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2:55:22

点击下载

作者:李德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帕劳

帕劳试读:

前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共计141卷,涵盖了当今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十个主要国际组织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列国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6月序[1]于洪君

太平洋岛国地处太平洋深处,主要指分布在大洋洲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太平洋岛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近代西方入侵之前,太平洋岛国大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随着西方殖民者不断入侵,太平洋岛国相继沦为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这一区域主要实行托管制,非殖民化运动在各国随即展开。从1962年萨摩亚独立至今,该地区已有14个国家获得独立,分别是萨摩亚、库克群岛、瑙鲁、汤加、斐济、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瓦努阿图、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帕劳。

太平洋岛国所在区域战略位置重要。西北与东南亚相邻,西连澳大利亚,东靠美洲,向南越过新西兰与南极大陆相望。该区域还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国际海运航线,是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汇处。不仅如此,太平洋岛国和地区还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区,海洋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镍、金、铝矾土、铬等金属和稀土,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近年来,该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和新兴国家战略博弈的竞技场。

太平洋岛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亚太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华人远涉重洋移居太平洋岛国,参与了这一地区的开发。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日渐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拥有最大规模的外交使团。同时,中国在经济上也成为该地区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援助国,并设立了“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等对话沟通平台。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斐济与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一致决定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筑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掀开历史新篇章。

由于太平洋岛国地少人稀,且长期远离国际冲突热点,处于世界事务的边缘,因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被视为“太平洋最偏僻的地区”。中国的地区国别研究长时期以来主要聚焦于近邻国家,加之资料有限,人才不足,信息沟通偏弱,对太平洋岛国关注度较低,因此国内学界对此区域总体上了解不多,研究成果比较匮乏。而美、英、澳、新等西方学者因涉足较早,涉猎较广,且有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手段作支撑,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多出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及本国利益的需要,其立场与观点均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难以完全为我所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利益分布日趋广泛。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往并扩大互利合作,是日渐崛起的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化进程,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更全面更深入的地区研究,必将为中国进一步发挥国际影响力,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11年11月,教育部向各高校下发《关于培育区域和国别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的通知》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希望建设一批既具有专业优势又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多次提及国别研究立项和“民间智库”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大学新设国别研究机构。

在这种形势下,聊城大学审时度势,结合国家战略急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自身条件,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太平洋岛国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世界史、外国语、国际政治等全校相关学科资源,于2012年9月成立了“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中心聘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国际问题顾问、博士生导师李绍先研究员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世界史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玮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苏赛亚等多位太平洋岛国驻华外交官被聘为中心荣誉学术顾问。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太平洋岛国历史与社会形态、对外关系、政情政制、经贸旅游等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打造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国家智库,力图为国家和地方与太平洋岛国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和太平洋岛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供智力支撑和学术支持,为国内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中心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目前中心已建成国内最齐全、数量达3000余册的太平洋岛国研究资料中心和数据库,并创建国内首个以太平洋岛国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定期编印《太平洋岛国研究通讯》,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2014年,中心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论坛被评为“山东社科论坛十佳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交的20余篇优秀论文辑为《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与现实》,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1期刊载了中心研究人员的12篇学术论文,澳大利亚《太平洋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Pacific History)对中心学者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这表明,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开始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中心成立伊始,负责人陈德正教授就提出了编撰太平洋岛国丛书的设想,并组织了编撰队伍,由吕桂霞教授拟定了编撰体例,李增洪教授、王作成博士等也做了不少编务工作。在丛书编撰过程中,适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启动。考虑到《列国志》丛书所拥有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研究中心积极申请参与新版《列国志》编撰出版工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人文分社宋月华社长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得以列入新版《列国志》丛书,给中心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为了使中心人员编撰的太平洋岛国诸卷更加符合新版《列国志》的编撰要求,人文分社总编辑张晓莉女士在编撰体例调整方面给予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因其特殊的地缘特征,太平洋岛国战略价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在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大周边外交格局一分子的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不仅可填补国内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出境旅行人员提供一套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普及性兼顾的有关太平洋岛国的图书。一书在手,即可明了对国人而言充满神秘色彩的太平洋诸岛国的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基本情况。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也将以新版《列国志》太平洋岛国诸卷的出版为契机,将太平洋岛国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1] 原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第一章概览早在4000多年前,帕劳群岛就有人类居住。帕劳群岛的早期居民主要是混合了美拉尼西亚人和马来人血统的密克罗尼西亚人。古代帕劳人有着较为发达的母系社会制度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以渔业和种植业为生。18世纪以后,帕劳先后被西班牙、德国、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成为美国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一部分。西方殖民者的占领极大地改变了帕劳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促使帕劳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国家。不过,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帕劳人又保留着一些独有的传统风俗和习惯,帕劳人身上呈现出传统烙印与现代特征共存的现象。1981年帕劳组建政府,确定国家的名称为帕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alau)。1994年10月1日,帕劳脱离美国的托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第一节国土与人口一 国土面积

帕劳全称帕劳共和国,帕劳语为Beluu er a Belau,位于西太平洋,由34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只有9个岛屿有常住居民。这9个有定居居民的岛屿自东北到西南依次是卡扬埃尔岛(Kayangel Island)、巴伯[1]尔道布岛(Babeldaob Island)、科罗尔岛(Koror Island)、佩里琉岛(Peleliu Island)、安加尔岛(Angaur Island)、松索罗尔岛(Sonsorol Island)、普罗安纳岛(Pulo Anna Island)、哈托博海伊岛(Hatohobei Island)和海伦礁(Helen Reef)。帕劳国土面积狭小,[2]陆地面积仅为490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61.6万平方公里。二 地理位置

帕劳位于西太平洋,地理坐标为北纬2°~8°、东经131°~135°。帕劳位于加罗林群岛(Caroline Islands)的西部,也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Micronesia Islands)西部较大的区域,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帕劳西部距离菲律宾仅880公里,东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邻,南部及东南部分别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隔海相望,北部距离关岛(美)约1126公里,距离日本4000公里。帕劳也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役的主战场之一。“Palau”在当地土语中意为“群岛”,在夏威夷英语中意为“你真了不起”,又拼作“Belau”(贝劳)或“Pelew”(帛琉)。帕劳全境共有大大小小的岛屿340多个,分布在南北长640公里的海面上。三 地形与气候1.地形

全境呈东北-西南走向,形状如同一个香蕉,南北相距640公里。帕劳由一个主岛群(主要包括巴伯尔道布岛、科罗尔岛、佩里琉岛等)和其附近小岛及较小堡礁构成。在主岛群以北,是恩加鲁安琪尔岛(Ngeruangel Island)和卡扬埃尔岛。主岛群以西是洛克群岛(Rock Islands)。西南方距离主岛群约600公里的西南群岛(South-West Islands),由6个小珊瑚岛组成,较大的有松索罗尔岛、梅里尔岛(Merir Island)、普罗安纳岛与法纳岛(Fanna Island)。帕劳的这些[3]岛屿,除了西南部的安加尔岛和北部的卡扬埃尔岛,其他岛屿基本位于一个堤礁之内,在西面围起一个面积达1267平方公里的潟湖。帕劳群岛的东侧及与菲律宾之间的西部海域是深达数千米的海沟。

帕劳群岛位于菲律宾和太平洋大陆板块之间,是这个岛弧海沟系统(Arc-trench system)的一部分。帕劳位于帕劳-九州海脊(Palau-Kyushu ridge)的南部尾端。这个海脊向北经过菲律宾一直延伸到日本北部。同时,东侧海沟在转向帕劳东部远离海脊的地方深度不断加深,远远超过普通海床的深度。这一海沟一直延伸到雅浦岛的南部,[4]被称为雅浦海沟(Yap trench)或帕劳海沟(Palau trench)。帕劳的东海岸,离岸约30公里处,急剧下降到最大深度近8000米,这也是“帕劳(雅浦)海沟”最深的地方。“帕劳(雅浦)海沟”大部分区域深度超过6000米。帕劳北部和西部周围海域的深度平均为4000~5000米。帕劳西岸的海底延伸250公里逐步下降至5500米深的“菲律宾海沟”。

帕劳的岛屿分为四种类型:火山岛、珊瑚岛、环礁以及石灰石低平台。其中大多为火山岛和珊瑚岛,北方诸岛多为火山岛,南方各岛大多是珊瑚岛。帕劳岛屿中较大的有巴伯尔道布岛、科罗尔岛、安加尔岛和佩里琉岛。巴伯尔道布岛、科罗尔岛、马拉卡尔岛和麦英斯岛(Meyuns Island)主要由火山岩和石灰岩构成,占帕劳土地面积的大[5]部分。其他岛屿大都是由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构成,在帕劳群岛中,只有佩里琉岛比较平坦。根据当地的古老传说,帕劳是由一个贪吃爱[6]睡的男孩尤伯(Uab)的身体变来的。帕劳的另一个名称“Belau”,在帕劳语中是神话故事的意思。传说尤伯出生后就会爬,第二天就会行走,而且长得非常快。很快,尤伯就长成了一个巨人,而且一直不断地生长。这个不断生长的巨人食量惊人、脾气暴躁,而且需索无度,村民每天都要向他供应食物。很快,猪圈里的猪消失了,甚至小孩子也被捉走了,因此村民决定除掉尤伯。于是,村民们以举办敬献大餐的仪式把尤伯骗到了村子的中央,并提出作为仪式的一个步骤,需要把尤伯的手脚捆绑起来。然后,村民们趁尤伯不注意,在他的四周点燃了干燥的椰子叶,火势迅速蔓延到尤伯身上,尤伯用力挣扎,最后身体碎裂,他的遗骸变成了帕劳诸岛。据说,他的头部变成了雅切隆州,脖子变成了雅德马乌州,脚变成了佩里琉岛和安加尔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尔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变成了巴伯尔道布岛。据说,尤伯死后,他的母亲非常悲伤,恳求村民用树枝把尤伯的遗体覆盖起来。但是由于他的躯体太过庞大,因此只遮蔽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据说这也是巴伯尔道布岛只有一半被森林覆盖,而另一半是平地和高地的原因。

巴伯尔道布岛是帕劳最大的岛屿,被称作“帕劳岛”,也称“大[7]岛”,面积约396平方公里,占帕劳国土总面积的81%。该岛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13公里。巴伯尔道布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仅次于关岛的第二大岛。岛上多山,海拔242米的恩切尔曲斯峰(Mount Ngerchelchuus)是帕劳最高的山峰,也是全国的最高点。巴伯尔道布岛属于火山岛,岛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地,岛上有河流、瀑布、湿地、红树林和美丽的海滩。帕劳16个州中的10个位于巴伯尔道布岛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雅切隆州(Ngarchelong)、雅拉尔德州(Ngaraard)、宜瓦尔州(Ngiwal)、梅莱凯奥克州(Melekeok)、恩切萨尔州(Ngchesar)、艾拉伊州(Airai)、艾梅利克州(Aimeliik)、雅庞州(Ngatpang)、埃雷姆伦维州(Ngaremlengui)和雅德马乌州(Ngardmau)。岛上有众多帕劳古代遗迹和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部雅切隆州的古代帕劳遗址、东部梅莱凯奥克州的人面石和金字塔形状的平台以及南部雅德马乌州的巨石像。

帕劳的新首都恩吉鲁模德(Ngerulmud)位于巴伯尔道布岛东部,岛上建有全长53公里的环岛公路。巴伯尔道布岛人口稀少,岛上的10个州大约只有居民3500人。岛上大部分年轻人因为升学和就业离开家乡,因此岛上各个村庄的人口都比较少。巴伯尔道布岛南端的艾拉伊州还建有帕劳唯一的国际机场——罗曼·特梅图厄尔国际机[9]场(Roman Tmetuchl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通往科罗尔岛的科罗尔-巴伯尔道布大桥。科罗尔—巴伯尔道布大桥是帕劳最重要的桥梁,旧桥建于1977年,是一座跨度为241米的混凝土悬臂桥梁,是当时悬臂桥梁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大桥于1996年垮塌。现在的大桥是日本援建的,由日本鹿岛建筑公司承建,因此又称“日本—帕劳友谊大桥”。新大桥全长413米,建设耗时四年,于2001年12月完工,2002年1月11日正式通车,是连接科罗尔与国际机场的交通咽喉。位于巴伯尔道布岛正南方的科罗尔岛,是帕劳原先的首都所在地,也是帕劳人口最多的岛屿。

大自然造就了帕劳美丽而奇特的珊瑚礁景观和优良的潜水场所,帕劳海底珊瑚礁景观被评为世界七大海底奇观之首。洛克群岛更是被誉为“海上花园”,群岛周围有绵延200多公里的珊瑚礁。色彩斑斓的软珊瑚区和热带鱼群游弋的硬珊瑚区都是游客流连忘返的潜水胜地。蓝洞、蓝角、乌龙水道、席尔斯隧道等都是经典的潜水地点,帕劳还拥有迤逦近一公里长的彩虹状的白色沙滩和七色的海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此旅游度假。2.气候

帕劳属热带海洋气候,终年湿热。一年中一般分为旱季(从11月至次年4月)和雨季(从5月至10月),但旱季和雨季区分不是很明显。帕劳全年平均气温为27℃左右,且一年之中气温变化很小(参见表1-1)。表1-1 帕劳全年平均气温

帕劳虽然全年多雨,但大部分时间是“阳光普照”,日平均日照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即使在雨季,大多也只是在午后有雷阵雨(参见表1-2)。

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尤其是6月到7月降雨最多、最频繁,平均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2007~2014年帕劳年平均降雨量为144.7英寸(参见表1-3)。此外,由于帕劳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较小,因此受热带气旋影响较少,但由于处在台风带的边缘,不时也会有强风经过,6~12月为台风多发季节。2012年超强台风宝霞(Typhoon Bopha)和2013年台风海燕(Typhoon Haiyan)就曾给帕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对帕劳的农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表1-2 帕劳气象资料表1-3 2007~2014年帕劳降雨量四 行政区划

帕劳现有16个行政区。1984年以前,帕劳被划分为16个自治镇(Municipality),后升格为州。帕劳这16个州,除了位于巴伯尔道布[10]岛的10个州外,科罗尔(Koror)、安加尔(Angaur)、佩里琉[11](Peleliu)和松索罗尔(Sonsorol)4个州也位于主岛群。余下的2个州位于南北的堡礁上,分别是位于最东北端的卡扬埃尔州(Kayangel)和位于最西南端的哈托博海伊州(Hatohobei,包括哈托博海伊岛和海伦礁)。帕劳首都是恩吉鲁模德,位于梅莱凯奥克州。

科罗尔州是帕劳重要的行政区之一,包括科罗尔岛、马拉卡尔岛、阿拉卡贝桑岛、洛克群岛等岛屿,陆地面积为65平方公里。其中,[12]科罗尔岛群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科罗尔岛面积为7.8平方公里,是一个火山岛。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帕劳期间,科罗尔一直是日本殖民地行政中心,直到1944年日本战败撤出帕劳。1994年10月1日帕劳独立后,科罗尔被选定为首都。2006年10月1日,帕劳首都从科罗尔迁往梅莱凯奥克州的恩吉鲁模德。五 人口、民族、语言1.人口

帕劳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国,据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帕劳人[13]口为17501人,人口密度约为102人/平方英里。截止到2016年7[14]月,帕劳人口已超过2万人,达到21347人。

历史上,帕劳人口曾达到4万人,但是在不断被殖民的过程中,殖民统治和疾病的传播导致帕劳人口锐减。受医疗条件所限,帕劳的婴儿死亡率较高,因此,尽管帕劳在20世纪人口出生率维持在20‰左右,但是帕劳人口增长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中,1970~1980年,帕劳人口仅仅增长了约8%(1970年帕劳人口约为11210人,[15]1980年为12116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帕劳的人口增长率有所提高,1986年帕劳人口增长率为2.3%,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帕劳人口增长了近25%。20世纪90年代大体维持着80年代的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都超过2%。但进入21世纪以来,帕劳人口增长又有所放缓,2005年,帕劳人口增长率仅为0.8%,此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参见表1-4)。近年来,帕劳人口再度缓慢增长,2016年人口增长率[16]约为0.39%。表1-4 1986~2012年帕劳人口统计数据

从总体情况来看,帕劳人口增长缓慢,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2016年人口出生率约为11.2‰。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在[17]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维持较高的死亡率。帕劳也是世界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国家之一,其性别比一直维持在110左右(参见表1-5)。2016年帕劳人口的性别比有所下降,为106(男/女),但25~54岁成年人口中性别比较高,达到157(男/[18]女),男女比例失调仍然是困扰帕劳的主要人口问题。表1-5 1980~2012年帕劳男性与女性人口及性别比

帕劳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岛屿,许多小岛都无人居住。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科罗尔州,2004年有1.4万人,占帕劳总人口的70%左右。其中,科罗尔岛就有居民1.12万人,也因其人口拥挤,帕劳政府于2006年把首都迁到东北距科罗尔20公里的恩吉鲁模德。[19]此后,科罗尔州人口数量有所下降,据2015年帕劳人口统计数据[20]显示,科罗尔州人口为1.14万人左右。2.民族

帕劳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帕劳人和菲律宾人是构成帕劳人口的两个主要民族,还有少量的其他密克罗尼西亚人、日本人、华人、越南人和其他亚洲人及欧洲人。其中,帕劳人约占帕劳总人口的72.5%,菲律宾人约占帕劳总人口的16.3%,其他密克罗尼西亚人约[21]占2.4%,华人约占1.6%。

帕劳人是帕劳的主要民族,从人种上看,帕劳人属于密克罗尼西亚人,在体质特征上为一混合人种。帕劳人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是波利尼西亚人、马来人和美拉尼西亚人三种人种的混合。历史上,帕劳人维持着一种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主要从事渔业和热带农业生产,以捕鱼和种植芋头、木薯为生。现代帕劳人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和“西方化”,西方的消费主义已经在帕劳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9世纪后,因帕劳曾先后成为西班牙、德国、日本的殖民地,二战后又成为美国的托管地,因此,帕劳居民比较混杂,混血人种也比较多。帕劳的菲律宾人,包括菲律宾移民和他们的后裔,主要讲塔加拉族语(Tagalog)和英语,还有一部分人讲菲律宾语,大多数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20世纪40年代前后,菲律宾人开始来到帕劳,一开始主要是在美国海军服役。在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200名菲律宾人在帕劳居住和工作,大多从事教学和专业性职务。2008年[22]有4495名菲律宾人在帕劳定居,另有4434人在帕劳做季节工人。

日本人与帕劳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据记载,1820年,一艘日本船只被吹离了航线,船上的8名幸存者在帕劳上岸,并在帕劳居住了5年。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本与帕劳之间的贸易已经发展起来。许多日本商人开始与帕劳女性结婚并定居帕劳。1914年日本占领帕劳后,移居帕劳的日本人逐渐增多。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大萧条时期,大批日本人和冲绳人移民帕劳。到1922年,已有[23]约17000名日本人在帕劳工作、经商。到1935年,在帕劳的日本人已经占到帕劳总人口的60%。其间,许多日本人娶当地的帕劳女性为妻或找一个帕劳女性做情人,因此,诞生了大量的日本-帕劳混血儿。1937年,日本海军在帕劳扩建基地,雇用了大批日本和朝鲜劳工。二战期间,包括日本士兵在内,在帕劳的日本人远远超过帕劳本地人。如1940年,共有23700名日本人居住在帕劳,而同期帕劳人仅[24]为7000人左右。日本战败后,日本侨民基本被遣返回国,不过却留下了大量的日裔帕劳人。现在定居帕劳的日本人大多是在帕劳经商的日本商人及其后裔。截止到2014年11月,居住在帕劳的日本人有[25]368人。

中国人旅居帕劳始于德国统治帕劳期间,当时德国从中国的山东(尤其是青岛)和广东(客家人)征召了一些华人到帕劳寻找和开挖锡矿。这些华人大多留在当地并与当地人通婚,并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风俗的传统。例如,现在的帕劳华人和华裔还保留着不用钉子的建房传统。目前在帕劳的中国人有200人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地区。3.语言

帕劳人有自己的语言,即帕劳语(Palauan)。但帕劳在历史上长期属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并几经“易手”,导致帕劳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帕劳当地人主要讲帕劳语和英语,有一些地区讲松索罗尔语(Sonsorolese)、托比语(Tobian)、安加尔语、塔加拉族语、菲律宾语和日语。

帕劳语和英语是帕劳的官方语言,有13个州把这两种语言作为官方用语。(1)帕劳语

帕劳语并不像其他太平洋岛国的语言,要么属于密克罗尼西亚语系,要么属于波利尼西亚语系。从帕劳语的构成来看,它更像是马来亚-波利尼西亚语系(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中独立的一支。其起源有些混杂,是印度尼西亚语言类型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的东部语支,与菲律宾诸岛语言的亲属关系极近,特点是语音少,只有6个元音音素和9个辅音音素,而且使用音位重音,用拉丁字母和片假名书写。历史上帕劳曾先后被西班牙、德国、日本和美国统治,尤其西班牙传教士在帕劳的传教对帕劳语言和文字的书写产生了很大影响。而1914~1945年日本统治帕劳期间,在帕劳强制推行日语授课,因此,日语对帕劳语的书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英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帕劳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托管地。在美国托管期间,帕劳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就包括英语的广泛应用。英语是帕劳的官方语言之一,在政府机关、公司以及比较正式的场合,英语是通用语言。帕劳的学校开设英语课,所以大部分帕劳人都能掌握和使用英语。

帕劳当地居民在家中或较轻松的场合大多使用帕劳语,帕劳学校也教授帕劳语。现代帕劳人一般都能掌握和使用帕劳语和英语。

除了英语和帕劳语外,帕劳还有许多其他的语言。松索罗尔语和英语是松索罗尔州的官方语言,托比语和英语是哈托博海伊州的官方[26]语言,安加尔语、英语和日语是安加尔州的官方语言。事实上,除了松索罗尔语之外,帕劳各岛的方言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松索罗尔语类似于楚克语(Chuukese),一般流行于帕劳的西南部岛屿。西南部岛屿民众也借用一些夏威夷语(Hawaiian)来和外国人沟通。此外,菲律宾语虽不属于帕劳官方语言,却是帕劳第四大语言。六 国旗、国徽、国歌、国花、国鸟、绰号1.国旗

帕劳的国旗由长方形的蓝色旗面和金黄色圆月图案组成,整个旗[27]面长宽之比为8∶5。国旗中月亮的直径与国旗的宽度比为3∶5。浅蓝色象征蓝天和海洋,中间偏左的金黄色圆月象征民族团结和结束外国统治。2.国徽

帕劳国徽为圆形。国徽的中间是具有帕劳地方特色的房屋,下端刻有“1981”字样,表明1981年帕劳宪法生效,帕劳共和国成立(当时为自治共和国)。外圈圆环内,下方写着“帕劳共和国”,上方标有“政府”字样。帕劳国徽也是帕劳行政机构的徽章标志,因此也被称为“政府徽”。事实上,帕劳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都有自己的徽章。帕劳的“国会徽”、“总统徽”和“司法徽”皆为类似于帕劳国徽的形状,只不过在外圈圆环的上方分别标有“国会”、“总统办公室”和“司法机构”的字样。另外,“国会徽”和“司法徽”内部还标有“OFFICIAL SEAL”(正式印玺)的字样,而“司法徽”的内部图案以“天平”取代了帕劳特色房屋的图案。3.国歌

帕劳的国歌是《我们的帕劳》(英语:Our Palau,帕劳语:“Belau loba klisiich er a kelulul”)。

歌词大意为:

帕劳坚强有力地走向未来,

时刻坚守着她的古老步伐,

一个国家政府,平安稳定,

在风雨飘摇之中毅然耸立。

让我们建造起经济保护的围栏,

以我们的勇气、忠心和勤奋,

立足于帕劳,我们的土地,

用我们的生命来誓死捍卫。

让我们的精神携手在一起,

来管理好祖先传下的家园,

关注她的和睦,保持着荣耀,

用我们的博爱和真诚的心。

神保佑我们国家永远的群岛,

我们的幸福源于我们祖先,

赐予我们力量和强大正义,

让我们政府实现永恒主宰。4.国花

帕劳的国花是鸡蛋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印度素馨、大季花。鸡蛋花花冠呈筒状,5片花瓣轮叠而生,通常为白色,中心为鲜黄色,夏季开花,花开后的香气清香淡雅;且花落后数天也能保持香味。除了白色外,鸡蛋花还有红色和黄色。人们喜欢将采下来的鸡蛋花串成花环作为佩戴的饰品。5.国鸟

帕劳的国鸟是帕劳岛果鸠(学名:Ptilinopus pelewensis),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帕劳岛果鸠是小型鸟类,体长约28厘米。雄鸟的头部、下喉和胸部为淡灰色。顶冠紫红色,喉部黑白杂色。枕部、后颈和上背为淡灰绿色,身体其余部分翠绿色且具金属光泽,飞羽深色。尾羽的颜色与背部相同,具淡绿色的尖端。下胸部至腹部为橙色和黄色二段宽横带,两胁绿色,尾下覆羽栗色。雌鸟的羽色大致和雄鸟相似,但头顶、颈部和胸部为灰绿色。鸟喙铁灰色,脚爪暗红色。羽毛的颜色和它们栖息的林地树叶的颜色十分相似。

帕劳岛果鸠分布于帕劳群岛,是该国特有物种。通常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里,采用吸吮方式饮水。主要在树顶觅食,偶尔也到地面上来。单独活动,很少集群。主要吃一些油脂丰富的小型水果,通常是囫囵吞下,把果肉消化后排出种子。在森林中的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甚为简陋,4~7月繁殖,每窝产卵2枚,两性共同孵化育雏,孵化期14~16天,雏鸟从亲鸟口中取食亲鸟嗉囊中分泌的“乳汁”。6.绰号(1)“人间天堂”

创刊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1999年召集其遍布全世界的记者,历时两年评选出了全球他们最想前往的50个旅游目的地——《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其中在评出的美丽、平静、天堂般愉悦的“人间天堂”篇中,帕劳居十个“人间天堂”之首。这里有太平洋最纯净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奇异的蓝绿色的清澈透明的海水,有雪白细腻的沙滩,有千姿百态的软硬珊瑚和种类繁多的热带鱼。帕劳拥有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堡礁、岸礁、海草床、潟湖、海湾、海洋湖泊(山中湖)和红树林,是世界上知名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这里被CNN评选为2010年度“海岛类型旅游国度第一名”,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被国家地理学会评选为“水下世界奇迹第一”,探索频道系列报道称其为世界上最后的“活的伊甸园”。帕劳也是潜水的天堂,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非常适合浮潜运动及深海潜水。帕劳的海底世界被誉为世界七大海底奇观之首,享有全球十大潜水胜地之一的美誉。(2)“上帝的水族箱”

帕劳有一个美丽的绰号——“上帝的水族箱”。帕劳被环礁包围,海面风平浪静,海水洁净,是热带海洋生物的天堂。帕劳拥有最多的物种数量,在世界其他的海洋生物栖息地,没有发现比帕劳更大的海洋生物密度,尤其是珊瑚、热带鱼及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帕劳海域的珊瑚品种达700多种,其中有400多种硬珊瑚,300多种软珊瑚,这里还有1300多种热带鱼类,以及大量的大型浮游动物,是真正的“上帝的水族箱”。帕劳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的种类及密集程度都可以称得上是密克罗尼西亚海域之冠。(3)“彩虹故乡”

帕劳有“彩虹故乡”的美称。帕劳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几乎全年都是雨季,而帕劳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这里的雨大多以雷阵雨为主,前一刻阳光灿烂,下一秒却是大雨倾盆,雨后很快又是艳阳高照。因此,大雨过后,时常会有一条长长的彩虹架在蔚蓝的天空,与碧蓝的海水相映衬,成为帕劳一道亮丽的风景。

帕劳“彩虹故乡”的美誉不仅是因为这里雨后时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而且还因为这里有“七色海”。帕劳岛屿大多由火山岩和珊瑚礁构成,海底景观更是造型奇特,由于帕劳海水洁净清澈,因此海底景观几乎可以一览无余。海底黑色的礁石、色彩斑斓的软硬珊瑚、远古沉积的火山灰、白色的沙砾透过清澈见底的海水映射到海面,就形成了多彩的海水,帕劳也就有了独特的“七色海”景观。第二节宗教与民俗一 宗教

帕劳是一个信仰多元的国家。受帕劳历史文化传统和西方殖民过程中宗教传播的影响,绝大多数帕劳人信奉宗教。基督教是帕劳的主要宗教,据2005年人口统计,有80.3%的帕劳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约有8.7%的帕劳当地人信奉帕劳土著宗教摩德肯基教(Modekngei),还有约8.8%的帕劳人信仰其他宗教。无宗教信仰或未说明宗教信仰的仅为1.1%(参见表1-6)。近年来,帕劳人口信仰宗教的比例略有变化,其中,18岁以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占帕劳总信教人数的78.6%左右,信奉摩德肯基教的人数略有下降,占总信教[28]人数的6%左右。表1-6 帕劳宗教信仰构成及所占比例1.基督教

基督教在帕劳的传播始于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着西班牙对帕劳的殖民开拓,基督教也被西班牙传教士带到了帕劳。在西班牙传教士的努力下,基督教在帕劳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被帕劳土著居民接受。德国占领期间曾强制帕劳人信仰基督教。此后,日本占领帕劳期间,基督教在帕劳继续得到传播。尤其是二战后,帕劳成为美国的托管地,受美国的影响,基督教不仅成为帕劳的主要宗教,而且已经融入帕劳人的社会生活与习俗中。例如,帕劳人的姓氏大多采用英文姓氏,帕劳人在给孩子起名时也热衷于使用《圣经》中人物的名字。如帕劳女子短跑运动员露比·乔伊·加布里埃尔(Ruby Joy Gabriel,1994-)的姓氏“加布里埃尔”(Gabriel)源自希伯来语,意为“上帝的报信者”;帕劳环保人士诺亚·伊德尚(Noah Idechong)的名字“诺亚”(Noah)来自《圣经》中的人名诺亚(Noah)。

帕劳的基督教既包括罗马天主教,也包括基督教新教,因此,帕劳既有天主教教堂,也有新教教堂。据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帕劳当地居民约有49.4%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30.9%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中约23.1%的帕劳人信仰新教,5.3%的帕劳人信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2.5%的人信仰其他基督教新教,如神召会(Assemblies of God)、立本责会(Liebenzeller Mission)和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Church of Latter-Day Saints,即摩门教)等宗教。此外,有1.1%的帕劳人信仰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2.摩德肯基教

摩德肯基教也称雅拉·摩德肯基教(Ngara Modekngei),是帕劳的土著宗教,与巫术、传说和神话糅杂在一起,至今仍有许多帕劳人信奉这一传统宗教。事实上,鬼魂和神灵崇拜一直是帕劳文化和传统的一部分。由于这一宗教历史太过久远,以至于许多人曲解了摩德肯基教所隐含的文化信仰,甚至有人认为它包含巫术和恶魔崇拜的成分。事实上,摩德肯基教是一种“聚合为一体”(coming together as one)的传统宗教或者是一种联合教派(United Sect)。这种宗教可能起源于天主教、新教与古老的帕劳多神崇拜的相互糅合。尽管有一些关于摩德肯基教的记载,但绝大多数记载并非来源于摩德肯基教的信仰者,因为摩德肯基教信徒对这一宗教信仰几乎是三缄其口。关于摩德肯基教的创立,一种说法是创立于19世纪,是帕劳人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把西方基督教与帕劳的传统神灵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另一种说法是创立于20世纪初,为了抵制日本人的统治,促进帕劳[29]人的团结而创立的。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具体的考证(摩德肯基教没有书面教义文本,靠口头传诵赞美诗的形式进行布道)。泰麦达德(Temedad)是摩德肯基教的创立者。泰麦达德来自雅拉德的哲尔(Chol)村,他宣称自己被帕劳所有神中最高的神选定,并由他带领和教导帕劳人崇拜唯一的最高的神——雅哲姆库克(Ngirchomkuuk)。摩德肯基教的出现和传播,推动帕劳社会逐渐从多神论走向一神论。

在古代帕劳,帕劳人相信有一组按等级排列的神,每一位神都有一个称号。帕劳人把他们崇拜的各种各样的神区分为两组:崇拜神和敬畏神。这些神的意思会通过酋长、长老、先知、巫师来表达,有时候也会通过梦境和预兆来显现。

第一组神是人们崇拜的神,被称为布拉戴克(Bladek)。他们也被看作守护神(guardian angel),因为他们会留意部落的成员,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保护他们。守护神可以通过媒介与人进行交流。这种沟通神与人之间的媒介一般由长老选定,或者由神灵拜访。葬礼上大多需要这种通灵媒介。在葬礼上,人们通过通灵媒介向保护神询问死亡的原因。这种仪式被称为西斯(sis)。当通灵媒介与神灵沟通时,他往往会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有时候会以神的口吻说话。神赐予通灵媒介使用巫术的能力。例如,当珍贵的物品被人偷走,找到偷盗者并让其承认罪行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求通灵媒介的帮助。通灵媒介将请[30]求神在小偷身上下诅咒。这些做法被称为特马尔(Temall)。作为唯一能够与神灵进行沟通的人,通灵媒介能够预测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通灵媒介往往成为部落或村庄的巫师。他们可以治愈疾病,当然,这种服务往往不是免费的,得到服务的人要为此支付报酬。因此,通灵媒介不仅拥有政治权力和超自然的力量,而且还是一个富人。

第二组神是人们敬畏的神,被称为德莱伯(Deleb),是一些已故先人的鬼魂。这组神之所以令人恐惧,是因为他们是其他部落的已故先人,可能是一些遥远的部落或未知部落的先祖。他们相对于其他部落的人来讲是一些“陌生人”,因此他们可能是有害的。帕劳人往往会警告族人远离这些神灵。而且这些德莱伯往往是过早死亡和本不该死亡的人,因此他们变成鬼魂后往往会因为他们的死亡而向人们复

[31]仇。尤其难以预测的是,这些鬼魂可能会捕食特定的人,也可能捕食任何人。如果有人被德莱伯俘获,德莱伯会控制这个人并驱使他变得疯狂,进而操控这个人自杀以达到杀死这个人的目的。帕劳人相信,德莱伯也会报复那些导致他们死亡的人,直至把他们杀死。例如,如果有人曾经请求通灵媒介在某人的身上下诅咒,那么这个被诅咒的人就会非自然死亡,这个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就会一直纠缠让通灵媒介给他下诅咒的人,直到这个人死亡。这些德莱伯也被称作“恶魔的帮凶”(devil’s helper)。帕劳人认为德莱伯会控制和依附在某些动物身上,因此这些动物是不能被捕猎或吃掉的。猫、狗、海蛇、鸽子、老鼠等都可能是这类鬼魂依附的对象。

古代帕劳人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一切他们认为与天、地及他们周边任何事物相联系的神。帕劳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神,这些神为了各自地方的利益也在不断竞争甚至发生争斗。例如,传说中的艾拉伊州的神麦德琪贝劳(Medechiibelau),就曾为了给艾拉伊州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而欺骗了艾梅利克州的神屯格尔巴依(Tungelbai),麦德琪贝劳用驱赶鱼类的铁树枝把艾梅利克州的鱼赶到了艾拉伊州的海域,而愤怒的屯格尔巴依连忙抓起贝类和海螺等扔向麦德琪贝劳,由此给艾拉伊州海域带来了丰富的贝类。而麦德琪贝劳还因杀死了科罗尔雅米德(Ngermid)村的天竺鲷鱼(cardinal fish)而与雅米德村的神伊查德卢塔查尔(Iechadrultachel)打了一架,最后二位神的和解使得鲭带鱼(rabbit fish)成为两个海域共有[32]的鱼类。

这种多神崇拜事实上不利于帕劳人之间的团结和认同。后来或是受传入帕劳的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一神论的影响,或是在被殖民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帕劳的传统和习俗,增强帕劳民族的团结,或是两种因素的结合,当泰麦达德向帕劳人宣称受神的授意教导帕劳人信仰摩德肯基教时,尽管一开始人们还有些犹豫,但是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并信仰这一一神论宗教。由此,这种把帕劳古老的神灵崇拜与帕劳人的团结结合在一起的宗教成为帕劳人的普遍信仰,绝大多数帕劳人不再信仰他们过去崇拜和敬畏的众神,他们开始相信和信仰摩德肯基教所提出的唯一的最高的神——雅哲姆库克,摩德肯基教教会开始在帕劳建立。然而正当摩德肯基教受到越来越多的帕劳人信仰时,德国于1899年取代西班牙占领帕劳,并在帕劳强制推行基督教以取代摩德肯基教或其他宗教信仰。凡是信仰其他宗教而非基督教的人一旦被抓住,轻则受到惩罚,重则被投入监狱或被处死。但是仍然有许多帕劳人信仰摩德肯基教,不过这种信仰转为秘密行动。随着基督教逐渐在帕劳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摩德肯基教成为帕劳少数人信仰的宗教。目前,帕劳人口中约有8.7%的人信仰摩德肯基教,而且信徒一般比较集中。比如雅庞州的伊波邦村(Ibobang),一个人口不过百人的小村庄,全村人基本上都信仰摩德肯基教。

摩德肯基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有自己的成文的“圣经”,摩德肯基教是通过一系列的传唱赞美诗(keskes)的形式进行传教的。信徒们需要遵守的教规教义要远远超出十条戒律(Ten Commandments),而且与帕劳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摩德肯基教信徒不吸烟,不沾染任何酒精饮料和药品,时刻保持灵魂和肉体的纯洁。他们不苛求事物的发展,相信事情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相信神灵对他们的庇佑。要求小孩子天黑后必须回家,在圣地不能大声喧哗。这些信条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保持帕劳传统和习俗的重要性。

摩德肯基教信徒每天早上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并被要求安静地进入教堂。在仪式上大声喧哗被认为是无礼和亵渎神灵的行为。妇女进入教堂或经过教堂时必须穿着正式的服装,比如裙装、连衣裙。每天早上的礼拜一般比较短,包括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但是,在传统和宗教节日,仪式要复杂得多,往往要持续几天,并提前数周就要为仪式做准备。无论是否信仰摩德肯基教,任何人不得将酒类和烟草带入伊波邦村。根据古老的帕劳宗教信仰,违背宗教教义将会给村庄带来可怕的暴风雨,除非得到摩德肯基教女神的宽恕,否则暴风雨是不会停息的。因此,参加宗教活动的帕劳人都避免携带教义禁止携带的物品进入仪式区域。此外,如果村庄遇到连阴雨天气,摩德肯基教长老会把水果和其他祭品悬挂在全村的树枝上以祈求摩德肯基教女神宽恕外来者的不当行为。在伊波邦村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道路祈福。这项特殊的习俗与月亮的运行周期相联系。在每个月的月圆前的几天,村民们一起清扫村子——修剪草坪、清理垃圾、擦洗房屋。到了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