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受益一生的话术精进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01:35:51

点击下载

作者:木沐

出版社: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好说话:受益一生的话术精进技巧

好好说话:受益一生的话术精进技巧试读:

前言

不会说话是个大问题;没意识到自己不会说话,是更大的问题。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事件?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开始疏远你;你莫名其妙地碰到一些或明或暗的软钉子。细想一下,这都是由于你不会说话造成的。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立身处世的技巧——好好说话。只要会说话,别人就更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告诉我们:“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言艺术的正确运用上。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以为会说话就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不然,把握分寸地说话才是真正会说话。会说话不仅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人生成功的秘诀,我们千万不要输在不会说话上。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清形势,见机行事,刚柔并济,才能转难为易,从而让事情风生水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这个真理震撼人们的心灵,由此可见说话的力量有多大。语言具有杀伤力,也具有使你前途辉煌的能量。不得不说,会说话是人立身处世之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话说好。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理念上的正确认识和行为上的灵活方法。

你手中的这本书,可以对你的口才进行定向、到位、全程的指导,让你的口才迅速提升。当你阅读本书而成为口才高手时,那些连珠妙语从你口中说出来,你会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本书注重方法,重在实用价值,易懂易学,全书从头到尾都展现说话的窍门。它以好好说话为主题,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为人处世应当掌握的说话技巧和策略。它能帮助你找回自信,发掘说话潜力,让人欣喜地看到,原来自己可以把话说到点子上,只要注意到关键的地方,就能轻松地将话说得滴水不漏。

希望您能认真阅读这本书,通过本书让你的人格更优秀,让你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改变你的现状,拓宽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内涵,最终实现你的梦想。第一章言谈有道,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有什么样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社会交往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让舌头高贵无比,把话说好

在犹太人的智慧寓言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一位拉比(意为师傅或教师,是受社会尊敬的宗教知识分子)吩咐他的仆人到市场买一些好东西回来吃。拉比以为仆人一定会买些美味的食物,可是仆人转了大半天,买回来的是舌头。过了两天,拉比又让这个仆人去市场,这次要买的是不好的东西,拉比以为仆人会买些粗食之类的,可是这个仆人买回来的还是舌头。拉比不解地问:“前两天我叫你购买美味的食物,结果你买回来舌头,今日我要你购买粗食之类的,又是买来舌头。这是什么道理呢?”仆人答道:“舌头这种东西好则高贵无比,坏则低贱至极。”

我们知道,舌头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它说出的话是好是坏。一句话,说得好是它,说得不好也是它。那么,如何让你的舌头“高贵无比”,如何把话说得好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不会说话的事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几处错误。

有一个人请客,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却还有一些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着急,说道:“怎么搞的,该来的人咋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这些敏感的客人就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就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他们也离开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较好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后,就劝主人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呀!”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道:“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这位朋友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从这个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在说话时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①用词不准。他说的“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这些话中的“该”就属于用词错误。如果说成“这些人怎么没来呢”“这些人怎么走了呢”,就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了。

②没有注意说话的对象。如果他跟已经走的人说“不该走的咋走了呢”,这些人听了会很高兴,可是他却把这话跟没走的人说了,没有注意到他们内心的感受。

③重音不对。在最后一个朋友劝他时,他说的“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呀”,如果把重音放到“叫”字上,而不是放到“他们”上,这个朋友就不会误会了。

由此可见,在说话时有很多学问和技巧,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否则就会犯故事中主人的错误。通常来讲,在说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场合

说话一定要分场合,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语气。在娱乐场合可以放松一些,说话语调可以上扬,可以说些笑话等来活跃气氛。若是在庄重的场合,如开会时,一定要严肃,不能说笑,说话的语气也要平缓。2.注意对象

要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一定要记住,这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并不是态度上的转变。有一个酸秀才,晚上睡觉时被蝎子蜇了,对他老婆说:“吾妻速燃灯烛,吾被毒虫所袭,身如琵琶尾如钩。”他老婆没读过书,听不明白秀才在说什么,所以半天没有回应。秀才疼痛难忍,不由得大叫道:“老婆快点蜡烛,蝎子蛰俺腚了!”他妻子一听,立刻把蜡烛点上了。3.注意语调

语调,简单地说就是声音的一种形式,在说话的时候,尽量用温柔、平缓的语调去说,这样说出的话有时比大喊大叫更有力量。

英国博物学家威勒德·普赖斯的《哈尔·罗杰历险记》中的15岁男孩罗杰,是一个勇敢、机智、善良、可爱的男孩。书中描写了他驯服北极熊的故事。罗杰轻声细语地对北极熊说话,温柔地爱抚着它,仿佛它只是一只小猫咪。尽管这只大北极熊听不懂罗杰的话,但是它会分辨人说话的语调。罗杰用温柔的语音使得北极熊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和感情,得到了心灵上的沟通。围绕主线说话,才能有条有理

说话条理清楚,是从结构上来讲的。平时交谈,说一两句简短的话,谈不上条理清楚。如果要说的事比较复杂,头绪比较繁多,就需要将话题安排得有条不紊、脉络清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说话者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对要说的事有全局的周密的安排。一定要抓住主线,并紧紧围绕主线,安排好次要线索,并注意前后衔接、首尾照应,这样讲起来自然就条理清楚了。

但有些人常常犯一个毛病,即说话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在:

1.有的人兴之所至、高谈阔论,说着说着就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2.有的人讲话层次不清、颠三倒四,往往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忽然又节外生枝,岔到了别处。

3.有的人说话没头没脑,常常中途突然冒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要解决说话杂乱无章的毛病,办法主要有:

1.讲话要有一定的中心。除非按预先拟好的讲稿照念,一般都不可能没有发挥。特别是即兴性的发言,言语顺序不那么严谨,有时会插进一些题外话,有时会发现已经讲过的某个问题尚有遗漏,要临时补充等等。这样,便容易显得杂乱。但作为一个高明的讲话者,应时刻把中心记在脑子里,不管怎样插话、补充,不管转了多少个话题,都不偏离讲话的中心。

日常交谈,话题可能更散,东拉西扯,似乎没有也没必要有中心。其实,它只不过是没有大的中心,小的中心也还是有的。

2.说话要言之有序。说话前要认真考虑清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安排顺序的原则,以听者是否方便为准。

我们平时讲话尽量不要颠倒时间次序。最好从开头一步一步地讲到现在,由远及近、有条不紊地叙说。千万不要一会儿讲现在,一会儿又倒叙三年前的事情,一会儿又回到现在,一会儿又补充一件五年前的事情。

3.说话要有头尾,要懂得尊重听者。不要一开口就冒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使人听不明白。

4.长篇大论要多做些归纳。多归纳,就可以把许多相类似的意思归纳到少而又少的单位,这样便于听众记忆。为了避免说话杂乱无章,不妨事先拟一个提纲。日常口语表达时,想一想再说,也能起到拟提纲的作用。通常说话所拟的提纲应具有以下特点:

集中。你准备说什么,即说话的主旨要明确。这一主旨便是左右说话内容的总观点或总主张。

简洁。要避免由于句子过长或层次过于复杂,而减弱了说话的分量。

连贯。开场白、中心和收尾各要说些什么内容,相互之间该如何过渡,开场白与收尾如何呼应,应该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连贯。

适度。这就要求在列提纲时要考虑到,主客观上、内容和形式上、身份和情感上、目的和对象上是否合拍。借助眼神,传情达意

在面部表情中,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莫过于眼神了。眼神又称目光语,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

在形态语言中,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眼神明澈、坦荡,表明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眼神熠熠生辉,表明精神焕发、勇于开拓;眼神执着、热情,表明坚定自信、奋发向上;眼神狡黠、阴险,表明为人虚伪、心地卑劣;眼神飘浮游移,表明为人轻薄、心胸狭窄;眼神晦暗生涩,表示着屈服于命运、不求上进;眼神如蛇蝎蛰伏,表现着邪恶、刁钻……

在与人接触时,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有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对方,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可能是因为害羞,也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眼球,这就要提防他出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速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俗话说:“诚于中而形于外。”瞬息万变的眼神,正是人们蕴藏于内心深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不自觉的流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眼神,来追踪和揭示人们内心的秘密。

运用眼神的方法有点视法、对视法、虚视法、环视法等,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不同场合、对象和谈话内容而有所区别,还要根据情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说话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眼神,可大大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眼神流露出热情、真诚的神色,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欢迎和尊重,认为你是可以信赖的人,从而倾心地对你说出肺腑之言。

眼神不仅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还是“破译”人们心灵“密码”的最佳测定仪。世界是复杂的,人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有的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语言难以表达,眼神却可以明确地传达出来。

在与人交谈时,不仅要善于听其言,更要善于观其神,从眼神中窥视他的内心,不应放过对方一丝疑惑的眼神。掌握他的思想脉络,这样说话才能取得成功。

运用眼神表情达意,具体的要求是:眼神的变化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注意眼神注视时间的长短(一般占全部谈话时间的40%左右)和注视方式;要把握闭目这一特殊眼神的运用(表现为极度兴奋、极度悲哀和敬慕、怀念等);眼神的运用还要和有声语言及手势、体态语言协调配合,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打造形象,说话前先让别人接受你

演说者在演说之前,不要坐着面对听众。你应以崭新的姿态到达会场,这岂不是比听众在演说之前就看到你的真容更好一点吗?

但是,如果我们必须先坐下来,就要十分注意我们的坐姿。你一定看过别人四处张望找空位子的情形吧,那是否很像一头猎犬在找一处可以让它躺下来过夜的地方?他们先是到处张望着,当他们真的找到一把椅子时,就加快脚步跑上前去,然后像放置一个大沙袋一样,把自己的身体猛地放在椅子上。

懂得坐的艺术的人就不这样。他一般先用脚背碰一下椅子,并使自己在内心的完全控制下,让整个身子从头部到臀部都保持轻松的直立姿势,然后缓缓坐下去。

不要把玩你的衣服或首饰,因为这样做会分散听众对你的注意力。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人一种懦弱并缺乏自我控制的印象。任何不能增加你演说分量的动作,都会减少听众对你的注意力。因此,当你站立时,必须保持静止的状态,控制好你的身体,这样你就会给听众留下一种泰然自若的印象。

当你准备站起来向听众发表演说时,不要急急忙忙地开口。你应先深深吸一口气,对着你的听众望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如果听众席上还有嘈杂声或骚动,停下来,等到一切平静为止。

挺起你的胸膛。这种姿势有助于你自信地表达,让听众从你这儿感受到一种力量。当然,也不是说站在听众面前的一刹那你就能笔直地站立,你必须每天都这样练习,只有这样,当你站在听众面前时,你才会很自然地挺起胸膛。

你的双手应该如何摆放呢?忘掉它们吧。如果能够将它们很自然地下垂于身体两侧,那就最理想了。千万不要以为没有人会去注意它们,或是没有人对它们感兴趣。而让它们轻松地下垂于你身体的两侧,这样才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是最吹毛求疵的人也无法批评你的这种姿势。当然,如果需要,你还可以自然地打出各种强调性的手势。

但是,假如你很紧张,而且你发现,把它们放在你背后,或是插入口袋中,或是放在讲桌上,能够使你减少紧张的情绪,你该怎么办呢?运用你的常识去判断。我曾经聆听过许多著名演说家发表的演说,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在演说时,会偶尔把手插入口袋中。布莱安曾这样做过,德普也曾这样做过,罗斯福总统也会这样做,即使像英国政治家狄斯雷利这样注重仪态的绅士,有时候也会向这种诱惑投降。但是,天并不会塌下来,明天早上,太阳仍会准时升起来。如果一个人准备演讲的内容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也能很有说服力地说出来,至于他究竟如何处理他的双手或双脚,那当然是小事一桩。只要他头脑充实,心中热情澎湃,那么,这些次要的细节大都是可以自行解决的。毕竟,发表演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内容,而不是手或脚的姿势问题。

手势与晚宴礼服这种可以随意穿上或脱下的东西完全不同。后者只是一个人内在本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如同亲吻、腹痛、大笑及晕船一般。而一个人的手势,就如同他的牙刷,应该是专属于他个人使用的东西。而且,诚如人人特点各异一般,只要他们顺其自然,每个人的手势也应该各不相同。

不应该把两个特点各异的人训练成手势完全相同的人。你们可以想象,如果个子修长、动作笨拙、思想缓慢的一个人,和说话很快、个性急躁的一个人使用完全相同的手势,那将是多么的荒谬!

伟大的演说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手势。虽然伟大的演说家一定要有漂亮的外形及优雅的姿态,但如果演说者不巧生得很丑,行动又笨拙,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大凡著名的演说者都使用手势,而且用得相当多,但不致令人觉得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这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只要你能练习及运用这些原则,你将发现,你自己也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做出你的手势。在这里无法替你举出任何姿势的法则,因为一切决定于演说者的气质,决定于他准备的情形、他的热诚、他的个性、他演说的主题、听众以及会场的情况。

不过,仍有几条建议,可能对你有点用处。不要重复使用一种手势,否则会令人产生枯燥、单调的感觉;不要使用肘部做短而急速的动作,由肩部发生的动作在讲台上看来要好得多;手势不要结束得太快,如果你用食指强调你的想法,一定要在整个句子中维持那个手势。一般人都会忽略这一点,这是很普通,但也是很严重的一则错误。这种错误会削弱你所强调的内容,而相比之下,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反而会变得仿佛很重要,真正的要点却显得不重要了。

当你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说时,只做那些自然发出的手势。当你在练习时,如果必要的话,应强迫自己做出手势。因为在台下,当你强迫自己这样做时,会显得十分清醒而刺激,不久,你的手势将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把书本合上,你无法从书本上学会手势。当你演讲时,你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才是最值得你信任的,比任何教授所能告诉你的任何指示都更有价值。

如果你忘记我们对手势所做的一切说明,而你又将上台演说,请记住一点:如果一个人如此专心于思考他所要说的内容,并急于把他的意见表达出来,以至于他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谈话及举止皆出于自然,那么他的手势及表达方式将不会受人批评。美化自己的声音

不管我们的声音低还是高,嘶哑还是响亮,都不要与其他人比,要与自己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声音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比较美的东西来。1.注重自己说话的语调

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态度。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互相配合,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你的语调应能:(1)向他人及时准确地传递你所掌握的信息;(2)得体地劝说他人接受某种观点;(3)倡导他人实施某一行动;(4)果断地做出某一决定或制定某一规划。2.注意你的发音

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正确而恰当地发音,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将有助于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反,不良的发音将有损于你的形象,有碍于你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如果你说话发音错误并且含糊不清,这表明你思路紊乱、观点不清,或对某一话题态度冷淡。当一个人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又想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时,通常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管理人员经常出现发音错误,并养成了一种发音含糊的习惯。有些人养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一种老板式的说话腔调,说话哼哼嗯嗯,拖腔拉调。他们还以此为得意,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威严及与众不同。但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官话”会使下属感到极不自然,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制情绪。3.不要让发出的声音尖得刺耳

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音度。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相反,如果你说话的声音低沉、有气无力,会让人听起来感觉你缺乏热情、没有生机,或者过于自信、不屑一顾,或者让人以为你根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调。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4.不要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会让听者十分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呣……哼……嗯……”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有些人将“哼、嗯”这种鼻音视为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从现在开始就别再使用鼻音!5.控制说话的音量

当你内心紧张时,发出的声音往往又尖又高。其实,语言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与音量的大小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从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6.充满热情与活力

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讲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7.注意说话的节奏

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其实,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节奏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重音和语速。法语不同于德语,英语不同于西班牙语,汉语又不同于英语。人们容易认为,诗歌与散文的节奏有很大差别,其实两者的相对区别表现在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的重读上。诗歌具有规则的、可以把握的重音,散文的形式则是不规则的。当人们处于一种压力之下,他们便不由自主地使用一种比散文更自由的节奏讲话。8.注意说话的速度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的信息。一方面,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如果你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速度太慢,则表明你领会迟钝、过于谨慎。努力保持恰当的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并在说话时不断地调整。当你想和别人交谈时,选择合适的速度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吞吞吐吐。如果吞吞吐吐,你除了会被冠以“思维迟钝”的评价之外,也许还会被认为是个傻瓜。偶尔的停顿无关紧要,但不要在停顿时加上“嗯”或紧张不安地清一下嗓子。让声音有力且有弹性

当我们用自己的思想与听众沟通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发声组织及身体的各个部位。我们可以耸耸肩、挥动手臂、皱起眉头、增大音量、改变高低调门和音调,并依场合与题材的不同,有时说快一点,有时又放慢说话的速度。不过,你要记住,这些都只是你练习的结果,而不是其内在的变因。

实际上,我们的音调在转换与调节时,直接受我们的精神与情绪状态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听众面前讲话时,一定要选择我们自己所熟悉并对之有强烈兴趣的题目的缘故,同时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与听众热切交流自己所讲议题的缘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都会失去幼时的纯真和自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落入某种固定的身体与声音的沟通模式中。我们的说话会愈来愈无生气,也愈来愈不肯用手势,我们也越来越不善于抑扬顿挫地提高或放低自己的声音。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交谈中所具有的那种鲜活与自然。也许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说话太快或太慢的习惯,同时我们在用词上,若一不小心,便会变得散乱和疏忽大意。

你说话时表现自然,也许你会误以为我可以宽恕你使用一些拙劣的遣词造句,或利用单调无聊的表达方式,完全相反!我这里所说的自然,是说要把自己的意念用全副精神完整地表达出来。还有一点不要忽视,一个好的演说家绝不会认为自己的词汇已经用尽,无法扩充,已经无法再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无法找到更完美的表达形式,无法使其表达的效果再增强一些了。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这些恰恰是你要精益求精地去追求并加以自我砥砺的。

你最好能够测评一下自己的音量、调门的变化和速度。你可以利用录音,另外,请朋友评量一下也很有用,若是能获得专家的指点当然更佳。不过你要记住,这些练习还没有把听众包括进来。

注意自己在听众面前的表达技巧,对于有效表达自己的意念,这更为重要。一旦你已站在听众面前,就要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讲演中,集中全副精神以对听众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冲击,那么,你的表达就会比从书本上得到的更为强劲,更加有力。措辞简洁高雅,你才更有吸引力

在说话时,措辞的简洁和高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措辞啰唆,或粗俗不堪,或故弄玄虚,不管谈话内容多好,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要做到措辞简洁高雅,我们在谈话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说话要尽量简明扼要

说话一般是越简明越好。有些人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反反复复说了很多,但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听者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自始至终不清楚他想说明什么。如果你有这种毛病,一定要矫正。矫正的最好办法是,在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做一个初步的计划,然后再把计划要说的东西讲出来。2.用语不要过多重叠

在汉语里,有时的确要使用叠句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加强语气。但是,如果滥用叠句,就会显得累赘,削弱了语言的精彩程度。同样的言词不可用得太频繁。一般来说,听者总是希望说者的语言丰富多彩。我们虽然不必像某些名人那样,每说一事都要创造一个新词汇,但也应该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使表达多样化,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即使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词,如果你在几分钟之内把它重复用了好几次甚至十几次,那么它将丧失新奇感,使人厌倦。3.要避免口头禅

有些人在交谈中非常习惯说口头禅,诸如“岂有此理”、“我认为”、“俨然”、“绝对的”、“没问题”一类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管这些话是否与所说的内容有关联,这类口头禅说多了,不仅影响说话的效果,而且容易被别人当作笑柄。因此,这类口头禅应下决心杜绝。4.要避免使用粗俗的词

常言道:“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个相貌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的人,如果开口就说出粗俗不堪的话,那么别人对他的敬慕之心马上就会烟消云散。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只是在追求语言的新奇和俏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在交谈中,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改掉这种坏习惯。试想一下,在一个陌生人面前,你言语粗俗不堪,对方会怎么想呢?对方不一定会认定这是一个习惯问题,而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修养不足、不可交往的人。5.不要滥用术语

粗俗的词不可用,太深奥的词如专业术语也不可多用。如果不是同这方面的学者讨论学术问题而非用不可,那么,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即使你使用得很恰当,也会给人以故弄玄虚的感觉。

上述只是列举了几个在日常运用中易于被人们觉察到的问题,那些较为隐蔽的问题还有赖于说话者在实践中揣摩和克服。如果你在说话时能措辞简洁生动、高雅而又贴切,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一位交际明星、说话好手。拥有个性声音,说话更迷人

吸引人的谈话需要动听的声音。有些谈话者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有时他的说话方式却会让人觉得“多令人喜爱的一个人啊”,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和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且达到迷人效果的说话技巧,具体而言究竟是指什么呢?1.说话风格明快

大多数的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厌恶以及压迫感。2.拥有个性的声音

有的女人那动人的声音能使人觉得听她说话是一种享受,她的优美嗓音实在是很动人。她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时,完全依她们的天赋、个性、场合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自我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3.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容易使双方受伤害的内容。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4.语调自然而变化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你要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时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5.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各自拥有其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其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地听我们说话。“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词。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

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言词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6.思路有条理

当前面的谈话处于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词句简短、声音果断,显得有条理。

如在大众场合下选择发言的形式时,你的发言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以求让人印象深刻。不要让人摸不着头脑,说话要形象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或是请示汇报工作时,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让对方揣摸半天或是猜谜语,肯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使人们认为你是个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的人。相反,如果你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大堆,还没有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会让人认为你头脑不清晰。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可能都是糊里糊涂的。给人留下一个糊里糊涂的说话形象和一种不清晰明朗的说话风格,怎么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朋友们的重视呢?非但不被重视,恐怕连饭碗也难保。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说话表达的意思一定要明确。“你不要把清楚的重要性和艰难性估价太低了。”一位诗人当众诵读他自己的诗,可是,听众懂得一半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有很多演说家,不论是演讲和说话,他们大都犯了同样的毛病。

一位演说专家有40年的演说经验,他谈演说要素的时候,十分郑重地指出两个要点:一是学问和预备,二是努力说得清楚。

在普法战争时期,德国名将毛奇将军对部下的官员说:“无论哪种命令,因不清楚而有了被误解的地方,一切将被误解。”

耶稣的门徒问他为什么讲道的时候用比喻,耶稣说:“因为我所讲的东西他们看不见、听不到,我不用比喻,他们根本就无法懂。”他怎么说呢?用你所能想象的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去加以解释:把人们不知道的事和他们早已知道的事物联合在一起。天国,那是什么样子呢?要怎么说才能让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巴勒斯坦农民知道呢?因此,耶稣用他们熟悉的名词和动作来描述天国:“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相当数量的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天堂就像寻求美好的珍珠的商人……”“天堂就像抛入海中的网……”

这种比喻,明白易懂。听众中的那些家庭主妇,每个礼拜都要使用酵母;商人经常做珍珠买卖;渔夫天天把网撒放海中……“上帝是我的牧羊人,我不能一日没有他。他令我躺在青草地上,他带引我来到清水旁边……”

在那几近荒凉的青绿草原,羊群可以饮用的清水池塘——这一切,都是牧羊人所熟悉的。“天国”这个人们无法想象的地方和“上帝”——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的一个万能的主宰者,要想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存在并能拯救苦难的尘世万物,如果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他们,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基督教能在全球传播开来,与耶稣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明确地表达他说话的意思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说明听众不太了解的事物时,也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假如你要描写伟大的金字塔,第一便要告诉你的听众它高137.5米,然后再以他们日常所见的建筑物作比喻,告诉他们那有多高,告诉他们塔的基底占据城内多少条街和房屋。不要对人们说这个可以容纳多少加仑,那个有多少桶,何不说某某东西之多,可以装满学校的大礼堂;何不说某某建筑之高,有你正在演讲的礼堂的两倍高呢?不要以多少里多少丈来表示距离,要说从这里到火车站和到某地一般远,这样说不是更明白、更清晰吗?通俗易懂,才是说话之道

说话,要用通俗的语言。有时候,要说明的某件事,对方不明白,还需要作形象贴切的比喻。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不太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才够味儿。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后,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蒙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不行!”“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不能!”

只几句话,就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面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解开了。

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所以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喻。这样,人们在欣赏时就不会因听不懂喻体而无法感悟其中更深的本体意思。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时,他面对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不慌不忙,侃侃而谈。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接着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反应之热烈、气氛之活跃为该届年会所罕见。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他以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礼品盒的不同态度作比,表达出不同民族对待性文学的不同特点。用生活习俗来说明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性的理论话题,既把要说明的问题讲得清晰易懂,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有一名记者问一位新寡名人是否再嫁,她答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好,但是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就听不懂。赵丹的夫人——作家黄宗英以喻作答就通俗易懂:“我已经嫁给大海了,再不能嫁给小溪,要嫁就嫁给汪洋。”用语简单精练,才能说到点子上

在社交场合中,有什么样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社会交往中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对林肯说:“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

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懒惰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总统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冗长的演说家时说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人。”

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顶建筑物)。”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味不减;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却留下许多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一位演讲专家:“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专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25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小时之后,专家又决定减到5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在从专家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2元钱。

专家由决定捐助50元,变成偷走2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有理可循。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只需5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延长到90分钟,致使他的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专家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2元钱。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瑕,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简洁精练的讲话,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因为简洁精练会使人的形象和风格更显得干净利落。第二章曲径通幽,有些话最好绕着弯子说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回味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委婉含蓄,胜过竹筒倒豆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有人不喜欢听直来直去的话,特别是一些不高兴或是别人忌讳的事。从背后或从其他角度委婉含蓄地把话说出来,听者会觉得很受用,这样会让听者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因而也就越有吸收力和感染力。同样的,与有矛盾或有意见的人说话,还会使矛盾在委婉之中自然而然地化去火力,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决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易于他人接受。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含蓄是说话的艺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比一览无余的大道更能令人愉快一些,“委婉含蓄”要比“竹筒倒豆子——一吐无余”高明得多。

曲说,是指面对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拐弯抹角地绕过主题,用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显得更高明。

不便直说的话往往是由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的心理状况等决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就很注意说话的含蓄性。因为君王十分讲究保持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大臣有损“龙颜”,是要掉脑袋的。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回答说:“我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8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讥讽汉武帝的荒唐,颇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这种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曲说还可以用来作为隐晦批评的手段,间接地提出意见。《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官府的税收很重,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敢怒不敢言。当时,都城金陵连续几年大旱,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艰难。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视察国情时见到田地久旱无雨,便问道:“为什么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弯身施礼后答道:“雨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被征税。”李煜沉思半晌,然后微微含笑。不久,许多苛捐杂税便被取消了。

我们再来看一则现代故事:

甄妮在大连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有一种运动,不知大连朋友是否喜欢,先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两只手来回……”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鼓掌的动作。没等她说完,台下便掌声四起。一个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能听到观众的掌声,甄妮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就为她热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说,再配以形象化的动作,生动有趣,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回味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抓住要点,说服对方

同词不仅可以活解、异解,且可“反解”,对比鲜明,引人入胜。

同词反解幽默术就是对变化方式相同的词或字根据情况需要做出与意义直接相反的解释,以达到自我解脱、说服对方的幽默技巧。

同词反解与我们所熟悉的一语双关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语双关是用不同的意思来泛泛地引开话题,出人意料;同词反解的特点在于针对同一字词作两种解释,在意义上针锋相对,相互矛盾。可以说同词反解幽默术是一语双关术的一种特例。

小伙子阿毛在路上遇到几个月前给他主持结婚仪式的牧师。阿毛问牧师:“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您不是代表上帝宣布,我和我妻子的一切烦恼都到头了吗?可是我现在正烦恼得很哪!”“对,我是这样说过。”牧师不慌不忙地回答,“烦恼有开始的一头,还有消失的一头,当时我可没说明你们是到了哪一头。”按道理来说,结婚仪式上牧师讲话充其量只是对一对新人的良好祝福而已,至于他们在婚后的生活中能否幸福如意,则直接取决于自己。夫妻关系处理得不如意,阿毛反过来质问牧师,这无异于无理取闹,苛求于人。牧师对此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却没有予以反唇相讥。

他抓住小伙子诘问中“到头”这个词巧作解释,驳倒对方。“到头”这个词可以作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解释,至于究竟采用何种解释,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牧师表示自己当初并没有确定地宣布阿毛是苦尽甘来,言外之意很明显,自己不能对阿毛婚后生活的不幸福承担责任。其实这是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对方一个人生道理:婚姻的幸福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握,上帝和牧师是不能保证什么的。

一位妇女正在医院待产,剧烈的阵痛愈来愈频繁了。这位妇女痛苦地对护士说:“小姐,最难过的时候是不是马上就要过去了?”“亲爱的,在你出院以后的18年,才是最难过的时候呢!”护士小姐回答说。

这位妇女问话的本来意思是说自己的疼痛是不是会早些结束,显然是想从护士小姐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护士小姐不是按常规方式给予对方口头上的鼓励,因为,如果那样做,倒很可能适得其反。她巧妙地抓住对方问话中的“难过”二字进行发挥,帮助对方减轻痛苦。“难过”一词可作两解:一是指人在肉体上的痛苦,比较具体;二是指较广泛意义上包括精神痛苦、肉体痛苦在内的复杂感受。在不同的场合下,二者各有其强调的内容。就是用这种巧妙的同词异解,护士小姐不仅道出了一个为人母者在抚育子女的长期过程中的含辛茹苦,另外也活跃了气氛。

同词反解幽默术关键在于巧妙抓住词与具体环境下的相关性,这样才能达到自然得体、妙趣横生的效果!设下迷魂阵,巧布口才网

故布疑阵幽默术,是指表面上采取某种行动,但暗地里却转移注意的目标,或者故意造成对方错误的印象,以便达到自己真实目的的幽默技巧。

故布疑阵的幽默通常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为了蒙骗对方而巧设的疑阵;二是对方对所布疑阵的盲从,建立在对你的判断失误的基础上。

故布疑阵不同于故弄玄虚。故弄玄虚是为了吊对方胃口,借以“捉弄”对方或“吹捧”自己。故布疑阵则不同,它有自己的真实目的,只不过要达到这目的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布设疑阵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所以捉弄蒙骗对方是必不可少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故布疑阵幽默术的关键是布设的“阵”要新颖、离奇、荒诞,以引起对方的惊异、疑惑和好奇,从而产生深究的欲望。待对方正为你设下的疑阵“忙活不停”时,你已悄悄转向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你所布设的疑阵只是一个幌子,是一颗掩护你靠近自己真实目的的“烟幕弹”。这颗弹释放得是否巧妙,它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决定了你幽默的成败。

故布疑阵幽默术所体现的幽默程度,取决于你布设的疑阵所表现的表面目的与掩藏在疑阵下的真实目的之间的错合程度。可错位、可交叉,甚至完全相反,错合的方式及程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可笑程度,或者说幽默的深度。

我们还是先看一则例子。一天,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碰巧天下大雨,他浑身淋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接近火炉。这时,他把客店老板叫出来,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人们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间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坐下取暖。当客店老板和那群人回来后,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子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

这位旅行者运用的就是故布疑阵幽默术。他先给大家制造了一个“马会吃鱼”的新鲜事,设下疑阵,自然激起大家的好奇心,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待众人要看个究竟时,他却悠然自得地坐在火炉旁烤起衣服来,达到了他的真实目的。最后当老板把鱼拿回来时,这位旅行者还不忘继续幽上一默:“(一会儿)我自己来。”他的疑阵布设得非常成功,一个荒诞的目的掩盖了他真实的动机。正是这个荒诞的目的,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才为他实现自己的真实目的创造了条件,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

旅行者的疑阵是比较巧妙的,下面这位农夫的疑阵也毫不逊色,我们不妨再看看他是怎样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的。一个农民被平白无故地抓进监狱。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个人翻不了这么多地。”农民看了信,立即回信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当然也不例外。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十来个人,把咱们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回信:“你现在可以种马铃薯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要注意不动声色,明放暗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若对方识破你的“伎俩”,你再想补救,就难上加难了。量体裁衣,说话要把握尺度

量体裁衣幽默术,是指当遇到他人不正当的要求或诘难时,借用其思维模式或语言结构上的有关特点去反驳对方。

量体裁衣幽默术的特点在于明知谬误却不直接揭露,而是照猫画虎,使对方哭笑不得。所以,该幽默术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方论点的荒谬性,自己将这种荒谬作为一种前提接受下来,并推出新的结论,施之于对方,令其自作自受。

一个吝啬的公司老板叫秘书去为他买酒喝却不给他钱。秘书为难道:“先生,没有钱怎么买酒?”老板说:“用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不花钱能买到酒,那才是有能力的人。”

一会儿,秘书提着空瓶子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秘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先生,从有酒的瓶中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呢!”

买酒需要钱,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老板却故意刁难秘书,给他难堪。但事实上,不用钱又想“买”到酒本身已说不通,更不用说它到底能否作为判断一个人有能力的标准了。照常规的做法,很多人可能碍于情面,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有些人则可能要跟老板讲一番没钱何以能买酒的道理。其实两种方法都不如秘书所采用的那种方法来得明智机巧、诙谐有趣,这就是量体裁衣法。

秘书依照对方的思维模式,即用某种绝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能耐”来,并将它与老板喝酒这件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论,即:有酒喝酒不算有能耐,没有酒而能喝酒才算真正有能耐。当然,这也是一个谬论,但由于它是根据老板本人的荒唐逻辑推理出来的,所以老板不能矢口否认。这样就轮到老板难堪了!

有一位享誉甚广的作家出身于木匠家庭,但他对此并不隐讳。

有次碰见一位纨绔子弟,后者对他十分妒忌,高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是的。”作家回答。“那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作家略加思索,笑着问道:“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位绅士了?”“是的!”对方高傲地回答。“那他怎么没有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按照纨绔子弟的逻辑,什么样的父亲就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儿子,这显然是一个谬论。作家敏锐地抓住了他这个错误,却不正面揭露,而是量体裁衣,如法炮制,使其碰一鼻子灰。

一般说来,量体裁衣幽默术比一般幽默技巧更富论辩色彩,有时甚至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若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时,能缓和双方的关系,就更符合幽默艺术的宗旨了。巧用反话,有些话要绕着弯子说

朋友好久不见,突然见面,发现他长胖了,你可以这样调侃:“你越来越膘了!”这带点戏谑性的幽默似乎不太难,但如果换成正话反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这样幽默的表达则会令你的朋友嗔怪地笑起来。

从字面上讲,这似乎荒诞不经,但从深层次上理解,它传达出了另一层意思,虽不明言,却了然于心。二者一对照,反差很强烈,谐趣就形成了。

还有一种是反话正说,表面是肯定,实际是否定,形褒实贬,形成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透示出诙谐之乐趣。

这些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相声、小品之中。有一个名为《挤车的诀窍》的讽刺小品,正儿八经地说着反语:“朋友,你可知北京乘车之难?上下班乘车都成了一门学问。”“先说上车,车来时,上策为‘抢位’——犹如球场上的抢点。精确计算位置,让车门正好停在身边,可先据要津之利。当然,必须顶住!此中诀窍是:上身倾向来车方向,稳住下身,千万莫被随车来的人流冲走。中策则贴边。外行才正对车门,弄得拥来晃去,上不了车,枉费心力。北京人不同于外地人,哈尔滨人上车是‘能者为王’,上海人多少会顾及颜面,但动辄大呼小叫,使你无心恋战。北京人想讲点风格又想早点上车,但决不会在车门前上车。最好的办法是贴住车厢,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把‘无根基’者拱开。只要一抓住车门,你就赢了。老北京都精于此道,所以售票员洗车,从来无需擦车门两边——那全是老北京的功劳。下策呢?可称为‘搭挂’。将足类嵌入车门(万勿先进脑袋),而后紧靠车门,往里‘鼓拥’,只要司机关不上车门,他就得让你上车。”

这里反话正说,表面教人不守秩序,实际是讽刺不守秩序之士。由于这些以肯定语气讲的话明显荒谬,因而才是可笑的。

生活中,很多人善用此法讽刺丑恶、鞭挞罪行。宗福先的《于无声处》中的一个角色在评价他不以为然的人物时说:“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的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也没有。”

反语一般运用于轻松活泼的场景,但在美国,人们甚至可以从那些严肃认真的交通指示牌上发现反语。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提醒人们刹车却反说成不必刹车,这则反语绝无讽刺嘲弄的意思,只是给人一个别具一格的警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