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6:34:20

点击下载

作者:文德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试读:

前言

命运可谓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不管是中国的《易经》,还是古埃及的塔罗牌,抑或古巴比伦的占星术,无不试图洞穿命运的秘密,希望寻找到命运背后的那位神秘的主宰者。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从神秘主义到心理学,又从荣格到弗洛伊德,命运的最终决定者——性格终于逐渐浮出水面。也许这样的一个答案会让一些人大失所望,怎么偏偏是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如此熟悉的性格呢?

然而,当我们翻开那沉甸甸的历史,在无数的人层叠起来的历史的缝隙里,不难找到性格所留下的痕迹。正是因为项羽的刚愎,才在乌江边上演了一幕经典的“霸王别姬”;正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强悍和勇猛,才有了中国历史新篇章的诞生;正是因为李白的狂放和飘逸,才有了不朽佳作的流传。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再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性格这位隐藏的命运之神也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如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谓非常之独特。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行动,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命运。因此,性格决定命运就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性格对命运的奇妙作用,在古往今来的故事及我们周围的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得到了最有力的见证,而且这样的例子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就我们个人而言,要想取得成功和完美人生的第一步,就要先了解你自己。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说过:“人啊,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性格,进而对自身的性格进行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我,让良好的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帮助自己取得成功。

什么是性格?概括来说,性格就是人在处理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着、含蓄、坦率等。性格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婚姻家庭,也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职业升迁、商务活动、事业发展、经营理财等,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以及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优良性格让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坦然积极地面对,并且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不良性格会让人走尽弯路,受尽挫折,甚至在关键时刻毁掉一个人的一生,造成悲剧性的结局。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良好的性格能够促使其事业成功,能够给他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快乐;而不良的性格则会阻碍人的成功。事实上,个人成功除与财富有关以外,与名誉、社会地位和声望等亦息息相关。犹为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高贵的品格、快乐的心情,更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然而,任何人都没有完美无缺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都有长处与短处。人天生就有某一类性格,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适宜在这个方面做事,而不适合在那个领域发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为自己的性格而烦恼。性格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味地弥补性格缺点的人,只能将自己变得平庸;而发挥性格优势的人,才可以将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性格的奇妙作用,在古往今来的名人故事以及我们的亲身体验中早已屡见不鲜。然而,多数人总是浅尝辄止,读之有趣,行之艰难。究竟什么是性格?怎样的性格对人有益?什么样的性格害人不浅?博大精深的性格学问,无不令我们诧异、惊奇、叹服、思考。究竟其中有何种玄妙因素,竟使性格超越了智商、外貌等先天因素,以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我们的成败。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这不得不让我们真正重视起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性格。也许此时的你内心充满了困惑,也许你要追问: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自己的性格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命运?性格是天生注定还是后天的产物?性格可以在后天得到改变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看这本书吧。本书从性格定义、性格特征、性格类型、影响性格的因素、性格对人的前途命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对性格内涵做了深入挖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性格对命运的决定关系,不仅在理论的层面对性格决定命运进行了科学的论证,而且对每种性格都做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并着重于对性格的优势和缺陷的剖析,以期对读者了解性格的方方面面有所帮助。本书还从性格理论出发,从众多的性格类型中,列举了如中庸、狭隘、懦弱、懒惰、残暴、认真、自满、自负、大度、勤奋、诚信、正直、豪放、多疑、孤僻、乐观、自卑、进取、顽强、创新、敏感、逃避、自恋、自闭等性格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不仅有正面的性格还有负面的性格,同时选取具有典型性格的历史人物,采取历史和事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本书紧紧围绕性格决定命运这一主题,通过性格自我测试及典型性格代表案例来帮助读者认识并掌握自己的性格,从而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高效开展工作、事业,经营生活、婚姻、家庭,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并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一章 揭开性格密码

第一节 何为性格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同样是大敌当前,为什么岳飞宁死不屈,而秦桧却卖国求荣?同样是楚汉相争,为什么刘邦能一统天下,而项羽却乌江自刎?同样是才华横溢,为什么毕加索能一举成名,而凡·高却郁郁而终?同样是遭遇厄运,为什么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而许多与成功仅一步之遥的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放弃?太多的为什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性格,正是因为性格的不同而导致了选择的不同、行为的不同,进而导致命运的不同。而性格本身又是复杂而多样的,这体现在每一个个体上更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周围的人有的开朗活泼、有的沉稳冷静、有的热情大方、有的冷若冰霜、有的潇洒大方、有的郁郁寡欢、有的细心谨慎、有的粗枝大叶……归根结底都是性格所决定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人最本质的象征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典型性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个较成熟的人在各种行为中,总贯穿着某一种典型的方式,这是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这就是性格。

例如,王某不论在众人聚会的场合,还是在工作中,都是开朗大方、活力四射的。这样,我们说他的性格是活泼的。如果某一日,他有点心事,因而变得沉默寡言,但这只是很偶然的情形,我们就不能说他的性格是沉默寡言的。性格是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恩格斯说:“刻画一个人物不仅应表现他做什么,而且应表现他怎样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的活动动机或对现实的态度;“怎样做”,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要得到的东西,如何去拒绝要避免的东西,反映了人的活动方式。如果一个人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在类似的情境下不断地出现,逐渐地得到巩固,并且使相应的行为方式习惯化,那么这种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例如,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热情奔放、豪爽无拘、坚毅果断、深谋远虑、见义勇为,那么我们说这些特征就组成了这个人的性格。构成一个人的性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总是比较稳固的,在类似的甚至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切的了解,我们就可以预测到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将会做什么和怎样做。

而性格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就使得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事实上我们生来就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在学同一课程,在同样的时间里由同一位老师讲课,却往往会获得不同的成绩。尽管性格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能否认人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共同性,性格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作为个体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相同的环境条件与实践活动会使人们的性格带有群体的共性特点,像直爽、热情、好客就是东北人的共性。可以说共性是相对存在的,而性格的差异是绝对的。具体地说,性格的特征大致包含了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以及可变性、复杂性。

1. 整体性

性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每个人的性格倾向性和性格心理特征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固执的人同时也可能是坚强果断的,而一个温柔的人也可能同时是宽容的。因此,分析自己的性格,应当从自身全面地去看,既要看到自己性格的优势,也要看到劣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性格。

2. 稳定性

性格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表现为对人对事所采取的一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一种性格特征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固,不论在何时、何地,于何种情境下,人总是以他惯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行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性格的稳定性。

3. 独特性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由独特的性格倾向性和性格心理特征组成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在遗传方面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但性格品质也会有所差异。因为每个人在后天的实践环境中,条件不可能绝对相同;而且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宏观环境相同,个人的微观环境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人的性格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状态。如《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便是个个性格迥异。

4. 社会性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群,离开了社会,正常的心理发育将无法完成,更谈不上性格的发展。生物因素只给人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社会因素则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格作为一个整体,是由社会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地反映了人的性格的社会性。

5. 可变性

整个人类的心理素质都处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之中,作为人的心理素质之一的性格,当然也在不断进化。性格也会因为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总体来说是趋向成熟的。一个人,当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好的,对他自身的发展有利,他便会通过自我意识来巩固、加强和完善这一性格特点;而当他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不好的、有缺陷的,严重地阻碍了他的发展,他便通过自我意识有目的地节制和消除。人便是通过这个方式改变不好的性格和培养好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塑造优良而完美的性格。

6. 复杂性

人的性格的复杂性,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人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从社会属性来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人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人的行为的动机、欲望、需求是相当复杂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人的性格也往往表现出这种矛盾性。有的人平时温文尔雅、态度谦和,但在面对恶势力时也能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实际上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描绘一个人的性格。因此只有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剖析自己的各种欲念和思想动机,并且把这些和自己性格方面的各种表现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住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概念是如此的广泛,因此,我们只有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性格决定行为的规律、不断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同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自己的性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握和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成就美好的人生。性格的表现形式

1. 活动凸现出性格

人的心理和活动是密切联系的。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在活动中表现。因此,应在游戏、学习、劳动和交往等各种具体活动中研究人的性格。

儿童的性格在游戏中会表现出来。例如,让儿童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之间选择一个他最喜欢的游戏,从而由这个游戏的类型来判定儿童的性格,例如,有的游戏是需要团队协作的,有的是由个人独立进行的;有的游戏是运动型的,有的则是安静型的。一般来说,愿做运动型游戏的儿童的性格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愿做安静型游戏的儿童的性格是内向的;而愿做个人游戏的儿童表现出其性格孤僻的一面的同时,也表现出其特立独行的一面;喜欢参加团队协作的儿童的性格,既有善于交往的一面,也有依赖他人的一面。

学生的性格则会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如学习的责任心和坚持性。作业是否认真、细致,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和表现,也能反映其性格上的特点。

人的性格还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例如,可以从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及如何完成任务等方面观察到他的性格特征。

2. 语言体现出性格

俗话说:“言为心声。”我们观察一个人怎样说话,对认识其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说话的内容、说话真诚与否、言语风格如何等,都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一个人表里不一,也可以从其言语中表现出来,如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这充分表现出虚伪的性格特征。一个正直的人在说话时不仅语气坚定、斩钉截铁,而且用语也非常讲究礼貌、准确,其内容更是由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而一个狡诈的人在编造谎言时语气往往是飘浮不定的,而且用语也给人一种不确定、不可靠的感觉,其内容更是漏洞百出。

当然,语言只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性格的一方面,因此,为了更好、也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我们必须把言语的不同方面与性格的其他表现联系起来。

3. 外貌表情反映出性格

其实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姿势、打扮、衣着等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热情开朗的人总是将他的开朗的性格写在笑脸上,而一个阴郁的人则总是一脸的惆怅表情。微笑本身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托尔斯泰写道:“有些人一双眼睛在笑,这是奸诈的人和利己主义者。有些人不用眼睛而是口中发笑,这是软弱、优柔寡断的人,而这两种笑都是不愉快的。”面部表情是多种多样的,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眼睛在面貌的表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显示了人的性格和气质的某些特征。托尔斯泰就曾把人的眼神分为:狡猾的目光、炯炯有神的目光、明朗的目光、忧郁的目光、冷淡的目光、无情的目光等。

典型的姿势,如一个人是放开大步走还是迈着碎步走,是笔直地站着还是斜歪着,双手放在什么地方等,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服饰也可表现出人的性格。比如,活泼型的姑娘一般喜爱色泽鲜艳、图案活泼多变的服装;温柔文静的姑娘则爱穿素净淡雅、饰物线条简单的服装。性格的源起及发展

英文中的性格“Personality”一词的语源一般都认为它来自希腊文“Persona”。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希腊人在演戏时戴上的面具,后指演员在戏中扮演的角色,并指扮演该角色的人,有时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这也就是说,“性格”是人类行为的特征,是经常性的行为表现,而不是那些仅偶尔发生的行为。因此,性格一词最初出现时,含有4种不同的意义:①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呈献给其他人的公开形象。②别人由此知道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③适合于这个生活角色的各种个人品质的总和。④角色身份的特定性和异他性。

可见,人的性格既包括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外部的自我,也包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显示出来的内部的自我。

人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对性格的关注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大弟子德奥佛斯特就在他的《人的种种》一书中对愚钝、小气、胆小、叛逆等常见的性格及典型行为做了深刻而幽默的描述:

愚钝的人就是——“去找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人,要求和他谈谈心。”“女朋友正生病发高烧,却在她面前大唱情歌。”“去喝喜酒,却在宴会上大肆批评新娘的不是。”“看到长途旅行回来、累得全身无力的朋友,却邀他去运动。”“对方手上有一件事情正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犹豫不决的时候,自己却自告奋勇地表示想接此工作。”

而他对“小气”的人的刻画更是到位,让人叹为观止:“请人喝酒,却一直数对方喝了几杯。”“请别人帮忙买东西,即使花费很低,但一看到账单,仍大皱眉头。”“天天跑去看自己和邻居的土地界址是否被移动了。”“请人吃烤肉,却切成小小的块,每次只端出一点点。”“说要出去买食物,逛了半天却什么都没买回来。”

这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性格论”著作了。他有关性格的各种描述在诙谐幽默中给人一种贴切、点到死穴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读此书也成为当代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随后卡雷努思根据希波克拉底的“液体病理学”提出所谓的“气质说”。活泼而有阳刚之气的人血液较多,也就是“多血质”;而性情稳重、沉着缓慢者则是由于黑胆汁过多,属于“黑胆质”;至于急躁没耐性的人则是由于黄胆汁过多,属于“黄胆质”。这种所谓“气血质”的学说可说是卡雷努思将希波克拉底以来古希腊医学综合整理、体系化的结果。

到了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德国医学和心理学家恩特将人的情绪反应以“强与弱”、“快与慢”等二元对应的方式,配合气质说,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人的性格归于以下4类:

1. 多血质

这类人轻率、活泼、好事,喜欢与人交往,面对困难不会退缩,以及不会记恨;很容易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很容易忘了约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但看事情不妙,也会开溜;能够调整自己的喜怒哀乐,随时保持心理平衡与往前冲刺的状态;一旦成功或受别人赞赏,就乐不可支。

2. 黏液质

这类人多安静、漫不经心、散漫、邋遢、好饮食。相对于黄胆质的人一受刺激就哇哇大叫,黏液质的人则反应非常迟钝或冷淡。虽然反应及行动缓慢,但这类人通常诚实且值得信任。由于个性平淡,这类人多工作缓慢,所以不太容易紧张,但反面,则有做事动作迟缓、不修边幅、喜好享乐等毛病。可以说,这类型的人多半有点利己主义倾向。

3. 黑胆质(抑郁质)

这类型的人比较趋向于稳重、沉郁,经常只看到人生的黑暗面。他们多半避免迎来送往的交际活动,也不喜欢和外向活泼的多血质人在一起,甚至看到别人欢天喜地乐不可支时,反而会不高兴。这类人一遇到困难常常心理失去平衡,一旦心情不高兴,便久久无法恢复正常。

4. 黄胆质(胆汁质)

对于情绪的刺激非常敏感,意志容易动摇、没有耐心、情绪忽冷忽热。这类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但想法常常改变,只有3分钟的热度。这类型的人不喜欢被压抑,喜怒哀乐的表现非常明显。不过,他们不像黑胆质的人容易持续某种心情,不论悲伤或愤怒都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而言,这类型既热心也有爱心,做事情很有爆发力。

到了20世纪,“四气质说”又被德国学者克雷兹曼及美国学者提出的各种理论代替,而这一期间的“性格”学说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根据四型判断性格的方法被普遍应用。中国历来对性格的认识

我国对性格的认识与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性习论”,而后到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的年代,各家各派又在“性习论”的基础上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将对性格的探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是产生于商代的“性习论”。“习与性成”据说是商代早期伊尹告诫初继王位的太甲的一句话,意即一种“习”(习惯)形成的时候,一种“性”(性格)也就形成了。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随后把“性习论”加以发展,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原先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习练,而导致了人们“习相远”,即差异很大的性格。

到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以往学说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性染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即人性完全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与此同时,儒家的另一位集大成者——孟子则一直坚持“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性格天生都是善良的,并且举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为人性的“四端”,而这“四端”是人皆有之的,只要推而广之,就可发展成为仁、义、礼、智、信等善良性格。

同属儒家的荀子则提出了与孟子的“性善论”恰恰相反的“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情”和“欲”都是人的天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所以,“情不可免”,“欲不可去”,“情”和“欲”都是人们产生不良性格的基础。他主张用“礼乐”节制人们的“情”和“欲”。

到了汉代,集各家学说于一身的董仲舒为了迎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便将性格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天人感应论”,认为“为人者天也”。因此,人的身体结构跟天的特点相吻合:“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也与天的现象相对应:“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晴;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从这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观”出发,必然引出唯心主义心身观,对人性做出唯心主义的臆测。董仲舒明确把人的性格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这就是所谓“性三品”说。他认为“圣人之性”天生为善,不必教育;“斗筲之性”天生为恶,无法教育;“中民之性”则可善可恶,必须教育。

随后,“性恶”、“性善”、“性染”和“性品”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明清时期。

关于性格的分类,中国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分类方法,我国古书《灵枢》中就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进行分类,并归纳为五类:金、木、水、火、土。

金型人面呈方形,皮肤白色,肩、腹、足都小,脚跟坚实厚大,骨轻。禀性廉洁,性情急躁,行动刚猛,办事严肃认真、果断利索、坚定不移。

木型人肤色苍白,头小面长,肩阔背直,身体弱小,忧虑,勤劳。好用心机,体力不强,多动刚猛,多忧多劳。

水型人皮肤较黑,面部不光洁,头大,清瘦,肩膀狭小,好动,走路时身子摇晃。禀性无所畏惧,不够廉洁,善于欺诈,为人不惧不卑。

火型人皮肤发红,背部肌肉宽厚,脸形尖瘦,头小,手足小,步履稳重,走路时肩背摇晃,背部肌肉丰满。性格多虑,缺少信心,态度诚朴。性急,有气魄,轻财物,但少信用。

土型人皮肤呈黄色,头大面圆,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身体匀称。内心安定,助人为乐,对人忠厚。行事稳重,取信于人,静而不躁,善与人相处。

根据这个理论,不同性格的人,寿命的长短也是不同的。一般认为火型人“不寿暴死”,土型人寿长病少,这一点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

我国另一部伟大的医书《内经》还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以下五类: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

用“阴阳五行说”对人进行分类,虽然缺少科学依据,但还是给人们提供了区分不同类型的人的参考工具,这在当时是有一定作用的。这种分法表明:人的本质是由内部阴阳矛盾的倾向性决定的。这和近代生理学研究的兴奋和抑制关系有相同之处。西方国家对性格的理解

在西方国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性格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并做出了种种解释。而这些最早的研究和论断也为后来性格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早提出性格分类学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他把人分成两类:一类人是以“逻各斯”(理智)为指南并能支配自己欲望和需要的人;另一类人则屈从于跟动物没有多少区别的愿望和需要的支配。柏拉图则用不同的灵魂占优势来解释人们的性格。在他的《理想国》中,他提到人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做适合的事情,从而各司其职,例如,有智慧的人应该当学者,勇敢的人应该当军人,而情欲旺盛的人可以从事手工业、做手艺人。在西方,把性格理解为其本质是产生于社会的这种观念,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他把人确定为政治的、社会的动物,认为人的性格产生于结合成群体的人们的社会情感和联系,以及由人际交往联系起来的集体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思想,构成西方最早的性格社会心理学的核心。

一直到十八九世纪,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拉杰法尔的相面术和加尔的颅相学。这种学派认为,人的长相、脸型和性格、命运有联系。1811年,奥地利医生加尔研究了大脑皮质不同部位的功能定位,并且认为,脑的某一部分是否发达,能在颅骨的外形上显示出来。因此,可以根据颅骨的外形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倾向。例如,前额骨突出,就被认为是“聪明”、“精干”;额骨扁平,则被认为是“笨拙”等。加尔的这个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被他的学生施浦泽姆加以发展,成为一门“骨相学”。根据这种学说,一个人是忠诚老实还是虚伪奸诈,是正直坦率还是阴险毒辣等,只要看一个人的头骨长相就能推测出来。但是,这些学说带有很浓的唯心主义色彩,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随着科学的进步,它最终被新的学说所取代。

20世纪初,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冯特明确提出了“个性精神源自于整体精神之中”的观点,认为个人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是由一定的集体现象中派生出来的。

在冯特以后,又有人提出“遗传决定”的学说,认为个人的性格取决于遗传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说,人的个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霍尔则鼓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们实际上都认为,个人性格之间的差异就是遗传因素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而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到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至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个性形成问题上都看到了社会的作用,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于性格的影响,提出了性格不是遗传的结果,而是环境和教育影响的结果的原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更是将社会对性格的影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他们强调人的活动本身在改变环境中的作用,即不但环境能改变人,人也能改变环境。

到了20世纪40年代,关于遗传和环境对性格、心理的作用,曾引起国际心理学界一场激烈的论战,其结果是不了了之。这场论战中止20多年后,又由于詹森在1969年发表关于种族的智力差异观察、强调遗传决定而重新引发。究竟是遗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性格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性格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性,另一方面,人也可以支配自己的性格,人的性格是接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的。一个人,当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好的,他便会通过自我意识来巩固、加强和完善这一性格特点;反之,当他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不好的,有缺陷的,他便通过自我意识有目的地节制和消除它。人便是通过这两个渠道改变不好的性格和培养好的性格,来不断完善自己,进行优良而完美的性格的塑造。

第二节 性格的形成过程

荣格指出,对于婴幼儿来说,对他们最有影响的东西并不是来自父母的意识状态,而是来自他们本身的无意识的背景。也就是说,在婴儿刚出生时,他是意识不到作为父母的成人行为的,但在他的潜意识中,会流露出他的性格信息。当然,这种所谓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性格信息与遗传有一定的联系,但它并不完全由遗传来决定。早期的心灵意识

人的心灵意识进化是一个继承与进步的过程,儿童先于自我意识阶段的精神,并非空洞无物。继承祖先的潜在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只是在得到外界物的刺激时才表现出来。当语言发展时,儿童的意识便随即出现。这种具有瞬时内涵和记忆的意识便自动检验先前的集体内涵。而事实也证明了在未获得自我意识的儿童身上确实自然拥有着这些内涵。这些梦有许多是非常神秘,而且寓意很深刻的,我们无法明白。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是儿童做的梦,人们会理所当然觉得梦中的那些东西很成熟,是只有成年人才做的梦。这些梦都是祖先痕迹正在退化的集体精神的最后痕迹,这种通过儿童的梦来重现人类心灵中永恒的内涵的做法有点可笑。在这个阶段,因为这些退化必然产生出许多恐惧,以及各种朦胧的成熟的预感,这些预感会在以后的生活阶段中再出现,正如人们通常说的:只有小孩和傻子说实话。这种实话是一种人类心灵遗留下来的印证。心灵意识的发展过程

当婴幼儿已经从无意识开始变为有意识时,弗洛伊德指出:如果母亲注意了喂奶的方式、断奶的态度以及关于大小便排泄的教养方法,孩子在成长后的性格,就会因母亲的教导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首先是关于喂奶,如果得不到母亲的关注,只是定时由佣人喂养而成长的儿童,性格会变得孤僻,他们较为好哭、爱撒娇、自私和对别人猜疑,称为“口腔期不足”。弗洛伊德将人生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每一阶段各具明显的特征,并且认为每一阶段都潜伏着一种“危机”。

以下是弗洛伊德的“人生五阶段”概要:

1. 信任与怀疑

出生至1岁的婴儿阶段,称为“口唇期”。

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人主要的需求是获取口唇的满足感,即婴儿通过吸吮母乳而获得满足。对于这一时期的口唇需要可以从婴儿的生理与精神需要两个方面来理解:刚出生的婴儿由于生理需要解决吃奶问题;而同时,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婴儿也需要与一个养育者建立起永久的亲密关系,并给婴儿提供一种全面的生存安全感。因此弗洛伊德认为:当环境满足了人的口欲需要,婴儿便与母亲建立起正常的母婴或亲子关系,获得安全感,才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信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但如果口欲需求受挫,表现为对人充满不安全感,影响成长,人将会出现自卑、自恋的性格缺陷。如果口欲需求过度满足,会出现“口腔性格”的依赖、嫉妒等性格特征。

2. 自主与羞怯

1至3岁的幼儿阶段,称为“肛门期”。

肛门期是指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训练,能正常排便而满足舒适的欲望。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自主意识大为增强,出现“第一次逆反期”。由于这一时期练习适应社会的内容是以社会许可的方式排便,因此,如果父母给予儿童正确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愉快的心理体验,这一阶段幼儿的心理成长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他们会继续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能够在今后发展与同伴和他人的社会关系。放任不正确的训练,或施以过于强硬的压抑,都会使儿童发展欲望受挫,则会归结为“缺陷人格”,或表现为某种迂腐、偏执的性格特征。

3. 进取与罪咎

4岁至5岁的儿童阶段,称为“性器期”。

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会转向异性器官,爱恋异性父母,并由此学会与家庭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从而具有对社会生活更广泛的适应性,开始真正向一个“人”转变。他们开始在家庭以外去寻找情感的寄托、生活的内容,于是,他们也开始了对“人”的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对“人”深入认识的表现是孩子发现父母亲两种性别之间的爱恋,表现为:男孩需要向父亲模仿,女孩需要向母亲模仿。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儿童相关的满足,一是会令“俄狄浦斯情节”压抑在人的潜意识,从而变成成年后神经症;另一是儿童会缺乏人际关系的正常学习,成年后表现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无能感。

4. 勤奋与自卑

6岁至11岁的儿童阶段,称为“潜伏期”。

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冬眠),儿童的兴趣投向外界,与同伴的社会关系发展迅速,并奠定了社交关系的基础。

5. 自认与迷乱

12岁至20岁的青少年,称为“青春期”。

这一时期儿童进入躯体成熟,并且完成对家庭以外的亲密客体关系的建立过程,使自己的观念同化及适应,达到人格的形成。性格的成熟

荣格认为:性格的发展、形成及变化,一直到成熟,都和人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理论都倾向于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影响人的性格。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帮助人时动作敏捷、热情溢于言表,而黏液质的人则沉着冷静、情感蕴含在心。气质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所以,一开始气质就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是有显著的相关。荣格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大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性格的成熟是相对的,绝对的成熟是不存在的。从人所处环境的变化来讲,性格也有一定变化,但是,除非较大刺激(比如失恋、对自己重要的人发生意外、重大失败或挫折等),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基本稳定了。

第三节 性格的本质特征

性格的构成非常复杂,它包含着各种侧面,并且每个侧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而性格的特征就是指各个不同侧面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和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是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了一个人所特有的、稳定的倾向,也是一个人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为心理与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等方面的性格特征。①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有:公而忘私或假公济私,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热爱集体或自私自利,正直或虚伪,有同情心或冷酷无情等。②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有: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勤劳或懒惰,节俭或浪费,勇于创新或墨守成规等。③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有:谦虚或骄傲,自尊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自由等。④对生活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有:抱怨生活的不公或懂得感恩,悲观或乐观,放弃或坚持等。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态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其中一方面的态度可以影响或决定另一方面的态度。比如,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他对待事业常常是积极进取的,他对待同志常常是热诚相助的,他对待自己也常常是严格要求的。这也表明:一般说来,在个人的态度体系中,他对社会的态度常占据主导的地位。

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是受他所持的相应的观点制约的。人对社会的态度如何,真实的反映着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个人性格中对现实态度的那些特征,基本上也是人的精神面貌的道德特征。由此可知,当全面评价某人的性格特征时,人们总不能不带有某种伦理上的褒或贬。比如,当谈到某人性格中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特征时,总同时伴有赞许或颂扬的评价;相反,当谈到某人一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特征时,同时也伴有否定的、鄙夷的评价。性格的理智特征

人们借助感知、思维等认识过程来反映现实。这些认识过程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构成了性格的理智特征。

1. 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感知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为:主动观察型和被动感知型,逻辑型和概括型,记录型和解释型,快速型和精确型等。

2. 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记忆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为: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等。

3. 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想象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为: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敢于想象型和想象受阻型,反映独立型和反映依赖型等。

4. 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思维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区分为:独立型和依赖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性格的意志特征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反映出性格的意志特征,它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能力,包括发动和制约两方面,对于人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方面具有促进强化或抑制削弱的作用。它在人的性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人的性格的意志特征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描述:

1. 行动目的的明确程度

意志行动不同于冲动性行动,它具有自觉的目的性,意志过程就是根据这个目的来调节行动实现目的的。然而在人的行动目的性上,有着个人差异。有的人遇事目的明确,独立性强;有的人为人处世则经常目的不明确,稀里糊涂过日子,缺乏独立性,容易随波逐流。

2. 行为自制力控制水平

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有时需要抑制自己的某些内心冲动和外部行为,有时出于外部的社会约束也需要如此,于是表现出各人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有人自制力强,善于“令行禁止”,表现出较好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有的人则自制力差,表现出行为的冲动性、任意性和散漫性。

3. 行为解决问题的果敢性

这是在人遇到危难局面时表现出的意志特征。身处惊险环境,有的人表现得勇敢、顽强、镇定自若,有的人则胆怯、懦弱、恐慌万状;面临困难的抉择,有的人表现得果敢决断,有的人则优柔寡断。

4. 行为持续的坚韧性

在达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显示出个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要不同,就是坚韧程度。有的人富有恒心,处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有的人见异思迁,难于持久,甚至遇难则退,半途而废。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被称为性情,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感特征,它直接控制、影响人的自我状态。

1. 情绪强度的性格特征

经受同样的刺激,个人经常出现的情绪强度可以不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或易于大喜大悲;有的人则不易动情或惯于产生微欢淡愁;有的人情绪难受约束,动辄喜形于色;有的人情绪则常受理智和意志的抑制,表现甚为平和。

2. 情绪稳定性的性格特征

一种情绪产生了,其持续的长短因人而异;两种性质对立情绪转换的难易,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个人间情绪稳定性的区别。有的人喜怒无常,瞬息万变;有的人则相反,一旦沉入某种情绪体验,就不易摆脱。

3. 主导心境的性格特征

主要指不同的主导心境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程度,例如,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长,有的人受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短;有的人愉快,有的人忧伤等。

总而言之,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个体身上结合为独特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有的性格。

由性格的特征可见性格的本质特点,而性格的本质特点取决于一个人对现实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这一部分构成性格的内核。性格的这一部分,是个体在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客观现实的不同反映,不断地渗透到个体的生活经历之中,影响个体的生活活动。这些客观事物的影响,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里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它构成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构成人的性格的突出的、典型的方面。例如,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观,有的人真诚,有的人虚伪;有的人正直,有的人狡猾;有的人谦虚,有的人骄傲;而这些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相关的行为很明显地体现了性格的本质特点。因此,我们在认识自身性格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去改进和完善自我的性格。

第四节 影响性格的四大因素

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性格又在有意或无意中支配人的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结局。而性格的形成又受到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使得每一个人的性格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教育等改造,从而使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发生质的改变,进而走向性格的完善与成熟。遗传——与生俱来的性格

人类似乎很早就对性格的形成的遗传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国的很多俗语就有这一方面的十分生动和形象的体现,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如在一个崇尚以瘦、高、小脸为美的国家里,如果一个人的外表刚好符合这个国家的大众审美标准,那么他/她将成为众人认可、肯定的对象,其自信心和自尊感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如果相反,他/她胖、矮且相貌并不那么出众,他/她就会在一种大众无形的否定中感到自尊心受挫,并产生自卑的情绪。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早熟的孩子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孩子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不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

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郁型的人比开朗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强者。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这种由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性格差异在社会的职业角度就有很好的体现,例如,需要细心与耐心的护士、幼教、秘书等工作的从业者一般以女性居多,而需要耐力、独立性、支配性的工作,如工程师、警察等则以男性居多。

遗传固然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的影响。因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无论是讨人喜欢的性格还是讨人厌烦的性格,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影响,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并完善自己的性格。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

当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就归属了一个家庭,而且家庭作为每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父母双方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所承担的角色等都对人的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 父母性格的影响

父母个性的相映成趣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发展和丰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父母中有一位是黄胆质气质,另一位是黑胆质或黏液质气质,这样两种个性刚好形成互补,这样的父母一唱一和,松弛有致,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家庭的魅力、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幽默感。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乐观、开朗的个性。相反,若是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同(多血质还好点),要发脾气,两人大动干戈,要温柔起来,两人情意绵绵,家庭环境也形成夏日型环境: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晴空万里。这样的个性组合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往往具有消极影响。他们往往对父母的行为感到不知所措,再开朗、乐观的孩子也会变成一副坏脾气,沉默、抑郁、苦恼、少年老成。

此外,父母对孩子个性的影响还表现在父母本身的个性影响力上。一般说来,多血质和黄胆质气质的父母比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两种“外向型”的气质,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类似父母的个性。如果父母性格比较沉郁,孩子在沉寂的家庭环境找不到多少快乐就会把目光投向外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欢乐,从而丰富自己的个性内涵,使孩子在未来形成与父母相差甚远的个性。

2. 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及态度的影响

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与爱一起发挥重要作用的,那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权威和服从的问题,即父母怎样发挥权威和发挥什么样的权威,以及孩子怎样服从父母的权威。

父母亲的权威,在各个家庭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比较专制,硬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如果不接受,那就非打即骂。与此相反,有的父母一切听从孩子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片面强调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自由。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态度多变,一会儿大耍威风,一会儿又百依百顺。

不过,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下表:

3. 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的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从童年起姐姐就担当保护和照顾妹妹的责任,那么,姐姐就会处事果断、主动勇敢,而妹妹则较为顺从、被动。再如,一个家庭将儿子当做女儿来对待和教育,那么,这个男孩往往会形成温顺、细腻、柔和的女性化性格。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家庭氛围中来。一般来说,在气氛很好的家庭,即父母和子女相互信赖、相互爱护,相处得如同朋友一般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大多数人的性格表现出沉着稳定,善于适应和独立性强的倾向。而在那些乱七八糟、纷争频频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则大多数适应性很差,经常会捅出各种娄子来。

由以上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所谓“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的明天”,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大师鲁班的母亲也是一位出色的木匠,鲁班受其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斧头、锯子等感兴趣。成了大建筑师后,母亲仍是其重要的帮手。每次鲁班用墨斗放线时,母亲就拉着墨线的一端。有一次墨线突然卡在了木缝里,母亲突然得到了启示:如果有一个钩固定在一端将墨线钩住,不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活了嘛。母亲将想法告诉了鲁班,鲁班很快做好了这种钩,人们为纪念发明家的母亲,就将这个钩称为“班母”。鲁班在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又相继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这其中有其母亲不小的功劳。

在人生的过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子女最具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重塑你的性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除了早期的家庭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外,学校作为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教育方式,将在儿童性格的形成阶段起主导作用。学校将根据某些具体的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其他活动中受到影响。

1. 班集体的影响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成员严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感染着集体成员,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与此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了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感,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也培养了乐观、坚强、勇敢、向上等优秀品质。优秀的班集体还可以使学生的一些不良性格得以改变。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的8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一学期后,发现他们表现得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一个好的班集体固然能为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但对于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来说,他们更是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到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2. 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的主体,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无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散漫、懒惰的性格,若任其发展,最终可能会导致极其不良的放纵性格。

专制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进行赞誉、贬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这样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依赖、压抑的性格,也很有可能会形成另一反面——叛逆的性格,甚至会存有报复心。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易形成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坚韧友善的性格,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时期恰好是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制度都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环境——“时势造英雄”

人生来就不是孤立的,人总是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就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以社会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域、民族两大方面,我们常常会对各地的人进行分析,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而民族环境不同也会影响到个体性格的不同。而对人的性格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大环境则更为复杂,想必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其中就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影响。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主要活动于战国时期的梁惠王、齐宣王时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子本为贵族后裔,到他父亲那一代,家境就已衰落了。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得病死了,他从小是母亲一手抚养大的。孟母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很能干的女人,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人。

开始,孟子家距墓地很近,他常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到墓地里去看热闹,也许是看得太多了,他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给死人送葬一类的游戏来。孟母知道以后,觉得这种地方不能让孩子来,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于是,第二天孟母收拾好家里的东西就搬家了。

他们母子二人搬到一个闹市附近住下来。这个市场人来车往,每天从早到晚叫卖声、吵嚷声不绝于耳,时间一长,孟子又学起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来了。孟母觉得这种环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再次搬家。

这回,他们搬到一个学堂附近住下来,那些来学堂读书的人个个斯文,讲礼貌,见面时或作揖或鞠躬。日子长了,孟子就照着那些读书人的样子拿书来读,和人见面时也仿照那些读书人行礼作揖,变得非常懂事有礼貌。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个地方对孟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于是就一直住下。

后来,孟子一天天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孟母就把家中节约下来的钱给他交了学费,送他到学校读书。起初,孟子还很用心读书,可时间长了,就有些松懈了,有时孟子还偷偷逃学,后来被孟母知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