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专业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0:47:38

点击下载

作者:李文娟,胡珺珺,赵瑞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通信与信息专业概论

通信与信息专业概论试读:

前言

“通信与信息专业概论”是为引导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大一新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所学专业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为了适应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材,并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成果,编写了本书。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所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目标和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为今后在校学习、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打下良好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基础,并且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本书建立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通信与信息全面认识,对以后在专业课中有针对性地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本书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本书是一本面向应用型本科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对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学习方法等做了系统地介绍,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通信、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特色。

2.强调基础概念,图文结合,知识结构体系完整,便于自学。以最易接受的方式介绍了通信与信息中的主体概念、基本构成、常用技术和发展及应用。

3.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础概念的同时,力图反映一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际意义,理论联系实际,缩短读者对抽象知识的距离感。

全书共9章。第1章序言,简要说明了大学学习的任务和特点,阐述了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学科体系、教学环节和学习方略,介绍了通信与信息类几个典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2章通信与信息的历史演进和应用,介绍了通信、电子信息、广播电视的发展简史和应用。第3章通信与信息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一些常用名词,通信系统的分类及特点,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网的基本知识,简述了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第4 章信息终端,介绍了固定电话终端,移动终端中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电视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的分类、组成以及接入方式。第5章信息传输与接入系统,首先介绍了传输系统的基本任务和传输方式,重点讨论了几种典型的传输系统和接入系统。第6章信息交换,首先说明了交换的基本作用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软交换和光交换技术。第7章信息网络,首先说明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在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网络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三网融合。第8章通信业务,介绍通信业务的分类,重点讨论电话业务、移动业务和增值业务。第9章现代通信及发展,主要说明了现代通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技术,重点介绍了CTI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讨论了目前通信的热点技术和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教材,在大一年级开设的专业概论课程中使用,还可作为参考书供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通信与信息基本知识。

本书的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由李文娟老师编写,第6章、第7章、第8章由胡珺珺老师编写,第5章、第9章由赵瑞玉老师编写。全书由李文娟老师统编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毛期俭教授、鲜继清教授和张毅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并且由鲜继清教授主审。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4月第1章序言1.1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学习方略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和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此类专业学生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工作,例如,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和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高等院校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学习方略和几个典型的专业。1.1.1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课程特点

我国工科大学一般按照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将大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类,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还要开设计算机系列课程。本科学生在四年期间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前两年按通信与信息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学习,通常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部分的学习;后两年按本专业培养计划学习,通常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部分的学习。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如图1.1所示。图1.1 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设置的,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目的在于使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具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增强社会文明意识,发展社会实践技能等。它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所必需,这类课程常常把不同学科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和政治理论素养,并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公共基础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性质设置的,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类课程的内容和标准一般比较稳定,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石。

例如,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任何语言的人数,8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38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几亿)讲英语。英语与许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通信与信息专业很多高新技术资料都是以英语编写,再以计算机程序开发为例,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有中文版,但要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程序还是用英语编写的。掌握英语能力(听、说、读和写)是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高等数学对于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使得各种学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化的倾向,在一些学科里面产生了与数学联姻的边缘分支(比如,布尔代数→数字技术),甚至个别学科的发展已经难以分清它与数学的界限了。高等数学是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学习的基础,比如《信号与系统》课程,它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这门课程中就将大量用到数学知识。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一切工程技术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新兴技术的母体,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掌握工程技术及今后的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比如,其中的电学、光学、磁学等内容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2.计算机系列课程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设置了相关的计算机系列课程,如图1.2所示。图1.2 计算机系列课程

今天,没有哪一种技术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样日新月异!计算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各个方面。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工作技能。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的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一般是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等知识。

在通信与信息科学领域,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员可利用合适的仿真软件模拟系统,通过仿真实验来分析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并予以优化,以减少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另外,在实际科研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计算机仿真可帮助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科研条件的限制,从事大量专题研究。为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通信与信息专业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计算机仿真工具。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而专门开设的。工科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习并掌握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才有可能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一般说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长主要来自他们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但后劲取决与基础课程。

下面以通信与信息类几个典型的专业来了解各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1)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如图1.3所示。图1.3 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该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

这里所列出的专业课程是我们本专业必须要学习的最为主要的几门课程。其实,通信工程还有好多专业课程,如数字通信原理、数据与计算机通信、光缆工程与测量技术、网络管理原理及工程技术、通信新业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在以前的培养方案中是列在限选和任选课程中的,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修。(2)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如图1.4所示。

该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在广播电视系统和相关部门从事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如图1.5所示。

该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如图1.6所示。图1.4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图1.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图1.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4.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或称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有一定的应用背景,因而它的覆盖面较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还具有与工程科学密切相关的方法论。

学科基础课一般可以分为若干大类,例如力学类、电工类、电子类等,这类课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关系重大,其作用犹如高层建筑的基础,只有有了坚实、宽厚的基础,才可能建设起高大、宏伟的建筑。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程通常如图1.7所示。图1.7 学科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非线性电子电路》等很多课程的前续课,它是进入电子领域必须学习的第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电子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和很多理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主要技术基础课,它们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被称为学生的“看家课”和“牛鼻子”课。《非线性电子线路》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功率放大器、正弦振荡、模拟相乘器、混频器、振幅调制与检波、角度调制与解调等。内容上突出实践和应用,加强了集成电路的介绍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科基础课的知识体系直接服务于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直接服务于当今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它的“基础性”、“工程性”、“实用性”、“应用广泛性”决定了它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力。因此,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学好这些课程。

5.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大学提出通识教育目标,就是要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大学不仅提供专业教育,还重视通识教育,例如选修课程中的艺术修养与实践、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大学生创业基础、文学与法等。1.1.2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环节

大学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众多的环节。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满盘皆输”。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环节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包括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习题和作业、辅导和答疑、实验、自学和自学指导、实习(金工、认识、电装实习、集中上机、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考核、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1.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古今中外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理论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教师讲授,能使学生系统地、集中地掌握本课程所涵盖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所在。为了能抓住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课程内容,在听讲的过程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这样基本上能解决绝大部分所要理解的内容。有些老师根据内容难易,可以让同学们以自己阅读、课堂讨论或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

2.习题课和课堂讨论

习题课和课堂讨论是课堂讲授的有效补充,在习题课上,教师通过分析典型例题,使同学们养成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培养构建解题思路、解题依据、解题方法和步骤,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相互启发的教学环节。课堂讨论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当众口头表达观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能发展水平。

3.实验

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含实验步骤和实验电路设计)、实验过程实施(搭接电路、检查、故障分析、故障排除等)、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的性质包括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等综合素质。

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面对模拟或实际的工程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技术设想和方案,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具体实现的一种形式,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组织与创新以及科学运算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初步的工程技术方法和科研方法。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实习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生产(科研)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一般为前三周,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联系确定或各系安排。毕业实习成绩分五档: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毕业实习成绩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毕业实习是一门必修课,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6.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完成基本训练和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调查的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前期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更是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一般为期十六周左右。学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分量的任务,最终要写出一篇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论文水平、平时表现等多方面情况给出学生优秀、良好、及格或者不及格的成绩。

7.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作为了解社会,进行国情教育的一个环节,一般结合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在教学计划中没有硬性规定。有些高校将认识实习放在暑假和寒假进行,学生可以利用充足的假期时间对自己的调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只要切入点好,能用心调查,就可能写出很有深度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甚至达到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水平(具体由辅导员老师指导)。

8.考核

考核方式主要有考试和考查两种,其目的是检测与评价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也是为了鉴别和发现优秀人才。考试按实施周期可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小测验;按实施方式可分为口试、笔试和实践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其中笔试又可分为开卷、闭卷等形式。期末考试的内容较多,而且带有总结性质,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复习,可以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有些课程也可采用考查的方法来确定成绩,这由教学计划来决定具体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通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有些课程还会把实验成绩一起按比例算入到最终成绩里。1.1.3 学习方法建议

大学和中学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中学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考大学,一切都围绕应试教育而展开学习;但大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以后漫长的人生打好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大学教育与科研齐头并进。一方面,大学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训练的重任;另一方面,大学发挥着多学科、多专业和先进科研设备、丰富信息资料的巨大优势进行各项科学研究,以此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为此,大学生要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锻炼能力。大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自学在大学学习中占有相当比重,是学生智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特点就使大学教育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而不是机械记忆。这种情况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加强独立性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首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对老师强调的要点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对照参考书进行归纳补充。结合课堂听课情况,根据本人的学习现状制定该门课程的自学计划,培养自学的自觉性,克服学习的胆怯心理,树立自学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专业学习的习惯。建议学生在每周听课后要安排一个专门的时间,依据教材、媒体、学习笔记梳理每一单元内容,领会课程学习技巧,解决疑点、难点;并运用所学技能与知识,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应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应补充适量的课外练习,增加知识量,扩大知识面。自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如实反映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以便在辅导教师面授课上进行答疑。根据学习进度依次完成考核作业册中布置的作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定阶段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要加强课外学习,充分利用网上有声资源进行学习,通过网上直播课堂等进行课程学习,通过网上辅导进行课程巩固,通过 BBS 进行学习交流,答疑解惑,通过电子邮件与辅导教师联系。1.2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学科体系

我国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按照国家 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 12 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共 88 个一级学科, 382 种二级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属于“工学”学科,一级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为 0810,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如图1.8所示。图1.8 学科组成示意图1.3 典型专业简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与信息类几个典型的专业。1.3.1 通信工程专业

1.通信相关专业介绍

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相应地,各高校也出现了通信工程(也称作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

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前身是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1909年,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北京学校)首开“无线电”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于 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系”,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 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与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随后出现了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教授等较有影响的人物。同时,我国开始建设一系列部委学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期间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等一些重要的工科高校相继成立和建设,与通信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开始在全国招生,为我国自主培养了第一批通信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有关学校分别在原有的电信工程、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基础上,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20世纪60~70年代,受“文革”的冲击,通信工程专业的变迁较大。例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 1969年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1978年才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并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所调整,增设了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刮起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了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并定义了该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通信技术、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以及各种信息的传输、存储、变换、处理、检测与显示技术与系统等。

2.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适应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主要培养具备通信与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全程全网全业务”工程素养、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强、阳光心态、强健体魄,能在通信、信息和广播电视领域中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技术管理、设备制造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工程应用、调测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外语基础。

②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通信、电子等领域的工作。

③ 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④ 掌握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和实验方法。

⑤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维护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

⑥ 掌握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换的一般原理与技术。

⑦ 具备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⑧ 了解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的初步能力。

⑨ 初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⑩ 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3)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电信传输原理、现代交换与网络、移动通信原理等,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及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

3.通信产业链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通信这个行业的时候,会发现通信是个极其庞大的产业链!据粗略估计,我国在通信行业工作的人数有几百万,分布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或其下属机构、代理商、设备制造商、渠道商、运营商、增值服务提供商、虚拟运营商 VNO、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网络服务商N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系统集成商SI等各个角落,如图1.9所示。图1.9 通信产业链

其中,面向高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岗位,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有线通信工程:从事明线、电缆、载波、光缆等通信传输系统及工程,用户接入网传输系统以及有线电视传输及相应传输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电磁兼容和三防(防霄,防蚀,防强电)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2)无线通信工程:从事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等传输系统工程,微波接力(或中继)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和无线电定位、导航、测定、测向、探测、雷达等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以及无线电频谱使用、开发、规划管理、电磁兼容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3)电信交换工程:从事电话交换,话音信息平台,ATM和IP交换,智能网系统及信令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4)数据通信工程:从事公众电报与用户电报、会议电视系统、可视电话系统、多媒体通信、电视传输系统、数据传输与交换、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5)移动通信工程:从事无线寻呼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公众无绳电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数据通信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电磁兼容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6)电信网络工程:从事电信网络(电话网、数据网、接入网、移动通信网、信令网和同步网以及电信管理网等)的技术体制,技术标准的制定,电信网计量测试,网络的规划设计及网络管理(包括计费)与监控,电信网络软科学课题研究等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维护运营、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7)通信电源工程:从事通信电源系统、自备发电机和通信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等电源设备及相应的监控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开发、规划、设计、生产、建设、运行、维护、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8)计算机网络工程:从事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体制、技术标准的制定、网络的规划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监控和软科学课题研究等科研、开发、规划、设计、测试、维护运行、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9)通信市场营销工程:从事通信市场策划、开拓、销售、市场分析,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于身处通信专业或对通信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庞大的通信产业,无处不需要人才,无处不是锻炼能力的广阔天地!1.3.2 电子信息专业

1.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介绍

面对一个带有电子、信息这些字眼的专业,恐怕没人会怀疑它的前途。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以它们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国家概莫能外。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尽管它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当我们面对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些非常相近的专业名词时,相信肯定仍有很多人感到迷惑。通常说来,前者指的是无线电专业,偏应用;后者,也就是本专业指的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等专业,比较偏理论。前者所要研究的主要是无线电波、电路与系统,后者主要研究微观领域中的电现象、电性质及其制成器件后能够实现的功能。可以说两者是并重的,是电子科学平行发展的两个方面,都是硬件工业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耗费资金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 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

2.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技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以及在电信部门从事运营维护、技术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电子信息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技术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外语基础。

②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广泛的工作范围。

③ 掌握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和实验方法。

④ 掌握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的基本能力。

⑤ 掌握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⑥ 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的初步能力。

⑦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⑧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和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⑨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⑩ 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数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科技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以及在电信部门从事运营维护、技术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掌握数学、物理、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

② 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③ 掌握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和实验方法。

④ 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⑤ 掌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⑥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⑦ 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⑧ 初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和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息理论与编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通信网络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息处理方法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网络等。

3.电子信息产业链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并将以重点园区为载体,以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和“三网融合”的带动作用,提升电子产品制造业,做强软件产业,建设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区,打造以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千亿级产业链,如图1.10所示。

电子产品制造:依托海尔、海信、乐金浪潮、安普泰克、朗讯、金溢、乐星、星电高科、航天半导体所、以太科技、东软载波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 3G 及以上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多媒体数字集群、绿色基站、光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物联网数字家庭终端设备、三网融合终端产品等新一代通信与网络设备,和数字电视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变频控制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新型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元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与集成电路等;依托海尔、海信、冠捷、瑞晶光电、嘉星晶电、海泰新光、卡尔光电、杰生等企业,聚焦平板显示和半导体照明两个领域,发展高世代 TFT-LCD 显示面板、OLED 显示器、激光显示产品、功率型 LED、3D 电视、智能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多屏融合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及其他数字视听终端产品等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产品。图1.10 电子信息产业链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依托海尔、海信、软控股份、东软载波、高校信息、太阳软件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等。

到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000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制造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软件业务收入2200亿元,年均增长40%)。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其中,面向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岗位,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 位的 8051 系列、32 位的 ARM 系列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者,要求会写驱动程序、底层应用程序。单片机主要用 C 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 等)的开发、移植。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的编码、解码,mpeg2、mpeg4、h.264、h.263 的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各种图像信息的处理和应用。(4)电源: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5)射频: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信息处理、变换的技术,如图像压缩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编译码技术和调制技术等。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 (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8)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等。1.3.3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1.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介绍

目前,“电力、电信、电视”三电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广播电视事业既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广电网络正在普及到全国每一个乡村。培养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素质高、技术好、敬业精神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是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质量,确保我国信息产业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形成的重要任务。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中心任务,就广播电视工程专业(Radio and Television Engineering)而言,开设时间较长的是原北京广播学院,在其他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基本上属于新增专业,如南京邮电大学、西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湖南省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

2.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适应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主要培养具备广播电视系统及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广播电视组网、传输和业务”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工程能力、阳光心态、强健体魄,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在广播电视及通信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技术管理、设备制造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播电视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在广播电视、通信、电子信息等领域工作与创新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 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外语基础。

②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③ 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与实验技能。

④ 掌握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技能。

⑤ 掌握广播电视系统及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维护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⑥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⑦ 初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⑧ 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3)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广播电视基础、数字音频原理(技术)、电视传输与组网技术、广播电视测量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移动电视技术等。

3.广播电视产业链及毕业生就业方向

传统的广播电视的流程由生产、传输、分配、接收构成,节目生产出来以后按频道的方式播出去。传输是通过卫星传输、光缆干线传输,还有地方通过微波传输这三种方式,把节目传递到全国各地,再通过有线电视网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发配和接收,接收的用户都是固定接收。数字广播电视产业链里面增加了集成的环节,即生产、集成、分配、接收,如图1.11所示。在各个环节里面,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在节目的制作生产方面,不光是按频道来播出、传输,同时还提供节目内容,信息服务、游戏业务、各种商务服务、短信、彩信等等各种业务。在节目的生产环节,可以提供大量的产品、大量的服务。同时有一个集成的平台,把提供的各种服务,通过这个集成平台集成打包再进行传输、再分配,而且明后年我们还会有一些新的传输手段,包括卫星直播电视、网络电视,通过各种传播的手段,把我们的电视节目送到千家万户。在接收方面,因为模拟电视是固定的接收,到了数字电视以后,除了固定接收还可以移动接收。

广播电视行业是产业链复杂、技术密集、控制难度较大的行业,特别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性要求较高,在信息化和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工作的社会性要求呈现出更加严格的态势。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需求的种类越来越多,需求的品质越来越高。其中,面向高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岗位,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数字电视技术方向:从事数字视频技术应用、电视系统维护与管理、数字视频科研开发工作,主要是在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视频技术公司、信息产业各领域。(2)多媒体技术方向:从事多媒体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工作,主要是在多媒体公司、广播电视领域、信息产业领域。图1.11 广播电视产业链(3)网络传输技术方向:从事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工作,主要是在电视台网络中心、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4)数字媒体制作技术方向:从事数字视频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复合型工作,主要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数字媒体制作部门。1.4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们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普遍认为21世纪的工程师至少要做好回答以下问题的准备。(1)会不会去做,是否在科学技术上掌握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2)可不可以做,是否掌握了足够的法律知识和具有良好的道德观,能在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德允许的条件下开展工作。(3)值不值得做,是否具备了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能在人、财、物和时空约束下经济合理地完成任务。(4)应不应该做,是否拥有了优良的前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能自觉地考虑生态可行性和工程持续性等。

1.认知和技能要求

具有扎实的数理与外语基础,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通信技术,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以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运行、维护和相应的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思想和情感的要求

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爱护同志和家人,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治、法规观念。

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我国通信事业有情感、有信念、有责任心。

道德品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两年前)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意识和意志

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系统观的意识,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通信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组织成一个系统。

质量意识,在研制和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协作意识,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创新与竞争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没有创新能力也就没有竞争能力。

坚毅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其他方面

学风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作风上谦虚、谨慎、朴实、守信;具有健康的心理、务实的心态;具有健全的体质、良好的体格;拥有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思考题

1.1 通信与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应具备那些素质?

1.2 根据你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谈谈你打算如何度过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第2章通信与信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2.1 通信发展简史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通信的历史演进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通信技术在不断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从通信的发展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通信发展的历史过程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代通信、近代通信、现代通信和未来通信。2.1.1 古代通信

古代通信利用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人的基础感官(视觉、听觉等)可达性建立通信系统,是人类基于需求的最原始的通信方式。

广为人知的“烽火传讯(2700 多年前的周朝)”“信鸽传书”“击鼓传声”“风筝传讯(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公输班和墨子为代表)”“天灯(代表是三国时期的孔明灯的使用,发展到后期热气球成为其延伸)”“旗语”以及随之发展依托于文字的“信件(周朝已经有驿站出现,传递公文)”都是古代通信的方式,而“信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通信方式,或者是广播式,或者是可视化的、没有连接的,但是都满足现代通信信息传递的要求,或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多对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能找到这些方式的影子,如旗语、号角、击鼓传信、灯塔、船上使用的信号旗、喇叭、风筝、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马拉松长跑项目等。

1.烽火通信“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如图2.1所示。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图2.1 烽火通信

2.鸿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 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以上两则“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3.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4.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并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5.黄耳传书《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宋代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元代王实普《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得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黄耳传书在后代也多次出现。

6.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能力,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