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06:33:53

点击下载

作者:赵进喜,庞博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

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试读:

前言

新近发布的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了中成药102种,并且首次将中药饮片列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之内,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显示出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意味着人民群众都将能够享受到中西医两套方法防治疾病,所以非常有利于发挥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但应该指出的是,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使用中药和中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不遵循中医理论,按照西医的观点用药;不熟悉中成药处方组成、功效、主治,望文生义单凭药名选用药物;误认为补药都有保健作用,随意乱用补剂;忽视药物毒性与副作用,盲目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等,难免会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其实,导致这些结果,并不是药物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应用不当所致。因此,向普通民众以及基层、社区医疗工作者,包括广大西医同道,系统介绍中医药相关知识,尤其是中成药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我们编写了《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一书。上篇总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意义和相关中成药、中药饮片目录,介绍中医药诊治疾病辨证论治的特色和组方原则、中成药不同剂型及其应用注意与中药汤剂煎服方法等。中篇重点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列中成药及其临床应用宜忌。下篇则重点介绍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多种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尤其是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等。目的无外是通过系统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关中药成药应用知识,使普通群众和广大基层、社区等医疗工作者,都能够理解中药成药治病的方法,促进体现着政府关怀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以真正能造福于广大患者。

人生是不平静的大海,很难免风急浪翻。

我们愿为一盏灯,为医海迷途者导航;

我们愿为一条船,把病患者送向健康的彼岸!编著者 赵进喜2009年10月于北京尊仁居上篇总论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意义

2009年8月19日,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发布。目录共收入307种药品,包括20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02种中成药,而且中药饮片也被首次列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那么,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究竟有什么意义?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调整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基本医疗、基本目录的问题。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开始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而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一般说来,应该具备四个功能。首先就是临床必需的,即没有这个药,就治不了病。另外还有就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我国此次公布的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是基于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精神。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过程中,曾明确提出以下六种情况不能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具体包括: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品种;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容易造成滥用的品种;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品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品种;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还是基于国家基本药物应该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考虑。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明确指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就会调整一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强调坚持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的精神,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至于调整的品种和数量,主要是根据以下因素而确定: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我国疾病谱变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其中,药物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就会被调出目录这一条,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要求,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西药品,都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而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卫生部要求从2009年9月21日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将开始逐步实施该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作为目录基层部分的扩展,也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国家发改委将制定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患者既可以到各级医疗机构购药,也可以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这样做,可以保证老百姓用上物美价廉的药品,有利于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总体说,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国家的信誉为老百姓举荐药物,多部门联合参与并实施,重视制度落实,分工协作,对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和中药饮片解读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

备注:注释1、2、6:目录第12号“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第13号“牛黄上清丸(胶囊、片)”、第100号“颈舒颗粒”处方中的“牛黄”为人工牛黄。

注释3:目录第29号“安宫牛黄丸”处方中的“麝香”为人工麝香,“牛黄”为天然牛黄、体内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

注释4、5:目录第50号“麝香保心丸”、第75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处方中的“麝香”为人工麝香,“牛黄”为人工牛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中药饮片解读

此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包括了中药饮片部分。但主要是指颁布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饮片都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所谓中药饮片的国家标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标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颁标准收载的药材和饮片标准。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暂时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中成药使用常识中成药剂型介绍

中成药剂型很多,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丹剂、合剂、露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糖浆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注射剂、栓剂等,制剂工艺各异,作用特点也有所不同。我们选用中成药时,应该注意不同制剂类型的作用特点。丸剂

包括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滴丸剂型,如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治疗外寒里热“寒包火”感冒的防风通圣丸,用于健脾止泻的参苓白术丸就是水丸;具有补肾作用的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以及润肠通便的麻仁润肠丸就是蜜丸或浓缩丸;而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复方丹参滴丸,则是滴丸剂型,一般说来水丸含药量较大,吸收、起效较快,蜜丸更多用于慢性病、补益,滴丸溶解速度快,起效迅速,多用于起急救作用的药物比如速效救心丸。散剂

就是药粉,有外用药散和内服药散之分。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散剂如意金黄散,属于外用散剂,主要用于外科痈肿疮疖外敷,有清热、解毒、消痈的作用。内服散剂仅一种,就是祛风止痛的川芎茶调散,主要是用来治疗外感头痛的。膏剂

包括内服浸膏、流浸膏、膏滋,后者主要用于慢性病补益之用。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膏剂有活血化瘀的益母草膏,主要用治妇科瘀血所致月经不调等。外用膏剂

包括软膏和外用膏药。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外用软膏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门外用,主治痔疾。而外用膏药,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常说的“膏药”,有狗皮膏,主要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痹痛、腰腿痛,局部外贴患处即可取效。合剂

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通过适当方法,加工提取所得到的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供口服使用者,又称口服液。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合剂与口服液有具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热毒证的双黄连合剂和具有清热祛湿作用可以治疗黄疸的茵栀黄口服液等。酊剂

是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吸收迅速,适合于含挥发油或不耐热有效成分的药物。有外用酊剂与内服酊剂之分。如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十滴水,有祛暑化浊作用,治疗夏季中暑、伤暑表现为头晕、呕逆、腹痛者,都有较好疗效,属于内服酊剂。而云南白药酊,则为外用酊剂,主要用于伤科筋骨疼痛、局部肿胀等。片剂

为中药粉或中药提取物同赋形剂混合压制而成。可分为压制片、糖衣片、舌下含片、嚼用片、泡腾片等多种形式。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比较多,但都属于内服剂型。如清热泻火的用治牙痛、咽痛的牛黄上清片,清热解毒用治外科疮疖的连翘败毒片,消肿散结用治乳腺增生的乳痞消片,活血化瘀用于伤筋动骨的接骨七厘片等。胶囊剂

将中药粉或中药浸膏颗粒,或中药液体、药物微粒装入胶囊。有硬胶囊、软胶囊、微胶囊之分。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胶囊剂品种比较多。硬胶囊如治疗肝炎的护肝胶囊,治疗冠心病的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胁痛的元胡止痛胶囊,治疗胆囊炎的消炎利胆胶囊,治疗妇科盆腔炎的妇科千金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仙灵骨葆胶囊等,品种比较多。软胶囊如麻仁润肠软胶囊,用治咽喉红肿疼痛、头痛目赤、牙痛的牛黄解毒软胶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冠心苏合软胶囊,都属于软胶囊剂型,品种比较少。颗粒剂

也称冲剂,因其吸纳了传统汤剂、散剂、糖浆剂的优势,吸收好,所以新近开发的许多复方中成药采用了这种剂型。此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颗粒剂品种也比较多。如具有疏肝解郁作用能广泛用于妇科病、情志病、肝胆病的逍遥颗粒,祛风除湿温肾治疗类风湿的尪痹颗粒,活血化瘀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益母草颗粒,活血通络用治颈椎病的颈舒颗粒,在中成药应用中居于重要地位。注射剂

注射剂是中成药的一种新剂型,包括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如用于退热的柴胡注射液就是肌肉注射剂型。而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用于治疗高热神昏、肝炎重症的清开灵注射液,用于急救抢救休克、心衰的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是静脉注射剂型。应该指出的是,中药注射剂生产制剂技术相对复杂,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工作中,应该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避免两种或数种中药注射剂混合应用,避免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西药制剂混合静脉点滴。中成药应用注意

中成药可以省去煎药的麻烦,携带方便,能够随取随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便于较长时间服用,所以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尤其是对于一些小伤小病和体质虚弱者,患者甚至可以自行选购,按说明书服用,就能够取得较好疗效,所以赢得了中外患者的信任。

但应该指出的是,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也是很有学问的。不知辨证,自行购买中成药,盲目加大剂量,或不合理长期服用,也可能会对身体带来损害。许多中成药说明书标注“遵医嘱”,就是强调应用中成药尤其是中成药处方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实际上,应用中成药,同样需要辨证。临床上,只有辨证准确,用药针对性强,“对证”,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如对外感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痛,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的治疗,仅限于病毒性感染,盲目应用清热解毒的双黄连口服液,甚至给予清热开窍的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不仅不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还可能“冰伏邪气”,导致病情复杂化,甚至迁延不愈,变生其他严重疾病。

在此我们归纳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为五方面,简介如下:注意点一 应用中成药之前,一定详细阅读说明书。

通过说明书,不但应该了解所选中成药适用于什么病,更应该了解适合于什么证!同时,尤其应该注意用法用量、禁忌证等。注意点二 注意选择合理的剂型。

应该了解不同剂型的作用特点。如心脉瘀阻所致的冠心病患者,平时可以应用血府逐瘀胶囊、复方丹参片等胶囊剂、片剂,但如果遇到心绞痛急性发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则应该选用复方丹参滴丸,目的在于求得速效。一般说来,慢性病、病情稳定者,应该选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病情急重者,尤其是口服药存在困难者,则可以选用中药注射剂。注意点三 重视用法用量。

掌握中成药用法很重要。尤其是中药外用药中,常含有毒性较大的成分,所以一定不能内服。即使同样是内服药,具体服用方法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体说,中成药副作用相对较小,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药都无毒,绝对安全。所以应用中成药还是应该按照规定,正确掌握用量。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尪痹颗粒,就不能擅自加大剂量。还有治疗糖尿病的消渴丸,10粒中就含有2.5毫克可能导致低血糖的促胰岛素分泌剂格列苯脲,临床应用时一定要根据血糖检测的具体情况,调整药量,如盲目加大剂量,则可能导致低血糖,引起一系列复杂问题。注意点四 合理选择服药时间。

中成药的服药时间是很讲究的。滋补类中成药如健脾益气的补中益气丸,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补肾温阳的金匮肾气丸,都要求空腹服用。而安神类中成药,如滋养心肾、清心安神的天王补心丸,就应该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还有就是治疗糖尿病的消渴丸,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因为该药所含格列苯脲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餐前服药既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还可以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注意点五 重视不良反应。

传统的安神药天王补心丸,含有极小量朱砂,如果经年累月长期服用对身体还是可能带来损害的。再如润肠通便的麻仁润肠丸,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不错,但也不能长期应用。但凡泻药,无论中药西药,日久都可能带来依赖性。

当然,过期失效或发霉、变质、生虫的中成药,也是绝对不能再吃的。中篇中成药分类介绍内科用药解表剂

解表剂是指具有向外透发或促进发汗作用,可以用于外感疾病(包括感冒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早期)表证阶段治疗的中药制剂。具体说主要包括辛温解表剂(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等)和辛凉解表剂(中成药如银翘解毒颗粒等)。其中,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者。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者。更有所谓“寒包火”者,既可以见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又可见咽痛红肿,或有咳嗽痰黄,大便干,小便黄,治疗当解表散寒与清热药同用,代表中成药是防风通圣丸。另外,还有一些解表药物,兼具有祛暑化湿的作用(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等)。具有祛暑化湿作用的解表剂,主要用于夏季伤暑或暑期胃肠型感冒,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身体酸痛,恶心呕吐,腹满泄泻,舌苔白腻,脉浮细濡者。至于体质素虚,如平素体弱乏力,汗出较多,经常感冒,则属于气虚外感,患者自身抵抗力不足,治疗当疏风散邪与益气扶正治法同用,一方面疏风祛邪,一方面扶正提高自身抵抗力,代表中成药是玉屏风散颗粒。另外,临床上,解表药有时也被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疖肿疮疡初期以及急性肾炎水肿、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1.辛温解表——九味羌活丸(颗粒)【性状】丸剂: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辛、微苦。颗粒剂: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处方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功效与适应证】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成药。③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④阴虚气弱者慎用,汗出过多体质虚弱者慎用。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制剂与规格】丸剂:水丸,每10丸重0.3克。颗粒剂:每袋装15克。【贮藏方法】密闭,防潮。【用法用量】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颗粒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3次。【临床应用】九味羌活丸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等组成,可以祛风、散寒、除湿、解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防风、细辛、黄芩等药有较好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黄芩、细辛、白芷等药并具有抗病毒和细菌的功效。所以适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等。临床上风寒感冒患者,外感风寒头痛患者,风湿类疾病风寒湿三气夹杂痹阻经络气血,所导致的肢体关节酸痛肿胀、伸屈不利等,都可以酌情选用九味羌活丸治疗。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神经性头痛等,存在风寒湿热之邪外犯表证者也可选用。2.辛温解表——感冒清热颗粒【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无糖型或乳糖型)。【处方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效与适应证】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制剂与规格】每袋装12克、6克(无糖型)、3克(乳糖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临床应用】感冒清热颗粒处方组成包括白芷、薄荷、柴胡、防风、葛根、荆芥穗、桔梗、苦地丁、苦杏仁、芦根、紫苏叶等,疏风散寒药物为主,可以解表清热,所以主要用于风寒感冒,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者。慢性肾炎因外感风寒诱发急性发作,存在风寒表证者,也可以临时应用该药。3.辛凉解表——柴胡注射液【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处方组成】柴胡、聚山梨酯、氯化钠。【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发热。【注意与禁忌证】过敏体质慎用;伴有发热绵绵,恶风自汗,神怯气短,易受外感,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细数而无力的气虚发热慎用。【制剂与规格】每支装2毫升。【贮藏方法】密封,避光,置阴凉处。【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2~4毫升,一日1~2次。【临床应用】柴胡注射液是从中药柴胡中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的退热药,具有解热、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疟疾等引起的发热。其他感染性疾病,在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也常常能取得较好的退烧效果。临床体会:用药后加盖衣被,或喝热稀粥,使全身微微汗出,退热效果更好。4.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颗粒、片)【性状】丸剂: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颗粒剂:本品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片剂: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气芳香,味苦、辛。【处方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蜂蜜。【功效与适应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⑥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制剂与规格】丸剂:每丸重3克;浓缩蜜丸每100粒重10克。颗粒剂:每袋装15克。片剂:0.36克/片。【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蜜丸一次0.7~0.8克,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临床应用】银翘解毒丸处方出自清代温病名家吴鞠通《温病条辨》。药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淡竹叶、桔梗、甘草等,一方面重视清热解毒,更应用了辛散透表的药物,总体是一个辛凉解表的代表药物。适用于风热感冒和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初期表证阶段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汗出不畅,鼻塞流浊涕,咽干口渴,咽喉疼痛红肿,咳嗽痰黏,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心肌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临床表现为热毒或发热表证者,均可应用。或可配合生脉胶囊、玉屏风颗粒、六味地黄丸等。外科疮疡初期、皮肤科皮疹色红、瘙痒灼热,如荨麻疹、结节性红斑、银屑病、红斑狼疮、痤疮等,属于风热外犯,或热毒蕴郁者,也可在辨证基础上选用。5.表里双解——防风通圣丸【性状】丸剂: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处方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功效与适应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注意与禁忌证】孕妇禁用。脾虚便溏者忌用。【制剂与规格】丸剂:水丸,每20丸重1克,每袋装6克。颗粒剂:每袋装3克。【贮藏方法】密闭,防潮。【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颗粒剂:一次3克,一日2次。【临床应用】防风通圣丸是外解风寒,内除里热的表里同治、邪正两顾之剂。主要用治外感疾病,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临床表现为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也可以用治风疹、湿疮等存在外寒内热病机者。素体壮实的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炎、肾衰患者,新近外感,表现为外寒内热者,也可以选用防风通圣丸治疗。6.扶正解表——玉屏风颗粒【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红色的颗粒;味涩而后甘。【处方组成】黄芪、白术(炒)、防风。【功效与适应证】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注意与禁忌证】1.忌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前服用。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服药两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制剂与规格】每袋装5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临床应用】玉屏风颗粒处方源于名方玉屏风散,药用黄芪、白术、防风三味组成,既能益气固表,又能祛风散邪,既可用于脾肺气虚、气不固表所致的抵抗力降低、气虚自汗、反复感冒,尤其是小儿反复感冒的“易感儿”,也可用于体虚感冒,周身困倦,气短汗出,鼻塞,咳嗽,脉弱者。临床上也常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存在气虚、卫表不固者。慢性肾炎、心肌炎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反复因感冒诱发加重,表现为肺脾气虚、平素自汗易感者,也可用玉屏风颗粒,或配合生脉饮、六味地黄丸、银翘解毒颗粒等治疗。祛暑剂

祛暑剂是指具有祛除暑湿作用的药物。夏季天气炎热,空气当中湿度较大,尤其是夏秋之交,湿热相蒸,不仅可以导致中暑,更常因为贪凉饮冷、进食不洁食品等,导致风寒外感,暑湿内侵,损伤脾胃运化功能,特别容易导致伤暑、腹满、吐泻,可以表现为胃肠型感冒、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痢疾等。临床表现为头痛,恶风,周身酸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泻,舌苔白腻,脉濡者,是外受风寒,暑湿内伤脾胃,胃肠功能紊乱,治当疏风散寒,祛暑化湿,调和脾胃,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水,既能解表邪,又能治疗吐泻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腹痛吐泻,嗳腐吞酸,消化不良,晕车,晕船者,中成药可用保济丸,一方面可以解表退热,一方面可以祛湿和中,调和肠胃。至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脘不舒等,既为暑热所伤,又存在脾胃寒凝,中成药当用十滴水,既能够清热祛暑,又能够温中散寒,和胃止痛。7.解表祛暑——保济丸【性状】本品为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辛。【处方组成】广藿香、苍术、厚朴、葛根、钩藤、薄荷、白芷、神曲茶、茯苓、薏苡仁、木香、稻芽。【功效与适应证】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③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⑦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⑧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制剂与规格】每瓶装3.7克。【贮藏方法】密闭,防潮。【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85~3.7克,一日3次。【临床应用】保济丸适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头痛,腹痛吐泻,消化不良,嗳腐吞酸,晕车晕船等。尤其适合于暑期外感风热、暑湿内侵所致的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吐泻等。8.解表祛暑——藿香正气水【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处方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功效与适应证】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注意与禁忌证】①饮食宜清淡。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制剂与规格】酊剂,每瓶装10毫升。【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临床应用】藿香正气水外散表邪,内和脾胃,能祛暑化湿,最适合于暑期外感和胃肠型感冒、急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外受风寒,内有湿滞,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昏沉,周身疼痛酸困,脘腹胀满疼痛,吐泻等。慢性肾脏病暑湿内侵出现消化道症状者,也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治疗。9.健胃祛暑——十滴水【性状】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处方组成】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辅料为乙醇。【功效与适应证】健胃,祛风。用于因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注意与禁忌证】①孕妇忌服。②饮食宜清淡。③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一天后症状未改善,并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⑥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制剂与规格】酊剂,5毫升/支。【贮藏方法】置遮光容器内密封,置阴凉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毫升。【临床应用】十滴水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组成,芳香温通走窜药与苦寒清热药同用,能清热、温中、和胃、止痛。适用于中暑,或暑期受寒,寒热错杂,脾胃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胃脘不舒、腹痛等。泻下剂

泻下剂是指有泻下通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宿食、水饮内停等证的药物。其药性寒凉者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称寒下药,主要适用于胃肠热结、腑实便秘。药性温热者如巴豆称温下药,主要适合于肠道寒积大便不通。麻子仁等有润肠作用,称润下药,主要用于阴虚、血虚不能滋润肠道所致的便秘。而甘遂、芫花、大戟、牵牛、商陆有峻下逐水作用,称逐水药,主要适用于水饮内停实证患者。临床应用泻下药,常需要与行气药、祛瘀药、补益药同用。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孕产妇、体质虚弱者,更应该与补药同用,以避免泻下伤正气。其中,阴虚便秘,血虚便秘,多为阴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所致,治当滋阴养血,润肠通便。麻仁润肠丸是润肠通便的代表方剂。这就是中医药学所谓“增液行舟”的治法。10.润肠通便——麻仁润肠丸(软胶囊)【性状】丸剂: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微甘。胶囊剂: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深棕黄色黏稠状液体;气微香,味苦。【处方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功效与适应证】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注意与禁忌证】①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③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胸腹胀满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⑤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⑦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⑧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制剂与规格】丸剂:每丸重6克。软胶囊剂:每粒装0.5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软胶囊剂: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使用。【临床应用】麻仁润肠丸,又名麻子仁丸,原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本是治疗太阳阳明脾约证的主方,所以又称脾约麻仁丸。脾约证就是指患者素体阴虚,胃阳气盛,使脾为胃行津液的功能受到了制约,所以,津液不能得以正常输布,从而表现为大便硬而小便反数多的症状。临床上,凡老人、体虚习惯性便秘,用此方皆有较好疗效。而且麻仁润肠丸用治消渴病(糖尿病)、胸痹(冠心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神经性遗尿等,也常有良好疗效。清热剂

清热剂是药性寒凉能用于治疗热证的一类药物。具体包括清热泻火药(中成药如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清热解毒药(中成药如双黄连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等)、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清热祛湿药(中成药如茵栀黄颗粒、复方黄连素片)、清肝解毒药(中成药如护肝片等)、清热明目药、清热利咽药。或甘凉,或苦寒,或辛凉,或咸寒,虽然都是寒凉药物,但具体功用各有特点。11.清热泻火——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性状】丸剂: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颗粒剂: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胶囊剂: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微香,味苦。片剂:本品为黄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苦。【处方组成】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功效与适应证】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昏脑涨,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注意与禁忌证】①忌服辛辣刺激等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③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患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孕妇慎用。⑧大便溏薄,脾胃虚寒者禁用。【制剂与规格】丸剂:每丸重6克。颗粒剂:每袋装2克。胶囊剂:每粒装0.3克。片剂:每片重0.3克(薄膜衣片)。【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颗粒剂:口服,一次2克,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临床应用】黄连上清丸出自《古今医方集成》,可以上散风热,内泻三焦实火。适用于风火上攻、三焦热盛所致的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牙龈红肿、口舌生疮、咽喉不利、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临床上急性结膜炎、牙龈炎、牙周脓肿、口疮等,属于实火者,均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治疗。12.清热泻火——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性状】丸剂:棕黄色的大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胶囊剂: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颗粒及粉末;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软胶囊: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黏稠状液体;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片剂:本品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处方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丸剂辅料:蜂蜜。【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服辛辣刺激等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③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患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孕妇慎用。⑧大便溏薄,脾胃虚寒者禁用。【制剂与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3克。胶囊剂:每粒装0.3克。软胶囊:每粒装0.4克。片剂:片心重0.27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温开水送服,大蜜丸:1丸/次,2~3次/日。胶囊剂:口服,小粒一次3粒,大粒一次2粒,一日2~3次。软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3次。【临床应用】牛黄解毒丸针对的是体内的实火。所以临床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牙周炎、口腔溃疡,只要是实火,存在热毒蕴结之证,就可以酌情选用。13.清热泻火——牛黄上清丸(胶囊、片)【性状】丸剂:棕黄色的大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胶囊剂: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颗粒及粉末;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软胶囊: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黏稠状液体;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片剂:本品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处方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丸剂辅料:蜂蜜。【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服辛辣刺激等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③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患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⑥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⑦孕妇慎用。⑧大便溏薄,脾胃虚寒者禁用。【制剂与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3克。胶囊剂:每粒装0.3克。软胶囊:每粒装0.4克。片剂:片心重0.27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温开水送服,大蜜丸:1丸/次,2~3次/日。胶囊剂:口服,小粒一次3粒,大粒一次2粒,一日2~3次。软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片剂:口服,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3次。【临床应用】牛黄上清丸处方出自明代李梴《医学入门》。适用于外有风热,内有郁热,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与黄连上清丸相比,独有牛黄、冰片,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作用更好,所以尤其适合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辨证总当属于实火。气虚夹热,乏力气短,烦热,口舌生疮,或阴虚火旺,咽干,牙齿不固者,不能应用该药。14.清热解毒——双黄连合剂(颗粒、片)【性状】合剂: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久置后有微量轻摇易散的沉淀;味甜、微苦。颗粒剂: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苦,微甜。片剂:本品为白色的薄膜衣片,除去包衣,片心呈棕黄色或棕红色;味苦、涩。【处方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功效与适应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③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④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⑥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制剂与规格】合剂:每瓶装10毫升。颗粒剂:每袋装5克。片剂:每片0.5克。【贮藏方法】密封,置干燥阴凉处。【用法用量】酊剂: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颗粒剂: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克;6个月至1岁,一次1.5~2.0克;1~2岁,一次2.0~2.5克,3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临床应用】双黄连合剂(颗粒、片),药用金银花(又称双花)、黄芩、连翘三味药组成,清热解毒作用突出,有学者称之中药“青霉素”,适合于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邪毒外犯,临床表现为风热、咳嗽、咽痛红肿者。实际上对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也可辨证选用。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医辨证有热毒证者,也可以用双黄连合剂(颗粒、片)治疗。15.清热解毒——银黄颗粒(片)【性状】颗粒剂: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片剂: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绿色;味微苦。【处方组成】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与禁忌证】①忌辛辣、鱼腥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③脾气虚寒,症见有大便溏者慎用。④扁桃体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⑤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⑥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制剂与规格】颗粒剂:每袋装4克(无蔗糖)。片剂:0.23克/片。【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2~4片,一日4次。【临床应用】银黄颗粒(片)处方内含辛凉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和苦寒清肺热的黄芩,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适合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热毒外袭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疮疖肿毒、丹毒等热毒蕴结证,也可以用该药治疗。16.清热解毒——板蓝根颗粒【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处方组成】板蓝根。【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②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③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⑥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⑦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制剂与规格】每袋装5克。无糖型:每袋装3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含蔗糖),一日3~4次。无糖型:开水冲服,一次3克,一日3次。【临床应用】板蓝根苦寒,归肺、胃、肝经,与大青叶一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作用,同时也是古人用治温疫的常用药。目前,板蓝根颗粒主要被用于外感风热邪毒和温热邪毒所致的发热、咽喉肿痛等。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流感发热、咽痛可以用,传染性肝炎和小儿麻疹等,也可以用。17.清肝解毒——护肝片(颗粒、胶囊)【性状】片剂: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苦。胶囊剂: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褐色的粉末及颗粒;味苦。颗粒剂: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苦。【处方组成】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绿豆。【功效与适应证】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注意与禁忌证】①孕妇禁用。②身体虚弱者慎服。③若需长期服用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制剂与规格】片剂:每片重0.35克。胶囊剂:每粒0.35克。颗粒剂:每袋装2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2.0克,一日3次。【临床应用】护肝片处方含有柴胡、茵陈、板蓝根、五味子、猪胆粉,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减低血脂,抑制脂肪在肝细胞的沉积,降低转氨酶,所以可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化学性肝损伤以及早期肝硬化等。18.清热祛湿——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性状】颗粒剂:本品内容物为棕黄色颗粒;味甜、微苦。口服液:为棕红色液体;味甜、微苦。【处方组成】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功效与适应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属于湿热邪毒内蕴者。【注意与禁忌证】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脾胃虚寒者慎用。【制剂与规格】颗粒剂:每袋装3克。口服液:每支10毫升(含黄芩苷0.4克)。【贮藏方法】密封,置阴凉处。【用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口服液: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临床应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处方内含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可以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湿热证,也可用于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中医辨证存在湿热邪毒内蕴者。兼肝郁脾虚者,可以与逍遥丸等同用。19.清热祛湿——复方黄连素片【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处方组成】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功效与适应证】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注意与禁忌证】①饮食宜清淡,服药期间忌酒、生冷、辛辣食物。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制剂与规格】每片含盐酸小檗碱30毫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临床应用】复方黄连素片处方由木香、白芍、吴茱萸加黄连素即小檗碱共同组成,木香、白芍调和气血,吴茱萸温中降逆,配合黄连有效成分清热除湿,非常适合于湿热内侵肠道,气血壅滞所致的赤白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爽,肛门灼热等。临床上可用于细菌性痢疾,也可用于肠炎腹泻等。温里剂

温里剂是指有温里散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的药物。临床常见的脾胃虚寒,寒邪或寒湿之邪损伤脾胃,表现为脘腹冷痛、吐泻、畏寒者,中成药代表药物为理中丸。脾胃虚寒,胃气不和,胃脘不舒,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者,中成药可用香砂养胃丸。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表现为腰膝冷痛,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少腹冷痛,中成药代表药物为附子理中丸。寒湿之邪痹阻肢体经络气血,表现为肢体关节冷痛者,治疗当温经散寒止痛。中成药可用尪痹颗粒。20.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片)【性状】丸剂: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片剂: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微甜而辛辣。【处方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功效与适应证】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注意与禁忌证】①孕妇慎用。②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③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本品中有附子,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⑤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制剂与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9克。片剂:每片0.25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剂:口服,一次6~8片,一日1~3次。【临床应用】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脾胃阳虚腹满、腹痛、呕吐、腹泻等,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该处方名为人参汤,亦用治冠心病阳虚胸痹心痛。临床也有用来治疗脾胃虚寒之泄泻、慢惊风、疳积、痢疾、霍乱、胃痛、反胃、呃逆、唾涎沫、四肢浮肿等及阳不摄阴之吐血、尿血、便血等。附子理中丸即理中丸加炮附子,出自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阳散寒,补气健脾作用更强,所以适用于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痢转筋等。服药后,腹中由冷而转有温热感,则提示见效了,应该继续服药;如果服药后腹中未见转温,说明病重药轻,所以应当增加丸药用量,实际上也可改用汤剂。同时应该注意饮热粥以助药力。21.温中健脾——香砂养胃丸(颗粒、片)【性状】丸剂:本品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辛、微苦。颗粒剂: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微甜、略苦。片剂:本品为棕褐色片;气香,味微苦。【处方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功效与适应证】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生冷油腻食物。②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③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应去医院就诊。④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⑤长期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⑥本品宜用温开水送服。【制剂与规格】丸剂:每袋装9克。颗粒剂:每袋装5克。片剂:每片0.6克。【贮藏方法】密封。【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临床应用】香砂养胃丸能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兼善行气调中,消食化滞,所以适用于脾胃虚弱,或挟寒湿,气机阻滞,饮食停滞,胃失和降之证。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脘腹满闷、胀满疼痛、倒饱嘈杂、呕吐泛酸、畏寒、倦怠、大便不调,舌苔白腻、脉沉或兼滑者,均可选用该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慢性肾衰腹满食少、恶心呕吐,也可以在辨证基础上酌情选用。止咳、平喘剂

止咳、平喘剂是指具有止咳嗽和平喘作用主要用于咳喘的一类药物。咳喘的成因可以因为外感风寒、风热、燥热诸邪,也可以由于内伤导致痰湿伤肺、痰热壅肺,导致肺气不利,不能宣发肃降引发,更可以因为肺气不足、肺阴受伤,导致肺不主气,不能敛降所致。所以止咳平喘药物,或侧重于宣肺,或侧重于降肺,或侧重于敛肺,或止咳兼可温肺散寒,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或止咳兼化痰清肺,中成药如橘红丸(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或止咳兼可化痰消食积,中成药如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或止咳兼可养阴润肺,如养阴清肺丸,或平喘兼可清肺化痰、养阴润肺,中成药如蛤蚧定喘丸,作用特点各有不同。22.散寒止咳——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性状】丸剂:本品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颗粒剂: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胶囊剂: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带白色点状物的棕红色粉末;味苦。片剂: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灰棕色;色香,味微苦。【处方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炒)、麻黄、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甘草。【功效与适应证】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注意与禁忌证】①忌烟、酒及辛辣食物。②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高血压、癫痫、中风、心律不齐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③服用三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制剂与规格】丸剂:大蜜丸每丸重6克。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颗粒剂:每袋装9克。胶囊剂:每粒装0.3克。片剂:每片0.3克。【贮藏方法】密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