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04:58:01

点击下载

作者:陈肖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

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陈肖敏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ISBN 978-7-117-22261-7

Ⅰ.①遇… Ⅱ.①陈… Ⅲ.①护士-工作-文集 Ⅳ.①R192.6-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50338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

主  编:陈肖敏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2261-7

策划编辑:刘岩岩

责任编辑:孙雪冰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潜心于护理队伍的建设,以“严谨、规范、高效”为目标,在重视质量与安全的同时积极倡导人文与关爱,她的身上,充满创新、专业、活力与关爱。他的工作,始终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

任职

主任护师,教授,硕士生

导师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

亚太地区围手术机注册护士协会理事

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护理专家组成员《中华护理杂志》等多家护理学术期刊编委FORM THE CHAIRMAN 卷首语

在医院里,总有那么一群人,她(他)们面带微笑,每位病患身边都有她(他)们的身影。她(他)们是医生的好“搭档”,她(他)们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用行动诠释着护理的真谛,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

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对于护理专业,其重点永远是为所有患者付出加倍努力。“照顾与帮助”是护理的本质。源于真,源于善,源于美。她们把自己的温暖给予了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不仅照亮了患者,也温暖了自己。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所有护理人。这几年我院护理部无论从专业发展、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还是教育培训、人文关怀、健康促进等各角度,全方位提升。正是她们不计付出,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才有了患者的健康、服务的品质与医院的品牌。

护士是个特殊而又特别的群体。她(他)们用专业呵护生命、感悟生命,借以此书将她(他)们真实地呈现给大家。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2016年3月1日PREFACE 序言

时光匆匆,缅怀过去,是什么曾经深切地打动你的心灵?是什么长久地驻留在你的心中?

只有感动、只有爱……“遇见”这里,有着无数爱的故事。

护患的、师生的、同事的,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悟,在她(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足印。

本书分为身边的感动与记录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铭记、蜕变与幸福的门环三个篇章。在第二部分里,呈现了团队的努力与收获。本书涉及的患者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因为“遇见”,这一段段至真至诚的故事、至美至纯的记忆得以在这里相遇与分享。非常感谢所有投稿的护士兄弟姐妹们,在这些故事和诗歌中,寄托着她(他)们终其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或美好或感恩,或悠远或感人,刻骨铭心的故事。

护理工作给人很多思考,思考价值观、生老病死、人生的意义,思考亲情、友情和爱情。希望《遇见:行走在人间的天使》可以给予大家鼓励和乐观的正能量。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请翻开,细细品味,相信她可以温暖你。

此间的风景,真的很好。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身边的感动/铭记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

却来不及遇见;

遇见了,

却来不及相识;

相识了,

却来不及熟悉;

熟悉了,

却还要说再见。

微笑面对每一次的遇见,

铭记遇见每一次的感动。

在感动中耳濡目染,

走近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灵魂。

慢慢的,

它成为一个源头,

淙淙地流淌开来。从心而感,怦然触动

杨陶陶

风在初秋的臂弯里沉睡,木质窗棂上雕刻刀曾经细细磨砺过的纹路,同时光一起苍老。季节的长廊,我润开一段温暖的心事,原以为在平凡的生活中心已平淡如水,然而回眸,驻足凝望,早有那些人、那些事,从心而感,怦然触动。——题记

轻倚窗前,携一缕初秋的飒爽,剪一段如水的时光。月光从帘子的缝隙里倾泻出一地的银辉,黄昏的余韵还未被打捞起,傍晚还在海平面上沉醉。从事护理来到新科室,一个多月白驹过隙,置身于医学,也逐渐学会淡然面对生老病死,然而同是那个傍晚临近下班时,与九旬的白爷爷挥手再见,隔天白爷爷便与世长辞。原以为感动好远,逝者已逝,但白爷爷留给我的温暖与感动却随时间沉淀在我今后的生活里,永久地弥漫在我的心间。

刚进入新科室前几天,我想当然地认为住在这里的老领导们会有架子,难相处,不禁栖栖遑遑,唯恐哪里做得不好,便下意识地寡言少语。那个早晨,天有点儿蓝,我去给白爷爷打针,虽然注射操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可实习结束后脱离临床一段时间,乍一绷紧皮肤,捏着针筒的手却不自主地颤抖,扎进的瞬间,爷爷的手抖了一下,虽动作轻微,但我明白是扎疼了,顿时满怀愧疚。爷爷却摆着手笑着说:“不疼不疼,打得很好,爷爷我一点儿也不疼的。别怕,做得很好。小姑娘你是新来的吗?家在这里吗?”“嗯,爷爷,我刚来的,家不在杭州,在外省。”“这么远啊,辛苦,不容易啊……”和蔼可亲的样子和我爷爷在世时,抚摸我的头安慰我一模一样。距离感一下子消散在这满满的温情中。在和爷爷交谈中,我渐渐不再拘谨了,也很快与其他病人熟络起来。白爷爷短短的几句关心,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是这种从心感受到的温暖,使我逐渐地适应新环境,面对困难也更加勇敢。

白爷爷去世的前几日是他的生日。那一天,天有点儿阴,几许黯淡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爷爷单薄的身体上。病魔蚕食着爷爷原本高大的身形,尽管衣服比平时穿戴得更整齐,但躺在床上的他,偶尔才睁开的眼睛,无不诉说着此时身体的无力与衰退。一声门响,“祝您生日快乐!”科室的医生护士们推门而进,一起向爷爷祝寿,大家簇拥在白爷爷周围,献上精心制作的生日蛋糕。雅白的蛋糕上“祝您生日快乐!”的字样清晰可见,科室里每个人都在贺卡上签名,寄语“福如东海”的殷切希望。白爷爷一直遗憾未去过台湾,科室里的主任医生特地带来了阿里山的水和各式台湾糕点。虽然爷爷的儿女们不在身侧,却很高兴能在最后的生辰有这样意外而又珍贵的礼物,眼角分明泛着泪光,一直模模糊糊的重复“谢谢你们”,从心而发的感动不言而喻。大家祝福的话、真诚的关心萦绕不绝。我站在床尾,为爷爷的感动而感动,更为医护与病人间这种亲人般的情谊而感动。

感动是什么?也许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感动亦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只有从心而感,才会怦然触动。它不是单纯的落泪,不是肤浅的感时伤怀,它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所以,才有白爷爷对我的鼓励和关心,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的感谢,有我对爷爷的怀念。我愿带着这份感动,一路播种,一路收获,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是忧。夕阳下的浪漫之花

程 鹏

老式的收音机里深情婉转的歌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流年在我耳畔浅谈“我所与你不得不说的事,是你让我看到他们用一生演绎着一出出最浪漫的事”。——题记

2008年,在那个热闹、明媚的夏天,我有幸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一员,被安排在望江山院区上班。院区依山而建、树木葱郁,病人年过半百、步履迟缓。它不似想象中的争分夺秒,少有朝晖院区的喧闹嘈杂,在夕阳的映照下,是宁静,是慈祥,更是那被咏唱不衰的至情至爱。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爷身材高大,看似身体健朗、行动利索,却是前列腺癌术后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奶奶个头矮小,动作迟缓,走路时那颤颤巍巍的模样让人看着都会忍不住想上前扶她一把。他们住在病区的同一个房间,查房时,我常看到奶奶一个人在房里,或戴着老花镜坐在床沿仔细地缝着断了线的衣衫,或在卫生间里洗刷。爷爷或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或在院区的路上健身散步,又或坐在房间里也是默默地翻着报纸或看电视。每到饭点,爷爷总是一个人早早的去了食堂,留着奶奶拄着拐杖慢慢的与其他病友同行。因而,我暗暗在心里思忖,如此形影相离,他们的结合是不是媒妁之言?

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年轮又悄悄地走过四个春夏。一天,爷爷发起了高烧,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情况非但不见好转,白细胞更是9降到0.4×10/L的危急值。在那个细雨绵绵的黄昏,爷爷突然呼吸衰竭,为了有更好的抢救和治疗,爷爷从疗养的病区转到急诊。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两个小时过去了,床边围满了陆续从家里赶来的子孙,而奶奶则被家人劝阻着留在了病房。最终因为救治无效,去了天堂的爷爷被殡仪馆的车子接走了。

随后的时间里,大家没有看到奶奶大声痛哭,也没有答应子女的要求回家小住。她常常红着眼圈儿,她吃的东西少了些,她躺在床上的时间多了点儿,她看不出有多余异样地过着日子。第二天下午,我发药到奶奶房间,刚走到床边,便听到正低头翻着衣服的奶奶说,“老头子,把桌上的剪刀递给我,你这衣服扣子都掉了”。晚上,我夜班查房,才推开房门就听见“老头子、老头子”的呼唤声,我想安慰下老人,便开亮了手电,灯光照着那张细纹密布又满是悲伤的脸,两行热泪正从紧闭的眼角缓缓流下。第三天,病房又将安排新的疗养员入住。奶奶得知后,立马从床上起身,匆忙地卷了自己的被褥放到隔壁原本爷爷睡的那张床上。我们想着她是不想被人打扰吧,或是因为悲痛而有点无理要求,然而奶奶低声却有力地跟我们沟通,“以后我睡这张床,这里有老头子的气息”。

原来最深的情感不是歇斯底里的哭喊,而是,你走了,却依然活在我心里。

时光机点着帧帧画面划过七年,在这里我不能将他们的故事一一讲述,可这片美丽的夕阳,却让我看到了世间最浪漫的事。不是那时时刻刻的逗趣嬉闹,而是一起走着时无需言语的步履一致。瞧,那秋日的暖阳正见证着他们的默契相守!医者的责任

李淑燕

凶恶的埃博拉,能夺走世人的生命,能隔断亲人的接触,但它永远不能阻隔人类的感情,千山万水,危险恐惧,什么也不能阻挡心灵之间流淌的爱。——题记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并不断蔓延,威胁着周边国家的安全。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对于大多数人,埃博拉很恐怖,但很遥远。作为医者,它就在我们身边。面对高达90%的感染死亡率,每个人都明白这是与死神的近距离斗争,但在使命面前,没有人有丝毫退缩。2015年1月,我与感染科汪明珊医生、骨科于红英老师及我院望江山院区的章倩护士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

经过1~2周的培训后,医疗队分两批于1月13日、1月19日先后踏上征途,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和队员们终于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刚出舱门,闷热潮湿的空气就堵得人无法呼吸,而来迎接我们的使馆人员和当地官员个个表情凝重,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就是挨个测体温、洗消,此刻真正意识到我已身处前线,顿时不由地有些紧张。坐上开往驻地的大巴车,目送渐渐远去的飞机,队员们有一瞬间都沉默了,我想也许大家都有和我一样的感慨,那就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搭上回家的航班。

来不及过多惆怅,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驻地——1986年中国援建的体育场里,那里已经废弃。体育场对面就是中国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当地气候炎热、生活设施简陋、缺水断电、无处不在的蚊虫、蜥蜴等,生活艰苦可想而知,但这些对我们来说都算不了什么,随时可能出现的埃博拉疫情以及在炎热的非洲大地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才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

尽管已经做好了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但是刚到利比里亚的第二天,一场暴雨压塌了操场上的简易餐厅,老天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医疗队队长和政委带领休息的队员们积极抢救前几天刚拼装好的桌椅和运动器材,此后几天,男队员和女队员都不约而同地在休息时加入恢复露天食堂的维修队伍中。大家顶着烈日和闷热,顽强地工作在繁忙的“工地”上。经过四天艰苦奋战,一个崭新的露天食堂“重生”了!

投入工作后,我被分在收治埃博拉确诊患者的治疗病区,那里也被称作与死神零距离接触的“红区”。第一次进入隔离病区直面埃博拉患者时,我紧张极了。在30多摄氏度的闷热环境下,穿着密不透风的三层防护服,我汗如雨下,因为缺氧造成的胸闷、气急、头疼、腹痛等不适又不断考验着我的毅力,但当看到因高热而虚弱地躺在床上呻吟的患者时,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使我战胜了对危险的恐惧。我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一丝不苟地完成测量生命体征、血糖、注射胰岛素等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工作。第一次,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我却早已疲惫不堪。当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脱衣间,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又特别呛人,脱防护服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每脱一件物品至少耗时2分钟,当脱完最后一道防护服时,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几近虚脱。再次与埃博拉患者亲密接触时,我已没有了第一次的紧张与忐忑,但依然汗流浃背,被高浓度的氯水熏得眼泪鼻涕直流,有时只能将鼻涕和汗水吞进肚里。

每一位患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来救治。“红区”曾收治一例重症患者,是当地一名医生助理,随着病毒的复制,他的病情逐渐加重,口服药物治疗已经没有明显的效果,医疗队的专家连夜紧急会诊后决定对他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可是有创操作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埃博拉的危险,而当时的患者上吐下泻,体液外渗,传染性极强,每一次为他治疗都随时有被感染的危险。每天6次进入隔离病房,喂药、静脉输液、查体、清理污物……印象最深的一次,我正全神贯注为他进行治疗时,突然听见有人大喊“小心”——原来患者发生了喷射性呕吐。在那关键时刻,边上的战友及时拉了我一把,但还是有呕吐物飞溅到我们的防护服上,监控室内的战友也看到了这惊险的一幕,马上叫我们撤离。说实话当时确实有点儿被吓着了,一旦被感染,后果不敢想象。但看到他全身无力地趴在床上,眼神既无助又绝望时,那一刻,医者救死扶伤的天职和对生命的敬畏促使我们继续坚守。顾不得消毒处理自己,我和战友一边安慰他,一边在当地护工的协助下给他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床单并铺好尿垫……当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完成所有工作,与患者告别时,他伸出颤抖的手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并轻轻地说了声:“Thank You!”瞬间我感到所有的危险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有的汗水都是那么的值得。

尽管全力抢救,他还是由于严重感染,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他眼中满是求助和对生的渴望,这是我们来利比里亚后经历的第一次死亡,这一幕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无助,但也更坚定了我们对医者的这份使命与责任感。之后的日子,我们更加用心地去呵护每一位患者。

有一位患者,他的妻子和女儿因埃博拉而死,因为记挂家中三个幼儿,显得极度焦虑不安,不配合治疗,已经有好转的病情又开始加重。对此,我们积极想办法,耐心地开导他,并通过当地警察找到了他的3个孩子,安排他们来到探视区。虽然只能隔着铁丝网相见,但看到亲人的那一刻,父子四人都激动地泪流满面。也让远离祖国的我们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泪水也溢满了我们的眼眶。凶恶的埃博拉,能夺走生命,能隔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但它永远不能阻隔人类的感情,永远不能阻挡心灵之间流淌的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在利比里亚的两个月里,我们与其他同行克服种种困难和危险,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收治的多位确诊病例先后痊愈,当他们得知自己已经跳脱死神的魔爪可以回家时,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在病房内跳起了舞。

世界本一家,作为医者,能够为援助西非贡献微薄的力量,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作为医者,祖国人民的健康,是我们最大期盼;作为医者,祖国的重托,就是我们的责任!只要你能微笑着醒来

王瑜祯

我们每天守护着你,只是期盼你能微笑着醒来,山的那边,一定是个美丽的世界。——题记

慢慢放低床头,小心地梳理固定好静脉通路的延长管,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一手扶住患者的髋部,然后稳稳地让病人翻一个身,这看似动作轻巧,其实需要护士花些腰力去把握平衡。一皱眉,一咳嗽,一阵下意识地动弹,小王护士便再一次不厌其烦地问:“大伯,您醒了吗?醒了就睁开眼睛看着我,您叫什么名字?您知道现在在哪里吗?您知道我是谁吗?”患者操着一口含混不清的方言嘟囔了些什么,似乎无意理会小王。小王便替他盖好踢开了无数次的薄被,擦去大伯额头的微汗,擦干净口角的水渍,动作和语言都如这初夏的晚风般不凉不燥,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前夜班并不是很轻松,每一位护士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着,当我有空闲到小王所管辖的区域帮忙的时候,组长老师们都已经前来“支援”了。无暇顾及小王颓丧的情绪,大家都先围着患者忙碌,有人握住他的手,有人准备重新静脉留置针,有人对其安抚宣教。而另一边,我只望见小王一个人默默低头微凉的侧影,走到她身边想给予安慰,又心疼地看见小王护士手臂上微红的指印。

接班不久,小王所看护的17床大伯便略有烦躁迹象,频繁地踢被子,扭动身体。小王见状关切地问患者:“大伯,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哪里痛吗?有痰吗?热吗?冷吗?想喝水吗?”患者虽然偶尔理会小王护士的话,但总是骂骂咧咧,不停地抱怨看病花了这么多钱,还要天天被抽血、打针。小王护士弯着腰安慰他,耐心地向他解释抽血以及用药的原因,患者终于安静下来。可没过了几分钟,骂骂咧咧的声音再次响起,患者双手乱抓,双脚乱蹬,嘴里不停地谩骂。小王一人应付不过来,一边呼唤大家帮助,一边冲到床边握住患者的双手,防止他用力过猛而坠床或拔管。患者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发泄对象,口中的谩骂开始句句针对小王,挣扎的力气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小王用尽全力按住患者的身体,患者似乎被小王的举动激怒了,双手拼命挣扎,挣脱的一只手死死掐住了小王的手臂,下手毫不知轻重,留下了鲜红的印记。小王吃痛,稍一放手,患者便趁机拔掉了手臂上被精心维护的静脉针,傲慢地一把扔到小王身上,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她,似乎在宣布此次战争的胜利。

在告知医生患者病情有变化后,小王谨慎地给患者重新留置静脉针,妥善约束,遵医嘱用药,做好护理记录,整理床单。一阵忙碌后,患者在药物作用下渐渐平缓了呼吸,大家各自退回到自己的岗位,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也回到自己的位置去看护患者,只是每当听到那位患者翻身咳嗽的时候,都能听到小王关切地问:“大伯,您醒了吗?醒了就睁开眼睛看着我。”

从来不存在原谅不原谅,因为不曾心起责怪。不管工作有多忙碌,只要患者能够渐渐好转,ICU护士们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宽慰。就像小王护士的期待:是否这次我能唤醒沉睡的你,是否这次你能清晰地回答我,是否这次你不再胡言乱语。让我帮助你慢慢康复,不管有多少个夜晚,我不会告诉你,你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只要你能微笑着醒来。爱是坚持

杨美雪

陪你漫步一段又一段人生苦痛,路虽远,也未疲惫,希望一切爱的坚持都有黎明。——题记“噼里啪啦……”清脆的算盘声在ICU嘈杂的家属探视时间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大概来过ICU的每个人都听过这个声音,只是,短短30分钟的探视时间加上看望病重家人的沉重心情,让他们从来没有细心聆听这算盘下的声音。

褚奶奶,一位在我们ICU住了4年的老病人,肺部分切除,脑出血后神志不清,右侧偏瘫,长期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反复不稳定。她有两个儿子,在这4年里,两个儿子轮流来医院看望她,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未间断。有人会说“儿子照顾妈,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也有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他们就是我们ICU的大孝子,没有之一。

4年里,儿子们想尽办法来唤醒自己的母亲,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老母亲能够醒过来。一开始,母亲情况还稳定,偶尔能脱离呼吸机,他们就给母亲读报纸,把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带给她看,放她喜欢的音乐和小品。后来,由于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褚奶奶病情时好时坏,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放弃。有一次两人说起母亲以前是会计,就想到给她听打算盘的声音,这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声音。于是,ICU里就有了算盘声。在算盘声中,儿子们开始“工作”,给母亲剃头,按摩患侧肢体,按摩腹部改善母亲便秘。“我们也就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还是这里的医生护士辛苦,多亏她们的护理,要不然也不能坚持这么久。”大儿子常常对我们报以诚恳的微笑。

还记得2012年的除夕,两个儿子把父亲接到褚奶奶的病床旁,一家人在一起,算是过了一个团圆年。大家心里都藏着诸多未知,或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团圆……那天,我们护士给他们一家拍了很多照片,隔天就洗出来拿给褚奶奶看,希望她带着这份希望与力量,能更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在医院工作会接触到很多人,很多事,虽有很多无奈,但也有很多感动。我们希望在ICU的病房里能看到更多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画面,也愿这人间最美的感情能天长地久,芬芳永存!怀念童老

李梦欢

春暖了,花又香,多么希望,您憨厚的笑容依旧,您温热的大手还在。时光不待,幸福弥足珍贵!——题记

每每值后夜班,病房里吆喝着发早饭,我就想起童老,拿着牛奶,捧着馒头,笑容可掬地朝我走来。

曾经11床的童老,是个非常和蔼的老爷爷,他把我们每一个护士都当成自己的孙女。我们照顾着他,他也在以他的方式关爱着我们。他会在口袋里放满满的零食,一看到我们就把那些好吃的塞进我们的口袋,有时候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袋小饼干。礼物虽小,但却温暖了我们的心。他常常说:“上班累,抽空吃点儿。”

我刚到这个科室时,碰到童老如此做法还不好意思,总是推辞。童老却说:“我是把你们当我自己的孙女了,没事的。”记得我第一次值后夜班,忙得体力耗尽,停下来休息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可是自己没准备点吃的,就想着忍忍算了。就在此时,童老拿着牛奶、馒头,特别质朴地说:“丫头,饿了没,快吃点东西再干活吧!”那时我眼睛发酸,看着童老不禁想起了我死去的爷爷,他以前也常常这样叫我。从此,我便享受着爷爷般温厚的关心。

我以为童老是特别喜欢我,每次我上后半夜班,他都给我送早饭,无一间断。偶然却发现,他给值后半夜班的护士都送早饭,每天如此。

后来,童老查出了胃癌,要进行药物化疗。那时的他无法进食,总是恶心,几个月时间就瘦了二十多斤,原本身形高大的爷爷,只能强撑着微笑。渐渐地,童老病情恶化了,每天躺在床上,经常恶心呕吐,为了维持所需能量只能插着鼻肠管,特别憔悴。每天上班我都去看一下他,不善于表达,我就静静地在他旁边陪他一会儿。此时的童老是虚弱的,病痛把他折磨得瘦骨嶙峋。这样的童老,让我的内心一阵阵抽痛。

再后来,童老病重,转去ICU继续治疗,但没几天,就传来他逝去的消息。虽然知道童老终有一天要离开,却久久无法接受这一天真正地到来。我偷偷地哭了,朦胧的泪水中仿佛看到他那慈祥的脸庞,耳边回荡着他的话“丫头,饿了没……”可是,这样的生活琐事,再也不能拥有,如此的细小幸福,也终究溜走。

生活的脚步不停,夜班的旋律依旧,幸福如此弥足珍贵,童老,我想您!只因您的一句鼓励

李静娴 石爱丽

因您的一个鼓励,我们从不徘徊、从不彷徨、一路向前。——题记“快,有人摔倒了!”预检台护士的一声高呼,响彻了整个抢救大厅。两名护士立即从抢救大厅冲了出来,发现一名刚步入急诊的患者摔倒在地,两人立即协力将患者搬到病床上。

抢救室五六位护士迅速集合床边,立即分工并配合抢救。你管理气道,我关注循环,她准备插管等进一步抢救的物品……

此时此刻的患者,面色青紫,呼之无应答,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帘子外患者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焦急等待,心急如焚。“不好,室颤,立即除颤!”一位护士当机立断,另一位立马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清场,非同步除颤,200焦耳!”随着医生的医嘱,护士给予第一次除颤,并继续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心律没有恢复正常,给予第二次除颤!”这紧张的气氛,凝结住了空气,让人不敢呼吸,双眸目不转睛盯着患者、监护仪,生怕一不留神,眼前的一切都会被死神带走。

与此同时,患者的静脉通路早已开通,相应的血液已抽好,承载着希望与生命的药液一点一滴地进入患者体内。第三次除颤后,患者睁眼了,“大伯,大伯,能听见吗?您是怎么不舒服?”我们难掩的欣喜与激动迸发出来。患者眨眼、摇头,他的心律转窦性了,血压测出来了,血氧饱和度也上来了,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有希望,肯定有希望。“不好,又发室颤!”片刻的安静换来的却是又一次的恐惧,一次又一次频发室颤,这频率极快的宽大畸形的波形恐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那波形异常刺眼。抢救的药液陆续维持着,心内科、麻醉科及重症监护室的会诊医生也都已在赶来的路上,一切都在与生命赛跑。

第六次除颤后,患者心律终于恢复了,他慢慢睁开眼睛,轻声说:“辛苦你们了,我只是心脏不舒服,谢谢你们。”患者的一句话暗示着希望的来临,每个护士脸上淌着汗水,热泪盈眶:“只要您没事,就都好。”

随着心电图等检验结果出来,我们也做好了患者的术前准备,忙而不乱,终于在最佳时机安全地将患者送达导管室。虽然见多了危重患者,但我们从来不敢松懈,我们必须警觉,生命面前,我们只有敬畏。

我们感动于你在生死攸关之时给予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全力以赴呢!这条路上布满荆棘,却不乏积极的力量,也因你的一个微笑,我们不曾徘徊、从不彷徨、一路向前!玫瑰花的守护者

李 雯

在我眼里,造口就如同那一朵朵玫瑰花,我愿意做一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去呵护它们!——题记天使之光

有这么一位病患,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差,因肠癌晚期做了永久性造口,更不幸的是由于营养状况差等原因,造口周围出现了并发症——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袋经常渗漏,这无疑是给这个弱小的家庭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家人终日都浸没在无尽的痛苦中。董力云作为造口专科护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间,她常鼓励病患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只要心存希望!”她为了这句话而努力着,只要一有空,她就会跑去那位病患床边,去观察造口情况,并时常拿笔在纸上算数,为了就是在病人造口情况好转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去减少这个可怜家庭造口袋方面的支出。经过她半个多月来的辛苦努力,病人的造口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医疗费上的支出也少了很多,病人及家属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喜悦。有同事很佩服她对病人的付出,问她“力云,经过你的努力,病人伤口愈合了,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她笑着说:“很甜!”那时她的笑容是那般美,就好像天使从天堂带来的那一抹阳光,她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称号!其实温暖很近,触手可及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儿女也经常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陪伴在年迈的父母身边,部分老人们生病了,只有老伴陪着看病。她经常用一句话来严格要求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间久了,这已经成为了她习以为常之事。

有一位老人因直肠癌做了暂时性造口,但是他护理自己的造口有难度,儿女也远在千里之外,作为护士的她很细心,向病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造口袋的护理,可是这位老人还是学不好,老人焦急万分,她便和老人说:“没关系,你学不会,不是还有我嘛,只要你找我,我一定会给你换好,放心吧!”“那如果不是门诊时间需要换袋怎么办?”老人还是不放心。“没关系,我把手机号留给你,随时都可来医院找我。”老人这才打消顾虑,在这之后,老人每周都会来造口门诊找她,有时候并非门诊时间,她也会用自己的时间去为其更换造口袋,就这样一直持续到老人的造口回纳,这期间足足有三个多月,她从未对老人有过一丝推脱,她就是如此的尽职尽责!老人十分感动的和她说:“真的真的很感谢你,如果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是你一直无私的帮助我,你是一个好护士!”她只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在这简单的话语背后,她无私地付出了这么多!对于需要造口帮助的病人来说,她就是那温暖的阳光,触手可及!急他人之所急

一位普外科的医生来电:“力云,现在麻烦你过来会诊,可以吗?”她一口应下,便即刻去往会诊点。当她到达时,她的心脏紧紧地收缩了一下,她是在心疼病人,那是位乳癌术后的病人,整个胸部几乎布满开放性的创口,连医生都没有办法,她需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她对医生和病人说,她会尽自己一切可能去帮助病人。她真的为此而不懈努力着。

不知不觉,夜,已然深邃。她似乎忘记看时间了。不,她是如此有时间观念的一个人,怎么会忘记看时间?她只是心甘情愿地为护理工作默默付出着。她努力地查找网上资料和制定病人创口恢复的计划,在这一个多月里,她经常吃不好,睡不香,白天只要一有空就往病人那里跑。虽然非常辛苦,她却笑容依旧,因为她想把最好的状态带给病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半月时间,伤口完全愈合了,病人及家属都非常感谢这位为他们默默付出着的优秀护士。她就是这样,永远会急他人之所急!园丁的汗水

有些家庭是那般的需要帮助,曾经有一位门诊病人向她诉说自己的不幸,因为换不好造口袋,半夜中一家人抱在一起哭,第二天来院求助于她,她为此深深地触动了。于是她在院内每周开展“阳光之家”造口知识讲堂,一遍一遍手把手的造口宣教,就是为了确保每一位病人离院之前,病人自己或者家属会更换造口袋了,才放心让其离开医院。

有些病人对自己有了造口而心情十分的低落,她常这样安慰病人:“你看造口像不像一朵玫瑰花,你可以在心里把它当成玫瑰花带在身上。”病人也经常会因她这句话而被逗乐。有人经常问她,造口护理工作又脏又臭你怎么坚持得下去,她笑着说:“因为我喜欢这一行,在我眼里造口就如同那一朵朵玫瑰花,我愿意做一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去呵护它们!”

她,就是玫瑰花的守护者,一位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平凡事迹的造口专职专科护士——董力云。小地震

王莉萍

梦想不怕路途遥远,我们的梦,有最遥远的天空。——题记

那天,当笑笑的责任护士告诉我,笑笑妈妈准备在我院做PICC时,我的心里着实“小地震”了一番。1年多前的经历还历历在目:2014年2月,我院的静脉治疗中心初建成,我们兴致勃勃、信心满满地向笑笑妈妈做了详细的介绍,得到的回应却是她斩钉截铁的不屑。这深深刺伤了我们的心!虽说心有盔甲,但此后再不敢对她轻言,仿佛那是一个神圣不可触犯的禁区。笑笑妈妈始终还是另一家大型医院PICC项目最忠实的追随者,从某种意义上,那不仅是一种冷漠的轻视,甚至是否认啊!

经过进一步的确认,终于落实了她要在我院穿刺消息的真实性。一方面,我们快捷高效地走完了院内PICC会诊系统,兼顾到病人反复癫痫发作、高肌紧张力及家属特殊的社会心理特性等情况,特别跟“静脉治疗队队长”朱薇护士长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朱护士长亲自带队为笑笑做了PICC置管,那至臻完美的专业技术,结合细腻关爱的护理人文内涵,让家属深深折服!另一方面,家属态度360°的大转弯也耐人寻味。回想16个月来,作为PICC频次较高的科室,成员们始终耐心细致的护患交流还历历在目。曾有被不理解的家属将我们当作江湖郎中的万分尴尬,也曾有决定穿刺临了又突然变卦的无可奈何。静脉治疗团队风雨兼程,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坚定身影,更是征服了无数的病人及家属,一次又一次无言地证明我们浙江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浙人医)日新月异的精湛技艺和无限浑厚的“内功”。病人及家属心灵失地的重新收复,正是口口相传的成果,是整个医疗团队、护理团队跨团队亲密合作、护理技艺高端细化、极致魅力的展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8个字正是浙人医目前最真实的写照!

深信还会有更多的“小地震”!对不起

钱 君

因为这一声“对不起”,让我在怀疑之处,坚信;因为这一声“对不起”,让我在绝望之中,希望;因为这一声“对不起”,让我在黑暗之夜,不再迷茫;因为这一声“对不起”,让我在忧伤之时,犹有欢畅。——题记

那是一个输液班,一位30岁模样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站在了我的面前,为了给小男孩做雾化。我核对药物时,发现她一直站在旁边,便抬头看着她。她有些为难地抽动了一下嘴角,我下意识地笑了笑,问她:“还有什么事情能帮到您吗?”“我……我是来向你道歉的。”她的语气有些忐忑。道歉?我愣了一下,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的妈妈,似乎有些眼熟,但确实想不起来了。“你大概不记得了,我儿子小的时候静脉很差,你们打了好几针,我心疼,情急之下就骂了你。”她的表情有点尴尬,不自然地扯了扯身边一脸天真的小男孩。

我努力地回忆着,画面渐渐地清晰起来。也是这样的一个冬天,妈妈带着小男孩来输液。那时小男孩还不到1岁,整个胖乎乎地像个肉球,且被棉衣裹得严严实实,看着像只小企鹅扑腾着两只胳膊。小男孩的嘴唇有些干燥,起了皮,又拉了几天肚子,有些轻度脱水了,精神却还不错,打针的时候拼命地挣扎着,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他的静脉条件确实差,再加上腹泻脱水,难度更大了些。我一边仔细地找着,一边向家属解释,这个静脉打针有些难度。然而,初为人母的妈妈根本听不进去,由于心疼也不肯配合,任小男孩又甩胳膊又蹬腿。“你找了半天到底打不打得进啊,我们小孩静脉条件很差的,你最好给我一针打进!”这种不耐烦和极其的不信任就像咒语一般,果不其然,没有一针见血。小男孩哭得又是鼻涕又是泪,妈妈见状,勃然大怒,憋红了脸,劈头盖脸地骂过来。刹那,整个输液大厅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谩骂声,不管如何解释,都不依不饶。后来,我只能站在一边默不作声,莫名的委屈像猛兽般将我吞噬,现在想起来都脊背发凉。“那时是我太冲动了,孩子生病我也是急糊涂了。”小男孩的妈妈打断了我的思绪,“后来我好几次想和你道歉,就是没有勇气开口。今天我正式向你道歉,真的对不起!”

听到这声迟到的“对不起”,我的眼泪倏地涌出。在这样一个戾气太重的时代里,信任是缺失的,善意是吝啬的。医务工作这个特殊的职业,尤其为甚。这一声“对不起”就像沙漠里盛开出的花朵,于我而言,弥足珍贵,心存感激。

作为护士,我必须内心强大才能让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左右,从而淡定坦然,微笑面对。我也时刻告诫自己,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牢记医者仁心的誓言。我想与你有个约定,在未来每一次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刻,我愿牵起你的手,牵引着你一起度过疾病的沟壑,守护着你一路同行。当然,希望你也可以敞开心门,给予我信任,面对我微笑。平淡生活,记事几则

翟惠飞

我们值班睡在一张床上,就连做梦也在同一个枕头上,就是这样的缘分让我们倍加珍惜和温暖。——题记

刚入科室时,专门跟着莫老师学习,时间长了感情特别好,不分长幼。一次,她凑了个小长假外出旅游。我十分感性地给她发了信息:想你了,快回来吧。她迅速地回了个问号,然后长途夺命Call:“你闯祸了???”

护理质量大检查了,我前夜班下班补觉也不安心,一大早哭丧着脸去科室投奔H老师,H老师风轻云淡,“我早就想到了,都罗列好打印出来了,你回去背吧。”我破涕为笑,“怎么不告诉我?”“本来想让你好好补觉的嘛!”

护士长是细节控,一来上班就把护士站里里外外的东西都打包拖走。同事大早上刚倒满水的杯子被护士长无情地塞进柜子,我看着同事翻箱倒柜的模样,悠悠地飘出一句,“护士长在给它们军训。”

科里好多美眉都留了平刘海,一穿护士服身形又相似。一日准备给兰阿姨做护理,她显然吃了一惊,“你刚给我做过,怎么又来了?”“哦,有护士给你做过了啊”“……哦,我知道了,你们是双胞胎,是吧?”我脑子一段短路,“啊哦,是的,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值夜班时经常一起叫夜宵外卖,一次夜班我痛定思痛,发誓再也不进夜食。莫老师开始预订夜宵,我决然地一口拒绝,觉得自己简直是大义凛然。最后夜宵送来,我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莫老师,她叹口气道,“有两双筷子呢。”

黎老师请客聚餐,过小妹妹怕难为情,请我转告她不参加了。一直带过小妹上班的裘老师不干了,一个电话过去,“来吧来吧,我在呢,赶快来!”过小妹师命难却啊,神速打车,却碰到师傅路况不熟,“度娘”出错,只能在夜幕中随机下车,又重新打车。第二个师傅开足马力,一路狂飙,却开过了头。裘老师按捺不住又电话联系,“我来接你吧,你站在那儿不要动。”等到两人回到饭桌,饭局正ending。

即将迎来小长假,应同事怕物资储备不够,超量领了一次性物品。瞬间,护士站堆起了一座小山。我扑哧扑哧忙活儿了一会儿,都整理妥当。护士长进来表示认可:“挺能干的啊,都放起来了。”我想有句话更霸气:真是条汉子。“姨妈”光顾,巧遇夜班。我万念俱灰,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过小妹刚独立顶班不久,仰着脸一脸萌态对我说,你休息吧,我来。我看她一脸纯真,一不放心,二于心不忍,厚着脸皮找黎老师帮忙。黎老师是过来人啊,一语中的:“这种痛我懂。”

工作一年,回家寥寥无几。记得实习期间的中秋,爸打电话问我回不回家,我说假拆开了,一天来回奔波太累了,就不回去了。爸沉思了很久,回了一句:“甘蔗可以吃了,就是跟你说一下。”(我喜欢吃甘蔗,我爸自己种的)。

年纪越来越大,却一直没有对象,妈妈着急地安排我相亲。一日我回家,妈妈拜着家里的菩萨念念有词,我问她,“求什么呢?”“我让菩萨给我找个我电瓶车开得到的女婿,你工作那么远,没事我可以去女婿家里坐坐。”

一次爸爸不慎从楼梯滑倒,我妈扶他起来,我爸气若游丝飘出一句:“我头晕,我站不起来。”我妈吓得脸色惨白,一边给我打电话一边送我爸去医院。我匆匆赶去,看到爸妈在医院大厅吵架。爸爸怒气冲冲:“你打电话干嘛?她不来你要说她没良心,她来了多影响工作,你懂不懂?”我瞬间泪奔。

前夜班一个人值班中,却遇病人抢救。我心急如焚,这个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来帮我啊。外面的铃声开始此起彼伏,我趁着医生人多,跑到病房门口刺探一下外面的军情,发现后夜班的同事白大褂下露着一大截睡衣,在走廊里不停地穿梭小跑。

科里一位医生正值班,突然接到自己亲爷爷要送来抢救的电话。他定了定神,嘱咐护士安排好一切抢救物品。当爷爷在全家老小的包围下送至病房,他条件反射地开始胸外按压。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爷爷还是无力回天。你是我的天使

金力芳

温暖的片段再一一回放,感动的瞬间再一一回味,你虽已不再,但路过我心上的美好善良依旧芬芳四溢!——题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谭老是一位患有心脏瓣膜舒缩功能减退、心包积液问题的老干部,他离开我们已近2年了。回忆谭老在我们一区入住的3年多时间,他老人家高大的身影、和蔼的笑容,至今还历历在目。

谭老身体比较弱,但总是会尽力自理日常生活,例如起床、刷牙、下床活动等。夏日的傍晚,他会在阿姨的陪伴下出去散步,疲乏无力时就坐在轮椅上休息片刻。在大楼外的小路上与其他的病患们聊聊家常,吹吹温煦的和风;在冬日晴朗的日子里到病房外晒晒太阳,吃一些自己喜欢的美食。当然,他有时也会偶尔发一点牢骚,诉说身体的情况,或者念叨自己年龄已够大了,又有国家照顾着,生活很不错了。日子就这样一点点流逝,我们与谭老之间的情感绿苗也在不知不觉中萌芽成长、四处蔓延。

然而,幸福的时间总是飞快。在2013年的12月,谭老病情加重,只能卧病于床。每日我们为他翻身、叩背、检查皮肤等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护时,谭老总会是这样说:“啊呀!真不好意思啊!我的屁股就这样,你们每天都这样辛苦,麻烦你们了!”每当此时,我们对他更多了一份心疼,虽然我们竭尽全力做好护理,但也阻挡不了岁月的脚步,无法令他老人家逃脱年老的命运。而他老人家总是抱着感激的心态,谦逊和蔼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这些晚辈受之若惊,更为他的慈祥感动。

都说护士是白衣天使,而在我心里,每一个可爱的患者,也是我的天使。我的快乐是你带来的,我的自信是你肯定的,我的人生故事是与你一起演绎的。感动于和每一位患者的相遇,也感谢你对我的理解与认可!暖心

包琦莺

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背,哪怕遥遥长路多斜,有你们的帮助,我如此暖心。——题记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父亲在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当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爸爸最近身体抱恙,想来医院检查一下时,我心里着实被大大地惊了一下:仿佛某种可以依靠的力量在我不经意的地方慢慢抽离,心里满是不安和担心。本来在医院工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是淡然处之,然而轮到自己家人生病时,终究无法抽离。

那天正好后夜班下班,就跟我们护士长提了这件事。护士长紧接着就问了我父亲相关的一些情况,然后让我赶紧下夜班,先安心回家休息,她来帮我处理。本来已惶惶不安、不知所措的心情,立刻感觉安心和轻松许多,就像波涛汹涌的湖面忽然平静了下来。半晌,心里都是感激和喜悦!

父亲住进医院后,同事们都很关心。那几天,耳边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怎么样了?”正逢“灿鸿”台风,大家事无巨细地连父亲的用餐问题都帮我想到了,尽管外面台风肆虐,大雨如注,但真的感觉很温暖!万幸的是,父亲除了椎间盘突出,颅脑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碍,我想一定是大家的善意感动了爱神!

从小生病都是被父母照顾着,忽然之间角色转换,让我感到很不适应也很迷茫。到了要我担起家庭责任的时候,我感到了力量的渺小。关键时刻,同事的关心和帮助给我一种心安的力量!原本要一个人挑起的担子,有了那么多人帮助分担,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而今,我在18楼正好度过了工作一周年的纪念日,浙人医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全科人员齐心协力、凝心聚力为创建品质浙人医添砖加瓦,大家在工作的同时幸福感爆棚。我来科室时间并不长,还只是小小的轮转生但已然融入这个满满有爱、有正能量的集体!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

三生有幸,能遇到你们!生命的责任

陈 珊

生命,神圣而伟大,是誓言,是责任,不管风雨里过往的路有多苦,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着。——题记“专业、专注、专心”是她的服务承诺,她也是这么践行着他的使命的。

在重病室里,曾经来了一位半身不遂的老人。他的左侧颊部、胸部、左手、左膝盖、阴囊全是黑痂并散发着臭味,黑痂周围是红肿。大家束手无策。只见她先看看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用手摸摸伤口周围的皮温、压压黑痂,闻了闻渗出物的气味后,很有把握地说:目前不适合机械清创,我们先用抗菌凝胶+清创胶,一方面控制感染,另一方面自溶。三天之后,周围的炎症及渗出物的气味明显减轻。一周之后,黑痂也开始溶解。二周、三周、四周……黑色的伤口从黑色到黄色、从黄色到红色。随着伤口颜色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敷料。假如把黑痂下的皮肤比作贫瘠的土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嫩芽已在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就是她的“专业”精神,给病人带来了痊愈的喜悦。

有一位来自安吉的白血病患者,因化疗后出现阴囊及肛周大面积感染,脓血溢流,异常腥臭。病人和家属反复地询问:“这能痊愈吗?”她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我们一起坚持,希望就在眼前。”接着,只见她先仔细观察敷料的渗液情况、用鼻子闻闻气味后开始消毒伤口;在镊子的帮助下用刀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再次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合适的敷料,并予妥善包扎。这样,一天、两天……换药持续了两个多月。她用她的汗水填平了病人躯体的伤口。这不正体现了她的“专注”么。

无论是处理伤口,还是护理造口,“专心”似乎是她惯有的品质。当遇到泌尿回肠造口术的病人,她会在术前就开始耐心宣教,造口定位;术后更换造口袋时,她会仔细观察造口黏膜是否红润,造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支架管引流是否通畅,用生理盐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用棉签轻轻清除肠黏液;同时她还会详细地交代吃饭、喝水、活动、洗澡、旅游等。一有空,她会去网上查最新的文献知识。对于每次专科学习,她都会一字不落地记录、消化,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生命,神圣而伟大,是誓言,是责任,不管风雨里过往的路有多苦,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着,她就是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林根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