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著名CEO给青少年的忠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3:32:24

点击下载

作者:杨英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4位著名CEO给青少年的忠告

24位著名CEO给青少年的忠告试读:

前言 Preface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一些响亮的名字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里:比尔·盖茨、马云、李彦宏、唐骏、张欣、郭士纳……

比尔·盖茨是一个商业奇才,其敏锐的眼光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其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兼CEO,在他的率领下,阿里巴巴从当初的18个人、50万资金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B2B(Business t0 Business)商业网站,马云也变成了世界级的网络公司掌门人。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兼CEO,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唐骏,盛大网络前CEO,在加盟盛大网络后,使盛大网络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游戏企业。

张欣,剑桥大学的硕士、华尔街的投资顾问,如果张欣没有嫁给潘石屹,她的生命肯定会有另一段辉煌,但世界上肯定就不会出现这个“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师走廊”。

郭士纳,以“魔术之手”创造了IBM的奇迹,他让在600多亿美元年营业额徘徊了30多年的IBM冲向了800亿美元,牢牢地占据着IT界第一的地位……

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不但引领着自己企业的发展,还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成为世人尤其是青少年羡慕和崇拜的对象,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本书精选了对青少年有较大影响力的24位CEO,以他们成功的经验展开了一次与青少年的“对话”。内容深入浅出,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每一个“对话”的主题都能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个疑惑,不但让青少年了解各行各业精英的成功事迹,还能让青少年在每一位CEO的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超越自己。

也许你正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忧,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如何去走,此时唐骏就会为你指点迷津,那就是: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规划,这个规划不一定要有多长远,但是一定对你三年内的发展有导航的意义。

也许你不知道如何能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此时百度CEO李彦宏与你的谈话会给你深刻的启示,让你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爱上你做的事儿。

社会竞争是如此激烈,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呢?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要学会创新,只有发挥我们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有鹤立鸡群的资本……

在与这些精英们如沐春风的对话中,我们不但能分享他们成功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还能与他们共享一些精彩的故事。从而开启我们的思想,培养我们的品质,提升我们的素养,让我们为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微软公司前CEO比尔·盖茨:生活并不公平,你要学会适应

微软公司前CEO比尔·盖茨:生活并不公平,你要学会适应01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其独特的眼光总能准确看到1T业的未来,其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夜空中最耀眼的烟花。而他,就是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比尔·盖茨。

经典语录

★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助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

生活是不公平的

在比尔·盖茨读中学的时候,他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电话,要他南下面试。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尔·盖茨征得学校的同意,做了三个月的“临时工作”。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学校。他补上这三个月落下的功课,并参加了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可是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的成绩,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中被扣了分。但比尔·盖茨并没有抱怨这种不公平,而是接受了现实,并把这种得失置之度外,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坚实的编程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生活是不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的确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其实不然,我们要承认这种不公平的存在,过好每一天。与比尔·盖茨一样,陆幼青先生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陆幼青先生是《死亡日记》的作者。当他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的时候,他并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当他知道自己只能活100天的时候,他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用他坚定沉稳的笔触每天写一篇面对死亡的日记。《死亡日记》是陆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人生进行的平静而真实的思考。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思考爱情、亲情、生活,抒写直面死亡的感受,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陆先生对生的渴望,我们可以知道生命的宝贵。陆幼青先生36岁的人生是平凡而短暂的,他的事业、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所思所想,甚至他的病痛,都是极普通、极平凡的。他在书中写道,由于不满足于教师清贫的生活,他下海经商,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使自己和家人过上了有品位的幸福生活。另外,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喜欢旅游,喜欢抽中华烟,喜欢生活的点点滴滴。陆幼青先生热爱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战胜癌症,他接受过多次手术和化学治疗,忍受了痛苦的折磨,并且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让每一件事情均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因为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每个人都在其中得到了成长。像比尔·盖茨和陆幼青一样,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的好处便是它激励我们尽己所能去做事,而不是自我感伤。

而且承认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自己的境遇,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它只能令人感觉无比糟糕。总之,我们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这一客观事实,并不意味着一切消极的开始,就像比尔·盖茨一样,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放平心态,变怨气为志气

比尔·盖茨曾做过一次《世界是不公平的》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道:“世界是不公平的,要改变这种不平等,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不要去抱怨,第二件是把不公平当做福气。”

悲观和绝望主义者认为:“不平等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到人类灭亡的最后一天也将存在——因为人类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乎。”事实上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状况。

要想改变生活的不公平,我们要把心态放平,不要抱怨生活,才有争取公平的可能。

墨西哥《成绩》周刊上曾经发表了比尔·盖茨写给即将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青年一代的1l条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绝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这11条忠告都是在告诉年轻人要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抱怨,而是树立志向去改变现实。

青春的天空本该是阳光明媚的,但是抱怨却如阴云一样使明朗的蓝天变得混浊。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往往不受欢迎,它除了会让你失去改变不公平的勇气,还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

就像比尔·盖茨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认识到存在不公平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抱怨生活,而应该去寻找克服困难、改变环境的办法。你要做的就是化抱怨为抱负,变怨气为志气。这样才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改变生活的不公平。

此外,要改变生活的不公平,还需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将困难当做一种福气。

在一次激烈的海战中,有一艘船被敌舰击中,沉入海底,全船只有一个人活着漂到孤岛,这个人独自在岛上艰苦地生活。

他天天站在岸边大摇白旗,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有人来救他,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千辛万苦搭盖的茅屋突然起火了,把他所有的“家当”都烧光了。

他伤心之余,埋怨上帝:“我唯一的栖身之处,我仅有的一点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上帝啊,你为何使我走上绝路?”

不久,忽然有人驾船来救他,他问他们怎么知道岛上有人,救他的人说道:“我们起先也不知道,但是看见岛上有火光,所以船长派我们来看看。”

于是,他将起初的埋怨变为真切的感激,因为是这把火救了他。

失去不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损失,学会为失去而感恩,逆境和困难也可以成为一种祝福。这正是比尔·盖茨告诉我们的改变不公平所需要的心态。青少年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为了改变不公平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心态,停止抱怨,将逆境当做福气,积极努力,这样才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怀感恩之心,体会人间真情

“富可敌国”用来形容盖茨并不为过,他的财产超过500亿美元,但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他们在西雅图郊区有一座高科技的豪宅。不过去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的样子。“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的确,他将自己挣来的钱用在了最有价值的事业一慈善上。

迄今为止,盖茨已经向慈善事业捐出了超过290亿美元。“巨额财富对我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盖茨当场宣布,他准备把自己的私人基金会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盖茨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它资助医学家着手研究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途径,向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捐资;创建更多的面向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的中学,并且资助贫困的大学生;同时努力让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或贫富,都能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扩大互联网的普及度;对于盖茨的老家,基金会特别关照当地生活困难的人。

可以想见,分享这位世界首富财产的是那些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病人、孩子、老人和还用不上互联网的人。他用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了地球上很多贫困人的命运,这才是他最了不起的一面。

其实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感恩之心存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让我们重温一下2005年1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情景吧:

在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全场掌声雷动,泪光闪闪。徐本禹成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里这样写道:“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他离开了;在贫穷的小山村,他到来了。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只为兑现一个对山区孩子的承诺,只为大山里那份深切的渴望。在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充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他点燃的火把,刺痛着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他的平凡而感动,为他的质朴而震撼。徐本禹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人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一位青年问题研究专家说:“徐本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感动中国的根本原因就是: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勇担责任。”

徐本禹出生在山东聊城郑家镇前景屯村一个贫寒农家。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进梦寐以求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念完大学。在大学里,徐本禹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从得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开始,徐本禹就不断得到学校党、团组织和老师同学在经济上、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的帮助。这些爱的甘露滋养了徐本禹的心灵,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别人给了我一碗饭,我要还别人一碗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2000年的春天,学校发给他400元特困补助,他拿出300元,其中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100元捐给了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一名特困生。2001年3月,徐本禹因向“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捐款,成为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节目的嘉宾。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许戈辉了解到他是特困生,在节目录完后给了他一个信封。坐在回校的公交车上,他打开一看,里面有500元。他后来说:“我无法说出我当时的心情,自己给予社会的是那么少,社会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回到学校后,他把其中的200元给了班上一名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100元寄给了山东聊城师范学院那个他曾资助过的特困生,100元寄给了湖北沙市孤儿许星星。

徐本禹在大学期间究竟帮助过多少人,连最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说不清。辅导员陈曙说:“他还为别人献过血,捐过骨髓,他做的好事,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帮助过他的人,对待让他体味到人间真情的这个社会。我们也应该用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去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走出不公平的生活困境。像比尔·盖茨和徐本禹那样,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生活就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

人物档案

比尔·盖茨,曾任微软公司董事长。

1955年10月出生于西雅图。

1973年,盖茨考入哈佛大学,和微软现任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1975年,盖茨离开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易用、更省钱、更富于乐趣。微软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怀感恩之心,体会人间真情01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人要学习,要不断地学习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人要学习,要不断地学习01

被称为商界领袖,通过自己的打拼,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偶像,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企业家注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血液……

经典语录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六十年代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不断学习是成功的奥秘

曾有人问富豪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是的,不断学习就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李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家族的治学风气甚浓,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培养儿子读书习字。

然而安宁祥和很快被摧毁了。1939年日本开始袭击中国,日本的飞机整日整夜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潮州城一片废墟。李氏一家在流弹硝烟中步行了十几天辗转到香港避难,寄居在舅父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家里的生活更加拮据了。两年以后,作为全家支柱的父亲撒手归西了。

14岁的李嘉诚从此结束他的学业出来谋生,他感到自己是母亲和弟妹们的希望。

他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晚上收工以后他就开始自学。

三年很快过去了,他“跳槽”到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杂役。有一天,老板需要人帮他写信,刚好工厂文书请了病假,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四五个职员同时指向李嘉诚:“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李嘉诚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信寄出去之后,老板的朋友非常欣赏,问他:“你这位职员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来的要好。”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刮目相看,很快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提升为货仓管理员。“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甚至不通顺,后来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在60多年的从商生涯中,李嘉诚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学习知识、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说,读书不仅是乐趣,而且可启迪人的心智。据他自己讲,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但不读小说。他不看娱乐新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荣膺世界华人首富以后,他并没有退休养老的打算,仍在不断地学习,每天继续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杰出企业家。

一个渴望杰出的人首先必须要有知识,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一个人无论他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不去学习,没有知识,那么这一目标只能是海市蜃楼。即使是一个智力平平的人,如果能够像李嘉诚那样去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也同样可以出类拔萃。

积累知识“勤”字当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李嘉诚强调勤奋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勤奋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在积累知识上也要讲究勤奋。

家道中落、漂流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接踵而来的打击让李嘉诚在十几岁就不得不学会独立坚强。李嘉诚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在抢学的岁月中,李嘉诚更加勤奋刻苦,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摸索教学,演绎做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没有学历、人脉、资金的李嘉诚最后凭借勤奋努力的自学,最终出人头地。成就了现在伟大的事业,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华人首富。

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习李嘉诚勤奋学习的习惯。当然,在积累知识的道路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作为勤奋的辅助,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使你的学习变得有目标,有计划。在积累知识的时候,李嘉诚给青少年朋友留下了很多经验,最主要的是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目的明确。在如今科学分类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很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出色的成就。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很不错了。因此,在确定了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后,积累知识就应有明确的方向,战线不可拉得太长。积累的知识太杂,往往会淹没学习的重点,以至喧宾夺主,劳而无功。有句名言说得好:什么都想知道,结果什么也不知道。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认真筛选。任何名著佳作都不可能字字闪金光,句句皆良言。一般都会既有其独到的见解,也可能有失之偏颇之处,有些甚至是良莠混杂。因此,学习知识必须善于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要善于沙里淘金,撷取闪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第三,统筹兼顾。学习知识必须从纵横两个方面考虑;统筹兼顾。所谓纵的方面,就是积累那些有利于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的知识;所谓横的方面,就是在积累那些专门学科知识的同时,搜集与自己研究的领域、探索的问题有密切关联的那些学科的知识。有时,其他学科的知识能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启发、联想。马克思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甚至连关于农业化学、实用工艺学之类的书都不疏漏。对知识和材料的统筹兼顾,实际上也是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预见性。

马克思有句名言:“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势,探求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研究某一具体问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资料。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见。

第四,及时摘录。一位著名学者曾告诫青年,一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要如获至宝,马上摘录下来。读书看报,髓时都可能碰到有用的知识。这时,就要立即把它们记下来,做成知识卡片。有些零星的、散见于报纸杂志上的资料,如果不及时收集,往往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重新查找不仅费时间,而且有的资料往往一时很难再找到。

利用卡片、笔记等方式积累知识,是为了帮助记忆。知识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其准确性。因此,我们在作记录时一定要做到“认真”两字。摘抄完毕,最好与原文核对一遍,特别是引语和数据等。作者的基本观点最好采用原文,以免在自己转述时失真。资料的出处(版本、日期、页码等)要丝毫不差地记上,以便需要的时候翻阅原著。

第五,注意求新。学习知识要注意求新,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和新观点。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收集前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了解他们探索的足迹,同时更要注意收集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大部头著作上搜寻,更要注意经常阅读各种期刊、评论及文摘。出版周期较短的杂志,有助于掌握国内外的新动向、新思想和新成就。

学会学习,让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

有不少青少年认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所学的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根本无从实践。不少成功人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获得成功。的确,有不少成功人士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李嘉诚就是一个例子。少年失学后,李嘉诚并没有忘记平时的学习,他依靠在学校里学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完成了自学生涯。

我们青少年要明白的是:虽然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很少,但我们在学校里学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并且会让我们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古人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学习捕鱼的方法比向别人要几条鱼好得多。学习亦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李嘉诚在告诉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会学习时,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巧,那么,等他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打猎时只带了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有吃完的一天。但是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

树木要生长,要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吸收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旦供给停止,生长也就停止了;吸收的能量越多,生长的速度就越快。同样,如果我们不从社会中学习,吸收社会教给我们的东西并把它转化成能力,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能,我们的能力就会退化。而提高自我能力的工具就是学习,所以青少年必须要学会学习。

可见,只有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让你沉浸在快乐之中,享受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欢愉。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青少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少数人学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不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是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他们虽然是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去学习,但却在被动地获取和接受知识。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地享受学习,不能享受学习为他们带来的可持续的快乐。

而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那些动人心弦的、流传千古的优秀古诗文,正是那些饱经沧桑、物质贫瘠的人为我们留下的,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苏轼、蒲松龄无不如此,他们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使他们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把学习当做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正常的生命状态,把学习看做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前提,这是富有时代特点的学习。

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到学习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快乐就会喷薄而出。

其次,必须理解学习的作用。人天生存在着发展的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而求知欲的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学习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我们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得以丰富,我们的智慧得以增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

只有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前人优秀的经验;只有学习,我们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只有学习,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只有学习,我们才能得到新的启发,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造福人类。

学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枯燥乏味,其中也蕴藏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不应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应该把它看做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必须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想象,当一个人的学习效率比以前提升3~10倍以上时,他会有什么感觉?兴奋、自信、快乐、对前途充满信心和期待,踌躇满志地去实现自己的种种梦想,等待着考试,等待着丰收的喜悦!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人物档案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亲戚。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1948年,勤奋好学,精明能干的他,不到20岁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950年,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李嘉诚在同辈大亨中已脱颖而出。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9年1月1日,获得英国女皇颁发的CBE(Commander,司令勋章)勋衔。

1993年,被评为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1994年,获《亚洲周刊》颁发的首届“企业家成就奖”。

1999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成为亚洲首富。

中国首席CEO唐骏:规划未来,扬帆远航

中国首席CEO唐骏:规划未来,扬帆远航01

他曾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之叹服;他是微软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拿过两次“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的管理者;加入盛大网络后,他立志要把盛大变成中国最成功的网络公司、全球最大的互动娱乐公司。他,就是唐骏。

经典语录

★人生要有规划,不要想三年以后干什么,要想三年内的目标,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构想。简单+勤奋=成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把复杂的事变得简单一点,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在做工作的时候,勤奋永远是一个制胜的法宝。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比别人多勤奋那么一点,你一定会超前别人很多。

做一个永远向着目标奔跑的人

高考时,因为语文差一分,唐骏和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无奈,只好坐上北上的列车来到了北京。由于学校和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在大学的前三年,不满、自暴自弃的情绪一直困扰着他。大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科院)半导体所实习的时候,唐骏第一次看到了计算机,此时,他开始意识到前三年的懈怠是个多么大的错误。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原本的物理学专业,开始攻读第二专业——光纤通信。经过7个多月的学习,他报考了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同学们都难以理解唐骏的这个决定: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别人三年多的课程,而且还考研,虽然他很勤奋也很努力,但最终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当研究生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唐骏的成绩是光纤通信专业的第一名。

尽管成绩很好,但唐骏依旧没能取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因为他在大学期间从未当选为“三好学生”。唐骏没有就此放弃。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那一年北京一共有75个出国名额,由于英语试题非常难,成绩合格的寥寥无几,像北京邮电大学(北邮)这样的学校也只有5个学生合格,那么其他的学校肯定会有很多名额用不上!

这让唐骏兴奋不已,他立刻给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处打电话:“老师,你们学校的出国名额用完了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北京广播学院(北广)的一个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名额没有用完。”这个声音令唐骏终生难忘。于是,他横穿北京,从北邮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到北广,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北广的老师将他的档案抽出来从北邮转到了北广。但这时已经晚了,因为出国的审批流程已经过了。

于是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去找教育部出国司的副司长。毫无疑问他被拒绝了。

后来,唐骏每天早上七点就从学校骑着自行车到教育部门口去等那位副司长,见到他唐骏就说:“您早,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他又准时等侯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

唐骏连续在教育部门口待了四天,第五天,副司长终于被这个小伙子感动了。就这样,唐骏获得了去日本读研究生的机会。

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无疑都会有一个选择方向、确定目标的问题,因为人生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有了目标,人们才会下定决心攻占事业高地;有了目标,深藏在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用武之地”。若没有目标,绝不会采取真正的实际行动,自然与成功无缘。

因此,我们青少年要像唐骏那样规划自己的人生,给自己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焕发出极大的生存活力,获得成功。

大胆地走他人没走过的路

我们在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要敢于走别人未走的路,这是唐骏告诉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智慧。

计算机博士出身,对法律一点也不明白的唐骏,在洛杉矶开了第一家移民律师事务所。

研究了一米多高的法律书籍后,开始研究当地律师事务所的一些经营模式,他发现别家事务所都是按照小时收费的,有时候很多人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咨询,结果问题也解决不了,钱都白白浪费了。他感觉这种移民咨询就像一个无底洞,让人们很苦恼。

经过深入思考,唐骏确定了按照“案例”收费的原则,对美国的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一次模式上的变更和创新,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唐骏的成功还在于他勇于尝试,不走寻常路。只要我们敢于尝试,生活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只要我们敢想、敢做,我们就会活出一个别样的人生。

卢俊雄尚在读大学期间就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他一心想像松下幸之助那样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成功者。经过反复思考后,卢俊雄决定经营邮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他人,而是采取了与别人完全不同的邮票营销方式。

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下的几千块钱办起了一份双面八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集邮爱好者。在这份邮报里,一面是邮市信息,一面是邮票品种名称的目录。

他把这份邮报免费寄出了2400份,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这些人得到这份报纸,发现上面正是他们很喜欢的东西,当然都很高兴,也有人看到上面所刊出的邮票有自己所缺的,价位也合理,就赶紧寄钱来购买。可是卢俊雄的这些邮票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又是他的一个妙想奇招。他在办这份报时就想好了这一步。他手里只有几千块钱。仅够办一份邮报的,而要购下大批的邮票等着读者来买,得付出多少钱?他根本出不起。于是他就在一个邮票商那里定了20000元钱的邮票,对那人说:“你给我留两个月,我先交2000元定金,如果我在这两个月里卖不掉一半,这定金我就一分钱也不要了。”邮票商听他提出这样的交换条件,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他对自己独特的邮票营销方式很自信。果然,第一份《南华邮报》发出后不久,陆续就有集邮爱好者寄回了音讯,有的要求代购,有的打听有无自已所搜求的邮票品种。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销出了20000元钱的邮票,取得了第一次的成功。

有了第一步,接下去的路就顺了。他通过这些已有联系的集邮爱好者和其他渠道,又扩大了送报的范围,扩大了发行量。为此,卢俊雄在他的《南华邮报》发行第二期时,就雇了他的一些同学来帮忙,抄信封,装报纸,他那间小小的宿舍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坊。

等这份邮报出到第五期时,他已经能够在两个月中出三期报纸,而且每期的数量增加到了50000份,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啊,从每份邮报的印刷成本到邮寄费用,他一共投了20多万元钱!

后来他已经拥有了50000多个客户,他的《南华邮报》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连创刊30多年的《集邮》杂志也看到了卢俊雄的能力和实际号召力,答应为他的《南华邮报》做一次广告。这可是它首次为邮票商而不是为邮票做广告。《集邮》杂志的广告给卢俊雄带来了超纪录的销售额,当月他的邮票生意就达到了30多万元的营业额。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卢俊雄开始扩大规模,成为举足轻重的邮票商。

青少年要像唐骏和卢俊雄那样,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敢于走他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样才能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在别人开辟的领域内脱颖而出。

用感动成就一生的完美

唐骏是一个会做事、会做人的“演员”,他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是一个儿子,是一个爸爸,是一个丈夫,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感动。

唐骏在总结自己成功的时候,他说这些成功的取得得益于“感动”。他说“我自始至终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也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感动。’我在用感动来书写我的人生。我把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动运用在了管理中,在工作中去感动我的员工。”

唐骏没有向员工发火的习惯,仅有一次,唐骏向部门经理发了一次火。原来,他看见一名员工因踢足球膝盖磕破了在流血,尽管那名员工说:“没关系,踢球哪有不受伤的。”但唐骏还是心疼不已,如同看见女儿唐惟子膝盖磕破了一样。上海微软员工一般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喜欢踢足球,公司后勤部每个星期都为他们安排场地。一天,唐骏亲自去察看场地,发现那场地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还有石子。他立即打电话给后勤部经理:“你知道那名员工为什么会流血吗?你有没有亲自去看看那个场地?”听了唐骏的一连串责问,后勤部经理深感惭愧。后来唐骏亲自出马租用了专供国家足球队集训用的场地。此事在员工之间一直是一美谈。“感动”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从而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唐骏所做的这些事情,是想让大家感受到爱,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去生活和工作。他告诉我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感动他人,学会给人以诚挚的关爱。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位诚挚关爱他人的人,他的关爱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

西奥多·罗斯福的男仆詹姆斯·亚默斯,写了一本关于西奥多·罗斯福的书,取名为《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在那本书中,亚默斯讲述了他眼中的罗斯福总统。“有一次,我太太问总统关于一只鹑鸟的事。她从没有见过鹑鸟,于是他详细地描述一番。没多久,我们小屋的电话铃响了。我太太拿起电话,原来是总统打来的。他说,打电话给我太太是要告诉她,她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往外看,可能看得到。”

仆人怎能不喜欢他这样的人?任何人怎能不喜欢他?有一天,罗斯福到白宫去拜访,碰巧塔夫脱总统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诚喜欢身份卑微者的情形全表现出来了,因为他向所有白宫旧仆人打招呼,都叫出名字来,甚至厨房的小妹也不例外。“当他见到厨房的亚丽丝时,”亚默斯写道,“就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亚丽丝回答他,她有时会为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罗斯福有些不平地说:‘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亚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给他,他一面走到办公室,一面吃,同时在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跟他们打招呼……他对待每一个人,就同他以前一样。大家仍然彼此低语讨论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着泪说:‘这是将近两年来我们唯一有过的快乐日子,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个日子跟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让别人感动的人。这样不仅仅是让别人喜欢我们,更重要的是在感动他人、付出关爱的同时能温暖他人。这样会为我们赢得一个更加圆满的人生。我们要记住唐骏所说的那句话:我们要在感动他人的过程中成就人生的美好!

人物档案

唐骏,现任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

1962年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后留学日本、美国,获物理学学士、电子工程学硕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创建游戏软件公司和娱乐影业公司。

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担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后任微软公司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

2002年3月26日出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2004年1月正式出任盛大集团总裁。

2008年4月,唐骏加盟新华都集团,接替创始人陈发树出任该集团总裁兼CEO。

唐骏曾多次获得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科技人物、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最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等殊荣。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得到认可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得到认可01

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员走向了“教师首富”;他从一间破旧的教室起步,成功地打造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经典语录

★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

由小草变成参天大树

从普通大学教师到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从新东方到计划创建中国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这是俞敏洪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

让俞敏洪历尽艰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动力,是要成为参天大树的愿望。人都是在痛苦中磨炼成长的,俞敏洪也不例外。徘徊在两届同学之间的经历让他明白了,要想别人看见你,就要做一棵参天大树。

大学三年级时,俞敏洪因肺结核病休学一年,于是他从北京大学西语系的80级转到了81级,结果80级和81级的同学几乎全部把他忘了。当时有同学从国外回来,80级的拜访80级的同学,81级的拜访81级的同学,但是竟然没有人来看俞敏洪,因为两届的同学都认为他不是他们的同学。那时候俞敏洪感到非常痛苦。

后来,俞敏洪明白了当时这种心态是错的。

当你是一棵小草的时候,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近你了,别人也可能视而不见,甚至会无意中一脚把你这棵草踩在脚底下。若想要别人注意你,你就必须变成一棵大树。人是可以由草变成树的,因为人的心灵就是种子。你的心灵如果是草的种子,你就永远是一棵被人践踏的小草;如果你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种子,你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不管你是白杨树还是松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在地平线上成长的你。当人们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你能送他们一片绿色、一片荫凉,你才能让他们注意到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俞敏洪就再也不去责怪那些同学了。而现在,原来80届和81届的同学都承认俞敏洪是他们优秀的同学。

俞敏洪从一个普通教员走向了“教师首富”,并把一个梦想变为影响成千上万人命运的产业,他让专业教育产生“核聚变”。2006年9月7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见证了来自东方的新传奇。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催生了近10名身价过亿的教师。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俞敏洪将这两种角色结合在了一起。

俞敏洪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要努力由小草变成一棵参天大树。因此,我们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承认,首先必须将自己变成一棵大树,让自己变得很优秀。

有一位自以为才华横溢的女孩在应聘时屡次碰壁,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痛苦绝望之下,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有一个老妇人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老妇人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老妇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女孩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孩子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女孩子说。老妇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孩子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所以,我们不应当抱怨生活的残酷,当我们抱怨现实对我们的不公之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要得到别人的承认、赏识,就必须把自己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一颗珍珠。青少年朋友,请你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用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壮大自己,为将来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一颗珍珠作准备。

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俞敏洪作为一个教育者,经常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曾经在一堂课上,他与大家分享了一句话:“把优秀当做一种习惯。”俞敏洪讲道:“把优秀当做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到20岁左右,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我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办“新东方”的这十几年中逐渐养成的,包括我对待老师和员工的态度,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更优秀。

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哲人说:“播下你良好的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好习惯让我们活得更精彩、更成功,坏习惯让生命的精彩大打折扣,甚至失败。把优秀当做一种习惯,就是任何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决不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得过且过。假如不是这样的习惯驱使着俞敏洪向前走去,也许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教师首富”了。

要知道追求优秀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天性。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着自己,使得自身脱去了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具有智慧的灵性,成为主宰这个世界万物的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失去了追求优秀的能力,那么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吧。俞敏洪的话,让人想起乔·吉拉德的故事。

乔·吉拉德连续12年保持全世界推销汽车的最高纪录,他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人们都会问乔·吉拉德同样的问题:你是怎样卖出汽车的?

他说:“生意的机会遍布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关键看你如何发现和利用机会。”多年前他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就会给人名片。

在递给别人名片的同时,他会说:“您好,我是乔·吉拉德,我是卖汽车的。”“您可以留下这张名片,也可以把它扔掉。如果留下,您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必要时可以与我联系。”乔·吉拉德认为,推销的要点是:推销产品之前先要推销自己。

他到处发名片,到处留下他的影子、他的痕迹。每次付账时,他都会在账单里放上两张名片。去餐厅吃饭,他给的小费每次都比别人多,同时放上两张名片。出于好奇,人家往往要看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他甚至不放过看体育比赛的机会来推销自己。每次看体育比赛,他都会买最好的座位,他知道坐得越靠前的人越有钱,越有钱的人越有可能向他买汽车。

习惯成就了乔·吉拉德。也许每个青少年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坏习惯,比如拖拉、放纵、懒惰、邋遢、坏脾气、缺乏毅力等。当我们把优秀变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日趋完善。所以我们每个青少年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向优秀看齐,做一个优秀的、有上进心的人,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给人生留下尽量少的遗憾,给我们的生命增添光亮的色彩。

相信天助自助者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俞敏洪把他的免费讲座安排在北京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可以容纳1000多人的礼堂被挤得满满的。

时间到了,俞敏洪要开讲了,礼堂外传来一阵阵呼唤“俞老师”的声音,一些来晚的学生没有占到座位,他们也急切地想听俞敏洪的讲座,所以才发出这样的呼唤。这呼唤一浪高似一浪,俞敏洪出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还有2000多人在礼堂外。因为急切,再加上寒冷,礼堂外的学生们都很激动,俞敏洪回忆当时的情况说:这么冷的天我穿着大衣都觉得冷,我想也就最多来几百人。没想到来了约4000人,只进去了1000多人。进不去的学生就很着急,在外面又推门又呼唤,结果招来了几十个警察。警察站成一排,学生根本就不买账,把警察推开继续推门,场面几乎失控。

俞敏洪想出去和学生们说几句话,平息他们的怒气,警察劝他别出来,那么多激动的学生,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情。俞敏洪没有听从这一善意的劝阻,而是把礼堂里的讲座交给同伴,他自己则走出礼堂,站在一个高的地方(后来发现是一个垃圾桶),一挥手大声说:“大家不要闹了,我就是俞敏洪。”

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了,俞敏洪就在寒风中给学生们演讲起来。当时俞敏洪的大衣放在报告厅里面,出来时只穿了一件单衣,可他一点都感觉不到冷,因为有那么多学生站在寒风中,那么多双热切的眼睛盯着他,在那场激情澎湃的演讲中,俞敏洪一直大声地重复这两句话:“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这两句话是告诉学生的,也是告诉自己的。

玉不琢不成器。青少年就是一块没有雕琢的璞玉,质地纯良,然而却布满棱角。我们要在生活中打磨,通过修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呢?靠别人的帮助是达不到最终的效果的,我们只能像俞敏洪说的那样,自己帮助自己,要相信“天助自助者”。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信念,俞敏洪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吸引那么多热情澎湃的学生去听他的演讲。他所取得的成功,不仅仅是上天给的机遇,是他自己帮助自己的结果。

因此,我们青少年不要把成功的期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努力去争取。遇到问题,不要抱怨,不要依赖别人,自己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因为别人能够做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这样做当然会很累,可与其现在为了轻松而依赖他人,不如靠自己的独立奋斗为将来获得更多而吃点苦,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人物档案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人称“留学教父”。

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体系。

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2000年,新东方进军互联网,与联想集团强强联手,成立新东方在线网站,专门从事对外远程教学。

2004年,新东方占有北京出国培训市场份额的80%、全国份额的50%,年平均培训学生20余万人次。

2006年9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俞敏洪个人财富突破40亿元人民币。新东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

阿里巴巴CEO马云:失败比成功更重要

阿里巴巴CEO马云:失败比成功更重要01

马云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他的阿里巴巴被评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他改变了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

经典语录

★永远要相信站在你边上的人比你聪明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最大的财富是经过很多失败

倘若要追溯中国互联网的源头,不能不提到中国黄页;倘若要追溯阿里巴巴的历史,也不能不提到黄页。中国黄页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块界碑,黄页是阿里巴巴的前世今生。而中国黄页的创始人是马云,他是阿里巴巴的掌门人,也是世界知名的CEO,他在以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改变着全世界商人做生意的方式。当人们追溯马云12年的奋斗史,并问及阿里巴巴走到今天拥有的最大财富时,马云表示: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犯了这么多错误。

在1995年的上半年,初创时期的中国黄页步履维艰。那时中国没有开通互联网,人们对互联网还一无所知,无论是谁要做互联网生意,首先得宣传和普及互联网,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但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要面对处处碰壁、得不到人们认可的现实。但是如果不让社会接纳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就别想通过网站赚钱。

由于电脑还没普及,很多人无法想象马云承诺的“企业网站”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这个东西能带给自己多少经济上的回报。马云只得请国外的朋友把网页打印下来传给他,他解释给客户听。

从1995年到1999年这五年的时间里,马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