄荷来缓解暑湿;儿童暑天咳嗽,面赤胸闷作呕,并可加竹茹、荷叶蒂治之。肺炎清解汤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竹黄,桑白皮,正羚羊角骨,黄芩,车前子,川贝母,麦冬,地骨皮。

功效:清金降火,豁痰降逆。

主治:咳嗽之痰热蕴肺证。症见胸胁作痛,痰难咯出,咳至耳红面赤脖子粗,甚或发热、足冷,肺胀喘急。脉洪数,舌红,津伤苔黄或舌红苔黄腻。

方解:方中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辅相成;杏仁苦降肺气而平喘咳,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可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竹黄、川贝母、车前子清热化痰;正羚羊角骨加强清金降火之功;麦冬养阴清肺,防止热盛伤津。诸药配伍,具有清金降火、豁痰降逆之功效。润燥豁痰汤

组成:紫菀,白薇,紫苏子,全瓜蒌,枇杷叶,冬瓜仁,竹茹,浮海石,川贝母,杏仁,沙参。

功效:清肺润燥豁痰。

主治:咳嗽之燥邪伤肺证。症见咽干痛,咳痰如线粉,难以咯出。

方解:方中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长于止咳化痰;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热而不伤阴;全瓜蒌、冬瓜仁、竹茹、川贝母、浮海石清肺化痰;佐以紫苏子、杏仁、枇杷叶降气化痰止咳,沙参润肺止咳生津。诸药合用可使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燥咳得止,该方具有清而不腻、宣润兼行的长处。蒌黛诃子汤

组成:瓜蒌仁,青黛,诃子,浮海石,藕节,阿胶,茜草根,花蕊石,甘草。

功效:养阴清肺止血。

主治:肺阴虚损之咯血。症见痰中带血,午后潮热。

方解:方中瓜蒌仁性甘微苦寒,可润肺燥,降火止咳,涤痰结;青黛性味咸寒,归肝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以消“木火刑金”之虞;诃子酸涩敛肺止咳;浮海石咸寒入肺经,清肺化痰兼能软坚散结;佐以藕节、茜草根、花蕊石化瘀止血,阿胶润燥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具有养阴清肺止血之效,主治肺阴虚损咳血之证。清肺补金汤

组成:橘皮,五味子,茯苓,甘草,桔梗,川贝母,杏仁,紫菀,糯米,白及。

功效: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阴虚损咯血后期;肺阴虚损血止之后。

方解:方中橘皮味辛而微苦、温,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脾旺而杜生痰之源;五味子敛肺止咳兼以滋肾;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佐以川贝母、紫菀化痰止咳,白及收敛止血,糯米、甘草既能补脾益肺,又可调和诸药。合而成方,共奏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之功。凉肝降气汤

组成:黄芩,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川贝母,瓜蒌皮,青黛,大黄,郁金。

功效:凉肝降火,清肺镇逆。

主治:内伤咳嗽之肝火犯肺证。症见咳嗽,气往上逆,胸胁作痛,阵咳发作时有火升面红现象,似有痰黏喉难咳出。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大黄皆苦寒之品,归肝脾三焦经,清热泻火;青黛性味咸寒,归肝经,加强凉肝降火之功;桔梗开宣肺气,桑白皮清泻肺热,两者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佐以麦冬养阴润肺,川贝母、瓜蒌皮化痰止咳,郁金行气解郁、凉血平肝。诸药合用,肝火得降,肺气得肃,咳嗽自愈。加味碧玉散

组成:天花粉20g,制南星12g,九制胆南星12g,生石膏20g,青黛6g,黄连10g,大黄15g,冰片0.06g,共为细末。顿咳频频,每次服3g,日服3次,并可以莱菔子6g煎汤送服。

功效:凉肝降火,清肺镇逆。

主治:小儿百日咳。症见儿童一气连咳二三十声,少亦咳十数声,头倾胸曲,甚至扬手顿足,痰从口出,涕泣相随以后才稍止。

方解:方中天花粉性甘,微苦微寒,清热生津;制南星、制胆南星燥湿化痰,专治顽痰;生石膏辛甘寒,清热泻火而不伤津;青黛、黄连、大黄清肝降火;佐以冰片散火解毒,适合于肝火犯肺,顿咳频频的小儿百日咳患者。加味理中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法半夏,茯苓,橘红,细辛,五味子。

功效:温脾燥湿,化痰肃肺。

主治:咳嗽之痰湿蕴肺、肺胃俱寒证。症见咳嗽痰黏,量多而容易咳出,咳痰不稠而稀薄。

方解:方中人参甘温入脾,补中益气;白术燥湿健脾;干姜大辛大热,温中祛寒,使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法半夏辛温性燥,功擅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橘红理气消痰,细辛温肺以化痰饮;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防止温燥之品耗气伤津;炙甘草既可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温脾燥湿、化痰肃肺之功。二根止嗽汤

组成:瓜蒌根,白茅根,栀子,黄芩,川贝母,桔梗,生石膏,杏仁,茯苓,知母,生地黄。

功效: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主治:小儿咳嗽,嗽久连声不歇、口臭出血、呕逆、咳至面颊红如已熟的苹果。

方解:方中瓜蒌根甘苦酸凉,入肺胃经,白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经二者配伍,可清肺热而不伤津;配以栀子、黄芩、生石膏、知母加强清热泻肺之功;川贝母、桔梗、杏仁化痰止咳,茯苓健脾渗湿祛痰,生地黄养阴以顾护肺阴。诸药配伍共成清热化痰、肃肺止咳之剂。

加减:治百日咳可加青黛,重用白茅根。舒痿汤

组成:人参,天冬,麦冬,火麻仁,生地黄,瓜蒌皮,知母,桔梗,竹黄,紫菀。

功效:滋补气血,消痰止咳。

主治:肺痿咳嗽。症见虚咳气促,哮鸣,吐浊沫。

方解: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天冬、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火麻仁、生地黄滋阴养血;佐以瓜蒌皮、竹黄清热化痰,桔梗、紫菀止咳化痰,知母清热润肺肺生津。诸药合用,而达滋补气血、消痰止咳之效。

加减:痞结去天冬、生地黄,加橘红、紫苏子、石菖蒲;胸腔积液去生地黄、知母,加葶苈子、紫苏子、沉香。润痿百花胶

组成:百合、款冬花、阿胶、五味子、怀山药各30g,法半夏、人参、茯苓、川贝母、桔梗各15g,甘草、紫菀各10g,共为极细末。以竹沥和炼蜜为小丸,每服1~2丸,口含津化。

功效:养阴益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痿咳嗽(后期调理)。肺痿病情缓解后增强体质。

方解: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阿胶滋阴养血,五味子酸敛止咳;山药、人参、茯苓健脾益气补肺;法半夏燥湿化痰,川贝母、紫菀、款冬花润肺化痰止咳,竹沥清肺降豁痰;桔梗载药上行,清利咽喉,化痰散结;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养阴益肺、化痰止咳之功。对于肺痿、咳嗽、哮鸣、喘促、肺不张的患者有良效。(娄勍整理)

胸痛胁痛眩晕方

防治高血压处方

组成:首乌,当归,炒牛膝,甘菊花,枸杞子,乌豆衣,胡麻,石斛,蒺藜,杜仲。

功效:补益肝肾,平肝息风。

主治:高血压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证。症见烦躁易怒,目眩。

方解:方中以首乌、枸杞子、胡麻、杜仲、石斛滋补肝肾以治本,当归、乌豆衣养血祛风,菊花、蒺藜以平肝息风,炒牛膝引血下行,有利于平降肝阳,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之功。通痹宽胸汤

组成:黄连,瓜蒌皮,瓜蒌仁,桔梗,葶苈子,法半夏,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姜黄,芒硝。

功效:清热豁痰,通痹宽胸,行气止痛。

主治:风热壅盛型胸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胸膜炎等。症见胸痛或肩痛,咳嗽喘满排痰,恶寒发热,出汗。体征为胸廓活动度下降。

方解:黄连、瓜蒌皮、瓜蒌仁、法半夏清热豁痰;葶苈子泻肺行水;桔梗宣肺气;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姜黄理气止痛;芒硝引热下行,清热泻下通便;全方兼顾上中下三焦,清肺、行气、通利下焦。另现代研究认为,芒硝、姜黄、葶苈子对胸肺部的疾患有利水消炎的作用。通痹利膈汤

组成:沉香,补骨脂,熟附子,干姜,枳壳,橘皮,桂枝,薤白。

功效:温化寒凝,宽胸纳气。

主治:寒邪凝滞型胸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自发性气胸。

方解:沉香温中行气止痛,纳气平喘;补骨脂、熟附子温阳纳气;干姜、桂枝温阳通脉;枳壳破气消痞;橘皮利气、薤白温阳宽胸散结。全方重在温阳,且诸药均有行气之功,共奏温阳行气、宽胸消痞的之效。清金止渗汤

组成:沙参,川贝母,橘皮,桑白皮,茯苓,苦杏仁,葶苈子,紫苏子,泽泻,通草。

功效:宣肺宽胸,育阴化气。

主治:阴虚内热型胸痛,可用于现代医学的肺结核合并胸腔积液。症见胸部隐隐作痛,低热,口干,遇劳则发病。

方解:沙参养阴润肺;川贝母清热润肺;橘皮理气燥湿;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利水;杏仁、紫苏子降气止咳平喘;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通草清肺利水。全方养阴清热润肺、利水燥湿、降气行气,于临床收效良好。消痰降逆汤

组成:川贝母,瓜蒌根,荷叶,旋覆花,射干,沉香,紫苏子,法半夏,淡秋石,橘红。

功效:降气化痰,清热宣肺。

主治:痰浊壅塞所致之胸痛。可用于胸腔积脓、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

方解:川贝母、瓜蒌根、射干清热化痰;旋覆花、沉香、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呕;橘红、法半夏理气化痰燥湿;荷叶清心;佐以淡秋石滋阴。全方以清热化痰为主,兼以降气、理气,使肺气宣降正常;并兼用养阴、养心之品,使全方清热而不伤正,阴阳协调。解肝煎

组成:五味子,女贞子,墨旱莲,山药,丹参,合欢皮,降香,党参,沉香,甘草。

功效:养阴柔肝,行气化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型胁痛,相当于西医的迁延性传染性肝炎。症见七情抑郁,两胁牵引痛。

方解:五味子、女贞子、墨旱莲养阴柔肝;山药健脾补肾,丹参、降香化瘀止痛;合欢皮疏解肝气郁滞;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沉香行气止痛;甘草缓急止痛。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固本则以养阴柔肝为主;肝肾同源,肾水生木,山药补肾以达补肝之目的;同时气血同治,活血化瘀、行气解郁以止痛,气血协调,邪气自去。磨积利膈汤

组成:青皮,莱菔子,枳壳,香附,姜黄,木香,黄连,桔梗,川楝子,山楂。

功效:和胃健脾,消滞降逆。

主治:食积胁痛。症见胁痛胸满,胃纳呆滞,吐酸嘈杂,大便溏。舌淡红,苔腻,脉怠缓。

方解:青皮、莱菔子、枳壳、山楂消积化滞除胀;香附、木香、川楝子行气止痛;黄连和胃止呕;桔梗宽胸利气;姜黄化瘀行气止痛。全方以青皮、莱菔子、枳壳、山楂消积化滞为君,香附、木香、川楝子行气、姜黄化瘀为臣,佐以黄连止呕,以桔梗宽胸调畅气机,共奏和胃健脾、消滞降逆之效。举元建瓴汤

组成:黄芪,怀牛膝,升麻,赭石(先煎),石决明(先煎),生地黄,白芍,山药,丹参。

功效:止晕定眩,益气濡脑,潜镇息风。

主治:老年性眩晕。多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压等疾病。

加减:眩晕兼耳聋项强,可加粉葛根、蒺藜以升阳散风、解肝止眩。若属迷路积水引起眩晕,可加利水而不伤阳的泽泻导水下行,以消除迷路水肿。如眩晕面潮红,烦怒口苦,可加菊花、钩藤以清肝息风止眩。若眩晕兼腰膝酸软,耳鸣梦多,配龟甲、山茱萸以养阴,杜仲、巴戟天以助阳。髓海不足者,宜加紫河车、蛤蚧、小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充髓。严重者如见老年人半身似有动作不遂,或指梢麻木,或一时性言语不利,又应急以本方加龙骨、牡蛎、鳖甲、阿胶以潜阳息风,以防中风之虞。

方解:本方止晕定眩,益气濡脑,潜镇息风,能调节血压,改善脑血流,降低血黏度,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标本同治,相得益彰。灵活运用,屡有成效。立法本于阴阳并调,燮理升降,升清降浊,滋阴与举阳同用,降逆与升陷并行。方中重用黄芪以举元升阳,使清阳司令,雾霾自扫。黄芪具双向调节作用,平用为补,可升压;重用为通,可降压。故遇上老年眩晕属高血压者,亦可大胆应用。怀牛膝归肝肾之经,引血下行,导浊阴趋于下,并有补益肝肾之效。赭石、石决明降逆潜阳,镇肝息风;升麻举陷,生地黄益肾,山药健脾,白芍柔肝;而丹参可养血安神,活血祛瘀,现代药理认为丹参有改善血液循环和脑组织供氧的能力,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诸药合用,升降得调,乃治疗老年性眩晕之良方。

按:证诸临床,老年性眩晕患者常见头晕眼花,精神萎靡,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少寐尿频,此与精髓不足、心肾不交有关。眩晕如坐舟船,动则加剧,劳累即发,旋转不定,足如踏絮,此又与气血亏虚、清阳不升有关。若眩晕目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烦恼更甚,应为肝阳上亢、肝风上冒所致。故老年性眩晕,主要与肝肾虚有关。若为痰浊中阻、湿遏清阳等因素导致的眩晕,其只是在老年人脾虚、肾虚因素下发展的虚中夹实之证。故老年人眩晕临床上不外虚中虚、虚中实,而实中实者甚为少见。举元建瓴汤即以此机制而立法。(张晓娟整理)

胃痛方

疏青健黄汤

组成:柴胡,枳实,白芍,焦山栀,黄芪,党参,白术,云茯苓,炒谷芽,甘草。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

主治:肝胃不合型胃痛,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痛时发时止,痛连胸胁,脉弦。

方解:本方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合方加味。四逆散为和解剂,用以疏肝理脾,调和肝脾,透邪解郁。四君子汤主为益气健脾,本方在以上两方合方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甘温以补肺脾之气,炒谷芽消食健脾,焦山栀取其性寒以免温补太过。本方攻中有补,攻补兼施,疗效较好。素馨养胃汤

组成:素馨花,沙参,麦冬,石斛,白芍,女贞子,墨旱莲,川楝子,牡丹皮。

功效:滋养胃阴,滋水养肝。

主治:胃阴不足型胃痛,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痛较持久,吐酸,心烦,咽干口苦,便秘,尿黄。

方解:本方以素馨花行气止痛为君;沙参、麦冬、石斛养阴益胃生津,白芍养阴柔肝,女贞子、墨旱莲养阴补肝肾,共为臣药;佐以牡丹皮养阴凉血,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胃阴、滋水养肝之效。理虚溃疡汤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春砂仁,沉香,干姜,煅瓦楞子,炙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型胃痛,相当于西医的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部隐隐作痛,痛处喜按。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春砂仁、沉香、干姜温中止呕;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本方以温补脾胃为主,兼以制酸止痛,以补为主,攻补兼施。溃疡促愈汤

组成:阿胶(烊),桂枝,炙甘草,黄芪,沉香,煅瓦楞子,白芍,干姜,白及,乌梅。

功效:温补脾胃,生肌止血,收敛涩肠。

主治:脾胃虚寒型胃痛,相当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期。

方解:本方以阿胶补血,桂枝温阳通脉,炙甘草、黄芪补气,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急止痛,沉香、干姜温中止呕,煅瓦楞子制酸止痛,白及止血生肌,乌梅收敛固涩。本方温补脾胃,气血双补,在补中兼顾制酸、涩肠,亦具收敛固涩之功。伏龙肝散

组成:伏龙肝(灶心土),侧柏炭,山栀炭,蒲黄炭,五灵脂,阿胶,三七,甘草。

功效:化瘀止血补血。

主治:血瘀凝滞型胃痛(实证型),相当于西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症见胃部胀满不舒,呕血或大便如柏油样。

方解:本方以伏龙肝(灶心土)温中止血为君;侧柏炭、山栀炭凉血止血以制温热太过;五灵脂、蒲黄炭、三七化瘀止血为臣;阿胶补血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止血补血之功。兰洱延馨饮

组成:佩兰,普洱茶,延胡索,素馨花,厚朴,炙甘草。

功效:芳香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痛。症见胃脘部有灼热感,胁胀嗳气,食欲不振,舌淡苔白厚腻,脉弦。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湿浊阻脾者。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水煎。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合得药液500mL左右为宜,分2次空腹温服,7~10天为1个疗程。

方解:本证多因情感不畅,肝胃不和,疏泄失职,湿阻气机所致,故见嗳气泛酸,胃脘胁肋诸痛,治宜疏肝化湿,理气镇痛。方中君药素馨花味辛性平,疏肝解郁,芳香醒脾;厚朴、佩兰芳香化湿为使;佐以延胡索行气止痛;而普洱茶味甘苦,入肝、胃二经,消胀去滞,《纲目拾遗》谓之“清香独绝……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化浊、行气止痛之功效。

加减:痛甚可加白芍、木香;胁肋胀痛加炒麦芽、郁金;吐酸嗳气加海螵蛸、佛手花;纳食不馨加炒谷芽、鸡内金。

方歌:梁氏兰洱延馨汤,厚朴炙草六味良。举凡胃痛肝郁气,对症加减病自宁。

按:本方系梁氏家传秘方,临床应用时凡见上腹部胀痛,嗳气频频,泛酸呕恶,痛连胸胁,甚者有时攻痛游走,按之则气走散而痛变渐缓,或遇情绪变化时更甚,属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者,本方治疗确有良效。(张晓娟整理)

腹痛方

清热除湿汤

组成:黄连,金银花,滑石,厚朴,连翘,焦山栀,川楝子,白芍,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内郁型腹痛。症见腹部时痛时止,时觉有热,痛处拒按,发热自汗,小便短赤而大便秘结。

方解:方中黄连、滑石清热祛湿;金银花、连翘、焦山栀清热解毒;厚朴、川楝子行气止痛;白芍敛阴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以清热祛湿为主,兼用行气、敛阴、缓急之品;以祛邪为主,并兼顾正气,使邪去而不伤正。疏肝镇痛汤

组成:黄连,吴茱萸,柴胡,白芍,木香,竹茹,法半夏,甘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