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引导青春期女孩的100个细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7:30:54

点击下载

作者:木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妈妈引导青春期女孩的100个细节

好妈妈引导青春期女孩的100个细节试读:

内容提要

对每一位妈妈来讲,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然而,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内心却越来越难以捉摸,让不少妈妈感到不知所措:昔日乐观开朗的女儿如今变得多愁善良;女孩曾经多么乖巧、听话,如今却变得叛逆;最令妈妈担心的是,女儿早恋了,常常为此神情不定……

本书针对青春期女孩的心理,从亲子沟通、情商培养、为人处世、品性塑造等方面,通过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案例,为妈妈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育女之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及时指导妈妈们帮助女儿拨开心灵的迷雾,解除成长的烦恼,引导女儿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妈妈的引导关系女孩一生的成败

有人说:“青春是春天里一簇最艳丽的花。”也有人说:“青春是秋天中一场最伤感的雨。”更确切一点儿说,青春期是孩子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过渡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强烈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们,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原来的那个“贴心小棉袄”竟然成了叛逆的“小刺猬”,满身都是刺,谁惹她她就扎谁;原来那个黏人的女孩渐渐与你疏远,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计算机设了密码,日记加了锁;原来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女孩,竟然偷偷看起了言情小说;原来极度崇拜妈妈的那个小丫头现在疯狂地“爱”上了周杰伦、韩庚;原来喜欢老师、团结同学的女孩现在却开始厌学,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成为朋友……

女孩的种种言行向我们证明,她们已经长大了,再不是从前的那个小女孩了。她们的思维已经趋于成熟,她们希望能得到周围人的尊重、理解,而现状却让她们大失所望。在学校,她们必须遵守各种制度,回到家里,也要听从妈妈的“摆布”、“控制”和“压迫”。于是,青春期女孩只好通过顶嘴、绝食、离家出走等手段来反抗妈妈,即使有些外表看似乖巧、文静的女孩也会产生这种叛逆。

面对青春期女儿的变化,大多数的妈妈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与女儿沟通,不知道如何防止她们走上人生的歪路。要知道,青春期的教育关系到女孩一生的成败。那么,有没有科学、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妈妈们引导青春期女孩呢?

本书就能帮妈妈们排忧解难。书中针对青春期女孩的心理,从亲子沟通、情绪调节、为人处世、情感教育等方面,通过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案例,为妈妈们提供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教子之道,对女孩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概括起来,本书为妈妈们提出了四大教育方向。

方向一:不唠叨,多信任

一个15岁的孩子在网络上发表的日志如下:

我的妈妈特别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早上一起床就唠叨:“快点儿,快点儿起床!”“动作要快点儿,不然要迟到了!”我已经上初中了,难道不知道迟到是怎么回事吗?我有时真忍不住要顶撞她!更要命的是,放学以后她就一个劲儿地催我做功课:“快点儿做功课啦!”……

妈妈整天唠叨,但讲不到点子上,天天老一套,我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哪还听得进去?她在旁边吵吵闹闹,我哪能安静下来做功课?我觉得她总是不断地叮咛、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不断地责怪,简直是对我的极不信任,极不尊重。

青春期女孩为什么讨厌妈妈唠叨呢?因为妈妈的唠叨会使女孩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非常希望依靠个人的力量做事,对妈妈的指令常产生反感情绪,妈妈一次次的唠叨不仅会使孩子厌烦,还容易造成其麻痹心理,形成“爱理不理”“越说越不听”的局面。即使女孩真正犯错误了,妈妈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也会使女孩的心情从内疚不安发展到反感不耐烦,甚至被逼无奈,只能说出“我用不着你管”、“我干什么关你什么事”等话了。

因此,妈妈一定要尽量少唠叨,要相信自己的女儿,让女孩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

方向二:不较劲,多引导

由于晚婚晚育的关系,许多妈妈的更年期和女孩的叛逆期正好狭路相逢。更年期的妈妈因生理上的不适而烦躁焦虑,叛逆期的女孩较为敏感,处于心理动荡期的母女碰撞在一起,经常会互相“较劲”、互相摩擦。

其实,青春期的女孩大多比较叛逆。太多家庭的教育事实都已证明了这一结论:缓解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唯一的方法就是妈妈多学习、多理解、多宽容、多引导。千万不要硬碰硬,否则只会火上浇油、两败俱伤。

方向三:不包办,多支持

面对女孩的变化,妈妈应改变观念,不能再把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当作“小孩子”来看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女孩渴望在家庭中扮演“独立的一员”的角色,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由于认识水平、能力有限,她们又希望得到妈妈的关心和帮助,她们的“反抗”只是反对妈妈仍然把她当“小孩子”一样看待,反对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或妈妈的包办代替。

如果妈妈们不能正确对待女孩这种独立性的需求,女孩的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就会逐渐演变成逆反性格,为其日后的发展带来影响。相反,如果妈妈珍视女孩这种渴望独立自主的心理倾向,并积极地支持她们的愿望、想法,鼓励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不过多地约束孩子,不包办代替,就可以让女孩更有独立性,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方向四:不疏离,多沟通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困惑,需要交流与解答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面临着身体发育、性困惑、交友、升学、就业等人生的基本问题,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烦恼。如果这段时期妈妈忽视和女孩的交流沟通,不能及时帮助女孩解决这些烦恼,则有可能使女孩的青春期变成“危险期”。作为妈妈,应及时发现女孩的“小心事”,多与女儿进行“爱的沟通”,帮助女孩正确认识问题的本质,避免和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避免和剔除社会不良因素对女孩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则完全可以顺利度过这段“心理断乳”期,健康地进入成熟期。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希望我们精心编写的这本书能够为妈妈们提供帮助,体察到女孩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让女孩的生命旅途变得更加美丽和丰富!编著者2016年8月第一章掀起青春的盖头来—解读花季少女的逆反心理

每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青春期。青春期又称为叛逆期,叛逆期的女孩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她们精力旺盛、追求另类、渴望自由,具有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妈妈们要充分了解女儿的心理,认清叛逆心理的实质,多给女孩一点儿理解,这样才能帮助女孩克服逆反心理,进而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细节1 “不用你们操心!”—乖乖女为何变成“小刺猬”

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自己原来乖巧、可爱的女儿变了,变成了一个喜怒无常、情绪多变的人。有些妈妈甚至发现,自己原来那个懂礼貌的小女孩竟然动不动就说脏话,像刺猬一样,简直太叛逆了。

在小雨小的时候,妈妈是她最亲近的人,她每天都跟在妈妈身后,就像条小尾巴一样。但是自从小雨进入青春期后,她不仅不爱和妈妈待在一起了,还常常和妈妈发生矛盾。尤其不能让妈妈容忍的是,现在小雨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摔门而去。前些天,小雨不知道和谁学会了说脏话,还常常把脏话挂在嘴上。对于女儿的这些不良行为,妈妈苦口婆心地给她讲了很多道理,但是她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还不耐烦地对妈妈说:“别说了,妈妈你太烦了。”后来妈妈也火了,每次发现小雨的不良行为时,都狠狠地骂她一顿,有两次还打了她。但是妈妈的打骂并没有把小雨教育好,妈妈后来甚至发现女儿常常故意气自己,只要看到自己生气她就非常高兴。现在妈妈和小雨的关系非常僵,妈妈常常困惑地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和女儿很好地沟通呢?”但是这个方法她一直没有想出来。

对于女孩在青春期的突然转变,妈妈们往往难以接受,于是,有些妈妈为了找回原来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不断给女儿施压,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和女儿的关系闹得很僵。

其实,对于女孩来说,青春期原本就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出现叛逆、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德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经把青春期称为“消极反抗期”。这是因为女孩一进入青春期,随着她们身心发展的日趋成熟,希望自己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她们往往会采用与妈妈或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因此,妈妈们不要把青春期女孩的叛逆看得太过严重,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只要妈妈们稍加正确引导,她们就会慢慢地杜绝叛逆行为。下面就给因为女儿叛逆而头疼的妈妈们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理解尊重女孩,减少批评、指责和唠叨

小蝶12岁了,妈妈感觉到女儿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叛逆阶段了,于是就找了一些有关女孩青春期的书来读,并把这些书介绍给小蝶,让她了解一下自己的生理以及心理变化。妈妈发现,小蝶进入青春期后,她确实改变了很多,不仅情绪多变,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妈妈知道女儿的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于是就坚持这样一个原则:理解尊重女儿,尽量减少批评和指责,更不要和女儿对着干。当然,小蝶和妈妈也有争吵的时候,每当争吵太激烈时,妈妈就尽快作出让步:“妈妈不和你吵了,你的激素又在控制你了。”小蝶也看过那些有关青春期的书,听了妈妈的话一下子笑了起来,气也消了。

很多妈妈看不惯青春期女孩的叛逆,不是没完没了地唠叨就是指责打骂,这样反而会激起她们更强烈的反抗。其实,青春期的女孩也懂得是非对错,如果妈妈对她们多些理解和宽容,她们往往也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引导叛逆女孩比抱怨更有效

生活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妈妈对青春期女孩的抱怨,诸如:“我们家女儿无可救药,就知道顶嘴!”“女儿上了初高中最难管,她们不是逃课、上网,就是早恋,根本不知道学习!”“我女儿就是一个‘刁蛮公主’,脾气太坏,经常对我们怒吼!”……

青春期女孩的确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叛逆行为,但妈妈的抱怨不但不会减少女孩的叛逆行为,相反还会让女孩对妈妈的抱怨产生反感,进而变得消极起来。

因此,妈妈们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女儿如何不听话、如何叛逆,而是应该多引导她们看到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需要改正以及如何完善自己,这样,叛逆的女孩们才会朝着妈妈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才会变得更加积极和努力。细节2 “我没什么话想说!”—为何和女儿越来越疏离

璐璐一直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对妈妈也十分依赖,但是,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她与妈妈的交流少了,做事也通常由自己决定,而且与妈妈的关系仿佛也越来越疏远。

现在每天放学回家,璐璐就钻进自己的小屋,锁上门,不理妈妈。吃饭时,她也默不作声,“专心致志”地吃自己的饭,最多是妈妈问一句,她就答一句。不到万不得已,从不与妈妈说话,妈妈想和她沟通都很难。

如今很多家庭都有璐璐妈妈的这种烦恼,因为妈妈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结果使青春期的女儿和自己越来越疏远。其实,妈妈们不必为此担心,因为这是青春期女孩的一种正常表现。

为什么女孩会在青春期和妈妈疏远呢?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青春期的女孩承受着很多压力,如学习压力、身体变化压力、性意识产生的压力等,很多时候她们想要释放这些压力,但是又不好意思找妈妈,于是宁愿埋在心里或把“心事”向朋友倾诉。

虽然青春期的女孩不愿意和妈妈“交心”,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拉近女儿和自己的关系:

与青春期女儿的好朋友保持沟通

天曼什么事情都不喜欢和妈妈说,但是她的一举一动,妈妈却了如指掌。这一切都得益于天曼的好朋友晓雪。

有一次,晓雪到天曼家玩儿,趁天曼去楼下买饮料的机会,天曼妈妈悄悄地问晓雪:“晓雪,这段时间天曼和你说了什么悄悄话啊,能讲给阿姨听听吗?我也好想听听她的心事。”“阿姨,天曼最近确实有一件心事,可我答应她要保守秘密,不能告诉别人。”晓雪有点儿为难。“这件事我估计你们俩也不知道怎么办吧?阿姨是过来人,比你们的经验丰富,一定能帮天曼摆平。”“是这样的,阿姨,天曼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男生,但那个男生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天曼,天曼又不好意思表白,内心很苦恼。”天曼妈妈知道了女儿最近的心事后,给天曼上了一堂早恋教育课,后来据晓雪反映,天曼不再为那件事苦恼了。

现在,天曼妈妈一直都与晓雪保持着“联系”,只要女儿那儿有什么“风吹草动”,晓雪都会及时转达给她。

天曼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其他妈妈借鉴。虽然一进入青春期,女孩就不再是小孩了,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们的确又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烦恼,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朋友倾诉,倾诉完了,她们依然手足无措。因此,如果妈妈能与女孩的朋友保持联系,那么就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发现女儿的问题,并帮其解决。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都很讲义气,她们乐意帮助好朋友,也很尊重好朋友的妈妈,因此,与女儿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是妈妈了解青春期女儿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与青春期女儿的老师保持联系

有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最近,女儿情绪很糟,每天都板着个脸,看她这个样子,我既心疼又着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她就是沉默不语,问烦了,还冲我大喊:“别烦我!”

于是,我给女儿的班主任打了个电话,询问女儿在学校里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为什么最近情绪起伏这么大。班主任告诉我,前几天,女儿去找他调换座位,说是与同桌发生了一点儿小矛盾,但是他没有答应。这下,我明白了,女儿之所以脸色难看,是因为和同桌发生了矛盾,欲“逃”不能。

弄清事实真相后,我与女儿认真地谈了谈,并告诉她:“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时间也并不会平息内心的压抑,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对问题,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

虽然女儿没有告诉我接下来的事情,但从她的欢声笑语中,我能够感受到这场矛盾被顺利化解了。

对于很多妈妈来说,老师可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不然,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老师常常能够敏锐地了解她们情绪变化的原因。如果妈妈们常常与老师保持联系,那就可以从老师的讲述中,推测女儿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导女儿化解她的不良情绪。细节3 “我想干啥就干啥!”——为什么女儿越大越任性

青春期女孩任性、执拗、不听话,往往令妈妈们很头疼,以至于面对女儿任性时的怒气冲冲、顶嘴、反抗,有的妈妈会答应女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求得“耳根安静”;有的妈妈干脆采用冷落、打骂的方法,但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位妈妈对教育专家这样讲述了自己的女儿:

我女儿柯灵聪明伶俐,对人热情,模样也很可爱。可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太任性,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她都表现得非常任性,如果不依她,她就给你脸色,不达目的不罢休。据老师反映,其他同学都好好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只有柯灵常常逃课。等老师找到她后问她为什么要在上课时间独自不声不响地离开教室时,她就无所谓地说:“我想出去就出去,你管得着吗!”和同伴一起玩儿的时候,因为女儿总想按照她自己的意思玩儿,或让大家都听她的,如果别人不同意,她不是骂别人,就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结果很多同学都不愿和她交朋友。

有一次,女儿跟我上亲戚家去做客,她见到一个新式的气压保温瓶,感到很新奇,就玩了起来。傍晚,硬吵着要我给她买一个同样的保温瓶,而且今晚一定要,并以不吃饭要挟我。最后,我只得连夜赶到百货商店,买回了保温瓶。

女儿似乎已经完全意识到我们对她的要求有求必应,所以经常向我们提出这样那样的无理要求。而我们拿她没办法,总是唯命是从,什么都依着她。

上述事例中这个女孩任性的行为令人担忧,她怎么会变得这么任性呢?其实,女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如今,“六和一”家庭比比皆是,家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小公主”身上,事事处处依着她。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自然会让女孩变得任性起来,再加上一进入青春期,女孩自我意识增强,逆反心理严重,任性行为就会经常发生。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改掉青春期女孩任性的坏毛病呢?

正确运用“冷处理教育法”

12岁的薇薇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女孩。在家里,爸爸妈妈什么事都要依着她,要不然她就会没完没了地吵闹下去。因为每天都长时间看电视,薇薇的眼睛有些近视,妈妈劝她多休息少看电视,她随口就说:“我想看就看,你们不用管!”前两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好饭后,让爸爸和客人先吃,把薇薇放到了后面。这下薇薇不高兴了,当着客人的面就摔了筷子,气得妈妈直跺脚:“你这孩子太任性了,真是快把我气死了!”

其实,让青春期女孩冷静下来后再进行教育就是“冷处理教育法”。青春期女孩的固执任性往往是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因为她知道妈妈疼爱她,一发脾气或哭闹就会使妈妈心软,进而满足自己的要求。一旦她有了“看你也拧不过我”的意识,女儿任性的毛病就不容易矫正了。

青春期女孩虽然很冲动,但她也懂得察言观色。当她看到妈妈态度坚决,自己的任性行为不起作用时,就会自动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主动亲近妈妈。这时,妈妈不妨抓住时机,对女儿进行引导,告诉女儿“为什么是不对的”和“怎样做才是对的”,并针对女儿任性的原因提出几条具体要求。当女儿能实现这几条要求时,就要适当满足她的某种合理要求,下次她再有要求就不会对你任性了。

妈妈不要过分迁就自己的女儿

有一位妈妈苦恼地对友人倾诉道:

我13岁的女儿非常任性,经常“不达目的不罢休”。有一次走亲戚,女儿看到表姐有一块会闪光又会发出音乐的手表,回家之后就缠着我要一块同样的手表。但当时已是深夜,不可能买到。女儿却并不理会,又哭又闹。“看见什么都想要,太任性了!”我只好大声斥责女儿,没想到她哭声更大了,最后我只好答应她第二天商场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同样的手表。

现在很多女孩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更何况在人们心目中,女孩就应该得到家人更多的爱护。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过分娇惯和迁就自己的女儿,即使女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答应下来。正是妈妈无原则地迁就,让青春期女孩形成了骄纵任性的心理以及行为定式。

因此,在和青春期女儿相处时,妈妈应该与其“约法三章”:当女儿有了某种要求时,应该和妈妈讲道理,而不是用任性的行为,如顶嘴、哭闹、绝食等逼妈妈“就范”。如果女儿不同意妈妈的意见,可以和妈妈进行讨论,也可以请其他家庭成员发表看法,但是不能发脾气、耍小性子。细节4 “另类有啥不好?”——为何女孩喜欢“非主流”

有一位妈妈这样讲述了女儿青春期前后的变化:

女儿自从进入青春期之后,我发现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女儿从来不注重打扮,不管我买什么样的衣服,她都不挑剔。可是现在,她总说我买的衣服太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她总向我要钱,要自己去买衣服,而她买的衣服又太“时髦”,不太适合学生穿。可她总是对我说:“改变我的穿衣打扮,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个‘时尚达人’。”女儿还说自从她改变路线变成“潮人”之后,大家就经常把目光放在她身上,并且都记住了她。她认为是自己的“个性”让她成为人群中的焦点,那种感觉令她很开心。

青春期女孩大多喜欢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她们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两方面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是归属感的要求,因为青春期女孩渴望融入同龄人的团体,但又怕被团体成员讨厌或抛弃,所以她们只有通过个性的外表和着装与团体保持一致,以此来满足她们归属感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女孩渴望成为“焦点人物”的心理需求,青春期女孩都渴望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于是学习好的通过“好成绩”来满足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学习不好的哪怕作为“反面教材”也想要满足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那么在了解了青春期女孩追求个性的缘由之后,妈妈们应该如何引导她们呢?

认同女孩的个性,而不是妄加指责

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一天,我出差回到家发现女儿不但染了黄头发,打了耳钉,而且穿着一条破破烂烂的裤子,当时就震惊了。这时,女儿有些得意地对我说:“妈,怎么样,是不是很漂亮、很潮?”我虽然心里很不喜欢女儿这样的装扮,但还是欣赏地说道:“黄色的头发挺个性的,耳钉的造型也很别致。”女儿有些吃惊地说:“妈妈,我以为您回来会痛骂我一顿,我都做好挨骂的准备了。”妈妈笑着说:“傻丫头,我为什么骂你?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追求过个性。可是,你们学校让染头发、打耳洞和穿这样的裤子吗?”女儿想了想,有些郁闷地说:“我还是变回以前吧!”

由此可见,当你先认同青春期女孩的个性,反而更容易引导她们自然放弃那些奇装异服的“个性”。因为青春期女孩毕竟是叛逆的,你越是指责或阻止她的一些个性行为,她就越会对着干。所以,妈妈首先认同青春期女孩的个性,是引导她们正确行为的第一步。

忽视女孩“个性”的同时加以引导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

一天,妈妈问青春期的女儿想要什么样的裙子,女儿想了想,回答说:“就买那些您最看不顺眼的吧。”

虽然只是一个小笑话,但它也反映出青春期女孩和妈妈之间不同的审美观。在大多数青春期女孩看来,染头发、化妆、打耳洞、留个性的发型……这些都是“酷”“潮”“时尚”的一种表现,但妈妈们却无法理解。不过,妈妈对待青春期追求个性的女孩,应该采取既忽视又引导的方法。

佳佳上高一那年,她突然对自己的头发产生了很大兴趣,看到有女生把头发染成紫色,她也就去尝试了。但是妈妈非常讨厌女儿把自己打扮成这样,总是建议她重新染回黑色,但佳佳嘲笑自己的妈妈是个“土老帽”,说那是国外最流行的发型。后来,妈妈干脆不管她,而是想到一个好办法。妈妈知道女儿很崇拜自己的一个跳芭蕾的朋友,所以她打算让她们见上一面,但在去之前,妈妈要求佳佳一定要戴上帽子。

没想到,就在佳佳和妈妈出发的前一天,她修剪了头发并染回了黑色,佳佳是这样对妈妈说的:“妈妈,我想您朋友估计也和您一样不喜欢我的头发,所以我就把它染回来了。但说不定哪天我还会染回去。”

瞧吧,青春期女孩就是这样,当你忽视她的个性,她往往不会和你对着干,而当你适当引导她,她又会很自然地接受你的引导。所以,不要总是责怪女儿“标新立异”,选择忽视她的个性行为,其实往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忽视的同时你要引导她正确看待所谓的“个性”,例如让她意识到大家并不喜欢她张扬的发型、夸张的服饰等。细节5 “你怎么不去学习?”——女儿为什么故意唱反调

女孩一进入青春期,妈妈们就发现她们的“翅膀开始硬了”,有时会故意向自己挑衅,或和自己顶嘴、对着干,而且类似下面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

女孩非要去做一些妈妈严令禁止的事情;

顶嘴现象几乎成了女孩的每日“必修课”;

妈妈让她“往东”,她就偏要“往西”;

女孩总是做一些令妈妈担忧的事情,又不知悔改;

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对着干;

……

青春期女孩为什么喜欢故意挑衅呢?这种与妈妈、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的对抗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

其实,青春期女孩任何一种看似无理的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例如,妈妈没有给予女孩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她就会用故意挑衅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老师对她产生了误解,她就会故意和老师对着干;同学不小心伤害了她的感情,她就会用对抗来反击。无论青春期女孩挑衅别人的理由是什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别人先无视、伤害、误解了她。那么妈妈们如何正确引导青春期女孩的挑衅行为呢?下面这些方法很值得一试:

摆正角色,妈妈要学会将“命令型”改成“建议型”

有一位妈妈在网络上这样求助道:

我女儿今年15岁,可能是由于爱人经常在外工作的原因,女儿渐渐在家中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而且时间一长,她竟然开始教训起我来了!本来家里大事小事都够我忙的了,女儿还整天像个“指挥官”似的指使我,气得我整天骂她。可这孩子根本无视我的“命令”,我要是让她干点儿什么事情,她不是推三阻四,就是甩手就走,甚至整天给我脸色看。我是对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一点儿用都没有。现在,我们俩一见面就跟“仇人”似的,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真不知道如何才能缓解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妈妈和女儿正是因为摆错了角色,才导致矛盾升级。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应该有家长的样子,而女儿应该有女儿的本分,如果两种角色对换,势必会出现问题。再加上青春期女孩逆反心理严重,自我意识膨胀,如果妈妈总是在命令女儿去做什么、怎么做,那么很可能会激起女儿的逆反心理,使她故意挑衅妈妈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妈妈们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并将自己的说话方式从“命令型”改成“建议型”。例如,“某某,如果你试着……如何?”这种“建议型”的方式表面上是在征求女儿的意见,实际上你是给她指出了一条路,有利于培养女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采用“迂回政策”,避免刺激女孩

有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三了,还有半年就要中考了,我担心她学习分心,就把她房间的计算机搬进了我的卧室。原以为这样做女儿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没想到她上网、看电视、聊天的状况比以前还严重。我问她:“你是不是故意没事找事?”女儿说:“我上会儿网怎么啦,又不是上一天!电视我也没看很长时间啊!整天就知道说我,哼!”我觉得女儿是故意向我挑衅,因为我没收了她的计算机,刺激到她了。所以,我马上改变教育策略,不但把计算机重新搬回她的房间,还为我对她的不信任表示歉意,并告诉她我这样做的原因。女儿看到我的表现,似乎非常满意,学习更加积极,而且计算机放在她的房间,她并没有整天上网,而是在学习之余才去浏览一下新闻网页。从那之后,她再也没有故意和我对着干,相反,还学会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给我省去了不少麻烦。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尔登曾认为,妈妈怪罪孩子的话说出来,会使孩子觉得妈妈是在无理取闹,或觉得妈妈不疼他们。他认为,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说“我……”,例如,“看见厨房又弄脏了,我好泄气”或“你回家晚了,我很担心”。他说:“这样的口吻不容易伤感情或激起反抗心理,却能促使儿女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因而以后会考虑周到些。”由此可见,妈妈们在面对青春期女孩挑衅的时候,应该采取“迂回政策”,不要和女孩有正面冲突,也不要刺激她们,应该多给她们一些理解、尊重和信任。细节6 “我不喜欢雨天!”——为什么青春期女孩多愁善感

女孩一进入青春期就会发现“感情真是一件复杂的东西”,于是那些敏感、细腻的女孩就会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得多愁善感。例如,有些女孩看见路边枯萎的鲜花会很难过,读到一个伤心的故事也会流泪……

一位妈妈曾这样讲述自己的女儿:

我女儿今年上高二,她从小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她不能听那些悲伤的故事,每次一听就哭得一塌糊涂。到后来,就连那些喜剧电影里的感人镜头也会让她哭泣,我不知道是她太过善良,还是太过多愁善感。有时候看《动物世界》的时候,每次出现小动物被伤害的镜头,她也会一边看一边流眼泪。

这个女孩太多愁善感了,如果妈妈不稍加引导,像她这样一个整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的“林黛玉”,是不可能坚强勇敢地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的。

所以,实际生活中妈妈应该仔细观察青春期女孩的各种情绪和行为,教会她们如何坚强、自信、乐观地面对不好的事情。

让女孩远离那些伤感的故事书和电视节目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现实中的人们都有一种惯性思维,例如,本就多愁善感的人偏爱看一些伤感、催人泪下的书籍或电视节目,长此以往,必将更加敏感、脆弱。所以,如果你的青春期女儿很多愁善感,那么就要让她尽量远离那些伤感的故事书和电视节目,不要刺激她敏感的神经,而是选择让她多接触一些积极的、乐观的、轻松的书籍和电视节目。

下面这位妈妈就做得非常好:

我的女儿非常爱哭,有时看着我给她新买的古典小说,她的眼泪就会落下来;有时,她看电视节目,也会被节目内容感染得忧伤不已。我知道女孩大多敏感、善良,她们内心深处都有一颗非常脆弱的同情心,但我并不想看到女儿整日忧心忡忡的样子。我希望她快乐,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让女儿从“多愁善感”中解脱出来。

于是,我给女儿买了很多有意思的搞笑漫画书和喜剧电影,平时我们还经常看一些喜剧电视剧,并给女儿讲一些小笑话,逗她开心。现在,女儿变得开朗、乐观、自信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多愁善感了。

学会转移“伤感公主”的注意力

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一天,我和上高二的女儿一起去看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很忧伤的故事,结果多愁善感的女儿好长时间都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脸上总有一种忧愁的神情。我知道后,开始转移女儿的注意力。我知道女儿非常喜欢音乐剧,便问她:“听说,你前两天和朋友去大剧院看了音乐剧,那个演出怎么样,是不是很精彩?快和妈妈讲一讲,有没有特别优美的片段?”女儿一听我聊起了音乐剧,顿时也来了兴致,便忘记了那个忧伤的电影。

很多时候女孩悲伤的情绪只是短暂的,如果不及时帮助女孩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她可能会一直沉浸在这种忧伤的氛围中,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所以,当青春期女孩突然沉浸在忧伤中时,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她的注意力转到那些有趣、开心的事情上,以便让她能快速地从那些忧伤中解脱出来。细节7 “肮脏和丑恶的世界!”—女孩何时变成了“愤青”

一位妈妈给14岁的“愤青”女儿写了这样一封信:

女儿,妈妈不清楚是什么让你对这个社会充满诸多的感慨与无奈。你才14岁,可我觉得你的心灵担负了太多的东西。其实,世界没这么复杂,人心也没这么复杂。

也许你对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社会现象不满,但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你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你就是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尽一份责任。你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服从,学会理解,还要学会沉默与忍受。

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孩子,你充满正义,你单纯而直率,但你要清楚老师的严厉、同学一时的谎言,那都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当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会发现一切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这位妈妈说得很对,我们应该教会女孩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社会,以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事实上,青春期女孩有时候会变得愤世嫉俗,主要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家长的功利性教育,青春期女孩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女孩习惯用一些偏激的想法思考问题,女孩习惯跟着感觉走,等等。

因此,在女孩青春期的这个特殊时期,妈妈们必须重视对女孩人生观的引导,多和女儿沟通,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多多关注她们,以便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除此之外,下面这些教育方法妈妈们也可以多尝试:

利用榜样的力量,多培养女孩的社会责任感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曾说:“青年的思想越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越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所以,妈妈要利用榜样的力量,多以那些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成功人士为范例,激励女儿向他们学习,同时让女儿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我女儿自从上了中学后,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就一直很困惑,有时候只要一想到人终究会死,她便觉得学习和生活都很乏味。我与女儿聊天后得知了她的忧虑,便为她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开始女儿不是太感兴趣地翻了几页,后来却突然如饥似渴地阅读起这本书来,并且深深地被保尔为国家牺牲一切的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观所感染。她还把书中“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时刻激励自己。

从此之后,我发现女儿不再为生活、学习的乏味而苦恼,而是开始积极地生活,并且变得越来越乐观、向上。

妈妈在对女儿进行人生观教育时,除了通过让女儿阅读相关人物传记或故事之外,一定要强调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学会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她才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并且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让青春期女孩给人生确立一个积极的意义

有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我女儿韶涵今年上初二,有一天,她突然问我:“妈妈,您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算真正有意义?人总有一天都会死,那么死之后这些意义还存在吗?”我笑着说:“女儿,一个人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你的人生自然也由你来决定,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那你就必须学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女儿想了想,说:“那我将来要考上医科大学,为别人减轻痛苦,这样是不是有意义呢?”“当然,非常有意义!”我点了点头说。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人生,是因为具有追求,具有那种动态的美,才变得让人眷恋,让人怀念。”无论是已经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还是在校园里苦读的孩子,只有学会给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积极的意义,才不会因走错路而后悔,自然也会少了很多愤世嫉俗的言论和行为。

一般来说,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人生观开始慢慢形成,而所谓的“人生观是什么”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给出的答案是:“人生观是每个人关于如何度过这一生和关于人生意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一个人的人生观是否正确并不是他自己说了就算的,还得看这个观点能否与社会相适应。”

所以,当青春期女孩问到人生或生死的问题时,妈妈不要感到诧异,而是应该积极地与女儿进行探讨,并且鼓励她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积极的目标。细节8 “我比她们都强!”——为什么女孩喜欢自恋

在一次亲子交流座谈会上,有一位妈妈讲了这样的事情:

我女儿自从上学之后,一回家就喜欢给我讲学校的事情,但我发现,女儿说的几乎都是自夸,她说自己在学校表现多么出色,老师和同学多么喜欢她。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女儿的嘴巴就没停过:“我的舞蹈在学校是最棒的,没有人比我更好了!”“大家都喜欢听我唱歌,我唱得比歌星还好听!”“我可是我们班班花!”“天底下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们英语老师最喜欢我了!”“同学们都喜欢和我一起玩儿!”……我就想不通了,怎么我有一个这么“完美”的女儿,我自己都没有觉察到呢?

那么,青春期女孩为什么会变得自恋呢?通常情况下有这样几种原因:青春期女孩虚荣心作祟,想要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女孩好胜心强,为了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获胜,故意夸大其词;女孩想要表达内心的希望、想法或追求,往往会说一些大话。

其实,青春期女孩自恋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这个特殊时期女孩的正常表现。当然,自恋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所以当你发现女儿经常说大话或过度表扬自己时,应及时制止,并且告诉她:“自恋会阻碍你取得进步,应尽量克服自恋心理。”

除此之外,下面这些引导方法也可以帮助妈妈们来解决青春期女孩过度自恋的问题:

引导青春期女孩学会欣赏别人

有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一天,上初二的女儿放学后突然气呼呼地对我说:“我同桌李莉什么都不懂,像个白痴一样,害得我一起又被老师骂了!”我不解地说:“你被老师骂,和你的同桌有什么关系?”女儿说:“今天上化学课的时候,我和李莉一起做实验,本来两种化学物质不应该放在一起,结果她稀里糊涂地放进去,差一点儿就着火了。老师说我们没有按照她说的来做实验,而是故意捣乱。都是她,平时不好好学,像个笨蛋一样,我明天就让老师给我换座位。”我听到女儿的抱怨,笑了一下说:“你同桌的个性虽然有些迷糊,不过你不是经常说她善良、亲切吗?而且上次你生病,我记得是她送你去医院的,你还说她是你最好的朋友。可能她学习上不是太聪明,你应该帮助她,让她和你一起进步,这样不就好了?”女儿仔细想想我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第二天,女儿并没有让老师换座位,而是主动帮助李莉温习化学功课。

青春期女孩虽然很看重朋友“义气”,但也时常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甚至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因此,妈妈们应该告诉女儿要多尊重和理解别人,更要学着去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妈妈要尽量满足青春期女孩自我表现的欲望

潇潇今年上初二,她在学校一直表现不错,同学们也都愿意和她交朋友。不过,并没有她口中所说的“很喜欢”“很崇拜”,而且能和她真正玩到一起的同学也不是特别多。妈妈从潇潇的日常行为中,可以感觉到潇潇希望能得到更多同学的喜爱,但因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和同学相处,所以她有些小苦恼。后来,妈妈带潇潇去参加一些课外的集体活动,让她认识更多的朋友,而且潇潇羽毛球打得不错,妈妈就鼓励她去教那些喜欢羽毛球但打得不好的女孩。慢慢地,妈妈发现潇潇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诚实、谦虚的人,而且那些成就感也极大地增加了她的自信,她再也不会吹牛了。

这位妈妈做得非常好,因为她懂得给吹嘘、自恋的女儿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平时妈妈们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带女儿去参加集体活动,或有客人来访时让女儿适当表现等,这样会极大满足青春期女孩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别人看到她们“了不起”的一面。

当然,妈妈们也可以教给女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她巧妙地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例如,主动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图书,通过帮助别人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等。第二章别跟青春期女孩较劲—让爱与理智伴随女儿成长

面对叛逆的青春期女孩,妈妈们充满了困惑和无奈。你希望自己能在女儿面前树立威信,希望自己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能在女儿那里起作用。可女孩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作为妈妈,应学会把女孩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千万不要跟孩子较劲。本章,让我们揭开“不较劲”的秘诀,让叛逆的青春期女孩重返妈妈温暖的怀抱。细节9 “为什么翻我东西?”——该不该知道女儿的秘密

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在妈妈面前也不像以前那么透明了。

正因为女儿的这些变化,妈妈对女儿更加“关注”了:女儿为什么把日记上了锁呢?她不会是有什么小秘密吧?难道她在背着我们谈恋爱……在这些心理的驱动下,很多妈妈都不放过女儿的日记本,也常常因此和女儿产生矛盾。

有一个14岁的女孩在网络日志中这样写道:

我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每次写完日记,我都把日记本放到自己的抽屉里,然后再把抽屉锁起来。前几天我打开抽屉去拿日记本,发现日记本明显被人动过,我当时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我非常气愤地对妈妈说:“您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您知道这是侵犯我的人权吗?”

可妈妈竟然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你的抽屉不是上锁了吗?妈妈又没有钥匙,怎么会偷看你的日记呢?”

我气恼地说:“看了就是看了!”

妈妈看了我一眼说:“妈妈确实看了你的日记,不过妈妈看你的日记也是关心你啊。”

我说:“偷看别人日记是违法行为,您应该向我道歉,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偷看我的日记了。”

妈妈看见我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也生气了:“你是我女儿,我有权看你的日记,也有权教育好你!”

我见妈妈不肯向我道歉,便和她吵了起来,最后我还气哭了。第二天,我一下子买了三把锁,同时锁在了抽屉上。

如果没有经过女儿的允许,妈妈就随意偷看女儿的日记本,被女儿发现后自然会引发彼此之间的信任危机。这样一来,女孩便不再相信自己的妈妈,由于担心自己的日记内容会被妈妈发现,于是干脆放弃写日记,这样女孩宣泄情绪的通道就被堵死了。如果女孩不能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那么慢慢地她便会变得忧虑、抑郁、消极。因此,妈妈不要把女儿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应该尊重她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她的隐私。

不要随意窥探青春期女孩的隐私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希望保留一定的个人空间,也希望保留一定的小秘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是如此。同样的道理,我们虽然是女儿最亲近的人,但是女儿长大了,也自然希望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自己也希望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那么就不应该去窥探女儿的隐私。如果我们窥探过女儿的隐私,并被女儿发现了,就应该向女儿道歉,并向女儿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这样,女儿才不会对妈妈产生信任危机,也不会在心中上起一把“锁”。

选择信任自己的女儿

在安安12岁生日时,妈妈送了她一件礼物—一个带锁的笔记本。当时安安非常高兴,但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真了解我。”妈妈对她说:“妈妈送给你一个带锁的笔记本,是因为你长大了,也需要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妈妈理解并支持你想拥有秘密的愿望。”

安安说:“很多妈妈都会偷看女儿的日记,妈妈就不想知道我心中的秘密是什么吗?”

妈妈说:“别的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是因为她们不信任自己的女儿,而我非常相信自己的女儿,妈妈相信你能把自己管好。”

安安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甚至还喊了两声“妈妈万岁”。妈妈顿了顿,接着对女儿说:“不过,妈妈给你一个带锁的笔记本并不是想让你把心锁起来,妈妈希望你能经常和我聊聊天、谈谈心,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和妈妈说一声。妈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妈妈。”

安安点了点头,非常愉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要求。从那以后,妈妈和安安都对对方保持着充分的信任,相互间不仅没有隔阂,而且关系更加紧密了。

其实,慢慢长大的女儿将抽屉、日记本上锁,并不一定代表她们有了什么小秘密,也不一定代表她们早恋,这往往表明她们有了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即使真的怀疑女儿有特殊的秘密,妈妈可以委婉地去问女儿,这样也比窥探女儿的隐私更能让她们接受。当然,我们只有信任自己的女儿,才会获得女儿的充分信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细节10 “我像笼里的鸟!”——你是否过分干预和溺爱女儿

有这样一个关于溺爱与“包办”的经典案例:

一位妈妈为她的女儿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于是,专家问她:“你的女儿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她买有鞋带的鞋子了?”这位妈妈点点头。专家又接着问:“你的女儿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她走近洗碗池了?”这位妈妈又说:“没错!”专家又接着说:“你的女儿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你嫌她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妈妈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你的女儿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她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此时,这位震惊的妈妈从椅子上猛然站起来,说:“您——您是怎么知道的?”专家轻轻地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于是,这位妈妈着急地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她生病,你就带她去看医生;她结婚,你就给她准备房子;她没钱,你就给她送钱。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很抱歉,我也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妈妈的溺爱与“包办”会不断剥夺女孩锻炼的机会,会让她在日后的成长中,丧失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各种能力如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自理能力等也会逐渐丧失。这样在妈妈事无巨细的包办和盲目宠爱下的女孩,又怎么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呢?

所以,对于女孩,尤其是青春期女孩,妈妈们一定要放弃凡事包办、帮忙的想法,给自己的女儿足够的独立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她们学着吃苦,学着在挫折中成长。对于青春期女孩来说,妈妈越是舍得对她们放手,给予她们的帮助就越大。

那么,妈妈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给青春期女孩的妈妈们提供一些教育方法:

学会对青春期的女儿“狠一点儿”

珂珂原本是一名初三学生,后来休学在家。她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上网,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妈妈很早就买了计算机放在家里。珂珂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女孩,她很快就成了计算机高手,而且网络游戏占去了她大量的时间。因为经常通宵玩计算机,她上课常迟到,而且听课的时候总是睡觉,还时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珂珂觉得老师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于是就申请退学了。

可没想到,珂珂退学后,经常打妈妈。后来她对别人说,自己第一次打家人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那天她在外边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回家大哭。心疼不已的妈妈就忙搂着她安慰,还说:“女儿,如果你实在觉得委屈,就打妈妈一下吧。”那是珂珂第一次举起了自己小小的拳头……

上海籍犹太妈妈、培养出亿万富翁女儿的沙拉在其著作《特别狠心特别爱》里这样写道:“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没错,你对女儿的溺爱与包办,最后只会害了她。

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们应该对青春期女孩“狠一点儿”。当然,这里的“狠”不是斥责打骂,不是没缘由的批评抱怨,而是让妈妈们学会放开自己的手,让女儿学会自己走路,自己做决定,自己去思考。唯有这样,她才能真正学会坚强、责任、勇敢、独立。

让青春期女孩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一位妈妈的教育经验是这样的:

女儿今年都15岁了,从小到大我一直教她“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可是上了初中之后,她就变懒了,总是把衣服扔给我,口中还振振有词:“妈,我今儿作业有点儿多,衣服您就帮我洗了吧!”刚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洗衣服毕竟是小事,女儿学习任务也挺重的。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件小事要是放松了,也会影响其他的小事,甚至会影响到大事。比如说,她一开始不想洗衣服、洗袜子,然后又不想收拾房间,甚至在学习上也学会走“捷径”,慢慢地她在生活上依赖我,在学习上依赖别人,这样下去,她的一生不就毁在一件小事上了吗?所以,我还是让女儿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告诉她凡事不能依赖别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段时间后,女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都增强了不少。

可能很多妈妈会认为,洗衣服是举手之劳,帮女儿洗并无大碍。但事实上,越小的事情,妈妈越应该放手,因为像洗衣服等事情有助于培养女孩的处理能力、动手能力。

因此,面对青春期女孩,妈妈们不应该再事事代劳,而是应该让她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细节11 “我想离开这个家!”——如何让女孩在家中感到快乐

一名刚上初中的女生在日记里写道:

今天,我正在房间写作业,外面又传来爸爸妈妈的争吵声,我试着不去注意这些声音,尽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课本上,但是他们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其实像今天这样的情况经常在家里上演,甚至会伴随着敲桌子、砸板凳的声音,而每次都会弄得我胆战心惊。我非常讨厌这种感觉,为什么别人全家都是开开心心的,而我的爸爸妈妈却总是大吵大嚷呢?我真的非常羡慕那些家庭……

爸爸妈妈一直没有停止争吵,终于,我忍受不了了,推开房门,冲着正在客厅吵架的两人说:“你们烦不烦啊!不要再吵了,我都没法写作业了!”谁知,妈妈一见我出来了,马上说:“女儿,你出来得正好,你给妈妈评评理,是不是你爸爸不对……”

结果爸爸妈妈又一轮的争吵开始了,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我看着他们激烈争吵的样子,脑袋都要炸了。突然,我愤怒地把客厅的餐桌掀翻,屋里顿时安静了。我哭着对爸爸妈妈大喊道:“别吵了!我讨厌你们!我恨这个家!”

为什么事情会演变成这样呢?因为这个女孩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感受到的,只是家庭的不和谐。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首要条件。

那么,妈妈们如何才能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呢?

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

对于回家,梅梅和佳佳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梅梅心中是欢喜的,因为回到家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聊天,一起游戏,还可以手牵着手到小区的公园里玩耍。佳佳却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总是吵架。放学后,她会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啊走,希望太阳永远不要落下去。

和谐的夫妻关系会给女儿带来心理安全感。在夫妻恩爱、温馨和睦的家庭里,孩子会过得幸福快乐,而且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而那些夫妻不和,缺少关爱的家庭,常常会产生“问题”孩子。尤其对渴望得到家人关心的女孩来说,如果她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就会慢慢对家庭感到绝望,继而以早恋、离家出走等消极的方式进行对抗。所以,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女儿着想,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

多制造一些温馨的家庭话题

我们经常能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大家子人温馨地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开着善意的玩笑,女人们在厨房为大家准备食物,孩子们在穿梭嬉闹,这种温暖的感觉就是“家”的感觉,能让人闻到“幸福”的味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让女儿体会到这种感受,这就需要你学会制造全体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的话题。当然,这个话题最好是温馨的、向上的、充满善意和爱的话题。

例如,全家人可以一起商讨为老人准备怎样的生日礼物;周末提议“全家约会”,讨论如何做出约会的详细计划和进程;妈妈要参加一场宴会,女儿和爸爸为妈妈做“衣着军师”;爸爸出差回来,妈妈和女儿商量如何给爸爸一个惊喜,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话题。细节12 “除了唠叨还会什么?”——女儿为何讨厌唠叨

有一个16岁的女孩在网络日志中这样抱怨自己的妈妈:

我妈就是一个“唠叨王”,她简直比《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还要啰唆。我今年都16岁了,她还像对待小女孩似的,每天清晨就督促我早起床,吃饭的时候嘴巴也不停,一直在旁边说:“你这孩子吃得太少了,多喝点儿牛奶,多吃点儿鸡蛋,对身体有好处。”好不容易吃完早饭要去上学,她又唠唠叨叨地说:“路上骑车的时候小心点儿,要多看红绿灯,到学校要遵守纪律。”晚上回到家又是一顿啰唆。我都要被她烦得崩溃了!

除了唠叨之外,我妈简直拿我当“笨蛋”,好像我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似的。她总是护着我,为我打点好一切。可我是个16岁的大人了,我有能力保护自己,也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很多事情。真希望妈妈能早点儿醒悟,赶快放开她的双手。

……

很多时候妈妈对女儿过多的保护和关爱,反而会激起她们的叛逆心,让她们觉得自己被妈妈管得失去了自由、自我、自尊,也由此和妈妈之间产生了很多的误会。

同时,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识膨胀,面对妈妈的说教往往无法坦然接受,这自然会引起双方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们由于自身的压力和情绪,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有些过激,虽然本意是为自己的女儿好,但却无法让叛逆的青春期女儿感受到自己的爱与好意。

因此,妈妈们应该想办法让女儿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化解母女之间的误会,让女儿与自己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

戒掉“唠叨”的毛病,多让女儿了解自己

欣欣12岁那年突然和妈妈大吵一架,因为受不了妈妈的唠叨,她离开家去了爷爷家。当妈妈把欣欣接回来之后,她反思了很久,心想如果欣欣不是去了爷爷家,而是一个人跑到不知名的地方,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从那之后妈妈再也没有唠叨过女儿,也没有为她包办过任何事,妈妈开始学着相信和尊重女儿,并且也让女儿学着信任和尊重自己。母女俩甚至还签订了一份协议,例如,要记住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爱好,要尽量开解对方的不良情绪,要经常为对方做一件感动的小事……渐渐地,欣欣和妈妈的关系又好了起来,欣欣对妈妈的关爱也多了起来。

妈妈的唠叨和说教恐怕是青春期女孩最厌恶的:一是因为妈妈反复的说教令她们心烦意乱;二是因为妈妈的“唠叨”传达给她们的是一种不信任、不尊重的信息,这些都很容易让女孩认为妈妈所说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管”她,是她痛苦的来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