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流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3:31:3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男人也流泪

男人也流泪试读:

内容提要

有些人很容易受心情高低起伏的影响。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就算碰到大风大浪,也能平静安然度过;要是碰到他们心情不佳,连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或一点点的不如意,都会引发他们不理会或愤怒反击的反应。

为什么有的人不免情绪化

有些人很容易受心情高低起伏的影响。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就算碰到大风大浪,也能平静安然度过;要是碰到他们心情不佳,连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或一点点的不如意,都会引发他们不理会或愤怒反击的反应。

记住,你的心情不全然由内在情绪所引起,如果你的工作会周期性地影响心情,换句话说,如果每月第一天你都有复杂的报告要做;每周一次的社会论;或每个月第三个星期四都会刊出当月销售统计数字等——只要这些日子一接近,你就会变得格外焦躁易怒。因此,无论什么原因使你心情低落,都会左右你的一言一行,这里我们举出一家小型工厂厂长巴克的自述:“你知道吗?我从未认真想过我心情不好会带来什么影响,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秘书在电话里跟别人说,她跟我一起工作,最让她受不了的是,我会一个星期脾气很好,但另一个星期又暴躁难缠。以前只要我情绪不佳,我通常都解释成‘我只是脾气有点不好而已’。但现在,只要我觉得自己快发脾气,我就尽量远离人群。如果刚好在开会,我无法这么做时,我会一再提醒自己说:‘闭上你的嘴巴,别开口!不是他们惹恼你,问题出在你自己’。”

过度压力会使大部分人心情沉重,不胜负荷。这也表示他们平日所能控制的基本习惯、技巧和策略,几乎无法再应用在工作上了。当你觉得自己必需“跑快一点,不能留在原地踏步”,或发现精神上出现压力过度的征兆时(如睡眠和消化不良,不寻常的健忘,背部、腿部和颈部的肌肉酸痛情形更严重),都是在警告你身体有紧急状况。这些症状往往出现在你体力透支,或是好强不服输的情况下。这时你或许该好好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该放慢脚步,重新设定工作目标或计划。

人的气味、眼神、声音或其它的感觉,都能让别人勾起过去遭受到的打击或不幸的深层记忆。我现在仍记得,在我进行医学研究课程时,每次进入指导教授的办公室,心里会产生强烈愤怒和排斥感。即使当时我已经30岁,而且是活跃成功的专业人士,但是他那张堆满学生报告的橡木书桌,和两张直背橡木椅,都会让我联想起小学时的校长办公室——让我觉得羞耻及饱受嘲弄的地方。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但只要我一进入那房间,我依旧有愤怒的感觉。多年来,我一直很遗憾当时自己不能好好向那位有智慧,又热心的教授多多请教。

你可以想办法避开过去曾引发你过失行为的场景和互动关系。比方:如果你跟莎莉一样,是个自以为是的专业人士,你位居办公室内的权威感,会悄悄地让你对别人不佳的表现感到不耐烦的话,你也许该把开会地点移到办公室外。

过失行为不一定都很难处理。事实上,你即将采取的改变计划,说不定看起来十分简单。为了避免过程太复杂,而弄不清楚目标,首先建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改变你的过失行为上。

一开始,先重看你所做的会谈记录,然后列出一张你想改变的目标行为表,并且明白指出你需要停止、少做哪些行为,或多表现哪些行为。你需要遏制自己言行的某些部分吗?你需要学习某些技巧或技术以弥知识不足吗?或许你要做的,只是想找一个优点正好可以弥补你的弱点,或许你需要将上述要点全部结合在一起。

首先根据你的目标做个别判断,找出你在经常发生过失行为的场合里,能够用来替代的语言和动作。为了打破你以往惯有的反应模式,并压抑的反击冲动,你需要调整行为,让社会能够接受,又能转换你身体、心理本能的反应。当你的过失行为呼之欲出时,你马上可以准备出另外一种说法。比方说,碰到你应该说“不”,你发现自己又想答应别人的时候,你可改口说:“这件事应该是没问题,但我想再多考虑一下,我十分钟之内给你答复。”

替代行为用在公式化的情境中效果最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言一行都已经过彻底的设计跟演练,即使你突然生气、迷惑或痛苦,也不影响你的表现。因此,你可以根据的个人风格和外在特质,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替代行为。

你处理问题的目的,不是要使你变成截然不同的人,而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因此,你的替代行为必须符合你的价值和基本的动机理念。如果你是积极、行动力很强的人,你处理过失行为的方法,就不能有被动和任意屈服别人的味道。被动、消极的反应方式当然可以让你强悍的形象获得改善,但是也会让你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同时也让别人摸不清你的真正想法。

比较好的方式是保留自己的主导权,让自己由说话者的角色转变为倾听者的角色。例如,我认识一个喜欢以强权一切的主管,他每次跟部属开会,一定先对大家说:“我要你们尽情表达所有意见。大家都要注意听,而且要认真思考——包括我自己在内,如果我自己没做到的话,希望你们提醒我。”他很独裁吗?没错。他是不是也破坏了会议中自然讨论、自由发言的气氛?没错。但他原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讨论会的气氛更公开而热烈,他的言行也证明了他有意在改变原本遭人垢病的协迫和独断性格。

下列是非言语的表情,很难界定它究竟是代表危机还是快乐的意思。你也很难抑制自己不表现出来,无形中便泄露了你的情绪或动机。因此,如果你只是单纯想压抑强烈情绪,你的表现可能使你看起来很冷淡、木然或不可捉摸。

你脸部表情对别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对你的感觉会跟你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你说:“我不是在责怪任何人,我只想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你说这话时,你也许相信自己真的这么想,但是别人看见的,却是你皱着眉头、脸部涨红、身体往前倾、一副要找人算帐的姿态。

非言语的行为很少被直接谈论到,我们常在谈话时随一些动作和表情,但我们往往只谈到别人表现的反应和感觉,却很少谈到动作本身的问题,例如:你的伙伴看到你皱眉,眼睛四周的表情很紧长,他会说:“你看起来很忧虑”你却回答:“不会啊!我并不忧虑。”此时你们的对话也告一段落。但是你并未弄清:为什么你的伙伴对你的表情,会有错误的解读方式。

如果你有脸部表情、身体姿势,泄露了你的真实情感,即使你很努力去改变言行,效果如何呢?如果你非言语的行为问题很严重,你却只试图去掩饰,不走去真正解决它,你只是将这个问题,转变成另外一个问题而已。你是不是打算一一处理这些言语上跟非言语上的行为呢?在某些条件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才对。我所谓的某些条件,就是指你的表演能力和开始练习表演技巧的意愿(技巧部分下章再讨论)。人们可以学习(而且大部分人已经都学过)如何成功地表现出跟他们真正感觉截然不同的情绪。

重点在于,你不可以突然改变得太多。一次只选择你很想更正常引发别人负面印象的一到两样表情或姿势进行,然后实际练习,逐步更正。你专心时是不是会不自觉地皱眉呢?你生气、申辩、反击别人时,也会皱眉吗?当你心里想说“不行时”,你是不是会点头回答“好”呢?你要强调某件事情时,是不是会习惯性竖起食指比划,而冒犯到了别人?当你聆听别人讲话时,你望向窗外的时间是不是比看着说话者的时间多?上述的非言语行为都可用类似的动作代替,以避免不利后果。你的目标是找出既能表达你真实情绪,又能避免引发负面影响的新姿势和动作。

你最好有心理准备,当你紧张、压力很大或很专注时,你的某些行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因此,你需要设计一些补救措施,即使你突然又犯错,也能及时补救。

举例来说:你先弄清自己有哪些想法或感受时,会不由自主地抬起手指,不耐烦地晃动身体,因而被看成是攻击和防卫的姿势。“我看起来很沮丧吗?我只是很担心期限快到,我很怀疑这场讨论是否对完成工作有实际帮助?”这段话的一部分,便是替代性说法。在你发现自己又不自觉地抬起手指着别人时,你仔细练习过的解释台词,便可派上用场。

保险经纪公司的老板汉克身高1.85米,100公斤重,以前是职业棍球员。他举止优雅,一表人才,但说起话来很激动。他抱怨说,他身边的人都唯唯诺诺,只会答“是”。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他习惯在跟部属开会时,以“我们应该……”做为开场白。此外,他经常在指示时,用手大力挥向桌边(这是他个人曲棍球的姿势吗?)。他部属便想,反正老板都已经决定好了,我们还提意见做什么。于是除了默默接受老板的指示和命令外,还得小心避免拂逆老板的意思,他们更不相信自己能聪明到提出让老板接受,或满意的判断和意见。

汉克认为这情形只是“小小的沟通问题”,很容易解决。于是汉克想了一些替代行为——在开会过程中尽量往后坐,试着在开会时以“我认为……”代替过去常说“我们应该……”。

一个月后,他向我抱怨:“Z医师,根本没有任何方法,可让我看起来较温和、平易近人嘛!我试过往后靠椅背坐,但是我的腰杆还是挺得很直,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也试着把双手搁在双腿上,可是只要我一激动,我就忍不住在桌面下敲了起来,大家还以为我是疯子。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们相信,我真的希望听他们直接表达意见呢?光是改变我说的话似乎还不够。”

我说:“看来,不管你说什么,你身为大老板的地位和外表,还是在告诉大家:‘注意听好!’你即使做了最好的改变,你的话在他们听起来,仍像在威胁大家,要遵循你的指示一样。你能怎么改善呢?”

汉克自己提出下列的方法:

参加部属会议时,穿着尽量简单朴素,或者在开会前先脱掉外套,弄松领带。

我可以站起来提出讨论议题,等讨论一开始进行,我马上坐下。

命令他们找出我所提意见的错误,并做出执行成果评价标准。

私下跟较高层次的部属说明我正在改变计划,并训练他,在我很激动的情况下,学着跟我争辩。

除了第一点之外,汉克所提的其它方法都显著效果。但卷着衣袖、松开领带,反而使汉克看来更加咄咄逼人,如果你的身材、外表和态度举止,给人的直觉就是强权、积极、具有侵略性的话,你改变的基本重点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比较谦和、平易近人。假如你的声音既尖锐又响亮的话,在评论事情时,千万不要用吼叫的方式,尽可能轻声细语。

我从处理过的个案资料中,选取一些平常比较用得到的替代行为:

不要只说:“就去做吧!”改成说:“等一下,能不能请你再解释一下你想做什么(或想说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每当思考时,看起来就像是在发怒的客户服务代表,你应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表情,说:“我在皱眉头吗?那是因为我正在思考呢。”

一位很有才干的主管,一直无法改变自己嘲讽别人的行为,但他会在过程中补救,说:“我刚才说的嘲讽——只是想让听的人能更了解,印象也更深刻些。”

人可用下列的一段话,代替人屈服跟妥协的言行:“很抱歉,珍,就体制上来讲,现在不能加薪……嗯,但我想,我们或许可以破例——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至此人内心可能会浮现两个问题:你真的能够表现出跟你的情感和自然冲动或本能不一致的言行吗?如果你有办法表现出来,是否又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呢?

为什么性情易波动者会使结局戏剧化

桑妮留话给她公司总裁的秘书,说她希望能跟我约时间咨商。我知道她是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但我们的交情仅止于在大厅碰面对,彼此点头打招呼而已。“Z医师,”我们尚未入座,她就急急忙忙地说:我从小就是个爱哭鬼,我跟朋友或家人相处时爱哭还没关系,反正他们知道我就是这样子的人。但在工作场合,我爱哭的毛病就变成很棘手的一件事。你知道的,只要我在应对的人中,有人对我无礼或采攻击姿态——暗示我很愚蠢或太官僚之类的——我的眼泪就会不自觉开始涌了出来。大部分的时候,我还有克制住泪水,继续处理事情,但是有时候,我还是控制不了情绪,当场哭了出来,哽咽着声音,害得会议马上中断下来。“有些男人会觉得很尴尬而将脸移开,有少数几个人便当场生起气来,我猜他们大概以为我是想借泪水博取同情,以获得我想要的东西。要是他们很关心地问我要不要喝杯水,那更惨,我的泪水会像决堤一般!这时我只好对大家说:‘我待会再回来’,然后离开现场。天晓得我离开时,他们在前背说我些什么。”“你流眼泪之前的感觉是什么?”我问。“通常是受伤害与愤怒混合在一起的感觉。但绝大部分是生气。我想哭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是个被大孩子期负的胆小女孩一样。奇怪的是,大半时间里,我都给别人很果决、精明干炼的印象。”

说到这里,她又开始哭了起来,她哽咽着声音说:“天哪,看看我,一个头发灰白的三十八岁女人,竟在这里嚎淘大哭,根本不像个主管。”

我说:“基本上,我觉得你可做几件事情来改进:第一,想一想在你受到伤害或愤怒之际,除了哭泣之外,你还能做些什么事?第二,你该如何用敲桌子的方式来代替哭泣,发泄你胸中怒意?另外,你觉得让你最亲近的工作伙伴知道,你掉泪是因为气得讲不出话来,你应简单告诉他们原因。”

大发雷霆——怒视别人、采取敌对攻击的姿势、尖酸刻薄的谩骂——和哭泣,都是我们在第三章中曾解释过的不成熟的自我防卫行为。你一旦怀疑某人或某件事威胁到你或你的宝贵计划时,你马上升起自我防卫的意识。哭泣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气之外,还可能伴随有其他强烈情绪——高兴、悲伤,甚至是热情等等。但是在工作场合掉眼泪是最麻烦的一件事,因为你将因此认定你个人的价值已遭受别人挑战和攻击。

大发气跟掉眼泪就像所有的防卫策略一样,常引起别人的惊慌、突然的沉默、关心、同情或综合上述的反应。具有明显的转移效果,也因此强化了这种防卫行为,使你很难改变或放弃,或许你干脆将之合理化为“我就是这样的人”。幸好,你也有其他能力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

这类的防卫行为通常都有征兆可循,只要你留意,便可预防再度发生。预防方法可分为三个步聚:第一,设计一些可让你在又快犯错时,立刻停止该行为的方法。第二,仔细留意你发脾气或哭泣之前,你的情绪或行为会有哪些征兆。第三点,找出并重新架构会使你产生这类过度反应行为的个人原因。泰德照着上述三种步骤,最后终于了解,并非所有事情搞砸了都是如此可怕、严重。同时,他也能区分出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沟通代替愤怒来解决事情,而在哪种情况下,他则可以稍微发一下脾气。

你经常很愤怒地说气话,但事后又很懊悔。

有时你觉得胸中一股怒气无法压抑,于是用肢体行为或丢东西来宣泄。例如,将文书夹用力摔在桌上,扫落桌上的书,用拳头捶桌子等。

你每隔一段时间就得跟部属或同事道歉,说你不该失去冷静,乱发脾气。

有人规劝你——也许只用微笑——要你收敛坏脾气。

大家都说你情绪很不稳定或太过流动。

开会讨论时,即使你要求大家尽量提出意见,大家的反应并不热烈。

你有时会刻意避免或不愿继续参与你所关心的重要会议,因为你不能把握自己会失去控制而哭出来。

从过去经验里,你的同事偶尔因为你出现情绪失控的征兆而中止一项重要、比较有冲突性的讨论。

你内心有想尽快达到目的的欲望,因此你经常难以忍受阻碍和挫折。

你早期学到的信念(你自己可能也不清楚)——你认为那些阻碍你、威胁到你的价值,或不照本分行事的人,都是坏人,他们活该受到处罚或攻击。

你痛痛快快发泄脾气或情绪后,会有苦乐参半的满足感(会觉得苦,是因为你对自己失控,还有些罪恶感)。

你的“敌人”或跟你意见不同的人,因为你的行为而退缩或改进,使你私下有种成就感(虽然你也知道自己得为此付出这些代价)。

你认为压抑强烈的情绪,不直接表现出来,对你的心理和身体都不好。

你认为因强烈情绪所产生的行为,是你个人无法控制的。

你觉得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与挫折。(例如:到了下午五点钟,你才发现当天一定要发出去的重要信函排版错误。)

你从别人的讲话、姿势、面部表情或态度中,推断别人在攻击你或你的工作(例如:你才刚解释完成你的构想,就看见你的竞争对手马上轻碰他邻座的人,还对他耳语)。

你觉得别人不当的行为或不公平的处置已冒犯到你了(例如:你听到你一位朋友跟你的同事共进午餐,而你同事竟然乱造你的谣言,你的朋友当然也知道他在造谣)。

你能力或知识最不足的工作领域,受到别人的威胁挑战。

找出或设计口语的暗示讯号,让别人知道你需要时间静下来想一想,然后加以练习一番。例如:你可伸出手,掌心向外做“暂停”动作,或做很多运动员常用的“中止”手势,甚至可抬起头,看着天花板,闭上眼睛,两手掌朝外,请别人暂停。

养成你在想事情时,用手遮住眼睛,脸稍微转向墙壁的习惯,并经常重复此动作,让别人接受你在想事情时,便会有这些习惯动作的事实。如此一来你便可借机遮住你眩然欲泣的双眼。如果你对此觉得不安和恐惧的话,不妨提醒自己,你如此做是为了避免别人的责难你,或避免让你自然的情绪反应,降低你工作能力和效率。以防别人把你哭泣行为当成是在故意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如果眼泪已经流出来,赶快说:你们别因为我掉泪就停下来。我生气(恼怒或挫折)时,都会掉泪,我希望继续行前的讨论。

当你觉得自己很生气,快忍不住眼泪时便说:“我需要休息一下,喝点咖啡(拿些文件,走入休息室),休息五分钟如何?”或直接做出中场休息的讯息,拿起杯子,转头去取杯咖啡或走向休息室。

当你很想大吼大叫,破口大骂或训诫别人一顿时,紧紧闭上嘴,坐回位子上,安静十秒钟(在心中默数——这方法虽老旧,但是很有效)。

借由在公事包、口袋里找东西或倒咖啡等举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走向休息室,或要求喝杯咖啡,强迫大家休息一下。

当你能够重新克制自己时,尽量以冷静的声音说:“把你刚才说的话,再重述一遍好吗?”

当别人反对你的看法,你因此觉得很生气时,就说:对这件事情我投注了很多心力,请你再解释一遍你坚持我们不能这么做的理由。

为了避免你误解别人的话或行为,你可问对方:“我刚才提出最后一项观点时,你微笑(皱眉、眨眼或转动眼珠子),是不是你想到了什么事?”

你发过脾气后,除了道歉外,你可以改说:“我昨天真的克制不住脾气。我不是有意对大家大声叫骂,我想绝对没有人愿意被大吼大叫。我之所以发脾气,部分是因为不愿见到事情拖延耽搁。我们日后该如何预防此事再度发生呢?”

先在心中排练可能发生的状况(参阅第四章相关章节),建立自己的信心,以便在紧要关头顺利踩刹车,使用其他替代行为。

先假设是你自己对当时情况的解释,而不是当时的“情况”引起你愤怒或受伤害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你很生气或很想哭时,问你自己:“我为什么会为了别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情,气成这样子呢?”你可能会在心中回答自己说:“因为雪莉老是挑剔我提出的企划案的细节内容,这实在令我很火大,不过,这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何必老是把她的挑剔当成可怕的罪行呢?”

到后来,你便很熟悉到底是哪些自我阐释,最容易引起你发脾气或哭泣的反应。几次之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处理状况。对自己突出的反应,也就不再那么惊讶。除此之外,你在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你可能发现连你自己以前都不知道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许毫无意义,也不易发现,因为长久以来,你已经把它当成你本来就知道的“真理”。

例如,很多你内在的信念或想法,让你在与上级主管开会时,很容易发脾气或哭泣。你会想:“一个真正优秀有自信的人,随时都该很明确他自己在做什么。因此,如果有人挑剔我企划书的错误或毛病,一定是我不够好。但是假如有人敢恶意批评我的话,我就该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你若没有辅导顾问,或精神治疗家的协助,想充分检视自己这类不真实的想法,可能比较困难(下一章会多讨论这类事),但是即使你只是稍微分析一下你此类想法的大致情况,对你转换替代行为都有莫大帮助。

你听到自己辩解:因为别人不良的言行,才促使你发脾气。

你发觉自己接受那些害怕惹你掉泪或真正为你的泪水感动时的人好意帮忙。

你依然顺其自然地表现情绪,内心很排斥以替代行为改变自己,也不愿心中预演那些替代行为,或者拒绝去找出引发你过失行为的真正原因。

你攻击或退缩的反应,对你权力管辖的人,最具杀伤力。自然地,降低杀伤力和影响力的方法,也最让人不快——公开向大家承认你有缺点改进,你打算用更妥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我见过进步最神速,一心想改善脾气暴躁缺点的人,是位本身能力很优秀的主管。他允许部属和秘书在他提高声音讲话、开始吹毛求疵或发脾气之际,离开现场去做他们自己的事。起先大家还很犹豫,最后都同意了他的要求。

结果非常戏剧化,就像他日后所说的:虽然是我自己要求他们这样做的,但每次看到我的秘书在我骂到一半时,突然站起来,还是令我很难堪,也很难过。到了第二天,只要我讲话声音又开始提高,我办公室内的人就开始起身,起初我还是有点生气,因为重要的事情正讨论到一半呢。之后,我会想自己交待的话,先闭上嘴沉默上一分钟。没多久我就觉得这情况蛮滑稽的。任何时候只要有人站起来,去取咖啡、胶毛衣或做类似的事情,我就闭上嘴盯着他们看,然后休息一下。你知道吗,我组织内的默契和气氛从未如此好过。现在我也把这套带回家里,运用在家人跟小孩身上。家里的气氛也比往常宁静平和了许多。

为什么老板过分赏识并非好事

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但有时候,老板过头的赏识也并非好事。例如:老板可能会给你过多的工作,因为他对你有过高的期望。

当然,你应意识到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毕竟你被老板肯定了,在他心目中你已是一个能干的人。千万不要认为老板在有意刁难你,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真的如此。

但是你也应认识到潜在的危机。

如果你强撑着去完成过多的工作可能会危害你的身心健康。

而且,一旦你出现失误,老板过高的期望与现实产生距离后的失落可能使你的前程受到影响。

所以,你要尽力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可能有更多的工作在等着你。

首先,你要设法让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不可抱怨,这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他你想弄清楚他心目中什么事情最重要,以便优先予以考虑,请他列出或说明他要求予以重点考虑的事情,你就可以分清轻重缓急,更科学地安排工作。实际上,这种做法肯定了你对老板的忠诚和为他服务的愿望,这表明你关心的是尽力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老板没有领悟到你的暗示,那你应直截了当一些、具体一些了,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当老板给了你一项工作之后马上又派你去做另一项工作,你就去向他请示哪项工作更为重要,从相对重要的工作着手。如果你没能及时完成次要的工作,也要让老板知道你不能耽误重要的那个工作。

在适当的场合,你也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说出你的担忧。比如饭桌上,喝酒时。

你的目的一定是要让他了解情况,让他自己认识到这样会降低效率。

还有一种情况,有时老板会因你工作出色而不让你做别的事情,因为只有你最适合该职位。这样一来,你也就难以获得升迁。

一旦这样,你必须打破这种框框。有两种场合会创造这样的机会:

第一种情况:清闲之时。

差不多所有工作都会有清闲的时候,你应充分显示处理其他事的才能,做一些日常工作中没有顾及的事,会很有益处。让老板感到你有更好的才华。

第二种情况是紧急情况。

实际上,每一个组织,不管它运转得多么稳定,多么和平,总会不时地被这样或那样的危机所困扰,这种局面就会给你一展身手提供机会。有时,你可以根据掌握的组织内外的各种消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危机。

如果你想显示自己的才能,无论如何,不可让危机从手中溜走。这样,不仅今后更可能获取这样的机会,而且你的努力一旦成功,你可能会大受赏识,于是,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你就可能挑起大梁了。

除此之外,你还要在任何可能的时候表现出对其它工作的兴趣和才能。在合适的场合,有意无意地提及你的想法,或者,在老板需要帮助解决一些与你工作无关的问题时,给老板一个建议或提示,这样慢慢地,老板就会发现,其实你还能干其它的工作。

这是关系你能否获得提升的重要问题,在思想上应当足够重视。

为什么缺乏热忱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

老板希望员工能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是公司进步的动力。

被誉为“管理之神”的松下电器老板松下幸之助说:“热忱具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吸引周围的人,就象磁铁吸铁钉一样。”“不论才能、知识多么丰富,一个缺乏热忱的人就如同画在墙上的饼,丝毫没有功用。”“反之,尽管才能、知识不是最优秀,却肯拼命工作,有着强烈的热忱,那么从他身上会不断产生成果,即使他本身产生不出来,别人也会帮助他。”

老板深深知道:热情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公司里,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他们不但很少相信别人,甚至有时连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员工很难受到老板的赏识。缺乏自信的员工有以下特征:

不能当机立断

他们遇到一点阻滞,而上司又不在场时,为了不会因工作程序出错,而宁愿把工作中止。此举可能会拖延工作时间,令其它配合工作的部门的人员受到拖累。他们可能有好的变通方法,可是不愿意去判断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更不愿去承担后果。“应声虫”

他们总是认为别人的意见是可行的,自己永不参与研讨行列。在会议中,永远做聆听的一方,当老板或上司要他表示意见时,他只是说赞成或认同上级的意见,表示愿意配合。

易受打击

他们对自己所作的成绩不懂评价,容易因受到批评而感到沮丧。

在互相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少一点自信的人,根本无法提高自己的尊严,也容易使事业不成。事实上,只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并认为是一项不俗的表现,就不易被恶意批评的人所中伤,敢于坚持自己的设想。

经常转工

一位大公司的董事说过:“年轻人缺乏自信的时候,在某个环境稍感不如意,就要萌生逃避的意念。他们有些人以为时不我予,或者怀才不遇,却不知他们本身也未能真正欣赏和认同自己。”

经常转工对员工有害无疑,除了浪费老板的资源之外,也浪费了自己时间和精力,转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直到感觉到经济不认可他的发展,便自暴自弃。

频频跳槽

老板们最不欣赏那些“跳草裙舞”的人,他们往往借辞职来引起老板的注意,从而给予更多的利益去挽留他们。这种举动不仅是自身缺乏信心的表现,更令老板对之丧失信心。要挟老板是不理智的行为,老板之所以当老板便是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增添控制力。少了某一人,公司照样运转,老板们最讨厌要挟。

相反,如果一个员工能够做到平日认同自己的优点,遇挫折时不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保持稳定的情绪,对自己和公司的前途充满乐观和自信,头脑清醒。那么,他只要一有机会,就可能受到老板的重用,因为,这是老板心中理想的乐观自信的员工的状态。

八面玲珑型的下属善于与人交往,人缘好,处理起人际关系来得心应手,不容易得罪别人。当上司想要晋升下属时,一定会考虑谁最服人、最得人心这一点。由于各种小圈子之间可能有矛盾存在,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也为了避免发生争端,上司会首先想到提升那些具有较好人缘的八面玲珑型下属。

八面玲珑型的人往往是受欢迎的人,不会讨人嫌。这些人往往有如下特征:

聆听重于表达,在人们自我表现倾向普遍化的今天,能静下来聆听别人说话,已成为一种美德。多听则有助于资料的搜集、人事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言而造成的差错,是现代人要的修养之一。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人们接触的密切,并不表示彼此一定要互诉衷肠。适度的相互开放,有助于和谐关系的维持。

不过谦。当他人赞美自己时,只要自己当之无愧,不妨大方的回以微笑,表示谢意。这种适度的谦逊,使自己显得更值得尊敬,而不矫柔造作。

自己犯错误时立即承认并且大方地道歉,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

尽量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否则,只会徒增别人的不满或猜疑。坦诚而适宜地表达心声,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原谅。

不过分牺牲自己去讨好别人。必要的牺牲是应该的,但不必为了讨好别人而故作姿态,何况想讨好一切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令老板的倾心的下属是死心塌地跟公司同舟共济,跟老板同舟共济的人。

李老板的公司已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不顾多人反对,还是把小刘提升做副总,因为他知道,这个有着与公司共存亡的历史人,一定不会损害公司利益。在今天的五洲集团里,小刘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就在五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职员一位又一位离开时,他坚持下来,与李总并肩奋斗,因为他相信李总的事业,结果公司终于重新壮大。

挫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老板当然不喜欢一遇挫折和困难便掉头就跑的员工。

这里还有一个实例,可以证明老板对锲而不舍的员工的欣赏,他把它称为“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

松下幸之助回忆道:“那是我们的电池终于能够售给N汽车公司的事,这件事前后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成功。”

当我获悉担任那次业务的是一位锲而不舍的年轻人时,不禁热泪盈眶:

整整五年的时间他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热心走访那家客户,一再拜托对方‘请采用国际牌电池’。

我想,有人一定认为是他份内的事,但以他的年纪,竟然有这种耐心,真叫人佩服。一般人总是一次闭门羹就放弃了。

今天的N公司除了电池以外,还采用了本公司其他各种产品。这都是本公司员工锲而不舍的结果。

所以,老板们对于那些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员工,从内心里欣赏。因为企业的环境总是处于困难竞争中的,锲而不舍成为公司进步的支柱。

作为一个上班族,如果你想一步上一个台阶的话,那么就请首先选择一个好老板,然后坚定不移地跟他坐到同一条“贼船上。”

当他意识到你是真正同老板同舟共济时,自然就会重用你。你这样做,比频频跳槽要实惠、有效得多。

抱住老板的大腿不放,这是攀升术的一大秘诀。

为什么性格往往是关键

你认为不可接近的人,往往并不是真的不可接近,而是性格相反或差距甚大罢了。与这种人多接触,正可以起到在性格上的互补作用。

许多外表看上去合不来的人,初次交往是会有点困难,但时间久了,只要不是坏人,一样能相处得很好,而且还别有趣味。

各种各样性格都接触过的人,肯定会锻炼得特别平易近人。

有人曾生动地比喻说,十个指头相对,就顶住伸不下去,而稍微错开一点,就可以相互插入,抱成一拳。人际关系也如此。性格完全一样,恰如十指相对,不一定能相处得很好。性格不完全一样,即如十指错开,说不定相处得更好呢。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多次试验,证明人的性格是可以不同程度地加以改变和自控的。有人因此而提出“性格革命”的口号,也就是说,要用主观努力去除或减弱自己性格中的不良或不利因素。

试想,假如我们能相当自如地驾驭自己的性格,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这是多么奇妙而美好的事啊!以下是完善你的性格的一些建议,如果在某些方面你做得还不够,一定要接受有关的忠告。也许,只有你荣升新职后,才会真正意识到“性格革命”的神奇之处。

为了表现正直的个性,可故意暴露一点缺点。

对自己不知道的事,诚实地承认不知道可以得到好感。

对于有自信的话仍小声地谈论,这样较不带有强迫对方注意聆听的态度。

让人等待的时候,比预计多报十分钟,较易得到信赖感。

与工作无关的事物也能慎重其事时,可让人留下挚诚实在的印象。

打电话的时候先询问对方情况方不方便,可以吸引住对方听话的情绪。

为了向对方表示诚意,可提早十分钟到碰面的地方等候对方。

即使借十块、二十块的小钱也要偿还,如此可增加信赖感。

还钱时,如有小零钱之多额也如数偿还,可给人留下对钱很正直的印象。

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无须开场白,直截了当地把事件原则说出,可使人注意到我们强烈的责任感。

犯了过错时,与其辩白,宁可以弥补过失的行动表示,如此较能强调出诚意。

自己有过失的时候,道歉方式若能超乎对方意料之外,则可留下我们的诚意的印象。

为提高属下的忠诚态度,应叱责小错误,而忽视大过失。

使对方感到不痛快的事情,一开始就事先表明,则可使对方不痛快的感觉反转成为好感。

为了消除对方不信任的想法,事先表明“像我这种人”则是一个绝佳方法。

对一个正在恼怒的对方提出意见时,最好是在稍后的“空档”里。

提出意见时,先接受对方的一些意见后再说,较看不出有反抗的意思。

重述对方所提的问题,可表示出我们对对方的问题抱着相当认真、重视的态度。

提出相反意见时,不要给予对方认为我们持有质问形式的傲慢感觉。

重述着被托付的事情,可给予对方安心的感觉。

除非你对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否则老板是不喜欢一个怪异孤僻的下属的。

良好的沟通能力,令老板直觉认为你有工作才能。特别是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少一点沟通能力,也不能符合工作的要求。

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老板、员工与公司客户都要有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对上司传达公司员工生活上的参考情报,应点到为止,作大概性的说明就可以。

和上司喝酒的隔天早上,比平常更早到公司,要增强信赖感。

严守酒席间的约定,如此可向对方表达出我们深挚的诚意。

边作出想要回家的动作,边道别,很容易给对方留下急着回家的坏印象。

对一个情绪低落的人表现出聆听的态度。较可增加信赖感。

即使在假日的时候拜会对方,也要仪容端正,可向对方强调出我们的一片诚意。

对服务生等等第三者的态度,可影响到留给对方的印象。

对不在现场的第三者表示关心,给人留下我们心思细密的印象。

没有必要的“喧闹”反而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缺乏自信。

为了表达出对女性属下的期待感,有时可严厉地责骂她们。

对女性忠实的照顾可表示出非语言所能及的好意。

时常对女性作出半强迫要胁的邀请,可让她留下是个可靠对象的印象。

在初见面的人的面前翘起二郎腿,容易使人误解我们怀有不认真、不在意的态度。

把手臂抱于胸前的聆听态度,很容易使对方留下我们狂妄傲慢的印象。

采取“低姿态”的作法和表现,表示对对方的意见支持或赞同。

即使不赞同对方的意见时,也不可把视线转移别(他)处或下垂,以免给予对方不愉快的感觉。“什么都自己来”的态度表现,并不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而会予人不协调的印象。

为什么才能与机遇相比只能排第二

才能与机遇相比只能排在第二位。机会是攀升路上最重要的桥梁。电梯电话,厕所厨房,商场酒吧……无处没有机会,如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迷住如过眼云烟般稍纵即逝的机会女神?如何脸厚心黑不择手段抓住机会这条鱼?如何良机不来时去自创机遇?这些都需要真功夫、硬招数。

在单位和部门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到那些提拔机会较多的部门工作。例如,过去,宣传部门和工会提了不少的干部,因为当时政治教育和群众运动曾一度是中心工作。后来,科技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出了不少优秀的干部,因为这两个部门选人的起点都很高,平庸之辈一般是进不来的。近几年,经济部门被提拔的干部多了一些,这主要是经济工作在整体工作中位置比较靠前的原因。一般来说,只要选择到这样的单位和部门,就等于寻找到了机遇。

再比如,上级领导让你担任地区领导时,你最好去那些人口多,地域大,经济位置重要的地方任职,你要在企业当领导,最好选择利税大户。你在部队当首长,最好去英雄连、尖刀营、先遣团这样的部队,应努力抓好领导最关心的热门工作,你在部队就要抓军训成绩;你在企业就要抓经济效益、抓市场占有率;你在一个地区就要抓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抓人民生活的改善,抓市容市貌的建设等。如果你总是能抓住这些要害的东西,你在竞争中就会易于取胜。

美国企业家迪克·谢勒说过:“如果你想在企业界掌握机会,你不仅应考虑该从事何种工作,还应该考虑在何处工作。”

他的这番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有感而发的。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就从一名推销员成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该年,他才只有三十四岁。

他之所以能以英年担任要职,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事实上,环境对他也有很重大的影响。他所处身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园地,那是一家正在发展、远景颇被看好的公司。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一家公司在力求发展的过程中,晋升与工作的机会最多。因为此时他们需要用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新增设的工作部门,不论里里外外,都急需要人手,因此就不断有新的工作机会产生。这些机会一半是天意,一半是人为,能掌握与否,各凭本事。此地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一个人未来的重要性,迪克便是一个最善于利用环境的人。

一些同时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在供职初期,他们的起点基本一样。但是,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务的晋升上将拉开了距离。有的晋升得快,有的晋升得慢,有的没有得到晋升。晋升得快的人在谈起他们的进步时,就要把上司的帮助提携放在首位。晋升得慢的人,也往往对自己的上司流露出一种哀怨的情绪。

所以,选准上司对获得晋升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上司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创造条件去接近心目中认定的比较理想的上司,并疏远那些不理想的上司。

选择上司时,不仅需要看上司的思想意识,他们对部下的关心程度及提携部下的能力等,还要看你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以及你的兴趣。有一些人在工作中追求的是职务的晋升;有的则是追求比较安定的环境;有的是追求比较高的经济收入;还有的是为了事业的充实;也有的是图名声。目的不同,对上司的要求不同,选择上司的标准当然就不一样。在这里,提供几种类型的上司供不同目的的人来选择。

第一种是年轻有为,才华学识都在平常人之上,在前程上被人普遍看好的上司。这些人积极上进,对集体荣誉看得很重。跟着这种上司干。除了挨累,在个人利益方面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一旦他们被提升,不仅会给你空出位置,而且还有利于你今后的进步,一方面,他日益增大的权力更有利于对你的提携;另一方面,他的积极奋进的斗志和由此带来的成功必然刺激你的上进心,名师出高徒,对于一些想奔远大前程的人,必须寻找这样的上司来帮助你。

第二种是资历深远、德高望重的上司。这些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有不乏才能和经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在仕途上进入了停滞期,尽管样样工作干得不在人下,终归是晋升无望。他们的权威性和成熟的人际关系可以保证部下在工作中比较顺利,在物质利益方面也能给部下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好处;而且你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经验性的东西。可是,如果你想高人一头,必须等到他们退休以后。因为他们不能被提拔,也就没有你可占据的位置。

第三种是喜欢清静无为的上司,他们才学一般,所领导的不是什么要害部门,所承担的业务分量不是很重。他们对名利看得很淡,对自己的提拔考虑得不是太多,对部下的要求也就不怎么太严,甚至对部门的过错也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你跟着他们干,唯一的好处就是不挨累,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但是,除此以外,你也不会轻易得到其它东西。

还有一种是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确实很糟糕的人。他之所以能够作为这个部门的上司,是因为上级暂时还找不出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如果你是一个愿冒风险的人,可以选择这种人做你的上司,一旦时机成熟,你可以取而代之。

在选择你的同事时,应该选择心地善良,水平比你稍低的人为好。心地善良的人不会加害于你,不会在你提升的关键时刻给你脚下使绊子,让你栽跟头。水平低一些可以保持他们对你的尊敬和信服,显示你的高明之处。如果你选择的同事处处比你强,而且又具有强烈的晋升欲望和竞争性,那么,在他们没有得到提拔之前,你就得永远步其后尘。倘若你要越过他去,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你们水平相当,而且谁也不想让给谁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在人才流动中,不少人愿意从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等高层次部门向乡镇、区街等基层部门流动,其原因在于避开强者之间的竞争,寻找发展自己才能的机遇。

所谓热门工作则指切中社会热点,被上级领导和本单位同事们普遍看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比如,组织部门的干部选拔工作,计划部门的项目审批工作等。通常,热门工作是由关键岗位的人员来做的。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关键部门的人不一定能做上热门工作,非关键部门的人也可以把热门工作拿到手。

单位的具体工作非常多。这些工作并不一定都是领导所关心的,领导最关心的,是关系到全局利益的较急、较难,较重的工作任务。

如果我们能以敏锐的观察力,理解一个时期内领导的工作思路,以自己的最大才智和干劲,把领导目前最关心的事情办好,那么,无论在业绩上还是上下级关系上,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关键岗位,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工作中最有实际权威,对本部门整体工作起决定意义的岗位。比如,部队的作战部门,企业的生产部门,地方政府的计划部门,一般机关的综合部门等。

一个人只要是具有相当的才干,在这样的岗位上最易出成绩,也最有条件使人们了解自己的才干,从而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而也就容易得到提拔。

下属要获得晋升,不仅要做好工作,而且要善于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

某机关有两位性格不同的处长,甲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大”处的,乙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小”处的工作。

甲处长以“大”自居,工作主动性差,每次向首长办公室汇报工作总是被办公室安排到最后。等到他发言时,首长们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只得催促他“简单一点儿,快一点”说。有时候,他还没有来得及报完,就因为时间不足而宣布散会了。

乙处长则敢争敢抢,不以处“小”而自卑,每个星期都要坚持向上级办公会汇报一次工作,并且要办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汇报。每次汇报完,他不但谈自己的工作,还要把处内的好人好事表扬一番。

一年之后,首长们在评价两个处长的工作时,都觉得乙处长干了不少事,对甲处长,则有一种“不了解”,“不清楚”感觉;有的领导甚至给他一个“干了点儿事,但是不突出”的评价。

一争一让,做法不一,效果也就截然相反。

这个甲处长,不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评比上被打了折扣,连处里的同事也跟着吃了亏。

所以,不管将来仕途上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么程度,不主动的人也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汇报工作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只要你觉得有干某件事的才干和本领,你就尽量去争取好了。如果不去争,就会在客观上被别人拉在后面。

众所周知,刚入学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虚荣心极强,很想当上班长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让老师看见:“看,别人不愿干的活儿,我来干!”

想想,今天的白领不也是为了从“组员”到“组长”,从“组长”到“班长”的地位晋升吗?

有些人喜欢在热闹喧哗的环境中穿梭交际,而有些人则喜欢安安静静地埋首于研究工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此外,有不少人原本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在每天不停地投入心力之后,便不知不觉地喜欢自己的工作了。

或许,在你的周围,有些工作是每个人都不想做的“讨厌的工作”,大家对这样的工作,都是一种避之犹恐不及的态度。

但是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于是众人只好暗自祈祷这差事可别降到自己的头上。

如果你表明自愿做这些没有人要做的工作会如何呢?

这不但能赢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同和赏识。有时候甚至还会让领导对你心存感激:“多亏了你暗中帮忙!”

这是你展露才能、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有时候,即使你有这一份心,也未必有这样的差事让你做。所以,碰到这样的自我表现的机会时,更应该要心存感谢才对。

然而,实际上这一类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不讨好的,即使你付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效果。

虽然如此,你还是必须勇气百倍地默默耕耘,这才是勇者的表现。

事实上,这一类工作往往比那些表面看起来华丽动人的工作,更能激发人类的斗志及潜藏的乐趣,能够从这样的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大多是表现看起来“大智若愚”的人。

这种“大智若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经消失了。这种类型的人即使心中不满也不抱怨,仍然默默地做事,不在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即使是一辈子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也无怨无悔。正因为他并不寄望于是否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才能够被称之为“大智若愚”。

人生难免会碰到徒劳无动的情形,然而,唯有经历过辛劳的人,才知道心存感激,也因而了解谦虚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有饿肚子的经验,越是饥肠辘辘,愈能够体会出食物的重要性。这就像是唯有经历过病痛折磨的人,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健康的重要性。

同样,唯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才知道苦尽甘来的乐趣。

如果你认为这么做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地排斥这个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不能出人头地。

如果你能够接受别人所不愿意接受的工作,并且从中体会出辛劳的乐趣,你就能够克服艰苦,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为什么谨防小人背后捅刀子

参加公司的宴会,最好事先有心理准备,也许上司会对你说:“散会后我们去喝一杯,或者去打打扑克牌,聊聊天,消磨消磨时间。”

你听了他这些话,也许会怦然心动,认为偶尔轻松一下也未尝不可。其实不然,你若参加了上司们的集群,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变成他们观察与注意的对象,日后也必然成为他们排斥的对象。

如果你非参加那种宴会不可(因为,上司邀请已经等于命令),就要切记不可喝酒过量,否则,上司会误以为你本来就是嗜酒如命的人。再者,酒醉之后,你可能会失言而得罪上司。例如,你可能对别人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千万不要说出去,我觉得我们董事长真是无能……”

在宴会中,最好不要在通宵的牌局中插一脚,否则,翌日你会疲备不堪,头脑混乱影响到上班的精神。你不要忘了四周的人时刻都在考验你,试探你,所以你玩一会儿,就要借故离开,你可以借口要打电话、头痛或其它原因而提前告辞,因为这种活动毕竟和上班不同。

你要记得众人都在注意你,多方面挑你的毛病,所以无论聚餐或开会,你绝不可迟到,即使你不愿意夜晚的足球比赛;也要勉为其难陪大家一起看。每当会议结束之后,你就找机会本操,舒展一下筋骨,经常保持头脑的清醒,免得在无意中出了什么差错。

此外,对于同事的承诺也不可完全当真。如果一幢大楼失火,顶楼的人们都想搭直达电梯下去,就会造成拥挤。相同的,一家公司有了肥缺,大家免不了会争着去而形成混乱。无论在人生的战场、情场或商场上,任何人都很难期望通行无阻。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常会为了什么目的而挤得头破血流。

为了应付紧急之需,平时跟同事相处,就要怀有戒心,不要将同事们怀有企图的奉承当真。

而在部属方面,也有必须留意的地方。部属绝不会当面说上司的坏话,他们大多认为,只要把份内工作做好,必要时给上司几顶高帽子戴,或灌他们几碗迷汤,就不怕没饭吃。所以,他们的奉承话,是不能相信的,例如:“我一直留在公司,最大的原因还是想继续为你效劳。”“我只愿意听从你的指示。”“我只肯为你一个人工作。”“如果你不在,我立刻就辞职。”

凡此种种,无论是上司还是同事,尽管他们有时候会在你面前表现得和你关系非同一般,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放松警惕。有些人一直想找机会抓你的小辫子,然后在背后捅刀子,如果你轻易就上了人家的当,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我们已经了解如何分析自己所属的公司或组织,以及如何确认自己目前的地位,还要分析上司、部属与同事这三者间的人际关系,并进而强调如何去掌握部属或上司的心,最后更要确认同事们的工作立场和生活立场,并探知他们的心愿和希望,使自己能通过这条沟通管道,掌握他们的心。

同事当然是指和自己同等的人。但有时职位相等,职务上却有上、下级之别。在此“同事”一词是指比一般在一起工作的人还要亲密些的工作伙伴。

在组织中晋升机会日渐减少时,每当有一个职位空缺,就有许多竞争者挤得头破血流。在此情形之下,想掌握同事们的动向,真是件极端困难的事,更何况是去探索同事的心思,助自己达成梦想。何况我们已经一再说明过,在组织中工作的人,“生存”和“成功”才是他们最终的意愿,也是最大的目的。

古谚说:“让人三分,是为善之本”。如果能一面对同事怀着这种宽大的胸怀,设法了解他的心思,一面观望时机,捷足先登,比同事爬得更高、更快,也并非不可能。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的原则下,达成“生存”与“成功”的目的,本无可厚非。所以,在这里所要叙述的重点,就是如何不使用诡诈的权谋霸术,而秉承为善之本,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那么,掌握同事的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答案很明显。

假定机会到来,轮到你可以晋升,你为了要让这种可能性变成事实,首先必须让你的同事,承认你有资格成为他们的新上司。再说,如果要让你的同事臣服于你,为你效劳,也必须对你的为人处事心服口服。说不定,人事单位在提升你之前,会先征询你的同事们的意见:“你们肯替他工作吗?”同事们所显示的反应,虽不会直接左右人事单位的决定,但还是会被列为人事考核的参考资料,假使人事单位所得到的答案是:“要我替他做事,门儿都没有!”那么,即使你顺利地晋升,将来也无法如愿地管理你的部属。

为什么世上无“理想”工作

跳槽,说得文雅一点,就是“转工”。

在白领人士之中,有许多人患上精神病(这包括:神经过敏、神经衰弱等),成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太大,引致人们精神紧张,心绪不宁,你的工作是否也令你感到很疲惫?如果你无法好好驾驭身旁的事情,越是希望把工作做好,越会把事情弄至一团糟,你便要特别留神,专家认为如你无法改变现状,又不想被工作压垮,不妨考虑转工。如果你在工作上时常遇到下列所述的困境,唯一解决的办法,便是另谋高就。

除了要服待老板之外,你需要帮助其他同事及部门处理事务,事无大小都要你操心,有时在同一时间之内,你要一口气处理不同的工作;

你时常感到身体不适,精神疲倦,全身乏术,你没有心情兼顾其它事情,头痛、胃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在你的身上;

你需要耗掉不少心神于人事问题上,同事之间分了不少党派,彼此倾礼;

你无法控制工作的速度,因此老板时常加给你许多额外的工作,加上其他同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令你无所适从,事倍功半。

如果事实证明你已经没有在原单位继续呆下去的必要了,那就请你尽快做出决定吧,千万不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跳槽不是什么难堪事,所谓“君不贤,则臣投别国”,弃暗投明是你的权利。

过去有句话,叫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卖豆腐”。后来这句话的半段改了,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再后来,又有人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去当个体户。”再后来,又有人把它改成:“处处不留爷,爷去当散户。”散户,就是以极少资金去炒作股票的人。从这句话的演变,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在乎老板逼你转工甚至“炒鱿鱼”,毕竟人生有360行,只要你肯去面对并注入努力,肯定会中“状元”。无论你怎样脱离原工作单位,这都并不可怕,天下那么大,哪棵树上吊不死人?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每一位办公室人士都可以而且应该为自己多谋几条出路。

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受高薪厚职的吸引?因此,跳槽的情况很多见,不过凡事有利有弊,不能看得太过绝对。

不考虑、计算清楚便跳槽,可能比留在原来职位有更坏的后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实例为证。

一位在某大出版公司任职执行编辑的朋友近日被一家新成立的出版机构以高薪挖去,由于这位朋友自以为在原来机构无大发展,于是把心一横跳槽去也。

新公司本来要在月内出版一本杂志,却因一些问题,把计划无限搁置。朋友本来雄心壮志想一展所长,却因这样的变动而像被人浇了一盆浇水,有点后悔何不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另一位友人亦曰,不少被人高薪挖去的人士,坐上新职后不久便遭解雇,或发现新环境不如想像中好。因此,跳槽前务请想想清楚!

有些人打算跳槽,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不理想。”我认为这里要排除这样一个认识误区。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理想工作?”

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我认为一些人,他们总不满意现状,认为本人目前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不好。他们羡慕其他人,觉得没他们幸运,不能享有高薪厚职,而且没有社会地位。

他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深信老板一定比打工好。王字不出头,永难有做主的一日。

对于这类人来说,“理想工作”就是:高薪厚职,在公司内地位显赫、生意上的交易涉及巨大数额、平日高级享受等事物的总和。

为了争取早日达到理想,有些打工仔起初会努力挣扎、不断转换工作,希望碰上机会。但结果,往往令他们失望。

在失望之余,他们会怪责“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却没认识到,世界上其实并没有“理想工作”这回事。

事实上,巨大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它不过由连串的小成功,长期积累构成而已。

世上有不少亿万巨富,在起家的时候都经历过不少辛酸史,我们今天只见到他们的煊赫成就,而不知道他们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才达到了今天的地位与财富。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这句话看起来十分“老套”,却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要达到某个地步,你就必须付出代价。从来没有不愿付出代价而会有收成的情况。

不断寻觅“理想工作”的人士以为这份工作不会有多少问题烦扰他们。事实上恰巧相反,生命中——不管是私是公——永远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解决,世界上绝不会有一份“理想工作”,可以高薪厚职,而又不用伤脑筋解决问题的。

所谓理想工作,就是我们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充分发挥所长(包括我们所受的教育、技能及知识),令我们在专业能力及个人方面不断成长,产生一份自豪感和满足感。

有些人的心理很奇怪,似乎是“做一行,厌一行”,频频转换工作,在一家公司服务不够半年,便觉得一切都不如意,想也不想便向老板递上辞职信,对办公室产生一种莫名的厌恶感,以致在社会工作多年,仍是一事无成,朋友都干得有声有色,事业发展顺利,惟独自己仍然居于人下,没有什么大作为。

根据一些职业顾问的研究所得,人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原因,不外是基于几个原因,它们包括: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有趣,对上司感到不满,难于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的性质过于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对公司的内部组织感到疑惑,认为自己在里面没有什么大发展,凡此种种,都能令人难以投入,遇到半点不如意的事情,便想到另谋高就,不愿意正视问题,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过,学习适应办公室的生活环境,努力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其实并不是一门多么高深的学问,如果你希望在其中找到立足之地,首先你要改善自己的处世观念与态度,如觉得老板不可理喻,请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晓得怎样与老板相处?

你无法与同事好好相处的原因,是否自己时常紧绷着脸,没有先开放自己?你觉得工作缺乏挑战性,你是否不曾投入工作,发掘它的趣味所在?

转工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找寻新工作既要花时间,更需付出很大努力。所以事前你必须详细考虑你的目标,例如先认清自己的要求:工作地点、环境、升迁机会、薪酬及地位等,以避免再次选择一份不适合的工作。

不过,开始找寻工作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不妨积极参与公司的聚会,搜集有关本行的各种资料,通过任何可行的途径,去找寻工作,尝试询问那些现正担当你心目中理想职业的人,按他们的例子来订下自己的计划。

当别的竞争公司向你招手,你是否应跳槽?满意现状的你大概宁愿一动不如一静,但一口拒绝对方就未免太不理智了,何况人往高处乃人之常情,即使你真的跳槽也无不妥之处。你以为你的上司有更好的条件时,他不会跳槽吗?

不妨多与其他公司的负责人联络,了解一下外面的行情,究竟有些什么机会能让你赚更多的钱,有更多的进步和挑战?遇上别人拉你跳槽,你若处理得当,更能巩固你在公司的地位和加重在上司心目中的分量。

告诉向你招手的人,你很高兴被看中,希望跟他谈谈,但请选择一个较轻松自然的场合——一起吃早餐或午餐吧,离开那呆板办公室。

清楚了对方的条件,先多谢对方的好意,告诉他你一直工作愉快,不打算离开,但很高兴知道其他公司提供的条件,而且会认真考虑一下,如果改变主意就立刻通知对方。然后真的尽快告诉对方你的决定,并把整体事情告知上司,让他知道你的忠心和价值。

跳槽并不一定是从甲公司到乙公司工作,你的出色表现,很可能早已受到各部门主管的垂青,当有人向你招手,应该怎么办?请先衡量一下,留在原职你的升迁机会如何?另谋出路是否前途更佳?若是决定了留在原职,当然不能让上司知道这种情形,所以应尽快将答复告知垂青你的人,并礼貌地说:“多谢你的赏识,但我暂时不希望改变工作环境,或许日后我们有更多机会合作。”同时请对方为你保守秘密。或者消息已外泄,但当其他同事向你印证时,应三缄其口,或者索性否认,更要避免做出批评或任何意见,除非你采取主动,否则上司是不会查问你的。

如果你希望转换一下环境,就要更加小心:“多谢你的赏识,我也认为你的部门十分适合我发展,更希望能有机会向你学习。不过,我与旧上司一直合作愉快,我是不便直接向他相告的,就请你代我向他交代一下吧。”

为什么人们常常被困在无名烦恼中

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回顾自己的一生,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做了某事而感到遗憾。恰恰相反,正是那些你所没有做的事情才会使你耿耿于怀。

人常常被困在有名和无名的忧烦之中,它一旦出现,人生的欢乐便不翼而飞,生活中仿佛再没有了晴朗的天,真是吃饭不香,喝酒没味,干工作没劲,干事业没心,玩没意思。这一切,只因为我们陷入了多余的忧烦之中。

有一条大家都知道的法律上的名言:“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个人有时偏偏为这些小事忧虑,始终得不到平静。

荷马·克罗伊,是写过好几本书的作家。以前他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热水器的响声吵得快发疯。蒸气会砰然作响,然后又是一阵吡吡的声音——而他会坐在他的书桌前气得直叫。“后来”,荷马·克罗伊说,“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宿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响时,我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多像热水灯的响声,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我回到家以后,跟自己说:火堆里木头的爆烈声,是一种很好的声音,热水灯的声音也差不多。我该埋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我果然做到了:头几天我还会注意热水灯的声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们整个忘了。“很多其他的小忧虑也是一样,我们不喜欢那些,结果弄得整个人很颓丧,只不过因为我们都夸张了好些小事的重要性……”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这些话,”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杂志里说:“曾经帮我捱过很多痛苦的经验。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该不屑一顾和忘了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烦……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愁一些在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的人忘了的小事。不要这样做,让我们把生活只用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运用伟大的思维,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就像吉布林这样有名的人,有时候也会忘了“生命是这样的短促,不能再顾及小事。”其结果呢?他和他的舅爷打了维尔蒙有史以来最有名的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打得有声有色,后来还有一本专辑记载着,书的名字是《吉布林在维尔蒙的领地》。

故事的经过情形是这样子的:吉布林娶了一个维尔蒙地方的女孩子凯洛琳·巴里斯特,在维尔蒙的布拉陀布罗造了一间很漂亮的房子,在那里定居下来,准备度他的余生。他的舅爷比提·巴里斯特成了吉布林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个一起工作,在一起游戏。

然后,吉布林从巴里斯特手里买了一点地,事先协议好巴里斯特可以每一季在那块地上割草。有一天,巴里斯特发现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开了一个花园,他生起气来,暴跳如雷,吉布林也反唇相讥,弄得维尔蒙绿山上的天都变黑了。

几天之后,吉布林骑着他的脚踏车出去玩的时候,他的舅爷突然驾着一部马车从路的那边围转过来,逼得吉布林跌下了车子。而吉布林——这个曾经写过“众人皆醉,你应独醒的”的人——却也昏了头,告到官里去,把巴里斯特抓了起来。接下去是一场很热闹的官司,大城市里的记者都挤到这个小镇上来,新闻传遍了全世界,事情没办法解决,这次争吵使得吉布林和他的妻子永远离开了他们在美国的家,这一切的忧虑和争吵,只不过为了一件很小的小事:一车子干草。

平锐克里斯在2400年前说过:“来吧,各位!我们在小事情上耽搁得太久了。”一点也不错,我们的确是这样子的。

下面是博斯狄克博士说过的故事里最有意思的一个——是有关森林里的一个巨人在战争中怎样得胜、怎样失败的故事。“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来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过14次;4百年来,无数的狂风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是在最后,一小队甲虫攻击这棵树,使它倒在地上,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面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这样一个森林里的巨人,岁月有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没有伤着它,却因一小队可以用大拇指食指就捏死的小甲虫而终于倒了下来。”

我们岂不都像森林中的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但都撑过来了。可是却会让我们的心被忧虑的小甲虫咬噬——那些用大拇指跟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虫。

几年以前,一位朋友去了怀俄明州的提顿国家公园。和他一起去的,是怀俄明州公路局局长查尔斯·西费德,还有其他的朋友。他们本来要一起参观洛菲勒坐落的那个公园的一栋房子,可是他坐的那部车子转错了一个弯,迷了路。等到达到那座房子的时候,已比其它车子晚了一个小时。西费德先生没有开那座大门的钥匙,所以他们又在那个又热又有好多蚊子叮他的森林里等了一个小时,等这位迷了的朋友到达。那里的蚊子多得可以让一个圣人都发疯。可是它们没有办法赢过查尔斯·西费德。在等待迷了路的朋友的时候,他拆下一段白杨树枝,做成一根小笛子,当迷路者到达的时候,他不是忙着赶蚊子,而正在吹笛,当作一个纪念品,纪念一个知道如何不理会那些小事的人。

解除忧虑与烦恼,记住规则:“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

为什么人们常常无端地恐惑

日子一年年过去,我渐渐发现我所担心的事情里,有90%根本就不会发生。

一位朋友曾经有过很多忧虑。他回忆说——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有一天,在帮母亲摘樱桃的时候。我开始哭了起来。妈妈说:“孩子,你到底有什么好哭的啊?”我哽咽地回答道:“我怕我会被活埋”……

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忧虑。暴风雨来的时候,我担心被闪电打死;日子不好过时,我担心被饿死;另外,我怕死了之后会进地狱;我怕一个叫怀特的大男孩会割下我的两只大耳朵——像他威胁过我的那样。我忧虑,是因为怕女孩子在我脱帽向她们鞠躬的时候会取笑我;我忧虑,是因为怕将来没一个女孩子肯嫁给我;我还为我们结婚之后我该对我太太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操心。我想象我们会在一间乡下的教堂里结婚,会坐着一辆上面垂着流苏的马车回到农庄……可是在回农庄的路上,我怎么能够一直不停地跟她谈话呢?该怎么办?怎么办?我在犁田的时候,常常花几个钟头在想这些惊天动地的大问题。

日子一年年的过去,我渐渐发现我所担心的事情里,有百分之九十根本就不会发生。比方说,像我刚说过的,我以前很怕闪电。可是现在我知道,随便在哪一年,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机会,大概是35万分之一。

我怕被活埋的恐惧,更是荒谬得很。我没有想到——即使是在发明木乃伊以前的那些日子里——在1千万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人被活埋,可是我以前却曾经因为害怕这件事而流过泪。

每8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可能死于癌症,如果我一定要发愁的话,我就应该去为患癌症的事情发愁——而不应去愁被闪电打死,或者遭到活埋。

事实上,朋友在上面刚刚谈的都是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所忧虑的事。可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的忧虑,也几乎一样的荒谬。要是我们停止忧虑的时间够长,我们将可根据每个人忧虑的平均率评估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如此一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我们的忧虑消掉十分之九了。

全世界最有名的保险公司——伦敦的罗艾得保险公司——就靠大家对一些根本很难得发生的事情担忧,而赚进了数不清的钱。伦敦的罗艾得保险公司是在跟一般人打赌,说他们所担心的灾祸几乎永远不可能发生。不过,他们不叫这是赌博,他们称之为保险,实际上这是以平均率为根据的一种赌博。这家大保险公司已经有两百年的良好历史了,除非人的本性会改变,它至少还可以继续维持5千年。而它只是替你保鞋子的险,保船的险,利用平均率来向你保证那些灾祸发生的情况,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常见。

如果我们检查一下所谓的平均率,就常常会因我们所发现的事实而惊讶。比方说,如果你知道在5年以内,你就得打一场盖茨堡战役那样惨烈的仗,你一定会吓坏了,你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加保你的人寿险;你会写下遗嘱,把你所有的财物变卖一空。你会说:“我大概没办法活着撑过这场战争,所以我最好痛痛快快地度过剩下的这些年。”但是事实上,根据人们死亡的平均率,在平时,50岁到55岁之间,每1000人里死去的人数,和盖茨堡战争里161000士兵每1000人里阵亡的人数相同。“让我们看看以前的纪录,让我们根据平均率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机会如何?”不妨试试这种规则,烦忧定会烟消云散。否则,常常为不轻易发生的事情担忧,人生就不会感到平安、幸福。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掉泪,已经过去的事,如果无法挽回,就不要再为它发愁、难过。

人生是有限的,但人们在有限的人生里究竟把多少时间用在了现在,用在了明明白白的眼下之所为?在时间的长河里,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还没有来,只有今天属于自己,属于已经兑现了的“现在”,但很多时候,人们却把时间用在了思前想后上,用在了沉缅旧事旧情旧物上,用在了对往事中某些失误的悔恨上,或者用在了对以后岁月的空想上,而这一切都是没有效益的,都是对时间的浪费。为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忏悔、愁闷、叹息,实在是毫无价值的,这样做不但浪费了你的时间,浪费了你的情感,也浪费了你的精力,浪费了你许多宝贵的一切,一位朋友深有感触地写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掉泪,已经过去的了事,如果无法挽回,就不要再为它发愁、难过”。

他说——就在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可以望望窗外,看见我院子里一些恐龙的遗迹——一些留在大石板和石头上的恐龙的足迹。这些恐龙的遗迹,是我从耶鲁大学的皮氏博物馆买来的。我还有一封由皮氏物馆馆长写来的信,说这些足迹是1亿8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就连白痴也不会想追溯到1亿8千万年前去改变这些足迹。而一个人的忧虑就和有这种想法一样的愚蠢:因为就算是180秒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头去纠正它——可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说得更确定一点,我们可以想点办法来改变180秒种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事情。

唯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有价值的方法,是很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而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

我知道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是我是不是一直有勇气、有脑筋去这样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先告诉你几年前我有过一次奇妙经验。我让三十几块钱从大拇指缝里溜过,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利润。经过的情形是这样的:我开办了一个成人教育补习班,并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分部。在维持费和广告费上,我也花了很多钱。我当时因为忙于教课,所以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理财务问题,而且当时也太天真,不知道我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业务经理,来支配各项支出。

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很惊人的事实:虽然我们的收入非常多,却没有得到一点利润。在发现了这点之后,我就应该马上做两件事情:第一,我应该有那个脑筋,去做黑人科学家卡佛尔在银行倒了他五万块钱的帐——也就是他毕生的积蓄——时所做的那件事。当别人问他是不是知道他已破产的时候,他回答说:“是的,我听说过了。”然后继续教书。他把这笔损失从他的脑子里抹去。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过。

我应该做的第二件事是:我应该分析我自己的错误,然后从这里学到一课。

可是坦白地说,这两件事我一样也没有做。相反,我却开始发愁起来。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恍恍惚惚的,我睡不好,体重减轻了很多,不但没有从这次错误里学到一课,反而接着犯了一个只是规模小了一点的同样的错误。

对我来说,要承认以前这种愚蠢的行动,实在是一件很窘的事。可是我很早就发现:“去教20个人怎么做,比自己一个人去做,要容易得多。”

我真希望我也能够到华盛顿高中去做布兰德温的学生。这位老师曾经教过山德士。

山德士先生告诉我,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布兰德温博士,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一课。“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山德士在告诉我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我常常为自己犯过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我常常半夜里睡不着;咬着我的指甲,怕我没办法考及格;我老是在想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我老是在想我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把那些话说得更好。“然后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我们的老师布兰德温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那跟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布兰德温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一面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然后他叫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的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因为我要你们这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这次小小的表演,”山德士说,“在我忘了我所学到的几何和拉丁文以后很久,都还让我记得。事实上,这件事在实际生活方面所教给我的,比我在高中读了那么多年所学到任何事情都好。它教我只要可能的话,就不要打翻牛奶,万一牛奶打翻、整个漏光的时候,就要彻底把这件事情给忘掉。”

有些读者大概会觉得,花这么大力气来讲那么一句老话:“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未免有点无聊。我知道这句话很普通,也可以算是很陈旧的老生常谈,可是像这样的老生常谈,却包含有多少年来积聚的智慧,这是人类经验的结晶,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如果你能读尽各个时代很多伟大学者所写的有关忧虑的书本,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本也更有用的老生常谈了。只要我们能应用这两句老话,不轻蔑它们,我们就根本用不到这本书了。然而,如果不加以应用,知识就不是力量。

为什么感情无誓约

我们也许能为自己的生活注定什么,可是我们却注定不了自己的感情,它可不像一辆循轨奔驰的列车,始终按设定的道路行进。

看《三国》,“桃园三结义”,何其豪迈,又何其悲壮!不求同年同月生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刘、关、张这三位一体的英雄,倒底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若当回钻牛角尖的好事者,咬文嚼字地挑剔一把,他们应该算违背了誓约,当初那饮血为盟的壮举,应该算是虚设的花架子。但读者诸君却没有一个如此认真不懂事,非但不以为虚,反而扼腕叹服,”看三国掉泪“感慨的不是他们那文豪语壮的誓约,而是那相携相助、戳力同心、浴血沙场的壮举,用今天的话说,是毫不含糊的”志同道合“和”哥们够意思。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爱得死去活来的青年男女,“海枯石烂心不变”已成为她们顺嘴溜出口头禅。昨天还如漆似胶,耳鬓厮磨,今天却反目移情,鸾飘凤泊,而那曾经番言复语的海誓山盟还余音袅袅。相反,众多的白首偕老者,却是在平静淡然中牵手走过,没有企求没有承诺,但却怡然安乐地相伴终生。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体会:感情无誓约。

本来也是极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在遭遇情感时,谁也不可能捷径于别人的经验,只是依心而动,便指天地誓情。似乎最掏心窝子的话,必带盟誓之味才达意。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这行为的滑稽与可笑,更论不清它与儿童游戏中的“骗你是小狗”有多大差异。

漫游爱河的春心,都不厌烦地做着这种不自知的自欺游戏。因为相爱时,我们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结婚时,也完全不懂得结婚是怎么回事。那么,白头偕老也就多少成了每个新婚者所怀有的最美好也最苍白的祈愿。今天的潇洒已日益有悖于我们行为的积习: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因为拥有比盟约更真实可握。

因为信誓旦旦并不能保险夫妻之爱和朋友之谊有多牢靠。

但是,正相反,没有感情之约,甚至人不曾谋面,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那些“非朋友”的友好帮助。一位同事谈起他的一次出差经历,是那样的动情和感慨。“我至今还记得两年以前在甘南的一家小饭馆里偶遇的那位藏族朋友。他汉话讲得笨拙,我们尽管交流不畅,却并不妨碍我们彼此的信赖。他邀我到他的住处,亲手为我调制糌粑……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我的旅程完全听任他指点。他并未向我保证过什么,我却完全地相信他。人的直觉有时比相互的表白更可信”。

我们也同样受到过那些同我们以朋友相称的人无情无义的伤害。我们也同样对那些对我们“不够意思”的人从不去宽容,甚至反目成仇,心生切齿之恨,全然意识不到或全然忘却了我们也曾拥有过友好历程。

与其求得天长地久,不如短暂拥有。与其徒叹不相帮者非朋友,不如学会在面朋面友的杯盏相呼中享受着肤浅的乐趣,或者将曲终分手的朋友埋藏成心底的记忆。短暂的友情,只要真的同样珍贵,可不要像待一件过时的裙装一样随手扔掉。

持久的婚姻与友谊都与初始的盟约毫无关系。衬衫会穿旧,脸盆能用漏,人类的感情竟可以历久弥新。这全然不是盟约的效力,而是精神之境的所在。不能至此享受的人,便劳燕分飞,旧友成仇,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既然花开有期,不如求其好好开花好好谢。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在她的言谈中,时常提到她的前夫,平和无怨,更没有诋毁。这样的态度便使人对她生出几分感佩之意。有容乃大,毕意相互走过这一回,哪怕是情深缘浅。

更多的离散自然因为缘尽情了,可是当事者还是负不了为无一兑现的盟誓伤悲,并由此认定看透了对方——原来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家伙。

我们也许能为自己的生活注定什么,可是我们却注定不了自己的感情,它可不像一辆循轨奔驰的列车,始终按设定的道路进行。若真如此,天底下哪还有不遂人愿的情?哪还有因情而生的怨愁?可我们还想试图注定它,热望和冲动常使我们面对可心的人儿说出一个盟誓——注定感情的盟誓。它若驾驭不住,至少有一半的可能走向愿望的反面,那么对别人便是感情的伤害,对自己也是心灵之累。

感情无需起誓,只要心里有。现实之境足以成为我们唯一的盟约。全在于我们用心去好好把握,没准就在地老天荒的故事与我们不期而遇,因其无饰,会给自己意外的感动。

否则,有了誓约,反而给自己留下了无情无义的践踏。

为什么偏激影响人缘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三国时代,那位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同意不同意在你,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不是另外一种局面。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现实生活中,凡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千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所以偏激的人大多人缘很差。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史,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这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关羽遗风”,就很有可能会使自己误入人生的“麦城”而转不出身来。

只有解决了同什么人比、比什么这两个问题,我们才可以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和不安分的人生败局。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出了国,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有位朋友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有干劲也很有实绩的干部,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看到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都富起来的现实状况,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而且在职位上也比他们高,然而,钱却比他们少得多。特别是到年终评比考核,在台上给厂长经理发奖金,每个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自己作为一地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却两手空空,囊中羞涩,于是深感不平衡起来。由此也就有了“何不捞点钱”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终于成了一名“死缓”的囚犯。

一位老师原先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也不平衡起来。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有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倍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这样,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的索要,再后来就干脆勒令班级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里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十元补课费,收入即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置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几万元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之时,他得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和尚撞钟,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的失误。前文所说的某官之类的腐败分子及某师之类的师德败坏者,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愤愤不平?面对众多的尚未温饱的农民,面对众多的贫困的待岗、下岗的职工,面对千千万万辛苦操劳而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为什么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处世之道是后天养成的的技巧,可以越练越精。就像礼貌一样,是可以学的。

你可能只是受了配合不当之累,成功有赖于你能把才干、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配合你的工作。

你可能说不上是完全失败。你可能只是受了配合不当之累,成功有赖于你能把才干、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配合你的工作。

布朗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家,先后被3家公司革职,才体会到大公司生活对他不合适。他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霍士公司第二号人物,后来建议摄制《埃及妖后》,不料影片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也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担任新阿美利坚文库编纂部副与裁,但是这位东道主又骋了一位局外人,而他与这人意见不合,于是又被开除。

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霍士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不过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布朗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态度。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这些都是当老板的作风。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也不喜欢企业心态。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布朗自立门户,摄制《大折鲨》、《裁决》、《天茧》等影片。布朗并不是一位失败的公司行政人员,他天生是个企业家,过去没有发挥潜力。

我们访问了一位律师,他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确没有追求到我的愿望。”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他从来就没有认真尝试,免得招致失败。只要他不投入,不下定决心,他就总可以对自己说:我反正并不那么重视这件事。

他在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娱乐事业部门学得专长,可是不知为何,结果是事与愿违。于是他说:“我采取了不冷不热的做事态度,不违逆资深股东,又不真的去做好工作。”

他搬到东岸,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6个月之后,上头示意请他辞职,因为他显得没有朝气蓬勃的干劲。他说:“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来就不喜欢这家律师事务所。”现在,他执业专做娱乐事业方面的法律事务,但始终不满意。他说:“不瞒你说,这是小生意。”

妄自菲薄是失败的主因。如果想立志做一件事,甚至希望事事成功,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雇主寻求这种自信品质,不下于寻求雇员的任何其他资格。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说话句句得体,语调往往还是带着疑问。

你的自尊表现得越强越好-即使你其实自视不那么高也不要紧,因为这样一来,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要像戏剧演员一样注意你的声音和动作,造成让别人听起来觉得你有自信。不妨试用录音机录下一次假想的面试,自己细听一次。

有自知之明地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目标,分轻重缓急,组织好于这个目标有益的活动,这些都是成功之道。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精的。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分轻重缓急,组织好于这目标有益的活动,这些都是成功之道。

可是,你必须忠实分析自己的处境之后,强迫自己另谋生路,重新掌握生活,创造前途。

人们往往用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做失败的借口,但有更多时候,这些真的是失败的原因。

以纽约一有为例,她的作品在一家著名美馆展出多年,后来这家美术馆的老板过世,美术馆也关了门。这40多岁的女雕塑家发现别的美术馆都不要她的作品,大为诧异。最后,一位美术品商人对他说:“你年龄太大了。”

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那位商人继续解释说,美术厅要的是能够让批评家去“发现”的新秀,不然就要那些作品售价最高的成名大师。她年龄不大不小,价格又不高不低。

她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记在心里。她从此不再漫无目的地去找出名艺术商,却开始自己推销作品,结果非常成功。

其实,要克服无形障碍十分困难。象这位雕塑家,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这些障碍之后,就考虑自己立门户。即使是人生失意时,守株待兔总是比较舒服的。可是,你必须忠实分析自己的处境之后,强迫自己另谋生路,重新掌握生活,创造前途。

真正精明的人的特色是什么呢?他们懂得学乖。

有的时候,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会发生。有一天,你发现最高管理阶层人事大变动,一位陌生人做了你的上司。这位陌生人要聘用他自己的班子,你被挤走或者被革职了。

你该怎么办呢?第一,事情既然发生了,千万不要自怨自艾。第二,切记你总有别的选择,虽然有些出路并不太明显。

试想想汤玛士夫妇的情况。汤玛士本来是战斗机驾驶员,脱离空军后,在费城入了保险行业。8年过去了,公司老早答应给他升级,然而却一直没有下文。他辞职不干。下一个职位是一家较小保险公司的经理。过了9年,他却被开除了。

有一段时间,他试做财务顾问生意,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快就关门了。“我那时已47岁,经济十分拮据,真是走投无路,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汤玛士太太是天主教徒,天天祷祈天主。“每天早上我都到教堂祷告,祈求时运转。有一天,我重重复复听到三个字是。我觉得前一年去世的婆婆要告诉我什么事情似的。那三个字是‘做芥末’。”她家有一份俄国传来的做芥末的食谱,每年圣诞,汤玛士夫妇就做这种芥末送给亲友。

太太告诉汤玛士说,上信他妈妈吩咐他们试一试做点新事业。起初汤玛士以为太太疯了,但细心一想,这起码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意。他说:“我拗不过你和我的妈妈,我们做吧。”他找当地卖乳酪的店铺商量。店东尝过芥末后,玛士夫妇买下了整批货品。

机缘、巧合、灵机或冥冥中的声音——谁能肯定主意是怎么来的呢?在别无他择时,我们大家都可以听听心灵深处的声音。也许有什么好主意在那儿酝酿呢。

机会飘忽不定,你最初所向往的目标可能半途又更改了。但是,只要你能想清楚失败的关键,只要你想到自己是个永远有选择余地的人,算是得到了价值无穷的教训了。

人自身的本事——可以在市场上推销出去的技能——凭个人的进取和努力就能获得。

我曾一遍又遍地告诉那些没有基本生活技能的人——要靠什么东西才会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借钱给你。他们不明白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人是有所劳才有所获的。他们也不明白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人们只有让手头所做之事越有价值,自己所获也就越多。大家可以看到,从事医学、法律、音乐或经济财会类的人,他们可以让别人很需要或是身体健康、或是生活幸福、或是玩得快乐、或是收获点别的什么,当然这些工作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如果经济上的成功是你怕追求的目标,那你就必须制造或创造点别人很需要的东西-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而不仅仅是在美梦里。

我的父亲是个经济学家,他曾告诉过我,一个人生活中的所得总是与其金钱或者人自身的本事成正比的。金钱通常可以继承获得,这一点我们无法控制或左右它们。但是,人自身的本事——可以在市场上推销出去的技能——凭个人的进取和努力就能获得。人生路上的失意者往往终其一生也未能悟得这个道理。

失意者不能正确摆正事情的轻重缓急。我在上学时曾结识了这么一个人,他又机灵又英俊,其父是个富翁,事业上很成功,但他本人可就惨了,一直在一幢公寓楼里当个小头目,多年来在那里一直没挪窝。但当我劝他考文职公务员,他却一口咬定说没空,太忙了,仅业余爱好已占去大量的时间,哪里还能再抽得出功夫去考那个东西呢?而这些话他从10年前就开始告诉我,一直到现在!

事实是,世上没有哪件事业做起来的时候时间会很充裕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但是事业生活中的失败者却从来搞不明白,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他们似乎也从来不知道,放弃相对不重要的事情,而把精力用于重要事上并不是一种损失,相反,这是笔很划得来的买卖。

为什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年轻的华裔斯蒂芬·赵可谓功成名利,他从哈佛毕业后就在好莱坞施展宏图,不久便显露峥嵘,飞黄腾达,到36岁时已成为福克斯电视台的总经理。

然而,去年夏天,赵的顺风船触礁了。在一次由总裁鲁伯特·迈都克主持的公司高层人士的会议上,在新闻检查发表演说时,他别出心裁地安排演员在一旁脱衣以表现了检查之后果。可没想到这一弄巧成拙的噱头使董事们怒不可遏,迈都克只好解聘了赵。

为什么精明的斯蒂芬。赵也出此事?作为一名管理顾问,曾研究了大量愚蠢的决策和出自那些高智商人士之手的傻事。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有些不明智的时刻,因此,了解精明的头脑何以会乌云障目自毁前程,就会使我们避免了重蹈覆辙。根据分析,聪明人做蠢事的原因有几种:“聪明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洛克菲勒集团的副总裁布雷特·塞克顿说道,“这所不知也就只一步之遥了。”

约翰·桑诺智颇高并常此炫人。这位好战的新罕布什尔前州长和白宫办公室主任在国会里频频树敌,却又不愿斡积。桑曾轻慢过密西西比的参议员洛特,挪揄他不足挂齿,可洛特后来成为共和党参议员主席,桑诺不免大为尴尬。

高智商的桑诺甚至做出一些无异于政治自杀的蠢事,他使用军用飞机以个人名义到处视察,结果触犯众怒。可当他正需要人出面为之辨说时却后院起火,以往受够了桑诺呵斥捭下人纷纷倒戈,落井下石,桑诺的政治生命毁于一旦。

如同华盛顿官场那个特立独行的世界一样,大学的象牙之塔也是一块培育聪明人的自负沃土。1990年,人们发现斯坦福大学使用纳税人的钱佬一些与研究无关的事,诸如购买快艇和为校长科德·肯尼迪的新偶举行招待会。事情败露后,肯尼迪并不愿为此道歉,相反却偏执自傲地声称政府的基金中用来支付与研究有关的“间接开支”,诸如餐巾、桌布和在他家里举行的晚会。他傲气十足地说:“哪怕是我家里的一朵鲜花,也是与研究活动有关联的。”

肯尼迪自鸣得意的辩解引起哗声一片,一位斯坦福大学的职员说:“他似乎是认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正当的——只要是他做的。”几个月后,肯尼迪就被迫辞职。

倾听建议对于成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一些聪明人却没有耐心听他智力低的人的意见。

自孩提起,智力超群便是一种可导致孤立的因素。那些聪颖过人者往往自成一体,抱着一团,与常人隔绝。“聪明人总爱与聪明人在一起,”咨询专家詹姆·威斯利说,这也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他们划地为牢,自命不凡,排除异见,坏事就要发生了。

这其中的一个危险是不愿承认随机应变。“当一个小圈子里的聪明人都同意某个计划时,”威斯利说,“他们就会固执地坚持己见,即使在其他人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其错误时也是如此。”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IBM”。几十年来该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电脑业。然而,当商用电脑市场衰退,顾客兴趣转更轻便廉价的机型时,“IBM”的高层决策者们却对这一变化视若不见,对下层的建议也置之不理,结果呢?个人电脑异军突起,“IBM”在过去几年中为此损失了70多亿美元。

倾听建议对于成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一些聪明人却没有耐心听取比他们智力低的人的意见。名为一家饮料巨头工作的市场经理才智出众,可不久为公司推出的一种新的饮料却未能打中央委员,生来人闪发现,下层各部门送来的大量警告建议都被他置旁。他的解释是:“那些建议不过是牢骚而已。”

许多高智商者往往无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在某一领域显露出的才华并不能确保你在其它方面也成功。

维克多·加姆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生,靠推销小电器挣了百万之巨。1988年,加姆买下了“新英格兰爱国者球队”,可要经营一个人事纷纭的足球队与推销电动剃须刀完全是两码事。果然,加姆接手后球队就频频失利,随后又因球员对一名女记者的性骚扰而闹得沸沸扬扬,球队因此声名大跌。等到加姆从中脱身时,他已经赔进了几百万。

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士和真正聪明的成功者都能明了在这些失误中所蕴含的教训。他们乐于倾听他人意见,决偿自以为是;他们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决不画地为牢;他们遇事深轴熟虑,也深知自己才智的限度。

山姆·沃尔特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商业才子,这位以5美元起家而到如今拥有550亿美元的沃尔特王国的商界大享,从不满足于呆在他的公司总部里,而是坐着他的飞机到各地去考查他的那些为数众多的连锁店,他能耐心倾听各种各样的“同事”(他称雇员为“同事”)们的意见,甚至常常亲自站柜台将商品装在购物袋里递给顾客。

沃尔特的谦卑即是他成功的秘决之一,那些竞争者往往因此而低估了他,而他自己的雇员对他则无比信任,能与之畅所欲言。“我们并不精明,我们只是能根据意见善化而已”。这是老沃尔特留下的一句箴言。

哈罗特·丁克尔在他长达39年的教训觉察生涯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最有成就者几乎都不是那无缘无故智力顶尖的学生。这些人往往明白这样一条道理:“当你位居第二时,你会更加努力。”

为什么同情心是高贵的试金石

歌德说:“谁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疏远所谓下等人以保持尊严,那他就是一个因为怕失败而躲避敌人的懦夫一样可耻。”

富有故然可以使人视野广远,贫穷却能使人深刻;富有的人多看了许多东西,贫穷却使人有可能多想一些事情。如果我们动用头脑,贫穷就能与富有平分秋色。

我们有时真嫉妒,每一个老外,无论他是做什么生意的,都知道各种公证如何办理,国际电话和传真机怎么使用,银行手续怎么回事,从巴塞罗那到芝加哥有多远路程,汽化器是什么上的装置,还有许多卫星和空间站的知识,他们全知道!他们坐在家里却可以知道一切想知道的信息,他们都会操作PC微机。洋人的修养、知识和文明程度蒙着一层神秘的纱衣。

可是,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加拿大4/5的人口属于他们自己确定的文盲。他们之所以富有和蒸蒸日上,完全是因为其余的1/5精英掌握着政权;而那些文盲之所以能够知道上面那些知识,完全是因为他们身处开放的信息世界之中。如果我们在多伦多或者蒙特利尔住上三个月,我们就会发现,那里多数人的文化层次并不算太高。一个蓝领工人知道意大利有个帕瓦罗蒂,知道人生应该勇敢和自由,并不表现出他的层次,只不过是他有幸降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之中。1990年,葛副教授去美国讲授古典文学,她曾叹息道:“那简直是文化沙漠。”那些在自由的国家养成了提问题的大学生故然使人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