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0:02:26

点击下载

作者:殷伟,殷斐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物年画

人物年画试读:

1 神农帝君发明农耕

神农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神农就是“神明于农业”的意思。神农氏在民间信仰中的称呼很多,又称神农大帝、神农仙帝、先农、田祖、五谷仙、五谷王、五谷先帝、五谷大帝、农皇爷,等等。

神农氏所处的时代,可能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的阶段。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周易·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修务训》说:“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三国时曹植的《神农赞》也赞道:“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汉代《白虎通义》则明确解释了“神农”的由来:远古百姓过着采集、渔猎生活,都以吃动物肉为食。到了神农的时候,人口已生育繁多,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用来维持生计的动物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用了。于是神农氏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发明制作了耒、耜等农具,亲自耕作,并教导百姓耕作播种五谷等农作物的技能,使天下百姓获得很大的好处。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地尝,一样一样地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稻、黍、稷、麦、菽五谷,从此农业兴旺,天下老百姓才不受饥饿的煎熬。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而神农氏的农耕技术出神入化,故被称为“神农”,神农氏那造福百姓的恩泽和遗爱,真是历千秋万代而不衰。如河南滑县年画《田祖神农氏》图中上端是神农氏坐像,下端则是神农氏发明制作的耒、耜等农具和牛马,以及农民打谷晒场的场景。类似的还有河南朱仙镇年画《神农氏田祖师》。河南滑县年画《田祖神农氏》

云南甲马《五谷之神》刻绘的是神农氏神像,称作五谷之神。又相传神农氏用赤色神鞭鞭打各种草木,详尽地了解草木是有毒还是无毒,是凉性还是温性,遍尝各种草的药效,才有了医药学。河南朱仙镇年画《神农氏田祖师》云南甲马《五谷之神》

自古以来,历代都有太牢礼仪祭祀神农氏。在宋代以前,还没有神农氏祀像,宋太祖开始建庙塑像奉祀神农氏,并持谷穗一束。清代雍正年间,朝廷更命各省府州县,设立先农坛,坛后立庙,年年由地方官率老农致祭,而且每年由天子头一个祭典,在北京先农坛恭行大礼,庄严肃穆,非常隆重。农民、药商、医师等都尊奉神农氏为保护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相传是神农氏诞辰,奉祀神农氏的庙宇都有隆重的祭礼,香火鼎盛,年年祭典。庙宇所祀神农氏的神像,都头角峥嵘,袒胸露臂,腰围树叶,赤手跣足,一副原始时代的装束;塑像的表情木讷笃实,亲切温和,就像平日乡间小路常遇的庄稼汉一样平实。神农氏神像的手上还拿着一串金黄色的成熟稻穗,更显示他时时不离本行的敬业精神。神农氏神像有白、黑、红三种不同的脸色,因为他的功劳又多又大,所以,不同的面貌表现出他多重的身份及功德。如广东陆丰年画《神农帝君》。广东陆丰年画《神农帝君》

民间一直流行祭祀神农的风俗,人们抬着祭品来到神农庙祭祀,有的地方直接在田边祭祀,这些活动大都在清明前后、插秧前后、夏至时及秋收开镰时举行,清明时叫“许愿”,插秧时叫“尝甜头”,秋收时叫“还愿”。夏至时祭祀的人们穿蓑戴笠,祷雨水充足;秋收时插黄熟稻谷在供饭上,有荐新享神的古意。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有句:“处处祠田祖,年年宴杖乡。”

2 大禹治水为民造福

大禹是夏代的第一位天子,后世也称为夏禹。他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是上古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最卓著的功绩就是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相传三皇五帝时期,洪水泛滥,百姓饱受苦难。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采用“堙”(堵)的办法,逢洪筑坝,遇水建堤,治水九年,洪水依然泛滥。舜帝操持朝政,见鲧治水无功,就革去了鲧的职务,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是中国历史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禹以后就开始了“夏传子,家天下”的历史。如山东杨家埠年画《历代帝王图》之唐虞、《历代帝王图》之夏禹。

禹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面对滔滔洪水,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鲧治水“堙”的办法,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等九个州。禹把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部分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然后他治理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屋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太华山、大别山等,目的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凿山疏流,将水引入大海,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山东杨家埠年画《历代帝王图》之唐虞、《历代帝王图》之夏禹

禹是一位很开明的君主,孔子曾说,我实在挑不出禹的过失。禹曾在淮河畔涂山(今安徽蚌埠)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就离家治水去了,一去就是十三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十三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展现了我们祖先治理洪水的生动画面,一直广为后世传颂,大禹治水所衍生出的丰富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年画四条屏《礼义廉耻》之《大禹清廉》就是描绘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民国年画四条屏《礼义廉耻》之《大禹清廉》

虽然这位治水英雄生活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但治理滔滔洪水,创造了人间奇迹,开启了中华文明新纪元,所以,大禹的名字和他那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跨过漫长的时空,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禹王治水》就是以大禹治水为题材的。画面以大禹降服水怪无支祁为主,还有制服猛兽、过家门不入等场景,尽管只展现了风平浪静、治水大功告成的场景,但却使人体会到治水工程的艰巨,降服水魔的艰难,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人对治水英雄、文化创造者的永久怀念和爱戴。

相传淮水治理十分艰难。一日,大禹在淮水岸边相度地势,忽见一水神以身触岸,堤岸顿时崩溃。这水神名叫无支祁,高额塌梁,白头青身,金眼白牙,十分凶猛。大禹就派天神乌木由、童律与水神无支祁决战,但二神不是无支祁的对手,败下阵来;禹王又派掌管时间的天神庚辰(紫微星君)接战,无支祁不敌,潜水逃跑。无支祁虽矫健敏捷,但不如庚辰脚步迅速,终于被庚辰擒住。大禹下令以铁锁锁住无支祁,压在淮水下游龟山脚下,从此水患平息。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禹王治水》

清初北京绘本年画《禹王锁蛟》图中描绘水神无支祁被擒,锁在擎天柱下,禹王则戴风帽披斗篷,捋须按剑立守。禹王锁蛟的故事表现了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

常有年画刻绘紫微星化作一个力士降服无支祁,锁在雕柱上。紫微星为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之一,紫微是道教四御之一,受到历代帝王的祀礼。紫微高照象征驱邪避凶、迎福祈祥,清代佛山年画《紫微正照》正是这种寓意吉祥的年画。清初北京绘本年画《禹王锁蛟》清代佛山年画《紫微正照》

3 纣王迷恋妲己美色

妲己,己姓,字妲,河内温(河南温县)人,有苏氏部落首领的女儿,世称苏妲己。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由于有苏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只得在灭亡和屈膝间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并把美女妲己嫁给纣王为妃,可见妲己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相传妲己是天下难得一见的美女,深得纣王宠爱,立为王后。清代陕西凤翔世兴局戏曲年画《苏护进妲妃》就是描绘有苏部氏落首领苏护带妲己进宫见纣王,画面颇为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清代陕西凤翔世兴局戏曲年画《苏护进妲妃》

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所以才会有《封神演义》附会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虽然妲己不是狐狸精变的,可照样把纣王迷得五迷三道。纣王喜好喝酒,沉湎音乐,迷恋女人,得到妲己后,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废朝政,对她言听计从,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妲己以美色获得纣王的专宠,纣王不但投妲己所好,还让一名叫涓的乐师作淫荡的曲子、鄙俗的舞蹈、颓废的音乐,加重赋税,搜刮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沙丘花园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异宝,并大量捕捉飞禽走兽在里面放养。纣王整日在沙丘花园中聚会玩乐游戏,把酒灌满池,把肉挂成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让男女脱光衣服相互追逐,彻夜长饮,欢嬉达旦,真可谓荒淫至极。

百姓对纣王的行为怨声载道,一些诸侯开始背叛他。于是,纣王加重刑罚。苏妲己发明炮烙刑法,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赤身裸体抱住烧红的铜柱。犯人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妲己听到,就像听到音乐一样发笑。

纣王任命西伯侯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西伯侯被纣王囚禁羑里后,嫡长子伯邑考在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西伯侯,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西伯侯忍辱负重,还是吃下肉羹。纣王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还不自知。”九侯有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深得纣王喜爱,但她因看不惯妲己的狠毒和纣王的残暴,被纣王杀了,九侯也被剁成肉酱分给诸侯食用。对于这种冷酷而变态的做法,纣王的叔叔大臣比干实在看不下去,就在纣王面前多次进谏。纣王觉得他这是妖言惑众,给他难堪,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怂恿纣王,说:“我听说圣人有七窍玲珑心,不如打开胸看看。”于是纣王在摘星楼上残酷地摘下了比干的心,让妲己观看,一代忠良就这样惨遭杀戮。

纣王残忍无道、祸国殃民,激起百姓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击败商军。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俘,押往刑场斩首示众。

清末大连永庆印刷局四条屏年画《二集封神榜》之一《姬昌解围进妲己》、民国正兴美术公司发行四条屏年画《封神榜》之《恩州驿狐狸死妲己》《梅伯炮烙受惨刑》《摘心楼妲己害比干》都是描绘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清末大连永庆印刷局四条屏年画《二集封神榜》之一《姬昌解围进妲己》、民国正兴美术公司发行四条屏年画《封神榜》之《恩州驿狐狸死妲己》《梅伯炮烙受惨刑》《摘心楼妲己害比干》

4 周文王渭水河访贤

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商纣王时,继承其父西伯之位。西伯就是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也称西伯昌。商朝末期,渭水流域一个古老的部落周在姬昌治理下,逐渐强盛起来,令商朝不安。纣王的亲信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对商王不利。于是纣王将姬昌拘囚在纣王监狱羑里(今河南汤阴),姬昌在囚禁中,精心致力,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周易》。后来在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姬昌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下令赦免姬昌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

姬昌出狱后下决心灭商,出猎在渭水河边时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子牙在水边钓鱼,相互交谈很是投机。姬昌见他确有真才,便让他同车而归,拜姜子牙为军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问以军国大计。据《尚书大传》,姬昌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干了六件大事:第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打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今甘肃灵台),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戡黎(今山西黎城),第五年伐邗(今河南沁阳)。戡黎、伐邗实际上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岸),出现了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的局面。实际上周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多半是姜子牙谋划筹策的结果。姬昌在位五十年,已为剪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身先死。公元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在姜子牙的扶持下一举灭商,追尊姬昌为周文王。

周文王渭水访贤是历史上著名的渴求贤才的故事,也是文人画家和民间年画艺人钟爱的画题,自古流传下许多传世佳作。姬昌处处留心物色能辅佐自己的人才。相传一日夜梦飞熊入帐,次日姬昌外出访寻,巧遇樵夫武吉将他引到渭水河畔,果然遇到在此垂钓的姜子牙。姜子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姬昌大喜,认为这姜子牙就是辅佐自己成就霸王之业的贤才,遂拜姜子牙为相,并亲自拉辇以表敬意,还封他为太师,尊为师尚父,从而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河南朱仙镇年画《飞熊入帐》就描绘了周文王夜梦飞熊入帐的场景。河南朱仙镇年画《飞熊入帐》

晚清河南朱仙镇戏出年画《渭水河》刻绘了周文王因夜梦飞熊,到渭水河边拜姜子牙为相的故事,全图主要由红、黄、紫、绿四色构成,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倾向写意,线条简略,掌握了舞台角色夸张而鲜明的动作,色彩明艳动人,通过细部欣赏还可看出角色脸部线条劲道十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朱仙镇戏出年画的特色。类似的还有河南朱仙镇年画《文王访贤》。晚清河南朱仙镇戏出年画《渭水河》河南朱仙镇年画《文王访贤》

清代河北武强年画《渭水访贤》取自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描绘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文王拱手弯腰相拜,画面上题识:“柳荫垂钓手执竿,武王渭水来访贤。”很明显年画中的“武王”是文王之误。清代河北武强年画《渭水访贤》

河北武强四连戏出年画《渭水河》也是描绘周文王渭水河访贤的故事。天津杨柳青早期年画《渭水河》、清版山东杨家埠戏出年画《渭水河》、河南滑县年画《文王访贤》、民国大公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月份牌年画《太公钓渭图》、民国山东潍县同荫堂记月份牌年画《渭水河牌》是同一题材,表现的都是周文王渭水河边访贤,巧遇姜子牙的故事。河北武强四连戏出年画《渭水河》天津杨柳青早期年画《渭水河》清版山东杨家埠戏出年画《渭水河》河南滑县年画《文王访贤》民国大公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月份牌年画《太公钓渭图》民国山东潍县同荫堂记月份牌年画《渭水河牌》

清代佛山年画《文王渭水访贤》刻绘姜尚坐在河边持竿垂钓,文王带领群臣到渭水滨,见姜子牙见识卓著,遂拜其为相,共辅朝政。画面采用二方连接式安排人物情节,错落有序,造型生动,色彩明艳古朴,富有民间美术特色。过去这类榜边画(原指古代张贴榜文中装饰四周的花边,年画的榜边画多由若干幅不同题材的画面连接成长条形,一般表现各式民间传说人物和故事,是佛山年画的特色)销量很大,并大批出口,如今在港澳一些庙观榜文仍用此类民间榜边画。清代佛山年画《文王渭水访贤》

5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宫涅继位,即周幽王。这个亡国君主宠爱褒姒。褒姒与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妺喜、商纣王的妃子妲己都是超级美女,但褒姒应该比妺喜、妲己要强些,史书上并没有很强调她的纵情声色。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宠爱外,却几乎没有其他劣迹记载。而那出所谓“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则完全因为周幽王不惜动用国家机器来博美人一笑,最后葬送了江山。故而,人们把周朝的垮台归罪于褒姒一笑,视其为红颜祸水,好像褒姒的罪行罄竹难书,周幽王也因此成为史书中君王沉溺于女色而致亡国的典型事例。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褒国人深知周幽王好色成性,就献出美女褒姒乞求投降。《东周列国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美丽:“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绝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对褒姒更是宠爱有加,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褒姒是个冷美人,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很少见到她露出笑容,周幽王为了取悦讨好褒姒,就绞尽脑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褒姒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本是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每隔一段距离就要设置一座烽火台,一旦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会相继点火,向诸侯报警召集援兵。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都率兵赶来了。诸侯赶到后却发现没有敌寇,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屡次点燃报警的烽火以戏弄诸侯,后来诸侯们都不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前771年,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点燃烽火示警,召集诸侯援救,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犬戎最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和周朝的全部财物,褒姒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周幽王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筑高大的土堡,上面设置大鼓,使远近都能听到鼓声,如果戎兵入侵,就由近及远击鼓传告,诸侯的军队就都来援救天子。

清中叶天津杨柳青年画《幽王烽火戏诸侯》描绘周幽王与褒姒在宫女簇拥下站在高台上,褒姒看见烽火台下的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清中叶天津杨柳青年画《幽王烽火戏诸侯》

6 老子骑青牛出函关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儒家、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对周室失望透顶,于是决定辞官西行。汉人刘向在《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即将经过函谷关。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聚集,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认为必有圣人将从此经过,赶忙迎接。果然见一位白发老翁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他就是老子。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由来,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就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诗句。

尹喜热情款待老子,又拜老子为师,每天恭恭敬敬地向老子学习。老子要出关西行了,尹喜想请老子写点什么留作纪念,老子推辞不掉,便把他用毕生心血所撰写的《道德经》赠给了尹喜。据记载,老子留书之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从此杳无音信。

清代四川绵竹年画《老君案子》描绘太上老君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逼人,双手捧着阴阳八卦图,端坐在青牛背上。青牛似乎迈着有节奏的步伐,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左右有两个侍从,表现的是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情景。

民国济南忠记电机织染厂月份牌年画《函谷关》、民国汉口茂记染厂月份牌年画《老君骑牛》都是以老子骑青牛出函关为题材的年画。清代四川绵竹年画《老君案子》民国济南忠记电机织染厂月份牌年画《函谷关》民国汉口茂记染厂月份牌年画《老君骑牛》清代北京纸马《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不仅是道教的象征,也是中国级别最高的神仙。清代北京纸马《太上老君》刻绘太上老君端坐,双眼含笑,须眉皓然,双手执芭蕉扇,身着描绘有八卦和星斗的宽袍,前有摆着香炉烛台的案桌,左右有四侍神。太上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睿智,形象生动逼真,传神入画。

大概老君炼丹的缘故,那些大凡与金属器、炉火有关的行业都将老君奉为炉神,尊奉为他们本行业的祖师爷。河南滑县年画《老君火炉》刻绘老君怀抱如意居中盘腿而坐,左右各站一童子,下方一铁牛炉,上印“老君火炉”,是旧时金银铜铁锡及一些冶铸行业所供奉的神祇。河南滑县年画《老君火炉》

7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一生给人类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财富。在古代,孔子被统治者尊其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榜首。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传统,各书院、学院和私塾在开学或冬至都要举行祭孔仪式,祭孔子拜圣时,要悬挂孔子像。在民间信仰中,孔子为儒教教主,与佛教教主释迦牟尼、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被列为三教主来祭拜。读书人膜拜孔子,是希望先师能赐给自己智慧。

清代北京神祃《至圣宗师》是村塾所供奉的至圣先师孔子像,孔子冕服执圭端坐中堂,四配为颜回、曾参、子思、孟轲捧圭分立两侧,各地孔庙供奉情形类皆如此。有趣的是,孔子面部涂成红色,加冕旒颇似关公,这恐怕是民间崇关不忘崇孔的缘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