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EMC)标准解析与产品整改实用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1:18:21

点击下载

作者:张君,钱枫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磁兼容(EMC)标准解析与产品整改实用手册

电磁兼容(EMC)标准解析与产品整改实用手册试读:

前言

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磁干扰与兼容(EMC)已经成为电子产品领域重点关心的专业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往往会考虑自己建设一个相适应的EMC实验室,用以满足产品研发、优化设计、品质管控、器件成本控制、提高客户体验等需求。而EMC检测方法复杂,测试布置环节多,不确定性要素相互制约,再加上各类干扰与电磁场的隐秘性,极大地制约了技术人员获得准确测试数据的途径,为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有时,即便通过努力,在获得测试结果后,也往往因为缺乏电磁兼容理论和实际整改经验,而容易陷入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本书试图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EMC检测技术与对应的整改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作者对标准的理解与分析,对测试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解析,配合实际的产品测试案例,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标准与测试的精髓。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对应的整改方法与案例。从检测到整改,以一名工程师的操作视角为读者提供实用的行动导向,帮助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发现并找到关键要素,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本书内容主要取自于一线检测实验室和实际整改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为了能够摆脱EMC标准始终给人深奥难懂的感觉,避免以往众多的测试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及整改方法带来的抽象感觉,本书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大量测试原理图、波形图、仪器与附件照片、现场布置照片、整改实例、流程框图等,以这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更接近实际的表现形式,使读者更快地认知和接受。

附录A至附录D取材自JJF 1059—1999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有关电磁兼容实验室领域的部分指导文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室中各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在必要的情况下予以适当修正,做到测量结果的统计可控。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标准化试验方法的要领、设备配置、结果评判与不确定度评估等要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产品整改或技术提升工作,成为测试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身边不可或缺的实用手册。编 者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在人类尚未发明电机和使用电能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存在自然界的电磁现象。自从1866年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发电以来,利用电磁效应工作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有害电磁干扰,造成了所谓的电磁环境“污染”。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现场同时被发现。早在19世纪初,随着电磁学的萌芽和发展,1823年安培发表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规律。1840年美国人亨利成功地获得了高频电磁振荡。1864年麦克斯韦综合了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全电流定律,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提出了位移电流的理论,全面地论述了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端。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创了天线,第一次把电磁波辐射到自由空间,同时又成功地接收到电磁波,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此开始了人类对电磁干扰问题的实验研究。

20世纪以来,由于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通信、广播等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需要对各种电磁干扰加以控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格外重视控制干扰,成立了国家级以及国际间的组织,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开始对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世界性有组织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有人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VDE 087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便利,但另一方面却导致社会均衡遭到破坏,出现了许多副作用,在电工领域这一情况也毫不例外。当前人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已具有浓厚的电磁环境内涵。就电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而论,除电磁环境会对人类生存产生直接影响外,电力和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还会对人类生活乃至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

当环境中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来源的电磁场同时存在,并且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值时,电磁波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对周围的设备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人类生活的空间中充满着各种电磁波,如图1-1所示。

射频电磁波既是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又是潜在的电磁干扰的要素,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它并有效规避对外界的干扰,便形成了对电磁兼容学科的研究,随之也延伸出了电磁兼容标准、测试技术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发展。图1-1 人类生活的空间中充满着各种电磁波1.1 电磁兼容(EMC)的定义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兼容”这个词是指同时容纳几个方面。而“电磁兼容”在这里是特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且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不同的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友好共存的能力。1.2 电磁骚扰和抗干扰

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1.EMI(电磁骚扰)

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Interference也可用Disturbance或Emission替代。

电磁骚扰,用以评价设备本身在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电磁噪声。针对不同安装和运行环境、产品类别和其他特定要求等,会制定出对应的标准。在很多国家的法规和标准中往往规定测得的EMI发射电平将不能超过其对应的限制,该要求具有普遍性。

在电磁兼容范畴,主要研究以下几种电磁骚扰。(1)以设备电源线的传导为途径向外产生的传导骚扰。(2)以设备信号线、通信线、控制线的传导为途径向外产生的传导骚扰。(3)通过空间电磁场向外产生的辐射骚扰。(4)接入电网的设备导致电源波形失真而产生的谐波。(5)接入电网的设备在启停过程中对电网造成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等。

2.EMS(抗电磁干扰)

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抗电磁干扰,又称电磁敏感性,是指在电磁骚扰环境中,设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评价一个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衡量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往往有多种评价等级。这主要取决于该设备的重要性、使用场合及对周围的人和物的影响作用等。

在电磁兼容范畴,主要研究以下几种抗电磁骚扰。(1)抵御以设备电源线的传导为途径来自外界的干扰。(2)抵御以设备信号线、通信线、控制线的传导为途径对通信、控制等部分造成的干扰。(3)抵御来自于空间电磁场的射频辐射干扰。(4)抵御由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干扰等。

电子设备的电磁骚扰和抗干扰如图1-2所示。图1-2 电子设备的电磁骚扰和抗干扰1.3 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电压电流的变化通过导线传输时有两种形态,将其分别称为“共模”和“差模”,如图1-3所示。图1-3 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1)“共模干扰”存在于电源线中任何一相对大地和零线对大地之间,它也称为不对称干扰,是载流体相对大地间的干扰。(2)平时设备中使用的电源线,以其作为往返线路传输的,存在于电源相线与零线及相线与相线之间的干扰,则称为“差模干扰”,也称为对称干扰。1.4 电磁兼容的设计

电磁兼容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边缘学科,它涵盖了电子、通信、材料、电工等在内的多个学科。主要研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率资源条件下,各种电气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兼容,不产生相互影响。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整个社会电气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环境中不同的设备出现相互干扰,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电磁兼容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学地深入研究,全世界的科学家经过深入探讨电气用品之间电磁干扰的机理和解决途径,制定了一系列无线电干扰与电磁兼容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其所属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在推进这些标准的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国际贸易和国家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图1-4 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探索和总结之后,电磁兼容性问题在产品属性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产品进行功能设计的同时,也必须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这样的目的是使产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实现稳定可靠地工作,并且在设计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产品必须满足的电磁兼容指标,包括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企业标准和客户提出的明确要求等。(2)掌握设备中可能与电磁兼容有关的敏感元器件和控制单元。(3)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干扰源和干扰途径等。(4)面临可能出现的电磁兼容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5)在设计阶段、调试阶段和最终测试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电磁兼容要求,并最终形成产品制作方案。1.5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

随着电子技术在人类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电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电磁兼容(EMC)已经成为一个国际上被普遍关注的学科和专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ITU-R)等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如图1-5所示。图1-5 国际标准化组织图标(IEC、ISO与ITU)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超过一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它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目标是促进电工、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中的标准化合作,从而促进对国际问题的互相理解。现在IEC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IEC现有技术委员会(TC)95个,制定的国际标准达到数千个。我国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各项标准化活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IEC/CISPR

1933年,有关国际组织在巴黎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研究如何处理国际性无线电干扰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为避免在商品贸易和无线电业务中出现障碍,最主要的是在规定无线电骚扰测试方法和限值方面,保证有一定的统一性。为了加速制定国际上一致同意的关于无线电干扰方面系统性的推荐标准,会议建议,由IEC和国际广播联盟(UIR)连同与此有关的一些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1950年,CISPR正式成为IEC下属的一个特别委员会。

作为IEC下属的特别委员会,CISPR专门从事有关无线电干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该组织的有效运作促进了国际上各领域无线电干扰的协调一致,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CISPR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无线电接收装置,免受外界的干扰。(2)干扰的测量场地、方法和设备。(3)外界干扰产生干扰的允许值,又称限值。(4)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装置、家用电器、工科医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等的抗干扰度测试方法和等级。(5)安全规程对电气设备干扰抑制的影响。

我们认为外界的干扰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力设备和架空线。(2)工、科、医(ISM)设备。(3)通信设备产生的射频干扰。(4)电机、继电器及控制器。(5)点火系统。(6)信息技术设备。(7)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玩具和照明设备等。

CISPR的组织结构包括全体会议、指导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SC)、工作组(Working Group)和特别工作组(Special Working Group)。

全体会议(Plenary Assembly)由CISPR成员团体的代表们组成,它的主要职责如下。(1)推选CISPR的正、副主席。(2)指派CISPR秘书。(3)任命各分委员会主席。(4)指派各分委员会秘书。(5)批准CISPR成员资格的变动。(6)修改CISPR的组织机构。(7)研究由指导委员会提交全会的关于方针或其他重要事项。(8)研究由成员团体、CISPR主席、各分委员会主席要求的技术议题等。

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主要由指导委员会正、副主席、IEC官员、分技术委员会主席、上届CISPR主席和成员团体的代表们等组成,它的主要职责如下。(1)批准大政方针。(2)对CISPR工作给予指导与帮助。(3)研究分委员会与工作组直接提交的报告。(4)指派新研究项目给分技术委员会。(5)提交工作组报告给指导委员会。

CISPR分技术委员会由CISPR成员团体的代表组成,其主要任务如下。(1)制定和修订标准、报告、规范以及关于限值和测量方法的出版物。这些限值和特殊测量方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 除无线电发射机外的电气设备和装置所产生干扰的限值。

② 实用的骚扰测量方法。(2)设立研究课题(Study Question),以期获得为完成上述任务所必要的资料。(3)成立工作组(包括CISPR内分会间及与其他IEC技术委员会间的联合工作组),详细研究新技术和一些特殊问题。

CISPR下设A、B、D、F、H、I共6个分会。它们分别是:(1)SC A: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和统计方法。

(Radio-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CISPR/A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关于测量设备和设施、辅助设备及基础测量方法的CISPR出版物,研究干扰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中所用的抽样方法以及干扰测量与信号接收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CISPR/A目前有以下2个工作组。

●WG1:EMC测量设备和设施规范,制定发射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WG2:EMC测量技术,统计方法和不确定度。(2)SC B: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ISM)、重工业设备、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

(Interference relating to 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 radio-frequency apparatus,to other (heavy) industrial equipment,to overhead power lines,to high voltage equipment and to electric traction)

CISPR/B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工业、科学和医用设备,包括家用或类似用途大功率半导体控制装置(通常会与F分会协调合作),以及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其任务是制定、修订上述对象的干扰限值和特殊测量方法的CISPR出版物(CISPR11和CISPR18)。CISPR/B目前有以下2个工作组。

● WG1: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它所研究的干扰对象是工、科、医设备的干扰或设备内由于操作产生的火花干扰。

● WG2: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它所研究对象为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干扰。(3)SC D:机动车(船)的电气电子设备、内燃机驱动装置的无线电干扰。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 related to electric/electronic equipment on vehicl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owered devices)

CISPR/D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机动车辆、船的电气电子设备和内燃机驱动装置的无线电骚扰。其任务是制定、修订上述对象的骚扰限值和特殊测量方法的CISPR出版物(CISPR12、CISPR21、CISPR25)。CISPR/D目前有以下2个工作组。

● WG1:建筑物中使用的接收机的保护。其任务包括建筑物中使用的所有调频(FM),调幅(AM)和电视(TV)广播接收机的保护。

● WG2:车载接收机的保护。其任务范围包括机动车上的装置、车载无线电和环境,主要规定车载RF噪声源影响车上和邻近接收机的试验方法和限值。车载接收机对RF传导骚扰和暂态/脉冲群骚扰的敏感度不属于其工作范围。(4)SC F: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设备的干扰。

(Interference relating to household appliances tools,lighting equipment and similar apparatus)

CISPR/F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关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照明设备、接触器、小功率半导体控制装置及类似设备所产生干扰的限值及特殊测量方法的CISPR出版物。CISPR/F目前有以下2个工作组。

● WG1:装有电动机或接触器的家用电器。主要任务是研究装有电动机和接触器的家用电器、便携工具和类似电子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和限值,并就有关问题向CISPR/F提出建议。

● WG2:照明设备。其主要任务是讨论照明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并就有关问题向CISPR/F提出建议。(5)SC H:对无线电业务进行保护的发射限值。

(Limi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adio services)

CISPR/H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无线电发射的通用标准,主要是针对无线电业务进行保护的发射限值的标准。CISPR/H目前有以下3个工作组。

●WG1:EMC产品发射标准的相关文件。

●WG2:确定发射限值的合理性。

●WG3:现场测量的通用发射标准。(6)SC I: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的电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multimedia equipment and receivers)

CISPR/I主要任务是制定、修订关于广播接收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及各类信息技术设备所产生干扰的限值及特殊测量方法的CISPR出版物。CISPR/I目前有以下4个工作组。

● WG1:广播接收机和相关设备的发射、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维护 CISPR13 和CISPR20)。

●WG2:多媒体设备的发射限值和测量方法。

●WG3:信息技术设备的发射、抗扰度限值、测量方法(维护CISPR22和CISPR24)。

●WG4:多媒体设备的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各个分会几乎涵盖了无线电干扰测量设备、方法、特定产品和一般产品领域的所有无线电干扰发射的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为全球多数国家提供了标准参考,同时为改善全球电磁兼容问题提供了依据。

2.IEC/TC77

IEC/TC77技术委员会是电磁兼容(EMC)技术委员会,是IEC组织中负责EMC方面的一个二级机构。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处理电气安全、雷电保护、电力电子、电缆系统、芯片设计,还是静电方面的问题,EMC对IEC中其他大部分委员会的工作都产生了影响。因此,TC77也被称为“横向委员会”。换句话说,在所有由其他IEC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涉及的有关EMC事务中,IEC/TC77技术委员会具有咨询和指导作用。此外,IEC/TC77技术委员会还一直与其他的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ISO、IEEE、ITU等。

TC77和它的3个分委员会以及12个工作组一起,不仅研究和制定抗干扰的基础标准,还有起草专业通用标准和产品类标准,有关EMC的安装和缓解指南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IEC 61000系列就是EMC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标准系列,成为电磁兼容工程师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

TC77下设A、B、C共3个分会。

1)SC77A:低频现象(EMC-Low Frequency Phenomena)

其主要任务是在电磁兼容领域内从事低频现象(不大于9kHz)的标准化。SC77A目前有5个工作组和1个项目组。(1)WG1:谐波及其他低频骚扰,主要任务如下。

① 规定可直接连接到供电系统而无须向供电部门装报和经其批准的单台设备产生的谐波,谐间波电流的限值(主要涉及在低压网络中安装或使用的功率相对较小的设备)。

② 规定连接到供电系统特别是已得到供电部门的许可或已向供电部门装报的其他单台设备产生的谐波,谐间波电流的限值或对其提供指南(涉及单台设备的功率较大)。

③ 规定要求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④ 就典型环境电压水平和兼容性(或最大可接受的)电压水平与SC77A/WGS或其他国际团体联系。

⑤ 就试验程序与SC77A/WG6联络。

⑥ 就术语问题与TC77/WG1联络。(2)WG2:电压波动及其他低频骚扰,主要任务如下。

① 规定直接连接到供电系统网络而没有得到供电部门的许可或没有向供电部门装报的单台设备产生的电压波动的限值。

② 对连接到供电系统的其他低压设备产生的电压波动限值的确定提供指南,这些设备大多数得到了供电部门的许可或已向供电部门装报。

③ 规定所要求的测量、试验和计算方法。

④ 采用从SC77A/WG8或其他国际团体得到关于典型环境电压波动水平或供电系统中最大可接受的水平的信息,并就术语问题与TC77/WG1保持联络。(3)WG6:低频抗扰度试验,主要任务如下。

① 规定适合以下干扰的抗扰度试验,并就规定的抗扰度试验等级,推荐给产品委员会使用:在低压供电系统和工业系统中的电力线和信号线上的谐波、谐间波、电压波动、三相不平衡、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暂态、纹波控制、高频信号、磁场、电磁、电磁场。

② 采用从SC77A/WG1、SC77A/WG2和SC77A/WG5得到的有关典型和最大可接受水平的信息,并就术语问题与TC77/WG1保持联络。

③ 与SC65A/WG4、SC77B/WG3保持联络,以实现抗扰度试验的标准化。(4)WG8:与网络频率有关的电磁干扰,主要任务如下。

① 分析与电力质量有关的电磁干扰现象,如谐波、谐间波、电压波动、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电压三相不平衡、供电频率变化、纹波控制/电网信号、直流分量等。

② 对上述现象的电磁环境进行描述。

③ 规定与发射水平和抗扰度水平相关的典型环境水平(兼容水平)。

④ 编制连接到供电系统的大型骚扰负荷产生的有关低频骚扰现象的导则。

⑤ 编制有关低频磁场环境的报告。

WG8与TC77的其他工作组、其他技术委员会和国际团体如CIGRE、CIRED、UNIPEDE、UIE、IEEE等保持接触和联络。(5)WG9:电力质量的测量方法,主要任务是定义电力质量的测量参数,提供表征这些参数的标准测量方法和这些测量方法的安全应用和可靠解释的导则。(6)PT 61000-3-15:低压系统中分散发电的电磁抗扰度和发射要求评估。

2)SC77B:高频现象(High Frequency Phenomena)

其主要任务是电磁兼容领域内关于连续的或瞬态的高频现象(约不小于9kHz)的标准化,目前SC77B有2个工作组、1个维护组和3个联合工作组。(1)WG10:辐射电磁场和由其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性。制定、修订辐射电磁场和由其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试验的标准。(2)WG11:传导骚扰的抗扰性,但不涉及由于辐射场感应的传导骚扰。(3)MT12:暂态现象抗扰度试验,维护IEC 61000-4-2、IEC 61000-4-4等出版物。(4)JWG TEM:CISPR/A和SC 77B联合关于横向电磁波导的工作,维护IEC 61000-4-20出版物。(5)JWG REV:CISPR/A和SC 77B联合关于混响室的工作,维护IEC 61000-4-21出版物。(6)JWG FAR:CISPR/A和SC 77B联合关于全电波暗室的工作,维护IEC 61000-4-22出版物。

3)SC77C:大功率脉冲现象(HEMP)。

其主要任务是制定HEMP保护设备性能的标准及民用电工、电子设备和系统对HEMP抗扰度基础标准。SC77C目前有3个项目组。(1)PT 61000-4-35:HPEM模拟器总揽。(2)PT 61000-5-8:分布的民用设施的HEMP保护方法。(3)PT 61000-5-9:HEMP和HPEM(大功率电磁)的系统级敏感度评估。

3.中国EMC标准化组织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是国务院授权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参与起草、修订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工作;拟定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全国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实施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和负责组织、协调和编制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修订计划等。

作为EMC中EMI(又称“电磁发射”)和EMS(又称“电磁抗扰度”)两个不同的领域,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别承担着这两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它们受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

1)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8月。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无线电干扰领域,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开展与国际IEC/CISPR相对应的工作。委员会下设6个分技术委员会,每个分会均挂靠在相应的单位,如表1-1所示。表1-1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

这6个分会与国际CISPR的各分会相对应(包括工作范围),只有H分会除与CISPR/H的工作范围相对应外,还研究我国无线电系统与非无线电系统之间的干扰。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着电磁兼容EMI领域几乎所有的标准化工作和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2)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4月。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内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领域标准化和IEC/TC77的国内技术归口工作,推进电能质量、低频发射、抗扰度、测量技术和试验程序等IEC 61000系列电磁兼容标准的国内转化工作。委员会下设3个分技术委员会,每个分会均挂靠在相应的单位,如表1-2所示。表1-2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

4.其他国家和地区的EMC标准化组织和标准体系

除了之前文中介绍的国际上有关电磁兼容的标准化组织IEC和CISPR外,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力于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例如,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CENELE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和美国标准化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不同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如欧盟指令(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等。

1)CENELEC

CENELEC是欧洲范围的标准化组织,于1976年成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由两个早期的机构合并而成。它的宗旨是协调欧洲有关国家的标准机构所颁布的电工标准和消除贸易上的技术障碍。CENELEC的成员是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7个成员国的国家委员会。除冰岛和卢森堡外,其余17国均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成员国。按照IEC与CENELEC之间的协议,TC210主要是在电磁兼容领域与IEC联系以促进其表决过程,提出建议或修正,以及按CENELEC的需要向IEC提出有关标准的准备等工作。

该委员会中涉及电磁兼容领域的是TC210技术委员会,内容如下。

●WG1:通用标准。

●WG2:基础标准。

●WG3:电力设施对电话线的影响。

●WG4:电波暗室与半电波暗室。

●WG5:用于民用的军用设备。

●SC210A:信息技术。

2)FCC

FCC是于1934年建立的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它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许多无线电应用产品和数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都要求FCC的认可——FCC认证。FCC委员会调查和研究产品安全性的各个阶段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同时电磁兼容测试也是其中重要的关注方面。

FCC法规的《电信》卷中,“射频设备”和“工、科、医设备”都明确给出了EMC的内容。

3)ANSI

ANSI是美国国家标准化活动的中心,属民间标准化组织。许多美国标准化学协会的标准制定、修订都同它进行联合,ANSI批准标准成为美国国家标准,但它本身不制定标准,标准是由相应的标准化团体和技术团体及行业协会和自愿将标准送交给ANSI批准的组织来制定的,同时ANSI起到了联邦政府和民间的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指导全国标准化活动,ANSI 遵循自愿性、公开性、透明性、协商一致性的原则,采用3种方式制定、审批ANSI标准。其中的C63(电磁兼容认可委员会)由美国政府部门、有影响的企业、检测部门和有关的标准协会,例如,FCC、IEEE等几十个成员组织组成。

ANSI C63.4《在9kHz~40GHz频率范围低压电子设备无线电噪声发射测量方法》在EMC领域是一项很重要的标准。现行的CISPR22、CISPR16-1中对辐射发射测量用的开阔试验场和可替换试验场(电波暗室)有效性评估方法来源于ANSI C63.4。可见该标准EMC测量技术发展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仅ANSI C63.4,还有ANSI C63.2、ANSI C63.5、ANSI C63.6和ANSI C63.7等都与EMC有关。

4)欧盟指令EEC

EEC标准适用于欧盟体系内的出售和使用的产品以及在欧盟内部生产的新的产品或由第二国进口的新产品或二手商品,甚至包括由个人携带仅供自己使用的设备。从产品类型看,包括含有电子、电气零件的仪器及装置以及直接上市销售的复合部件或附件。最早的一部欧盟电磁兼容指令就是89/336/EEC。它规定了电磁兼容的完整协调方法,对可能受到电器和电子仪器产生的电磁干扰而引起的功能降低及其装置、设备或系统提供充分保护,以抵抗电磁干扰造成的功能降低。第2章电磁兼容名词术语解释2.1 基本概念

1.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是指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电磁环境由空间、时间和频谱3个要素组成。我们研究的电磁兼容问题,与这3个要素密切相关,并且所有的设备、系统和分系统在同一环境中运行,各种类型的电磁发射所形成的环境也可认为是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环境中各电子设备的工作质量,恶劣的电磁环境会导致设备出现误动作、死机或重新启动等各类问题,无法正常工作。电磁环境如图2-1所示。图2-1 电磁环境

2.无线电环境

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是指在给定场所内所有处于工作状态的无线电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总和。它属于人为电磁现象(人工装置所产生的电磁现象)的范畴。

3.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是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

4.电磁骚扰

电磁骚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生物或非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现象。

电磁骚扰可以从骚扰源与传播途径两个方面来研究它。

电磁骚扰源的研究包括电磁骚扰产生的机理、频域和时域特性和发射电平强度等。

传播途径包括电磁骚扰以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向外发射。

特别提示:“电磁骚扰”与“电磁干扰”的区别

与“电磁骚扰”非常接近的一词是“电磁干扰”,尽管两者仅差一字,但其中的含义却差别很大。

我们所说的“骚扰”仅仅是指电磁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它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的降级或损害,但不一定已经形成后果。

所谓“干扰”,是指设备在外界的骚扰活动中已经受到了影响,性能出现了下降。这是一种影响后果的表现。

5.(性能)降低(性能)降低是指装置、设备或系统的工作性能与正常性能的非期望偏离。

我们可以将性能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无须工作人员介入,设备能够按照预期正常工作。(2)功能或性能暂时丧失或降低,但在骚扰停止后能够自行恢复,不需要人工干预。(3)功能或性能暂时丧失或降低,但需要人工干扰才能够恢复。(4)因设备硬件或软件损坏或数据丢失而造成不能恢复的功能丧失或性能降低。

特别提示:判据的适用性声明

在实际EMC测试过程中,由制造商提出的技术规范可以规定对EUT(被测设备)产生的某些影响认为是不重要的,因而这些影响也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简而言之,不同产品或不同测试项目,其(性能)降低的判定可能是不同的。

6.电磁发射

电磁发射是指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发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通过传导或辐射的方式向外部移送电磁能量的现象。频率从极低频至极高频,在发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几乎覆盖整个目前研究的频率范围20Hz~400GHz。

7.工科医设备

工科医设备缩写为“ISM”,按工业、科学、医疗、家用或类似用途的要求而设计,用以产生并在局部使用无线电频率能量的设备或装置。它不包括用于通信领域的设备。

8.信息技术设备

信息技术设备用于以下目的的设备。(1)接收来自外部源的数据(如通过键盘或数据线输入)。(2)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某些处理(如计算、数据转换、记录、建档、分类、存储和传送)。(3)提供数据输出(或送至另一设备,或再现数据域图像)。

9.系统内干扰与系统间干扰

系统内干扰是指系统中出现的由本系统内部电磁骚扰引起的电磁干扰。

系统间干扰是指由其他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对另一个系统造成的电磁干扰。

10.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特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简单地说,电磁屏蔽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传递。人们一般采用特制的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吸收能量、反射能量和抵消能量,从一定程度上削弱干扰。

电磁屏蔽的材料也有很多,最常用的有金属壳体、导电漆、导电胶、铁氧体、尖劈、波导窗等。

11.干扰抑制

干扰抑制是指削弱或消除电磁干扰的措施。

干扰抑制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屏蔽技术。利用低阻材料或磁性材料,隔离电磁干扰。如静电屏蔽、电磁屏蔽、低频屏蔽和驱动屏蔽等。(2)接地技术。采用正确的接地方法消除各电路电流流经公共地线时产生的噪声电平,可抑制电磁场和地电位差的干扰。(3)浮空技术。根据实际情况,电路的公共线既不接机壳,也不接大地,采用浮空方式,在特定情况下会拥有更好的抗共模干扰抑制的能力。(4)隔离技术。可以采用光电隔离或变压器隔离。(5)滤波技术。电源输入和输出端采用滤波器。(6)软件优化技术。采用优化的软件算法和经特殊设计的程序可避免可能因干扰而产生的问题,通过软件的协助确保设备能够按照既定目标执行任务。

12.差模电压与共模电压

差模电压又称“对称电压”,是一组规定的带电导体中任意两根之间的电压。在强电系统中,可以认为它是相与相之间的电位差;在弱电系统中,可以认为它是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的电位差。

共模电压又称“不对称电压”,是每个导体与规定参考点(通常是地或机壳)之间的相电压的平均值。在强电系统中,可以认为它是相与地之间的电位差;在弱电系统中,可以认为它是信号线与屏蔽层或地线之间的电位差。2.2 骚扰分类

1.传导发射

传导发射又称“传导骚扰”或“骚扰电压”,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两分离导体上两点间由电磁骚扰引起的电压,是一种通过导体传递能量的电磁骚扰。

2.骚扰功率

骚扰功率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电磁骚扰功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骚扰功率可以归为辐射发射的一种,也是一种特殊的以空间传播的方式对外产生的骚扰。

在测量骚扰功率时,考察30~300M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骚扰。这个频率范围对应的波长为10~1m,根据波长与发射天线的对应关系,如果以1/4波长作为理想的发射天线长度,则2.5~0.25m便可造成比较强的电磁发射效果,可见EUT的电源线长度完全能够将电磁骚扰向空间辐射出去。

3.辐射发射

辐射发射又称“辐射骚扰”,是指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能量的电磁骚扰。这种干扰会影响其他电子设备特别是高灵敏度或抗干扰性能较低的设备的正常运行。

4.谐波发射

谐波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的整数倍的电量,一般是指对非正弦电流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EMC领域中的谐波发射,是指考察EUT以某个状态运行时,产生的50次基波频率以下的谐波发射量。谐波根据基波的倍数,又可分为“奇次谐波”与“偶次谐波”。

5.峰值检波器(PK Detector)

峰值检波器是输出电压为所施加信号峰值的检波器。它是一个能够记忆信号峰值的电路,其输出电压的大小一直追随着输入信号的幅值,且保持在最大的电压下。

6.准峰值检波器(QP Detector)

准峰值检波器是具有规定的电气时间常数的检波器。当施加规定的重复等幅脉冲时,其输出电压是脉冲峰值的分数,并且此分数随脉冲重复率增加趋向于1。换言之,准峰值检波器所表现的是被测信号能量的大小。由于准峰值检波器的充电时间要比放电时间快得多,因此信号的重复频率越高,得出的准峰值也就越高。

7.平均值检波器(AV Detector)

平均值检波器是输出电压为所施加信号包络平均值的检波器。它的最大特点是检波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相同,特别适用于对连续波的测量。

特别提示:宽带信号与窄带信号的区别

在一些汽车整车及电子零部件的EMC标准中,还将干扰分为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这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波器得到的幅值来进行判断。如果是窄带信号,在PK值,QP值以及AV值的测量中会产生几乎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振幅;如果是宽带信号,测量出的QP值就明显小于PK值。

8.模拟手

模拟手是指在模拟常规工作条件下,手持电器与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

人工模拟手等效电路如图2-2所示,它是由220pF(1±20%)的电容器串联510Ω(1±10%)电阻器构成的RC串联电路。图2-2 人工模拟手等效电路

9.发射限值

发射限值规定的电磁骚扰源的最大发射电平。在EMI标准中,一般都会给出一定的传导发射、辐射发射、骚扰功率及谐波发射等多种发射限值。要求EUT在测试活动中由测量接收机得到的PK、QP或AV值不能超过标准规定的发射限值。具体规定形式分别如表2-1和图2-3所示。表2-1 工科医设备传导发射限值举例(QP值)图2-3 整车辐射发射骚扰限值(QP值)

10.本底(环境)噪声

本底(环境)噪声又称“背景噪声”,是指在EUT不在场的情况下,因为测试系统自身硬件或环境因素而测得的电磁噪声。过高的本底噪声会影响实际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测量的弱信号也会被淹没在本底噪声之下。所以在EMC标准中,普遍认为低于限值6dB的本底噪声是符合测量要求的,在个别标准中也会出现要求低于限值10dB的情况。2.3 抗干扰分类

1.抗扰度电平

抗扰度电平是指将某给定电磁骚扰施加于某一装置、设备或系统而其仍能正常工作并保持所需性能等级时的最大骚扰电平。

抗扰度电平在EMC标准中很少直接引用,一般出于对产品抗干扰性能的考核,标准中会给出若干个抗扰度限值或等级,以其中某个或几个电平分别施加在EUT上,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抗扰度要求。体现产品最大能力的抗扰度电平往往运用不多。

2.抗扰度限值

抗扰度限值是规定的最小抗扰度电平。抗扰度限值是EMC标准中普遍采用的考察方法,如表2-2所示。表2-2 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等级*“×”是一个开放等级,在专用设备技术规范中必须对这个级别加以规定。

3.静电放电

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称为静电放电。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人体作为静电源造成的静电放电。其形成原因主要如下。(1)因与带有静电荷的物体接触或摩擦而带电,又由于空气干燥等原因无法及时泄放,将所带的电荷转移到器件上或者通过器件直接放电。(2)人体与大地之间的电容较小,少量的人体静电荷可能导致很高的静电势。(3)人体的电阻较低,相当于良导体,如手到脚之间的电阻只有几百欧姆,手指产生的接触电阻为几千至几十千欧姆。故人体处于静电场中也容易感应起电,而且人体某一部位带电即可造成全身带电。第3章测试场地与设备3.1 开阔试验场

1.开阔试验场概述

开阔试验场是重要的电磁兼容测试场地,早期的CISPR标准要求一个设备或系统的辐射发射和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都必须在该场地内进行。由于30MHz~18GHz高频和微波电磁场的发射与接收完全是以空间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在接收点相互叠加的理论为基础的。场地不理想,必然带来较大的测试误差。因此,国内外纷纷建造开阔试验场。但随着屏蔽和吸波材料与工艺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受环境和气候影响更小的半电波暗室来取代开阔试验场。

一个符合EMC测试要求的开阔试验场,对其电磁波传输特性、气候环境、占地面积、周围反射体、地面条件、辅助建筑与配套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如图3-1所示。图3-1 EMC测试用的开阔试验场示意图

特别提示:开阔试验场仍然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1)开阔试验场是大型EUT较为理想的测试场地。(2)开阔试验场是很多标准中作为最终判定测量结果的标准测试场地。(3)开阔试验场的造价普遍低于半电波暗室。

特别提示:开阔试验场也有其局限性(1)容易受到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遇到大风雨雪天气、气温骤变等情况均不适合开展测试活动。(2)在开展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时,过大的场强会对外造成电磁环境干扰。(3)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大量电子设备的运用,对已有开阔试验场周围电磁环境的“洁净度”已经很难控制,也很难寻找到适合新建开阔试验场的电磁环境。

2.开阔试验场的一般要求

试验场地周围的环境应能够确保EUT的骚扰场强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对于那些只能工作在使用现场的EUT,须另行规定。

正常情况下,骚扰场强的测量是在开阔试验场地上进行的。该开阔试验场地具有空旷的水平的地势特征。这种试验场地应避开建筑物、电力线、篱笆和树木等,并应远离地下电缆、管道等,除非它们是EUT供电和运行所必需的。(1)气候保护罩。

如果试验场地全年使用,则可以建一个气候保护罩。气候保护罩能够保护或者是包括EUT和场强测量天线在内的整个试验场地,或者是只保护EUT。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射频穿透性,以避免造成不需要的反射和EUT辐射场强的衰减。

气候保护罩的形状应易于排雪、冰或水。(2)无障碍区。

为了得到一个开阔试验场地,在EUT和场强测量天线之间需要一个无障碍区域。无障碍区域应远离那些具有较大电磁场的散射体,并且这个区域应足够大,使得无障碍区域以外的散射不会对天线测量的场强产生影响。为了确定无障碍区域是否足够大,应该进行场地有效性的试验。

由于来自物体散射的场强幅值大小与许多因素(如物体的尺寸、到EUT的距离、EUT所在的方位、物体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以及频率等)相关,所以对所有设备规定一个必须且充分适宜的无障碍区域是不切实际的。无障碍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测试距离及EUT是否被可旋转。如果试验场地配备了转台,那么推荐使用椭圆形的无障碍区域,接收天线和EUT分别放在其两个焦点上,长轴的长度为测量距离的2倍,短轴的长度为测量距离的倍,如图3-2所示。

对于该椭圆形的无障碍区域来说,其周界上任何物体的反射波的路径均为两个焦点之间距离的2倍。如果放置转台上的EUT较大,那么就有必要扩展无障碍区的边界,以保证从EUT边界到障碍物之间的净尺寸。

如果试验场地没有配备转台,也就是说,EUT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推荐使用圆形的无障碍区域。EUT的边界到试验场地的边界径向距离为测试距离的1.5倍,如图3-3所示。此时,测量天线可在距离EUT半径远的位置上围绕着EUT移动。

无障碍区的地势应平坦。为了排水的需要,允许地势稍稍倾斜。测量设施和测试人员都应在无障碍区之外。图3-2 椭圆形测试场地图3-3 圆形的无障碍测试场地(3)试验场地周围的射频环境。

试验场地周围的射频电平与被测电平相比应足够低,有关这方面的场地质量可以按以下4个等级来评价。

① 周围的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6dB。

② 周围某些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但不足6dB。

③ 周围某些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高,但只在有限的可识别的频率上;它们可能是非周期的(即相对于测量来说,发射之间的间隔足够的长),也可能是连续出现的。

④ 周围的射频电平在大部分测量频率范围内都比被测电平高,并且是连续出现的。

所选择的试验场地应确保能够维持在给定的环境中和可行的工程等级下的测量精确度。为了得到更理想的测量结果,建议周围的射频电平比被测电平低20dB。(4)接地平板。

接地平板可以用对地具有高导电率的大面积的金属材料构成。接地平板可以放在地平面上,也可以放在一定高度的平台或屋顶上。最好使用金属接地平板,但对某些设备和应用场合,有些产品类标准并不一定推荐使用金属接地平板。金属接地平板的大小取决于试验是否满足场地有效性的要求。如果接地平板没有使用金属材料,那么应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其反射特性不随时间、气候或因地下存在金属材料(如管道,倒灌或不均匀的土地)而变化的试验场地。通常,这样的试验场地会给出不同于金属表面的试验场地的场地衰减特性。

3.开阔试验场的构造特征

ANSI C 63.4—2005[1]、CISPR 16-1-4:2005和GB 9254—2008规定了开阔试验场的构造特征。它是一个平坦的、空旷的、电导率均匀良好的、无任何反射物的椭圆形试验场地。其长轴是两焦点距离的2倍;短轴是焦距的倍。发射天线(或EUT)与接收天线分别置于椭圆的两焦点上。

目前,在众多电磁兼容性标准中,对电子设备辐射干扰的测试及对开阔试验场的校验,均在3m法、10m法和30m法情况下进行。因此,椭圆形开阔试验场尺寸的选择与所要满足的试验距离有关。如需满足30m法试验,则场地应为60m×52m;如只要满足10m法试验,则场地只需20m×l8m就可以了。

用于骚扰场强测量的试验场,CISPR标准推荐用导电材料或金属板建造。鉴于钢板相比铝板、铜板耐腐蚀、价格低,通常都采用花纹钢板建造。

如图3-4所示是某一种结构类型的钢质开阔试验场的剖视图。为便于维修、走线及转台安装,试验场采用地下室结构。图3-4 钢板开阔试验场剖视图

试验场设有转台及天线升降塔,便于全方位的辐射发射测试及天线升降用。此外,还应有单独的接地系统和避雷系统。通常采用单点接地。避雷系统与地线系统应是隔离的。

以整车测试标准为例,GB14023《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外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给出了对开阔试验场的要求。“该试验场地应是一个以车辆或装置与测量天线之间连线的中点为圆心,最小半径为30m的圆形区域内没有电磁波反射物的空旷场地。特殊情况下,测量设备、测量棚或装有测量设备的车辆可置于试验场地内,但只能处在用交叉阴影线标示的允许区域内。

为了保证没有足以影响测量值的外界噪声或信号,应在测量之前和测量之后,车辆、船或装置没有运转的状态下测量环境噪声。这两次测量到的环境噪声电平应比规定的骚扰限值至少低6dB,有意的发射载体除外。超过限值的任何发射都需要核查,以确保排除那些不属于车辆/船/装置的外界噪声或信号。”如图3-5所示。图3-5 车辆的测量场地

4.开阔试验场的归一化场地衰减

CISPR标准用归一化场地衰减(Normalized Site Attenuation,NSA)来评定金属接地平板试验场的电性能。也即NSA是衡量开阔试验场能否作为合格场地进行EMC测试的关键技术指标。

NSA通常定义为:在自由空间放置一块平直的无限延伸的导电平面所形成的半自由空间,在标准测试距离(3m、10m或30m)的场地衰减。通常用A表示。N

式中:F为接收天线系数;F为发射天线系数;L为场地衰减;RTP为发射天线端口输入功率;P为接收天线端口输出功率。TR

由上述两公式可见:场地衰减不仅与场地本身特性(材料、平坦性、结构、布置)和收、发天线的几何位置(距离、高度)有关,还与收、发天线本身的特性有关;而NSA只与场地特性和测试几何位置有关,与收、发天线本身特性无关。

自由空间的NSA和传输衰减表达式为:

式中:f为电磁波频率,MHz;D为收、发天线间距离,m;λ为波长,m;G为发射天线增益,dB;G为接收天线增益,dB。TR

理想的开阔试验场是在自由空间内放置一个平直的、无限延伸的金属导电子面所形成的半自由空间。当发射天线(或EUT)和接收天线架设在开阔试验场上,接收天线处的场强E是空间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和地表波的合成,如图3-6所示。可用下式表示:jφ

式中:E为直射波自由空间场强;EΓe 为地面反射波场强;Γ00为地面反射系数;φ为直射波和反射波路径差产生的相位差;E (1-0jφΓ)Ae 为地表波场强;A为地表波衰减因子。在30MHz以上频率,可忽略地表波影响,仅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图3-6 发射、接收天线布置图

地面对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的反射是不同的。用镜像原理分析可得水平极化时,开阔试验场的NSA为A。NH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