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04:31:41

点击下载

作者:李颖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

图说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试读:

前言

萝卜、马铃薯是我国北方的重要蔬菜作物,群众喜爱、价格便宜且营养丰富,多数地区以露地栽培为主,是秋冬季主要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萝卜、马铃薯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已从过去简单的冬储变为目前的整年鲜食。但因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原因,多数地区春夏季一直无法在棚室栽培萝卜、马铃薯,而不能实现萝卜、马铃薯的周年供应。

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棚室栽培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优化,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扩大农田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在产量、品质提高的同时提前供应市场,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效,事半功倍。设施农业建设的完善和大面积推广为棚室栽培提供了场地基础。因此,发展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本书力求吸收众多先进成果和经验,以阐述棚室萝卜和马铃薯基本知识及实用栽培技术为着眼点,既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文字旁边配置了大量的相关图片,便于广大菜农、基层单位农业科技人员阅读和理解。

全书共分六章,以图说的形式首先介绍了我国萝卜和马铃薯棚室生产现状、前景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其次介绍了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的建造;再次介绍了大型萝卜、樱桃萝卜、马铃薯的起源分类、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此外,还介绍了萝卜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菜农、基层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北方的栽培模式为主,适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棚室蔬菜生产使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在帮助棚室萝卜、马铃薯生产,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编者2015年5月于沈阳第一章 绪论

萝卜又名莱菔,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植物,原产于我国,品种极多,常见的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水萝卜和心里美等,在分类上称为中国萝卜,属于大型萝卜。另外,还有欧洲、美洲栽培的小型萝卜,分类上称为四季萝卜,常见的四季萝卜包括水萝卜、樱桃萝卜等。萝卜根供食用,为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具有多种菜用和药用价值。萝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分布极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可四季栽培,周年供应,产销量也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季节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小棚配套栽培,实现了萝卜超时令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萝卜的营养比较丰富,据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6克、蛋白质0.6克、钙49毫克、磷34毫克、铁0.5毫克、无机盐0.8克、维生素C 30毫克。萝卜及秧苗和种子,在预防和治疗流行脑炎、煤气中毒、暑热、痢疾、腹泻、热咳带血等方面,有较好的药效。

萝卜品种很多,食用方法多样,既可作菜用,又可作水果生食,还可加工腌渍;营养丰富,富含淀粉酶等多种酶,有良好的食疗保健和药用价值;价格便宜,并可长期贮藏,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在我国的别名多达20余种,如南方称为荷兰薯、洋芋、洋山芋、番芋等,北方叫土豆、山药蛋、地蛋、山药等。

棚室栽培马铃薯不仅可以提高间作、套种、复种的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满足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延长加工原料薯的供应,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棚室栽培效益是普通大田方式栽培的2~5倍,在我国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马铃薯及其制品的消费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东部地区的二季作区和冬作区的马铃薯棚室栽培仍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一节 我国萝卜、马铃薯棚室生产现状与前景一、我国棚室萝卜生产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萝卜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萝卜一直在我国北方蔬菜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萝卜种植面积在120万公顷左右,仅次于马铃薯、大白菜,位居各种蔬菜种植面积的前3名。萝卜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四川等省,据农业部在全国20个省市的统计,上述六省萝卜栽培面积占20个省市萝卜栽培总面积的71.1%,产量占70%以上。其中,山东省萝卜年产量达到130万吨,占20个省市萝卜总产量的11%。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萝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品种选择和栽培制度也在不断创新。据中国历史上的栽培习惯,长江以北地区均以红皮白肉类型和绿皮绿肉类型以及绿皮红肉类型的品种栽培为主,长江以南地区以栽培白皮白肉品种为主。出口创汇萝卜生产的发展,也是中国萝卜生产上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山东和江苏北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的地区,出口萝卜生产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萝卜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周年供应新鲜萝卜,不仅要求秋冬季可以吃到新鲜萝卜,同时要求在春季和夏季同样也可以吃到新鲜萝卜。近年来经过广大育种、栽培、贮藏、运输工作者的努力,在棚室反季节专用或兼用萝卜品种的选育,棚室设施的健全和改善,棚室萝卜栽培技术的提高,萝卜贮藏、保鲜和运输方法的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在可以实现萝卜周年供应。

棚室萝卜具有栽培技术相对简单、投资少、收益高、见效快等特点,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估算截止到2013年年底,棚室萝卜年平均播种面积已达到10万公顷,在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我国棚室马铃薯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马铃薯栽培总面积从1988年的280万公顷猛增到2008年近500万公顷,马铃薯棚室栽培面积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从全国来看,我国马铃薯棚室栽培呈现以下区域特点。(一)中原二作区迅速扩大

该区域棚室生产收获期集中在4~5月,正是蔬菜供应淡季。以位居全国棚室蔬菜生产前列的山东省为例,1994年全省马铃薯栽培面积只有4万公顷,但到2006年已达到15万多公顷,4年翻一番多,几乎全部为棚室栽培。目前中原二作区正以山东为辐射中心,北方旱地以河北、河南、辽宁南部等地为代表,南方水田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为代表,马铃薯棚室生产一直呈现上升势头,其中浙江省冬闲地春马铃薯保护地栽培面积从1991年的780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近5万公顷。(二)城郊菜用型栽培面积稳定

马铃薯一直是我国城镇居民喜食和弥补蔬菜淡季供应不足的重要种类,城郊菜农的春季栽培,占有天时、地利、人口的优势,效益较好,面积比较稳定。(三)南方冬作区潜力巨大

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为代表的南方冬作区,其收获期集中在2~4月,有面向中国港澳地区、东南亚出口以及加工为目的的优越条件,因此在冬闲田进行棚室栽培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据调查,广东省1997年冬季的冬闲田面积达53万公顷,其中适于冬种马铃薯的面积达33万公顷,而实际冬种马铃薯面积只有10%~20%。福建省每年有20多万公顷冬闲田有待开发利用,目前冬种马铃薯面积只占冬闲田面积的9.1%。(四)山区和高寒干旱地区稳定增加

该区域以东中部浅山区,西北、西南、东北高寒干旱地区为主,是以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为主要方式,目的是早播早收,实现间、套、复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产量。在边远高寒地区,有效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比较发达地区这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第二节 棚室萝卜、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棚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蔬菜全年的产销已经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蔬菜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棚室萝卜、马铃薯作为北方的大宗蔬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提高棚室的生产效益,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生产的发展已经进入必须全面升级的发展时期——棚室本身要升级,栽培技术体系要升级,生产管理也要升级。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当前棚室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不高、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不高等严重影响效益提高的“瓶颈”问题,将萝卜、马铃薯棚室生产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效益不高与对策(一)效益不高的表现

根据人们对棚室萝卜、马铃薯生产经济效益进行的粗略调查、统计及分析:20%~25%的农户生产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生产总收入减去生产成本,亩生产面积可以盈余(利润)1000~5000元;40%~50%的农户生产效益中等,生产总收入与生产成本持平,菜农忙碌一年只能得到自己的人工费;还有约1/3的农户,生产总收入减去生产成本为负值。随着棚室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南菜北运蔬菜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棚室生产效益仍有下滑的可能。效益上不去,产业发展的底气不足,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不具备提高技术含量的本钱,更经不起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影响了棚室萝卜、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二)提高效益的途径

蔬菜日光温室效益提高的潜力何在?提高价格?如果质量不提高,提高价格不太现实!降低生产成本?在目前的生产体制下几乎很难办到!单纯地“跟着市场走”,靠“新”“特”赚钱,这是小农经济的效益观,不是长远之计!要想比较稳定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可能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向提高单产要效益

在产量问题上,目前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认为蔬菜数量已经过关,并已对生产提出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再强调提高单产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更会促使菜价下降。其实,上述现象主要是指不断扩大外延(增加生产面积)而使蔬菜总量继续增加而言。应该看到,棚室萝卜、马铃薯的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产量提高的潜力较大,如果产量提高了,实际上等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欧洲一些棚室生产发达的国家,虽然蔬菜价格(相对我国而言)较高,但生产成本更高,他们棚室生产的利润主要是依靠高额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如荷兰,棚室蔬菜单产比我国高5~10倍甚至更多,如果他们的产量达不到很高的水平,一样得不到效益甚至亏损。从这个角度看,在我国目前产量较低的条件下,向提高单产要效益,不仅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2.向产业化要效益

我国北方棚室蔬菜生产的面积已经很大,百亩、千亩规模的产区已经很多,但是,从总体来看产业化水平都很低,主要表现在:成片成规模的日光温室群看起来很壮观,但在体制与管理上,实质上还基本上是分散的农户生产;蔬菜产业体系未能真正建立,农户从买种、育苗直到上市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社会化服务有一些,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特别是能为整个蔬菜产业体系提供有效技术服务的体系远远没有形成,真正指导菜农进行病虫防治与科学施肥的力量很薄弱或很难到位;由于做不到统一组织与管理,蔬菜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很难衔接;每年都举办培训班教授日光温室强制通风及菜农种菜技术,而真正通过技术商品将技术传给农民的却很少;表面上看,产业化的规模似乎不小,实际上应用的栽培技术中很多仍属经验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多数地区并未建立起来等。产业化的步伐上不去,效益必然停留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一年忙到头只能赚个劳动力钱。只有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增产、增值的潜力。

3.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低下也是我国当前温室生产效益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基本上靠手工操作,而且劳力过于密集,棚室萝卜、马铃薯生产中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的产量仅5000~10000千克,产值5000~10000元,农民怎么能富起来?产业化水平提高不仅可以为劳动力在产业体系内的转移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可以从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中获得效益。这种产业化条件下的规模效益相当可观,不可忽视。向提高蔬菜质量要效益这可能是老调重弹,但当前已经成为阻碍生产提高与蔬菜出口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里只是强调与蔬菜质量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①建立起产量、质量并重的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②建立起无公害蔬菜生产可靠的产业化平台;③建立起市场质量效益的可靠营销体系。向质量要效益是一条永恒的可靠途径,但如果生产技术还没有从单纯追求高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无公害蔬菜的操作平台还未很好建立,市场营销体系与法规不健全,蔬菜质量的提高仍然难度很大。希望能从蔬菜温室生产突破,打破缺口,力争从质量上获得更大的效益。二、棚室建设与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一)问题

棚室蔬菜发展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扩大日光温室的面积上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资金,效益不高;其二,棚室类型、结构、应用的趋同性。当前,棚室的发展应立足于稳定面积,增加内涵,向效益型方向发展。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温室类型、结构与配套设备,即根据生产的用途与需要建筑不同大小、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棚室,力争经济、实用、现代、高效。抗御自然灾害及抵御逆境的能力较弱,突出的问题是春季萝卜、马铃薯生产中的亚低温影响或低温寒害与冻害以及夏季室内气温过高,这不仅降低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关系到生产的稳定性。(二)对策

棚室周年生产一般应有固定的或临时的加温设备,夏季应有一定的降温措施,保证越夏安全。另外一种灾害就是病虫危害,必须采用现代综合防治技术,预防为主,加强监控,将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病虫害防治上应从二元防治(防治-保产)向三元防治(防治-保产-防污染)转变。三、建立现代栽培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日光温室现代栽培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土地及养分的合理利用,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及土壤连作障碍,便于实行现代蔬菜的营销与管理等。改变目前的连作栽培制度,实行合理的大轮作(温室群的蔬菜轮作);改变目前蔬菜栽培种类选择的随意性,依据生态、资源、地区优势所形成的优势产业实行制度化栽培;可以依据市场的需求改变已经形成的栽培制度,但不能牺牲棚室的可持续发展而取得暂时的利益。缺乏棚室及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就不可能做到最优,这是现代农业与经验农业在技术上的根本区别之一。一提起标准化就必然联系到温室环境的自动控制。其实,自动控制是棚室环境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途径。应根据生产的需要设计与生产统一规格的各种类型的棚室;栽培技术必须实现规范化;环境控制应有明确的标准;实现标准的方法可以依据生产的需要与可能采用复合因子自动控制、单因子自动控制或人工控制,调控方法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具有标准化的意识、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以及具有比较容易操作的调控方法。第二章 棚室设施建设

棚室蔬菜栽培是指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蔬菜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生产。常见的棚室设施有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棚室栽培抑制了害虫、病害发生,农药用量大大减少,有效地保障了蔬菜质量安全。本章介绍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性能与建设方法。第一节 中、小拱棚

塑料中、小棚是指以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的拱形或其他形式的简易棚。其规格尺寸上的界限虽难以绝对分开,但一般来说,小棚棚高大多在0.5~1.5米,内部难以进入。中棚就其覆盖面积和空间来说,均介于小棚和大棚之间,其结构与小棚很相似,而且目前中棚越来越少。因此,这里仅以小棚为重点说明其结构、性能。一、拱形小棚

这是蔬菜生产上应用最多、最早的一种棚型,其骨架主要采用毛竹片、细竹竿、荆条或ϕ6~8毫米钢筋弯成弓形。通常宽1~3米,高0.5~1.5米,长5~10米,骨架上覆盖0.05~0.10毫米厚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

为了提高小棚的防风保温能力,除了在田间配置风障外,夜间还要在棚膜外加盖草苫子、草袋片等防寒物。由于负重增加,要在棚内#设立柱(木柱或混凝土柱)支撑拱架,并用8铁丝顺棚的延长方向连接固定每根拱杆。还可在棚两侧中部沿棚延长方向用细竹竿(架材)#连接每根拱杆,以加强棚架的整体稳固性。覆完膜后还应用8铁丝、压膜线或撕裂膜横跨棚的两侧压住棚膜,线两端固定于地锚上。两条线间距视各地风速而定(见图2-1)。图2-1 拱形小棚结构(单位:米)二、半拱圆形小棚

半拱圆形小棚型式很类似于改良阳畦。它是在菜畦北侧筑起约1米高、上宽30厘米、下宽40~50厘米的土墙,拱架一端固定在土墙上,另一端插在畦南侧土中。棚宽2米的在棚内设一排立柱,棚宽3米的要设两排立柱支撑。薄膜一般分两块覆盖,接缝处约在离地60厘米高处,以便扒缝放风。土墙上距地面30厘米高处每隔3米左右开一通风口,这样可造成南北空气对流,有利于调节空气温度。这对春季育苗及栽培是非常重要的。三、双斜面小棚

棚面呈屋脊形或三角形,适用于风少、雨多的南方。第二节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是用塑料薄膜覆盖的一种大型拱棚。它和温室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和拆装方便、一次性投资较少等优点;与中小棚相比,又具有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棚体空间大、作业方便及有利作物生长、便于环境调控等优点。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春提早和秋延晚栽培中被广泛应用。一、钢骨架塑料大棚(一)钢骨架单层塑料大棚

大棚南北走向,南北两端室外应设斜撑,且各有一门;耐用年限一般可达15年以上。

1.结构设计

钢骨架塑料大棚结构见图2-2。图2-2 钢骨架塑料大棚结构

2.施工要点

钢骨架塑料大棚是用钢管和钢筋焊成拱形桁架,棚内无立柱,跨度一般在10~12米,棚的脊高为3.0~3.5米,每隔1.0米设一拱形桁架。上弦与下弦之间的距离在最高点的脊部为40厘米左右,两个拱脚处逐渐缩小为15厘米左右,大棚四周设24厘米×24厘米圈梁,设预埋件与骨架底脚焊牢,并在两桁骨架间预埋钢筋钩,用来绑压膜线。纵向共设9道系杆,材料采用4分厚壁钢管,系杆与桁架的连接方式同钢骨架日光温室。(二)钢骨架双层塑料大棚

为提高保温效果,还可以建造钢骨架双层塑料大棚,即在原来单层骨架基础上,在其上方30厘米处,再增加一层骨架,在骨架上再增加一层塑料薄膜,形成双层膜覆盖。

由于两层大棚薄膜间有一30厘米左右的不流动空气层,有隔热保温作用,在南方,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双层棚比单层棚高5℃,比露地高6~8℃,甚至达10~11℃;早春双层棚温度回升要较单层棚早一个节气,比露地早1个月;秋季气温下降又较单层棚推迟20~15天,较露地推迟近1个月(见图2-3)。图2-3 钢骨架双层塑料大棚二、竹木结构塑料大棚

跨度一般为8~10米,高2.4~2.6米,长40~60米,南北延长,必须有支柱。(一)结构设计

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结构见图2-4。图2-4 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结构(二)施工要点

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由立柱、梁、拱杆、系杆、门等构成。立柱通常采用10厘米×10厘米钢筋混凝土柱,通常纵向每隔3.0米设一根立柱,横向每隔2~2.5米设一根立柱,立柱要有30厘米以上埋深。立柱顶部沿纵向设直径8厘米松木杆作梁,梁上安放拱杆,拱杆可用直径3~4厘米的竹竿或宽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毛竹片按照大棚跨度要求连接为一定长度构成。拱杆两端插入地中,其余部分横向固定在立柱顶端,成为拱形,通常每隔0.75米设一道拱杆。纵向采用直径3~4厘米的细竹竿作系杆连接拱杆和立柱,使整个骨架成为一个整体。大棚两端各设供出入用的大门,门的大小要考虑作业方便和保温。三、钢竹混合结构大棚

这种结构的大棚是每隔大约3米设一双弦平面钢筋拱架,用钢筋或钢管作纵向拉杆,每隔约2米一道横杆将钢筋拱架连接在一起。在纵向拉杆上每隔1~1.2米焊一短的立柱,在短立柱顶上架设竹拱杆。其他的棚布、压杆及门窗等均与竹木或钢筋结构大棚相同。

钢竹混合结构大棚用钢筋量少,坚固耐用,棚内无柱,既可降低建造成本,又可改善作业条件,避免支柱的遮光,是一种较为优良的结构。四、钢管组装式大棚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大棚大多是农村自行设计建造的竹木大棚、钢筋结构或钢竹混合结构的大棚。但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一些单位已研制出一批组装式管架大棚。虽然管架大棚造价较高,但由于多数管棚都是采用薄膜镀锌钢管,重量轻、强度好、耐锈蚀、易于安装拆卸,中间无柱,所以,采光性、作业性等都比较理想。主要有如下一些形式。(一)GP-Y8-1型

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由安徽拖拉机厂、牡丹江煤研机械厂生产制造。该棚跨度8米,高度3米,长度42米,面积336米2。骨架均使用热浸镀锌钢材制作,拱架以1.25毫米厚薄壁镀锌钢管制成。纵向拉杆也采用薄壁镀锌钢管,用卡具与拱架连接,薄膜采用卡槽及蛇形钢丝管围空。为了牢固,还可外加压膜线作为辅助固定之用。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农艺条件等的不同,使产品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中国农业工程设计院还在GP-Y8-1型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GP-Y6-1型和GP-Y4-1型塑料大棚,后几种棚型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二)PGP系列镀锌钢管塑料大棚

由中国农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设计,其性能特点是:结2构强度高,设计风荷载为56~37.5千克/米(10~11级风),棚面拱形,矢跨比为1/4.6~1/5.5,因此,棚面坡度大,不易积雪。

PGP系列大棚用钢量少,每亩只有2~2.1吨,比一般钢筋大棚用钢量少1.5~2.5吨。防锈性好,钢管骨架及全部金属零件均经热浸镀锌处理,拱管落地部分用热收缩聚氯乙烯薄膜套管保护,可避免土壤中的酸、碱、盐对管架的复腐蚀。

薄膜用塑料压膜线、Ω型塑料卡和压膜扣三种方式固定,牢固可靠。装拆省工方便,易于迁移,可避免连作危害。附有侧部卷窗换气、天窗和保温幕双层覆盖保温装置,便于进行通风、换气、降温和保温等环境调节管理。

除了上述两种钢管大棚之外,还有山西太原生产的GG-7.5-2.6B型、江苏省的WX-6型、JGP-6型等各种定型产品,均已在不同地区应用。第三节 日光温室

因日光温室不仅白天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辐射,而且夜间的热量也基本上是依靠白天贮存的太阳辐射热量来供给,所以又叫不加温温室,目前日光温室已成为我国温室的主要类型。一、辽沈Ⅰ型日光温室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是沈阳农业大学“九五”期间设计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也是我国第二代节能型日光温室的样板温室,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这种温室的跨度7.5米,脊高3.5米,后墙高2.2米,后坡水平投影1.5米;采用拱形钢桁架结构,上弦为4分厚壁钢管,下弦和腹杆分别为直径14毫米、8毫米钢筋,纵向设6道系杆,室内无支柱,墙体为24厘米厚砖墙、加12厘米厚苯板、再加24厘米砖墙构成,总厚度60厘米。后坡为木板或轻体预制板、加15厘米厚苯板、再加炉渣和水泥砂浆及防水等构成。设计风、雪荷载均为30年一遇,耐久年限20年。适合辽宁省广大地区应用,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适当调整温室的脊高和后坡水平投影长度,南部地区脊高可以适当降低、减小后坡水平投影长度。(一)结构设计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见图2-5。图2-5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单位:毫米)(二)施工要点

温室骨架通常采用平面桁架结构,并在骨架的两端设置固定支座,以便将骨架固定在前基础和后墙上,来保证骨架在竖向和横向的稳定。骨架结构必须满足强度、变形以及平面内外稳定的要求。一般骨架上弦采用4分厚壁管,下弦采用直径14毫米钢筋;腹杆采用直径8毫米钢筋。除温室骨架的选材要特别注意外,在施工质量、结构构造做法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骨架的施工质量

制作骨架的模具要保持水平;当采用钢管作骨架上弦时,各桁骨架应避免在同一位置进行焊接;节点焊缝长度不小于25毫米,采用双面焊,焊缝饱满;骨架安装就位必须准确,并与墙体垂直;温室两山墙处应各放一排骨架。

2.建筑施工质量

前底脚处设置50厘米以上深的基础,并设圈梁,尺寸不应小于24厘米×24厘米;后墙顶部也要设置压顶,压顶与墙等宽,厚6厘米。温室桁架两端分别用直角卡筋卡在圈梁和压顶上,防止骨架前移或后移;纵向用6道系杆,系杆为直径21.25毫米、壁厚2.75毫米的钢管,系杆固定在下弦上,并用10毫米钢筋在骨架两侧与骨架上弦钢管焊接成三角形支撑,焊缝要饱满。系杆深入山墙内至少12厘米;钢筋骨架焊接时,上弦钢管的接头不应在同一位置上,且要保证焊缝的质量。骨架前底脚卡在圈梁上后,在向上砌两皮砖,把骨架夹紧;后坡骨架卡在压顶上,再向上砌筑两皮砖,把骨架夹紧,增加稳定性;两侧山墙处必须安装骨架,以保证系杆与山墙连接牢固,且使山墙砌筑形状准确;钢材必须认真除锈,刷防锈底漆一道、银粉一道,有条件时最好采用镀锌钢管或钢筋;墙体的基础埋深应达到当地冻土层深度,基础为M5水泥砂浆砌筑,墙体用M5混合砂浆砌筑,红砖采用MU10。墙体水平及竖向每50厘米设置一道6毫米拉结钢筋,连接内外砖墙和中间苯板。二、钢混型日光温室

采用钢骨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合式结构,跨度7.5米,脊高3.5米,后墙高2.2米,后坡水平投影1.5米;钢骨架与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完全相同。与辽沈Ⅰ型日光温室不同之处在于后墙采用垛土墙,土墙顶砌三皮砖,山墙采用砖墙,后墙内侧与骨架等间距设置钢筋混凝土柱用于支撑钢骨架,后坡木板上面放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面铺一层秸秆,秸秆的厚度不小于30厘米,用直径10厘米的秸秆捆铺3层,最上面铺5厘米草泥防水;该温室可以抵御30年一遇风雪荷载,耐久年限可达10年以上。适合于辽宁省广大地区,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适当调整温室的脊高和后坡水平投影,南部地区可以适当降低脊高、减小后坡水平投影。(一)结构设计

钢混型日光温室结构见图2-6。图2-6 钢混型日光温室结构(单位:毫米)(二)施工要点

1.骨架的施工质量

这种温室的骨架也是钢制桁架结构,制作骨架方法与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相同,只是由于后墙采用土墙,因此在后墙内侧与骨架等间距设置10厘米×10厘米钢筋混凝土立柱,用于支撑骨架,骨架焊于柱顶预埋件上。其他与辽沈Ⅰ型日光温室相同。

2.建筑施工质量

这种日光温室骨架前底脚处理、后墙内立柱、各骨架间的连接,同辽沈Ⅰ型日光温室。但是,土后墙的厚度应在1.5~2.0米,并夯实;立柱底部要有基础,埋深不小于50厘米,避免立柱承重后下沉;混凝土柱截面采用10厘米×10厘米,内配4根6毫米钢筋,且每隔30厘米配置4毫米粗箍筋。其他同辽沈Ⅰ型日光温室。三、日光温室优型结构

日光温室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辽宁海城,是一种以太阳辐射能为主要热源,具有优良的保温和蓄热构造的单屋面塑料节能温室。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瓦房店传往山东、河北等地,后在东北、华北、西北等高寒、干旱地区广泛应用。(一)日光温室优型结构的特点

①具有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地透过阳光;②保温和蓄热能力强,能够在温室密闭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温室效应显著;③温室的长、宽、脊高和后墙高、前坡屋面和后坡屋面等规格尺寸及温室规模要适当;④温室结构抗风压、雪载能力强,温室骨架要求既坚固耐用,又尽量减少其阴影遮光;⑤具备易于通风换气、排湿降温等环境调控功能;⑥整体结构有利于作物生育和人工作业;⑦温室结构要求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尽量节省非生产部分占地面积;⑧在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建造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重实效,降低成本。(二)日光温室优型结构的参数确定

主要结构参数——“五度”,包括温室跨度、高度、前后屋面角度、墙体和后屋面厚度、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根据日光温室优型结构应具备的特点,日光温室优型结构的参数确定应重点考虑采光、保温、作物生育和人工作业空间等问题。

1.温室跨度

温室跨度指从温室北墙内侧到南向透明屋面底角间的距离。温室跨度的大小,对于温室的采光、保温、作物的生育以及人工作业等都有很大影响,在温室高度及后屋面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温室跨度,会导致温室前屋面角度和温室相对空间的减小,从而不利于采光、保温、作物生育及人工作业。

目前认为日光温室的跨度以6~8米为宜,若生产喜温的园艺作物,北纬40°~41°以北地区以6~7米跨度为宜,北纬40°以南地区可适当加宽。

2.温室高度

温室高度是指温室屋脊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跨度相等的温室,降低高度会减小温室透明屋面角度和比表面积以及温室空间,不利于采光和作物生育;增加高度会增加温室透明屋面角度和比表面积以及温室空间,有利于温室的采光和作物生育。据计算,在温室跨度为6米,温室高度为2.4~3米范围之内,高度每降低10厘米,其透明屋面角度大体降低1°,这样,2.4米高温室与3米高温室相比,其太阳辐射能减少7%~9%。但如果温室过高,不仅会增加温室建造成本,而且还会影响保温。因此,一般认为:6~7米跨度的日光温室,在北纬40°以北地区,如生产喜温作物,高度以2.8~3.0米为宜;北纬40°以南地区,高度以3.0~3.2米为宜。若跨度>7米,高度也相应再增加。

3.温室前、后屋面角度

前屋面(又称前坡)角度指温室前屋面底部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对透光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前屋面与地面交角会增加温室的透光率。对于北纬32°~43°地区来说,要保证“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日)日光温室内有较大的透光率,其温室前屋面角度(屋脊至透明屋面与地面交角处的连线)应确保为20.5°~31.5°以上。当然,确定温室前屋面角度还应考虑温室整体结构、造型及使用面积和作业空间等是否合理,所以优型日光温室前屋面底角地面处的切线角度应在60°~68°。

此外,温室前屋面的形状以采用自前底角向后至采光屋面的2/3处为圆拱形坡面,后部1/3部分采用抛物线形屋面为宜。这样,6米跨度、3米高的温室可保证前屋面底角处切线角达到65°以上,距前底角1米处切线角达40°以上,距前底角2米处切线角达25°左右。冬季温室内大部分光线是靠距温室前底角2米范围内进入温室中的,因此争取这一段有较大的角度对提高透光率有利。

日光温室后屋面(又称后坡)角度是指温室后坡面与后墙水平线的夹角。后坡角度以大于当地冬至中午时刻太阳高度角5°~8°为宜。在北纬32°~43°地区,后坡角度应在30°~40°及其以上,温室屋脊与后墙高度差应在80厘米以上。这样的后坡可使冬至寒冷季节有更多的直射光照射到后坡面上,使后坡面既可吸收贮存热量,避免霜冻和凝聚水滴,又可向温室后部地面和作物上反射光线,增加后部光照度。

4.温室墙体和后屋面的厚度

日光温室的墙体和后屋面(又称后坡)既可起到承重作用,又可起到保温蓄热作用。通常墙体最好是温室内层采用蓄热系数大、外层采用导热率小的复合材料,如内侧石头或砖墙、外侧培土或堆积秸秆柴草等,有条件的可采用空心墙或珍珠岩、炉渣等夹心墙。如果是土墙、石墙或砖墙,其总厚度以当地冻土层厚度加50厘米为宜;如果是空心墙或夹心墙,则以12厘米砖墙+12厘米珍珠岩(或炉渣)或6厘米空心+24厘米砖墙为宜。后坡宜采用秸秆、稻草等导热率低的材料,厚度以40~70厘米为宜。

5.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

由于温室后屋面(又称后坡)常采用导热率低的不透明材料,而且较厚,因此其传热系数远比前坡小。这样,后坡越长,晚间保温效果越好。但后坡过长,春夏秋太阳高度角度较大时,就会出现后坡遮光现象,而使温室后部出现大面积阴影,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后坡过长也会造成前坡采光面减小,使白天温室内升温过慢。根据计算认为,在北纬38°~43°地区,温室后坡水平投影长度以1.0~1.4米为宜。第三章 棚室大型萝卜栽培技术

萝卜又名莱菔,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植物,原产我国,品种极多,常见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紫萝卜和心里美等(见图3-1~图3-8,见彩图),在分类上称为中国萝卜,属于大型萝卜。另外,还有欧洲、美洲栽培的小型萝卜,分类上称为四季萝卜,常见的四季萝卜包括水萝卜、樱桃萝卜、彩色萝卜等(见图3-9~图3-11,见彩图)。图3-1 红萝卜彩图3-1 红萝卜图3-2 青萝卜彩图3-2 青萝卜图3-3 白萝卜彩图3-3 白萝卜图3-4 四川泡菜专用加工型白萝卜(外部)彩图3-4 四川泡菜专用加工型白萝卜(外部)图3-5 四川泡菜专用加工型白萝卜(内部)彩图3-5 四川泡菜专用加工型白萝卜(内部)图3-6 紫皮白肉萝卜彩图3-6 紫皮白肉萝卜图3-7 紫皮紫肉萝卜彩图3-7 紫皮紫肉萝卜图3-8 心里美萝卜彩图3-8 心里美萝卜图3-9 水萝卜彩图3-9 水萝卜图3-10 樱桃萝卜彩图3-10 樱桃萝卜图3-11 彩色萝卜彩图3-11 彩色萝卜第一节 起源、分类一、起源

萝卜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起源地至今说法不一,Candolle认为起源于西亚,林奈、巴布洛夫认为起源于中国,茹科夫斯基认为起源于中国和日本一带,也有人认为起源于欧洲,H.H.TumoΦeeb(1962)提出日本萝卜是一个独立群,中国萝卜亦是一个独立群,K.Wein(1964)认为,萝卜的最初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栽培种大型萝卜原始种为R.maritimus Smith,;小型萝卜原始种为R.landra Morett。A C.Zeven和P.M.Zhukousky(1975)提出,日本以及相对的大陆海岸地区是萝卜的出生中心,李璠(1984)认为,萝卜起源中心在东亚,周长久等通过研究分析,初步推断萝卜起源于黄淮平原和山东丘陵一带。二、分类

关于萝卜的分类众说纷云,命名也难以统一,下面介绍一种分类。林奈(1753)根据萝卜角果表面瘤状突起及光滑程度,将萝卜属分为3个种:①普通种萝卜,它又分为短细长萝卜、黑萝卜和中国一年生油料萝卜;②长角果萝卜;③野萝卜。萝卜属普通种的分类较复杂,还有一些人将它分成很多变种,这里就不介绍了。我国作为萝卜起源中心之一,品种资源之丰富,是他国难以比拟的。我国现有的萝卜地方品种约在1500个以上。可依叶形、根形、根色、根长、用途、生长期长短、栽培季节、地理位置和气候,以及对春化反应的不同等进行分类。(一)按栽培季节划分

1.春萝卜(又称春夏萝卜)

在春季播种的萝卜,在北方地区春播春收或春播初夏收获,生长期短,一般为40~60天。耐寒性强,不易抽薹和糠心,也很耐贮运,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广泛种植。如北方地区的农家品种锥子把(包括五缨、六缨品系)、旅大小五缨、四缨子春萝卜、北京五缨水萝卜、南京泡里红萝卜、山东寿光春萝卜等。

2.夏季萝卜

夏种秋收,其特点是耐热性强。其品种有浙江的小钩白萝卜、广东的蜡烛趸萝卜、湖南的枇杷叶萝卜等。

3.秋萝卜

夏末秋初播种,秋末冬初收获。秋萝卜多为大中型品种,是中国普遍栽培的类型,栽培面积大、产量高、耐贮藏、用途多。绿皮萝卜如山东潍县青萝卜,天津卫青萝卜,山西的露八分、大青皮和翘头青,内蒙古的红心脆,青海的绿头青,北京心里美等;红皮萝卜如北方各地的大红袍和灯笼红、山东薛城的长红、陕西的胭脂红、河北玉田的旱萝卜等;白皮萝卜如北方各地的象牙白、石家庄白萝卜、京白萝卜等。

4.冬春萝卜

冬春季节播种的萝卜,如浙江大缨洋红、蜡烛红,四川成都春不老等。(二)按用途划分

1.菜用萝卜

如板叶大红袍、灯笼红等,肉质白色,品质好。

2.加工型萝卜

如江苏的鸭蛋头、新闸红,安徽马塘埂的白萝卜,湖南的升筒萝卜,四川的满身红、乌萝卜,浙江的大山萝卜等。

3.水果用萝卜

如北京心里美、天津卫青萝卜、山东潍县青萝卜、江苏扬州西瓜红、四川团萝卜等。(三)按春化特性划分

可分为四个系统:春性系统、弱冬性系统、冬性系统、强冬性系统。第二节 特征、特性一、植物学特征

萝卜子叶两片,肾形;第一片真叶呈匙形,称为“初生叶”(见图3-12,见彩图);以后在营养生长期内长出的叶子统称“莲座叶”(见图3-13,见彩图)。叶形有板叶(全缘叶)、裂刻叶(花叶)之分(见图3-14、图3-15,见彩图)。裂片多少及裂刻的深浅,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叶丛伸展方式有直立、半直立和平展三种类型。叶片有淡绿色、深绿色等,叶柄有绿色、红色、紫色。叶片和叶柄上多茸毛。图3-12 初生叶彩图3-12 初生叶图3-13 莲座叶彩图3-13 莲座叶图3-14 板叶彩图3-14 板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