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3:04:5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外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经济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高级职称评定委员。教学曾经获得:北京大学光华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教材一等奖)等。公开出版和发表的著作与成果:专著及教材20余部、译著10余部、论文50余篇。其中,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为王志伟教授的独立译著。

授课特点:授课详略有致,生动透彻。他知识渊博,教学严谨,思路清晰,严谨务实,讲课环环相扣,理论联系实际,对学员帮助很大。

郑炳,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人大在职博士,一直从事考研类、资格类培训,在多家培训机构讲述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并编辑出版了《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等多部广受学员好评的经济学考研类辅导教材。

授课特点:充满激情,表达生动,善于结合实际讲解理论问题,广受好评。

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

一、开篇导读

[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主讲老师:郑 炳

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

► 教材: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王志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教辅(两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1.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 课程和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配套课程和题库√网授精讲精讲教材章节内容,穿班【教材高清视频讲解,影院效插经典考研真题,分析精讲+考研果。 配专职班主任,全各章考点、重点和难真题串程管理。点。讲】  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一对一辅串讲教材、解析考研真主要针对基础比较薄弱导 (面授/题+配套题库(免费下的学员。  网授)载,免费升级)历年考研真题测试+参中国第一套带高清视频√圣才e书考教材课后习题详解+的电子书,免费下载、(题库)参考教材章节练习+全免费升级,功能强大,(免费下真冲刺模拟试题(考前PC、手机、平板多端并载,送手教师押题)用。机版)

二、本教材与其他经典教材的比较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帕金《宏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和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等经典教材被各高校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为了便于学员复习,下面特将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与其他经典教材作简单对比。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与其他经典教材相比较:

1.从难易程度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难度适中。相对来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较为简单,属于初级偏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供第一轮复习用;曼昆《宏观经济学》也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秉承“原理式”的写作风格,行文流畅,便于理解;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属于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该书经济增长部分写得特别精彩,可参照复习。

2.从内容全面程度来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内容全面,融合了经济领域的学术共识,并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学派的观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相对来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和曼昆《宏观经济学》等教材偏重于阐述凯恩斯学派的思想,对于货币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着墨不多;帕金《宏观经济学》和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教材偏重于阐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分析方法有一定差异。这种学派思想的差异的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思想,也是考试的重难点。

3.从数理深度来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数理分析较多,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相对来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和曼昆《宏观经济学》等教材数理分析不多,偏重于文字和图形阐述;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和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等教材数理分析非常多,要求有很深的数学功底,建议后期复习时使用。

4.从翻译质量来看

相对来说,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各版本翻译得不是很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员复习,建议在复习的时候顺带着参考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版教材,对专业课复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总结:对于跨专业学员,以及专业基础不扎实的学员来说,即使所报院校未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也可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将该教材作为重要参考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效果非常明显。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文版教材之余,同时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英文版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等教材,如果专业课要求较高或难度较高,还需要看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等相关教材相关章节。

三、本课程篇章结构

1本章要点(含本章框架结构分析)

本章要点简明地概括了该章知识要点,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各章框架结构以及知识要点。另外,考虑到中文版教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特意将各章“本章要点”添加了相应的英文原文,以便于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和深刻地理解经济学精髓。

2.重难点解读(含名校考研真题解析)

该部分讲述各章重难点知识点,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述,并穿插讲述与相关知识点对应的经典考研真题(含2012年最新考研真题)。考虑到课时的需要以及相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考试不易涉及的知识点,本课程不予以讲述或一带而过,故建议大家在听本课程之前提前看教材,在翻看教材基础上,观看本课程,相信一定能事半功倍。

四、本课程特色

相对于市面上相关课程,如高校老师授课视频录像,本课程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搭配优:教材主译者与实力派名师倾力打造

本课程由该教材的主译者王志伟教授和圣才考研经济学考研实力派辅导名师郑炳老师倾力打造。其中,王教授理论功底雄厚、教学严谨、脉络清晰,注重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讲授了该教材第1章“导论”;郑老师更多地从应试的角度予以讲述,精选解析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引导学员掌握答题思路与方法,完整讲授了全部内容。

2.应试效果好:名校考研真题命题规律与方法分析

为满足本课程潜在需求者的考研考博应试需求,辅导老师在讲述过程中完全站在学员需求的角度,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述,做到有的放矢,着重从掌握知识与分析解题思路的角度全面讲解考研考博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课程内容、夯实基础的学习效果。

3.知识拓展宽:提纲挈领、系统阐述宏观经济学科

考虑到考研考博难度为中级水平,部分名校考研考博真题难度甚至为中级偏高级,本课程辅导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旁征博引,适当地参考了相关其他教材,如徐现祥的《图解宏观经济学》、张延的《宏观经济学》等,以充实教材内容。本课程以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为核心,注重学员友好,深入浅出地把宏观经济学里的两大传统(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勾勒宏观经济学的“筋骨”,系统阐述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

4.联系现实紧: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说经济理论

目前,国内翻译、引进的原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几乎都是基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撰写的,国内读者显然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符合应试需要,本课程在讲述过程中特别注重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实践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如探讨和分析2011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我国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注重宏观经济理论的现实解说力分析。

五、本课程适用对象

1指定本教材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的考生

多恩布什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10版)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宏观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下面是指定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的部分院校列表。指定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高校对应学院(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西方经济学(复试)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金对外经济融学院(博)、国际商学院(博)、信息学院(博)、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博)、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北京外国国际商学院语大学北京航空经济管理学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博)航天大学北京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大学中国政法商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经济学院(博)大学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海洋经济学院大学华南理工经济与贸易学院大学

说明:(1)上表仅仅是指定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的部分院校,报考其他院校的学员也可以参考。(2)部分高校将该书列为相关专业考研复试参考书目,在本表中在相关专业后标注了“(复试)”字样。(3)部分高校将该书列为相关专业考博参考书目,在本表中在相关学院(专业)后标注了“(博)”字样。(4)有些高校除了指定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作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但同时还指定其他宏观经济学教材作为参考书目,不能有所偏颇。(5)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等不指定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的名校的学员来说,本课程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供复习指导。

2.将本教材作为授课所用教材的学员

部分高校将该教材作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所用教材。对于这部分学员来说,可以将本课程作为配套辅导资料、考试冲刺宝典,以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六、本课程授课目录

本课程一共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开篇导读

作为开篇导读,这部分内容中将介绍本课程相关情况,如教材教辅简介、本教材与其他经典教材比较、本课程篇章结构、本课程特色、本课程适用对象等。希望通过开篇导读的介绍,让学员对本课程及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有更深的了解。

2.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共4篇21章)第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

第8章 政策预览第3篇 首要的几个模型

第9章 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12章 国际联系第4篇 行为的基础

第13章 消费与储蓄

第14章 投资支出

第15章 货币需求

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和信用

第17章 政策

第18章 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第5篇 重大事件、国际调整和前沿课题

第19章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

第20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第21章 前沿课题

3.本书点评及总结(结束语)

为提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程特意添加“本书点评及总结”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中将回顾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整体框架,介绍本书重要章节,以便于学员加深对教材整体的把握。

二、本书点评及总结(结束语)

[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主讲老师:郑 炳

一、本书概要及整体框架

本书一共分为四篇21章,以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为核心,系统阐述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下面就本书整体框架作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下:

1.第一篇: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篇包括两章内容。第1章导论概括性地介绍了本书内容。全部内容开始于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它强调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在本书中会反复使用。

2.第二篇: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

第二篇包括六章内容。第3章和第4章阐述长期增长问题。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会不断向右平移?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畴,重点介绍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第5章给出总供给一总需求框架,并讨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既决定实际产出,又决定价格水平。第6章更加详尽地研究总供给曲线,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得出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第7章进一步考查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原因、代价和二者间的取舍关系。第8章对中央银行如何实施货币政策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

3.第三篇:首要的几个模型

第三篇包括四章内容,研究短期问题,把目光转向总需求曲线。第9章至第11章介绍总需求的基础——模型,并强调“学以致用”,探讨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机制、争论和绩效等,还从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讲述其背后的经济学故事。第12章在总需求模型中加进国际贸易,研究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

4.第四篇:行为的基础

第四篇包括六章内容。第13章至第16章,以及第18章考查共同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领域,给宏观经济理论寻找相应的微观基础。第17章讨论政策理论,谈论从宏观经济理论到宏观经济现实应用中遇到的困难。

5.第五篇:重大事件、国际调整和前沿课题

第五篇包括三章内容。第19章考察关于现实中大的通货膨胀问题和现实中巨额政府赤字问题,分析了大萧条的背景、产生的原因等。第20章扩展了第12章关于国际贸易在宏观经济学中作用的讨论。第21章进行了前面经济分析之外的一种考察,即转而考察经济研究的前沿领域,介绍了不同学派的观点。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在此着重阐述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殊途同归的解读。

可以看出,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框架看似凌乱,事实上视觉开阔,内容全面,融合了经济领域的学术共识,并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学派的观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学经典教材。

二、本书重要章节

本书一共分为四篇21章,构成了一个宏观经济整体。结合各高校考研考博真题以及本书的特色,在复习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章节,做到有的放矢:

第3章 增长与积累

第4章 增长与政策

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第9章 收入与支出

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上述七章,分别从特长期、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对宏观经济理论予以了讲述,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建议学员予以重点掌握。当然,第12章国际联系讲述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同样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 辅导讲义[3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

第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视频讲解]

第1章 导 论

1.1 本章要点

●在本章中,我们强调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In this chapter, we emphasize three linked models that collectively describe the macroeconomy.)

●经济的长期行为是增长理论探讨的范围,重点论述生产能力的增长。(The very long run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is the domain of growth theory, which focuses on the growth of productive capacity.)

●在中期内,经济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产量由总供给决定,价格由总供给和总需求两者共同决定。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往往是总需求变动的结果。(Over horizons of moderate length,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the economy can be treated as largely fixed. Output is thus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supply, and prices depend on both aggregate supply and aggregate demand. Large-scale inflation is always the result of changing aggregate demand.)

●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变动引起产量变动,因而出现繁荣与衰退。(In the short run, the price level is essentially fixed and changes in aggregate demand generate changes in output, resulting in booms and recessions.)

1.2 重难点解读

一、宏观经济学简介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理性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微观决策。按照古典学派的观点,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个人行为就可以客观地达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且强调“人们在公平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客观地为社会做了贡献”。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自由主义经济观敲响了警钟,经济似乎无法实现自我均衡。为此,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萧条”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2)二者的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来加以介绍

1供求模型

首先,供求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仍然是基本的分析框架。如图1-1所示,在资源自由流动条件下,这个模型不仅表明供给和需求因素对决定均衡价格的影响,而且均衡价格也会自然地对供给和需求形成调节。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基本上仍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着这一框架的决定和调节原理。

图1-1  供求模型

宏观经济学将这一框架称作总供求模型。其中,总供给水平是在可使用的资源与技术已知的情况下,该经济可能生产的产出量。总需求水平是对消费品、新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对净出口商品需求的总和。

2经济活动在不同时期区别(1)经济的特长期

这是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它重点研究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特长期模型研究的核心在于资本的历史性积累和技术进步。

图1-2(a)是美国在一个多世纪中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其平均年增长2%~3%。增长理论就是试图解释一些国家许多年或几十年的平均增长率产生或存在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战后早期日本的年增长率会达到8%的增长奇迹呢?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30来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更是高达9%以上呢?

图1-2  1890~2005年人均GNP(2000年的1000美元)

在对增长理论的研究中,探究投入的积累(例如对机器的投资)与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导致生活水准提高的。为了分析的清晰与便捷,这里省略了衰退和繁荣,以及有关利用人力和其他资源的短期波动问题。同时还假定劳动、资本、原材料等全都是被充分利用的。

本教材第3章和第4章讨论的就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国家间增长率的差异。从广义上讲,在工业化国家,生活水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新技术的开发和资本的积累。而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运转良好的基础设施,也许比开发新技术更为重要,因为后者可以进口新技术(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对此已有证明)。(2)长期经济模型

在长期中,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总供给方面的因素。总供给水平是在可使用的资源与技术已知的情况下,该经济可能生产的产出量。

由于潜在生产能力在长期中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相对于经济所能提供的产量,价格水平则决定于总需求水平。总需求水平是对消费品需求、新投资需求、政府采购需求以及对净出口商品需求的总和。

研究总供求模型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总供给()曲线表明,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方所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经济的生产能力。总需求()曲线表明,相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方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水平。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经济中均衡的价格与交易数量。

如图1-3所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产量固定在供给曲线相交于横轴的位置上。相比之下,价格水平是可以取任何值的。长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则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两者。这是第一个实质性发现(第一个结论)。这个判断是以经济固定在潜在产出水平为前提的。

图1-3  总需求与总供给:长期

增长理论与长期总供给模型联系密切:在一个给定的年份中,垂直的供给曲线的位置等于较长时期模型的该年的产量水平。由于经过特长时期,经济增长率平均为每年很少几个百分点,因此总供给曲线一年通常向右移动,对应的如图1-4所示。

图1-4  总供给的确定:特长期

第二个结论是: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总水平在一段时间里迅速上涨的情况)总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高通货膨胀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总需求曲线超过垂直总供给曲线的大幅度移动造成的。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高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政府发行的货币供给的增加。物价短暂上涨10%或20%,也可能是由供给冲击造成的(例如,在农业经济中,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源性资源供给的暂时困难)。但是,每年物价持续以两位数上涨,多是由于印制太多的货币所造成的。(3)短期模型

和长期相比较,短期内价格相对固定,而产量是可变的。在短期模型范围内,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短期经济波动也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解释产量短期波动属于总需求研究的范围。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平坦的。短期内产量可取任何值。这里的基本假定是,短期内产量水平不会影响价格。

如图1-5所示,在短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这是第三个实质性发现(第三个结论)。

图1-5  总需求与总供给:短期

宏观经济学大部分研究总需求,因为短期总需求决定产量,也因此决定了失业。但单独研究总需求时,并不是真的忽略总供给,相反,我们只是假定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意味着短期内总供给可以在价格水平既定情况下充分变动。

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学家都赞成这三类模型,但对各类模型可被最充分运用的时间结构,具有不同的观点。

有时候,宏观经济学也会提到中期问题。中期实际上是研究总供给曲线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中间的情况。当高涨的总需求推动产量高过特长期模型可持续的水平时,厂商开始提高价格,而总供给曲线则开始向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介于水平的与垂直的中间。总供给曲线的斜率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争论的主要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创立了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故学术界称之为“凯恩斯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是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突破:(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其严重破坏性。(2)摒弃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抢救。(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结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需求原理及三大心理定律。(4)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研究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5)摒弃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和举债支出。

总之,“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经济学的发展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凯恩斯主义的发展——新古典综合派

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将凯恩斯的学说和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即现在的微观经济学的前身)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并在战后的20余年间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支配地位。随着凯恩斯的理论命名为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则以微观经济学的新名称而出现。在著作《经济学》中,萨缪尔森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

3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

20世纪6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争论的年代。这些争论集中于三个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以及政策的作用。(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凯恩斯强调,在治理经济衰退中,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对应地,弗里德曼通过考察美国1867~1960年间的货币史,认为货币政策不仅非常有成效,而且可以解释大多数的产出波动。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产生效果,而且通常情况下,最好两者配合使用。(2)菲利普斯曲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可靠的交替关系。因此,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对失业和通货膨胀作选择的总需求管理的根据,强调按照经济风向运用斟酌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加以调节,减少经济的波动。但是,货币学派认为,失业和通胀之间不存在长期可靠的交替关系,这一认识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3)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上要相机决策,该出手时就出手。凯恩斯主义背后隐含的理念是:经济学家了解的知识可以用来稳定经济,而且政策制定者能够做正确的事情。弗里德曼对这种理念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政府的良好初衷未必能够可信地做正确的事情,建议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上,采取固定法则,以不变应万变。

4理性预期革命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暴露了凯恩斯主义远远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卢卡斯等人找到了凯恩斯主义的“漏洞”,并提出理性预期假说。引入理性预期后,人们发现,凯恩斯模型也许并不能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坚实理论基础。

以卢卡斯、萨金特、巴罗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建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他们坚持微观经济主体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原则,坚持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观点,坚持市场可以即时出清的假定。他们坚信市场自动调节的充分有效性,坚持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系统地稳定经济方面是无效的。这些学术流派的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5当前的宏观经济学

经过20世纪70~80年代的理论论战,现代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获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发生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上的趋同。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这主要是以下一些方面:(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

坚持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观点的一些年轻经济学家发展出了一种既与原凯恩斯主义有所区别,又有某种联系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他们认为,即使接受凯恩斯理论体系批评者提出的理性预期假定,接受经济活动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但是由于市场的非完全竞争、信息的不完备等诸多因素会使价格和工资出现刚性或黏性,这仍然会造成市场的非出清,产生宏观经济中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为避免社会的较大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还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种新理论观点的提出,既减少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批评者的激烈批评,也为坚持凯恩斯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新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主要代表的一些中青年经济学家,鉴于过去经济增长理论的某些缺陷,提出了所谓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从知识、经验、技术、教育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增长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这种经济理论强调专业化知识、技术创新、劳动分工、人力资本、技术扩散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构建了一些内生动态模型,由此突破了过去的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资本、劳动等因素的收益递减规律的假定,重新解释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3)对经济周期理论的新兴趣

20世纪80~90年代,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重新高涨起来。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的观点和模型。按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体的产出通常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所有经济波动都是源于潜在产出水平自身的变动,而不是如原先所强调的那样,经济波动源于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4)对宏观经济学发展中制度因素的探索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对于经济制度似乎并没有加以特别的注意。尽管在战后曾经出现了以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缪尔达尔(G.Myrdal)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经济学,他们也曾经从制度方面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是,主流宏观经济学方面似乎并没有对制度加以重视和注意。

在20世纪80~90年代,宏观经济学在以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等人的“新经济史理论”启发下,在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的形势面前,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因素的作用开始给予一定的关注。这似乎预示着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动向。(5)宏观经济学理论在观点上有所趋同情况下的继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经过20世纪70~80年代的大争论以后,宏观经济学家们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接受了对立面的观点和方法,在一些问题上相对取得了共识。比如,对货币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看法,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看法,对预期基础的看法,对经济行为假定的看法,对构造模型的研究方式的看法,等等,都大致上取得了某种共识。当然,分歧依然存在。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宏观经济学家们已经是在新的基础和共识之上进行自己的理论研究了。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 本章要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在均衡状态下,生产量等于需求量。(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the country. In equilibrium, the amount of output produced equals the amount demanded.)

●产出基本上是支付给劳动与资本的。(The production of output generates income for those who produce. The bulk of that income is received by labor and the owners of capital.)

●产量取决于个人消费与投资、政府支出与国际贸易。(Output is demanded for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for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国内生产总值的美元价值取决于物质生产与价格水平两者。通货膨涨是价格水平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动。(The dollar valu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depends on both physical production and the price level. Inflation is the change over time in the price level.)

2.2 重难点解读

研究宏观经济的前提是认识和判断宏观经济的状态,但是,这需要认识和判断的指标,也需要将分散的数据加总计算。因此,本章就来介绍衡量国民收入状态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及其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为宏观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个正规的结构。理解这个结构可以有两个角度或方式:

第一,供给方面,或者说生产方面。这里将产出看作是对生产要素的支付,就是以工资形式与利息、股息等形式分别支付给劳动与资本的。这就为研究经济增长与总供给提供了一个框架。

第二,需求方面,产出会被消费掉,或者为未来进行投资。这为研究总需求提供了框架。

投入与产出或需求与生产的核算在均衡状态下必然是相等的。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既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 is the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country within a given period)。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goods)(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比较的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或服务),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而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涉及地域范围的概念。(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

2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二者核算结果根本没有区别。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核算的视角不同,核算结果略微有别。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可表示为:GNP=GDP+来自国外的生产要素收入-对国外的生产要素支付

3GDP与NDP

由于经济中经常发生资本的磨损,即用于生产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本折旧或贬值,所以,以GDP衡量国民经济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在此,引进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的概念,它等于GDP减去折旧。因此,NDP更接近于计量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商品的净数量:它是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该部分产品过程中所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it is the total value of production minus the value of the amount of capital used up in producing that output.)

4NI

由于在支付要素报酬之前,必须先从NDP中扣除企业缴纳的间接税(例如,销售税、财产税和收益税),扣除这些间接税后剩下的、作为支付要素报酬的,才是对应于本国国民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即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总额。

二、支出与需求的构成

按照支出角度,国内产出的总需求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政府(联邦、州及地方)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国外对净出口的需求()。根据定义,这四类账户就是全部的支出。

基本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the fundamental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identity)为:

1消费

表示消费支出(consumption spending),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2政府购买支出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也就是说,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的政府支出,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购买支出(transfer payments are not counted as part of GDP because transfers are not part of current production.)。

3投资

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另外,新住房购买是划入投资的一种家庭支出形式。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仅指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the term investment means additions to the physical stock of capital.)。

例:某一工厂的产品,生产产值100万元,当年销售80万元,计入GDP 100万元,20万元视为企业自己买下,构成企业非意愿存货(involuntary inventory);当年销售120万元,计入GDP 100万元,企业非意愿存货为-20万元。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关系

4净出口

表示净出口(net exports),即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例2.1】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的概念可以看出,GDP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思考一个更为简单的问题:一宗进口业务对一国的GDP有何影响?如果根据支出法核算GDP,会得出一宗进口业务会使一国的GDP减少,但这是错误的。一般地说,一宗进口业务会使一国的国内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净出口等量减少,GDP数量不发生变化。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2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3支出法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国外对净出口的需求()构成。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例2.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出来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理由如下: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库存的电视机可看作是海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理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四、一些重要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为了以后各章的分析方便,假定可支配收入必然等于GDP,以简化分析。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不考虑折旧,因而也就不考虑GDP与NDP之间,以及总投资与净投资之间的区别,只涉及对投资支出的简化。另外,也不考虑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因此,此时国民收入与GDP就如同收入与产出一样是可以互用的。

1一种简单的经济

假定一种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的简单市场经济。符号表示其产值,符号表示消费,符号表示投资支出。

假定经济是均衡的。第一个关键的恒等式是生产的产量等于售出的产量。没有售出的产量就是存货,可以作为投资的一个部分。因此,所有的产量不是被消费掉,就是被作为投资了。售出的产量可以被看作以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来表示的需求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其写成: (1)

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下的部分就是储蓄。这个关系可以写成下面的恒等式: (2)

其中表示私人储蓄。恒等式(2)表明,全部收入就是在消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