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高校概览(最新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9:56:36

点击下载

作者:何学良,李疏松,(美)何思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著名高校概览(最新修订版)

美国著名高校概览(最新修订版)试读:

前言

美国成为全球惟一超级大国的原因很多,但重视教育并投巨资发展教育以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现有4700所各类高等学校,仅外国留学生就有69万人之多。美国的著名高校一般每年开支达几亿甚至二十几亿美元,其中相当大部分用于科学研究。

中国要走向世界,并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要了解美国,要充分了解美国的高等学校和高教制度。现在在美国留学的华人近12.8万人,是美国国际学生中的第一大群体。尽管“9·11”以后留学美国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美国不可能放弃这一产业收入。现在比“9·11”前更有发展。

作者身在美国,对美国的大学作了身临其境的较为深入的了解。结合中国青年的需求,本书选择100所著名高校向中国人作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以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及其家长对美国高校的了解。

要在4700所高校中(其中一半以上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选择100所大学,实属难事。因为美国的著名高校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很难以一根尺论长短。尽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年年公布排名榜,但这是对大学部(本科生)的评价,不包括研究生院。而许多著名高校恰恰是以研究生院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所以这种排名不完全适用于它们,因而非议很大。该杂志自订的评定标准中包括诸如校友捐款的多少等,这对不同的大学也缺乏公正性。例如商学院办得好的大学,其校友经商致富的人多,所以捐款也多,这对没有商学院的大学就“惨”了。另外,评价高校的单位很多,除上述杂志外,还有《高曼报告》、《商业周刊》、《巴龙排名榜》、《彼德逊指南》、《华尔街杂志》和《美国大学资深指南》等。它们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实质上,它们评价大学并排名主要是为了促销它们自己的杂志。当然,各种排名榜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并听取许多留学生的评价,进行反复比较和权衡,最终提出了100所著名高校的名单。它们可分为四部分:第1~10名大学属全球顶尖级著名高校,第11~50名大学属全美国著名高校,第51~80名属全美知名高校,第81~100名基本上是各州最大、最有名的公立大学。后者一般规模很大,收费很低,专业能结合本地资源和环境,所以理应在100所名校中占一席之地。

作者提出的100所名校,肯定也会有争议。为防止挂一漏万,本书附录中又另外列出76所大学和100所文理学院。所以本书实际列出了276所高校名单。限于篇幅,不能对后176所高校一一介绍。有读者对未把所有常春藤大学列入本书排名的前列提出质疑。就作者所知,常春藤大学的概念是20世纪中期形成的。从那以来的60年在美国的西部、南部和大湖地区都出现了一系列的著名高校,其教学质量和学校规模远比一些常春藤大学领先。现在在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概念早已淡化。所以,本书未专门论及常春藤大学。其实际成就在附表中可以比较。本书对青年及其家长,对高教工作者和留学生工作者都是有益的。本书不当之处,恳望读者指正。

这次相隔3年以后的修订本与原书相比,全部附表都已根据2010—2011学年的新情况而更换。每所大学内的“基本情况”除校址,建校年份等不变量外,凡随时间变动的数据已全部更新。本书最后附有研究生考试最新消息。作者于美国波士顿市2011年10月阅读说明

本书是由三位科技工作者写的。科技工作者习惯于用数据作为语言和证据来说明问题。这样做简明、扼要、清晰和一目了然。本书给出了上万个数据。如何明白无误地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就需要有一定的注释和事先说明。

1.书中“学校面积”,是指校园本身的面积,不包括学校所属的林场、农场、牧场,以及远离学校的试验研究用的场站和各种基地面积。

2.书中“大学生每年学杂费”是指非本州生(留学生属于非本州生)的一般专业的学杂费。如是本州生,则学杂费可少交。少交的量,各校不同。如是读商、医、法、牙医和兽医等特殊专业,则学杂费要多交。多交的量各校各专业不等。全书提及费用者全指美元。

3.书中的系科排列,一般是按其英文第一字母的顺序排列的。个别地方为了突出某一系科或为排版格式所需而提到前面也是有的。另外,美国著名大学系科和专业往往达上百种,各种课程几千种,本书所列仅为该校有特色的主要系科。

4.书中的“各种语言”是指英文、中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意大利文、阿拉伯文、希腊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等世界上常用的十几种语言。美国著名大学中都有此专业,为节省篇幅而简述之。

5.书中的“族裔研究”是指黑人研究,西裔(即西班牙语系,中南美洲人)研究,亚裔研究,印第安人研究以及阿拉伯裔、穆斯林和斯拉夫人等的研究。

6.书中的“地区研究”是指东亚地区研究,中近东地区研究,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研究,西欧地区研究和南北美洲地区研究等。

7.书中“研究生的学杂费和膳宿费”未给出数据。这是因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作息制度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很少住在校园里,所以许多学校不给出研究生的膳宿费。另外,研究生们多数兼做TA(助教)、RA(助研)工作,许多人与导师共同申请各种研究基金。这样,“学杂费”一项对他们不是必需的。许多统计资料中也不给出。

8.书中“学年制度”指美国1学年中有学期制、学季制和3学期制3种。即1学年分2个学期、3个学期和4个学期。第1种是多数大学,第3种有相当一批大学,主要在大湖地区。第2种有少数学校,主要在西南地区。实行双学期制的大学,其暑假(有3个月)一般作为一个小学期来使用。特别对研究生来讲,这3个月(小学期)往往能派上大用场。有许多关键的课就在这3个月内上完。

9.根据美国宪法,美国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没有教育权。教育权在州级和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所以,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只有州立大学。由此,各州的公立大学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与中国不同。

10.书后有106种附表。这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100所学校都是各别介绍。而附表则是校际之间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许多重要内容,恰恰归纳在附表中,如诺贝尔奖的多少,100所名校以外的76所名校,100所知名的文理学院以及英文缩写词的含义等,都在附表中。为了比较,本书修订版保留了2008年的各表,同时给出了2011年的各表。

11.美国的大学名称,历来在汉语中不统一,加上中国的台、港、粤等地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别,则更增加了译名的混乱。除考虑约定俗成者外。作者在本书中力图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发音,将译名规范化,并且给以一定的汉语含义,以便好读、好记。例如艾茉莉大学、威恩大学、冷山岚科技学院、西留地大学等。此举是否妥当,有待读者评说。

12.书中“与中国的关系”所提到的在该校留学的中国人,有些人在不同学校出现,这是因为,这些人在这个学校学习或工作过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工作。

13.书中的学费指学杂费之和。毕业率指6年内毕业算正常,因为有半工半读的学生,还有读双学位的学生。美国大学生不及格的课不列入成绩单,而是交费后重读,这就延期了。

14.书中ACT成绩满分为36分。ACT中间段学生指26%~75%段的学生。GPA成绩最高4分。SAT成绩最高为2400分。因为加考了英文作文800分。即考数学、英语和写作三门课,各800分。但各州执行情况不一,有些州还未从考两门改为考三门。

15.书中“基本情况”中的男女生比,少数裔与白人学生数比、留学生比等均指本科生,不包括研究生。

16.凡称为文理学院者,无资格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个别文理学院经批准在少数有条件的专业可招少量硕士生。属此性质的少数名为大学者也划入文理学院之列。

17.美国每个州的州立大学有数个至约20个(如加州)。它们有着同样的名称:某某州立大学。区别它们的标志是校址。一些中文文献中称它们为分校。这是误解。它们并无总、分之别,而是完全独立的、平等的、互不隶属。本书中以不同校区区别之。

18.各校“基本情况”中的“平均每生每学年资助额”是指受补助的每个学生的所有补助的平均。

19.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统计,以前的计算是凡是某校的毕业生(学士、硕士、博士)及曾经是某校教师,都算在该校得主数内。这有多次重复计算。新的统计方法:每人只算一次,即得奖时的工作单位。

20.本书中的“研究生”包括属研究生级的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等的学生在内。他们的毕业生属硕士、博士。

21.本书中的“学生”只指学位学生,即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生,不包括各种非学位学生,如进修生、职业培训生、访问学者、旁听生、短训班学生以及成人和老人非学位学生等。01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8Garden Street, Byerly Hall

CAMBRIDGE, MA 02138

U.S.A.

Phone:617-495-1000(1551)

FAX:617-495-0500

E-mail:college@harvard.edu

Web:http://www.harvard.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全校有97个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300万册以上,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居全美第2位。全校除主图书馆即综合图书馆外,还有各种专业图书馆。特别还设有燕京图书馆,有中文图书数十万册。此外,各学院、各系还设有自己的图书馆。在华盛顿市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也设有图书馆。校内设有学术研究中心、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天文台、广播电台,供学生实习用。还有鸟类博物馆、昆虫博物馆、矿物和岩石博物馆、大型兽类博物馆,甚至有蝴蝶博物馆等。

体育运动设备和场馆应有尽有,特别是有划船比赛的设施,还有滑冰场和草坪曲棍球场地。

历史沿革

1620年11月英国的清教徒102人乘“五月花”大型帆船逃难到北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波士顿市附近的普利茅斯港(Plymouth),并在此驻屯下来。此后,从欧洲来此的移民日益增多,开始在查尔斯河(以英王Charles的名字命名)流入大西洋的入海口附近逐步形成波士顿市。

1630年英国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政府。1636年以杰·凯茨(Jei Keights)为首的一批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和校友,在教会和殖民政府的支持下,于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市(Cambridge)创建“剑桥学院”。其当初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教会的神职人员和管理人才。

1638年建校委员会委员之一、英国剑桥大学1637年的毕业生哈佛牧师(John Harvard)患肺病日益严重,他决定将其一半的积蓄共780英镑和全部藏书260册捐赠给剑桥学院。同年,年仅30岁的哈佛与世长辞。于是建校委员会决定将剑桥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在此后的岁月中,哈佛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才于1780年改名为哈佛大学。

1782年哈佛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学院——医学院。这也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医学院之一。至今它仍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医学院。它不培养大学生,只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哈佛”在全美医学院和教育学院评比中,经常名列第一。医学院的新生必须至少读过两年相近专业的大学。

1816年建立神学院。主要培养宗教领袖人物、教会的骨干和管理人员。同时研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它可授予毕业生神学博士学位。

1819年建立法学院。学制3年,毕业时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的法学院是全美乃至全球最有声望的法学院之一。美国的许多大法官和著名律师就是从这里毕业的。它被称为“美国法官和律师的摇篮”。

1847年成立设计学院。这是一个带有工科性质的学院,其中包括建筑学系、区域规划系、城市规划系、都市设计系和园林技术系等。主要授予硕士学位。

1867年成立牙医学院。学制5年,毕业时可获得牙医博士学位。但每年只招很少学生,竞争性很强。他们能兼做各种材料的假牙。

1872年成立文理学院。下设30个系,有3000多名研究生。可授予毕业生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哲学博士。文理学院是哈佛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生人数约占全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人数的25%~30%。

1908年商学院正式成立。它也不招大学生,只招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工作过几年有实践经验的)来深造2年,毕业时授予工商管理硕士。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工商管理学院或经理学院。每年只招收780人,而报考人数有5000~8000人之间。录取率只有10%~15%,竞争特别激烈。

哈佛大学早期是一所白人男子的贵族学校,不收女生,更不收有色人种青年。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不断改革,哈佛大学现在已是向全球各族裔开放的大学。至于招女生问题,在1879年创建了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专招女生。1999年已与哈佛大学合并,属哈佛大学的一个文理学院,可以到哈佛大学上课。其所授学位也是哈佛大学的学位。所以,有的美国文献上把哈佛大学也称为“哈佛大学与拉德克利夫学院”。哈佛大学现在也招女生。

1920年建立了教育学院,其中女生占到一半。授予毕业生教育学硕士、人文科学教育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设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909年成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系,当时附属在医学院下面。至1922年从医学院分立出来并改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其教学研究范围除防治疾病外,还包括卫生服务系统的计划和管理。所授的学位有:公共卫生硕士和博士、卫生政策和管理硕士及工业卫生硕士等。

1935年成立了行政管理学院,有研究生100多人。授予毕业生公共事务管理硕士和博士及公共政策硕士和博士。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后,该学院改名为“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因肯尼迪是本校毕业生。

到19世纪中叶,哈佛大学逐步摆脱了教会与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企业型学术和教育机构。它既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顶尖级私立高等学府,又是一所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大型综合企业。它每年向董事会作的第一份报告是财务报告,而不是教学报告。

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高额的学生学杂费;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及各大公司、企业合作研究所得的经费;校友和其他单位及人员的捐款;它投资经营房地产等或合作经营的各种企业的赢利收入,以及做股票生意的收入等。它每年从联邦卫生部、国防部、农业部、能源部、航天局和科学基金会等部门拿到的合作研究经费,就达数亿美元。

哈佛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巨大资产的产业集团,它不仅在高教系统,而且在产业界都是一艘“航空母舰”。它拥有获得各种经费和收入的多种手段。在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效果方面,哈佛大学在全美各高等学府的排序中,也名列前茅。例如至2000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内,哈佛大学共收入20.226亿美元;共支出19.025亿美元。收入的来源有:校友捐赠占28%,学费收入(减去学生申请的奖助学金)占24%,政府系统资助占16%,以礼物形式赠送的折价值(例如赠的仪器)占7%,非政府系统给的无偿科研基金和合同收入占5%,其他收入占20%。支出的去向为:用于各学院的费用占27%,用于科研的占25%,用于公共服务的占14%,用于科学院的占11%(美国名大学自己有科学院),用于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占6%,用于为学生服务的占7%,用于其他奖助学金的占2%,用于学校机关开支占8%。由此可见:学费收入只占不到1/4,而每年科研经费却占1/4,即4.756亿美元。哈佛大学组织精兵强将研究优化投资,因而总能获得高额回报率:2004年度(财政年度)达21%,2005年度为19.2%,2006年度为16.7%,2007年度高达23%。到2007年哈佛大学的总投资资产已达349亿美元。哈佛大学是全球除罗马教皇以外所有非营利机构最大的资产拥有者。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经济连续下降。2000年是美国经济最好的一年,也是大学经济最好的一年。2001年根据对661所大学的统计,大学集资款平均减少了3.6%,而哈佛大学的集资款几乎没有减少。到了2002年,大学集资款又递减了6%。而哈佛大学也减少了2.7%,是递减得最少的大学。所以,哈佛大学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2008年10月7日哈佛大学收到创校以来最大一笔捐款:企业家H.Wyss捐的1.25亿美元,用于建生物工程研究所。2009年财政年度哈佛大学捐赠基金仍是全美最高,为260.35389亿美元,而全美763所上报有捐赠的大学的平均值只有2亿美元。

成就与贡献

哈佛大学成立375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对美国及世界的贡献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它培养出难以计数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教育家、金融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大法官、工程师、著名医生、律师、作家、新闻记者和文艺工作者等。其中仅美国总统就出了8位。他们是:约·亚当斯(John Adams,任期1797—1801);约·昆·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任期1825—1829);拉·海斯(Rutherford B.Hayes,任期1877—1881);西·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任期1901—1909);富·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任期1933—1945);约·肯尼迪(John Kennedy,任期1961—1963)和小布什(George W.Bush,任期2001—2008),他曾在哈佛读MBA。奥巴马(ObaMa)毕业于本校法学院。

能高瞻远瞩,并有独到见解的著名外交家基辛格(Henry A.Kissinger)不仅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而且在1954—1969年任过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1958—1969年任过哈佛大学国际中心执行长。1969—1975年任过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核心人物。后任美国国务卿。

施莱辛格亦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在1961—1966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1973年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1973—1975年任美国国防部长。他也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参加中美首脑谈判的美方代表之一。

更有甚者,当哈佛大学毕业生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组织总统工作班子时,其主要成员多数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因此有人说:“美国的总统,哈佛的班子。”可见“哈佛”毕业生在美国政界的势力和影响。

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哈佛大学培养出了32个诺贝尔奖得主(按老法统计)。如化学家理卡兹(T.W.Ricardz,1868—1928),因对原子量作了精确测定而获得19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哈佛是全美得诺贝尔奖数最多的大学之一。

再如物理学家爱·米·珀塞尔和F.布洛赫分别发现液体和固体的核磁共振而共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珀塞尔在1952年还探测出恒星际空间中性原子氢发出一定波长的辐射,使天文学家们得以确定星系中氢云的分布位置,并可测量银河的旋转。

数学家、天文学家本·皮尔斯(1809—1880),计算出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总摄动。他还是1863年美国科学院的创办人之一。

数学家、电子学家诺·维纳通过对机器运转和生物机体的研究,认识到二者有着共同的控制机制,从而在1948年首创控制论。他后来一直在MIT数学系任教。

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全美和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美国有这样的说法:“要当银行家,没有哈佛文凭不行!”(指商学院硕士文凭)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工商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中,有1/5以上的人是哈佛大学毕业生,而美国有商学院的大学就有数百所。另外,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25年后,有1/3的人已成为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或参与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人之一。1973年18岁时考取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读至3年级(1976)就离开哈佛,与同学保罗·艾伦(Paul Allen)共同创办微软公司。现在是世界著名的亿万富翁和高新技术的带头人。现任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人潘基文也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文化和新闻领域,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知名人士有:

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诗人拉·沃·爱默生(Emerson,1803—1882),他在1836年发表的《论自然》和1860年发表的《人生的行为》,都是惊世之作。他是描写南北战争时期平民生活的高手。

美国的著名作家亨·戴·梭罗(1817—1862),他在19世纪发表的《缅因森林》,《马萨诸塞州的农奴制》等,都属名著。

多产作家亨·詹姆斯(1843—1916)的著作《大西洋彼岸素描》、《波士顿人》、《卡萨玛西玛正义》和《悲惨的缪斯》等,在美国人民中有重要影响。他还是欧美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诗人罗·弗罗斯特(1874—1963)的抒情诗《少年的意志》和叙事诗《波士顿以北》等都是有名的文艺作品。

哈佛大学毕业的约·鄂沙普(Joseph Alsop,1910—1989)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他在1945—1958年任《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专栏作家,1958—1974年是《华盛顿邮报》及《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写过很多有影响的专栏文章。他在“二战”时驻重庆,是陈纳德将军的得力助手。更值得提到的是:他参加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的破冰会谈。这个会谈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参加。可见鄂沙普在美国新闻界的地位。哈佛大学在全美各单项评比中的排位见附录67~76,该校在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均排全美国第1名,神经生物科学排全美第2名。

非洲利比里亚女总统瑟利夫(E.J.Sirleaf)2006年当选。她是1971年本校公共行政专业硕士毕业。其本科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

费正清(1907生)1927—1929年在本校学习、毕业。并在本校得罗茨奖学金而到牛津大学深造。

哈佛大学招研究生不受名额限制,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一律录取。特别是有不同社会经验、不同文化背景、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将优先录取。哈佛大学认为:把这些人放在一个大熔炉中共同学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本身就是一种造就人才的重要方法。

外国中学毕业生要进哈佛大学,一般要经过面试。为此,哈佛大学在世界主要46个国家设有这种面试点。在英国,这种面试委托哈佛校友负责。外国学生要上哈佛大学,请用E-mail:intladm@fas.harvard.edu联系。

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资助原则是:第一部分人特别优秀,则不考虑他们是否有经济需求都给予资助;第二部分人是经济上需求资助,则肯定会受到相应资助。资助的形式有三类:1.奖学金或助学金。2.学生低息贷款。3.受雇于学校内部工作。受雇者一般每周只工作8~10小时。

外国学生要进哈佛大学学习,必须填写“外国学生经济状况申请表”。即使你不打算申请资助,也必须填写。否则学校无法给你寄出让你申请签证的文件。

高中毕业生要进哈佛大学,必须有SATⅠ和SAT Ⅱ两种成绩。而英语非母语国家的学生在SAT Ⅱ中必须有英语成绩。前述表中SAT不低于1485分是SATⅠ加SAT Ⅱ之和。

由于哈佛大学的成就和贡献,它被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列次评为全球200所最好大学的第一名。

与中国的关系

1879年宁波人(祖籍安徽徽州)戈鲲化应邀第一个到哈佛大学讲授中国语言和文化。这可以看作是中国与哈佛大学之间文化交流的开端。从此,许多会说中文的美国商人和传教士陆续到中国各大城市经商和传教。哈佛大学参与了美国教会在中国办燕京大学等教会大学的活动。

据查考:中国人最早到哈佛大学留学是在清朝末年的1906年。他们是许先甲、锺世铭、钱隽逵和张星。在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前到哈佛大学留学的还有我国早期的物理学家胡刚复(1892—1966),数学博士胡明复(1891—1927),哲学博士黄子通(1887—1979),医学专家刘瑞恒(1891—1961)等。胡明复1910—1917年在美国留学,是我国近代数学的开山鼻祖,他是第一位从哈佛毕业回国的数学博士。

从1908年美国总统西·罗斯福接受伊利诺伊大学校长A.James的建议,主动向国会提出将部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学习费用后,1909年中国正式成立了清华学堂,作为选拔中国优秀青年到美国留学的预备学校。此后,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到哈佛大学和其他大学学习的人数有明显增加。虽然“庚子赔款留学”项目后来终止了,但从1906年到1951年的46年中,根据已查得有姓名的留美学生有1425人。其中到哈佛大学留学的146人,占1425人的10.24%,居全美第二,仅次于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179人(占总数的12.6%)。可见,哈佛大学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的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除上述之外,曾留学哈佛大学先后回国对中国社会有重要影响或知名的人士有:宋子文、陈翰笙、俞大维、叶企孙、汤用彤、陈寅恪、林语堂、钱端升、叶公超、梁实秋、甘介侯、梁思成、江泽涵、马大猷、冀朝铸、朱学范、浦寿昌、张光斗、竺可桢、翁独健、赵元任、洪深、姜立夫、朱物华、杨杏佛、赵忠尧、黎照寰、胡刚复、杨嘉墀、任之恭等。

在1949—1979年的30年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内地青年到美国留学遇到了困难。但是这一期间,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青年以及海外的华侨青年中,仍然有大量的人到美国和哈佛大学留学。现在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主任、实验室主任和各种客座教授的华人,大多数都是从中国台港地区来的,例如余英时、黄绍光、张光直、叶嘉莹、赵如兰、王德威、何毓琦、胡永春、裘开明、吴文津、孙祥重、丘成桐、肖荫堂、王倬、吴大峻、林继检、陈良博、庄明哲、肖庆伦、杜维明等。1979年以来,中国内地又有大批优秀青年到哈佛大学深造。他们之中许多人已是事业有成。著名夫妇双烈士江姐(江竹筠)、彭咏梧的孙子彭壮壮在哈佛数学系毕业后已回国工作。他曾得美国西屋奖,现已进入微软公司中国总部领导层。

2007—2008学年中有3913名新生来自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内地来的占第二位,仅次于加拿大。如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地区来的,则中国留学生数占第一位,加拿大次之,印度占第三位。

哈佛大学从2007年起取消提前录取的做法(early action)。因为批评者们认为这不公平,它只有利于家庭经济好的学生。

从1998年起,哈佛大学由华人每年举办一次“哈佛中国评论”。专门针对中国的崛起和中国问题开展大会评论。参加者有哈佛师生、波士顿华人和留学生、美国各地官员、公司总裁、中国问题研究人员等,还经常有中国的官员、经商巨子、首富们来发表演说。这个论坛已办了13届,而且愈办愈好,影响和与会者愈来愈多,现在每届有300~500人参加。2008年应邀参加的中国有影响的人物是上海万科董事长王石和夏星公司总裁郭广昌,后者号称“中国第二富”。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现任哈佛大学教授。他每年9个月在该校教学、3个月在中国帮助中国发展数学事业。他在中国内地、港、台三地办了4个数学研究中心。他立志要使祖国成为世界数学强国。

2008年哈佛女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访问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接待了她,她邀请刘延东和中国教育部长等访问哈佛大学。刘延东等于2011年4月访问了哈佛大学。以副校长多明戈(J.Dominguez)为首的9名中国问题专家接待了刘延东一行。称奇的是:其中6位专家会用中文与她交流。刘延东赠送哈佛大学《大中华丛书》,共83套,158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与多明戈签署了共同协议:规定中国每年提供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中国20名硕士生和15名博士生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用。

哈佛大学的公开出版物就有九种:《哈佛校友会会刊》,《哈佛校[1]刊》,《哈佛深红》(Crimson)、《哈佛论坛》、《哈佛日报》、《哈佛亚洲研究杂志》、《哈佛法学院院刊》、《哈佛杂志》和《今日哈佛》。[1]深红原指红衣主教的深红色衣服。02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

77Massachusetts Avenue

Cambridge, MA 02139-4307

U.S.A.

Phone:617-253-4791

FAX:617-253-8000

E-mail:admissions@mit.edu

Web:http://www.mit.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学校有历史博物馆、特别档案馆、美术馆,有70多个专业试验室、天体观测台、磁铁试验室、核能反应器、视听中心。有划船的船亭和船库,有草坪曲棍球球场。其他运动与健身场馆和设备,一应俱全。

图书有250万册以上。另有上万种的杂志和缩微胶卷。与综合大学相比,图书的品种较少,但专业性很强。

该院的大学生中约有45%是女生。有800多位外国留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而在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的比例更高。女生在研究生中占28%。

由于学校被市区和查尔斯河所包围,限制了发展空间。所以,要从规模上发展是困难的,只有从内涵和质量上提高。该院是研究型大学,它招的大学生比研究生人数少。

历史沿革

1636年成立的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和世界顶尖级的高等学府,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教会的影响,它的强项只限于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神学院。在它建校之初的17世纪上半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还认识不深。有鉴于此,至19世纪中叶罗杰士(Rogers)博士一直想建立一所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大学。为此他到处奔走呼号,却响应冷淡。当时,已很强大的哈佛大学领导和波士顿地区的政府人士一致认为:波士顿地区已经有哈佛大学,不应再办另外的大学,如果一定要办,也应由哈佛大学来办,属哈佛大学领导与管辖。

而罗杰士博士坚持认为:要创办的大学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主,而哈佛大学是以人文科学为主的大学,由它来管辖一个科学技术大学,势必使新创立的科技型大学有名无实,将来不会发展得很好。为此,罗杰士博士坚决拒绝这个方案。这就遭到当时波士顿地区的政府和高校“老大”——哈佛大学领导的持续压制,时间长达10年以上。例如,当时的波士顿政府要求罗杰士先交10万美元的保证金才可办学。这在19世纪中叶是个天文数字,是很难筹集到的,其目的就是让他办不成。

为此,罗杰士博士以顽强的意志,以近似武训式的“化缘”(募捐)凑齐了10万美元,其事迹可歌可泣,催人泪下。许多人被其执著办学的精神所感动,倾囊相助。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有两位义士。一位是开业医生,他将其诊所及全部设备变卖后捐献给罗杰士博士。但这仍然不够,虽只差最后一点却依然不予登记注册。而这时,延期后的限期也即将到期,罗杰士已经精疲力竭,几乎要绝望了。但天无绝人之路,又一位义士挺身而出,他决定将自己所开的照相馆抵押出去,将最后所缺的部分资金全包下来由自己支付。就这样,在最后限期到的当天上午,罗杰士赶到政府主管部门,交出10万美元保证金,领到了办学许可证。

1861年全球第一所科技型大学正式开办。初办的头两年,罗杰士博士自任校长。但办学的筹备过程,耗尽了他的心血,就在他把校长职位转让给第二任校长的交接仪式上,他还未来得及致辞就一头栽倒在讲台下,从此再未醒来。他没留下片言只字遗嘱,却留下了无声的极珍贵的遗产。这在全球高等学校的办学史上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今天该院之所以能办成世界顶尖级研究型科技大学,大概与罗杰士博士这种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该院办学的150多年历史上,哈佛大学曾4次提出希望合并该校,其条件一次比一次宽厚,最后一次的条件是:该院的名称不变,文凭照发,行政、财务和教学内容等一切仍可自主,只是给毕业生多发一张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该院的董事会由哈佛大学派3位董事代表哈佛大学参加,该院算哈佛大学下属的一个独立学院。由此,哈佛大学给该院经费和土地。照理说,这些条件是很优厚的。但该院发动全校师生员工讨论并投票表决。结果是:多数人仍然不同意并入哈佛,尽管哈佛大学是全球无校出其右的顶尖级大学。可见该院人有着其创办人罗杰士博士同样的执著精神。

哈佛大学也有苦衷,自从自己的校园旁崛起一个该院后,它就再也办不出一个强有力的理学院和工学院。它知道,如果硬着头皮要办,则与该院比,肯定是弱势比强势,相形见绌。在这里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与其做“第二”,还不如不办。所以,该院与相邻的哈佛大学,就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要学理工类科学技术的青年,主流迈向该院;而要想学医法商文的青年,主流迈向哈佛大学。既是泾渭分明,又是相辅相成。所以,把哈佛大学与该院看成是一个整体,很像连理树、并蒂莲,两者珠联璧合,比翼双飞。

该院在全美和全球的科技型大学中,坐稳了龙头老大的位置,难以被取代。其显赫名声早在二战中就被日本侵略者领教过了:在1943年太平洋上你死我活的美日海空大战中,当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还在拿着望远镜观察美军动静时,该院的师生们已经替祖国研制出了军用雷达,千里之外就能从荧光屏上清楚地看到日军飞机和舰艇的位置与活动情况,从而给以致命的摧毁。所以,该院帮助美国和同盟国提前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帮助美国人民少牺牲大量的子弟兵。从此,该院成了美国国防部的宠儿,而国防部、能源部、卫生部、航天局和国家基金会等就成了该院可靠的钱库。例如,在1994年10月—1995年9月的财政年度中,上述5个部门就给了该院2.813亿美元。最近该院又在为美国国防部研制新的军人军服和个人装备,以使减轻重量,增加个人活动强度,减少伤亡,并提高自救能力。

成就与贡献

如果说哈佛大学是出总统的大学,那么,该院就是出科学家的大学。从1944年该院的赖培(I.Rabi)获得第1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至2007年哈特怀(L.H.Hartwell)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63年中,该院共获得16个诺贝尔奖。据媒体报道,该院参与了拦截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

这样崇高的荣誉,是与该院从它创建以来就有优秀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的管理水平分不开的,是与它的严进严出的招生和毕业制度紧密相关的。能进入该院学习这一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很高的荣誉。对该院的每个学生来说,有三高三难:门槛高,入学难;教学质量高,考试难;毕业生水平高,而要毕业难。所以,不仅在申请入该院的高中毕业生中淘汰率高,而且已经是该院的学生(含研究生)中,要毕业,淘汰率也很高。该校与加州理工学院是全美两所读书最辛苦、学习最困难的理工科大学。

如果说在美国的政界、商贸界、金融财政界、法律界和医学界,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那么在美国的军事工业界、航天技术界、高新技术界和工业界,该院的毕业生同样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Kofi Annan),以色列首相内塔尼亚胡(B.Netangahu)和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L.Summers)等都是MIT的毕业生。

学校特色

该院最大的特色是有上百个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实验室。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林肯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前者很庞大,以致在校本部难以安置,只好设在波士顿地区的市郊列克星敦(Lexington)镇上。它有科研和工作人员2240人,其研究经费高达3.8亿美元,主要来自国防部的资助。

该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是全美国乃至全球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基地之一。

其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在全美国同类系中属首屈一指。该系毕业生找工作也容易。以致每年一年级新生的3/4要求上该系。但它的功课的繁重和考试的严格使一年学下来的新生就被淘汰掉一大批。但仍有全校30%的本科生是该系学生。可见其教学质量与专业热门的程度。

该院的航空与航天科学系、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核工程系都是全美和全球无校出其右的。它们研究的都是当代的前沿科学。

该院的斯隆(Sloan)管理学院(商学院)在全美各管理学院(商学院)中是独树一帜的。别的管理学院教学中强调“精英管理”,即“人”的管理;而斯隆管理学院强调“科学技术管理”。该学院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金融管理人才(银行、保险、证券、股市等)。所以要求学生的数学能力强,有准确的预测、预算和分析能力。由此理科毕业的人进该学院的较多。

为造就拔尖人才,斯隆管理学院每年设有50000美元的奖金,奖给最优秀、最实用、投资后最能获胜的毕业论文的作者。另外,麦肯锡公司每年拿出60000美元奖励给一年级新生中的前4名优秀者(每人得15000美元),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其他学生也都能得到各种相应的资助和奖励。2002—2003学年斯隆学院的学费为32470美元。比一般研究生高14.1%。2007—2008学年本科生平均学费已涨至34986美元。2011年的学费见前表。

该院的学生中,各裔族的人都有。在2001—2002学年中,在大学生的有色人种中,非裔占13%,亚裔占59%,西(班牙语)裔占24%,印第安人占4%。在研究生的有色人种中,非裔占15%,亚裔占70%,西裔占14%,印第安人占1%。而有色人种学生占全校大学生总数的47%,白人学生占45%,另8%是留学生。2010—2011学年中该校著名的工学院有研究生2696人,其男女生比为76:24。其中白人只占41%,留学生占43%,少数裔占16%,而且主要是亚裔生。

在全美各单项评比中的名次见所附各表。MIT在数学、物理、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电气、航空航天、工程和经济学领域均为全美第一名;生物科学居第2名,工商管理居第4名。微生物学居第2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居第3名。2010—2011学年的情况均见附表。

该院有956名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有107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有111人。两院院士共有218人,其中有的已故,有的已退休。目前在职的还有52名科学院院士和55名工程院院士。现在该院工作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有10人,其中包括丁肇中教授。

2010—2011学年在本科生五大热门专业中:40%的人学工程,15%的人学计算机科学,6%的人学生物,另有18%的人分别学数学和物理科学,以上5个专业共占学生的79%。经济危机以来,学数学和科学的学生大增。

一年级新生(2001—2002学年)中间段SAT成绩在1410~1560分之间。98%的新生是他们高中班上的前10名,100%是他们班上前1/4的学生,由此看出:世界顶尖级理工科大学新生质量之高。在这所科学殿堂中,没有任何一个种族的学生能占绝对优势。白人在大学生中也只占45%,在研究生中占的比例更少,因为研究生中世界各国来的留学生更多。

学生基本上是小班制上课。59%的班级少于20人,26%的班级在20~50人之间,只有15%的班级超过50人。

2010—2011学年有63%的本科生申请资助,其中约57%的学生被确认需要资助。这些学生平均每人每学年可得37696美元。

MIT做出的另一个惊世动作是:它把开出的全部主要课程首先都公开地上网向全世界公布,向任何国家、任何大学和任何个人开放阅读。这是一项大公无私的,有益于全人类的大好事。此事从1999年开始构思,2001年公布正式执行。至2005年年初已有536名教授所授914门课程上了网。台湾朱学恒首先发起译成繁体字中文版(网址www.twocw.net)。中国内地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组成了70多所高校的力量,翻译成简体字中文版(网址www.cocw.net)。从此,从网上也可以读MIT的课程。当然,所有翻译版未经MIT相关教授核校,其正确性就只有各自负责了。这是MIT对全人类又一极大的贡献。

与中国的关系

1907年是中国学生到该院学习的最早时间(幼童留学除外)。当时的顾惟情在该院学电机工程,得硕士学位。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该院的中国学生和华裔教职工就没有间断过。在华裔毕业生中,最著名的有:永利宁和永利津化工厂的创办者(前者即今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他于1913—1921年在该院学习化学,得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化学化工专家汪德熙、著名化学教授曾昭抡,也是该院的化学博士。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电讯工程教授朱物华,著名美籍电机工程专家任之恭,电机专家顾毓,化工专家顾毓珍,航天航空工程专家钱学森,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汽车专家孟少农,力学专家吴承康及台湾经济、科技和防务方面的要人赵耀东、张忠谋、陈履安、黄孝宗、朱信、郭婉容等一大批科技精英,皆毕业于该院。可以说,该院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现代科技人才。著名数学家林家翘,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现在仍是该院教授。

世界著名建筑家贝聿铭1936年入MIT后,被当时工学院院长爱默生看中,劝其学建筑。从此毕业于该校建筑系,后又转哈佛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70年来他为世界各地设计建造了40多座大型建筑物,得过多次奖。2008年3月28日,中国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MIT每年召开一次全球资讯高管会议,2011年是第8届。有800多人参加。中国的来宾是会议的一大亮点。联想、神州数码和软通动力公司等的高管与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超越十字路口——首席资讯官在数位商务世界的角色发展”。会议主席是MIT斯隆学院校友会波士顿分会主席荣光辉,无锡荣家望族人(荣毅仁)。可见中国留学生在MIT的实力与影响力之大。这次会议是MIT建校15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2010年MIT女校长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访问了北京,国务委员刘延东等接待了她。2011年4月刘延东和教育部长袁仁贵等回访了MIT,参观了一些试验研究中心,祝贺MIT建校150周年,并赠送MIT《中国文化丛书》。女校长宣布,MIT与中国有着100多年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早在1876年MIT就有了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幼童留学)。

2011年7月MIT中国研究生谢萱明和孙磊研究肥胖症病因有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对脂肪发育起关键作用的RNA。今后可从分子学角度控制肥胖症。

本书第三作者何思谦也毕业于本校数学系,得数学博士,是其第二个博士学位。03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SU)

Old Union Second Floor

Stanford, CA,94305

U.S.A.

Phone:650-723-2091

FAX:650-723-6050

E-mail:undergrad.admissions@

forsythe.stanford.edu

Web:http://www.stanford.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图书650万册,另有数万份缩微影卷和上万份手稿。图书拥有量占全美各高等学府第4位。其中有胡佛图书馆。蒋介石、宋子文的一些日记资料在此可以看到。

另有艺术博物馆、剧院、音乐中心、大型医院、钟塔、天文台、生物保留设备、海洋研究中心、食品研究中心等。

体育设施中有其他大学罕见的可容纳86000个座位的特大型足球场和多功能体育场,有18洞的大型高尔夫球场。斯坦福大学最大、最有优势的特点是它拥有3318.8公顷的大校园,这是美国其他名大学所罕见的。仅次于杜克大学(3448.3公顷),属全美第2位。这一土地的优势使它既可以充裕地发展自己,又可以财源滚滚而来。由此,斯坦福大学发展迅速,已经可以与哈佛大学和MIT并驾齐驱。

历史沿革

19世纪中叶是美国打通东西大通道(铁路)的年代。经营铁路是当时最大的新兴行业。1850年西部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美国联邦政府。经营铁路的富商,曾任加州州长的雷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在1884年带着他15岁的儿子游意大利时,他的儿子不幸染上传染病而客死他乡。这对他犹如晴天霹雳。从此,他觉得财产、农场和土地等对他来说已无多大意义。1885年11月,斯坦福决定将他的私产3319公顷农场和其他财产捐献出来,办一所大学供青年们深造。此后他开始找人筹备,同时建造校舍,至1891年正式招生。这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创始过程。第一任校长是耶登(D.Jordan),最初只有15名教师。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斯坦福大学近50年来的腾飞过程。斯坦福死后,学校经费一直比较拮据,因而学校发展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工学院,要求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1959年,当时的工学院院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庞大的校园土地部分以廉价租给企业家办高新技术实业,同时把斯坦福大学不断创造的高新技术以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的发展。而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们自己也可以租校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领导很快同意这一创造性的设想。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土地、人才、技术与资金四结合的高新技术园区从斯坦福校园(原为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后来又冲出校园,向南延伸至圣荷西市(San Jose)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硅谷”(Silicon Valley)。从此,斯坦福大学及其师生们大大地富裕起来。有了钱,斯坦福大学就可以在全美和全球范围内聘请名师巨擘,也可以从事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这就是为什么斯坦福大学现在被称为“西部哈佛”,而在理工科方面,也可以与MIT一决雌雄,成为名列全美前茅的顶尖级大学的根本原因。

成就与贡献

斯坦福大学出了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为纪念他,学校里设有胡佛图书馆和研究所)。2/3的联邦大法官(美国联邦大法官是终身连任的,共9位,其中6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建校以来共有18名教师得诺贝尔奖(不包括校友),其中有华裔朱棣文教授在内,在全美名列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2002年该校有124位国家科学院院士,有83位国家工程院院士,有219位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有24位国家教育院院士,有41位美国哲学协会会员。

该校有5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有23位麦克阿瑟奖得主,有21位教授获得国家科学奖,有3位教师得国家技术奖,有6位教师得数学基金奖,另有6位教师得卡利特(Koret)基金奖,还有2位教师得总统自由奖。有81名学生得到罗德奖学金。克林顿总统曾在耶鲁大学学习时因优秀而得到过这种奖学金,使他可以有资助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2年。更令人鼓舞的是,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居然获得12枚奖牌。一个大学能在一次奥运会上获得如此多的奖牌,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全球著名的太阳电脑公司主席麦克尼利(S.Mcnealy)是该校毕业生。

学校特色

斯坦福大学对全美和全球的经济、科技和金融作出了卓越而影响深远的贡献:它启动、引发和推进了全美和全球新一轮高新技术的革新和革命;它促成了硅谷(Silicon Valley)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像日本的筑波园区,中国的北京中关村园区和台湾新竹园区等国际上一大批高新技术园区;它加速了美国经济技术的更新换代,促成了美国持续10~11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全球这一时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使美国股票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不断升值;它促成了网络时代的提前到来。当然,这一切的发展,还有其他历史的和内在的原因。但是,斯坦福大学及其后来形成的硅谷是这一切的导火线和先驱者是毋庸置疑的。

斯坦福大学学术水平之高可以从附录各表中得到佐证:它在全美前50名大学单项评比中,各个都领先:最佳商学院(本科),最佳商学研究生院、最佳工学院、最佳法学院和最佳教育学院均属第2名,最佳医学院居第7名。在一个大学中,工、商、医、法、教五大支柱学院中各个都是强势学院,这在美国亦是罕见的。

斯坦福大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元教育政策,其生源充足而优秀。它的本科新生中,70%来自公立高中,30%来自私立高中。在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高中总成绩在3.8~4分的占85%(满分是4分)。在SAT语言项成绩中,考700分以上的占67%,在SAT数学项中,考700分以上的占71%。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率为87%~91%(大学生和研究生均以6年内毕业为正常,含兼职学生),即淘汰率为9%~13%。

斯坦福大学的女生在2003年占49.9%,男生占50.1%,几乎相等。2008年男女生比为52:48。

2002年斯坦福大学新生中有72.2%的人可以得到各种资助和兼职安排。大致上是:助学金、奖学金、低息贷款和安排校园内部分时间工作。其中得奖、助学金的占84.8%,贷款的占12.9%,部分工作的占2.3%。学校还设有各种体育尖子奖学金。另外,还有罗德(Rhodes)奖金、马歇尔(Mar shall)奖金和杜鲁门(Truman)奖金。至今斯坦福大学学生得罗德奖的81人,得马歇尔奖的59人,得杜鲁门奖的44人。2001年的毕业生在学期间平均每人受到各种资助17185美元。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2001年获奖学金的共119人。其中47%是工学院的,其次是人文科学学院的(32%)和医学院的(18%)。

研究生来自本州(加州)的占40%,来自其他州的占28%,来自国外的占32%。后者中亚洲的占56%,欧洲的占18%。

2001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专业排序是:1.生物与人类生物学;2.经济;3.计算机科学;4.英语;5.政策科学。

斯坦福大学现有终身教职的教师1701位。医学院最多,有698人,占41%;人文科学学院其次,有514人,占30%;工学院第三,共215人,占13%。这三大学院占了84%。工商管理学院有96人,占6%;地球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各有45人,法学院有43人,其他45人,它们合占16%。2011年新的情况已述于“基本情况”,可以对比。

2008年2月20日,该校宣布:凡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者,其学费全免;低于6万美元者,则学杂费、膳宿费都全免。这一新政策又将使全校2250名大学生受惠。从而使学校对本科生的资助额从原来的每年9300万美元增加到1.14亿美元。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来校学习,不因高昂的学费而使他们望而却步。

与中国的关系

1903年邰裴子(1884—1968)第一个到斯坦福大学留学,学经济,得学士学位。随后一个世纪中在斯坦福大学留学的著名人士有杨武之(1896—1973,复旦大学教授,杨振宁父亲)、梅汝趝、萨本栋(厦门大学前校长)、王启东(浙大副校长、院士)、牛满江、张孝骞等。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从1987年起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教授,1990年起升为系主任。1997年他因发现利用激光冷却捕捉原子的方法而得诺贝尔奖,是至今6位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之一。他1948年出生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St.Louis)。他父亲朱汝瑾出生于江苏太仓县,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工,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工作。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同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得加州伯克利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丘成桐曾在斯坦福大学任过数学讲座教授,后转到哈佛大学任数学讲座教授。他1949年出生在广东汕头市,在香港成长,香港培正中学毕业,入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数学系,1971年得数学博士学位。1982年得世界级的菲尔兹数学奖。

孙越崎1931年到斯坦福大学攻读矿冶科,毕业后又转到哥伦比亚大学矿冶科深造。中国最早的油矿——玉门油矿就是孙越崎领导开采的。

曾任俄勒冈州国会众议员的吴振伟(David Wu)是本校本科毕业,后转耶鲁大学法学院深造,得法学博士。04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UCB)

110Sproul Hall 5800,

Berkeley, CA 94720-5800

U.S.A.

Phone:510-642-3246(3175)

FAX:510-643-9201(510-642-7333)

E-mail:ouars@uclink4.berkeley.edu

Web:http://www.berkeley.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23个各种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50万册以上,居全美大学藏书量的第3位,仅次于哈佛大学(1300万册)和耶鲁大学(950万册)。有10万多种刊物,270万份缩微影卷,4400多万份手稿。

有人类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太空科学研究中心、大型电子显微镜、地震测量仪、计算机中心,校内还有57个研究机构,4座剧院。

加利福尼亚州是濒临太平洋、面向亚洲、邻近拉丁美洲的人口众多和经济繁荣的大州,有众多的外来移民和外国留学生。这一切给伯克利加州大学以充分的办学条件和生源。伯克利加州大学白人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38%~44%,而有色人种学生却占56%~62%。从1990年以来,学校就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多数派种族学生群众组织。在有色人种中,亚裔学生占大多数,而在亚裔学生中,华裔学生又占大多数,而且这个比例还愈来愈大。例如在机械系的研究生中,已经很长时间只有海峡两岸的中国研究生了。所以,只有实行多元文化,多元招生,生源才取之不竭。

历史沿革

19世纪中叶,旧金山地区是挖金矿,筑铁路,开工厂,建港口的建设高潮时期,大量移民和拓荒者、建设者涌入旧金山湾区周围。到1868年人们感到需要办一所大学来满足这些建设者子弟上学的需要,并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相适应,于是伯克利大学应运而生。

后来,加州进一步发展,各地也办了许多大学,州政府感到有必要对这些大学统一在一个领导体系中,并且合理布局。于是就把伯克利大学收归加州大学管辖,并作为一个分校设置。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校长任免权的问题,其他内部管理仍独自发展。亦即,加州大学仅是一个领导机构,它的实质内容都在各分校,也就是不同校区而已。这样做,伯克利大学可以得到政府的部分教育经费。

事实上,伯克利大学是加州大学9个各自独立的校区之一,它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系统内,建校最早、实力最强、质量最高的校区。甚至人们只知道伯克利大学,而淡忘了加州大学系统的总的领导机构。

伯克利加州大学(即伯克利大学)是全美最有名气的特大型公立大学之一。在2001—201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全美公立大学的列次评比中,它总是名列第一,可见其名声的显赫和实力的雄厚。它的学生总数经常保持在30000人以上。其中大学生在22000人以上,研究生8000~9000人。

所以,伯克利市实际是大学城,基本上是由伯克利大学的师生员工及其家属组成的。而著名的常春藤八大盟校中的任何一校都没有这样大的办学规模。

伯克利大学的4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大、质量高、学生多元化程度高、师生们的民主意识强。伯克利加州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反越战的大本营,师生们起了先锋作用。他们对任何不公正,不合理的事都要提出反对意见。他们甚至不接受国防部研究武器之类的任务。正因为有这样的民主传统,20世纪80年代末才能选定华人田长霖教授当校长。

成就与贡献

伯克利加州大学出过15个诺贝尔奖得主(按当时的统计方法),127位国家科学院院士,101位国家工程院院士。总统青年学者奖的得主也很多。这些使得它在全国评鉴中,居全美第5位。伯克利加州大学有45个系的170多位教授获得全美教学成果优秀奖。田长霖教授得此奖时只有27岁,是此奖最年轻的得主。早在1966年,全美教育委员会就评定伯克利加州大学为“全国发展最均衡、最出色的大学”。1994年又被评为“全美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全美规模最大、最杰出的研究型公立大学。

伯克利加州大学有28位麦克阿瑟(MacArthur)天才奖得主。获得过29个国家科学奖,有88人得过国家科学基金青年研究者奖,有82人得过斯隆(Sloan)青年研究者奖,得过125个美国促进科学进步协会奖,有131个富布赖特(Fulbright)奖学金得主,151个古根汉奖学金得主等。

伯克利加州大学有5个专业领域居全美第1位:它们是土木、化学、计算机、统计学与生物统计学以及德语。有7个专业领域居全美第2位:数学、生物、工业工程、英语、古典名著、历史和行政科学。居全美第3位的专业领域有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天体物理和天文学、经济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人类学、艺术史、音乐和社会学。在全美居前10位的专业领域共有35个。伯克利加州大学在全美各单项评比中的排位见附录各表。

在学习费用方面,非公民又无绿卡者,要多缴医疗保险费。读眼科、法学和工商管理者也要多缴费用。

2003年该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51.2%,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2011年的情况见基本情况。该校也与MIT一样,将教授的课程公开上网,让全世界都可以读到它们的课程。

与中国的关系

1901—1914年王佑宠首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学采矿,得硕士学位。随后的一个世纪中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和工作,其著名人物有姜立夫、吴健雄、袁家骝、葛庭燧、田长霖、李远哲、宋楚瑜、刘禾等数十人。伯克利加州大学历来是全美各大学中中国留学生较多的著名大学之一。

中国现代高等数学的建立与发展,与伯克利大学是分不开的。姜立夫、胡明复和熊庆来是我国现代高等数学体系的创始人。我国高校有数学系是1919年在北京大学开始。这一年正是姜立夫从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留学8年并得数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20年姜立夫到刚成立的南开大学筹建数学系。当时国内缺乏现代数学人才,他一人任教授兼系主任,全系就他一个教师。他一人教9种现代高等数学课,被称为“一人包教一个系”。他在南开大学工作到1948年。江泽涵、陈省身等数学名家,都是他的高足。陈省身长期在UCB任教授,直到退休。

1923年姜立夫与胡明复等负责编写、审查中国现代数学名词术语。这也是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姜任审查委员会主席。1940年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成立。姜任主任,从零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所。1926年姜立夫还应邀到厦门大学建设数学系一年。1949年他又到岭南大学创建数学系,1952年后并入中山大学。

吴健雄、袁家骝、葛庭燧都是著名物理学家。李远哲是著名的化学家,曾得诺贝尔化学奖,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宋楚瑜在该校攻读政治学,现为台湾亲民党主席。田长霖任过7年该校校长。刘禾(女)是改革开放后到美国留学的,现在该校当终身教授,教比较文学。

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是UCB数学系毕业生。他的导师就是陈省身。05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107Low Memorial Library

New York, NY 10027-9829

U.S.A.

Phone:212-854-2522

Toll-free Phone:800-895-1169

FAX:212-854-2863(6316)

E-mail:gsdegree@columbia.edu

Web:http://www.Columbia.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图书600多万册,缩微影卷400多万份,作者手稿2500万份。东亚图书馆和法学图书馆的藏书分别居全美同类图书馆藏量的第2位和第3位。全校共有26个图书馆。除Butler总图书馆外,各学院、各系都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

历史沿革

哥伦比亚大学是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是英王乔治二世批准并赠款建立的。1754年建校时称为国王学院。它没有教会的背景和影响。美国独立后,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改名为哥伦比亚大学。办学初期是以语言、人文和科学为主。后来才逐步增设了医药、法律、新闻、哲学、工程和建筑等学院,以后又开设了各地区性研究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在很长时间内只招男生,不招女生。后来为了男女平等,哥伦比亚大学另创立了巴纳特女子学院(Barnard Colledge),专收女生,以作平衡。直至1983年,哥伦比亚大学才男女生兼收。2003年时女生的比例为55%,超过男生。2008年为52:48。2010年为50:50。

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办在寸地寸金的纽约市曼哈顿区,虽经数次迁校,其占地面积仍然是所有知名大学中最小的,只有14.6公顷。这一特点,既是它的缺点,也是其优点。缺点是由此而使学校的校园和各种体育场地很小,难以招更多的学生,以致少招收大学生,多招研究生。另一缺点是,由于地处闹市,学校及周围地区治安状况不好。

其优点是:由于在世界大都市的纽约和在联合国附近,世界各国的元首、政要、名人、专家等经常来哥伦比亚大学作讲演和专题报告,几乎每周都有几次,学生们可以随意去听讲,甚至参与讨论。这就大大扩展了学生们的思路和见识,增强了学生们与外界的联系和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利的。另外,纽约的政治、经济、金融、贸易等信息也能及时影响学校的教学,同时使新闻、法学、医学、建筑等方面的学生有更多、更及时的实习机会。

由于是国王创办的,受教会和政府影响少,又地处纽约闹市,所以哥伦比亚大学历来民主、自由、开放的风气较为盛行。例如美苏“冷战”激烈的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就提出美苏应该和解。他们经常站在反战一边。

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最有名。新闻学院是美国报坛名人普利策(J.Pulitzer)1912年捐资创办的。现在全美最高的新闻奖就是普利策奖,该奖就是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为主评审后并由它颁发。这一切与它地处世界最大强国的最大城市的最大闹市区和毗邻联合国总部有关。

本校的法学院和教育学院亦非常有名。前者培养了中国的顾维钧,后者培养了胡适。

成就与贡献

哥伦比亚大学也是世界顶尖级著名大学之一。它在成立以来的两个半世纪中,培养出许多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新闻、文学等多方面的优秀人才和著名人物。它培养出了24位纽约州州长和纽约市市长、一批大法官、17位诺贝尔奖得主、多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和杜邦奖得主。国家宪法的起草人、开国元勋之一的亚·汉密尔顿,大旧金山地区奥克兰(Oakland)市的创建者、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东亚系前身)的创建人H.W.卡本蒂(Carpentier),美国空军将领、老布什总统国家安全顾问、1972年周恩来—尼克松破冰会谈的参与人史考克罗夫(B.Scowcroft),第一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约·杰伊等一批国家级重臣高官,都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被称为美国第四权力机构的媒体,其垄断者和主持人中相当多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美国国家银行的创始人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哥伦比亚大学在银行界也有很大影响。

著名的实验主义教育家杜威,心理学家桑代克,进步主义的先驱柯普屈等都是出自于哥伦比亚大学。

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是“二战”中欧洲战场上的名将,战后即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又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这一职位上被选举为总统。第32届总统富·罗斯福是哈佛大学毕业,1903年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深造,只是未毕业即离校。被誉为美国股神的巴菲特(W.Buffett)1951年在该校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总统奥巴马毕业于本校本科。

哥伦比亚大学从1923年起得到第一枚诺贝尔奖。至2000年的77年中共有64人得诺贝尔奖,其中8人得化学奖,11人得经济学奖,3人得文学奖,2人得和平奖,24人得物理学奖,16人得生理学和医学奖。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得诺贝尔奖第二多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共有73人得诺贝尔奖,是全美得该奖人数最多的单位)。至2007年按新标准计算,哥大得诺奖17个,名列全美第三(新标准不算校友及离校教职工得诺奖数)。

2008年在全美单项评比前50名最佳大学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院列第1位,法学院列第5位,商学院列第9位,医学院列第10位,其他领域见本书所列各附录。2011年新的情况亦见附表。

格鲁吉亚的现总统萨卡斯维尔是本校法学院毕业,律师。他回国后发动颜色革命,2003年当选为总统。随后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他派2000名士兵去伊拉克作战,是派兵第三多的国家。[1]

与中国的关系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的文化联系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中国派往美国留学的120名幼童中,唐绍仪等人就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唐绍仪后来任过政府总理,是孙中山与袁世凯南北议和的关键人物。

我国早期的爱国外交家顾维钧于1904—191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拒绝签字,并谴责和会偏袒日本侵占中国山东省权益。这是中国人民开始觉醒的标志性爱国义举,它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随后,蒋梦麟(1886—1964,曾任北大校长),张奚若(1898—1973,著名国务活动家),马寅初(浙大、北大校长,经济、人口学家),孙越崎(领导中国最早的油矿——玉门油矿的开采),孙科(孙中山之子),吴耀宗(宗教领袖),顾毓(交通大学教授),刘湛恩(沪江大学校长,因不与日寇合作,1938年遭日寇杀害,年仅42岁),宋子文,冀朝鼎(外交家),胡适,孙瑜(著名电影导演),黎照寰,罗家伦,罗隆基,冯友兰,张伯苓,熊佛西,徐志摩,李焕、侯德榜、任鸿隽、唐敖庆、潘光旦等,均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后起之秀的谭盾1957年生于长沙郊区,当过农民。1977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后转中央音乐学院。1986年到哥大作曲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87年巴托克国际比赛获首奖。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多次获奖。[1]注:为了各校有可比性,本校有特科生和非学位学生1932人不算在学生总数之内。学生总数即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各种非学位学生,如进修生、实习生、交换学生、职业培训生、短期培训生、旁听生等一切不授予学位的学生。06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UC)

1116East 59th Street

Chicago, IL 60637-1513

U.S.A.

Phone:773-702-8650

FAX:773-702-4199

E-mail:college-admissions@uchicago.edu

Web:http://www.uchicago.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图书670多万册,在全美各大学的藏书量中属第7位。另有上万种期刊、数万件缩微影卷和手稿。

有2座美术馆,还有考古博物馆、天文台、阿贡国家实验室(是全美五大国家实验室之一,原子弹的研究,由此开始)。体育与运动场馆应有尽有,配套齐全。

历史沿革

除了美国东部地区最早发展起来以外,地处美国北部五大湖沿岸,凭着五湖连通大西洋的便利交通和物流畅通,芝加哥地区在19世纪中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逐步成为工业、金融和港口城市。形势的发展需要建立高等学校来培养相应的人才和从事研究工作。于是当时芝加哥的浸信会教派劝说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1937年逝世)捐资在芝加哥办一所大学。洛克菲勒同意捐资60万美元开始筹建大学。至1891年正式成立芝加哥大学并着手招生。从那时起至洛克菲勒逝世的40多年中,他共捐资3500多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极大的款额。可以说,芝加哥大学是洛克菲勒捐资创办的大学。

首任校长威廉·哈伯,当时只有35岁,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他提出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办学做法。例如,他提出4季制学期,即一年分4个学期,每学期3个月,实际上一个学期上课只有10~12周。他认为这样做后,可以使学生在读完一个学期(10~12周)后,如认为自己不适合学某一系科时可以迅速转系、转校,不必等半年或一年后再转。反过来如有外面来的学生要到芝加哥大学插班就读,则一年也有4次机会。不会因转学而重读,浪费一年青春。又如,他规定每个学生一年中至少要读满3个学期。他这样做带来一个附带的好处是:贫家优秀子弟可以一年读4个学期,而用3年读完4年课程,既省了费用,又提前毕业。但是,这样做后,学生疲于奔命,十分紧张。因为10周左右,一晃即过,一不注意,立即影响学期成绩和总分成绩。

1929—1951年的校长赫钦斯,也提出许多独特的做法。例如他主张上门收优秀生,而不只等学生来申请。他每年派人到名牌高中去物色优秀学生,必要时读完高中3年级就可以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不必经过高中毕业考试和高考。他认为这是芝加哥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美国许多州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为4年制,共12年)。

2009财政年度芝加哥大学捐赠基金为45亿美元。

成就与贡献

芝加哥大学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研制了原子弹。它在20世纪30—50年代集中了一批世界顶尖级的物理学家:如强德拉什卡(S.Chan drasekhar),费米(E.Fermi),杰·迈耶(J.Mayer),姆·迈耶(M.Mayer),缪利肯(R.Mulliken),泰勒(E.Teller),尤利(H.Urey),扎克赖亚森(W.Zachariasen)和威尼尔(G.Wenyal)等人。当时在这个物理王国中的研究生们也是优秀的:如杨振宁、李政道和罗森布鲁斯(M.Rosenbluth)等。其中费米教授原是意大利科学院院士。1930年他就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1938年得诺贝尔奖。由于他不同意当时墨索里尼的内外政策,受到迫害。1939年1月被迫来到美国,加入到芝加哥大学的这个物理王国中。1942年12月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反应堆。这就为1945年原子弹爆炸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在全球第一个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原因。

就在费米离开意大利的前几个月(1938年),德国人哈恩等人首先发现了铀的核裂变反应,如果没有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战争政策,德国人很可能会首先掌握原子弹技术。正因为芝加哥大学集中了一大批顶尖级物理学家,美国政府才投巨资在芝加哥建立阿贡国家重点保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美国最重要的五大国家级实验室之一。这给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们如虎添翼,从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更大的成绩。这也是本校能列入全美十大名校之一的根本原因。

根据原有的统计,芝加哥大学是全美国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至2001年共得73个,在世界上也仅次于英国剑桥大学的77个。比哈佛大学所得的38个高近一倍。在全美得诺贝尔奖第二多的是哥伦比亚大学(64个),居第3位的是MIT(55个)。这说明:芝加哥大学对美国、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73个诺贝尔奖中,物理学奖24个,化学奖14个,生物医学奖11个,经济学奖22个,文学奖2个。可见芝加哥大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经济学方面,都是强项。在73位得奖人中目前仍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的教授有6位。诺贝尔奖是1901年开始颁发的,仅仅过了6年,1907年芝加哥大学就拿到了第一个物理奖。1912年又得到了生物医学奖。以上统计有与他校重复统计的现象。按新的统一标准,芝大得诺奖有17项,居全美第三位。

芝加哥大学有教师2110人,其中有44位美国科学院院士,123位美国文理学院院士。另有雇员(不含教师)12120人,其中7120人在大学,5000人在医疗中心。每年的财政预算11.54亿美元。到2001年6月30日止,校友捐款已达35亿美元。

芝加哥大学毕业生中的名人很多,涵盖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美国司法部长J.Ashcroft,加州大学校长R.C.Atkinson,西北大学校长H.Bienen,美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L.Botstein,著名考古学家R.M.Adams,著名演员和社会活动家E.Asner,玻利维亚共和国总统G.S.Lozada,舞蹈家和舞蹈动作设计专家K.Dunham,美国前首席检察官R.Clark,美国著名历史学家H.S.Commager以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D.Auburn和D.Broder等。

爱因斯坦1933年9月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后,密切注视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939年8月,在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后,爱因斯坦立即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他迅速组织力量抢先研制原子弹,否则,希特勒政府可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罗斯福同意这一建议,下令立即拨巨资组织研制原子弹,并对此命名为“曼哈顿计划”。参加这一计划的有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MIT等高等学校。著名的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芝加哥大学的阿贡实验室和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实验室由此而兴起。著名华裔科学家吴健雄、袁家骝等参加了这一计划及其外围科技工作。其中吴健雄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曼哈顿计划”的实施,将芝加哥大学推向了美国顶尖级大学的位置。它所得诺贝尔奖在全美之所以能居第三位与这一点是密切相关的。

2008年在全美各单项评比中,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居第15位;商学院居第5位,法学院居第6位。数学居第6位,物理居第8位,化学居第12位,生物居第18位。其他见所列各表。2011年的情况也在各新表中。

与中国的关系

芝加哥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留学生第四多的美国大学。占已统计到的当时中国留美学生总数的7.3%,仅次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中国青年最早到芝加哥大学留学的是1896年入学的程天斗,他在此学习到1910年。此后数十年来芝加哥大学留学的中国著名人士有:崔琦、饶毓泰、周培源、刘湛恩,物理学家叶企孙,北平市长何思源,数学教授杨武之(杨振宁之父),杨振宁,李政道,吴阶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始终主持为周恩来总理治病的医学教授),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前“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上海生理学家冯德培,著名科普工作者高士其,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外交家冀朝鼎,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是北京大学学士毕业,本校经济学博士毕业,和中国耳鼻喉科奠基人姜泗长等。他们在中国各个领域内都作出了很大贡献。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科大数学系,1991年获UC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入美林证券公司工作。现已成为华尔街金融巨子,与江平、李斌合称“中科大金融三剑客”。07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PU)

BOX 430

Princeton, N J 08544

U.S.A.

Phone:609-258-3060

FAX:609-258-6743

E-mail:不可用此与学校联系

Web:http://www.Princeton.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图书450万余册,还有数万种杂志、缩微影卷和大量手稿。有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音乐中心、视听表演艺术中心、阳离子和电子气体物理实验室、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学校最大的图书馆中的东亚图书馆的中文书储藏丰富,在美国各大学中名列前茅。在1756—1998年的242年中,共造了130座各种功能的建筑物。平均不到两年就建造一座大型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和特色,宛如建筑博览会。而本校的建筑学院正是其特色。

历史沿革

1746年在教会的支持下由英王乔治二世批准在新泽西州的纽沃克(Newark)市建立了新泽西学院(New Jersey College)。1756年迁到普林斯顿镇上(Princeton)。担任过两届总统的伍·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他1913年就任第28届总统之前曾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第13任校长,并对大学的各项改革有很多建树。这时学校已由新泽西学院改为普林斯顿大学(1896年改名)。威尔逊1879年毕业于本校本科,全班第三名。后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1890年任本校法理学和历史学教授,1902年任校长,1910年他当选本州州长后卸任校长,1913年当选总统。

普林斯顿大学早期也是白人男子的贵族学校。长期不收女生。直到1969年学校出现了一系列反越战、反保守、要求实行多元化教育的强力呼声后,才开始招收女生。现在女生的比例愈来愈高,至2001—2002学年,男女生的比例已达到52:48,几乎到了同等的程度。2008年为54:46。2011年的比例如前。

普林斯顿大学也是美国东北部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是全美著名的高等学府。在全国以大学部为主的排名中,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所列标准的评比中,普林斯顿大学经常排在前6名,有时列为第2名,甚至第1名。

成就与贡献

普林斯顿大学出过2位总统,美国第四届总统詹·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另外上面已提到,第28届总统威尔逊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和教授。按过去的统计方法普林斯顿大学人得过31个诺贝尔奖,全美排名第5位,其中物理学奖18个,经济奖4个,化学奖3个,文学奖3个,生理学与医学奖2个,和平奖1个。文学奖的得主之一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黑人女作家。按新的统计标准为得诺奖12个,全美第6名。另外,女作家卡罗奥兹(J.Carol Oates)和名作家费兹杰拉德(S.Fitzegerald)都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还出过一位副总统,12位州长,21位国会议员,39位州议员。曾任国务卿的舒尔茨(G.Schultz),汽车界的巨商爱柯卡(L.Iacocca),著名演员史都华(J.Stewart),女明星波基雪丝(B.Shields)等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1991年上任哈佛校长罗登斯丁(N.L.Rudensline)是PU毕业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1933年德国纳粹党迫害著名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时,他逃出德国来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工作,普林斯顿大学给他创造了很好的科研条件,使爱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后2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由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下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投奔此所从事科研工作,从而使此所声名鹊起,以致长期只提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而竟淡忘了它的主管单位——普林斯顿大学了。该所主要研究数学和理论物理。

普林斯顿大学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对美国的独立作出了贡献:1783年美国的大陆会议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纳邵大厦召开的(Nassau Hall),会议从6月开到9月。普林斯顿大学几乎成了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776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塞斯朋(J.Witherspoon)参加签署了《独立宣言》。1787年夏普林斯顿大学有9位毕业生被委派到参加宪法起草和宪法会议工作,比别的学校的毕业生都多。

1900年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了研究生院,从此开始培养研究生。1919年设立建筑学院;1921年建立了工学院;1930年成立了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在全国单项评比中的情况见附录相关表。

直到1947年普林斯顿大学才有了第1个黑人毕业生。从此黑人终于可以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了。1969年开始实行男女同校。1971年成立了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从1964—2000年普林斯顿大学有15位教师得到国家科学奖。其中谢威齐特(M.Schwarzschild)是死后颁发的。

与中国的关系

最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中国人是1911年入学的王赓(1895—1942)。曾担任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1897—1969)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建筑业巨子、和合集团总裁胡应湘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他曾捐赠1亿美元给母校,这是普林斯顿大学建校两个半世纪以来一个校友最高的捐款额。杨振宁、李政道、田长霖、饶毓泰、吴国桢(1903—1984)、余英时、邹至庄、章青驹、肖荫堂、王湘浩(1915—1993)等都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或工作过。

杨振宁曾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与爱因斯坦是同事。当过伯克利大学校长的田长霖教授从1958年7月起以20个月的高速度,在不到24岁时就攻下了“普大”的博士学位。真是“无华不成名校”。愈是名牌大学,中国青年愈敢于去攻坚。

上述王赓,无锡人,在美国留学7年(1911—1918),先在“普大”学习,后转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最后转美国西点军校学习毕业,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同学。回国后曾任黑龙江警察厅厅长,孙传芳的参谋长,其妻是陆小曼(后嫁给徐志摩)。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教授现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江平1986年毕业于中科大化学系,1993年得PU化学博士。后入华尔街工作,现在是美国金融巨子,与李斌、黎彦修合称“中科大金融三剑客”。(见芝加哥大学)2011年公共政策系毕业的贾在辰得罗兹奖,将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2~3年。他已被哈佛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从牛津大学回来后将入哈佛深造。他生于中国,幼年随父母来美,是各方面均优秀的未来领袖人物。08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

1201East California Boulevard

Pasadena, CA 91125-0001

U.S.A.

Phone:800-568-6341

FAX:626-683-3026

E-mail:ugadmissions@caltech.edu

Web:http://www.admission caltech.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是全美著名的理工科大学。除了有53万册图书和数万种杂志以外,它的最大财富就是数以百计的各种科学实验室。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型喷气推进实验室,导弹实验室,太空研究实验室,地震测定实验室(洛杉矶是地震多发区),海洋研究实验室,气象观察测定台,环境品质管理实验室,工业关系中心。该院是加州和洛杉矶地区地震预报和测量的权威单位。它发表的有关信息是媒体抢先报道的资料来源。

相关资料

加州理工学院培养人才的精品意识特别明显。它本身就是一所小而精的理工科大学。虽然它的在校大学生不足千人,连研究生在内也只有2000人左右,这与得克萨斯大学有50000名学生,伯克利加州大学也有30000多名学生相比,简直是一所不为人重视的“小”学校。然而,它在全美的排名却经常在前10名以内,有几年甚至排到第4名。这么小的学校却已获得27个诺贝尔奖(按原来的统计方法)。其中有1人得两次。若按教师人数平均计算,则获奖率达10%以上,即每百名教师平均得诺贝尔奖超过10位。这在全美是首屈一指的。现在在职的诺贝尔奖得主有:获化学奖的马可斯(R.Marcus)和单威尔(A.Zewail),获生物医学奖的路易斯(E.Lewis)以及巴尔的摩(D.Baltimore)4位。这27个诺贝尔奖中有13个物理学奖,5个化学奖,8个生物奖,1个和平奖。按新的统计标准,它得诺贝尔奖17人,居全美第三位。

该院功课的繁重和难度是有名的。要想进该院的青年人,除了要天资好外,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经历苦斗。该院毕业班中每年有20%左右的人不能毕业。他们在毕业以前的数年中就陆续辍学或转学了。CIT与MIT是全美学习最艰苦、毕业最难的两所大学。

该院的多元化政策也实行得较好,符合洛杉矶的多元人口现状。2003年它有39%的少数族裔学生。其中29%是亚裔。非裔和西裔各占5%。而到2008年,它的少数裔学生占52%。在全美最佳的研究生院评比中居第4位。在最佳工学院评比中,居第4位。它的大学生录取率很低,只有17%。它不设医、商、法、教育等学院。2010年只有15.27%的学生被录取。

该院的一年级新生中,属中间段的SAT成绩为1460~1570分,这是极高的分数。这些新生98%的人是他们高中班上的前10名学生,100%的人是他们高中班上前1/4的学生。本科生中女生只占29%~38%,研究生中女生更少。该院没有学生参加兄弟会或姐妹会。951个本科生全部是全日制学习,没有人兼职学习。否则,难以毕业。

该院只有270名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但却有66个国家科学院院士和33个国家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共99人,相当于现今全体教师的36.7%。这在全美,乃至全球是无校出其右的。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的博士生导师冯·卡门(T.V.Karman),他在1962年由于杰出的贡献为该院获得了美国第一个国家科学奖。此后有8位校友和1位教师获得国家技术奖。

与中国的关系

到该院留学的中国青年中,其著名人士有:钱学森、周培源、卢嘉锡、孟昭英、赵忠尧、谈家桢、范绪箕、林家翘、袁家骝、殷宏章、沈善鮍、郭永怀等人。有意思的是:20世纪上半叶到该院留学的26个中国学生中(手头统计到的、有姓名的),有22人得博士学位,4人得硕士学位。全部是研究生毕业。博士率高达85%。这在全美又是稳居冠军。而且这些留学生全部是学理、工和生物的。09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YU)

P.O.Box 1502A Yale Station

New Haven, CT 06520-8324

U.S.A.

Phone:203-432-1900(9316)

FAX:203-432-9991(9392)

E-mail:undergraduate.admission@Yale.edu

Web:http://www.yale.edu

基本情况

学院与系科设置

主要资源与设施

有天文台,广播电台,自然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马术中心,划船设备及各种户外教学中心。

有各类图书1070多万册。在全美高等学校中居第2位,仅次于哈佛大学的1300万册。另有数万份缩微影卷和各种手稿21万套。

历史沿革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正是欧洲宗教革命时期。一部分新教徒在欧洲大陆待不下去,逃到北美洲来。哈佛大学将其中的领袖人物和骨干分子收入校内,给予担任各种教职。清教徒的领袖马瑟对此十分不满,却又无奈。于是他组织一批清教徒,请当时的英国富商捐款另办一所大学,以示与哈佛大学相抗衡。1701年在大西洋岸边康涅狄格州的纽哈文地区(New Haven)办成了耶鲁大学。所以,有人也把耶鲁大学说成是从哈佛大学中分裂出来的。耶鲁大学也被称为“哈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