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温暖艺术——秦怡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9:43:05

点击下载

作者:汪建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生命温暖艺术——秦怡传

用生命温暖艺术——秦怡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用生命温暖艺术——秦怡传作者:汪建强排版:吱吱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2-01ISBN:9787214056030本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小苗初成1、演讲台上声泪俱下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938年9月初,离武汉市中心还有十多公里的黄陂县,一座土台上站着三个年轻的女子。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短发女子,她正在用那哀婉凄凉的歌喉,演唱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被日军野蛮侵略,失去东北大好河山的痛楚。

她歌唱后,又继续讲述东北沦陷;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有多少中国的老人和孩子,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讲述上海失陷后,又有多少原本安居乐业的民众,一夜之间竟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土台下自发聚集起来的士兵们,被女孩子的讲述打动了心扉,个个泪如雨下。看到土台下的许多年轻士兵泣不成声,边上略为年长的女孩举起了拳头,高声呼喊:打倒日本侵略者!誓死赶走侵略军,夺回我们的东北……

随着女孩的口号声,台下所有年轻的士兵们,血脉贲张,也高声呼喊起来。

演讲结束后,围着土台的年轻士兵们并不散走,而是纷纷围拢到演讲女孩身边。他们中有许多人仍哽咽着、述说着;有的人对女孩说,不要难受,他们一定会把侵略者赶出中国,也一定会夺回东北的大好河山。其中还有一个士兵甚至对演讲女孩发誓说:“秦文书,你一定会看到,此生我们不赶走日本侵略者,绝不罢休。”

听到这样的誓言,那个叫秦文书的女孩,原本泪眼婆娑的脸颊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笑容。

就在这时,勤务兵来叫秦文书和她的两个伙伴,说赶快到部队长官那里去,参谋长正在找她们。

三个女孩立即雄赳赳地列队,去了军部参谋长办公室。原来,这三个女孩是驻守武汉地区第22集团军新招的知识女性。那个短发齐耳,唱着《松花江上》的女孩,正是日后名满重庆,与舒绣文、白杨、张瑞芳一起,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四大花旦”之一的秦怡。另两位则是同秦怡一起,抱着一腔热血,离开上海,奔赴抗日前线,被招纳为集团军文书的上海女大学生骆亚林、钟湘。

万万没有想到,赶到参谋长办公室的她们,竟然被平时道貌岸然的参谋长劈头盖脸一顿猛训。他说,她们不该去给士兵演讲。她们的工作,就是平时做好部队的接待工作,其他的不该她们操心……

看到参谋长那铁青的脸和不停蠕动着的嘴巴,说出的却不让她们宣传抗日的话语,三个女兵心中充满了愤怒。演讲时的满腔热血和激情顿时消失了,一种伤痛、一种无助、一种说不出的失望,从心底瞬间滋生。此时,她们清澈而大大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委屈、彷徨、无奈,让这三个女兵百感交集。她们站在那里,想到了家乡,想到了离开上海,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跑来武汉,跑来部队,投入到抗日队伍中的点点滴滴。

此时的秦怡,泪水无声地从眼眶中慢慢渗出,一滴一滴又是一滴,从脸颊上、从鼻翼旁滑落到地下……2、出生上海老城厢

秦怡于1922年3月1日,也就是正月初五出生。祖籍上海,在家里排行第六。她的父亲秦粟臣,性格内向。早年,其祖上是上海滩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在上海老城厢的小南门很有威势。随着岁月的流逝,家道中落,加上后代理财不力,所以到了秦怡的父亲那一代,家境早已大不如前。

当秦怡的爷爷走完人生之路后,家庭收入完全由大伯掌控。不善理财的大伯整天只知道叫唤没有钱,却不知道怎样去开拓思路,去挣钱。结果,跟着他的两个兄弟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为了维持家庭开销,秦怡的父亲不顾自己年轻时得过肺痨,硬撑着身体,到一家洋行当了账房先生。

秦怡的母亲叫瞿素月,性格和秦粟臣相反。她外向的性格,使她注定成为家庭里的主心骨。她出生在上海南市老城厢的殷实人家,骨子里有着小家碧玉的特点。旧时的都市环境,传统的孔孟之道,使她深知三从四德的道理。因此,她虽脾气外向、性格急躁,关键时总还是以男人为主心骨。结婚后,她先后为秦粟臣生下了1个儿子、9个女儿。

孩子中只有老大是男丁,其他都是女孩。秦怡的大伯,思想封建,心里很是不爽。他总认为,生男孩,能替家里光宗耀祖;生女孩,是给人家养的赔钱货。他自己婚姻不如意,看到老二秦粟臣的媳妇,只生了一个男丁,之后就接二连三地生女孩,他心里就不开心,总要在人前人后地嘀嘀咕咕。

秦粟臣看到大哥整天这样不开心,思想负担更重。1921年年中,瞿素月第六次怀孕,到底要不要这个孩子,秦粟臣犹豫了很长时间。

其实,秦粟臣是个很爱孩子的上海男人。当瞿素月生下第四个女孩,被大伯送去育婴堂后,他心如刀绞。这次瞿素月怀孕,他内心矛盾重重。他既渴望妻子怀孕,又怕妻子怀孕。但最终渴望生个男婴,“让男孩封住大哥的嘴巴,省得他怪话连篇”的念头,使他在最后一刻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1922年的正月初五,正是民间传说的财神送宝的日子。此时的秦粟臣,渴望即将生产的妻子能托老天爷的福,给他送一个“男菩萨”来。但妻子生下的仍是一个女婴。

啼哭中的孩子,叫声那么响亮,面孔那么姣好,看到这个孩子的第一眼,秦粟臣就喜欢上了。尽管不是男孩,他有点失望,但他还是希望能留下这个孩子。主宰家里经济大权的大伯,此时并没有好脸色。无奈,在家一切听大伯的秦粟臣夫妇俩,只得按照大伯的意思,让管家将女孩送掉。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粟臣上午送走的女孩,竟然两个时辰不到,又被人悄悄地抱回了家里。原来,秦粟臣的大女儿,秦怡的大姐秦德贞此时已经年满10岁。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看到父亲送走孩子时那痛苦的表情,她决定将送走的孩子抱回来。大姐再也没想到,她为日后的中国抱回了一个大明星。

就在管家将孩子带出巷口的那一刻,大姐就悄悄地跟上了。当管家七拐八斜地走到四马路旁边,将孩子放在地上,匆匆走掉后,她立即从地上抱起了自己的妹妹。看着襁褓中女孩的粉嫩小脸,秦德贞有说不出的欢喜。当秦怡咧开嘴巴笑笑后,她决定马上将妹妹带回家。

下午,秦粟臣在家看到已经被送走的孩子再次回家了,原本就心肠软,舍不得送走孩子的他,当即不顾一切地决定,将财神节里老天爷赐予他的女孩留下来。

秦怡这一代为“德”字辈。想到“和气生财”的古训,秦粟臣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和,寄托了他对孩子的美好愿望。

秦怡渐渐长大了。不知道为什么,秦粟臣对财神节这天老天爷送给他的女儿格外疼爱。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摸摸孩子粉红的小脸。尽管秦粟臣没有多余的钱,不能买什么东西给女儿。但每次父亲回家,总会像变戏法那样,从袖子里、从口袋中忽然“跳出”这样那样的零食。这时,秦怡都会用粉嘟嘟的小嘴,亲吻自己的父亲。看到秦怡拿着糖果,大大的眼睛里闪出可爱俏皮,秦粟臣都会陶醉在其中。

秦粟臣对这个女儿的爱心,超出了对其他孩子。3、接受教育

秦怡长到三四岁时,大伯告诉秦粟臣,让孩子进他开设的私塾上课。

让秦怡早点接触知识,正是秦粟臣所想的。只是让秦怡上大伯开设的私塾,还是上洋学堂,他一直在犹豫着。

让秦怡上私塾,秦粟臣并不愿意。他每天在洋行里做账房,平时看到、想到的,都和自己的大哥不太一样。当时,洋行中的买办每天都会接触到新鲜的思想、新鲜的事情。

秦粟臣在洋行工作,每月只拿30多元洋钱,每个月要拿出10多元给秦怡的大伯。大伯一再强调,父亲死时,给他留下了不少债务。而这些债务,是需要三个兄弟平分还账的。秦粟臣每次拿到工资,给了大哥三分之一后,真正到手的,也就所剩无几了。他实在无力送秦怡上洋学堂,在大哥的催促下,只得狠心暂时将秦怡送进了私塾。

大伯开设的私塾烦闷异常,简单的课文,总是翻来覆去要背诵咏读无数遍。天性聪明的秦怡,对大伯布置的新课文,背诵两三次就能默记心头。这时,她爱动调皮的天性就显现出来了。有些小朋友因为背不出《四书》《五经》,被大伯一次又一次地用尺板打手心。她看着那些红肿的小手,都会很难受,便产生了“要和这个大伯斗争”的念头。

有一天,秦怡向父亲提出,要像大姐秦德贞一样上洋学堂去。看着自己喜欢的聪明女儿,父亲怎么忍心拒绝她的要求。终于,在私塾没有上满一年,秦怡就去了离家不远的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小学部上课。

大伯知道秦粟臣让秦怡离开私塾,要到洋学堂去上课,大发雷霆。他大声咆哮着,一定要秦怡的父亲拿出一笔钱来。他说,既然秦粟臣身上钱多得用不完,要胡乱地将冤枉钱送到别的地方去,那么他就应该归还父亲死前所欠的外债。另外,他还要秦粟臣把这两个月拖欠家里的月份钱赶快交给他。

为了息事宁人,也为了满足秦怡上洋学堂的心愿,秦粟臣只能四处借债。最终,他给了大伯一笔钱,这才使得秦怡能够进洋学堂。

进入洋学堂后,秦怡像一只小鸟一般,自由翱翔在蓝天白云下。在学堂里,她像一块小小的海绵,吸取着无穷无尽的新鲜的知识。

每天回家,秦怡都会将学校里的快乐延伸到家里。

1927年,上海滩上开通无轨电车,算得上是个新鲜事物。当时,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经营的17路无轨电车通车,竟从大世界的西藏路开始,一直延伸到了兰州路。秦怡从其他小朋友那里知道了这个信息后,立即在回家的晚上,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瞿素月。以后,她还带来许多让老宅里的人感到新鲜的消息。

自从女儿上了洋学堂,死气沉沉的老宅显出了些许生机。瞿素月明显感觉到与以往的不同,许多新鲜的信息、许多新鲜的事情,如大世界里添了哈哈镜,上海滩上有了“光着身体被人家画画的人”等信息,都被女儿放学后带了回来。秦粟臣也察觉到了这些变化,于是每次下班后,他都匆匆地赶回家里,同女儿聊聊天,说说话,享受一下“小财神菩萨”带给自己的快乐。

只是,自从秦怡上了洋学堂后,家里的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却多出了一笔。以至后来,每到新学年开学,秦粟臣总会为几个孩子的学费满腹愁肠。但每次,只要想到秦怡拥有了快乐,想到她在洋学堂里学到了新知识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把握好明天,秦粟臣也就不管不顾了。

后来,为了能在新学年里让孩子留在洋学堂中,聪明的秦粟臣便动起了脑筋。当时,他既怕因为拖欠学校学费,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有负担;又怕孩子因为没有交上学费,而让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于是他便用不停地转学的办法,让孩子们消除因拖欠学费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这样,在小学期间,秦怡转学四次,先后上了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小学部、城东女子中学附小、龙门师范附小、上海中学试验小学等。这四所小学都是上海滩上各具特色的名牌小学。父亲的这些努力,都为秦怡今后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秦怡不管进到哪所洋学堂里读书,都会受到同学、老师的欢迎。另外,由于她天资聪颖,每次转了学,她的学习成绩绝对不会比别人差,甚至还时常给学校带来新的荣誉。

那是1932年,那年秦怡10岁。没有任何人辅导,她竟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两盆花,一盆枯萎,一盆茂盛。枯萎的花耷拉着脑袋,茂盛的花边上有个男生,手里正拿着浇水的水壶。小时候的秦怡

大姐秦德贞问秦怡,她画的是什么意思?秦怡回答,那蔫了、死了的花,是因为平时没有人浇水;而茁壮成长的那盆花,是因为每天有人为它浇水施肥。这和她成长的道路一样,每天父亲、母亲给她吃饭、喝水,她才能长得好、学习得好。最后,她还说,她应该感谢父母,将来回报父母……

听了秦怡这样一番有情有义的话,秦德贞一把揽过妹妹,她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想起当初,她把差点被扔掉的妹妹抱回来,自己做的事是多么英明啊。

秦怡还把那幅画给了家里其他人看。平时和秦怡很要好的堂哥提议说,把这幅画送去报馆,也许会刊载。果然,没有多少日子,秦怡的画就被上海一家报馆刊载了。

秦怡进了洋学堂后,进步很快,令父亲都吃惊。每次考试,她几乎都会拿到班级里的名次。特别是她性格开朗、肯帮助别人等优点,无数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秦怡投稿,竟然被报馆刊用,而且还拿到1块洋钱的稿费,父亲的欢喜连眉梢都藏不住了。

为了奖励女儿,秦粟臣特地带秦怡从老城厢穿过三马路、四马路,到了十里洋场上的繁华的南京路。行走在不夜城的上海滩,看着那些张贴在南京路最热闹的街头的明星照片,听着叮叮当当从他们面前开过的无轨电车,秦怡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她忽然发现,自己就像走进了万花筒。当她看到电影明星金焰和阮玲玉拍摄的《野草闲花》的大海报张贴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时,她不由地央求起父亲,说她想进电影院看看这些电影明星。

看到女儿对电影很感兴趣,此后秦粟臣便节衣缩食,满足秦怡看电影的要求。那些电影皇帝金焰主演的《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等,秦怡都是与父亲一起看的。

和父亲秦粟臣一起看电影时,每次小小的秦怡都有问不完的问题。可能是看电影时,秦粟臣不想让秦怡问话,影响别的观众看电影,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每次带女儿出外看电影时,开场前他一定会塞一根像香烟那般长的“香烟糖”给女儿。也许是这根香烟糖的魔力,拿着糖的秦怡,即便再有问题,也会熬到结束时问父亲。

电影看多了,那些演员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秦怡回家后都会琢磨个不停。在小学毕业前夕,当上海中学试验小学校长让活跃分子秦怡出个节目,在学校的汇报演出中表演时,秦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秦怡表演的是独幕剧《刑》。这个节目描写一个纺织厂女工,不甘心自己和同伴当牛做马的命运,于是同剥削他们的恶势力进行斗争。最后,当这个女工被恶势力纠集的警察捆绑在柱子上时,她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我们只要活下去,就要同你们斗争!

秦怡的演出,相当成功。

这天,在毕业典礼中,秦怡的父亲、母亲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被校长邀请到讲台上。女儿在获得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后,还获得了“德育优秀”的奖状。

看到女儿手捧毕业证书和奖状,父亲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了。

小学毕业了,秦怡进入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中华职业学校是一所在当时上海比较有名的专业学校,学校不仅开设土木科、机械科,还开设了商业专业。

秦粟臣是这样考虑的:30年代,整个上海已经成了外国资本逐利的场所,寻常百姓家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进银行。这个地方不仅工资高,而且福利好。那年,大女儿秦德贞毕业,秦粟臣也替她选择了这所学校。结果,大女儿毕业后,很快就进了一家银行工作。

父亲希望秦怡能够像大姐那样,进入稳定的银行工作。于是,秦怡小学毕业后,他就为女儿报名进了这个学校,而且选择读商业专业。4、投身抗日宣传

1934年,中国进入了更为动荡的岁月,日军加快了侵华步伐,全面进逼华北。

进入商业学校读书的秦怡,在爱国老人马相伯的影响下,很快就投入到了反对日军侵略中国的斗争中去了。

在学校里,她看到学校墙报上高年级同学贴出了布告,呼吁学校每个具有爱国热情的学生,都应该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投入到为祖国奉献力量的队伍中。于是,秦怡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参加了学校的红十字会。

加入红十字会后,秦怡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发动女同学,为前线将士捐献物品,给前线将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去了。为了能够为抗战前线将士捐献尽可能多的衣物,秦怡不仅让同学们多做背包、棉鞋、棉手套,自己还主动向母亲学做起针线活来。当红十字会里需要大量会包扎的战地护士时,她立即主动地向那些上级派来的医生学习。以后,她又将学到的包扎技术传授给其他同学。

就在民众大力宣传抗日的1936年,国民党竟然在11月23日制造了七君子事件。所谓的“七君子事件”,就是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士,在看到大敌当前,而国人之间的不团结很有可能被日军利用之后,在这年的5月31日,于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他们发表宣言,还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同时,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面对这样的抗日主张,南京国民党政府竟然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秦怡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她主动地投入到了去江湾市政府请愿的行列中。

那天,她手里举着小旗,与大家一起高喊着“我们不愿做卖国贼”“打倒日本侵略者”等口号。听到群众的抗议声浪,国民党政府害怕了。为了冲散游行静坐的队伍,国民党政府动用反动军警,用高压水龙头对游行队伍实施冲击。

就在学生与国民党政府斗争的关口,职业学校校友会的负责人动员秦怡参加独幕广场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是由《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改编而成的。这个剧是1931年由大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主要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中国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女,他们在抗战期间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剧目运用街头卖艺形式演出,演员与观众打成一片,借以揭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下的悲惨遭遇,使观众认识到民众必须团结抗日才有出路。这个剧目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广泛演出,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

秦怡接受了这出广场剧的演出任务后,便把整个心思都放在了演出中。为了逼真地再现剧本中女儿卖唱时的凄惨,因为饥饿而晕倒,秦怡硬是几餐不吃饭,寻找饥饿的感觉。肚子实在饿了,她就用开水充饥,当终于找到奄奄一息的饥饿感时,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正式演出的时候,当秦怡饰演的女儿香姐正要提嗓时,却因饥饿难熬,晕倒在地。此时,香姐的父亲不但没有同情她,相反却举起了鞭子要抽她。由于整个剧情的铺垫,加上秦怡饰演的香姐投入逼真,使得剧情与观众融为了一体。看到父亲要抽香姐,观众席上的一名同学立即冲上了舞台,只见他双目怒瞪,大声高呼:“放下你的鞭子!”在他夺下了香姐父亲的皮鞭,并加以指责时,剧中的老父和香姐共同诉说着日军侵华、家乡沦陷的辛酸故事。

看到这里,全场震动了,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那天的演出,激起了无数观众和学生们的抗日救国热情,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声援静坐的主题。

秦怡圆满完成了校友会布置给她的演出任务,她的举动却遭到了学校一些反动分子的暗算。

一天,学校里的国民党分子、训育主任通知秦怡的父亲去学校。秦粟臣因为没有空,考虑到姐姐秦德贞曾经也是这个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便让秦怡的姐姐代他去了。

没想到,训育主任在拐弯抹角地说了半天后,竟让秦德贞把妹妹秦怡带回家去。原因是职业学校是一个规矩很大的地方,自从秦怡到学校后,屡屡冲破学校的道德底线,只要是抛头露面的活动,几乎都有她的影子,她参加示威游行,参加市政府的静坐,演出广场剧等等。这样下去,学校里的男女同学都开始以她为榜样了,学校里的情况实在有点控制不住……

看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国民党分子假模假样地讲话,秦德贞实在听不下去了。这是什么话,难道宣传抗日有罪?再说,这些活动都是学校校委会决定的,怎么能够都归罪于妹妹?训育主任在学校里搞不定其他人,怎么可以拿秦怡当“出头椽子”?听了半天,她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毅然带着秦怡离开了这个学校。

离开中华职业学校的秦怡,又被父亲送到了仿德女子中学读书。

仿德女子中学是上海一所很有名的教会学校,当然这所地处南市的教会学校规矩更大。秦怡一到学校,父亲给她起的名字便不能用了,嬷嬷给她重新起了一个“海伦”的英文名字。看着学校里清一色穿戴的女学生,看着不管风吹雨打、寒冬冷月都是一袭黑色长衫、袖口紧锁,整天唬着脸面对学生的嬷嬷,秦怡感到万分压抑。

但是,此时的秦怡已经没有什么路可以选了。忍受不住,也要忍受。她想,自己已经让父亲操心够多了,这次再不读下去,那会让父亲多么的担心……

每当夜晚,当她独自一个人站在校园里时,便会看着学校那又高又厚的围墙,想着围墙外抗日的烽火正在燃烧。她时时地想起自己曾经参加的抗日演出,以及到市政府参加静坐请愿时的情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进而将战火烧到了中原大地。中国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拼死战斗,保卫祖国。日军变本加厉,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竟然猖狂叫嚣,“三个月搞定中国”。“八一三”后,日军进攻上海的步伐加快了,为了达到“三个月占领中国,三天拿下上海”的目的,他们野蛮地用炮弹当做自己的开路先锋,以至上海,这个远东最繁华的城市,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闸北被炸,南市被炸,整个上海都处在被轰炸的范围中。

秦怡家地处南市的老城厢,也处在被轰炸的范围内,秦粟臣又急又怕。而秦怡的大伯,这个平时一直说没有钱,要兄弟们每月交份子钱养活他的人,竟早就先知先觉地在法租界里购买了房产。当日军开始轰炸南市,他就独自逃进了法租界。

日军的轰炸,一声响过一声。看到秦粟臣一筹莫展的样子,瞿素月决定,她们暂时不离开老城厢,就在这个祖上留下的石库门里住下去。她还对丈夫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全家人要死就死在一起。”5、离开上海

在决定不逃,全家人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起后,秦怡一家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

但是,秦怡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日本侵略者竟然将战火烧到了上海,将炸弹扔到了黄浦江畔,她想,我一定要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

一天,当她得知苏州河北面八百勇士仍在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是后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终前线传来消息,八百勇士没能抵挡住日军的侵犯。

但在此时,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抗战的号角已经在秦怡的内心吹响,并已经将她保卫祖国的热血点燃,她怎么能够就此平静下来?

1938年,秦怡得知,战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已经搬迁到湖北武汉,她在一个女同学的建议下,准备离开上海,到武汉参加抗日队伍。

可是,原计划和她一起出走的那个同学,竟在数月酝酿后,临走前被她的父母发现。不得已,16岁的秦怡只能和几个认识的交大同学一起,于同年的9月辗转香港,去到了湖北武汉。

到了武汉后,她这才发现,那里兵荒马乱的,远不是想象的那样:到处是抗日的队伍,到处是抗战的氛围。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寻找暂时栖身的场所。

一天,秦怡正在寻找工作机会时,无意看到驻守武汉战区的第22集团军的招聘文书。

考试的时候,只需要三名文书,竟然来了三百多人应试。结果,秦怡与另外两个也是上海出来的大学生被录取了。她们一个叫骆亚林,是沪江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个叫钟湘,是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她们三人一起穿上军装,并被部队授予上尉军衔,那真是别提有多高兴了。她们仿佛看到自己拿着步枪,马上就要投入到杀敌保家的前线去了。

可是到部队后,她们的任务就是整天陪着部队的长官吃吃喝喝,甚至时常被那些军官抓着手不放,有时一些不怀好意的长官还色迷迷地瞄着她们。

有一天,参谋长故意把秦怡叫到办公室,说和她谈论诗歌,其实是想图谋不轨。看到他丑态百出的样子,秦怡很气愤。她出来后便将情况告诉了姐妹骆亚林、钟湘,她们也说到了军团其他长官对她们的无理之举。考虑到刚到部队,情况还不是很熟悉,她们只能将委屈暂时藏起来。

不久,当她们三人在操场上谈论抗日前线的情况时,一些官兵听说后,便纷纷聚拢过来询问。于是,热血还没有冷却的她们,终于爆发了。她们热情澎湃地宣传起了抗战。由此,这才引发了开头秦怡演唱歌曲《松花江上》。

……

但是,宣传抗日,不仅没有得到表扬,相反被狠狠地训斥了一番。秦怡知道,这里并非久留之地,在和两个姐妹商量后,她们终于决定,找机会早早地离开这个令她们痛恨的地方。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晚上,她们寻觅到机会,历经曲折,顺利地离开了那个假抗日、真腐败的地方。第二章投身抗战1、寻找抗日队伍

1938年10月,秦怡终于和姐妹骆亚林一起逃到了四川重庆。

其实,离开第22集团军,她们就是部队的逃兵,被抓回去是要经历一番惩罚的。但此时日军已着手开始全面进攻武汉,第22集团军参谋长也无暇他顾了。

到山城重庆前,秦怡还很担心。因为第一次出门,满怀着投入到抗日队伍中的希望,却竟然碰到这样的部队,碰到这样的参谋长。早已在社会上闯荡过一番的骆亚林安慰秦怡说,不要沮丧,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好人坏人谁也不知道。关键是她们顺利跑了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骆亚林的这番安慰,让秦怡觉得她这个大学生姐姐讲得有道理。

看到秦怡还有些担心到重庆之后的生活,骆亚林笑她“岁数不大,操心不小”。她让秦怡不要胡思乱想,说到山城重庆后,跟着她就可以了。

原来,骆亚林以前到过重庆,了解这个位于川鄂两省之间,地处长江三峡西段嘉陵江与长江汇流处的城市情况。她还告诉秦怡,四川重庆以前有个教会办的慈善机构,那里面专门接纳像她们这样的女青年。

但当她们下了轮船,来到重庆黄桷垭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后,竟发现那原本清净的女青年会,由于时局的混乱,也早就人满为患了。更要命的是,这里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可容纳她们暂时栖身。

怎么办?好在骆亚林曾经来过这个教会,与这里的一些人比较熟悉。于是,她赶忙前去寻找以前认识的教友。也许是运气吧,那个她熟悉的教友竟被她找到了,而且最终还给她们两人找到了临时住宿的地方。

到重庆后,秦怡想继续寻找抗日队伍。但此时,重庆这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已经没有了设市前人们寓意的所谓“双重喜庆”的氛围,满世界都是混乱,满世界都充斥着国民党政府官员腐败的新闻。由于日军已开始进攻武汉,情况危急,蒋家王朝的党、政、军、警,以及各级首脑机关,也都纷纷撤到了这个弹丸之地的陪都。

到重庆后,秦怡身上的钱不多了,眼睛张开就要吃啊,没有钱她可怎么活?于是,她便急切地想寻找一份工作。最初,秦怡想找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但托了青年会的教友,就如同石沉大海了。没有办法,此时的骆亚林已离她去了成都,想到自己身上的钱维持不了多少时间,秦怡便自降身价,准备随便找份“能有饭吃”的工作就行。就在此时,她新结识的一个叫李竹林的女青年热情地为她找到了一份刻蜡版字的工作。

原来,这个叫李竹林的女青年,是李鸿章的孙女。从小个性独立的她,为了拒绝父母为她找的男人,逃到了重庆。她认识秦怡后,看到这个只有16岁的女生,竟也大胆离家出走,而且是为了寻找抗日队伍,希望为抗战服务,她被感动了。李竹林很喜欢秦怡的个性,觉得她那种有点忧郁、有点沉默、有点内向的个性,让她产生了很渴望帮助她的愿望。于是,李竹林找到她认识的一个国民党教育部音乐司的人,替秦怡找到了一份暂时的工作。

10月的重庆,虽然白天还是热得让人穿件单衫就可以了,但每天早晨和太阳落山的时候,都出奇的冷。秦怡穿着还是从上海出来时的单衫,有点受不了了。一天,李竹林看到秦怡冷得瑟瑟发抖的样子,便把她多余的一些衣服给她穿,并和她说起了一件事。她告诉秦怡,那个她认识的教育部的男人看中了秦怡,想让秦怡成为他的女人。如果秦怡同意的话,他还可以出钱让她到英国去读书。

听了李竹林的话,尽管这时秦怡需要钱维持生活,需要钱立足重庆,但有着远大理想的她,绝对不愿用自己漂亮的容貌和年轻的资本,去换回所谓的享受。她千里迢迢,从上海到武汉,再到重庆,是想为抗战做点事情,而不是让自己过早地依附其他男人。想毕,秦怡就让李竹林转告托话男人,说她不愿意去英国读书。2、偶遇左翼进步导演

抗战时的重庆五色杂陈、人员复杂。

由于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也于1938年10月完全撤离了武汉,来到陪都重庆。

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只有1年零4个月,是战略防御阶段。上海失陷时,中日战争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地区。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酣,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周恩来提出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采取了“北攻南守”的战法。但此时的国民党,仍执行着蒋介石所谓的持久消耗的战略,因而在战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方针,即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他们对运动战和游击战持否定的态度,并使得其几次组织的大型战略性防御战役都遭失败。最后不得已,蒋介石只能让国民党中央政府退守重庆。

那时的重庆,整个城市几乎都处在一种沉痛之中。聚集在重庆的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文化精英们,仍然在为自己的国家命运担忧着,仍然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努力着。他们用自己的文艺才情,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抨击时弊和借古喻今的话剧。

秦怡在青年会里新结识了一个女演员叫朱嘉蒂,她曾在何非光导演的电影《保家乡》中饰演过角色。那天,她让秦怡和她一起去看中国万岁剧团排练的新话剧《八百壮士》。

听朱嘉蒂介绍,中国万岁剧团是中国电影制片厂下属的剧团。当时,这个剧团还有一个姊妹团,叫做中国万岁合唱团。由于战时重庆国民党政府对电影拍摄控制得很严,一些新撰写的剧本,往往在审查的过程中会被国民党政府的审查人员改得面目全非。于是,话剧,这一相对审查较为宽松的“文明戏”,就成了年轻人纷纷喜欢尝试的新的表演形式。

那天,和朱嘉蒂看完话剧后,她们走向门厅。忽然,朱嘉蒂说要上卫生间,秦怡便在门厅里等她。没有想到,正当她站在那里,回味着话剧中的情节时,从剧场里走出两个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子。那两个男子看到秦怡后,眼睛好像一下子亮了起来。走过她身边后,他们又从大门口转回头走向了她。

他们询问秦怡是从哪里来的?在得知她刚从上海来,正在寻找工作后,便又立即问她,是不是想做演员?

看到两个陌生的男人看着她,还询问她“愿不愿意做演员”,秦怡两腮不由一阵绯红,连忙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会演电影。

那两个陌生男子看着从脸红到脖子的她笑了。一个梳着分头的中年男子告诉秦怡,他叫应云卫,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另一个也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叫史东山。

应云卫对秦怡说,让她有空时去找他们。

正在此时,朱嘉蒂从卫生间出来,看到两个男子和秦怡道别,忙问秦怡怎么和应云卫、史东山认识的。秦怡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朱嘉蒂。听到秦怡有这样的好事,朱嘉蒂一下子叫了起来。她连忙告诉秦怡,应云卫和史东山都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大导演,平时大家都以结识这两个大导演为荣,许多人甚至千方百计想上他们的影片呢。

朱嘉蒂曾介绍过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的许珂与秦怡认识。许珂听说应云卫要秦怡演他的电影时,也立即对她说,这样的好事怎么能错过。在他的分析、劝说下,秦怡答应尝试一下。

秦怡以前的名字叫秦德和,许珂觉得这个名字比较一般,要是真的做电影演员就不合适了。于是,他很热心地从“和悦、愉快、心旷神怡”中取了怡字,结合姓氏,组成了新的名字——秦怡。而且,这个名字秦怡一用就是终生。

许珂的热心,加上应云卫、史东山的极力推荐,秦怡很快就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制挂靠在中国万岁合唱团。

中国电影制片厂原名汉口摄影场,诞生在1935年,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战前,中国电影制片厂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拍过一些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自周恩来担任了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担任第三厅厅长后,这家摄制厂便接连拍摄了《八百壮士》《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三部故事片,五十余部纪录片、新闻片和卡通歌集片等,由此在中国名声大振。

重庆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曾云集许多以后蜚声中外的导演、演员,如郑君里、应云卫、史东山、舒绣文、黎莉莉等都是电影制片厂叫得响的人物。

秦怡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后,按照规定试用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她不仅要完成合唱团宣传抗战的歌唱演出任务,而且在演员剧团需要人手时,她也需要前去帮忙。

初进制片厂,空前繁忙,而秦怡的生活反而进入了状态。她觉得,这才是热血青年需要的生活。她离家出走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抗战做点有益的事。现在进了剧团,天天演唱的都是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日救国歌曲,《抗敌歌》《救国军歌》《救亡进行曲》等生动形象的歌曲,成为她百唱不厌的曲目。《新编“九一八”小调》《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等抒发愤懑之情的歌曲,更让她每次演唱时,都有一种“国破山河在”,心底在流血的感觉。

其实,秦怡的歌唱并不专业,但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年代,只要有热血,专业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真心地投入、真情地融入。

看到秦怡工作认真,人又长得漂亮,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人时纯如蓝天白云,电影制片厂上上下下都觉得她很可爱。许多时候、许多场合,大家都喜欢带上这个小妹妹。

一次,电影厂的一个摄影宴请在重庆的周恩来吃饭,也带着秦怡参加了。只有17岁的秦怡,大家都把她当做小朋友,开她的玩笑。由于刚刚踏入电影界,秦怡并不认识什么人,也不认识大名鼎鼎的周恩来。于是,玩笑中,她的单纯,她南方小家碧玉的性格,以及为抗战毫不吝惜自己热情的态度,都给周恩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个月后的1939年春节刚过完,秦怡正式成为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员工。3、出演第一部进步话剧

抗战时期的重庆,各方都在积聚着力量,也都在发展着自己的新生力量。尤其在文化领域,这种情况更甚。1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这给了山城重庆倾向革命的进步力量有了新的动力。当时,《新华日报》等共产党占领的宣传阵地,以及暗暗帮助共产党工作的进步力量,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应云卫、史东山等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精英,更是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无偿地为党做着工作。导演《中国万岁》,就是应云卫努力扩大自己影响的一个尝试。《中国万岁》是一部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的话剧。舒绣文在话剧中担任主角。为了培养自己的力量,刚刚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秦怡,也被导演应云卫安排在话剧中饰演一个要求参加抗战的热血女青年。

由于怕秦怡怯场,导演只对她说了话剧中如何表演的基本要求后,就不再叮嘱其他的了。这是秦怡第一次公开在重庆这个话剧舞台上演出,她希望自己能演出成功。

在上海读书时,秦怡也演出过广场剧,甚至还有过自编自导的经历,那时她根本不会紧张,觉得自己张弛都能很到位。但这次的重庆演出,她却感到相当的压力。

自从接手剧本后,她白天看,晚上看,走路想,停步还在想,以至回到宿舍睡觉都不安生。电影演员因茵看到秦怡紧张的样子,不由地笑了。她告诉秦怡,话剧演出,关键是要放松,要融入其中。舒绣文也很关心秦怡,她甚至还和秦怡一起分析剧本,讲解她在“热血女青年”的那句台词中,应如何表现抗战的决心。《中国万岁》的剧情是这样的:当日军闯进主角舒绣文的屋子,舒绣文与日本军官对话时,那蛮不讲理的日军军官一巴掌扇在了她的脸上,整个剧情进入了高潮。此时,秦怡扮演的要求上战场的“热血女青年”并没有被日军的淫威吓破胆子,而是在剧中高声喊道:“我也要去。”

话剧演出结束后,秦怡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虽然这是她第一次登上重庆话剧舞台,而且扮演的只是一个小角色,但还是被大家认可了。秦怡饰演的热血女青年,秀气的脸蛋、刚强的性格,以及在剧中背对着观众,从胸腔深处发出的那声“我也要去”的台词,让大家印象深刻。

1939年初,史东山导演电影《好丈夫》时,很明确地将秦怡列入了自己的这部片子之中。在这部宣传军民合作、团结抗日的影片中,秦怡饰演的农村中年妇女与平时的她有很大的落差,她隐隐有些担心。但导演史东山充分相信她,认为她有潜质,一定能够完成。结果,一切都如大导演所预料的那样。

看到秦怡那么具有潜力,许多人纷纷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连何非光这样的在当时红得发紫的名导演,也在即将拍摄的《保家乡》中,将第二女主角的位置留给了实践经验并不是很多的秦怡。

当秦怡听说自己不仅将在何导演的电影中担任角色,而且还要和电影制片厂的第一帅哥陈天国一起演戏,她像无数崇拜明星的少女一样兴奋。她觉得,自己如果要提高演技,就要不断地向有名望、有经验的演员学习,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

一天晚上,她和在《保家乡》中担纲第一女主角的因茵睡在一个房间里,便询问起有关陈天国的情况。陈天国原是上海新华影业公司的演员,曾经主演过电影《好丈夫》等,以后到了中国电影制片厂。陈天国不仅身材魁梧,而且戏路宽广。由于演技突出,到重庆后很受欢迎。

其实,崇拜明星是每个少女走向成熟时都曾经历过的。秦怡,这个身处青春期的妙龄少女,又怎能避免。那天晚上,想到即将和大明星陈天国一起拍摄电影,秦怡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

拍摄电影前,导演和各位演员正在说戏,陈天国来了。秦怡觉得,这个大明星果然性格很硬朗,因为他讲话不像其他南方人那样拖泥带水,而是说一口标准的国语,很好听,而且举手投足之间,潇洒俊朗。

拍摄的时候,由于要多学点演技,即便没有戏份,秦怡也在看因茵表演,看陈天国表演。看着看着,秦怡觉得自己和因茵、陈天国这样的一线演员相比,明显差距很大。

陈天国、因茵他们在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时,并不是机械地理解,而是总有自己的想法。但轮到自己,每次都是导演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并不能完满地把握角色。秦怡很着急,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尽快提高电影的表演技巧啊。

也许看到了秦怡演戏时的稚嫩,看到了秦怡每次在拍摄过程中渴望演好戏的愿望,陈天国时常给予点拨。秦怡的国语中有江南吴侬软语的成分,他又努力地帮助她纠正。

每次在得到陈天国的帮助时,年轻的秦怡都会心存感激。是啊,人生路上有什么能比得上前辈大哥那样的关心和支持呢!4、遇人不淑《保家乡》仍在摄制的过程中。

随着电影拍摄进程的推进,秦怡对陈天国的好感越来越多。她觉得身边的这个大明星,并不像他人所讲,是那种很有心计的男人。

一次,摄制组将拍摄地点安排到重庆南山。拍摄休息时,秦怡走到田野上,在山花烂漫中,她追着风信子,有时还将采摘下来的风信子举过头顶,让白色的花絮随风飘舞……陈天国看着秦怡在田野中单纯的笑靥,也笑了起来。

他对秦怡说,等哪天他们休息,他叫上其他几个演员,大家一起去爬南山顶。

听到有得玩,而且是爬上海很难看到的山顶,秦怡立即答应了。但是,还不懂男女情事的她怎么会想到,这次答应就意味着已经投入到一张为她张开的大网中了。

一天,没有戏拍的秦怡正在休息,陈天国来找她。他让秦怡赶快准备一下,说已经约请了几个人,大家一起爬南山,到顶上去玩。秦怡没有多想,立即就答应了。

等他们快乐地走到南山,并没有见到陈天国约的同伴。此时,秦怡问陈天国怎么回事。陈天国说,可能别人已经上山等了。不疑有诈的秦怡,立即让陈天国快点走,说一定要追上他们。

到了山顶,秦怡还是没有看到其他人。相反,陈天国却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告诉秦怡,他今天是想制造一番浪漫给她这个小妹妹。当即,陈天国向秦怡求婚。他说,天地作证,他真心喜欢她。而且他还说,自从见到她,他才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什么叫心灵感应。他还说,自从他被她的眼睛电到后,才真正知道人活着时痛苦是什么滋味。

秦怡却对陈天国说,她从来没有恋爱过,也没有想过要恋爱。她不想太早恋爱。

被秦怡拒绝后,陈天国像发疯一样,站到悬崖峭壁边。他对着秦怡说,苍天作证,如果此生没有得到她,他宁愿现在就跳下山涧……

从没有见过这种场景的秦怡,怎么可能处理好这种以“生死相搏”的人生情事。

那天,就在山上,陈天国终于得到了秦怡……

还有什么比一个单纯的女生,一个从封建家庭走出来的女生,在人生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被他人摧残而令人心痛的呢。秦怡从南山回来后,躲在屋子里,整天以泪洗面,脑子里昏昏沉沉的。少女的羞怯、无助,那种不知道向谁求援的心情,让她觉得生不如死。同住一个屋子的电影演员因茵觉得秦怡出了什么问题,但她询问时,秦怡就是不肯说。

其实,对于秦怡这样的单纯女孩,尽管是在战争年代,大家也都是愿意帮助她的。因为她是有潜力的新生代力量,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人需要她,国民党军统的文化人也会尽一切可能争取她。和她同住一个屋子的因茵,就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国民党情报机构的人员。

当时的国共双方,都在期待着秦怡的成长,希望能在水到渠成时,自然地迎接她的加入。但人算不如天算,陈天国横插一杠,他没有章法的强行挤入,让一朵还没有绽放绚丽人生的花朵,过早地凋零了。

在得到秦怡后,陈天国就在电影界内到处传播,说他已经和秦怡成为恋人,即将和秦怡结婚了。

许多人根本就不明真相,他们对秦怡希望很多,期待更多。如今看到秦怡那么快就和陈天国走到了一起,于是开始有了闲言碎语。这些话,让原本就不愿意和陈天国在一起的秦怡内心的委屈无处发泄。终于,她病了,而且这一病就是几个月。

在秦怡身体刚刚有点好转时,陈天国就采取逼婚的方式让秦怡和他结婚。秦怡出身封建大家庭,从小接受的是孔孟之道,虽然她有点离经叛道,但总的思想根基仍是在传统观念中形成的。此时,她多么想念上海的父母,多么想念自己的兄弟姐妹。但家乡离自己那么远,自己又是从家乡离家出走的人,她能怎么办呢?

生病躺在床上的秦怡,想上海,想父母,想将自己从马路上抱回来的大姐。这时,她还想到母亲嫁给父亲时,尽管父亲生有痨病,但母亲瞿素月仍然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想到此,秦怡转念一想,既然自己已经是陈天国的人了,干脆也就做个像母亲那样的传统女人吧。

想通后的秦怡不再做什么反抗,她开始认命。尽管心里有许多委屈,有许多不愿意,但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又能怎么办?

1939年9月,在秦怡生病还没有完全好时,陈天国就慌忙张罗起结婚仪式来,因为他害怕“煮熟的鸭子再飞走”。当时的秦怡容貌姣好不说,就是性格也是人见人爱,完全是自然天成,不管她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有人愿意为她“两肋插刀”。他想着赶快把秦怡娶回家,她周围的人才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于是,完全像旧式婚姻下的“新式操办”,结婚不是秦怡的事,倒像是陈天国一个人的婚姻了。

婚宴是在中国电影制片厂附近的一个小饭店里举行的。由于秦怡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的职工,而陈天国又是重庆电影界的当红明星,婚宴的证婚人当然非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郑用之莫属了。

秦怡心里千不愿意万不愿意,酒席上的其他人并不知道。秦怡只能强颜欢笑,她哀伤的眼睛里没有喜悦,只有愁苦。而这一切,只有陈天国能够感觉到。但他怀着得胜大将军那般凯旋的心情,不断地给别人敬酒,不断地与别人碰杯。他心愿了了,他终于娶回了梦寐以求的女人。陈天国醉了,真正地大醉特醉了。他被别人抬进了新房,抬进了17岁秦怡的婚房中。5、噩梦一般的婚姻生活

不愿意嫁给陈天国的秦怡,最终还是离开了强行进入自己生活的这个男人。

原因就是没有家庭观念的陈天国,结婚后仍然过着像以往单身时的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结婚三天,他竟然两天是在醉梦中度过的。最为可怕的是,酒醉后他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打人。这一切,都让还在期待婚姻快乐的秦怡彻底寒心了。

那天,结婚时已经喝得烂醉的陈天国,在睡了一天一夜后醒来,竟然又出去了。在家等着自己丈夫的秦怡,内心充满了彷徨、焦虑和担心。半夜,已经睡在床上的秦怡被一阵擂门的声音吵醒。听到是陈天国回来了,她立即下地开门。没想到,刚开了一半门的她,就被一阵酒味熏得眉头紧皱。

看到秦怡开门慢了,嘴里还在埋怨他喝酒,陈天国那些日子憋在心里的压抑终于爆发了。他对秦怡莫名其妙地大打出手,嘴里还不断发泄着平日里深埋心底的怨言。

那个晚上,秦怡是在泪水中度过的。原本就是被陈天国采取卑鄙手段胁迫结婚的,再加上新婚期间惨遭毒打,伤痕累累,第二天一早,秦怡就离开了那个让她只有心痛,没有快乐的伤心之地。

因茵看到新婚没几天就回来的秦怡,感觉到很奇怪。秦怡再也控制不住了,把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讲给了这个大姐听。听了这些情况,因茵也很同情这个小妹妹。

没想到的是,在离开陈天国后不久,秦怡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了。看到自己肚子里已经有了陈天国的孩子,秦怡没有办法了。这个从传统家庭出来的女人,觉得还是应该和自己的丈夫谈一次,只要丈夫回心转意,同意不喝酒不打人,她就回家和陈天国好好过日子。因为,她害怕孩子刚出生就没有自己的父亲。

但是,大男子主义的陈天国根本不珍惜秦怡的感情。一天喝醉酒后,他又一次伤害了秦怡。他用喝酒的碗砸向想逃开的秦怡,秦怡小腿上因此留下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伤痕。

1939年年底,此时的山城重庆自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这里后,已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在中国战区建立的远东指挥中心。由于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而且浓雾蔽城,易守难攻。中国军队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丧心病狂的日军便扩大了轰炸范围,将平民也当做轰炸对象。日军希望以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来“消灭敌最高统帅和最高政治机关”,并妄图依靠“直接空袭市民”,造成中国军民“上下震撼,极度恐怖”而崩溃求和。

但是,日军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实现,重庆军民的抗战热情仍然一如既往。

也许陈天国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也许觉得难以离开秦怡,或者感觉自己做得确实不对,他开始三番五次找到秦怡,希望她给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此时的秦怡,已经下定了决心离开这个野蛮男人。

为了彻底断掉陈天国再打她主意的念头,她搬出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女生宿舍,去了当初来到重庆时借住的青年会宿舍。住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宿舍时,陈天国三天两头来找她,秦怡觉得很烦。而教会的女青年宿舍,一般男人是不能随便进来的。

就这样,秦怡在期盼新年能带给自己新的希望的过程中,开始了新的一年的生活。

1940年开春的时候,陈天国即将参加电影《塞上风云》的拍摄。《塞上风云》是阳翰笙原创作于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的作品,故事以七七事变日军侵华为背景,描写的是日本特务调唆汉蒙两族人民不和,以达到分裂中国、占领内蒙的目的。这个作品原是用话剧形式进行演绎的,由于演出时观众情绪激昂,人们的爱国热忱受到极大的鼓舞。为了能更广泛地宣传团结抗战、抵御侵略的主张,阳翰笙很快又把它改写成一部电影剧本,并决定由应云卫导演,陈天国、黎莉莉分别为男女主演。

由于这是国内第一部以抗战时期各民族团结抗日为主题的电影,各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陈天国要随导演、编剧等去内蒙、延安实地拍摄外景,走前他来到秦怡住的地方,想和她告别。

秦怡起初不想见他,但又怕这个刁蛮的男人不讲理,胡作非为。因为,自从和陈天国结婚后,秦怡周围的人都不敢和她打交道了,一是碍于陈天国的名气,二是大家都不太了解秦怡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看到秦怡一会儿结婚住一起,一会儿分居住电影制片厂宿舍,一会儿又住到了青年会宿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先喜欢秦怡的人,都渐渐地离开了她。

陈天国找秦怡,也没说什么,只是虚情假意地告诉她,他要离开重庆,照顾不了她与肚子里的孩子,让她自己注意身体。秦怡一言不发,对面前的这个男人,她已经彻底死心了。

陈天国走后,秦怡除了电影厂发给她的一点薪水外,没有任何收入。这些薪水既要支付青年会住宿的房钱,又要维持自己的一日三餐;同时,还要增加肚子里孩子的营养。每每想到未来,秦怡都会忧心忡忡。

转眼已经到了孩子快出生的月份。此时,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更加频繁。路难走,情难了,雾都苦难何时了。摸着硕大的肚子,听着空中不时传来的空袭警报,秦怡真是害怕啊。她看不到未来,看不到走出迷茫的希望。但是,害怕有什么用呢?一切都还得她自己解决。

她想:等孩子生下后,一定要找陈天国解决婚姻问题。她要彻底离开陈天国,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重庆的又一轮空袭来临了。那天,日军的飞机飞临重庆上空时,把整个山城的天空都挤得看不到缝隙了。结果,这次大轰炸,将青年会宿舍也彻底给炸毁了。

逃过空袭一劫的秦怡,看着自己十分钟前还能栖身的场所已完全变成了瓦砾,心里充满着仇恨。这种仇恨,既有对日军暴行带给中华民族灾难的仇恨,又有对当初让自己无端成为女人,最终又不珍惜自己的陈天国的仇恨。

就在日军空袭后不久,秦怡在重庆的一个防空壕里生下了一个女婴。

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忽然一种爱、一种以前秦怡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母爱,从她的身体内诞生了。看着静静躺在那里的女婴,一种美好、一种渴望、一种希望下一代有斐然人生的愿望,让秦怡给孩子起名叫“斐斐”。

躺在床上的秦怡,还决定自己亲自养活这个孩子,绝不让陈天国再染指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为了未来,为了孩子,哪怕离开电影制片厂,离开自己逐渐喜欢的话剧事业,也要彻底了断与陈天国这个男人的一切。

已经渐渐成熟的秦怡,决心先解决自己和陈天国之间的婚姻问题。第三章遭遇挫折1、生活重现曙光

1940年9月,生下孩子刚满一个月后,秦怡得知陈天国和《塞上风云》摄制组的其他人已经从延安等外景地移师成都,继续拍摄电影。得到消息后,她放下孩子,立即赶到成都,找到摄制组。看到陈天国,她立即就和他谈分手的问题。

见秦怡一来,马上就提出分手的事情,这让大男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的陈天国非常恼怒。他坚决不同意离婚,甚至还采取当初在南山上寻死觅活的方式,企图逼秦怡就范。但此时的秦怡,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女孩了。

其实,对于秦怡莫名其妙地和陈天国好上,并像坐火箭一般,马上和他结婚,导演应云卫很是纳闷。自从他第一次看到秦怡,就觉得这个女孩无论外形还是内在素养,都应该是适合当话剧、电影演员的。通俗地讲,她就是一个为电影、为话剧而生的女孩。

但不明白的是,她怎么就与陈天国好起来了呢?原来他以为,秦怡也是落入俗套,想依靠陈天国出名。但这次秦怡的到来,让他彻底明白了事情原委。他觉得应该帮助秦怡,应该让对电影、对话剧已失去信心的秦怡,重新站立起来。

参加拍摄《塞上风云》的其他电影明星也很同情秦怡,舒绣文、黎莉莉甚至还为自己的姐妹出主意。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天国的为人,知道他的喜好,知道这个男人一喝上白酒,什么丑事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应云卫立即悄悄地做着工作,他让舒绣文和黎莉莉等女演员劝劝秦怡,先不要吵着闹着离婚,随摄制组回重庆再说。

听了大姐们的劝解,秦怡同意随摄制组回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再说。

回到重庆后,秦怡又住回了纯阳洞51号——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女明星宿舍楼。中国电影制片厂有个规定,女生宿舍楼男人不能同住。由此,秦怡带着她的女儿斐斐,在这个楼里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真应了老话“屋漏偏遭连夜雨”,也许是没有经济来源,缺少营养,也许是操劳过度,秦怡竟然患上了疟疾,整天忽冷忽热,高烧不断,让她几乎九死一生了一番。好在大家都知道了她的遭遇,都想着办法帮助她。

在半山腰上有一个房间,是重庆文艺界精英聚会的场所,一些进步力量,如出生于广东中山的画家黄苗子,出生于浙江吴兴、以写诗闻名的徐迟,以及电影《夜半歌声》的男主角金山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认识黄苗子他们,使秦怡备感快乐。黎莉莉把秦怡介绍给他们时,黄苗子看到秦怡非常漂亮,于是诗意盎然地赞美起秦怡。同样出生于上海的漫画家丁聪,更是开玩笑地说,秦怡的来到,仿佛一只美丽的孔雀飞进了屋子。

看到那么多好心的人善待自己,帮助自己,秦怡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心情也渐渐地愉快了起来。

10月,是秋季的开始,也是收获季节的开始。但对于多灾多难的中国来说,谈收获是多么奢侈的事啊。好在这个月份对于重庆来说,是雾季的开始,那些原来三天两头来轰炸的日本飞机明显少了。

此时的陪都,抗战气氛更加活跃。中国万岁剧团排练了许多新的“文明小戏”,如《人约黄昏》《赎罪》《走》等。此后,为了在抗建堂举办星期公演,剧团急切地寻找能叫得响的剧本。这时,已经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电影厂编剧等职的曹禺,将墨西哥剧作家君格里的《红色丝绒外套》进行了改编,最终他将改编的话剧定名为《正在想》。

看到生活困难、心灰意懒的秦怡,大家都希望能帮帮她。于是,正准备排练曹禺独幕剧《正在想》的陶金、舒绣文、石羽等人纷纷邀请她也在这部作品中扮演角色,导演便安排秦怡扮演剧中的嬷嬷一角。陶金看到这么难的角色,担心秦怡演不好。没想到,公开演出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