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定制·意义经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5:01:02

点击下载

作者:郭宇宽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感定制·意义经济

情感定制·意义经济试读:

各界推荐

要光明正大地赚创造价值的钱

我们多年来的偏见认为赚钱是不大好意思的事情,其实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生产价值,或曰赚钱,而不是生产产品。郭宇宽的这本书,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金融业的目标也是赚钱,而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生产产品)。由于这种我们头脑里长期以来错误的观念,导致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的大累赘,这是我们要推动供给侧革命迈过的最重要的思想上的坎。《情感定制·意义经济》值得推荐。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始人 茅于轼告别土豪经济模式《情感定制·意义经济》是我们总结开放力本土商学经典案例库项目启动以来,搜集和调研的第三个企业案例。从绝味食品到北斗星通,再到这次的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案例,不同的产业,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经济模式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而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转型,首先是企业家精神的转型。过去的中国经济是粗放发展阶段,资源消耗,资本消耗,以追求规模为要务,很多企业的追求也是粗放型的。

BLOVE是一个代表创造新的附加值的企业家精神案例,研究这样的案例是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开放力本土商学经典案例库课题组召集人,首创集团前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人、首任会长 刘晓光普适性的理论与个性化企业家精神的完美结合

郭宇宽博士的企业案例研究风格,能够把普适性的理论提炼和个性化企业家精神本身的说服力完美地结合起来,知识点丰富,文笔又很生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王刊良用心的人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

宇宽这本书,选择BLOVE这个企业作为开放力本土商学经典案例,是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的。这个案例,一是具有创新性,在婚戒这个行业确实突破了传统模式,值得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借鉴;二是这个案例具有正能量,企业当然要赚钱,而他们倡导的不是通过土豪式的没有灵魂的豪奢消费方式来赚钱,而是“爱要用心”,这是一个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价值观的企业。从这个企业的探索中让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的是,用心的人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过去的中国经济在粗放发展的阶段,大量企业没有社会成本意识,没有创新动力,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而BLOVE这些年来用心探索了一条真正给顾客创造价值的道路,用宇宽的说法,即“意义经济”下打造情感附加值。这样的企业案例总结对这个时代非常有价值!宇宽这本书也堪称一部用心的作品!《第一财经》前总编辑 秦朔附加值的升华

2016年1月22日一大早,收到郭宇宽博士的新著《情感定制·意义经济》的书稿。他对我说,老兄给个几十个或百八十字的推荐语吧。以往每当遇到有人要我为一本书写推荐,我都很头疼,一般都是拒绝的。因为,总要把这本书的书稿用心通读一遍,否则,对读者太不负责任了。

但一口气读完《情感定制·意义经济》,我兴奋不已。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推荐也只有我能写好,能写出本质。因为我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的。在我的一篇被广泛引用的著名艺术哲学论文《什么是艺术》里就对艺术品做了“物理加工”“情感加工”“文化加工”“后文化加工”的剖析。而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产品就是按照这个过程创作出来的。在这里,之所以没用“生产”一词,就是因为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产品是完完全全的艺术品。

一般产品只要经历“物理加工”过程就行了,哪怕是一般的婚戒,也最多是在设计上多下了点工夫的物理加工。而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婚戒在加工之初,就要对订做婚戒的顾客的婚恋情感了解清楚,然后由BLOVE婚戒定制中心进行艺术设计,而这个设计完全是以顾客的情感历程为依据的,这样的情感加工伴随物理加工在同时进行。当这枚婚戒成型以后,因为是伴随着情感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它就有了灵魂,就有了故事,就有了传说。这些传说就叫文化加工,这个文化加工在顾客的使用和展示中永不停息地进行。所以这枚婚戒始终在加工过程之中。如果这枚婚戒经过传世,甚至经过战争,经过颠沛流离……那么这些都是后文化加工的延续。正是因为BLOVE婚戒定制中心创作的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在生产(物理加工)时,注入了情感加工,所以后面的文化加工就可以一直延续着,永不停息。

现在人们都喜欢谈产品的附加值,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层面的概念。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产品,严格来讲是创作出来的作品,技术,包括高新技术的使用只是一个手段。而情感加工引发的附加值不是多少的问题,完全是一种升华。

郭宇宽博士发现BLOVE婚戒定制中心这样一个案例,这对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精造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开放力的首席专家,他不仅在管理上将开放力用到极致,这一次,他又将开放力在产品研发创造上进行研究——BLOVE婚戒定制中心的婚戒,正因为有开放力,才能植入情感加工,正因为植入情感加工,才会有后来永不停息的文化加工,每一次的文化加工,都会产生相应的附加值。可见,开放力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和概念。

因此,希望郭宇宽博士的开放力能在更多的领域拓展空间,也期待BLOVE婚戒定制中心创作的作品更加成功,这种成功也是对开放力重要性的实践性佐证。德胜洋楼创始人,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聂圣哲文化企业基因里需要的灵魂

在一个咖啡馆里,我是一口气看完郭宽宇博士团队研究这家婚戒定制企业BLOVE写成的书稿。

郭博士深度总结的BLOVE这个案例令我先是深思,继而兴奋异常。我在医药行业从事了二十年,带着敬畏生命、爱人如己的态度研发生产药品,做出了一点成绩,产品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也使我们成为中国制药百强企业,被国际同行业认可,效益也很好。

但办企业大半辈子,我心中总还有缺憾,我想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产业也应该有所作为,两年前,我们团队开始进入文化产业,做了一个艺术品电商平台——艺空联盟app,虽然仍不失激情努力,但总是感觉像缺少一种灵魂似的,有些问题还很困惑。看了郭博士的这本书,真有洞中石扇、訇然中开之感!《情感定制·意义经济》,郭博士总结的BLOVE的:以情感建立联系,打造有意义的产品。不正是我们二次创业从做产品企业发展到做文化企业基因里需要的灵魂吗?BLOVE的探索是我们要学习的。

谢谢郭博士,这本书来得很及时!我会要求我们公司的每一位干部都读这本书。力邦企业董事局主席 杨丰收每个企业家都应该追问意义

BLOVE这个企业的创业者曹总说他们的企业不是一家做珠宝的企业,本质上是一家文化企业,我对此很有感触。我比较熟悉的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万达,近年也在转型,越来越淡化地产企业的属性,大力在文化产业方面布局。

这背后除了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更有一种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追求。企业家总是为现状感到焦虑,企业家要赚钱,但又不光是赚眼前的钱,要能长久地赚钱,就要追求卓越,是要追求自己对社会、对消费者创造价值,特别是新的价值,干的事情要有意义。不考虑自己做的对社会对顾客有什么根本意义,哪怕眼下能赚钱,也不能持久。

BLOVE这家企业,不甘于简单模仿,以顽强的毅力,为了创造有意义的产品,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把情感定制这个商业模式摸索出来。把这个案例纳入“开放力本土商学经典案例库”是实至名归的!大中投资董事长,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大中做到用心很不容易《情感定制·意义经济》这本书研究的BLOVE,是一家用心对待自己客户的企业案例。他们让我感动之处,是这家企业不是把自己当做卖钻石的企业,而是把一枚婚戒当做客户的终身大事的一种托付,用心做一个融入心血的产品。

把用心作为一句口号和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细节中是一项很艰巨的挑战,我们做财富管理这个行业,看上去和婚戒是隔行的,但其实需要思考同样的课题,我们把财富管理理解成不是只管销售产品,而是当做客户家族的托付,付出爱心,坚持“心和技术的结合”。

特别是这本书中探讨的,如何把用心的、贴心的、个性化的服务,变成可以复制的、相对标准化的产品,非常值得借鉴。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 汪静波理解这个时代的品牌和消费行为《情感定制·意义经济》这本书再一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探讨了很多人口中的消费升级这个宽泛的概念,并且把这个概念结合了实例和观察思考进行了具象和细化。

品牌在现在以及下一个时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谁更会成为将来的中国品牌代表?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他们到底会有多成功?这是本书的作者郭宇宽先生深入考察的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投资者,我带着我平时的问题走进这本书的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来思考另外几个与之相关的背景问题。

中国的人口结构在变化,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去的品牌更多的是强调知名度,更多的是第一代企业家在举国快速发展阶段创出适合于解决温饱问题的产品和品牌,或者更宽泛地说,中国以前各行各业都更多地在一个增量市场中发展——由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包括人口结构,每个行业都面对着大量的新增用户,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只要投放广告,就能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触达用户,尤其是新用户。

而当前的中国,很多增量市场的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缓慢转向一个存量型的市场,意味着成熟消费者比例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重要,也意味着谁主导了品牌,谁将会被大量新增用户知晓。了解存量用户,尤其是成熟用户的评价和口碑最重要,很高兴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我曾经参与投资的三只松鼠案例。

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这样的背景,才更需要探讨本书要讨论的这些话题。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研究这本书总结的有意思且正当其时的“情感定制”和“意义经济”。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 李丰经济学出于人性

经济学是完全出于人性的,郭宇宽博士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理论启发。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聪明的商家和消费者。在未来的情感经济中,私人定制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绿通公司其实与Blove的“情感定制、意义经济”这一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我要求我们企业的同事都要读。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江

序一

需要关注超越物质功能维度的新商业模式

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增长很多,国家财富和个人财富都翻了许多倍,到今天,成功的名企和名人不仅很多,而且相继走出国门,进入全球100强、500强、1000强等企业排行榜,在各种全球名人排行榜、首富排行榜上,中国人已经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这些现状出乎国内外几乎所有人的预料,更是我们这些20世纪80年代到美国留学的人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可是这些都成了现实!

当然,在这些宏观成就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活生生的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无足轻重的,也有分量极重、值得借鉴、深含典范意义乃至具有商业哲学的。所以,郭宇宽先生这些年致力于研究各类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业故事,意义非凡,因为他做的这些研究及著作,可以给新创业者和正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摸索的企业者很多知识,让他们既可以避免企业的失败,减少错误,也思考新的模式和路径,能以最低成本、最优、最巧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此即开放力本土商学经典案例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于商业逻辑、商业模式,这些年我自己也观察、研究不少,而且让我认识到,处于温饱边缘的生产型社会和后温饱的财富型社会,存在根本差别。在之前的多个世纪里,包括到20世纪后期,中国一直没有解决温饱,社会总是处于温饱的边缘,物质供应短缺是常态,所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要你能生产东西,增加物质供应,帮助人们解决吃住行,你就不用担心没人要,因为还有很多人在饿着、冻着、挤着呢!所以,物质生产就是一切,实实在在的物质商品就是一切,商业模式不重要,甚至一点都不重要,郭宇宽说的“意义经济”就更是过于奢侈!由于大家都很穷,所以,如果能够解决温饱的东西很便宜,就不用怕没人要!于是,在还没解决好温饱的社会里,商人都追求便宜,以价格竞争,价格低就是优势,其他都不重要。

很多年来,中国整个社会的商业文化也围绕着“便宜”来转动,以至于走出温饱之后,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的人都还难以走出那种思维和范式,在国际上也给人留下“便宜货”的印象。

就以辛辛苦苦跑到美国开餐馆、开理发店的中国家庭为例。许多到过美国的人都纳闷:为什么在美国就没有高档的中餐馆,而高档高价的法国餐馆、意大利餐馆、日本餐馆则到处都是?这些年的观察,加上一些学者的研究,大致上也是因为从19世纪中国人移民美国、干苦力帮助美国修铁路开始,日子历来就艰辛,为了养家糊口活下来,就只好以“最便宜”的价格开中餐馆、开洗衣店,也是通过“便宜”相互竞争,结果,到如今整个美国社会没人把中餐馆跟“高档高价”联系在一起,而是跟“便宜”联系在一起,于是,没有年轻人在约会时带女朋友去中餐馆,因为那会让女朋友觉得你不重视她、不带她去高档的地方。所以,这还是温饱社会、温饱文化惹的祸!

除了价格残杀的原因,中餐馆的这种遭遇也跟经营者的做法有关。即使今天,比如在我所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些中餐馆里,你进去后会发现,往往开餐馆的一家老少都在餐馆里,小孩也经常在餐馆里跑呀、哭呀、闹呀。这里,我当然不是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很不容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自己没有办法把小孩放在家里带,那样要花钱请人到餐馆打工,会付不起额外开支的。但是,这样就制造了恶性循环。餐馆里的氛围太差,客人来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温饱社会里的人只为了填饱肚子而去餐馆吃饭,自然无暇顾及餐馆环境!但是,美国的主流消费早已超越了温饱,人家来吃饭不只是为了吃,还为了一种体验,一种“意感”!在“意义、情感”消费太少的情况下,顾客怎么愿意付高价,怎么愿意再回来呢?于是,这些中餐馆就没有办法把价格抬高。既然不能抬高价格,当然就没法雇用更多人,只好继续把一家老小带到餐馆。这样一来,对小孩的成长不利,对顾客的消费体验不利,对中餐馆的盈利也不利。这样对哪一方都不利的商业模式,就这样还在继续着!

同样地,去那些华人开的理发店,你会发现,他们也是一家老小都在店里,大小孩在闹,小小孩在哭,使整个理发的经历变成一种受罪。这样的体验之下,你会愿意付高价吗?

所以,超越温饱后的社会里,构建商业模式变得很重要,尤其在超越物质功能的维度上值得深入挖掘,在体验、意义维度上值得创新,要围绕这个方向去构建商业模式,产业才能升级。郭宇宽总结提炼的案例就突出展示了这一点,比如BLOVE婚戒定制中心这个企业,他们探索的方向是把情感附加值做到产品中来,这对于很多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这种导向新的价值形态的商业模式,不是一件抽象的事情,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且不仅是做大企业、做现代公司、做现代产业的人该学习、思考的,也是开餐馆、理发店或者任何其他传统事业的人,都需要补的课。否则,你就只能继续在苦力、便宜、薄利的轨道上前进了!耶鲁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志武2016年2月17日

序二

Believe in love,创一家有爱情观的企业

在大学的时候,我就非常推崇苏格拉底,他那种反思性的追求是我所推崇的,他把一句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格言“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我对这句话的体会和理解,在成长和创业的一路上,却一直在不断地加深。

我自己是个学机械出身的人,按照职业的规划,我应该成为一名工程师,结果因偶然的机会进了珠宝行业。那时候我经常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未来有这样的困惑,我是一个卖珠宝的商人吗?我除了能卖珠宝首饰给消费者,我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创造了什么对客户是真正有价值的?

当时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没有未来的方向感,经常有客户,特别是一些比较年轻、学历比较高的客户,说我们所提供的珠宝首饰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但到底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自己也讲不清楚。结婚需要一枚钻戒,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婚礼的标配,那时我们卖的钻戒,虽然也有人买,但在掏了钱之后,客户主要的感觉就是觉得性价比还凑合,不能给客户带来一种感动,我们本应该做的是给客户带来幸福的事业,但在实际市场上销售的却是让客户无感的产品,简单粗暴地卖金子、卖钻石,这真的不能说服我自己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直到有一次,我听到一对情侣挑选婚戒的时候,男生讲起他们恋爱时的故事,那种感觉是无比幸福的。那种热情点燃了我,我在旁边听着都非常感动。就在那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的想法,那个想法当时还非常质朴,就是想能不能为顾客专门定制一枚婚戒,让顾客的爱情故事融入婚戒之中,这枚婚戒就不再是冷冰冰的钻石,而是有故事、有温度、有灵魂的,是婚戒主人爱情经历的浓缩,这样的婚戒才不负顾客美好的感情,才是顾客自己的婚戒。

我们都有一个简单的体会,每逢佳节,各种祝福短信纷至沓来,网上还有专业级的短信微信段子手,可是,你记忆深刻、不得不回复的,一定是那条专门发给你的讯息,那是来自朋友、来自亲人、来自爱人的祝福和问候,它之所以能够拨动你的心弦,加深你们的感情,是因为它来自你们共同拥有的时光和记忆。哪怕是互相抄袭来的句子,只要在文中提到你的名字,你也不好意思不回复。走心的和不走心的,太容易鉴别了,这也绝对不是段子手能够创作出来的。如果我们做婚戒的,不能够打造出一枚跟我们的顾客真正有关,尤其是和顾客的情感经历有关的戒指,我们的工作就是失败的。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还很不靠谱,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但却让我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地创业,也让我们一批伙伴走到了一起。这场创业中,我又找回了我学机械时那种工程师要解决问题的低调、务实、用心钻研的感觉,我们克服了无数的设计、制造、管理、技术细节等方面的困难,很多时候都觉得这条路可能走不下去,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珠宝生意,做一枚有故事的婚戒实在太复杂了。很庆幸我们为这个当初的梦想坚持了下来,完成了一系列比较有技术含量和门槛的流程,终于能像今天这样拿出真正让我们客户感动的产品。

到今天我们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还得到了投资者的支持,特别是在国际时尚舞台上最活跃的施华洛世奇家族联合投资的基金公司,他们是我钦佩的缔造传奇和梦想的家族,选择在中国投资我们并和我们合作。当我们做出第一枚带有故事的定制婚戒给我们的顾客时,看到男生女生紧扣的双手和几乎含泪的激动的目光,我知道我们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但我也没有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有多么了不起,相对于很多成功的企业,我们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我很荣幸,当我和郭宇宽老师有缘相识,谈到我们一路的历程和未来的愿景时,我们碰撞出了火花,他认为我们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郭博士的团队,这一年多来调研我们公司,和我们反复交流,也使我们有机会停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定位,复盘我们的企业文化和我们事业的本质。认识我们自己,并不比认识别人容易。

大家在封面上看到的BLOVE,是我们品牌的新名字。我们原先的名字是BLOVES,虽然这个名字我们用了7年之久,也只是一个字母的差异,但我们仍然下决心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原因就是我们对这个品牌有更高的期许。

如果问我们的一些基层员工或者外界的顾客,可能还是会说BLOVE是一家珠宝公司,或者说是专门定制婚戒的公司,这些说法虽不算错,但这远远没有触及我们工作的本质。

很大程度上,我们更像是一家咨询公司。专门做情感的咨询,我们会与顾客分享他们的情感故事,带着顾客打开心灵和情结,梳理人生的线索和情感的逻辑。

BLOVE还是一家教育机构。我们线下的定制中心像是课堂一样,我们称之为“婚戒学院”,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含蓄的,甚至是匮乏的,需要启发。我们的定制顾问每一次给客户设计一枚婚戒,常常像是教练带领一对爱人进行一次穿越。谁都知道给顾客挑一颗他们能承担得起的大钻石卖是最简单、最好赚钱的,而我们总是强调“爱要用心”,以此来鼓励客户,协助他们发现爱的动人之处,把我们的服务变成他们自此缔结的百年鸳盟的祝福。

更本质地看,我们也许可以说BLOVE是一家具有爱情观的文化传播公司,在这个有些浮躁、快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倡导相信爱、用心爱,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践行爱的慢文化。BLOVE的含义是“believe in love”,同时我们也了解我们的观点不可能让所有的消费者认同,因此我们更需要界定我们的目标顾客,区别于果粉、乐迷,我们称我们的顾客为BLOVE“爱的行动派”,这是一群相信爱、用心爱,用一生如一日的行动去爱的人!他们不会将爱停留在口头,甚至没有感天动地的誓言,但他们会默默行动,用行动去证明什么是爱的真谛。在结婚不可或缺的婚戒上,他们不会花两个小时去买个成品,而是花数百倍的时间和心思,亲自参与设计,用两人自己的爱情故事定制一枚真正对得起自己新娘的婚戒。

当然有些朋友说我们是做婚戒的,也不能说讲错了,我们的事业,就是用一枚小小的婚戒作为载体,为幸福的人们提供爱的表达方式。我们制作一枚婚戒的过程不像一般的工厂流水线生产一件产品,更像是拍电影的“梦工厂”——好莱坞用电影来制造梦想,BLOVE用婚戒来制造梦想。

感谢BLOVE团队的勠力同心,敢于尊重并践行基于人性的简单真理,我们一起直面人类真正情感和意义的需求,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但这条路是有幸福感的,为客户提供充满价值和意义的服务,为产业别开器局,为社会创造全新的价值形态。

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守望互助,感谢郭宇宽博士和他的团队,把我们的产业实践,放在一个国际性的产业生态大背景下,放在一个产业的价值链条的整体考量中,呈现出我们的道路和方向,和想为这个时代创造梦想的朋友们分享。BLOVE婚戒定制中心创始人 曹霖2016年1月15日

引子 总有真情堪回首,一枚信物共白头

寂寥的深夜,昏黄的路灯,灯光下的等待,孤独漫长。

但是,只有那些疲惫的归人最明白,“比聚光灯下的明星更迷人的,是路灯下等待你的某人”;只有那些默默等待的恋人最了解,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她是个护士。家境优裕,性情温良,身边追求者来来去去,一直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在姑娘的信念里,对的人,就意味着那个人肯倾其一生、真心相待。一个人久了,姑娘想,或许真正用心的爱情是存在的,只是我可能不会遇到了。就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见到爱情该有的模样,有人会觉得那种“一生只爱你一人”的承诺,表演的成分居多;有人会觉得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不用“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有机会笃定地宣告:我纯粹是因为爱情,才愿与你走进婚姻的殿堂,携手漫漫人生路。

在爱情里,人们总批判说女人对另一半寄托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却不知道爱情从本质上就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渴求另一半的理想。那些走在漫漫人生路上,忍耐着孤独和忧伤,默默持守着爱情理想的人,某种意义上也不亚于孤胆的英雄,在疲惫生活里做着一个英雄梦。她就这样单身了很久,被亲友牵挂着,也被路人议论着。忽然有一天,这个眼看着已经加入剩女行列的理想化的姑娘,结婚了。而她最终选择的爱侣,斯文平凡,融入人群,毫不起眼,令那些“外貌协会”的朋友们惊讶不已,也令那些围着她周旋良久的高富帅们,颇为不甘。

姑娘和朋友们交代,两个人在一次聚会上结识,男孩给她留下的印象,淡淡的,也可以说,还不错——仅仅是不错而已。日子在不温不火地行进着,男孩在日常交往中,仍然没有什么格外的表示,也没有什么入耳入心的言语。直到有一天,这个原本貌似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的男孩,竟然一下子撞到了她的心里。

那是一个冬夜,凌晨两点,她刚刚下了夜班,调皮地在朋友圈发照片说,好冷啊,真想吃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当她裹紧衣服,步出医院大门,就看见不远处的路灯下,一个熟悉的、略显笨拙的身影,倚在灯杆边。正是那个毫不起眼的男孩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递给了她。

他们的爱情故事,就从这个烤红薯开始了。以后在她值夜班的时候,那个男生总是在医院门口的路灯下等她下班,带着热牛奶或者烤红薯。姑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总结,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撩妹技巧,但是真正撩妹撩到妹子心里去的,不过是那个在路灯下等我下班的身影,和那份带着全部温暖的用心。

故事讲到这里,像不像琼瑶剧的剧本?但我们这本书不是电影学院的教科书,而是一个商学院的商业模式案例。

剧情的高潮部分,发展到他们的婚戒上。那不是千篇一律的成品戒指,而是在一家婚戒定制中心,用他们的爱情故事定制的婚戒。戒指上,刻着男孩子在路灯下的镂空剪影。某一天,男孩就拿着这样一枚戒指,在接她下班的路灯下,向她求婚。他没有说“我爱你”,而是依然像从怀里掏出烤红薯一样,从心窝里掏出了一句同样温暖纯朴的话:“让我用心照顾你一辈子。”

爱情从来不是表演,不是敢于在公众场合大吼“这一辈子我只爱你一个”。真佛只说家常,真正的爱情直抵本质,有时甚至是四两拨千斤的,所谓“有情饮水饱”,谁能想到,“撩妹神器”也可以是深夜两点的那只烤红薯,爱情的模样也不过就是把平淡日常的每一天,都过成这样温馨的样子。当然,他们的爱情,也毫不意外地在封顶的时刻和场合,迸发出了最动人的旋律、最璀璨的光辉。在人生的新起点,他们愿意花时间和浪漫彻骨的心思,为自己定制一枚专属于自己的婚戒,希望以后能跟儿孙们提起,当年那对路灯下相拥而立的身影。

·在同行都搞价格战的时代,它坚持做高附加值的事情;

·在鼓励冲动型消费做“剁手党”的时代,它要求它的顾客理性思考,用心等待一件有意义的产品;

·在互联网思维流行花钱买流量追求规模的年代,它不烧钱买流量,超过50%的客人都是来自于老客户的口碑介绍;

·它把个性化定制发展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以“工程师精神”,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流程和控制系统,把生意做大。

中国的各个产业都面临一场充满梦想但又伴随着噩梦的革命,所有的产业都面临一种焦虑,不知道过去那些年持续增长的消费者在哪里?另一方面,成本在上升,竞争在呈恶性,利润越来越薄,产业的生态越来越恶化。

互联网经济被误导为低价经济,哪怕卖珠宝也像卖煤一样,论秤称,然后比价格。这种颠覆在很多领域重塑了市场格局,但之后应该追问,一个产业除了便宜,到底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一个产业本质的意义何在?

眼下,中国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面临一场转型的挑战,我们能不能从行业恶性竞争的泥潭中超越出来?将中国的产业提升到一条创造高附加值的轨道上来?不走低价竞争的道路,而是创造新的真实的价值,创造新的价值形态,是我们从BLOVE这家绝对规模并不很大的婚戒定制企业身上,看到的宝贵的探索方向。第一章意义经济——一场由珠宝行业探索者发起的供给侧革命第一节 低附加值产业,中等收入陷阱

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什么产业都能做上手,一上手就很厉害,但接下来就会把这个产业做死。

最近两年,转型升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我感觉遇到很多企业家,无论企业做得多大多小,挣到钱的、没挣到钱的都有些焦虑。这种焦虑的感觉不是因为现在赚不到钱,而是相对于过去而言,找不到方向。行业恶性竞争,市场趋于饱和,原来的生意越来越做不下去了,很多人抱怨“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

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这种企业界的困惑确实是中国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在我们国家,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三十多年里,前一段的发展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即释放勤劳奋斗的能量,过好日子。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敢于挣脱体制的大锅饭,不怕丢面子,能吃苦,在那样一个商品短缺的时代,机会到处都是。早期卖大碗茶都能赚钱,可现在,尤其那些在商场奋斗了好多年的企业家,往往看不到值得努力的方向。很多人想把企业交给下一代,可孩子却又因为太辛苦不愿意接班;想卖掉企业,做投资,但同样并未发现好的方向。这种苦撑的煎熬状态让人看不清未来。

就像一个人的命运轨迹,一个有梦想的人很穷、很落魄的时候,相当于任正非当年住棚屋的时候,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要努力都觉得有希望,因为在很低的起点,做任何事都是进步,都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人往往会很勤劳,能吃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觉得靠自己的能力总能创造一些价值。欧美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5天,我们中国人心甘情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礼拜工作7天都行,我们不会抱怨。因为我们向往改善生活,我们向往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向往能喝可口可乐,穿耐克鞋,睡席梦思床,在家里洗热水澡,这些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所理解的幸福生活。就是这种动力,支撑了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那些苦的、累的、附加值不高的事情,中国人愿意做。

而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变得高不成低不就,就像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七八千美元。这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中国人不会像刚改革开放时能喝可口可乐,穿耐克鞋,睡席梦思床,在家里洗热水澡,就感到幸福。我们要追求更高水平的幸福,但靠勤奋支撑的发展模式潜力到头了,我们可以一直工作10个小时,但再努力,也不能持续地一天工作15个小时,这样的生产是不能持续的。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我们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不像过去都是棒小伙子不怕吃苦,现在再比吃苦身体受不了,好多人也渐渐干不动了。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国家,还有朝鲜,人口结构比我们年轻,因为起点低,他们的劳动者和我们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样能吃苦。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的各种产业,总体上没有走出以勤劳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和以淘宝网为代表的捡便宜为主导的消费习惯。

所谓8000美元左右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依靠国民的勤劳所能达到的天花板。

这其实不是多么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相当于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在一个地球村里,一个勤劳肯干的人,总不至于饿肚子,总会有一个过得去的生活,但光靠勤劳肯干也成不了社会上很体面的成功者。第二节 什么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钱——客户价值的转变

中国如果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就可能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一样,本质模式是输出劳动力,做菲佣,日子过得马马虎虎,但永远不会成为发达国家。什么是发达国家呢?发达国家就是不靠血汗勤劳作为主要竞争力的国家,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因为他们的产业能够创造很高的附加值。他们一天工作六七个小时,中间还喝喝咖啡,创造的附加值比我们没日没夜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高。

我们看到那些成功地度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都会进入高附加值产业的领域。德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尽管大众汽车出了点问题,但德国制造在技术上的可靠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仍然有很好的口碑。我到德国的时候也观察过,德国企业基本不加班,订单都排到几年以后了。他们每个礼拜也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他们并不急于求成,而是保证每年有稳定的发展,将重点放在研究哪怕一颗螺丝钉上。很多企业追求小而美,一个公司几十个员工,一年几千万欧元的收入,幸福且不焦虑。以德国为代表的这种高品质的制造业就是一个高附加值的制造方向。

另一种,就是像法国、意大利等奢侈品行业,他们的生意不像我们的血汗工厂一样,整天加班加点,干的苦哈哈比产量,而是比产品的品质和优雅。一个皮包做成后要几万块钱,而且好多中国人心甘情愿地跑去排队买,而我们的工人做上几千件可能都比不上他们一个皮包利润高,包括服装等一些被人认为是世界奢侈品牌标杆的行业,也做得非常轻松,有很好的利润和附加值,总能够吸引消费者。

这两种方向,就是我们中国向往追求的目标。

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来解释企业为什么能够赚到钱,他是从“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他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顾客不会考虑企业成本,顾客考虑的是产品和服务对他的价值。所谓顾客让渡价值,就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企业能用少的成本创造多的客户价值,让客户心甘情愿付钱,企业就有很大的价值。

中国被称为当代世界工厂,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生产产品。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并不像历史上英国、美国做世界工厂时那样在全球有产业的领导地位。其产品始终不能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就像有人说过,“中国人要卖给全世界多少亿件汗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这样一来,中国无论有多少劳动力,最后都没有产生高的附加值,所有的产业几乎都是如此。我们血汗成本付出很多,但没有让全球客户心甘情愿地付高价。

我们今天的中国,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就需要打开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但我们的丝绸之路,既没有德国制造产业,又缺乏像法国那样的时尚奢侈品行业。我们给全世界留下的印象就是物美价廉,但物美价廉的东西总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没有情感上的信赖感。比如,同样是水,近年农夫山泉比娃哈哈销量好,娃哈哈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种可饮的、价格相对优惠的水;而农夫山泉要做的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传递着一种情感,这样的发展就会优于娃哈哈。

中国出口的产品大都建立在物美价廉的基础之上,消耗了国土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环境,造成了雾霾,投入大量劳动力之后,却没有获得让国际市场愿意付出高价的附加值认可。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写了一本书《丰裕社会》,这本书态度鲜明地提出对于传统社会观念的反思,在此之前,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代表的经济学都倾向于讨论生产效率的问题。考虑生产端,企业想的都是如何制造的问题,包括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即通过科学管理高效地生产汽车。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升,全球化物资的流动,靠扩大生产来满足需求已经基本不是问题了。加尔布雷思举了一个例子,说“二战”的时候,所有生产重心都向军工方向转移,很多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都转到军工生产,这就意味着虽然很多其他方面的需求被压缩了,但大家的生活也能满足,即那些和平时期的很多需求本来就不是必需的。

尽管还有很多地区和个体是贫困的,但人类总体到了一个生产能力达到人类按照绝对数量用不掉的地步。我们从小在教科书上看到垄断资本主义多么地腐朽,宁可把卖不掉的牛奶倒到阴沟里去也不送给穷人喝。

那个社会就是所谓的丰裕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多,到了用不掉的地步,但也不是绝对用不掉。如果把产品低价卖出,那么消费者就对其没有购买需求了,生产的环节无法循环下去,生产者就亏本了,所以他宁愿把牛奶倒掉,维持产品的价格体系,直到形成新的均衡。

在丰裕社会的环境下,在消费品领域,能够生产符合功能需求产品的企业,越来越被边缘化,沉沦到价值链的底端。而BLOVE在如何创造高附加值,并给消费者创造需求方面打开了一个很有想象力的方向。

中国的服装、鞋帽,包括首饰,这些消费品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可以很快地生产出很多商品,但是销售很困难,库存压力过大。而在过去封闭的年代,全国人民都穿绿军装就觉得很时髦了,系一种皮带,穿一种皮鞋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人都追求个性化,个性化就带来了不确定性。过去十几亿人,只要按计划经济算一算,一人需要几件衣服,几双皮鞋,就可以下生产指标;而现在,需要满足各种人不同的需求,非常困难。

这就是加尔布雷思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丰裕社会,企业家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是生产,而是创造需求。他举了一些例子说明,大量的产品需求其实是被企业创造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还记得,过去我们用肥皂洗头就觉得可以了,但突然电视上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说有头皮屑,是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用海飞丝可以去头屑。当中国人接受了这种观念以后,这种产品的需求就形成了。现在如果不用洗发水去头屑,好像没法儿出去见人。由此可见,这些需求都是被商业制造出来的。顺着加尔布雷思的思路,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企业必须积极地创造并滋养市场。”“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是他的名言。

在丰裕社会的环境下,在消费品领域,能够生产出符合功能需求产品的企业,越来越被边缘化,沉沦到价值链的底端,辛苦得要命,或者出卖资源,挣不到利润,还被别人看不起,说你的企业是“血汗工厂”。只有创造需求的企业,才能向价值链的上游发展。

在奢侈品领域,中国人要做的就是为世界创造一种附加值,创造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符合最深度的普遍人性的。就像当年的丝绸之路,中国不是输出金银的,而是输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中国人怎么能把一种虫子吐出来的丝变成衣服,怎么能把泥巴烧成瓷器,而且还在全世界形成一种风潮。这情形就像如今的美国人向全世界卖苹果手机一样,这就代表了世界的潮流。当年的丝绸之路上的外国人,穿着一件绸子的时候给他带来一种高端时尚的感觉,跟拿着一部苹果手机的感觉一样,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金钱。再次做到这一点,中国转型的目标就实现了。

但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在奢侈品行业,我很少甚至没有看到有这样的企业存在,BLOVE恰好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在如何创造高附加值、并给消费者创造需求方面给出了一个很有想象力的方向。过去,在中国的珠宝行业,要么是比黄金是99纯金还是999纯金,要么以低价让这个行业变得很Low(低档),而BLOVE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这条路很艰难,但在方向性上,其在破解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在如何把产业做得有附加值上具有启发意义。第三节 中国高端消费品牌的困境——非山寨即土豪

在工业生产领域,德国的高端制造业,老老实实地走技术积累的道路,我们中国人是可以理解的,方向是明确的,尽管困难,又有一路机会主义的诱惑,总有人能够坚持下来,并非可望不可即,只是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阶段。比如我们的华为手机、振华重工达到了一定技术上的优势,也可以通过技术具有一定的附加值,然后出口到全世界,这些领域,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比的是硬功夫。只要有榜样在前面就是无穷的力量,包括很多小企业也明白,如果走制造业、工业的道路,就得发展自己的技术路线,这样才有未来的附加值。这一点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但至少想得比较清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这方面并不比任何人弱,只要我们国家有政策扶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所努力,在中国,这样一批在制造业领域的优秀企业至少是有希望的。

而另一方面做起来会更加艰难的,是在消费品牌方面。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像爱马仕、LV等的世界级品牌?目前能够与这些品牌相提并论的中国品牌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消费品牌,对中国这样一个本土市场来说是迫切需要的,所有进入高消费阶段的人都要去巴黎、去米兰采购很多国外的奢侈品。尽管在号召支持国货的层面上,也有中国的本土高端品牌出现,但中国却做不出自己的有国际影响的奢侈品牌,我们在这方面几乎全军覆没。

让全世界觉得你的产品是一种有文化内涵的奢侈品,实在太艰难了。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国还是有几个案例能够拿到全世界的,这是中国工业制造的代表,因为在这个领域性能标准是客观的,你努力就有机会。

但是在消费品牌,特别是奢侈品领域,标准不是客观的,这是最让人尴尬的地方。在中国做一个皮包,用我们的能工巧匠,用最好的头层牛皮,质量比爱马仕好也没用,人家就是不认你。奢侈品是有文化资本属性的,你把皮包做得和爱马仕一样好,你也是山寨的,你没有它的品牌传奇;你把皮包做得比爱马仕更讲究,你在皮包上镶钻石,只会显得你是土豪,没有人家品牌老贵族的矜持。

在西方,一个品牌挂上皇室授权,就沾了贵气,显出高贵的身份。但中国已经没有皇室与贵族,此路不通。归根到底,中国的奢侈品产业花再大的投入去打造,也无法解决一个奢侈品的文化依据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是仅凭中国人的勤劳努力,在现有的层面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原有路径上的勤劳,就是前面说的,把一个行业最后做死,产品越来越多,库存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第四节 钻戒能当白菜卖吗——一个价值创造的“阳谋”

现在有很多互联网的营销模式,也许是受以淘宝网为代表的捡便宜模式的影响,宣扬平价钻戒,这类模式不能说没有市场,但这类模式和这个产业的内在逻辑是有矛盾的。

这要从钻石的价值从何而起谈起。数千年前,钻石还只是一块从天而降的碳元素构成的石头,它是最硬的石头。你说它的价值为什么就比红宝石、蓝宝石,或者我们所喜爱的翡翠、和田玉高呢,没有什么客观的道理可讲。经过几千年,人类世界中的种种成长经历,不断附加的价值阐释,真正地将钻石推到了宝石之王的位置。

BLOVE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爱情故事聚焦于一枚钻戒之上,将钻戒产业进行了继切割、镶嵌工艺之后的又一次附加值提升。

传说,在3000年前,印度的一位古德拉威人在烈日炎炎下发现了被时光打磨的闪闪发亮的钻石时,钻石便开始进驻人类的视野。而此时,这位古德拉威人并不知道钻石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据著名印度史诗《玛哈帕腊达》中记载,在3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钻石来装点他们的英雄。

在文明的演进中,钻石的硬度这一特质很早便被发现,印度将其作为一种切磨工具,从古德拉威人留在岩洞的那些铭文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使用了尖端镶上钻石的工具,而此时北欧人还依旧披着动物的皮毛,流浪于原始深林之中。还有记载表明,中国早期将钻石作为雕玉的工具。那个阶段,钻石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它的功能主要在应用层面。

最初,钻石并不像其他珠宝一样作为装饰品,而是与宗教结合,赋予了它神秘性。在印度,钻石被融入宗教哲学之中,有了等级之分。在印度人看来,有瑕疵的钻石是非常不吉利的,甚至阻止因陀罗到达他最崇高的天堂。而如果一颗钻石是纯净的红色或黄色,只有君王才能佩戴他。钻石的坚硬之躯可与刚毅的男子气概联系在一起,男士将其镶嵌在武器上,可将其作为护身符。

公元1世纪早期,罗马侵入小亚细亚,庞培打败米特拉达提斯四世(Mithradates VI),大量的宝石被带回了罗马,那时佩戴宝石已成风气。普林尼描述过一位夫人在参加一场普通的婚礼时,把自己从头到脚用珍珠和祖母绿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可见奢华至极。当时戒指已经盛行,甚至有人每个手指都戴着6枚戒指,每只以不同的宝石镶嵌。富裕的罗马人还有收藏宝石的习惯,但他们更乐意收藏一些易被雕琢、质地稍软的宝石,如:红玉髓、紫水晶、缠丝玛瑙、玉髓和红墨玉。那时的钻石还是珠宝世界的配角,主要因其坚硬之躯而无法打磨,只能将其原石嵌于戒指处,很难成为珠宝界的主流。

中世纪早期到10世纪,这一段时间被誉为“黑暗时代”。社会几乎陷入停滞,罗马分崩离析,东西贸易往来中断。很多宝石成为了装饰的首选,英王、法王的皇冠上嵌以各种宝石,且以黄金、白银为底。其中,1066年威廉加冕礼上,威廉的王冠上有12种贵重和次贵重的宝石分别对应上了犹太高级祭司胸甲上的那些宝石,但是钻石并没有被提及。

那时的钻石不是不宝贵,而是因为无法切割,所以都是浑然天成的,那些天然就具有很好的透度和色彩的钻石,实在太宝贵,主要被作为王权的标志来使用,大概是投射君权神授之含义。

13世纪时,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曾下令禁止所有的女性佩戴钻石,即便是皇室公主和贵族仕女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只有圣母玛利亚才配得上佩戴钻石。

这个阶段,在有些国家,钻石逐步成了世代皇权的标志。英国王室自1300年从黑王子爱德华开始,到1907年爱德华七世66岁生日收到世界最大的库里南钻石为止,收藏的钻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英国王室是崇尚钻石、并用以显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的典范。在今天的英国白金汉宫,笔者参观过皇室珠宝展,英国王朝加冕典礼中仍沿用镶有钻石的皇冠、皇服和皇杖作为权力的象征。亲眼看到那些传说中的镶嵌在权杖上的钻石,有鸡蛋那么大小,简直有些触目惊心。可想而知,捏着这么一根权杖带来的尊贵感和给臣民带来的崇拜。

以那为标志,欧洲的王室几乎都是钻石的忠实粉丝,1600年沙皇收藏的珠宝中就已拥有镶满钻石的宝球和镶有900颗钻石及其他宝石的王座。1682年彼得大帝和其弟伊凡五世的共同加冕典礼上,两人的皇冠就镶满了钻石。1762年皇后凯萨琳宣布即位时所戴的皇冠上镶嵌的钻石多达5000颗,凯萨琳还把前情夫所赠的欧罗夫(Orloff)钻石,镶于皇室的权杖上。18世纪,路易十五的波兰裔王后玛丽·莱津斯卡(Mary Leczinska)来到凡尔赛宫,掀起了佩戴代表诞生石的宝石的习惯,诞生石是将宝石和月份对应起来。法国王室贵族们对钻石的热爱,始于法兰西一世到路易十三世,在路易十四世达到顶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