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2:15:17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试读:

前言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P.吉尔伯特(Paul Gilbert)

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陷入抑郁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绝望感和隔离感。整个人好像处于孤岛之上,我走不近别人,别人也无法真正走进我的心。那时,常出现这样一个梦境:有一天,一个人,一双手,把我从抑郁的旋涡中解救出来,而我愿意用任何条件和他交换。但梦总归是梦,那个人,那双手,终究没有出现。我一次一次的希望变成绝望,无数次在绝望中鼓励自己继续坚持。因为无法放弃相依为命的母亲,因为不想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所以我继续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我像是一个即将要走近终点的旅人,麻木地看着路边的景色和继续远行的人们。时间仿佛停滞了,那些在暗夜中的挣扎与纠结,被折磨得终日无法安宁的灵魂,终于要在这一刻了结。这里,即将成为我的终点,有不舍,却无奈。于是,我买了生平第一包烟,吃过为自己准备的“最后的晚餐”,之后猛然用啤酒灌下早已准备好的药片。终于结束了,我不用再奋力挣扎,不用再被绝望吞噬,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了……

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但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让我一点一点看到了希望。当曙光终于穿透黑夜,我看到了因爱而萌生的动力,因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冲破阴霾,重见蓝天!

本书从曾经的患者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与角度来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并完成本书的写作,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的母亲、已故的外婆、朋友及夫人,正是你们给我的鼓励和爱才能让我走到今天,没有放弃自己!谨以此书表达我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伴我一路走来的患者及已故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更加了解抑郁,也才有本书对抑郁深度分析的可能。衷心地希望还没有走出抑郁的朋友能够早日走出抑郁,找回真我。王宇南京,2011年赞誉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购买了许多关于抑郁治疗的书,但直到看到了《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后才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新浪网友每次读过的感觉都不一样,最后一次,让我感到了力量。——心理师钟琴处在抑郁中的人甚至会忘记生活本身的样子,但没有经历过抑郁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孙雅丽有缘遇到本书的朋友,希望你不仅能认真把书读完,且能把书中的许多策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心去领悟。——一位抑郁康复者有许多经历和想法似曾相识,原来有人经历过和我一样的痛苦,读这本书好像是在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收获很大。并且本书实践性、可行性、指导性都很强。——莫匆匆这本书带给我们一种精神,那就是生命个体在生活的困苦中依然顽强地坚持向前,而这种精神本身已足够成为人生的意义。——心理师张海风希望本书不仅能使痛苦中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的亲人朋友们更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心理咨询师曹惠15岁因为转学的关系到了一个大城市的高中。周围的人都是些城市中不学习、搞不清楚人生意义的人。我待了3年,越来越不开心,原本有很多朋友的我,渐渐地不能和别人交流,连说话都困难。高二好朋友还背离了我,所以,我痛苦极了,精神几近崩溃,觉得以后很难再去相信他人。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缓不过来。5年了,我一边给自己加油,一边计算着没有意义的、这样消逝的人生,觉得真是凄凉。但我在慢慢好起来,现在我大三,努力相信着什么,也努力通过一切方式让自己好起来。在我丢失掉幽默感快6年后,我又可以和朋友开玩笑了。我好好地计算着时间——让我不能大笑,不能亲近别人,也看低自己的时间。谢谢你,我觉得这世界是温暖的,就是因为即使看到了最残破的风景后,仍然有着一颗温暖的心的人。你的故事很棒,很感动我。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让我有了重新快乐起来的信心。但愿每个人最终都可以战胜抑郁,战胜自我。——N7驴子谢谢你!让我懂得了这么多,一直都不了解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就是对自己太理想化了,以至于希望所有的人对我肯定。——新浪网友真是谢谢,我曾经也深受抑郁的伤害并因此辍学,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最近又因为一些小事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非常痛苦和害怕。脑子混混沌沌、情绪低落。看了这本书觉得心情好多了,也变得理性些了。——新浪网友第一篇 抑郁人生内心的挣扎

抑郁是一种无形的伤,没有经历过抑郁,就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与无奈。表面上看起来,抑郁产生于特定的刺激事件,但其根源却是内心中日积月累的矛盾与挣扎。在幻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在无望的、挣扎的困境中,患者所有试图摆脱抑郁的努力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只能眼见自己越陷越深,无力自拔。最后,逃避这一切,他才能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真正陷入抑郁,应该是15岁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恰巧那时父母刚刚离婚,爸爸离开了家。他们分开后,家里就剩下了我和妈妈。一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后,我反而觉得寂寞了很多。生活中一个关注的主题消失后,自然就会出现下一个,我的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虽然在邻居家的小孩中我比较强势,但在学校里却经常受同学的欺负。

从小学开始我就好像有了两个角色:一个强势的自己,一个懦弱的自己。那时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不想去上学,因为我担心在学校受欺负。那时,我常常有这样的幻想:我是黑社会老大的儿子,被人欺负的时候,就有一群人坐着直升机来学校帮我出气。但幻想终归是幻想,现实中的我依然自卑,只是希望可以快一点升入中学,可以逃离这一切。因此,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虚伪和失败的人,在邻居的小孩中扮演的是一个勇敢者,而在学校里却是一个可怜虫,经常在和别人的冲突中失败。渐渐地,我失去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开始体验到了自卑感,即使我做得好的时候,也没因此找回对自己的信心。

初中一年级是我相对快乐的时期,也是我从小到大受到鼓励最多的一年。因为我学习还算努力,并且在慢班,所以就显得比较突出。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顽皮,努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得好,所以慢慢地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并且还几乎以全票当选了班长。这让我一时间找回了一些自信和快乐,也因此对初中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初二时,我的情绪就陷入了抑郁之中。也许是因为父亲的离开,也许是器重我的班主任退休了,也许是我的好朋友转学了,也许是我的学习成绩变糟了……总之,当一个人没有在内心中真正接受真实的自己,只是逼着自己表演得完美,只是用成功来包装自己的时候,这种脆弱的“自信”总会在某一天破碎。这一切,也许不是由具体事件所激发,而仅仅是时候到了而已。本就不牢固的自信开始慢慢溃散,似乎再也找不到之前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封闭,更加自卑。此时,我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肩部的肌肉总莫名地紧绷着,放松不下来。越是如此,就越加感觉自己不快乐,对学习、生活及周围的人也毫无兴趣。初一的时候我还期待上学,期待上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期待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玩;期待有一天可以勇敢地对喜欢的女孩表达出自己的爱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能做到这一切,也不能给喜欢的人带来快乐。从此,我开始恐惧上学,因为上学只能让我更加压抑。我知道,从那时开始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也找不回过去的感觉和快乐。原来对生活和未来的梦想都变成了一种奢望,最后只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能有份工作就行了。于是,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问题少年”。虽然这并非我的本意,但只有如此,才能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安宁;也只有沉迷于电子游戏里,流连在录像厅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痛苦。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我变了,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积极向上的人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颓废的、迷失的、令人失望的家伙。

从此,我已经不再生活在现实中了,生活中的我就好像是一个空壳。只有在幻想的世界中我才成为了我想成为的自己——能言善辩、受人欢迎、勇敢坚强,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肯定。每日的生活就好像是梦游,我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现实中的一切离我越来越远,我也越来越不想投入其中,毕竟这一切和我想象中的不同……

曾经的光环离我越来越远。老师找我谈话,母亲对我失望,我还装作轻松地告诉他们:“我只想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初中毕业能上技校就可以了,所以我不需要学习好。”但这并不是我的心里话,而是一种无奈。

日子就在这种内心中的挣扎与纠结中一天天地过去了。我的初中就在这种想努力却又找不到突破口,想找回自己却又找不到方向,想证明自己却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中度过的。我隐约感觉到自己出了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试图让别人理解我的痛苦,但没有人能够理解。关心我的人只是对我说:“不要想太多,努力学习就行了。”虽然我也想这样,但却做不到。我只感到有股力量在牵扯着我,让我无法安心做事,但我不知道它来自于哪里。再后来我干脆就不去解释,任由别人把我看成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一个只会让家人伤心的坏孩子。然而,我却依旧迷茫,周围的“坏孩子”都很快乐,可是,我的快乐呢?滑落的青春

人生真的有太多的遗憾,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都已经成了一种无法改变的记忆。当这一切远去,我只是痛恨在本该享受美好的时候我却经历了抑郁,在本该滋润在纯真的友谊与爱情之中的时候,我却深陷痛苦。

青春在指尖一点点地滑落,我的心在慢慢地滴血……上高中前,我还幻想着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会有所不同,我可以从头再来。但幻想却不断在现实面前卑微地融化……

因为我没有考上市重点高中,所以花钱进了县重点。同学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农村,而三分之一是像我这种在城里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又期望可以上好一点学校的学生。因为我是“城里人”,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还有点小骄傲,但是这一点可怜的优越感在几天之后就荡然无存了。我眼见着同学们一天天地变得熟悉,而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焦虑了——如果大家都不熟悉,那么我的不善交往、不善言谈的弱点就不会暴露出来,可当大家都打成一片的时候就会凸显出我的“问题”。所以我宁愿待在一个大家永远都不会熟悉的环境中,还可以装得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才能感觉安全一点。

虽然我也有朋友,但更多的时候交朋友不是出于感情,而是因为恐惧——害怕被别人看透的恐惧。所以,我会刻意地和别人多说话,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我是一个失败、无能、不可爱的人了。当然,有一些朋友是我的真心朋友,但和他们在一起却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怕他们和我在一起不开心,怕我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当无话可说的时候我就很焦虑,我怕对方觉得我不值得交往。所以我非常羡慕班级里一些幽默开朗,受人欢迎的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他们的样子,如果是那样,我就不必愧疚及担心自己的表现和他人对我的看法了。有时,我也试着把这种心态告诉我的朋友,试图让他们理解——其实我不是那么笨,那么无能,那么沉闷,只不过好像有东西在压着我,让我无法把我的热情和能力表现出来,不能做我想做的自己。

开学第一个月我还能投入学习,但后来就越来越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虽然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却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际关系上的失败,逃避和他人相比的自卑。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自己和别人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膜,我无法走进别人的内心,别人也无法走进我的世界。但我渴望友谊,渴望爱情,我不希望整个高中还是像初中那么失败,那么自卑。但只觉得我心中的“爱”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一样,无法通过我的表情和言语表达出来。越是这样,我就越回避结交新的朋友;越是这样,当我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时候,就越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怎么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

为了摆脱与人相比的自卑感,我又开始了逃避。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却能够以此麻痹自己,不让自己去想现在和未来。因此,我又成了网吧和录像厅的常客。好朋友找我谈心,希望我能改变,可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停止这种内心的挣扎。

后来,我终于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有一天,学校突然发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我仔细看了其中的内容,关于抑郁症的诊断和表现的章节突然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上面写的绝望感、对生活不感兴趣、躯体的紧张几乎和我一模一样……心里虽然燃起了康复的希望,但对于20世纪90年代末东北的小城,哪里有心理咨询中心呢?我能到哪里去治疗呢?刚刚燃起的希望又变成了失望,也许省会或首都会有相关的机构吧。但那时资讯也不发达,我到哪里去找呢?而且家人能不能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

初中的时候我就有了手淫的习惯,那时非常紧张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且认定自己的性能力一定会因此出问题。看到电视上有关性病广告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以后一定要到这种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不然也许会影响以后的婚姻及生育能力。虽然如此担心,但高中手淫的次数是有增无减,我也试图控制,但却以失败告终。又听到同学讲起:“一滴精液十滴血。”就更加担心自己已经大伤元气,这一点也成了我自卑及不如人的一个理由。因为生活上的失败,情绪上的低落,手淫的行为也成了一种逃避的手段,一种麻痹自己的方式,就像经常逃学不务正业一样,但这种逃避方式就像一个旋涡,越加逃避,就越加恐惧;越加逃避,就越加自卑。几乎所有的逃避手段到后来都成了“新的问题”,让我无法承受,就像陷入沼泽之中,越挣扎反而陷得越深。为什么会是我

终于知道自己怎么了,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和别人不一样了,但为什么会是我而不是别人?

为什么我会患上这该死的抑郁症?难道和我的家庭有关?难道和我的性格有关?难道和我懦弱可欺有关?难道和我不善于社交有关?难道和我的父亲没有给我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有关?我想了各种可能性,但好像又都不对,为了探究根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成长经历……一觉醒来,我朦胧中看到妈妈正在对着镜子梳头,脸色惨白,她刚跟爸爸打过架。我太小了,所以并不理解他们为何打架,妈妈又为何不停地哭泣。我很害怕,怕妈妈会离开家再也不回来,不要我了。看着她哀怨地在镜子面前梳头,我只感觉她像个鬼魂:一个受尽折磨,对生活没有一丝期待的空壳。我蜷缩在被子里装睡,故意视而不见……

我童年的生活就是在这种基调下度过的。后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战争”——帮着妈妈打爸爸,也帮着妈妈监督爸爸。当爸爸欺负妈妈的时候我就很生气,看到电视中演到“秋海棠被毁容”的情节,就幻想长大后把爸爸毁容,帮妈妈报仇。我也想过要娶妈妈,来保护她,这样她就不会受欺负了。

也许是麻木了,或是太小的缘故吧,虽然我在“战火”中长大,但也不觉得痛苦。只是无奈经常半夜被他们吵醒,而我只能跑出去找爷爷奶奶来调解。每次打架后,妈妈总会告诉我,她要离婚。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离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再吵,不用再相互折磨了。

小时候,我是妈妈的小跟班,因为爸爸喜欢玩,经常不着家,而妈妈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找爸爸。爸爸为了出去玩,经常会和妈妈撒谎说在同事家或加班,但每次我们都能在舞厅找到他,结果他们的“战争”就会爆发在舞厅里,也会因此连累和爸爸关系暧昧不清的舞伴。我则像个卫兵,守在门口,看着他们一边打,一边走出门口。“你不是说加班吗?”妈妈质问爸爸。“胖子(妈妈乳名),你怎么能打她呀,我们才刚认识。”爸爸说。这样的对话我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都已经麻木了,我知道爸爸又在撒谎,如出一辙的谎言。

爸爸无数次地向我们保证要好好爱这个家,好好对这个家负责。开始,我竟然一次次地相信了他流着泪做的保证,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失望,最后我已经不再对他抱有什么希望了。当他和妈妈打架的时候,我也总是站在妈妈这一边,当妈妈伤心哭泣的时候,我也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能让妈妈再伤心流泪。

撒谎、侦查、打架、离婚、和好……这些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主旋律。但那时我整天想着玩,也不觉得可怕。只是可怜我的妈妈,嫁给了一个这样的人。七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不和爷爷在一个院子里住了,但“剧情”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依然会半夜打架,这时我就会去找邻居帮忙,之后爸爸就会一个人跑出去,而妈妈则坐在炕上哭,好心的邻居就会在一边安慰妈妈,我则不知所措地看着可怜的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不再哭泣……

虽然家庭关系比较紧张和混乱,但我生活得还好,因为有妈妈的悉心照料,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吃得饱,穿得暖。其实,我不怕他们打架,最怕的是妈妈不要我了,如果是那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虽然爸爸说就算妈妈离开,他也能照顾我,但我不知道他这话是真还是假,所以就当耳旁风了。

总是幻想长大,到时就可以不必做那么多作业,也不会被欺负,并且可以保护母亲,不让父亲再伤害她。但当我慢慢地长大,却发现一切和我想象的不同……我在干什么

高二开学的第一个月,我没在学校待上几天,几乎都是在网吧和录像厅度过的。因为花销很大,一个月的生活费,几天就花掉了。后来我在县里玩得不过瘾,干脆就回到了市里玩。当钱快花光的时候,我在影院门口的大排档,一个人坐在凳子上看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和窗前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不禁轻轻地问了自己一句:我在干什么?

我在干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吗?逃避真的能解决我的问题吗?虽然我逃离了人群,暂时逃离了自己的失败,但我真的逃离了吗?为何我依然笑不出来,为何我依然看不到希望,为何我依然无法走近别人,而别人也无法走近我?我其实还在这里,抑郁依然在控制着我,逃避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既然逃避无法让我好起来,离开学校会不会好一点?就算不好,也总算不用继续浪费家里的钱了。如果真的要结束这失败与无意义的人生的话,我总可以先挣一些钱,给母亲买一套房子,这样也算我尽最后的孝道吧!

这次逃学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学校,而是直接去了外婆家。我要结束这没有希望、混沌度日的生活。也许在工作中,我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可能是我逃学太多的缘故,到了外婆家,外婆和外公并不惊讶。听到我回来的消息,妈妈急匆匆从单位赶了过来。我和她说了我的想法,她略带失望地对我说:“你好好想想再决定吧!”虽然妈妈没有在脸上表现出她的痛苦,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为婚姻的失败,她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了,但现在一切都变成了泡影,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外婆家楼下是一个小公园,里面长满了笔直的大树,树木下面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只有一层细沙。孩子们经常会在这里玩耍,还有的人绑起吊床来休息。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太阳光也照不进来,这些树木足可以把阳光遮挡住。当母亲让我自己做决定后,我就独自来到了这个小公园。走到这片空地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这里玩耍的情景,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在这片长满高高树木的空地上挖坑,然后用树枝盖上,上面再铺上一层浮土,这样一个陷阱就做好了,之后就等着看掉到坑里的人的倒霉相,而现在我却落入了自己挖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走在熟悉的小路上,看着从幼儿园起就熟悉的大树,好像它们没有丝毫的变化,依然挺拔秀美,但当年的我却改变了太多,自己都认不出了。思考着未来,不知道退学的决定对我来说是否正确,也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但既然向前走不通,我只能退一步看看结果会如何……困兽之斗

我整个人犹如困兽一般,想走出抑郁,但却无法突围,不知道该如何挣脱出这无形的枷锁。

我该怎么办?谁能救我?在无数个黑夜中,在无数的梦境中,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期待奇迹的发生。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看着这个陌生的自己,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你是谁?你想把我怎么样?你想把我带到哪里?你折磨得我还不够吗?镜子中的人没有回答,他只是在注视着我,我对他越仇恨,他看我的眼神就越哀怨……当刀片与烟头在身体上留下痕迹的时候,我依然会疼痛,这是为什么?为何我与一个陌生的人共享这个身体?这不是我,这真的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乐观的,是开朗的,是积极向上的,是受人欢迎的!但我到哪里去了,怎么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个麻木的、愁眉不展、一无是处的家伙……

从陷入抑郁的那一天开始,我就试图冲出重围,但却屡战屡败。我试着让自己开朗和热情,但这种刻意的努力只能让我在最初几天的时间里感觉好像找回了自信。当我的“刻意”在现实面前不断融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原点。我也试着多交朋友,主动对他人示好,但这种“被逼”努力的效果,几天后就荡然无存了;我也试着对自己喜欢的女孩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但对方的冷漠,让我知道自己只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已……

也有那么几次,抑郁好像被我战胜了,之后我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思维也变得敏捷了,就好像通往快乐和自信的门突然被我打开了。这时,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完全没有任何障碍。我因此变得很兴奋,尽情地享受每一分和每一秒,因为真正的我终于回来了……好景不长,几个小时后这扇门又被关闭了,我又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当中……越是这样,我越无法平静,越无法面对现实中这个无能、蠢笨、消沉的自己……

突围、闪光、暗淡、绝望,我就被这种轮回束缚着、折磨着、撕裂着……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希望在何方?谁能告诉我?无数次大声地呼喊换来的只有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任何反馈,没有一点曙光。

我刚退学那阵正赶上乡下发大水,把大姨家的稻田冲毁了,一来为了帮大姨的忙,二来为了放松心情,调整因为退学带来的茫然,所以我就自愿去大姨家帮忙,这一干就是两个月。

在乡下,我很少会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只是期待每天的活可以早点干完。那时几乎是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要干到天黑,虽然我的身体不错,但几天后手上还是长满了水泡。邻居们也夸我能干活,一些亲戚还建议我以后在乡下生活算了,娶个老婆、种地、放牛,也不比城里挣得少。其实我也动过心,但我知道,就算我留在农村,逃离了城市的喧嚣,依然仅仅是另一种逃避而已,如果“心魔”没有离开,我永远无法找回内心的宁静。

乡下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不用想着明天该干点什么;虽然抑郁,却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体会,当然我知道它还在那里。回到城里我一下子感到轻松许多,但没过几天,一直隐匿起来的消沉与绝望又找到了我。因为没有自信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干点什么,所以就闲在家里。但因为受不了外婆对我的唠叨,我只能赌气出去找工作。但没有学历和技能的我只能在街上游荡,因为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找什么。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到了酒吧询问是否要人,但因为我戴眼镜的原因(那时服务生工作不喜欢招戴眼镜的人),并且显得不自信,接连去了两个酒吧都被拒绝了。因为没有放弃的权利,我只能不停地找,尽管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成功,是否可以做下来,是否可以被周围人接受。

就在这种固执的坚持下,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火锅店传菜员的工作。这份工作的时间是从早九点到晚九点,供两顿饭,薪酬每月300元。虽说是传菜员,其实什么都要干。早上没有客人的时候,我要在厨房择菜及准备餐具,基本工作准备好后就要站在大厅等待客人的来临,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要大声说:“欢迎光临。”因为难为情,很多时候我仅仅是动动嘴而已。之后我的工作就是把指定的菜送到客人的餐桌上,一开始因为紧张我总是送错位置,所以常被领班斥责。客人走后我还要收拾桌子,之后回到厨房刷碗。唯一可以休息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到晚上五点之间,因为是中饭和晚饭的空隙,一般不会有客人来。就算是休息,我也放松不下来,还在担心晚上的工作是否可以支撑下来。

除了工作的压力我还有心理的问题,所以大脑总感觉不够用,整个人显得反应很慢,所以在这里我并不受欢迎。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我过得很艰难,每天愁眉不展,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突然很怀念上学的时候,虽然那时也不开心,不过还算自由,如果太累了就可以不听课,如果心情不好也可以不说话。但在这里却不同,要是不想丢了工作,就得坚持干活,不想说话也得和客人及同事打交道,没人会在乎你的心情如何,也不会有人主动和你谈心,别人只关心安排给你的活是否干得利索。整日的工作就好像梦游一般,都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生活,而且未来的生活也将是如此。

这份工作的试用期是三个月,一开始我还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到一年,这样也算是干成了一件事,也算是适应了社会。但现实中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在受罪,每一天都是在煎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几天后,店里又来了一个新同事,他很机灵,也很会说话,所以很快就和周围的人打成了一片。他来了之后我更加自卑了,毕竟以前我还可以用“我是新人”来安慰自己,但自从他来了之后我就更加肯定是自己无能。一些我认为很难的事情,他都很容易地上手,和他比起来我简直笨得要死。也许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干过活,也许是因为太过自贬而过于紧张,虽然我很想把第一份工作做好,但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很遥远的梦。

虽然痛苦,但我依然在坚持。可是几天后的一个意外,让我这个可怜的梦想也破灭了。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的工作,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一个总是在背后说我坏话的同事又开始说我做错了事情,而且嘴里很不干净,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就和他吵了起来,差点动手打起来,最后他看我真的生气了就没有再说什么。当天晚上我就被后厨的主管告知以后不用再来上班了,我的师傅也失望地对我摇了摇头。虽然失去工作让我更加失落和自责,却也有一种解脱感——终于不用在这里受气和煎熬了。

当晚回家的时候外面正好下着雪,看着雪花纷纷落下,我心里一酸竟落下泪来。只感觉自己对不起妈妈——学习学不好,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的怀疑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怀疑自己是否可以独自生存……“最后的晚餐”

死亡会让人突然长大。在本该青春年少的岁月,我却在心里不断地思索活着的意义,人为何而活?死了会如何?我死了会有人为我哭泣吗?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相信我会珍惜每一天!真的希望这一切是老天爷“天将降大任”的考验,但何时才是了结?

与抑郁的抗争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我看不到希望,虽然一直是希望在支撑着我。我不能绝望,但绝望却不断地把我吞噬。本以为爱情可以让我好过一点,但没想到这个游戏又这么快地落幕,似乎再也找不到在黑暗中继续前行的理由,我不知道这样的屈辱与痛苦还要几个三年才能了结,我看不到前方。

在一个电脑学习班上,我结识了她。虽然我不爱她,但因为孤独,并希望爱情可以冲破我内心中的阴霾,我开始了对她的追求。那时,我的爱情标准已经降得很低,只要是年龄相仿,只要能谈得来,只要不讨厌我,都可以谈一场恋爱,似乎是为了恋爱而恋爱。我的爱情观已经完全被扭曲,仅为了一种生理上的满足;仅为了在孤独的时候能有人陪伴;仅希望爱情可以冲淡我的抑郁,其他的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这种不算追求的追求让她只做了我一天的女友,陪我看了一夜的通宵录像,仅有一些亲密的行为而已。也许正是这些亲密的行为让她第二天就把我当成了陌生人,让我还没来得及回味和异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心情就再次跌入了低谷。我难过,不是因为她离我而去,而是我又失败了,而且还是让一个连自己都没怎么看上眼的女孩抛弃。这时,内心中自我否定的声音又一次占了上风:你不行,你做不成任何事情,你是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

都是因为抑郁,因为抑郁我不能和别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因为抑郁我不能拥有友谊和爱情;因为抑郁我无数次经历失败的折磨;因为抑郁我做不到自己所期望的自己,而且还要经历本不该我这个年纪承受的绝望与痛苦。如果没有抑郁也许一切都将会不同。每失败一次,我对抑郁的仇恨就增加了一分,想挣脱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但无法挣脱的束缚感让我变得绝望,真的希望有一天抑郁会离我而去……

自杀是一种选择,但自杀却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在绝望中变得无力挣扎的时候,死亡是唯一可以摆脱绝望与无助的方法。我已与绝望战斗了太久,对于希望,我不再奢求!

她离开我不久,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中的绝望,自杀的念头变成了行动。我渴望结束这一切的失败与绝望。不是因为她,是因为我自己。因为我已无力再挣扎,再抗争。

那时已经快过春节了,走在落满积雪的道路上,看着路边叫卖的商贩及熙攘的人群,却觉得这一切离我好远,虽然身处其中,但我和他人就好像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真的很羡慕普通人的普通的快乐,这一切在我眼里都变成了奢求,似乎他人轻易可以得到的幸福在我的世界中却如此的难求。虽然安眠药已经列入了处方药系列,但我还是顺利地买到了200片,并买了生平的第一包香烟,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总归要把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尝试一下吧!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妈妈不在家,我开始着手准备起了“最后的晚餐”——为自己准备了两瓶啤酒,很苦;为自己煮了一点虾,很难吃。流着泪,思考着自己的抑郁,思考着自己的绝望,思考着自己的一生,思考着死后妈妈将如何!梦中的那个人与那双手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想着,想着,竟落下泪来,流吧,最后一次了。一瓶啤酒、一包烟、200片安眠药,不犹豫了,是时候了……猛然用啤酒灌下了一把药片,苦酒夹杂着咸味的泪。让自己平躺在炕上,炕还热着,是妈妈早上为我生的炉子,不知道她会如何面对我离开的现实呢?平静的悲哀中,我渐渐没有了知觉……死亡的诱惑

死亡不断地向我招手,它轻声地告诉我,只有它可以帮我解脱。但另一边却是亲人期待的目光,他们希望我可以站起来。我到底该选择哪边?是为了亲人继续这痛苦的人生,还是奔向死亡,结束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内心中的两种力量不断地争斗,每次失败,就让我离死亡近了一步;每次感受到家人对我爱的点滴,我就清醒了一点,努力拒绝死亡的诱惑。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睁开了眼睛,一开始还怀疑这是不是“天国”,后来才发现自己还躺在炕上,我“睡下”的地方。心想:难道药是假的?我怎么还活着。这时,发现妈妈就在身边,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关切地望着我。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在医院洗过胃后,已经睡了一天一夜。但这一切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妈妈,因为我没办法向她解释发生的一切……

虽然发誓不再做傻事,但轻生的念头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我知道自己只是在不停地克制与压抑。每当绝望袭来,当无力与抑郁抗争的时候,我就不停地提醒自己:为了母亲,我不能放弃。但当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满的时候;当遇到喜欢的人却无法表达出我的情感的时候;当发现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能。这时,轻生的念头就又一次占了上风……

慢慢地,死亡对我有种难以言表的魔力,似乎只有投入它的怀抱,才能结束这屈辱的人生,才能结束这痛苦的挣扎。每当绝望袭来,我无力再抗争的时候,就会制订能帮自己结束“战争”的死亡计划……

后来,我的“计划”终于成功了——拿着打工挣的150元钱就开始了我的“大连之旅”。

虽然是一次死亡之旅,但旅途中我依然会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也对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感到新奇。车上有几个退伍军人和我邻座。他们问我的目的地,我只是说到大连玩玩,脸上还表现出兴奋的表情,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发现我真实的想法。真的很羡慕他们,在车上他们讲起当兵时候的经历,也谈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想到我自己,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人家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我却只有绝望相随。

到大连的时候是早上五点多,吃过早餐,我漫无目的地在车站附近游荡,欣赏着大连的景色。但没有走多远就已经累得不行,我本想直接打车去海边,之后就在大海中结束生命,但一时却被景色吸引,想着如果在老家,想必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一切。无意间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心理咨询”几个大字,还有服务电话,我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

因为太累了,我索性就进了车站附近的录像厅休息。虽然电影很无趣,但因为无事可做,就耐着性子看下去。后来,一个镜头映入了我的眼帘,让我不禁哭了起来,这个片段是:一个女人抱着一个被警察打死的男人,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她哭得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突然想到当妈妈得知我离开的消息的时候也会如此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妈妈,我的妈妈,想到这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竟然不知不觉痛哭了起来。不,不能这样,不能让妈妈哭泣,不能让妈妈因为我而再次受到伤害,不能让妈妈像电影中那个女人一样,绝不能。

从影院出来已经是下午,心中好像有股力量在支撑着我,我不再像之前那么怯懦与委靡。眼睛里含着泪,心中有股气,就好像一个没了骨头的人突然站了起来,虽然我知道一切还没有结束,但我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鼓起了勇气,在电话亭拨打了广告牌上的心理咨询热线,也顾不上身边有很多等待打电话的人对我的看法,对着电话那头就说起了我的症状——轻生、绝望、抑郁、无助……电话那头是一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中年男性的声音,他简单地告诉我要多运动,要多和人接触等。虽然他讲的我都知道,但当一个专业人士给我讲的时候,我就好像如获至宝一般,眼前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虽然妈妈对我说过,即便我死了,她也会活下去,为了她的父母。但她也会因为我的离去而痛苦终生。如果我坚持下去,即便是痛苦的、抑郁的、绝望的,总还会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那就是我的母亲。所以,即使是痛苦的人生对我而言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份痛苦可以换来妈妈的快乐与幸福。本来准备用身上剩下的50元钱打车到海边,因为看了这个录像,因为想起了妈妈,接着我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正好是外公接的电话,他告诉我家人正在为我担心,没事就好,快点回来。于是我就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

没死成,还得好好活着,因为有爱让我牵挂!因为有爱

以前是家人不让我死,现在是我认识到自己不能死。“大连之旅”让我醒悟到,即便是痛苦的人生也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活着的意义。我活着,我承受无尽的痛苦起码可以让我的母亲免除痛苦,虽然她的儿子没有成就,但最起码,她还有一个儿子;最起码,她还不是一无所有。从大连回来后,我就再没有过轻生的行为,因为痛苦不能再把我打倒,我已经找到了必须承受这份痛苦的理由。虽然绝望,但在绝望中我还是努力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不管怎样,妈妈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一定不能让妈妈在痛苦中度过余生,虽然这种选择也许需要我用一生来独自承担抑郁和绝望带来的痛苦。就是放弃,也总要等到妈妈不在的时候,也许那时我才真的没有牵挂,也许那时我将再也无法在绝望中找到活着的意义。

这一切的转变都只发生在当我要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都只发生在当我离死亡如此之近的时候,才发现生命中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痛苦,不是绝望,而是爱!为了爱,我甘愿痛苦;为了爱,我敢于直面绝望。

外婆教育我的时候常说:“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对她说的是:“人,爱一个人一时容易,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一个人。”而我却幸运地得到了外婆和母亲这样的爱。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不会走到今天,如果不是因为爱,生命对我而言早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我也就不会在绝望中继续前行……

又一次振作了起来,又一次把为母亲而活当成了存在的理由,但这次比以往都更加坚定和坚决。

为了多挣些钱,从大连回来后我做起了人力车的生意。以前也想过做这个,但因为碍着面子不好意思做,但现在我连死都不怕,还在乎什么面子呢?虽然在小城里熟悉的人总会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我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第一次上路是晚上八点左右,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以前没有骑过“倒骑驴”,有些不顺手,尤其是掌握方向的时候,因为车斗在前面,所以转弯的时候比较累手臂,并且一坐就要几个小时,屁股还真有点吃不消。那晚我干得不是太迟,十点多就回家了,虽然只干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挣了八元钱。回到家的时候我很兴奋,就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看着妈妈数钱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这么多年总算做了一件让母亲高兴与骄傲的事情。

虽然这不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外婆总是对我说:“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挣钱,没偷没抢,依然很光荣。”每次载客路过外婆家的时候,外婆也总是很高兴地和周围的邻居说我是她的外孙子,当周围的老人夸奖我这么年轻就能吃苦的时候,外婆总是抿着嘴笑,我知道她是在为我高兴,是在为我能够做“正事”而自豪。那时外婆也总会拿我和一些待在家里的“啃老族”或上了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比,并认真地对我说:“你比他们强多了。”就好像我给她争了光。虽然我当时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行,但当外婆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很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的鼓励了,这些年我让家人操够了心,而当我取得这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家人都为我的努力而自豪,丝毫没有因为我做着这么低级的工作而感到丢脸。

这座小城是我的家乡,我本以为对这座城市已经了如指掌,但真的干上这行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太多了,有时虽然知道某个地方但却叫不上名字,有时一些地方我根本就没有听过,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干过不少冤枉活。过了两个月的黄金期,就慢慢进入了冬季。东北的冬天来得早,而且特别冷,所以生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每个月挣600元总是可以保证的。舅舅还特地在沈阳给我买了一双铁路工人穿的那种翻毛皮靴子,虽然很丑不过很保暖,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妈妈为我织的帽子就可以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中坚持一天了。实在太冷的时候我就会不停地跺脚、吸烟,和周围一起等活的人聊聊天。在外面没有人把你当孩子看,虽然他们的年纪比我大很多。

我几乎是这行最年轻的从业者,所以经常会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些坐过我车的客人经常会问我:“这么年轻怎么做这个呢?”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我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才放弃了学业。但那个年代,在家乡那样的小城又有谁能理解,有谁能听得懂呢?不过,一次我的车上带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问了我这个问题:“小伙子,这么年轻怎么做这个呀?”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车上的另一位中年妇女就严肃地说:“现在干这个,是为了以后不干这个。”问的那个人没有再说什么。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那位客人的模样,不过从她的话里我听出了尊重和鼓励,她并没有因为我的工作而看不起我,反而因为我可以从最低级的工作做起而对我的未来寄予了希望。也许那是她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却一直在激励着我:现在干这个,是为了以后不干这个。虽然我也很希望会像她说的一样,但当时我真的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做到。不过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来自他人的一点尊重和一点鼓励,都会变得如此刻骨铭心。

现在想来这份工作我可以做得久一点,也许是因为不用与人深入打交道,没有同事,只有客人。所以我不必在乎自己的表现,不必在乎别人如何看我,毕竟都是萍水相逢。我不怕辛苦,只怕当看到别人可以谈笑风生,自如地和他人亲近的时候,而我什么都做不了。即使我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还好,也总怕别人发现我的不好,怕别人和我相处得久了,自然会发现我的沉闷、无能及失败。所以我不敢靠近别人,只有不得不接触的时候才会和别人来往。一次在街上我看到了我的哥们王海峰,看着他和同学一起去上学,顿时就觉得他好幸福,而我连和他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我不能让朋友快乐,也许他和别人在一起会更快乐。想到这里我的情绪就变得更加低落……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又是一年。后来,我进了妈妈的工厂做起了临时工。那时我内心短暂的平静来自于平淡和枯燥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会让我少遇到一些事,少遇到一些人,这样就不会引发我内心中的波澜,会让我暂时地忘却痛苦与无奈。友谊与爱情虽然是我期待的,但同时也是我恐惧的。因为我无法去爱人,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人感受到我的爱,似乎我传递爱与接受爱的“器官”出了问题,当我感受到别人对我的爱,或是我想去爱某人的时候就会变得焦躁,容易自责,感到绝望。虽然我不断地试图修复这种与他人情感连接的能力,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想来,问题也许出在: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一个以逃避来解决问题的人;一个过于在意别人态度的人;一个不敢面对失败、否定、挫折的人;一个不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人;一个只会自怨自艾,而不敢勇敢追求的人……怎么会,怎么能,被他人所爱,和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连接?渐见光明

就这样,我继续在绝望的煎熬中前行,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但除了坚持我别无选择。绝望中的坚持只为了我爱的人能够幸福,痛苦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依然没有放弃“走出来”的希望,虽然这种希望,连自己看来都是一种自欺。但,不能死,就只能对自己说:也许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这个遥远的希望不知道伴随了我多少个日日夜夜。有时这句话缥缈得像露珠一样,阳光一出来就很快地消失了。那时我怕阳光,阳光意味着一天的开始,而我又要经历内心的折磨,绝望的煎熬。晚上,虽然黑暗,却可以静静思考,独自舔舐白天留下的伤口。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曙光。那一天,我刚好从学校出来两年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天之骄子,为何自杀》,主持人是马东。他的访谈对象是两位自杀未遂的北大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正是抑郁。记得其中一位女学生自杀未遂的经历是这样的:因为抑郁,所以她想轻生,她没有去过泰山,所以她想在泰山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到了泰山她只剩下了40元,当年的门票是60元,当工作人员得知她来泰山的原因后,把她送回了学校。后来她经过了三个月的治疗最终康复。于是她大胆地走上电视,呼吁全社会对心理问题加以关注。

看了这个节目,我很激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知道了抑郁症是可以在北京治疗的,而且三个月就可以治疗成功。为了得到嘉宾更多的信息我记下了栏目组的联系方式,随后就给栏目组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告知我两位嘉宾是在哪里治疗的,但信寄出去,却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虽然栏目组没有给我回信,但这两位学生是北大的,如果到北大找到这两位学生,问问他们是在哪里治疗的,也许我还有希望。于是,正值我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母亲随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北大。也许这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我与昔日的同学都同时面临着人生的转折,虽然我们的目标不同,但对整个人生的意义是同样重要的。

经过一夜火车的颠簸,我和母亲终于来到了北大。我们走在北大长长的马路上,感觉好像走进了公园一般。看着在校园里散步的学生,新建的图书馆,坐在草地上的情侣,我不禁竟有些伤感——他们的幸福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呢?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的时候,我却在与自己抗争,这是何等的命运,何等的不公!想着正在高考的同学,想必过一段时间他们也会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的生活,而我的幸福在哪里呢?

走了一会我就开始向周围学生打听起那两个上过电视的同学,但因为忘记了名字,所以没有人知道我要找的人是谁。在北大不知道名字和系别,仅仅通过是否上过电视这一个线索来找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后来一些好心的同学告诉我,可以到北大校医院去看看,也许能找到新的线索。

当时的北大校医院是一座独栋的两层小楼,走进小楼发现这家校医院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我和母亲到了二楼才找到一位穿白大褂的大夫。简单和大夫说明了我的来意,他以为我是想在这里治疗,就告诉我这里的床铺已经满了,只能到北大六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去看看是否可以提供治疗。虽然在这里依然没有找到我想找的人,也没有得到我所希望的治疗,但总算是不虚此行。

北大六院是一所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专科医院。我去的那年主楼还是一栋普通的小楼,但前来就诊的患者却非常多,在这里可以听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口音,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治愈的信心——毕竟这里是北京,而六院又是北京屈指可数的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医院,所以我有一种来对地方的感觉。

因为有很多和我一样来自各地的患者,母亲就和一些同样带着孩子来治疗的人聊起天来,这一聊却让我担心了起来。同样来北京治疗的一对母子,他们的老家在内蒙古,已经来北京快一个月了,因为治疗不是一次就好,需要定期来治疗,他们母子在北京租了一个地下室,每个月450元,加上治疗和吃饭等费用每个月要花费一两千元,这还要省吃俭用才行。这次来北京我们总共就带了1000元,真的担心这点钱是否能治得好,如果要待在北京治疗的话,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也不知道就算做到了这些,结果又会如何。

在挂号的时候我才知道,预约咨询分为普通号和专家号两种类型,因为来就诊的人太多,所以当天的专家号已经售完,只能预约普通号。但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我还是这么严重的患者(我是这么认为),当然要找最好的大夫了,虽然可以马上就挂普通号,但我还是决定明天预约专家,母亲也只好听从我的意见。

忙完这些事情后,天黑了,接下来我们又要找住的地方了,但大宾馆我们是不敢问的,在小胡同里我和母亲找到了一家小宾馆,标间是50元,虽然嫌贵但还是去问了问,却没有空余的客房了。在医院一带没有找到合适的宾馆,最后我和母亲只能在离六院不远的三院的候诊长椅上睡了一夜。因为旅途的劳累,我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妈妈早就起来了,她告诉我她一夜都没有睡。这时,我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因为都这么大了还不能为母亲尽孝道,还让她为了给我看病和我东奔西跑,想到这里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今天的治疗上,希望在中国最好的地方,最好的医院,可以治好我的病,这样总归没有白费妈妈爱我的一片苦心。

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好像期待已久的幸福之门即将向我敞开。在医院里我的情绪反而平静了许多,对于治疗我充满了希望。专家一般出诊一上午,只预约六位患者,前面几位患者治疗的时间不长,基本上每位二三十分钟就会结束,所以很快就轮到我了。当我走进那扇门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激动、希望、倾诉的欲望混杂到了一起。不知道走进那扇诊疗室的门,里面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是否会像梦中一样:一个人,一双手,带我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走进门,发现诊室里面的布置和普通医院的诊室并没有什么不同,几张略显简陋的桌子散落在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透过窗子还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行人。大夫是一位看起来有五六十岁的女性,穿着白大褂,她的对面坐着三四个同样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也许是来学习的年轻大夫或研究生吧。虽然诊室里还有“旁观者”,有些不情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起我的“故事”,但为了治疗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看到大夫宽大的办公桌侧面的木凳子是空的,于是我就坐了下来,大夫并没有看我,只是低着头拿着笔问道:“能谈谈你的情况吗?”

我的情况,终于等到有人问我情况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病情陈述(我把病情写在了几页纸上,怕在关键的时候忘记)拿了出来,尽量抑制自己的激动读起了我的病情。从头到尾,虽然少了些修饰,但却详实地描述了我当时的心态。读的时候只是奇怪,大夫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抬头看我一眼,周围的学生倒是在关注着我,倾听着我的病情。当时只感觉自己像试验台上的小白鼠被一群人观摩,但为了治疗,被所有人“观摩”都无所谓了。

大概不到20分钟,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抬头看了一眼大夫,她依然在记录我刚刚说的内容,依然没有看我一眼。正当我等待她能够和我说点什么,哪怕是一点同情的话也好,但她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你可以出去了,让你母亲进来。”也许是她听惯了世间的痛苦和纷扰吧,这位大夫的“淡然”让我茫然,我不知道这种淡然是治疗的一部分,还是一种冷漠。出了诊疗室的门,我的心情从高峰跌入了低谷,猜测着她和母亲谈完是否还会和我谈一会或有着后续的治疗。

我出来后母亲进去了,10分钟不到的样子她也出来了,当我问她大夫问了什么或说了什么的时候,她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护士带着我去做了一个心理测试。认真地答完题目,我又和母亲共同进了诊室。这回大夫终于和我说话了,她说我得的是轻度抑郁症(当时我很怀疑这个诊断,我算轻度,不知道重度是不是早就不在人间了),并给我开了些药,还告诉我们以后就不用来北京了,直接到长春的精神科医院去就好了。在药房拿过药后,我的治疗就结束了。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充满希望来到北京,来到北京最好的精神疾病治疗中心,却得到了以后不用来了,到长春就行了的建议,除了药物我一无所获。难道这就是治疗?难道这就是中国最好的医院,难道这就是专家?我不知道,如果有钱的话,我想去美国一趟,看看最好的国家的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是什么样的。从那一刻,我对北京,对治疗变得有些绝望,还把这种绝望的情绪撒到了母亲身上。出了医院的门,和母亲走在陌生的马路上,竟然对母亲发起脾气来,因为我不想这样就回去,不想这样就结束我千里迢迢找寻到的治疗,不想再次陷入绝望之中,在绝望中正是治疗给了我希望,结果却让我更加绝望。

妈妈拿药的时候,我在医院一楼发现了一个卖心理书籍的小窗口,并找到了一本有关抑郁的书籍,名字叫《走出抑郁》,是一位英国的心理医生写的。带着几盒赛乐特(治疗抑郁的药物)和这本书,又在北京车站像难民一样等了一夜,第二天就和母亲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虽然治疗让我失望,但药物和这本书却又是绝望中的那一点光。也许会有用,也许我真的会好起来的,也许我错怪大夫了,因为吃上药片情绪就会稳定,所以专家不需要讲太多,也许这就是治疗,也是她的治疗风格吧。一路上我不知道是为六院的大夫开解,还是在安慰着自己。回家的路上虽然不像去的时候那么充满期待,却因为药物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真的希望这也是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新的生活

在北京开的药只够一个月的量,从开始对药物的希望,到一个月后的失望,我的奇迹没有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情绪没有真正好转,与世隔绝感没有消除,自卑与自我否定依然存在,一切如故。并且我也不想把辛苦挣来的钱花在吃下去毫无作用的药片上,因为它没有带来我所期望的反应与结果。所以当我把从北京带回来的药吃完后就彻底放弃了药物上的治疗。

生活还在继续,抑郁也如影随形。但我有了对抗抑郁的指导书,虽然一开始没有太大的改善,有时也会怀疑是否可以真的通过一本书走出来,毕竟书上也说,一本书不能替代专业的治疗。但可惜我不是生在英国,所谓的专业治疗对我来说仅仅是一种奢望,我只能按照书上说的方法坚持做下去。

从北京回来以后,我的生活慢慢变得“奇怪”了起来,因为书上说运动可以缓解抑郁,所以我开始了长跑。有时,我会在早上五点没有下班的时候,趁着领导不在就到马路上跑一个5000米再回来。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在下班之后,不吃饭,直接骑车到家附近的体育场跑一个5000米,虽然很累,虽然因为一夜的工作早就想回家睡觉,但为了治疗,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因为和绝望及无助比起来,“累”真的不值一提。体育场有时会有人踢足球,跑完后我还会和他们踢一会球,虽然和他们在一起还是很自卑,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成为朋友,但为了那个“希望”我在坚持,因为我知道不能再回避人群,再回避生活,不能再“闭关修炼”了,只有投入生活,才能找到新的希望和可能。《走出抑郁》上谈到,走出抑郁的第一步是要积极起来,要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哪怕一丝丝快乐的事情,不要因为体验不到快乐而逃避生活,即使只能体验到一点点快乐也值得,因为快乐就像储蓄,需要积累,而不是突然变得快乐。并且要从小的进步中鼓励自己,而不是期望自己一下子取得一个很大的成功才能肯定自己。过去的我总是沉溺于自己的不快乐之中,却从没有为自己的快乐做过什么,而快乐就像储蓄,就算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快乐,就算不快乐的感觉在短期内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好转,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从隐藏的地方走出去,而不是一个人自怨自艾!”是呀,我隐藏和封闭自己太久了,过去的朋友都成了过去,但我真的想他们,真的希望再和他们做朋友,真的想和别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爱人,而不是躲在角落里流泪。“笑,全世界都对着你笑,哭,只有你一个人向隅而泣!”是呀,为何不走出去呢?为何继续因为自己的内向和不善言辞而自我贬低呢?为何还继续把自己当成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呢?虽然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努力却注定失败。既然我向往正常人的生活,那么为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活呢?

一个月后,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敲开了我好朋友王海峰家的门。我记得有一年的元宵节,他遇到最落魄的我,但还是要和我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依然在我的影集当中。也许他不会排斥我,也许他不会贬低我,也许他依然会把我当成朋友看……

虽然他的家离我外婆家仅有一站地,但我却五年不敢登他的家门,五年不敢和他再联系,在街上遇到的时候,还要装着视而不见,我怕他看不起我,或者说,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看得起呢?

这一次在“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的鼓励下,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希望中,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敲开了朋友家的门。之前还怕他不在家,之前还担心他已经不记得我,之前还担心因为时间长不联络他会对我冷淡,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看见我就叫道:“风剑(我原来的名字),你跑哪儿去了?这么多年怎么找不到你了呢?”我只是低着头说了句:“一言难尽,我慢慢和你说。”他比小的时候帅气了很多,见到我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显得有些愧疚,因为我的病,竟这么多年忽视了,回避了我的朋友,而他还把我记挂在心里。

我简单和他谈起这些年我为何“失踪”,他闪烁着大眼睛听着我的故事,但在他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了迷惑。毕竟,那时什么是抑郁,什么是心理障碍,并不为大众所知。我并不期待他能理解,只期待他的原谅,原谅我这么多年的“失踪”,原谅我一直把他“忘记”,只想让他明白,这一切并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最后我告诉他,我刚从北京回来,正在治疗,现在的我已经和过去不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还将是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的友谊中断了五年,但它将从此伴随我们彼此一生。

虽然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失败感及无能感依然伴随着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不如人。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开始和他人接触和接近了,不再那么孤独和封闭,虽然依然在人前表现得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和过去不敢和人接触的自己比总算强了很多。虽然我没有突然间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但起码我学会了因为自己小的进步而鼓励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挑剔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也许陷入抑郁就是因为自己过于挑剔自己和贬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造成的吧,总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相比较,没有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没有发现那个想象的自己其实不存在,还一味地用理想中的标准苛责现实中的自己。能感悟到这一点,让我轻松了很多。

因为要做“思维记录”和“信息卡”(一种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变自我否定性思维),所以我经常随身携带一个红色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每一天情绪的波动及影响我情绪的事情和我当时的想法,进而评估这种想法的正确性与否,而不是全盘否定自己。之后,我才一点一点意识到,我的自我否定更多的是一种这样的语气:失败者,无能,不可爱,不值得爱,一个没有价值,一个没用的人,等等。过去我对这种大脑对自己的评价一直是全盘接受,但《走出抑郁》告诉了我,这些是想法,不代表你自己,更不代表你这个人。大脑的一部分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你要让大脑的另一部分相信,你是可以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好的。就像腿受伤的人,能走一小步,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要因为进步太小而否定自己,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想法来评价自己整个人……

就这样,在工作中,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一出现自我贬低和否定,我就会提醒自己,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感觉自己很差,很失败,也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如此。感觉也会犯错误,不要一味地相信这种失败感及无能感,感觉需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一味地去认同。

在这些治疗性语言的鼓励下,我开始做了很多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当然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信念及自我贬低性思维,但我不再轻易地相信自我否定与贬低,开始把这种自我否定与贬低当成一种假设,尽量试着用事实去验证。后来,我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即使抑郁我也做了很多的事情,虽然在一些事情上做得不尽如人意,但某方面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人的失败。在与他人比较方面也是如此,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别人也不意味着我就真的比对方差,毕竟我也有我的优点,比如,诚实、努力、真诚、善良……就算真的有人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做得好也没有什么,毕竟总有比我优秀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失败者。

当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来评估自己,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过去,我的错误就是太过期待用“大成功”来证明自己,而不懂得在点滴的进步中鼓励和支持自己。当没有取得“大成功”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很失败,进而丧失了进一步努力的勇气和动力,结果把自己当成了失败者和可怜虫。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真的没有能力,而在于我对自己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就好像刚开始学习开车,就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司机,即使我真的做到了,我还会拿自己和那些更优秀的司机比,忽视了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更加消沉和委靡。越是这样,就越陷入一个误区,越期待奇迹的出现,现实就越让自己难以忍受。后来我终于意识到,作为一个人,你并不需要用“大成功”证明自己,很多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否则,成功对你而言将是一条艰险的道路,因为在未开始之前,你已经把自己打败了。并且作为一个人也无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无需各个方面都出色才能接纳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不能成为否定自己的理由。勇往直前

抑郁会成为一个人逃避现实的理由——我现在抑郁,所以不要努力了,一切等我好了再说吧。因为抑郁,我错过与放弃了学业、友谊、爱情、梦想……不能再逃避了,不能再幻想了,不能再继续用“等我好了,一切都将不同”来自欺了,我必须面对现实的人生,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开始自我治疗的时候,我并没有一下子变得自信、开朗,但我却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也不会因为事情不顺利或失败而把自己一棒子打倒。那时,通过朋友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因为我们在一起玩过几次,所以对她有些好感。现在想来也许那并不是爱,就好像是一个测试,为了证明自己有勇气的一种尝试。虽然我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人,长得也不帅,家境更是一般,所以追求她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为了弥补过去的遗憾,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像过去一样是一个懦夫,就算失败了也表明我有勇气向喜欢的女孩来表达我的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开始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我就好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赛车手,急着要回到跑道,回到赛场,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我开始了对她略带些盲目的坚韧追求,即使在她明显表现出对我的排斥和反感的时候也是如此。朋友教给了我一些追女孩的“技巧”,所以我追求她就更加主动了一些,比如,接她下班或请她吃饭等。她那时在商场做营业员,我会经常到商场去找她,虽然有的时候她会特意地躲着我,但对于一个鲁莽的选手而言是不会注意到比赛中这些细节的。

有一次,她请我去她家里吃饭。不知道她是出于朋友的关系,还是对一个傻蛋的同情,不管怎么说,能到她的家里做客我还是很激动的,但却因为准备不足更加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那时,我刚刚20岁出头,所以穿着非常随意——剃着平头,上身穿着黑色T恤,下身穿着自制的乞丐裤,看起来就像小混混一样。我这身打扮就和她一起到了她家,正好她父母也在。她的母亲是一个很大方的女人,她吸烟的时候,问我吸不吸,而我也不懂得矜持,随手就拿了一支,这样看起来就更不像是个“正经人”了。第一次到她家里做客,没有带礼物不说,还很“大方”的和他们一家人吃饭,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故作镇定。吃过饭我也没有知趣地离开,又在她的房间和她聊了一会儿天,后来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并且她也表现出困意,我才知道是该走的时候了。我当天的穿着与表现也许会让她很后悔把我带到家里吧。

也许正是这次失败的拜访,后来她告诉我以后不要再找她了。虽然这是一个打击,却也是一种解脱,因为那时我根本就体会不到爱和喜欢的区别,更多的是把这种追求当做是对自己勇气的考验,她如果不拒绝我,我是不会放弃的,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却不允许自己中途放弃,因为怯懦和退缩已经让我丧失了太多的美好,即使是失败也总比逃避要好。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有一种比赛结束后的轻松感,虽然结果不令人满意,但终归是敢于再次回到“跑道”,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还真有一种虽败尤胜的感觉。

这种“盲目的追求”以后我又有过几次,当然都是以失败告终,不过最后我终于克服了和异性交往及被异性拒绝的恐惧。后来我不再如此盲目,因为我知道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我是有勇气去追求的,而不会像过去一样只会逃避。这种勇气,这种不怕失败的自信,也许正是那时鲁莽地对异性追求的最大收获吧。也正是因为那时的努力,那时“鲁莽”的勇气,才使我在以后的人生中没有再次错过和我真正情投意合的人。真实的生活

抑郁会让人逃避现实,活在自我的幻想之中。在幻想的国度里,没有痛苦,没有绝望,没有失败,每一天都是享受,而不是在煎熬。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们过上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但越沉溺于幻想的世界之中,我就越远离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生活,在抑郁的旋涡中也会陷得更深。抑郁的程度与幻想的深度成正比,只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在维系一个本不存在的“乌托邦”,并从幻想的世界中走出来,才能停止这无休止的内心中的挣扎!

慢慢地,我的生活不再孤独,下班后也不总是待在家里,经常会和朋友逛街、吃饭、打牌。虽然谈不上因此就变得多么快乐,但和过去那个封闭和阴郁的自己比起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和朋友的交往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让我慢慢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以前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很多,但真正和朋友深入交往之后我才发现,真实的生活和现实的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烦恼和无奈,总会有情绪低落及不如意的地方。这时我才真正理解“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艰辛与困惑的旅程”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呀,就算没有抑郁,生活也是生活,不是天堂;就算没有抑郁,自己也总是自己,不会是超人,也不能无所不能。以前我总把一切归结到抑郁的头上;以前我总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失败者,但当我真正走近他人,走进生活后才发现,一切都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在工作时认识的姐姐和相恋了三年的男友分手了。我一直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永远都不会分开,但现实却如此残酷。虽然表面上她一直对我说无所谓,但这件事对她伤害有多深,想必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也只能独自舔着伤口。她长得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对人很好,性格也很温柔,懂得照顾人,大家都很喜欢她。经历了这么多,她依然开朗,依然对朋友真诚。从她身上我懂得了,就算没有抑郁,也会被别人抛弃,被别人伤害,你无法控制别人,只能让自己面对这冰冷的现实,这和抑郁没有关系,这是现实。所以又何必期待一种完美的生活呢?又何必期待着当抑郁消失了生活就变得充满阳光?生活就是生活,有时会晴空,有时会乌云密布,一切和抑郁无关,就算没有抑郁,该经历的,该遭遇的总是要经历和面对的。当把生活当成生活,而不是幻想中的天堂的时候,我才真正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些不如意,一些挫折。这不意味着我不可爱或是一个失败的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王海峰,人帅气,家境又好。但在我们相聚的半年后,她的女友竟然和他的一个好朋友在一起了。因此我陪了他近一个月,他的情绪才平复了一些。这么优秀的人也会被他人背叛,而且是好朋友和恋人。以前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我认为这种倒霉事只能发生在我这种可怜虫身上,在他这么优秀的人身上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呢?上天应该眷顾优秀和出色的人呀。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就算是成功和出色的人也会被他人伤害,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也会有缺点。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因为自己的缺点与失败而和自己过不去呢?我又何必把缺点和失败当成否定自己的理由呢?毕竟成功和出色的人也有不如意,也会失败,为何我要把自己否定?为何不能善待自己?慢慢地我不再把他人看得很“高大”,把自己看得很“渺小”,毕竟人无完人,而且人重要的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好,而是要把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得出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

大姨家的表哥,性格很开朗,喜欢他的人很多,他属于那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和别人成为朋友的人。以前和他在一起我经常会自卑,因为没有他能言善辩,没有他受人欢迎,没有他有能力。但后来他告诉我,其实我看到的仅仅是表面,虽然看起来他的朋友很多,但真正的好朋友并不多,很多都是表面上的朋友。并且他也有受到别人伤害和欺骗的时候,但他的座右铭是:就算你对别人好,把别人当做朋友,也总会有受到伤害和欺骗的时候,但也不能因此就不交朋友,毕竟当你和别人以诚相待,真心相处的时候,就算受到伤害,最起码你做到了“问心无愧”。从表哥的身上,我知道了凡事不能看表面,性格开朗是交朋友的优点,但并不是全部,就算是性格开朗也不见得会和所有的人成为真心的朋友。所以朋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没有必要因为朋友不够多而自卑,只要你做到“以诚相待,真心相处”已足够,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心。

一开始我仅仅是通过思维上的辩论来对抗负性思维,但我心里依然有一股力量在苛责与否定我自己。我的内心中好像有两股力量在作战,一个声音告诉我:你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可怜虫,没有人会喜欢你;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不是的,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是抑郁让你有了这种感觉,你需要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开始的时候,自我肯定与援助的声音很微弱,但这种“声音”起码让我开始怀疑自我否定是否正确,是否真实,并且有勇气去面对心中的恐惧。当勇气变为行动,当行动让我看到真相的时候,内心力量的对比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当我发现,别人并没有我想得那么完美,现实生活并没有我认为得那么美好,当我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的时候,我才不再因为失败及缺点而贬低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不是超人,注定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别人也不能。我没有必要把所有人的优点都集中起来把自己打倒,也明白了,幻想中的美好,仅仅是幻想,现实注定是残酷的,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当我可以放弃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当我发现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天堂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怎样与自己相处,如何来爱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幻想完美的自己了。尾声:蜕变

苦难会让人变得坚忍,苦难会让人变得成熟,苦难会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苦难会让人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北京回来一年后,我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没有彻底地从抑郁中走出来,但有了朋友;虽然有时也会抑郁,想要逃避,但敢于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可以开始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了。其实,治疗抑郁的过程正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的一个过程。

既然我都敢于和朋友交往,既然我都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那么我的学业和事业呢?我的未来与发展呢?这个问题也慢慢成为了我关注的问题之一,毕竟我不能一辈子在工厂里打工,以后的人生该怎样度过呢?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

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总是有着无限的诱惑。大学,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我来说就似一个梦幻般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学习,可以交友,可以恋爱,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为了以后找工作铺平道路……但我真的可以吗?我真的可以坚持吗?我真的可以做到吗?毕竟离开高中已经三年多了,等我考上大学,过去的同学都快大学快毕业了,我这个年纪还适合回到高中考大学吗?回到高中是否会被别人笑话?我是否可以从失败过的地方站起来?太多的担忧在我的头脑中盘旋,是挑战还是放弃,是坚持还是妥协?

最终我还是决定重回高中,有几个原因:其一,可以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可以完成自己过去没有完成的心愿;其二,在自我治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爱上了心理学,本来我是一个拙于表达的人,但和母亲谈起心理学却总能滔滔不绝;其三,虽然我的情绪已经稳定了很多,但我不知道抑郁会不会再来,心中依然存在着隐忧与不安全感。所以学习心理学还有一个自私的目的:就算抑郁再次袭来,我也不会恐惧它。就好像一个平日里胆小懦弱的人练习武术一样,不乏防身之用。

虽然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但现实中的困难依然重重。家人是否同意?工作怎么办?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同妈妈和外婆说了我的想法,妈妈是比较同意的,但是外婆有些不同意,她希望我可以在这份工作岗位做下去。正在这个时候,我的单位放了无限期长假,因为生意不景气,所以不得不停工。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吧,最后外婆也不得不同意,并且跟我讲了一个条件:把留给我以后结婚的钱拿出来供我上学,但以后结婚的事情就要靠自己,家人就帮不上忙了。我欢喜地答应了外婆,因为在我看来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活比结婚重要得多。之后我顺利地再次回到了原来辍学的高中。

今日回首,已经离我当初想要上大学,学习心理学的时候,相隔了10年之久。回首这10年,虽然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但却因为自己没有放弃梦想而庆幸。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也完成了从一个患者到心理咨询师的蜕变。还记得当年的那个梦,梦中的那个人及那双手,而我现在正在用自己的这双手尽力地帮助那些心灵备受煎熬的人们。这一切我用了10年,想必没有抑郁我定不会坚持10年做一件事,而且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放弃。

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抑郁还有什么好处,但当我真正趟过抑郁这条河后才发现,原来抑郁也和其他生活中的磨难一样,如果打不倒你,将会使你更坚强。现在我已经不再伤感抑郁改变了我的人生,反而庆幸抑郁曾经流淌过我的生命……第二篇 抑郁的初步治疗认识抑郁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抑郁的了解比十年前要深入得多;随着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心理治疗机构也随之蓬勃发展。想必,现在说起心理治疗或心理疾病,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与我当年陷入抑郁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家乡的小城,也陆续开办了几家心理咨询中心。一切发展得如此之快,是10年前的我所无法想象的,毕竟,10年前的家乡,没有人知道心理咨询,也没有人关注心理健康,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求助于算命先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摆脱疾患。

虽然这10年心理健康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民众对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并对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第二,我国心理健康行业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同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也是制约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及民众接受心理治疗的主要屏障;第三,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缺乏实证经验或国外已经禁用的治疗手段,依然在我国大行其道,让民众无法真正在治疗中有所收获,并因此对整个心理治疗行业产生怀疑与不信任。所以在我国为民众服务的心理治疗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各种心理疾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相对比较高,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受抑郁的折磨。而我国目前在治疗方面更多的是以药物为主,缺乏对患者人性的关怀及对抑郁深入的分析,所以导致了比较高的复发率。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抑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您了解抑郁及治疗抑郁有所帮助。本书大量的案例及治疗观点均来自于临床观察及实践,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同抑郁作战的盟友,祝大家早日走出抑郁,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及久违的快乐。

要说清楚什么是抑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每个陷入抑郁之中的人对抑郁都有着个人化的体会和理解,当然也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一般而言,抑郁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对未来的希望、对自己及他人的看法,同时在食欲和睡眠等生理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患者越希望自己能够快乐积极一点,越是难以做到,整个人好像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经常和自己唱反调。当他人可以轻易获得我们期待已久的快乐的时候,这一点会更加刺痛我们的心。在患抑郁之前,我们对生活和未来也许会抱有很多希望和理想,但当陷入抑郁之中,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有: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虽然周围的人也试图理解和关心我们,但他人无法真正地理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毕竟抑郁是一种无形的伤。别人也许会认为我们在无病呻吟,或小题大做。就算别人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痛苦,但也爱莫能助。

抑郁还会让患者体验到严重的受困感:感觉到整个人被抑郁所束缚,无法挣脱。下面是一位患者的随笔:“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锁在笼子里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我还在挣扎,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我越想着冲出来,就会变得越疲惫,现在的我已经被撞得头破血流,却还是不愿放弃地挣扎着,希望奇迹会出现,笼子会突然被打开。我也知道把笼子锁起来的人正是我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作孽,但我怎样才能找回自己?谁能给我这个答案。”

就在这种不停地挣扎又不断挫败的循环当中,毅力被不断消磨,生存的意志受到严酷的考验,一些人放弃了,一些人坚持了过来,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所以,战胜抑郁除了正确的方法,还要有一种坚韧的精神——请记住: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但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抑郁的核心症状是:缺乏快乐。更确切地说是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过去可以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现在却无法激发我们的兴趣,越想摆脱这种状态却陷得越深,无力自拔。当一次次地抗争换来的是失败与绝望,改变的动力就会进一步被削弱,也许躺在床上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切都太费力了,生活对患者而言变得异常艰难。起初,逃避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好些,但最终逃避也成了我们问题的一部分——越逃避,就越恐惧;越逃避,就越自我疏离;越逃避,就越被失败及不快乐的感觉所淹没。

在绝望与无助中,我们总是期待奇迹的发生,并幻想这一切仅仅是一场梦,但这一切却又真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无法逃避,无力摆脱。很多人会期待药物可以帮助他神奇地从抑郁中走出来,但有时换来的却只有绝望:尽管药物能帮你缓解症状,但潜在的失败感、自卑感仍然存在。药物不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也无法使我们发现陷入抑郁的症结所在,所以药物不能帮我们找回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一位患者在抑郁状态下写的随笔:我敢说:上帝对我不薄。我没有外界的压力,却饱受折磨。我担忧我恐惧我孤单我哭泣我自责……如此循环着我企盼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越这样,越认为自己的处境无奈、晦涩。我需要独立自主,他们(父母)不应该管我、关心我,只需提供食宿即可,他们也确实如此。我又不满了,我还没有能力去独立,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也没学。我空出的时间很多,就那样循环、循环、循环。我不断地恐慌,那是他们造成的。我不断地希望可以有个新的开始。可我又不想了。时间还有很多,可以再等等,再等等,还欠缺些什么。等一切准备好,会更完美。I stand alone in the darkness.There was no sorrow,there was no pain.The winter of my life came so fast.我的心理素质很好,我一直在自我安慰。最后,我崩溃了。我号啕大哭,瞬间,我得到了解放。现在,我又在回思。寂静、沉默、虚伪、冷清。没有繁华,没有诱惑,没有陷阱。我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了,或许我麻木了。我在逃避着那些我无法逃避的。我无法信任谁,我面对着一堆资料,厚厚的一堆。我把它们堆在我怀里,我床前,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掸去浮灰,释去浮肿。我抛弃了一切。简单、明了,不再有压力。我会去散步,在黑夜中,我可以自由哭泣,没人会嘲笑我,哭到累为止。捂住被子,倒头大睡,那是我的幸福生活。我挑拣我喜欢的,怎样。我赤脚,我摔打,那都是我的事。怯弱、懒惰、少根筋、无知——麻木、渺茫——饥渴、自卑、空虚。多好的搭配,为我营造了这么多借口。黑夜中,我一人独行,再美不过。置身其中,足矣。

抑郁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思维、想象、生理等各个方面。情绪

处于抑郁之中,我们的情绪会变得低落,缺乏体验快乐的能力,即使是过去能够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现在也不会引发我们快乐的感觉,越希望自己能够快乐起来,就会对情绪越加关注,但结果快乐就越难寻。所以,对情绪过于关注反而不利于情绪的平复,我们不要逼着自己快乐起来,而要试着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开心?一开始我们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这其实提示着我们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当我们开始了解自己,倾听情绪在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不快乐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反而是一种“情理之中”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把别人的肯定当成自我肯定的条件,那么当你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的时候,就会不快乐,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从中我们会得知:情绪仅仅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通过对情绪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通过“需要”我们就可以慢慢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思维

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同理,某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例如,一个人情绪不佳,就比较容易把他人没有恶意的玩笑解读为是对自己的否定,而不会理智地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当然,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或一个失败者,在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下,想必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心情。

在抑郁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思维会陷入到某种非理性之中,而这种思维倾向会让他的情绪变得更加抑郁。如,一个失恋的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所以才会恋爱失败,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想到过去被他人拒绝和否定的经历,而这会让他更加确定自己是不可爱的,不讨人喜欢的人。这种思维倾向就会让他的情绪陷入低谷。

所以,通过改变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状态,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可怜虫,一个无能的人的时候,抑郁才能慢慢地离我们而去。行为

当一个人陷入抑郁之中的时候,因为很难看到未来的希望,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却摆在面前,无力摆脱抑郁,摆脱绝望,还会有什么积极的行动可言?连活下去都是一种煎熬,一种考验,还会有什么心情去做那些曾经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就算做了,也只会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

抑郁会让人变得消沉,想鼓励自己积极起来,振作起来,但最终这种自我鼓励的语言只会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在抑郁面前,我们变得软弱无力,几乎找不到突出重围的方向。之后,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努力,因为只有逃避一切——逃避那些我们无法改变,无力面对的现实——才能让我们暂时感到好受一些。最后可能从床上爬起来,走出家门都变得异常的困难,一些过去我们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现在都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够做到,但做到又有何意义呢?一切都没有改变,门外依然充满了挫败及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

要走出抑郁,就要打破这种因抑郁而改变了的行为方式,治疗抑郁首先要改变生活,努力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是战胜抑郁的第一步。想象

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的想象力会进一步被激发。这时,我们好像成了生活的导演,凡事都会往坏处想,而且还会想得特别具体、生动——我们会想象自己是如何失败的,是如何被别人拒绝的,是如何表现得糟糕。这些悲观的“剧情”,让我们变得更加不自信,并且也害怕幻想中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虽然我们极力避免,并试图让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但就是无法做到,也无法真正感到放松。

这种想象有时也会在梦里、幻想或白日梦中出现。一些患者在白日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画面,在幻想中他达到了期望中的自己与生活。这时,一切都和现实中不同,在想象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人。而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的时候,美好的画面就会被无情的现实所取代,这时强烈的焦虑与恐惧就会让我们在头脑中闪现出失败及被伤害的画面,这种画面的出现,让我们更加不安。

有时,患者也会把他的绝望反映在梦中。如,我得了癌症,到医院检查,大夫说还有三个月可以活。又去检查的时候,大夫说还有半个月。再去医院检查大夫说还有10天。过了几天他又做了一个梦:自己马上就死了,自己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

所以,梦与幻想也会暴露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与冲突。通过对想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发现我们的期待及受伤害之处!生理

抑郁时候的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见的,如食欲减退、睡眠的变化(睡得过多或过少)、躯体的轻度疼痛及紧张感、体重及性欲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不可见的,主要是大脑内一些化学物质分泌的变化,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它们通称为“单胺类物质”。一般来讲,在抑郁状态下,大脑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会下降,这也是服用单胺类药物能缓解抑郁症状的原因。

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抑郁是生物学原因导致的,即大脑内单胺类物质分泌的异常。所以,只有通过药物来改善这类物质的分泌才能达到治愈抑郁的目的。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就是基于这种理论模型来为患者进行诊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般就会被认为是服药的时间不够久,或需要换一种药物试试看。一些医生甚至建议患者终身服药,一部分患者对抗抑郁药物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即使副作用很明显的时候也是如此,药物就好像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当然,药物确实对一部分患者有帮助,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它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认定抑郁就是因为大脑中化学物质分泌异常造成的,其中的疑问在于:大脑原有的化学物质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如果最初影响我们大脑化学物质分泌异常的原因没有找到,没有解决,就好像不断地往有漏洞的水池中注水,而水池中的洞却没有补上,这样是无法把水池真正加满的。找到抑郁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走出抑郁,并有效地防止复发。抑郁的诊断

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一个人只要连续两周出现下列可能症状中的5项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患有“主导型抑郁症”。1.情绪低落。2.快乐明显减少。(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3.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4.睡眠障碍。5.易激惹或情绪郁闷。6.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7.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负罪感。8.注意力难以集中。9.常想到死或自杀。(至少有其中四种个以上症状)

当然,除了“主导型抑郁症”,抑郁还有其他的类型。如,双相情感障碍,该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与躁狂交替出现。患者处于躁狂状态的时候就会精力异常充沛、情绪高涨、充满自信、踌躇满志,好像有很多伟大的计划等待他去实现。但处于抑郁状态中的时候就会变得情绪低落、万念俱灰,给人感觉他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在躁狂状态下的“伟大计划”也会虎头蛇尾地放弃。如希望对双相情感障碍有更多了解可以参见,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的著作《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如果伴有幻觉和妄想的话,这种抑郁属于“精神性抑郁”。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比如,周围没有人还能听到别人在讲自己坏话。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在演他们家的事,因此关闭电视机;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影射他们家,因而把报纸放在一边;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谈话是在议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的,是蔑视他,因而拒绝出家门。

当然,如果需要确诊,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上述抑郁诊断方面的知识仅作为自我评估的参考。抑郁产生的原因“我为什么会患上这该死的抑郁症?”是很多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就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怎么办”。

为何会陷入抑郁,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当然一种解释并不排斥另一种解释,只不过是分析角度不同而已。有时,陷入抑郁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下面就介绍一些有关抑郁成因方面的理论解释。遗传因素

第一种可能性是某些人天生具有抑郁的易感性。陷入抑郁时我们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会出现异常,这种异常有时来自于我们的基因,即控制着大量生物化学物质的DNA片段。如果这种见解成立,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抑郁在家族中的延续,即抑郁具有可遗传性。

对同卵双生子的调查也证明了遗传因素的存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其中的一个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概率则会高于其他人。同卵双胞胎尽管基因相同,但却不一定同时发病,其中一个发病,也不意味着另一个也一定会发病,这一事实表明:除基因因素之外,环境、教育、成长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下结论时应该避免犯简单化的错误,即,认为所有的抑郁都是遗传的产物。成长经历

虽然遗传会影响到我们对抑郁的易感性,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早年的经历对是否患抑郁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家庭中长大,或者就算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却经常以苛责的方式来表现“爱”,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闹,或父母本人就存在神经症倾向,如,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严重自恋等,就会让孩子体验到不安全感,形成基本焦虑。为了克服焦虑,他就会试图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以博得周围人的肯定,借以减轻心中的不安全感。这种扭曲的心理防卫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信念及内在驱力。生活信念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当中,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式却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成长、教育、环境等差异。人一旦形成了某种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及世界的方式就很难改变,以后也会倾向于用这种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人及事物,即使环境改变了,也很难改变其固有的观念。例如,如果孩子一直难于满足父母的期待,或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家长打骂及苛责,那么他就很容易形成“我是一个失败者”的信念。就算他日后表现得再好,也很难会对自己满意。

某种信念一旦形成,他往往会忽视与其信念相反的证据,通过这种“过滤效应”,他会更加确定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而忽视了事实真相。如,一旦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失败之处,因为这符合他的“口味”,就算他有成功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这种成功而肯定自己,反而会认为这种成功仅仅是一种偶然或巧合,或者任何人都会做到。当然这一切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是自动化的,就好像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所以,心理治疗有时也会针对这种负面的信念,打破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情绪状态。内在驱力

生活信念仅仅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判断及评价,而内在驱力则会影响一个人整体的生活基调与追求。信念仅仅会影响一个“点”,而驱力则会影响一个“面”。内在驱力是影响及支配我们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我们生活中很多选择及判断几乎都产生于此,症状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我们明明知道不应该为某事、某人或某物而焦虑、恐惧或抑郁,但理智却往往无法说服我们的心。当理智失效的时候,其实就说明内在驱力在控制着我们,它好似另一个自我,只不过我们对它缺乏了解。有一位男青年,害怕自己紧张会影响别人,担心自己的仪表不够整洁,害怕脸红被别人发现,还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如此在意自己的表现,也不该如此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有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当可能会受到别人否定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异常焦虑和恐惧。经分析,正是内在驱力,而不是理智在左右他。试想,如果一个人如此担心别人的看法,如此在意自己不完美之处,那么他的“追求”必定是:要博得所有人的肯定,不能有任何不完美之处……正是由于有着如此的“追求”,他才会对“小事”如此敏感。而这种“追求”,正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内在驱力。这股力量在推动着他把自己打造得完美无缺,以博得所有人的肯定。虽然他本人尚未意识到这股力量的存在,也不承认自己有着如此“非人类”的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直逼着自己做着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当他无法继续满足这股内在驱力的要求时,他就会陷入到深深的焦虑、恐惧或抑郁之中。所以当我们的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发现并了解这个内心深处的自我。只有了解并摒弃这股控制我们的内在驱力,才能真正从症状中解脱出来。刺激事件

抑郁发作有时是在某种严重刺激的事件下产生的,如,失恋、失败、亲人的离去等。有时,一些多数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容易成为抑郁发作的导火索,如,发言紧张、考试失败、被批评、被轻视等。

从表面上来看,也许我们会认为患者心理素质差,或抗挫折能力太低,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信念及内在驱力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对他而言的意义,才能发现在我们眼中的“小事”,在患者的眼中却是一件“大事”。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患有抑郁的人,不是被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所打倒,而是被这些事情对他而言的意义所打倒。所以,刺激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它会“按动”我们内心中“脆弱”之处。当我们责怪一些既往事件让自己患有抑郁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为何“这块石头”绊倒了我们,而不是别人,我们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自身存在怎样的问题?社会文化

每个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主流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当个体一旦超出了社会文化的期待,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社会文化因素也会成为一个人的压力源,比如,现代社会要求男人独立、成功,要求女性身材苗条、有修养,并且能否挣钱也成了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当个体没有满足这些期待的时候,就会产生易被他人排斥或贬低的焦虑感。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并不完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压力。如,当一个人投身于某种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时候,就算挣钱很少,他也甘于清贫;一个女孩就算身材不是很好,她也可以活得快乐幸福。在我们身边也不乏相反的例子,就算一个人已经赚了足够多的钱,但依然缺乏安全感;就算一个女孩足够漂亮,也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从中我们会发现,社会文化虽然制约着我们,却不决定着我们,真正决定我们的依然是我们的“心”。

当一些人抱着错误的价值观不放的时候,就很容易在社会文化当中找寻支持自己的理由和证据。比如,一些女孩为了更漂亮,不顾风险地整容或瘦身,并认为这只是满足社会文化对她的要求而已。其实她仅仅是利用社会文化为自己的“追求”保驾护航而已。如何治疗抑郁

处于抑郁状态下,虽然患者也试图寻找方法帮助自己摆脱抑郁,但因为这些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很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要治疗抑郁,必须要了解抑郁,找到抑郁背后的“真凶”才能真正从抑郁中走出来。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及抑郁的了解,就无法击中“抑郁”的要害,仅仅是胡乱出招而已。

目前,心理治疗的理论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分为针对症状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对症状背后原因分析的心理动力学派。本书将分别以这两种理论来分析抑郁的成因及对策。认知行为治疗方向,会有效地缓解抑郁的症状,但缺乏系统性的分析,所以本书将它定义为:初步治疗。心理动力治疗方向,将透过症状看本质,使人更加自我了解,理解症状的成因及背后的动力系统,所以本书将它定义为:深入分析。

上文我们已经谈到,人的行为与思维是相互关联的,并且人的思维与情绪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一开始我们不能准确地找出自己陷入抑郁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影响思维;通过思维的改变来改善情绪。如,在抑郁的时候,大脑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但是我们的行动却不见得听从这一指挥,如果听从这一指挥我们在抑郁的深渊中将陷得更深,并且会让这种“我不行”的思维更加根深蒂固。如果你要交朋友,不管大脑如何对你说不行,劝你放弃,那么在行动上一定要勇敢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发现这种思维的错误之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发现这种思维的不合理之处,来改变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如,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的判断。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我们就丧失了进一步努力的勇气,这时我们的思维其实犯了“过分概括化”的错误,毕竟,一次或几次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当情绪因为行为及思维的改变而变得更加积极,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精力和动力进一步分析让我们陷入抑郁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与改善自我,预防抑郁的复发。

所谓深层治疗是要发现症状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要找到症状背后的驱动力。这种背后的动力系统得不到解决,症状就不会消失,就算消失了也很容易变换。今天你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对自己不满,明天你可能就会对自己的失败而耿耿于怀,后天你就可能会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而紧张不安……

从理论上来讲,通过对抑郁的初步及深层治疗可以成功地摆脱抑郁,并可以有效地防止复发。但如果没有坚韧及永不放弃的精神,再好的方法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抑郁的典型症状就是绝望感,而这种绝望感会让我们看不到希望,而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也有一些患者缺乏改变的动力、勇气与意志,并且无法忍受治疗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及艰辛,在没有成功之前就放弃了,或只是观望而不尽全力,不去面对自己的恐惧。这成了很多抑郁患者无法被治愈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开始阅读本书,或采取相应的专业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及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没有勇敢去行动的决心,那么也许本书并不适合你。如果你对自己负责,并真心希望从抑郁中走出来,相信本书将会对你有帮助。当然一本自助读物,并不能取代专业的治疗,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本书为开端,慢慢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抑郁的症结所在,并坚持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可有效缓解抑郁状态。

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找回真我的旅程吧!初步治疗治疗生活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往往缺乏行动的动力,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回避社交及生活。抑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而这种病态的生活模式又强化了抑郁本身,所以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需要先改变病态的生活模式。抑郁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但你不要相信抑郁时大脑对你所说的话,反而要逆流而上。即使你恐惧与人交往,恐惧面对生活,你也要鼓起勇气去面对你所恐惧、你所逃避的。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快乐会如期而至,但这却是重建生活,治疗抑郁的第一步。当你开始工作,开始交往,开始丰富自己生活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这时才是解决的最佳时机。一些患者会反问道:“患抑郁之前我不就是在投入生活吗?正是因为抑郁才让我无法投入,继而选择了逃避,而现在再次投入生活,不是自讨苦吃?”以往投入生活的时候你也许一直陷入某种错误和误区之中,正是因为这种误区的存在才让你找不到出去的路。而这次“旅程”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本书将向您细致地讲解在前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误区及解决之法。不要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把自己打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虽然你已经对抑郁产生了绝望与恐惧,但不要对自己绝望,不要对未来绝望,因为成功来自在绝望中的坚持。

很多人在开始之前会说:“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没有信心。”一些人把信心看得过于重要,好像什么事情必须要有信心才可以做到。殊不知,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说话,学走路一样。我们不是有了信心才去说话和走路,这种信心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慢慢养成的,在失败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敢于失败,我们才能有前行的勇气,敢于失败才能慢慢培养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做不好。如果抱定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有开始的勇气,因为对失败的恐惧就已经把我们打败了。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期望一开始就有信心,在行动中去找回你的信心,而不是在等待中。

抑郁不仅挫败了我们对自己正面的评价,还让我们丧失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及面对生活和未来的勇气。所以,我们要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你是否回避与朋友的联络?你是否放弃了曾经的爱好?你是否不敢面对工作和生活?你是否不敢去谈恋爱?你是否过于依赖家人?你是否经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你是否因为绝望,而不敢尝试,即使是对你有意义的事情?你是否因为情绪不佳,而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你对上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你需要再努力的,这就是你跌倒的地方。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先不要管自己是否会成功。对于陷入抑郁中的你而言,敢于尝试就是一种成功,能前进一小步就是巨大的进步。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进步有多小而否定自己,要因为自己的努力而鼓励自己。或许,过去的“失败”正是来自于你不善于肯定自己小的进步,过于轻视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以前的我,就是过于把人际的成功定义为是否表现得活泼、开朗、谈吐自如。当自己没有达到心中所期待的标准时就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认为别人也不会接受和喜欢我这样一个木讷的人。但后来当我不再因为自己的表现而否定自己,反而因为不再隐藏自己,敢于走出去而鼓励并肯定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真实的人际交往,真实的感情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表现得“灵光”,而取决于你这个人,你的“心”。

陷入抑郁之中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关注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失败。而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的努力在自己的眼中反而变得无足轻重。当然,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分辨出,自己何时又开始自我否定了,又开始无视自己的长处了,但我们总可以先把自我评价放到一边。即使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失败者、可怜虫、不可爱的人、一片阴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你的努力。很多的时候正是你轻信了抑郁时候的自我评价,才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所以,你要让大脑的另一部分慢慢相信:我可以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好。我们如何做

面对你所恐惧的 何谓开始生活,改变生活呢?简单来说就是去面对你所逃避的,直面你所恐惧的,而不是在逃避当中寻找安全感。当然,有时面对自己所逃避的生活时,我们会变得更加紧张不安。但不跳入水中,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游泳呢?忍受痛苦有时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点痛苦与焦虑都无法承受,就不会有坚韧的力量与勇气坚持到战胜抑郁的那一刻。

去面对是治疗抑郁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未发现的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抑郁,才能为以后的治疗铺平道路。有些患者连这种最基本的勇气都丧失了,他们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不敢与人接触。如果不鼓励自己面对生活,那么无论何种治疗对这类人都是无效的,因为他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时,情绪低落是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的自然反应,所以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对情绪的调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些患者陷入到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因为恐惧,所以他不敢走出家门,整日通过网络或睡觉打发时间;还有一些患者,看似过着正常的生活,但生活中除了工作或学习之外就没有了其他的部分。如果你陷入了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活之中,那么努力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开拓并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让新鲜的空气进入你的生活,是战胜抑郁的重要一步。

找回快乐 快乐来自于行动,而不是等待。我们要去做那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就算开始得到的快乐如此之少,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所以,每天我们要学会问问自己:今天我做了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吗?

虽然每天不开心的事情没有减少,但我们总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人要为现在而活,不要为明天而闷闷不乐!

陷入抑郁之中,我们对情绪状态会非常关注,因为抑郁的主导症状是“缺乏快乐”。其实,情绪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无法人为控制,如果我们太过期望变得快乐,这种过高的期待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就好像睡眠一样,当我们担心失眠的时候,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睡眠质量本身。快乐也是如此,快乐的人不会整天想自己快不快乐,所以就算你缺乏快乐,也不要把注意力关注在情绪上,关注情绪本身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无益于抑郁的治疗。

快乐和幸福来自于“投入”,当我们把自己投身于爱、工作、创造之中的时候,快乐自然会来。当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而忽略了外在世界,快乐将离我们而去。就好像农民的快乐来自庄稼,当他辛苦播种的庄稼慢慢成长,他自然就会快乐。但如果他的庄稼长满杂草,而他整天苦思冥想“我是否是个称职的农民”时,相信他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如果你因为不快乐而忽视了朋友、爱情、工作、学业、爱好的话,那么不快乐就像沼泽一样,你会越陷越深,而这正是你放弃了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机会和可能。

体育运动 一系列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身体的活动,特别是慢跑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在对抑郁的治疗中,经常跑步已经成为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并且体力活动不仅仅对躯体,也会对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性的运动,可以使肌肉全面放松,使呼吸正常,有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紧张,也会促进鸦片类物质、寄生物质(endorphin)加快释放,这样对于抗抑郁和激发情绪都有好处,而且可以减少疼痛,没有副作用。”心理学教授和心理治疗师赖因哈德·陶施这样写道。像很多人一样,他也坚信,跑步锻炼对抑郁症患者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运动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而不是为了追求好的成绩。为了不使尝试了一次就沮丧地放弃,最好事先对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患者太过于把长跑当成一种治疗抑郁的手段(当然一开始我也如此),并会问我:“要坚持多久才行?”其实这不是时间的问题,如果需要一辈子也不嫌长。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跑步,其他运动也是可行的,只要能让你出汗的运动,只要能持之以恒,都会有改善情绪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的坚持当然越久越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好,而不仅仅是调节情绪的手段。

学会放松 抑郁会带来躯体上的紧张感,每个人躯体紧张的部位不尽相同。当然,躯体上的紧张大多是来自于精神上的紧张,当精神上的紧张感降低的时候,躯体的紧张感也会得到自然缓解。但学会一些躯体放松的方法总会有一定的益处,尤其是在你紧张的时候。放松方法之一:走路时的放松术● 站直,但不要僵直。● 走路的时候,将意念集中在呼吸上。● 慢慢地深呼吸,但不要过度。● 呼气的时候,集中意念于“放松”上。● 注意你身体的感受,哪个部位感到紧张,就放松哪个部位,让你

的身体变得沉重、放松。你的肩部感觉如何,紧张吗?如果紧张,

让双臂下垂,体验沉重感。你的其他部位,比如,脖子或前额感

觉如何?● 有意识地放松身体。● 学会照看你的身体,了解紧张时的感受,此方法必会有效。放松方法之二:冥想放松术● 选择一句话,一个概念,一句祈祷词,作为你入静的口诀。● 选择舒服的姿势安静坐下。● 闭上眼睛。● 肌肉放松。● 缓慢而自然地呼吸,呼气时默念你选择的口诀。● 如果你的思想走神,设法收回到口诀上来。● 每日至少做一次这种练习。放松方法之三:呼吸放松法● 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气和吸

气上,要注意节奏。● 慢慢将气吸入肺里(感觉空气下到了横膈部位),让空气在肺里

保存几秒钟,然后慢慢呼出。● 有节奏地呼入呼出,慢慢数数,吸气(一、二、三、四),保持(一、二),呼气(一、二、三、四)。● 如果你找到了令你舒适的节奏,集中注意力于“吸气”与“呼

气”,以同一节奏默念“吸——呼,吸——呼,吸——呼”。

不要有负担,做缓慢的、有节奏的深呼吸,尽量保持轻松、舒适。一旦你感到愉悦,就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努力将身体节律减慢,以期逐步达到放松状态。每次呼气,你要在脑海中默念“放松”——或者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默念“安静”。想象每次呼气,你的身体便开始放松。你呼出了紧张,开始变得温暖、轻松。放松方法之四:顺其自然

有时,紧张是因为“关注”而引发的,也许是你太过担心自己紧张时候的表现及他人的看法,所以才对紧张如此耿耿于怀。所以对待紧张也可以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态度,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毕竟,有时“问题因解决而存在”,紧张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过于关注紧张的感觉,所以这种关注本身才强化了紧张的程度。

精神上的紧张在躯体紧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自己精神紧张的原因,对于解决躯体紧张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担心自己紧张焦虑的时候别人怎么看。这种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思维,更容易强化紧张焦虑本身。下文将详细地讲解如何降低精神紧张。情绪的ABC理论

情绪来自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了解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

比如,同样是失恋,有人认为:这仅仅意味着我们不合适,况且,天涯何处无芳草,失恋虽然很痛苦,但并不是世界末日。这个人的行为和情绪虽然也受到了失恋的影响,但不会因此而消沉或抑郁。而另一个人如果认为:失恋就意味着我不可爱、失败,我将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也注定无法拥有一份亲密关系。如果失恋对他的意义是这样的,那么失恋对他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从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受到“物”的困扰,而是受到对“物”的态度的困扰。如果可以改变影响情绪与行为的态度及观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久而久之,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因此而产生的情绪与行为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情绪ABC理论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然而,如果细心就会发现,相同的事情,往往会引发人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同样是和朋友闹得不愉快,一个人会感到有些伤心,而另一个人却可能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其实,引发人不同反应的关键就在于B(思维与信念)。第一个人可能认为:和朋友发生争执很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所以他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仅仅是暂时有些难过而已。另一个人可能会认为:和朋友吵架,他将会不喜欢我,我再也找不到喜欢自己的人了。所以他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例如表2所示。表2 情绪ABC理论范例

如果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变B(思维与信念),即对自己、他人及这个世界负性的看法及观念,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情绪。例如:负性观念:他将会不喜欢我,我再也找不到喜欢自己的人应该更正为: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相互伤害的时候,如果吵架了我们就不再是朋友,只能说明我们之间的关系太脆弱了,我需要的是那种“经得起风浪的船”,而不是如此脆弱的关系。就算我们做不了朋友,也不意味着我找不到朋友,毕竟一段关系的结束,不代表我将孤独终生,我可以开始新的友谊。事情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

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就好像是一种习惯,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就好像发生了某事,我们就自然有了某种情绪及行为反应,而我们往往没有试图去发现自己是如何“想”的。为了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要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我们经常出现的负性思维,要战胜它就需要找到并了解它。我们经常会注意到情绪的变化,却很少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我的情绪如此低落?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萧丽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一次短期培训中,因为她表现得不是很活泼,没有一些开朗的女孩受人关注,于是她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波动。后来分析得知,她如此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开朗,就不会讨人喜欢,在以后的工作、爱情、友谊方面就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就不会过上自己所希望的人生。

从中我们发现,萧丽过分放大了该事件对她的影响,并把是否表现得活泼当成获得他人尊重和良好关系的条件,又因为自己做不到像其他女孩那么开朗,就开始自我否定,所以她的情绪才会陷入到抑郁之中。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真的仅仅取决于活泼开朗?难道真的取决于一时的表现?难道只有活泼开朗的人才能具备有意义的人生?除了活泼,作为一个人的其他品质难道不重要?是否活泼可以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尺度和标准?在其中我们会发现有太多的思维与信念上的误区。她忽略了一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如,善良、真诚、执著、温柔、稳重等,并且也忽略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与信念上的误区,才导致了我们情绪的波动,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思维与信念会陷入哪些误区当中。我们的思维容易犯哪些错误“应该”和“必须”

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必须有人爱我,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我才能有自信;别人应该公平地对待我;我必须比别人强,比别人出色;我不能失败,不能有缺点,不能不完美……

有时,我们会被这种“应该”和“必须”的观念所束缚,认为“有它,才能有我”。自己、他人、生活,必须满足我们的某种要求,才能有意义与价值。当现实没有满足这些“应该”和“必须”的要求的时候,就很容易对自己、他人,甚至是这个世界不满。这时,我们就好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只有一切随了自己的心意才能快乐。李军虽然上了大学,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工作,但他却活在失败的阴影当中。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认为都是因为抑郁才无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才让自己成了一个平庸的人。但平庸对他而言就意味着失败,没有明显超过他人,就意味着自己不值一提。他一直抱着“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的观念不放,虽然他在生活中不乏出色的地方,但因为离他所期待的“成功”太远,所以他一直无法找回对自己的信心,并且把一切责任都归结到抑郁的头上。

李军没有反思,其实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他一味地逼着自己达到幻想中的成功,才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情绪化推理

人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理智的判断就会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就会轻易相信自己在某种情绪下得出的结论,而忽视了理智的判断。即,我感觉是这样的,那么事实就是这样的。如,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那么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感觉自己不可爱,所以我真的就不值得别人来爱;我感觉自己无法维系一段长久的友谊或爱情,所以他人就会离我而去;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虚伪的人,所以我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我感觉自己无法成功,所以我就真的没有成功……

有时,感觉如此强烈,负性思维又自动产生,让我们来不及静下心来反思。接着,我们又把这种感觉和情绪化的推理当成了一种事实,最终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但,就算你感觉自己是蠢货,你也不会真的因为这种感觉而成了“废品”,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记住:感觉不代表事实,也不代表你自己。莉莉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但她对自己及他人的要求却很高。当她没有展现出一个灿烂的微笑;当她没有在人际中表现得挥洒自如,她就会生自己的气,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她就很容易给自己下一个极端的判断。如,她会因为感觉自己很笨,感觉自己无能,接着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蠢货。对于别人也是如此,当别人没有按照她所期待的那样对待她,当别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她,她也会对别人感到愤怒,接着她就会认为别人是有意针对她,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有价值的人来尊重。在这种感觉的作用下,她形成了一种对自己及他人的极端判断,这种极端和缺乏弹性的判断又使她更加愤怒,更加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

其实,就算他人没有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样对待你,也不意味着他人在针对你;就算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你,也不意味着他人不尊重你,也许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所以在抑郁的时候,我们最好把感觉和情绪化的推理当成一种假设,而不要一味地相信——毕竟主观感觉,无法替代事实的真相。我们要用证据来证明:这种感觉是事实,还是一种被扭曲的真相。草率下结论

在抑郁的状态下,理性思维的力量会被削弱,我们往往会从一个方面,或通过有限的依据得出整体性的判断。这个判断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我们却容易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如果一个人对我们不够热情,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就很容易把这种情况解读为他人讨厌自己,或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而忽视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今天他的心情不好,或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与我无关。

当我们草率地给自己下了一个否定性结论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结论当成是事实,虽然这种结论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我们要学会停下来和自己对话,质问那个自我否定的声音: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有什么证据证明没有人喜欢我?当然我不是超人,有人不喜欢我很正常,我没有必要得到所有人对我的喜爱和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喜欢我。以偏赅全

从一个“点”,就得出一个“面”的结论。这种以片面的事实,得出全面结论的行为就是一种以偏赅全的思维模式。如,一次失败,就认为是自己整个人的失败;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永远也找不到一份真挚的感情;被一个朋友背叛,就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人值得信任;被一个人否定,就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够肯定的时候,就很容易根据外在的一些细微线索,得出对自己整个人全盘否定的结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把别人的一些小的忽视和否定当成彼此关系的危机,甚至是结束。李瑞是一位留美博士,毕业后他顺利地应聘到一家美国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开始,他还热血沸腾地打算一展宏图,但真正做项目的时候却被“一棒子”打晕了。因为他介入的项目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头疼的项目,先前十个墨西哥人都打了退堂鼓,后来公司的几个“猛将”也相继被这个项目折磨得辞职了。即使是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同事也说这个项目是自己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就在这种背景下,他当初的热情被该项目消磨殆尽,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挫败感。虽然周围的同事都安慰他说:这是现实原因,而不是你能力不足。但他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因此,他认定是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才在该项目上举步维艰。这种自我否定慢慢泛化到了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他甚至对自己的交友及生活能力都产生了怀疑,随之陷入到了抑郁当中。

在李瑞的身上我们会发现,他仅仅从一个片面事实,就做出了对自己全盘的否定,而没有从全局出发。毕竟在该项目上的挫折,并非是他能力不够,更多的是该项目本身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他却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责怪与否定自己,进而丧失了对自己整个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