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4:39:40

点击下载

作者:陈晓华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试读: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2011 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组织全国40 余所院校及畜牧兽医行业内优秀企业共同编写了“全国农业高职院校 ‘十二五’ 规划教材”(简称“规划教材”)。本套教材依据高职高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现行畜牧兽医高职教材进行改革,将学科体系下多年沿用的教材进行了重组、充实和改造,形成了适应岗位需要、突出职业能力,便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畜牧兽医类专业系列教材。《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是国家精品课程“牛生产”的配套教材,是本系列规划教材之一,以牛羊生产过程和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体现工学结合的教改思路。牛羊生产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主体。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大量参阅了国内外牛羊生产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技术资料,博采众长,注重实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体现畜牧兽医行业特点,本着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突出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力求使学生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缩小与岗位工作需要的距离。

本教材共分为11 个情境,内容密切联系我国牛羊生产实际,在吸收近年来牛羊生产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牛羊场建设、牛羊品种及利用、牛羊外貌及其鉴定、奶牛饲养管理、肉牛饲养管理、毛用羊饲养管理、乳用羊饲养管理、肉羊育肥、牛羊场经营管理和牛羊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材内容实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贴近生产,教授学生牛羊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适用于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使用。

本教材由陈晓华编写

绪论

、情境三和情境五;罗守冬编写情境一、情境二和情境四;刘云编写情境十一;赵宇飞编写情境六、情境七、情境八和情境九;刘广亮编写情境二中的技能训练部分、情境七中的技能训练部分、情境九中的技能训练部分和情境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差异,牛羊品种分布不同,饲料资源及饲养技术的应用不同,直接或间接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水平。因此,本书只作为基本教材,各院校在使用时可结合区域牛羊生产实际情况对内容作适当的增补或删减。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8月绪论

一、发展牛羊生产的意义

(一)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而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牛羊生产,走节粮养殖的道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以及《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内容。

1.牛羊能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乳肉食品,减少粮食消费

牛羊乳和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理想的营养食品。我国传统的以粮食为主体的膳食结构,是在长期的动物性食品供应不足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影响极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节粮型畜禽产品需求增长较快,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为77.6kg,农村居民为189.26kg。1980—2010年,牛羊肉产量分别从26.9万吨、44.5万吨增长到653.1万吨、398.9万吨,分别增加了23倍和8倍;牛奶产量从114.1 万吨增长到3575.6 万吨,增加了30倍。牛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分别由2.2%、3.7%提高到8.2%、5.0%。乳制品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消费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指出,2009年我国人均消费奶类15.8kg,较2001年的7.9kg增加了1倍,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需求将增至40 kg。

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口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还会大幅度减少,对畜产品尤其是牛羊乳和肉的消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因此,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对满足国内畜产品市场需求、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牛羊能利用各种粗饲料和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减少饲料用粮

牛羊具有特殊结构的消化系统和生理功能,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部分组成。瘤胃中生存着大量的纤毛虫和细菌,能起发酵作用,分解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因此,牛羊能够有效地利用粗饲料,将农作物的秸秆、藤蔓和各种杂草、牧草以及其他农副产品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乳、肉、毛、皮等畜产品。我国秸秆资源总量达7亿吨,目前反刍动物饲用的秸秆总量约2.1亿吨,占秸秆总量的30%。养殖户通过简单切碎、压块等处理后直接饲喂的秸秆约为1.2亿吨,相对于猪、禽等养殖节省了大量饲料消耗用粮。

牛羊的瘤胃微生物还可利用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并在皱胃和小肠中对其消化吸收利用。在牛羊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能较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及生产中对饲料粗蛋白的需要,节省动、植物蛋白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并保证牛羊高效生产。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节约了大量粮食,推动了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二)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

无论是从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还是从经济发展过程的经验考察,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从种植业主导向畜牧业和渔业主导的转变将是今后调整的主要方向。从1994年到2005年,种植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了3.24 个百分点,而畜牧业和渔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上升了5.82个百分点。

畜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猪肉的比重高达90%以上,1996年下降为68.9%,2001年下降为66.1%。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58 万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053 万吨、648万吨、393万吨,猪肉比重已下降到了63.4%,牛、羊肉比重分别达到8.1%和4.9%。奶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量达到3811万吨,增长12.2%。畜牧业主导、奶业优先成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

在畜牧业结构中,节粮型畜牧业是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牛羊生产,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和草山草坡,结合退耕还林,种草养牛养羊,使我国的畜牧业结构更优化、更合理,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产业结构。(三)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加工业的发展

牛羊生产为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促进了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新产品不断研发。乳品加工业产品包括奶粉、奶类饮料、鲜奶、干酪、奶油、酸奶、冰淇淋等;纺织工业产品包括毛呢、毛线、毛衣、毛毯、地毯等;皮革工业产品包括皮衣、皮鞋、皮沙发、皮箱等;肉类加工业产品包括红肠、火腿、罐头等;副产品可以加工生产骨胶、骨粉、血清、血红蛋白、胆红素、肠衣等。牛羊生产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而加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牛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四)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老、少、边、远等地区,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还比较贫困。但是,这类地区荒山、荒坡多,饲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可以结合荒山治理、退耕还林,种草养牛羊,走产业化道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五)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问题,实现山川秀美,关键在于退耕还林(草)。传统的牛羊生产,放牧饲养对退耕还林(草)造成很大威胁。实行设施养牛、养羊,与退耕还林(草)、荒山荒坡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为牛羊业的发展提供饲料来源,为农户带来一定的收入,并能提供大量优质肥料,为在较少的土地上发展高效种植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林草—牛羊—高效种植”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六)发展牛羊生产有利于对外贸易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国内城乡市场的需求,还要注意国际市场的需求,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资源。发达国家牛羊肉市场对我国的开放,为牛羊肉出口提供了机遇:一是俄罗斯与我国相毗邻,是我国出口牛羊肉的最大市场,贸易上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二是欧盟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基地,但由于欧盟成员国发生“疯牛病”,牛肉出口受阻,为我国牛肉出口提供了机会。尽管西方国家高筑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会成为出口的重大障碍,但也会促使我国畜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达到国际标准,使畜产品贸易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世界牛羊生产特点

(一)乳用品种单一化,单产水平提高

世界著名的奶牛品种有荷斯坦牛、娟姗牛、爱尔夏牛、更赛牛、短角牛等。由于荷斯坦牛产奶量高,生长发育快,饲料费用相对较低,瘦肉率高,在奶牛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其他奶牛品种日趋减少,从而使奶牛品种结构呈现单一化、大型化。品种的单一化和不断的选育使奶牛单产不断提高。以色列、美国的荷斯坦牛平均单产在8000 kg以上,加拿大、丹麦、日本、荷兰等平均在6000 kg以上。

奶山羊品种比较多,有萨能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及乳用绵羊等,以萨能奶山羊及其杂交改良后代为主,产奶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在羊奶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二)肉用品种良种化,产肉性能增强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体小、早熟、易肥的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和短角牛等中、小型品种逐渐减少,代之以欧洲大陆的大型品种,如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契安尼娜牛、皮埃蒙特牛等,这些品种体形大、初生重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的比重大、饲料报酬高。西方国家多采用开放型育种使大型良种很快推广,而东方各国如中国、韩国、日本多采用导入杂交,比较重视保持本国牛品种特色。

由于大型良种的推广,牛的产肉性能不断提高,平均产肉量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每头增加53kg,平均日增重已达1.5~2.0kg,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从7.8kg降至3.5kg。

高档优质牛肉的生产正成为肉牛生产的重要部分,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牛肉的营养、品质、风味、口感和色泽的消费需求。日本和牛正成为生产高档牛肉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大中城市高档牛肉的消费需求很大,市场供不应求。

肉用羊良种普遍受到重视,如无角道赛特羊、萨福克羊、波尔山羊等已在各国推广,在杂交改良当地的绵、山羊品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产肉性能不断提高。我国引进波尔山羊与崂山奶山羊、关中奶山羊等杂交试验表明,杂交一代的羔羊日增重提高26%,高代杂交个体在优良的饲养条件下,生产性能接近纯种波尔山羊。

肥育方式发生变化,设施肥育成为肉牛、肉羊生产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草原和农副产品,结合饲料的加工生产,对秸秆等粗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搭配一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肉牛、肉羊生长的需要,建造良好的设施条件,提高肉牛羊肥育的经济效益。(三)兼用品种发展迅速

荷斯坦公犊牛经过肥育,增长快、体内贮积脂肪少、牛肉质量高。在目前国际牛肉市场看好的形势下,利用奶牛生产牛肉无疑是一个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有效办法。英国市场上10%的牛肉来自奶牛公犊肥育,将荷斯坦公犊牛早期断奶后,用大麦催肥至1周岁屠宰获得的优质牛肉称为“大麦牛肉”。丹麦、荷兰特别重视乳肉兼用牛,将犊牛的大部分用于牛肉生产,提供国内35%的牛肉,主要生产“小白牛肉”。

由于化纤工业的发展,世界羊毛过剩,价格下降,产量降低;加之羊肉市场看好,使得世界绵羊生产由毛肉兼用品种向肉毛兼用方向转变。欧洲各国的绵羊以肉用为主,羊肉生产占养羊收入的90%。大洋洲素以羊毛生产著称,但目前调整速度较快,主要利用细毛羊与肉用品种的公羊如萨福克羊等进行杂交生产羔羊肉,成为世界主要羊肉生产和出口国家。(四)生产规模扩大,向集约化、专业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各国牛场、羊场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工厂化企业生产的牛奶,约占商品奶的95%,牛场数量从二十多年前的330多万家减少到200多万家,饲养规模却不断扩大。

集约化牛羊生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品种良种化、草地改良化、生产机械化、饲养标准化,并广泛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世界各国规模化牛羊生产的企业都具有上述特征,能够在一定的草场、土地、建筑面积基础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羊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专业化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奶牛场专门生产牛奶,所产的公犊由专门的牛场集中肥育;肉牛生产有专门繁育场和肥育场;羊肉生产以牧区繁育为主,多采用1年2胎或2年3胎制的繁育体系,成批生产断奶羔羊,农区集中舍饲肥育,生产标准胴体的羔羊肉以供应市场。

在牛羊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同时,还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计算机、电子控制仪器在牛羊生产管理、检测、监控等方面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程度提高。如荷兰的自动化奶牛场,利用机器人及电子控制仪器监控饲喂和挤奶,实行程序化作业,效益得到提高,平均产奶量提高14%。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芒弗尔特肉牛公司是世界最大规模的肉牛公司之一,该公司利用计算机管理,进行饲料配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提高我国牛羊生产水平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

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逐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使现代科学理论及新技术、新成果在牛羊生产中得以推广与应用。(二)提高草场的载畜量

增加投入,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调整畜群结构,改变饲养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一定的精料,加快畜群周转,减少畜群对草场的压力,使草原逐步得到恢复。(三)加快牛羊繁育体系、肥育体系的建立,提高牛羊生产的良种比例(1)引进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良种牛胚胎、冻精及良种牛,加快我国牛的良种化步伐,提高本地牛群的生产性能。(2)引进世界著名大型肉牛品种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精心选育形成我国特有的大型肉牛良种,建立与世界接轨的肉牛生产体系。(3)引进优良的肉用绵羊、山羊品种,对我国的绵羊、山羊进行改良。如利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对我国的细毛羊改良,使之由毛肉兼用向肉毛兼用方向发展;用萨福克羊、道赛特羊、夏洛莱羊等对我国的粗毛羊改良,使其产肉性能提高;用波尔山羊对我国的普通山羊、奶山羊进行改良,使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产肉性能明显提高。(四)加快饲料工业的发展,为牛羊提供营养平衡的日粮

实施秸秆养畜项目以来,我国秸秆利用规模和利用效率大为提高。目前,在全国配合饲料生产中,牛羊饲料比重仍然较低,尤其是羊用精料补充料的比例极小。要加强科技研发,开发出更多牛羊尤其是羊用配合饲料产品,满足牛羊生产的需要。加强饲料投入品管理,严格执行饲料标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继续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研究粗饲料加工处理新方法、新途径,加强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牛羊提供更多更好的粗饲料,提高牛羊生产效益。(五)建立并完善生产服务体系,保证牛羊健康,发挥其生产潜力

提高牛羊的生产水平与良种化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和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必须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突出提高质量,加快杂交改良,实施龙头带动,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区域经济,逐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牛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信息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等,从而达到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和经营规模化的目标和要求,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牛羊生产产业化道路。

情境一 牛场建设

单元一 牛场规划

一、场址选择

(一)选址依据

要依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导向来规划选址。(二)卫生防疫

要与交通要道、工厂及住宅区保持500~1000 m以上的距离,并在居民区的下风向,防止牛场有害气体和污水等对居民生活造成侵害,以利防疫及保持环境卫生。要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并得到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部门审查同意。必须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牛场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不受周围环境污染。(三)市场需求

要适应现代养牛业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奶牛或奶水牛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根据资金、技术、场地和饲料等资源情况确定养殖规模。(四)地形地势

牛场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地下水位2m以下,平坦稍有缓坡,坡度以1%~3%较宜,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地形要求开阔整齐,以方形最为理想,地形狭长或多角边都不便于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场区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管理方式、饲料贮存和加工等确定,2同时考虑留有发展余地。如存栏400头奶牛场需要6hm以上的场区面积。切不可建在低洼或风口处,以免汛期积水造成排水困难及冬季防寒困难。在山坡地建场,应选择在坡度平缓、向南或向东南倾斜处,以避北方寒风,有利阳光照射,通风透光。土质以砂壤土为佳,其透水性、保水性好,可防止病原菌、寄生虫卵等生存和繁殖。(五)饲草来源

牛场应选择牧草种类多、品质好的场所,牛场附近有能种植牧草的优质土地以供种植高产牧草,补充天然饲草不足。南方农区以舍饲为主,更要有足够的饲料饲草用地或饲料饲草来源。(六)水电条件

牛场用水量很大,要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以保证生活、生产用水。井水、泉水等地下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且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切忌在严重缺水或水源严重污染地区建场。现代化牛场机械挤奶、牛奶冷却、饲料加工、饲喂以及清粪等都需要电力,因此,牛场要建在供电方便的地方。(七)交通通信

牛场每天都有大量的牛奶、饲料、粪便和人员进出,因此,牛场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离饲料生产基地和放牧地较近、交通通信便利的地方。较大的牛场要有专用道路与主干公路相接,供电及通信电缆也需同时考虑。

二、场区布局与规划

奶牛场的规划与布局应以经营方针、饲养规模、饲养水平、机械化程度、当地气候条件、地形、交通、水、电等为依据,在满足生产要求和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各类建筑整齐、紧凑,布局得当,提高土地利用率;饲养管理方便、高效,符合卫生防疫及防火要求;近期建设与长远规划协调一致,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对奶牛场的规划与布局一般采用按功能分区规划布局的原则。奶牛场的规模、经营方向不同,按功能划分的区域有所不同。在《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准则》(NY 5047—2001)中将奶牛场分为“生活和管理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粪便堆贮区及病牛隔离区”,各区相互隔离。运送饲料和生鲜乳的道路与装运牛粪的道路应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根据地势和主风方向,各区的配置如图1-1所示。分区规划与布局重点是从卫生防疫角度出发,保证人、畜的健康,同时各区之间要有最佳的生产联系,提高工作效率。(一)生活和管理区

生活和管理区应建在牛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以便生活、工作和防疫。该区一般建职工宿舍、办公室及接待室等。该区人员来往频繁,很容易造成疫病传播,所以场外运输与场内运输应严格分开,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和饲养区,车棚、车库等要设在该区内。外来办事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和饲养区。图1-1 奶牛场各区依地势、风向配置示意图(二)饲料加工与储备区(生产辅助区)

饲料加工与储备区应建在生活和管理区的下风向。精料加工因为生产过程有较大的噪声,要求离牛舍100 m以上,也便于饲料的运输和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饲料储备区要根据饲养规模、饲料供应制度确定大小,一般包括精料、原料及成品库房,青贮窖(塔),干草棚。干草棚离牛舍及其他建筑物60 m以上,以利防火。为了便于取用,青贮窖(塔)不宜离牛舍太远。(三)牛舍及生产区(生产和饲养区)

生产和饲养区是乳牛场的核心区,为相对独立的单元,主要包括牛舍、运动场、挤奶厅和人工授精室,应建在生产辅助区的下风向,各单元之间应有防疫隔离措施。

牛舍应根据牛群的规模、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合理分群,按群修建牛舍。大型乳牛场的牛舍一般采用分舍建筑,即分为成奶牛舍、产房、犊牛舍、育成牛舍、干奶牛舍等,也有采用部分分舍建筑,即将以上部分牛舍集中建舍;小型奶牛场可只建混合牛舍,奶牛饲养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建舍。

挤奶厅应包括候挤室、准备室、挤奶台、滞留间、牛奶处理室和贮存室;人工授精室常设有精液处理(贮藏)室、输精器械的消毒设备、保定架等。

生产区的布局主要根据挤奶方式和牛群周转的方向确定。采用挤奶厅集中挤奶,首先应以挤奶厅为中心布局泌乳牛舍,然后依次安排产房(犊牛岛)、干奶牛舍、初孕牛舍、育成牛舍、犊牛舍。为了便于防疫和管理,原则上每幢牛舍不超过100头牛。其次,生产区的布局应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解决好排水问题,保持牛舍的干燥。为了减少施工的土方量,牛舍的长轴应与等高线平行,在兼顾牛舍的采光和通风的情况下,牛舍的长轴可与等高线呈一定的角度。第三,在寒冷地区,生产区的布局除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挡风和避开风雪外,还应使牛舍的迎风面尽量减少,以防止寒风的侵袭和下雪吹入牛舍;在炎热地区,就要充分利用夏季的主风方向,以促进牛舍的通风降温。第四,生产区的布局应合理利用太阳光照,以利牛舍的采光和温度调节。由于我国处在北纬20 °~50 °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牛舍采取南向(牛舍长轴与纬度平行),冬季有利于太阳光照入牛舍提高舍温,而夏季可减少太阳光的照射。第五,牛舍排列应平行整齐,牛舍与牛舍间的距离在20 m以上。净道、污道分开,尽量减少交叉。污道在下风方向,污水和雨水应分开,减小污水处理的压力。(四)粪便堆贮及处理区

粪便堆贮及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和饲养区的下风向、地势低洼处,贮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与生产区、生活管理区之间保持200~300 m的卫生间距。为了防止对牛场环境和周边环境的污染,牛场应建有粪尿污水池、贮粪池和牛粪处理设施。粪尿的收集、贮存、运输和施用,必须与奶牛的卫生、牛舍结构和控制污染的管理条例相结合,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尽量减少臭味、杜绝蚊蝇,保证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奶牛每天的粪尿排泄量大,含水量高(奶牛的粪尿混合物含水量约87%),因此,应采用干粪收集处理的办法,不采用水冲粪便的办法,以节约水资源和减小污水处理的压力。

对于固体厩肥(粪便和垫草)的贮存要考虑存取方便,并且要远离河流,实行防漏处理,防止对水体污染。(五)兽医室及病牛隔离区

规模化牛场应建有兽医室及病牛隔离区。此区建在生产和饲养区的下风向,一般应建有诊疗室、药房、病牛隔离室。该区与其他区相对独立,与牛舍相距300 m以上,并有隔离屏障,设有单独的通道和入口,便于消毒和隔离。病牛区的污水和废弃物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和污染环境。病牛隔离室中各室之间相对独立,便于管理和隔离。

单元二 牛舍建设

一、牛舍设计

(一)奶牛舍(1)按牛舍屋顶样式不同,可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双坡式和弧形式四种。牛舍屋顶形式如图1-2所示。图1-2 牛舍屋顶示意图

①钟楼式:适合于南方地区,通风良好;但构造比较复杂,耗料多,造价高。

②半钟楼式:通风较好;但夏天牛舍北侧较热,构造也比较复杂。

③双坡式: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加大门窗面积可增强通风换气,冬季关闭门窗有利于保温,造价较低,实用性强,南北方采用较为普遍。

④弧形式:采用钢材和彩钢板做材料,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适用于新建牛舍。(2)按饲养方式不同,可分为拴系式牛舍和散栏式牛舍两种类型。

①拴系式牛舍:是一种传统而普遍使用的牛舍。每头牛都有固定的床位,用颈枷拴住牛只,奶牛饲喂、休息、挤奶都在牛舍内的固定床位上进行,并由专人负责。其优点是饲养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缺点是费时、费工,难于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牛体关2节损伤等也较其他方式多。一般每头牛的牛床面积为1.5~2.0m。对头式、对尾式拴系式牛舍如图1-3所示。图1-3 对头式、对尾式牛舍示意图

②散栏式牛舍:奶牛的饲喂、休息、挤奶分别在专门的不同区域内进行,全部时间不拴系,任其自由活动。其优点是省工、省时,便于实行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牛体受损伤的机会减少。缺点是饲养管理群体化,难于做到个别照顾;又由于共同使用饲槽和饮水设备,故传染疾病的机会增加。目前,国内新建的机械化奶牛场大多采用散栏式饲养,已经成为现代奶牛业的发展趋势。散栏式奶牛舍如图1-4和图1-5所示。

散栏式牛舍结构形式有房舍式、棚舍式和荫棚式三种。

房舍式牛舍一般适用于气温在-18~26℃的北方地区。棚舍式牛舍适用于气候较温和的地区。其特点是四边无墙,只有屋顶,形如凉棚,通风采光好。在多雨地区饲槽可设在棚舍内,冬季北风大的地区可以在北面或北、东、西三面安装活动板墙或其他挡风装置,在夏季还可以增设排风扇、喷淋等降温设施。荫棚式牛舍适用于气候干热、雨量不多、土质和排水好、有较大运动场的地区。牛舍只有屋顶荫蔽牛床部位,其余露天。运动场要有2%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其面积2为平均每头牛30m以上,饲槽设于运动场内较高的地段。图1-4 散栏式奶牛舍平面图图1-5 散栏式牛舍形式示意图(单位:m)

散栏式牛床可设计成单列式、双列对头式或双列对尾式。由于散栏式牛床与饲槽不直接相连,为了方便牛卧息,一般牛床总长为2.5m,其中牛床净长1.7m,前端长0.8m。为了防止牛的粪便污染牛床,在牛床上要加设调驯栏杆,以便牛站立时,身体向后运动,牛的粪便不致排在牛床上。调驯栏杆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设在牛床上方1.2m处。散栏式牛床一般较通道高15~25 cm,边缘呈弧形,常用垫草的牛床面可比床边缘稍低些,以便用垫草或其他垫料将之垫平。不用垫料的床面可与边缘平,并有4%的坡度,以保持牛床的干燥。牛床的隔栏由2~4根横杆组成,顶端横杆高一般为1.2m,底端横杆与牛床地面的间隔以35~45cm为宜。隔栏的式样主要有大间隔隔栏、稳定短式隔栏等。

牛舍内走道的结构视清粪的方式而定。一般为水泥地面,并有2%~3%的斜度,以利清洗。走道的宽为2.0~4.8m,与饲槽毗邻的走道要比一般的走道宽些,以便当有牛在采食时,其尾后还有足够的空间让其他牛自由往来。如采用机械刮粪,则走道宽应与机械宽相适应。如采用水力冲洗牛粪,则走道应采用漏缝地板,漏缝间隔为3~4 cm。

饲架将休息区与采食区分开。散栏式饲养大多采用自锁式饲架,其长度可按每头牛65 cm计算。奶牛散栏式牛舍卧栏如图1-6、图1-7所示。图1-6 大间隔隔栏及牛床(单位:m)图1-7 稳定短式隔栏及牛床(单位:m)(3)按牛群类别不同,可分为成年奶牛舍、育成牛和青年牛舍、产房和犊牛舍等。

①成年奶牛舍:在奶牛场中占的比例最大,是牛场的主要建筑,主要饲养产奶牛。我国已有标准奶牛舍的建筑设计规范,以双列式牛舍使用最为普遍,有对头式和对尾式两种。

②育成牛舍和青年牛舍:育成牛为6~16 月龄的奶牛,青年牛为16 月龄后配种受孕到初次分娩前的奶牛。这类牛舍的基本建筑形式同成年牛舍,但牛床尺寸小、中间走道稍窄。

③产房和犊牛舍:较大规模的牛场应建有专门产房。产房的床位占成年奶牛头数的10%,牛床应较大,一般宽1.5~2.0m,长2.0~2.1m,粪沟不宜深,约8cm。

产房一般多与初生犊的保育间合建在同一舍内,这样既有利于初生犊哺饲初乳,又可节省犊牛的防护设施。有条件时,可将产后半月内的犊牛养于特制的活动犊牛栏(保育笼)中,犊牛栏用轻型材料制成,长110~140cm,宽80~120cm,高90~100cm,栏底离地面10~15cm,以防犊牛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患病。保育间要求阳光充足、干燥、无贼风。

犊牛舍按成年母牛舍的40%设置。采用分群饲养,一般分成0.5~3月龄、3~6月龄两群。3月龄内犊牛分小栏饲养,栏长130~150cm,宽110~120cm,高110~120cm。3月龄以上的犊牛可以通栏饲喂,牛床长130~150cm,宽70~80cm,饲料道宽90~120cm,粪道宽140cm。(二)肉牛舍(1)拴系式肉牛舍 拴系式肉牛舍又称常规牛舍,每头牛都用链绳或牛颈枷固定栓系于食槽或栏杆上,限制活动。目前国内采用舍饲的肉牛舍多为拴系式,尤其高强度肥育肉牛。拴系式饲养占地面积少,节约土地,适合精细管理,牛只活动少,饲料报酬高。拴系式牛舍内部排列与奶牛舍相似,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双列式跨度10~12m,高2.8~3.0m;单列式跨度6.0m,高2.8~3.0m。每25头牛设为一列。母牛床(1.8~2.0)m×(1.2~1.3)m,育成牛床(1.7~1.8)m×1.2m;送料通道宽1.2~2.0m,除粪通道宽1.4~2.0m,两端通道宽1.2m。

最好建成粗糙的防滑水泥地面,向排粪沟方向倾斜2%。牛床前面设固定饲槽,饲槽宽60~70cm,槽底为U形。排粪沟宽30~35cm,深10~15cm,并向暗沟倾斜,通向粪池。(2)围栏式肉牛舍 围栏式肉牛舍又称为无天棚、全露天牛舍,22是按牛的头数,以每头繁殖牛30m、幼龄肥育牛13m的比例加以围栏,将肉牛养在露天的围栏内,除树木土丘等自然条件外,栏内一般不设棚舍或仅在采食区和休息区设凉棚。这种饲养方式投资少、便于机械化操作,适用于大规模饲养。

二、牛舍设施

(一)牛床

牛床是牛采食和休息的场所,应具有保温、防潮、坚固耐用、易于清洁消毒等特点。

1.牛床长度

根据牛体型大小和拴系方式的不同,牛床可分为长牛床和短牛床。长牛床使牛有较大的活动范围。短牛床使牛的前身靠近饲槽后壁,后肢接近牛床的边缘,使粪便能直接排到粪沟里。一般的牛床长度:成奶牛1.7~1.9m,青年牛1.6~1.8m,育成牛1.5~1.6m,犊牛1.5m(包括粪尿沟)。

2.牛床宽度

牛床宽度取决于奶牛的体型和是否在舍内挤奶。如在牛舍内挤奶,牛床宜较宽,以便于挤奶操作。干奶牛、产奶牛的牛床要宽。一般的牛床宽度:成奶牛1.1~1.3m,干奶牛 1.3m,待产牛 1.3~1.5m,青年牛 1.0~1.1m,育成牛 0.8m,犊牛0.6m。

3.牛床坡度

牛床应具有适当的坡度,并高于舍内地面5 cm左右,以利冲洗和保持干燥。坡度通常为1°~1.5°,但不宜过大,否则奶牛易发生子宫脱出和脱胯。

4.具有宽粪沟的短牛床

这种牛床在国外采用较多,宽粪沟盖有栅格板,作为牛床的延长部分,而牛床较短,德国为1.45~1.57m,美国只有1.4~1.5m。粪沟的栅格板与牛床位于同一平面,奶牛的后肢蹄可踏在栅格板上,并有60%的粪便可排泄在上面,其中80%~90%能自行通过栅格落入粪沟,其余经过牛蹄踏入粪沟。因此,清粪工作可显著减少,而且牛体也较清洁。(二)颈枷

颈枷的作用是在不妨碍牛活动和休息的前提下,将牛固定在牛床上,不能随意活动,控制牛不能退至排尿沟或前肢踏入饲槽,以免污损饲料或抢食其他牛的饲料。要求颈枷轻便、坚固、光滑,操作方便。颈枷的高度一般为:犊牛1.2~1.4m;育成牛、青年牛和成奶牛1.6~1.7m。颈枷的样式很多,常见的有直链、横链、双开等。

1.直链式颈枷

直链式颈枷主要由两条铁链构成,一条为长120~150 cm的直铁链,下端固定在饲槽的前壁上,上端挂在一条横木或铁管上;另一条链或皮带长50cm,两端用两个铁环穿在直链上,能沿直链上下滑动,使牛头部可以上下左右自由的活动。牛直链式颈枷如图1-8所示。

2.横链式颈枷

横链式颈枷主要由两条铁链构成,一条是横挂着的铁链,两端有滑轮挂在两侧牛栏的立柱上,可上下自由滑动;另一条铁链通过圆环固定在横链上,用于套住牛颈,使牛头部只能上下左右活动,不能拉长铁链,控制使牛不能抢食。牛横链式颈枷如图1-9所示。图1-8 直链式颈枷图1-9 横链式颈枷(单位:cm)

3.双开颈枷

饲养员把控制开关搬到自锁位置,利用采食动作而达到自锁。下槽时把控制开关搬到开锁位置,利用牛抬头枷杆自动打开,也可利用人工单个开启。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颈枷开张度大,安全可靠;但结构上比一般颈枷复杂,用料较多。(三)饲槽

饲槽一般位于牛床前,通常为统槽,长度与牛床总宽相等,底平面高于牛床。饲槽必须坚固、光滑、耐磨、耐酸、便于洗刷。饲槽尺寸如表1-1所示。表1-1 奶牛饲槽尺寸 单位:cm(四)隔栏

为了防止乳牛横卧在牛床上,相邻两个牛床间需设置隔栏。隔栏常由弯曲的钢管制成,一端与颈枷的栏杆连在一起,另一端固定在牛床的2/3 处,隔栏高80cm,由前向后倾斜。(五)饲料通道

饲料通道位于饲槽前,其宽度应便于人工和机械操作,一般为1.2~1.5m,坡度为1°。(六)粪尿沟

牛床与清粪通道之间应设粪尿沟,沟沿做成圆钝角,以免损伤牛蹄。粪尿沟通常为明沟(犊牛为半漏缝地板),沟宽20~30cm,沟深5~18cm,沟底约有6°的坡度以便于排水。现代化乳牛舍粪尿沟多采用漏缝地板,或多安装链刮板式自动清粪装置,链刮板在牛舍往返运动,起到清理粪尿的作用。(七)门

牛舍门位于牛舍两端及两侧面,不设门槛,每栋牛舍应有一个门通向牛的运动场,门向外开;送料门和清粪门分开。(八)窗

南窗规格为1.0m×1.2m,数量宜多;北窗规格为0.8m×1.0m,数量宜少。窗口总面积一般为牛舍占地面积的8%,窗口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牛舍地面面积比:成奶牛舍为1∶12,育成牛、初孕牛和犊牛舍为1∶(10~14)。

单元三 牛场的配套设施

一、挤奶厅

挤奶厅是采用散栏式牛舍奶牛场的主要设施,挤奶台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前者又有直线形和菱形两种类型,后者根据母牛站立的方式有串联式、鱼骨式、放射式等几种类型。(一)固定式挤奶台

1.直线形挤奶台

奶牛进入挤奶厅内的挤奶台上,两侧排列,挤奶员站在厅内两列挤奶台中间的地槽内,先完成一边的挤奶工作,再进行另一边的挤奶工作。随后,放出已挤完奶的牛,放进一批待挤奶的牛。此类挤奶设备经济实用,平均每个工时可挤30~50头奶牛。直线形挤奶台如图1-10所示。

2.菱形挤奶台

除挤奶台为菱形(平行四边形)外,其他结构均与直线形挤奶台相同。挤奶员在一边挤奶台挤奶时能同时观察其他三边母牛的挤奶情况,工作效率较直线形挤奶台高,一般在中等规模或较大的奶牛场使用。菱形挤奶台如图1-11所示。图1-10 直线形挤奶台图1-11 菱形挤奶台(二)转动式挤奶台

1.串联式转盘挤奶台

串联式转盘挤奶台是专为一人操作而设计的小型挤奶台。转盘上有8 个床位,牛的头尾相继串联,牛通过分离栏板进入挤奶台。根据运转的需要,转盘可通过脚踏开关开动或停止,每个工时可挤70~80 头奶牛。串联式转盘挤奶台如图1-12所示。

2.鱼骨式转盘挤奶台

这一类型与串联式转盘挤奶台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牛呈斜形排列,似鱼骨形,牛头向外,挤奶员在转盘中央操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挤奶台的面积。一人操作的转盘有13~15个床位,两人操作的可挤20~24头牛,配有自动饲喂装置和自动保定装置。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操作方便,缺点是设备造价较高。鱼骨式转盘挤奶台如图1-13所示。图1-12 串联式转盘挤奶台图1-13 鱼骨式转盘挤奶台

二、青贮窖

(一)青贮窖选用的原则(1)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形式。可修建永久性的建筑设备,也可以挖掘临时性的土窖,还可以利用闲置的贮水池、发酵池等。在地下水位较低、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可采用半地下式青贮窖。(2)应选地势高燥、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靠近畜舍、远离水源和粪坑的地点作为青贮场所。(3)青贮设备应不透气、不漏水、密封性好、内壁表面光滑平坦。(4)取材容易,建造简便,造价低廉。(二)青贮窖形式

青贮窖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贮量少的,多用圆形青贮窖;而贮量多时,以长方形沟状的青贮壕为好。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半地下式青贮窖,窖底须高出地下水位0.5m以上。

建筑临时青贮窖时,应将窖壁和窖底夯实。长方形土窖的四角要挖成半圆形,窖壁要有一定斜度,上大下小,底部呈弧形。土窖应在制作青贮前1~2d挖好,经过晾晒,以便减少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窖壁坚硬度;但不宜暴晒过久,以防止干裂。临时性青贮土窖常易渗水,且窖壁四周原料易霉烂,损失较大,加上每年都要修建,并不经济。所以,条件允许时应建筑砖石、水泥结构的坚固耐用的永久窖。

一般青贮窖多为圆柱状,似一口井,窖的直径与窖深之比为1∶2。每立方米青贮饲料的重量如表1-2所示。表1-2 每立方米青贮饲料的重量 单位:kg

三、运动场

运动场和凉棚是牛休息、运动的场所。运动场必须宽敞,一般为牛舍面积的3~4倍,设在每幢牛舍的一侧,牛可从牛舍直接进入运动场。运动场地面最好用三合土夯实或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面,要求平坦且有2%的坡度,以利排水。周围应设排水沟,便于排除场内积水,运动场地要保持干燥、整洁。

运动场内应设补饲槽和饮水槽。补饲槽的大小、长度根据牛群大小而定,以免因相互争食、争饮而引起打斗。水槽长3~4m,槽口宽70cm,槽底宽40cm,槽高60~80 cm。槽底向运动场外侧开设排水孔,以便经常清洗,保持饮水清洁。也可设置自动饮水装置。

运动场应设凉棚,以防夏季烈日暴晒及雨淋,凉棚应建在运动场中央,一般棚顶净高3.5m或略高,棚顶覆盖石棉瓦隔热,凉棚地面2为三合土硬地面,大小按成年奶牛每头平均4m为宜。运动场两面或三面用钢管做栏杆,围栏上管高80cm,下管高40cm。运动场可设1~2个2.5m宽的推拉门,以便牛群放牧和运输牛粪。

思考与练习

1.牛场选址有什么要求?

2.谈谈你对散栏式饲养方式的看法?

知识链接 牛场废弃物及其处理

牛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尿、污水、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兽医器械及其包装物等。这些废弃物中,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粪尿及污水最多,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钾、悬浮物及致病菌等,易产生恶臭,造成对地表水、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危害极为严重。我国60%的畜禽养殖场未采取固液分离的清洁工艺,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畜禽粪便及冲洗混合污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报道,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日产粪尿50t,1000头规模的肉牛场日产粪便20t,如此数量的牛粪尿处理得当可以变废为宝,处理不当则产生臭气,孳生蚊蝇,不但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而且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染媒介。(一)牛粪尿的处理

牛场粪尿及污水量大,处理难度非常大。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采用减量和固液分离处理粪尿及污水是养牛场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粪尿的清除工艺又直接影响着减量和固液分离。

1.机械清除

当粪便与垫草混合或粪尿分离、呈半干状态时,常采用此法。清粪机械包括人力小推车、地上轨道车、单轨吊罐、牵引刮板、电动或机动铲车等。

采用机械清粪时,为使粪便与尿液及生产污水分离,通常在牛舍中设置污水排出系统,液态物经排水系统流入粪水池贮存,而固形物则借助人或机械直接用运载工具运至堆放场。这种排水系统一般由排尿沟、降口、地下排出管及粪水池组成。为便于尿水顺利流走,牛舍的地面应稍向排尿沟倾斜。

2.水冲清除

此方法多在不使用垫草或采用漏缝地面时使用。其优点是省工省时、效率高。缺点是漏缝地面下不便消毒,不利于防止疾病在舍内传播;土建工程复杂;投资大、耗水多,粪水贮存、管理、处理工艺复杂;粪水的处理、利用困难;易于造成环境污染。此外,采用漏缝地面和水冲清粪易导致舍内空气湿度升高、地面卫生状况恶化,有时会出现恶臭、冷风倒灌现象,甚至造成各舍之间空气串通。

3.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是处理牛粪尿及污水的关键环节,既可以对固态的有机物再生利用,制成肥料,又可减少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等,便于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和排放。固液分离是采用机械法将牛粪尿或污水中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然后分别对分离物质加以利用的方法。例如,采用水冲式清粪工艺的奶牛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物,通过固液分离机(包括搅拌机、污物泵、分离主机、压榨机和清水泵等)分离,以减少污水处理的压力。目前,出于环境与经济的双重考虑,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倾向于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对养牛场废弃物进行处理,然后将液体部分注入沼气发酵池内经发酵后施于农田土壤中作为肥料,固体部分堆肥后施于农田。(二)牛粪尿的利用

1.用做肥料

牛粪尿含有机成分较多,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但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符合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后,才能施于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粪尿直接施入农田。用做肥料的牛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堆肥法 将牛粪尿、垃圾、垫草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和用土密封发酵后,再做肥料施用,称为“堆肥”或“熟肥”。在堆肥过程中,由于发酵产生高温和微生物拮抗作用,可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卵,肥效没有遗散,是优质厩肥。此法是牛场对粪便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2)液体发酵法 将粪尿及牛场污水放入同一个大贮粪池内,让其自然发酵一段时间后,以水肥施用。施用时可用水泵直接抽取水肥给农作物灌溉或喷淋,余渣按前述方法使用。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机械强化发酵法或干燥法等生产有机肥,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经过处理的粪尿作为肥料施用时,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应建立处理粪便的有机肥厂。

2.制取沼气

利用牛粪尿生产沼气,是我国农村推广的能源建设和环境建设于一体,并且有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此法是牛场综合利用的一种最好形式。(1)沼气的产生 牛粪尿是生产沼气的最好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杂草、秸秆按一定的比例配合使用。将牛粪尿放入一个密封的沼气发酵池(罐)内,使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甲烷(沼气),通过一定的方法收集沼气用于发电、照明、燃料等。(2)沼气肥的利用 沼气肥是投入沼气池内的原料(粪便、各种农作物秸秆等)经密封发酵后的残留物,包括沼气水肥(又称沼液)和渣肥(又称沼渣)。沼渣宜做基肥,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功效的优质肥料;沼液宜做追肥,是一种速效性肥料,也可二者混合使用。沼气肥除可应用于种植业外,还可应用于养殖业,如沼液养猪、沼肥养鱼、沼渣养蛆等,均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栽培蘑菇后做肥料

蘑菇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用牛粪栽培蘑菇(双孢蘑菇)以我国福建省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其次是广东。我国生产的蘑菇,80%用于加工罐头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出口创汇产品之一,1 t蘑菇罐头可换回16 t小麦或27 t化肥,可见用牛粪发展蘑菇生产前景广阔。

生产蘑菇后留下的栽培下脚料,仍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质,尽管由于使用原料配方的不同,肥效有一定差异,但肥效很好,是优质有机肥料,可施用于果树、甘蔗、水稻等,增产效果明显。

情境二 牛的品种及利用

单元一 牛的品种资源

一、奶牛品种

世界上专门化的奶牛品种不多。荷斯坦牛是目前最好的奶牛品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娟姗牛则以高乳脂率著称于世。(一)荷斯坦牛

1.原产地及分布

该品种的培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以产奶量高而闻名于世,现已分布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荷斯坦牛原名称为荷斯坦-弗里森牛,原产于荷兰北部。于19 世纪70~80年代被各国引入,经过长期的培育或与本国牛杂交而育成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各具特点的荷斯坦牛,有的被冠以本国名称,如美国荷斯坦牛、加拿大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等,有的仍以原产地命名。目前,荷斯坦牛最具代表性的是乳用型美国荷斯坦牛和乳肉兼用的荷兰、欧洲地区国家的荷斯坦牛。乳用型荷斯坦牛的群体平均产奶量和最高个体产奶量均为各奶牛品种之冠,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荷斯坦牛属于此类。

2.外貌特征

具有典型的乳用型牛的外貌特征,头清秀略长,鬐甲呈楔形平直,肋骨开张,腰角弯曲,腰腹部发育良好,四肢长而强壮,两腿间距宽,乳房大,乳静脉发达,被毛细短,毛色为界线分明的黑白花片。

乳用荷斯坦牛成年公牛体重900~1200kg,母牛500~700kg,犊牛出生体重平均38~50kg。公牛平均体高145cm,平均体长190cm,胸围206cm,管围23cm;母牛平均体高135cm,平均体长170cm,胸围195cm,管围19cm。

3.生产性能

乳用型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为各乳牛品种之冠。母牛平均年产奶量5000~5500kg,优秀的个体可产6000~10000kg,甚至更多。荷斯坦牛乳脂肪球小,乳色发白,平均乳脂率3.5%~3.8%,乳蛋白率3.30%。

4.品种特征

荷斯坦牛成熟较晚,一般在16~18月龄开始配种,6~8.5岁产奶量达到高峰,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外界的刺激对其产奶量影响较小,体重和毛色的遗传性稳定,乳房形状好,产奶量高,但乳脂率较低。(二)中国荷斯坦牛

1.来源及分布

中国荷斯坦牛是纯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经100多年选育而成,也是我国唯一的乳牛品种,现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有了国家标准,分北方型和南方型两种,质量不断提高。

2.外貌特征

牛毛色同乳用型荷斯坦牛。由于各地开始杂交时的本地母牛体格大小不一,所引入的荷斯坦牛种公牛来源不一致,培育条件各地有别,因此该品种内出现较大差异。外形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体型小,粗短结实,后躯平宽;另一类体型大,体躯高大,体形开张,棱角分明,体长而脂肪少。随着选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同一地区,牛群正渐渐趋于整齐,各类群间的差异在渐渐缩小并趋于一致。

3.生产性能

据中国奶业协会1981年统计,各泌乳期(305d)平均产奶量为5333.9kg,乳脂率为3.4%。近年来,随着饲养管理条件的不断改善,良种场牛群年平均产奶量达6000~7000kg,年产奶量10000kg的个体也不罕见。年受胎率为88.75%,情期受胎率为48.99%。

4.品种特征

中国荷斯坦牛性情温顺,易于风土驯化,饲料利用率高,产奶量高。但耐粗放性差,抗病力弱。(三)娟姗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娟姗牛原产于英吉利海峡南端的娟姗岛,是由法国大型红色的布里顿尼牛和小型黑色的诺曼底牛杂交后,经过选种选配和近亲交配而育成。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均有饲养。

2.外貌特征

体质紧凑,骨细致,额部略凹陷,两眼突出,角中等大,呈琥珀色,角尖呈黑色,颈细长多皱纹,颈垂发达,中躯结合良好,结构匀称,后躯发育好,乳房形态好,质地柔软,乳头略小,乳静脉发达,毛色多为浅褐色,以红褐色次之,还有褐色等,鼻镜和舌一般为黑色,口的周围有白圈,体重母牛约为450kg,公牛约为700kg,公犊初生重为28kg,母犊初生重为24kg。

3.生产性能

平均产奶量3000~4000kg,乳脂率5%~7%,乳中干物质含量为各乳用品种之冠,这是该牛的一个特色,乳脂肪球大而呈黄色,风味佳。

4.品种特征

性成熟早,初配15~18月龄,通常在24月龄产犊。性情活泼,耐热性强,适于南方的热带气候,乳脂率高,在育种上既可以提高牛群的乳脂率,也可以改良我国南方热带的奶牛品种。

二、肉牛品种

世界上主要的肉牛品种,按体型大小和产肉性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中小型早熟品种,主产于英国。一般成年公牛体重550~700kg,母牛400~500kg。成年母牛体高在127 cm以下为小型,128~136 cm为中型。主要品种有海福特牛、短角牛、安格斯牛等。二是大型品种,主产于欧洲大陆。成年公牛体重1000 kg以上,母牛700 kg以上,成年母牛体高137 cm以上。代表品种有夏洛莱、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等。(一)海福特牛

1.原产地及分布

海福特牛原产于英格兰西部威尔士地区的海福特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种,并以生长速度快、早熟易肥、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等优良的特性驰名全球,在世界肉牛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分布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培育历史,我国从1964年开始引进。

2.外貌特征

具有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全身被毛除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以及尾尖为白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皮肤为橙黄色,角为蜡黄色或白色并向两侧伸展,微向下弯曲,鼻镜粉红色。颈粗短多肉,颈垂发达。体躯肌肉丰满,呈圆筒状,背腰宽平,臀部宽厚,肌肉发达,四肢短粗,侧望体躯呈矩形。

3.生产性能

该牛育肥年龄早,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体重成年母牛520~620kg,公牛900~1100kg;犊牛初生重28~34kg。7~1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0.8~1.3kg,屠宰率一般为60%~65%,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达70%。肉质柔嫩多汁,味美可口,呈大理石状花纹。在干旱高原牧场冬季严寒(-50~-48℃)的条件下,或夏季酷暑(38~40℃)的条件下,都可以放牧饲养和正常生活繁殖,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4.与我国黄牛杂交效果

我国在1913年、1965年曾陆续从美国引进该牛,现已分布于东北、西北广大地区。各地用其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后代增重性能和产肉性能明显优于本地黄牛,表现出犊牛生长快、抗病耐寒、耐粗放管理能力强、适应性好及肉质佳等优点。但在坡地放牧时,较其他杂种牛行动缓慢,部分个体出现蹄角质增生、蹄裂、跛行等现象。(二)安格斯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等郡,是英国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种。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都有该品种牛。

2.外貌特征

以被毛黑色和无角为其重要特征,故也称为无角黑牛。体躯低矮、结实、宽深,呈圆筒形,头小而方,额宽,四肢短而直,前后裆较宽,全身肌肉丰满,具有现代肉牛的典型体型。皮肤松软,被毛光泽而均匀,部分牛腹下、脐部和乳房部有白斑。体重较大,成年母牛500~600kg,公牛700~900kg;犊牛初生重25~32kg。成年体高公母牛平均为130.8 cm和118.9 cm。

3.生产性能

该牛具有良好的增重性能,被认为是世界上专门化肉牛品种中的典型品种之一。早熟,胴体品质高,出肉多,肌肉大理石花纹良好。屠宰率一般为60%~65%,哺乳期日增重0.9~1kg。育肥期日增重(1.5岁以内)0.7~0.9kg。

4.品种特性

该牛适应性强,耐粗饲,耐寒抗病。缺点是母牛稍具神经质,冬季被毛较长而易感染体外寄生虫。(三)夏洛莱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莱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原为役用牛,当地经过长期选育体格硕大、肌肉丰满的牛只做种用,同时极为重视骨骼结构和役力的选择,特别是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