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4:53:36

点击下载

作者:胡鞍钢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级中国(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超级中国(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超级中国胡鞍钢 著本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万字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超级中国

胡鞍钢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216-20190226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第一章 中国:一个新兴超级大国2. 第二章 经济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3. 第三章 人口统计学的挑战:老龄化社会与快速城市化4. 第四章 健康中国:进展与问题5. 第五章 教育与人力资源6.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创新7. 第七章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8. 第八章 中国发展目标与大战略9. 第九章 中国如何赶超美国:从综合国力的视角(1990—2013)10. 第十章 中国与世界:从现代化的追赶者到人类发展的贡献者第一章 中国:一个新兴超级大国

中国在经济上赶超美国指日可待,但重要的是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科技、生态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多发展,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第一节 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国外观点与文献回顾

中国正在经历两个历史性的转变:一是从乡土化的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转型;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激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的15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不止两番。即便是在发达富裕的工业化国家,这样的进程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却仅仅被浓缩在了一两代人身上。

中国究竟为什么在过去超过30年的时间中经济增长能保持如此高的水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有效避免了类似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中期“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经济波动和长期政治动荡现象的发生。此外,中国已经能够避开苏联式的改革所引发的国家分裂和社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同时弘扬中国式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稳定的区域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也对中国转型成功帮助不小。最后,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政治以及国防能力均显著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崛起:作者的视角

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看,中国正值GDP快速增长的经济起飞期,由于外溢性和正外部性,对世界其他各国来说,中国的崛起意味着机遇,而不是威胁。简言之,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全貌,而且还重塑了整个世界。第三节 作为新型超级大国的中国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将会是一个成熟、负责任、有吸引力的超级大国。

人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个超级大国:

——文化因素,其必须有很强的文化融合性,适合各个文明的生存与发展;

——地理因素,其必须控制有广阔的陆地或者海域;

——经济金融因素,出众的经济实力是超级大国的必备实力;

——人口因素,超级大国应该有大量受到较好教育的公民;

——军事因素,超级大国应该拥有相对无懈可击、有能力阻止或造成巨大破坏的统一军事力量,并有能力将影响力投射到全球各地;

——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即拥有一个强大的政治制度,能够动用大量资源去实现全球政治目标,或带来强大意识形态影响。

但实际上,与其讨论超级大国确切的定义是什么,不如界定哪些国家是超级大国。很显然,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就是美国,如果中国超过美国,那么中国就是超级大国。

中国并不想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领导者,相反,中国需要和美国合作,共同应对世界经济、政治、能源、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将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超级大国,是一个高人类发展水平、较低贫富差距的超级大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软实力”资源超级大国,是一个成熟和负责任的超级大国。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是普遍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共识,无疑将继续成为未来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到2020年,中国必将能对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议题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和正能量,并且与世界各国合作。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对全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中国期待世界的发展,世界也期待着中国的发展。第四节 分析框架

本书中采用的分析基于多个模型。对中国崛起的讨论是有广泛依据的,且涉及许多不同的问题。论述方式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笔法,而不是密切关注细节。总体分析结构,采用从解释现状到分析条件,然后依据这些条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的形式,逐一推进。

这些分析提倡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发展。此外,关于中国的任何评估必须兼具动态和整体性。单个与整体、动态与静态都要关注,这样才能避免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必须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机制,换言之,我们必须分析政治决策是如何应对挑战并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中国的转型问题。第五节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这本书致力于讨论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针对中国的崛起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预测?中国一旦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国际影响?2020年之前,中国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其迅速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国家战略?

可以预期的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在经济上赶超美国指日可待,但重要的是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科技、生态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多发展,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章 经济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条U形曲线。1950年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经济起飞。今后,中国会继续它的经济奇迹,中国GDP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第一节 U形曲线: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追赶的历史。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经过现代化的过程,许多后发的工业化国家已经追赶上或超越了它们的先行者。相较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缺少必要的创新能力来实现现代化,因此它进入了经济实力下降时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以倒U形的曲线作为模型,中国的发展路径则可以使用正U形的曲线作为模型。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生产要素的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即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效率。

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源泉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阶段(1952—1977年)。从长期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一时期,它既是中国高经济增长潜力的标志,也是国家之后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这段时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计划经济时期,主要因为TFP显著提高,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改革的模式不同于其他国家,并不能用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或模式来解释。我将它称为基于“解放思想”和“观念创新”的经济改革。这也许是中国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也可能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显著现代化贡献。第三节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并有希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8%—9%的GDP增长率。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和国内的赶超效应、高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人力资本的显著增长、非农部门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国际和国内赶超效应

因为中国的人均GDP还处于较低水平,所以中国有可能经历两类赶超效应。

第一类赶超效应是国际赶超效应。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距越大,其经济增长率就越高。从1978年起,中国充分利用了这一赶超效应。

第二类赶超效应是内部赶超效应。在中国国内,存在着不同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显著低于沿海地区。因此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很有可能实现内部赶超效应。高国内储蓄率和高投资率

提升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有可能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注入活力。

中国国内储蓄率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居民储蓄的稳定增长和商业储蓄的显著增长。根据关注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观点,国内GDP特别快速的增长源于个人储蓄了他们收入增量的大部分,导致了高于正常的储蓄率。这两种解释都适用于中国,读者可以自行理解。

另外,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九五”计划期间,GCF占GDP的比重为36.5%。在“十五”计划期间,这一比重上升到40.7%,在2006—2008年上升到42.8%。人力资本的预期增长

中国保持了相当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人力资本增长率上升得比以往更加快。事实上,人力资源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优势。除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之外,人力资源同样可能对发展作出间接贡献非农部门的就业增长

在中国劳动投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非农部门就业水平开始提升。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零增长阶段,劳动投入增长已经下降,2010年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同时,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工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增长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最近几年持续增长,是它保持高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在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结构会不断调整。越来越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大调整会直接影响利益结构。经济体系会越来越平衡,尤其表现在进出口之间和储蓄与消费水平之间,实现国际收支从大幅盈余到适度赤字。国家利益将受上述改变的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制定会趋向更加平衡和持续的模式。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消费结构正在改善并趋于多样化。中国也经历着生产结构的巨大改变。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会从上中等收入国家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变得更加富裕,其中约有8亿人将享有高收入水平的生活。考虑到中国依然在经济起飞阶段,将继续保持高储蓄、投资率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投入。虽然,劳动力投入增长会下降,但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会上升,推动生产率因素的提升。因此,中国会依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的高增长,并将此转化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第四节 中国如何在GDP总量上赶超美国

估计中国追赶美国有三种方法:

方法一:实物量法

实物量法使用了某一实物产出,例如农业产量或钢产量,来比较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力。

方法二:市场汇率法

可以使用市场汇率法来计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GDP差距。然而,这一方法可能会夸大两个国家GDP的差距,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因为两个国家的生活费用和生产成本非常不同,简单地使用市场汇率法来比较它们的GDP可能会无法说明两国居民的真实福利。使用市场汇率法计算GDP会导致严重的GDP不确定性。

方法三:购买力平价方法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分析,购买力平价而非市场汇率,是最适合用于跨国比较的GDP计算方法。部分是因为使用市场汇率法无法比较非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麦迪森也相信市场汇率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的GDP。第五节 关于中国GDP超过美国的预言与事实

在我看来,中国GDP超过美国,既是发展之必然,也是预料之中的历史大事件,它不仅影响世界历史,而且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虽然是现代化的落伍者、挨打者,但也是后来者、追赶者,中国仅用了60多年的时间,成功地走完了美国花上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过程,完成了现代化追赶的第一步目标,即在主要现代化指标的总量方面超过美国。与此同时,又开始了现代化追赶的第二步目标,即在主要现代化指标的人均数值方面继续追赶美国,并在构建共同富裕社会、创新绿色现代化、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全面超越美国。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还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第三章 人口统计学的挑战:老龄化社会与快速城市化

在未富裕之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适当调整人口控制政策势在必行。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已经作出了显著贡献,并且还将继续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第一节 新中国快速的人口转型

现代化人口转型:1949—1978年。中国的现代化人口转型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口红利:1978—2020年。“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关于中国的人口转型,有四个特征。第一个是中国的人口结构转型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还相当低下的阶段。第二是这个转型发生得十分迅速,大约在50年时间内完成了人口结构的转变,而发达国家用了接近10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现代化转型。此外,中国的人口结构转型也比其他具有类似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快。第三个特征是中国的人口转型伴随着强制的社会变迁,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第四个特征是中国此次迅速的人口结构转变促使短期人口红利的提前到来,这意味着人口结构债务阶段也会提前到来。第二节 一个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少的儿童和越来越多的老人

中国已经感染了所谓的“日本病”:少儿人口数的迅速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然而,中国得这种病比日本晚了20年。就年龄在15岁至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而论,得这个病的时间甚至可能比日本晚30年。在这方面,中日两国不同的地方在于日本在少儿人口开始下降及老龄人口开始攀升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富裕,而中国的情况则更可能是在变富之前就变老。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表现出了相同的担忧。老龄化很有可能从根本上将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从高增长水平拉至低增长水平。2000年至2050年这50年时间对于中国而言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国看起来总体是走向繁荣和谐的现代国家,同时也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第三节 调整人口生育和退休政策

解决人口问题可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1980—2005年期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该政策在主要城市和发达地区只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旨在控制人口增长和调整人口结构。第二步措施的覆盖年限为2005—2030年,这一阶段国家应该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同时要始终将关注焦点放在通过调整年龄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来控制人口规模上。

在延长退休年龄上要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应该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当中实施,男女的退休年龄都应该延长到62岁。其他行业妇女的退休年龄应该延长到60岁。第二步要将所有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退休年龄应该保持更多的弹性,对于他们而言应该不设置退休年龄标准,相应的,这些人应该被鼓励继续创业。第三步将对部分服务业有影响的自由专业者、职业者,这些行业中也应该引入弹性的退休年龄政策,可不设上限。

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迫使中国在其人口战略规划上做出调整。国家的人口政策应该基于动态变化和中国国情特点。同时,国家人口政策还应该以一个长期、前瞻性的战略为依据,以预防改革给后代带来需要处理的新负担与困难。第四节 城市化: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城市有利于更大规模集中生产和现代化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已经作出了显著贡献,并且还将持续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和历史的背景下,中国虽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迟到者,但在两个方面都赶上来了,并且拥有作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来者的优势。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城市都有贫民窟,中国不会这样,中国应该并且有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城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独特的。庞大的人口基数确保了中国城市化变迁能够被全世界感受到。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速率居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也是全世界城市化的发动机。此外,中国的城市化是在改革之后才加快的,这样就使其具有明显的赶超特点。第五节 计划经济阶段:充满曲折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漫长而缓慢。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低,但这是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起点。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取得很小进步,城市化率提高停滞在2.0%。这一阶段全球城市化都在加速发展,而中国的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