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焦虑,孩子懂规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20:54:32

点击下载

作者:陆昕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父母不焦虑,孩子懂规矩

父母不焦虑,孩子懂规矩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父母不焦虑,孩子懂规矩作者:陆昕慈设计:小暑暑排版:小暑暑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9-03-01ISBN:9787505745728本书由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孩子,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每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大大的奇迹。

然而对于新手爸妈而言,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同时也代表着将迎接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新生活”。在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路上,惊喜处处,却也问题重重……

新生儿像小宠物一样,行为模式简单。玩累了睡,睡醒了吃,吃饱了笑,笑累了哭……在这段父母与孩子互相认识、互相适应的时期,父母的抚育大多依靠猜测:

涨红脸是在大便吗?

挥舞双手是想找人一起玩吗?

刚换完尿布又哭是因为肚子痛吗?

父母会有各式各样的担忧及臆测。

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会对孩子的行为寄予过多的期待或要求。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可爱的“小野兽”开始学习融入这个缤纷世界,成为懂事的小小人,亲子间的互动变得更丰富有趣,喜怒哀乐也有了更立体的表现;孩子透过自己的意念传达出来的童言童语常能逗得大人哈哈大笑,但孩子的行为却也开始出现自己的坚持,此时,亲子相处的教养问题就会渐渐浮上台面。

传统的教养方式中,“守规矩”“有礼貌”,才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宝宝。当孩子“没规矩”“不服从”时,大人的第一个反应是:“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殊不知,孩子小小的心灵可能也正想着:“爸!妈!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我们家两个相差一岁的小宝贝,很多时候总是联手起来挑战我的耐性。虽然睡着、笑着的时候像天使一样可爱,但是哭着、吵闹着的时候却让我有落入阿鼻地狱的错觉。尤其是两人一起哭一起闹时,我总有个冲动想去骂爸爸……(咦?)

时光飞逝,十个年头过去,我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挑战,慢慢发现,孩子们虽然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但是,会让家长一秒到燃点的“焦虑模式”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这些年的带娃,我也慢慢找出在焦虑时可以压抑怒火、与孩子解决问题、和平相处的方法。

你体验过哪些令人焦虑的时刻呢?

这时,该怎么做比较好?

就让我来分享这些恼人的状况吧!原来大家都是这样陪孩子长大的……

会心一笑,换个心情之后,你会发现,当个优雅的妈妈也许并不难;而“焦虑时刻”,更可以转化为亲子间的美好时光!CHAPTER1“NONONO系列”孩子什么事都说不!该怎么办?↓

听到哪个字,家长最容易一秒抓狂?

小陆妈妈的烦恼

孩子从婴儿时期慢慢长大,当开始迈步探索世界、掌控自己的肢体、牙牙学语说出朦胧的字词时,就代表着他们已经开始发展成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个阶段,家长常会为孩子讨人怜爱的童言童语而激动、感动不已,却又开始不习惯小家伙试着掌控生活的行为。而当孩子慢慢脱离婴幼儿,迈入儿童期,更容易对以前习以为常的动作出现拒绝的反应。

为什么什么事都要说NO?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也要说NO?

为什么这么天经地义应该完成的事也要说NO?

孩儿呀!又不是求婚,点头说YES有这么难吗?

当孩子开始说“NO”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 一、不肯吃饭

孩子不吃饭,绝对是卡住父母喉咙的一根大刺!

好不容易为孩子做了满满爱意的料理,最后全部进到妈妈肚里,真是肥了身、伤了心啊!

心肝宝贝不吃饭怎么办?

小陆妈妈甘苦谈

我们家的姐姐从小对于所有的食物都很有兴趣,但妹妹却痛恨所有的健康食材,只喜欢巧克力、饼干、糖果等垃圾食物……

妹妹的“拒绝进食史”可以从婴儿时代说起。

在很久很久以前,妹妹的母奶配方奶转换期,就拒喝各种品牌的配方奶。没错,婴儿拒喝配方奶就等于绝食!而且她真的很耐饿,不喝就是不喝,饿了将近一星期才慢慢改善,看到孩子肥肥的小身躯瞬间消瘦,妈妈的心脏真的要很强壮才能支撑。

长大后,妹妹每次在吃饭时就会露出“天啊!为什么我还活着?”这种绝望的表情,在地板上演滚动哭闹的苦情戏码,我们各种威逼利诱,她依然故我。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年(天啊!不堪回首……),大约在妹妹4岁时,我决定——不吃就不吃吧!

再怎么挑食,你还是会肚子饿,还是会需要进食吧?老娘我跟你拼了!

于是,刚开始前几餐,妹妹很高兴可以不吃,在吃饭时间一反常态快乐地唱歌,反而是姐姐觉得不公平,也跟着不想吃饭。但接下来,妹妹终于感受到饥饿的威力,狠狠地让她饿几次之后,终于肯乖乖地在饭桌上吃完自己碗里的食物。

当然,其实我也退让一步,调整了她食物的总量,让她碗里的饭少一点,菜、肉分量不变,可以较为轻松地吃完,却仍均衡摄取蛋白质、纤维质,饭后吃块饼干或小点心补充淀粉量。

现在,姐妹们都很习惯我们家的“用餐规矩”,说什么都一定会吃完碗里的食物,因为这样才可以快乐地享受零食呀!

妈妈宝贝小剧场★不饿,就别吃了

少吃一餐的孩子,真的不会饿死,爸妈不需要为了强迫孩子吃饭而怒火中烧。孩子不吃,也许是因为真的还不饿,也许是家长准备的分量超出他的负荷,也许是因为有更好玩的事物分心而不想吃饭,也许是想吃其他更有味道的零食。

无论是什么原因,请记得告诉自己:“不要在吃东西这件事上,给孩子、给自己太多压力。”“孩子不吃饭,是他的选择,而不是家长的错。让他自己为选择负责任。”

太多案例证明“恐吓”“威逼”孩子吃饭,只会给孩子压力,让他排拒与家人共同用餐的时光。

那难道就放任孩子为所欲为,不吃正餐,然后乱吃其他东西?当然不!“订立原则,温柔约定,严格执行,正向鼓励”是建立用餐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妈妈:吃完饭,可以吃一颗果冻来当零食。

宝贝:我不饿,我只要吃果冻!

妈妈:吃完正餐才可以吃零食!

不吃正餐没关系,但是到下一餐之间绝对不可以吃零食!

没吃正餐就不能吃零食的规矩,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次。请爸妈一定要坚守,不要因为孩子泪眼婆娑地喊饿就心软。(温柔引导,夹一块给孩子试吃。)

宝贝:我不要,我只想吃果冻,不想吃饭。

妈妈:吃完正餐才可以轮到零食,刚刚妈妈也提醒过,没吃完碗里的食物,等一下饿了也不可以吃零食,我们约定过了。

宝贝:可是,我不想吃饭。(若好言相劝无效,暂且先不要管孩子,家长专心吃饭。)★过段时间孩子转念了

宝贝:妈妈,我肚子饿了!(请给予正向鼓励,不要讽刺孩子刚刚拒绝用餐的行为。)

妈妈:对不起,让你这么饿,可是,约定过的事,我们一定要彼此遵守。放心,下一餐你吃完饭菜,就可以立刻吃零食了。(让孩子得到成就感,并请谨守规矩,正餐结束后,给予约定的零食。)

温柔地安慰,坚定地执行,也许会有阵痛期,但规矩建立后,家长与孩子才能拥有舒适的用餐时光。孩子不吃就算了,别为此大发脾气。等到他真的很饿,才会知道食物的美味,享受美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要够饿才能体会!

举手发问Q与A:

Q:挑食怎么办

A:想想自己,是不是从小也每一样食物都吃呢?孩子需要时间适应食物,没有哪一种食物是不吃就会生病的,所以不需要逼迫。只要营养能均衡摄取就可以,多尝试不同的蔬菜、水果、奶蛋豆鱼肉类,从中找到孩子喜欢的味道。

Q:要怎么引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A:不用吃多,只要吃巧,现代人营养充足,其实不需要逼迫孩子吃下大量的淀粉类,如饭、面,重要的是均衡摄取营养素,也许可以试试更可爱的摆盘?在孩子小小的碗里摆好适量而均衡的食物,让用餐时间也能有色、香、味俱全的美感。

听听专家怎么说

根据中国台湾儿科医学会的网站内容,参考本尼·柯兹纳医生(Dr. Benny Kerzner)及艾琳·查多尔医生(Dr. Irene Chatoor)的分类基准与临床经验,常见幼儿喂食困难问题可分为“感官选择性挑食”“父母过度担心”“胃口有限”“畏惧进食”“具有潜在疾病”和“被忽视”六大类。由于每个孩童的气质个性与过往经验皆不同,治疗时应考量喂食困难问题的成因、现实状况以及父母与孩子的个别需求。★几项父母应了解的基本喂食原则如下○ 制定好用餐规则;父母可以决定用餐的时间地点与该吃什么,但

由孩子自己决定要吃多少。○ 用餐时应避免嘈杂或容易分心的环境,让孩子能专心吃饭。○ 善用方法促进孩子食欲;餐与餐之间应有3至4个小时的间隔,

且不要提供营养成分不佳的零食。○ 保持中立态度;不要用过度夸张的举动来促进喂食,也不要流露

出不悦的情绪。○ 给予合理的用餐时间;可配合家庭用餐时间。○ 给予适龄的食物,采用小分量且小孩有办法咀嚼的食物。○ 尊重孩子对新食物的抗拒,有系统地让孩子尝试新食物。○ 鼓励孩子自行吃饭,给予孩子个人专属的餐具。○ 容忍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可能因不熟练而吃得乱七八糟的情况。吃饭很重要,但是孩子真的不想吃饭时,也请父母放宽心,坦然对待,给他时间与空间,祝福大家赶快与孩子一起找到品尝美食的趣味! 二、不收玩具

你有孩子不收玩具的困扰吗?“叫孩子收玩具,叫了老半天还是拖拖拉拉,不如我自己收比较快!”“孩子收拾的速度太慢,收完还是乱乱的,我自己来比较整齐!”

如果有这些想法,那么,孩子不收玩具,只能怪自己了!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小陆妈妈甘苦谈

习惯需要慢慢养成,更需要家长耐心、温柔的陪伴与教育。引导、信任、放手让孩子做,可别让自己成为孩子不肯负责的推手!

每当朋友来家里玩,大人们聊得开心,一回头,却看到孩子们把全家的玩具通通倒出来,整个地板已被玩具堆满……此时此刻,我总会有种血压上升的晕眩,通常我都会用冷酷的音调询问女儿:“为什么没有玩完一样,收好,再玩下一样?”

然后我女儿就会迅速地开始收玩具,因为她们知道,不收的下场,很可怕……

会被责骂?被处罚?

当然不,要孩子收玩具,其实非常简单。此时,总是像一层薄雾飘移在家中,没什么存在感的老爸,终于可以登场了!

玩具杀手小陆爸爸有个特别的兴趣,就是激怒女儿,通常小陆妈妈会捍卫女儿的权益,但是当女儿不收玩具时,小陆爸爸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洋洋得意地把玩具全部丢进垃圾袋里,抛下一句:“不收,就捐给有需要的人。”然后不理会女儿惊慌失措、花容失色的大哭,扬长而去。

以上可能是小陆爸爸在家里最有地位的时候,可惜很久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在这种恐怖的压力下,女儿们早就不需要提醒,就能迅速把玩具收拾好!★真的把玩具丢掉吗

当然是真的!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做到,不然就是说谎!不过,其实我也是会看玩具的状况,比方说像乐高、益智积木这类比较珍贵的玩具,在爸爸出手前,妈妈会跳出来挽救一下,先假装好人,拜托爸爸再给她们一次机会。然后赶快劝导女儿:“你们快收好吧,这么好玩的玩具一定要在爸爸丢掉前收好!”

但是,看见地板上乱放的是我们一直想丢的玩具,例如打弹珠换来的水果切切乐、永远丢不完的过家家的餐具餐盘,我就会戏剧性地叹息道:“唉!没收玩具的下场,你们知道吧!下次别再犯了!”趁机请爸爸把玩具处理掉。一唱一和久了,孩子们其实知道我们的伎俩,但仍主动配合,亲子都不需要为收玩具这件事产生负面的摩擦。

我们以前拍过好几段影片记录3岁姐姐努力收玩具,2岁妹妹在背后努力把玩具倒出来,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到底不同年龄层,该用什么方式引导孩子收玩具呢?

妈妈宝贝小剧场★什么都不懂的可怕2岁幼儿啊

通常1到2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根本无法明白什么是“收玩具”,更遑论要诱导了,所以这时候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是要引导孩子把丢满地的玩具,放进某一个集中的区域里。

妈妈:宝贝,我们来玩“玩具丢丢乐”,把这些地上的玩具丢进收纳箱好吗?

宝贝:(开心)好!

妈妈:(继续引导)那我们把积木丢到蓝色的箱子、娃娃丢进粉红色箱子,你会吗?积木配蓝色、娃娃配粉红色?

宝贝:(有兴趣)我会!

用指令来引导他们,一边收玩具一边游戏学习,同时也能建立宝贝们的逻辑组织能力。★开始有主见,连猫狗都嫌的3到4岁孩子,学习是关键

3岁以上的小孩,已有足够的能力表达想法,自我主张也特别多,常常会用“不要”来回应父母的要求。当他说“不要”的时候,应该多了解孩子是纯粹不想要,抑或有其他原因。尊重他的意愿,也养成孩子思考“为什么我不要”的原因,知道说“不”也是要负责的哦!

妈妈:我们来收玩具吧!

宝贝:不要!

妈妈:为什么不收呢?

宝贝:就是不要!(这时仍要保持耐性,温柔地询问。)

妈妈:妈妈想知道为什么你不收,如果知道为什么你不想收玩具,也许妈妈也不会勉强你!

宝贝:……因为我的拼图还没拼完。

妈妈:好。那我们晚一点收拼图,先收娃娃好吗?

宝贝:不要!

妈妈:为什么呢?

宝贝:因为娃娃还没换好衣服。

妈妈:那我们先把娃娃的衣服换好,把娃娃收好,再玩拼图,好吗?

宝贝:……好。

若让这个年纪的孩子了解“说不之后,还是需要解决问题”,他会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要说“不”,提升对语言与行为的负责态度。而孩子如果拒绝收玩具的理由是合理的,家长可以多给他一些时间完成他理想的状态,心愿满足,孩子势必愿意展露笑颜,让玩具回归自己的家。

举手发问Q与A:

Q:如何要求4岁以上更大的孩子主动收玩具

A:4岁以上的孩子,智力、心理都达到较成熟的时刻,该养成“有秩序”“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不爱惜、不收玩具,就必须为行为付出代价。以我们家来说,孩子4岁开始,若是不收拾玩具,而且屡劝不听,爸爸就会使出撒手锏──丢玩具或捐出去,而且说到做到!而孩子也确实因此学会乖乖收玩具。养成孩子收玩具的习惯,不只可以让环境整齐,更可以在收纳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专注力”与“负责任的态度”。

Q:用恐吓“丢玩具”的方法,真的有用吗

A:就我个人的经验,对大多的孩子来说,“丢玩具”的威吓确实是能够让孩子开始学会收玩具。不过倒是要特别说明,“丢玩具”这个方法,我们在4岁以后才开始使用,当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较高的智慧可以记住失去的遗憾之后,“丢”这件事才会产生意义。如果孩子还太小,丢玩具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在幼小心灵里造成压力或负面影响。所以在孩子4岁以前,我大多还是陪着一起收玩具,顺便让孩子学习观察、分类、排列组合的技巧。

听听专家怎么说吴怡贤 临床心理专家

收玩具这个能力是一项高级的技能,很少有人天生就是收纳高手,并乐在其中;“会收”跟“想收”又是两种不同的层次。看到这里,我们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家中是否也有一张椅背挂满衣服的椅子。

对发展中的儿童来说,我们首先要思考孩子是否具备了收玩具的能力。例如,2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具备简单分类的概念,家长可准备不同的收纳箱,在箱子上贴上交通工具、布娃娃、积木等图案,将分类也变成一种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时间结束前玩最后一个游戏——“玩具大团圆”,看看伙伴都回到家了没有。

大一点的孩子仍然要考虑不会收的问题,在临床上也会经常遇到家长抱怨孩子不收玩具的问题,细聊之后才发现,由于父母工作太忙,久久得空才打理家庭环境,孩子的玩具四散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和凌乱的衣物融合成一景。孩子收玩具的能力通常来自家长或幼儿园老师的教导,收玩具的习惯则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看到这或许会有家长抗议,“我超级会收纳,每样东西都照线排好,就他乱丢、乱放玩具”。来,坐下来,喝杯茶,喘口气,放轻松,依据临床经验,所有的问题都好解决,只要有好的亲子关系。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首要思考的原则是“不破坏已经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有教导与谈判的空间。当我们有“冷静的父母”“被倾听与理解的孩子”,多数的问题都可渐入佳境。

首先我们可以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孩子不收玩具的原因及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孩子还想玩,但我们希望他把玩具收起来。

在游戏之前可和孩子进行约定,包括游戏时间及超过时间的处理方式,得到孩子的允诺,再开始玩。例如“一小时”的游戏时间,或是完成作业后的某一个时段,让孩子可规划时限内的游戏内容,并在快结束时给予提醒(例如,5~10分钟),让孩子有机会将游戏做个结尾。而孩子施展过人智慧,展现各种拖延战术时,就要启动违约条款。

在和孩子谈定违约条款时,要评估是否可严格执行。例如,不收的玩具全部捐出去,那么父母也要舍得。但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玩具一旦过多,可能会不在意被没收的部分,因为仍有许多其他的玩具可玩。曾经遇到一个有创意的家长,他成立了“玩具租借公司”,客户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被乱丢的玩具,所有权都归家长,孩子如果还想玩这个玩具,就要拿收好的玩具来换。家里的玩具不需要太多,谨慎选购产品,拒绝购买同类型的玩具,帮自己省钱,也给孩子养成克制物欲的好习惯。最后,请务必记得,无论哪个年龄层,孩子只要乖乖收玩具,都请家长给予大大的赞美与鼓励哦! 三、不肯上学

上学对于许多家长来说,真是又期待又害怕的事!期待的部分,除了让孩子发展与家庭生活不同的社交圈、认识新朋友、学习新知识、建立团体生活规矩之外,当然还包括家长终于不用整天被孩子绑住,可以有一个完整放松的时段;但是害怕的部分,威力却不亚于期待!

小陆妈妈甘苦谈

世界上最讨厌上学的小孩,可能就是小陆妈妈我本人!听我倒霉的父母说,我小时候换了将近10家幼儿园,才找到不会让我哭的环境;上小班上了1个月,又开始哭,最后换过中班、跳到大班,才终于甘心乖乖上课。在大班读了2年,不想读第3年,爸妈只好拼命拜托学校让9月底生的我提早入学,提前开始小学生涯……

我是不建议父母如此溺爱(爸妈,对不起),但是,遇到不肯上学的哭闹小孩,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根据身边朋友的综合经验,孩子上学可能要哭上1个月。

1个月!听起来好漫长又好恐怖!

我不想让孩子重蹈我童年的覆辙(我应该不止哭1个月!)。上学是人生必经之路,该如何解决朝夕相处的分离焦虑?

没想到,孩子们上学的第一天,我才知道我多虑了。

不是都会哭着说不要上学吗?

为何我的两个女儿潇洒地走进学校,连回头看我一眼都没有?(换成妈妈的玻璃心破碎)……

我们家并没有让孩子很早就开始上学,等到姐姐中班、妹妹小班的年纪才让两个孩子一起结伴入学,也许是因为有伴的关系,她们完全没有各种资料显示的分离焦虑。一方面也许因为她们年纪够大,可以成熟面对分离;另一方面也可能归功于小陆妈妈循序渐进的努力引导。

为了建立让她们勇敢离开家、走入学校的心态,其实小陆妈妈下了一番功夫。就让我分享我的“学前引导”小窍门吧!

妈妈宝贝小剧场★引导孩子去上学,要先培养孩子对学校、老师的期待与信任

当孩子已达到去上学的年纪时,愈早让孩子建立“准备要开始上学”的观念愈好。

平常和孩子们的对话如下:

妈妈:你看,在家里妈妈都不知要陪你们玩什么,我们人好少,好无聊哦!学校有很多朋友,还有老师会教你怎么玩游戏……

宝贝:可是我不想上学。

妈妈:那你想去公园吗?

宝贝:想!

妈妈:学校有跟公园一样好玩的游乐器材呢!你喜欢玩积木吗?

宝贝:喜欢!

妈妈:学校有比家里多很多的积木组合,还有同学陪你一起玩哦!(让孩子认知“在家里有点无聊,学校则是个好玩的游乐园”。)★建立“老师很厉害,可以解决问题”的观念

宝贝:妈妈,这个是什么?

妈妈:啊,糟糕,妈妈也不太知道,我猜是“……(回答正确答案)”,不过妈妈应该问一下老师,老师很厉害,什么都知道!

宝贝:老师比妈妈厉害吗?

妈妈:妈妈以前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但是妈妈去上学,有很多老师教我,才渐渐学会很多事情!老师超厉害!

宝贝:老师什么都会吗?

妈妈:嗯,也不是什么都会,不过老师有问题,也会去问他们的老师哦!能变成老师,一定代表他们懂很多很多很厉害的事!而且幼儿园的老师会说故事、教你画画,还会准备点心给你吃呢……(准备入学前半年,当孩子问问题时,我都会顺便提到“妈妈不知道回答得对不对,以后去上学可以再问老师,老师更厉害,什么都知道”。)★当预备好了上学的心情,在初期该如何陪伴?如何告别?(走进校门前,给予希望)

妈妈:溜滑梯看起来好好玩哦!好多同学玩得好开心,你也想玩吗?

宝贝:不想……

妈妈: 今天除了溜滑梯,还会听故事、画画,很棒哦!你想玩什么游戏吗?

宝贝:我想要拼图和爬单杠!

妈妈:太好了,学校里都有哦!(进入校园时,可以陪孩子走到教室,给予下次再见的期待。)

妈妈:(抱抱宝贝)再抱一下就进教室玩吧!妈妈下午会来接你,如果你表现得很棒,那我们就去逛文具店,你想要买什么?(给予期待)

宝贝:我想要蜡笔。

妈妈:没问题!

宝贝:可是我怕我会想你……

妈妈:那我在主任的办公室好吗?如果你真的想我,可以来找我,可是老师会很期待可以跟你当好朋友,你可以先陪陪老师吗?(妈妈适当陪伴,千万不要表现分离的感伤,并加深孩子对新环境的信心。)

妈妈:宝贝,那你愿意跟我说再见吗?

宝贝:不要……

妈妈:放心,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到你身边,现在先说再见,等一下有需要我再过来。(一定要好好说再见,别丢下孩子离开。帮他建立对环境的信任,而非增加“来这里就会被遗弃”的恐惧。)

给予孩子希望与期待,花时间道别说再见,若孩子真的惧怕、舍不得家长离开无法道别,建议可以先询问学校是否让家长留在办公室等候,让年幼的孩子想妈妈时不至于有“找不到”的恐慌,陪伴上课一至三天,孩子会理解学校是安全的、好玩的,降低陌生与畏惧,就不再需要找妈妈,能够享受与同学相处的快乐。

举手发问Q与A:

Q: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A: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父母,真是太值得鼓掌了,因为现在大部分都是父母亲直接帮孩子决定学校,鲜少会问孩子喜不喜欢。其实,让孩子认识学校,并享有决定权,接受自己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是在预计入学的前半年开始带孩子去探访幼儿园。通常都临时起意打电话询问能否探访,虽然对幼儿园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我觉得,临时起意的探访较容易看见幼儿园内真实的状况,而孩子也能以“参观”为由认识学校,不但不会有压力,反而充满期待。

在探访几家之后,妈妈会去芜存菁,剩下两三间口袋名单,让孩子们做决定。

家长可以跟孩子花点时间讨论喜欢哪个幼儿园,并且列出各种优缺点讨论,让孩子们一起参与“人生大事”的选择。

Q:如果是“顺利上学很长一段时间,却忽然排斥去学校”, 那该怎么办

A:忽然排斥上学,家长的直觉反应可能是:“老师太凶?受到同学欺负?……”但其实不单纯是校内的状况,有时候家里的状况也会导致孩子心态的改变,例如父母吵架、习惯的生活方式忽然发生变化等。另外,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也有可能会不自觉影响孩子,造成孩子更大的压力。

最常出现的对话就是:“你去上学时我好想念你!”“你在学校有没有想我?”……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会加深小孩意识到“分离”,就会更不想去上学了,所以这些话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哦。

若孩子坚持不去学校时,请给他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留在家里休息一两天,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关心身体是否有异状,亲子间好好聊天沟通,才能从根本找出孩子遇到的困难、给予他适切的帮助。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台湾台中市慈济医院身心科萧亦伶医生提供4个妙招,安抚容易紧张的孩子,让他们提早跟“分离焦虑”说再见。(一)提早陪孩子熟悉学校环境

开学前1~2周可以多陪孩子到学校晃晃,进行野餐、打球等有趣轻松的活动,联结学校情境与开心感觉,事先熟悉及适应环境。(二)避免孩子产生无法预期的焦虑

让孩子知道妈妈会出现的时间,并在说好的时间确实出现,甚至早一点现身。(三)渐进式陪伴与渐进式退出

针对焦虑症状较严重的孩子,一开始不妨整节课都让孩子能看见家长,甚至也可以坐在教室的最后一个座位,让他们一回头就看见妈妈。当小孩安心后,慢慢转到窗边、隔一节下课再来,中午或是下午再来。(四)提供放学后的正向联结

例如:“放学时,妈妈可以带什么东西来找你?”如最爱的玩具或吃的东西,下课后去溜滑梯之类的活动,让孩子对结束课堂后的时间能有开心期待,减少分离焦虑,也可以更快度过这段时期。

分离焦虑情况持续1个月以上,建议就诊评估。

如果使用这些策略, 6岁以上要进入小学的孩子仍有晚上睡不着,一早起来头晕、肚子痛、拉肚子等症状,不想上学或不想离开家的情况持续1个月以上,仍找不出焦虑原因,萧亦伶医生建议家长,应带孩子就诊评估,进一步厘清家庭及学校同学之间的问题,了解孩子的感觉,一旦确认已出现分离焦虑疾病状态时,医生将依病情介入心理治疗,甚至辅助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指导家长陪伴的技巧与了解孩子的情绪,分辨孩子在哪种情形下最为焦虑,使用让他最不焦虑的做法让他更容易适应。(本文经萧亦伶医生授权使用)当孩子毅然脱离自己的保护时,父母会忽然发现,其实还没准备好的是自己。望着头也不回、不再需要陪伴、雀跃地走入校园的孩子背影……总会在心里很感叹。所以,别忘了,除了关注孩子,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哦。 四、不肯睡午觉

奇怪,睡觉有那么难吗?

该睡时不肯睡,该起床却不肯醒,

妈妈到底该怎么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