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养你的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11:29:36

点击下载

作者:孟建华,高飞,胡冬菊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怎样保养你的胆

怎样保养你的胆试读: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都希望能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以便懂得如何有效地防病、治病,可以说寻求自身的健康,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健康快易通系列》,本套丛书共16册,包括《怎样保养你的脑》、《怎样保养你的眼》、《怎样保养你的鼻》、《怎样保养你的甲状腺》、《怎样保养你的心》、《怎样保养你的肺》、《怎样保养你的肝》、《怎样保养你的胆》、《怎样保养你的乳房》、《怎样保养你的胃》、《怎样保养你的肠》、《怎样保养你的肾》、《怎样保养你的子宫》、《怎样保养你的前列腺》、《怎样保养你的颈椎》、《怎样保养你的腰》。

本套丛书均由临床各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编写,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知识,下篇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调养技巧等,于医生不在的情况下,家庭成员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地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以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参照应用,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为了增强此套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我们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更正。蔡建荣 孟建华2006年4月

基础知识篇

了解胆囊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胆囊窝内,接近前腹壁,相当于体表的右锁骨中线与第9肋软骨交叉处。胆囊外观呈梨状,其容积30~50毫升,分胆囊颈、胆囊体、胆囊底与胆囊管四部分。胆囊颈在胆囊窝最深面,常呈弯曲状与胆管相连,胆囊管长约3厘米,直径约0.3厘米,向左后下行与胆总管汇合。胆囊管内有螺旋状黏膜皱襞,有调节胆汁进出的作用。

胆囊动脉、静脉和神经

胆囊动脉为肝右动脉的分支,有时也来自肝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很多。胆囊静脉位于胆囊与肝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经胆囊窝入肝,进入肝静脉。

胆囊和胆管的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通过腹腔神经丛沿胆囊动脉行走。

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是人体内的两个重要脏器,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协调的关系。一旦肝、胆任何一方罹患疾病,都可累及对方。例如患了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就可导致肝脏的感染,反之肝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胆囊。从肠道经门静脉入肝或由体循环经肝动脉入肝的细菌病毒,如未能在肝内被消灭,就可经胆汁排泄而成为胆囊感染的重要来源,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胆囊炎往往在病毒性肝炎后发生。

何为肝门

肝脏的内下面,有一如H形的沟,中部是一窄而深的裂隙,入肝的血管、神经和出肝的淋巴管及胆管均由横沟出入,此H形裂隙在胆道外科学中通常简称之为肝门。临床上将位于肝门区域的胆管称为肝门部胆管,包括肝总管及其分叉部以上的左右肝管。

什么叫胆道

肝细胞分泌出来的胆汁,点点滴滴地集中起来,通过大大小小的一套管道系统来承担胆汁的输送,最后排入十二指肠内,这一管道系统称为胆道。胆管系统指从肝内毛细胆管到胆胰管。肝内部分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叶段及区域肝胆管分支;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乏特壶腹部、奥狄括约肌及十二指肠乳头。

了解胆管系统

肝内胆管汇合成左右肝管。左肝管长约1.5厘米,右肝管长约1厘米,两者直径均为0.3厘米。左右肝管在肝门汇合成肝总管,长3~4厘米,直径约0.5厘米,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长7~8厘米,直径0.6~0.8厘米,其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缘,在门静脉的右前方,肝动脉的右方行走,经十二指肠后方于胰腺头部后面的胆总管沟内,斜形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的后内侧,多数于此处与胰管汇合成膨大的胆总管口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腔,该处有胆总管口括约肌,可控制胆汁、胰腺液的排出。因出口口径太小,故结石常被嵌顿于此。

什么是胆囊三角

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下缘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胆囊三角是临床解剖上的主要标志。在行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并加以结扎切断,但要辨认清楚,不可伤及较粗的肝右动脉,以免发生出血或结扎而引起的右半肝缺血。胆囊动脉常发生变异,应特别予以注意。

胆总管走行于何处?如何分段

胆总管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缘内,在肝固有动脉的右侧,门静脉的右前方,下行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胰头部后面沟内,斜行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后侧壁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的长度,成人7~9厘米,管径0.6~0.8厘米,一般不超过1厘米。

根据胆总管的行径和毗邻,将胆总管分为四段:

◎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开始处至十二指肠第一段上缘为止。许多胆总管的手术均在此段内进行。

◎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后面。下腔静脉前方,门静脉的右方。此段一般较短,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吻合术即在此段进行。

◎十二指肠下段即胰腺段:此段的上部并非完全埋在胰腺内,多数由胰头后方经过,而其下部与乳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胆总管被一薄层胰腺组织所覆盖。胆总管只被胰腺被膜所覆盖,位于胰腺后面的胆总管沟内。该段逐渐变细,且管腔的黏膜有瓣状皱襞,容易发生结石嵌顿,术后通过对胆总管沟的检查或将浅表的胰腺组织分开,胆总管下端及其病变便可显露。

◎十二指肠段:是胆总管穿经十二指肠壁的一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的内后侧壁中,呈斜向走行。此段最短,长1.5~2.0厘米。在斜穿十二指肠壁内时,与胰管汇合,汇合后略膨大,形成胆胰管壶腹即乏特壶腹。于壶腹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并向肠腔内突出,使十二指肠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最后借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

什么是乏特壶腹部、奥狄括约肌

胆总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前约70%与主胰管汇合而成共同通路,这通路形成膨大部分,像茶壶肚子一样,医学上称之为乏特壶腹,它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三岔路口”。

围绕乏特壶腹及胆总管末端,位于胆总管和主胰管相连接处以上的括约肌,是控制胆汁的重要阀门,称为奥狄括约肌,它在距离胃的幽门约10厘米处,出口的直径很小,所以胆结石也常常容易嵌顿于此处。

胆管的组织结构有何特点

胆管系统黏膜由单层的柱状上皮构成。肝外胆管为胆汁的主要排泄管道,为一纤维弹性管道,黏膜下为一层比较坚实的纤维组织层,弹力纤维层靠近黏膜下,较薄;胶原纤维层在外方,较厚,呈环状平行排列,用特殊染色方法可以将二者区别。在老年人,其胆总管的平均管腔直径比青年人大,据估计,年龄在65岁以上者,胆总管管腔比青年人要大1~3毫米。胆管阻塞、慢性炎症、胆管溃疡等可使胆管壁的弹力纤维层破坏、断裂,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胆管扩张,扩张的程度随腔内的压力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异。已经明显扩张的胆总管,很难恢复至原来的大小。

肝外胆管缺乏发达的肌层,故胆总管本身并无肯定的蠕动功能。从人体胆管系统的观察,肝内胆管无平滑肌组织,自肝总管以下,平滑肌细胞逐步增多,至胆总管下端,形成胆总管下端括约肌。

胆囊及胆囊管的组织结构有什么特点

胆囊黏膜上皮由高柱状上皮细胞衬里,黏膜有许多皱襞,皱襞间有黏膜上皮深入至固有膜甚至肌层内,形成许多窦状的凹陷,在该处易发生炎症或形成结石;固有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肌层和浆膜层之间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淋巴管、小血管和内在神经丛。

胆囊黏膜细胞具有典型的吸收型细胞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浓缩功能,同时,胆囊黏膜亦有分泌功能,分泌黏液。在有慢性炎症时胆囊黏液的分泌增加。胆囊黏膜层中,除了一般的细胞外,尚有属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肽类激素的内分泌细胞,其生理学上的意义尚未确定。

胆囊管的层次与胆囊壁相同,但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胆囊管近胆囊颈的一端,黏膜呈螺旋瓣样皱襞,而近胆总管的一段则内壁平滑。二是胆囊管的肌纤维构成环状带,称为胆囊颈括约肌。这些特点有助于规律性地控制胆汁进入与排出。

随年龄的增长胆囊有哪些变化

胆囊的变化有两种:

◎壁薄而大,胆囊内胆汁较稀薄。

◎壁厚而小。前者较多见。

胆石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55~65岁男性可达10%,女性较多可达20%,至80岁男性女性均可达40%,提示随年龄增加抑制胆石形成的功能逐渐减退。

老年人的胆道是否有变化

老年人的胆汁容量减少,变得较为稠厚和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年轻人相比,无机物质成分有所增加。胆囊的肌肉可能肥厚,弹性减少并伴有下垂,胆囊充盈可能延迟,但浓缩和排空时间却无改变。此外,一般认为,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有人对70岁以上患者的尸检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在20%~50%之间。

胆囊的功能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8~12厘米,宽3~5厘米,容量30~60毫升。胆囊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囊袋,其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浓缩胆汁。它与胆管、胆总管末端括约肌三者是统一的协调结构,它们共同将肝脏分泌的胆汁有节奏的输送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活动。

◎贮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浓缩胆汁:在正常情况下,胆囊的迅速吸收功能可缓冲胆道压力的上升。胆囊黏膜有很强的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淡黄色的胆汁在胆囊内被浓缩10倍后而呈棕黄色。肝脏分泌的胆汁绝大部分经胆囊浓缩后储存于胆囊内,只有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

◎分泌黏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毫升,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此黏液就是胆囊积水时的“白胆汁”,是因胆囊管阻塞之后,胆红素被吸收而黏液积存所致。

◎排空:进食3~5分钟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胆囊收缩运动5~30分钟,可产生囊内压达30厘米水柱,同时胆总管口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当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胆囊及胆总管口括约肌运动功能失调时,胆汁的流通将发生障碍,可促进胆汁中固体内容物的沉淀,如上述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或其他炎症性产物或异物如蛔虫卵等,并成为胆石形成的因素。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为100~200毫升,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含有哪些主要成分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应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技术来分析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发现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

此外,胆汁中还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

胆汁有什么作用

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可使脂肪及类脂质乳化而吸收。帮助矿物质(如钙、铁及铜等)、胆固醇及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经小肠吸收。刺激某些消化酶(如胰腺的脂酶)的内分泌,从而更加增强消化作用。胆汁是碱性的。当胃内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时,胆汁可中和其中的胃酸,以免胃酸刺激肠壁产生溃疡。

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胆汁是肝脏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就像尿是肾脏排出废物的途径一样。

胆汁流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肝外胆道系统接受肝脏排泄的胆汁,加以浓缩贮存,并调节胆汁向小肠内排出。

正常情况下,胆汁的流动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肝内胆汁排泌的压力大小。

◎肝排泌胆汁的多少。

◎胆管通畅程度。

◎胆管内的压力。

◎胆囊壁的弹性。

◎胆囊的张力和肌肉收缩力。

◎胆囊的浓缩能力。

◎胆汁的黏度。

◎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力。

◎十二指肠壁的张力和运动能力。

◎乏特壶腹张大的程度,胆囊收缩释放是否充分。

◎胆囊收缩素的转运和效能。

◎胆囊收缩素的灭活速度。

人体是怎样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就贮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来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神经作用:肝脏和胆道受到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兴奋,就能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

◎体液的作用:上段小肠的黏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能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激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

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运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收缩,硫酸镁可使胆囊收缩和括约肌松弛,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获得松弛。所以,这些药物常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

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

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循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另15%~20%系来自骨髓中无效红细胞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Y蛋白或Z蛋白结合,运送至滑面内质网。其中绝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不被肠道吸收,仅有少量胆红素因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及间接反应胆红素被部分地吸收。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

何谓胆道“三联征”

胆总管结石导致胆管炎,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称胆道三联征。三联征是胆石阻塞胆总管而发生胆管炎的典型表现,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此时,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解除胆道内的梗阻,就可以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什么是夏科三联征和瑞罗茨五联征

夏科三联征是指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及黄疸,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瑞罗茨五联征是指在夏科三联征的基础上,同时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

哪里是胆囊区

临床所称的胆囊区是指通过右侧乳头向下做一垂线,这条垂线与右侧的肋缘的交点靠内些,大致上就是胆囊底所在位置的体表对应点;另外一种定位方法是在右侧腹直肌的外缘与肋弓的交点上,此体表点俗称胆囊区。在吸气时,胆囊下降,此处更容易触及胆囊底部。

由于胆囊位置较深,且可随肝脏的增大而下降,故胆囊底部的体表投影位置并不十分恒定。

什么是莫菲征

在检查时医生往往叫患者平卧,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叫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借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患者如感觉疼痛加剧而突然屏气,即可诊断为莫菲征阳性。

这种现象是被国外的一位叫莫菲(Murphy)的医生发现的,为了纪念他就用其姓氏命名此体征。

什么是胆源性腹泻及便秘

在肠道运动亢进患者和胃肠吻合术后出现盲襻症候者可以由于胆汁酸重吸收减少,肠腔内游离型胆汁酸增多,干扰水和电解质在结肠内的正常吸收而发生腹泻、肠炎等病变。

当胆道梗阻,肠道内缺乏胆汁酸时则可导致便秘,这是由于一定量的胆汁酸是结肠运动的一种生理性刺激所致。

胆囊疾病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常有肝区叩击痛。肝功能酶谱改变明显。

◎原发性肝癌: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有肝炎病史。当肝大,肝包膜过度牵拉,肝周围炎及癌组织侵及腹膜或膈肌时,可出现右上腹疼痛。常于夜间或劳累后加剧,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甲胎蛋白(AFP)检查常为阳性结果(80%左右)。

◎慢性肝脓肿: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高热、肝大、局部压痛明显。常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胰腺炎:主要为上腹部、右上腹疼痛,也有表现为左上腹疼痛,症状一般比较重,向腰部放射,呈束带状。急性发作期镇痛剂难以缓解症状。

◎肝曲综合征:结肠肝曲胀气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右上腹疼痛,其程度与胀气程度往往一致。排便或清洁灌肠后肠胀气消失,疼痛也缓解。一般与饮食无关,但与情绪波动有明显关系。

◎消化道溃疡:溃疡疼痛多为慢性,病程长,时好时坏,如无并发症,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疼痛部位多见于上腹部或上腹偏右。

利胆药有哪些

利胆药分两大类:一是胆汁排出促进剂;二是促进肝脏分泌胆汁的药物,即胆汁分泌促进剂。

◎亮菌甲素(胆汁分泌促进剂):促进肝胆汁分泌,使胆汁变稀、排出总量增加,松弛胆道口括约肌,促进胆囊胆汁的排出。适用于胆囊炎、胆道感染等。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2次。有显著利胆、消炎、解痉镇痛效果。

◎去氢胆酸: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增加肝血流量和利尿,具有清洗胆道作用。长期服用,易产生“肝脏疲劳”,即胆汁分泌量减少。每次0.25~0.5克,每日3次,餐后或餐中服。

◎舒胆灵:不仅能促进胆汁水分的分泌,且不影响胆汁的成分和浓度,能松弛胆管平滑肌和胆道口括约肌,促进胆汁的排出,还能促进血中胆固醇降低。适用胆囊手术后脂性消化不良等。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个别人服后有胃部不适。

◎利胆醇(苯丙醇):胆汁固体成分分泌促进剂,可明显增加肝血流量,加强肝功能,促进胆汁排出,能降低胆固醇,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每日3次,每次1~3粒。阻塞性黄疸禁用。

◎鹅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结石的特效药,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及阻止胆结石形成,需连服6~24个月才可见效,且停药1年后可能复发。每日3次,每次1~3粒,有轻度暂时性腹泻,可自行消除。

◎胆宁片: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每日3~4次,每次2~3片,口服。

◎乌军治胆片:疏肝理气,利胆清热,消导作用,对胆固醇有一定溶解作用。每日3次,每次4片,口服。连服6~8周,为1个疗程。

◎复方胆通片:具有消炎利胆、清热利湿、松弛胆道括约肌、解热镇痛的作用。每日3次,每次2片,口服。

◎胆益宁片(胆乐):增加胆汁分泌,利胆抑菌,解痉止痛,松弛括约肌。每日3次,每次4~6片,口服。

◎利胆酸:促进胆汁分泌,减轻消化不良,松弛胆道口括约肌,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胃肠反流,降低血胆固醇。每日3次,每次0.2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口服。

胆道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9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升,中性高于70%以上,说明胆石症已伴感染。如果胆道有细菌感染,体温很高,而白细胞计数却不高,甚至降低,这说明该患者抵抗力差,这并不是好现象,而是病情恶化之预兆。

◎出血、凝血时间:正常值出血时间为1~3分钟、凝血时间毛细玻璃管法为3~7分钟。如果有阻塞胆总管现象,胆汁不能进入肠道,那么脂溶性维生素K不能吸收,而使肝合成凝血酶原功能减退,凝血酶原形成障碍,结果是出血、凝血时间延长。

◎尿常规:如胆道患者尿中有红细胞、脓细胞、蛋白、管型,结合临床,要注意是否有肝肾综合征。

◎粪胆原(尿胆原)及大便常规:胆总管阻塞后,胆汁无法流入肠道,可使粪胆原减少到正常的70~600毫克(每100克粪中)甚至消失。

◎尿三胆:操作简单,但价值很高。与粪胆原、粪胆素同时检查,尤有意义。胆总管阻塞后,胆红素不能进入肠道,也就不能有粪胆原。因此,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尿胆素减少或阴性[正常尿胆红素(-),尿胆原少量、尿胆素少量或无]。尿三胆强阳性者(肝炎排除后),是由于胆红素在胆道内,被细菌感染还原为尿胆原,直接进入血流所致。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12~14秒(奎氏法)。

◎肝功能检查等。

胆道疾病需要做哪些物理检查

◎X线腹部平片:胆石中10%~15%含钙盐较多,在X线检查时不能透过载射线,所以在胶片上显示出结石的影子。这种结石医生称为阳性结石。但有多数的胆石含钙盐较少,如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能透过载射线,用普通的X线检查方法在胶片上不能显示出影子。这种结石医生称为阴性结石。因此,X线腹部平片检查,只是胆石症患者的初步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可观察胆囊的形态及判断胆囊的收缩功能。

◎静脉胆囊造影:可以见到胆囊内的结石,就是胆管里的结石也能准确地显示出来。需注意的是,检查之前必须做造影剂过敏试验。

◎B超:能帮助诊断胆道内的结石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准确率达90%以上。检查时患者毫无痛苦,方法简便,可以重复检查,也没有什么禁忌证。

◎十二指肠引流:可检验胆汁的浓度、颜色、有无脓细胞、结晶体、虫卵和细菌等,借以判断胆道有无阻塞、结石、炎症和寄生虫等疾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一般不作常规的检查方法,对于复杂的胆石症可酌情选用。CT对于判断结石含钙量的多少较一般X线检查更为敏感。对于是否选用溶石治疗可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内镜检查及经内镜胆管造影:可提供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的清晰影像,以了解胆管有无狭窄,胆管的扩张程度,结石的大小、数目和部位,为决定治疗方法,特别是为手术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腹部X线平片发现胆囊有气体说明什么

有两种情况:一是胆囊气肿。胆囊气肿是因感染了一种能产气的细菌(如梭菌),是一种外科急症。其次也有可能是由于肠和胆囊之间的瘘管,使空气进入胆囊引起的。

什么叫口服胆囊造影

在B型超声波问世以前,口服胆囊造影是诊断胆囊结石的一种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随着B超检查的日益普及,需做口服胆囊造影的患者越来越少,但口服胆囊造影在诊断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方面仍有一定的价值。它不但可用来诊断能透X线的结石,确定胆囊的形状,而且可判断胆囊的浓缩功能和收缩功能,鉴别平片上发现的右上腹钙化阴影和其他肿块,观察胆囊壁的病变。

★口服胆囊造影的原理

口服造影剂药片(常用碘番酸片)后,造影剂经肠道吸收到肝脏,再由肝细胞排入胆汁,进入胆囊,胆囊把含有造影剂的胆汁加以浓缩,使胆囊显影。再进脂肪餐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

怎样做口服胆囊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的具体方法是:造影前1天行腹部透视,注意胆囊区有无钙化及胆道充气。一般可用缓泻药,以排除积气。造影前1天下午进脂肪晚餐后约1小时服药。可用碘番酸或碘阿芬酸,每剂6片(每片0.5克,共3克),可每隔5分钟服1片,服完3克,然后除少量饮水外,不再进食。翌日在服药后13~14小时摄片,如胆囊已显影,可进油煎鸡蛋3个,30~40分钟后再摄片,可观察胆囊的收缩情况。正常情况下,胆囊可缩小到原来体积的1/3~1/2。如胆囊收缩不满意,可推迟到60分钟时再拍1张。如在1次服碘番酸后胆囊不显影,可在拍片当天晚上再服6片(即双倍剂量),翌日再拍片或隔2周后,服双剂量后再拍片。

做口服胆囊造影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检查的成功,应按医生的要求做必要的准备,造影检查也有一定的步骤,具体为:

◎造影检查的前1天,中午应吃高脂肪饮食,以排空胆囊内的陈旧胆汁,以便接纳含造影剂的新鲜胆汁。

◎检查前1天晚餐吃少油食物,晚上8时,每隔5分钟用温开水冲服1片造影剂,共6片,半小时把药服完,以后除饮水外不要再吃东西。

◎检查当天早上,不要吃早餐,以免含有造影剂的胆汁从胆囊内排出。

◎上午8~10时,也就是服药后12~14小时,胆囊内的造影剂浓度最高,做第一次摄片。

◎如摄片见胆囊显影满意,随即吃高脂饮食(通常为油煎荷包蛋2个)。

◎脂肪餐后30分钟和60分钟,各摄片1次,以观察胆囊的收缩和排泄功能。

口服胆囊造影可以诊断哪些胆囊疾病

◎胆囊结石:口服胆囊造影是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方法。在X线上,胆囊结石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透明影。有时结石较小,脂肪餐后站立位拍片有助于显示细小的结石。

◎慢性胆囊炎:胆囊显影浅淡和收缩不良,可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胆囊息肉和良性肿瘤:也表现为圆形小透明影,与结石影相似,但息肉和良性肿瘤的阴影不会像结石影那样会随患者的体位改变而发生位置的变化。

◎增生性胆囊病:这是一类胆囊的非炎性疾病,这种患者的胆囊功能大多较亢进。在口服胆囊造影片上,胆囊显影较正常深,脂肪餐后3~5分钟,胆囊就会发生收缩,半小时内造影剂会完全排空。

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是否一定表示胆囊有病变

口服胆囊造影后,在X线片上看不到胆囊,也就是胆囊不显影。碰到这种情况,往往表示胆囊管有阻塞,含有造影剂的胆汁不能进入胆囊;或是因胆囊的吸收功能减退,不能使造影剂浓缩,以致胆囊不能显影,这些大多数是由胆结石和胆囊炎引起的。但是,还有一些原因可以引起胆囊不显影,例如,患者口服胆囊造影剂后有呕吐、腹泻时,便会影响到造影剂的吸收;肝功能有损害,血清胆红素在34微摩尔/升以上的患者,肝脏不能将造影剂排入胆汁等等。这些都会造成胆囊不显影,而不是胆囊有病所引起。还有少数正常人,做口服胆囊造影检查,也会有胆囊不显影的情况发生。

遇到口服胆囊造影检查而胆囊不显影时,要做具体的分析。如果患者没有因呕吐或腹泻等引起造影剂吸收不良或肝脏疾病时,可以再做一次胆囊造影检查,如果胆囊仍不显影,则胆囊有病变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可采用一些其他的检查方法,如肝胆的B超检查来明确诊断。

怎样判断胆囊功能的好坏

从服造影剂后所拍的X片上,观察胆囊影子的大小、形状、轮廓、影子浓淡、胆囊里有无负影以及吃脂肪餐后胆囊缩小的程度,可以判断胆囊正常,还是有病变。

正常的胆囊呈一边缘光滑完整,密度均匀的椭圆形阴影。吃高脂肪餐后,胆囊不久即缩小,半小时后只有原来体积的1/3~1/2或更小,胆囊里的造影剂可完全排完。

显影不好是指胆囊虽然显影,但很淡,形状不规则,脂肪餐后收缩不好,常表示有慢性胆囊炎。

胆囊不显影是指服造影剂以后,X片上看不到有造影剂的胆囊,常常表示胆囊已失去浓缩功能和收缩功能,或胆囊管已堵塞(发炎或结石引起)。

胆囊阴影里有负性影常表示胆囊里有结石,但也可能是肿瘤或胆囊息肉及其他病变。

什么叫静脉胆道造影

静脉胆道造影是将造影剂从静脉注入体内,肝脏能将这种造影剂经胆汁排入胆道,而排入胆道的造影剂并不需经过胆囊的浓缩,就能使胆管显影,因此这是一种主要用来诊断胆管疾病的检查方法。目前常用的胆道造影剂叫胆影葡胺。

在造影前,要像注射青霉素那样进行造影剂的过敏试验,过敏试验的具体方法为:将1~2滴造影剂滴入眼结膜囊内,如经过2~3分钟,无眼结膜发红、水肿、发痒等反应,表示过敏试验阴性,或者由静脉缓慢注射造影剂1毫升,然后观察10~20分钟,无头晕、心悸、恶心、药疹等症状,为试验阴性。有时为了安全起见,也可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做滴眼法,再做静脉注射法。两种过敏试验都阴性,方可进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

检查时将造影剂在20分钟内慢慢注入静脉,然后每隔半小时摄片1张,共摄片4张。如患者未做过胆囊切除,胆囊显影良好,可进脂肪餐,然后再拍片,以观察胆囊的收缩情况。

正常胆道在X线片看起来边缘光滑整齐,可以看到左右肝管和一些小分支,胆总管的直径不超过1厘米,向下逐渐变细如鹅毛管状,还可以看到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

哪些人适合做静脉胆道造影

静脉胆道造影可以显示胆管的情况,故适合于已经切除了胆囊但又有症状复发患者的检查,可以明确有无胆管内结石的残留或复发。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有胆管结石症状的患者,要了解胆管内结石的情况时,也需要做静脉胆道造影。胆管内有结石时,可以发现胆管扩张,边缘不整齐及有结石引起的空隙。

有时候,碰到患者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医学上称为急腹症,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医生会给患者做静脉胆道造影来帮助确定病因。如胆管显影,在4小时内胆囊还未显影,可以确定胆囊炎的诊断;假如胆囊和胆管都显影,那么这个患者的腹痛便不可能是由急性胆囊炎所引起。

做静脉胆道造影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1天,患者宜吃多含脂肪的饮食,使胆囊内陈旧胆汁排出,晚8时口服蓖麻油25~30毫升,以排净大肠内的粪便。

◎检查的当天早上不吃早餐,上午8~9时进行检查。

◎由于做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要由肝脏排入胆道,肝功能有严重损害的患者就不适合做这项检查。

◎如果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1微摩尔/升,造影剂即很难排入胆道,胆道不会显影,故也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什么叫B超检查

B超或B型超声扫描是辉度调节型超声扫描的简称,它是按照回声强度而获得影像的一项软组织显像技术。由于连续扫描形成与声束方向一致的切面图像,故为二维图像,其优点在于真实性强,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无痛苦,无创伤,操作方法简便,能多次重复检查,图像显示清晰,迅速获取结果,且价格低廉。

★怀疑胆囊结石时为什么首先选用B超检查

B超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操作方法简便、能多次重复检查、图像显示清晰及出结果迅速等优点。尤其对胆囊疾病,其诊断符合率较高,一般直径0.3厘米的结石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即使是0.1厘米的结石也可以见到光点,其准确率可达95%左右。与其相比,口服胆囊造影的结石阳性率就较低,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逆行胰胆管造影也较为逊色。由于B超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无法相比的独特优点,所以医生对怀疑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一般都首先考虑做B超检查。

B型超声检查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有何优点

◎对患者无损害、价廉,可从各个方位重复检查。

◎能确定结石的存在、大小和多少。

◎能对结石进行定位,按肝内门静脉分支识别相伴的肝内胆管,如右前、右后、左内、左外支(Ⅱ级肝胆管)等。

◎确定肝内外胆管的扩张程度,了解是否有梗阻或狭窄的存在。

◎了解有无合并症存在,如胆原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等。

◎术中B超检查可监测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取净,并可引导术中取石的方向。

B超检查的不足之处为不能直接显示狭窄部位、程度,亦不能显示胆道系统全貌及胆道解剖结构变异的影像图。

B超在胆道结石诊断上的价值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B超声像图表现为结石的强回声后曳声影,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肝外胆管结石有时可以移动,但由于胆管弯曲和狭窄,胆汁的对比条件较差,结石较小时不易得到超声扫描的准确断面,尤其在胃肠内胀气或充盈内容物时,胆管下段常受到干扰而使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较困难。一般说来,肝外胆管结石B超诊断的准确率远较胆囊结石低,一般报告其诊断正确率在70%左右。所以往往需要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然而,由于这一方法安全、经济,故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囊炎是否要做CT检查

胆囊炎一般临床多能做出诊断,只有出现并发症时才做CT检查,如胆囊穿孔,CT扫描示胆囊窝部位出现有液平面的脓肿。一般胆囊炎均示有胆囊壁增厚,急性期胆囊多增大。胆囊内或壁内如见有气泡,可诊断为“气肿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常合并结石,CT能清楚地显示阳性结石,阴性结石仍需要行造影CT扫描(静脉注射胆影葡胺或口服碘番酸)。

对胆石症是否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一般认为,核磁共振检查胆石症的效果远不如B超,与CT比较也逊色不少。因此,胆石症不是核磁共振检查的适应证,更不宜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什么是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

经皮肤肝穿刺胆管造影是胆道X线造影检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检查是在X线电视荧光图像增强的监视下进行的,先在胸部或腹部的皮肤上注射少量局部麻醉药,将一根特殊的针头刺入肝脏,当这根穿刺针刺入肝内胆管后,从穿刺针注入X线造影剂,通过电视荧光屏可以看到肝内外胆管的图像,再拍片检查。经皮肤肝穿刺胆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肝内和肝外胆管的形态和结构,通过对胆管图像的分析可以用来诊断胆道系统的疾病。

这种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通过检查可以了解胆道阻塞的部位、范围和原因,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步骤。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有何意义

经皮肤肝穿刺造影(PTC)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最好方法。该技术较简单,成功率可达96.45%,并发症少,能清晰显示结石与病变胆管的整体关系,使肝内胆管结石、狭窄和扩张的病状全貌得到充分显示。若某一肝胆管主支不显影,尚可在B超引导下加做选择性PTC。PTC影像图可为肝胆管结石分型、术前讨论、术式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尤其是右肝内胆管结石更为重要。

做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有没有危险

做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检查,一般不会发生危险。这是因为检查用的穿刺针是一种特制的、专门用来做这种检查用的,这种针又细又长,全长16厘米,外径只有0.7毫米。因此,用这种针穿刺肝脏,对肝脏的损伤很小,一般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肝脏质地较为脆弱,又有丰富的血管,而需做PTC检查的患者主要是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这些患者的胆管内压力常常较高,有时还伴有血液不易凝固等情况,故有少数人做了PTC检查后,会发生血液或胆汁经过针道从肝表面的穿刺孔渗流入腹腔,而产生腹腔内出血或胆汁性腹膜炎,有时,造影剂的刺激和扩散会诱发胆管炎。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医生要在做PTC之前对患者做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如果发现患者有容易出血、血液不易凝固等情况,就不适宜做这项检查。

对做了PTC检查的患者,医生要对病情做严密细致的观察:患者要安静卧床休息,检查后12小时内不能吃东西,注意血压、脉搏等的改变和有无腹痛等情况,以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和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并做相应的处理。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的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尤其是经超声波检查有肝内胆管扩张者。

◎原发性胆管结石,特别是肝胆管结石,或已经过多次胆道手术后症状复发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如胆内瘘及胆管狭窄需确诊者。

◎胆道疾病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者。

◎胆道梗阻逆行胰胆管造影失败者。

◎阻塞性黄疸且以往胆总管空肠鲁氏Y吻合术或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者。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的禁忌证

◎碘过敏试验阳性者。

◎有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经注射维生素K后9仍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秒以上,或血小板低于40×10/升者。

◎肝肾功能衰竭,或有大量腹水者。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前需做哪些准备

◎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

◎B超检查了解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有无肝脓肿存在。

◎碘过敏试验。1

◎检查前3天开始肌注维生素K20毫克,每日2次。

◎年老体弱、病情重笃或怀疑胆管炎者,穿刺前1天肌注或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检查前禁食、禁水,无需术前用药。

◎向患者说明检查的要求,取得患者合作。

◎准备消毒穿刺包(包括孔巾、PTC细针及注射器)。

◎准备泛影葡胺造影剂、局麻药及必要的抢救用药。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后应注意些什么

◎检查完毕后,将穿刺针眼局部消毒后覆盖纱布。患者用平车送回病室观察。

◎术后卧床12~24小时,禁食一餐。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注意腹部有无腹膜刺激症状。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止血药物,以预防感染出血。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胆汁漏与胆汁性腹膜炎:阻塞性黄疸患者胆管内压高,PTC术后如不减压引流,胆汁有可能经穿刺针道自肝脏表面穿刺孔不断地渗漏至腹腔,严重者可导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如无梗阻,发生胆漏者极少。作为预防,最好先抽出胆汁再注入造影剂。发现胆道完全梗阻时,最好置管引流。出现胆漏时,患者有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此时应立即手术。

◎腹腔内出血:黄疸时间长的患者凝血机制差,穿刺后特别是多次穿刺后容易引起腹腔内出血,出血亦可发生于肝内胆管或肝被膜下。因此,术前应肌注维生素K数天,穿刺后均应卧床12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脉搏细弱、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现象,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确诊。诊断明确后应立即补液、输血,尽早手术止血。

◎损伤性气胸:多系穿刺点定位偏高,直接刺伤胸膜与肺叶所致。若穿刺前先透视确定穿刺点,避开肋膈角,则气胸并发症可以避免。

◎胆管炎与败血症:诱发胆管炎的原因主要是造影剂的刺激和感染的扩散。有感染的胆道在造影剂推注压力超过肝细胞分泌压2.943千帕时,感染胆汁可经扩张的毛细胆管与肝窦之间可能出现的交通进入血流,其进入血流的速度随注射压力增加而增快。此外,感染胆汁还可经过穿刺针道所产生的细小胆管静脉瘘进入血循环。发生败血症后,黄疸加深,右上腹痛,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并出现中毒颗粒或核左移。

如何预防并发症

◎PTC术前、术中及术后应强调重视合理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这对预防胆管炎、败血症是非常重要的。

◎PTC常规采用右侧径路穿刺,因该侧径路针道长,肝实质厚度大,有利于闭合针道,可防止发生胆汁漏和腹腔内出血。

◎穿刺时定点勿偏高或偏低,偏高有可能损伤胸膜与肺叶,偏低则刺入肝外胆管,因其无肝组织包裹,在胆道有梗阻时,针刺孔容易产生胆汁漏。

◎应严格控制推注造影剂的压力和速度。

做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时,患者与医生应如何配合

检查前患者要做一定的准备。首先要抽血化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等,如有异常需先做相应的治疗;检查前3天开始每天注射维生素K等止血药;发热的患者要先用氨基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检查前患者要先做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方可做检查;检查当日早晨不要吃早饭或饮水。

在做造影检查时,患者的心情不要紧张,只要与医生密切配合,一般不会发生危险。当医生将针刺入肝脏时,患者要暂时屏住气。在医生注射造影剂时,患者不要用力呼吸,尽量保持呼吸均匀,千万不要深呼吸或咳嗽等,否则会使穿刺针头滑出胆管,使造影失败。检查结束后,患者要安静卧床休息,在检查后12小时内不要吃东西,有什么不舒服,如腹痛、心慌、出冷汗等要立即告诉医护人员。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这样即使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也可得到及时的处理。

胆道镜都能做什么

◎术中胆道镜:这是最早应用临床的胆道镜技术,使用硬质或纤维胆道镜均可。主要用于观察、取石、活检。

◎术后胆道镜:主要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保留T形管引流者,包括肝叶切除后肝胆管引流、胆管空肠吻合、空肠盲袢造瘘者在内,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可进行取石、疏通、冲洗、止血、引流、化疗、置管等许多操作。

◎经皮经肝胆道镜以及经皮经肝胆囊胆道镜:采用创伤较小的穿刺置管,逐渐扩大形成胆道引流通道,再经此瘘管进入胆道镜进行相应的诊断操作治疗。多用于术后无引流窦道的患者或需要微创操作的病例。由于治疗时间长,临床应用不多。

◎经口胆道子母镜:这是在十二指肠镜技术应用上发展而来的,用母镜先行十二指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再将子镜置入胆道进行相应的检查与治疗。

什么是硬性胆道镜

镜身多为金属构成,呈L型,分垂直部与水平部两部分。配有取石、活检装置,常在术中应用。因其水平部较短,又不能任意转向和弯曲,只能在术中应用。由于不易进入肝内胆管较深的分支和十二指肠,在使用中有一定的盲区。硬质镜有被淘汰的趋势,但其消毒简单,操作容易、不易损坏,价格低廉,故在临床上应用的还是较多的。

什么是纤维胆道内镜

纤维胆道内镜是近年来随着纤维光学的发展而发明的一种主要用来诊疗胆道疾病的新器械,和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等一样,它也是一条由许多光学纤维组成的空心管子。医生通过它可以直接看清胆道内的病变,从胆道镜中还可以放入取石网、活检组织钳、细胞刷和冲洗管等器械,对诊断和治疗许多胆道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纤维胆道镜对诊断胆道疾病有什么帮助

确定胆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通过纤维胆道镜可以直接窥视胆总管、肝总管,甚至肝内胆管的管壁和管腔,帮助确定胆管有无炎症、肿瘤、管腔有无狭窄。如发现胆管内有肿瘤或管腔狭窄,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可以用活组织钳夹取一小块组织作切片检查,或用一种专门的小刷子擦刷病变的部位,然后再做细胞检查。

确定胆道内有无结石遗留:患者在手术后经过“T”管造影,发现胆管内还有结石残留,对这些患者有时可以先将“T”管拔除,立即把纤维胆道镜从“T”管的瘘管插到胆道内,然后再插入取石网将胆石取出,这样就可避免用再次手术的方法来取出胆石。

纤维胆道镜的优点是什么

◎纤维胆道镜可通过多途径明确结石的形状与部位,检查和观察胆管病变始终是直视下进行,可减少手术次数,本身刺激小,适用于任何情况的患者。

◎可反复观察局部病灶的性质确定诊断,并给予处理,结石可用网套取,嵌在胆管内的大结石可碎成粉经胆管自行排出。

◎胆肠内引流盲袢外置术的患者,术后纤维胆道镜可经盲袢观察吻合口诊治结石及其他疾患,有些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胆囊结石急性发作伴胆囊肿大积液时,纤维胆道镜可经皮、经胆囊引流取石观察,缓解症状,为择期手术做准备。

◎对于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手术往往难以取净,多次手术取石或行各种引流术其效果不佳,纤维胆道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术中尽量取净,如不能取尽,术后经窦道可反复取石直至取净。

术后胆道镜检查和取石治疗的适应证

◎手术中已肯定有结石未取净或术后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有残余结石者。

◎术后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内有异常影像,如蛔虫、异物和血凝块等,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者。

◎需做选择性胆管造影或置管溶石、注药冲洗者。

术后胆道镜检查的禁忌证

◎术后未满6周,在引流管周围未形成瘘管或瘘管过细及弯曲者。

◎胆管炎症状未完全控制者。

◎出凝血时间异常尚未矫正者。

◎有严重心脏功能异常者。

上述禁忌证均属相对禁忌证,在症状改善之后仍可进行胆道镜检查和治疗。

什么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治疗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治疗是指通过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所形成的窦道,插入胆道镜进行取石治疗的技术。

该方法主要用于高龄高危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取石治疗。方法是先在X线或B型超声引导下做PTCD。引流1周,胆道炎症控制,窦道初步形成后,便可用金属扩张器将窦道逐渐扩张到16~18F(每周扩张1~2次,2~3周后便可扩张到16F)。引流5~6周时间,较为坚实的肝内瘘管已经形成时,即可插入胆道镜进行胆道系统的检查及取石治疗。

什么叫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利用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外径为1.7毫米的聚四氟乙烯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使胆道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

由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具有其他方法所没有的优点,胆胰管病变显示较清楚,可以直接看到,有些还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所以,目前它已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什么情况下需做胰胆管造影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的适应证如下:

◎临床疑有胆道结石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判断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形成,以便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各种检查无法区分是阻塞性黄疸还是内科黄疸的患者。

◎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为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者。

◎疑有胆道良性狭窄,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了解狭窄的部位及范围者。

◎临床疑有胆道蛔虫的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可通过内窥镜将蛔虫取出。

◎疑有其他胆道疾病,如硬化胆管炎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

◎疑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

◎胰腺肿瘤,尤其疑有胰腺体尾部癌。

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禁忌证

下列情况不宜进行ERCP检查:

◎食管有静脉曲张或狭窄。

◎对造影剂(碘油)过敏。

◎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频发心绞痛者。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精神异常而不能合作者。

◎急性胆道感染。

◎恶性肿瘤引起的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一般也不做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因为该检查可能引起严重的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有何意义

一般文献报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率可达79%~95%,并且相当一部分病例能清晰地显示胆道树结构及结石的数目和位置。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只能显示狭窄以下胆管,对狭窄以上胆管结石及胆管扩张变异程度不能满意显示,所以,一般认为其诊断价值不如PTC。但临床上ERCP与PTC两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对肝胆管狭窄程度和范围的掌握。因该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尤其并发造影后引起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因此,ERCP不是诊断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而是选择适应证慎重实施的检查方法。

内镜逆行胰胆管内引流术的作用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鉴别黄疸性质的诊断正确率在75%~89%,造影提示梗阻部位和病变性质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率为85.7%。临床上胆石症有时颇难与胆管癌相区别,ERCP可以帮助确诊。

胆道结石常伴有胆管扩张,有时可看到胆石嵌顿于壶腹部而引起乳头区明显充血、肿胀。胆石一般不引起胆管完全梗阻,造影剂往往从胆石周围包绕而过。胆管癌造成充盈缺损常在一侧壁或造成胆管完全梗阻。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应做哪些准备

ERCP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解除顾虑,主动配合。

◎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ERCP禁忌证。

◎患者在术前至少6小时应禁食、禁水。

◎术前30分钟注射解痉剂阿托品0.5毫克和安定10毫克。

◎术前必须严格消毒器械,尤其是造影导管可用75%酒精浸泡或放在福尔马林熏箱内消毒。内镜活检管道应用洗必泰溶液反复冲洗。

逆行胰胆管造影有什么并发症及危险性

逆行胰胆管造影为胆胰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诊断方法。一般认为这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但若操作不慎,也可发生各类并发症,甚至有致死的可能。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死亡率为0.13%~0.62%。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剧烈上腹部疼痛、寒战及高热,严重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所以,应严格掌握逆行胰胆管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对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对胆道梗阻且感染无法控制者,宜早期手术治疗。

什么是术中胆道造影

术中胆道造影是指在手术中间,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或了解结石分布部位及范围而进行的胆道造影,其方法是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导管注入造影剂,并在术中立即摄片。有X线增强装置设备时,可在电视监视下,边注药,边观察,使造影效果更满意。

术中胆道造影是较为重要的术中检查方法,通过造影可明确胆道病变情况,胆石的分布、数目、形状和大小,降低结石漏诊率;了解胆道畸形,鉴别胆总管下端狭窄或梗阻的原因等;指导手术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或再次手术。

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是怎么回事

131

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检查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药物有:碘-99m99m玫瑰红、锝-2,6二甲基替苯亚氨基二醋酸(TC-HIDA)等。检查时将上述放射核素药物注入被检查患者的静脉中,药物进入血液后能很快地聚集到肝脏被肝细胞所摄取,然后随胆汁经胆道排泄入肠内。体外应用探测仪器测定和记录药物所到部位和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从而清晰地描述或显示肝脏、胆总管和胆囊的形态轮廓,然后再根据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就能得出肝脏和胆道疾病的诊断结果。

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检查为什么能够诊断胆道疾病

通过对肝胆扫描图像的分析,就可以用来诊断肝脏和胆道的疾病,还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例如,有的患者感到右上腹疼痛,医99m生检查右上腹有明显的压痛,经TC-HIDA扫描后,发现患者的胆总管虽然显影,但是胆囊却没有显影,说明胆囊管发生了阻塞,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检查,就可以诊断该患者所患为急性胆囊炎。由于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方法简便,诊断正确率高,它已成为临床诊断中比较普及、价值较大的检查项目。

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检查会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做此项检查时患者所受到的放射线辐射量是极小的,不会对身体各组织造成损害,根本没有必要为此而担心。这是因为用来做此项检查的扫描剂的剂量非常小,而且这种扫描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失去放出射线的能力。扫描剂经胆汁排入肠道后,也不会被重新吸收入体内。因此,可以认为放射性核素肝胆系统扫描检查是一种很安全的检查方法。

什么叫同位素肝胆显像检查

99m

同位素肝胆显像检查即TC-IDA检查。肝多角细胞有摄取并经99m胆道排除血色素的功能,静脉给予TC-IDA衍生物可动态显示这种功能。在显像各阶段,肝实质、肝内胆管、肝管、胆总管、胆囊和肠道的形态及机能可以顺序显示,配合油餐、外源性缩胆囊素等介入技术,可更好地了解上述结构的功能。

通常给药后2~10分钟肝脏显像,10~20分钟肝内胆管显影,20分钟时胆囊充盈,45~60分钟完全充盈,随后肠道亦显影。99m

对于胆石症及其继发的胆道狭窄,TC-IDA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措施。

肝胆显像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确定肝脏的大小、位置、功能和形态。

◎大于3厘米的肝脏良性和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上腹部肿块,主要是肝内肝外肿块的鉴别诊断。

◎肝外肿瘤手术前后了解肝内转移情况。

◎肝癌手术、化疗或放射治疗后观察疗效和肝再生的情况。

◎肝脏实质性病变确定肝脏肿大的程度,观察肝脾功能的情况。

◎观察胆囊、胆道及胆道口括约肌功能、胆道的通畅程度,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