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继续跑下去:励志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17:30:36

点击下载

作者:一路开花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请让我继续跑下去:励志卷

请让我继续跑下去:励志卷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请让我继续跑下去:励志卷作者:一路开花排版:情缘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ISBN:9787502066413本书由四川文轩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第一辑 ——错的是一味地行走

他恍然大悟。他一直在跳槽,一直以为充足的水分在别处,而忽略了脚下深处同样有充足的水分。正因为他不停地跳槽,不停地寻找,没有把根扎下,最终让自己的才能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以致自己没有真正的辉煌与成就。而不如他的同事,正因为深深地把根扎入脚下的土壤,最终才长成参天大树,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儿子的创意毕淑敏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载于《小品文选刊》

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像泥沙般沉淀,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弯腰捡到两个亿文/倪西赟

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罗丹

一枚硬币掉在地上,您会弯腰去捡吗?这是网上的一个发帖讨论。讨论结果是多数人都不会去捡。因为现在的一枚硬币实在买不到什么,也做不到什么,有没有也无所谓。然而,一位名叫毛利元新的日本人,他真是“见钱眼开”,掉在地上的、排水道的任何硬币,他都捡回来,并为此成立了自己的“捞币”公司。

2012年5月的一天,毛利元新到岗亭去交停车费。他的钱包里刚好有一把硬币够交停车费的,当他把硬币拿出来交给收费员时,一不小心硬币都掉到岗亭下的排水道里。他看着掉在排水道里的硬币无奈地摇摇头,因为排水道用铁锁锁住了。

下班后,毛利元新去停车场开车,办公室到停车场有一段路,他路过每一个排水道,下意识弯腰看一下。他惊奇发现,很多排水道都散落着一些闪亮的硬币。毛利元新看到这里,眼前一亮:在东京,每天像我一样把硬币不小心掉在排水道里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如果能把全东京排水道里的硬币都捞出来呢?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说干就干,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咨询和调查,发现几乎每个被咨询和调查的人,都有把硬币不小心掉到排水道里的经历。东京的行政管辖区域有2158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为1300多万人,加上紧密相连的横滨、琦玉、千叶所组成的都市圈人口,将是3500多万人口。在这些人当中,假如有一半人不小心把硬币掉进排水道一次,那么整个东京的排水道将是一个“黄金水道”!

他回到公司,立刻向老板辞了职。经过几天的忙碌,他成立了自己的打捞公司,并拿到了政府颁发的打捞许可证。多数排水道污浊恶臭,而毛利元新却乐在其中。每天,他和他的员工,像一只只快乐的老鼠一样,穿梭在东京的地下排水道里,他一边帮政府疏通排水道,一边捞取排水道里的硬币。一切正如毛利元新所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已经成功从东京的地下排水道里捞出硬币90万枚,价值超过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获得极大成功的他并不满足这些,他还盯上了大阪、名古屋、横浜等大城市,将在那里拓展自己的“黄金水道”。

一枚硬币前,有人昂首走过,有人却弯腰捡起。走过的人一阵风,而弯腰的人,却能捡到两个亿!载于《青年文摘》

一口吃不成胖子,好多人总想干一番大事业,好高骛远就是通病。人生处处是财富,就看你能不能用心发现它。请潮狗做代言文/彭根成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

家住纽约的叶纳基姆,是美国著名服装公司“拉夫·劳伦”的一名服装设计师,在家里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设计室。鲍迪是她和丈夫婚后养的一只可爱的宠物柴犬。

鲍迪和其他宠物犬没什么区别,只要主人在家它就不会安静,总是欢蹦乱跳地围在主人身边转,不停地在主人身上蹭来蹭去的。主人高兴了,会和它玩一些互动游戏。主人散步的时候也会带着它出去遛遛。有时,鲍迪也会主动地来个萌人的举动,逗得主人笑个不停。

但是一旦和主人叶纳基姆走进那间服装设计室,它就会安静下来,远远地蹲在一边,或躺在沙发上,看着主人忙这忙那,从不去打扰主人的工作。叶纳基姆在试衣镜前试装的时候,它会在旁边一直盯着主人看,仿佛一个男人在欣赏一个美丽的女人试装,伸着舌头看着女主人前后左右不停地展示自己。等女主人展示完,鲍迪也会跑到镜子前来回地走动,边走动边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一次,它竟叼着一件主人掉到地上的西服,到镜子前不停地晃动起来,逗得女主人都不禁笑了起来。

笑过后,叶纳基姆心想:“我何不用做服装的边角料为鲍迪做几件西装呢?”想到做到,作为一个著名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做这点活是很轻松的事。没想到的是,当鲍迪穿上女主人专为自己设计的西装后显得特别兴奋和快活,而且马上跑到试衣镜前前后左右不停地扭动自己的身体,更加逗人喜爱。在一边看得兴奋不已的叶纳基姆急忙拿起相机不停为鲍迪拍照,在相机闪光灯不停的闪动下,鲍迪还作出几个更加卖萌的小动作。

事后,叶纳基姆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照片放到了facebook(美国社交网站)上,照片上传不久就得到很多点评。刚开始还有一些人提出批评,认为鲍迪穿着人类的衣服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后来人们开始批评它的穿着。有网友告诉叶纳基姆,如果给鲍迪配上合适的衬衫、领带、帽子就更酷了。众多的点评也提醒了叶纳基姆。她开始根据最新潮流为鲍迪设计不同的西装、衬衫、领带还有礼帽,并有意训练鲍迪摆出各种造型。

鲍迪简直就是一个天赋极高的模特,只要一穿上叶纳基姆为它设计的时尚服装,它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面对镜头,怎样摆出最萌的造型。叶纳基姆还专门为鲍迪设计了独具个性的博客网站,博客点击率很快达到了几十万,而且有些照片还登上一些媒体杂志。

2013年年末的一天,叶纳基姆在一个时装展示会上遇到了美国皮装品牌蔻驰公司的设计师瑞德·克拉考夫,在与他交流时得知克拉考夫正在为蔻驰皮装寻找代言人,并有意让叶纳基姆代为物色人选。

叶纳基姆回到家一开门,就看见丈夫和身前穿着格子衬衫、外套皮西服,带着眼镜的鲍迪,庄重严肃地在门前迎接自己。看到这一切,想到克拉考夫嘱托的事,叶纳基姆灵机一动:与其请人代言,不如请鲍迪代言,那样才更有新意更有趣。于是,她把鲍迪的博客链接发给了克拉考夫,并阐明了让鲍迪做蔻驰代言的想法。没想到不久就得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

半年时间,蔻驰公司的销售额就猛增了15%,鲍迪也因此一炮走红,而且开始参加一些模特展示会。鲍迪每次出场都是掌声不断,闪光灯也对着它频闪。一夜成名的鲍迪如今已经是美国纽约媒体的宠儿,这只四岁的柴犬在时尚圈被人们称为“柴犬潮男”。

叶纳基姆夫妇也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成了鲍迪的经纪人,如今已有意大利的Salvatore Ferragamo等十多家男装品牌公司和鲍迪签订了代言合同。

在这个追求新、奇、特的时代背景下,用明星代言已经不能打动大众的眼球,我们不妨就像“柴犬潮男”这样另辟蹊径,开创品牌代言的新时代。载于《青年文摘》

创新是企业不断上升的动力,也是成功之道。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和创意,并加以发展,往往就可以成为财富的来源。女儿的故事梅子涵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我不再哇哇乱叫了。

但是不管形势怎样严重,我终于懂了,女儿在题目做不出的时候,你不能骂她,不能朝她叫和吼。你一骂,一叫和吼,她就更做不出了。你越是骂、叫和吼,她就越是做不出,恶性循环。

这一点,我其实老早就知道,但是我却仍旧要骂、叫和吼。不是一直这样,但是次数不少。是心里发急,是气,认为她不用功,这样怎么考得上好学校,这样考不取好学校的!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泪流满面,黄豆大的泪珠滴滴答答,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叫道:你看着我干什么!她就只好不知所措地看着书、看着本子。我吼道:看着有什么用,做!

她妈妈说:“像神经病一样,哇啦哇啦!”——其实她有时候也哇啦哇啦的,否则女儿梅思繁就不会说你们两个一起发神经了。

有时还干脆动手打她两下。她妈妈说:“神经病发啦?”“神经病发了哦!”说时迟,那时快,她妈妈就冲上来保护她,背对着她,胸膛对着我,像黄继光一样,像董存瑞一样,像革命先烈一样,奋不顾身:“你神经病发啦!你神经病发了哦!”——她妈妈这一点非常好,非常very good,从来不动手打她两下,永远君子动口不动手,像曹迪民妈妈一样,吃生活(上海方言,意思是打一顿)是用嘴巴吃的,不用手。

梅思繁奶奶知道了,就骂我:“你小时候读书有人这样骂你吗?小孩子读点儿书就不得了了,大惊小怪,你以后再打她,我就打你!”梅思繁的阿太(上海方言,曾祖母)也骂我:“你小时候读书有人骂你吗?你还要打小人(上海方言,指小孩儿),我跟你讲,你要再打一下子小人,我就打你!”

阿太八十几岁了,她喜欢跟在人家后面起哄。

我说,你们懂什么。

她们的确不懂现在小孩儿读书的难,形势的严峻。怎么可以和我们小时候比!我对她们说:“你们不懂。”

奶奶说:“你懂?”

阿太说:“你懂?”

奶奶说:“你就懂骂小人!”

阿太说:“你就懂骂小人!”

奶奶说:“你以后不许再骂她了知道吗?你以后再打她,我就对你不客气!”

阿太说:“你以后不许再骂她了知道吗?你以后再打她,我就对你不客气!”

奶奶和阿太一唱一和。阿太像奶奶的跟屁虫一样。

我只好说,知道知道。

梅思繁妈妈说:“到时候又不知道了。”

我就说:“你是革命先烈!”

我说你有时候不是也哇啦哇啦的!

她说总比你好。

奶奶说总比你好。

阿太也说总比你好!

这是小学五年级再过两天就要进行毕业考的一个上午,这是一场殊死决战即将开始前的一个上午,真的是殊死决战:今年的考试又改革了,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点中学,而是必须在毕业考中拿到“资格证”才可以考。“资格证”有限,欢迎大家积极争取,这样就你死我活了,本来你死我活一次,现在是你死我活两次。

本来是考中学的时候你死我活,现在是毕业考的时候就先要你死我活了。一直你死我活到最后你考取了重点中学或者没有考取重点中学。

这个上午,我又找了几道“行程问题”让她做。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甲先行多少时间,乙在某地追上甲;甲的速度比乙快,甲到了B地又返回来,和乙在C地相遇;甲和乙在C地相遇,请问乙到B地还需走多少时间……

头很容易搞昏。一道就要好多分,错一道就完了。她在测验、考试、平时练习里头都搞昏过,我一直对她说,行程问题当心哦!经过反复做一直做,她已经很熟练了不大错了。但还得巩固和熟练,绝不能错!——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个上午,她却统统做错了。

做好了,拿给我一看,统统都是错的,没有一道对!我说:“怎么搞的,统统都错了!”“怎么会统统都错的!”“你是脑子有毛病嗬,统统都错了!”……我气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还有两天就要考了,她却统统做错了,做四道错四道,而且它们的类型都是做了又做的,做得不要做了……

我大吼大叫让她重新做,但是她眼睛看着我泪流满面。我大吼大叫你做呀!看着我干什么?你做!她低着头,笔在纸上不移动举步维艰,黄豆大的泪珠滴滴答答落下来……

我拉开房门说:“你给我出去吧……”就像所有的老师气急败坏的时候要把学生赶出教室,我现在也气急败坏,就赶她出去。她说:“爸爸,你让我到哪里去嗬……”

我说你出去吧,出去吧。

她说爸爸你让我到哪里去嗬……

这一整个上午,我在房里坐立不安困兽犹斗怒火万丈。我想完蛋了、完蛋了,做四道错四道。……这是怎么回事?这小孩儿大概是个笨蛋没有药医的!

我真的是有了点儿绝望的感觉。

到了11点多钟我下楼去找她了。她站在一棵树下,地上是草丛,她泪水已擦干,但额上全是汗。天气是已经相当热了。

我说走,回家去。

这时我已经不再怒火万丈困兽犹斗,而是基本心平气和了。

我倒了杯饮料给她喝,我说喝。

我说繁繁你重新做一遍,别急。

结果她四道题统统做对了。载于《考试报》

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父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时,照亮我的行程。一个把中国展现给世界的“95后”文/雪炘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在大山里,少年种下梦想

林语堂好动、叛逆,喜欢动脑筋,性格散漫,提倡闲适的生活。这真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如果再准确点儿,就是95后。只是,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他的生日是1895年10月10日。

他父亲是福建闽南一个小村庄的乡村牧师,为人和善、正直,受到乡亲们的拥护,虽然如此,家里依然很穷。他出生时,父亲由感冒转成了肺炎,没人帮母亲叫产婆。好在他前面已有两个姐姐,四个哥哥,母亲是有经验的。

尽管他调皮得连出生都要赶在节骨眼上,但父亲很疼爱他,并给他取名为和乐,希望他和和乐乐地生活。

当时因为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慈禧连滚带爬地逃往西安。但他的家乡依旧青山绿水,盆地土壤肥沃,乔木四季常青,花果月月应景。每天清晨,门口的古井旁边,女孩子的洗菜嬉戏声,将他拉进一天的玩耍中。

他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

每天漫山遍野滚爬,累了,就躺在地上看变幻无穷的云彩,嘴里念着它的样子——黄牛、鸡毛狗、嫦娥,可是又希望它是母亲做的卷饼……于是,不知不觉,口水流了一地。

他喜欢和小伙伴比赛爬树,摘果子吃,看谁摘得又快又多;他总是从教堂和牧师住宅之间的空隙里,侧身摸过去,然后从另一端的屋顶上滑下来;他常常看着山巅上的缺口,问周围的老人,如果这真的是神仙路过踩的,那神仙是什么样子,他怎么踩的?

人们都怕这个好奇心重的孩子。

他始终热爱家乡的四面环山,怪石嶙峋,可他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10岁那年,他要转学到厦门鼓浪屿的教会学校去读书,于是三哥带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坐在乌篷船上,穿越竹林,夜幕笼罩,箫声四起。他睁大眼睛,尽情享受着良辰美景,将它镌刻在心底。

一年之后,他归家,父亲的私塾也开张了。每天清晨,父亲带孩子读四书五经、中外典籍,和乐总要闹出小乱子。大姐叫他“魔鬼撒旦”或者“魔鬼撒旦的儿子”,他总从后面偷袭她,两人闹得更欢。

他和二姐关系最好。

对于调皮的他,父母都无计可施,二姐软硬兼施的方法往往奏效。

二姐清秀可人,人聪明,又爱读书。姐弟俩读了《福尔摩斯传》《三个枪手》后,对里面惊险刺激的情节念念不忘,开始自己编写故事。

母亲是他们最初的听众。

和乐把自己的侦探小说讲得绘声绘色,母亲还以为是哪部西方大作,不停问,后来呢?后来呢?见此情形,他编得更起劲。每天都更新,充满玄妙的逃亡与冒险,让母亲很是快活。

可惜二姐是个姑娘,终究是要嫁人的。虽然父亲没有封建思想,但供男孩读书都很困难,何况她已经是22岁的大龄剩女了。

几经思想斗争,她终于含泪嫁人。出嫁前一天,将和乐拉到僻静处,强忍着泪水塞给他4角钱:“和乐,我们很穷,姐姐不能多给你了。你要好好念书,不要糟蹋这个好机会。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这是姐姐对你的希望。”

后来,她死于鼠疫,他肩负起她的夙愿。在爱情里,他们都没有选择爱情

从鼓浪屿教会学校毕业,他来到厦门寻源书院,随后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

那年,他17岁,改名为林语堂。

第一年暑假回去,他急切约见了初恋女友,她叫赖柏英。她的笑如湖水般清澈,赤脚在阳光下奔跑,开出一个灿烂的春天。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下河捉鱼捉虾。她赤脚奔跑,他笑着追逐,多想成为她脚下的泥土。

最让他难忘的,是她在头上插枝菊花,就能让蝴蝶停在她头上。

他以为这就是此生相伴的人,可是当他决定要带她出国的时候,她却退缩了。

她外公瘫痪在床,需要她时刻照顾,她不能离开。他要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完成姐姐的重托,他不能留下来。

爱情和孝道,她做了自己的选择。

爱情和梦想,他做了自己的选择。

只是,他们都没有选择爱情。

回到学校,已经是大学二年级,他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冲淡伤痛。连续4次,领取不同的奖牌,这是在圣约翰大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他成为众人皆知的校草,成为隔壁圣玛丽女校的闺中话题。

然而,于他来说,最好的事是认识了陈锦端,两人陷入热恋。她是他同学的妹妹,用他的话说就是,她生得的确是奇美无比。她父亲是归国名医陈天恩,而他只是牧师的儿子,自然不成。

他们爱得太冷清,如果一定要选择爱情,结果会不会就完全不同?

陈父不给他们回想的余地,他对林语堂说:“隔壁廖家二小姐聪明又贤惠,我可以帮你做媒。”

林语堂感到莫大的耻辱,就算陈锦端不要他,她父亲也不需要急着把他推给隔壁姑娘啊。

他回到家里,扑在母亲怀里哇哇大哭,搞得父母莫名其妙。母亲叫来他大姐,问清原委,并给予开导和教育。

廖家二小姐就是廖翠凤,父亲是开钱庄的,在当时很有名望。

林语堂不想拂陈天恩的面子,却没心思真去相亲,宴席上只和廖家少爷们推杯换盏。

廖翠凤对他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真相貌堂堂。他身体健壮,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一副舍我其谁的豪情。她躲在帘子后面,仔细端详,只见他几口就扒一碗饭,不停地盛饭,却依然镇定自若,仿佛理所应当。

她嘴角掩不住笑意。

廖母不看好这桩婚事,跟女儿说,他是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的。

廖翠凤却坚定地说:“穷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让林语堂决定娶她为妻,两人很快定了亲。

定亲4年后,他以各种理由不结婚,其实还是放不下陈锦端。后来要出国留学的时候,才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将24岁的廖翠凤娶回家。

他心里明白,既然娶了她,就要负责到底。于是,他烧掉了婚书,因为它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两人从此踏上美国之行。在生活里,他一举成名天下知

24岁,他赴美哈佛读文学系,第一学期结束时,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考试。系主任觉得像他这么聪明的人,只要到德国的殷内大学修一门莎士比亚课,就可以拿到硕士文凭。

有文凭总是好的。

可是,就在这时候,半公费奖学金突然取消了。原来是清华在美的监督,拿着留学生津贴为自己投资,结果失败了,自己也自杀了。

本来就东拼西凑过日子的小夫妻,顿时陷入窘境,林语堂不得不到处找工作。

在殷内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后,他拿到哈佛文学硕士学位,又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婚后4年,廖翠凤终于怀孕,两人分外开心。她说,要回国生,不让孩子成为德国人。他也同意,用短短几个月修完剩余课程,带着博士学位回国。

回国后,他先回乡祭祖,再次想起二姐说的话。等妻子坐完月子,举家来到北京,他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中国此刻正处于文化时代大潮中,新旧交替,硝烟弥漫。新派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鉴定中国现代小说的鲁迅和周作人为主,一是以举着文学革命大旗的胡适为主。

大家,包括他自己都以为他会和胡适为伍,可是后来,他却和周氏兄弟越走越近。

29岁那年,《语丝》创刊,成为周氏一派发表意见的园地。胡适也创办了《现代评论》,徐志摩、沈从文、丁西林等也有文学创作在此刊发表。从此,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了著名的两派,丝语派和现代评论派。

两派如同不相与谋的战士,都对彼此不顺眼,每每在自己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战。让两派全面开火的,是“女师大”风潮,双方主力军都冲锋陷阵。最让林语堂引以为豪的是,他发挥早年苦练的棒球技术,用石子砸当局雇来的流氓的脑门,又准又狠,掀起一阵热潮。

这时,妻子正怀二胎。

二女儿降生时,他在一次次的风潮中,已斗得头破血流。他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书,拉上鲁迅等人,想把厦门大学做成第二个北大。

可是,系主任怕他夺位,扣压所有经费,连住的地方都难以满足。鲁迅忍无可忍,决定去广州大学。他也拖家带口,经武汉折到上海,并誓言绝不做政治家。

39岁那年,他在几年富足的生活后,再次陷入困境。因为提倡幽默,鲁迅和他绝交,他也早晚被人骂。

好的是,赛珍珠来到上海,她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她鼓励林语堂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解除世界上对中国的误解,并催他马上动笔。

不惑之年,《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四个月重印7次,登上畅销书榜,他在西方世界出名了。

时间长了,很多人说,他是靠卖国出名赚钱的,你看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就是“卖国家和卖人民”嘛!

他倒无所谓,主要是妻女不堪其扰,所以举家到美国避风头。他下船后,又会见了赛珍珠和她丈夫,根据其意见,开始着笔于《生活的艺术》。

这本书是他42岁开始写的,写到一半,他越看越不满意,索性烧掉所有书稿。1937年5月3日重新开始,7月底交了500页书稿,12月份被美国“每月读书会”特别推荐。

他于世界一举成名。载于《青年博览》

无论多少次深陷误解的困境,却始终不曾改变他的真性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这便是一个伟人给我们做的表率。追赶命运的农民文/[美]帕特里克·斯诺 庞启帆编译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修昔底斯

克利夫·扬,一个澳大利亚以种植土豆为生的农民,他在57岁时决定改写自己的命运。那时他的命运是在他的家庭农场里劳作,每天过着辛苦的生活。然而,克利夫酷爱长跑运动。

他决心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创造一个新的命运。不久,多雨的澳大利亚乡村公路上出现了身穿雨衣和胶靴的克利夫进行训练的身影。57岁的年龄、简陋的装备、恶劣的训练环境,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在农场的这些年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追赶他的梦想和创造自己的命运。他从不理会那些嘲笑他的人和那些试图把他驱离偏僻的公路的司机。他以每天增加20~30英里的距离不间断地进行训练。

1983年5月,经过4年不间断的训练,克利夫·扬震惊了整个世界。在61岁时,他赢得了悉尼至墨尔本距离875公里的超马拉松冠军。跑完这段距离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壮举,但61岁的克利夫·扬击败了世界上最好的长跑运动员,绝对令人难以置信!多年来,跑步专家认为,一个运动员一天跑完艰苦的100英里后,晚上就需要一定量的睡眠。然而,在比赛的第一天远远落后于其他运动员的克利夫在凌晨一点就起来,开始他的黑夜穿行。最终,他超越了那些习惯在凌晨5点醒来的领先者。克利夫的策略运用的非常好,他继续每天早上比所有的竞争者早4个小时醒来,然后开始跑起来。由于采用了这个大胆的策略,他第一个越过终点线时震惊了世界。经过5天15小时04分钟,61岁的克利夫·扬成了胜利者。

克利夫获胜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澳大利亚。在他这样的年龄、缺乏经验、与世界各国最好的长跑运动员进行竞争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有机会。他成了一个生命的传奇,整个国家都迷上了这个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的种土豆的农民。谈及奖金,克利夫幽默地说道:“10000美元,哇,那是很多很多的土豆呢!”接着,他又做了一件令人们惊讶的事:和其他付出了准备和努力的竞争者一起分享了他的奖金。

1984年和1987年,在克利夫62岁和65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了跨国比赛,继续使用他的凌晨1点策略。现在这种在凌晨1点醒来的策略,在今天的赛事中已经代替了凌晨5点开始的做法。

克利夫·扬打破了一种范式,克服了自我怀疑,并且做到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认为有一点可能的事情。更具有意义的是,他创造了自己的命运。他以他的激情创造了纪录,革新了长跑运动的经验模式,给后来的运动员带来了灵感,他没有像其他50岁、60岁、70岁的人被悲观的信念所束缚。

61岁,克利夫·扬在创造自己的命运的同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管你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你都可以掌握你的人生,追赶成功。在任何年龄,你都有力量达到成功,只要你愿意去追赶自己的命运。载于《意林·作文素材》

每个人都完全可以随时焕发生机,只要你愿意出发,并且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和力量大小。那么,年轻的你,还有什么理由整天埋怨自己时间不够、机会不好呢?奔跑吧,少年!“吻”出精彩人生文/倪西赟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7月15日,一位身穿蓝色旗袍校服的女生,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及各大媒体的镜头前,示范透过嘴唇阅读点字。她即是在今年全港中学文凭考试(即香港的“高考”)中,考得3科5++,2科5+佳绩,成为第二届文凭试最耀眼的状元。可谁知道,镜头前这个一脸阳光,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的女孩,竟是一位患有失明、弱听和十指触感障碍“三不感”的人。

1993年,她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出生,竟会有那么多的磨难在等着她。她出生几个月,就被发现有视力有问题,父母抱着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她神经严重萎缩,双目几乎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父母抱着她欲哭无泪。然而,磨难却接踵而来,在她四岁多的时候,父母发现手指尖也有触感缺陷,不能像一般失明学生那样双手触摸点字阅读;而到小一,她听力也开始下降。这些不幸,放在谁的身上,都将是一座座沉重的大山。

一般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残疾,别说是读书,能够让孩子生活无忧也就是万幸了。然而她是幸运的,她的父亲是点心师傅,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日子过得比较紧巴。但是,父母从没放弃这个“三感不全”的宝贝女。在生活上他们除了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而且为了她能够及时读书、认字,将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她按时上幼儿园,入读盲人学校。父母为了让她早些融入主流学校,在中一时便转往教学条件较好英华女校。

在爱的围绕下她特别懂事,特别坚强。她在家里从不给父母添麻烦,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总是自己尝试解决。

一般视障人士,都是用手阅读点字书,然而上天连她用手的能力都剥夺了。怎么办呢?她很是苦恼,但没有放弃。她不断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寻找最佳触点,终于有一天,她兴奋地发现,用双唇可以代替双手阅读。

每天,同学们看到她把书放在嘴唇上,好像在与书时刻“亲吻”。从此,课堂上、校园里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唇“吻”书,看似浪漫,实则困难重重。刚开始,她一遍又一遍练习用嘴唇阅读,但不得要领。不得要领,就不断地摸索,在她持之以恒的坚持下,终于熟练掌握了唇读的技巧。她用唇读点字每分钟大约读100个中文字,英文大概80个到90个。她虽然掌握了唇读的阅读方式,但相比之下,阅读同样的内容,她不仅比其他用手读书的失明人士慢,更要比正常人多花两倍时间。为此,在课堂前她要提前预习老师事先为她准备好的点字笔记,在课堂后,她几乎是除了吃饭、洗澡和睡觉外,其他的时间都用在阅读上。她认为,自己虽有听力障碍,但更不能放宽对自己的要求。

在香港,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参加“高考”可获安排豁免中英文听力考试。这对她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待遇”。她考虑再三,毅然放弃享受这样的待遇,因为她知道,应该凭自己的能力去闯关,无论考出来成绩怎么样,都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障碍和现实。如果这次选择逃避,这个困难以后都会跟住她。在应考英国文学她花了共8小时作答,中国文学则长达10小时,而一般考生只需要共6小时。因此,她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体力和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录取。她,就是香港励志少女曾芷君。

曾芷君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网志发表《为了我们的未来》文章中赞扬了她“意志过人”,诗人半纳在献给曾芷君的诗中赞美她的少女之吻,无数次地献给书本,连骄傲的蜜蜂蝴蝶都自惭形秽……“人生纵然充满荆棘,我依然无所畏惧。”面对种种困难,曾芷君毅然很快乐。她认为,快乐的时光多不胜数,快乐总比烦恼多。

是的,磨难就像一座山,那么攀上这座山并把它踩在脚下,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载于《意林》(少年版)

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拼命的日子,那些日子,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去做,也没人陪伴你前行,但你须知道,自己不拼命,就没人救得了自己。身残志坚,曾芷君告诉我们的不光是奋斗那简单。我是消防兵文/高小宝

从工作里爱生命,就是通彻的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

2014年1月3日上午9时许,武汉市公安消防支队徐东路中队接到一起警情,市内一家餐厅失火,要求紧急出警。险情就是命令,徐东路中队赶紧组织消防队员奔赴事发现场。事发地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临街小餐馆,滚滚浓烟从厨房涌出,由于对里面情况不熟悉,围观的群众神色戒备,不敢贸然上前。消防兵一到,人们赶紧让出一条道。

他和战友冲入厨房,发现里面共有8个液化气罐,其中3个阀门正往外喷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他们用水枪给瓶身降温,迅速浇灭,将两个着火罐子搬出,剩下一个罐子由于存气较多,“呼呼呼”冒着一米多高的火苗,根本无法用水枪短时间灭火。为避免爆炸,只能冒险先搬出去,再降温灭火。紧急关头,他没有多想,弯腰抱起喷火的罐横在身体一侧就往外跑,战友紧随其后用水枪灭火,跑出十几米开外后,他将“火罐”放在一处空地上,然后用湿抹布将其盖灭。虽然整个过程也就十多秒,但却惊心动魄,让人心悸不已。

跟往常一样,险情排除后,他和战友清理完现场就归队了,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消防任务,因为他们是消防兵,职责就是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他身穿消防服,双手抱着一个吐着约一米长火舌的液化气罐,冲出火场奋力飞奔的一幕却被人拍下来,并且发到了微博上。

看到这幅照片的网友们惊呆了,“这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有人这么勇敢”……感动敬佩之余,大家纷纷转发这条微博,数以万计的网友为勇敢点赞,毫不吝啬各种赞誉之词。有网友留言:“在别人应该撤离的地方,你们却出现了,在别人走向安全的时候,你们却向死神靠近。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含义。”于是,在不知这名抱着“火罐”的消防兵名字情况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抱火哥”。“抱火哥”的英勇之举令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不震撼,随着网友们进一步深挖,他的真实身份渐渐浮出水面。他叫皇甫江武,陕西白水县尧禾镇人,今年26岁,高中毕业后打了一段时间工。2011年,应聘到消防中队,目前是一名合同制消防员。

面对媒体的采访,皇甫江武腼腆地说,1月3日的救火场景,要不是网友提起,他都快忘了。他也坦言,虽然整个经过只有十余秒,自己也没受伤,但事后也有些后怕。“抱起罐子时,火苗掠过我的脸,我当时有过悲观的念头,但害怕只是一晃而过,因为我相信战友们一定会保护我,并肩战斗的战友让我更有勇气抱起液化气罐,如果我有事,战友们会帮助我。在火灾现场,每个战友都表现得很勇敢,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也许他讲的都是心里话,但是真要面对一个喷着火焰的液化气罐,没有足够果断的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将个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也难怪,有不少女网友知道事情经过后,大胆地表达了好感爱慕之情,留言询问:“他有对象没有?”是啊,这样有情有义、英勇担当的男人,有什么不能值得信赖呢?

当然,也有网友担心他的安全:“这是唯一的办法吗?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么做实在太危险了。”他解释:“根据我们的经验,像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一般不会爆炸。”但是,接下来他说的这番话,却让所有人振聋发聩,再次肃然起敬。他说:“其实老实讲,谁也不知道它是否会爆炸,谁都知道,一旦爆炸,凶多吉少。我没有选择,没有犹豫,没有思考,下意识就将它搬出来,送到空旷地带,让屋里被困人员远离危险。有网友说我是拿命在赌,是的,因为我是消防兵。”载于《做人与处世》

有太多太多这样平凡的人,他们平时默默无闻,可是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依然沉默无言,但却是最可爱的人。放低自己才能胜出自己文/石顺江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小宇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实习,能留在这家公司上班是他的最大愿望。可是,他却被安排到了公司文印室工作,整天不是做表格就是复印资料。

没干到一个星期,小宇就满腹牢骚。本想着名校毕业的大学生进公司,能分在一个重要的岗位上,既可锻炼自己,又能体现个人价值,可是事与愿违,他感觉有点大材小用。更让他厌弃手头这份工作的是,公司里有的人竟然喊他“表哥”“印帝”,一种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感觉从内心油然而生。每遇到同学和朋友,他就叫屈:“这活儿,没有一点儿技术含量,重复枯燥的工作,是人都会做,烦死人了!”

同他一起分来实习的还有一位女生,名叫王霞。这“表妹”表现却很坦然,丝毫没有那种玉陷泥淖、误落尘网的感觉。每天总是把要求做的表格制作好打印出来,再按照所需的份数复印。一切完毕后,她就坐在那里盯着电脑屏幕。小宇心想:“玩吧,玩吧,一点儿也不考虑自己的前途,真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丫头。”

三个月的实习期满,也到了决定留用,还是走人的关头。小宇对自己留在这家公司的胜算几乎没有。当公司人事主管宣布留用人员名单的时候,他却惊讶了,王霞竟然是第一位被留用的,而且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此时的他甚至有些愤怒,虽然自己内心曾牢骚满腹,可还是按时完成了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她一个整天只知道玩电脑的实习生竟然被提升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自己却要立马走人,太不公平了!

不甘心的他,找到公司老板要问个明白,在办公室里,老板打开电脑,向小宇展示了几十张PPT。

原来,这是王霞实习期间对公司每天打印纸的用纸总量进行的统计,她把它们作成了一页页PPT。一个星期五天里的打印量分布是不一样的:星期一用了462张纸、星期二用了543张、星期三用了786张、星期四用了400张、星期五用了573张,由于每天的用纸量不同,有时高有时低,会出现一个小的波动。然后,下一周再做一次统计时,王霞发现这个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而知道了总的用纸量。

接下来,王霞又统计出每天的打印纸中间有多少张是起草文件,有多少张是正式文件,做出了第二页PPT——一个比例图,就是第一天中有多少比例是起草文件,有多少比例是打印正式文件,这样就可以看到用纸来源的一个构成。

完成构成以后,她又计算出:如果把所有的起草文件都用双面打印,平均可以减少多少成本,最后计算出一个总的节约成本。

小宇眼中的丫头整天“玩电脑”,原来玩的却是这个!

老板对小宇说:“一位实习生能把打印、复印这件事情搞得这样清晰透明,有信息有数据,同时也有解决方案,而且能够做出投入产出评估。能够把这件小事管理成这个水平,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将来能够当办公室主任!”小宇听后满脸通红,自叹不如,心悦诚服地走出了老板办公室。

初涉职场,如果把激情湮没在琐碎的牢骚中,无论你的出身多么耀眼,也得不到上司的认可。手头的事情在你眼中不管是多么的平凡和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犹如王霞,把打印纸管理到极致,最终让自己脱颖而出。把自己放低,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出极致才是胜出的王道。载于《微型小说选刊》

低头把做好每件小事作为目标,成为习惯后,你会发现有个更加强大更加优秀的你在迎接自己。错的是一味地行走文/凤凰

人们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歌德

他所在的公司一天不如一天,随时都有关门的可能。他想走,可是又舍不得这份工作。他对这家公司已非常熟悉,对这份工作也已非常熟悉,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他希望公司柳暗花明,希望自己能赢得老板的注意,希望在这家公司发挥自己的才能,拥有灿烂的人生。

可是,公司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老板也不得不一再地裁人。他很担心,有一天,老板会突然裁掉他。他真的舍不得这份工作。

他的愁眉苦脸被父亲察觉,父亲问他发生什么事了?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父亲,问父亲自己该怎么办?父亲笑笑,告诉他说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叫卷柏,它会走。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它脚下的土壤水分不足时,它就会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只要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移动。当它移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就会把圆球迅速展开,把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当水分再一次不足时,它又会继续寻找充足的水源。他听了,笑着告诉父亲说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棵树,都知道在水分不充足的地方拔根而行,他所在的公司,就像是一块水分不充足的土壤,他只有离开,才能拥有自己的舞台,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拥有灿烂的人生。

第二天,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辞职书,尽管老板一再挽留他,他也坚决地要离开。

他去了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也得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开始的时候,他努力工作,希望自己在这里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拥有辉煌。可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这块土壤缺少水分,他想自己应该离开这里,于是他向公司提交了辞职书。由于他干得挺不错,经理一再挽留,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他坚决地要离开,他要去寻找水分充足的土壤。

他再次进入一家新的公司,这家公司比上次那家更具实力,更具前景,可是他只工作了半年,又辞职了。公司留他,但没能留住。

后来,他频繁地跳槽,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就先后在八家公司工作过。尽管每一家公司都很有实力,都很有前景,尽管他的职位也都很不错,但他总是认为水分不足,阳光不足。他毫不犹豫地离开,无论公司怎么挽留都留不住他。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三年前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同事,当相互问及对方的情况,他吃了一惊,同事一直没有离开原来的那家公司,现在同事已经成为那家公司的经理。同事说他很欣赏他的能力,希望他能回公司。他没有及时答应,说回家考虑考虑。

以前,同事的能力不及他,可是仅仅三年的时间,同事的职位就超越了他,待遇也超越了他。同事的前途,一片光明;人生,一片灿烂。而他,在新的公司里职位一般,待遇也一般,前途也很渺茫。并且,才干了三个月的他,又有了跳槽的想法。

回到家里,他在想,他是不是真的要离开这家公司,回到原来的那家公司去。直到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思考。当父亲问他怎么了,他就把自己的事说了出来,让父亲提提意见。父亲听了还是告诉他卷柏的事,父亲说卷柏是会不停地行走,是知道寻找水分充足的土壤,可正是由于它一直在行走,一直在寻找,所以,它无法把根深深地扎入土壤,所以,它永远无法长大。行走没有错,错的是一味地行走。如果把卷柏圈住,它无法行走,最后,它只能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这样一来,它同样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最终,它就会长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他恍然大悟。他一直在跳槽,一直以为充足的水分在别处,而忽略了脚下深处同样有充足的水分。正因为他不停地跳槽,不停地寻找,没有把根扎下,最终让自己的才能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以致自己没有真正的辉煌与成就。而不如他的同事,正因为深深地把根扎入脚下的土壤,最终才长成参天大树,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载于《微型小说》

我们不停地前进,却忘了为什么前进、前进的方向,以至于到最后偏离了最初的轨道。适当的时候,停下来思考,岂不是更好?不要迷恋山腰的风景文/朱国勇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2002年3月,美国纽约州立高级中学门口,一辆加长型林肯房车轻盈地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头发花白,身材健硕,面容祥和。老人步履矫健地来到校长室。校长约翰逊先生一看就知道这位老人是有身份的,于是,亲自冲了一杯咖啡端了过来。

老人说,他叫帕米拉,是微软公司的常务副总裁。这次来,是想找一个叫马克·扎克伯格的学生。微软公司希望聘请这位学生担任高级工程师。“年薪是……95万美元!”

约翰逊校长见多识广,但是听到这一句时,仍然吃惊得吐了吐舌头。年薪95万美元!这简直就是神话!在2002年,就是放眼全球,这样的高薪也不多见!

原来,马克·扎克伯格从小就被誉为“电脑神童”,10岁开始电脑编程。2001年末,马克·扎克伯格设计出了一款MP3播放机,无论是设计还是音效,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一时间,各大软件公司争相聘请马克·扎克伯格。微软公司经过董事会协商后,慎重地做出了这一决定。

帕米拉老人诚恳地对约翰逊校长说:“校长阁下,您能帮我劝一劝马克同学吗?我们公司可以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

冷静下来的约翰逊校长想了想说:“我可以替您建议一下,但我更加乐于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一会儿工夫,马克·扎克伯格来了。瘦瘦单薄的样子,很普通的一个小男生,只是,那双眼睛澄澈地闪着清灵的光。听完帕米拉老人的叙述,马克·扎克伯格腼腆地笑了:“谢谢您与微软公司的肯定,只是我想,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

那天,帕米拉老人十分遗憾地走了。临别时,帕米拉老人给马克·扎克伯格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可以随时来找我!”

2003年,马克·扎克伯格进入了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可是,他依然痴迷于电脑。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建立了一个供哈佛同学互相联系的网络平台,命名为“脸谱网”。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注册为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蔓延到全美各大高校。到2004年底,注册会员已经突破100万。于是,马克·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退学,开始全职经营网站。

到2006年,脸谱网风靡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整个欧美地区,注册人数达到了五千多万。

脸谱网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各大网络公司的注意。雅虎公司首先向马克·扎克伯格抛出了橄榄枝,出价10亿美元要求收购脸谱网。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轰动。10亿美元!只要马克·扎克伯格点点头,年仅22岁的他,就可以跻身全球顶级大富豪的行列。其锋芒,可以直逼当年的比尔·盖茨。

可是,这一次,马克·扎克伯格又一次让世界为之侧目。他微笑着拒绝了。他说:“我要做全球最好的社交网站,我要做最顶级的网络公司。”

看来,想要收购脸谱网是不可能的了。2007年,微软公司经过仔细权衡之后,出资2.4亿美元收购了脸谱网1.6%的股份。

2010年,脸谱网注册用户达到5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亿,公司的市值达到15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本人也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最佳年度人物。

如果当初马克·扎克伯格满足于年薪95万的工作,如果当初马克·扎克伯格10亿美元把脸谱网给卖了,那么,马克·扎克伯格还能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吗?

经受住诱惑,才能得成功;经受住大诱惑,才能得大成功。那些小富即安的人,不要指望他们能有什么大作为。往往有许多人,他们之所以不能登顶,并不是因为能力的匮乏,而是因为迷失于山腰旖旎的风景,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载于《青年文摘》

谁能想到当年单薄瘦小的男生到现在成为一名大富豪?成长过程中要面临许多选择,有时候放弃反而能更好地拥有未来。在“岔路”上找回自信文/嵇振颉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2008年高考,他以660多分,青海省理科第五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入学前,他觉得生命科学是交叉学科,未来的职业前景一定不错。可是,一切似乎朝着他设想之外的方向运行。专业课枯燥乏味,让他感到很不适应。他不想成为只会搞理论的学究,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想换个专业,由于绩点不够只能作罢。于是,他开始放纵自己,在网络游戏中醉生梦死。通宵“练级”“做任务”,他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暂时休学回家静养。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又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到社会上“闯荡”一下。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只能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休学期满,他辞去工作,再次回到宁静的校园,希望重新找回自信。

可是,现实再次泼了他一盆冷水,他对未来越来越迷茫。就在此时,朋友邀请他参观就读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课堂上,学习内容不只是枯燥的理论。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老师傅,手把手地传授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一个念头在心里萌发:从北大退学,到这所技师学院继续学业。“什么?你要从北大退学,去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学校?你是不是疯了?”很多人对他的想法表示难以置信。父亲在电话里和他吵了好几架,气得撂下几句话:“技校是什么地方?那是读书不好的人去的地儿。你这个高才生去那里读书,不是大材小用吗?如果不听我的话,以后有你后悔的。”

他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先说服母亲。听到儿子的决定,母亲也很震惊。不过想到儿子在北大读书的痛苦经历,做娘的心还是软了下来:与其让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苦恼中,还不如顺着他的兴趣尝试新的道路。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了他的决定。

2011年冬天,他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求学。考虑到他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让他直接进入技师班学习,并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他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十几台从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总是第一个来到实验室,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连饭也忘了吃。直到实验室管理员在一旁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2014年11月,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会场上,他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比赛中,他的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娴熟,最终夺得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好多企业向这位行业技能高手伸出橄榄枝,他用成绩证明曾说过的话:“如果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

他叫周浩,是一名从北大退学的、在读的技校生。面对媒体采访,他自信地说:“我所学的技术在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正如乔布斯所说:“你必须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在别人认为的“岔路”上,周浩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他所热爱的事业,由此成就了精彩人生。载于《意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那个最真的自己,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努力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般贴切:“你要听话,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这座城市的繁华并非与他们无关文/袁恒雷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彭沙尔

2001年,张轶超在复旦大学读研。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同学一起去上海市郊江湾镇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给那儿的孩子们上课——杨浦区江湾镇是农民工聚居的地方。

原本,张轶超是冲着玩儿去的。他想象中的画面是这样的——虽然学校很破旧,可孩子们很天真,上课时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高高兴兴;等他们要离开了,孩子们依依不舍,挥手相送……就像电影里那样。可是现实完全不是如此——整堂课非常吵闹,没有几个孩子认真听讲。当有志愿者拿出一大袋糖果时,他们才终于安静下来。

当他们离开时,学校的老师把一大袋糖果撒向空中,孩子们开始抢,有人打闹,有人哭……就在那一刻,张轶超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难道给孩子们带些好吃的糖果就能够改变什么吗?张轶超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要改变一点什么真是任重道远。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都在扩张,往田地中生长,到处在建地基、造房子,无数劳动者离开他们的土地来到上海,从事那些最苦最累的活,维持这个城市的运转。可是人们往往只看到这座大都市的华丽光鲜,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隐没在灰暗角落里的面孔。

那些跟着父母来到大城市的孩子难道真的可以享受到城市给予的荣耀吗?当很多上海家庭不惜代价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让孩子上名牌大学的时候,那些辗转来沪的外地孩子却还在为争抢一颗糖果而打架,而哭闹。

从那以后,张轶超开始力所能及地为外来孩子做事情。

一到周末,他就去农民工子弟学校上课;一有机会,他就为孩子们募集图书、体育用品和电脑。

第二年,张轶超意识到这些农民工子弟缺少一个固定的场所,孩子们下课后甚至没有一个学习和交流之处,他们的父母也没时间管他们。在朋友的资助下,张轶超租了国权北路久干公寓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基地,命名为“久牵”活动中心。

就这样,张轶超做志愿者的热情越来越高,复旦大学的同学也给予了很多支持,轮流来给孩子们上课,开启了很多课程。公寓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但好景不长,一年之后这个地方就撤了。没别的原因,没钱了。张轶超发现,当你试图改变一点什么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只好重新把志愿者工作的中心放回学校,他又定期去给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课。

后来,张轶超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影,看着看着,他感动极了。

那部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里,一群孩子在马修老师的指挥下,用童声唱出了天籁般的《海洋》,张轶超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激荡:“我也要搞个合唱团!”

但张轶超的合唱团却办不起来——什么都缺:一没基础,二没老师,怎么办?

后来,他在网上和一个做公益的朋友闲聊,聊到电影,他就说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想办个合唱团,对方说正好他那儿有一位志愿者是学音乐的,可以当老师,免费教孩子们唱歌,要不试试?

于是,2006年2月28日,张轶超和这位音乐老师到那所民工子弟学校挑选了44个孩子,成立了合唱团,名字就叫“放牛班的孩子”。

然而合唱团成立的第一个月,张轶超花得最多的时间是用来劝架和维持纪律。好不容易把纪律维持好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一起唱歌了,一张嘴,张轶超又愣住了。这44个孩子没有一个受过音乐训练,没有一个能完整地唱完一支歌。他们认为的唱歌就是把歌词大声地喊出来。

张轶超告诉他们,合唱不是让自己的声音盖过别人的声音,合唱是所有人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构建,把一个最美好的世界用歌声表达出来。

合唱团找老师很困难,专业的老师上课一次最低500元,张轶超自然是付不起的,只好靠志愿者来教孩子。但志愿者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员很不稳定。合唱团的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公司白领,短的教一个月,长的教半年一年,已经先后换过7个老师了。

一开始,张轶超雄心勃勃地梦想着训练出一支非常棒的合唱团,就跟电影里一样,去全国巡演,让所有人都关注到这个农民工子弟群体。

然而,现实不是那么容易被梦想超越的。跟城市孩子相比,这些外来农民工的子女们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张轶超发现,这些孩子甚至都不敢在人前大声讲话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没有自信。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处境有着天壤之别。

张轶超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贵族学校当老师,待遇相当不错。上那所学校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高中一年的学费就是8万元,上课用的是国外教材,高中毕业不参加高考,直接去参加海外高校的入学考试。

但是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又是怎样的状况呢?他们甚至没有一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