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你伸出了黑手——实战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22:35:0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谁向你伸出了黑手——实战篇

谁向你伸出了黑手——实战篇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内容阐述,分别为:第一章保险证券诈骗篇、第二章贸易诈骗篇、第三章套汇骗税篇。

第一章 保险证券诈骗篇

骗人听闻的杀女骗赔案

导读:为了获得高额保险补偿,他竟残忍地将魔瓜伸向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凋谢了……

他丧尽天良,毫无人性,为世人唾弃。

出生于穷乡僻壤的四川省奉节县的农民儿子李世龙,人穷志不穷,现实的贫困造就了他争强好胜的个性。他发愤图强,功夫不负苦心人,他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山沟沟里一片沸腾。入学后,他仍不懈地努力,刻苦攻读,成绩突出。学校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便选他为学生干部。在校时,他也着实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学校与同学们的赞扬。毕业分配时,他如意地分到了三江中学。眼看同学们一个个分配到农村小学,李世龙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参加工作后,除尽心尽职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善于帮助别人,不久便又入了党。他终于实现了人生道路的又一重大转折。

接着,他又如愿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愿意嫁给他。然而新婚之夜,李世龙希望看见的事情没有发生,随之愚昧无知的烈焰开始升腾,他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咆哮着、怒吼着。

本该喜庆祥和,温馨美满的新婚家庭,却笼罩在阴云密布之下。

强烈的刺激使李世龙变得孤僻、刁钻、凶狠,尽管一年后他们有了女儿,但冷战仍在升级,本该美满的婚姻濒临离婚的边缘。为了挣脱他自认为是不幸的婚姻,李世龙产生了一走了之的想法。不久,他进入乐山教育学院进修。事业上一路顺风的他,又当了校团委书记。一步一升高,装填着他欲望的深沟,铺垫着他求取功名的阶梯。教育学院毕业后,春风得意的李世龙终于跳出了教师这个行当。当上了朱衣区文书后,他挖空心思,终于如愿与前妻离婚了。

第一次婚姻失败了,山村乡野的姑娘已不能博得他的欢心,他将物色对象的视野扩展到城里。为了把花枝招展、粉脸丹唇、秀发幽幽的城里姑娘弄到手,李世龙不怕花钱,终于赢得了一个孙姓姑娘的青睐。孙某不仅长得漂亮,还在城里拥有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这是李世龙梦寐以求的。为了讨孙某欢心,他日益减少给女儿的生活、学习费用,到后来干脆视女儿为眼中钉。然而,对于娇生惯养的孙某,李世龙的微薄收入无异于杯水车薪,他感到束手无策——每每面对孙某时。为蒙骗孙某,他伪造了一份入股某乡办工厂1万元的投资合同,以博得孙某的欢心。

但静心一想,纸不可能包住火,一旦露馅,一切可就全完了。

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发财,甚至开始梦想天方夜谭式的一夜致富。

一天,李世龙偶然翻开办公室桌上的一张《人民保险报》,一条消息令他茅塞顿开。这张报纸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他认真地研究起来:“……每份独生子女保险,收保费5元,被保险人发生意外补偿……”他抽出一支烟猛吸一口,然后又重新读起来。

1995年4月6日,阴雨霏霏,李世龙残忍的念头酝酿成熟,他迈出了走向罪恶的深渊的第一步。他拿了50元钱,到县保险公司给女儿买了10份期限为10年的“少儿保险”。

回到冷寂空荡的家,李世龙狠命地抽着烟,跌坐在办公椅上冥思苦想,难道我真得毒辣地毁掉亲身骨肉?

过了10余天后,失魂落魄的李世龙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又一次来到县保险公司。他又用50元钱为女儿买了10份“独生子女保险金”,然后胸有成竹地离开保险公司,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1995年5月3日,李第三次来到保险公司,花费25元为女儿增加了5份“独生子女保险”,自作聪明不打自招地在替女儿投保的3张保险单的受益人栏内填上“李世龙”,李的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1995年6月28日,焦躁不安的李世龙在等待夜幕降临。

大约晚上12时,李世龙轻轻摇醒熟睡中的女儿:“艳艳,爸爸以前对你不好,又没有时间管你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爸爸想起了一个好法子,今晚带你去拜水干爹(迷信语言),在水干爹的保佑下,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起来。”天真善良的李艳说:“爸爸,时候不早了,咱们明天去行不行?”不容李艳分说,李世龙凶相毕露,像老鹰抓不鸡似的,将女儿拖到一公里外的三江中学们前的水塘前。

李世龙“亲切”地对女儿说:“莫作声,爸爸先下去看看水干爹在不在?”他脱下鞋,朝水塘里走去,当他发现水太浅淹不死人时,赶紧退了回来。“这儿水干爹不在,我们回去吧!”

在此期间,李世龙面对活泼烂熳的女儿也曾动摇自责过,可是,当他想到那巨数的保险补偿,他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

大约凌晨2时许,李鬼鬼崇崇地拖着女儿,绕道来到三江中学背后约100米的一个大水塘前。

夜,静得出奇,黑得恐怖,不时传来夜鹰凄惨悲凉的尖叫,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颤。小李艳这时害怕起来,吓得浑身发抖,哀求道:“爸爸,我害怕,咱们回去吧!”“害怕什么?别作声?出声会惊醒水干爹,你等着,我下去看看。”说完,他迫不急待地跳下水去,没走几步,水已淹到脖颈处。他满意地回头上岸,伸出了那双罪恶的毒手,一把抓住女儿。小李艳已吓得哭不出声来,感到一个魔鬼正向她走来。她尽力抵抗挣扎着,无奈身小力薄,像一只小鸡一样已被老鹰叨着,飞向苍穹……

于是,不久以后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1995年6月29日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把大地烤得蒸笼一般,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寻求各种降温方式便成了人们的唯一需要。四川省奉节县朱衣小学的几个顽童,像往日一样下塘戏水。

其中一玩童一个猛子扎入塘中,碰到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睁眼一看,原来是同窗学友——李艳的尸体。李艳的父亲李世龙闻讯哭喊着奔向塘边,捶胸顿足。

通过现场观察、分析、验尸,发现李艳死前挣扎时将左肩部及头额头划伤。如果李艳自杀,就不可能划伤。到学校调查,平日里李艳与同学相处很好,死前未发现情绪波动现象,不可能自杀。难道是意外溺水?水边长大的孩子,熟悉水性,也不可能。干警们经过明查暗访和几昼夜奋战,排除了李艳自杀、意外溺水的可能性,并获得了李世龙与孙某打得火热,正筹备结婚,千方百计筹钱的线索。刑警队长当即下令,与李世龙正面接触。

审讯室里,庄严肃穆,周围干警的全副武装,人群的激昂愤慨的目光,墙上清晰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以及想起女儿那稚气未脱的笑靥,李世龙低下了罪恶深重的头颅,对杀女骗赔的罪恶行径供认不讳。

李世龙自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的罪行留给人们太多思考。点评:所谓“虑毒不食子”,而李世龙却忍心杀女骗赔,实在是禽兽不如。作案其间,他也知道是在冒险,是在陷入不劫深渊,但他仍心存侥幸,被欲望控制了灵魂,从而输悼了自己的一切。

烧自家舞厅

——只为骗保导读:机关算尽,最终却落个一贫如洗的窘境,报应呀,不思进取而专走歪门邪道的人!

闻一柳,宁波市人,41岁,小学文化,种过田,当过个体户,全都没挣多少钱。1994年,南方掀起又一轮办舞厅热,他也跃跃欲试,一厢情愿地谋划着挣上一笔。他从当地银行贷了一些,向新戚朋友凑了一些,甚至花一分半以上的高息向别人借了一些,拼凑了40万元,绿岛舞厅开业了。

刚开始生意好过一阵,后来舞厅多了,开始走下坡路,一直惨淡经营。为了生意红火,他甚至动过歪脑筋,容留陪舞小姐在舞厅搞色情活动,为此被公安机关罚款5万元;不久他又因偷电,被供电部门罚款6万元;生意萧条,又被处以高额罚款,舞厅难以为继。

山不转水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他并没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又租用某建筑公司二楼的场地,亟待东山再起。这时本人胡某要求向他承包舞厅,双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承包协议,今年1月1日胡某正式转包了舞厅。但不久,舞厅里影碟机、VCD、音响等设备被盗,双方在财产赔偿方面发生纠纷,闻一柳诉到法院,要求终止承包合同并赔偿损失,经法院调解,双方承包协议于9月10日终止,胡某付承包费及被盗物品损失费5970元。

转包不成,还得自己干。这一期间,让闻一柳心烦的不仅有官司,还有一笔笔到期的欠款。每次债主上门,他躲也躲也掉,只得拿出二千、三千的去应付,但40多万元的债务这样还要到猴年马月?30多万元的灯光、音响器材闲置也是浪费,于是决定重操旧业。

舞厅后面有条狗,叫起来像人哭一样,他老婆迷信,对他说:“刚搬过来,听狗整天这么哭叫不吉利,恐怕早晚得出事,不如你去投保吧。”闻一柳虽不信这个,但买份保险花钱也不多,于是去了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柴桥办事处,交800多元保费,投保财产价值32万多元。

正当他信心百倍,躇踌满志地准备开张大吉之际,舞厅的大门却给建筑公司封了。原来当初闻一柳租借该公司的二楼时,双方定好一年租金3.8万元,分两次付清。闻一柳付了半年租金1.9万元后,余下1.9万元他再也拿不出了。建筑公司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交出余下租金,继续使用,否则视为违约,不再租借。

闻一柳去恳求,没有结果,托人去说情,也不行。回到家债主又上门催款,真是雪上加霜。他烦透了:到哪儿去搞钱呢?都是这个半死不活的舞厅闹的,干脆一把火烧掉算了!这个念头一闪,他眼睛忽然一亮:对!烧舞厅!反正舞厅财产已投保了,烧舞厅既泄了心中这口恶气,又可以骗赔,与其坐等倒闭,不如搏一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似乎等到了希望。9月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他都在筹划这件事。他先做老婆的思想工作,老婆一听当时就哭了,毕竟丈夫要烧的是自己的家啊!闻一柳见状急了,说:“那你看怎么办?”老婆也的确拿不出好办法。闻一柳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去上海阿姐家住几天,顺便借点钱,我这边办完事,再通知你回来。”9月17日,闻一柳的老婆忐忑不安地搭船走了。

闻一柳何尝不知道自己是在冒险,胜负在此一搏,能否成功他一点把握也没有。老婆走后,他看着已读初中的儿子,有些伤感地说:“孩子,你也长大了,以后不管到啥地方,先买套房子,买房子好贷款的,你不用愁,债是阿爹的。”已濒临绝境的闻一柳似乎已预见到自己将跌入生活的深渊,他想对儿子有所交待,但又实在交待不出什么……

于是,便出现了这一幕:

1998年9月19日凌晨3时许,夜色浓重,万籁俱寂。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北街,一人骑自行车过石栏桥后,绕到绿岛歌舞厅围墙外。他踩着垃圾堆,翻过围墙,打开卷帘门,熟门熟路地走进音控室。他站了一会,有些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有些颤抖地从抽屉里取出蜡烛。点燃后,火光映红了他那张写满痛苦的脸。点燃的蜡烛伸向写字台夹板下,红红的火光跳跃着,舔着夹板,如同烧在他已然麻木的心上。他又走进卡拉OK厅,点燃了窗帘,走到吧台旁点燃了从地上捡起的扫帚,再走到舞池上的沙发旁点燃了软垫……

火热越来越猛,越烧越旺,他注定要做最后一搏。他相信几小时后这里将是一塌糊涂,成为废墟。对他而言,这是一场赌博,拿命运赌运气的赌博。不赌,他一无所有;输了,他更是一无所有。他害怕输,却又看不到一点赢的希望。退出舞厅,锁好卷帘门,他清楚地听到了里面传来噼哩叭啦的爆裂声。回去的途中,路过石栏桥时,他把钥匙扔进了桥下河中。

天亮后,闻一柳转到老菜场,一个熟人告诉他舞厅失火了,他佯装大惊,急奔舞厅。到时火已被扑灭,舞厅里一片狼藉。他看了被烧毁的舞厅,装作惊魂未定的样子到派出所报案,又让人通知在上海的老婆说家里出事了。老婆回来后伤心地哭了一场。

当闻一柳还死心塌地地沉湎于他的超级计划时,公安人员把他“请”进了北仑分局。原来在仔细甚查现场后,警方认定是人为故意纵火,经过广泛调查,他的嫌疑量大。他老婆的心理防线首先被突破。他自己在坚持三天三夜后,在警方强大的政策攻势面前,不得不如实供认一切。

他彻底地输了,偷鸡不成反而蚀了把米,小聪明误了他!点评:闻一柳投保的初衷可以说并不是骗赔,只是当舞枯的生意陷入困境,自己为是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他才想到了骗赔,想到了要赌一把。然而,神圣庄严的法律是可以赌的么?结果自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亲手毁坏了自己家庭、产业和未来。愿一切想以身试法者引以为戒!

特大系列保险诈骗案

导读:胡氏兄弟正值花样年华,可他们却走入了歧途,葬送了前程,我们惟有“怒其不争”。

1997年9月,广州城气候宜人,秋风送爽,正是期待收获的金秋季节。但此时,在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下简称“中财保广州分公司”)员工们的心上,却飘来了一团令他们担心忧虑的黑云。

月初的天,中财保广州分公司下属的东山支公司营业厅内几个职员正在为一名小青年办理交通事故索赔。8月16日,投保人所有的一辆牌号为A·H7477的昌河牌汽车在广东省紫金县境内发生车祸,撞死一名叫张兰香的农妇,撞伤两人。投保人为该车投了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呈交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派出所户籍证明、医院诊断证明、药费单等索赔证据齐全。经审核结算,东山支公司应该赔偿保险金8.6万元人民币。公司职员对如此大的赔偿金额是将信将疑,于是,他随便问了一句,“不会赔这么多吧?”,谁知不经意的提问却使气定神闲的小青年面色苍白,语无伦次,“你说赔多少就多少吧”。

一般情况下投保人在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普遍的心理是希望得到的赔偿金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青年的可疑神情和反常言行令这名职员在心底里打下个大问号。他对正在清点销票的同伴使了个眼色,客客气气对小青年说:“这起交通事故的赔偿我们还得请示一下经理,你明天再来一趟吧。”小青年眼睛里掠过一丝失望的神色,迟疑了片刻,转身离开了营业厅。

东山支公司根据小青年索赔提供的资料向车祸所在地的广东省紫金县交警大队和县中医院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紫金县境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起交通事故,更没有名叫张兰香的农妇因车祸在中医院死亡。

中财保广州分公司获悉有人用伪造的材料在东山支公司企图骗取保险金一事后,马上调阅下属其他支公司在办理的保险索赔资料,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芳村支公司受理的一起交通事故索赔案,其索赔出示的相关文件单据和小青年向东山支公司呈交的如出一辙,投保人和投保标的居然相同,出事地点均在紫金县内,都由紫金县交警大队处理,死伤者的医疗证明全部由紫金县中医院出具。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有明文规定,同一标的只能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一次。预感到此事非同寻常的中财保广州分公司又向下属的各个支公司发函检索,结果更是令他们瞠目结舌得赔偿的案件,投保人张某已领取总计18万元人民币的保险赔偿金。

9月15日的深夜,万籁俱寂,街上行人寥寥。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某街的一栋公寓楼前,刑警截住了夜归的涉案嫌疑人张某。他是那辆粤A·H7477昌河牌汽车的国,日前发现的8宗利用此车涉嫌诈骗保险赔偿金案件,都是以张某的名义投保的。

被刑警带回公安局的张某连呼冤枉,他早在1996年4月,就将这部粤A·H7477昌河牌汽车私自转让给了麦某,该车的全套资料都在麦某手中。

据调查,张某交代的情况属实。如果没有汽车的全套资料,就不能到保险公司为车辆办理投保手续,更不要说索赔了。文检结果也表明,投保人的签名是仿冒张某笔迹的。毋庸置疑,张某是无辜的,是有人在暗中做马脚。

刑警们仔细研究了保险公司提供的报案材料,一个名叫胡汉芳的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已掌握的8宗关于粤A·H7477昌河牌汽车的索赔资料中,提供的联系电话大多是胡汉芳的住宅、公司电话及移动电话的号码,领款人除了胡汉芳外,还有胡柳芳、胡志方、胡勇方等人的签名。

车主张某与胡汉芳曾是生意场上的搭挡,两人共同经营过一间名叫兴达的贸易公司。据张某介绍,现年35岁的胡汉芳是广东省五华县人,在五华县药材公司做过推销员,1994年调入广州工作。在张某将这辆昌河车转让给麦某后,胡汉芳向麦某借用过该车的全套资料,张某还回忆起经营兴达贸易公司时,胡汉芳拿走过两人的身份证去复印,说是去办理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胡汉芳与其他索赔领款人的关系很不一般,胡柳芳是胡汉芳的同胞大哥,胡对方是胡汉芳同父异母的弟弟,绰号“高佬”的胡志芳与胡远新都系胡汉芳的堂兄弟。

捉贼要捉赃,办案刑警们决心要把这宗罕见的保险欺诈案破案。他们根据珠丝马迹进行不屈不挠的披集证据工作。在他们几夜的连续征战下,在中财保广州分公司及其下属支公司,又发现了12起以胡汉芳、胡柳芳、胡志芳、胡勇芳名义对机动车进行重复投保并索赔得案件。

10多份由胡氏五兄弟精心伪造炮制的交通事故索赔资料摆放在专案组的办公桌上,有位细心的刑警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车祸造成的人员伤亡名单里,一个叫“廖顺贤”的男子一共“死”了3次,“贺建文”“死”了两次后又“重伤”一次。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更是分身有术,如“邹茂”、“杨军毅”两人,既是紫金县交警大队的“副大队长”,又是五华县交警机动巡逻中队的中队长;各份出险索赔的证人证言等证明材料的笔迹全部出自同一人之手。投保的车也有增加,计有载重车、小面包车、摩托车等,而且是分别用一辆车在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骗赔。一辆车牌号为粤A·H7715的三菱吉普车,连续5次发生交通故事,“撞死”多人,其中一名叫“张兰香”的农妇被该车“撞死”两次,保险投保人也就先生5次从各保险公司骗走了保险赔款28万元。一部牌号为粤A·R4794的两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3次,“撞伤”5人,其中一名叫“李尚军”的男子被“撞伤”了两次,保险公司付出了6.8万多元赔款。

另外,在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也查出7宗涉嫌受这个作案团伙骗赔的材料。

狐狸那隐藏得很深的尾巴已被牢牢揪住,看来,抓捕胡氏兄弟们的时机成熟了。

天刚破晓,一名30出头的男子信步踏出大厦。他手提大哥哥皮包,身着休闲裤花格衫,一副潇洒的派头。此男子就是胡汉芳,现在去与西关大厦只有一街之隔的广州华贸公司上班。就在胡汉芳悠哉悠哉地做着黄染梦的时候,几个便衣刑警紧跟其后,一名刑警猛地扑上去,用力一扳,胡汉芳便似一只断了筋骨的癞皮狗,被拖进了早已停在附近隐蔽处的警车内。

几乎在同一时间,专案组其他10几名便衣刑警对华港贸易有限公司形成包围之势。几名刑警已靠近了公司大门前,几辆汽车和摩托车就停放在公司门口的空地上,其中就有粤A·H7715三菱吉普车和粤A·R4754摩托车。这是两个令办案刑警能够倒背如流的车牌号码,在胡氏兄弟伪造的索赔文件中,以上这两部车屡屡发生严重车祸,致使近20人非死即伤。此时,公司的茶色玻璃大门紧闭,寂静中透出几分诡秘。

一名刑警掏出手提电话,拨通了华港公司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了“高佬”胡志芳的声音。刑警冒充客户,一边以跟“高佬”谈生意稳住他,一边又以手势示意同伴,几名刑警健步如飞,冲进了华港公司。

在二楼悬挂着“总经理室”铜牌的一间套房里,一个男子正在接听电话。“高佬!”持枪上楼的刑警喊了一声。“哎!”这个男子握着话筒,本能地回应了一句。待他转过身来,顿时魂飞魄散,面如死灰,两支乌黑锃亮的枪口正对着他的脑瓜。

相邻房间里的胡柳芳、胡勇芳、胡远新早已听到了动静,趁刑警全力缉捕胡志芳之机,他们也不管自家这位弟兄的死活,牵着老婆、抱着孩子,慌里慌张涌出公司大门,欲乘坐门前的那部三菱吉普车逃走,孰料刑警们早已在公司四周都布下了天罗地网。

1997年9月29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天老爷似乎也在为胡志芳一伙被一网打尽而喜笑颜开。

在看守所中,面对着大量确凿的证据,胡汉芳等5人供述了诈骗保险公司巨额赔款而发迹的具体经过。

胡氏五兄弟的贪欲萌生于1995年8月,那时胡柳芳尚在广东五华县经营客运,他的一部大客车在广州市荔湾区遇到了一次伤人交通事故。由于该车已投了保险,胡柳芳从保险公司获得了1万多元的赔款。

手捧着这厚厚的一叠钞票,帮助大哥胡柳芳具体办理索赔手续的胡汉芳顿时发现了暴富的新大陆:设法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金。他还有些自责和懊恼,为何以前没有很好地发现,但如今毕竟是意识到了。罪恶的念头在他脑中酝酿并迅速扩张,他全然不顾一切。

胡汉芳已摸清了保险公司的运作程序,他还发现,广州市内的保险公司并没有实施电脑联网,各区的保险支公司对于10万元以内的赔偿有权理赔,不必由上级分公司审批。他心中暗喜,庆幸自己发现了骗保的突破口了。

1996年2月,经过精心谋划、准备,胡汉芳、胡柳芳用一辆粤A·H7477、车主为张某的昌河牌汽车,在广州市内的东山、芳村等各地的中财保支公司分别投保。不久,胡氏兄弟们分别持一叠伪造的交通事故证明及医院证明等到保险公司索赔。他们在伪造的《交通事故认证书》以及医院诊断证明、药费等文件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表格都具有专业水准,令人难辨真伪。他们顺利地骗得了赔偿金近10万元。

犯罪心理学有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作案人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制止,他便会更狂妄;躲过打击后的侥幸,将使他更加蔑视法律,这个命题同样在胡氏兄弟那儿得到印证。

初战告捷,胡氏兄弟更坚定信念,执著他们的追求。自1996年至1997年9月期间,他们手持借来的各种型号车辆的资料,先后到中财保广州分公司下属各支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以及中财保广东省分公司等处投保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而后开始编故事,虚构交通事故,伪造广东省五华县、紫金县当地的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有关证明材料,向保险公司索赔。

胡氏五兄弟各有分工,胡汉芳、胡柳芳是骗局的总导演、总策划,胡勇方、胡志芳、胡远新3人中,有的负责到保险公司投保,有的专司伪造交通事故索赔的有关证明文件并送至保险公司,有的负责领款,屡屡索赔得手的胡氏兄弟们已近似疯狂,不停地追求和攫取这不义之财,像穿上了那有魔力的红舞鞋一样,想停也停不下来。

现已查实,胡氏五兄弟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总共作案45起,每次骗赔从1万元到8万元不等,共骗取约2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保险金。此案已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系列保险诈骗案。

高墙,铁窗。

戒备森严的广州市第一看守所。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点评:应该说,胡氏兄弟是很“聪明”的——2年骗取约200万,制造了一起当时全国最大的系列保险诈骗案……然而,他们又是愚蠢的,他们低估了公安机关的侦查能力,低估了法律的不可侵犯性,触犯法律者,终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彩票作假

——两天卷走200万导读:实施“社会福利制度”是值得提倡,然而,不法分子都打着“福利彩票”的幌子中饱私囊,占所获款项为己有,人们被激怒了,声讨声鹊起。

1996年11月15日午时,两个神秘来客出现在浠水县体委,他们衣冠楚楚,首貌岸然,都自称来自江西。其中一个头儿名叫廖圣凡,说他是专搞“体育彩票有奖销售”生意的,已在全国30多个市、县成功的销售了近亿张彩票、都是与当地体委合作经营、双方获利,皆大欢喜。

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和可信度,他们向县体委主任耿伯英等人出示了身份证及有关资料、证明信等。耿伯英等人对这些证件及资料不很在意,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查证,而对廖圣凡谈的关于体育彩票的销售方法及利润分成的方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廖说:“浠水体委只需出牌子、出人搞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就可净得销售总额12%的利润;我们包揽票源票款及所有的开支费用。”

不可拒绝的诱惑,耿伯英等人的心差点踏出嗓门。当即与廖对凡约定:以浠水县体委的名义举办这次体育彩票有奖销售活动,县体委负责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净得销售总额12%的利润;廖圣凡一方承包全部票源票款及全部活动费用(包括宣传费及工作人员报酬等),余额归廖方所得。

按照常规计算,廖方所得利润大约占销售总额的3%(因要上交国家体委彩票管理中心20%、返奖率60%、浠水体委得12%、各种费用需5%)。因此,在合同签订后,廖圣凡说:“为了支持浠水的体育事业,我们做出了贡献。”廖圣凡来浠水销售彩票到底图什么?难道他真的这么热心支持浠水的体育事业吗?有人提出了疑问。

然而,耿伯英等人一味想的是“每销售100万元彩票就可净得12万元,并且自己不出一分钱,不担经济风险”等优厚条件,哪里还去管这些疑问!他们甚至无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彩票只准县级以上体委部门公开销售,不准异地销售,更不准转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等明文规定,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时隐瞒真实情况,以致这起特大诈骗案就这样发生了。

当耿伯英等人把《关于主办体育彩票有奖销售活动》的报告送到县长王体会手上时,王县长非常干脆地批示“不同意”,并谈了理由:我县1996年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水灾,为抗洪救灾耗去了全县人民的血汗钱数千万元;水灾过后不久,县委、县政府为了使来年防汛工作有备无患,号召全县人民重新修复和加固百里多长的长江干、支堤,又投资了数千万元;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年财政收入刚过亿,很多人还处于贫困之中;如此的经济状况,还怎能搞几百万元的彩票销售活动?这岂不是给全县人民雪上加霜!

可是,财迷心窍的耿伯英等人全然不顾人民疾苦,在通融和活动了几次,县人民银行做出“同意销售100万元体育彩票”的批文,耿伯英确实不同凡响。令人感到非常蹊跷的是,耿伯英等人竟然在宣传单上和电视广告里公开宣称“经国务院批准、县政府同意,县体委在县广场举行600万元体育彩票有奖销售活动”。在这里,批文中的“100万元”被随意扩大到“600万元”,子虚乌有的“经国务院批准、县政府同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浠水的各个角落。

为了使此次体育彩票有奖销售获得成功,也是由于宣传费用全由廖圣凡一方承担,耿伯英等人在宣传上做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超级大动作。

一是在县有线电视台、无线电视台、电台连续交叉播出数十天广告;二是将宣传标语、横幅贴挂于全县各大小集镇及交通要道上;三是组织一个宣传车队,跑遍了全县的每个角落;四是将聘用的500多名工作人员分配到全县各乡(镇)去逐村逐户地散发宣传单共几十万份。如此劳师动众地鼓动宣传,全县确是家喻户晓。

1996年12月28日上午8时58分,“600万元体育彩票有奖销售活动”在县广场隆重举行。到当天下午5时止,就收到了150多万元彩票现款。这令耿伯英等人兴奋不已。

29日,摸奖继续进行,但场上的气氛有点不对劲。因为有很多人付出几十甚至几百元钱,并未获得任何回报;有的人赌气摸了上千元,却只中了几个“七等奖”(1元钱)。这就使人对彩票里是否有那么多奖项“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对中”特等奖“(8万元)的都是几个外省人这个奇怪现象更是想不通。于是,人们议论纷纷,疑问主办单位的公正性,可答案是唯一的,”只能说是外地人财运和手气好,山水轮流转,下次相信你们会中头奖的,而经审查后证实,中特等奖的5个人全和耿是一条道上的。

就在有人提出质疑后不久,廖圣凡的一个同伙(也是江西人)帮他们已租了数天出租车的车主(男,浠水人,个体司机)叫到一僻静处说:“我们租用了你几天的车,觉得你这个人服务态度很不错,为了感谢你,想为你摸点奖发点财,不知你想不想发财?”司机笑着回答说:“哪个人不想发财?只是我自知没有财运,所以不想花冤枉钱去摸奖。”那人说:“这样吧,你不去摸算了,我替你去摸,只要将你的身份证给我就行了。不过我与你要先搞个君子协定:如果我替你摸中了特等奖8万元,那么我就给你1万元,其余7万元全归我;如果中了其他奖,那我分文不要;如果什么奖都未中,那你就莫怪我没有帮你发财。”司机满口答应了,遂将自己的身份证交给了此人。此人叫司机回到自己的小车内坐等好消息,而司机则多长了一个心眼,尾随此人来到了摸奖处。

司机眼见此人在一销售人员那里买了5张彩票,随手装进口袋中,没有像大多数摸奖人那样急切地撕刮彩票找号码看是否中奖,而是很自信地径直朝领奖台上走去。一会儿,高音喇叭里便播出特大喜讯:“同志们,现在我非常激动地向大家宣布,浠水县某某某仅用10元钱就摸中了特等奖8万元,顷刻间他就成了一个富翁,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东了,真是羡慕死人呵!浠水的父老乡亲们,不要犹豫,不要迟疑,彩票就是钞票,一摸就会发财!还有几百万元的奖金就等着你们来摸来领呀!心诚则灵,想摸就成!”激情四射的言语,让正徘徊观望的人们一哄而上,疯狂地购买彩票。不几天,彩票被抱购一空。

当司机从此人手中接过1万元钱和身份证后,便阴阳怪气地说:“你真是好手气,一摸就中特等奖,还是你们江西人有板眼!不过,我看你们好像在彩票上做了什么手脚。”此人极力否认,但显得底气不足。司机乘势说:“你必须再给我5万元,否则,我就将这事抖出去!”那人说:“当初我俩讲好的事,现在你怎么突然变卦呢?”司机说:“如果你们没有搞鬼,那就不怕我变卦。你我现在一同到法院去解决也可以。”

此人马上软下来,讨价还价地说:“你我本已成了朋友,现在何必要反目!你想想,你坐着未动且未出一分钱就突然赚到1万元钱,这样的好事你到哪里去找?如果到处瞎闹,那么你会一分钱也得不到。难道你真的不想发财吗?和气才能生财,这样才能保得住财。”司机考虑了一下后便答应了。

此时,已近下午4时了。只见廖圣凡一秋30余人立即分散来到彩票销售人员那里,几乎是强制性地从销售人员手中收尽了所售彩的钱。同时,他们中有人已经提前把头天存入浠水县工商银行的40多万元现金取走了20万元。这些反常举止,都是在耿伯英及公证员等十几人的眼皮底下进行的,他们竟没有一个人产生怀疑,依旧谈笑风生。

1996年12月30日,这天上午8时左右,像前两次一样,数以万计的人带着他们一夜致富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拥拥向浠水县广场。“600万元体育彩票有奖销售”的彩幅高高悬挂,几百名受聘来销售彩票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大声吆喝,一个个购买者用手指刮开那一摞摞2元一张的神秘票面……抽奖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场面壮观火爆。

8时30分左右,在广场的各惹眼处突然贴出了《关于立即停止销售体育彩票的紧急通知》。《紧急通知》就像一颗炸弹,轰的一声爆炸,拥挤在广场上正做着发财梦的人们被猛然惊醒,人群开始躁动。人们无法接受这突然的变故。特别是500多名已交了200元押金,用现金买下彩票还未来得及卖出去的销售人员,急得直跺脚。他们中有人惊叫:“我交的200元押金现在找谁要啊?”那些在头两天为了摸中大奖而掏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人,更是怒不可遏:“我们的钱被他们骗走了,现在我们找他们算账去呀!”有人问:“江西来的骗子已经跑了,找哪个算账?”不少人气壮如牛地“传单和电视上说得明明白白,这次体育彩票有奖销售活动,是经国务院批准、县政府同意、县体委主办的,还有县公证处公证员的公证。我们去找县政府,找县委,找县公证处!”失去理智的人群义愤填膺,他们有的要找领导给说法,有的直奔体委大院取钱,广场上也是人头攒动,群情激昂地游行示威。广场的设施也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

在这万人骚动、形势一触即发之际,县长王体会、县公安局长洪增协等领导亲临现场,反复、耐心地向大家讲法律、分是非、表硬态。

围聚在广场上、县政府大院和县体委院内的人群开始慢慢散去,事态得到了控制。然而,“江西骗子骗走了浠水人200多万元钱。”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县。

当廖圣凡一伙携带两天内共骗取的200多万元巨款,趁天黑收场之时悄悄逃离浠水后,浠水县公安局才接到那个因陡发横财而心里不安,又怕黑道人来勒索钱财的司机匿名打的报案电话。当民警们火速赶到浠水县宾馆去抓廖圣凡一伙人时,他们早已逃离,只剩下廖的一个情妇正匆匆收拾行装准备逃跑,被民警当场抓住。连夜对其进行审问,这个女人只承认她与廖圣凡属一般嫖娼行为,其余一问三不知。

经过民警们的努力,总算抓住了部分诈骗犯罪嫌疑人,主犯廖圣凡仍在逃,警方全力追捕。此案经侦查证实,所谓“600万元体育彩票有奖销售”实属一起特大诈骗案!廖圣凡一伙伪造证件,自制彩票,借用正规的牌子,披上合法的外衣,包揽彩票,控制奖票,下足诱饵,引人上钩,仅用两天时间就轻而易举地骗走了200多万元钱。

更使人怒不可遏的是,主办单位在案发后仍庇护案犯,为他们解脱,说什么廖圣凡是冤枉的,卖彩票赚的钱都已存入银行,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这两天共销售了彩票约125万张,计收现金约250万元,浠水县前后总共才截留住约40万元。在这40万元中,要退还受聘的500多名销售人员交的押金共计10万余元,兑付销售人员手中原用现金买下而未售完的彩票款共约15万元,还要付宣传费、布置县广场的费用、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吃喝住等,县体委大约只剩下10万元。

人们在愤怒之余,不禁要问,这一骇人听闻的公开诈骗大案,为何会在浠水发生?点评:浠水体育彩票诈骗案的发生,并不是偶然——骗子的挖空心思,县体委的利欲熏心,县人民银行的“配合”……可见打击罪犯的同时,也得加强机关的管理,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啊!

琼民源神话的破灭

导读:手段的阴险,过程的复杂,金额的巨大,罪犯的来头,确实不是一般案例所比,“琼民源”相当“另类”。

琼名源,在1996年创造了一个神话:

1996年8月24日,琼民源中期报告一鸣惊人:中期净利润万元,是去年同期11.69万元的837倍!琼民源的股价飞涨元。此后从琼民源公司方面源源不断地传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琼民源接管北京凯奇通讯总公司进军信息通讯高科技领域,与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琼民源股价随之飚升一举越过20元价位。

1997年1月22日,琼民源率先在《证券时报》上公布1996年度报告,更是“闪亮登场”。报告称,琼民源1996年度每股收益0.867元,净利润4.85亿元,是去年净利润37.5万元的1290倍。赫赫的业绩震撼了整个股市,每10股转送9.8股的分配预案更是诱人,当日琼民源股价创出26.18元的新高。股市一下子因为“琼民源”而热闹非凡,股评家也纷纷为“琼民源”捧场。

可就在短短4年前,上市的当年,琼民源每股收益0.8元,以后逐年下降,1995年琼民源收益仅0.09厘,属于“垃圾股”一类。在1996年初深圳成交额处于低谷之时,琼民源股价仅2元左右。后股市强劲反弹。尽管琼民源的价值随着大盘一起回归,但是价位也仅在3元上下浮动。琼民源像一只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琼民源股票一路飚升的同时,不少股民也曾对此表示怀疑,琼民源1996年竟然利润增长1290倍,这在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头一遭,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有关琼民源的种种不利传闻也在场内外流传:琼民源接管的凯奇公司债台高筑,为弥补债务大窟窿欲发行10亿可转换公司债券,琼民源虚报利润,并与其他大户联手大肆炒作自己的股票获取暴利……

针对不利传言,琼民源迅速地作出了反应:在报纸上刊登《补充公告》答疑,公司董事长马玉和也通过答记者问,向外传递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无任何值得疑虑之处和1997年业绩将有更惊人增长这一消息。负责琼民源1996年报审计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亦站出来公开表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传言平息了,而对琼民源问题的调查却开始了。面对中国证鉴会的调查,琼民源的董事会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没有选出新董事会的情况下,全体董事集体辞职。琼民源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家没有董事会的上市公司。

没有董事会,公司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这一不负责的决定引起了投资者们的极大恐慌,因为这将意味着投资们手中的琼民源股可能一文不值,而辞职的11名董事会没有一个持有该股。

调查结果与群众的猜测疑想完全响应,琼民源股背后确实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

据查,操纵股价联手炒作在投市上兴风作浪的不是别人,正是琼民源的两大股东——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他们将资金分散在7个股票账户上,在琼民源1996年中期报告披露之前低价大量买进琼民源股票。

据交易记录,截至1996年8月24日,这两大股东共持有琼民源流通股1970万股,占总流通股的10.51%,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股票价格。琼民源股价被人为炒高,这两大股东抢在1997年3月之前共计高价抛售琼民源股票1487万股。低买高卖,民源海南公司获利6651万元,深圳“有色”获利6630万元。追踪调查还发现这两个大股东之间的另一桩内幕交易:民源海南公司炒股的4500万元资金全是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贷款来的。

故意哄抬琼民源股的行为终为中国证鉴会所证实,虚报利润的恶作剧也昭然若揭。

鉴于琼民源虚构利润和虚增资本公积金欺骗股东和社会公众,误导广大投资者,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已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后果十分严重,证监会决定在对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作出没收违规炒股的全部非法所得、各罚款200万元行政处罚的同时,将有关琼民源虚报利润和资本公积金的证据移送司机关,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1997年11月21日,琼民源公司董事长马玉和及财会人员因涉嫌提供虚财务会计报告罪被依法逮捕。该案经北京市公安局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北京市检察院经过对整个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后,于1998年4月30日对马玉和等人以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1998年6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向社会公开审理。

公诉人徐传玲向法庭出示了大量证据,阐述了指空马玉和等人的行为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揭露并证实了被告人全部犯罪事实和作案的全过程。

1996年10月,琼民源接管北京凯奇通讯总公司,这是一个亏损高达17亿的国有企业。为了弥补这一债务大窟窿,琼民源往里注入资金3.01亿,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为此琼民源提出1997年发行10亿可转换公司债务的设想。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附认股权的债券,兼有债券股票双重特点,债券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将公司债券转换为股票的选择权。

根据有关规定,发行10亿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司的净资产必须达到25亿。可是截至1995年底,琼民源净资产只有13.85亿余元,尽管1996年公司高速增长,上半年净利润达7985万元,但是1995年净资产与1996年上半年净利润之和仍与25亿相差甚远。

为了达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目的,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以虚构的方式,“创作”了琼民源1996年净资产达30.9亿余元的天方夜谭式的神话。

这种方式仿佛一出“肥皂剧”。在马玉和的暗地策划和运筹下,经过对公司利润和本积金的巧妙分化组合,琼民源一年内就翻了一番多,净资产一下窜至30亿。

突然冒出十几个亿不能不令人生疑,必须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琼民源公司主营农业养殖、旅游业、房地产,前两项不可能产生高额利润,惟有在房地产上可以做手脚。由于当时琼民源所开发的4个房地产项目,3项尚在规划设计之中,只有1项邓北京民源大厦开工上马,因此也只有这么一个题材可以发挥。

在马玉和的授意下,公司财务人员将香港冠联置业公司投入民源大厦的1.95亿建房款列入琼民源1996年度利润。尽管实际到位1.5亿,但是仍按1.95亿入账。接着,北京开源机械设备公司“参与”民源大厦开发,向琼民源支付2.7亿元开发转让费被计入利润。开源公司,一个从1993年起就处于歇业状态、连工资都快开不出来的公司,哪有2.7亿元的支付能力?然而,在马玉和的策划下,奇迹发生了。

1996年12月3日下午1时,开源公司出纳L、北京华世房地产公司出纳、北京民源大厦总经理兼民源海南公司分理处转账。具体怎么转,马玉和电话告诉L说,K清楚。L,既是开源公司的出纳又是北京市富群新技术开发公司的出纳,她的工资由富群公司开,而富群公司的总经理就是马玉和。马玉和身兼数家公司的要职,既是民源大厦董事长,又是华世公司的总经理,稍一联系,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何会发生如此种种经济关系。

转账完毕后,4000万元即归还美光公司。这笔款是K出面借的,按事先约定,只借半天走一下账,不出银行。银行部门主管及美光公司认为没有什么风险便答应了。当时,银行分理处的工作人员还开玩笑说,你们瞎倒腾什么呢?其实,参与转账的几个人也不清楚转来转去的真正意义所在,只觉得几俱以司同时走账不那么正常。

1.95亿加上2.7亿,马玉和一算,利润还是不够,于是决定再凑一点儿。这一凑又是1个多亿。

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买断民源大厦部分楼层的所有权付给琼民源5000万元。马玉和指示财会人员将该款打入开源公司,再由开源公司以购买民源大厦商场经营权名义将该款付出琼民源,这就形成了一笔5000万元的利润。之后,马玉和又指示琼民源将这5000万元转给华世公司,经华世公司(华世公司又加上300万元共计5300万元)——开源公司——民源大厦,最后由民源大厦以补偿琼民源前期投入之名付给琼民源5100万元,这样又形成了另一笔5100万元利润。5.66亿元利润,在马玉和的操纵和指挥下生了出来,合同和协议也顺便签好,一切似乎是无隙可击了。

但是公诉人指出,这些证明利润来源的合同,协议没有一个经得起法律上的推敲,没有一个能够成立。因为琼民源根本就没有取得民源大厦土地使用权,大厦所占土地的使用权至今仍属于北京某厂。民源大厦项目是琼民源在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城市规划管理局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签发的建设工程开工证的情况下,仅凭市政府某领导人的一个口头批示和首都规划委的一个会议纪要而违法上马的,因此琼民源以不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与香港冠联置业公司合作建房所签订的《合作建房合同》是无效合同。

由于琼民源没有土地使用权这一主权利,当然也就没有从土地使用权这一主权利派出出来的各种从权利,如开发权、经营权等。所以,琼民源向开源公司转让民源大厦部分开发权获取2.7亿元、及转让大厦商场经营权获取5000万元所签订的合同和协议,统统不能成立。

若按马玉和的另一种解释——利润是卖楼花所得,公诉人认为也不能成立。因为琼民源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也就没有销售预售房的资格,其交易是非法的,非法所得根据有关法规应予没收。至于5100万元经济补偿费作为利润,且不从法律角度分析,仅从一般常识而言就站不住脚。利润是生产的盈利,而补偿只能冲减支出。

利润凑出来了,资本公积金通过对琼民源下属机构资产重新进行评估也迅速增值6.75亿。公诉人在法庭上指出,评估的几个项目均不具有土地使用权,琼民源将他人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资产进行评估,这不是弄虚作假又是什么?

被告人马玉和受到了法律的审判,一个所谓的“神话”也就此灰飞烟灭。点评:马玉和煞费苦心,妄图在残酷的股市中闯出一条“线”路,大捞一把,可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泡灭了,因为他的行为是法理不容。

第二章 贸易诈骗篇

岳阳县企业的骗买骗卖

导读:岳阳,就是宋代大家范仲淹吟诵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的地方,可就在这洞庭湖边岳阳县城荣家湾,却盛传着其“先天下之骗而骗”的恶名,人们感叹。

荣家湾各式骗子多如牛毛,五花八门,而“上当”前来追讨债务的也不计其数。

来自浙江德清的叶立玄,1994年9月与岳阳县某工矿公司签订了一份货款为17.6万元的花岗石、大理石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贷到3天后付款”。可货到岳阳后,对方说没钱,并声称1995年1月15日才能将货款结清。

1月13日,叶立玄再次来到岳阳,一住20多天,结果还是分文未获。3月初,叶又来岳阳(据叶讲,当时他住的岳阳县教委招待所住了将近60位追债人),因为还是拿不到钱,只好起诉公堂。11月,叶拿着判决书(法院判给叶14万元)又一次来到岳阳,结果只收到1.9万元,法院让叶等到12月。12月叶立玄又来岳阳法院执行庭,结果只得到这么一句回答:因为经济庭与执行庭的费用问题未能解决,所以不能执行。法院要求他1996年1月10日左右再去“了解情况”。这位无可奈何而不厌其烦7次到岳阳讨债的叶立玄悲愤交加地向执法人员“诉苦”:“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竟冠冕堂地是国营企业,不然我是不会上当的。”据叶立玄讲,答合同之前他曾来过岳阳考察,那时一位自称是外贸局的某局长曾接待过他,并保证此工矿公司是外贸局属下的公司。

与另一位来自浙江富阳的戚卫平相比,叶立玄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法院还判给他14万元。

戚卫平与一朋友合股开了一家小本的私营企业,生产洗涤机械设备。1994年9月,他们与岳阳县打着“国营”旗号的某物资经贸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5.49万元的合同,合同规定“货到3天内付款”。结果直到1995年底,戚卫平只拿到2万元,还有4台用以抵款的向换气机。由于未拿到货款,资金周转困难,戚卫平小本经营的企业也因此倒闭。1995年10月,戚卫平在另一些讨债人的鼓动下,终于走进法院。

法院受理后对方曾来找过戚,说:你的官司还是别打的好,到时什么都拿不到。并威胁说:要起诉,就把上次的钱还回来,要不,就找派出所的人把你关起来。

鼓动戚卫平向法院起诉的人叫张凤清,张凤清是青岛钢瓶厂的经办人。1995年初,青岛钢瓶厂与岳阳县3家公司签订了20来万元的液化石油汽钢瓶合同,然而,发货就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张凤清气炸了肺,而这批钢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出售,他也无计可施。

张凤清在岳阳追款一住就是7个月。1995年10月,张凤清联合在岳阳县讨债的近70家受骗单位,写了一份《涉及全国各省市企事业单位被岳阳县诈骗重大求援书》,并向中央各有关单位送发。其中涉及被骗金额700多万元,涉及到岳阳县各类公司30多家。张凤清鼓励各受骗单位上法院、打官司。张说:“打官司有损失,但不打官司更受损失。”

1996年元旦期间,仍然有20来位来自浙江、广东、山东、河南等地的追债人。他们义愤慎膺地说:“如今已届春节,因此一帮难兄难弟已回家过年,我们四十五个人结成统一联盟,决定征呀到底!”

据在岳阳县住得时间最长的追债人说,最多的时候可看到100来位追债人,而在一些招待所的墙上、桌子上、门背后,到处可看到以前追债人留下的一些要求严惩骗子的标语。

岳阳县委、县政府对骗买骗卖现象也是深恶艰绝的。

1993年,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彭友池为组长,由公检法、工商、物价、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整顿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整顿工作也卓有成效。彭友池书记说:“原来岳阳县的一些招待所挤满了讨债的人,现在相比之下已经冷清多了。”政法委副书记孙捍东说:“以前经常有成群结队的人到县委、县府以及法院讨债,多时达到100多人,但在1995年,基本上没有出现集体上访的情况。”

那么,这几年荣家湾诈骗行为猖獗不止,泛滥成灾是什么缘故呢?而几次严打也竟不见效呢?

岳阳县城所在地荣家湾以前是一个乡所在地,1984年建县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县城人口由原来的1万人猛增到7万人,大量的居民处于待业状态。由于社会崇富心理与畸形消费观念的冲击,许多人走上了妄想一夜暴富骗买骗卖的道路。

岳阳县的骗买骗卖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期间几起几落。到了1992年,各党政部门刮起一股办经济实体搞创收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使骗买骗卖现象出现回潮。

由于一些机关人员不懂经济,便聘请了一些素质本来就不高的人员搞创收。比如岳阳县城关镇某物资供销公司交由一些无业游民承包,仅在1995年,这些人就骗货5笔、金额60余万元。

岳阳县骗买骗卖现象的蔓延,一些职能部门也应负一定责任。1995年11月1日该县的一份严打报告上有这么一段话:“有些职能部门把关不严,你填多少注册资金,他就批多少注册资金。明明是不能办证的,领导一出面,朋友熟人一打招呼,骗子们意思意思,证照发不误。”

1995年10月,岳阳县整顿经济秩序领导小组进行了一次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结果发现,年审前全县各公司共有注册资金5.1亿元,其中1.3亿元是不实资金。报告中还说:以臭名昭著的羽绒被、电焊条、护套线、劣质茶叶抵债,不仅仅是骗子们惯用的伎俩,也是我们某些办案人员处理经济纠纷的一种长期使用的方法。“有的主管部门领导,对骗子行骗一清二楚,却装聋作哑,推卸责任。一旦被执法机关追究,则托关系说情,亲自出马找领导告状,甚至倒打一耙,振振有词地说政法机关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经营活动,发不出工资、奖金要找政法部门。政法机关在查处一单位骗买骗卖活动时,他们的一个干部竟然敢说:我们的领导是副处级干部,你们一个科级干部,管不着。”

还有些部门,工作拖拉,办事效率低,受案后不及时结案,而是找种种借口拖,拖得客户精疲力竭,最后被迫接受以货抵款的条件。

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作骗活动之火越烧越旺的症结所在,“荣家湾”变成了人听人骂的“骗子湾”。“骗子事业”的兴旺发达,使一些不法之徒一夜间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而这些不义之财就成为其走向腐败堕落的催化剂。“吃要高档,住要豪华,玩要新鲜,赌要气派,破单车换成小轿车,旧房子换成洋房子,老婆子换成娇娘子,在外面寻花问柳、嫖娼吸毒寻求刺激,最终堕落。”在一次整顿经济工作的大会上,一位县委领导拍案而起:“试看荣家湾的大小骗子,没有换老婆的还有几个?”“骗子事业”繁荣的结果,也使那些持“不骗吃亏论”、“骗子有功论”、“骗买骗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论调的人不仅没有看到本县经济的发展。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红火的企业也因为骗买骗卖的恶性影响而信誉扫地,经济效益迅速下滑,怨声载道。

骗子猖獗不仅使岳阳县的经济流通秩序受到破坏,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岳阳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原达海商留公司经理刘仲胡,骗取河北宣化县推土机一台,价值31万元。宣化法院宣判后,两次派人去岳阳县强制执行,并要求冻结县财政、县政府、县委机关账户。

因为抓不到骗子本人,有些外地执法单位就主管部门,岳阳县曾经有几位局长被外执法单位带走。就在1995年,还有几位局长吓得不敢在家里住,不敢到单位上班,主持工作只能通过电话遥控。

岳阳县城荣家湾的骗子多,骗术概括起来有以下7种:

骗术一:骗取公证费。

据一些受骗者说,这是1995年出现的新招。其手法是:先将客户拉来岳阳签订合同,然后又假假惺惺地表示要办公证,骗取客户几百元或几千元的公证。为了躲避追债人,一些惯骗们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今天是这个公司的经理,明天可能是另一个公司的经理,行踪飘忽,让人捉摸不透。此外,骗子们狼狈为奸,串通一气,用连环骗的方式进行敲诈,外地客商苦不堪言。

骗术二:利用国营公司的执照。

荣家湾的一些党政单位,置国家有关“党政机关不许办公司”的政策于不顾,在没有办公场地的情况下,四处找关系、办公司:还有的单位主要领导,逼着工商部门发执照、办皮包公司。执照拿到后,竟又将公司承包给一些骗子,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例如县经委的商业物资公司,明知刘辉是荣家湾有名的骗子,却将公司承包给他,结果该公司1995年以来骗货数笔,金额达50万元。

骗术三:鸡蛋里挑骨头。

荣家湾的骗子有一个惯伎:什么样的合同都敢签,什么样的条件都敢答应。目的只有一个:先把货搞到手再说。等到客户把货交给了他后,他什么花招都可以使出来。比如他会千方百计地找产品质量的差错,找交货日期的差错,找交货数量的差错。有时甚至玩文字游戏,比如在签合同时有意把“货到付款”写成“贷到付款”,收货后,他突然说:因为贷不到款,所以不能付款。有的合同规定:货到验收付款。货一到,他就把卫生防疫站或技术监督局找来,鸡蛋里挑骨头,造成验收不合格不能付款的事实。一些客商说,他们的货到哪里都合格,就是到了岳阳县不合格,再好的货也过了不了卫生防疫站或技术监督局的要检验关。于是,有的公司就以质量不符为由,大杀客户的价,无限期拖延付款;有的甚至倒把一把,既不付款,又不退货,还要求赔偿损失。

骗术四:化整为零,分头出击。

荣家湾的一些骗子公司,下面设若干个分公司,分公与下又设若干个科室,每个科室聘请几名业务员,这样,一个公司下面有几十名乃至上百名业务员。他们化整为零,分头出击,闹得一些厂家客户防不胜防。比如岳阳县商业总公司就有8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均有几个营业执照副本,他们的业务员就拿着副本四处行骗。1995年,外地投诉该公司的案件就有30多起。

骗术五:足不出户发函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用这句来形容荣家湾的许多业务员竟不为过,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一本全国工厂企业名录大发函件。公函发出以后,第二步便是约客户考察。考察期间,租借场地,热情款待,骗取客户信任,签订合同。岳阳县统战部工商联经贸公司在1995年所进的8批货、60多万货款,都是采用发公函的形式,引诱客户与其签订合同行骗。

骗术六:以色相诱骗。

岳相县某公司骗到安徽某客商一笔货,价值3.2万元,货到后不付款,却将两个讨债人拉到色情场所,同时又通知公安机关,结果此客商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要罚款8000元。骗子以客户嫖娼的事实逼迫他们,客户是乖乖任由骗子宰割,因为他们恐惧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的下场。

骗术七:低进高出用货骗。

这是被使用得最频繁的一种骗术。一般是在货到后,先支付一部分现金,然后就采取一躲(不与货主见面)、二拖(拖延付款时间)、三贿(贿赂对方人员)、四逼(威胁)的办法,迫使对方接受以货延款的条件,然后以高出原价几十倍价格的电焊条、劣质茶叶等物品抵款。

岳阳县城关某粮油饲料公司从北大荒某饲料厂购进46万元的饲料,骗子在贿赂对方有关人员以后,用价值不到8万元的羽绒被、电焊条等抵了46万元的账。

电焊条、护套线、羽绒被、劣质茶叶就成了荣家湾臭名昭著的“四大骗宝”。点评:岳阳骗子手段之多端,胆大妄为的确是令人发指,但有1988年以来,岳阳县年年打骗,却年年骗子盛行,陷入“屡打屡骗,屡骗屡打”怪圈的现象,是否也应值得我们深思呢?

“连环计”

导读:骗子先树立良好的形象,吊足发行公司的胃口,尔后一网打尽,年取暴利逃之夭夭,从此消声匿迹。

1993年秋季,北国某大城市数十家图书发行公司横遭诈骗,损失金额高达1800万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此案发生前一年,即1992年秋季时有一位名叫张×的人来到了该图书批发市场。张×自称是图书批发商,分别与30多家图书发行公司晤谈,说自己想从他们那里进货。既然加紧人愿意进货,各图书发行公司就没有不卖货的道理,况且,张×无论从哪一家公司进货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没有丝毫犹豫不决。

第一次进货,张×共从30多家公司中购买了价值23万元的图书。此后,每隔两、三个月张×就要来这里进一次货。由于他购买的都是一些畅销类的书籍,所以卖得很快,几乎所有的图书批发公司都作如此想法。如此这般经过多次交易之后,张×在该图书批发市场上的名声越来越大,所有与他打交道的公司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重信誉、守诚诺的君子。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人赞颂,与其打过交道的人窃窃私语,而没有机会的人是盼星星,盼月亮,期待与这位“财神爷”合作。

终于在1993年秋季,那些没有与张×合作过的图书发行公司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一次,张×提出要购买大批图书,而且交易的范围迅速扩大,已经不止于那些曾经有过合作关系的公司,而且又加上了未曾合作过的那公司。此次与张×发生合作关系的公司,共计63家之多,几乎超过了过去的一倍还要多。

但是,张×此次进书与往日不同:他和各家图书发行公司商议说,由于此次翰纲数量非常大,需要的资金多,但是自己手头上可供周转的钱有限,因此,只能先给每家公司二万元的订金,请大家能够通融一下,垫款发货。

为了消除各家公司的顾虑,张×信誓旦旦,所欠货款保证在一个月内付清。

由于张×在该图书批发市场已经进货一年之久,且每次都能货款两清,在很多公司中都享有良好的声誉,所以,当大家闻听他的话之后,都毫不迟疑地应允了他的要求。

当时,根本没有一家公司对张×持怀疑态度,大家反而认为,这样的合作伙伴实在太难找了,因而生怕把这位“财神爷”给得罪了,致使其“飞”走就不妙了。

张×顺利地把价值1800万元的图书全部运走了,而他留给63家图书发行公司的货款,总共才只有100余万元。

尽管数额相差如此之大,却仍然没有人对张×表示怀疑,因为他在该图书批发市场上的“信誉”实在太好了。

孰料,“黄鹤”归去永不复返。

一个月过去了,张×没有来付清余款;

两个月过去了,张×仍然没有来付清余款;

三个月过去了,张×还是没有来付清余款;

……点评: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张×正是靠着小钱换来的“信誉”钓走了人们的大钱,就是轻信二字害了众人而成全了骗了啊!

“低价钢材”诈骗案

导读:已近花甲之年的汪宝琴却不安分守己她只能在高墙内“安度晚年”了。“汪老太”三个字,在山东胶东半岛、临沂、潍坊、淄博、滨海等地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她年过半百,却似乎在业内能呼风唤雨,因为她有“低价钢材”。从她手里出去的钢材,每吨平均比当时的市场价低400~500元。不用说多,搞它几千吨也得挣几十万。

顿时,钢铁界竟相追逐“汪老太”的下落,为的是与她合作,而她每至一处,那里无不热闹非凡,沸腾不已,人们没有不想法结识这位“财婆”的。

汪宝琴,何许人也?说破“英雄”惊煞人。1938年生于山东威海一小渔村,只有小学文化的汪宝琴,1991年退休前,是青岛某针织厂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本职工作没什么可说道的,真正使人知道其人的,是她曾于1967年、1970年、1972年3次因诈骗罪被判刑。前两次都是缓刑,第三次却让实实在在尝了3年大牢的滋味。

1991年她从工厂退休,正赶上基本建设剧烈膨胀的时候,她凭着一身“本事”,进了青岛市黄岛区的一个公司,主要跑钢材业务。经过在钢材市场上摸爬滚打,她与业内人士厮混得很熟。无论是青钢那样的生产型企业,还是省内一些流通大户,汪宝琴认识很多人,不少头面人物也认识她,她在周边钢材市场开始小有名气。慢慢地,她看到自己跑来的大把大把的钞票进了公司账户,渐渐不满足于寄人篱下挣那几个钱了。她想:“为什么不自己干呢?”

汪宝琴有一个亲属在青岛开了一家叫“隆泰实业公司”的私营企业,汪宝琴与其协商,以每吨提成给其20元钱作为交换条件,从1993年4月份开始借用隆泰公司的户头、账户和合同章经营钢材生意。1993年7月,隆泰公司更换法人代表,汪宝琴自任这一“三无公司”的总经理。虽然扯起了隆泰公司的大旗,但一无资金,二无场地,这个买卖怎么干呢?

1994年春,汪宝琴凭着老关系来到本省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签订了购买该公司近1300万元钢材的合同,汪称货到后马上付款。该公司见汪出手大方,随后就把全部钢材发给汪宝琴,汪宝琴把这批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了出去。这样,无本的买卖就做起来了。

接着,她又如法炮制,把买来的钢材原价卖出,汪宝琴“低价钢材”的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订购钢材的预付款纷至沓来,汪宝琴数钱是忙得不亦乐乎。

1994年9月,临沂有家做钢材生意的公司不知从何处得到了“青岛汪宝琴有低价钢材”的信息,公司负责人立即赶到青岛隆泰公司找到汪宝琴。谈判比他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大名鼎鼎的汪老太虽相貌平平,但却没有大经理的架子,甚至使人感到和蔼可亲、慷慨大度。“你们沂蒙山区是国家重点扶贫的老区,我就不挣你们的钱了,这批货因为进价较低,就给你们按2800元一吨吧!”当时市场上的钢材正常价格大概3000多元一吨,最高时曾达到3600元,对2800元的价位,公司代表显然认为不错。但买卖人都是很精明的,这毕竟是和汪老太的第一笔生意,他们也不敢贸然行事,只签了1000吨的合同,也算投石问路吧。合同规定,先交部分定金,货到齐后再付清所余货款。

汪老太非常守信用,没过几天,货物即全部发到临沂,而且运费都是由她掏的。1000吨钢材一倒手,公司一下子就赚了20几万元。他们觉得汪老太是可信的,同时也很后悔当时太小心,没有多签点儿。收齐货后,公司的业务人员迫不及待地又一次找到汪老太,这次他们要把注下得大点:1万吨。没想到的是这次汪老太给他们的价格更优惠,每吨不到2700元。货物很快交齐,1万吨钢材一出手,公司又赚了200多万元。经过这两次愉快的合作,公司对汪老太的信任度是死心塌地,他们称赞汪老太“宝刀不老”,在商场上值得信赖。

这家公司和汪老太做生意发大财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单位找不上汪宝琴,即纷纷找该公司帮忙牵头,公司也选了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几个单位介绍给汪。汪宝琴和这些单位做的前一两笔业务也都和与那有公司做的头几笔相似。她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与她做生意的人赚了钱,迅速取得了对方的信任。越来越多的单位找汪宝琴要求与其签订钢材购销合同,同时,老客户也更紧密地抓住她不放。

世事无常势,商场也是变幻不定,如今汪宝琴不再满足于只给定金,他明确指出“只有全部分坟清钱款方才发货”。这一明确的改变所带来的风险稍微有点经营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但“利益熏心”这个词这时就派上了用场:那些对汪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们,脑子里已经印满了汪宝琴的“守信”,眼睛直钩钩地盯着2400~2500元的价格,先付款就先付款呗。一些“小九九”打得滚瓜烂熟的精明人,脑子里的弯虽然多些,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经营意识解除了他们的疑虑,既然供不应求,人家当然条件高一些!他们也自觉地把钱袋向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