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情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04:54:5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源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航空情缘

航空情缘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航空工业从业40余年,对航空工业的民品与第三产业、通用航空等发展思考成果的结晶及工作心得总结。全书共收集作者所写文章60篇,文章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思想性、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对做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打造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相关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序对一份炽热航空情缘的解读

杨源同志自1970年进入航空工业以来,先后就职于基层企业、航空工业民品公司、航空工业总部机关、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航龄。

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龄的杨源同志在几十年服务航空工业的历程中,结合工作实际而“放飞思想,笔耕不辍”。从1986年写第一篇文章以来,撰写了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先后有60余篇发表在有关刊物上,并参与了近20个专项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内容涉及航空工业的民品与第三产业、通用航空、知识产权、办公室管理,以及西部大开发与航空特色旅游、我国加入WTO的对策研究等诸多方面。航空工业出版社从中选择了60篇分7大类按文章撰写的时间(以公开发表为主体)排序收录于《航空情缘》中,它真实记录了杨源同志20多年辛勤笔耕成果,以此作为杨源同志在完成职业生涯之际对新中国航空工业60周年的纪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按照中央“军民结合”的国防建设战略方针,开始了“航空为本、以民为主”的“军转民”、“内转外”战略调整,民品发展如火如荼。期间,杨源同志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民品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适时提出了相应思考与建议。今天,读《航空情缘》,既可以看到作者热爱航空、奉献航空的思想境界与职业情操,又能从中品味出一个“勤”字贯穿于杨源同志职业生涯的始终:工作上的全身心投入换来思想上的飞跃,勤奋学习,超前思考、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但笔耕不辍的成果确是对杨源同志服务航空的最好诠释。

辑录于《航空情缘》中的文章都是缘于作者对当时工作情况的研究提炼而成,是一个普通航空人在不同时间段对航空工业给予极大关注的思想结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思想性、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因而读起来不枯燥、不艰涩、不遥远、不陌生,却有一种真实、生动、感悟、激励之意境。因此,我向各位推荐杨源同志的《航空情缘》,相信对做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和打造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吴献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12年2月10日一关于航空工业非航空产品(民品)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研究对开拓非航空产品的探讨

当前,航空工业正处在战略转变时期,如何使航空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符合中央关于国防建设的新方针,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非航空产品(以下称民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央把5个军工行业划归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决策,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30年不打仗,并不意味着航空工业的萎缩,而是要趁此良机得以发展。既然中央书记处已明确把航空、造船、汽车、电子作为领先发展的4个行业,我们就要通过做具有行业特色的民品或其他行业的高精尖类民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锻炼队伍,培养力量,为航空工业大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

国家由以往的备战状态转变到经济建设上的战略转移,给军工企业提出以民为主建立“军民结合”型企业战略目标。军工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打破了过去那种“产品由国家定,计划由国家下,人员由国家配,材料由国家供,产品由国家收”的大锅饭局面,各企业增强了活力。但我们的民品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真正干民品的路子还没走开,没有经验可循,还得靠企业自身努力。总结航空工业这几年生产民用产品的教训,主要存在三大弱点:一是速度慢(指产品品种少、更新换代慢,交货不及时);二是质量不稳定,我们产品在样品制造时都是精心制作的,因而样品送检,其性能都可与先进水平媲美,但进入批生产环节后产品质量就大打折扣;三是价格贵,在同类产品中我们的产品价格都偏高。一、造成民品三大弱点的主要原因(一)思想上还没有彻底转轨变形

有些决策者的军转民思想至今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军转民的道理都能讲,但真正从思想上还没认识民品工作的重要性,对商品经济下的产、供、销三大环节的平衡认识不足,依然是生产为中心,产值是任务的主要指标,总是存在着万一军品任务多了的侥幸心理,因而总是舍不得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加强民品工作,尤其是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干民品就成为一种权宜之计。在保军的借口下,很多单位只抽职工总数的10% ~ 20%人员从事民品工作,调设备总量的15% ~ 20% (且很多是超期服役的设备)作为民品制造设备,这少数的人力、设备却要完成本单位总产值的80%之多的任务;而军品的机构、人员、设备都占总量的80%,每年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20%左右。这样,从事民品的人员和设备便是捉襟见肘,极为紧张。(二)政策不落实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干民品比干军品低人一等”的俗念。干民品的同志不但要根据市场情况到处去跑产品信息、客户开发、材料供应,资金筹措,产品出来后还要组织人员跑销售,而得到的劳动报酬却与干军品的人一样(可谓以民养军了)或更低,干军品的人有名有利(如科研费、发明奖、立功受奖等),而干民品的人却无名无利(没有科研经费、开发的产品所创造效益与军品平均分配、既便有立功受奖也是低于军品人员)。鉴于这些差异,极大地影响了从事民品的人员开发研制、营销产品的积极性和热情。(三)经营管理水平不适应民品工作需要

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是沿用过去军品生产管理办法组织民品生产,从原材料的选用,到投料、生产、检验、销售都是军品生产那一套方式,尤其是民品生产仍是“一人一台机床一把加工工具”这三个一的生产方式,且有些还在军民产品混线生产,加工过程专用设备少,质量控制仍靠事后把关的人为因素,没有实现自动检测,从而造成废品增加,以及水、电的不节约和机床设备的闲置陈旧,致使民用产品成本增加、价格偏贵。(四)供产销不平衡,产销脱节

至今,一部分企业仍习惯于军品生产管理方式和销售方法,当民品出现需要大量销售情况下,他们依然留恋过去军品由国家包销的时代,因而他们没有把民品销售工作列为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肯在销售环节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总是期望国家能拿出资金对民品统购统销。由于民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欠缺,造成民品一方面产值增加,另一方面却是库存增加、利润下降,市场萎缩。二、对民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航空工业部民品管理部门应做好民品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和协调、监督、服务工作。其中要侧重于服务职能的发挥,为搞活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除了制定规划和政策法规外,还要在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质量标准、技术引进和应用、供应与销售情况通报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服务。(一)转变管理手段

国家机关(主要指企业的上级领导机关)对企业应是经济领导,除非常时期(如战争和重大灾害)以外,应对企业经营尽量减少或避免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手段,应依据经济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运用规划、协调、监督、调节、组织、服务等间接手段,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和发展。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由企业自主做出。作为企业上级领导机关,决不可越级处理和决定本属于企业自主解决的问题,要避免瞎指挥。对于企业经营,上级领导机关不是放任不管、任其自流,而是在国家宏观政策下,积极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企业的上级领导机关对企业经营管理由原来的直接行政控制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这种间接的管理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

1.计划管理。主要是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管理控制,起经营导向的作用。我国目前改革是缩小指令性计划控制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并对全面经济(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在宏观上搞好综合平衡,它涉及到规划、计划、统计等部门管理权的综合运用。

2.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起到搞活经营的作用。依据市场的供求需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引导企业经营,努力搞活资金、物资、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尽量避免事后堵截,切忌把企业经营搞死。这一手段的使用,包括政府的物价、税收、财政、银行、物资、劳动等部门权力的联合责任。

3.法律监督。主要运用法律法规,起到经营执法的作用。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合法经营给予保障,对不合法的经营给予取缔,以保障企业正当经营。这一手段包括政府的司法、审计、工商管理、质量检验、海关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政府引导企业经营,还要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保证资金、设备、劳动力的流动)、交易环境(保证交通、物资的流通)、交流环境(保证交通、物资的流畅),以及基础设施(房地产、道路、能源)和服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最终要创造一个引导企业经营的平等竞争环境。企业应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下,积极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创造性地自主经营,以灵活的经营战略技术,过硬的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努力夺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二)全面履行管理职能

目前讲的企业管理职能,大多数是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而没有把“服务”这一重要职能也纳入到管理职能的概念。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化协作的程度相应增强,这种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性质所具有的大生产集中性和分散性的高度结合,就决定了“服务”必然要纳入到管理职能中。

在参与社会化协作过程中,企业不但要有高度的服务精神、服务观念,还要有相适应的“服务”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过程中,相互的伙伴关系决定了企业之间的“服务”关系。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经济细胞,不只是给社会提供产品,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企业的自主经营,既要为社会提供商品这种“硬件”,还需提供服务这个“软件”,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服务在企业管理职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备服务观念,是企业形象的表现,其基本出发点是在客户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同客户的利益保持一致。企业为社会服务的程度,不但反映企业能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而且也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企业经营管理工程中,除了生产服务,还有社会服务、销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多种服务职能。企业通过服务,不仅是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或者占有市场的目的,同时,通过我们的服务,培养社会和消费者新的消费观念,促进社会新的需要;新的消费观念的产生和形成,总是要反映到对企业生产发展水平要求,进而推动企业发展。因此说,重视服务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条件。

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开放性,不可能再是那种只立足于内部的管理,必然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延伸到市场,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客户,为客户着想,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故“服务”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又是管理内涵的延伸。企业一旦忽视服务,必然丧失发展的良机。服务职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企业之间经济横向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之间的协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当今的市场变化很大,产品寿命周期的长短与服务职能的效力密切相关。一个产品寿命的延长和市场占有率增加,直至企业竞争力的增强,都直接取决于服务质量。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服务系统,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忽视服务等于自绝于客户,自绝于社会,终将导致企业的失败。

第二,服务是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服务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现行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不仅是生产经营型组织,同时还是具有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的经营服务型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服务和竞争是企业不断追求企业优化和经营优化的两大动力因素。

第三,服务价值寓于客户信誉中,是取得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在企业内部服务有丰富的内涵:一是产品科研、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每道工序之间都是一种上、下游的客户关系,只有相互都做好了服务,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二是围绕产品到商品全过程而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也应是一种客户关系,在履职中做好“服务”是保障企业优良运行的润滑剂;三是企业在做好训练销售服务人员同时,要了解客户对商品的需求动向,还要了解客户心理状态,以及客户对商品的使用要求,帮助客户熟悉商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客户更好地发挥商品作用。故服务的价值常常寓于客户对所接受商品的信誉之中。

第四,服务是企业家的素质表现。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最基本的原则乃是接近客户,服务至上,树立牢固的服务观念,培养优良的服务精神,保持良好的服务信誉。如果一个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只会等人找上门,或只会靠上级决定企业的命运,这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最本质的方面是开拓市场,把企业搞活,他所具有的开阔胸怀首先是热情为社会服务,为满足社会需要及时提供所需商品。没有不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成功的企业家。只有擅长服务的企业家才具有不断创新的思想,才能对外界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做出新的反应,才能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心理,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政策,形成一支保证服务质量的好队伍,才能保持企业的良好信誉和效益。(三)做好民品营销大文章

航空工业同其他军工企业一样,长期以来都由国家直接以行政手段管理,是统配统收的单纯生产型企业,企业没有自主权,一切听从上级支配。产品由国家定,计划由国家下,人员由国家配,材料由国家供,产品由国家收,工厂只管生产,不问市场行情,甚至没有销售部门。这实质上是不计成本的大锅饭。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社会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品竞争是推动商品变化、市场变化、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由单纯的生产管理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变成了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不但生产产品且自己要经营产品,使产品成为商品。在遵守国家计划、法令的前提下,自我销售、自我定价,依照市场需求自我选定产品和生产数量。自负盈亏就决定了在经济上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要求以低的消耗,低的成本求得高的销售收入,实现一定经济效益。期间,营销工作就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然而,一些人往往把销售工作混同于过去的奸商,存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误解,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销售工作只不过是把已做成的现有产品卖卖而已,谁干都行,再曰:销售是经商,只要会耍嘴皮子、吹牛皮、说大话,敢干就能完成任务,甚至能赚大钱。它忽略了销售工作的科学性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营销≠销售,其实,销售是营销全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便是销售本身也不仅仅是卖卖产品,而是有很多的内涵。

1.销售工作要遵纪守法。国家保护竞争和提倡竞争。销售工作者要遵守国家计划、方针政策,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提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与那种唯利是图的奸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2.销售工作是一门综合科学,是一项由浅入深、有趣的,无止境发展的工作。销售工作者从事市场调查、市场预测、销售决策(销售渠道决策、促销决策)以及销售计划的制订都得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其中信息的收集、加工、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预测、市场定性与定量分析等都离不开科学,涉及的学科领域诸如政治经济学、运筹学、高等数学、营销学、心理学、法律,以及电子计算机等。销售工作者要研究各项方针、政策、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向,要通晓心理学知识、做好服务,要通晓本企业概况、熟悉产品技术性能,才能比较正确地处理好各项事务,正确决策、正确做事。

3.销售工作是企业直接与社会联系,服务于客户的形象窗口,它的一举一动代表了企业,影响深远。市场信息、本企业产品销售信息、服务信息、需求信息,首先来源于销售人员。因而销售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及良好的道德风尚,要有全局观念,对事物敏感和强有力的分析能力,善于从微小事物或现象中,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变化。

4.销售工作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企业求得利润主要靠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而打开销售渠道,广泛占领市场,增加销售量,求得合理的价格,得到好的销售利润,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降低成本起到同等重要作用。

5.销售计划是销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各种产品安排在何时生产,都应根据销售计划确定,“以销定产”就是在充分发挥了销售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销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后提出的;同样,“以产促销”是要求销售部门要积极去开拓市场,打通销售渠道,增加销售利润,绝不是产、销脱节而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

销售计划对于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销售计划是根据企业供产销的可能、市场预测和经营核算等内容编制的,应是先有销售计划,后有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销售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编制的依据。因此,企业应当强化销售工作。企业决策者要客观地、耐心地听取销售人员的独立见解,然后再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做出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6.产品不同,销售渠道也不同。销售渠道就是商品流通渠道,是指产品由生产企业向最终消费者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经营结构,市场变化,销售渠道往往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变化。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企业对销售学的理解和运用是其成功地打入世界市场的主要贡献之一。因而各企业的概念清楚,销售战略目标明确。凡是成功的日本企业,都形成了长远的战略计划和各种销售手段(策略),他们的销售活动,早在产品制造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即便是在其销售达到尽善尽美之后,仍然继续进行,其主要销售战略有以下几点。

一是寻求已经存在着的机遇。很多日本企业所选择作为进入目标的产业部门,都是一些其他企业一直忽视或服务不及的产业部门。他们对那些未曾服务过的市场,保证提供殷实的服务,当这些新的市场取得成功之后,他们就向市场的广度进军。这是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竞争的主要战略。例如,在美国许多企业正致力于生产价格昂贵、体积庞大的机械的时候,日本企业利用这些未曾服务过或忽略的市场,即对竞争力薄弱、易于取代或不存在竞争的市场所提供的良好机遇而成功地打进了美国市场。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所以能做到这点,完全是由美国企业所提供的机遇。

二是创造机遇。日本企业的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日本企业表现出了耐心、勤奋和持之以恒。在进入世界市场各个阶段,他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进取、不断改进产品、扩大产品生产线,同时不断了解市场情况,随时掌握和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领先地位。日本企业不再使自己的产品仅仅局限在仿造美国产品的范围之内,而是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领先地位及创新的作用。至此,日本的企业从利用“已经存在的机遇”转移到了“创造机遇”的阶段。

三是通过销售创造力开创机遇。技术上的突破并不是开发竞争性产品成功的唯一关键,而真正需要的是产品本身以及销售的创造力,通过销售创造力开创新机遇。创造的机遇依然面对激烈的竞争,寻求和建立新的产品市场,也包括对新市场需求的创造和鼓励,它既可以使产品得到改造,又可以使产品得到提高。

四是适应与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机遇的创造和掌握的核心因素是要了解客户想要什么或可能要什么以及他们愿为什么而肯于破费。只有能够事先预见并满足客户的需要,并把质量作为适应这种需要的首要因素加以考虑,才能获得利润。日本的企业在已经存在机遇和创造机遇二者中,都表现出具有改变消费者偏好的能力。

五是向竞争者学习,以便创造机遇。日本企业把竞争者的产品按其功能、零部件的数量、种类和成本构成来确定竞争者的产品类型,又把产品拆卸下来,对每个部件都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鉴定出如何改进设计并深入了解竞争者的技术能力,然后再对竞争者的工厂、生产设备及产品分配渠道进行调查,达到了“知己知彼”的境界。(四)民品工作要注重宣传报道

航空工业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民品得到很大发展,由开始的找米下锅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支柱产品,目前民品已经发展到2000多个品种系列,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70%之多。已有50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技术改造规划中,有不少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及有关部门、省市的优质奖,还有不少产品已能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更多的产品得到用户的好评和信任并已经相继涉入到国民经济的相关领域。民品工作已经成为搞活企业的重要领域,在航空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航空工业民品已取得的成绩,如何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使国内外广大客户了解航空工业,知道航空工业的产品,信任航空工业的产品,下决心购买航空工业的产品,确实是值得每个单位重视的问题。以往,我们干民品费的劲不少,研制的产品也很多,为什么客户不了解我们,不知道我们生产的产品呢,以致很多客户白白被“抢”走了,其根源还是受制于等、靠、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其次就是不注重对民品的宣传报道工作,不愿意在民品宣传报道上下功夫,投力量,普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世俗,宣传报道可有可无的状态。《航空时报》是航空工业自己的对外公开发行的报纸,我们的企事业单位为何不充分利用这宣传工具为民品发展服务呢?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仅仅供应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为国家创造外汇。为达到此目的,除了靠我们的产品本身质量性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加强对这些产品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了解我们的产品,踊跃买我们的产品。国外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宣传广告工作,每年要拿出产品销售额的20%作为宣传广告费用。而我们的不少单位在这方面的投资几乎是零,面对《航空时报》这个宣传阵地却舍不得下点功夫,实在是令人费解。(此文写于1986年6月)开发机场机电设备时不我待

航空工业部于1986年8月由第四规划设计院、105厂、112厂、125厂等单位发起成立了“航空工业部机场机电设备公司筹备处”。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情况如下。一、开发机场机电设备的必要性

中央已经决定发展我国干、支线民用飞机。同步发展与之配套的机场机电设备已成为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计委的安排,“七五”期间我国将新建、扩建、改建十多个机场,随之而来的高水平机场机电设备需求量增加,为航空工业部开发生产机场机电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我国的机场机电设备在现阶段仍处在十分落后的状态,有不少项目是空白,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机场机电设备在国内的自给率很低,除了少数几个机场已从国外引进了成套的技术装备外,绝大部分机场的设备不成套,而且很简陋,至今没有一个单位能够对机场机电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航空工业在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供广泛服务的同时,机场机电设备的开发研制亦应是重要任务之一。

机场机电设备要与航空运输业同步发展,已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然而,机场设备毕竟不等于航空产品,我们亦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但对于机场机电设备这种地面航空产品也并不陌生。我们有不少单位的航空产品可直接应用,也可稍加改进就可应用于机场机电设备中,一些航空技术可移植至机场设备。譬如:以干飞机著称的112厂对于机场用登机桥的制造工艺并不生疏,是能够发挥所长的;火警探测器是105厂生产多年的产品,将此产品稍加改进,与消防设施组装在一起,就可形成火灾探测灭火系统。这说明,机场机电设备具有航空产品特色,基本是属同类产品;而且涉及到的工艺门类复杂,产品的质量要求亦高,技术性能先进,品种多,批量少,周期长,协作面广,同属技术密集型产品;真可谓“技术相通、工艺相近”,极适合于航空工业部门开发研制和组织生产。

新中国航空工业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基本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素质好的职工队伍,具有高精加工的能力,检测手段比较完善,配套能力强,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等有利条件,这对于生产批量又不大,产品品种多,周期长的机场机电产品是很适应的。中央要求机械工业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装备部和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而我们大多数企业在前几年开发民品过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生活资料方面,生产资料方面的不多,亦即:“与民争食”的产品多,具有航空特色的产品少。而这种“与民争食”的产品对我们来说,大都是工艺不熟悉,市场竞争对手林立,没有组织批量生产的经验,技术改造几乎从零开始,势必花钱多,速度慢。这样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队伍难以稳定。开发那些与航空工艺特点相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尽管这类产品比一般民品具有周期长、要求高、批量少等特点,但它毕竟是和航空工业特点相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当然这类产品从诞生到被广大用户认识应用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本身的大力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诚然,我们也不否认在前几年有一些厂、所已经开发出的产品对企业的贡献,它首先解决了我们部分企业的温饱问题,企业有了一定的效益,也有了活力。但在形势发展到今天,若再以找米下锅解决温饱问题的做法去开发产品,继续寻找“与民争食”的产品就不利于企业由温饱向小康发展了。在现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已经开发出的产品的批量生产外,还要极力寻找那些工艺特点相近的项目开发,可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力量得到发挥,职工队伍相对稳定。二、已经开展的工作

机场机电设备公司筹备处成立之后,为了摸清市场情况和机场建设发展需要,组织了调查小组,先后对沈阳桃仙机场、陕西咸阳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珠海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湖北襄阳和沙芳机场等10多个新建成或改建机场的筹建处,机场设计院,民航修建处进行了调查,并与外商就有关方面的合作问题(包括国内无法解决的关键元部件、高技术的合作生产等)进行了接触。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用户对航空工业部组织力量开发生产机场机电设备寄予信赖,希望航空工业部在开发生产机场机电设备过程中一定要高起点,具有20世纪80年代水平,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国家已经把发展机场设备同航空运输业等同起来作为重点之一。机场机电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航空工业部门应该为改变我国机场机电设备落后状况做出积极的贡献。

根据深入机场调查的结果,机场机电设备公司筹备处在原有成员单位基础上又扩大成员单位: 615所、3015厂、609所、116厂,针对这些成员单位现有航空产品工艺特点对所涉及到的机场机电设备进行了大致分工,初步安排如下:

旅客登机桥由112厂承担;

行李分捡系统、行李传输自动扶梯由522厂承制;

航班显示系统、电视广播系统、安全检测系统、机场灯光系统安排在125厂研制;

盲降导航系统由615所负责研制;

配电系统和火灾探测灭火系统由105厂负责提供;

特种车辆(目前仅包括各种电源车,管道输油及槽车,高精度液压汽车等)安排3015厂, 609所, 116厂分别生产;

候机楼设施及飞机维修库的研制生产由第四设计院完成。

机场机电设备公司筹备处各成员单位在明确分工后,都开展了相关工作:至1987年有125厂的航班显示器、609所的管道输油及槽车, 105厂配电系统和火警系统、116厂的高精度液压汽车、112厂的旅客登机桥都可拿出样机交机场使用, 3015厂正在组织力量实施特种电源车方案。这些工作的完成将对航空工业部敲开民航大门开发研制产品,施展航空工业优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过半年的筹备工作,以及与民航各机场设计、维修单位联系,正式成立航空机场机电设备公司的条件基本成熟。拟于近期再开一次工作会议,商讨公司成立的事宜,争取早日把机场机电设备公司正式成立起来,尽快开展工作。三、展望

仅从机场机电设备的开发研制初级阶段,就可看出这种与航空工业技术紧密结合的军转民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很好的发展远景。当然,当前这项工作刚开始,用户还不甚了解,市场有待我们宣传推广拓宽。只要各单位在抓好已经开发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以一定的精力重视“军转民”项目(含:利用航空技术开发的产品,航空产品的应用和航空产品经过改进改型的移植产品)的开发研制,就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较明显的效益,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技术水平的培养提升无疑是更上一层楼的美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此为写于1986年10月)航空工业积极为亚运会工程做贡献

最近,由航空工业部民品司与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指挥部联合召开了航空工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做贡献产品介绍展示会。

航空工业部科技局、发动机局、机载设备局、供销公司都参加了会议;筹建中的中国航空铝门窗总公司也参加了会议。

105厂、112厂、128厂、132厂、133厂、171厂、西安飞机制造公司、181厂、212厂、232厂、351厂、410厂、514厂、520厂、3028厂、3097厂、303所、621所、第四规划设计研究院等30多个单位参加了会议。参展产品有:建筑用器材,建筑电器,各类空调器,室内装饰,运载工具,体育训练及医疗保健器械等6大类共约100多种。

会议邀请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指挥部及其所属27个场馆的工程筹建单位、设计部门、物资部门、工程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和国家体委、北京市经委、亚运会组委会、国际贸易中心等单位共160名代表;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怀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是向亚运会工程介绍展示航空工业部可以提供的产品,并请亚运会工程筹建、设计等部门的同志介绍工程筹建情况及对产品选择的要求。目的是使航空工业部所属有关单位了解亚运会工程情况;疏通与亚运会工程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渠道。

会议使亚运会工程有关部门对航空工业部的产品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经过参展单位代表的努力,已有铝型材、空调器、大理石、建筑电器、不锈钢制品、水质处理设备等产品与亚运会工程有关部门达成意向,商定在春节后进入实质性的业务洽谈。

会议还与北京住宅总公司的同志进行了发展横向联合的座谈讨论。该公司是北京市四大工程建设单位之一,每年都有上百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他们已于1986年底与航空工业部民品司签订了联合协议,并开展了业务工作。该公司决定提供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房间,常年展销航空工业部的有关产品。参加会议的航空工业部所属企事业单位都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通过国内市场的考验,为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这次会议供需双方都感到很有必要。供方通过会议进一步了解了市场,增强了信心,表示要加强合作,携手对外,互补共荣,共同承接大项目;需方希望航空工业部在提高产品水平、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拿出价格适合于市场的产品参加竞争,为1990年的亚运会和2000年的奥运会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产品,做出积极的贡献。(此文写于1987年3月)微型论坛:一次有益的尝试黄斌

1987年元月中旬,航空工业部民品司主办了有30多个企事业单位参加的“航空工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做贡献产品介绍展示会”,邀请与亚运会工程有关的十几个部门代表到会,并向其展示出本部6大类百余种产品。这种做法对以“创业、创新、争一流”为1987年发展主旨的航空工业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这件事给人的深刻印象有三:

一是航空工业新年伊始即积极联系用户,沟通信息,开拓市场,颇具勃勃进取之势;

二是众多厂所携手对外,互补共荣、很有形成航空工业企业集团、造大声势、干大事业的气魄;

三是机关职能有了可喜转变,主管部门变“指挥”为“服务”,单线搭桥、左右协调,间接指导,受到基层单位欢迎。

莫部长在“387”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后要加强联合,发挥航空工业优势,组织若干个航空产品和非航空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次展示会的召开恰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此之前,航空工业部一些企业并非没有若干过硬的产品,但苦于各自为战、势单力薄,到底成不了大气候,且相互拆台形成内耗的事也并非全无,结果更是不妙,这类教训可谓深刻。现在,我们要在一个大目标下统一起来,或以国家某项重点工程为对象;或以某类高新产品为龙头;或以国民经济某一领域为突破口;聚拢几家乃至数十家单位,形成集科研生产、人才设备、产品质量等优势为一身的航空工业企业集团。如此,便如虎啸出山,其威势必非同凡响。当然这次展示会无论就形式或内容看,都还不过是个前奏,但它向人们昭示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对此高度重视,因势利导,推而广之促进我部各类工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黄斌,时任1987年《航空工业通讯》主编)关于推进航空工业民品集团经营的分析与思考《航空工业通讯》编者按:如何形成航空工业集团优势,并凭籍这种优势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大家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文中既正视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有分析、有观点,具有说服力。作者这种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提倡。“六五”期间,航空工业部在贯彻“军民结合”方针的过程中,相继开发研制生产了多个领域的民品,有些曾获得国家金奖、银奖、科技成果奖或部、省优质产品的称号,有些已经涉足国际市场,这些都为航空工业民品(简称民品)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航空工业厂所各自为战的格局已经很不适应了,不少单位都希望能改变这种状态,他们呼吁加强厂所联合,形成航空工业的集团优势。为此,笔者拟就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参加讨论。一、实现厂所联合的迫切性

进入“七五”以来,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注重了自身的联合,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联合,企业集团亦应运而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航空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十年来形成的厂所各自为战生产格局为组织民品生产、联合出击造成困难。一方面企业科研力量弱,为开发产品绞尽脑汁;一方面研究所缺乏生产手段,为寻找或扩大这种手段而到处奔波;当大家都在寻找出路的同时,搞低水平的重复竞争、撞车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厂所为了自身的近期利益,多只注意产品开发而忽略了技术开发,只抓了各自的产品而不注重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行动发展系列产品,这就使得前几年航空工业部虽然发展了不少产品,但生活资料方面的产品多,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服务的项目少;对一些高技术、新领域的产品,厂所均无力开发;发展工艺相近、具有技术密集特色的产品少。现已出现厂所各自投奔其他行业集团的现象,航空工业的队伍面临着被拉散的严重局面,人们不由得对航空工业民品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二、关于树立新观念

第一,应认真在思想上树立“军民结合、以民为主、集团经营”不是权宜之计的观念。我们不是只为了求生存才发展民品的,而是要使军工企业通过干民品,提高航空工业亦军亦民的技术水平,使之真正能够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技术装备部,这是长远的战略目标。

第二,树立干民品也要打基础、上水平的观念。军民品只是产品的用途不同,而在经营管理上民品有时要比军品更难(我们大多数企业只熟悉军品的生产方式,对如何组织大批量系列化生产都很不适应,还要走过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质量要求上,民品有时比军品更苛刻(高可靠性、长寿命、耐恶劣环境)。

第三,树立让民品跻身于国际竞争的观念。我们从事民品生产,不能把着眼点仅放在国内市场。航空工业民品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在产品出口上找出路。我们各厂所毕竟是在封闭式的小天地干了30多年的军品生产,不熟悉国际市场,对国际先进水平不十分了解,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很多。这方面的差距我们应尽快赶上去。

第四,树立扬长补短,迎头赶上的观念。我们经常说,航空工业有多少实力、有多少优势,当我们涉入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大疆场时,方知自己并无多少实力和优势,倒有很多不可忽视的劣势:

①对所涉入的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清楚;

②对所涉入的行业的工艺特点不熟悉,从而增加了我们生产民品的难度;

③对国内外市场不熟悉,因而,我们的市场观念、信息观念都没能很好地树立,对军转民认识不深,使得我们开发生产的民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易错失良机;

④对经营不熟悉,经营销售薄弱。

正是由于对自己的劣势重视不够,我们生产的民品时常发生质量问题,有的产品被通告批评并不准销售。这些都亟待我们迅速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第五,要树立“大系统”的观念。“六五”期间,我们不少厂所都愿意像干军品那样,在航空工业部的协调下进行内部产品配套。由于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充分,加上宏观控制和决策上的某些失误,使得航空工业部的汽车、摩托车、洗衣机、空调制冷器等产品积压,各家为之配套的产品也随之滞销,给不少企业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因此,在实现观念转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变单纯内部配套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服务,变厂所各自为战为联合出击,抓好民品的科研开发,投身国内“大系统”,为国家干大事业。

对于这些新的观念,厂所的上级机关首先应当树立,并在树立新观念基础上着手解决问题,如民品科研费的问题,怎样组织疏导厂所联合的问题,如何为搞活企业,加强综合、计划、高层信息、供销渠道、广泛的服务管理工作,并加强上级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这些都是厂所搞活、形成集团经营的先决条件。总之,树立新观念对民品发展、振兴航空工业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三、形成集团优势的障碍初探

各厂所在民品生产销售中颇有势单力薄之感,因而在组织厂所联合方面也有些初步尝试(以机载设备有关厂所为例)。(1)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09所、511厂、114厂、173厂、133厂等院、所、厂组成的“中国航空气动液压公司”,已经承接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中的7套液压系统和3项国外专利品的测绘研制工作,在机械部、煤炭部、化工部、石化总公司等部门享有一定声誉。(2)以212厂、351厂、114厂、115厂、134厂等单位为基体组成的“航空空调设备公司”,在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创优、评比、国产化、新产品开发方案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的工作,为公司走向实体积累了经验。(3)以105厂、315厂、305厂、403站合资组建的“航空建筑电气联合公司”在经销航空工业部民品、承担建筑电气工程、在天津开发区筹办中外合资企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今后走向成套建筑电气承包打下了基础。

上述三个公司虽然在加强行业联合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终因起色不大而濒临解体。及时分析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1)这类公司基本上属于行业内部的民间组织,没有纳入到航空工业部里的行政管理序列(一旦纳入到部里的行政管理序列,就应取消公司成员单位原来的管理序列而由公司统一管理),使得这类公司没有挂靠部门,上边渠道不通,下边无法形成真正的实体,有“名不正言不顺”之苦衷。(2)由于第一个原因,这类公司没有资金渠道,仅靠各成员单位自筹,而各成员单位不少都资金紧张,自身难保,这就必然导致这类公司开展工作因难,难以生存。(3)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厂所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型生产单位,在联合中都有争当盟主的做法;这种互不所求、互不服气的生产体制致使联合单位出现远交近攻(即与行业外的企业交朋友、搞联合,与行业内的兄弟单位反而互不服气),貌合神离,联而不合的局面。(4)大多数厂所对于单机测绘仿制的方式津津乐道,而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要求以系统承包的趋势还没有认识,没有引起重视(如制药厂的技术改造,就不希望搞单机拼凑的“万国牌”,很愿意有能按其工艺特点和要求搞系统承包,完成整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这使我们失去不少机会。(5)企业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及售后服务观念淡薄。这是航空工业最薄弱的环节。至今,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把一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安排在销售岗位上,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未能产生应有的影响。(6)从总体上讲,军工企业有人才、技术、设备三大优势。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却背上这个包袱而盲目乐观、夜郎自大。殊不知:我们军工企业干民品却比其他部门有不可回避的三大短处:

①我们技术人员的比例数是比其他部门高,但由于几十年的军品生产,使得这些技术人员从事专业工作面太窄,综合能力差;在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开发产品的新时期,他们的能力和技术很难发挥出来,只局限在很窄小的工作范围。

②我们的职工队伍干了几十年的军品,工作环境条件一向比较优越,因而对于干民品,降低成本、加快工作节奏和增大劳动强度的形势要求很不适应,一些单位的职工队伍在心理上和身体素质上以及工作技能上承受民品大批量系列化生产的能力差。这是造成我们的产品开发出来后,生产批量上不去,成本高、价格贵而缺乏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③我们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大都是通用设备,而这些设备又多是四五十年代的产品,比较陈旧了。这些设备虽然为军品立下了功劳,但对于大批量系列化的民品生产就很不适应了。我们企业的高效专门设备少,生产的产品质量往往不易保证,即便是工厂严加检查,但大都是采用事后把关进行筛选的办法,势必造成产品价格高得让人不可接受,可我们还觉得吃亏,不赚钱。

我们应很好地正视自己的短处,扬长补短,使我们的短处尽早变为长处发挥出来。(7)企业的上级机关充当“婆婆”的多,搞“拉郎配”的多;对“当红娘”、组织指导发展行业联合却做得不够。也可能是,这类公司的兴衰与上级机关工作的切身利益没挂上钩有关。是否也要打破上级机关工作吃大锅饭的格局,落实责任制,也就是把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工作成效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会使厂所的上级机关真正为基层着想、为基层服务,为基层的经济振兴去做好工作。(8)各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低,大多数还习惯于军品的生产管理模式,进入“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新时期,仍然沿用这种模式套在民品生产经营管理上,使各单位都不适应市场的变化,民品生产经营处在一个低级的痛苦阶段,至于对企业集团的考虑和实施可能对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无力顾及的“远景”。四、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航空工业部的液压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液压密封技术、系统设计、环境试验等方面在国内确实有优势。但是,最近几年,其他部门在引进、联合中,其技术在不断提高,已接近或部分地超过了我们;而我们又是厂所各自为战,这些方面的优势正在转向劣势,我们若再不努力、再不联合攻关,还自认为有优势而沾沾自喜,则必在一两年内丢掉优势而被其他同行吃掉。这的确是个严重的现实。可见,实现联合、形成企业集团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事情。这就要求航空工业上下一条心,共同努力;航空工业部机关应彻底实施“军民结合、以民为主”方针的思想转变和体制转变,做好航空工业民品集团经营的组织疏导工作。有几点建议。

1.组织企业集团不能搞“拉郎配”,亦不应搞协商式的联合,而应以产品为龙头,组成以科研单位为先导,企业为生产骨干的集团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避免互不服气、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联合。(1)是否在“航空建筑电气联合公司”的基础上,以天津航空机电公司为依托,在天津航空机电公司已经涉入建筑行业的情况下,在内部厂所实行配套产品的招标,形成以配电箱(柜)、电表箱、建筑火警、室内装饰等产品为龙头,创名优产品,向国际标准靠拢,不断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支为建筑业服务的集团军。(2)集中航空工业部属液压件生产单位于航空工业机载设备局管理,做好组织指导工作,组建实体性的“航空气动液压工程企业集团”;航空工业部只承认这个集团,并施加具体考核指标,促使这种集团走向自主式地承担国家重点工程。(3)航空工业部生产空调器是采用军品配套生产的格局,总装厂与配套厂之间经常处在矛盾纠缠之中,无力开发研制空调器的系列新产品;为了更好地把航空工业部内生产空调器厂家组织起来,真正形成力量,必须成立跨越几个厂家而以某一家为主的(或者把各单位生产空调器的力量、设备集中)“空调企业集团”;航空工业部在计划、资金、材料、信息、销售等诸方面只承认这个集团,不再单独对企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单位进行指标考核;这样将促使凡是参加企业集团的单位同心同德为集团的生存、发展做好工作。(4)航空工业部目前涉及到医疗器械的生产单位约有43个厂所,但由于没有组织起来,势单力薄,为了沟通上下信息和兄弟厂所之间的情况,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力量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行开发研制,有必要在这43个厂所基础上,对凡是有积极性的单位先以协会(也可以其他组织形式)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信息交流、项目承包、学术讨论等工作,逐步扩大影响;而后组织起以科研所为先导,企业为生产力量的开发研制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集团。届时,航空工业部将会同行业归口部门对凡是涉及到医疗器械的项目只承认集团,不再单独对各成员单位。这样,便将形成一支航空工业部开发医疗器械的生力军。

2.在以上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航空工业部机关可首先组织各厂所对已经开发生产的民品采取按国际标准制定的统一标准生产,在全行业内部开展创“航空牌”产品的活动,形成一个以创“航空牌”产品为各厂所的责任和荣誉的奋发向上的局面,为组织企业集团打基础。

3.航空工业部机关应组织对各厂所的民品开发现状进行广泛深入调研,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帮助各单位重新安排或进一步调整民品发展方向、制订发展战略。(此文写于1987年6月)标准件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航空工业部决定1988年年底完成标准件生产主要设备、工具的国产化。这是成立不久的中国航空工业民品开发公司(简称民品公司),组织航空工业部内10多个设备制造厂所和设备使用单位,在烟台召开的国产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它标志着航空工业部在全面组织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成套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上已迈开步伐。一、国际标准件市场的概况

标准件是传统的消耗品,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仪表、建筑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据测:全世界每年标准件的消耗金额约为15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26亿美元。其中,美国每年消耗50亿美元,进口8亿美元;加拿大每年进口约2亿美元;欧洲每年进口约7亿美元;其他地区国家每年进口约4亿美元。而当今世界上标准件最大的出口国为日本,每年出口3 ~4亿美元,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东欧的部分国家也在增加出口。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我国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标准件的需求亦与日俱增。初步估测,仅1986年全国消耗的各类标准件价值约2000万元人民币, 1987年约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到1988年仅家电、仪表、建筑三大行业对标准件的需求将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那么,我国的标准件生产与出口情况又如何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产标准件的厂约上百家,但大都规模小、设备简陋、不具备热处理条件来形成出口能力,只能生产用于国内简单产品的配套标准件;而能够生产外国JIS、DIN、ANSI、B.C等标准件的标准件厂家不足5家,总产量不超过亿件,出口甚微,主要是以补偿贸易等方式为香港商人生产一些低档产品。

1982年以来,航空工业部与外商合资先后兴办了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简称深圳航标公司)、烟台亚东标准件有限公司、天津凯迪标准件有限公司。这3个公司年生产能力共为3500吨,产品品种为500种, 1987年生产量为21亿件左右,出口约14亿件;其中,深圳航标公司年产量为12亿件,有70%用于出口,年收汇约15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中国香港、英国、加拿大等。二、标准件设备国产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经营上需要加速国产化步伐。由于我国生产标准件的基础比较薄弱,为了达到质量标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不得不依靠进口解决设备、工具、原材料、部分辅助件等问题。如1987年出口到美国的标准件售价为1300美元/吨,但进口一吨原材料要600美元,占售价的46%,加上消耗,仅原材料就占售价的50%,外加工具费用(占售价的11.38%)、水载运输费用(占售价的18%)、辅助材料机修备件费用(占售价的5%),四项费用共占售价的84.38%,实在可惜!如果这几项能在国内解决,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经营困难,而且会给国家增加外汇收入,还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2.国内标准件行业的发展需要国产化。由于替代进口与发展标准件出口的需要,国内标准件生产正进入由起步到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地方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正在筹划标准件的生产。仅深圳1986年就新注册了5家标准件生产厂;原机械部已有近40个厂家在酝酿发展标准件的生产;五矿总公司规划要建6个标准件生产基地,……这些新建或改建企业都在计划进口标准件生产设备,一旦建成同样面临着进口工具、器材等问题。据粗步估计: 1988年计划进口标准件生产的设备(冷镦机、搓丝机)在300台以上,自动连续渗碳淬火炉10台以上。

3.海外标准件生产方式的启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是当今世界上标准件生产的主要国家与地区。他们的做法,大都是围绕标准件的生产进而发展设备制造、材料改制、工具制造。以中国台湾为例,中国台湾“春雨公司”15年前是个月产仅有近百吨标准件的小厂。目前不仅每月生产各种标准件200多吨,而且有生产成套工具的工具分厂,有生产“春日”牌冷镦、搓丝、铣槽、铣尾等成套设备(月产量30台)的设备分厂。该公司将日本的冷镦机加上外罩和自动检测装置就变成了春日牌CH系列产品,不仅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而且还向日本返销,向东南亚与国内推销(航空工业部的3个标准件合资生产企业引进的生产设备大都是这个公司生产的)。该公司已经建成材料改制厂并于1987年投入生产。

这些私人资本尚能沿着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的路子发展,不断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们是国家公有制企业,有国家的支持和庞大的行业队伍作后盾,又有一批引进的样机作借鉴,并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完全有能力搞好标准件生产设备、工具、材料改制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尽快提高国内标准件的生产能力,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三、实施标准件生产设备、工具一条龙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化初步做法

航空工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拥有一支从仿制到自行研制所培养成长起来的技术队伍以及多专业、多门类具有研制、精加工、测试计量手段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尤其是集团优势,对民品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准件生产设备、工具一条龙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采取以民品开发公司为牵头单位的办法,取得较好的开端。

1.科研、生产单位与使用部门有机结合,打破了某些用户把用国家的外汇引进的技术装备垄断起来,使国产化工作十分困难的不正常局面。这次会议上,通过传达学习国家经委的大连会议精神,提高了各单位的认识,特别是激发了使用单位的积极性,从设备、工具的样机测绘、研制、试用都给予制造单位以全力支持和极大方便,为航空工业部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速国产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