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周昌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2:41:47

点击下载

作者:卢炘,范达明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周昌谷

中国历代画家作品鉴:周昌谷试读:

作者简介

周昌谷(1929—1986),浙江乐清人。幼年即初露艺术才华,颇得地方赞誉。1948年入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53年毕业留校。1955年,他创作的中国画《两个羊羔》荣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这是新中国在美术方面争得的第一次国际金奖,誉载画坛。此后三十余年,他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与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共创周昌谷(1929—1986)“浙派人物画”,建立了现代中国人物画教学新体系,在全国影响很大。

周昌谷在接连的政治运动中,遭受了迫害和打击,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长期身处逆境,但他仍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信念,毫不灰心颓丧,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人生和艺术的崎岖道路上艰难并顽强地前进着。“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备受迫害,蒙受种种屈辱和摧残,尽管身陷囹圄,但正气凛然、爱憎分明,危难之中仍处处照料惨遭残害的老一辈艺术家,如潘天寿、吴茀之等诸位先生。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探望被打伤垂危的同志,因此招致进一步迫害,这种对同志诚挚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谊非常难能可贵,尽管此时他自己已身罹顽疾。在“批黑画运动”中,身心再度遭受严重摧残,以致长期住院、辗转病榻。即使如此,他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满怀信心和热情,带病坚持艺术实践——研究理论、发表文章、举办展览、出版画集。

周昌谷传统文化修养全面,他主张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广泛研究和吸收中外文化遗产,坚持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画的革新问题。他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所以功底深厚,能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以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勇于探索、革新,达到独辟蹊径、自成一格的境地,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名家。

他关心学校教育工作,热心参与教学改革,对中国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以病房为教室给学生讲课传艺,常常热情地与画界同仁切磋画艺心得。他关心浙江省的美术事业,很早就参与了浙江画院的筹建工作,对西泠印社的工作给予了热忱的支持。正当他可以充分发挥艺术才华之时,病魔却过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享年仅五十七岁,令人深感惋惜和痛心!

周昌谷的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他一生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委员等职。

2012年10月,周昌谷艺术馆在他的家乡浙江省乐清市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艺术馆接受了周昌谷夫人王含英和女儿周天绛以及亲友弟子捐赠的数百件作品,其中周昌谷本人的书画作品只有六十余件。随着周天绛和王含英先后故世,他的丰富的作品和收藏大量散失,令人痛心,这违背了周昌谷的遗嘱,也是周昌谷艺术热爱者所不愿看到的。艺术馆开馆以来,推出了“云生大泽——周昌谷艺术展”,组织出版了《雁荡之子——周昌谷传》《指向深处——周昌谷研究文集》《周昌谷诗文集》《周昌谷印集》《周昌谷书画集》等系列出版物。

总序

范达明中国画渊源于华夏古老的农业文明,它以独特的笔墨形式、诗书画印“四全”的承载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世界艺术之林展现出东方绘画的魅力与风采。这或许就是它绵延千年而不衰,在当下仍以其勃发的生命力获得极大发展并影响世界的根本原因。

中国画与传统西洋绘画同样具备“外师造化”的艺术本原,然而它在其具象造型的外在形态里,强调“以形写神”的观照态度,注重“以象取意”的表达方式;中国画家将画面视觉图像背后的寓意或隐喻意义,即“意象”之象征意义(所谓“能指”背后的“所指”意义),视为艺术旨趣和“中得心源”之所在,甚至以此作为中国画的审美规范与内在诉求,从而凸显出它与西洋绘画殊为有别的品格特色。从古代的画工画、院体画到近古的文人画,包括工笔的画面形态与写意(或笔意)的画面形态,以及两者兼容的画面形态,中国画在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别或画法上尽管千变万化,而上述的审美规范与内在诉求却基本不变,其独具的品格特色亦依旧存在。

时至今日,中国画不仅被视为一种民族绘画的技艺,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重要学问。与此同时,历代中国画名家的作品,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为艺术机构所研究、收藏与展览,更在艺术市场流通中为越来越多的民间藏家及画廊所青睐。各类媒体已然把与它们相关的种种情况与信息列为文化宣传的热点。而有关历代名家佳作的知识,同样也不独为美术专家与专门机构所关注,更成为普通人文化常识范围的求知需求。推介中国画名家作品的各类图书,不仅有固定的读者群,更有日益增多的喜好者与收藏者,它们成为出版界图书发行的热门品种,艺术书店常销热销的上佳读物。这其中,又有“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应运而生——这是经由诸方面的通力协作,由浙江摄影出版社策划与出版的。

相比同类书籍,“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的特色,在于它突出了“品鉴”的要义。品鉴,即品评、鉴赏,它以画迹即绘画作品本身为观照品评对象。你若想认识、了解中国画,学习其技艺,探求其学问,就应从具体作品的品鉴开端。

黄宾虹有言:“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1948年,与王伯敏书)在这里,宾翁把中国画佳作有神有韵有内美却为“常人不可见”的矛盾情况提了出来。而“品鉴”作为由行内专家以审美理性面对画作所做的描述、品评与解读,显然是化解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所确立的目标,正是把佳作品鉴视为其要务与题中之义。丛书在遴选刊印历代绘画名家佳作的同时,特邀艺术理论专家撰写相关文字,包括名家生平、名家艺术成就与风格特色综论,以及佳作品鉴。后者是对特定名家所有被遴选佳作所做的一画一评文字解读,力求如实、贴切而有审美专业水准。

我们相信,打开书页,一并呈现于你眼前的解读文字与佳作画图,能够满足你对于某位名家之所以取得如此艺术成就的真切认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丛书因此也一定不失为美术学子和普通读者步入中国画艺术殿堂的良师益友。

2015年12月23日于杭州

周昌谷艺术解读

用“固本博取”四个字概括周昌谷的中国画艺术追求,较“中西融合”或“传统出新”更为确切。“固本”者,坚持中国画之本,保持中国画鲜明的特色是也。“博取”者,从古今中外广博汲取,从绘画以外的各种文化艺术,甚至是民间艺术中汲取,不存偏见是也。这符合他的实际,亦是浙派人物画的特点之一。

他一心钻研中国画,自谓“敦煌回来时,看到祖国艺术的伟大,思想通了,将油画放弃了,油画工具也送人了。我决心献身祖国艺术,我要在继承上发扬创造”。

但是他并不偏废西方艺术,始终认为:“西洋的现代艺术和祖国的文人画二者对我影响是最深的。”“潘天寿说要提高民族绘画,使之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无愧色。林风眠说要将中西绘画的顶峰融合为另一个创新的高峰。”“我要用他们的方法(去学),他们各自的渊源将会带给我很大的好处,而不是表面地去像他们。”

对于西方绘画的吸取,他并未定于一尊。学习素描提高造型能力,开始他一丝不苟,甚至用水墨画出了铅笔素描长期作业同样的效果。《早期素描》完全用水墨按西方明暗素描的要求来画,尽管也很准确又很传神,但作者后来的素描并不是按这个方向发展,而是改造成一种与中国画相适应的专业素描,主要用线来表现形体,画成白描、速写或者结构性素描。

早期素描(水墨人体写生)

两个羊羔

拉卜楞集市《两个羊羔》和《拉卜楞集市》这一类作品都是典型的写实作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国际美术金奖之作,《两个羊羔》表现的藏区风情浓郁,诗意盎然,特有意境。通篇简洁明豁,对比呼应,变化丰富,整体统一,空间延展,开阔意远,有笔有墨,艺术感染力很强。既传统又有时代感,达到一种高水准的境界。学术界一般以《两个羊羔》的得奖作为“浙派人物画”的起始。

但身为写实画派画家,周昌谷后来却从写意的角度来思考创作路子,他实际上“成为一个超越‘浙派’写实,回归写意,但仍以现实人物为对象,并像文人画那样诗书画结合,高扬民族性与时代性,光大优秀文化传统的先驱”(洪惠镇语)。

他的传承是有源头的,坚持“固本”,坚持中国画要保留的特色,同时他又极其聪明地认识到,应该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中广博汲取。博取是有前提的,在固本的原则下进行。

他非常明确,不是接受外来的东西愈多成就就会愈高,外来的东西一定要“洋为中用”,否则外来的风格愈强,反倒愈削弱了民族风格。

周昌谷的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美,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追求者,但不是西方概念中的“唯美主义”追求者。因为“唯美主义”在西方是个约定俗成的美术史概念,是指那种摈弃内容的唯形式主义;而周昌谷却是关注内容的,这内容便是“纯情”,所以用“纯情至美”四个字可以概括他的艺术特点。

他画的少数民族女子非常纯真,人物姿态和服饰背景都很美。但屡屡受到批判,说他表现小资产阶级情调。好心的同事暗地里“曾劝他多画画工农兵、英雄模范,少画或不画少数民族妇女,他立即反对:‘工农兵、英雄模范,我也画的。但少数民族妇女是我十分倾心的题材,而且也是我求索、发挥彩墨画技巧的好题材,我是不会放弃的!’”(参见郑朝《望江阁上倚栏干——漫忆昌谷》)也正是他在艺术上的这份自信,终于成全了他艺术的鲜明个性和高度。

1956年他独自去了西双版纳,画了很多少数民族速写,其中创作的《傣人汲水》因妇女领口太低,太漂亮,被说成形式主义代表作,是“毒草”,遭到批判。1958年5月号《美术》点名批判了这幅作品,后来画的《傣人汲水》构图完全不同,但见过第一幅作品的人都说第一幅画得美,但已经被销毁了。后者构图很特别,主体少女背向画心连同陶罐挤在右边,画面左方留出大片空白,疏密反差极大,却在上方横题画名,一增纵横之势;题款上方双钩的竹叶起到呼应主体的作用,少女从裙摆下露出一只光脚丫,该是跪着舀水。回眸一瞥,那眼睛虽然美丽,多少带着一丝忧伤,留下了作者下意识的惊恐。此画黑白对比强烈,非常有整体性。傣人汲水

1973年遇上全国刮起的“批黑画”之风,他的《荔枝熟了》被列为全国四大被批判的黑画之一。《荔枝熟了》现在被学术界认定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佳作之一。该画描绘了傣家少女肩挑竹篮满载而归的美好情景。人物形象甜美动人,整体造型以浓墨画成,具有丰富的墨韵变化,与概括简洁的竹竿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周昌谷绘画的“阔笔”特色。画面用色少而朴素,人物头巾处施以冷蓝,竹竿上点缀有用笔很小的暖褐色,点画之间显示出对色彩冷暖原理运用之自如娴熟。

周昌谷的传统文化修养很全面,无论诗文、书画、金石、考古各方面都很在行,虽然他平时温文尔雅,厚道纯朴,但在艺术上却不是一个安稳、守旧的人。他的思维非常活跃,妙悟独造精神处处表现出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