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我能行2 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0:42:06

点击下载

作者:李洪本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告诉世界我能行2 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

告诉世界我能行2 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试读:

第一章说谎——为什么有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说假话

经典案例--对老师撒谎,是因害怕被爸爸批评

初二的谢宇轩平时爱在课堂上捣乱,从不认真听讲。一次,他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抓个正着,老师让谢宇轩请家长。老师见过谢宇轩的爸爸之后,谢宇轩回家就被爸爸狠狠地骂了一顿,就连平时护着他的妈妈也数落了他几句。

此后,老师再让谢宇轩请家长,他就对老师撒谎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妈妈和别人去国外了,爸爸晚上很少回家。”甚至是开家长会的时候,他都从外边雇一个“爸爸”来参加自己的家长会。

谢宇轩说:“我不想让老师跟爸爸告状!我爸脾气上来的时候,真的会打我。”

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把60分改成了90分

初三的赵梦是个体贴的孩子,小小年纪很懂得心疼父母,而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一直都希望她能够考上重点高中。

一次测试,赵梦的数学成绩只有60分,当她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对她说:“赵梦,你以后要好好考,妈这辈子的希望全在你的身上了,你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你妈我呀!”晚饭后,赵梦听见妈妈在厨房里不停地叹气。

期末考试,赵梦的数学成绩还是60分,不过她这次把60分改成了90分。看到妈妈开心的样子,赵梦也很开心,仿佛自己真的考了90分一样。

认识错误

我们之所以撒谎,往往是为了逃避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责罚。多次尝到这种甜头后,我们就会慢慢习惯隐瞒那些不好的事实,能骗就骗,能蒙就蒙。 实际上,说谎一旦成了习惯,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很多时候,因为突然的情况,我们的谎言会冲口而出。为此,我们会感到内疚、焦虑,担心谎言被拆穿,甚至是后悔和自责。如果别人知道了我们在撒谎,就会认为我们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慢慢地,我们也会失去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的信任,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说谎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会伤害到父母、老师等其他和自己有关系的人,甚至有的人还会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重要的是,谎言被拆穿后,我们也会很没有面子。

说谎,不仅会给我们正常的学习和交往带来困扰,对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医学研究表明:撒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在说谎的时候,我们的全部神经都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脉搏跳动、血压高低、呼吸急缓等,都会因撒谎而出现反常现象,引起情绪上的紧张,干扰各种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格的形成期,虽然行为容易有偏失,但是这种不良的倾向也容易矫正,所以,只要我们多加注意,就能够克服自己爱说谎的习惯。

改正错误--我们自己改正撒谎的坏习惯

改掉撒谎的坏习惯,我们该怎么做?

在撒谎之前,要学会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总想着自己

我们虽然能够区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自己关心的事物和他人所关心的事情有什么不同。比如,我们在撒谎时,都会感觉自己很委屈,认为撒谎是有理由的,却没有考虑过对方被欺骗是怎样的感觉。

如果,这时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那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被欺骗的感觉。如果我们自己不愿被欺骗,那为什么要骗别人呢?所以,当我们再想撒谎时,要先想想如果别人对我们撒谎了,我们会怎么办。

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

很多时候,我们撒谎都是为了逃避老师和父母的责罚,没有勇气承担自己的过失。其实,即使我们撒谎侥幸逃过一劫,也有被拆穿的一天,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而且无论我们如何用谎言美化事实,事实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既然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勇敢地承认错误呢?诚实的人会受到尊重,父母也会因为“诚实”而谅解我们,并帮助我们改正错误。

做事要有原则,并要时刻坚持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许并不愿意撒谎,而会出于哥们儿义气帮助同学、朋友撒谎。虽然,友谊是值得我们珍惜,但也不能违背我们做事的原则。当同学、朋友请求自己帮忙撒谎的时候,我们必须先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然后再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如果对方只想你帮他撒谎,那我们也可以委婉拒绝。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行

当孩子上了初中后,开始频繁地撒谎时,家长一定要弄清孩子撒谎的原因,帮助孩子克服说谎的习惯,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

不撒谎,父母要以身作则

很多时候,孩子喜欢撒谎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当家中的电话响了,见是自己不愿意接的,家长有时会交代孩子:“如果找我,就说我不在家,随便说去哪了都行。”孩子照着父母的话对别人撒谎,慢慢地,他们也就认为撒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不可以。孩子上初中之后,不仅模仿能力越来越强,领悟他人意思的能力也很强。

家长犯错误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要勇于承认错误

身为父母,在家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切不可为了在孩子面前维护自己的形象而扭曲事实。因为只有家中的成员能够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诚实可信,有了过失他才能敢于承认。

家长要了解孩子撒谎的真相,并给予正确引导

说谎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在处理孩子撒谎时,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给孩子讲清各方面的利害,给他改正的机会。家长不要为了堵住孩子撒谎的口子,一棍子打死孩子的所有行为,比如,“你每次都这样说,每次都撒谎,我还能信任你吗?”

既然你已经不相信孩子了,那孩子也会感觉说不说实话都无所谓了。

第二章懒惰——事情真的很麻烦,就是不想去干

经典案例--洗衣做饭有父母,我懒得做!

华研是初二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可是人却比较懒,并且习惯了事事依赖父母,动手能力很差。

一次,父母都到外地出差了,家中只有她一个人。第二天,上学她就迟到了,因为她习惯了妈妈叫她起床,也习惯了妈妈帮她收拾好书包,妈妈不在家,她就手忙脚乱了。好不容易收拾好东西去学校,却因为搭错了公交车迟到了。“怎么今天迟到了?而且还迟到了15分钟。”老师板着脸问她。“爸妈出差了,我自己起床晚了。”华研觉得自己很委屈。“没有闹钟吗?”平日里华研在老师们的眼里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的口气也不知不觉变得温柔了。“有,可是我不知道妈妈把它放哪里了,而且我也不会调闹钟。”说完华研就低下头,感觉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

在爸妈出差的那段时间,虽然华研再也没有迟到过,但人却瘦了一圈,而且每件衣服都是脏的。当她实在没有替换的衣服时,她就给妈妈打电话:“妈,我没有衣服穿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还要几天,你的衣服呢?衣柜里不是有好几套吗?”妈妈很疑惑。“没了,都脏了。”“你可以放在洗衣机里面洗一下,把衣服放进去……”“妈,我不会,再说我还要写作业呢,哪有时间洗衣服呀?你给我打几百块钱,我去买新衣服吧,回来之后你给我洗,好不?”

妈妈深知自己的女儿,她不想干一件事情,说什么也是不去干的。只好给女儿1000元钱,作为买衣服和零用的钱。

华研的妈妈出差回来,发现家里又脏又乱,就连垃圾华研也没有丢过。华妈妈坐在沙发上想:“华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懒了?”

认识错误

很多时候,父母习惯了对我们的事情大包大揽,偶尔我们想扫扫地,妈妈总是会嗔怪地说:“进屋写作业去,这种事情妈妈来做就好了,你现在只管读书。”

时间久了,我们也就认为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从而习惯了事事依赖父母,连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愿意去做了。

虽然我们还小,还需要依靠爸爸妈妈,但是过度依赖他们,也会使我们变得懒惰,最后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发展。

比如,学校大扫除时,有的同学因为懒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劳动,可能会被老师罚干更多的活。在同学面前被批评,也会让我们感到很没有面子,很长一段时间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低人一等。

有的同学也许还有这样的经历:

1. 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最后身体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生病,而且也很容易被其他生病的人传染,抵抗力很差。

2. 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同他人交往不愉快,慢慢地,同学开始远离自己。在生活中,也没有几个聊得来的朋友。

3. 日常生活没有秩序,不喜欢收拾自己的屋子,更不愿意洗自己的衣服。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的生活乱成一团,可能最后都没有换洗的衣服。

4. 常常听到闹铃响过三遍之后,才慢腾腾地起床,以至于常常迟到。

有时候,懒惰也会使我们失去学习的上进心。懒得重复做一道习题,懒得多读一会儿课本,懒得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最后,慢慢地,我们的成绩就会下滑。当成绩已经下滑到中下游的时候,我们也会因懒惰而不愿意去改变,最后习惯了在学校“混日子”。

懒惰可以抑制我们的思想和做事的激情,有时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一无是处,或者是不得志,影响了我们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克服懒惰的习惯,做一个勤劳的热爱生活的人。

改正错误--做到这些我们也可以克服懒惰的习惯

事实上,懒惰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厌倦。克服懒惰,会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期末的测试考得更好,竞赛中获得冠军,等等。所以,我们就有必要改改自己懒惰的习惯了。

养成每天按时起床习惯

可以调好闹钟,每天早上让闹钟叫我们起床,而不是爸爸妈妈。这样不仅可以改掉睡懒觉的习惯,也可以使我们慢慢地不再依赖爸爸妈妈。

主动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洗菜、刷碗;动手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学校,认真地完成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劳动。

给自己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

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养成不完成作业不上床睡觉的习惯。制定了学习计划之后,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不要有“明日复明日”的想法。

用丑娃提醒自己

在写字台上放一个小丑娃,每当发现自己变懒的时候,就拿有颜色的水笔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者是涂一些醒目的颜料。时间久了,看见丑娃丑陋的样子,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能再懒惰了。

贴点相关的名言警句

在书皮上、铅笔盒内、床头上贴一些有关懒惰危害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已。比如,“懒惰能磨去才智的锋芒”“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是万恶之源”“艰难由懒惰生,苦楚由偷安来”“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等等。

强迫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懒惰的根源是习惯了依赖别人。克服懒惰,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独立完成作业;爸妈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做饭吃;独自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勤劳,爱生活的好习惯

懒惰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伤害,尤其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但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的懒惰无关紧要。家长应培养孩子有主见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竞争的意识。“舍得”让孩子劳动

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孩子的懒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后天环境中慢慢养成的。如果家长把什么事都包办了,孩子自然就懒惰了。尤其是在三代同堂之家,隔代长辈对孩子往往过于溺爱和特殊照顾,这样孩子怎么会勤快起来呢?所以,家里一定要上下一心,舍得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抓住让孩子变勤快的一切机会。

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

生活中,家长要主动让孩子分担一点家务,不要因孩子要学习而不让他们参与家务。比如,去超市买酱油、盐、醋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对生活的一些了解,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勤劳、爱生活的好习惯。

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家长也可以用体育锻炼的“良方”来治疗孩子的懒惰。家长可以先陪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的时间不一定太多,但贵在坚持。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能振奋孩子的精神,从而慢慢改掉懒惰的恶习。

第三章拖拉——反正还有时间,还是再玩会儿吧

经典案例--人人叫我“拖拉机”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晴

马上就要升初二了,我还是改不掉做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我穿衣服慢、扫地慢、走路慢……所以,同学们给我起了个外号“拖拉机”。

早上起床,闹钟“叮铃铃”响个不停,我很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在妈妈一遍一遍地催促下穿好衣服,慢条斯理地开始洗漱。还没有洗好脸,我就听到妈妈喊:“快点,别磨蹭了,小佳,该吃饭了。”饭桌上,妈妈见我一副细嚼慢咽的样子又催促道:“快点吃,不用去上学呀!”

即使妈妈每天都这样催促,我还是经常迟到。后来,不但妈妈烦,我自己也感觉挺烦的,可是我就是做事快不了!

上周日,妈妈去看望奶奶,留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刚好电视里播杨幂主演的电视剧,心想反正还有一天的时间,先看15分钟的电视再写。一会儿,我又对自己说:“再看半个小时再说。”等到要写作业时,我又觉得饿了,就去逛超市买零食。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我“拖拉”掉了。妈妈回家后,见我一点儿作业也没写,指着我就是一顿数落。

因为拖拉,我语文课代表的职务也没了。谁让每次交作业,我都是最后一个交上去,还常被老师请去“喝茶”呢!自己的作业都没有办法按时交,哪能管得了别人,所以同学们都建议我“下岗”。

这样的我,连自己都觉得讨厌。所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自己这辆“拖拉机”变成“小飞机”。

认识错误

不少同学做事拖拉并不是自愿的。因为他们天生就是“慢性子”的人,或者受到做事比较拖拉的爸爸妈妈的影响,所以做事比较慢。

但是,还有不少同学是故意拖拉的。13岁的彤彤本来做事挺快的,作业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可是,爸爸妈妈为了让她提高学习成绩,又给她布置了很多练习题,还要她练琴。想着做得越快,作业就越多,自己就越辛苦,彤彤就开始故意拖延做作业的时间。她用3个小时做学校作业,花上半个小时收拾书包,然后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久而久之,彤彤就养成了做什么事都拖拉的习惯。

有时候做事慢而细致,可以做出好效果。但是,对于课业比较繁重的我们来说,做事太慢,没有效率,会逼得我们牺牲休息时间。这自然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认为,做事拖拉是一种“心”病,可称为“慢性拖拉症”,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做事拖拉,喜欢把“明天做、以后做”挂在嘴边,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不立即行动,那我们永远都无法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事情。

不少同学禁不住诱惑,会在写作业的中途停下,去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结果,看到深夜过了看电视的瘾,作业却还有不少没写。这时,再怎么懊恼、烦躁、自责也没用,我们不得不“开夜车”。

还有不少人作业一拖再拖,只好在家长、老师的再三催促下心急火燎地草草了事。但是,这种应付性质的“做作业”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错别字、审错题意或计算错误等。这样我们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说,还没能巩固所学知识,成绩自然很难有进步。

改正错误--做好自己,我不“拖拉”

怎么才能做到做事快捷高效呢?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比如,今天晚饭的目标是写完数学作业,那我们就在吃完饭后,马上回到屋里写数学作业,不要等到爸爸妈妈催促才去写,不要先写一些其他的作业,如语文、英语等。也就说,我们明确了自己做事的目标后,就要马上行动。

不再找理由放任自己拖拉

做事拖拉的人总会想尽办法为自己不及时做事找很多理由。比如“我饿了”“时间还很多,再玩一会儿”“爸爸妈妈不在家,我难得享受一下自由”……

事情来了,我们要告诉自己:“立即、马上去做,不要等待,不要拖延。”如果开始为自己找理由,一定要让自己的想法停下来,而开始动手做事。

学会合理安排任务

一个大任务会让人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任务分成大块和小块,然后把每一小块任务放在自己的日程安排中去完成。比如,几点做数学,几点做语文,给每件事设定一个完成的时间点,并敦促自己按时做完,这会给我们一种紧迫感。

当然,如果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弱,常会写着写着去玩游戏、看电视,那就可以请爸爸妈妈当监督员,严格要求我们按规定行事。这样也有助于减缓我们做事拖拉的习惯。

父母引导--如何让孩子“快”起来

当孩子做事拖拉时,家长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定规矩,严格监督执行

徐芳都15岁了,做事还不紧不慢的。徐妈妈催过、劝过、吵过,当时有点用,可没过几天女儿又慢下来了。最后,徐妈妈给女儿定了规矩: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不允许看电视;作业没有写完,不准上网;起床的时候超过5分钟,这个月的零花钱减三分之一。

刚开始,徐芳没当回事,屡屡“犯规”。但很快她就发现妈妈这次是动真格的。一个月后,徐芳果然有点改变,做事不像以前那么爱拖拉了。

让孩子承受做事拖拉的后果

不撞一回南墙,孩子是不会学乖的。再苦口婆心地说教,孩子也可能左耳进,右耳出,不痛不痒。所以,不如让孩子直接体验做事拖拉的后果,然后再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做好。

比如,早上孩子总是赖床,或慢腾腾地洗漱,那家长也不必一遍一遍去催了。他不起床,那就要他自己承受迟到的后果。一次两次,孩子自己就对早起上心了,懂得听到闹铃马上就起床,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提前准备好,等等。这样既改掉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坏毛病,还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给孩子找个比较的对象

王静的丈夫本身就是个慢性子。儿子刘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作业总是会拖到很晚才写,第二天早上也起不来。想到儿子比较好胜,总说自己比爸爸强,王静就常拿他们爷俩儿的做事拖拉相比。刘涛为了比过爸爸,做事也慢慢地有效率了。

除此之外,让有心改正的孩子在班级里给自己找个做事快捷的榜样,观察别人是怎么做作业或看书的。有好的地方就要学习,比如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完一门再做另一门,等等。

第四章虚荣—一定要做一件让同学高看我一眼的事情

经典案例--你敢喝,我就敢醉!

溧阳很看重面子,总希望自己在同学们面前有点威望。

一次,同学们商量怎么给班长过生日。溧阳觉得这是个表现的机会,于是他说:“这有什么难办的!等到那天放学后,我们出去给班长办个生日PARTY不就OK了吗?”同学们都表示同意,可又想:“举办生日PARTY的钱从哪儿来?”一筹莫展之际,溧阳豪气地说:“小意思,这点钱我出了,那天你们等着吃大餐就可以了。”

回到家,溧阳谎称“要买参考书”和篮球,从妈妈那里拿到了一笔钱。后来,他又陆续向奶奶要了点钱。

在PARTY上,大家都玩得很高兴,夸溧阳有本事,连班长都多次感谢溧阳。这让溧阳很得意,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终于有地位了。

聚会中,一个男同学对溧阳说:“为了尽兴,敢不敢和我喝几杯酒?”见溧阳迟疑,他又接着说:“你今天敢和我喝酒,以后在班里我就是听你的,你就是我的老大。”“好,以后你就等着叫我老大吧,今天你敢喝,我就敢跟你醉!”溧阳一下被那位男生说动了。为了这个“老大”,他觉得喝多少酒都值!

那天,溧阳喝了三瓶酒,醉醺醺地回到家。第二天因为饮酒过量呕吐不止,不得不到医院输液。溧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对溧阳实行了一个月的经济封锁。

不过,溧阳还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他终于干了一件令同学们刮目相看的事情了。

认识错误

适度虚荣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激发我们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比如,我们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为了让别人羡慕自己而希望在期末测试中考得第一,等等。

可是,若我们过度地、不恰当地去追求虚荣,那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坏事了。

不少同学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经常拿自己的特长和成绩作为资本处处炫耀。这样的话,其他人就会疏远我们。而当我们的特长和成绩比不上别人时,我们的自卑感往往会比别人强烈,甚至会失去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会刻意奉承班上的某位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过分渲染自己与他的关系。其实,这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重视和羡慕,是一种虚荣心理。

不少同学害怕丢了“面子”,才疏学浅却在他人面前夸夸其谈,家境贫寒却在同学中摆阔气,大吃大喝,能力不大却表现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有的同学可能做过这样的事情:

1.喜欢在同学面前谈论自己有名气的亲戚朋友;

2.买衣服的时候,总喜欢那些时髦服装,尤其是名牌服饰;

3.喜欢在同学面前摆阔;

4.特别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大庭广众面前愿意露一手;

5.不懂装懂,却在别人面前海阔天空;

6.对老师和父母的表扬沾沾自喜。

如果虚荣心过多膨胀了,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尤其是女孩子。女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因为贪慕虚荣而经不住利益引诱,上当受骗。所以,我们要直视自己的虚荣心,改掉过分虚荣的坏习惯。

改正错误--直视自我的虚荣心

适当的虚荣心能使人进步,但过度的虚荣心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缺点和不足

虚荣心太强,大多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优缺点、不足等,所以,常常做出一些浮夸的事情。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自己,辩证地评价自己,认清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

当然,必要时,我们也应该多听听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从别人的评价里找出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

正确对待长辈们的称赞,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不少人面对荣誉和夸赞总是容易飘飘然,到处自夸,这样荣誉很快会变成虚名。想要克服虚荣心,我们就要对自己获得的荣誉、长辈的夸奖、同学们的赞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自骄自傲,摆阔逞强,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到更好。

适当惩罚自己的虚荣心

即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虚荣,但有时候难免会控制不住。如果事后我们意识到了“我这样做是虚荣心作祟”,那就给自己点惩罚吧,这样我们的记忆会更深刻一点。比如,罚自己多弹一个小时的琴,帮妈妈买菜或一个星期不吃零食等。

请父母或朋友来监督

请几个好朋友监督自己的言行,并让他们在我们暴露出虚荣心时,给予提醒和批评。或者,请爸爸妈妈指出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为了满足虚荣。注意,面对好友的批评、父母的提醒,我们不能生气,应该认真地分析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间久了,这就可以淡化我们过强的虚荣心理。

用名言警示自我

我们可以用“每个人的虚荣心和他的愚蠢相等的”这句名言警示自己。当我们在与他人攀比或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时,不妨常看看这句话。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谦逊朴实的习惯

孩子虚荣心旺盛,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不要在外人的面前表扬自己的孩子。

孩子若缺乏自信,大人可常鼓励夸奖。但若孩子比较容易自负自傲,家长还到处夸耀孩子,那孩子更容易得意,到处炫耀。因此,家长应该减少夸奖孩子的次数,多给虚荣的孩子泼泼冷水。

帮助孩子区分“需要”还是“想要”

孩子消费时,家长一定要把好关,不能让孩子把虚荣上升到物质的攀比。如果孩子喜欢某个名牌或昂贵物品,坚持要买,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清楚这件东西到底是“必需的”还是“想要的”。如果,这件东西是孩子不可或缺的,那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但若是可以不买的,家长应说明原因,让孩子慎重选择。

从小淡化孩子的物质需要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给孩子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或者是处处把孩子包装得像个“公主”“少爷”,那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会爱慕虚荣。所以,有时候家长不能对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另外,大人应该引导孩子多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第五章嫉妒——为什么老师、同学总是夸奖他

经典案例--15岁谷晴的作文《嫉妒·伤害·泪水》

不知为什么,最近我总是想起那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梁月是我以前的同桌,9岁时失去了妈妈,和爸爸相依为命。因此各科老师对她都很照顾。

一次数学考试,我终于考了99分,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高兴极了,似乎已经看到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的那一幕了。谁知,老师简单地分析了数学考试的情况后,笑着说:“这次,我们班的最高分是100分。”我一下子蒙了:“谁会考100分呢?数学可是我的强项,我一直都是第一的。”“梁月同学经过不断努力,数学成绩有很大的进步,获得了第一,大家鼓掌祝贺!”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鼓掌,而我心却仿佛被什么扎了一下,心想:“她肯定是抄袭我的!”

嫉妒突然间吞噬了我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再也没有主动和梁月说过一句话。

会考前,我在走廊捡到了梁月的准考证。我没有交给她,而是鬼使神差地迅速把它丢进了垃圾桶。第二天,一群同学围着伤心的梁月安慰她。我心里一阵高兴之后,就是后悔、自责。后来,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梁月终于能参加考试了,而我却更不敢与她讲话了。

中考结束后,所有同学都给我写了毕业留言,只有梁月没有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自习课时,梁月突然说:“怎么不请我给你写毕业留言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在我愣神儿时,她主动拿起了同学录,给我写了毕业留言。晚上回家,我哭了,我知道自己错了,而我却没有勇气向她道歉。

嫉妒曾经使我迷惘、伤痛,甚至一度带走了我的良知。所以,人可以嫉妒,但不能超过底线,不然,受伤最深的还是自己。

认识错误

每个人都有嫉妒心。比如,羡慕别人成绩好人缘好、嫉妒别人长得漂亮才艺多、艳羡同学家有房有车太有钱……

有时候,适度的嫉妒心会转化为上进心,使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更有动力。比如,嫉妒其他同学成绩好,我们就会告诉自己:“好好学,争取赶上他。”有了这股冲劲,我们的成绩就可能有提升。其他的事情亦是如此。

可是,若嫉妒心太盛,成了嫉妒的奴隶,那我们就会心胸狭窄,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不少人受嫉妒心的驱使,用语言攻击、诽谤对方,甚至泯灭良知,对他人下黑手,伤害了别人的身心。久而久之,同学们自然会疏远和孤立我们。

更多的时候,嫉妒会使我们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的痛苦状态,就像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这种痛苦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业进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若因嫉妒而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贬低别人的优势上,把自己的苦恼系在别人的成绩上,那我们只能越陷越深,愈加痛苦。

改正错误--把嫉妒从心中赶走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的确如此,那我们该怎么把嫉妒赶走呢?

通过正确的竞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

当意识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我们应该用他们的成绩来激励自己,努力做到比别人更强、更优秀。那些只想着怎样拖住不让他人进步,或者是诋毁他人的行为不过是懦弱者的表现。

其实,我们的学习目的不止是为了超越别人,也不是抓住别人的进步死死不放,而是不断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而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正确的竞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

让自己有一个开阔的胸襟

嫉妒与人的心胸是否狭窄有很大关系。心胸狭窄的人最容易嫉妒别人,而一个胸襟开阔的人才能容纳别人。因此,我们凡事要学会看得开,换一种眼光,将嫉妒转换成对他人的鼓掌和祝愿。同时,我们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用自信赶走不良的嫉妒心理。

空闲时,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我们每天都忙着学习运动,自然也就没有闲工夫去嫉妒别人了。所以,闲暇时,适当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或者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户外活动。如果长期如此,不仅能转移注意力,还能开阔胸襟。

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些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不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可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多观察他们的优点,或者借鉴他们的学习经验,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这样的话,我们的进步才会最大。

倾诉心中的嫉妒

总在心里和嫉妒情绪纠缠,那就会把心勒得更紧,越陷越深。要是压抑久了,我们的心理就可能不健康。

嫉妒情绪需要疏导。当嫉妒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嫉妒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值得信任的人,请他们开解我们。当我们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行为,也许就能恍然大悟,找到出口。

父母引导--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孩子“小心眼儿”,爱嫉妒,家长该怎样办?

欣赏自己的孩子

如果家长总是夸奖孩子的兄弟姐妹或者邻里家的小孩,而对孩子进行贬责,那孩子很容易嫉妒被表扬者。

所以,家长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多多指出孩子的优点。比如,孩子的英语成绩很差,但孩子每天都很努力,这时妈妈就要夸夸孩子,肯定孩子的付出,“我的儿子最好了,虽然我们成绩不好,但是们比别人用功,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别人的。”

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肯定,发现了自己优势,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了,不会过于嫉妒了。

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其他人,挑其他人的错,否则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大人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欣赏别人的习惯。要经常让孩子说出别人的优点,比如,班长的优点、老师的优点、爸爸妈妈的优点等。当孩子说出别人的优点后,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指导,告诉孩子这是对方之所以优秀的原因。让孩子懂得欣赏他人,孩子就更可能悦纳而不是嫉妒。

第六章攀比——别人穿名牌我也必须要穿

经典案例--初一许阳的日记《为什么我没有》

我上初中了,班级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普通话代替了我们不同的方言,校服代替了我们五花八门的服装,但却没有一样东西能够代替我们迥异的内心。

体育课上,我见小雨坐在操场的角落闷闷不乐。“怎么了?”看她一脸不高兴,我好奇地问。“没什么,和我妈妈吵架了。”

“Why?”“我看上一款3000多元的手机,妈妈没有给我买,郁闷死我了!”“那个手机有那么重要吗?”我有点奇怪。“当然,你看同学们穿的都是名牌,用的文具都是进口的。而我还是去年旧的呢。”“那有什么,我的也不是旧的吗?”“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你玩,背地里叫你‘土包子’,生日聚会也不请你呀。”说完,小雨就站起来走了。

第二天,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围着小雨议论。我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小雨如愿地拿到了那款3000多元的手机。看着小雨被同学们羡慕的样子,再想到自己所有的“家当”加起来也没有小雨的手机贵重,我心里酸酸的。

回家后,我也开口向妈妈要钱买手机,结果被妈妈大骂了一顿,说我不体谅家人挣钱的辛苦。想着同学们的嘲笑,我忍不住和妈妈大吵了一架,然后冲出了家门。

在无人的地方,我委屈地哭了,心想:“为什么别人什么都有,我却没有呢?”

认识错误

看到同学、朋友们穿着名牌衣服,用着进口文具,手拿昂贵手机,我们自然羡慕、嫉妒。不少人为了能让同学看得起自己,就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通过一哭二闹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要钱买名牌。拿到后,自然要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了。可是,其他同学肯定不甘落后,于是新一轮的攀比又开始了。

这种在买名牌等方面一味比高,就是物质攀比。比如,同学吃过了麦当劳,那我有机会就一定要去吃肯德基,你吃一顿,我就吃两顿;看着同学们都在穿“耐克”的衣服,回家就让妈妈给自己买“李宁”的鞋;同学刚买了新的索爱手机,你就为自己的“苹果”做准备了;同学过生日在饭店包了三桌,生日时我就请同学唱卡拉OK……

这种盲目攀比物质的行为,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想一想,身为学生,我们不比学习、运动、才艺,而是比谁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那又有什么用呢?把心都用在上课摆弄小梳子和小镜子,下课同学围着讨论谁的“家当”先进,放学后忙着送贺礼、办生日宴会等上面,无心学业,那怎么可能有所成就?

而且,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很富有,我们的父母也全不是企业家、大老板、高级经理。盲目地在生活上攀比,必然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要知道,父母辛苦挣来的,是为了供我们读书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让同学看得起自己,而盲目追求名牌、高消费,那我们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呢?

再说了,盲目跟风攀比,一点主见都没有,别人说什么好就什么好,那只能在物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改正错误--不比名牌比学习

树立正确的“攀比观”,有助于改正盲目攀比的错误。那什么样的“攀比”是正确的呢?

勇敢地和对方比学习

有时候,我们本不想攀比,但其他同学会“激”我们。不少人为了维护面子而陷入攀比的怪圈。如果下次再有同学说我们是“土包子”,那不妨反击回去:“身为学生,要比就比学习。有本事你别做学习的土包子呀!”

把攀比的点转到好的特长和行为习惯上

比谁的玩具更高级,谁穿的衣服更漂亮都是虚的,不如把眼光转到好的特长与行为习惯上。如果能和别人比这些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点,那我们就能从中受益。而且,若我们的攀比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那更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学会反攀比

一般来说,我们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不妨转过来反攀比。比如,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用自己进步的一面去比别人不好的一面,用自己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等。这样一想,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也是有优势的,就不会一味地和别人竟相攀比了。

合理消费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受家庭经济的限制。因此,购买服装、鞋子、手机、学习用品时,要尽量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应该追求超前消费,这样才不会给父母加重负担。

退一万步说,即便家中有钱也不应该高消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买名牌,不住豪宅,吃饭都去小餐馆。所以说,衣服鞋子舒适就好,文具只要不坏就应该珍惜着用。懂得珍惜和节约,对我们的成长很有益。

多看书多活动,丰富精神世界

闲暇时,多去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走走看看,多参加学校或班级的集体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充实头脑。等到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之后,对于物质上的攀比也就有了免疫能力了。

父母引导--帮助孩子戒掉“攀比”

孩子爱攀比,大人一定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

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女儿刚上初一,每天回来就嚷着要这要那。秦女士和丈夫意识到女儿爱和其他同学攀比后,就把家庭收入和开支如实告知女儿,让女儿了解自家的经济状况。

当孩子明白了“钱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是爸爸妈妈辛苦挣来的,那就会意识到自己提出的花钱要求是对爸爸妈妈的为难,孩子就会懂事,不乱花钱。

不能在经济上纵容孩子

13岁的徐良一哭二闹要求爸爸给他买个MP5。徐爸爸一听,就说:“这次考上全班第一,就给你买。考不上,我们就用你的零用钱买。”徐爸爸认为“对于孩子的要求,一定要让他们付出努力之后,再满足他们,这样他才不会和别人攀比,也不会爱慕虚荣。”

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劳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孩子不胡乱花钱。

不要用物质表达对孩子的爱

如果父母习惯用物质、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那就会很容易使孩子爱慕虚荣。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如果家长能多关心和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

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多和孩子说一些关爱的话,比如“天冷了,多穿件衣服”“外边下雨了,上学带上伞吧”。工作再忙,每天最好抽出10分钟,像孩子的朋友一样和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他的烦恼等。这样做,比给孩子名牌或金钱更能温暖孩子。

第七章骄傲——看看我,厉害吧

经典案例--13岁刘邺的作文:《骄傲的代价》

一阵微风吹过,一只红气球飘了起来。它飘呀飘,飘到了西瓜地上空,看见满地绿叶子里有不少和自己形状差不多的绿皮西瓜正躺着睡大觉。

一想到只有自己是鲜红的,红气球就美得很。它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对地上的西瓜们大声喊:“喂,你们这群家伙,能听到我说话吗?我是美丽的红气球小姐。”这时,几片叶子懒懒地伸了个腰。红气球喊得更来劲了,“看看你们,一个个都是单一的绿色,难看死了!简直就是个土包子。看看我,我的衣服多漂亮呀,你们能和我比吗?”说完,红气球还在空中晃了晃,又指点着西瓜们说:“你们一直都趴在地上,能看到我所见过的景物吗?我比你们有见识多了。”正说着,一阵轻风吹过来,红气球有点飘飘然了。

一个小西瓜怯生生地问:“你是不是去过很多地方呀?知道不少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红气球骄傲地说:“当然了,土包子们,我随着风去过很多地方呢,我就是从大城市里走出来的。城市的繁华,热闹的人群你们没有见过吧!而且,我还到过故宫,沿着万里长城走了一圈。”问话的那个小西瓜听了,自惭地吐了吐舌头,信以为真了。其实,红气球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都是它吹得。

就在红气球扬扬得意的时候,天空忽然下起了雨,而红气球被雨滴打落在地上,满身的泥泞。看着身边依然绿油油的西瓜,它再也发不出骄傲的声音了。

认识错误

不少同学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的收入和地位也相对较高。这种家庭的优势会让我们扬扬得意,瞧不起那些比自己差的同学,甚至还可能故意嘲笑别人的短处。另外,少数人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好,受到老师的优待,往往会看不起普通同学。

虽然有时候骄傲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是过于骄傲,不可一世,却是有害的。要是长期如此,骄傲者可能终究会从高空中跌落,摔得粉碎。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骄傲的人,常常会自满,只看得见自己的好,却无视别人的优点。若总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而不继续努力,那总有一天我们会被其他人赶超过去。而且,不少骄傲自负的人往往会变得好高骛远,因此遭受挫折的机会更多。一旦受到了打击,骄傲自负的我们又容易一蹶不振,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对自己破罐子破摔,学习上很难有进步。

再说了,谁喜欢和一个骄傲自负的人在一起呢?你干什么他都瞧不上你;你做得再好他也不喜欢,而是一个劲儿地夸他自己多棒。久而久之,骄傲者就像刺猬一样,让人想逃离和疏远。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可能有伙伴或朋友呢?

改正错误--保持谦逊,远离骄傲

虽然古人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但过于骄傲却实在不好。如何远离骄傲呢?

学会全面认识自己

人若骄傲,必有理由。问一问自己:“我骄傲的资本是什么?”若是家庭富有,那是爸爸妈妈的功劳,跟我们自己没关系;若是学习成绩好,那我们要看看其他学习好的同学是不是也骄傲?或者是不是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最最聪明的?如果不是,那还是收起你的骄傲吧。

另外,要全面地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当取得成绩之后,我们就不会骄傲到不可一世的地步。

学会夸奖自己的同学

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的同学自然也有。因此,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以成绩论英雄,瞧不起其他同学,而应多观察同学的优点,比如谦虚、刻苦、勤劳、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等。多向其他同学学习优点,或者多夸奖同学,不仅表达了对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还会使我们收获更多友谊。

虚心向他人请教

不少同学自以为聪明,看不起老师,更瞧不起同学,这是很危险的。就算我们成绩很好或者体育很棒,但也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保持一颗虚心请教的心而不自满,我们的知识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注意,向同学请教并不是丢面子的事。若我们能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反而会得到同学们的喜欢。

试着接受他人的批评

骄傲时,我们最不愿意听到别人的批评,不论是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是同学们的善意提醒。其实,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当之处。尤其当别人指出我们骄傲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看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什么不礼貌的地方。

给自己找一个强一点的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的对手是很强大,需要很努力才有可能追赶得上,那我们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骄傲了。因此,不妨给自己找一个成绩优异的同学或者名人作为对手,这样我们就会有了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动力。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骄傲会让孩子故步自封,落后于人。因此,父母要及时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坏习惯。

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

如果孩子已经很出色了,那就可以交给孩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让孩子时刻处于一种学习、进步的环境中。帮助孩子报一些竞赛班、看高一年级的书、让他和能力更强的同学交朋友等,都可以淡化孩子的骄傲。

表扬孩子时,情感应“浓淡”适度

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者是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奉上夸张的表情,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我非常非常了不起”。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骄傲起来。

因此,父母在表扬孩子时,应尽量做到感情适度。孩子第一次做成了一件事,应该重点表扬,但之后只需给孩子一个微笑就好,不必次次表扬夸赞。“你不行”,给孩子泼点凉水

孩子变骄傲,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听不进长辈的劝。这时,不妨给孩子泼点冷水,让他清醒清醒。比如,拿名人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或者拿孩子不擅长的事情来点明他还有不足,或者在孩子扬扬得意的自夸中,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等等。不要担心孩子受挫,对于骄傲的孩子来说,这时受点挫折,反而是一种有益的成长体验。

第八章自私——让别人分享我的东西实在很不爽

经典案例--谁让你先吃的,讨厌!

刘渊今年刚上初一,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很宠他。

一天中午特别热,刘渊吵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心疼他,就赶快到水果超市去给他买。当妈妈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刘渊嘟着嘴嚷嚷道:“妈,你真慢,像个蜗牛似的,我都渴死了!”

妈妈听儿子这么一说,立马抱着西瓜就进厨房了。她洗净,切开西瓜,下意识地要尝尝这西瓜甜不甜。谁知,刘渊突然吼道:“谁让你先吃的!真讨厌,我还没有吃呢!”妈妈目瞪口呆地站着,不敢相信那是她最疼爱的孩子说的话,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刘渊看见妈妈哭了,说:“算了,我就吃第二口吧,妈,下次你不能这样了啊。”说完拿起一块西瓜就回客厅看电视去了。看着刘渊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晚饭后,妈妈和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刘渊在屋里写作业。电视剧刚看到兴头上,刘渊突然跑出来,连招呼也不打就换到他想看的台。“你怎么不写作业了?换到我和你妈妈刚看的那个频道,电视剧还有5分钟就大结局了。”爸爸对儿子说。“不要,你们别看了,现在电视归我了。”

听到刘渊这样对爸爸讲话,再联想中午的事情,妈妈一下子就火了,严厉批评刘渊自私自利。刘渊却觉得自己很委屈:“不就是我要看会儿电视吗?至于这么数落我吗?”

认识错误

身为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我们享受着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吃好的、穿好的,各种要求都被满足。他们对我们的疼爱,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这种宠爱、溺爱虽然让人幸福,却对我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比如,如果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好吃的东西第一个拿给我们吃,那我们长大后就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任何东西,我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吃。

其实,这种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的想法和做法,正是自私的表现。试想一下,一个人总是很自私,不懂分享,不懂为他人着想,那就不会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同桌,会被全班同学所排斥。

有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和老师过于看重我们的成绩,只要我们学习好,就不断地给我们一些特殊的权利,比如,不用上体育课、不用值日、不用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不用做家务等。在这样优于其他同学的待遇下,我们也会变得自私。因为我们习惯了别人对我们好,习惯了自己有一些特殊的待遇,那自然就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了。

即使这些特殊的待遇,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可能会被其他同学嫉妒。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报复我们,还会去老师那里打我们的小报告,背地里说我们的坏话。最后,老师也可能会疏远我们,那时候,我们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如果我们习惯了对人对事自私,我们必然会伤害朋友、家长的心。我们不懂得与他们分享,也不懂得考虑他们的感受,那他们自然会对我们失望。

改正错误--撕掉“小气鬼”的标签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通常会被其他人称为“小气鬼”。贴上这个标签,我们是很难交到朋友的,所以,我们要撕掉“小气鬼”的标签,做一个大方的人。

把文具借给需要的同学使用

不少同学占有欲比较强,从来不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同学,因为担心东西被借走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其实,在学校里互借学习用品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连这都不借,或者刚借了就马上要讨回来,难免会被贴上“小气鬼”的标签。

我们是可以把文具借给需要的同学使用的,比如橡皮、书本、字典、圆珠笔,等等。如果我们害怕他们借走东西而不还,我们也可以在借给他们的时候,和他们讲好什么时候归还。

请要好的同学到家中做客

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邀请过同学到家里做客,那我们在同学们心中一定是个小气自私的人。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几个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并把家中的水果和自己的一些玩具与他们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与同学们的友谊,还可以改掉自私的坏毛病,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还可以试着和同学交换。比如,用自己的课外书交换对方的画册。这样我们可以体会到分享的乐趣。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愿意主动与他人分享了。

把好吃的东西请爸爸妈妈一起吃

如果以前在家中你从来都喜欢吃独食,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着和身边的人分享。比如,在家中,当我们要吃苹果的时候,我们问妈妈一句“妈,你要吃苹果吗?”爸爸买回柚子的时候,我们不想着自己有多么爱吃,而是想想爸爸把它买回来多辛苦,吃的时候,首先让爸爸吃,等等。相信爸爸妈妈看到我们这样做,一定会很高兴,而且还会夸我们是个懂事的孩子。

和成绩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由于成绩比较好,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少同学不愿意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同学。这就是一种自私的心理。为了改掉这种坏毛病,当成绩差的同学向我们请教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告诉对方,或者是把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这样我们既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能变得大方开朗。

课外活动和同学一起做游戏

若意识到自己有些自私了,那从今天起,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踢毽子、丢沙包,或者是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运动以及人际交流活动,可以让我们敞开心胸,接纳别人和外面的世界。时间久了,我们也就可以慢慢改掉自私的毛病了。

父母引导--让孩子学会分享

自私,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自私的孩子往往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冷漠,甚至还会做损害他人的事情。身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呢?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呢?

让孩子明白分享的真正意义

孩子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有时候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把东西送给对方,而是和对方一起享受这件东西所带来的快乐与方便,就像和朋友分享快乐和忧伤一样。

另外,父母认真地和孩子讲一些关于分享的好处,或者是名人的故事都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分享的机会,父母要做榜样

如果父母在老人面前就表现得比较自私,那孩子一定也会对父母自私。所以,父母平时也在家中也要做出榜样,有了好东西要先让给自己的父母。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孩子就学会了与人分享。

更重要的一点,家长要给孩子分享的机会,如果孩子请你与他分享,那家长就要接受。事后,也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表扬。

多带孩子去走亲戚

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去亲戚家走动走动。去亲戚家时,他们自然会把好吃的和好玩的分享给你的孩子。而去亲戚家时候,你们会带礼物,这样一来一往,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好处,那他也就愿意与人分享了。

第九章自卑——为什么我总是比别人差一些

经典案例--我就是很笨!

曲晓燕从小都是一个爱说爱笑、活泼可爱的女孩,是爸妈眼中的开心果。可是,上了初中之后,她整天都闷闷不乐的,总是说自己什么都不行。

一次,爸爸让她去向邻居借东西,她冷漠地看着爸爸直接说:“我不去,我借不到。”“还没有去,怎么就说自己借不到呢?我看你是懒得动。”妈妈听到她的回答,从厨房传出一顿呵斥声。“是我懒,那你去借好了,干吗还让我去呀。”说完,曲晓燕就跑回自己的房间。“成绩也不好,干点活也不愿意,那你想干什么呀?小时候挺乖的一个孩子,长大了反倒越来越不听话了……”曲晓燕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妈妈的唠叨,委屈得哭了,她知道妈妈越来越不喜欢她了。

可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功课越来越跟不上,成绩一直排在班里最后几名。老师的批评、妈妈的呵斥,她感觉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不愿意说笑了。

周六的时候,曲晓燕把上星期刚考完的数学试卷递给妈妈,一个人回屋了。“曲晓燕,你给我出来。”妈妈在客厅里喊道。

曲晓燕很不情愿地从房间走出来:“怎么了?妈。”“还好意思问我怎么了?你看你数学考了多少分,你不嫌丢人吗?还好意思拿给我看,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光了。曲晓燕,你怎么就这么笨呢……”妈妈越说越厉害。“对,我就是笨!就是给你丢人了,可以了吧。”曲晓燕抢过妈妈手里的试卷就回屋了。她一个人坐在床边看着那份有点撕破的试卷,哭得更厉害了。

从此,曲晓燕再也没有和妈妈主动交流过,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而且她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完全没有一个14岁孩子该有的精气神儿。

认识错误

我们之所以感到自卑,往往是因为很少得到鼓励、夸奖、赞美,而常常得到的是大人的责骂或者同学们的嘲讽。比如,爸爸妈妈可能骂我们笨,同学嘲笑我们长得胖,等等。

长时间生活在这些负面的评价里,我们会变得没有信心。于是,我们就常有这些想法:

班里的女生都很漂亮,而我小小的眼睛,丑死了!

别人整天在操场上打篮球,成绩也那么好。我每天都拼命地学习,成绩还这么差,我一定很笨,丢人!

那个同学的家里真有钱,身上穿名牌,还每天请同学吃雪糕,而我却连一支圆珠笔都要省着用。和他站在一起,我就是个乡巴佬儿。

我爸爸妈妈是农村的,我不愿意和城里的同学来往,他们会笑话我,甚至还会看不起我,我一个人玩挺好的。

我长得也不漂亮,成绩也不出众,老师根本就看不到,做任何事情也没有动力,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吧。

……

如果我们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时间长了,那我们就越来越不行,时常躲在无人的角落里,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交往,那我们就会更加自卑自闭。慢慢地,我们做事就会缩手缩脚、胆小怕事。

很多自卑的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更不会主动地寻找机会去锻炼和发展自己,从而演变成最后的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而且,我们也会因为自卑而变得敏感多疑、性格孤僻,这非常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

改正错误--丢掉自卑这个包袱!

不管自卑是出于我们自身原因,还是我们受了外界的影响,我们都要改掉自卑的坏习惯,给自己一缕阳光,使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挫折。

如果自己个子不是很高,请尽量往前坐

在班里坐座位的时候,我们都愿意坐后面的位置,因为这样自己不会“太显眼”。其实,这是我们的逃避心理在作怪。

想要改掉自卑的习惯,我们就要尽量往前坐。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学习、写作业,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时间长了,当这种行为成了习惯,自卑自然就变为自信。

和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睁大眼睛,正视对方

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眼神不仅可以折射出人的性格,透露出情感,也能传递出微妙的信息。如果我们不敢正视别人,就意味着我们自卑、胆怯、恐惧。而如果我们敢于正视对方,就等于告诉对方:“我很勇敢,我很坦诚”。

所以,和同学说话的时候,我们要正视对方。因为,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一个自信人的表现。

走路的时候,要挺胸抬头

耷拉着头,驼着背走路,显得一个人没有精气神儿,不自信。如果我们在校园里耷拉着头,佝着腰走路,同学肯定会认为我们被老师批评了;如果我们回家之后还这样,父母可能会觉得我们在学校做了错事被老师训斥了。

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走起路来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所以,我们走路的时候,也应该做到昂首挺胸。事实上,当我们逐步形成这种行走习惯时有助于强化信心。

试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需要我们有勇气,因为我们很有可能会回答错误,会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可是,如果我们不害怕同学们的讥笑,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对于我们来说,不仅学习成绩会有所提高,也是克服自卑的一个途径。

学会微笑

因为自卑,我们往往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什么都不说,简单的笑笑,对方也会感到我们的诚意。而且,我们更应该每天早上对自己微笑。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我们就能赶跑自卑。

父母引导--帮助孩子重建自信

孩子过度自卑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烦躁等。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比较自卑,家长应该及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霾。

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