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在 美的流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2:29:01

点击下载

作者:天池洼人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遇见你,在 美的流年

遇见你,在 美的流年试读:

推荐序 几回梦里忆红颜

对于天池洼人,其实原本相交不深。《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这部书稿,他曾经在天涯论坛《煮酒论史》栏目中贴出过。说来惭愧,我当时就匆匆瞄了一眼,并没有细看。可能是因为我过去早就写过才女们的故事,对才女的经历太熟悉的原因吧。

然而,前几天,他在博客上给我留言,并真诚地把全书的文稿发给我,恳切地请我为他写点东西。其实我也有好多琐事,对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朋友,虽然不好意思断然拒绝,但当时的想法只是给他写几句推荐语。

不料想,通读他的文稿后,我却心有所动,感触良多。古人说,“有倾盖如故,有白头如新”,良有以也。天池洼人实至情至性之人,“春去诗惜,秋来赋悲。闻解佩而踟踌,听坠钗而惝恍。粉残脂剩,尽招青冢之魂;色艳香娇,愿结蓝桥之眷”,正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初看时,发现文稿到戴复古妻的地方就没有了,我还以为是没有发给我全稿(网络上请人看书稿,不发全稿也是惯例),然而细看之下,却是不然。原来他本意想写一百个女子,但写到此处,却情难自已,无法续笔。这等率性任笔而为的做法,大有唐人祖咏应试赋诗时的风范。

天池洼人《后记》中所流露出的情怀,和我当年初写书时的心境约略相似,我完全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也完全能够体会他写此书时的寂寞、艰难、困惑、迷茫;当然我也知道,这本书的出版,也必将给他一直落寞的心境带来依托、温暖和充实。

天池洼人这本书,绝非那种故意用华丽字眼装点实则敷衍成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他在《后记》中说他的这本书是一本煽情的书,读者切不可当真,“情”字不假,但“煽”字却是作者“敷衍荒唐”了。

古人说:“人生须有两副痛泪:一副哭文章不遇识者,一副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佳人才子,向来是“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我想天池洼人,前生定是薄命才女,但愿他今世能声名鹊起,不再终生为落魄书生。

仔细读来,他的字字句句,点点滴滴,都是和泪研就,心血滴成。寂寞而寥落的心境,让他和千古薄命才女同心同气。在书中,他穿越到一个个朝代,和那些才女们一起朝啼暮哭、春感秋悲、痴情结怨。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才女们心中的“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最后,录一首宋词赠天池洼人,也算是借花献佛吧:

楚国细腰元自瘦,文君腻脸谁描就?日夜鼓声催箭漏,

昏复昼,红颜岂得长如旧?

醉拆嫩房红蕊嗅,天丝不断清香透,却傍小阑凝望久,

风满袖,西池月上人归后。江湖夜雨(诗词赏析畅销书作家,CCTV中华情诗意系列文学顾问)2011年10月27日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最是倾心见面初,花前忘背几行书。

黄昏却下潇潇雨,醉眼斜看密密竹。

灯半盏,酒一炉,今宵不耐且糊涂。

醒来若问怀中事,眉黛青山定已无。

爱上一个人,从来都是瞬间的情事。

千人万人的芸芸众生里,她就在那里站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而他,一眼就看见了她,冰冻千年的心,突然在这一刻温润如玉,温柔如水,桃花一样盛放,灿烂。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想过要义无反顾地无可救药,也未曾打算海誓山盟到地老天荒,只是,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天经地义。

一见倾心,才是爱的本质,日久而生的是情,无关乎爱。爱情唯有立根于世俗,方能绽开。世俗的爱情,虽然情多爱少,只是,世俗的你我无法超脱到世俗的世界之外,却也只好心甘情愿地承受爱情的世俗。你我,都世俗得死不悔改。

这首词,写的便是这样的一见倾心。

那天的黄昏,天意微沉,失落得如同失恋时的情怀阴郁。此刻的阴郁,不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黑云低压,也不似夜浓如墨的暗无天色,而是一种潋滟的朦胧迷幻,看不见云缠雾绕,看不出山光水色,四围六合的浓淡好似一滴香墨润入清水之中,荡染开来,将天地缭绕。虽然黄昏,却不昏暗,依旧辨别得清书上的墨香字迹。时间一长,不免眼目酸涩,他抬头远眺,看到了她,目光再难收回,心思再难平宁。

只须一眼,就此倾心,那该是怎样隔世容颜?也许,令之倾心的女子,姿色并不出众,只不过是冥冥之中,鬼使神差的情怀抖动。他向前望去,而她碰巧涌入他的视线,不早不晚,不偏不倚。他连她的样子都来不及分辨,紧锁的心扉,豁然打开,畅朗得如同晴天霁月,冬雪春风。他心静如湖,她的出现是点水的蜻蜓,虽只于水面轻轻一吻,涟漪却一道一道地渲染荡漾,从湖心波及一片汪涵。

他远远地瞻望,伫立原地,傻傻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呆若木鸡,面容红润,拈花微笑般的满足。遇见她,好似春日的午后,穿过翠碧的阡陌,迈过浅青的石桥,沿着湿润的河岸,越过初开的花丛,突然之间,邂逅了一树桃花的灿烂绚丽,猝不及防。神思飘游,早已忘记了要读的书,要诵的文,要背的诗,不是贪恋美人颜色,只是撇不下心跳的感觉,为这一刻,已等去了千年,下一次的轮回,太过久远,怕没了继续等下去的忍耐与坚毅。

微沉的天终于禁不住云的温存呢喃,点点滴滴地落下潇潇的细雨来。雨滴擦过脸颊,清凉却不冰冷,唤醒花前的美梦,天色竟于无声之中暗淡下来,一缕一缕的与时光丝丝入扣,让人感觉不出它的销黯与沉逝。倾心的女子也早已是不知何处。遥望前处,一直以为她在,原来,心中所见不过是她如烟的倩影。她仅有那么一瞬划过他的眼帘:一瞬之前,她还未来;一瞬之后,她便已远去,如流光飞逝,无处再去寻觅。花非花,雾非雾,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美人何处,引来的情愁该有多少?是一川的烟草,还是满城的风絮,抑或是梅子黄时数月连绵的雨丝?

斜卧孤窗听细雨,卷起帘幕,天色黯然,依稀还看得见雨中的修竹,若思恋的心在风中摇摆晃曳。意醉魂牵的旖旎相遇,犹是浮动在眼前,虽然没有一句的交谈,甚而她连一丝顾盼的目光都未能施舍与他,但这茫茫人海中的望见,却是千年的轮回。因而,他珍重,他怜念,不敢忘怀。

夜色渐渐浓重,半盏孤灯照不暖心的苍茫,却可以映出回忆的方向。沿着橘黄的星火,前往记忆的深处,将情思打捞。或许她还未走远,或许她就在隔墙,或许她踏遍万水千山,亦是为了寻找那个为她一见倾心的男子,或许她熬过时光无涯,就是为了瞅见他那一刻缠绵的目光。

酒,原是不愿饮的,可是心神太过清醒,便幻不出她飘如柳絮的轻盈姿态;太清醒,便骗不了自己,便不会相信以后还能再次遇见,还能在万千人当中将她一眼认出。所以,只能用酒来熏染浇灌。借酒消愁愁更愁,他要的就是这般的效用。多么希望,这一醉,再不醒来,直到天崩石裂,沧海桑田。那时你已不再是你,而我亦不再是我;你生命之中从未有过我的踪迹,我到时亦不再记得你的出现。你的闯入我眼帘,不早不晚,不偏不倚。

我是你前生的孽,你是我今生的债,一见倾心,还不如不见。

清凉世事三更雨,缱绻平生一缕魂,就这样糊涂地睡去吧,死死地睡着,连梦都不要做一个,省得梦中仍是牵连。既然在红尘中等你许久,你却慵懒回顾,任我望眼欲穿,你自匆匆来去,不肯为我稍作停留,又何必入我梦中,闲话温存,虚情假意,说不尽的相思之累?你可知,我是再世俗不过的男子,你的温存,你的情意,你的相思,我全都认了真,埋在心底,痴等它的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为你,与其偷泪余生,我情愿含笑而死。

他趁着酒意,终于在杂思里从容地睡去,没有辗转反侧,没有翻来覆去,没有相思成疾,更没有一觉不起,从此长眠在烟花盛放的好梦。清晓,帘外一声鸡鸣,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他整衣起床,收拾净尽心头的凌乱,拿起昨日未读完的诗书,步出门外。门外几竿修竹,历过三更的夜雨,犹见得劲节挺直,苍翠似滴。竹叶之上还残留着雨痕如露,是宿夜风雨的明证。

天青云淡,被昨夜的风雨洗刷得干净明澈,好似睡醒之后的心,了无尘埃,了无挂碍,山明水秀般的风光扎眼。经过一见倾心的花前,落红萎了一地,如前尘的旧事,虽然心存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怜惜,到底是无关痛痒了。眉黛青山的绊绕,都已随风飞去,缥缈于尘世之外的无边荒涯。

再美好的事物,都抵不过时间的流逝。岁月迁延之后,爱再深,情再浓,都已失却了一见倾心时的妙不可言。人情的冷暖变迁,同若昼夜更迭般的不知不觉,而又无能为力,避无可避。你我困顿其中,只能勉力而为地承受。守着昔日深沉的情愫,看它一天天地薄凉,可以抱怨,可以痛斥,但决莫要厌倦,不理不睬。聚散无常,我们终有一朝,因了各式各样的缘由,要各自离开;我不能陪伴你而去,你也不可追随我而来。

此后,你我的世界,便是两个天地,一个是开在初春的桃花灼灼,一个是败落秋后的木叶瑟瑟,望尽天涯,再找不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只是,到老至死,都不曾忘掉最是倾心的见面之初。

人海茫茫之中,他就站在那里,青衣素衫,手捧书卷,端坐花前摇头吟哦,寻寻常常,朴朴实实。而她,一眼就看见了他,似一只蝴蝶翩然入梦,梦中的她和他,化作一对比翼的蝴蝶,取次花丛。只是他太冷漠,太专注,埋头诵书,听不到她心中一次又一次的呼唤,迟迟不肯抬首向她遥望一眼。终于她离开。然而,就在她起步转身的一刹那,他遥遥地望见了她。从此,日夕牵挂。

有草木兮春不荣

蔡文姬,千古只有一个蔡文姬。

虽然中国上下五千年,历代不乏才女,比蔡文姬名气更大的才女也不是没有,但是我最早认识、感觉最亲切的仍是蔡文姬。

最早认识她缘于我们是同乡,在家南边十里的小镇中央有一个小广场,她高高地站立在那,手执书卷,目送飞鸿,遥望着北方。白衣飘飘,如凌波的仙子。我曾固执地认为,她之所以要背光而立,是在殷切地向我召唤,要我像《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一样,拜玉像为师,承其衣钵。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舍不得留在胡地的孩子。

除了是同乡之外,我对她感觉最亲切的另一个原因是,历朝历代,再也找不出一个比她更能承受苦难的女子。她之所以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只是因为她生在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一个苍茫的时代。

每个朝代的最后那些年月就像抖动着的长鞭的末梢,总是摇晃得厉害。而抖动东汉这条长鞭的那只手,似乎力量比其他朝代更大些,先是黄巾起义,再是十常侍之乱,然后董卓专权,再然后十八诸侯的相互厮杀,还有最后的三国鼎足,晋朝建立,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65年折腾了整整八十年。

这就是蔡文姬生活过的岁月。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蔡文姬生于公元173年——她还算有过一个可供回忆的童年。也就是这段回忆给了她在以后的岁月中活下去的勇气。

她十岁那年,夜晚听到父亲蔡邕弹断了一根琴弦,马上说断掉的是第二根弦,蔡邕以为她不过是偶然猜对,故意又挑断了一根,文姬仍是不假思索地说,第四根。丝毫不差,蔡邕大为惊讶,开始尽心教导女儿。这是《琴史》上记载的一段故事,每次想起都不禁为她扼腕叹息,如果没有她父亲的教导,文姬是不是就不再那么地耀眼,她是不是就不用再经历后来那些接二连三的苦难?

苦难正一步一步地悄悄来临,虽然不是洪水猛兽那样激烈汹涌,却仍然势不可当。

婚后的第二年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那年她十七岁。十七岁,本来是正当芳华,却成了她以后回忆的终点。此后的年岁,不忍记起,远远瞧见,心就已零落成灰。丈夫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君子,夫唱妇随,临窗画眉般的琴瑟和谐。外面的世界虽已金戈铁马,她这时至少还是幸福的,只是有时候幸福会——戛然而止。

丈夫卫仲道的突然咳血而死,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地伤心欲绝,可是面对卫家的无端指责和白眼,文姬决绝地离去。那个家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心爱的君子已亡,也没有子女可以承欢,留下来只能自取其辱,睹物思人。“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回去吧,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只是她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个幸福的家了。

归家不久,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是刚烈的人,不肯独活,“狠心”地撒手而去,任凭文姬自己一个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颠沛流离。

我常常恨命运太过心狠手辣,定要把人往绝路上逼。

如果文姬仍在中原,以她的名气,和父亲的声望,生活应该不会太凄苦,只是,谁也没想到她会被胡人掳去。

文姬《悲愤》诗里有这样几句:“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胡兵来扰,所过之处,一片土灰。尸骸相撑拒,读起来比曹操那句“白骨露于野”更加可怕。

一个细柳扶风的文弱女子,看到生灵的涂炭后,心中的悲怆怜悯,比那“人比黄花瘦”的落寞情怀更能激荡人心。

我想,文姬肯定也曾有过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无计可消除的闲愁,在她被胡人掳去大漠的路上也不止一次地想起和丈夫生前时的风花雪月。可是现在四顾张望,只见黄沙滚滚,烟尘蔽野,却只能痛苦地哀叹:“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到了匈奴地界,胡人之中有识得蔡文姬的,就把她献给了左贤王,从此开始了她的异域生活。那里没有中原的霁月风光、诗书画卷,有的只是天苍苍野茫茫。

对于一个有着绝世才华的女子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锦衣玉食,而是没有一个可以触动自己心灵的人。现实里没有,只好到书中去寻。可是文姬连书也没有。于是,为了打发时间,她开始背诵曾经读过的书,边背边抄,用自制的笔勾画涂抹,一遍又一遍,不经意间却将故里窗前的那竿翠竹誊在了纸上。

我突然要感谢那位识得文姬的人,如果不是她,文姬未必能安定地生活下来,十二年之后曹操未必能找得到文姬,就算能找得到,十二年的跌宕起伏早将心中的那几百篇文字消磨殆尽,她又如何“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经历了四千多个日夜的翘首南望,这天早上起来,她终于看到了大汉的使臣。使臣是曹操派来的,曹操是蔡邕的故友,为念故交之情,把文姬赎回家乡。使臣带来了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左贤王同意文姬归汉,只是,文姬的两个孩子必须留下来。

文姬充满喜悦的心竟如刀绞。

一夜夫妻百日恩,和一个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人怎么会没有感情?就算夫妻之间没有感情,母子连心的骨肉之亲又怎么割舍得开?

我宁愿相信左贤王是爱文姬的!只是碍于曹操的压力,不得不答应让文姬归汉。他留下孩子只是为了挽留文姬。

可惜的是,文姬心里明白自己必须走——这不是曹操的请求,而是命令。她无可奈何地抛下两个孩子,跟随大汉的使臣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中原。文姬和孩子离别时的情状不用遥隔千年去想象,只要翻一翻那首不忍卒读的《悲愤》诗,一切都历历在目: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归来的路上,文姬的心中比被掳走时更加地百感交集。被掳时孑然一身,了无牵挂,如今既有回归故土的欣喜,也有对那段屈辱生活的悔恨,还有对归汉之后的恐惧,更多却是对儿子的不舍与关爱。

车辚辚,马萧萧,回首关山一梦遥。与爱子再会无由的绝望,痛彻了心扉,一声惊雁哀鸣,划破了心口,满腔的悲痛化作不尽的长江,滚滚而来,汹涌澎湃。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无论怎样,文姬倔强地承受住了十几年的煎熬。如今回到故乡,洗去满面的风尘,微笑着迎接新的生活吧。

曾经风华绝代的蔡文姬,仍旧有着绝代风华。

文姬回到故乡,以前那个家早已不在,剩下的仅是一片断壁残垣。曹操怜之,将她许配给了倜傥风流的董祀。此时的文姬嫁过二夫,年近四十,大漠的风沙磨蚀了她的容颜,几次的剧变,更使她的精神有着巨大的创伤。自视甚高的董祀心里自然是不甘的,但这是丞相的命令,不甘归不甘,到底是不敢违抗。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一种痛苦,文姬虽然走进了董祀的生活,却在董祀紧紧关锁的世界面前,无能为力。

对董祀的冷落,文姬不怨。婚后一年,董祀犯罪当死,曹操判其斩首。文姬得知。尝尽了流离失所滋味的她,不愿让这得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再一次毁灭——她自己也不确定还能不能再承受一次殇变。没有爱情的生活,虽然算不得美满,但寻常的日子至少可以休憩疲惫的心。于是她顾不得嫌隙,蓬头散发到曹操那里求情。《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董祀开始重新认识文姬,慢慢尝试着走进文姬的世界。原来,这个容颜枯槁的女子,承受了那么多难以想象的打击与屈辱。她虽然没有反抗过,却一直很坚强,有着强大的内心。但这种人格的强大不是她生来就有的,是她在恶劣环境中,为了生存而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具有再强大的内心,都需要有一个人能让她依靠。

后来,夫妻二人相掺相扶,看透世事,定居于洛水之上鸟鸣风舞林繁木茂的蓝田,收集旧典,续写《汉书》。

我们不要追问董祀后来对文姬的好,是出于爱情还是怜悯或者是感恩,无论是哪一个,只要是真心地对她好,那就是爱,爱情、恩爱、爱戴,到最后还有分别吗?

我常常想,看透世事居住蓝田的文姬,有没有一天夜里突然醒来,环视四周,以为仍是身在大漠,身边躺着的不是董祀,而是左贤王,依稀听得见隔壁的屋子里两个孩子呼吸的声音。

蔡文姬,一个想起就让人不禁动容的女子,还没来得及绽放青春年华,就不得不把自己最好的十年交给了一望无边的大漠风沙。她本是太平年间一朵孤傲的兰花,但在乱世之中只能做一株飘摇的浮萍。她没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一切都身不由己。面对当时那个霸道的世界,既然无法改变,她只能选择坚忍。

最后她终于等来了那场久违的幸福。

天池洼人题诗:

胡地风沙满汉陲,家园万里忍独回?

伤心只怕春风绿,卷入琵琶北雁飞。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作为女子,她虽然极美,却没有貂蝉、大小乔那样的名声;作为皇后,她没有吕后、窦太后那样的毒辣心肠。这样的她极有可能成为后宫斗争千千万万牺牲品中的一个,淹没于历史,很少被人提及。可是因为一个人的一篇赋,她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唐太宗仅仅从这篇赋里抽取了一个词去形容王右军的书法,就成了对他最完美的评价;金庸也从里面取了一个词,就创造出了一套无与伦比的绝世轻功。这篇赋就是《洛神赋》。

在《洛神赋》里,曹植对女子美丽的描绘,成为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这样尽善尽美,凝结天地之气的绝代容颜,千年后读,仍不禁要心驰神往。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一切都从头说起吧!

甄妃,一个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的皇后(魏明帝在她死后追赠),因为子建那篇赋,才被后人称作“甄洛”或“甄宓”。她的先祖是汉太保甄邯,世吏二千石;父亲是上蔡令甄逸,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一年后,天下大乱,一切都倚仗着哥哥生活。他们家世代为官,蓄积了大量的粮食——这是乱世之时最奇缺的东西,物价飞涨,敛了不少钱财。虽处乱世,她的生活仍旧是无忧。

曾有一天,兄长取笑正在读书的她:“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她作了一个很有见地的回答:“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古代的贤女子,没有不了解前世成败作为警戒的。如果不读书,怎么可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此后的一年,兄长将蓄积的大量粮食换取饥民财物的做法,让甄洛非常不满。她对母亲说出了一段更与她年龄不相称的话:“趁火打劫定会招致饥民的愤恨,日后对自家将招来不测;倘若将粮食拿出来周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旦有变,将会有个照应;广济灾民,才是积德免灾之道。”

母亲是听从了她的劝告的,只是在乱世,没有人可以安享太平。到了笈第之年,她嫁给了大家族的一个小人物,命运从此开始改变。

其实,她所嫁的这个人地位并不低——他是袁绍的次子,袁熙。袁家是汉代四世三公的望族,袁绍又被推举为反董卓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此后群雄割据,先占据冀州,又夺了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此时的天下,可以说是袁绍的天下。甄洛嫁到这样一个家庭,应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一切都有不可预知的变数,势力越大,眼红的人就越多。况且那是一个英雄无数的时代,袁绍还没有那种能够傲视天下、臣服群雄的能力和魄力。一场官渡大战,灰飞烟灭,繁华落尽。袁绍已死,袁熙最后也在辽东被害。

甄洛和婆婆刘氏在邺城的闺阁里正心惊胆战,突然一队人马闯了进来,婆媳两个仆倒在地,不住啼哭。进来的人举剑要杀,忽见红光满目,放下剑,问,你们是谁。刘氏据实相告,来人把甄洛拖到跟前,见她披发垢面,便用衣袖轻轻擦拭干净其面庞,竟是玉肌花容,倾国之色,遂温声相慰:“我是曹丞相的儿子曹丕,愿意保全你们全家。”甄洛听了,想必心里是恨:不是你的父亲,我何至于到这步田地?只是她不知,曹丕的父亲曹操曾对左右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年破贼,正为此奴。”

曹丕回去见了父亲,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愿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王念儿虽壮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汉魏的风气还很古朴,不像大唐那样开放,曹操听了,已不好与子夺妻,只是赞叹一声:“真吾儿妇也!”他心中想必多少是有些遗憾:甄洛的美貌早有所闻,北有甄女,南有二乔,二乔已为孙策、周郎所得,此女又是无缘。

三国的男人最热心的是功名,崇尚的是英雄。曹操更是英雄中的英雄,又有旷世的文采风流,英雄的心一旦柔软起来,却是碎断人肠的缠绵悱恻。

楚霸王的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飘扬至今;戎马一生的陆游,到老还是对着那潭曾是惊鸿照影来的一汪绿水,泪洒西风。

曹操心中到底装的是天下。

甄洛跟随曹丕留在了邺城,开始了新的生活,见到了那个对她最重要的人。再嫁后的她是自卑的,虽然有着惊人的容貌,可是娶她的那个人也不是等闲之辈,风流年少,气宇轩昂。曹丕对她极其宠爱,每逢邀请文人墨客饮宴,都让甄洛一同饮酒赋诗。她知道,情窦初开的丈夫既然能很快喜欢上自己,也会很快喜欢上别的女子,所以一切她都小心应对。她鼓励曹丕广纳后妃,延育子嗣,恪守孝道,以讨得新婆婆卞老娘的欢喜。

公元211年,随曹操出征的卞老娘害病,在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休养。甄洛主动要求前去侍奉,邺城、孟津相距四百多公里,中间又隔一条黄河,如何能够过得去?于是她日夜哭啼,痛不欲生。后来从孟津回来的士卒禀报说卞老娘的病已经痊愈,她却拒不相信,直到卞老娘亲自写信回来,她才转悲为喜。

不必讨论这里面有多少真情多少假意,为了能安然生活下去,她都不得不这样做。

男人的事业不会永远在女人身上,曹操正在征战天下,曹丕也有同样的野心,自然要随着父亲铁马纵横。

这时,该是子建登场的时候了。他不喜战争,只想诗酒山林,随心而适,对甄洛的才华早就仰慕。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自会惺惺相惜,没有太多的理由去朝夕相处,只为那一刻心灵的碰撞,发乎于情,止之以礼。

甄洛对子建才华的赏识,不但加剧了他们兄弟的矛盾,更害了自己。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生怕曹植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对他不断进行打压。甄洛欣赏曹植的文人气质和高贵风骨,处处维护他。原本就很难说清道明的瓜葛,更加在曹丕心中纠结缠绕。不要说曹丕心胸狭隘,换做任何一个男人,对这样的事,心胸都开阔不起来,除非他根本就不爱这个女子。

曹丕称帝,皇后的位子一直空着:一个嫌对方狭隘自私,不愿要;一个说对方放荡无形,不愿给。多年经营的恩爱渐渐成了随风的烟云。对皇后位子垂涎三尺的郭夫人,趁机而动,不但当上了皇后,不久,又对甄洛进行谗害。风华不再的甄洛早已失去了曹丕的宠爱,郭皇后的阴谋,更使之含恨而亡。史书记载,甄洛“及殡,令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一代才女,如此下场,千年思之,仍不免令人喟叹。

甄洛死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在吃饭时,见到太子曹睿(甄洛之子),心内酸楚无比。在返回封地的途中,路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这就是流传万古的《洛神赋》。“甄”,通“鄄”,曹植曾是鄄城王,所以《感甄赋》并不是仅仅表达对甄妃的爱慕之情,而是有自己的身世际遇在里面。但也不能就因此肯定这篇绝妙文章和甄洛没有丝毫的关联。那位美丽的洛神,应该就是甄洛的化身,凌波欲仙,引人遐思。不然的话,曹睿为何在即位后,不但为赋改名,且把曹植一贬再贬,使之飘若孤蓬,不久寂寂而亡?

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一代才女能有曹植这样一个知音,死有何憾?

是的,甄洛死时是没有遗憾的,只是把遗憾留给了后人。人间曾经有过一卷她的诗集,只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没能保存下来,今天人们只能从她唯一一首流传下来的诗窥其才情。

塘上行

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损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写完这首诗,她就化蝶而去,从此不食人间烟火。披发覆面,泥糠塞口,又能怎样?依旧禁锢不了她精魂的飞升。那位谗害她的郭皇后早已被人忘记,而她,美丽的甄宓,化作轻盈的洛神,永葆着青春,年年凌波于潺潺洛水,明眸善睐,顾盼生姿,等待着子建的再次到来,不为朝夕的相处,只为那一刻心灵的碰撞。

天池洼人题诗:

世事纷纷为哪般?莺歌倩影总翩翩。

人间不见卿颜色,一曲凌波疑似仙。

岂曰相去远,曾不盈数寻

从一出生,她的命运就注定是不幸的。

对于一个女子,最容易令男人动心的就是容貌——何况那个男人还不是一般的男人。他是一国之主,而且他后宫里妃子的人数,在历代君王之中,排在前三,荒淫的程度也可以和桀、纣、周幽王相比。作为这样一个男人的妻子,伴随她的只能是夜长无寐天不明,萧萧暗雨打窗声。

她就是左芬。

她的哥哥就是那个令洛阳纸贵的左思。

她和哥哥长得丑是有正史记载的。左芬“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左思“貌丑,口讷”。一般的历史书很少提及人的容貌丑,一旦写了肯定是丑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世说新语》里对左思的描写更显夸张:有一天左思羡慕第一美男子潘安的风流,也学他到郊外踏青。潘安去了,无数的少女争相献花;左思去了,迎接他的却是大妈大婶子们的臭鸡蛋、烂白菜。

左思的父亲曾说左思比不上他年轻时候,由此可知,兄妹两人都继承了母亲的缺点。只是这位母亲在生下左芬不久就去世了。没有母亲的孩子肯定是不幸的。这时,他们父亲的官位还很卑微,心里最在意的是升官,对孩子的关爱怎么会多?悉心照顾左芬的只能是左思,他们之间的兄妹之情,肯定更胜于后世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吧!

虽然父亲官小人微,但还不至于家徒四壁;虽然“早丧先妣”,总算还有哥哥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妹二人的才华也渐渐广为人知,父亲的官也升了好几级。生活好像真的越来越好了。世事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我也真的希望能这样发展——虽然左芬貌丑,就像黄月英遇到诸葛亮一样,她总能找到一个欣赏、真心爱她的如意郎君,幸福地过此一生。

可惜的是,她生在了一个好名的时代——魏晋。

这是一个品评人物、标榜风尚的时代。你可以很穷困,你可以很落魄,你可以很古怪,可以哭笑无常,可以不修边幅,可以放浪形骸……只要你能取得响亮的名声,什么都可以。所以贪慕虚名的司马炎来了,带着虚伪的诚意来了,来到左家的小院,对左芬说,做我的妻子吧。情窦初开的左芬肯定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迷糊了神思。

妙龄的少女谁不期望爱情降临自己身上,何况这个男子是丰神俊朗的一国之主?想到自己的容貌或许会生自卑而稍作迟疑,但立刻就会为自己辩解——他爱上的不是我的容貌,而是我的才华。是的,肯定是爱上了我的才华,放眼九州大地,还有哪个女子能比过我的才华?带着小小的骄傲,这一刻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吧。

面对来人,她害羞地点了点头。

就算她知道自己以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她也没得选择——这不是求婚,而是圣旨,是强逼,没有商量的余地。

从此,左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举家迁移到了京师洛阳。在去洛阳的途中,看着忙前忙后的哥哥,左芬后悔莫及,“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这一去,可能再也无法见到从小相亲相爱的父兄。她也渐渐明白,皇帝之所以选自己进宫为妃,确实是看上了自己的才华,可是这不是因为爱,只是为了满足他好名的虚荣。

一切都已如此,难以挽回,怪只怪自己才名太盛。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美也罢,丑也罢,我都只愿荡舟于盈盈绿水,看那莲叶何田田,不要才华,不要令名,只求与我心爱的人相爱终老。

进了宫,果然不出她所料。

宫里的嫔妃,不但包括蜀、吴二国宫里全部的佳人,而且还有从民间选来的数以千计的宫女。这么多的后宫佳丽,司马炎自己也犯愁了,史书这样记载:“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撒地,以引帝车。”——乘坐羊车,随便羊拉着车转,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前就在哪个妃子那里就寝,宫人为了把皇帝的羊车引来,竞相在门前插上竹叶,在地上撒上盐汁。

皇上既已不爱慕才华,空有才名的左芬只能“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仰望河汉,看到织女牛郎,想起的不是那个把自己迎接进宫的薄情男子,而是对自己百般宠爱的哥哥。她暗暗问自己,我和哥哥离得远吗?不远,宫墙外就是自己的家。可是,这道宫墙是永远无法越过的天河,比天还要高,比地还要厚。心中的痛郁结愈深,终于有一天,它伴着泪水从左芬胸中流淌出来,凝作碧血,化为沉郁顿挫的《感思赋》: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做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左芬进宫的第二年,对妹妹思念不已的左思,写了两首《悼离赠妹诗》寄给了她。那两首诗,典雅凝重、情辞凄切,读了忍不住要怪左思无心无肺。五尺男儿尚不忍卒读,何况宫里“暗中头白没人知”的左芬?

人们已不能知道左芬读了那两首诗后留下了多少眼泪,却能从她回寄给兄长的那首诗中揣摩出她当时柔肠寸断的悱恻心灵。这首诗不长,全文如下: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左芬进宫十八年后,公元290年,荒淫无耻的司马炎终于告别了人世。他的死本来应该大快人心的,可是,对于左芬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他对她虽然没有宠爱,却也没有将她打入冷宫,永不召见。他每次游玩华林,都要在回去的途中,去看望她,经常请她写一些辞赋;有所宴会,也会请她到场做诗以增雅兴。有了他,她还能时常被人想起;司马炎去世后,她真正被扔到了宫闱的角落,再无人问津,直到十年后她去世。十年里,朝廷和后宫都发生了剧变,她却因为被冷落而得以逃过一劫,得个善终。

近三十年的冷清生活,她是否有过一时半刻的温暖?那个召她进宫的人有没有一天突发善心,想起自己对这个女子的责任,给她应得的关怀和爱护?

她本就没有得过宠,也就谈不上失宠。当人们不住为那些失宠的妃子宫女唏嘘感叹时,有没有想过,宫中更有数以万计的像左芬那样悄无声息从没得到过关爱的女子?

天池洼人题诗:

有女名芬最可怜,奈何枯锁几十年?

若说晋帝淫无道,得入宫墙却为贤。

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是一个最值得向往的年代。

那时有茂林修竹,有崇山峻岭,有流觞曲水……再没有哪一个朝代的人能活得那么潇洒。

那时的人随便说一句话,就能让后人反复吟咏,叹为观止,比如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但我还是要引用过来: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道韫,一个让后人景仰不已羡慕不止的女子。

她有着显赫的门第,父亲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叔叔是更有名的、让李白景仰一生的谢安。

她有着美满的爱情,娶她的那个男子是王凝之,虽然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他的父亲和兄弟在书法史上却是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王羲之和王献之。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

她生在了中国最风流潇洒的一个朝代中最风流潇洒的王谢之家。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个女子能比得上她?

这样一个耀眼的女子必定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童年时,叔父谢安问道韫,《毛诗》里那一句最好,她回答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是《诗经·大雅》里的一篇,表达的是周王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咏叹。“穆如清风”,是指像清风那样有化养万物的雅德。谢安听了自然大为高兴,称赞她“雅人深致”。

常常疑惑,为什么没有她和父亲在一起的记载,她和谢安却不止一次出现在一起,好似谢安才是她的父亲。

在一个不太冷的冬天里,和儿女辈们谈笑风生的谢安,看到门外纷纷扬扬的翩翩飞雪,向儿女们问了一个问题,就发生了上面开始的一幕。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从此道韫的芳名开始在四海传播。

可以没有那首《登山》,没有那两首《拟嵇中散咏松诗》,那两卷诗集散佚了也就散佚了,没有什么可惜的。但独独不能没有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道韫一生冰魂玉魄的凝结,没有了这一句,她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会黯然失色,无法与蔡文姬、李清照比肩争辉。

这么钟灵毓秀的一位女子,人们想到她的出嫁总觉得可惜。可是当得知她叔父为她物色夫婿的对象时,人们应该欣慰了。

谢安对侄女夫婿的第一人选是王徽之——王羲之的三儿子。

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是很称职的,最让后人乐道的是这样一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多么潇洒,多么随性,只是这样的人在谢安看来,不会是一个好丈夫。所以,谢安把目光投向了王徽之的哥哥——王凝之。

对于王凝之,人们印象甚少,和他的父亲兄弟相比,实在太不起眼,连在历史的记载中,也只仅仅五句话,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笑柄。如果生在现在,他也许可以名噪全国,可惜,他生在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只能安分守己地居于黑暗的角落之中,一任岁月流逝,我自遥望霁月风光。

相对于徽之,他没有过人的才华,也没有傲人的丰姿,也没有胜人的胸襟气度。可是,他却得到了谢安的钟爱。不为别的,只为他能给道韫最温暖的幸福。

道韫风风光光地嫁到了王家。

过了一些时候,道韫回到娘家,谢安看出了她心中小小的心事(又是谢安),问她:“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各方面都不错,你有什么不开心的?道韫微微皱了皱眉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阿大就是谢安,中郎指谢万,封、胡、羯、末,是道韫的堂兄弟,都是一时的俊杰,其中的羯即是大破符坚鼎鼎大名的谢玄。

道韫这番话看似是对王凝之的抱怨,有为叔父门第炫耀之意,但这里面更多的只怕是对王凝之的一往深情。贬低丈夫,其实是道韫自己的自谦,因为在她心中,自己和凝之早已是一体的,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樵子耕夫,无论你是松间明月还是沟渠瓦砾,今生都会与你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一个人,既然爱了,就不要再嫌弃。就像黄蓉爱上了郭靖,不会嫌弃他笨;杨过爱上了小龙女,不会嫌弃她的失贞。这是纯粹的爱情,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利益的交换,只是毫无理由地爱了。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

道韫终究是一个才女,不会因为夫婿的平凡而暗淡无光,相反,更能折射出不世的才华以及她人格当中耀眼的光芒。

人生在哪一个时代,就要受哪一个时代风气的影响。

晋朝是一个玄学大盛的时代,与人清谈成了那个时代人的最高追求。生在那时的道韫,作为一个才女,如果不会清谈是不会被人承认的。

作为东晋代表人物的王羲之、王献之,家里自然少不了前来清谈的宾客。一次,在和宾客谈禅论道时,王献之被人问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隔壁房间的道韫知道后,让丫环给王献之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欲为小郎解围。”称王献之为小郎,是因为他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看了喜不自胜,他是知道嫂嫂的才华的,也许平时父子兄弟叔嫂之间也曾相互辩论着取乐。

东晋的人虽然旷达,可也已经不像晋朝刚开始那样放浪形骸,像阮籍那样为了贪图几眼卖酒少妇美貌,而天天去那里喝酒,喝醉了就在那里睡觉的事,亦不可能再发生。出于礼教之防,道韫坐在青绫幕幢之后,接着王献之的话题开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一盏茶的工夫,就使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男子无言以对,甘拜下风。

这样的道韫在王家无疑是受欢迎的,公婆满意,丈夫宠爱,兄弟尊敬,应该是每个女子都羡慕的生活吧。谢安和王羲之虽然有“一时瑜亮”之称,但他们之间没有一点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穆穆清风朗朗明月般的君子之交。婚后的十年之间,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荣升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幸福到此也应该终止了吧!

会稽,吴越曾经大战的地方。

经过西晋、东晋近一百年的安宁,这个世界好像厌倦了寂寞,想开始重新折腾一下。山雨欲来风满楼,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晋,它的根基开始动摇了。

孙恩,这个反贼或者说农民起义者,他所代表的意义是倒退还是进步,自有历史学家去评判,不须我们费心。我只须知道的是,他彻底地改变了道韫今后的命运;也是他,使人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了真正的道韫。

会稽城的所有人都知道孙恩兵临城下了。此时的王凝之掌握着城内人的命运,可是,他是无能的,软弱的。这么多人的命运,他自知没有能力担当,是上天硬塞给他的,他没有勇气来决定,只好把它推给神佛。他相信神佛会保佑满城百姓,而且,他知道孙恩也是信道的,大家应该算是同门师兄弟。但师兄弟就可靠吗?亲兄弟尚且相互残杀,何况只是刚刚相见的师兄弟。孙恩举起屠刀毫不留情地朝王凝之砍去,把他连同孩子一起杀害。

举措自若的道韫得知丈夫和儿子被害,领着丫环们“肩舆抽刃出门”。在乱军之中,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人后,不敌被掳。那些乱军又要杀她年方六岁的外孙,道韫大声斥责:“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这是王家的事,和其他姓氏的人有什么关系,如果一定要杀了他,宁愿你先杀了我!

在史书上看到这段时不由得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以前总觉得道韫和李清照的经历相似,都是名动千古的才女,都嫁了一个好丈夫,到此才知道她们的区别所在。借和谢安同时的一个尼姑,评价道韫与一个和她齐名的才女张彤云的话,就是:“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易安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孙恩总算还没有像侵华日军那样丧尽天良,听了道韫的话,恫然改容,最终放过了她的外孙。只是道韫再也回不到那个完整的家,从此独居在会稽,冷冷清清。

道韫,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后人无穷的缠绵。在她纤细婀娜的体内有着无比的勇气,那么多诗人中,再没有一个女子能比得上她,她是女子中的辛幼安。

其实以谢家的地位,寡居的道韫很容易就能再嫁,只是,世上已没有能够配得上她的男子。她就如一轮高悬天空的皎皎圆月,世间的男子都已是须眉浊物,相比之下,他们不过是烛火微光。

天池洼人题诗:

旧时王谢悲难已,从此江山千万里。

薄命飘摇运几何?不如柳絮因风起。

曜流华观,冶容为谁

苏蕙,作为一个诗人,她是唯一一个让旁人无法超越的女子。

李冶的诗有林下之风,鱼幼薇的诗是闺阁之秀,但在气象万千的大唐诗国里终究是不起眼的;一代词宗李易安,到底压不下两宋那些或风流潇洒,或雍容华贵,或凄婉感伤,或狂放旷达,或沉郁顿挫,或慷慨悲歌的男子。

唯有苏蕙,一幅《璇玑图》令无数英雄折腰。纵是才高如堪称全才的东坡,费劲了心机,也只能创造出一组二十九个字的回文诗,可是在玄奥神秘变幻莫测的《璇玑图》面前,不过是沧海一滴、泰山一石而已。

公元358年出生在陈留县令苏道质家里的苏蕙,小字若兰。这时的中国虽然混乱,战火却和她无关。年幼的她,看到的只是风景如画,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长大后,随父母回到了故乡——陕西扶风美阳县。那里已是前秦的天下。

氐族酋长苻洪在公元350年拥众十万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尚未成行,被人毒死。洪子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关中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公元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公元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公元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晋军攻入潼关后,因粮食不继而退兵。公元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继位。公元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任用汉人王猛为相。从此大秦帝国一步一步地向鼎盛走去,渐渐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片中国,与东晋相峙。

只是这样的大秦没有东晋的闲情雅致,更没有谢安那种连打仗都谈笑风生的名士,有的是赵云马超般的勇猛刚直,粗豪率野。现在突然来了一个灵秀的苏若兰,他们霎时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了——她的才情,前秦的子民无人可及。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不应该生在陕北,她应该属于旖旎江南。

幸好,凡事都有例外。

那天若兰陪父亲坐车去阿育王寺的庙会游玩,途中遇见了一位年轻俊美的公子。他张弓引箭,天上的飞鸟应声而落。苏道质看得惊奇,下车去攀谈。若兰在车上凝神静听,听他居然谈吐风雅,不由得芳心大动。这位公子名叫窦滔,是若兰的同乡,武则天说他“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一次的偶遇成就了一桩姻缘。

世间有没有真的一见倾心?事不经过,无法知道。

如果真的有,一见倾心之后,第二次见了还是否心动?

结婚之后,若兰对窦滔却不满意。“允文允武”的“文”是“文韬武略”的“文”,不是“文采风流”的“文”,这样的窦滔不会、也没有才情和若兰吟诗对句,评风论月。若兰的心中是有怨气的,怨他的不解风情,怨他的刚直木讷,怨他的心中只有攻城掠地建功立业。

窦滔这样的人,虽然不招女子的欢喜,却能得到皇帝的器重。年纪轻轻的窦滔被任命为秦州刺史,统管天水、略阳二郡。也许是他年轻有为狂放自大,也许是他不懂得政治的险恶,不久就被贬到了甘肃敦煌,那里渺无人烟,环境极其恶劣。

窦滔一个人启程,没有佳人的陪同。难道她只能和他同欢乐,而不能共患难?

敦煌,满地风沙。

去敦煌的路上,窦滔心中却有着莫名的兴奋和喜悦。婚后的日子,他知道她心中是有怨恨的,作为一个男人和丈夫,他理所当然应该去包容。只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忍耐,换来的不是她的温柔,而是更加刺心的斥责。为了不让她生气,从早到晚都在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哄逗她开心,稍有不慎,她随时随地爆发,一天的心情就此荡然无存。犹如一条泠泠流淌的小溪,突然落入一块巨石,把小溪截住,流水再也无法前行。

心中突然有了疑问,她是否还爱他?如果她真的爱了,怎么还会如此怨恨?

心中有怨,自然是因为爱了。

独自留守空闺的若兰禁不住思念,给丈夫去了一封雁信。只是这时的窦滔已经喜欢上了别的女子。这个女子,没有若兰的才貌,没有若兰的身份,她只是一个名叫赵阳台的歌姬,但她却有着若兰所没有的温柔与妩媚。

窦滔在敦煌呆了不久就回来了。因为苻坚需要他。此时的苻坚正率兵攻打东晋,驻军襄阳,虑有危逼,让窦滔去镇守。

回到家中的窦滔,将赵阳台安置在了别院。若兰痛心欲绝,派人找到她,狠狠鞭笞了一顿。赵阳台底气不足,心中虽然愤懑,到底不敢反抗。但是她和窦滔同床共枕,又有着一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伶牙俐齿。若兰在窦滔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令他失望至极——原来她在意的只是她自己。

这一切,若兰自然心中明了。所以,当窦滔邀她一同前去襄阳时,她决绝地摇了摇头,不留一丝挽回的余地。面对若兰的固执,窦滔终于也狠了一次心,策马掉头,与赵阳台联袂蹁跹而去。

既然不能留住他的心,那么,就只能坚守着自己仅存的尊严;与其看着自己的男人和别的女子卿卿我我,不如独守扶风的小院,孤芳自赏。

任他风花雪月,我自孤枕安眠。

可是,斯人远去,真的可以孤枕安眠吗?夜里数着漫天的星斗,想起如烟的往事,自己和他也曾有过不尽的欢乐,为何会是现在的结果?难道真是自己太过分太自私了?总是怨恨他不理解自己,可是,何曾给过他一个理解的机会,自己又何曾想过去理解他?

思念涌如潮水,不来则已,一旦来了,就再也阻挡不了。

为了打发一个又一个孤寂的漫漫长夜,为了让丈夫知道自己对他的爱与关怀,慧心巧施,在一块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的锦缎上织就了那幅“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的《璇玑图》: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誓穹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愁思何漫漫荣曜华雕颀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兼苦艰是丁丽状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姿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一代女皇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的得道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璇玑图》刚一完成,就天下传抄。这么多首诗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会出来的,有人向若兰询问图的读法,若兰带着小小的自豪与得意,微笑着说:“徘徊宛转,自成于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她的佳人自然是窦滔。

窦滔看了《璇玑图》,心有灵犀一点通,感慨万千。我想他未必真的能把图里面的七千多首诗全部读出。但他所求的本就不是把诗全部读出以显示才气,当初他狠心离若兰而去,只是为了证明他爱的那个女子还爱着他。现在,他明白了,他是她的全部,《璇玑图》里的玄机,不是那么多的诗,而是一个女子对丈夫深沉的依恋。不久,他就遣去了赵阳台,用华丽的香车接来了苏若兰,从此再不分离。

这一年,她二十一岁,公元379年。四年之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强盛无比的大秦帝国突然间土崩瓦解。此后的他们,我不知道怎样,或许,在战火中罹难,或许他们找了一处青山秀水去隐居。但无论是哪种结局,我都相信他们会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生活之中难免磕磕碰碰,世间的你我不应太过计较,因为我们的相遇是那么地值得回味。如果总是纠结于对错是非,在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因为开心而在一起,那是喜欢;在一起不再开心而不舍得分开,那才是爱。

爱了就不要挑剔。

苏蕙曾经错过,幸好,她明白得早,知道“曜流华观,冶容为谁”。

天池洼人题诗:

无故相思誓已违,襄阳不远却难回。

璇玑一幅才多少?未抵滔郎与画眉。

道逢游冶女,恨不早相识

这是一朵空谷的幽兰。

她不染世间的一点烟火之气,冰清玉洁,虚幻缥缈,犹如偶过红尘的仙子,不知所来,不知所终。人们甚至怀疑她根本就不曾来过,可是,她留下的余香,千年不散,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她的存在。

她父母早亡,家境清贫,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

人们在表达对一个人的推崇时会将他比作一个地位远高于他的人,就像“赛李广”、“赛西施”这样的绰号一样。杜甫在诗里推崇李白时,将李白比作她的哥哥:“俊逸鲍参军”。而她的哥哥鲍参军曾对孝武帝刘骏不无自豪地说,“臣妹才自不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太冲就是左思。

她的诗在钟嵘那极简约的《诗品》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和她同时代的另一位女诗人的诗全部散佚,她成了南朝唯一被后人提及的才女。

她就是鲍令晖。

道逢游冶女,恨不早相识。

很早就认识她的哥哥,而她,却是今天才初睹桃花人面。

荆钗布裙,素面粗服,不掩国色。

后人对她的生活知之甚少,生卒不详,生于何地只能依靠研究她的哥哥来确定。他哥哥鲍参军鲍照,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名气很大,却是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在门第观念很重的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如果出身寒微,就算当上了官也是抬不起头的。令晖的父母是谁已不可知,和她朝夕相伴一起度过童年岁月的只有哥哥鲍照,两人的生活只能靠鲍照挑柴捆菜维持。

艰难岁月中的兄妹之情更加深厚。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学时的一个同学,她也是父母早亡,全靠哥哥来养家糊口。她哥哥跟人第一次去城里打工前,来学校看她,走的时候,她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哥哥用他那双满是硬茧的手替她擦干眼泪,说以后会写信回来,她才安心地笑了。可是当她真收到哥哥的信时,边看边哭,一天基本上都没吃饭。

所以我不难想象鲍照离开家乡出去做官时,令晖是怎样地伤心欲绝。不是害怕这次的离别再没有相聚的时候,只是不敢想象以后没有他的日子她该怎么去过。“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只不过鲍照心中也有他自己的不甘:“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慧,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千百年来湮没无闻的英才异士数都数不过来,堂堂大丈夫岂能隐藏蕴藉智慧,使兰艾不能分辨,终日碌碌无为,只与燕雀相伴?所以即使心中有万般的不忍,他还是毅然踏上了远去的孤舟。一路上的晓风残月,使他的思乡之情愈见沉重,到了大雷岸,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郁结,大笔一挥,写就了洋洋洒洒八百余字“超绝笔墨蹊径”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在家镇日无聊镇日闲的令晖收到哥哥的来信,喜不自胜,热泪盈眶,读到最后那段时,再也忍不住,泪水汹涌而出:

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从没和哥哥分开过的令晖应该会和我那位同学一样,不思茶饭,只愿哥哥能回来早日团聚。凝眉含泪的令晖找来纸笔,深情款款地写下了大为后人称道的《题书后寄行人》: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哥哥,从你走后,我凝聚的眉头,再没有舒展,如今我早已忘记了开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砧杵不发,高门常关,不知尘间流过多少岁月。树叶渐次凋零,鸿雁难寻,是秋天来到了吧?你,是否感觉到了人间的凄冷?“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只盼着暮冬一过,游客将随着春天一起到来。这不过是令晖的一厢情愿罢了。两三个月都已过去,百花次第盛开,可还是望不见哥哥归来的身影,只有那荡漾的春风,一次又一次地前来撩拨本就煎熬的心: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我相信,令晖最终还是等来久别的哥哥。

大约五年后,在外求官的鲍照重新回到了儿时的故土。这五年间,他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刘义庆看到了他写的诗,很是欣赏,封他为临川国侍郎。不久,刘义庆去世,他也就失去了官职,回家乡与妹妹团聚。只是不久他又离开令晖重新踏上了仕途,在门阀制度森严的南朝,他只能沉沦下僚,难有作为。

孤苦无依的令晖,只能将心思花在诗文上,以打发度日如年的一天又一天。每一篇都是呕心沥血,以求新巧,不落俗套。泣血般的诗文却慢慢地消耗了她的身体,病恹开始缠身。十年后,这朵洁白的兰花终于凋谢,飘零于空谷中的泠泠溪水,剩得余香满地。

和左芬相比,令晖还是幸运的。虽然清苦,却还自由,还能享受一些人间的温情。

令晖是嫁过人的吧?可能是邻家的阿哥,可能是落魄氏族的穷苦子弟,可能是征战疆场的士兵,可能是同鲍照一样四处奔波的小吏。总之他们都是寂寂无名的人,没能给令晖心灵以安稳。

多么希望那个娶她的男人是谢灵运:庾信太萧瑟,颜延之太世故,只有他,让李白一生俯首的小谢,这棵山涧里的青松,才能不辱没了令晖那不世的风韵。

我更希望那个人能是我。我恨自己没有早生千年,用前生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一场与她在那个桃花满树的村落里的不期而遇,一见倾心。在那个朝代频更的时代,找一块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从此不管人间的是与非,对与错,只与她花蝶双飞。

天池洼人题诗:

风曳花枝上下飞,疏篱小院袅烟微。

门前举首忽一望,落寞千秋鲍令晖。

知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真的不愿提起她。在今天看来,她的确不是个好女子,可是在那个脂粉之气浓郁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她是最有名的才女。

观其一生,忍不住地羡慕。

她父亲是南朝齐大司马司马霸府的从事中郎,生活优裕。

她的哥哥是后来编选《文选》的昭明太子的老师。

她的两个姐姐,也都是当世著名的才女。

当然,她还生就一副艳丽的面容。

这样的女子,世间少有,能配得上她的男子也应该是世间的绝品。所以,她十五岁那年,嫁给了徐悱。

徐悱,字敬业,东海郯人,当朝宰相徐勉的二儿子。东海郯,就是今天山东的郯城,鲍照的故乡。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不远,只是徐悱的门第比鲍照高得多,不用像鲍照那样辛苦奔劳才争得一个小小的官位。徐悱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官位容易得来,妻子也很容易离别。

新婚后的离别该是使她受尽了相思之苦的。难耐寂寥的她在一个百花明艳的日子里来到寺院里拜佛求神,保佑丈夫平安,早日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佛教兴盛的齐梁,做和尚要比做官更吸引人。皇帝都信佛,要到寺院里出家,普通老百姓对之更是趋之若鹜。这么多人中,不乏风流俊俏的浪子。她就在这时,碰见了那个令她怦然心动、激动不已的僧人。于是,她穿过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绕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提起绣着鸳鸯戏水的裙裾,轻轻的脚步,只为多看一眼那如女子般娇美的容颜。僧人停下,被她看得羞红脸,低下了头,然后……

然后,我也不知然后,只是不久之后,花巷柳陌,垄头渡口,到处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

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意想不到的是,歌的作者就是她自己。

皇帝后妃们听了,也赞叹不已,每次宴会都命宫女再三演唱,想象着那令人羡慕倾倒的一幕。王宫大臣永远是时尚的风向标,经过他们的推广,这首诗歌迅速风靡全国,以至于被收录到了当时最权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里。

这么广泛流行的诗歌,徐悱怎么会不有所耳闻?

任何一个人,得知自己的妻子背着自己去追求另外的男人,都不可能不大发雷霆,何况她追求的还是个僧人!

但徐悱不愧是一个“绝品男人”。他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兴高采烈地和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现在的人看了,不管他多开放,都会觉得难以接受吧?只要反观那个时代,就不难发现,那本就是一个浅薄轻浮的王朝,就像当时那些柔弱的宫体诗。从贩夫走卒,到文人士子,再到皇公贵族,都对这种浪荡行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浑闲事。

也许徐悱那两句诗只是私下和她开的玩笑,不管怎样,这首诗触动了他最柔弱的那根神经,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给她写了一首诗,叫作《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

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更使增心意,弥令想狭斜。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东家”、“狭斜”都有指青楼女子的意思,两情相悦之间的打情骂俏,让人看了不禁莞尔。她见了诗,知道丈夫在取笑,也撒娇似的向丈夫诉说自己的相思之酸楚、度日之无聊:

答外诗(其一)

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

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

摛词徒妙好,连类顿乖违。

知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徐悱看了,被她的真情感动,遥望落日的余晖,想起家中的她这时应该无精打采、神思憔悴地走出闺房,痴痴地看着天边独自神伤,于是情不自禁,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赠内》诗:

日暮想青阳,蹑履出椒房。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帐帷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独心伤。

聊因一书札,以代回九肠。

她收到雁信,这次是真的禁不住了,多日的伤心再次从丈夫的书信涌向心头。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不是自伤自怜,而是因为丈夫对自己的关心而喜极而泣。

意多书不成,泪湿桃花笺。

答外诗(其二)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骛。

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春日的淡淡傍晚,独立窗前,微微的风送来了一缕花香,却送不回远方的情郎。早上的残妆都已凌乱,对着镜子重新描画,只希望能迎接到突然归来的游子,可是轻轻揭开纱窗的帘幕,只见繁花满树。黄鹂在树梢不住鸣啼,蝴蝶在花间来回飞舞,心头却又是一般的百无聊赖,不忍听闻。焚香抚琴,本来是为了消遣这寂寞黄昏,谁知,吱吱呀呀地弹不成声调。虽然欢聚的时刻不久就可到来,可是今天的这漫漫长夜叫人如何煎熬得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我苦苦追随那个年轻的僧人,世人都以为是我的风流浪荡杨花水性,可他们不知道,那个僧人的脸上有着你的神色。

因为情真,所以意切。

只是,这样的日子不得长久,在她日日惦念中,没能等到丈夫的归来,却在几年后愕然间收到丈夫病故的噩耗。

世界轰然间倒坍。生命离多聚少,本不想责怪忧怨,唯求千百次的离别之后,能换来游子最终的安定,陪她朝朝暮暮。谁曾想,一别竟曾永诀。

她该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将心中的悲痛强行抑制,写出一篇凄婉感人的《祭夫徐敬业文》:

维梁大同五年,新妇谨荐少牢于徐府君之灵曰: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她的公公、徐悱的爹爹、当时一流的名士徐勉,在儿子不幸早亡后,打算像没了儿女的阮籍一样写一篇祭文,然而,当他看到她这篇文体清拔、情致缠绵的祭文之后,含泪搁笔。

这虽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可她仍有着真挚的深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淡漠。一个世界无论它是多么地荒唐、多么地不可理喻,只要有一丝一点的真情存在,那就是温暖的人间。我想,在以后的岁月中,丈夫的神色,将会无日无夜不在她的脑海中流连徘徊,直至终老。

她就是刘令娴。

天池洼人题诗:

蝶舞蜂忙寺寺香,佛前怎慰九回肠。

只缘僧似君模样,看过禅房又转廊。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看遍六朝的繁华,却没有一个名字比“苏小小”更好听。

初次听到“小小”这个名字,是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少年方世玉》里。里面的“小小”姓什么,情节如何,都早已忘记,然而,“小小”这个名字却一直在心中缱绻。这一切,只是因为苏小小。

苏小小,烟花易冷。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个女子,但不管有没有来过世间,她都是活在人们心中的梦,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名师大儒到她的墓前缅怀祭奠。经过一千多年的雪雨风霜,她的青冢三毁三建,依然掩埋不了那一缕香魂。

重建后的“苏小小墓”旁边有一座“慕才亭”,亭内有十二幅楹联,其中一幅是: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西泠,即是西湖,从来就只属于小小一个人。

大约南朝齐(公元479年)时,一个女婴出生在钱塘西泠桥畔一个姓苏的商人家里,因为娇小玲珑,父亲给她取名“小小”。

虽然自古佳人多薄命,但对于小小来说,来得似乎太快了些。父亲在她六岁的时候不幸病故,殷实的家庭,突然间变得捉襟见肘,为了生活,母亲忍辱为妓。原本幸福的一家,沦落如此,小小母亲心中的痛是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孱弱的身体经不住几年的自责自怨,小小十岁时,母亲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把小小托付给贾姨妈。

从此小小再没有一个亲人。这时的小小还不知道一个人的死去意味着什么吧?年幼的她,该当如何面对绮靡的世界?

光阴流转,几年过去,自幼聪慧的她,虽不曾从师受教,却已能吟咏山川,如一块浑朴的璞玉,晶莹剔透,不染铅华。

这样的女子,每个人都会对之心动。西泠桥边那间翠竹环绕、清雅幽致迎着西湖的镜阁,成了当时男人的梦中之地。对她动心的男子未必会令她心动。抛下那些登门求亲的豪门公子富贾乡绅,她依旧油壁香车蜿蜒在西湖旁曲折迂回的小路,看碧波涟涟,荷田万顷,听莺声燕闹,鸣蝉相和,得意时,她自己也低声浅唱: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贾姨妈劝她,母亲留下的积蓄迟早有用完的一天,不如趁早寻一个富贵人家,也好终身有个依靠。小小自有自己的见识:“人之相知,贵乎知心,岂在财貌?”她心中所重的是万水千山的无限风景,不是金屋玉堂里的满地残红。“宁以歌伎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贾姨妈听了一声长叹:“姑娘以青楼为净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彻!”只是,就算看透了人情世故,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不久,家资散尽,倔强的她抱琴而抚,顿时成了钱塘名妓。作为歌伎,任她见识过人,也寻不到她要的幸福。因为,虽然她是巾帼的豪杰,只是,世无英雄,没人敢去爱。最终,对着那些讨厌的嘴脸,还得笑脸相向。

她得到了自由,而伴随着自由的却是不可阻挡的心灵的孤寂。曾有一次,离幸福真的很近,不过到头来仍是昙花一现——花虽能再开,却已不是原来那一朵。

那天的她,仍然坐着油壁香车,和他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闹市里,不期而遇。他的青骢马被她的油壁车所撞。受到惊吓的马,将他摔倒在地。小小揭开车窗的帘帷,他正好站起,向她施礼,深深一揖。小小看了,报以歉然一笑。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宁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他叫阮郁,当朝宰相之子,奉命外出办事,正好路过钱塘。这样的人家,不是没见过美丽的女子,只是碰不到能走进他内心的人。而她的一笑,摧毁了他整个的世界。

香车骏马带起的扬土飞沙渐渐尘埃落定,回过神来,他茫然怅惘,若有所失。赶紧向路人打听她的身份,得知她是钱塘的妓女,心内连呼可惜。不是不爱,只是不敢。回到住处,小小的倩影在心头拂去还来,夜不成寐。

爱能给人以勇气,翌日一早,按捺不住的阮郁,终究还是骑着青骢大马来到小小的住所——“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的镜阁。一向厌倦达官贵人的小小对阮郁应该是动了芳心的,不然,何以她听到昨天骑马惊吓了她的那位公子来了就欣然请进?阮郁见到小小,竟然有些羞涩,陪她四处游玩时,读了小小书写在墙壁上的诗,赞不绝口。

水痕不动秋容净,花影斜垂暮色拖。

这是秋日的向晚,还是小小自己?

阮郁反复吟咏,依韵和了一首。小小发现,他不但丰神俊朗,而且有着风流才华。她确定他就是她的知音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何况是佳人对着眼中的才子,才子对着梦里的佳人?趁着酒意,佳人抚琴,才子吟诗,悠扬缠绵,原来幸福真的可以来得这么突然。

接着一连几天,她和他形影不离,一个坐香车,一个骑骏马,傍着小路缓缓而游。同样的小路,同样的景致,心意却已大变。一直冷眼旁观的贾姨妈知道这简单的幸福来之不易,稍不留神就会烟花冷落,劝小小和阮郁早定终身。再冷傲的女子也有自卑的时候,小小对贾姨妈说:“我是青楼歌伎,他是相国公子,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二天她和他游玩归来,贾姨妈心直口快,让阮郁早作打算。阮郁拉着小小的手,来到西泠桥上,正夕阳西下,岫云徘徊,百鸟归巢。阮郁指着桥边的松树道:“青松作证,阮郁愿与小小同生死。”激动不已的小小心甘情愿地相信,为此还赋诗一首: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接下来发生的事和杜十娘的故事毫无二致,阮郁的父亲得知儿子娶了一个妓女,大发雷霆,一纸书来,将阮郁召唤归家,从此再不见他的踪影。只是,小小没有杜十娘的干脆决绝。阮郁一去不归,她大病一场。幸好有贾姨妈的悉心照料,到第二年春天她才渐渐恢复。

我想,此时的小小应该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一个人,不如去爱一片山水。爱一个人,那个人是会变心的,而爱一片山水,这片山水永远不会离开。也许,她本就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当爱情真的到来的时候,是不可理喻、难以左右的。痛苦的是,爱情来的时候如此,去的时候也是如此,心也就因此而碎。

伤透了心的人很难再爱上另外一个人,除非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消磨往事。可是,她的时间已经不多。

病好的小小依旧是光彩照人,只是原本就孤高的她变得更加高傲。人之所以高傲是因为自卑,害怕别人窥视到自己的卑微,所以企图用冷漠来掩饰内心。

转眼到了冬天,不近人情的小小,已被人称作“冷美人”。上江观察使孟浪途经钱塘,闻知小小的美名,欲睹真容,多次备了酒席派人去请,每次回报小小都是酩酊大醉。直到孟浪十分恼火,小小方才答应前往。等她来到,孟浪欲当场羞辱她一番,指着窗外怒放的寒梅,让赋诗一首。小小略一思索,脱口吟来: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这时的她,心应该乱到极点了吧?她自己就是那株梅花,虽然孤傲,却也难耐春日的苦寒。苦寒虽然难耐,梅花到底是开放了,可是未必能有人懂得欣赏,最后不免还是独自零落成泥。吟诵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想的应该是阮郁吧?那是她心中永远的痛!谁都知道她是冰清玉洁,如同雪中初绽的梅花,可她依旧摆脱不了歌伎的宿命。这时的她,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倔强?

孟浪听了这首诗,为之改容,以礼相待。饭后命人用轿子把她送回。回家后的小小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从此卧床,一病不起,芳魂永逝。

小小病重之时,贾姨妈曾问她:“你交广情多,不知可有甚未了?就是后事,从丰从俭,亦望示知。”小小摇头说:“交,乃浮云也。情,犹流水也,随有随无,忽生忽灭,有何不了?至于盖棺以后,物化形消,于丰俭何有?悉听人情可也。但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小小山水之癖。”

西泠,千古文人骚客梦,从小小开始。

白居易对之反复吟唱,“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徐文长有《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癫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阮郁离开后,小小曾资助过一位酷似阮郁、叫鲍仁的人,他做官之后,回来报答知己,见到的却是一座青冢,面对满目的残阳如血,也只能长哭一声:昨日树头花,今朝陌上土。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一个人,不管他多么地孤傲、坚强,如果没有爱,他的生活就不会幸福。

小小的爱在阮郁离开的时候就已消耗殆尽,如果有人能给她同样的爱,她也许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是她没能等到那一天,就永远地羽化在西泠,接受着后人千年不断的怀恋与凭吊。

只是,对于一个女子,后人千年的缅怀与景仰,抵不过当世如意郎的一句——我爱你。

据说,小小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心是干净的”。我想,她当时心中唯一所想的仍是和阮郁“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吧。

天池洼人题诗:

侯门不入为山河,道是风尘自在多。

油壁一从惊骏马,悔伤无计奈人何?

相思隔重岭,相忆恨长河

一、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

今天冬至,气温降到了近零下三十度。早上一起来,天就阴得很,到黄昏时候,仍旧一副欲哭不哭的样子。心内真切地希望它能挤出几片雪来,也让我体会一下“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美妙境界。

在老家,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从小就被父母告知,如果冬至这天不吃饺子,耳朵就会被冻掉。现在虽然知道是玩笑话,但这个习惯却留了下来,不吃碗饺子,好像缺了点什么。晚饭的时候和朋友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一家中意的饺子馆。我与朋友兴致很高,吃得开心,说话声音大了一些,打扰了邻桌的女学生,被冷嘲热讽了一番。

赶紧付了钱离开。我回到住处,虽然不至于对那个女孩子耿耿于怀、怀恨在心,但心里到底是不舒服的。翻开《历代名媛诗选》看到沈满愿这句“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禁不住心驰神往。

说起沈满愿,没多少人认识,连传闻轶事都记载不多,但是说起她的爷爷沈约,却是知之者甚多。沈约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出入竟陵王府,和谢朓等八人合称“竟陵八友”,后来又帮梁武帝建立了梁朝。沈满愿怎么也算是书香门第了吧?

因为是梁朝的书香门第,所以她写的诗是那么地温柔旖旎,醉人心魂。

轻鬓学浮云,双蛾拟初月。

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

这是沈满愿在婚后的一首小诗。

那天,她和丈夫范靖(“靖”也作“静”)在后园的翠池上泛舟游玩,不知是谁突然提议要比赛做诗。历代中国文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诗,饮酒做诗,不过是聊做的消遣,在后人看来,却成了无比的风雅,不可学而得之。才气到底是有遗传的,沈满愿低头望着湖水,用手在水里轻轻一撩,顺手便捡了这首诗来。

渺如浮云的轻鬓,弯若初月的双蛾。湖水清澈,澄碧如蓝,一只精雕细刻的发钗落入水中,敲出一声悦耳的清脆之音。泛起的微波,将薄薄的浮萍推开,露出泠泠的水来。掉落发钗的少女,俯身去寻,却看到水里面的影子,细细的柳眉,盈盈的双目,清妙绝伦,不由得自己都痴了。用手理着垂下的一握青丝,左瞧右看,打量上下,让人心醉神迷。

旁边的范靖,看了这首《映水曲》,俯首认输。输了的他也应该是满怀的幸福吧?因为那个柔情美丽的女子就在他的身边。

我常常想,生在六朝的女子是幸运的。那时的男子没有太多的英雄气概,他们所追求的是比翼双飞的儿女情长。他们写诗,不那么悲怆慷慨,更多的是轻巧艳丽。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她需要的不是丈夫在沙场上的冰河铁马,而是在闺中小院的调粉画眉。也正是因为男子对女子的宠爱吧,所以那时的女子含羞带笑,也总显得格外婉转多情。

沈满愿此后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我总愿意相信美好的事物。既然她有着这么一个爱她、和她相亲相敬的丈夫,生活肯定就这么幸福温暖地进行下去了吧。

缓过神来,再想吃饭时那个女孩,竟然已经不那么在意了。只是天外已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雪,树上添了一层厚厚的白衣,绰约婀娜,眼睛一晃,以为是范靖携妻踏雪而来。

二、安得一尊酒,慰妾九回肠

我不知道她是否有着清秀的容颜,也不知道她是否有过美丽的故事。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我都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南朝陈时的一位少女。但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就被深深打动。

自君上河梁,蓬首卧兰房。

安得一尊酒,慰妾九回肠。

诗意浅显易懂,有如民歌,可是里面的万种柔情却是百读不厌。看到“河梁”,最先想到是幼安那首《贺新郎》的慷慨悲歌:

绿树听鹈鴂。更哪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这位柔情的少女在送情郎去河梁的时候,应该不会有着辛弃疾的悲怆的感觉吧?她有的是少女的细腻伤感与依依不舍的情怀。不忍亲眼目睹他的离去,她强含着泪水,转过身,背对着他。他一跃上马,疾驰而去。当她再也忍不住,突然回首时,却也是一般的“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含笑晶莹不敢出,忍和飞雪共漱漱。

行人渐远偷回望,将欲分明又模糊。

她应该是美丽的,只是别后的她已无心梳妆,在清雅的兰房内蓬首而卧,百无聊赖,不是悲春,不是病酒,而是消磨不了黄昏时的闲暇。

最后一句,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绝妙难言。中国的诗词,有时候是很难翻译的,不是太难懂,而是一翻译就成了发霉的稻谷,意味全无。

安得一尊酒,慰妾九回肠。

在电影里曾见到过这样一句话,可以作为它的注释和引申:“我喝酒是为了把痛苦溺死,可这该死的痛苦却学会了游泳。”

这句话说得太沉重,太伤感,没有原句那种能给人想象的温暖。

人人都恐惧离别,其实痛苦的不是目送那人的远去,而是独倚江楼时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然而,有时候能有一个人令自己去思念,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最可怕的事是,一个人独自看着天边的浮云,思绪盘旋往复,却不敢锁定任何一个情景,只能让它永无休止地飞转下去,自己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六朝的繁华即将烟花淡去,天下正在纷争,无数的人离了又合,合了又散。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至少这位南朝陈时的少女还是幸福的。

安得一尊酒,慰我九回肠。只是,回首夕阳满眼恨,我虽欲饮酒,已无人可思。

三、自怜终不见,欲去复裴回

想起另外一个女子来。

立春一过,万物悄然苏醒,连同人冰封的心。天气渐暖,飞鸟归来,立在枝头唱个不停。物本无情,只是,听的人有悲有喜,忧乐大异。

南宋的曾几,路过三瞿,兴致盎然,诗也就写得欢快活泼: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到底还是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最为潇洒: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不悲不喜,情就在这里。一份淡定,一份从容,胸中自是气象万千。

然而,世间自有伤心之人,听不得一点的欢声笑语,听见了,便是索遍柔肠也难寻安慰,落得一场无语萧瑟。那一天的早上,她被枝上的黄雀惊醒残梦,恨恨地说了一句话,被金昌绪听见,从此,天下皆知。原来,女子竟能痴情如斯,含蓄沉痛。

梦里被啼鸟惊醒,现在想来,那该是何等地惬意?

义山有诗说“曾醒惊眠闻雨过,不觉迷路为花开”,妙绝无双,到底朦胧茫然,似不在人间,不若“啼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一米阳光逼进双眸,烘得人心都暖。

依旧房栊,咋寒情味,有谁肯为花憔悴?

其中的花已不仅仅是花,更是诗中的女子——杨容华。

作为杨炯的侄女,诗思确不一般。明代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

能和初唐四杰相提并论,评价可谓极高,可惜,她流传下来的诗作,仅有一篇:

啼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

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裴回。

这首诗写女子晨起梳妆,气度雍容,精丽工整。那时律诗发展尚未成熟,而这首《晓妆诗》已如无缝天衣。

颔联里的凤钗,是古代妇女的首饰,属钗子的一种,因钗头作凤形,故而得名。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钗子》:“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看到“凤钗”两字,突然想起那两首《钗头凤》来,一个男人可以对一个女人爱到那种程度,足见痴情。放翁在男人的世界里冰河铁马,毫不畏怯,然而一遇见女子,竟那般懦弱。其实,懦弱的不仅放翁一个,再强悍的男子,但凡动了真情,总有些无能。“情愿这一生都为你画地为牢,我在牢里慢慢地变老,还给你看我幸福的笑。”

这样的联想,过于颓废,还好,有一句“鸾镜玉为台”相抗。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张敞画眉,和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合成古代四大风流韵事,想想就足以令人心魂俱乱。娇若玫瑰的赵敏,逼得张无忌应允三件事。这三件事,件件都办之不易,对赵敏更是意义非常,但最让她欣慰的,却还是小说结束时,张郎在她细眉上新添的那一缕墨痕。

天下女子,都是一般,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只是,相互之间太容易错过。他肯的时候,她却去了别人的身边;她转身回来,他的身边已有了别的女子。原来错过的不仅仅是彼此,还有那份稍纵即逝的缱绻情怀。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句话早已用得泛滥,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所以看似简单易得的幸福,却已成了众人的奢望。

只有在那时,才知道“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并非一定要用于倾国倾城般的女子。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就算你是再平凡的女子,在我看来,你也是临池的荷花,御风的嫦娥。

最是你临去那惊鸿的一瞥,融化了我冰冻千年的心;如阳光下那浅浅的青绿,恋上了这浓浓的春。

只不过,一个人的时光占却了人生大半。一切都得自己去独自消受,顾影自怜,欲去徘徊。

天池洼人题诗:

近圃清流远带香,曲回九转恋华光。

别离只为多情苦,明月何曾照大江。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想到她——千金公主,突然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

可是,命运到底还是公平的,因为它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公元557年,鲜卑人宇文觉在西魏恭帝(名元廓)被杀后称周天王,建立了北周。从此,与北齐为争夺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激烈的交锋。

她就在这时出生在北周赵僣王宇文招的王府里,宇文招的哥哥就是北周最有作为的武帝宇文邕。有这样的家世,她是名副其实的千金。

宇文招和庾信交往甚密,诗酒唱和。在这样的氛围里,公主自然受了不少影响。悠闲安逸的生活就这样继续了十几年。

十几年里,北周灭掉北齐,政权逐渐稳固,为平突厥、定江南做好了准备。可是就在出征的前夕,年仅35岁的北周武帝不幸病逝。宇文邕死后,长子宇文赟即位,称宣帝。即位后的他沉湎酒色,大肆装饰宫殿,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公元579年宣帝禅位于长子宇文阐,是为静帝。

没了武帝的北周,也就没了统一天下的勇气与实力,甚至连出征的念头都不敢有。所以,当突厥佗钵可汗派使节来求婚时,宣帝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地答应了。前去和亲的对象,他选中了自己的堂妹——才貌出众的千金公主。

饱读诗书的公主知道嫁到番邦和亲对她意味着什么。年代较为久远的王昭君,十六国时的东平公主、西平公主、乐浪公主,北魏的始平公主、武威公主、兰陵公主,她们的命运都一一摆在面前。

然而这是王命,怎么能够违抗?

既然一个人的牺牲可以换来整个国家的和平与安宁,那就去吧。

年仅初笄的公主终于鼓起勇气下定决心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喜出望外的消息:佗钵可汗死了。

求婚的人都已不在,和亲的事也就应该搁下了吧。公主天真地想。可是,她不知道突厥的习俗。在那里,前一个可汗去世后,他的妻子、嫔妃是要嫁给继任的可汗的。

佗钵可汗死后,继位的是沙钵略可汗,他叫摄图。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摄图的使者们浩浩荡荡一路欢歌来到了长安。

面对意外,她惊呆了。原来,和亲对象不是哪个人,而是那个位子。不管谁在突厥的位子上坐着,她都必须嫁过去,从此家国万里,不能回头。还没来得及恨自己的堂兄,花轿就已经抬到了门前。

走进这样的花轿,需要多大的勇气?

电视剧《红楼梦》里的探春,精明强干,连王夫人、凤姐都要让她三分。纵是胸襟如她,在远嫁之前,仍旧免不了一番泣血的道别: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一部《红楼梦》,能引人共鸣的地方不少。晴雯的死,黛玉的葬花以及香消玉殒,凤姐的抛尸荒野,我都没有流泪,唯独在探春走进花轿之前,悲恸欲绝的神情,加上这一段词曲,使我撕心裂肺地疼。

从小,我就害怕黄昏,特别是周日。因为过了这晚,烟花冷却,亲友散去,第二天开始的就是不一样的生活。而她,过了今天,开始的却是别样的人生。

公主含泪告别父母:今后,不要再相互牵挂;分隔天涯,我们还是各自保平安吧。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这最简单的心愿,命运都不能满足她。公主出嫁后一年,公元581年,身兼丞相和国丈的杨坚毒死7岁的宇文阐,篡位称帝,建立了隋朝。

隋朝的建立和宋朝的建立有很大的相似,都是朝臣擅权篡位,都是篡的周朝(一个是北周,一个是后周),都是在频繁的朝代更替之后取得全国的统一。连他们最后的对手也都是风流的亡国之君:一个是南朝陈的陈后主陈叔宝,一个是南唐李后主李煜。唯一不同的是,赵匡胤保全了后周柴家,并赐给一块免死铁券,而杨坚绝情,他把北周的宇文氏灭了族。有时候我想,大宋能在艰难困苦中持续三百多年,隋朝却由强盛急剧而衰,是不是一种因果报应?

如果是的话,那么千金公主只恨这报应来得太晚。

整个家族被杀害的噩耗传来,公主晕倒在地。对她来说,既然不能和父母兄弟朝夕相伴,各自都能求个平安就已足够。孰料世事无情,如今整个家族竟然只剩下了她一个。心里唯一的温暖,唯一的支撑,突然间烟消云散。此时的她不过是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子,没有家园,没有故国,以后的日子让她靠什么而活?

当她悠悠地醒来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报仇。杨坚,你可以灭掉我的国家,但不可以杀害我的家人,一个都不可以。

她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娇弱的千金小姐,心智开始成熟,城府开始深藏。单单靠她一个女子,无论如何是动不了杨坚一丝一毫,但是她有丈夫,一个手握重兵可以征伐天下的丈夫。在公主的劝说之下,摄图决定攻打隋朝:“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

可贺敦就是突厥的妻子。

刚刚建立的隋朝,政局不稳,兵力不强,不敢正面相敌。然而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一定必须在战场上。长孙晟辅佐杨坚,用反间计挑起了突厥内部的矛盾。

知道长孙晟的人不多,可是他有一对好儿女——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和宰相长孙无忌。两年前,公主出嫁之时,他是副使,摄图和他“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可是就是他,用计谋击退了摄图的进攻。

公主的第一次复仇以失败告终。为了不使摄图和他的兄弟们互相残杀,稳固摄图在突厥的地位,万般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先把自己的国恨家仇放在一边,向杨坚上表,忍受着心里对自己巨大的谴责,请求改姓,成为杨坚的女儿。

杨坚自知还没有攻打突厥的实力,欣然许之,封她为“大义公主”,赞扬她为了国家大义而做的事情。然而,这不是他对公主的怜爱与悲悯,只不过是他安抚突厥的政治手段而已。

两国修好,往来不断,换得暂时的安宁。杨坚派遣长孙晟作为虞庆则的副使,再一次来到突厥,见到了公主。他们这次来,除了宣布杨坚认公主为义女的圣旨之外,还带了一座精美的屏风送给公主。这座屏风是杨坚灭掉南陈,从陈叔宝的宫殿里发现的。

目睹南陈旧物,伤的却是北周的亡国之痛。怀着满腹悲愤,公主在屏风上题了一首诗: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但无乐,弦歌诓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中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虏廷到底指谁,难以确认。杨坚见了这首诗,却是极不痛快,心中认定了是指隋朝——原来,貌似软弱的公主,一直都把他看作篡位的乱臣贼子。因此,这首诗坚定了杨坚杀公主的决心。

开皇七年,沙钵略可汗病死,其子处罗侯继位为莫何可汗。公主自然成为莫何可汗的妻子。但是第二年,莫何可汗就在出征中战死。其兄雍虞闾继位为都蓝可汗之后,公主又嫁给了都蓝可汗。

不管丈夫是谁,生活如何,千金公主都不忘记国恨家仇。她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挑起突厥和隋朝的战争。

六年后,有一个叫杨钦的人来到突厥,似乎给了她一线希望。

杨钦声称彭国公刘昶及其妻宇文氏欲谋反隋,特意来告诉公主,请突厥发兵扰边,以便里应外合。公主信以为真,说服了都蓝可汗,战火又起。

闻讯的杨坚,再次派长孙晟出使突厥,此次的任务是向都蓝可汗索要杨钦。都蓝可汗拒绝了,他对隋朝一直以来都虎视眈眈,这样的一个机会怎肯放过。

虽然没能捉到杨钦,精明的长孙晟却抓住了公主的把柄——她和一个叫安遂迦的胡人有私情。

得知这样的事,都蓝可汗也许还愿意放过她,虽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地宠爱,但有胜于无,公主至少还可以依靠,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可是隋文帝再也容不下她这个心腹大患,下达圣旨,革去了她的“大义公主”封号。不久,又赐给都蓝可汗四个美貌女子,以分其宠,好把都蓝可汗对公主最后一点爱怜也消磨掉。

就在这时,那个一路护送公主到突厥的长孙晟给了她致命的一击。都蓝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染干也希望求娶隋室的公主。他得到这样一个答复:“杀了大义公主,就答应你的请求。”

夹在几个阴狠的男人中间,作为一个女子,哪里还有她的活路?终于,都蓝可汗受不了弟弟的挑唆,盛怒之下,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妻子。

从她和亲远嫁,到她最后被自己的丈夫杀害,一路走来,异常辛苦,这是命运的不公,但她从没忘记与命运的抗争。

国破家亡双泪暗,她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在世间独自痛苦挣扎。她不愿做什么肩负国家民族大义的公主,只希望能伴随在父母和所爱的人左右,看故国家园的山河壮丽,就算在国破家亡时死去,也胜过自己在世上忍辱苟活。

只是,这一切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仅此而已。

天池洼人题诗:

只记千金不记名,黄沙大漠可含情?

当年多少家国恨,唯有题诗满画屏。

庭花空烂漫,无计奈春何?

提起侯夫人,不禁就想到了《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只不过侯夫人的死,比刘兰芝更让人觉得痛惜,刘兰芝至少是为了自己的爱情而自挂东南枝,侯夫人却是一无所有。

侯夫人名叫侯巧文。

侯巧文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先祖是北魏的文学近臣,父亲也颇受北周武帝的信任,入隋后携家隐居在宛城乡曲(在今河南南阳),过着耕读课子、与世无争的恬淡生活。侯巧文自幼饱受父亲的熏陶,作得一手空灵秀逸的诗文,更写得一手娟秀无比的好字。

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要不得,但有时候,女子太有才气名声真不是一件好事。

她十六岁的时候,隋朝的第一任皇帝去世,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杨广即位。隋炀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京杭大运河吧。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享受着运河的福祉,只是组织修建它的隋炀帝已被后人唾骂了千百遍: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是李商隐有名的政治讽刺诗。据说,隋炀帝在一次下江南的途中,梦见了陈后主,就向他询问《玉树后庭花》的词曲,醒来之后就开始让宫女演唱。

如果说这首诗里面用了太多的典故,不大了然,那么唐朝皮日休的怀古诗应该一针见血了: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此河指的就是京杭大运河。大禹治水只在传说中隐约可见,而这条运河,却长流滚滚地横在面前。

隋炀帝的成就如何,是文治武功堪与唐太宗、康熙比肩的千古明君也好,是陈后主那样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也罢,且不用去管他,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他是一个皇帝——是皇帝就会从民间选秀。初登皇位的杨广正是风流的年纪,自然更加用心。一番折腾之后,选秀的宦官们领着万千女子走进了长安城。

才貌出众的侯巧文就在其中。

她离家的时候是比左芬更加自信的。情窦初开的她对以后生活的想象应该不是锦衣玉食华服香车,而是“揉碎桃花掷郎前,叫郎今夜伴花眠”的甜美爱情吧。刚进了宫她就被安排于槐阴深处的挹翠亭,指挥几个宫女洒扫烹茶,身份是才人。

隋朝的后宫共分五级:贵妃有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第一品;九摈有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第二品;世妇有婕妤十二人,第三品;美人、才人十五人,第四品;此外御女有宝林、御女、采女等。才人的等级虽然不高,但她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身边的姐妹,和自己一同进宫的那些女子,都花钱贿赂了主管选秀的宦官许廷辅,一个个都受到了皇帝的宠幸。唯有她如一朵秋后独自开的黄花,对她们那些行径不屑一顾,她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容貌,总有一天会被皇帝宠爱的。

只是这一天她等得太久了,直到死去。

没有人过问的后宫是无聊的。在一个还是寒风料峭的春天里,花园里的梅花,冒着厚厚的积雪,盛开绽放: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

寒雪未消天意冷,只是寂寥的春心比阶前的白雪更加冰凉。坐在纱窗前,卷起帘帷,等不来一个嘘寒问暖的人,只能独自颦眉。唯有庭中的一树寒梅在枝头露出一点红蕊,算是一种眷念。

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得想到了东汉的王昭君,原来时隔近四百年,竟然旧事重演。“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要不是许廷辅像毛延寿那样从中作梗,幸福只怕早就来敲门。诗写得含蓄有致,开初唐先河。

天气渐暖,仍旧是这个春天。明明知道皇帝不会来,可就是不甘心,总希望会有奇迹出现,精心装扮,为了不知何时的不期而遇。虽然没见过面,可他已是自己的情郎。画好了妆,却无人欣赏,只能枉自嗟呀,就如做了一个欢喜的梦,醒来之后,反而愈发地悲伤。杨花已经漫天遍野地飘荡,春天也就要过去了吧?杨花都能飞来飞去,无拘无束,自己却只能躲在槐阴的深处,看着她们在迷楼上醉梦笙歌。

迷楼,“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的迷楼。

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

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恋红辉。

看着陪隋炀帝一次又一次下江南到迷楼流连忘返的嫔妃们,她心中不可能不嫉妒。只是用那种方式换来的爱情,自己不愿要,就是得到了,也毫无意趣。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八年。

八年之后,还是在春天里,厌倦了年如一日的生活的侯巧文,开始想办法引起杨广对她的注意。只是,这种方法的代价,太过沉重。

这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端详了许久,做今生最后一次的新样靓妆。八年前,她满心欢悦地来到了这个地方。在这里,她曾有过憧憬,不希望海誓山盟,只求能够时常见面,得到他一点宠爱。可是八年来,他没有见过她一面。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如果再等一个八年,第一个八年,他都没有来,第二个八年他还可能来吗?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有她的存在。就算他见到了自己,只怕那时的自己已经容颜不再。

回想起这一生,伤感不已,才貌双绝,是大幸还是不幸?寻来纸笔,写下了一首血诗:

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

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

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

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

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

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

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一切都到此结束吧。

不是对生命的不珍重,不是不害怕死亡,只是对这生活没了希望。青春渐老,再继续下去,已经没有必要和意义。她再一次向冷酷的宫廷洒下温暖的目光,做最后一次的留恋,从此再无瓜葛,了无牵挂。

宁愿在枝头抱香而死,不愿零落成泥。

她的死总算没有白费。得知有一位宫妃自缢而亡后,八年不见的杨广终于来了。死去的她竟也是那么美丽,犹如一朵娇艳的桃花。杨广看了,心痛后悔不已,在她身上的香囊里发现了三首诗: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窠。

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

欲泣不成泪,悲来翻强歌。

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

杨广终归是一个多才多情的人,看了三首凄苦的小诗,悲伤反复。突然心中大怒,叫来许廷辅,训斥道:“朕面遣汝择后宫女入迷楼,汝何故独弃此人也!”下令将他关进天牢,赐他自尽。

对于巧文,杨广怜惜她的才华,追赠她为四品夫人,位与十六院妃嫔并列,并为她撰写了深情熠熠的祭文:

长门五载,冷月寒烟;妃不遇朕,谁将妃怜?妃不遇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遗恨九泉;朕伤死后,妃若生前。

她美丽的死,终于换来了杨广的垂青,只是这一切都已无关风月。她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华丽的孤坟和一段哀怜的碑文,弥补不了生前的苦闷与煎熬。

和左芬相比,她是不幸的。左芬所承受的是繁华热闹过后的落寞,而她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死一般的冷寂。但她又是幸运的,忍耐了八年的孤独与幽闭之后,她用生命换来了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如果她不是用这种方式来结束一切,她不过是万千后宫女子中平凡的一个,没人会再记起世间曾有这么一位女子来过。在她以后,肯定有无数和她相同命运的女子,只是她们没有巧文的决绝和勇气。

后世的女子对她的令名羡慕不已,可是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所求的不过是能和他——朝朝暮暮。

天池洼人题诗:

烂漫庭花可耐春,香魂易散色犹昀。

谁怜薄命昭君恨,不过君王半纸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