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健要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16:45:58

点击下载

作者:洪朝阳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视力保健要诀

视力保健要诀试读:

前言

眼睛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体对外界的感知90%以上来自眼睛,人的视力好坏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影响极大。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从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防治眼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唤起全民对眼睛的珍惜、爱护和重视,每年6月6日被定为全国“爱眼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500万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9左右。专家指出,如果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80%的盲症是可以避免的,我国卫生部已经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在中国消灭可避免盲。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而不仅仅是眼科医生的共同努力。

如何能够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眼病从而有效地保护好我们的视力呢?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做好眼科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眼科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或减少和控制眼病的发生、发展。编者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并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常见眼病防治的新成果编成此书。

本书主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眼球发育特点,从视力发育与视力维持和保护保养两方面重点介绍常见眼病,内容涉及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常见眼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本书力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使之成为适合于不同年龄人群的眼病防治参考用书之一。

本书由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眼科医务工作者共同编写。在构思编撰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谨向所有作为本书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不足和错误之处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眼球的概述

眼睛是人体当中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用来接受光的刺激,然后通过视神经将光的冲动传送至大脑,并经过大脑的融合而产生立体视觉。据悉,人类认识外在世界的信息90%来自视觉。

正常眼球是一个直径为24毫米的近似圆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构成(图1)。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视网膜。纤维膜质地坚韧,具有维持眼球形状及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又可分为角膜、巩膜两部分。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中间有一直径2.5~4毫米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的强弱变大或缩小,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与虹膜相延续的结构称睫状体,其中睫状突分泌房水,充满前后房,睫状突有调节焦点的作用。后部中层棕黑色部分称脉络膜,又称血管膜,主要起遮光作用,并供给营养。最里层是接受光线的视网膜,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薄膜,具有感光作用,类似照相机用的胶卷。图1

健康的眼睛不仅具备视觉功能,而且还能反映人们的情感,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因此人们常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某一种东西。就说明眼睛是非常的宝贵。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它,使它永远清澈透明,永远有光彩。

第二部分 视力发育阶段的眼保健

一、新生儿眼部感染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过产道时即已接触细菌,其中有些属非致病菌,也有少数致病菌。所以,可对新生儿使用抗菌素滴眼液滴眼,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眼病的发生。一般每日滴眼1~3次,每次1滴。然而有些父母缺乏这方面的保健知识,认为新生儿太小,眼药水会伤害眼睛。有人统计,在农村接生的新生儿其眼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二、新生儿眼底出血

胎儿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产道组织压迫、产钳损伤时均可引起眼底出血。因出血的多少及部位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这在充分估计产道及产程情况后即可避免发生,如遇难产可行剖宫产。

新生儿眼底出血的治疗:注射维生素K1针,每天1~5毫克。根据病情连用3~5天。

三、新生儿泪囊炎

胎儿出生时其泪道系统的发育基本完成,但泪道功能尚不完善,有时泪道开放不全甚至不开放,导致新生儿经常流眼泪,这是一种叫“新生儿泪囊炎”的疾病。

新生儿泪囊炎多数是由于鼻泪管在鼻腔的下端的出口被先天性一层薄膜所封闭,或因上皮的碎屑堵塞了泪道所引起。极少数是由于骨部的狭窄或鼻子的畸形造成的。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这层很薄的膜组织仍然是完好无缺的。但在出生后3~4周以后,这层薄膜就自行破裂了。如果这一过程中这层薄膜未破裂,仍然堵在鼻泪管开口处,这样,在泪腺分泌以后,泪液不断的积聚在管腔内,越积越多,刺激管壁粘膜而引起泪囊炎。这种泪囊炎一般是单侧,很少是双侧,除了流眼泪之外,有些小儿眼睛里还有脓性分泌物。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因为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泪道仍处在继续发育阶段,所以不必急于采取手术疗法,应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即在局部滴用抗菌素眼药水的同时,对泪囊部进行压迫按摩,方法是:由眼睛内眦角向鼻腔部加压按摩,力量要适当,每天做2~3次。如果仍不通畅,应到医院眼科做泪道冲洗,反复进行,目的是冲破膜组织。如果仍然流泪,最后采取泪道探通术,用探针将膜组织穿破,以使泪道通畅,泪液能顺利的流到鼻腔。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多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600克的早产儿,一般均有出生后在温箱内过度吸氧史。吸氧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无吸氧史者,也可因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急剧上升,胎儿氧分压转入新生儿氧分压时剧烈变化导致本病。此外,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也是本病发病原因之一。

由于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善,以周边部最不成熟,当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可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导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穿过内界膜向视网膜表面发展并伸入玻璃体内,由于渗出及玻璃体内血管机化,在晶状体后面形成结缔组织膜,亦可因牵拉出现视网膜脱离。

在治疗上,早期可进行光凝或冷凝治疗;为了预防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活动期重症患者必须经常予以扩瞳,以免虹膜后粘连。扩瞳剂以2%后马托品为宜,一可避免阿托品中毒,二可防止因长期持续的瞳孔散大而引起虹膜周边前粘连。如果虹膜前后粘连已经形成,而且比较广泛,则可考虑施行抗青光眼手术。已有广泛视网膜脱离或完全脱离者,须行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割术。

本病视力的预后,以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及纤维膜残存范围的大小而异。能在活动初期第1~2阶段自行停止者,视力将无太大损害,虽有纤维膜残留,而未累及黄斑及中心凹者,可保留较好视力。当纤维膜形成为4~5度时,视力高度不良。

对早产儿严格限制用氧,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能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不宜太长。此外,早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E,也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对有吸氧史的早产儿,应该及时请眼科医生检查眼底,并需进行定期随访。

五、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在胎儿时期,眼球的房角组织发育不正常,在出生后,其前房角的功能不好,导致房水排出困难,形成高眼压,引起巩膜和角膜扩大,出现眼球变大,称之为先天性青光眼,又叫“水眼”(图2)。图2

此病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不要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一双先天性大眼睛而自喜。如果你的孩子的眼睛比别的孩子的眼睛突出的大,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是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一般分为两类,有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青光眼。

1.婴幼儿型青光眼

是先天性青光眼最常见者,多发生于3岁以下。30%~40%的患儿出生时已很明显,出生后6个月内,将近75%~80%的患儿已能显出来;到1岁时90%的患儿都能被发现,其余10%的病例在1~6岁时被诊断出来。

关于发病机制,说法不一,但目前普遍认为是房角发育异常或房角处有一层膜覆盖。

症状表现:双眼发生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混浊,角膜大,瞳孔不大。必要时在全麻下测量眼压及检查眼底。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如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及其他滤过手术等。以早发现、早期手术效果好,但多数因治疗较晚而效果差。

2.青少年型青光眼

也称发育性青光眼,多发生在6岁以上。发病较晚,自觉症状不明显,往往早期易被忽视,直到晚期患眼失明或因视野小,走路困难才被注意。其眼压波动较大,往往伴有近视。待患儿引起注意来医院检查时,大多眼底已有改变;乳头杯状凹陷,视乳头苍白萎缩,视野缩小,房水流畅系数低。

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一般可做小梁切除术。

部分先天性青光眼有家族史,有遗传倾向,所以家长有青光眼时,要注意孩子的眼睛是否正常,可去医院检查,以免误了治疗时机;同时,对少儿出现进行性近视性屈光不正者,宜仔细检查眼底、房角,测量眼压,以免漏诊。

六、先天性白内障

1.概述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期常见眼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或不伴有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都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1)遗传:约1/3患者与遗传有关,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则常由主要的遗传方式所决定,通常是隐性遗传或显性遗传。(2)孕期感染:母亲怀孕头3个月病毒性感染如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可引起胎儿的晶状体混浊。这是由于此时晶状体囊膜尚未发育完全,不能抵御病毒侵犯,且晶状体蛋白合成活跃,对病毒感染敏感。(3)药物作用:母亲怀孕期,特别是怀孕前3个月,使用一些药物,如应用糖皮质激素,一些抗生素,特别是磺胺类药物;或暴露于X线下,均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4)母亲怀孕期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

2.先天性白内障的常见类型

先天性白内障可为单眼或双眼发病,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也有些直至儿童期才会影响患儿视力。一般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形态和程度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前极白内障:为胚胎期晶状体泡未从表面外胚叶完全脱落所致,是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混浊。多为双侧,且静止不发展。由于混浊范围不大,其下皮质透明,对视力影响不大。(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混浊,是胚胎期玻璃体血管未完全消退所致。多为双眼发生、静止性,少数为进行性,由于混浊位于眼屈光系统结点附近,对视力有一定影响。(3)冠状白内障:与遗传有关,为双眼发病、静止性,很少影响视力。(4)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混浊,双眼性、静止性发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5)板层白内障:又称绕核性白内障,是先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先天性白内障种类的50%。典型的板层白内障是围绕相对透明的核,且呈向心性排列的细点状混浊区,其上绕有许多类似菊花样灰白色的纤维束。混浊区的厚度和深度取决于致病因素持续作用的长短。病变发生越晚、病理因素作用时间越长,则混浊越靠近表面,范围越广泛,影响视力也越显著。双眼受累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散发的所谓获得性板层白内障,其发病与低钙血症、低血糖等内生环境有关。(6)核性白内障: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散发性。胚胎核和胎儿核受累,呈致密的灰白色混浊,但皮质完全透明。本病多为双眼发病,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7)先天性全白内障: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多见,少数为隐性遗传。是晶状体纤维在其发育中、后期受损所致。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混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可在出生时即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混浊。由于晶状体上皮及基质在胎儿期被破坏,出生后不会有新的纤维生长。本病多为双眼发病,有明显视力障碍。(8)膜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的晶状体纤维在宫内发生退行性变时,白内障内容全部液化,逐渐被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使膜性白内障呈厚薄不匀的混浊。可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损害严重。(9)其他:如缝性白内障、纺锤形白内障、珊瑚状白内障等。

3.如何早期发现先天性白内障

首先,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正常情况下,3个月的婴儿应当知道用手取物,拿一玩具在他眼前移动,他的眼睛或头有跟随运动。1岁左右的婴儿可主动捡起身边的玩具或拿取食物,如果患有白内障的儿童,尤其是双眼患儿,这些能力明显减弱。其次,若父母发现孩子眼珠不自主地颤动,应引起警惕。另外,注意患儿有无代偿头位,即由于患眼视力不好或看不见东西,患儿视物时使用视力较好的眼,导致看东西时歪着脑袋,头部偏向视力好的一侧。

如有上述表现,应请眼科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4.治疗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若对视力影响不大,如前极、冠状和点状白内障,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可定期观察。(2)明显影响视力的全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可选择晶状体吸除术。手术愈早,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愈大,所以应尽早手术。(3)晶状体吸除术后,眼需要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以防弱视,并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常用的矫正方法有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以及人工晶体植入。(4)在饮食上,白内障患儿每日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多吃一些牛奶、瘦肉、猪肝、鱼、虾类;适当增加维生素,多吃些蔬菜、水果;同时还应补充一些氨基酸类食物,以促进患儿大脑的发育。

5.预防

先天性白内障的预防可从两方面考虑。(1)家族遗传性:有白内障家族史者应避免近亲结婚,必要时婚前行染色体检查,同时应劝其少生或不生孩子。(2)妊娠早期的防护:母亲在怀孕期间,尤其是6个月内,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预防感冒及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尽可能少去公共场所活动,一旦有不适,应及时检查。另外,不要随便服用药物。

七、视网膜母细胞瘤

1.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核层胚胎原始细胞的恶性眼内肿瘤,俗称“黑蒙猫眼”(图3),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14000~1:20000,患病儿童性别无差异。该病不仅可以使眼睛失明,而且可以造成患儿死亡。发病很早,有时生后即被发现,90%的患者见于3岁以前,7岁以后发现者极罕见。大多数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约占30%。

2.临床表现

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婴幼儿期,早期不易被发现,常因发现患儿瞳孔内呈现白色反光(白瞳症)而就诊。另有少数患儿因斜视或患眼红痛而就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起始于眼底任何部位,但多数位于后极部或赤道部以后。病程可分为4期。图3(1)眼内生长期:检查眼底,可见黄白色隆起的肿块,可有视网膜出血,或伴有视网膜脱离(图4)。(2)青光眼期:肿瘤不断增长引起眼内压逐渐升高,眼球逐渐膨大,患眼红痛,角膜水肿。(3)眼外蔓延期:肿瘤继续增长,逐渐破坏球壁向眼外蔓延,进入眼眶,使眼球更加突出,巩膜溃破,眼球表面出现巨大肿块(图5)。(4)全身转移期:肿瘤细胞可由血循环或淋巴系统向骨髓、肝、脾、肾等脏器转移,也可以经视神经纤维或视网膜血管向颅内转移,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图4图5

3.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人多为幼儿,瞳孔散大,出现黄白色反光,X线拍片,75%病人有钙化点,呈斑点颗粒状阴影。B型超声波检查,有实质性肿块回声,即可诊为本病。

黑蒙猫眼并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独有的体征,应和有白瞳症的其他眼病相鉴别。(1)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又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见于早产儿,生后体重轻,有吸氧史,双眼发病,晶体后有白膜。(2)转移性眼内炎:有全身感染、高热或外伤史,细菌转移到眼球内而发炎,玻璃体化脓,房水混浊,早期有充血疼痛,晚期眼球萎缩。(3)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10岁左右的健康男性儿童,单眼发病,瞳孔呈黄白色反光,眼底可见大块黄色渗出,位于视网膜血管后方,突起,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4.治疗

对这种肿瘤,越早治疗越好,早期摘除眼球可以保全生命。手术时剪断视神经至少在10毫米以上,若发现视神经断端有瘤细胞浸润或已穿破眼球向眶内蔓延,应行眶内容摘除术,并结合放疗化疗,以防复发。若为双眼,应先摘除失明的一侧眼球,另一眼可采用放疗、化疗、冷凝或激光治疗。

5.预后

本病预后不佳,病人就诊时大多数已是晚期,不仅患眼失明,而且可以造成死亡。据文献记载,一侧患者,50%存活5年,双侧患者,如一眼摘除,另一眼行放射治疗,存活率为35%。本病的预后还与瘤细胞分化程度,视神经被侵犯程度有关。瘤细胞分化较好,死亡率约为8%,瘤细胞高度不分化者,死亡率为42%;肿瘤未侵犯视神经者,死亡率约为8%,若肿瘤已浸润到视神经断端的切除平面时,死亡率增至65%。

八、斜视

当双眼视轴不能互相平行,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即一眼在正位,而另一眼在斜位,称为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

斜视分为隐性斜视和显性斜视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共同性显斜和非共同性显斜,共同性隐斜和非共同性隐斜。

1.隐斜视

两眼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或处于潜伏的不平衡状态时,两眼便脱离平行眼位,但尚有一定的融合功能,维持双眼单视,无任何症状,为此来就医者很少见。多数在发生失代偿时出现视疲劳或眼位偏斜才来就医。(1)共同性隐斜视:用眼球遮盖试验或隐斜计检查,不难做出诊断。双眼所得的隐斜度一般相等或相近,即为共同性隐斜,可分为内隐斜、外隐斜、上隐斜等。(2)非共同性隐斜视:多为眼肌不平衡,早期眼肌轻度麻痹引起。双眼隐斜度数有一定差异。

隐斜的有关症状:部分隐斜患者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眼痛、头痛、失眠、烦躁、不愿看书学习等。改变注视点困难,即由看近改为看远时视力不清,畏强光,喜在暗处,戴墨镜舒适,闭一只眼舒适等。阅读时易串行,字迹模糊不清,不能持久。有时出现复视和显斜。缺乏立体感,不能从事驾驶、高空作业。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容易患麦粒肿,记忆力下降等。

治疗:首先应做屈光检查,矫正其屈光不正,如果不能减轻其原有症状则应根据斜视度配戴三棱镜或进行手术治疗,调整眼肌的位置,可以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显斜视

眼的视轴明显偏斜,融合机能已不能控制。双眼单视,双眼视轴分离,立体觉丧失即为显斜。可分为共同性和非共同性两大类,有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等。(1)共同性显斜:双眼无论向何方向转动,其偏斜角维持不变,其眼肌及神经无器质性病变,仅是双眼位的不同,是与大脑高级中枢在形成双眼视觉反射过程中遇到障碍而发生变异有关。

共同性斜视的发病率比较高,约占儿童的1%左右,所以预防和治疗斜视应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

治疗:家长、教师发现儿童眼斜、有视力障碍,双眼不平衡等都应让其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是斜视,是哪一种斜视,及早地采取治疗措施:验光配镜,纠正视力和调节异常,对弱视的要进行弱视训练和眼肌训练,以保证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如上述方法无效,应考虑尽早手术治疗。一方面可以帮助恢复双眼单视,形成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另一方面如果达不到此目的,也可以起到美容效果,消除心理障碍。(2)非共同性显斜:此种斜视是眼球运动障碍,可以是中枢性病变引起的同向或异向的运动障碍,也可以是下神经单元所致某条眼外肌麻痹,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形成的斜视,各方面的斜视角不相等。

主要症状是复视,头晕不适。为了减少这种症状,患者往往出现歪头斜颈的姿势,这叫代偿性头位。

这种斜视诊断比较困难,要仔细的检查,逐步分析。另外还要通过仪器检查,才能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斜视及哪一条肌肉的毛病,以便采取治疗措施。早期可用药物治疗,但疗效多不显著,另外可用三棱镜治疗。手术治疗一般要在药物治疗6个月以后,视其情况而定。

九、弱视

眼球无器质性病变,经验光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分为轻(原始矫正视力0.8~0.6)、中(原始矫正视力0.5~0.2)、重(原始矫正视力≤0.1)度。弱视患者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都不完善,将给以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应注意弱视的早发现早治疗。越早越好,到成年后则难以治疗。

1.弱视的分类

从弱视病因上可分为5类。(1)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即视物成双。为了克服复视对视觉的干扰,大脑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来的神经冲动,久而久之就发生弱视。(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度数不等(相差2.5D以上),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同或大小不一致,融合困难,大脑皮层中枢长期抑制屈光不正度数大的眼的物像,而发生弱视。(3)屈光不正性弱视:单眼或双眼有中度或高度屈光不正,而没戴矫正眼镜,常发生弱视。此种弱视戴合适眼镜后,视功能逐渐提高。(4)视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儿时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由于患眼视线被遮断,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婴幼儿因手术遮盖一眼,也可发生弱视。(5)先天性弱视: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可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2.预防和治疗

弱视是一种常见病,对视功能的危害也很大,所以家长要注意儿童的视力情况,尽早教会儿童查视力,并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治主要有以下3点。(1)早期矫正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经常配戴眼镜。(2)斜视性弱视者要早日矫正眼位。(3)发现弱视,及时治疗。

为治疗方便,弱视眼一般分为两种即中心注视性弱视和中心旁注视性弱视。其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中心注视性弱视:主要有健眼遮盖法。强迫弱视眼看东西,以刺激视网膜黄斑提高视力。强迫儿童做一些精细的用视力的工作,来锻炼弱视眼,可望提高视力。

中心旁注视性弱视: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后像法:盖健眼,用强光刺激弱视眼,然后在闪烁灯光下令患儿注视一目标,一天可数次,每次15~20分钟。(2)红色滤光片法:盖健眼,在弱视眼前加红色滤光胶片,目的是使中心旁注视改为中心注视,然后再提高视力。(3)压抑法:用药物(1%阿托品)和镜片来抑制健眼的视力,来刺激促进弱视眼的视力,治疗时间长,儿童不易坚持,往往半途而废。也可用遮盖法,但效果不显著。(4)视刺激器疗法:也叫弱视治疗仪法,治疗时盖健眼,用弱视眼来看图、画图,以刺激弱视眼,提高视力。

要想治好弱视,必须启发鼓励患儿的主观努力,医生、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要密切配合,对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绝大多数儿童视力能达到正常,并获得良好的立体觉。

第三部分 视力维护和保养阶段的眼保健

一、眼的屈光与调节

人能看清楚外界的景物,是由于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进入眼内,在无调节状态下,经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晶体及玻璃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这种功能称为眼的屈光。

正常眼为了看清各种距离的物体,必须改变晶体的弯曲度,以增强眼的屈光力,这种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就叫做调节。

调节是由于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体向前凸出,增强屈光力完成的。调节力的大小,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青少年调节力大,老年人调节力小。

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来自5米以外)经过眼的屈折后,焦点正落在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图6)。图6

由于眼球的屈光力与眼轴不相适应,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不能准确的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当眼的屈光力过强或过弱,不能与正常眼轴相适应,所引起的屈光不正称为屈光性屈光不正。由于眼轴过长或过短,而不能与正常眼的屈光力相适应,所引起的屈光不正称为轴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三种类型。

(一)近视眼

1.概述

近视,即是指看远物不清楚、看近物清楚的一种屈光异常状态(图7)。主要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眼球前后轴过长,物像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而是成像于视网膜前,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则是一个朦胧圈,表现为视物模糊不清。图7

2.症状(1)视力:看远不清,看近清楚。(2)眼疲劳:近视眼病人若不戴眼镜,在作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由于过度使用集合,不使用或少使用调节,破坏了调节和集合的平衡关系,患者出现眼疲劳现象,眼胀痛,头痛及恶心等。(3)中度以上近视眼,往往发生玻璃体混浊及液化,常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4)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长,眼球增大,外观上有眼球突出状态。

3.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鉴别

假性近视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眼病之一。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过强,在不注意用眼卫生的基础上,过度使用调节,以致引起睫状肌的持续收缩,使眼的屈光力增强,形成的近视状态者称为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属功能性改变,只要设法使睫状肌松弛便可治愈,不必配戴眼镜。若假性近视得不到及时正确地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真性近视。两者可通过以下方法加以鉴别。(1)散瞳测视力:点用散瞳药将瞳孔充分散大后,加用小孔镜检查裸眼视力,散瞳后视力无改变者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者为假性近视。(2)散瞳检影验光法:散瞳后检影,若光影顺动,为假性近视;若光影逆动,为真性近视。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3)云雾法:双眼同时配戴+3.00D球镜片,视5米以外的物体持续3分钟,然后除去右眼镜片,立即检查视力,如果视力增加者为假性近视,否则为真性近视,以同样方法检查左眼。

4.医学验光

验光是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集情况,它以正视眼状态为标准,测出受检眼与正视眼间的聚散差异程度。由于很多人在一生中,几乎都会和眼镜结缘,因此,目前验光是眼视光学工作者最基础、最常用但又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就验光这一名词而言,在社会生活中,不论眼科医生,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十分熟悉。

一般来说,15岁以下少儿配镜首先应做散瞳实验。这是因为少儿眼睛调节能力强,容易产生视觉紧张,因此屈光度数不能只以静态屈光度为标准,应先进行散瞳实验充分放松眼睛后,再进行医学验光,才能得出孩子真实的屈光度数。正规医学验光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眼睛健康检查。(2)客观检影并辅助电脑验光,检查旧镜度数,得出精确的屈光度和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3)眼屈光平衡,检查主导眼,眼睛与手一样,有人以右手为主,有人以左手为主,右手为主的人约有50%主导眼是左眼,戴镜前后的主导眼必须保持一致。(4)检查眼位,如果有内隐斜,近视眼必须配得浅些,远视眼必须配得稍深些,如果有外隐斜则相反。(5)调节力测定,调节是指能看清楚近距离物体的能力,如果调节力强,近视眼必须配得浅些,远视眼要稍深些,如果调节力弱则相反。(6)检查双眼视功能,测定远近融合力,确保配戴眼镜后双眼能协调一致地使用,特别当双眼度数不一样时,必须进行双眼功能的评估。(7)准确测量瞳孔距离,瞳孔距离是指双眼光学中心的距离,远处瞳孔距离要大于近处,要保证双眼光学中心与所配眼镜光学中心一致,保持双眼单视功能。(8)试戴镜片。(9)结合上述检查结果给予合理屈光矫正处方,并指导其科学配戴眼镜。

5.治疗(1)假性近视:由于没有器质性改变,眼轴没有拉长,用药物散瞳以解除睫状肌痉挛,或配戴解除睫状肌痉挛的远视眼镜,或配合穴位电疗、针刺等疗法,有些视力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能巩固治疗效果。(2)真性近视:一般药物和物理疗法对此疗效均不显著。故多主张配戴合适的眼镜为好。如果不戴,由于经常近距离视物,可促使近视进一步发展。长期不戴眼镜,视功能得不到锻炼,即发生退化,形成弱视和斜视。

配戴眼镜要符合眼睛的生理要求,这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散瞳医学验光、配镜等,不仅眼镜的度数要配准确,而且还要有合适的瞳孔距离。有些学生不经医生验光就去商店或眼镜店随意买眼镜戴,或者随便乱戴别人的眼镜,这都不利于眼睛保健,不仅视力矫正不好,而且容易引起疲劳症状,使近视度数加深。

近视眼配上眼镜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中、高度近视要经常戴镜,不能戴戴摘摘。另外还要经常复查,如3个月或一学期复查1次,如有变化随时更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