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装造型与实操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0:40:53

点击下载

作者:李金祥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化装造型与实操技巧

化装造型与实操技巧试读:

总序 雏凤凌空 十载奋飞

赵健

香港回归祖国,促使香港、内地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合作异常频繁活跃。适逢新旧世纪交接良时,香港亚洲电视台与曾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扮演刘备的表演艺术家孙彦军集思创建一所新型的演艺学院。

拟建成的学院将是一所围绕电视生产开设各相关艺术与技术专业的综合职业高校,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并以成品教学的理念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相衔、高度结合;师资配置上则采取聘邀有丰富创作与艺术生产经验的专家艺术家和专业艺术教育家结合的方式,突出双师型特点。曾在中戏、上戏、北电、北广、军艺、吉艺等校工作过的资深教育家和来自北影、长影、珠影、峨影、中央与地方电视台、青艺、实验、上海、哈尔滨、广州等话剧院、团的艺术家们纷纷加盟办学。

2000年金秋,以孙彦军为院长的亚视学院正式建成,至今已迄十载。

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全院同人齐心协力奋斗下,年年攀登新台阶:由不断地明确目标、调整定位,使学校由成专而普专,由非学历而国家承认学历。

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严格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9年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教学评估。这对一所民办院校殊非易事。

办学十年,一路艰辛;办学十年,成绩斐然,真可谓“雏凤凌空、十载奋飞”!而今,这所以电视为中心的高职高专层次、多门类综合艺术院校,已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华南地区的一个艺术教育品牌。

艺术院校的办学成果应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出人才、出作品、出教材……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办学十年来已毕业学生8届三千余人,他们多数工作于各地基层广播电视台站、文化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演出公司等相关职业单位,也有校友任职于高端文化与电视部门及剧组,并有不少文化产业创业者。作为实用性高专人才,就业状况是良好的。

学校“重视基础、强调实践、采用成品、快速培养”的教学方针中,成品教学的理念是为领导者所格外推崇的。办学头年,即以20集电视剧《秋风瑟瑟》的拍摄进行综合教学、综合实训。此后,每年都有数部实训教学剧目诞生。

师资建设与教材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大计!亚视学院正为此而不懈努力。难能可贵的是,学院花大力气组织了以下教材编写:

1《电视编导基础教程》(邢益勋撰)

2《影视镜头前的表演》(孙彦军、于滨撰)

3《演员的形体训练》(王世芳撰)

4《化装造型与实操技巧》(李金祥撰)

5《实用音响录音技术》(朱慰中撰)

6《境界——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十周年文集》(孙彦军主编)

这类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专业院校教学的、操作性很强的系列教材,在全国范围亦属稀缺,因此它的诞生,便是一种创举与贡献。理当向作者们致敬致贺。

诚然,编撰仓促,不足难免,热忱希望同道指正。同时也希望青年读者提出反馈性意见与建议,因为这套丛书是奉献给你们的!2010年春于广东东莞塘厦湖景度假村

序 追求执著

一年前的一次聚会上,金祥说要写一本关于化装的书,我当成了酒话。在演员的脸上、头上折腾来折腾去大半辈子了,何必还要受那份累,在自己不熟悉的黑纸白字里折腾,又能折腾出什么名堂?一年后,当这本《化装造型与实操技巧》书稿摆在我案头的时候,心底里涌起的却只有两个字的感叹——执著。为此,写下了这个近乎于论证式的题目,权作不敢称之为序的序。

我和金祥算是老朋友。1990年在《三国演义》摄制组我们第一次碰面。当介绍这是化装总设计时,我心里便有些忍俊不禁。高高大大,方头大脸,当是个做演员的材料,怎的干起了这钩、编、挑、粘、绷、吊类的活计。如此一个粗壮之人,要干细如发丝般的事,着实透着点不伦不类的黑色幽默。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成了朋友,也从未间断过合作。时间长了,了解多了,才逐渐发现他在粗老爷们儿的外表下,有着极细致的心,而且还十分的执拗,或者说是执著。特别对于吃,他有着不可理喻的坚守,哪怕拍摄工作再忙再累,他也能挤出时间买菜做饭开个小灶弄点吃的,而且锅碗瓢勺、油盐酱醋样样不少,还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为此我也被惠及许多。心细活也细,生活中的执著也延伸到了工作上的执著,这大概是心性的使然,犹如花朵一样,花开几许,根系一支。

1996年,我们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孙武》,他任化装设计。导演组还是看上了他的形象,决定由他串演楚国的大将军囊瓦。在20万大军被孙武灭掉之后,有一场他孤身一人在夕阳中坠马于石砾之中号啕痛哭的戏。全组的人都在等着拍完收工,他却哭不出来,酝酿良久,才算过关。上车后哽咽抽泣之声不绝,大家一看,他还在那哭,还没出戏呢,众人哄笑起来。他大概就是这么一类人,一但入进去,便不容易跳出来,也由此可见其执著心性之一斑。

1998年,我们再度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凤阳小子朱元璋》,这个戏的定位为历史传奇剧,既不是历史正剧,也不是戏说式的类型,在人物造型上如果按历史原型去设计,陈旧没突破,也少了一群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气韵;想创新,又不能太出格,让人看着怪异,失去历史的滋味。几次试装都不满意,金祥又执拗起来,仔细揣摩,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最终以汉民族的造型为基础,融合了当时的蒙族发型特征,使人物造型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保持了历史风貌。这是他执著追求给我留下的又一次印记。

2007年,金祥放弃了摄制组繁忙劳碌的生活,转入了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喧嚣走入宁静。不知这个狂热的摄制组分子是如何迅速地转换了生活的角色,如何静下心来教学生。但有一点我相信,只要他进去了就会陷于其中,就像当年演戏一样。只是从没想到他会著书立说,因为这不是他的长项,为此我也能深切体会到他在舞文弄墨时的那分艰辛。从一个具体实操的“形而下”,攀爬到理论升华的“形而上”,绝非易事,这也有赖于他对执著的不懈追求。看着他那方头大脸上充满笑意地告诉我,他可以滔滔不绝给学生讲一上午的理论课而意犹未尽时,我也体会到了他在写出理论总结后的那分快意。

执著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心性和品格。世间三百六十行,但凡能成就点事业者,大都离不开“执著”二字。所谓滴水穿石之力,铁杵磨针之功,大多说的都是执著之意和对执著的赞美。从我的老朋友身上,从他历尽艰辛的这本专著里,我们仍可以体味出执著的含义与真谛。郭沫若先生曾有联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为所有准备执著、追求执著和正在执著的人共勉吧!谨此是以为序。张中一2010年暮春于广东塘厦

第一章 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化装造型

谈到化装造型艺术,往往会让我们联想起人类文化由原始朴素的歌唱、舞蹈、音乐发展到戏剧阶段。为了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更为突出,便产生了面具造型与化装造型。

化装造型艺术,伴随着戏曲、戏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从八百多年前宋代的南戏至元朝的杂剧,再延续到近代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化装造型也在这些艺术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

以京剧为代表的程式化的表演与艺术夸张,强化人物个性的化装造型,特别是对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充分运用红、绿、兰、黄、白、黑等颜色,对剧情中人物典型化的脸谱勾画,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造型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近代新兴戏剧的产生由文明戏发展至现代话剧,在化装造型上较之戏曲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在放弃脸谱化的同时又强调了生活的真实造型。但由于受舞台的限制与观众之间距离差异,化装造型仍要以夸张的手法、浓烈的色彩去表现塑造人物,以满足观众视觉欣赏习惯的要求。

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它是继戏曲、话剧后又一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被称之为文学、戏剧、摄影、美术、建筑、音乐的综合艺术,又是以人表演为主体的视听艺术。因而更促进了人物造型化装艺术的发展,使其在以现实主义表演领域中获得重要地位。当观众看到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不真实后,就会失去对人物的信任和欣赏兴趣,由此可见化装造型在影视中的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早期电影中出现的人物表演与化装造型也受到京剧、话剧夸张的影响,从而显露出粗糙和不真实的痕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蒙太奇的应用促使摄影镜头牵动观众由剧场看戏这个单一视角,发展到推、拉、摇、移再到远、全、中、近、特及长镜头等手法的广泛运用,使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充分表现人的行为动作以致透过面部情绪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演员表演在不同镜头与景别中的要求,也是对银屏上的人物造型提出的更为具体的描绘与要求。化装造型除体现剧中各种人物的外在不同,如性別、年龄、身份、职业、民族外,更要重视在各种剧情特定气氛里人物中、近、特写景別内面部化装造型,这样才能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创作完成真实感人的影视作品。

当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后,电视剧是电影在荧屏上的延伸与拓展。它的艺术创作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叙事技巧,长度超过电影,感光材料不是胶片而是磁带。但在人物造型上是一致的,镜头从中景、近景到特写传达演员各种细微的情感表达,而要实现人物造型的逼真与完美,还是以面部化装为主体的。化装术不只是化装技术的应用,而是化装造型艺术的物质基础,是应用各种现代技术,运用各种造型技巧,塑造各历史时期及再现古典、现代文学名著中的每一个人物。也就是按照影视剧的主题、风格、样式所提供的文字形象,通过化装造型将其活生生地、神似、形似地展现在银屏上,从而达到内在的充实与外貌的逼真。

分析演员各自不同的外形条件,结合影视剧中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氛围和民族、地域、人文等特点或扬长避短,再现青春或改变原貌、重塑新型。不断改进化装技术进而运用化装技巧完成艺术造型的创作。这门艺术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知道的客观实际,而最终取决于银屏上的形象与效果,电影如此、电视也如此。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银幕的视觉效果主要是由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气氛和摄影造型来完成的。而化装师则是人物造型的创造者,为塑造人物形象美担负着主要任务。真实可信、富于感染力的人物造型在银幕上起到了一种文字语言所不可比拟的作用。影视化装造型元素也是影视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剧化装造型设计,首先是服从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与时代背景,严格按照剧本提示的人物性格、性别、年龄、身份、经历(年龄、身份的跨度变化更为重要),将其最本质、最性格化的特征显现在演员面部的造型上。

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化装师要广泛地参阅与剧本有关的历史年代、政治背景、经济环境和社会风貌、区域特点等诸多文字和图片资料,特别是有关社会时尚、饮食起居、发式装束及民俗风情等资料,从中找到有助于塑造剧中人物的元素,以丰富整体的化装造型的设计。而这个整体造型的第一步是从发式来确定和还原当时历史时代的。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造就了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形成了不同的礼仪、风俗人情。而各种头式发饰又充分表现出每个时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从商周时期开始,人们已普遍盘发束发,已有式样可考。进入盛唐,发式式样繁多,特别是女子则盛行高髻,并配有华丽的发饰,形成了当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笈”的规范头式。

在拍摄《大唐情史》中,唐国强扮演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兵变前后作者为其设计了反差较大的头式,前者突出他的英俊、挺拔、胸怀大志、腹藏良谋的皇子形象;后者强调他持重、稳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帝王雄风。并用两条金黄色的龙,中间镶嵌“红宝石”做成头冠戴在他的发髻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银屏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另外在制作女演员发式零件上,作者根据历史年代的特点与唯美相结合,采用较细而富有韧性的铅丝做成骨架,用稍短的毛发垫底,选择颜色和质地好的长发装饰其外表。这样既保证发式不变形,又可在上面加一些点缀物及发饰,用以强调美感,使造型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同时也避免了每次梳头难以保持一致的弊病。

沿至五代,宋、元、明时,又继承了唐代的风尚,在盘髻的式样上,髻的高低、髻的位置均产生了新的变化与发展,使之更完美华丽了。到了清朝,又盛行男子前额向上剃光,后部梳大辫子,俗称“马蹄盖”。未婚女子梳两个丫髻及各种少女发式,已婚女子在后枕骨处梳圆发髻等。

为塑造好历史人物形象,应首先从“头”做起。在发式上充分体现历史、人物身份、性格。用什么饰物装点发式,都要认真推敲,精心制作,反复比较。总之,在化装造型的设计与试装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致、讲究,决不能将就凑合。同时根据剧本的要求,充分考虑每个人物年龄有别,身份性格有别,男女老少有别,南北地域有别,生存环境有别,这些都可以在头式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剧中人物造型从“头”做起是十分重要的,化装师也应从我做起,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技巧能力、工作经验与职业道德。

在化装过程中要吸收借鉴,因人而异。如水墨丹青的国画,运用黑、白、灰颜色对比与线条起伏的变化,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大好河山的壮观、秀丽;西洋油画则以红、绿、蓝为主色,在表现景物与人物上更多地赋予了它细腻、鲜活的写实成分。前者是我们拍摄黑白片需要学习的,后者则是拍摄彩色片需要借鉴的。

画家是在纸上作画,富于激情地去表现景物与人物的静态与动态。而化装师则是在演员的脸上作画,这与前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要经得起镜头、光线、角度的检验,从而达到真实可信,把刻画出的完美人物形象呈现在银屏上。

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为化装造型提供了运用色彩“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空间的同时,更要求化装师塑造出“因人着色不一般”的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评书艺人用“开脸”的形式为每一个出场的人物描画形象。根据人物性格、身份等,男人多为:头戴紫金冠,面呈一团正气,鼻直口阔,双目有神,大耳有轮;而描绘女人时多为:面若桃花,眉扫初春柳叶,丹凤眼,鼻如玉柱、樱桃小口。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五官部位与特征,这就为我们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提供了人物造型的参考依据。

而京剧的“勾脸”又将文字形象化,大胆运用色彩将人物划分出忠、奸、善、恶。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等。这些脸谱虽有明显的概念化倾向,但也值得我们在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运用色彩塑造人物形象时有所借鉴。

诗人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作者的理解就是要多学、多看、多体验专业以外或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积累本身也是学习,有所取舍地借鉴,为影视化装造型服务。

在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化装师一定要参照演员的自身条件,结合剧中对人物的要求,二者统一。离开了这一点,角色的造型就很难形似。演员造型后一定要与造型前有所区别:头式的形状、发际的高低、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嘴唇的薄厚、胡子的疏密、耳轮的大小等特征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而化装造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演员的面部多部位地做改变与弥补,以求将更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体现在银屏上。

在拍摄《三国演义》、《孙武》、《朱元璋》、《大唐情史》、《武当2》等历史剧的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强调了人物个性外貌特征,本着遵重历史又不拘历史的创作原则。通过各种形状的发式、材料、质地、花色等不同的发式装饰物,形态各异的眉毛、胡须及面部色彩的浓淡、冷暖对比的结合运用,达到突出人物个性外貌特征的创作目的。

男主角——坚毅、英俊、潇洒、魁伟、阳刚,女主角——典雅、清秀、温存、善良、阴柔。男性面部着色要薄而透,充分体现肤色的质感,眉峰至眉梢画得要高挑一些,以增强人物英俊刚毅之感。而女性面部的着色则适当要加以调整,本着面施粉黛、花汁作脂为基调,底色稍加重些,强调腮红和唇红的运用,增强面部的柔和与过渡,不留痕迹突出美感。

在给男、女主角造型设计的同时,化装师更要设计好其他角色的造型,相互之间一定要有明显的外形特点,做到“避免雷同,各有其形”。

在古装剧中,要避免“穿帮”,历史古装戏演员众多,造型设计一定要周密、细致,提倡一丝不苟的精神。化装师在筹备工作期间,不仅要注意头套、眉毛、胡须的样式,更要注意毛发质地与毛发色彩的选择。尤为重要的是头套、眉毛、胡须的整体造型,既要突出人物性格,又要有真实的质感,层次上还要有极强的立体感。在制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用粗细适当的毛发进行色彩搭配,并施以技巧把握方向疏密等要求,有机地和人物特征结合起来。“讲究”与“将就”不过是二字之差,在银屏效果上却有优劣之分。所以在造型过程中,化装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多思进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才能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避免留下遗憾。

历史剧的人物造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毛发零件的配戴和使用。毛发制品织得过密,会显现人为的痕迹;过于稀疏会出现露假、穿帮现象;粘贴不当也会造成纱边明显的暴露,显现出人为的痕迹,影响人物形象与影片的质量。

粘贴时一定要找准位置,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拍摄现场盯妆要不厌其烦地认真负责,及时发现问题,立刻进行修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穿帮”露假现象,以保证人物造型在视觉上的连贯性与真实感。

历史剧与现代戏虽然要求人物形象在全剧贯穿始终保持一致性,但相对来讲,历史剧则更为严格。原因很简单,为了观众的视觉接受力,剧中人物造型定装后,应使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在每个年龄段始终保持连贯统一,不能随意更改(特定剧情除外)。

发式造型、面部肤色、眉毛、胡须的形状疏密等,在保持基本形象不变的前提下,一些技术性的小改动是允许的。如人物在特定环境气氛中需要现场加工,如刀伤、枪伤、汗水、尘土等效果是常见的。即使如此也要注意,如果这场戏拍不完,还需接戏的话,这些伤痕的面积大小、颜色的浓淡和形状都要保持一致。此外,暴露部位的伤痕还要根据时空的推移和剧情的需要有所改变。

前后人物的衔接与场景前后颠倒拍摄都需要形象的一致连贯性。应对需要衔接的剧中人物形象与特征,以及各种伤痕效果等细节都做文字记录或用DV拍摄下来(包括伤痕)以备参考或遇补拍时用。

欲求人物形象的一致性,我认为关键在拍摄现场。通常,演员化好装后,要更换服装,取道具,然后进入现场排戏、走位置,配合照明师布光。一切就绪后,已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导演与摄影师都要先拍全景大场面,而且拍的次数较多。等到拍中近特写镜头时,演员的装面肯定会发生变化。

比如面部渗油出汗、脱装现象,面部附贴物翘边,发型蓬乱等情况出现。这就需要化装师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细致的修补,以保持演员装面的完整和形象的一致性,同时要经得起中、近、特写镜头拍摄的推敲。

在历史剧中,如有人物采用塑型化装,面部有塑型零件粘贴物的,由于拍摄时间过长,出油出汗,头套和塑型零件一般都用胶水贴在皮肤上,容易开胶脱落,这就更要求化装师精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去修补复原,必要时还需更换备份零件。只有用心,付出辛苦,才不会留下任何遗憾。实践使作者深深体会到:剧中人物造型定装后,拍摄现场修补装面是关键,使人物形象保持连贯性,同时可避免“穿帮”。此事看来很小,却关系到影视剧的化装质量,也是化装造型专业职业道德对我们的要求。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确定了它与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到影视造型艺术而言,就是要根据影片的主题去塑造人物外部形象,通过各种化装造型的技巧手段,赋予剧中人物性格、年龄、身份、职业及人物命运等特征,使其真实可信,鲜活灵性、形神兼备。

思考题:

1.简述影视化装在影片创作中的作用。

2.影视化装与舞台化装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 人的面部结构特征

从事化装造型这个专业必须研究、了解、掌握人的面部五官结构,头部解剖知识以及各种脸型的特征,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法与技巧,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剧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一、面部五官的标准比例

面部五官正常比例为三庭五眼,“三庭”从发际线至眉骨为一庭,从眉骨至鼻尖为一庭,从鼻尖至下巴为一庭,三庭距离相等,各庭占面部的三分之一。“五眼”指正常比例人面部的宽度,从左发际线至右发际线之间的距离为五眼,左眼、右眼、两眼之间为一只眼睛的距离,左眼外眼角至左发际线为一眼,右眼外眼角至右发际线为一眼,大或小于这个比例为不正常比例。在化装造型时就应按正常比例进行描画修正,见面部三庭五眼比例图2-1。二、五官比例标准位置

标准眉毛生长位置应在三庭中的上、中二庭1/2的中分线上,即上发际线至鼻尖的中分线部位。眉头与内眼角在同一条垂直线上,“眉峰”,从眉头至眉尾2/3处为眉峰,眉尾是眉毛全长的1/3,在描画眉毛时应注意眉头应低于眉尾的水平线。

鼻子生长位置为面部的中庭,是上发际线至下巴长度的1/3,鼻翼的宽度是两眼之间距离一只眼睛的宽度,为面部的1/5。

眼睛生长的位置应在上发际线和嘴角水平线二者之间的1/2处,两眼之间的宽度是一只眼睛的距离,外眼角略高于内眼角的水平线。

嘴唇的生长标准位置,为面部三庭的下庭,从鼻尖至下颚二者之间的1/2处的水平线上,嘴唇的宽度是在双眼瞳孔内侧的下垂直线内侧,上下嘴唇的厚度比例为1∶1.5,下嘴唇略厚于上嘴唇,唇中至唇角的1/3处为唇峰。图2-2 头部解剖三、各种脸型的特征

现实生活中各种脸型不存在千人一面,通过观察对比大致可分为七种脸型。如图2-4。图2-4 各种脸型1.蛋型脸

蛋型脸为椭圆标准脸型,其特点是:颧骨比前额轮廓略宽,前额比下颌轮廓略宽,整体比例协调,上额略宽,下巴窄而尖,给人的印象秀气、婉约。不同脸型会表现出人的不同气质,标准椭圆蛋型脸可作为化装师修正其他不同脸型的依据。如图2-5所示。图2-5 蛋型脸图2-6 长型脸2.长型脸

特征:面形长,但面部结构偏窄,往往鼻子较长,额宽距离较标准额宽短,额头高,面颊线条直,下颚部位突出。长脸型给人以坚毅、成熟、稳重、自信心强的感觉。如图2-6所示。3.圆型脸

特征:面部外轮廓为圆形,面颊和下颌轮廓饱满,颧骨结构不明显,脸短颊圆,弧形发际线。圆形脸的人活泼、明朗、可爱且平易近人。如图2-7所示。4.方型脸

特征:发际线平直,前额和下颌轮廓宽,面颊轮廓直,宽度和长度相近,线条平直、有力。方型脸给人的印象钢毅、正直、憨厚。如图2-8所示。图2-7 圆型脸图2-8 方型脸5.钻石型脸

特征:钻石形,前额发际线较窄,颧骨高而突出,颌下部短小,面部立体感较强。此种脸型给人印象机敏、理智、冷漠、清高。如图2-9所示。图2-10 心型脸6.心型脸

特征:额头部较宽,下颌部窄而尖,整个面部上大下小,发际线呈不规则的水平状。心型脸属现代美人脸型。如图2-10所示。7.洋梨型脸

特征:前额较窄小,两腮部较宽,双眼距离较远,下颌轮廓尖窄,整体面部呈梨形。此种脸型给人以福态、稳重、威严的印象。如图2-11所示。图2-11 洋梨型脸

思考题:

1.面部五官正常比例为三庭五眼,三庭五眼在面部如何划分?

2.简述人体五官正常比例及在面部的标准位置。

第三章 色彩的感觉与对比

色彩由两大种类组成——黑、白。黑白相混不同层次的灰是无色彩系。红、橙、黄、绿、青、蓝、紫为有色彩系。每一种色彩同时具有三个基本属性,称为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种类或名称。它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深浅度,是表现色彩层次的基础。

纯度:指色彩的纯净和鲜浊度。是辨别色相的参照标准。

在无色彩系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在黑白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它们依次为暗灰、中灰、明灰。

有色彩系中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明度最低的是紫色。白色可以提高有色彩系的明度,反之,黑色可以降低有色彩系的明度,其纯度也相应降低,原色也称为第一色,不能用其他的色混合而成的颜色,称为原色。

原色的原料是红、黄、蓝,也可称为三原色。间色: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称为第二色。

橙色——黄+红;绿色——黄+蓝;紫色——红+蓝。

复色:由原色加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称为第三色。对比色:是在色相环上180度相对应的颜色为对比色。

明度的对比:是明度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明度接近的颜色属于弱对比,反之属色彩强反差。

纯度的对比:是不同纯度的色彩。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关系,是纯度对比。

色相的对比:是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关系,叫做色相对比。

同类色的对比:是处在色相环30度以内的颜色,是同类色对比。

邻近色对比:是与色相环30~60度以内的颜色。是弱色相对比也称邻近色对比。

色调:是表现运用色彩的主观意识,大面积的色彩倾向是决定色调的基础。

通常人们把色彩与颜色混为一谈,在美术专业中颜色和色彩的含义是有区别的,颜色是固有色,静态而稳定的物质,色相色调是绝对的。

色彩的变化是有条件的,是相对存在的。所以又称色彩是有条件色。同一物体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足以说明物体的色彩是接受环境影响的。

色与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光是色之母,有光色才能称色彩。我们能够见到的光有阳光、灯光、火光。光是一种能量形式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辐射、折射、反射的特性。三棱镜的实验表明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而存在的,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光照射在物体上才能产生色彩。

感觉色彩的原理是:视觉神经受到波长光的刺激后把信息传递到大脑而形成的。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发光体、受光体和眼睛,被称为视觉三要素。视觉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能力,色彩的本身是没有情感的,当视觉接触到不同色彩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或喜或厌、或近或远、或刺激或柔和,等等。这种感觉是在生理反应后产生的心理反映形成的美感基础。色彩承载了人的意识和愿望,由此产生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联想。

绘画与化装同属造型艺术范畴。不同的是绘画用点、线、面色笔把世间万物瞬间的形态、静态或动态的造型表现在平面上,而化装则是以专用色彩在演员的脸上进行立体描绘,这种方法称为绘画化装。绘画化装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绘画造型相比,化装专业更注重工艺和修饰性。修饰立体的面部离不开色彩,因此了解认识色彩的种类,掌握运用色彩性能,是化装专业必修课程。在现阶段,绘画化装是以彩装造型为主体,基础装造型是学习人物造型的必经之路,绘画化装人物造型不只拘泥于影视片的拍摄,各类人物造型缤纷各异,万变不离其宗,底装绘画化装是各种造型的第一步,关乎整个装面的质量与否。

首先选用恰当的底色,在色相稳定的情况下,调整色彩的明度和色调,使面部呈现洁净健康的效果。找出对应的颜色修饰面部的外轮廓,再用相应的亮色强调高光部位,使整个面部更为立体,层次分明。其方法是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的规律来完成的。色彩是表现装型类别的主要依据。

用彩的位置多在眼部。高纯度色彩给人以清新娇艳的感觉,冷调明度弱对比色可显示理性冷静的品位。亮色调的对比与强反差色调的对比可给人华丽醒目的印象。浊调对比雅致而不张扬,具有贵气。总之,色彩的变化是无穷的,和谐产生美,是人物造型设计的原则。表3-1表3-2

思考题:

1.色彩由两大种类组成,哪几种颜色为无色彩系,哪几种颜色为有色彩系?

2.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

3.哪几种颜色称为三原色,间色是由几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4.由哪几种颜色相加称为复色,由原色加间色混合而成的颜色称为什么色?

第四章 影视人物化装造型

一、青年装人物造型

化装造型可分为两大类:影视装、舞台装。舞台装包括戏曲、话剧、歌舞装等。影视装包括都市题材、青春偶像题材、农村题材、战争题材、古装题材等类型。影视化装造型以真实见长,其特点是精细、自然,不留痕迹,把文字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力求创造生动,符合剧中人物要求的形象外貌特征。

青年装一般是指18~35岁这个时期的年龄段。在影视剧中表现青年人的艺术形象,应当以生活为依据而又比生活更典型。青年人的典型特征概括为朝气逢勃、青春活力、精神饱满、皮肤润泽、毛发浓密,具有健壮有力、勇于进取的气质。

生活中,或是在艺术作品中的青年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他们的外表、肤色、气质、外貌特征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塑造影视作品中青年人物形象时,根据剧中规定的人物形象进行构思,但必须以生活为依据,平时要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汲取创作精华。

由于剧中的艺术形象要比生活更典型,因此演员本人的形象与剧中所扮演的人物形象之间总是在年龄、脸型、气质、肤色等方面存在差距,如何缩短差距,使之符合剧中人物形象的要求,这就是需要化装造型解决的问题,如果演员本人条件和剧中人物形象差距小,化装造型就容易些,反之就复杂些。

总之不能脱离剧中对人物的要求,掌握缩短演员与剧中人物差距的化装方法,塑造出符合剧中人物的完美形象。形出于先神于后,二者兼备有血肉。装面突显青中老,技巧施展忌雷同。

塑造影视剧“青年”人物形象的化装技巧的具体方法:1.打造底装技巧与方法

正确的清洁面部和化装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化装前先护肤,选择防紫外线、能长久保湿、隔离性较强的隔离霜,均匀的涂抹面部与颈部,不要涂的过厚,厚了很容易脱装,薄了底装涂抹不均匀,隔离霜的作用主要产生对皮肤的防晒、保湿、滋润、隔离,使粉底不渗透到皮肤里面,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使装面保持的更持久。

而后,选择符合剧中人物身份的影视专业粉底,正确的专业底色必须是薄薄的涂层,既能遮盖着色部位,又能遮盖有色的瑕疵、雀斑、痣,并易于融合,从而保留肌肤的自然光泽和质感。

用粉底化装笔、或化装专用海绵把粉底均匀地涂在演员面部,可在问题严重和容易产生阴影的部位重复涂抹,如鼻翼、下眼睑、嘴角、眼角,来消除阴影,颈部也要均匀的涂抹,保持面部与颈部皮肤质感的统一性,不要留有一点瑕疵,忌涂的过厚,要打造出影视特有的逼真的皮肤质感和透明度。

如演员皮肤质感很好,面部个别处有些皮肤色彩不统一,如有轻微黑眼圈、斑点、瑕疵,也可采取局部着色的方法,盖住黑眼圈、斑点、瑕疵,但要使底色和皮肤衔接吻合得当,整个面部色彩与肤色达到完整统一。

如果是一部农村题材影片或电视剧、或某一种题材剧中人物需要长期户外劳作、风吹日晒、皮肤黑红、粗糙,可采取皴染的方法,但此方法色调较深。表现工人、中年或老年形象也可采取此方法。

表现中年人与老年人色彩上要区分,男女用色也要有区别,要做到年龄有别、人物性格有别、男女有别,要看剧中对人物的要求,符合要求可用此方法。“皴染”根据不同的需要,皴染不同的部位。表现中年人物可用棕色、深棕色。表现老年人物可用深棕色、棕红色、褐色。皴染是用专用大号粉底化装笔,蘸取所需深色粉底,用卸装纸把笔捏平,同时也去掉笔上过多的粉底色。

在需要皴染部位,注意要把笔放平,笔力轻而均匀地拉涂,把粉底蹭在皮肤表面。在皴染过程中要注意面部骨骼结构,肌肉的起伏、凹凸的起伏变化,明暗关系,冷暖关系区别的对比,凸起部位可用暖色,凹陷部位可用冷色,强调面部结构的立体感。需要强调的是,色彩不要在面部造成局部堆积,或涂抹不均匀缺少质感,颈部也要涂抹,以达到面部和颈部色彩的完整统一。

深色薄抹打粉底的方法:在演员脸上涂完隔离霜后,用专业打底海绵、或粉底化装笔蘸上深棕或棕红、褐色的粉底,薄而均匀地涂在演员面部,不宜过厚,过厚会显脏或会出现局部的不均匀,颜色也会显深。薄与厚要从生活角度出发,视剧中人物而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符合剧中人物要求,又不失真实、生活、自然的理想效果。2.修正脸部轮廓

涂完粉底之后,选择细腻又透明的密粉定装,根据不同脸型修饰不同的脸部轮廓。如图4-1的七种脸型。图4-1

俢正面部轮廓是在脸颊颧骨下双侧凹陷处,以此处为重心点,用深棕色修容饼作阴影粉,深棕色粉底也可,按面部结构起伏,用颜色从中心点处向周边晕染,边缘颜色要扩散均匀,修整直至看不出痕迹,达到收缩的视觉效果,勾勒出脸部轮廓,根据不同的脸型修正不同的轮廓,修正轮廓也起到弥补面部缺陷、比例不协调、颧骨高或低的作用。

颧骨高的用阴影色轻扫颧骨部位,和脸颊双侧凹陷处阴影相连接,过渡均匀,边缘不留痕迹,从视觉上使颧骨下移至正常比例位置。

颧骨低的脸颊双侧凹陷处用阴影色上移至正常比例位置,根据面部正常比例的位置用粉底把颧骨部位提亮,遵循深色收缩、浅色突出的色彩原理,使之比例正常,使面部层次更为立体。3.修正鼻侧影

鼻取其型,正确标准的鼻型的长度按正常五官比例的三庭,为中庭、从眉尖到鼻尖、脸部的1/3,鼻宽是鼻长1/3,是脸宽的1/5,宽度以不超过双侧内眼角为宜。

女性鼻高为11毫米,男性鼻高为12毫米,鼻尖的高度是鼻长的1/3。修正鼻侧影要因人而异,各种不同的脸型有着不同的鼻型、鼻梁高度,长短也各异。如宽鼻梁、窄鼻翼、歪鼻梁、鼻头上翘、蒜型鼻、鹰钩型鼻以及超出标准的各种鼻型,都应按以上正确的标准鼻型进行修正。

利用色彩的对比,与色彩的变化规律,修正勾画出符合鼻子的生理结构,符合面部比例的完美鼻型。不要为了完成化装程序,不管鼻型或鼻梁高低长短画法如一,切忌千人一面。

画鼻侧影应以棕、浅棕、棕灰、褐、紫褐为主要色。如演员面部比例正常,鼻梁较低,可在鼻梁二侧部位用以上其中颜色的一种,画上鼻侧影,从双侧上眼睑内眼角处涂抹颜色向眉头、鼻梁两侧晕染,然后用浅于面部的粉底色从鼻根处提亮鼻梁塌凹部位,利用颜色深浅的对比,衬托出鼻梁的高度与立体感。

鼻子两侧的鼻侧影应对称、垂直,边缘过渡要柔和,颜色过渡要和谐统一,既有重点、突出鼻梁部位,不生硬、又真实、自然。4.双颊腮红的修正与画法“腮红”在化装造型设计不同脸型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能改变不同人物的脸型,也是完美装容的点睛之笔。涂抹腮红的目的,主要表现地域、与人物健康状况以及修正脸型轮廓,并能衬托出剧中人物红润的健康气色,如不涂腮红,剧中人物演员的脸就会显得苍白不健康。由于饰演剧中人物的脸型各不相同,腮红涂抹位置的高低,颜色的深浅,以及脸型轮廓的修正也应根据不同的脸型作不同的化装技术处理。

标准脸型为“蛋型脸”,其特点,上额略宽、下巴窄而尖、给人的印象秀气、婉约。不同脸型表现出人不同的气质,标准蛋型脸可作为化装师修正其他不同脸型的依据。

涂抹腮红时高低位置要准确,柔和晕染过渡要与面部底色相融合,如腮红颜色涂抹过重,可用粉底薄薄地遮盖,既显露出腮红,又不完全遮盖,使腮红从视觉上看,感觉是从皮肤里渗透出来的红,正所谓白里透红。

红色在色彩空间感觉属上进色,是人们视觉最先感受到的,最突出的,腮红可以改变人物的脸型、年龄,腮红的深浅、位置的高低、面积的大小宽窄,都会出现不同的人物形象效果。

根据不同的脸型、不同的人物,利用深浅、明暗、冷暖色调的对比,运用绘画化装的方法,素描的造型规律,因人而异,通过腮红的涂抹帮助演员修正改变脸型,表现出剧中人物健康的气色,使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符合剧中人物要求。5.双眉的修正与描画

化装造型时,为了增强美化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个性的表现力,眉毛的型状对于每个人容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利用眉型调整面部不协调的比例,突出整体造型特征。因此,在面部眉毛的造型是化装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人的面部,眉毛的位置很突出,颜色浓重,占有非常显眼的位置,它的形状往往直接影响眼睛的形状。不同的眉型会给人不同的个性印象。图4-2

眉毛是由一根根自然生长的短毛发层层相叠而成,眉毛分眉头、眉腰、眉峰、眉尾,眉头起自眼眶内上缘,沿眼眶内上缘至眉尾止,整体呈弧形。眉头至眉峰中间为眉腰,眉头至眉尾,最高点为眉峰,眉尾在眉骨的外上缘,眉头和眉梢颜色较淡,眉腰与眉峰部分较浓,见图4-2。

一般眉毛的长度可分为五等份,眉头至眉峰是长度的3/5,眉峰至眉尾是长度的2/5。

眉毛的式样很多,如刀眉、三角眉、月牙眉、娥眉、长寿眉、扫帚眉、卧蚕眉、细眉、浓眉、一字眉、八字眉、箭眉、柳叶眉、柳叶吊梢眉等。

各种眉型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及外貌特征是互不相同的,各种眉型的绘法也各不相同,一般眉毛的长度比眼睛略长一些,在外眼角的延长线处收笔。

因此,在化装造型时常常用眉毛的形状来帮助演员改变眼睛的形状,突出人物性格,从而达到符合剧中人物最终目的。最佳的眉毛造型,通过整体化装造型得到修正与弥补,从而达到整个面部比例谐调统一。

眉毛是面部最显眼的部位,眉毛的自然色调应是浅棕、棕、黑色为主,要化出自然的眉型,可直接先在内眼角上方的眉头处着手描画,向上侧处斜画眉头,平画眉腰,眉峰向下往斜后处画,眉峰至眉尾从眉峰顿住笔由重至轻提笔向后描画,这样可画出既有曲线又有笔峰的眉毛。

注意:画眉毛时,眉尾要略高于眉头,不要在一条直线上。

总之,要根据眉毛的自然生长规律的方向来画,高低、长短、粗细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和脸形宽窄、眼睛的大小的比例来决定。

画眉毛前将眉笔尖削成扁扁细细的,画眉毛最好用三支笔,先用接近眉头色调浅棕色的眉笔,在眉头处着色,随后用较深色调的棕或黑色眉笔,在眉头处中间与眉腰处部分加以强调,使眉毛更立体有型。在用眉笔画眉毛之前,先用眉刷将整体眉形刷一遍,这样可以清除藏在眉毛中多余的底色,确定眉毛的基本造型后,以便在其眉毛自然生长形状的方向基础上进行描画,描画以后还要用眉刷将眉毛轻轻地梳理一遍,让颜色渗透进去,并除去眉毛边缘留下的生硬笔触,使眉毛边缘过渡柔和、自然,线条流畅优美。

要画出自然的眉型,可直接在内眼角上方的眉头处着手描画眉头,一定要向上朝外侧斜画,在长有自然眉毛处的地方上着色,如果眉毛比较稀疏或眉头比较向外,构不成面部五官协调比例,可在鼻侧影接近眉头处的皮肤上画出细细毛发状线条,以模仿自然生长的眉毛,使眉毛更为立体。画到与眼睛瞳孔外曲线竖向并列时,可开始以向外侧偏斜的笔触描画眉峰,不能朝下画,在离外眼角半英寸的地方结束眉梢,有时也要根据演员眉型与眼型的具体情况来定。

要想画岀造型优美的眉型,用眉刀剃去一些多于的眉毛是有必要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该保留的,哪些是该用眉刀剃去的,如果心中无数或技术上可没有把握,理想的方法是先画出所需的眉型,随后拔去与所需眉型之外不需要的眉毛,不然一些需要的眉毛会因疏忽而被剃掉,会留下遗憾。

眉毛是眼睛的画框,如果眉毛画得太宽、太浓、太低会显得眼睛增大,如果眉毛画得太高、太细和太窄,眼睛会显得太小,而且会暴露出面部不和谐的比例关系,掌握了以上基本画眉的方法,便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眉毛来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与外貌特征。

影视化装以真实、自然见长,在化装造型时应以生活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提炼,运用眉毛的形状、粗细、浓密、立横、弓直、长短等不同形状进行面部化装造型。见眉型效果图,如图4-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