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成功大师经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20:41:46

点击下载

作者:韦恩·W·戴尔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灵感(成功大师经典)

灵感(成功大师经典)试读:

前言

我喜欢灵感,而且相信,希望生活在灵性之中——这样的念头同样也会吸引你的兴趣。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怀着这样一种重要的想法:将我对这一神奇概念的了解说给你听。

对我来说,写这样一本书是一种不寻常的体验。有几个月,我每天清晨在3点30分左右醒来,先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度过一段亲密而静谧的时间,然后便坐下来写作。这本书的每个字都是遵从内心感觉写成的。我把手放在桌子上,任各种想法从看不见的灵性世界穿过我的心,然后落到纸上。我的内心深深懂得:这些文字并不属于我——我只是这些想法借以表现自身的载体而已。我对这一过程深信不疑,只要我在写作时一直停留在“感应”状态,这种过程便屡试不爽。我也相信这些观点对你同样适用。

这本书是我在35年作家生涯中所写的和我本人最有关联性的作品。我决定从亲身经历中选取一些事例。也就是说,书中所选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本书其实是经过对事例精挑细选而后写成的。随着写作过程逐步深入,我发现,要想描述“灵感”这种内心深处才能感觉到的主题,必须尽可能真实可信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正如人们从别人的描写中无法真正感受到芒果到底什么味道一样,我当然也不能通过列举别人的案例,恰如其分地传递我对“灵感”的体验都有哪些了解。通过“用心”去写,我得以在各个章节尽量保持“灵感”本身的鲜活风味。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在本书封面放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妨读读最后一章“当我受到感应时生活是什么样”。快要完成本书的写作时,我令人难以置信地巧遇造物主创造的最弱不禁风的生物之一——蝴蝶。我在最后一章描述了那次让人称奇的经历。当然,一起介绍的还有:如果将“灵感”赋予的洞察力付诸运用,你的生活会慢慢变成什么样。

我还清楚地注意到:我在本书通篇都在不断重复一个主题。我决定在编辑时不删去重复的内容,因为我将本书看成一种载体,通过它将你带到一个你真正懂得“感应”真实含义的地方。这个再三重复的主题是:生活在灵性之中吧!你曾经来自灵性世界,因此,要想受到神灵的感应,必须尽量恢复到来到人间时的模样。你必须这样生活,以便更忠实地追随他。

安东尼·德梅洛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导师和故事家。他是天主教牧师,住在印度,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问题变成通俗易懂的教义。下面是一篇短篇故事,摘自《觉悟之心》。在这部作品中,德梅洛神父精辟地概括了我想向你传达的“生活在灵性之中”的内容:

信徒跪在那里,准备接受收徒仪式。老师在他耳边庄严地念着咒语,告诫他千万不要将咒语泄漏给任何人。“如果我告诉别人,会怎么样呢?”信徒问。

老师说,“听到你咒语的任何人,都将从无知和苦难的束缚中解脱,但你自己将被逐出师门,受到痛苦的惩罚。”

信徒刚听完这些话,就猛地冲到市场,招呼一大帮人围着自己,然后将听到的庄严咒语说给所有人听。

弟子们随后纷纷将这一情景告诉老师,还强烈要求将这个违抗师命的家伙逐出寺院。

老师笑着说,“我什么都不必教他了。他的行动表明:他凭自己的本事就能成为老师。”

我相信,随着你全神贯注地去读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变得越来越清晰。灵性世界在强烈召唤你回归,这种召唤刚刚存在于你的生活中,否则的话,你就不会在此时此刻读这些文字了。我奉劝你留意这种召唤,当某种“受感应”的生活成为现实时,你将发现幸福和快乐在前面等着你。韦恩·W·戴尔第1部分生活在灵性之中草地上的每棵树、每株植物似乎都在跳舞,但在凡夫俗子的肉眼看来,它们却一动不动。——鲁米第一章生活在灵性之中“受到感应时……你蛰伏的力量、才华和禀赋开始活跃起来。你将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远远超乎想象的伟大的人。”——帕坦加里

在确定本书的题目时,我有意用了“召唤”这个词,用以表示灵感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时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宇宙中有个声音,它恳求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存在的目的,以及当前暂时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这个声音时而低语、时而呼喊、时而浅吟,它告诉我们,我们在尘世间的经历(即在时空中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自有意义。这种声音与灵感有关,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灵感。

灵感通过各种方式(有时甚至是无法预料的方式)对我们的注意力作出回应。比如,我开始写这本书时,一直在两个题目即《灵感:最终的命运》和《灵感:最终的召唤》之间犹豫不决。有一天,我在海里游泳时,大脑始终左右为难,对两个题目都反复衡量之后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我用自动收费公用电话给为我提供图书出版服务的出版社——海伊书屋的CEO兼总经理里德·特蕾西打了个电话,想听听他对书名有何高见。等他回叫时,“呼叫”(calling)这个词出现在电话机的显示屏幕上。没有别的,就是它了。随后,这个词又开始断断续续地闪烁,就像有意引起我注意似的。

里德回电话时,我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他,我们都同意用《灵感:最终的召唤》作为这本新书的书名(译注:本书中文版书名考虑到读者对书名的理解,略有改动)。所有这些似乎都只是离奇的巧合,但我心知肚明。

大家会想到,“巧合”这个词的本义是指数学上的角度重合。当两个角通过这种方式叠在一起时,我们便说它们完美地重合在一起。不是无规则的重合,而是完美重合。于是,任何所谓的“巧合”都表示多种力量以尽善尽美的方式叠加在一起。譬如,当“召唤”这个词在我面前闪现时,我恰恰准备在“召唤”或“命运”二者之间选其一,这说明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到某种重要事物的机会。你看,吸引我们注意的事物,其出现并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它还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灵感事件。

我们都知道,人的内心深处有某种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通常我们称其为对人生大事的“本能反应”。我们身上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寻求“受感应的自我”,希望体验一统性。这种渴望是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感觉,它在耐心地要求我们认可它、实践它。我们可以将它描述成一种机械装置,这种装置坚定地在我们的“心屏”上放映出“命运”、“使命”或“决心”等词。让日常行为与这些内心情感结合起来,从而使我们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召唤是什么,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如果你将本书放在一旁,验证一下此时此刻的感受,我想,你会听到自己的身上有个部位在叫道:“是的,我希望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灵感!我想听懂自己的召唤!”

我向你保证:第一次读完本书之后,你将开始与“受灵性感应的自我”亲密接触。之所以对此如此肯定,是因为正是内心召唤要求我写出这些文字,并将其拿出来出版。你看,你也成了我最终召唤的一部分。

我认为“灵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处于灵性之中”。当处于灵性之中时,我们就有灵感……而得到了灵感,则是因为我们又回到了灵性世界,是因为我们完全唤醒了存于内心的灵魂。受到灵性感应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我们觉得与自身本源完全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完全是有意而为之;我们创新的汁液在涌动,从而为日常生活带来了特别充沛的活力。此时,我们既不评判别人,也不评判自己——我们对各种行为或态度都一视同仁、不为所动,而在处于未受感应的状态时,这些行为或态度却让我们沮丧。我们的心在吟唱,以示对每次呼吸的感激;我们宽容、喜悦,充满柔情。

处于灵性之中并不一定仅限于我们所做的工作或日常行为。我们可能在灵感迸发的同时,仍然不敢肯定究竟该追求何种职业,或筹划何种活动。灵感不过是对我们内心灵魂的简单辨别。灵感指的是回归到万物起源之处,那里既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固定形状,那是一个能量场,我在以前的著作《意念的力量》中称其为“意念”。

然而在本书中,我通过描述怎样生活在灵性之中、怎样倾听灵感的声音(甚至包括在做与我们所称的“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时听见的声音),从而超越了对意念的内在力量的理解。这种状态和怀有强烈动机的状态截然不同,实际上,它几乎是动机的对立面。动机与灵感的对比

重要的一点是,完成内心召唤要求我们去做的任何事,都是当前过程的一部分。亚瑟·米勒也许是美国最卓越的剧作家,此人就懂得这一点。在晚年接受某一次采访时,别人问他:“您在编一部新剧本吗?”米勒先生的回答大概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编新剧本,但可能在编。”从这种乐观的回答可以看出,米勒的作品源于灵感——也就是说,激励他创作的是“自我”之外的某种东西。

相比之下,具有强烈动机的人身上有一种“自我决心”,驱动着他克服困难、追求目标——可以说一往无前。如今,我们多数人受到的教诲都认为这是一种优良品质;事实上,当我们没有建树、没有展现出干劲和雄心时,别人就对我们说“加把劲”!演讲、图书、音频和视频资料里,处处都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专心致志地将某种想法付诸行动,使其成为现实。就取得各个领域的成就而言,这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不过,我们此处探讨的是,到底是什么指引我们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带领我们去做该做的事……那就是我们的最终召唤。

如果说动机就是形成并保持某个想法,然后实施它,使其成为某个想要的结果,那么灵感则与此相反。当我们被灵感控制时,会有某种想法从看不见的灵性世界支配着我们。似乎从远方来了某种东西,在那里,我们任凭自己被一种比自我及自我产生的一切错觉更强大的力量所驱动,这种东西就是灵感。“处于灵性之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与看不见的客观存在相联,这种客观存在最终指引我们找到内心的召唤。我们往往可以辨别这些受到感应的时刻,它们似乎并无实际意义,但同时,它们却一直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

置灵感的强大吸引力于不顾,就会带来个人的不适,或者产生某种与自身脱离的感觉。出于各种原因,当我们觉得有个声音在召唤我们去创造、去表现、去参观某个陌生的地方、去见某个人、去表达自身情感、去助人或者去参与某项事业时,我们可能会反抗。灵感是一种要求我们坚持到底的声音,哪怕我们对目标或结果不敢肯定——它甚至会强烈主张我们进入某个未知的领域。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灵感是一种思想或想法,它把我们与某种能量再次联系起来,而我们在成为一个微观粒子之前,与这种能量是不可分割的。我称此为“屈从于命运、任凭自己聆听召唤”。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我们以及其他有自我倾向的自我需求,和那些使我们偏离灵感召唤的习惯区别开来。随着更深入地进入灵性世界,别人或我们自己的自我需求便失去了引导作用。我们屈从于某种无时不在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使我们进入这无比美妙的灵感状态。我们被自己的最终召唤所牵引,而这种召唤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目标。一种连我们自己的生活都可超越的力量

一切物质生命体起源的无形客观存在,要比我们称之为“生活”的东西,或者说,要比出于生死之间的东西强大得多、重要得多。无形客观存在的精神领域,在这个有始有终的物质世界里召唤我们。这种精神实质便是我们的本源,与世俗的“自我”相比,它更重要、更伟大。受到感应时(正如我在本书所指的那样),我们便和这种各方面都比我们物质存在更伟大的力量建立了联系。正是在灵性世界,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决心;正是在灵性世界,我们的伟大才显得绝对而无可辩驳。在进入到客观形体之前,我们是造物主的一部分,带有造物主与生俱来的一切品质,而正是造物主为人类送来了富足、创造、爱、和平、欢乐和祥和。

用心体会亚瑟·米勒的所作所为,我们发现更加宽广的能量场贯穿我们全身,然后与我们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引来了这种“本源”。我们收起了“自我”身份,开始相信创造我们肉身的能量。我们决心生活在灵性世界,将自己托付给某种比我们的物质存在更伟大的东西。当我们聆听它、允许它来去自由时,它会指引着我们;当我们听不到(或听任“自我”半路杀出并左右我们)时,就得不到灵感。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在本书后面的内容里,我提出了几条建议,谈谈如何与我们自己的这一部分进行交流并与其沟通。现在,我想先向大家讲讲我在处在灵性中时的亲身经历。我处在灵性之中时的经历

处在灵性之中时,我有一种满足感,但并不仅仅是这些,我还体验到了快乐。我能接收到来自“本源”的振动能量——可以称其为声音、信息、无声的提示、无形的建议,随便你怎么叫,反正它是某种能量的波动,当我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我就能和它结合起来。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曾经说:“当我完全是自己、全然孤独时,或者当我兴致勃勃时(比如坐马车外出、美餐之后散步,或者在无法入睡的不眠之夜),在这些时候,我就会思如泉涌、妙想不断。这些想法从何处来、怎样来,这我不知道,我也无法强迫它们。”

不一定非得是天才才能理解莫扎特所指的东西——此时此刻流经你我全身的,就是同样的力量,只不过出现的方式不同罢了。我已经学会了为这种精神能量的自由流动排除阻力,方法就是提醒自己与它结合,或者提醒自己在处于灵性之中时形成想法和期望。

神灵并不考虑事情的“不可能性”有多大。换言之,它并不关注不能创造什么、哪些问题解决不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者症结在什么地方。当我处于灵性之中时,我希望此时此刻和我的想法、我所期望的结果完全结合。如果我想让听众得到某种受感应的体验,我并不告诉他们怎样演讲,而可能是故意让他们失望。我知道,如果我在发言中间半路卡壳或者忘了台词,灵感会帮我渡过难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其结果是让我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启示。

坐下来写作时,我的愿望就是邀请灵魂快速贯注我的全身,于是我会鼓励各种想法自由流动。像莫扎特那样,我与自己处于灵性时的本源建立联系,希望成为本源出现的载体。此时,我会思如泉涌,无论想得到什么支援,我都能得到。像莫扎特那样,我无法形容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也不能强迫它们。停留在灵性世界似乎是产生这种受到启示之感的秘诀。

迈克尔·伯格曾经在《变得像上帝那样:卡巴拉和我们的宿命》一书中这样巧妙地描写:“……就像一切存在都是上苍的安排一样,一切存在也都是我们的安排。”我发现,当我的首要使命像伯格所描述的那样时,灵感也会在生活的其他领域流动。换句话说,要想受到感应,就必须愿意收起自我和利己之心,进入某个我希望以某种完全自由的方式分享自身所有的空间。

譬如,在最近一次演讲中,有位名叫罗里娜·德·席尔瓦的女士在休息时来找我,问我能否去看看她住在多伦多病童医院的十几岁的女儿艾莉森。艾莉森患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已经住院很长时间了。这种病的特点是淋巴系统衰弱。她的肠穿了孔,无法加工蛋白质和脂肪……而医院对她病情的预测也不容乐观。

当第三次去看艾莉森并和她坐在一起时,我抓住她的手,看到她手上一个由于静脉注射形成的小伤口上部有个疤痕。当时,我感到身上有某种东西流过。我凝视着女孩的双眼,提醒她说那个疤痕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表示安康的本质(即我们的本源)已经在她体内发挥作用。我告诉她说,她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鼓舞同样的安康前往她的腹部。“你已经和灵魂建立了联系,”我几乎喊出来,“否则,你手上那个伤口不可能会长出一个疤痕!”

14个月后再和罗里娜交谈时,我问她是否还记得那天我在医院抓住艾莉森的手,并体验那个疤痕带来的灵感。罗里娜回答说,那天对她女儿是一个新起点,因为她的身上有某种东西展示出来。此前,她的脸色一直很苍白、没有血色,然而从那天起,她对整个康复过程无法忍受的情绪却烟消云散。当那个女孩意识到自己确实与灵性建立了联系(手上长出的疤痕可以作证)时,她完全改变了对疾病的态度。

如今,艾莉森已经出院回家,甚至能做点事为那家医院筹款,因为她作为一名特护病号在那里呆了那么多个月。如果你见过我在电视上或私下里发言,会注意到我身上佩戴了一枚天使形状的小别针,那是艾莉森为表达谢意送给我的礼物。对我来说,这枚别针是天使的象征,而正是这个天使,那天引导着我向艾莉森说了我说的那些话。

我内心知道,记得自己始终与这种本源相联时,我们可以激活上帝赋予的安康,那时,我们便可以说自己得到了灵感。不管其结果是否像艾莉森的病愈那样神奇,还是我们完全通过肉体的消亡才和本源客观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当时都处于灵性之中。每个人都是上苍在我们所住星球的化身或代表,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外,还要记住:我们的创造力是一种现成的能量。我发现,当我模仿它时,其结果是终生都有灵感闪现,此时,我过着一种循着最终召唤而行动的生活。如果有个声音召唤我做某件很高尚的事,而我却对此无动于衷,那么,我会经常发现自己体验到不满和失望。但是,当我遵照这种召唤的要求行动并与其共融、愿意拿它和尽可能多的人分享时,我就觉得自己受到了感应。

比如,向某个监狱或图书馆赠书时,我能感到自己的行动是在实践我的最终召唤。就在今天早上,我还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感谢电话。她曾经请求我为她的作品签名。我费了点心思回复她,说她对于催眠治疗的精神历练怎样让我获益匪浅,还说我认为这种做法对别人肯定也适用。她说:“您的话是我所收到的最珍贵的圣诞礼物。”所以说,为什么这件事如今还在给我感应呢?因为我离开了“唯我”的世界,进入了通过昭示灵魂帮助他人的新世界。

这些处于灵性时的体验,我们所有人都能得到——我在这里不过用了几个亲身经历的小插曲,来阐述怎样寻觅心底的召唤罢了。这种召唤是为所有人准备的。我已经感到有声音召唤我帮助他人,而生活也引领我循着相应的方向前进。你在向哪个方向前进

处于灵性之中是我们将要面对的一个方向,而不是将要达到的终点。生活在灵性之中要求我们毅然确定这个方向,其方法是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与灵魂合拍的想法体现了一种和谐共融,使我们面对自己的最终召唤——显然,这便是我们希望面对的方向。一旦开始观察自身想法,我们就会认识到:许多时候,我们其实在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当我们突然停下来时,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可以来个180度大转弯,从而产生新想法。比如说,谴责某种被我们称之为“恶”的东西,就是面对错误方向的想法。当观察所处的世界中被我们打上邪恶标签的事物时,我们实际看到的是背离本源而行的一类人,而不是被某种邪恶力量左右的个体。

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上,有许多行为似乎由“恶”引起,但是,必须当心的是,不要将力量赋予某种并不存在的势力。世上只有背离本源而行的人,他们的行为与存在于他们内心的创造性能量相对抗。当怀着体现出憎恨、评判和排斥的想法时,我们便在与自己的本源背道而驰。比如说,当那些非灵性的想法以恐怖行动等痛苦的方式爆发出来时,我们便称这些行为为“恶”。尽管采用的轻蔑的标签有可能缓解气愤感和无助感,但这些标签却无法帮助我们与灵魂沟通。对于所有寻求灵性生活的人来说,最需要做的便是评估自身想法和行为所代表的方向,看它们是趋近灵魂还是远离灵魂。简单地将不良行为谴责为邪恶的力量,这种想法只能使我们远离处于灵性中的生活。

要想天天都有灵感,必须能快速辨别出使我们远离本源的全部想法,然后再转换方向。正如圣弗朗西斯建议的那样,我们需要把爱带到恨的面前。当内心充斥着被我们称之为“恶”的想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自己面对的方向是错误的。这一点很难把握,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归咎于外力如“恶”或“恨”,但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头脑。我们可以来个180度大转弯,方法是运用身上使我们远离信仰的那同一种能量。

当我们处于灵性世界时,恶、恨、怕乃至病,都可以用爱和善来软化。当进行“U”字形转弯时,我们重新调整了准星,从思想到行动都又回到灵魂所在的空间。帮助你应用本章观点的几条建议

◎每天至少做一件这样的事: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却不指望得到任何认同或回报。比如说,我在开始每天例行的身体锻炼、沉思或写作之前,会前往书桌选择当天的礼物。有时候,这可能只是给某个曾写信给我的陌生人打个电话,也可能是订几束鲜花,或者送一本书或一件礼物给当地商店里某个曾经帮过我的人。有一次,我给母校的校长写信,请求设立一项奖学金;有一次,我给车场的调度员送了一本日历;还有一次,我给人文科学实验室寄了一张支票;再有一次,我给刚刚开始独立创业的儿子寄了3本邮票。这种做法是否微不足道,这并不重要——它不过是以某种方式开始处于灵性中的一天而已。

◎善于发现所有与本源不合拍的想法。当你停下来排斥某个人或者产生某种带判断性的想法时,对自己说“我要处在灵性之中”这句话。然后,暗暗努力去转变这种想法,使其与本源的能量结合。

◎早晨完全醒来之后,花一两分钟时间用于我所称的“和上帝静静待一会儿”。晚上临睡前再练习一次。使自己处于一种感恩的状态,大声说:“我希望感觉良好。”

◎我的生活要比我更伟大。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这句话。把它打印出来,贴在家里、车上或办公场所某个显眼的位置。这里的“我”是你的自我身份,而“我的生活”是流经你全身、“自我”阻挡不住的神灵(它也是你此时此刻要实现的东西),而这种力量是无限的。标明你身份的“我”只是稍纵即逝、微不足道的东西。

◎将毕生精力用于追求某种能体现你对灵魂认识的东西。无论别人怎么看,你都是卓越的化身、永远的天才、创造的大师。默默奉献,去激励并展示你的灵性吧。《奇迹课程》引用耶稣的话说:“如果你想和我一样,我会帮助你,因为我知道我们都差不多。如果你想与众不同,我会等候你,直到你改变想法。”处于灵性世界,其实就是变得和你的本源差不多。如果你不想那样,那么,你的本源会礼貌地等候你去“改变想法”。第二章每个人出生后都是一个粒子

硕大的橡树曾是一粒坚守“阵地”的小果仁。所有人都是发育中的硕大橡树,成为一棵小坚果没什么不好。——古代箴言

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粒子并不能创造出更多粒子,他们说,这些粒子来自所谓的“能量波”。物理学家和玄学家认为,从物理意义上讲,我们所知的生命来自一种看不见的通常称为“精神”的东西。我敢肯定,一切物理粒子所起源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并非能解释清楚,也并非能够证实,我想你也不会为这一观点吃惊吧。当我们“意会”的时候到底知道什么,恐怕文字也无法准确界定。

显然,我们存在的宇宙自有其意义,有一种智能支持着它的创造和持续演变——由于我们都来源于这种智能,所以我们都是它的一部分。比如,你不妨想想:哪怕对一滴血进行科学分析,都能揭示我们整个身体各种元素含量的全部特性。这滴血中含铁的百分比,和我们身体中各个部位流动的血液含铁的比例完全相同——所以不难认可这种看法:这滴血和它滴下来的源头性质一模一样。

现在想想这滴血始终保持在游离状态时会发生什么。这时,它无法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或保健作用,也无法自由循环。如果离开源头时间太长,它就只能干涸、腐烂、分解。哪怕含有源头存活所必需的一切物理特性,它也同样摆脱不了消亡的宿命。

我相信,我们从灵魂本源转化为由粒子构成的物理存在的过程,和这滴血的演变过程差不多,因为这滴血中含有血源所具有的所有相同属性——但和这滴血不同的是,我们根本无法完全脱离自己的本源。我知道,宇宙中任何事都不会由某种“本源能量”所支配,哪怕这种能量通过自身的创造而创造了无数真正的奇迹;我知道,我们都承认人要从精神世界过渡到粒子世界和有形世界,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出现,在我们同意它离开的那一刻开始离开;我还知道,我们决心要为这个世界带来让人欢欣的完美,并将这种神奇的能量和我们在地球上遇到的每个人分享,因为那样做是我们的天性!

古代神秘主义传统告诉我们:我们的星球是作为分享造物主普施的爱、美和富足的载体而存在的。离开神灵时,我们不一定非得脱离自己的本性,但脱离本性的可能性却似乎很大。向接受感应转变,需要我们的肉体存在关注、专注并感知这种状态,并相信它能帮助我们和自己的“原我”再次建立联系。

流遍我们全身的灵感是来自“非物质自我”领域的信使,以前,我们正是从“非物质自我”进入这个有形、可见的世界的。我们现在也能回归那种无形的状态,而不必经历肉体的消亡。

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心路历程,要求我们以想象的“无所不能的能量”来思考。在从精神变为有形的肉体之前,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曾经所在的(现在仍然处在)无形的一统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允许我们前述的能量波变成一个小小的亚原子微粒,然后变成一个夸克、一个电子、一个原子、一个分子,最后变成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含有我们身体完成物理显化所需的一切,以及我们身体的一切追求、成就、占有物和物理属性。

在变成灵魂的化身之前,我们的生命和本源几乎一模一样。随后,我们开始经历转化过程,成为一个打算花9个月呆在母亲子宫中发育的小小胎儿。我坚持认为,我们进入这个粒子世界和有形世界,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出于某种现在还无法轻易理解的原因,还呆在“原产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自己来到人世间要做什么,而且眼巴巴地等待着启动这一生命历程。

为什么要归咎于或责怪不属于我们一部分的某个人或某件事呢?说到底,上帝赋予我们行使意志的权力(即可以取舍),所以我们不妨假设:当孤零零地居住在天国时,我们也曾有过同样的能力。我们选择自己的肉体,就像选择完成人生旅途所必需的父母一样。我们在选择这种生命的同时,就选择了自己的本源,相信这一点似乎并不为过。

打算成为“自我”的人体细胞的最早一个粒子,并非我们客观存在的“建筑师”——而是“展示”客观自我的一种既无形又看不见的能量场的表现。我们的眼、腿、嘴等器官的大小和形状,都孕育在这个粒子和产生这个粒子的能量场中。所以,我内心就很自然地认为,在这个能量场中,我们人生的形状已经封装完毕。

你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有了对“人生将采取什么形状”的认识。我们能够听到那个声音,那个希望我们听懂最终召唤的声音——“如果我们作出选择”……不过,首先还必须听凭神灵方案的安排,这个方案我们在母体受精之前便已经认可。我们成为有形实体的头9个月

让我们第二次回头看看:从我们体现为一个粒子而存在的那一刻,到我们从母体的子宫中生出来的那一刻,都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胚胎在一个充满信任和和谐的空间里成为胎儿——它没有任何需求,因为它完全和自然的神力相伴而生。我们发育的基础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形成:大脑的发育并不依赖于我们怎么想,不管我们觉得它应该怎样发育;心、肝、肾、脚趾、手指、眉毛以及每个其他部位,都按照一个从子宫方面看堪称神奇的时间表依次出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存在于某个女人(当然,这个女人可能欢迎我们问世,也可能不欢迎)的子宫内、由“生命本源”控制的9个月。我们成长为自己同意的那个人所需的任何能量,都直接流向并流遍全身。

在这头9个月里,为什么只要母亲允许我们在她的体内发育,我们就能和她精诚合作?为什么我们开始人生之旅所需的一切,都能与具有创造性的神灵完美地融为一体?我们来自一粒种子,这粒种子那么小,甚至无数这样的种子都没有针尖那么大。而且,它看上去和长颈鹿、棕榈树或任何有生命的机体的种子没什么两样。那么,它最终是怎样变成你我的呢?

种子在“创造性智慧”的庇护下才显化为我们想要的模样,并在掌管一切生命的非凡神灵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创造的全过程完全展开……呆在子宫里的那几个月,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处在灵性世界——我们允许灵魂在完全主动的情况下与我们自身结合。确定我们存在的,完全是一种生命力,这种力量谁也无法完全描述或解释。我们是一个幼虫模样的小软球,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它会变成一个人,并带有维持子宫外生活所需的器官。

可以看出,宇宙之间有一种百分之百信得过的力量,我们来到人世间靠的就是这种力量。它创造并展示着爱、合作、美、延伸的精神,正是由于神灵所做的这件无可挑剔的事,我们才得以回归灵性世界,从而认识灵感。在一生当中,我们在子宫外继续发育,无论到哪里,都依靠这种创造能量为我们点燃存于内心的灵感之光。

我曾有幸和我的本源有一次对话,现在我想将它与大家分享。如前所述,这种历练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想象做到。这是一种神奇的经历,我鼓励每个人都找机会去体验,最起码我们也应该关注能促成这种体验的环境。我在显示为物理粒子之前和本源的对话

处在一个由某种有组织的智能(这种智能排除了偶然和巧合)创造和指引的宇宙中,我总觉得,我此时呆在此处的情景,便是这个智能系统的一部分。在一次有效的催眠体验中,我在自己灵魂的“高我”和现在仍然关联着的“原我”之间再次发起一次对话。在我大部分成人生活中,这种想象中的对话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我是1939年9月的第一天被母亲怀上的,并于1940年5月的第10天出生。母亲怀上我的那天,适逢阿道夫·希特勒入侵波兰。两天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出生的那天,恰逢纳粹德国入侵并占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于是我看到大屠杀的来临。我知道,我将要在消弭仇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种仇恨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导致数百万无辜惨遭杀戮。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教会别人自立和同情。当我像弗朗西斯科·伯纳登(后来成为阿西尼城的圣弗朗西斯)那样(或者说与他一起)穿行于欧亚两大洲,企图阻止“十字军东征”之类的恶行时,我如同13世纪早期的这个神的化身。我的无尽的灵魂曾经受遍人们对同类的残暴之行的折磨(现在仍然如此),希望根除将我们相互分离、用暴力解决争端带来的痛苦。对我来说,解决方法似乎就是教会他人怎样与自己的本源结合,从而使自己停留在这种对爱、和平和善一统性的意识领域。当足够多的人踏上这段回归灵性世界的心路历程时,我们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将能体现我所称的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倡的“灵感”。

1939年准备完成从独立的灵魂存在向粒子世界的转变时,我和我称之为“上帝”的创造性智慧进行了如下交谈:

上帝:在将要进行的这段历程中,你想实现什么目标?

我:我想教会人们自立、同情和宽容。

上帝:你能确定这是你希望奉献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我:是的。如今我对它的必要性甚至看得更加清楚。

上帝:好吧,既然如此,我想,我们最好把你这个小家伙放到孤儿院,让你在那里呆上一二十年。你将在那里学会自力更生。我们还会让你失去双亲,从而没有人阻止你完成使命。

我:这我接受。但是,我的父母怎么办呢?谁是帮助我实现人生目标的最佳人选?

上帝:你可以选择梅尔文·莱尔·戴尔做你的父亲。他是个囚犯、酒鬼,还是个贼。你还是婴儿时,他就会抛下你,而且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先是试着恨他、寻求报复,但是,在他离开他的肉体之后很久,你最终会原谅他。这种宽容行为将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大事,它将把你推上你现在已经同意踏上的道路上去。

我:那我母亲呢?

上帝:选莱尔的妻子黑兹尔·戴尔做母亲。她对自己所有孩子的同情将为你树立学习的榜样。在经受苦难大约10年之后,她仍然拼命工作,使你和你的兄弟破镜重圆。

我:这么说,我父亲的命运岂不相当残酷?

上帝:根本不是。他在25年前就已经同意了这样的命运。他用整整一生去教自己的某个孩子懂得宽恕的含义——这是一种高尚的姿态,你说是吗?而你母亲会让你们看看怎样做到每天都展示真正的同情。现在,请你回到原位,开始成为一个粒子吧。

在我《相信为凭》一书的序言中,我曾写到我怎样寻找生父,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去拜谒他的坟墓。我处处寻觅他,这一点违背了逻辑法则——而去拜谒他,则是我在开始写作和演讲生涯之前,或者说在履行早在1939年便已同意的使命之前,需要克服的最后一道障碍。

我还参观了欧洲二战时期的大屠杀遗址,并且再三阅读了那段近代史。正是那些屠杀激起了民族仇恨,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20世纪60年代,我为和平解决围绕可怕的越战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而奔走斡旋。今天,我的注意力则经常集中在为非洲、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出现的暴力和仇恨寻求一种替代方案。我的召唤存在于内心深处,而且支配着我的行动。就像亚瑟·米勒那样,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但是,我在这段历程开始阶段所做的决定,却可能时时指引我。我知道有一点毫无疑问:我得到了“灵感”!

我已经描述了对自己内心召唤的个人见解,以鼓励大家都去审视自身的现实生活(包括生活中经历的所有艰辛和成功),作为实现你们各自使命的必备经历。从这一角度看待生活,就会在内心培育出深深的渴望,这种渴望会引导你一步步回归“灵性世界”。从感应的角度看生活

将整整一生看成某个你在来到人世间之前就已参与其中的宏伟计划在一步步演变,对你将是巨大的帮助。这一点从我自己的例子中也可看出来。这样一来,你就会从怨天尤人变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负责。如此,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成为这个完整计划的一部分。比如说,当你经历的事情看似令人不快时,你可以看看自己能从显而易见的困难中得到什么。

如果记得自身才是吸引合意或不合意事物的根本原因,我们就能消除我们深陷其中的“负能量”。如果我们的愿望处于灵性之中,感受着喜悦,但出现的却总是相反的情形,那么,我们不能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而应该将自己看成只不过没有与那种创造性的能量在振动中结合而已。我们可以通过想法来变换自己的振动,使想法与愿望更加和谐、协调,然后便可以开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灵感”能被我们感觉到。当我们积极主动地寻找“本源能量”时,它会愿意与我们合作——而且,我们还可以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剔除那些无法与本源能量结合的吸引行为和凭空想象的坏运气。

经历这种精神蜕变之后,有的人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作为同性恋者被上帝选中来到世间,因为他的一切行为都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苦恼:父亲排斥他,他在整个童年时代都是别人奚落的对象,就业机会抓不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受到歧视。是的,进一步深刻洞察自身的本源也许就会发现:他已经答应上帝去教会别人懂得爱,教会别人接受那些在生活主流中找不到的东西。要做到这些,还有哪种方式要比让一个生命进入某个如此稳定的躯体更好呢?如果真能产生这种感觉,那么,此人将知道自己的召唤就是改变别人带有偏见的反应。无论在有形世界发生什么,从他自己的内心看,他始终都活在灵性世界。

当内心感到安宁时,我们会吸引更多的安宁来到身边,而安宁正是我们渴望吸引来的东西。因为我们此时正在某个有关安宁的神奇之地发挥肉体功能。与灵魂相通时,我们再次获得了自身本源的力量。同样,街角的乞丐也许曾经同意:来到这个有边有际的世界,就是教给世人学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同情——甚至只是教某个人(可能是你)更富有同情心。说到底,“本源”是以千万种面目出现于世上的……

在无垠的宇宙中,关于我们的寿命有多长,并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我们面前有一种永恒,穷尽一生去教别人同情似乎并不荒谬。同样,自闭症儿童、盲人、暴力受害者、夭折的胎儿、四肢瘫痪者、饥寒交迫的孩子,还有你——无论这些人吸引到身边的是什么缺陷和困难——都是这个宇宙一统性的一部分。改变这个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同样也是这种一统性的一部分。因此,得到灵感时所持的态度有更少武断,有更多感激,因为灵感带有一只利眼,它关注着本源能量怎样显现。不要忘了:本源是不会从自己的创造物身上消失的。

我很喜欢印度瑜伽大师沙吉难陀在优秀作品《超越语言》中讲述的一则故事。我有幸遇见几次大师,二人相见甚欢。在几年前轮回到非物质的灵性世界之前,他一直是个优秀的“感应者”。

很久以前,有个人每天祈祷:“上帝啊,我真希望您能亲自前来,和我吃一顿丰盛的午餐。”

由于他总是唠叨不休,一天,上帝出现了。上帝说:“好啊,我会来的。”“上帝,我太高兴了。您什么时候能来?您必须给我点时间,好让我把一切准备妥当。”“好吧,我星期五来。”

上帝离开前,此人问:“我能邀请我的朋友吗?”“当然可以。”上帝说完,就不见了。

此人把所有朋友都叫来,开始准备各种美食。周五中午,大家搭起一个巨大的餐桌。所有人都来了。大家准备好一个大大的环形水沟,里面放上水,好给上帝洗脚。此人知道上帝会准时赶到。听到时钟敲响12下,他说:“怎么回事?上帝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他不会迟到。人可以迟到,但上帝不会。”

虽然有些疑惑,但为了表示敬意,他还是决定再等半个小时。上帝仍然没有来。接着,客人们开始说话了:“你这个傻瓜,你说上帝来了,我们有些怀疑。毕竟,上帝凭什么要来和你一起吃饭呢?算了,我们走吧。”

此人说:“别那样,再等等吧。”并走到里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让他心急如焚的是,他看到一条大黑狗坐在餐桌上大吃大喝。“哦,天哪!上帝肯定知道午餐已经被一条狗吃掉了。这应该就是他不想再来的原因。”他拿起一根粗棍子去打狗。狗嗷嗷叫着,逃之夭夭。

于是,此人出来对客人说:“我有什么办法?现在,上帝和我们都吃不成了,因为食物已经被一条狗污染。我知道上帝为什么没有来。”他的情绪糟透了,甚至回到里屋开始祈祷。终于,上帝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但却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还多处打着绷带。“发生什么事了?”此人问,“您肯定遇到了一场可怕的事故。”“这倒不是事故造成的,”上帝说,“这是你造成的!”“您为什么要责怪我呢?”“因为我中午准时来到了这里,开始吃东西。随后你跑过来打我。你拿棍子打我,把我的骨头打断了。”“可是您没有来呀?!”“你能肯定没有人吃你的食物?”“哦,是的,来过一条黑狗。”“这就对了,那不是我会是谁呢?我确实想好好享用你的食物,所以就变成一条狗来了。”

任何人、任何事都蕴含着本源,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防世间万物中“神奇的力量”。要注意发现这种力量是怎样经过乔装打扮后,将许多福祉传递给我们的。

我们来自纯洁的精神世界,并允许这种本源毫无妨碍、毋庸置疑地取代我们身上的某个部分。只要生活在灵性世界,我们的本源就会通过无穷无尽的途径显示在客观世界,帮助我们处理一切。然而,几乎从出生为有形的肉体时起,我们就在着手实施一项计划,去否定灵魂、强调自我。

读到这些文字时,你已经处在丢掉自我身份、回归某种生活(灵感正在那里等着你)的门槛。以下几条建议能帮助你越过那道门槛。帮助你应用本章观点的几点建议

◎把自己看成某个“人类”肉体中的单个细胞。并发誓要带着归属于整体的感觉,成为和所有相邻细胞精诚合作的单个细胞。将非灵感的想法和行为,看成对自身安康乃至全人类安康的负面冲击。

◎与其他细胞共同努力,允许身体的自然康复能力和平安幸福能力自我展示。拒绝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的身体、生活有何问题,将思维切换到允许你与自身本源能量和谐共融的想法上。譬如,不要说“我好像病了(或我觉得累)”,而要说“我希望感觉良好,那样我就能听任自己与平安幸福自然关联,从而现在就可以应用这种关联性了。”你改进后的念叨会引导灵感流经全身。

◎将你过去生活中所有起负面影响或(和)破坏作用的人列出来。想方设法使他们的行为成为对你有益的事件和态度,把这些行为和态度想象成不过是乔装打扮来妨碍你幸福的东西。比如说,我继父成天喝得酩酊大醉,当时曾让我很是看不起,但后来我觉得,这些情景是一种强大的手段,可以帮助我懂得自己不要喝酒成瘾。当你把遗弃、虐待和不忠看成追求更高境界的真善美的经历时,它们就是教会你认识困难、领悟人生真谛的老师。

◎想象你母亲在怀孕之前你和创造之神(你就是它的化身)之间进行的一场对话。除了出生时间以外,再审视一下你选择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想办法使你生活中出现的人与你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你将这种强烈愿望作为实施召唤的唯一精神存在)保持一致的发展方向。有些事物一开始以某种毫不相关的混乱状态出现在生活中,你要努力搞清它出现的意义。如果这种练习让你满意并激励你,就没必要说服任何其他人相信。

◎只要发现自己撞了胳膊肘、碰伤了脚指头、被一根落下的树杈击中,等等,都要留意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伟大宇宙和创造本源的完整性。出现这些事情时,停下来问自己:“在那一刹那我在想什么,我所想的内容与作为事件出现的情景之间有何关联?”你将发现一种模式:刚才想象的内容往往与不时发生的事情有着神秘关联。要坚持这样做,以产生对你的本源和生活方向的一种不间断的认识。

下一章将探讨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处于灵性之中的精神世界。要牢记那句通俗易懂的古代箴言:硕大的橡树曾是一粒坚守“阵地”的小果仁。所有人都是发育中的硕大橡树,只要我们仍然坚守自己的“阵地”,成为一颗小坚果并没什么不好!第三章摆脱“全天候”守候你的自我

如果你想和我一样,我会帮助你。如果你想与众不同,我会等待你,直到你改变想法。——摘自《奇迹课程》

我们如今懂得:我们由上苍创造而来,所以,他必定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还懂得:应该在9个月时间里完全信任这个神圣的发源地,是他给了我们所需的一切——然后,我们便作为他的纯洁代表来到人间。那么,为什么多数人都用“精神身份证”,去换取一个相信那些发源地并不存在的事物,如痛苦、恐惧、急切、限制和担忧的身份证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丢掉在精神世界的“全天候”合作经历。

我运用“全天候”这个词,意思是说我们无时不与灵魂相联,哪怕我们以不能反映灵魂意识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时也是如此。我在本书提出的始终是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可以回归到全天候灵感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人生的真谛。

灵感可以终生培养,并成为一种狂热的推动力,而不只是偶尔出现、神秘消失、似乎独立于愿望之外的某种东西。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神授之权——也就是说,并不专属于艺术和科学领域那些久负盛名的创造天才所独有。问题在于,从出生时起,别人就慢慢教我们只相信由“固执的自我”支配的世界……从而使我们中止了和“执著的神灵”之间全天候的从属关系。我们最初怎样形成了“固执的自我”

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时候,那些相信帕坦加里所称的“假我”幻觉的好心人,便立即开始对我们关爱有加。他们认为自己不受自身来源的精神实质的局限,而只由特质、占有物和取得的成就界定。他们认为自己彼此脱离,与自身生活中失去的物质脱离,并与上帝相互脱离。

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自我(ego)这个词通常作为“edging God out(即‘挤掉上帝’)”的首字母缩写词被人提及。你知道,自我指我们从熙熙攘攘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到处都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人)获得的一种想法。我这里并没有用ego这个词描述那些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却不至于令人作呕的自大狂,而是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为“假我”下定义。

很久以前,“自我”就告诉我们:我们和所有其他人都相互脱离——这与神灵的寓意直接矛盾,因为神灵总是提醒说,我们和每个人都共享同样的生命力。自我老是怂恿我们去竞争,并坚持认为,当别人击败我们、或拥有的比我们多时,我们就失败了。尤为重要的是,自我害怕我们过那种受感应的生活,因为那样一来,我们就不再需要它了。

随着逐渐长大成人,我们接受的训练仍然与处于灵性世界无关——而且恰恰相反!总有人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在生活中做了什么,就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过上别人指望我们过上的那种生活,就应该感到沮丧和灰心。所处的文化背景也希望我们尽早懂得: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样;如果没有拥有什么,或者不想得到什么,那么,我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此外,我们还相信,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我们就是什么样。因此,如果名声受到玷污,我们的价值就更会打折扣!

家庭、教堂、社会、学校、媒体甚至陌生人都在向我们灌输此类思想。他们强迫我们吸收这些受自我支配的想法,让我们减弱内心那种声音的音量(那个声音呼唤我们不要忘记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最终,我们学会了置那些来自灵性世界的低语于不顾,而用无知地琢磨“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来代替欣喜、满足和极乐。我们喜欢对号入座,喜欢追逐别人的梦想,把自身全部收益和拥有的一切累加起来,去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由此带来的不平和心态,只会促使我们抛弃真正的“高我”,而不将它作为今世生活中一个积极参与者对待。不过请不要灰心:这个“高我”绝对不会离开,而且现在就活在我们内心。“自我”传递的主要信息

除了坚决抵制我们文化中自我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以便支持受感召的生活之外,还可以通过认真检查自我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得到了什么,开始实现向灵性世界的回归。唯我独尊不过是一种错觉……所以,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希望一直被某种不真实的东西控制,或者说,你更愿意审视某些真实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吗?要牢记:灵魂是固定的、永恒的、无限的,而“自我”则来去随风。

为了将这一讨论继续下去,我从加里·雷纳德写的一本名叫《宇宙的消失》(海伊书屋2004年出版)的奇书中摘录了以下条目。这些条目描述了两位精神访客如何教会加里懂得《奇迹课程》中阐述的意义。是否接受以下描述的前提,那是你的事——但我发现这些教义意味深长,值得深思。

1.自我说:“你是个肉体。”圣灵则说:“你甚至连人都不是,你不过像我——你的存在之源一样。”这条教义表明,自我认为我们是非永恒的,这与老子(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导我们有关人的存在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说:存在就是永恒。当思考自己此刻在地球上的存在时,我们无法避免这样一种认识,即我们经历的一切(包括身体)都要回变成尘埃,让神去回收。而自我则发现这样的观点无法接受。

2.自我说:“你的想法非常重要。”圣灵则说:“只有你和上帝共同想出的想法才是真实的——其他一切想法都无关紧要。”这条教义说明,侧重于自己、外表、财产、恐惧或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想法不仅不重要,甚至不真实。呜呼!自我对这样的解释不敢苟同。但是,如果从灵魂的无尽角度来审视这些想法,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确实是不真实的。完全沉浸于灵性世界时,我们只拥有灵性的想法,因为那是我们的全部;当把灵魂撇在一边时,我们就选择了自我认为重要的想法。《奇迹课程》告诉我们:甚至根本不用去想,因为我们的想法都由上帝去想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再次交给上帝思考,来接近永久激励的状态,并实现在人世间达到神的境界的目标。

3.自我说:“主给你一切,又拿走一切。”圣灵则宣称:“上帝只给予,绝不拿走。”生活在灵性世界时,我们关心的是生命如何消失,并在同时观察生命怎样轮回,从而强化了“去了的总会回来”这一想法。自我总是不停告诫我们小心失去已拥有的东西,并警告我们当心别人正在取走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但是,上帝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拿走。当学会以这种方式思考时,我们就能将生活中失去的东西更多地吸引回来。这样思考的原因很简单: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样。如果像上帝所做的那样思考奉献,那么宇宙就会再将我们失去的送回来。如果想着已经被人拿走的东西,那么我们吸引到的就是失落。

4.自我说:“有好坏之分。”圣灵则坚持认为:“这没法判断,因为好与坏首先就不真实。”当接受自我的“身份证”时,我们便同意用好或坏来评判几乎所有的人和事。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所有人身上都蕴含着同一种灵魂,我们就是从这个而来的。比如说,如果我把你当作坏人,把自己当作好人,那么,就否认了灵魂存在于你身上。上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不一样:我们的本源懂得“只有灵魂之源才是真的”——一切短暂的有形世界、有边界的世界,都没有灵魂之源拥有的无尽本质。在我们的本质中,在所有人都从中来、都要回归的地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判断。认同并习惯这一观点需要费些时间,但是,一旦领会了这种见解中的真理成分,我们就能毫无阻碍地达到真实可信的灵感境界。

5.自我把爱和恨贯注给个人,而圣灵的爱则是不明确的、无所不包的。自我引导我们去爱某些人、漠视许多人、恨所有其他人。当学会每时每刻都回归灵性世界时,我们就能揭示产生自我之前便已懂得的道理:世上没有“他们”,只有“一”。无所不包的爱只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对界限、不同的习俗、行政区划、家庭分裂以及种族、宗教、性等等都一无所知——它只知道去爱一切。

在你读本书的时候,自我可能就在你身上起作用,试图说服你去相信此类愚蠢的想法。它也许会反驳:“你怎能去爱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被你称为敌人的人呢?”当自我这样说话时,你不妨想想耶稣说过的话:“你已经听人说过‘爱近邻、恨敌人’之类的话”(《马太福音》第5章第43页)。这便是自我起作用的方式——它叫你将爱分给某些人,将恨分给另一些人。然而,完全活在灵性世界的耶稣却接着说,“不过我要告诉你:去爱你的敌人,为那些曾经迫害你的人祈祷吧,你们也许都是天父之子”(《马太福音》第5章第44~45页)。

耶稣相当巧妙地指出了自我和圣灵之间的区别。当我们处于灵性世界时,我们是天父的孩子,“他将他的阳光沐浴在恶和善上”(《马太福音》第5章第45页)。当然,这表示善恶都是一回事:善、恶、正义、邪恶,全部都没有区别——只不过有些从天父那里离开,有些则向他接近。当我们通过活在灵性世界从而趋向于受到激励时,这条重要而有力的教诲多么值得吸取啊。

6.对于我们为什么应当继续聆听有关自我的劝告,自我有一套巧妙的理由。圣灵则肯定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将会向它(即圣灵)求助,并实现最终回归。自我鼓吹它那套不可抵抗的逻辑,说服我们相信:我们的身体、财产和成就都是非常真实、非常重要的。它说服我们的手段就是坚持认为:真实的东西,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尝得到、闻得到的东西。因此,看不见的是不真实的。于是,自我始终与填充私欲相联系,让人们以攫取金钱和权力作为终生目标。为此,它希望我们摒弃宽容、寻求报复——当我们环顾左右,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的时候,自我的这套逻辑便显得很有说服力。

然而,如果从感应的角度观察,我们就能看见自我怎样歪曲圣灵的信息——与寻求报复不同,我们很可能看到一个由斗争者组成的悲愤的民族,但事实上却从未达到过报复的目的;看到一群服药成瘾者从自身之外寻找医治压抑、焦躁、不快甚至孤独的生活的良方。而当回归圣灵时,我们便不再接受自我的荒唐劝诫的影响。

7.自我希望我们悔恨过去。圣灵希望我们历练无条件的宽容。圣灵不受过去或未来的局限——只有永恒的现在。我们向过去发生的一切赋予的任何能量,都是愧疚的基石,而自我却偏爱愧疚。这种消极能量会编造一个借口,去解释眼下为什么麻烦不断,并给我们一个托词、一种理由去游离于灵性世界之外。而思考过去怎么样、过去做错了什么,恰恰是生活在灵性世界的大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