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自然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4:51:31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自然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自然故事试读:

前言

感恩,能使一颗心灵成为一泓清泉,荡漾着甜美而芬芳的幸福。感恩,能使一颗心灵宽广成原野,拥获春华秋实的丰富。感恩,能使一颗心灵变得坚毅而执著,赋予我们人生不懈进取的自信和勇气。但正如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理而不说”一样,许多更加值得我们去深深感恩的爱意和善良,它们如宁静海平面下涌动的潜流,它们如云团上飘舞的大朵大朵阳光,它们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细雨,并非人人都能够轻易发现和读懂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有一双慧眼,它可以透过父母的责备,让我们看到父爱母爱的那一份深沉;它可以透过老师对我们答案的否定,让我们体悟到老师关爱的真切;它可以透过同伴、同学轻轻拉住我们的手给予帮助时,让我们领悟到那种传递在血液里的真诚和力量……

我们要感恩父母,就像小草要感恩那沉默不语的大地,是他们用纯洁的父爱和母爱,为我们遮风蔽雨,给了我们一片洋溢着爱和温暖的成长原野。

我们要感恩老师,就像幼树感恩那和煦的阳光和醇美的雨露,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启蒙着我们,让我们从少年的懵懂一步步走出,开始编织我们自己瑰丽的人生梦想。

我们要感恩同学和朋友,就像一朵花感恩另一个花朵,是他们用诚挚的友情,一次次给予我们慰籍和鼓励,并肩沐浴阳光,也并肩分担风雨,在成长的路上,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温馨的记忆。

我们要感恩社会,就像一缕云霞感恩博大而深邃的天空,是一次次陌生而热情的帮助给予了我们一缕缕温暖,是一个个陌生而真诚的微笑给予了我们挑战生活的信心,在成长的岁月里,给予我们明媚而温暖的阳光。

我们要感恩江河……

我们要感恩大地……

我们要感恩祖国……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感动青少年的千万个感恩故事》共分十册:

1、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社会故事;

2、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祖国故事;

3、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自然故事;

4、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5、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故乡故事;

6、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父爱故事;

7、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母爱故事;

8、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亲情故事;

9、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10、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友情故事。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杨亚庚、陈昕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杨健、范磊、汪文辉等同志。

真诚的感恩,要从真正感悟爱的真谛开始。

真诚的感恩,要从我们生活中真正品味到的爱和温暖开始。

真诚的感恩,让我们从阅读这套丛书开始吧。

狗娘

乡下人养狗,狗崽子都不愿在附近抱,因为往往前脚抱回家,狗娘后脚就找来把狗崽子领回去了。我爷爷家与我家隔了一道山梁一条马路,虽说站在屋后的山冈上叫得应,但弯弯曲曲的太远,所以,我很顺利地把旺喜抱回了家,而且让它在这儿扎下了根。

旺喜是我给我的狗取的名,它娘叫旺财。旺财到爷爷家一年多了,这是头一回当娘,就了不起地生下了五只狗崽子。我跟旺财也很熟,我去上学,非得从爷爷屋前过,能不熟?可抱旺喜那阵儿,它对我特不友好,一直警惕地守在窝边。后来还是爷爷把它骗进屋,堵好狗洞关好门,我才有机会抱上旺喜急匆匆地奔回了家。

听爷爷讲,我把旺喜抱走后,旺财非常愤怒,白天不吃不喝,也不喂其他狗崽子,四处寻找,晚上光听它在窝里哀嚎,仿佛呼唤旺喜一样。第二天上学,我就远远地躲着旺财,心慌慌地不敢看它。

旺喜跟它娘一样,雪白雪白的身子,半根杂毛也没有,我在日记里这样形容它:要是它有翅膀,飞到空中,你一定以为它就是一团白云呢!

抱回家时,旺喜刚满月不久,能自己吃一点儿饭。我只给它煮粥吃,生怕硬饭把它噎着。有肉吃,我就先放在自己嘴里,使劲嚼个稀烂,再吐到它碗里。看它吃完,我赶紧把碗拿过来,洗得跟自己的碗一样干净。那一段,我的手指都不知充当过多少回奶头呢!我没有兄弟姐妹,放学回家一个人很没劲,有了旺喜,日子就过得有意思多了。

转眼半年过去,我从五年级升到六年级,我的旺喜呢,都不知什么时候长的,腿赶上我的手臂一般粗了。骑在它背上,它居然能坚持一会儿。而它的娘旺财就可怜多了。我把旺喜抱走后,不久爷爷那儿又去了几个人,说想买走剩下的几只。爷爷问买去干吗,他们说养大了看果园子。爷爷就松了手。可没想到,那几个人把四只狗崽子弄到饭馆里,吃了顿乳狗火锅。辛辛苦苦生下五个孩子,如今一个也不在身边。旺财一下子就瘦了一圈,然后像患上忧郁症似的,谁也不爱理,蜷在一个地方就是一天。

立秋过后,不能下池塘玩水,我就带着旺喜去屋后的山上玩。山挺高的,顶上有一块废弃的地,草铺成一张绿毯,是玩耍的好地方。

放下书包,我和旺喜就往上冲。我每次都跑不过它,等我看到它,它都自个儿在草地上打滚儿玩上了。站在高处,举目四顾,天地在远远的地方重叠,那儿有云在飘,仿佛仙境一般。尤其是夕阳西下,照得我和旺喜红光满面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好伟大好伟大。我喊,旺喜呀旺喜呀!天就跟着喊旺喜呀旺喜呀,地就跟着喊旺喜呀旺喜呀。旺喜也叫,旺喜一叫,天也跟着叫地也跟着叫,然后山脚下四面村子里的狗就嚷成一片,嚷得那缕缕炊烟左一扭右一扭的。

一次,我喊累了,躺在地上看云,旁边的旺喜突然低低地吼起来。我坐起来看,嘿,雪白雪白的身子,这不是爷爷家的旺财吗?它也看到了我,轻轻摇着尾巴,慢慢地靠近。警告不见效,旺喜恼怒起来,龇起牙狠狠地叫。旺财一惊,目光停在旺喜身上,站住了。我就笑起来,搂住旺喜的脖子说:“叫什么叫,不认识了?它是你娘。”

第二天,我放学回家,居然不见了旺喜。我急得要死,使劲喊,一会儿,就看见旺喜箭一样从后山奔下来,到面前,却是两团白色。另一只是旺财。它们俨然相熟已久的模样,嬉闹着,你咬我的脖子我咬你的腿,一只烂袜子成了它们的宠物,争抢个没完没了。

十月,秋天的味道就浓了。那天黄昏,爷爷告诉我,旺喜死了。我呆住了,我不相信,但爷爷是不会骗我的。我飞一般跑回家,院子里静得可怕。我看到了旺喜,它静静地侧躺在墙角,四肢僵硬地伸展开,嘴角淌的血已凝成一条长长的蚯蚓。旺喜!我的心被一只锤子敲得咚咚响,眼泪成了六月突降的雨。

旺喜在马路上闲逛,一辆汽车飞驰过来,旺喜就真的飞了,像云一样。

晚上,父亲回来了。他看着我红肿的眼睛,骂我没出息,然后伸手拎了拎旺喜,说:“有好几十斤呢,宰了炖肉吃。”我一听,弹簧一样蹦起来,抢过旺喜,愤怒地瞪住他:“你把我也杀了炖肉吃吧!”

父亲被我吓住了。后来,我把旺喜埋在了后山的草地里。它喜欢那个有草有风的地方。旺喜死后,我的那些快乐也随之而去了,倒是旺财天天来我家。我不知道它是否知道旺喜死了,反正我不会再理它。每次来,它与我对视的时候,我的目光都含着刀子。一个母亲,竟然没看好自己的孩子,这算什么好母亲?我恨,我就捡起脚边的石头,奋力地砸过去。

旺财总是把自己放得远远的,没想过要靠近的模样,站在那儿,看看我,看看山,又看看我看看山,然后转身而去。只是步子一天比一天缓慢,背部的肋骨一天比一天清晰了。

那是个星期六的下午,爷爷跑到家里问我旺财有没有来过,说一天一夜不见它了。我淡淡地说旺财没来过,有两天没来了。爷爷遗憾地去别处寻找了,我不打算帮忙去找,我觉得它这是活该。只是旺财的失踪,又让我想起了旺喜。心里一动,便去爬山,要去看看旺喜。旺喜又在我脑子里活了过来,雪白雪白的身体,吐着红红的舌头,在我前面蹦跳着。眼前白影晃动,我笑了,赶紧加快步子和它比赛。

近了,白影越来越清晰。我站在小小的土堆前,使劲地揉揉眼,肯定了面前真的有一团白色——那是旺财。它死了,白色的毛被风吹出一个个漩涡。它蜷曲着,四肢僵硬地伸出去,却将那个土堆揽在怀早。它的眼睛轻轻地闭着,安详得仿佛不曾死去,却像在让自己的孩子吃奶。

泪,再一次如泉般涌了出来。(江薛)

失去伴侣的鹅

一只鹅站在我父亲的后面,全神贯注地看着铬合金保险杠上自己的映像。间或,它整理几下羽毛,或者伸直颀长的脖子,侧着脸对着自己的映像“嘎嘎”地“讲话”。我被眼前这一幕逗乐了。

不过,四个小时以后,当我注意到这只鹅还站在那儿时,我就感到事情有点蹊跷了。于是,我就这只鹅的奇怪行为向父亲请教。“爸爸,”我说,“那只鹅整天都站在你的车后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知道。”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是一只公鹅,一年前,它的伴侣死了,它从此就孑然一身。整整有一个月,它每天都到处找那只母鹅。后来有一天,它经过我车后的保险杠时,看到了自己的映像。我猜,它肯定认为它看到的是那只母鹅。这以后,它天天都要与它的‘伴侣’在一起。”

其实,这只鹅并不是孤单的。父亲在农场里还有十几只鹅。但是,这只鹅总是离其他的鹅远远的,更喜欢与它的“伴侣”在一起。父亲的车停在哪儿,它就急急地走到哪儿,然后深情地注视着保险杠上的映像,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

我被这只鹅忠贞的感情打动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感情啊,甚至在伴侣离去后,它还坚定不移地徘徊在与伴侣貌似的映像旁边。“爸爸,”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认定它是在思念母鹅呢?”“这很自然,”父亲说,“世上万物生来就都需要一个伴。生活,因为需要想着别人,因为有人分担快乐、分担忧愁,从而才有意义。”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当我们遇到伤心事时,我们希望有人听我们倾诉;当我们碰到快乐的事情时,我们也希望有人与我们分享。记得我的女儿刚出生时,我是多么开心呀,但是只有当我看到我父母的眼里也闪动着喜悦时,这份开心才变得完美。上一周,我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来看望我,给我送来了一束鲜花,热切地等待着我的反应。当我接过鲜花,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时,女儿的笑脸显得格外灿烂。给我买花使她快乐,但只有看到我接花时的兴奋才让她的快乐变得完美。

接着,父亲给我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驱车进城,在丛林边的一条路上看到了一只躺在地上的母鹿。这只母鹿估计是过马路时被来往车辆撞死了。父亲停下车子,想看一看它是否还有救。还未等他走到母鹿身边,路边的丛林里发出了响声,一只健壮的公鹿赫然闪现。父亲把它吓唬了回去。他接着察看了母鹿,发现它已经死了。于是他开车离开,但是他从后视镜中看到,那只公鹿从树丛里走出,来到母鹿身边,嗅着它的面颊,用腿轻推着它的身子,似乎想叫它起来,好一起回到丛林里去。每隔一会儿,公鹿会昂起头,仿佛是担任警戒的哨兵,然后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母鹿身上。父亲好奇地停下车,观察了一段时间。大约每过半分钟,公鹿会退回丛林里,但不久又会折回继续哄劝母鹿站起来。父亲办完事回农场时,天已经黑了,然而他发现,在上午看到死鹿的那条路上,公鹿仍然在母鹿身边负责警戒。

我相信,许多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有同甘共苦的知音和为之牵肠挂肚的伴侣,也会因为痛失它们而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那只公鹅是把保险杠上自己的映像当成了故去的伴侣,所以生活依然有着幸福和希望。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父亲卖掉了卡车,换成了一辆小汽车。“爸爸,”我向父亲打听,“那只公鹅到你新车的保险杠前表达爱情吗?”“哦,”父亲答道,“新车的保险杠涂了玻璃纤维,没有光泽,它又一次失去它的‘伴侣’了。整整一周,它一直寻找不辍,走遍了农场的每个角落,凄惨的叫声不绝于耳。但是,它再也没有能够找到。”“那么,它有没有努力和别的鹅融洽到一起呢?”我问。“没有。”父亲说,声音有些苦涩。“它对感情太投入、太执著了。它在哀痛中度过了几日,然后就死了,是在我们换了新车后的第七天。”

是的,没有伴,生命就走到了尽头。(邓笛译)

两只义犬

小狗舔唇补充水分六旬老太奇迹生还“狗是最忠诚的!”成都双流柑梓乡保护基地内,陈运莲一边为一只来自灾区的流浪狗滴眼药水,一边对记者说道。她的手臂和脖子有无数的红痕和小伤,都是在救狗时被抓伤的。但陈运莲从不后悔。她说,在地震发生时,彭州银厂沟内曾经有一个60岁的老太太王友琼被埋在废墟下,是两只“义犬”每天为老人舔嘴舔手,看到有人经过拼命叫,才使得王友琼在被埋196个小时后成功获救。

5月20日晚10时,经历196个小时的担心之后,新都区新繁镇居民曾令华终于见到了母亲王友琼。王友琼创造的196个小时生还奇迹,还套着另一个奇迹。成都空军五人搜救小组在银厂沟牡丹坪搜救时,听到附近有响亮的狗叫声,循声而去,一片泥石流中,仿佛有一个瘦小的人夹在两块巨石之间。成都空军某勤务营士官沙清泉手脚并用,爬上巨石旁的狭小空地。“两只狗在巨石边。”沙清泉和战友一点点搬开巨石,将老人救出。老人艰难地说,她叫王友琼。地震当时,她和其他香客从寺庙废墟中爬出来,在翻过几座山后,被泥石流包围。与她同行的人都遇难了,而她却依靠雨水和从“农家乐”里逃出的两条狗,保住了性命,因为小狗总是舔她的唇,给了她延续生命的水分。找到山上寺庙住持就是他养大“义犬”

根据义工的讲述和博客的记载,“爱之家”是在5月28日进入彭州的,目的一方面是搜救其他被遗弃、追捕的流浪猫狗,另外一方面是为寻找到这两只拯救了王友琼老人的“义犬”。因为,之前有传闻说,这两只“义犬”在救人后却被人枪杀了。

义工徐先生告诉记者,5月28日当天,包括义工、兽医等在内的13人在早晨9时就启程进入彭州,由于不能确定王友琼老太太被“义犬”所救的确切位置,他们一路向当地群众打听。但是,虽然当地无人不知“义犬”的故事,但到底位置在哪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眼看着天色渐黑,又有预报说下午4时可能发生7级强余震,义工们都颇为沮丧。转机出现在到达银厂沟景区后,义工们首先是找到了救王老太下山去的解放军,随后又碰到了一个“拄着棒棒下山的胖和尚”。而这个僧人,正是养大这两只“义犬”的佛应寺的住持智富。

通过智富,“爱之家”找到了黄色杂有黑毛的中华田园犬“前进”和黄白色长毛、背上有一撮黑毛、不足1岁的喜乐蒂狗“乖乖”。徐先生说,在将“前进”和“乖乖”带离灾区时,当地很多村民都纷纷围上来要求和两只“义犬”合影。

而当5月28日深夜两只“义犬”被找到的消息传开后,国内甚至海外都有电话打来求证,纷纷表示欣慰、激动、狂喜……(李有欢)

西伯利亚七匹狼

1840年秋天,伊凡·米哈伊尔因犯了咒骂长官罪,被沙皇的圣彼得堡法庭判刑20年,流放到西伯利亚松果村服苦役。

西伯利亚每年有八个月被雪盖住,冬天气温常在零下40℃至零下55℃度。四周白雪茫茫,荒无人烟,离此最近的村庄也在2500公里以上,想逃出去必定死在风雪交加的路途上。

伊凡是个有文化的体格健壮的青年,他在山坡下自己盖了过冬的木屋,开始适应环境。狱长罗里规定:犯人可以自由打猎、种植谋生,但不准养狗,不准有木匠工具,防止犯人做成狗拉雪橇逃出西伯利亚。罗里很坏,有一个犯人的妻子自愿跟丈夫来服苦役,松果村没什么村民,这个犯人的妻子成了当时西伯利亚唯一的女人,罗里把她的丈夫杀了喂狼,而强要这个女人做他的老婆。

伊凡很刻苦能干,辛苦了一秋,竟富得流油,山坡下的小木屋里挂满了晒干的雪兔、松鼠、雪雉、蛇、鱼、刺猬、雪蛙、大泥鳅、猪獾等过冬的食品。冬天来了,犯人们被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逼在各自的窝棚里。伊凡年轻不怕冷,竟到高达100米的松果岭上的森林里闲逛,还拾到两只冻得铁硬的雪雉。但是他遇到了两匹健壮的西伯利亚狼,一匹公狼从左边逼近,一匹母狼从右边靠上来,它们的眼里闪出饥饿的绿光。公狼首先扑过来,伊凡飞起一脚,牛皮靴子犹如一块重重的石头,公狼被踢出一米多远,爬不起来了;对扑过来的母狼他也用脚猛踢,母狼再也爬不起来了,这是因为伊凡的力气太大了,狼也太饿了。伊凡把两只雪雉放在狼嘴边,然后回家搬来三四十斤冻硬的鲈鱼,对半分开,放在两匹狼的嘴边。这时伊凡对征服两匹狼有了信心,因为他第一次放的两只雪雉都被狼吃光了。

伊凡站了起来,鼓足气,发威一般地吼。“噢呜——”“噢呜——”

这是典型的狼嗥,声波击穿了几乎被冰冻住的空气,在松果岭中响起脆烈的回声,震得西伯利亚针叶松上的积雪纷纷地跌落。伊凡要告诉这两匹狼——我也是狼,我是比你们更厉害的狼,我是你们的狼王。

第五天早上,伊凡打开厚厚的窝棚木门,但见两匹狼蹲在十米外,与他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狼盯着他,这是被他踢过的两匹狼,它们凭嗅觉寻上门来,显然不是报复,而是表示臣服,也是乞讨食物的意图。伊凡扔出了食物,它们不客气地吃了。他为公狼起名叫亚当,为母狼起名叫夏娃。狼隔三差五地来讨食,都一一得到满足。三个月后,亚当、夏娃消除了对伊凡的疑惧,终于在木屋里定居下来,与伊凡一起度过了西伯利亚长达八个月的封雪期。

雪化冰消的夏天,亚当、夏娃回归松果岭大森林。第二年冬天来了,一个风雪弥漫之夜,亚当、夏娃领来了它们生育的五匹狼崽子,小狼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生存竞争,对人极依恋,竟纷纷往伊凡的腿上乱爬。伊凡感动得热泪盈眶,叹了一口气:“亚当、夏娃,你们一家子既然投奔我,就和我一道过日子吧!”

七匹狼引起的食物危机压迫着伊凡,他只得用柴火在松果河的厚冰上烧化了一个洞,用麻线拴着食饵钓鱼。那些在厚厚的冰层下憋得发慌的鱼,忽见冰洞里透进了明亮的阳光,都拥挤过来抢食。第一条被钓起来的是条无鳞黑袍鲇鱼,足有10斤重,它在冰上只扭了三下尾巴,就被冻住了,毕竟是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呀。狼们饥不择食,互相争夺,不到3分钟,鲇鱼就进了狼肚子。那条最小的绰号宝贝的小狼最调皮,竟从蹲着的伊凡背上爬上来,坐到伊凡的狗皮帽上,“呜呜”乱叫,向它的狼哥狼姐们表达着自己的兴奋。伊凡钓起的鱼像小山,足有500公斤,他用树枝编成地排,用麻绳做成辕套,将鱼放上去,由七匹狼拖回木屋。

夏天又来了,伊凡把狼驱上松果岭,放归大自然。一天,他爬上松果岭,一声“噢呜——”的狂吼,亚当、夏娃和已经长大了的小狼们都循着声音跑了过来,它们见到伊凡,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叫,已经长大的小狼们只是瞎胡闹,亚当、夏娃像两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分别用舌头舔着伊凡的左右手,表达着它们对这位西伯利亚的两脚狼王的感激和情意。伊凡望着自己的这支野狼部队,脑子突来灵机:我能够逃出西伯利亚。

伊凡刻苦努力,像一只老鼠,拼命往洞里储备食物。不久卷起漫天风雪,严寒降临西伯利亚,亚当、夏娃领着已经长大的小狼们也回到伊凡的木屋里过冬。他抱起最小的宝贝,叹口气:“唉,孩子们,你们筋骨还嫩点儿,咱们再熬一年吧!”在这个冬天里,伊凡有意识地驯化它们联合驾套拖鱼。狼们每天把伊凡钓起的鱼,从松果河的冰层上拖回木屋,亚当、夏娃居两侧,中间是五匹小狼,它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

又一个夏天来了,亚当、夏娃带着逐渐长大的小狼回到松果岭。接着是冬天,亚当、夏娃领着它们的子女,照例回到伊凡身边过冬。伊凡很高兴,因为小狼们已与它们的父母一般高大了。囚犯们很羡慕伊凡拥有一个狼群,有人称伊凡为双腿狼王。狱长罗里也不当一回事,因为俄罗斯法典规定,西伯利亚流放犯不得养狗,那么就是说除了狗之外,养龙养虎都可以。

伊凡以修屋为名,向罗里借了斧锯,实际上,他用结实的西伯利亚针叶松枝桠,造了一架结实的雪橇。归还了斧锯,雪橇则深藏在雪窟里。每当深夜,伊凡唤出狼群,进行试拖训练,渐渐地得心应手。伊凡放手准备着他的逃跑计划,因为在零下四五十度的西伯利亚寒冬,还有哪个傻瓜出来走动呢?

一天晚上,月明星稀。松果岭四周的囚犯窝棚死一般地静。伊凡喂饱了七匹狼,将一切能吃的装上雪橇,七匹狼也各自套上了辕套,他决定逃跑。罗里毕竟是沙皇的爪牙,他手提一柄雪亮的板斧,突然出现在伊凡的面前。“伊凡老弟,你借斧锯修房子,原来是造雪橇呀。我这柄板斧就是俄罗斯法律,对非徒步逃犯,可以立即处以死刑。”

罗里举起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的板斧,当头劈向伊凡。这太突然了,伊凡来不及思索,飞起一脚,罗里的板斧竟在空中翻斤斗。双方都抬起了头,伊凡一个抢篮球似的腾跳,抓住了斧柄,挥手一下,罗里的半个脑袋掉在了雪地上,身子像袋谷子,倒了下去。来不及出血,创口已被封住,天太冷了。伊凡把罗里装上雪橇,连同那半个脑袋,这可是狼的粮食啊!

伊凡一扬手,亚当、夏娃首先起步,雪橇沙沙地向东北方向滑行。一口气跑到第二天下午,狼们实在疲劳了,伊凡才在一个雪坡下卸套休息。七匹狼立即偎在一起,互相取暖休息,那饥饿的目光随着伊凡忙碌的身影溜溜转。

伊凡抱下罗里的尸体,脱光尸体上的衣服,然后画了十字,说:“你为了夺取犯人的妻子而砍死犯人喂狼,今天我也要用你的血肉喂狼,这是公平交易,你实在一点不吃亏呀!”伊凡举起板斧肢解了罗里,一部分喂狼,大部分装在雪橇上。他又用斧子砍出一个雪洞,招呼狼们转进去,见它们偎在一起了,再用罗里的大皮袄盖在它们的身上,让它们休息长精力。伊凡吃了点食物,嚼了几把雪,也挖了一个雪窝转进去,猫在里面打盹,像一只冬眠的北极熊。

究竟休息了几天几夜,伊凡也弄不清楚,因为他是被小狼宝贝弄醒的。他被宝贝舔醒后钻出雪窝一看,所有的狼都排在雪橇旁,夏娃具有雌性的细心,竟把盖在它们身上的那件罗里的皮袄,用嘴咬着拖到雪橇上。众狼显然已恢复体力,等待喂食、出发。雪橇上有那么多食物,但是谁也不敢动,因为它们知道:伊凡是它们的王。

狼们的食物仍是罗里的肉。

伊凡让狼拉着雪橇行进,他的目标是东北方向的贝加尔湖。白天看太阳,晚上参照星星,晓行夜宿地走了一个星期。罗里的尸肉已转化为狼们的精力,但还剩下半截毛茸茸的大腿,而罗里的这半截大腿竟成了危难中的救星。

那是一次下午出发的夜行,狼的精神状态很好,伊凡决定通宵行进。半夜里,皓月当空,照着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雪原。突然,狼们停步,并且向后逃,而雪橇带着惯性力反把狼们向前拖,亚当发出了惊恐的呻吟。伊凡知道遇到了魔鬼,令恶狼害怕的肯定不是小魔鬼。他定神细看,只见一团白乎乎的东西正向雪橇靠拢,原来是一头重达1000斤的西伯利亚虎,它是西伯利亚野生动物食物链的终端,名副其实的西伯利亚动物之王;它的皮毛价值千金,拥有它一张皮可以成为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地主。

伊凡握住罗里的那柄铁斧,但他知道,搏斗的结果必将凶多吉少。他突然灵机一动,举起罗里那半截长满茸毛的大腿,用力扔向西伯利亚虎。那老虎显然饿极了,竟扑向空中一口咬住,然后跑开了。

伊凡默默祈祷:呵,谢谢你,大灾星!

伊凡朝亚当猛抽一鞭,雪橇重新前进,而且速度飞快,这也许是西伯利亚虎把恐怖纳入了狼的心中,它们加速奔跑,显然是在逃避那个令它们心惊胆战的大灾星。

太阳从东边升起,狼们放慢了脚步,雪橇在古老苍凉的西伯利亚雪原上缓缓滑行。伊凡举目四望,他在寻找一个避风的温暖的休息地。突然一阵风卷起一股干雪,阵风卷过的雪地上露出一架完整的人体白骨。显然,这是西伯利亚的逃犯,他带着生的欲望,历尽艰辛,最终未能战胜严酷的大自然,走到这里倒下,为人生画上一个悲惨的句号。伊凡脱下狗皮帽向白骨挥动,祝亡灵安息。

伊凡和他的狼群停停走走地又行进了半个月,所带的动物肉于几乎吃得精光,饥饿威胁着他和狼群。亚当、夏娃的套绳一直拉得很紧,负重最大,消耗的体力也最大,最后竟东倒西歪了。伊凡只得将它们抱到雪橇上,跟他一道休息,雪橇任由五匹年轻的狼拉着,时快时慢由狼们自己决定。

亚当和夏娃趴在罗里的那件厚皮袄下,一动不动,这两匹老狼显然折腾得筋疲力尽了。不久,亚当呻吟着,摇着头,拱开盖在它头上的皮袄,两眼直直地盯着伊凡,似乎在说:“双脚狼王,我不行了!”伊凡伸出了手,它伸出缺乏黏液的舌头,舔着伊凡的手心手背,然后闭上疲惫的眼,很快断了气。伊凡摸摸亚当身边的夏娃,已经冰硬,它显然死在亚当之前。

在一个避风的缓坡下,伊凡吆喝狼们停止行进,并为它们卸了辕绳。五匹狼挨个儿成一字形蹲在雪地上,狼眼漠然地望着伊凡。伊凡看懂了狼们的眼神,那显然是说:双脚狼王,我们肚子饿,再走下去就走不动啦!

伊凡没有理睬它们,他心中有了主意:在狼的王国里有个规定,不撕食活着的伙伴,但对死亡的伙伴,它们可以像吃羊一样吃掉。伊凡用板斧砍下了亚当、夏娃的头,将两个狼头放置在坡顶雪堆上,面向东北方。他脱帽致意,祈祷亚当、夏娃保佑他和它们的子女逃出西伯利亚。然后他剁碎狼肉,将一部分扔给狼们吃掉,余下的精打细算,估计能维持三天。伊凡严格掌握着时间,每次只能休息一夜,第二天必须上路,因为拖延时间就是无谓的消耗,就意味着死亡。

第三天早上从宿营地出发前,伊凡自己留下两块狼肉,用强劲的咬嚼肌撕食了,把最后一块狼肉扔给狼们,瞧着它们吃完。然后他伸出两手,把五匹狼搂到胸前,向这些野兽发表了动情的演说:“孩子们,你们吃掉了我一秋积累的肉食,吃掉了该死的狱长罗里,吃掉了你们的父母,现在我们是没有一点粮食的穷光蛋啦,而被雪覆盖的西伯利亚这鬼地方,我们连蚂蚁也找不到一只。下一轮,该吃我啦!孩子们,到时你们吃我吧……”伊凡流出了眼泪,在每匹狼头上抚摸一下,宝贝竟舔着伊凡腮上的泪水。

伊凡和狼们继续出发。

坐在雪橇上的伊凡只想着好运气,在颠簸中不时打盹,一会儿被噩梦吓醒,一会儿被好梦笑醒。当他再次醒来时,竟吃惊地站了起来,啊,前面是一片水晶般的蓝光,那是太阳照在辽阔的冰层上反射出的蓝光,哦,是贝加尔湖。只要到了贝加尔湖,就会有村镇,就会有人群,就会有正常人的生存。伊凡挥起鞭子,向狼群狠很地抽去,雪橇像箭一样,驶向那炫人眼目的一片蓝光……

一年后,贝加尔湖北侧的叶林娜镇上,人们渐渐熟悉了一位名叫斯捷潘诺夫的公民,他在一家饭馆里当佣工,工作特别卖力,还比别的佣工每天多干两小时,所要的报酬是食客留下的肉骨头归他,因为他驯养着五匹狼。

斯捷潘诺夫——是否就是伊凡·米哈伊尔,那位驯狼逃出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双腿狼王?应当说是的。(蔡振兴)

动物的天堂

英国人喜欢动物是很有名的,我在英国居住了一段时间,真实地感受到英国是动物的天堂。

伦敦著名的鸽子广场,数以万计的鸽子,很是壮观。远看在广场上空盘旋的鸽子,就像是一片片低垂、移动的云;近看在广场上散步觅食的鸽子,则像微风中湖面飘荡的浮萍。游人走近,它们立刻就围拢过来,落在游人的身上,表示友好,并歪着头睁圆眼睛看你是否有食物。不少游客把食物放在两手中,两臂伸平,那就立即变成了“鸽人”,身上能站立的地方都站满了鸽子,实在没有地方了,后到的鸽子就会把爪子挤进去,身体来一个“倒挂金钟”。鸽子一个个都昂头挺胸以主人的身份自居,鸽子不怕人,倒是人要小心翼翼,生怕踩伤了鸽子。

英国的鸽子很多,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人们的爱护和保护。我住的地方有一个街心花园,有许多鸽子在那里栖息。它们对人是绝对的信任,我轻轻抚摸它们,它们并不害怕,也不走开。就像是这一带居民共同的孩子,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自发去给鸽子喂食。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寡居老奶奶,已是满头的白发,她身着鲜艳的红裙,每天都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面包来喂鸽子,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鸽子的眼睛能看很远,只要老奶奶一出家门,鸽子就会成群地在她的上空聚集,或簇拥在她的身旁,一同到公园,吃食嬉戏。这成了这个公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我住的屋后不远,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有几十只野鸭子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荡。附近的居民谁有工夫谁就来喂它们,以孩子们居多。喂鸭子也成了我经常做的事情,因为我喜欢看着它们在我身边游来游去,看它们疯抢面包。它们还会爬上岸来,围着我大摇大摆地转来转去,它们是那样地信任人,因为它们从未遭到过人类的伤害。

英国是一个临海的国家,海岸线很长,所以海鸥很多。游人走近,它们就会追着你走,跟你要食物。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这些美丽可爱的小东西。记得有一次我们带的食物不多,我们准备要走了,车子已发动了,海鸥还跟着我们恋恋不舍,有一只海鸥竟然飞到汽车上,隔着挡风玻璃向里面张望。

在英国所有动物的礼遇都是相同的,小动物们一般都是不怕人的,它们也乐得与人为友。松鼠,这个长着蓬松大尾巴的小精灵,我以前只是从书本和电影电视中认识和见到过它。而在英国,到处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在林间散步,快乐敏捷的松鼠就在你身边蹦来蹦去。还经常不请自到地跑到居民的院子里,我就经常在二楼的书房里看到松鼠在后花园里玩耍。当你走近它时,它才会走开。

而猫和狗与人的关系就更亲近了。我经常看到有一对老夫妻,在夕阳中他们牵着六只戴着铃铛的猫在散步,其中有一只猫是个瞎子,磕磕绊绊地走不好,夫妻俩就轮流抱着它,大概是怕它孤独吧,还不时和它说着话。老人和猫,相依相伴是那么和谐与自然,令人感动。我们那个街区还有一只戴着项链的大花猫,它已经很老了,动作迟缓,而且经常喜欢卧在马路中央眯着眼睛晒太阳。过路的司机从未厌烦和伤害过它,都是耐心地停下车来,把它抱到路边。有一次它又睡到了马路上,我轻轻地抱起它,让我惊讶的是,它的脖子上拴的竟是一条精致的纯金项链,上面还挂着一个金牌,刻着家庭住址。而有无数的人抱过它,他们肯定都见到了这条项链,可竟然没有一个人把它拿走。

狗在英国大概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了。养狗的人很多。人们把狗当成了家庭的重要成员,从它们那梳理得整洁精致的皮毛,彬彬有礼的气质上,就可以看出主人对它们的爱护和教育。狗一般都是和家人一起活动的,我的邻居家养了两只狗,猎犬叫约翰,那只满身卷毛的狮子狗叫杰克。它们每天早上都同爸爸一道开车把两个孩子送去学校,约翰把书包叼到车上,等孩子们上车后,它就习惯而严肃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晚上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周末是它们最高兴的日子,全家要一同开车出去旅游,约翰和杰克兴奋地跑来跑去,还不停地帮助妈妈把旅游物品叼到车上。妈妈拍拍它们的头作为鼓励,它们就会摇头摆尾地兴奋不已。英国人在遛狗时每人手中都会提一个塑料袋,那是用来装狗的粪便的,无论有没有人看到,他们都会自觉地把狗的粪便装在塑料袋里,丢进垃圾箱。

我们邻居有一只狗不幸死去了,狗的主人哭得伤心欲绝。埋葬的那天,附近的居民都自发地带着自己的狗来参加葬礼。狗的主人把它葬在后花园,大家还为这只狗做了虔诚的祈祷。那个场面着实令人感动。

英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超市里的物品极为丰富,可肉类柜台相对比较单调,翻来覆去就是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吃狗肉、鸽子等都是违法的。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一位英国朋友小心翼翼地问我,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那么多动物的肉,它们很好吃吗?可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呀。我没有回答她,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

我们距离动物天堂的路途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启程在路上了。(杨修文)

残疾豹

院子的围墙被白蚂蚁蛀倒了一大片,我到山上砍野竹子来修补篱笆。路途有点远,我带了一盒糯米饭当作午餐。

运气不错,砍竹子时,刚巧碰到一只鸡,我一刀杀了它,褪毛去内脏,用一根竹棍穿起,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香味四溢,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烤鸡现杀现吃,色泽金黄,油光闪亮,皮脆肉嫩,嘿,连皇帝也享受不到这份野趣!

我正在得意,突然听见左侧那片密不透风的斑茅草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扭头看去,差一点吓死——一只色彩斑斓的金钱豹的脑袋,从茅草中探出来。豹子会游泳、会爬树,奔走如飞,比老虎更难对付,猎人中就有头豹二猪三虎(指猎人最难对付的,第一是豹,第二是野猪,第三是老虎)的说法。

它离我最多只有十多公尺远,我不敢跑,一跑它准会蹿跳起来,轻易地从背后把我扑倒。这家伙准是被烤鸡的香味引到这儿来的,我灵机一动,将手里还没完全烤熟的鸡朝它掷过去,希望它贪恋烤鸡的美味,放我一马。

烤鸡骨碌骨碌滚到离豹头三四公尺远的草地上,它耸动鼻翼,贪婪地嗅闻着,长长的豹舌不断舔着嘴唇,慢慢地从茅草中钻出半个身体,一双铜铃大眼瞅瞅我,又望望烤鸡,露出一种犹豫不决的表情。我捏着柴刀,紧张得浑身汗毛倒竖。等了一会儿,它迈步走向烤鸡。谢天谢地,烤鸡比我更对它的胃口。我乘机站起来,一步一步向后退,准备退到安全距离后,转身撒腿飞逃。

可是当它的身体完全从斑茅草丛中钻出来后,我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逃,我只要快步走,就足以把它甩掉,因为它的一条后腿血肉模糊,掉了一截脚爪,整条腿悬在半空,哦,原来是只残疾豹!

通常人们总以为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尤其是大型野兽,一定身强力壮,五官和肢体完整无缺,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见解。其实,森林里的野生动物,由于没有医院和任何保健制度,又时时处在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中,伤残者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我不知道这只豹子的脚爪是怎么弄断的,也许是被猎枪射中的,也许是捕捉野猪时被野猪的獠牙咬掉的,也许是在和豺群争抢食物时受的伤……有一点我很清楚,凡是走兽,前肢受了伤,还能勉强奔跑捕食,一旦后肢受了伤,重心无法平衡,不可能再进行扑跃,因此,是很难再生存下去的。

残疾豹抓住烤鸡,狼吞虎咽起来。看得出,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瘦得皮包骨头,它还是只母豹,腹部吊着两排乳房,也干瘪瘪的,像晒干的丝瓜。

早知道它是只残疾豹,我就不会傻傻地把香喷喷的烤鸡掷给它了,现在,悔之晚矣。

第三天清晨,我起来上厕所,刚拉开房门,就像触电似的将门关上并扣紧了门闩。一只浑身布满金钱环纹的豹子,正卧在我的院子里呢!毫无疑问,这家伙是从我还没来得及补好的篱笆墙缺口钻进院子来的。

我急忙从土墙上取下猎枪,一面往枪管里灌火药和铁砂,一面从木格窗棂间向外观察。豹子听到开门和关门声,头扭向我的草房。哎呀!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吃掉我那只烤鸡的残疾豹!它比三天前更憔悴了,满脸尘土,眼角堆满眼屎。

我哗啦拉动枪栓。在我的打猎生涯里,凡动物都本能地害怕拉枪栓的声响,它们会惊跳奔逃,起码也会紧张得兽毛恣张,耳朵竖得笔直,发怒咆哮。可是眼前这只残疾豹,仍卧在地上不动弹,只是用一种凄凉的眼神望着我,我觉得奇怪,忍不住多看了它一眼。我看见,它那条前几天就受伤的后腿露在外,伤口严重发炎,化脓溃烂,散发着一股恶臭,还有蛆在腐肉上蠕动,它艰难地喘息着,四条豹腿僵硬地在抽搐,看样子快不行了。

对一只生命垂危、虚弱得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残疾豹,我何必要浪费子弹?更重要的是,子弹会损伤美丽的豹皮。我打消了要立即开枪的念头。

它见我隔着窗棂在看它,便挣扎着挪向院子左边的那棵石榴树下,带着某种恳求意味的眼光,在我和石榴树之间频频地穿梭往还,好像急着要给我和石榴树牵线搭桥。我很纳闷,开了门,手扣在扳机上,枪口指着那只色彩斑斓的豹头,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看个究竟。

石榴树下,躺着一只小豹!这只小豹和猫差不多大,眼睛还没睁开呢,身上黏满了草叶土屑,有气无力地蠕动着。残疾豹爬到小豹跟前,伸出长长的舌头,像推皮球似的推动着小豹,一点一点朝我推过来。“嘘——嘘——”我挥动着猎枪,想让它停下来,可是它固执而顽强地把小豹往我面前推。我一步步往后退却,它痛苦的眼光紧紧盯着我,表情显得很沮丧、很失望,冲着我“欧——”地轻吼了一声。这绝不是那种威胁式的咆哮,而是一种哀哀的乞求。

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大胆的设想,这只残疾豹大清早跑到我的院子里来,并非想要偷窃家畜家禽,也并非要来伤害我,它是出于无奈才来找我的。看样子,它是一只哺乳期的母豹,不幸的是,在捕猎时后肢受了重伤,它找不到食物,就分泌不出芬芳的乳汁。刚生下不久的几只小豹,一只接一只饿死了,最后只剩下这只小豹了,也已饿得奄奄一息。它晓得自己活不长了,不愿失去最后一只小宝贝,就忍着伤痛,叼着小豹,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山上爬进曼广弄寨。

三天前我曾和它打过一次交道,它记住了我的气味,凭着猫科动物灵敏的嗅觉,找到了我的家。它误以为我是出于同情和怜悯,才扔给它烤鸡的,它以为我是个好人,会帮助它收养小豹的。

它快不行了,呼吸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困难,身体因痛苦而缩成一团,连爬也爬不动了,但舌头仍执拗地颤动着,竭力要把小豹推到我面前来,那双豹眼,仍充满期待地凝望着我。

我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的启示,扔了猎枪,弯腰抱起小豹,托在手臂上,抚摸着它的背,并亲了亲它毛茸茸的脸颊。

残疾豹眼里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豹尾缓慢地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便僵然不动了。(沈石溪)

藏羚羊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毛自然会卖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怜悯藏羚羊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王宗仁)

诱杀

猎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手。因为猎人知道要做一个好猎人,不仅要弹无虚发,更需机智谋略。

猎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懂得诱杀,而不是搏杀。他知道凶猛的虎狼豺豹是惹不得的,动辄便有性命之忧。而性情温顺的鹿兔马羊是可以大开杀戒的。

猎人机智得有些阴险。他不射杀第一只猎物,而是打伤后捉住,当诱饵缚于树上,自己躲在树丛中悠然地等待着。等猎物的哀鸣声唤来同伴时,猎人才从树丛中伸出乌黑的枪管精确射杀。

猎人知道弱小的动物要依群而生存,群内有着高尚的互助精神。正是这种高尚精神的存在,才使猎人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所以猎人常在归后偷偷地笑,笑那些猎物蠢不可言。

那天早晨,猎人像往日一样踌躇满志地上了山。雨过天晴后的山比往日更清秀妩媚,泥土的清香和鲜花的芬芳在林子里弥漫着。

猎人听到了鹿鸣声,他顿时精神一振。脚步便欢快起来了。

鹿鸣声是从林子中央的一片空地上传来的。空地上的三头鹿浑然不知危险已经笼罩了它们,依然沉醉于嬉戏之中。猎人躲在树丛中开始谋划枪口下的第一个目标,他很快就发现了那是一头公鹿、一头母鹿和一头鹿崽。

猎人缓慢地举起了枪,那头鹿崽在枪声中晃了一下便跪倒在地了。公鹿和母鹿闻声一惊,可跑出两步却回头看见了跪在地上的鹿崽。于是便仰天哀鸣。猎人正为自己的计谋而得意时,那两头鹿在凄厉的鸣叫声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了鹿崽。

当猎人再次举起枪管时,四面的林子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鹿鸣声,声音愈来愈大、愈来愈近。猎人正暗自欢喜,就看见有许多鹿从树丛中拥上了那片空地,齐声长鸣。

又一声枪响,一头鹿轰然倒下了,血汩汩地喷涌而出,染得草地一片褐红。鹿群没有因为惊吓而逃散,鸣叫声却更加凄厉。鹿群的哀鸣声在猎人听来便是一曲高亢的凯歌。嘹亮的凯歌刺激得猎人血脉亢奋不已。

随着枪声接连响起,七八头鹿已凛然倒下了。猎人胸腔里燃起的熊熊激情不得不因弹药的耗尽而熄灭。

鹿群依然哀鸣着。猎人就燃起一支烟悠然地等待着,想等到鹿群散去后再收获这次诱杀的硕果。正当猎人眯着眼乐呢,鹿群却炸开般地四下逃散了。

猎人钻出树丛,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腥臭。猎人回头望了一眼就发现身后一只斑斓大虎正向他逼近。这附近怎么能有虎呢?就是有虎,听见枪声早该吓跑了呀!

猎人忽然战栗了:那群鹿!那群鹿在诱杀他!它们用身体耗光了子弹,那哀鸣声不仅召来了老虎而且掩盖了枪声!

猎人终于在一声虎啸中没了气息。他临死也没弄明白,温顺软弱的鹿怎么会诱杀自己?(孙兴运)

高原上的窟窿

远远看去,那些悬崖地埂上的窟窿很像一个人饥饿的喉咙。

这是高原上的高原。在一个国家,它就是贫穷的标本。跟随父亲,不知有多少次,我们像两只蜗牛,在深陷的崖壑之间往来;不知有多少次,我看着阳光像赈灾一般给阴暗的田地投来一瞥,一块补丁般的坡地开始呈现金属的光泽,在这样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黯然沉默的土地依然是整个村庄的坚强后防,尽管,贫穷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情。父亲的镢头像簧一样越过他矮小的身躯,未曾思索,又是一个俯冲——父亲是在鼓劲,是不能吭气的。

一个少年便只有沉默。和我沉默的是眼前悬崖上的那一个又一个能容得下人的窟窿。我不敢向父亲提问,他永远在鼓劲。我只有向时常在自家门前张望远山的四爷提问。临近冬天,松鼠加紧了对粮食的贮备。被人丢弃在外的麦子、玉米秘密地潜伏于龟裂的地皮、交错的芨芨草,或者仍在风中赶着秘符般的路。这是收获之后、庄稼丰硕地存在于人们生活之外的另外一番景象。更准确地讲是一小撮庄稼对农事与村庄的叛逆,他们为了松鼠而守着自己完整的身子。就像四爷不肯投奔远在省城的三个儿子所组建的工人家庭一样,整天看着远处礁一样的山,等着刮风落雨。多年之后我常质疑,这个老人很有可能是给我想象启蒙的第一位老师。四爷接着说:“你可以想象,在那样的一个又一个夜晚……”。是啊,在那样的一个又一个被秋月所彻底浸泡的高原山地上,一只又一只的松鼠相携而行,它们当然不会引起家犬渲染般的狂叫,它们比银狐更加轻捷娇美。“松鼠们发现了一粒又一粒粮食……”一粒粮食在松鼠的眼中是巨大的,它们蹲在埂子上,为人所冷落了的秋后坡地在它们的眼中依然是金灿灿的黄。它们同样会闻到深埋于黄土之中的粮食,清香如花。就在这样的夜晚,它们将一粒又一粒粮食小心翼翼地噙在嘴中,懂事的儿女绝不会往饿着的肚子里下咽。高原之夜的作业,通宵达旦,如一场梦,或者我在四爷讲述中的想象一样。

为了一个冬天,当山又一次背负起沉重的驴与呼喊的人时,松鼠们不知在崖与地之间跑了多少趟。洞幽深而清洁。洞内上有透气孔、隐藏在草丛或酸枣刺之中,左边有厕所,右边往下打了一个小洞,这贴了芨芨草的罐状洞就是它最为核心的库府,所有的粮食都装在里面,看着就让它幸福。冬天来了,搬运时的前洞在一粒土中訇然封闭,顶头的小洞便源源不断地往进输送清新的空气。世界不一样了。对松鼠来说,活着,在一个冬天,这是何等安逸的日子啊。

然而事情不是这样简单。

我曾向一位年轻的生物教师讲述过有关松鼠洞穴的布局。讲完之后,我对他说,这不是想象,这是人们在冬天掘开一个又一个洞穴时亲眼所见的。可怜的小动物,在那些高原之地上,当我们的国家遭遇前所未有的饥饿时,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松鼠。它们苦心经营的生活被人的铲子一下一下地瓦解:天昏地暗,一只松鼠在巨大的响声中惊醒、怵惕、战栗,紧接着是闪电一样袭来的光线……

干干净净沉沉甸甸的粮食,活人的粮食,活命的粮食,让人泪下的粮食。

在高原的山路上,对觅得粮食的人来说,这是怎样一场生硬的运输。

让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故事。在那些与松鼠争食的岁月,在这块高原上,某月某日天黑,一位衣着模糊的男人牵一个面容模糊的女孩出现在了山村一家人的院中。这是一家靠掏松鼠食而优越地生活的人,后窑里有一大麻袋鲜鲜的麦子,当然是不为人知的。“给一点吧。”男人对主人说。主人当然推诿。“给一点吧。”女孩对主人说。主人坚持着拒绝。“给一点吧,你家后窑不是有那么大一麻袋吗?”男人对主人说。主人失声地叫了。平静下来,看二人也不像强盗,就把锅里的白面片片舀了一大盆,端在院中让二人吃。这二人说也奇,每人只吃了一小碗,就要走。主人看也可怜,硬要他们再吃几碗,那男人说,够了,一点点就行了。

那父女怪生生地走了。

翌日,为这事所心烦的主人在村外的野地里寻了一个下午,终于在天快黑时找到了一个松鼠洞。深挖细铲,循着足迹,松鼠洞在他的劳动中呈辐射状地放大。匍匐在自己刚能容身的洞里,他又一次看到了那被芨芨草包裹得好好的粮食。就在他一只手掏出袋子,一只手伸向粮食时,他意外地发现粮食旁有两只一大一小的松鼠像人一样注视着他。这种眼神让他心慌,一急之下,顺手拿起铲子捅过去……那肠胃里竟然是一点还未消化的酸菜,还有一些白白的东西。那不是昨晚自家做的浆水面片片吗!主人叫了一声,丢下铲子,回到家中,再也不掏松鼠洞了。那之后,谁也不去掏了。

不掏的事是真实的,有四爷为证。

我作为这块土地的后人,为这个由窟窿所引出的故事而掉了几次泪。上天有好生之德,苍生有恻隐之心。贫穷中一度苦苦挣扎的高原啊,她终究没有输给良心。

我第一次有让自己的文字流传下去的信心。(李亚军)

美国“黑风暴”

1870年以前,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草原世界。那时,扎根极深的野草覆盖着整个大平原,这里土壤肥沃,畜牧业发达,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1870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尤其是一战爆发后,受世界小麦价格飙升的影响,南部大平原进入了“大垦荒”时期,农场主纷纷毁掉草原,种上小麦。经过几十年发展,大平原从草原世界变为“美国粮仓”。但与此同时,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表土裸露在狂风之下。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南部大平原风调雨顺的日子彻底结束,一场场大灾难随之而来。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黑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的广阔地区。沙尘暴从南部平原刮起,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狂风卷着尘土,遮天蔽日,横扫中东部。尘土甚至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洋中的船只上。风暴持续了整整三天,掠过美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刮走3亿多吨沙土,半个美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仅芝加哥一地的积尘就达1200万吨。风暴过后,清洁工为堪萨斯州道奇城的227户人家清扫了阁楼,从每户阁楼上扫出的尘土平均有2吨多。

1935年春天,一场沙尘暴再次震惊了美国。从三月份开始,南部大平原上开始大风呼啸、飞沙走石。大风刮了整整27个昼夜,3000多万亩麦田被掩埋在了沙土中。4月14日是星期天,这天对于俄克拉荷马州盖蒙城的居民来说却是不堪回首的“黑色星期天”。在沙尘飞舞数周后,盖蒙城的人们终于欣喜地看到太阳出来了。大家纷纷走出家门,或在蓝天下沐浴阳光,或上教堂做礼拜,或出门野营。但到了下午时分,气温骤然下降,成千上万只鸟黑压压地从人们头顶飞过,划破了天空的寂静。突然,一股沙尘“黑云”涌出地平线,急速翻滚而来。行进中的汽车被迫停下,在自家庭院里的居民只好摸着台阶进门,行人则急忙寻找藏身之地,很多人因一时找不到藏身地,只好原地坐下,沙尘中他们感觉如同有人拿大铁锹往脸上扬沙一般。大风吹了四个多小时才渐渐减弱,有人就这样在漆黑中煎熬了四个多小时,心中默默祈祷,时时担心会因窒息而死亡。后来,人们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仍不寒而栗,“我们整天与沙尘生活在一起,吸着灰气,吃着尘埃,看着沙尘剥夺我们的财产。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黝黑的空气,诗情画意般的春天变成了古代传说中的幽灵,噩梦变成了现实。”

在持续十年的沙尘暴中,整个美国有数百万公顷的农田被毁,牲畜大批渴死或呛死,风疹、咽炎、肺炎等疾病蔓延。沙尘暴还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潮。

到1940年,大平原的很多城镇几乎成了荒无人烟的空城,总计有250万人口外迁。当时,在南部诸州的交通干道上,人们时常看到被沙尘暴扫地出门的移民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加利福尼亚进发。一本当时的畅销小说这样写道:“无数的人们,有坐汽车的,有乘马车的,无家可归,饥寒交迫;2万、5万、10万、20万逃难者翻山越岭,像慌慌张张的蚂蚁群,跑来跑去;地上任何东西都成了果腹的食物。”

由于加州接受能力有限,当地政府不断派人劝阻移民们去往别处。但是逃难者根本不听劝告。加州政府不得不动用警察,在州界充当人墙,不让移民进入。即便如此,移民们仍是蜂拥而至。

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沙尘暴的严重危害。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土壤保持之父”贝纳特就曾经领导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积极保持土壤”运动。由于当时美国深陷经济大萧条中,沙尘暴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国会根本不理睬他的建议。1935年4月,贝纳特参加国会听证会时,适逢南部平原发生“黑色星期天”,经历了这场沙尘暴噩梦后,议员们终于清醒了过来。在贝纳特的推动下,国会很快通过了《水土保持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大量土地退耕还草,划为国家公园保护了起来。

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很重视治理沙尘暴,他招募了大批志愿者到国家林区开沟挖渠、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每人每月报酬30美元。1933-1939年,至少有300万人参加了这一计划。这项措施既帮助失业者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种了无数棵树,营造了防风林带,为缚住沙尘暴立下汗马功劳。到1938年,南部65%的土壤已被固定住。第二年,农民们终于迎来了久盼的大雨,大平原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开始逐渐好转,美国人在与沙尘暴的战争中终于获得初步胜利。(许辉)

流泪的鳄鱼

人们往往以为,鳄鱼是凶残的,把鳄鱼的眼泪看作是虚伪的代名词。至于鳄鱼为何流泪,自有科学解释。这里讲的是个有关鳄鱼流泪的故事,读者们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一些更美好的解释。

在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有条朱巴河。在朱巴河人海口处,有个村庄,村子里住着个叫米西的人家。他家住在河边。河里有不少鳄鱼。他们家跟鳄鱼和睦相处,老米西还给一头鳄鱼起名叫多罗巴。只要老米西来到河边,一面拍手一面叫唤“多罗巴,多罗巴”,那条大鳄鱼就会游过来;张开大嘴向他讨东西吃。老米西用鱼虾及螺蛳之类喂养鳄鱼。他也借助鳄鱼凶残的坏名声,才躲过了白人和上邦主的多次迫害。

多罗巴对米西家的记忆,从它幼年时就开始了。那时,它和几个兄妹住在母鳄鱼的嘴巴里。它们肚子上还挂着一条没有完全吸收掉的卵黄带。这卵黄带既容易弄断,又容易引起鹳鹤们的食欲,因此,住在母亲下腭底部那个特别的皮袋里,仿佛躺进带盔甲的襁褓,又舒服又安全。母鳄听见老米西在河边叫唤,就游了过去,把多罗巴和它的兄妹吐在旁边,张开嘴接受喂食。

多罗巴和兄妹们也常常张开嘴来,但老米西并不将螺蛳肉和蚌肉投到它们嘴里,只是蘸一点可口的汁水,让它们品尝品尝。等它们消化得了那些食物后,老米西才兴高采烈地让它们一个个吃得摇头摆尾,半天也不肯离开。

鳄鱼多罗巴长到8岁时,老米西去世了,米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按时跑到河边来喂它,跟它讲许多鳄鱼们听不懂的话。米西喂了它四年。这年,多罗巴成熟了,它在一处偏僻、幽静的河滩上挖了个沙坑,生下三十多只跟鹅蛋差不多大小的蛋,小心地用沙子盖好,守在一边,让鳄鱼蛋自然孵化。

这段时间,鳄鱼多罗巴和其他孵蛋期的母鳄鱼一样,变得非常暴躁,谁敢来动一动这儿的沙子,它就会毫不客气地发起猛烈进攻,直至把对方赶走或咬死。

有一次,一条巨蜥爬过来,气势汹汹地向第一次做母亲的鳄鱼多罗巴发起攻击。它曾偷吃过另外几条鳄鱼的蛋,根本不把年轻的多罗巴放在眼里。

果然,鳄鱼多罗巴掉转身子,像是害怕得不战而退了。巨蜥大大咧咧爬过去,正要去扒沙子,没料到鳄鱼多罗巴的尾巴猛地横扫过采,一下子把巨蜥的脖子打歪了。接着,它迅速转过头,张开大嘴,咬住昏死过去的巨蜥,把它一步步拖到水里,活活淹死。然后又回到沙坑旁,专心致志地孵蛋。河水很快把巨蜥的尸体冲走,送给别的鳄鱼当食物,而孵蛋的母鳄鱼,一般是不吃什么东西的,一直要挨到三个月后,等小鳄鱼破壳出世才进食。

由于米西一家和鳄鱼多罗巴家族的特殊关系,鳄鱼多罗巴和它的母亲一样,这期间常忍不住到米西家去美餐一顿,再急忙赶回来孵蛋,这样,它们不至于饿得太厉害,待到小鳄鱼出世后,还有较多精力哺育和保护它们。

三个月终于过去了。鳄鱼多罗巴细细倾听着沙子下面的动静,却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蛋里应该发出咯咯的声音,那是小鳄鱼在里边用嘴顶壳的声音,这时母鳄鱼就应该扒开沙子帮小鳄鱼一一弄开硬壳,再把它们一一小心地衔到嘴里,放在下腭底部的育儿袋里。鳄鱼多罗巴太熟悉这个工作了,它多么想亲自把儿女们衔到嘴里,好好亲热一番呀!

但是,沙子下还是毫无动静!

母鳄鱼焦急而又耐心地又等待了半个月,沙子底下还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终于忍耐不住了,两只前肢紧张地扒划起来,原来只有30厘米深的坑挖到近100厘米深,竟没找到一只鳄鱼蛋!

30只鹅蛋大的鳄鱼蛋,垒起来有好大一堆,它们到哪儿去了呢?怎么会连蛋壳也没有半片呢?

鳄鱼多罗巴死一般地躺在沙坑旁,木木的眼睛里淌下悲哀的泪水。

半年过去了。鳄鱼多罗巴又到了产孵的季节,它选择了一个更偏僻更幽静的河滩,挖好沙坑,又生下30只鳄鱼蛋。盖上沙子之前,它把蛋又一只只衔出来,舌头感觉到了这些可爱的宝宝的温暖和圆润,再把它们小心排在沙坑底里,轻轻拨动沙子,给它们盖上薄薄的一层,再盖上薄薄的一层,直到将沙坑填平,微微隆出一点,最后,它喘着气,慢慢爬到沙堆上,紧张地趴在上面。

三个月又过去了。

这一次,它几乎没有离开过它心爱的鳄鱼蛋,也没有巨蜥来打扰,只是看见有两只猎狗在远处向这里窥视,有条蟒蛇慢悠悠地游过。

但是,沙子底下仍是没有动静。又过去半个月,翻开沙子一看,30只鳄鱼蛋竟又不翼而飞了!

鳄鱼多罗巴痛苦地挺直身子,翻身滚进沙坑,喔哦喔哦地叫起来,它猛的一个翻身,呼地窜到河里,看见什么撕咬什么,最后,它的牙齿深深地嵌在一棵大柳树上,它挣扎了半天,才脱出身来。它游回那个沙坑,趴在里面,呆呆的眼睛里又充满了泪水。

但是,鳄鱼是顽强的动物,多罗巴并没有绝望。在又一个产卵季节里,它寻找到一个宁静的河湾,又把30只漂亮的蛋整齐地产在沙坑里。

这一次,它下决心一步也不离开心爱的鳄鱼蛋,任何东西都不吃,全神贯注地守护自己的小宝宝。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它早已饿得发慌,但仍专心地趴在一旁,望着太阳光柔和地照着那微微隆起的沙堆。

突然,河湾的另一头传来了熟悉的拍手声,接着,米西的呼唤声传来了:“多罗巴,多罗巴,该吃点东西啦……”

这声音真亲切!米西家世世代代就是这样在河边呼唤鳄鱼,给它们喂食的。想起米西铁桶里的螺蛳肉和蚌肉,鳄鱼多罗巴馋得咽了下口水。

但是,这次它下决心不赶过去吃那可口的食物了,虽然来去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毕竟会把小宝贝扔在这里啊。想到它们可能再次丢失,鳄鱼多罗巴将脑袋朝向别处,不去理会米西的亲切召唤。

过了好一会儿,那拍手声变得越来越近,呼唤声也越来越近,鳄鱼多罗巴忍不住回过头来,发现米西已经来到它身边,笑着对它说:“怎么,今天一点东西也不想吃啦?来一点吧,别太辛苦了。这是新拌好的螺蛳肉和蚌肉,喷香!”

说完,米西从铁桶里抓出一大把食物,拎得高高的,引逗鳄鱼多罗巴张开大嘴,一下子扔了进去,接着,又扔进一大把。

多罗巴点点头,表示已经够了。米西拍拍手,说声“再见”,很快就在河湾的另一头消失了。

这时,鳄鱼多罗巴将还没吞下去的食物吐了出来,伸出爪子扒弄着。螺蛳肉和蚌肉很香,但似乎和平时喂的有点不一样,里面多了一点什么东西。鳄鱼多罗巴忽然记起来了,前几次孵小鳄鱼时,也闻到食物里有这种香味,吃过后似乎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很是舒服。但是这次,它再也不许自己有半点儿迷糊了!它拨了一些沙子,把吐出来的食物全部盖上,免得它们的香气引得自己发馋。

过了好一会儿,鳄鱼多罗巴发现,有个人挎着只大竹篮,悄悄地朝这边潜行过来。那人头上插着根大羽毛,颈中挂着一大串珠子,打扮得怪模怪样。

鳄鱼多罗巴是怕见陌生人的,它悄悄爬到一棵断树旁边,像根枯木似的躺在那里。

那人来到沙堆旁边,四下打量了一番,自言自语说:“到底把那些东西吃下去了!这次,够你睡三天三夜的!”说完,他就放下篮子,伸出贪婪的双手,狠狠地扒起沙子来。

这简直是要鳄鱼多罗巴的命!

它再也不怕什么陌生人不陌生人了!它摆动着大尾巴,呼啦啦蹿过去,猛地咬住了那人蘸满着沙子的双手,将他狠狠地朝河里拖去。

这时,那人拼命号叫起来:“放开我!我是巫师!放开我,我是巫师……”

见鳄鱼多罗巴不理睬他,那人掉头朝河湾那一头高喊起来:“米西,快来救我!这该死的鳄鱼没有麻醉过去……”

这时,米西从远处奔跑过来,一面大声喊道:“多罗巴,别伤害他!是我的孩子病了,他说要用你的蛋熬成药我才让你吃下麻醉药的,快放开他吧!”

鳄鱼多罗巴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也不想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反正,谁敢碰一下它的蛋,它就叫他完蛋!鳄鱼多罗巴的腭是强有力的,谁也别想从它咬紧的嘴里脱身!

巫师的身体全浸在河水中了,他哀求道:“放开我吧,我说实话!我和米西合伙,偷了你的蛋,饶了我吧!”鳄鱼多罗巴是无法听懂人类的语言的。

它将巫师踩到河底,蹲在他的身上,又将凸出的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凶狠狠地冲着跑过来的米西。米西惊恐地盯着它,忽而,没命地往回逃走了。

鳄鱼多罗巴眨了眨眼睛,不知为了什么,流下了两行泪水。(方园)

骆驼泪

狂风在荒漠呼啸,黄沙恣意飞扬。

12天了,母骆驼没有找到一点食物,驼峰明显地瘪了。这渺无人烟的荒漠似乎没有尽头。它嗅不到一丝一毫水的清新之气,也未曾看到有绿洲的影子。都说骆驼是沙漠之舟,可现在连骆驼也感到一丝丝不祥,真的走不出去了吗?

12天前,母骆驼离开了居住了很久的大沙漠,它是最后一个离开的,驼群老早就迁移去寻找新的家园了。大沙漠的环境越来越差了,没有食物,更找不到水源,连久居这里的骆驼们都受不了,纷纷离开。它是要给未出生的孩子找一个水草丰茂的好地方,让孩子一睁眼看到的是美丽的绿色,而不是那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三年前它曾到过一个叫意达林的草原,那里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云儿自在地游荡在空中,微风拂过去时,半人高的牧草如波浪般起伏,洁白的羊群若隐若现,银光闪闪的小河唱着欢乐的歌横穿过草原,让母骆驼陶醉。它暗暗想,以后一定要带自己的孩子来这里。

腹部隐隐传来阵痛,是孩子,它想出来了。母骆驼跪下来,头轻轻地甩甩,对腹中的孩子说:“别急,很快就到意达林了,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其实它自己也吃不准究竟到了什么地方,印象中意达林离大沙漠也没有多远,可现在走了12天了,还没走出大漠,难道走错路了?这两天眼睛好疼,视线越来越模糊,常常只能看到黄乎乎的一片。不会是生病了吧,那可不好办。

母骆驼艰难地站起身,膝部却软软的,使不上劲,身子晃了两晃又瘫倒在黄沙上。耳畔响起了狂风呼啸声,母骆驼赶紧闭上双眼,要是让沙子打进眼里就糟了。母骆驼暗自庆幸自己有着双重睫毛的抵挡。狂风夹杂着大颗粒黄沙直扑它的面部,眼球一阵刺痛,它抽搐了两下,便昏了过去。

母骆驼是痛醒的,腹部袭来阵阵绞痛,小骆驼终于按捺不住要出来了,也许它是以为意达林到了吧。母骆驼睁开眼,可是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只能感觉到有一丝极其微弱的光。它敏锐地感觉到它已经让黄沙打瞎了双眼,双重睫毛早在前十几天中就让风沙给磨损了,根本无法再起保护作用。

母骆驼无暇为自己悲哀,因小骆驼在腹中剧烈地踢腾,不久它就会出来,只要孩子平安无事,自己怎样都无所谓。一阵剧痛之后,母骆驼感觉到孩子已经脱离了自己,遗憾的是,孩子第一眼看到的仍是大漠风沙。“站起来,孩子,快站起来!”母骆驼急切地对孩子呼唤。驼群有个规律,小骆驼一般在出生后半小时就可以站起来,如果超过三小时还站不起来,就意味着等待小骆驼的只有死亡,要是小骆驼死了,母骆驼就会不吃不喝,过不了几天也会随之而去。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小骆驼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挣扎着四肢,可是终究无法站立。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小骆驼始终站不起来。它又怎么站得起来,母骆驼怀它的时候,在荒漠中过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而今又经历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滴水未进,孩子营养不良,怎么有力气站起来?

母骆驼被一种莫名的恐惧包围着,它已经感受到了死神的脚步正在逼近,可这不是恐惧的原因。它现在已经不怕死亡了,小骆驼走了,可怜的刚出生就夭折的孩子,它来到人世只有三个半小时,还未曾见过绿色,死了都不甘啊。母骆驼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去陪它,要给它讲绿色的故事,给它讲美丽的意达林。母骆驼终究没能搞懂是什么让它恐惧,就带着它对意达林的向往走了,眼角挂着一滴浑浊的泪。狂风又起,泻洪般的沙流瞬时吞噬了它们的尸首,只在风起处留下那森森白骨,在黄沙的半掩埋中透着股悲凉。母骆驼永远也不会知道,就在它倒下不远处,一块大大的界碑上朝着沙漠这面有几个鲜红的字:意达林!那恐惧正是来自意达林,因为短短三年意达林已经变成了比大沙漠更大的沙漠。母骆驼终究算是圆了它带着孩子到意达林的梦想,只是绿色成了永远的梦。(吴旭涛)

一年寿命的鱼

是个很小的装饰品店,门口挂着两个火红的中国结,很喜庆,感觉很不错,心想,进去看看吧,说不定会淘到什么好东西。

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瓶子。

瓶子芒果般大小,晶莹剔透的玻璃,夹一丝丝金黄。也是芒果的造型,艳丽、逼真。之所以说它是瓶子,是因为装满了水,而且那水里,正游着一条两厘米多长的黄色小鱼。

瓶子里装了水,水里面游着鱼,这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这个瓶子是全封闭的,没有瓶口,没有盖子,没有一丝一毫的缝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玻璃芒果。

可是那些水,那条鱼,它是怎么钻到这个完全封闭的玻璃世界里去的呢?“厂家在生产这个瓶子的时候,就把鱼装进去了。”店主告诉我,“这需要很尖端的技术。”

你想啊,滚烫的玻璃溶液,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我去啤酒瓶厂参观过,我知道所有的玻璃瓶子都是吹出来的,在吹瓶的时候,瓶子会达到一种可怕的高温,鱼和水不可能那时候放进去。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厂家先拿来一个芒果造型的瓶子,装上水,放上鱼,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芒果完全封闭起来。

我想店主说得没错,这样一件小的工艺品,的确需要很尖端的技术。店主告诉我,这个玻璃芒果,这条鱼,只需要30元。“倒不贵,可是我弄不明白,我们怎样来喂这条鱼?怎样来给这条鱼换水?”“不用喂,也不用换水。”店主说,“这里面充了压缩氧气,这么小的一条鱼,一年够了。也不用换水,水是特殊处理过的吧。只要别在阳光下暴晒,这条鱼完全可以在这个小瓶子里很好地活上一年。”“那么一年后呢?”我问。“鱼就死了啊!”店主说,“几十块钱,一件极有创意极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也值了吧。”

当然,我承认值。这比花瓶里插一年鲜花便宜多了。可是,店主的话还是让我心里猛地一紧。“鱼长不大吗?”我问。“你见过花盆里长出大树吗?”店主说。“那么,这条鱼的自然寿命是几年呢?”我问。“三四年吧。”店主说。

心里又一紧。

自然寿命三四年的鱼,被一个极有创意的人、被一个有着高端技术的工厂,硬生生剥夺了自然死亡的权利。一年后是鱼这一生的什么时间?少年吧?青年吧?或者中年?

可怜的一年鱼!

为了自己日益苛刻的味蕾,我们杀掉才出生几天的羊羔;从蛋壳里扒出刚刚成形的鸡崽;把即将变成蝴蝶的蚕蛹放进油锅煎炸;将一只猴子的脑袋用铁锤轻轻敲开……现在,为了日益荒芜的眼球,又“创意”出一条小鱼的死亡期限,然后开始慢慢地倒计时。

当我们在自家的书桌旁盯着那条鱼看时,我们看到的是美丽和幸福,还是残忍、悲伤、恐惧以及死亡?

我想有此创意的人,如有可能也应该享受到这条鱼的待遇吧?把他装进一个电话亭大小的完全封闭的钢化玻璃屋里,准备好三年的空气、食物和水,然后扔进寒冷的北冰洋,让一群巨鲨们,每天眉开眼笑地倒计时。(周海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