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2:04:3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考研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赠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社会研究原理与过程

第一章 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1.1 复习笔记

一、科学

1.科学的含义及主要性质(1)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失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科学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即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①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②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2)科学的主要性质

①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②因果决定论。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③普遍性。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④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⑤实证性。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科学。

⑥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

⑦明确性。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

⑧社会性。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科学的功能(1)技术功能。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2)学术功能。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3)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3.科学的发展(1)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

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2)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

①科学与文化的分离;

②科学方法的局限;

③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求知方式

1.传统的求知方式(1)权威法,即接受由权威人物提供的知识。(2)经验法,即依靠人的感官来获取知识。(3)思辨法,即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系统地消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的知识。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1)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①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假设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

②操作化。操作化是指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这涉及到研究设计或实验设计的问题。

③经验观察或实验。

④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2)科学的求知方式的局限性

①科学从其方法来看,主要是用于检验已有的知识,而很少用于发现新知识,科学发现常常是依靠直觉、猜想或偶然的机遇。科学尚未将科学发现的过程纳入科学方法的体系中成为科学的缺憾。

②从科学的程序看,科学是依靠对抽象概念的操作化,即对概念的明确界定和精确测量。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很难做到完美的操作化。

③科学知识虽然都曾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和证实,但它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它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直接观测的现象,不仅如此,对于某些理论上可实证的现象,科学还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理论的发展。

三、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法律学(有些人还将历史学、心理学包括在内),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各种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管理学、行政学、社会人类学、人口学、政治经济学等。

1.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

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2)因果决定论

社会科学家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即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的因果决定论的假设并非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集体的社会行为。(3)普遍性

社会科学家通常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从他们的理想来看,这种普遍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当能适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因为被解释的现象的范围越广,理论的概括性就越高,它的应用价值就越大。(4)开放性

任何科学体系都是开放的,社会科学也不例外。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会科学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比自然科学更加频繁。

2.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1)实证性

社会科学理论必须通过经验资料的验证,理论必须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2)明确性

研究者要对他们所研究的概念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义,并对概念操作化。(3)客观性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3.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异导致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与自然科学相比,其主要特点有:(1)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2)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的观察失误,而且还包括研究者的阶级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3)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四、社会研究及其方法

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1)社会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也包括各个社会工作部门的研究。

社会研究要对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推理,以求确定社会现象的性质和规律。(2)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从科学的程序上看,社会调查实际上是直接收集社会资料或数据的过程,它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2.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1)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地、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具体的社会研究一般是在某一学科范围内进行的,这是由于科学分工的缘故。(2)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整体的结构与内部联系,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一般方式。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即探索个人、群体、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学研究包括“由于人们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俗、结构和制度,形成和削弱这些风俗、结构和制度的力量,参加群体和组织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性格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社会学还阐述人类社会的基本性质,这包括地方性和普遍性,并阐述保持连续性和引起变革的各种过程。”(3)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①综合性。社会学研究注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注重对影响社会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实证性。社会学是试图用各种科学方法来解答过去由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所回答的问题。实证方法和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1-1所示。图1-1 社会研究方法(1)方法论

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2)研究方式

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①研究法。在社会研究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②研究设计类型。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a.从研究目的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b.从研究的时间性上可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从调查的范围上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3)具体方法与技术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社会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判断并改错题

1.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正确表述为:

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2.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正确表述为:

人文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二、单项选择题

非介入性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直接观察或接触社会成员,因此不会出现霍桑效应,下列不属于非介入性研究方式的有(  )。[中财2009年研]

A.内容分析    

B.局外观察    

C.痕迹测量    

D.深度访谈【答案】D【解析】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深度访问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它是一种介入研究。

三、多项选择题

根据研究目的,可以将研究分为(  )。[中财2009年研]

A.探索性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 .描述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答案】ACD【解析】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即:探索、描述和解释。

四、概念题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社会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它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社会研究作为一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方法论[北师大2008年研]

答: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它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但方法论并非统一的。方法论是与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学科理论相联系的。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如:实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解释客观的“社会事实”,并用精确的数量分析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而人文主义学派否认社会规律的存在,它们主张用阐释或理解等主观方法来说明具体的社会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学派则强调要以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并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简答题

1.简述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关系。[北师大2010年研]

答:(1)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含义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2)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关系

①与传统求知方式一样,科学方法也要依靠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

②科学与传统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这一程序称为科学的逻辑,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a.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b.操作化;c.经验观察或实验;d.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③各种知识求知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没有哪一种求知方式可以完全排斥其他的求知方式。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调查研究中,人们都从这几种不同的来源获得知识,都要利用观察、逻辑推理、权威的论述、前人的经验、直觉和想象等等手段。只不过人们对不同来源的知识的信任程度不同。

2.请简要分析科学的基本性质或特征。[中山大学2007年研]

答:科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事实包括实验事实和观察事实。实验事实是指在某种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所取得的事实材料;观察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客观对象的实际变化过程所获得的事实记录材料。(2)科学具有抽象性和深刻性

科学绝不满足于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外在的现象描述,而是要进一步探讨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本质和规律。(3)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质和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人而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4)科学是发展变化的

科学在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时候,并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有一个过程。(5)科学理论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科学研究不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写真照相,而是通过抽象分析,除去事物所附带的各种非本质的属性和偶尔的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6)科学的基本精神是独立探索,实事求是

真正的科学家绝不轻易盲目地相信任何所谓的科学结论或真理,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验证之后,再加以确认或否定。(7)科学有着科学的研究方法

比如,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

3.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主要问题有哪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什么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试述它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中财2010年研]。

答:社会研究方法同科学方法一样,可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或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在社会研究中应遵循何种方法论,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为研究社会现象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研究途径和判断标准,这需要对具体现象作具体分析。有些社会现象(如人口发展)是适于用自然科学的数量化方法分析的,而有些社会现象(如社会规范的形成与变化)目前还只能用历史、哲学或人类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因此,在做具体研究时,研究者一般是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来选择更适于这一课题的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作为指导,或者是根据自己在理论、方法论方面的专业特长来选择适当的研究题目。(2)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①社会科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

②是否存在客观的社会规律;

③应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④如何判断社会科学知识的真理性;

⑤人的主观因素(如价值观、伦理观)对社会研究有什么影响等。

4.简述微观理论的涵义及特征。[中山大学2005年研]

答: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这种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2)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3)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都是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在最简单的意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

比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都可以说是一种“理论”,它们都试图概括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即“文化程度”对“生育率”的影响、“工业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六、论述题

1.与自然现象的研究相比较,社会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中山大学2004年研]

答:(1)社会研究的含义

社会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①人的特殊性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人不同于无生命的物体,也不同于不会深思熟虑的动物。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他们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因此,他们可能会不与研究者合作,他们也可以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采取出人意料的行为。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是没有的。正是由于人这种社会研究对象具有不同于岩石、分子、细胞等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意识,而这种主体意识又可以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具体行为。也正因为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就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②研究的干扰性

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这就像把一颗石头投入水中,必然会改变水的运动状态,或者把一块新的磁铁放到一个磁场中,必然会改变原来磁场中的磁力线分布一样。

无论是采取观察的方法,还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③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现象。人既作为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个体的事实,决定了导致一种社会行为发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必然涉及许多社会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其他的因素。

客观现实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他们往往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④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⑤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与自然科学家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就要困难得多。

自然科学家与他所研究的对象之间,往往不会产生情感上的纠葛。他不会对他所研究的对象产生同情、厌恶、喜欢、钦佩等情感。而社会研究者则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陷入这种“情感纠葛”之中。

所研究对象的状况、处境、经历,以及行为、态度、价值取向,常常在社会研究者的心中产生某种“共鸣”或“印象”。而研究者主观上的这种情感体验,往往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2.试述传统求知方法与科学求知方法的不同之处。[人大2006年研]

答:(1)传统求知方法

①权威法

在古代,知识是由圣贤、智者、巫师、主教、政治领袖等权威人物提供的。在现代,专家、学者、教授或政府和新闻报道也被认为有很大权威性。

当人们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时,他们常常是查阅经典著作或专业书籍,看看权威们是如何讲的,在几种不同的意见中,人们更相信权威的意见。

②经验法

经验法是依靠人的感官来获取知识。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有传统或前人的经验之谈,有个人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还有周围大多数人共同接受的常识。

③思辨法

思辨法是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思辨所提供的知识是靠逻辑推理来证明的,只要“公理”是真实的,那么由它推论出的知识也是真实的。

但思辨法的缺陷恰恰在于,它无法证明“公理”是真实的,因为“公理”是超验的,无法被经验证实。(2)科学求知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系统地消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的知识。(3)传统求知方法与科学求知方法的不同之处

科学求知方法与传统求知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

①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假设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是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当没有现成的理论时,研究假设也可以靠科学家的猜想或经验来建立。

②操作化。操作化是指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等,这就涉及研究设计或实验设计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者必须事先制定一个研究方案,并选择一套研究方法。

③经验观察或实验。研究者可采用各种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是对研究假设的实际验证。

④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结论一般是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归纳推理得到的。研究结论虽然是通过对一些具体现象的观察得到的,但它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可以对同一类现象作出具有普遍性的概括,进而形成抽象的理论。科学就是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即演绎与归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试述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层次。[北科大2011年研]

答:社会研究方法同科学方法一样,可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或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1)方法论

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2)研究方式

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①在社会研究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②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a.从研究目的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b.从研究的时间性上可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从调查的范围上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3)具体方法与技术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①社会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有:询问记录、观察记录、统计数据文献资料等。与此相应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②社会研究的资料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两大类。分析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方法、数理方法和模拟法。

③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观测仪器、录音录像设备、实验设备、计算机技术、资料整理的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4.举例阐述社会研究中基于不同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北科大2010年研]

答:社会研究中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1)三种研究类型的含义

①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①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②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②描述性研究

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③解释性研究

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会只停留在全面了解其状况的层次上。迪尔凯姆在研究自杀现象时,他所感兴趣的不单单是社会中的哪一类人比另一类人自杀的多,而是想得出适用于所有人的一种对自杀的共同的理解。社会研究者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及其状况“怎么样”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弄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是这样。

社会研究同样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常常用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常常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研究,称之为解释性研究。

简而言之,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2)三种研究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①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太严格。它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给人们一个大致的轮廓或印象;用来“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用来尝试可用于这一现象或问题研究的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②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在三种不同目的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样本规模往往最大,解释性研究次之,探索性研究的样本规模则最小)。

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或者说,要用来自样本的资料去描绘总体的面貌。

总之,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③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它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不要求具有广泛性,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它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它往往要求研究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所要验证的理论假设。例如,对青少年初次犯罪原因的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就不用像描述性研究那样,对青少年初次犯罪的概况,比如年龄、特点、类型等等,做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只需要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各种可能的原因和解释进行检验、分析、探讨和说明上。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比如,对于大学生的不同择业倾向,就可以通过性别、所学专业、家庭背景、价值取向等变量或因素来进行分析和解释。一旦研究者详细考察了这些变量或因素与大学生所希望选择的职业之间的关系,他就能够尝试着解释为什么某些大学生希望选择这些职业,而另一些大学生却希望选择另一些职业。

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在有无假设上也有较大差别。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或者说,建立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对于描述性研究来说,既是无关的也是不可能的。研究中是否应有假设,应根据研究的目的来决定。对于以描述为目的的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而对于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则需要有明确的假设。(3)三种研究类型的特征对比(见表1-1)表1-1 三种研究类型的特征

第二章 社会研究发展史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1.实证精神的引入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始于孔德。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真正确立始于实证精神的引入。实证精神是社会研究的精髓所在。它使社会学独立为一门科学,同时也为其研究手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前提。(1)孔德(为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原则)

19世纪,孔德提出“实证主义”的命题,形成社会科学史上的分水岭。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思潮的冲击下分化。

孔德的“实证”范畴在当时有其特定含义:①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②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③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④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⑤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孔德由此提出了他确认的社会研究方法:观察是社会学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实验;再次是比较法,即基于世界各种文化的比较,以及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比较。此外,孔德还提出了历史法——即不同历史阶段和过程比较,这也可归入比较法的一种。(2)马克思(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范例)

马克思主张通过直接考察现实的“市民社会”来建立社会理论,这种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体现在包括《资本论》在内的一系列研究中,它们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3)迪尔凯姆(对社会研究方法论作出深入探讨)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一书中首先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其中,“首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他认为,信仰体系、社会习俗等社会现象也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释。

迪尔凯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他的方法论原则成为20世纪占主流的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该方法论认为,人有意识、有差异性,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因此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1)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

①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1833—1911)

狄尔泰利用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向实证主义发起攻击。他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且无法预测的。此外,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人和社会就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②20世纪的社会学现象学派

社会学现象学派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他们主张,社会学研究不应只从外部去观察人的行为,也不能给人的行为强加一种外部逻辑,而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实地考察,深入到行为者的意义与动机的领域,揭示出指导人们行动的内部逻辑。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而微地描述实际的社会生活,“还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探寻并不存在的社会规律。

这种观点根本否认社会规律和社会事实的存在,完全反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在批判实证主义的缺陷的同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就这一点来说,它是不足取的。(2)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两个极端之间的观点

①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 1864—1920)

与实证主义不同,他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社会现象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即“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社会学研究必须首先“观察行动者的‘主观思想状态’”,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做出判断。

与人文学派不同,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但是,社会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解释不是仅仅通过外部表现和外部影响,而且还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

韦伯认为,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他定义社会学为:“其目的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以便说明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

②21世纪的历史社会学派

历史学派主张在社会研究中发挥历史和哲学的想象力,运用思辨、比较等方法。强调社会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

如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任何社会科学都要以历史事实和历史构想的存在为前提,任何一门名副其实的社会学都是历史社会学。他还指出,模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通常带有统计学的性质,并且只限于静态研究而忽略事物的历史联系,这种抽象的、只重形式的实证主义对于认识人类和社会没有多少用处。(3)评价

反实证主义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因为社会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实际上,对实证主义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社会学家,大多数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而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3.科学方法论的发展(1)孔德的实证主义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孔德的实证思想和马克思的研究实践把社会研究引入了现代科学阶段。孔德的实证体系有其自身的弱点,社会学家不能像自然科学家对待原子或分子那样对待人,他不仅要研究人的行为的外部逻辑,而且还要考察其行为的内部逻辑。

在反实证主义思想的冲击下,社会研究方法论有了进一步发展。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指出,对人性的理解是每一位社会学家的必备素质之一。(2)波普尔

波普尔提出,仅有经验观察是不够的,研究者还应在发挥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所提倡的科学研究的“试错法”在社会研究领域得到发挥。凡是社会科学理论都应实证,而某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又要求理论本身具有可证伪性(testable),以便能通过经验调查来检验。

这样社会理论与社会调查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有时甚至理论的突破有赖于调查方法的发展。单纯凭主观想象而提出一套理论的时代已经过去。(3)库恩的“范式”理论

库恩指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所以,不仅要对研究发现——即理论——进行逻辑检验,而且还要考察影响研究模式的社会历史因素,这与社会学现象学派注重实际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境遇是一致的。

库恩的观点使社会学家认识到,社会学是一门多范式的学科,社会研究方法论是不断发展的;不存在任何凌驾于科学实践之上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思想或方法论原则。

二、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社会研究方法是在自然科学思想影响下多学科的产物。它是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共同研究手段,同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也与这些学科息息相关。图2-1刻画了几种主要社会研究手段与各学科的关系。图2-1 社会研究方法与各学科的关系

1.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的发展使社会研究得以定量化、科学化。(1)阿道夫·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1796—1874)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也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

①凯特勒是将概率论思想引入社会研究的第一人,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平均人”(average man)概念。按凯特勒的理解,“平均人”是一个民族主要生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客观指标,是一个社会的典型,是描绘社会稳定状况的统计指标的中轴。

②凯特勒在他的犯罪研究中提出概念的操作化,这为现代社会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2)费舍尔(R.A.Fisher,数学家兼经济学家)在1928年提出的抽样理论为社会研究的代表性、科学性提供了数理基础。

2.心理学方法

社会研究手段从心理学领域借鉴了许多,如问卷设计中态度量表的拟定即来源于心理学。社会研究中的实验法完全借用实验心理学的模式。(1)社会学家以及社会心理学家直接以人为实验对象。如梅奥等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作的“霍桑实验”被认为是组织管理理论的转折点。该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工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2)实验法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发展得最为迅速。“场论心理学派”的代表人勒温认为,实验心理学可以系统地用于分析群体水平。(3)D.坎培尔与J.斯坦利于1963年出版的《实验及准实验研究设计》一书中概括了十六种实验方式,从经常使用的一次性个案研究到成熟的控制实验。实验法的设计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设计的改进有重大影响,社会学目前常用的相关分析、控制变量及趋势研究的设计都来源于实验法的思想。

3.人类学方法(1)人类学中的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常常为社会学家所运用。(2)人类学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大帮助是它看问题的角度。

人类学的观点对社会学的实地研究法影响最大。社会调查史上许多优秀的实地调查都是人类学影响的结果。

人类学看问题角度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研究某个个案时尽可能将所有变量及其相互作用统统考虑进去。(3)人类学的另一种主要研究手段——文化比较研究——曾解决过许多学术疑难问题。

4.社会学以及社会研究的传统

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以及社会研究历来存在着两种传统:(1)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

包括人类学、历史、伦理学、文学等学科的方法。特点是注重直观和切身体验、强调对人和社会的主观理解或阐释。(2)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

指在统计调查和实验法中所体现出来的数量化方法,它强调客观的、精确的因果分析。

近几十年来,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定量方法——如抽样方法、统计方法、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问卷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但这并不表明社会学已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实际上,人文学科的方法在社会研究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社会调查研究简史

历史上的社会调查按其目的可分为三大类:行政性调查(为治理国家服务);实用性调查(泛指以社会事业或社会改革为目的的调查);学术性调查(目的主要是构建或验证理论)。

1.近代社会调查研究(约18世纪~20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调查内容较为繁杂,多为实用性调查,如家庭调查、生活调查、工业调查、犯罪调查以及后来的舆论调查与市场调查。初期的社会调查多以社会管理和社会改良为目的。近代社会调查最为发达的是英国、法国、德国等。(1)英国

经验调查在最先进入工业化社会的英国开始得最早。

①早期以了解国情为目的的调查包括: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1690);伊顿爵士的《贫民的情况》(1795);辛克莱爵士的《苏格兰统计报告》(共21卷,1791—1799);

②早期以社会改良为目的的调查主要有:霍华特的《监狱的状况》(1777);《关于欧洲主要监狱医院的报告》(1789);1832年凯·夏特沃斯所作的关于当地工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曼彻斯特纺织工人生活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

③自1801年起,英国就实行经常性的人口普查,每十年普查一次;

④19世纪最著名的调查是查尔斯·布思(Charles Booth,1840—1916)的《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英国政府依据布思的调查报告,于1908年颁布了《老年抚恤金条例》,实行了失业保险,并规定了重体力劳动的最低工资限度;

⑤20世纪初,英国的朗特里(B.S.Rowntree)继承并发展了布思的方法。他从生理学和营养学中的“体力效应”出发,提出了维持这种“体力效应”的最低工资,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可能性。此外,尤尼(C.Udny)等人还依据布思的调查资料作过多因回归和复相关分析。(2)法国

法国的经验调查发源也较早,除A.凯特勒有关犯罪及“道德素质测定”的研究外,还有黎伯莱的家庭调查——《欧洲工人》(1855)。在法国与黎伯莱同期的还有帕兰·杜卡特列的妓女调查和维莱梅的纺织工人调查。(3)德国

①恩格尔(C.L.Engle,1821—1896)的家计研究,在比较了黎伯莱与凯特勒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即:收入水平越低,家庭越穷,用于伙食开支的比重就越高。

②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为剖析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档案文件和文献资料,并出色地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从事实资料中抽象出理论认识。

恩格斯曾长期深入到工厂和工人居住区进行实地调查,“从亲身的观察和亲身的交往中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

③德国19世纪的许多经验调查研究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及经济学家完成的,他们是斐迪南·滕尼斯、马克斯·韦伯、阿尔弗雷德·韦伯、古斯塔夫·施穆勒等人。(4)美国

美国一向保持着学术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传统,其社会调查的成效较好。美国在20世纪初所进行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以匹兹堡调查和春田调查最为著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前的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尚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社会当时的尖锐问题,虽然起到了相当大的治世之功,但其调查本身却难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尽管如此,这些经验调查还是为今后的社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和详实的调查资料。

2.现代社会调查研究(20世纪初——)

社会调查与社会学理论的结合,即学术性调查研究是以迪尔凯姆的《自杀论》(1897)为开端的。(1)《自杀论》的意义《自杀论》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现代阶段。《自杀论》的重要意义除了其中包含着关于自杀现象的精辟论述,还包括:

①它是孔德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研究中第一次得到完备的经验的体现;

②《自杀论》是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首次范例;

③《自杀论》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

④就研究方法而言,迪尔凯姆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了社会学。此外,他还为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如何从经验现象中概括出理论认识提供了范例。(2)经验社会学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移到美国。

20世纪初期,在美国的社会问题中,移民问题和城市问题是很突出的。

①在移民问题研究中,托马斯与美籍波兰学者兹南尼斯基(Floriam Znaniecki)选取了几百个样本,使用文献法和个案分析法,将移居美国的波兰农民与波兰本国的农民作了对照研究,并写成《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1920)一书。该书被认为是社会学个案研究的经典范例之一。

②芝加哥学派在布思的影响下,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对城市的贫民、种族、区域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实地研究,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将人类学的社区研究运用到现代城市。(3)社会统计调查模式的建立

①斯托弗

斯托弗的研究主要有:美国黑人地位的研究(30年代)、美国士兵的研究(40年代)、移民方式的研究(40年代),以及在麦卡锡时期的政治民意测验(50年代)。

他所研制的研究设计、抽样方法、问卷设计以及分析逻辑等已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社会统计调查研究的模式。

②拉扎斯菲尔德

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斯托弗等人的《美国士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统计分析的“详析模型”;还组织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在后来的美国应用研究界起主导作用的年轻人。他与其门徒的理论和方法被社会学界称为哥伦比亚学派。(4)当代的发展

①二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抽样理论和统计检验的引入,社会测量法的推广,社会统计学和数理社会学的发展等等,都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研究方法的定量化。同时,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提高;

②在六七十年代以后,注重了解个人与社会行为的主观意义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发展。此外,历史社会学和比较社会学又开始兴起。

数量化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发展都表明,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不断改进其研究手段,并力图更深入、更科学地认识和解释社会现象。

3.中国社会调查发展简史(1)科学意义上的社会调查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缺乏经验科学传统,没有一种科学逻辑作为方法论,同时也不注重发展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政治原因,封建统治者的保守、僵化、官僚士大夫的“清议”之风,加之连年战乱和封建割据等因素,使得社会调查在中国始终未建立起成熟的体系。

学术界早期的社会调查有许多是在外籍学者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国人主持的社会调查最早的是陈达对北平成府村居民和清华校工所做的生活费调查(1923)。(2)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学术界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原因:中国当时正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前夜,急剧的社会变迁、深刻的社会矛盾、大量的社会问题都需要理论界加以诊断和解释,以求救国之路。

较著名的有:李景汉的《北京郊外乡村家庭》(1929)及历时七年之久才完成的社区研究的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严景耀的中国犯罪问题调查(1927—1930);陈翰笙领导的对无锡、广东、保定三地区的大规模农村社会经济调查(1929—1930);以王同惠(费孝通的前夫人,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献身)、费孝通的“花蓝瑶社会组织的调查”(1934)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也有了发展。(3)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较著名的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调查成果主要有:

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费孝通的《江村经济)(1939)、史国衡的《昆厂劳工》(1943)、费孝通和张之毅的《乡土中国》(1946)等。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40年代组织了对陕北地区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了《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米脂县扬家沟调查》等大批调查报告。(4)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学术性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

有进展的只是少数领域:费孝通对“江村”(即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追踪调查,他于1957年、1980年重访他1935年调查过的“江村”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丰富资料。此外,社会调查研究在民族学、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50年代中国社会调查事业的重大发展是建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统计调查系统,它能够有效地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资料。虽然在某些时期其数据的可信性令人怀疑,但全国性统计机构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在基本国情调查上的落后状况。(5)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学的恢复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学术性的调查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促进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转变时期,社会变革与社会变迁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发展问题、城市问题、体制问题、文化观念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政策性建议。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判断并改错题

1.解释范式是一种定性研究范式,它的发展主要受到西方社会思潮中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同时也部分源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中财2010年研]

答:正确。

2.《自杀论》是法国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名著。

答:错误。正确表述为:《自杀论》是法国古典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名著。

3.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中财2012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现存统计资料的研究分析是利用那种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运用的是欧洲各国的自杀数据所进行的统计分析,属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提出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学者是(  )。[中财2007年研]

A.孔德 

B.迪尔凯姆 

C.马克思   

D.波普尔【答案】D

三、概念题

1.孔德的“实证”范畴的含义[浙大2009年研]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实证主义方法论[中财2009年研]

答: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证伪[北科大2010年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