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彼得·林奇学投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15:59:01

点击下载

作者:吴芳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彼得·林奇学投资

跟彼得·林奇学投资试读:

前言

小时候看渔夫捞鱼,总是很奇怪:为什么捞大鱼的网眼要那么大,如果小一点岂不是大鱼小鱼一块捞了吗?后来才明白,大鱼和小鱼必须使用不同的网,小网眼是永远捞不着大鱼的。林奇就是捞大鱼的,使用大大的网眼,放出很长很长的线。

彼得·林奇是20世纪美国华尔街最具价值、最具代表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受聘基金经理人,是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的舵手,被美国金融界称为“全球第一理财家”、“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人”、“美国投资界的超级巨星”。投资大师纽伯格认为,彼得·林奇是当代社会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其资产由2 000万美元增长到140亿美元,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 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惊人的成就使其蜚声金融界。

最近几年,中国股市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管理层的制度建设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股市的性质,打造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股市,虽然时机决策仍必不可少,但是品种决策能力对个人投资绩效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彼得·林奇是一代投资大师,以善于挑选股票而闻名世界。尽管他没有躲过1987年美国股市的大股灾,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投资成绩斐然。

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是:选择股票要选择高成长的绩优股。通常情况下高成长绩优股的市盈率比较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从中获利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有进一步成长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潜在利好。彼得·林奇认为股市下跌是极好的机会,趁此时买入你喜爱的股票,尤其是有潜力成长的中小公司。

本书系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彼得·林奇投资生涯的投资原则、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策略,全面剖析了林奇的价值投资理论,对投资工具和市场定位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用彼得·林奇的经典观念告诉投资者怎样在投资市场中自省以及怎样端正心态,展示了彼得·林奇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是读者得力、有效的投资助手!

学习彼得·林奇投资,我们并不是模仿他的做法,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习他的投资思路,领悟投资真谛,使自己在中国的市场中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像彼得·林奇那样,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操作系统,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当中。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汲取了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编者

第1章 林奇这样获取投资信息

关注日常生活

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如水对于鱼一样重要。许多投资者成功的方法就是对有关信息的敏感和及时掌握。在收集到大量信息以后,投资者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判断出这些信息可能对投资市场产生的影响。

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上市公司,从而失去投资的最好时机。其实,最可靠的投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从生活小区开始找,从熟悉的购物中心找,或者从工作领域中找,从这些地方得到的消息都是我们熟悉而可靠的信息。

如果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你很清楚如果公司上市后是否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因为你很了解公司上市前的内部情况。相应的,会计、管理者、行政人员、法律顾问、供货商、合作伙伴、顾客甚至清洁工都会察觉到公司的潜力。

与此同时,你感觉购买保险时保险的价格在上升,这是一个保险行业转好的信号,也许应该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公司的股票,或者供应商感觉到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那么原材料的经营企业也是不错的考虑对象。

可见,投资机会无处不在,它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林奇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些朋友开的沃尔沃汽车让他发现了沃尔沃公司股票;他的孩子、公司系统管理员对苹果电脑的喜爱让他买入了苹果电脑股票;从事丧葬行业的SCI公司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旅行途中发现的,这只毫不知名的公司股票后来的涨幅惊人;他的妻子对L’eggs的超级赞赏让他找到了一只上涨3倍以上的股票。

发现美容小店(Body Shop)的过程也是一个范例。那是圣诞节前,林奇带着女儿去柏林顿购物中心采购礼品,一进门孩子们就直奔这家小店。这家小店卖的产品很独特,比如香蕉和草莓制成的浴液、蜂蜡染眉毛油、水果味唇膏、胡萝卜保湿膏、兰花油洗面奶、麦粥摩擦膏、海底泥香波等。虽然林奇并不欣赏这些产品,却被顾客盈门的景象所感染,他发现这家小店的销售额接近于大商场的1/3。于是他想到了公司分析师曾推荐过这家公司的股票,还想到了公司有位女同事斯蒂芬森放弃了高薪职位自己出钱开了一家美容小店,并发现她就是这家门店的老板。

林奇从经纪公司的分析报告以及与斯蒂芬森的交流中了解到,这家英国公司由一位家庭主妇发起,1984年发行股票并在伦敦挂牌,很快发展成专营水果护肤品的国际特许连锁企业。公司产品成功的秘诀在于采用天然原料,卖点是健康而不是美丽,产品价格比折扣店贵,却比专卖店便宜,因此其每平方英尺营业面积销售额在加拿大是零售店里最高的。斯蒂芬森的经验是经营这样的连锁店当年就可盈利,因此她打算再开一家新店,为此公司董事长特地从英国赶来考察,说明公司对业务扩张的审慎态度。林奇的结论是,这家公司的统一经营模式、扩展计划、资产负债等情况良好,年增长率25%~30%,是一家质地优良的好公司。

大多数人都不善于抓住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机会,例如,医生明明知道哪家药厂的药最好,但他不一定去买这家医药公司的股票;银行家深知哪家银行最具竞争力,却未必会去买它的股票。实际上,只要学会以投资者的眼光来看世界,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林奇的投资经验就验证了眼光的重要性。林奇有个很经典的做法,从同行或上下游关系中由此及彼发现好股票。林奇曾接待过简贝尔营销公司(一家珠宝供应商)的高管,他们在描述公司业务时,谈到了他们的客户——许多折扣店旺盛的销售。林奇由此指令公司的分析师对这些折扣店作专题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后备受冷遇,可谓物美价廉,林奇果然在这些股票上赚了钱,有的翻了3倍。

但林奇最有特色的选股方法是他自称的“投资策略”——漫步购物中心(shopingmall)。具体说,就是在距林奇所住的麻本海德镇25英里的柏林顿购物中心漫步。这个柏林顿购物中心在林奇看来像是一个美国老式城镇的中心,有池塘、公园、大树。池塘的对面是一字排开的4家商场,池塘边的两层商业大厦分布着160多家独立的商店。这样大而全的购物中心全美有450座,在林奇看来是发掘好股票的金矿。林奇在逛购物中心时一路看到的有家居超市、雷米特、盖普、沃尔玛等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有些股票从1986年到1991年涨了50倍;“电器小屋”1970~1982年涨了100倍;连锁店“我们是玩具”的股价则从25美分涨至36美元;莱维兹家具涨了100倍;林奇的女儿们喜欢的“碧加”饮料,其股票1991年在加拿大挂牌,股价1年内从3美元涨到26.75美元……

在林奇看来,这些各有特色的零售企业适应了美国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潮流而夺得市场先机,寻找这些企业最好的线索,就是它们聚集的购物中心。在这里,你可以就近观察它们的产品与顾客,可以感受它们的市场脉动。

林奇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选择那些生产自己相当了解的产品的公司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最好出发点。从日常生活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中,发现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散户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捷径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常识出发,寻找那些投资专家们根本不会注意的无名却发展迅速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在每个行业、每个地区,观察力敏锐的投资者可能在投资专家之前很早就已经发现了高成长的企业。

关注媒体

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的投资决策无异于赌博。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是进行交易的基础工作,正确全面的信息毫无疑问也是投资决策的基础。

如果希望及时深入了解基金的信息,投资者可以关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专业财经媒体,这些媒体对基金净值公布、基金发售和分红、基金优惠活动、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市场的投资环境分析等都会有详细及时的报道。综合性的都市媒体一般每周有一天设专版报道证券类的新闻和知识,基金往往也是这一版面报道的重要内容。基金公司也经常会在上面做一个知识性的连载,经常留意会有不少收获。

另外,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基金、股票也是近年各大网站转载、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众多网络报道中,有些网站对基金、股票的报道比较系统全面,信息更新也比较及时,基民和股民可以特别关注。例如,对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常去浏览专业的财经网站会收获不少。还有著名的门户网站,都开通了投资频道,汇集了众多的投资知识和最新资讯。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对公司背景、旗下基金产品、基金业绩表现和最新的市场观点等都有详细系统的报道。许多基金公司还把公司网站作为基金知识普及和与投资者交流的平台,提供很多实用的基金投资知识。

认真调研,实地考查

林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而决定是否投资于这只股票。

一般来说,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3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3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向公司经理们打听他的公司以外的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关于它的供应商或消费者的投资观念。例如,建筑工人们认为销售比通常认识的行情要好,这就会促使林奇开始考虑森林产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筑材料。不过,林奇同时也指出,跟你交谈的人对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说将迅速改善工厂的状况,这是个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说纤维光学业务将有重大进展,那也许你最好应当向更有证据的人那里寻求证实。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资者们很容易地就被并不掌握真正秘密的不同产业的头面人物所引诱。

林奇当然也要阅读大量的研究报告,但仅仅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是不足以让他信服的,通常只有亲自走访过的公司,才会有机会纳入他的投资视野。身为手握巨资的基金经理,林奇一直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家上市公司之间,他每月至少要走访40~50家上市公司。他认为亲自造访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花时间实地考察的公司,能为他的投资决策提供真正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材料。

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1982年在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不管怎样,数量够惊人的。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他曾坦承,“除了约翰·坦普,我是第一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国内基金经理”。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他在瑞典去了该国最大的公司沃尔沃,而瑞典唯一的一个研究沃尔沃汽车的分析员竟然没有去过该公司。当时,沃尔沃的股价是4美元,而沃尔沃每股现金已高达4美元。林奇的妻子卡罗琳也到了欧洲,但他俩却不能同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访的上市公司。林奇的痴迷劲可想而知。

结婚20年,林奇只度过两个专门假期。他曾对约翰·雷恩回忆是如何度假的:“我去日本,花了五天的时间考察公司;在香港见到卡罗琳,于是我们在中国逗留了大约两三天;然后我考察曼谷的公司,又在曼谷观光;接着我飞往英格兰,在那里考察了三四天的公司。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卡罗琳肯定不会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许他们有契约吧,1990年年中,林奇告别了麦哲伦基金,解甲归田了。

林奇通常一天要接到几十位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 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给公司打电话

在给公司打电话之前,林奇建议投资者提前准备好自己要问的,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上来就问为什么股票会下跌,马上会让对方认为你不过是一个初入股市的菜鸟而已,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股票会下跌。

谈论公司收益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直接向公司询问“你们公司未来收益是多少”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华尔街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

众所周知,公司未来的收益很难预测,即使是分析师们的预测,差别也很大,就连公司自己也不能确定它们未来的收益到底会是多少。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收益十分清楚,因为这家公司生产82种不同的产品,使用100多种不同的商标,并在107个不同的国家进行销售,因此公司的收益比较稳定,容易预测。但是雷诺兹金属公司(Reynolds Metals)的工作人员却很难告诉你公司未来的收益可能是多少,因为公司的未来收益高低全部取决于铝价的高低。如果你向费尔普斯·道奇(Phelps Dodge)公司询问明年收益是多少,费尔普斯·道奇的工作人员马上会反过来问你铝未来的价格是多少。

你真正应该从投资者关系部门了解的东西,是谈谈你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估计,探询一下公司对你对公司未来预测的反应如何。你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推理和预测合理吗?这些预测能够实现吗?如果你想知道泰胃美是否会对美国史克公司的盈利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公司可以告诉你这种影响有多大,而且他们还会为你提供泰胃美的最新销售数据。

固特异轮胎真的需求火暴,都要排队等上两个月吗?轮胎的价格真的像你根据当地销售情况所做的判断那样上涨了吗?今年有多少家Taco Bell连锁店正在建设之中?百威啤酒公司的市场份额又增加了多少?伯利恒钢铁公司是在以满负荷生产吗?公司自己对下属有线电视资产的市场价值估计是多少呢?如果你已经清晰地了解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主线,你就会知道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关键问题。

如果你一开始询问一个你已经做了一番研究的问题,那么沟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从上年的年报中看到贵公司减少了5亿美元的债务,那么你们未来的债务削减计划是什么呢?”这肯定会比你问:“你们对于债务未来有什么打算?”会让他们更加认真严肃地予以回答。

即使你对公司的发展并不清楚,你也可以通过询问两个一般性的问题来得到一些消息:“今年公司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今年公司发展面临哪些不利因素?”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家位于佐治亚州的上年亏损1 000万美元的工厂现在已经关闭,或者一家不再生产的分公司被廉价卖掉变现,他们也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最近投放的新产品使公司增长率提高。1987年,Sterling药品公司(Sterling Drug)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可能会告诉你最近有关阿司匹林的大量报道是否刺激了公司的销售增长。

你也会从公司听到一些不利消息,比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或者美元贬值或升值使公司利润减少,等等。如果你正在交流的是一家服装制造公司,你可能发现今年推出的服装系列并不好卖,仓库里已经堆满了存货。

最后,你可以大致总结一下交谈中获得的信息:三个不利因素,四个有利因素。大多数情况下,你得知的一些信息只是进一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特别是当你对这家公司的业务十分了解时通常会如此。但是偶尔你也会得知一些事先意想不到的信息,公司的实际情况比原先更好或者更差。如果你正在买卖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么这些意外的消息对你的投资决策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林奇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他发现大约每十个电话中会有一个电话让他得知一些非同一般的信息。如果林奇同一家很不景气的公司人员通电话,那么十次中有九次所得到的详细信息进一步证实了公司仍然很不景气,但是到了第十次,会得知一些新的迹象表明公司前景开始乐观,而这些信息并非普遍为人所知。对于那些经营良好的公司来说,这个比例同样适用,但与打电话给那些不景气的公司的结果正好相反,你得到的意外往往是坏消息。

从经纪人处获得信息

林奇一年要听取大约上百个经纪人的意见,每天根据助手的信息提示就一定的主题与经纪人进行沟通。投资者也一样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很多专家或经纪人的意见,这些专家包括投资经理、投资顾问、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官员。林奇对从这个渠道来的信息采取了一种客观的态度。

作为一般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听取基金经理或其他专家的意见,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采纳。听取与相信并不等同,也不矛盾。有时,基金经理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可能依靠也可能不采用他个人所收集的信息,这取决于他个人的行为将如何反映其所获得的个人信息。还有,当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交流的时候,他们给予的信息的质量与其他级别的内部人员给予的信息的质量是无法比较的。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个人投资者并不如专业投资者在投资方面专业,受过良好的财经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在很多方面要显得比个人投资者更加专业,但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也会显得更加专业,这是由他的职业、家庭所带来的优势。投资者为了挑选想要投资的股票,会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样就不会轻易盲从或者误判别人的建议,掌握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自我决策。

很多基金经理借助媒体来宣讲自己的业绩,也使得不少投资者以为跟着这些“大师”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梦了。可是往往结果是投资者交了一笔咨询费用后还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不要说这些“黑嘴”性质的股评,就是对一些正式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要仔细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并不是非常认真地撰写报告,即使他是实地去考察了,许多信息也并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出来,其中的原因投资者不必追究,但是投资者要做到的是认真分析、客观评价。

阅读公司财务报告

林奇经常看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从中关注几个关键的数字:销售利润率、市盈率、现金状况、债务结构、债务状况、股息以及股息的支付、账面价值、现金流量、存货、增长率、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税后盈利,这些财会知识在一般的专业书上都有。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确信该公司有发展前途就足够了,不必钻进一大堆财务报表中。林奇提醒大家,不注意这些数字是不明智的,但是过分拘泥于数字分析,掉进数字陷阱里不能自拔也同样是愚蠢的,甚至是危险的。

林奇对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送进废纸篓,这并不足为怪。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重要。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情况,直接找到资产负债表。”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对于账面价值,林奇认为有一种理论是极为错误的,那就是如果账面价值为每股20美元,而实际售价只有每股10美元,那么投资者就以便宜一半的价钱买到了想要的股票。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标出的账面价值常常与股票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账面价值常常大大超过或低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例如,1976年年末,阿兰伍德钢铁公司标明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美元,即40美元一股。尽管如此,该公司在6个月后还是破产了。其原因在于该公司更新了一套炼钢设备,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美元,但由于计划不周,操作上又出了差错,结果毫无用处。为了偿还部分债务,该公司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轧钢板机卖给了卢肯斯公司,工厂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没有卖多少钱。

在资产负债表中,在负债很多的情况下,超值资产就更加不可靠。假定说一家公司的资产为4亿美元,负债为3亿美元,结果账面价值是正1亿美元。谁能确保负债部分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呢?假如4亿美元的资产在破产拍卖中只能卖得2亿美元,那么实际上账面价值就是负1亿美元。公司不仅一钱不值,还倒欠不少。投资者在按账面价值购买一种期货时,必须对这些创值(扣除了股权资产成本的利润)到底值多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账面价值常常超出实际价值,同样,它也常常低于实际价值,林奇认为这正是投资者挖掘隐蔽性资产,从而赚大钱的地方。

对于那些拥有诸如工地、木材、石油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公司来说,这些资产只有一部分真实价值登记在账面上。例如,一家铁路公司HS公司在1988年把130公里长的铁路用地卖给了佛罗里达州,当时,这块土地的账面价值几乎为0,而铁轨的价值却达1 100万美元。在这笔交易中,HS公司除保留其在非高峰时期使用这条铁路的权利外,还获得了2.64亿美元的完税后收入。

又如,某家石油公司或炼油厂的存货已在地下保存了40年,但存货的价格还是按老罗斯福执政时计算的。若仅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它的资产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若从石油的现值来看,其创值已远远超过所有期货的现价。它们完全可以废弃炼油厂,卖掉石油,从而给期货持有者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卖石油是毫不费事的,它不像卖衣服,因为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石油是今年开采的还是上年开采的,也没有人在乎石油的颜色是紫红的还是洋红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都大大抬高自己的资产,商誉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常常使公司产生隐蔽性资产。例如,波士顿的第五频道电视台在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时,它很可能为获得必要的证件而支付25 000美元,建电视塔可能花了100万美元,播音室可能又花了100万~200万美元。该电视台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在账面上可能只值250万美元,而且这250万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到电视台出售时,售价却高达4.5亿美元,其出售前的隐蔽性资产高达4.475亿美元,甚至高于4.475亿美元。而作为买方,在其新的账簿上,就产生了4.475亿美元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被摊销掉。这样,随着商誉的摊销,又会产生新的隐蔽性资产。又如,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它在账面上的商誉价值为1万亿美元,这个1万亿美元代表了除去工厂、存货和设备价值以外的装瓶特许权的费用,它实际上是经营特权的无形价值。按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可口可乐装瓶厂必须在开始经营起的4年内全部摊销完,而事实上这个经营特权的价值每年都在上涨。由于要支付这笔商誉价值,可口可乐装瓶厂的盈利受到严重影响。以1987年为例,该公司上报的盈利为每股63美分,但实际上另有50美分被用来偿付商誉了。不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取得了比账面上好得多的成就,而且其隐蔽性资产每天都在增长。

当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其中也有隐蔽的资产。雷蒙德工业公司和油田电信服务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售价为12美元一股,而每一股都代表了电信公司价值18美元的股票。所以,投资者每买一股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得到电信公司一股价值18美元的股票,增值了6美元。

另外,对于可能复苏型企业来说,减税是最好的隐蔽资产。由于实行损失账目结转,当佩思中央公司破产后,留有巨额的税收损失可供结转。一旦佩思中央公司从破产中摆脱出来,即使它开始盈利,其中数百万美元的利润也不用缴税。由于当时的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50%,这使佩思中央公司一开始复苏,就占有了50%的优势。佩思中央公司的复苏使它的股价从1979年每股5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每股29美元。投资于佩思中央公司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获得500%多的利润。

林奇认为,市场总是存在着盲点,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风险去实现预期的利润。投资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不断地发掘市场所存在的盲点,市场盲点一旦被整个市场所认同先迈一步的投资者将会获得可喜的回报。

对于交易者,尤其是保证金交易者来说,如果他在股市运行相反方向被套时间太长将会被淘汰出局。这时没有挽回的余地是因为时机的把握最关键。除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以外,投资者还应把握最佳时机将股票卖出。至于什么时机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二是股价已上升过高,超过了其自身价值。这时应毫不犹豫地迅速将这类股票卖掉。

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不同,林奇并不是在熟知了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后才去投资,他不太担忧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管理在公司中相当重要,但在许多时候,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并不是管理所致,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福特哈佛公司;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第2章 林奇这样投资股票

收集第一手资料

受益于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婴儿潮,80年代美国曾迎来快餐业的蓬勃发展。在林奇研究的餐饮股中很多股票能和当时的“漂亮50”一争高下,其中Shoney的股票上涨了168倍,Bob Evans Farms上涨了83倍,而我们非常熟悉的麦当劳上涨了400倍。

林奇非常幽默地说过,只要你在上述的股票上投资1万美元,即把钱投到你的嘴巴所到之处,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你的身价就至少为200万美元以上了。这就是林奇餐饮业投资法则——跟着你的嘴投资。

为什么餐饮业的投资最本质的是要看消费者的嘴呢?不容置疑的是跟零售业一样,消费终端在你的嘴上,而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一直在变化,如果一家餐饮企业能够树立消费者永久的口味和习惯,并且能够不断推陈出新,那么这家企业就能够长时间的增长,就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如果一家餐饮企业无法满足顾客的口味要求,而且无法配合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那么这家餐饮企业可能面临困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快餐业的黄金时期,因为7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群在那个时候开始获得驾照,并逐步习惯开车驶向购买外卖的午餐店。这种习惯的改变使很多传统的餐厅陷入了困境。

Chili's和Fuddrucker’s是两家专营汉堡包的公司,他们都是在得克萨斯开始营业的,都以美味的碎肉夹饼而闻名,然而这两家公司中一家获得了财富,一家却没有。问题就在于当汉堡已经不再流行的时候,Chili’s开始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而Fuddrucker’s却仍然坚持以汉堡为主,并且过快的扩张,最终陷入了困境。所以迎合口味的变化也是餐饮企业的制胜法宝,餐饮业的变化也是非常快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消费者的嘴上。

根据美国餐饮业的发展路径,中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生育高峰期后,餐饮业必将迎来很快的发展。原因在于那个时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的饮食习惯开始跟之前的人群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只要有一家中国餐饮企业迎合了他们的消费口味和习惯,就很容易成功,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资本市场也会有更多的餐饮上市公司。

不相信各种理论和预测

林奇对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如何如何,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透,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是投资失误的。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由于从某些方面看,股市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希望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景气和破产、利率变动方向进行分析来预测股市的变动,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林奇虽然相信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不相信谁能准确地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他更认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常常是只有到了时过境迁的时候,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资者:“不要轻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勤奋选股

在早期,由于麦哲伦基金面临投资者大量的赎回压力,林奇不得不频繁买卖股票以应对投资者赎回的压力,但这只是林奇基金生涯的准备阶段,这或许锻炼了林奇的选股感觉。林奇选股的灵活性只是表象,他的基础是勤奋地考察和研究公司。如果没有勤奋,他买卖股票的灵活性将成为他的灾难,而不是他的骄人业绩。他自己说:“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未变。”所谓科学,就是要看财务报表,要作数量分析。艺术则是需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这两个方面在选股时都很重要,但过于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数学分析也好、艺术灵感也好,最终还是要到上市公司去实地调查,要跟其管理层交流、对话,才可以真正懂得这个公司,才可以决定是否对其投资。

选股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而林奇每年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的小虫子,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林奇的勤奋是有数据可查的,一年要走访500~600家公司,每天6点就去办公室,晚上7点多才回家,路上的时间都是在阅读。每天午餐时都跟一家公司洽谈。在平常陪妻儿购物时也在考察公司,在和妻子度假之时,也是随时在做公司调研。“1980年我总共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增加到330家,1983年再增加到489家,1984年略减到411家,1985年又增加到463家,1986年更是增加到570家。”如此的辛勤劳动,岂能说林奇只是靠灵感、靠表面的频繁换股的灵活性获得投资成功呢!

寻找沙漠之花

寻找沙漠之花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林奇投资的班达格公司就是经典案例。班达格公司从事旧轮胎翻新业务,而且公司地处穷乡僻壤,所以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去调研,在他投资之前的15年里只有三个分析师追踪过这家公司。班达格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朴实,专注于成本节约,它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当时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轮胎翻新的需求约为1 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500万个。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盈利每年增长17%。尽管收益持续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为林奇创造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而且后来涨幅巨大。

用沙漠之花来形容上述这类公司非常贴切,由于低迷的行业环境使得幸存下来的公司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具备了一定的垄断性。所以从美国这么长时间的证券历史来看,不管多少次的崩盘和暴跌,只要按照价值理念来选股,从长期来看,其投资收益将远远大于其他投资方式。

投资自己熟悉公司的股票

林奇是善于挖掘“业绩”的投资者。即每只股票的选择都建立在对公司成长前景的良好期望上。这个期望来自于公司的“业绩”——公司计划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来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对公司越熟悉,就能更好的理解其经营情况和所处的竞争环境,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好“业绩”公司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林奇强烈提倡投资于你所熟悉的,或者其产品和服务你能够理解的公司。应该在投资过程中,将你作为一个消费者、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的三方面知识很好的平衡结合起来。

林奇不提倡将投资者局限于某一类型的股票,相反,他的“业绩”方式是鼓励投资于那些有多种理由能达到良好预期的公司。通常他倾向于一些小型的、适度快速成长的、定价合理的公司。

投资之前应进行研究。林奇发现许多人买股票只凭借预感或是小道消息,而不做任何研究。通常这一类型的投资者都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寻找市场上谁是最好的咖啡生产商,然后在纸上计算谁的股票价格最便宜。

林奇认为最好的选股工具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常识。林奇很自豪地表示,他的很多关于股票的绝妙主意是在逛杂货铺,或者和家人朋友闲聊时产生的。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或者收听广播得出第一手分析资料,我们身边就存在各种上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你,那么提供它们的上市公司也会进入你的视野。对于大多数没有行业背景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容易熟悉的股票就是那些消费类或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

事实上,在中国有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处在房地产、零售、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轿车、服装等终端消费领域,个人投资者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大量相关资讯,甚至是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或体验者,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判断,找到绝好的投资机会。

看公司及其内部员工买入行动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有一种正大光明却比内幕消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公司员工买入自己的公司股票及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的行动。这种行动,代表公司员工、公司本身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对公司有着最内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买入行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林奇认为,公司回购自身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表现,而且回购股票长期而言会提高股票的价值:“一家公司回报投资者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购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它为什么不可以也像投资者那样向自己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呢?……从长期来看,回购股票只会对投资者有利。”

林奇认为,如果公司的普通员工们也在积极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入信号:“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个年薪2万美元的普通员工,却用1万美元买入本公司的股票,这肯定是一次对其本人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行动。但林奇认为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会上涨。”

分析市盈率指标,综合估值

市盈率指标是估值的基础,但林奇的实践经验却告诫投资者,可能是因为这些指标太容易获得,账面价值经常会出现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真实价值的情况。

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市盈率大约为7~8倍;中速增长型公司为10~14倍;快速增长型公司14~20倍,甚至更高一点;周期性公司比较繁荣的顶峰时3~4倍,萧条时7~8倍。当然,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利率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市场利率很低,这个参数可以调高一些,反之则调低一些。

许多投资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比较,寻找市盈率偏低的股票,从中获取超额投资利润。但林奇提醒我们,低市盈率股票并非就一定值得投资:“一些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因此能够衡量道氏化学公司股票价值的市盈率并不一定适合沃尔玛。”

只考虑市盈率当然很傻,但市盈率毕竟是一个非常容易得到的数据,在正确运用时对分析股票也有相当大的用途,因此,你不能对其不理不睬,而是要合理分析。

对市盈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股收益的质量难以保证。每股收益容易受到管理层的会计操纵,人为扩大或降低每股收益。(2)每股收益波动性很大。对于周期性公司,在经济衰退时其市盈率反而处于最高点,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会处于最低点。(3)收益为负值时,市盈率没有意义。(4)市盈率的合理倍数很难确定。(5)不要过于相信专家对公司收益的预测。(6)低市盈率股票并不一定值得购买。(7)千万不要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8)市盈率与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分析股票是否高估。一般来说如果市盈率只有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家公司就非常不错了。如果市盈率是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家公司就差些了。

粤金鳗、托普软件都曾是每股净资产逼近10元、每股收益接近1元的绩优股,但现在都已退市沦为PT股。粤金鳗是因为养鳗业衰败,托普软件是由于多元投资失误,但两者衰败后垮塌的速度却是一致的。若不能持续产生盈利,所谓的优质资产就好似沙丘上的城堡瞬间就崩塌了。

林奇也会用每股账面资产与股价进行比较,但他很清楚这样做有潜在风险:“每股账面价值经常与公司的实际增长没有什么关系,它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了公司的真实增长情况。”林奇提醒我们,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都是些什么,到底真实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在分析公司资产时,林奇十分强调库存现金。如果库存现金数额巨大,就必须根据库存现金对其股价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市盈率。如果不考虑数额很大的库存现金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低估公司股票的价值。

林奇也会找到一些收益适中却非常值得投资的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自由现金流。通常这种公司都拥有一大笔旧设备的折旧,而这些旧设备短期内不会被淘汰。这种公司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享受税收减免待遇(设备的折旧费用是免税的)。这些折旧使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远远大于报表上的现金流,容易使一般投资者低估其股价。但林奇对现金流量的定义非常严格:“如果你根据现金流来购买股票的话,请确信这个现金流指的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是指在正常资本投资支出之后留下的现金。这是一笔只进不出的现金。”

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

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

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销了你那些下跌50%、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

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选股时就进行投资组合

“那些赔钱的股票让我注意到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个股上都赚钱。依照我个人的经验,在我们所构造的资产组合中如果有60%的个股能够赚钱,这就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资产组合了。”

将1 000美元投资于一只业绩很差的股票,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损失1 000美元。而将1 000美元投资于一只行情不错的股票,也许几年之后投资者可以赚到10 000美元、15 000美元,甚至20 000美元。投资者只要挑选到少数几只业绩非常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一生的投资成功,他们从这几只业绩不错的股票上赚到的钱会远远超过在那些比较差的股票上遭受的损失。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两种完全对立的投资组合管理观点。林奇却并不偏执于某一种组合模式:“寻找一种固定的组合模式不是投资的关键,投资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某只股票的优势在哪里。”

林奇认为,确定投资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票价格是否合理:“假设你做了正确的研究并且买了价格合理的股票,这样你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风险最小化了。”相反如果购买了一只价格高估的股票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为即使这个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投资者仍然难以从中赚钱。

林奇认为,投资应该尽可能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好股票,而不能单纯为了多元化投资于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一是你对该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二是你通过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分析研究的结果可能是一只股票,也可能是多只股票符合以下标准,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判断来决定投资组合持有股票的多少。但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多元化投资而投资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对小投资者来说愚蠢的多元化投资如同恶魔一样可怕。”

但林奇同时也认为,为了避免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只投资于一只股票是不安全的,一个小的资产组合中应含有3~10只股票较为适宜,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有可能产生更多收益。(1)如果你希望寻求“10倍股”(ten bagger),那么你拥有的股票越多,在这些股票中出现“10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2)拥有的股票越多,资产组合调整的弹性就越大,这是林奇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认为,林奇的投资成功在于其只投资于增长型股票,其实林奇投资于增长型股票的资金从未超过基金资产的30%~40%,余下部分被分别地投资于其他类型的股票以分散风险。“尽管我拥有1 400只股票,但我的一半资产投资于100只股票,2/3投资于200只股票,1%的资金分散投资于500只定期调整的次优股。我一直在找寻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股票,却并不执著于某一类型的股票。”(3)选择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是林奇的投资策略之一。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4)选择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是林奇的又一投资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喜欢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科技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的成功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5)最恐怖的“馅饼”之一就是购买了一家振奋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却没有获利。以前,林奇曾看上这类公司,是因为他的消息来源(通常很可靠)低声告诉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规模太小,不适合基金投资,不过你可以考虑自己投资。”当然,伴随着可靠资讯的,常常是一些动人的情报,但林奇无论是在阿尔汉市纳矿业公司上,还是在美国太阳王等公司上都无一例外地赔了钱。

林奇认为,在选择分散投资的对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增长缓慢型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大笨象型股票是低风险、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你确信了资产的价值,资产富余型股票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周期型股票取决于投资者对周期的预期准确程度,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风险、低收益。同时,十倍收益率股票易于从快速增长型或转型困境型股票中获得,这两种类型的股票都属于既是高风险又是高收益类型的股票,越是有潜力增长的股票越有可能下跌。

林奇认为,在投资组合管理中,要不断地复查自己的股票,同时仔细观察股市动态,根据公司及股市的变化对股票进行适当调整。

进行长期投资

林奇曾说过:“不考虑那些偶然因素,股票的表现在10~20年的时间里是可以预见的,至于想知道它们是否在今后二三年内走高或者走低,不如掷个硬币看看。”林奇从不去考虑所谓买入时点或试图预测经济走势,只要所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他就不会卖出股票。

事实上,林奇曾对寻找买入时点是否是有效的投资策略做过研究。根据其研究结果,如果一名投资者在1965~1995这30年中每年投资1 000美元,但很“不幸”,赶在每年的高点建仓,那么这30年的投资回报年复合增长率为10.6%。如果另一名投资者在同样时间段内“有幸”在每年的最低点建仓1 000美元,那么他将在30年中获得11.7%的投资回报年复合增长率。

可见,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时点买入股票,在30年的时间里,第一位投资者每年的回报率只比第二位投资者少1.1个百分点。这个结果让林奇相信费心去捕捉买点是没必要的。如果一个公司很强,它就能挣越来越多的钱并让自己的股票价值不断提升。因此,林奇的投资工作就变得很单纯,去寻找伟大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

这些伟大的公司股票指的是那种股价可以翻十倍的股票,而实现这样的惊人回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长期持有,即便它很快就涨了40%甚至100%也不考虑卖出。但大多数投资者包括许多基金经理在内却在卖出或减少持有可以继续盈利的股票,反而对亏损的股票不断增仓期望能拉低成本,这种行为被林奇戏称为“拔走鲜花却给杂草施肥”。林奇不仅是一个股票投资者,更多的时候,他把投资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投资在他看来,是一门艺术,当你对它忠诚的时候,它才会对你忠诚。

第3章 林奇这样划分公司股票

缓慢增长型

1.缓慢增长型公司的特征

此类公司一般而言,通常规模巨大且历史悠久,这类公司一般来说其收益增长速度比本国的GNP稍快。GNP(国民生产总值),英文全称Gross National Product,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在一开始,它们也和快速增长型公司一样有着比国民生产总值稍快一些的增长速度,只是后来当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慢下来时,该行业中的绝大多数公司或由于精疲力竭,或由于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或由于不能再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会而停了下来。这类公司主要是那些和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如电力行业。20世纪70年代,由于电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消费者开始学会节约用电,电力公用事业公司也因此失去了增长的动力。

缓慢增长型公司是行业或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快速增长型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会转换为缓慢增长型的公司,而缓慢增长型的公司在一定的契机下会再次成为快速增长型的公司,比如行业复苏、政策扶持、产品更新加快以及新产品上市等。

2.如何投资这类公司

这类公司都是几乎不可能倒闭的大公司,从每年的分红方案看,这类公司往往会给投资者以稳定而较高的股息,因为当公司不能有效地扩展业务时,它会很慷慨的支付股息。购买这种股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因此需要知道这些公司的股息是否总能按时派发,以及它的股息是否能够定期增加,在可能的情况下,核查收益中有百分之多少作为股息支付。如果这一百分比较低,说明公司即使身处困境,也仍有余力。虽然它的收入减少,但仍能维持股息水准。但是,如果这一百分比过高,赚取股息的风险就较大。另外,它的股息派发率不宜过高,因为如果股息派发率太高,在收益下降时可能不能保证按时派发股息,因此,对这类公司最主要的是关注其价格波动的情况,按照市盈率衡量你是否为该公司的股票支付了过高的价格。

从公司的发展来看,林奇觉得公司的负责人应该把心思更偏重于公司的扩大经营和生产,一直大量支付股息是最简单的方法。当然这个问题也要客观评价,比如在不扩大生产经营的情况下支付股息的公司是优于不支付股息公司的,最起码在公司治理方面会先进一些。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这样的公司很少,因为这样的公司增长速度不快,股票价格也不会上涨很快。对于一个追求高收益增长的基金管理人来说,不太重视这样的公司也在情理之中。

稳定增长型

1.稳定增长的原因

林奇认为,稳定增长型公司具有庞大的规模、很强的抗风险性,绝大部分是因为这类公司的行业优势,它们往往属于不可缺少的行业。正如林奇所言,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但人们仍得吃玉米片。他们可能会减少旅行的次数,推迟购买汽车的时间,减少对衣服和贵重饰品的购买,以及在吃饭时点较少的龙虾,但他们吃的玉米片仍然会跟以前一样多,甚至为了弥补少吃龙虾的情况,吃更多的玉米片。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这些毕竟都是与人们最低的生活需求联系在一起的。

2.稳定增长型公司的特征

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像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贝尔电话以及高露洁那样的公司。这些拥有数十亿美元市值的庞然大物的确并非那种反应敏捷的快速增长型公司,但它们的增长速度要快于那些缓慢增长型公司。打开这类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可以看到,它们既不像华北平原那样平坦,但也不像珠穆朗玛峰那样陡峭。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价格显得不急不缓,长期来说也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收益。

3.如何投资这类公司

投资于稳定增长型股票能否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取决于买入时机是否正确和买入价格是否合理。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两年时间内能从高露洁股票上获得50%的回报就应该相当满意了,并且该考虑要不要卖掉了,然后再选择那些相似的、价格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反复进行同样的投资操作。

当投资者购买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时,这种类型公司盈利的年均增长率为10%~12%。通常情况下,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在上涨了30%~50%后,他会选择获利了结,再去购买另一个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因为还有其他相似价格的并且有更多上涨空间的股票可以选择,这些股票往往会让林奇获得更多的收益。另外,必须考虑进来的一个因素是,林奇投资一个核心股票的时间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更长。

林奇喜欢持有这类股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资产组合中保留一些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或股市走下坡路时,这些公司因其价格的相对稳定总能给资产组合提供较好的保护。

我们在选择投资这类股票时,应注意检查这类公司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的多种经营情况;检查公司的长期收益增长率,尤其是最近几年它的长期收益增长率是否一直保持比较一致的增长速度;了解这类公司过去是如何在经济衰退以及市场大跌的困境中恢复过来的;检查公司是否过多地扩大业务范围,因为这样做会降低未来的收益;检查公司长期增长率,看其近年来是否保持了增长势头。并且在长期持股前,考虑公司在过去的经济衰退和市场下跌时期经营情况如何。例如,麦克唐纳快餐公司在1977年的萧条时期经营情况很好,在1984年的萧条时期有过滑坡现象,在1987年的萧条时期跟其他公司一样困难重重。可是最终渡过难关,所以说麦克唐纳公司股票是挺不错的保险股票,这种股票可以放心持有。

隐蔽资产型

1.选择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原因

林奇指出,隐蔽资产型公司是任何一家经营你所知道的有价值资产的公司,而这种有价值的资产却被华尔街的专家忽视了。他说,资产跟现金一样简单,有时资产是指房地产。资产买卖的对象可以是金属、石油、报纸、专利药品、电视台,甚至可以是公司的债务。专家的眼睛往往一味盯着投资大众都关注的公司,而一些有着很大升值潜力的隐蔽资产型公司却被忽视了。他们或许认为所有能增值的股票都已一网打尽,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隐蔽型公司股票最可能是其中的漏网之鱼。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发现并抓牢这只大鱼,让它为我们带来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2.隐蔽资产型公司的特点

隐蔽资产型公司是指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中,某一投资者注意到了这家公司所拥有的而大多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的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的那些公司。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股票的当地人可以利用当地优势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有一些公司隐藏着一些隐形资产,导致公司价值被低估,比如:拥有自然资源(如土地、房产、木材、石油、贵金属等)的公司,把这些自然资源按照历史成本记录在公司账面上,但是其账面价值显然已经与其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可口可乐这种品牌拥有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的价值;其他用历史成本法记账容易低估的资产,如专利权、有线电视的特许经营权、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由一家大型母公司全部或者部分控股的子公司中会存在隐形资产;当一家公司持有一家独立公司的股份时会存在隐形资产;转型困境公司获得的“税收减免”待遇也是一种隐形资产。

3.如何投资这类公司

在林奇看来,最典型的隐蔽资产型公司可能是佩恩中央铁路公司。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佛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任何一个与该公司打过交道的人都可能会发现它的股票非常值得购买,事实上这只股票后来上涨了8倍。

林奇认为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只要用心等待,一般都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对所投资的公司有着真实而深刻的了解,关于它的价值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出上市公司的隐蔽型资产,一旦发现这些资产价值连城,又尚未被纳入会计报表或没被市场大众发觉(股价偏低),你就可以100%地断定这家公司是隐蔽资产型公司,然后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购买时不要有丝毫的犹豫,放心大胆地筹码通吃,而且在购买之后也不要轻易抛出,要持久而充满信心地等待市场的价值再发现。做股票做到这个份上,不是股精就是股神,要知道,手中的股票一朝升值,财富就有爆炸的可能!

周期起伏型

1.周期起伏型公司的特征

周期型公司是指那些销售收入和盈利以一种并非完全可以准确预测却相当有规律的方式不断上涨和下跌的公司。在增长型行业中,公司业务一直在不断扩张,而在周期型公司中,公司发展过程则是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在生活中,诸如福特汽车公司,以及航空、轮胎、钢铁、化学等一类企业大多都是周期型公司。

当经济走出衰退进入繁荣阶段时,周期型公司股价的上涨要比稳定增长型公司快得多,与此相反,经济开始衰退时,周期型公司股东的钱包也会严重缩水。如果投资者在错误的周期阶段购买了周期型公司的股票,会很快亏损一半还要多,并且还要等上好几年时间才会再次看到业务重新繁荣。林奇指出,“周期型公司的股票是所有类型公司中最易被误解的股票。正是这类公司的股票最容易让粗心的投资者轻易投资同时又让投资者认为它最安全。”因为主要的周期型公司都是些大型的著名公司,投资者会很自然地将其与那些值得信赖的稳定增长型公司混为一谈。林奇认为,时机选择是投资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关键,投资者必须能够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如果投资者在与钢铁、汽车、航空等有关的行业中工作,那么投资者已经具备了投资的某种特殊优势,这种优势尤其是在周期型公司股票的投资中更为重要。

在萧条期有迹象结束的时候,带领整个市场走出低迷的,往往是周期型公司,这个时候投资周期型公司获利2~5倍是完全有可能的。

2.投资的注意事项

投资周期型公司的必修课程是了解该行业的周期,如果对自己持股的周期型公司了如指掌,就有预测周期的优势。例如,人人都知道汽车工业是周期性发展的。三四年低潮期之后便会出现三四年高潮期,情况总是如此。汽车旧了之后总要换新车,人们可以把换新车的计划比你预想的推迟一两年,但最终他们要买新车。汽车工业的状况越是不佳,复苏的程度就越大。也许近一年销路仍然不佳,会带来更长时期、更为持久的销路高潮。如果最近5年里汽车销路不错,说明汽车工业已到了一个周期的中间阶段,也许接近了繁荣周期的结束。可见,对周期型行业来说,预测高潮期比预测低潮期要容易得多。

在实务操作时要注意:由于大家都希望抢在周期型公司股价变化的前面买入或者卖出,因此周期型公司的股价变动相对于其基本面变动有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注意周期型行业和周期型公司的区别,在经济复苏时,应该寻找周期型行业中最能从经济复苏中获利的公司;密切关注存货的变化情况以及产品的供需关系;注意市场的新参与者;市盈率是否在收益增加时大幅下降;公司最好不太过于依赖周期型的大规模资本支出。

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核查可能增加公司财富的产品是否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活动,如里格斯长袜既是公司的赚钱产品,又是其主要业务产品,而莱克桑塑料制品则不是如此。(2)核查近年来的收益情况;核查公司是否在两个以外的城市或地方获得成功,以证明公司扩大业务的地区计划是否行之有效;核查公司是否还有发展余地。(4)核查是否几乎没有企业单位股东,是否仅有极少数股票分析人员听说过该公司的名字。对于迅速发展的企业来说,这是做其股票的一大优势。

困境反转型

1.困境反转型公司的特征

困境反转型公司是那种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并且几乎要按照法律规定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它们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有着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投资者对它们的发展都非常绝望,认为它们永远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然而它们中的一些实力派最后却总能摇晃着挺过去,并在短短的时间内恢复发展,创造一个惊天神话。

林奇把困境反转型公司分为5种类型:(1)“出资挽救我们否则后果自负”类型。林奇认为它们复苏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上,如果政府能提供及时足够的帮助,股票再次升值是指日可待的。(2)“谁会想到”类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肯·爱迪生公司,它的股票曾从12美元很快下跌到几乎2美元,这实在是出乎投资者意料之外,并叫其痛心疾首的悲惨之事。然而不久之后,肯·爱迪生公司的股票竟然又强力反弹起来,一下子从2美元上涨到53美元之多。毫无疑问,这次上涨又造就了一大批富翁,他们谈到此事,也只有幸运的感叹:“谁又曾料到呢!”(3)“问题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严重”类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三里岛核电厂,该公司曾在发生过一次核泄漏事件之后而陷入困境,这令许多投资者都闻之丧胆。然而林奇则认为“问题没有我们预料的那么严重”,依然选择购买三里岛核电厂的控股公司通用公共事业公司股票。过了几年,通用公共事业公司决定重新启用另一个核反应堆,这样一来,林奇所购买的股票就开始上涨。林奇的投资也因此狂赚不已。(4)“破产母公司中含有经营良好的子公司”类型。当州际百货公司发展不善面临破产之时,其一家子公司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发展势头依然良好,所以当它独立地从母公司分离出来后,其股票价格在短短的时间内上涨了近60倍,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5)“进行重整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类型。比如固特异公司减少了石油业务,卖掉了一些发展缓慢的子公司,并把经营重心重新转向自己最擅长的轮胎制造业务,于是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新生,公司股票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

至于年均收益增长率低于GNP增长速度的公司、收益趋势下降的公司、收益波动频繁的公司和年均收益增长速度太快的公司,都不是可投资的对象。前两者显而易见,而后者则由于增长太快风险必然非常高,而且你也很难期望30%以上的收益增长速度能保持3年以上,更不用说10年。

2.如何选择困境反转型公司

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价往往能够非常迅速地收复失地,这已经为许多此类公司的情况所证明。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的最大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这类股票的上涨和下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并非所有的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都能够困境反转,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使得投资这类公司的股票在整体上投资回报非常丰厚。买入的时机合适能给你带来几倍的回报,因此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这类公司。

这类公司的复苏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灾难当头、危机管理、财务稳定、最终复苏,买入的时机可以选择在第二阶段第一条好新闻传出来的时候,也可以选择第三个阶段。投资于有问题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的业绩要好于一般的问题公司,原因在于公用事业类公司是受到政府管制的,政府很难真的让它们破产。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公司:(1)公司拥有多少现金、多少债务。例如苹果计算机公司有2亿美元现金,身处危机之中时并无债务,于是你可推断该公司不会破产。(2)债务结构如何,即不能有太多一旦公司出现问题就立刻会被追回的债务。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现名内维斯达尔公司是使投资者失望的可能复苏企业,因为公司印发了几百万张新股票售出以换取资本。结果公司是复苏了,但其股票未复苏,所以投资者的希望又破灭了。(3)在解决困难时公司最多能在赔本的状态下经营多长时间;能否依靠债权人摆脱破产危机,在破产的威胁面前债权人是否会让步或者出面支援;如果这家公司破产能给股东留下点什么;公司打算怎样转型,是否已经关掉或者出售那些赔钱的子公司,这么做是否会给公司的收益带来很大的变化。例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是可能复苏型企业的又一典型例子。1983年10月该公司宣布它将撤出家用计算机行业(又是一个对手如林的热门行业),仅在1983年里,该公司家用计算机部门就损失了5亿美元。这一决定也是为了降低损失,但也意味着公司会集中精力发展其拳头产品半导体和国防工业用品。宣布这一决定的第二天,股票就从101美元上涨到124美元,4个月后又上涨到176美元。(4)产品是否又成了抢手货;成本是否得以降低,如果降低了成本,产生的效果是什么。例如克莱斯勒公司关闭了一些工厂,大大降低了成本。该公司还让一些企业生产过去由自己生产的许多部件,并因此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它从一个高成本汽车生产公司变成了一个低成本汽车生产公司。

快速增长型

1.“快速增长型公司”的特点

林奇毫不掩饰地说,“快速增长型公司”是他最喜欢投资的类型之一。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这类公司的特征是:(1)规模特点。这种公司通常规模较小,但却有很高的增长率,在中国,这一类公司的增长率应该是年净利润增长100%~130%的公司。显然,对公司规模大小的确定,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实际来判断。在美国属于规模小的公司,在中国很可能是属于大公司,而在中国属于规模大的公司,很可能在美国只能算是中等公司甚至小公司。

另外,判断公司的规模大小,还得结合行业来看。一般来说,成熟行业的公司规模相对较大,而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相对来说小公司更多。如钢铁行业中的小公司,在其他新兴行业中很可能就是属于很大规模的公司了。(2)行业特点。一般来说,“快速增长型”公司大多处在快速增长型行业中。但是,快速增长的公司与快速增长的行业并不完全等同,也就是说,在快速增长型行业中也会有增长较慢的公司;同样,在增长并不快速甚至停滞的行业中,也会有快速增长的公司。对于林奇来说,他甚至更喜欢在他并不看好的行业中去寻找快速增长型公司。

我们投资这类公司,只要它们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股票就能提供丰厚的回报。林奇指导我们要寻找那种资产负债表良好又有巨额利润的公司,操作的关键是要计算出它们的增长期何时会结束以及为增长所付出的资金有多少。例如,啤酒行业是一个增长缓慢的行业,但通过占有市场份额以及吸引竞争对手的客户,Anheuser—Busch已经成为一家快速增长型公司;酒店行业的年增长率仅仅只有2%,但通过占有行业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马里奥特的年增长率却在10年中年均达到20%。

2.注意事项

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反而是那些萧条行业、低速增长行业、沉闷的行业、令人厌烦和业务简单的行业可能增长更快。因为注意的人少,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也因为新行业成长太快,容易吸引太多的关注和众多的竞争者而导致谁也无法从中赚钱或者收益增长非常不稳定。(1)任何成长型企业,如果市盈率超过40倍都很危险。因为即使成长最快的公司也很难保持超过25%的长期收益增长率,超过40%的少之又少。过于高速的成长根本难以持久,也会使企业走向自我毁灭,尤其是那些过度负债的。所谓高增长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同样,快速增长型公司也相应地较其他类似的公司有更大的风险。林奇特别提到那些刚成立不久、被过分吹嘘而又存在资金短缺的公司,他认为类似这样的公司风险会更大。这样的公司一旦遇到困难,很可能的结果就是按《破产法》相关条款申请破产保护。

在这种类型公司中,还有一类公司最终没有破产,并摆脱了困境,但活过来后变成了缓慢增长型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存在着股价大幅下跌的投资风险。

还有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经过了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放慢,规模小的公司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而规模大的公司则也会面临迅速衰退的风险。(2)投资这类公司还要关注公司在不同地方扩张的效果如何(即在一个地方的成功能否在其他地方成功复制),以及它的市场是否接近饱和(市场接近饱和则成长难以持续)。

要密切关注这类公司的扩张速度是在加速上升还是在逐渐放缓,如果是后者,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收益增长速度的下降意味着市盈率的快速降低,公司股价会大幅度下降。(3)需要密切注视存货和供求关系,注意是否有竞争对手进入了市场,这通常是个危险信号。(4)公司规模与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是否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也有很大关联。(5)公司最近几年收益的增长情况。(6)股票的市盈率是否与公司的增长率一致。(7)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尤其是资金不能短缺。(8)公司的股票是否热门,热门的容易被高估。

以上这些通通都是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考虑的。

第4章 林奇这样买入股票

买入股票时机

林奇不在乎股票是上涨还是下降,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转折点。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即所谓的最低点购买),也许某种股票3个月前是60美元,而现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资的唯一依据是根据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最近的股市行情做出判断。在林奇看来,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再增加投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林奇通常选择下列四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300%的收益。(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3)绩优股,带有防御性,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看法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在任何一张既有股票价格走势线又有收益线这样的股票走势图上,投资者都会看到这种股票价格走势与收益走势基本相符的情形。林奇这样总结股票价格波动的规律:“股票的价格线与收益线的变动趋势是相关的,如果股票价格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还会恢复到与收益线的变动相关的趋势上。人们可能会关心日本人在做什么、韩国人在做什么,但是最终决定股票涨跌情况的还是收益。人们可能会判断出市场上股票短时间的波动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波动情况还是取决于公司的收益。”

例如,道氏化学公司1971~1975年和1985~1988年间收益增加时股票价格随之上涨。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也就是从1975~1985年,道氏化学公司的收益波动很大,同时股票价格的波动也很大。

1958~1972年间,雅芳公司收益持续上涨,股价也相应从3美元上涨到惊人的140美元。尽管大家对这只股票普遍看好,但相对于收益来说股价明显太高了。1973年公司收益大跌,让投资者幻想破灭,股价也随之大跌。

林奇认为,选择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的前提是发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事实上,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总是在当你自己确信发现了价位合适的股票的时候,正如在商场中发现了一件价位适宜的商品一样。”

林奇从多年投资经验中发现最佳交易时机可能出现在以下两种特定时期:

第一种时机是出现在年底。股价下跌最严重的时期总是出现在一年中的10~12月之间,这并非偶然,因为经纪人和投资者往往为了年底消费,愿意低价卖出股票。机构投资者同样喜欢在年底清除一些亏损的股票以便调整未来的证券组合。所有这些抛售行为将导致股价下跌,对于价位较低的股票影响更加严重。

第二种时机出现在每隔几年市场便会出现的崩盘、回落、狂跌时期。在这些令人惊慌的时期,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勇气在内心喊着“卖出”时仍镇静地买入,就会抓住那些曾认为不会再出现的良机。对于那些经营良好而且盈利可观的公司股票,在市场崩溃时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资时机。

当这只股票确实值得买入时

找到一个好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战略还只成功了一半,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林奇在评定股票价值时,对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盈利评估集中于考察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盈利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扬。资产评估在决定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非常有指导意义。

与以巴菲特为代表的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不同,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现代派投资家是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价值就买。

林奇做股票生意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不迷信技术分析,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他总说:“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林奇的调查研究不仅仅限于枯燥的报表数字,对于他来讲,在逛街购物时也要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对象。

某次,他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某玩具公司的讨论,便决定到销售这个玩具的商店看看。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个玩具商店,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亲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最终使林奇相信了这家公司,果敢地买进该公司股票。而另外一次,在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这家公司办的汽车旅馆里足足住了三夜。

林奇看报纸时不但注意好消息,而且还特别关注坏消息。林奇说他选购的许多股票常常是先从12美元一股下跌到每股6元,然后再上升到30美元,而对此投资者应该有思想准备。投资者如果对于某个企业特别了解,特别喜欢,那么在市场下跌时反而应该多投一些。在没有发现能吸引你的公司之前,干脆把钱存入银行,或者买一些国债。

林奇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思想开阔,不怀偏见,尽可能多研究些企业。他认为多数投资者的头脑都不够灵活,思想不够开通,偏见太多,偏重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殊不知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杰出的公司。

1.冲在最前面

林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实践家,而不是一个理论家,因此,他不太在意对宏观因素的分析,也不关注所谓的技术分析,而是强调基础分析,强调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做具体分析,从中寻找能涨10倍的聚财机会。这才是他成功的经验。

他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投资的机会。当一家面临破产的公司有新产品或者营业额比上年好,或者某项政策对企业有利,他也会去购买这家企业的股票。如果总的趋势对这一行业有利,他不会像巴菲特那样只买好的,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也许是几家,也许会多达十几家。他并不一定要对一个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后才会买它的股票,他关键是先要看好这一行业。林奇也不限于某类股票或行业,成长股、实值股可以,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要的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期限收益的最大化。因为,他认为如果投资集中于某种单一类型的股票,当这类股票价格大涨以后,投资者如果不卖掉,就会失去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去投资自己不太熟悉的行业,往往又容易出问题。因此,林奇十分注意他的资产灵活性和多元化,主张以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风险。

2.见风使舵

林奇经常改变他投资的方向,就像赛艇比赛一样见风使舵。他自称,如果购买的股票在3个月以后仍有四分之一值得保留的话,那就很满意了。

林奇所投资的1 400多家公司中,全美最大的100家企业占其投入资金的一半,其次的100家企业占17%。他每天要卖掉5 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也许大赔钱也许大赚钱的5 000万美元股票。

当他发现手中持有的某些公司股票稍稍超过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立刻卖掉。而市场上的某些股票稍稍低于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马上购进。他总是在毫不犹豫地追求哪怕是很小的差价。

企业会发生变化,竞争局面会发生变化,工厂也可能出现问题,企业环境会变,国家政策也会改变。一旦情况改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如果林奇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希望升值却没有升,他会立即将它卖掉。

林奇注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业务,而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利率的变动等并不关心。他宁可投资一家不受人欢迎的业内经营有方的企业,也不投资一家热门企业。他认为:越是热门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结果人人都赚不到钱。

正是林奇大胆而稳健的操作,使麦哲伦基金保持了极高的收益率。1990年,功成名就的林奇退休了。在他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倍。

等待最佳时机,而不是错过时机

价值投资者指望着市场的估值能力出现偏差,在市场出错的时候买入,然后等着市场自己来承认错误。这就是所谓价值投资的定义,不精确但是很实用。这里面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只有市场神经错乱的时候,他们才有买入机会;可是他们却在盼着市场纠正自己的错误,以便卖出。从全局来看,如果市场一直都错误下去,或者是从来不出错,该怎么办呢?

能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大家能够准确的指出,市场在什么时候是错误的?在股价暴跌、年末等几种时期,股价出错的可能性是不是最高?市盈率低的股票是否就是好的投资对象?如果30~50倍的PE(私募股权投资)属于泡沫,那么类似于中国股市这种常年运行在此水平上的市场,是不是压根就没有价值投资的容身之所呢?

林奇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

林奇注重对公司隐蔽性资产的挖掘。他认为在金属和石油业、报业、电视台、药业等行业,甚至有时在亏损的公司中,都有隐蔽的资产。这些隐蔽性资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笔现金,也可能是房地产或者是税收优惠等等。1976年年末,沙石滩公司股本规模为170万股,每股为14.5美元,整个公司的价值仅为2500万美元。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1979年5月),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 200万美元买下了沙石滩公司,沙石滩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买下沙石滩公司后的第二天,就把该公司的砾石场以3 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砾石场只是沙石滩公司诸项资产中的一项,换句话说,仅砾石场这一项资产的价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资者买下整个公司所需的资金。所以,砾石场周围的地产、德尔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岛的2 700公顷的土地上1 300年的树木、一家旅馆、两个高尔夫球场等就成了白送上门的财富。

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

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耽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把上述这种状况称为“华尔街滞后现象”。林奇最得意的投资: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巴奈投资公司才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巴奈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买股时股价

人们买迪斯尼、锐步,或任何其他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和投资摇滚乐团的目的相同,都是期望这些公司的盈余能增长,而且这个盈余能反映在股价上,可以赚取股价上扬的资本利得。

股价与企业的盈余能力息息相关,这个简单的问题常被忽视,甚至连老练的投资者也无法幸免。由于股价本身有涨跌的循环,专看股价报价系统的投资者,他们看股价的涨跌,就像赏鸟的人观看同类鸟聚集的习性一样,他们研究交易模式,画出股价上下曲线走势图,试着去洞悉什么时候应该买卖某些公司的股票。事实上,投资者不需要这么大费周折,最重要的应该是放在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及获利展望上。如果盈余持续增长,则股价注定将继续上扬;它可能不会立刻上扬,但终究是上涨的趋势;而假如盈余下降,则股价下跌将是必然,盈余衰退使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下降,就像摇滚乐团失去其群众魅力、唱片滞销,其投资价值将下降一样。

在未来几年内盈余是否继续增长,是选股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在过去,股票的长期投资年平均获利率是8%。这是因为,公司平均每年增加8%的盈余,但在一般状况下,会再加上3%的股利配发。根据这个假设前提,当投资绩效好的公司时,投资胜算将很高,当然,这些公司有些会让投资者获利,有些却不尽然,但平均来说,它们的盈余每年将成长8%,加上发放3%的股利,所以,你将得到年报酬11%的获利。

股价本身并不能明白地指出你的投资是否正确。你可能听某些人说:“我不投资IBM股票,因为100美元一股股价太贵了。”其实他们可能付不起100美元去投资一股IBM股票,但事实上,一股100美元的成本,跟IBM股价是否太贵根本无关,就像一辆15万美元的蓝博基尼(Lamborghini)跑车,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太贵,但是对这辆名车本身来说并不贵。相同的,100美元一股IBM股票可能太贵,也可能不贵,这完全取决于IBM公司的盈余。

如果IBM今年每股盈余是10美元,也就是你用十倍的盈余——每股100美元去购买IBM股票,其市盈率即是十倍,这样的市盈率在今天的市场上是相对便宜的。而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每股盈余只有1美元,则你就付出比盈余高出一百倍的价格去买IBM股票,此时,其市盈率是一百倍,100美元一股的股价就太贵了。

如果你将一大堆公司的股价加总,再除他们的盈余,你会得到一个平均的市盈率。在华尔街,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s)、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及其他类似指数,都有其平均市盈率,而这就是市盈率或者是现在市场的价值。

市盈率是一个值得了解的有用的选股工具,因为这个数据显示出,在一段时间内,投资者所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盈余。当市场上下震荡起伏,其震荡幅度应该在10~20倍之间,而美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1995年是16倍,这表示一般的股票并不算便宜,但也没有贵得离谱。

任何公司,不论是私人企业或公营事业,是属于一个股东或者是上百万股东共同拥有,其经营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单纯的原因——赚取利润。

利润也就是减掉开销后所剩余的盈利金额,是属于全体股东所有,不论是通用电器(General Electric)、百事可乐(Pepsi)、玛维尔喜剧(Marvel Comics),或只是你利用周末在路边帮人洗车,你并不会不求报酬地拎着水桶、捏着满是肥皂泡沫的海绵站在路边,只是为了喜欢洗车,或在盛夏用水管冲车子图个清凉,就算如此,也不代表你不希望有报酬。

同样,投资者也不会只是希望参加股东会,或收到公司所寄的年报而拥有股票,他们去买股票,都是希望所投资的公司能赚钱,并能因此分配到公司的盈利。

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 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 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公司股价从35美元跌到1美元多。

所以说,要认清公司的盈利不一定能让股东受惠。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盈余增长越快,就有越多的投资者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去投资它。那就是为什么冲劲不足的新公司,市盈率常常高达20倍甚至更高的原因,投资者对这类公司常常抱着高获利的预期,因此愿意付较高的成本持有该公司股票;相反的,成熟公司一般市盈率在10~15倍左右,因为这些公司的盈余成长较缓慢,且他们也不会做任何风险高、获利高的投资。

有些公司的盈余增长稳定,属于增长型公司;有些公司的盈余随着景气好坏而起伏,这类公司属景气循环类,如汽车、钢铁、重工业。景气循环类型公司的市盈率倍数比增长型公司要低,因为其营业状况并不稳定,第二年可以赚多少完全视景气而定,但这却是很难估计的。

不过,公司如果赚钱,并不代表股东一定能得实惠,公司通常会采用下列3种方式来处置这些钱:(1)将这些钱转入再投资,比如开更多的店、兴建新的工厂,使盈余成长比以前更快。长期而言,这对所有的股东绝对有利。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可让股东的每一块钱投资有20%的获利,这个投资将比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润要高出很多。(2)公司也可把钱浪费在购买公司用私家飞机、高级主管办公室内浴室铺设大理石装潢、增加高级主管的薪水或以高价购并另一家公司等足以使公司经营费用增加一倍的若干事情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都会对原来正确的投资造成伤害。(3)公司也可用这笔钱在市场上买回自己的股票。为什么要买自己的股票呢?因为公司从市场买回股票后,市场上流动的筹码将减少,股价遂借此推升上扬,尤其是,如果该公司是在股价较低时买进自家股票,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好事。

鸡尾酒会理论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鸡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做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

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

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一点股票风险等话题。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会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我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的情况。“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搜索,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顶、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第5章 林奇这样卖出股票

两种情况要卖出股票

林奇说:“我投资组合中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才利润大增而不在三五个星期之后。”

不断地翻检手中所持有的证券,不仅和林奇须鲸般的投资方式有关,而且和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关。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什么时候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了。二是股价上升过高,超过了盈利的增长。这时卖掉它以后再买另一种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买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的变动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

从价格反常的情况中寻求获利是许多投资者的共识。在证券投资单上,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时候都有一些股票因价格到达某一高位而应该出售,一些股票因价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适于购进。投资者通过对这些股票的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周而复始,不断地从中获取收益,积累财富。但是,林奇与大多数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最多同时经营一二十种股票,而林奇却好似市场的创造者,他同时经营着1 400多种证券,并且时常翻新。

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会先以20美元的价位买入A公司股票,当A公司股票上涨到每股30美元时,把A公司股票卖掉。也许那时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后,他再购买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几股小利润汇集在一起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收益。林奇是一个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他喜欢积少成多,他从不拒绝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润。同时,林奇喜欢每天做一些小决定,而不是每年做几个大决定。他觉得每天做一些小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要比一下子做几个大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少得多。换句话说,一年做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根据平均利润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当然,林奇也同时指出:“当然错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

卖出一只缓慢增长型股票

(1)升值30%~50%时抛出,或者在基本情况恶化时抛出。(2)公司连续两年失去市场份额,并且雇佣另外一家广告代理商。(3)公司没有开发新产品,开始缩减研发经费,并且公司开始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4)公司在收购上花费了太多的资金,以至于它的资产负债表恶化。(5)尽管股价过低,但分红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卖出一只稳健增长型股票

(1)如果它的股价超过收益或者市盈率远远超过同行业正常的市盈率。(2)过去两年中引进了新产品,但前景不明。(3)股票具有15倍的市盈率,同时同行业同质公司市盈率11~12倍。(4)过去一年无官员或董事购买该股。(5)占公司25%的一个重要市场部门易受正在发生的经济萧条的冲击。(6)公司的增长率已经开始放慢。

卖出一只快速增长型股票

(1)公司最近一季商店销售额降低3%。(2)公司新的库存令人失望。(3)公司两位高层管理者和许多重要员工加盟了竞争者的公司。(4)两周内公司有较大范围的宣传活动。(5)公司未来两年的利润增长率是15%~20%,但股票市盈率30倍。

卖出一只周期型股票

(1)关于业绩滑坡的信号出现在一年前。(2)当某些事情开始变得糟糕时,成本开始增加。(3)一个明显的信号是公司的存货开始增加,并且公司对其没有解决办法。(4)商品价格的降低是另一个卖出信号。(5)商品的期货价格低于其价格。(6)商业竞争对于周期性的股票来说也是一个坏信号。(7)公司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有两个关键的合约期满。(8)公司产品最终需求下降。(9)公司增加1倍的资本支出,算起来可以建一家新厂。(10)公司努力降低成本,但无法和国外厂商竞争。

卖出一只困境反转型股票

(1)抛出的最好时机是转型结束后,困难已经解决并且没有人不知道这一点。(2)公司存货增速是销量的两倍。(3)市盈率与预期收益率相比膨胀。(4)公司最大的分公司5%的产品卖给一个主要的顾客,并且这个主要的顾客自己的销量也在下降。

卖出一只隐蔽资产型股票

(1)如果真的存在隐性资产,只要公司无大量会减少资产价值的债务,我们就想持有它。(2)有人想出来并购时。(3)尽管公司股票折价销售,但管理层宣布将发布超过10%的股票为多样化经营融资。(4)计划销售额为2 000万美元的分公司实际销售额只有1 200万美元。(5)公司税率的减少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结转亏损。(6)机构持有者由五年前的25%增加到现在的60%。

不要被假象所蒙蔽而卖出股票

1.不要恐慌而全部低价抛出

林奇谈到:“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价往往会非常低。即使1987年10月19日的行情让你对股市走势惊恐不安,你也不必在这一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把股票抛出。你可以逐步减持,从而最终能够比那些由于恐慌全部抛出的投资者取得更高的收益。因为从198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就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市场已经反弹了400多点。”

2.好股票要有坚定持有的勇气“投资股票要想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林奇最推崇巴菲特面对股市暴跌时的勇气。巴菲特曾经告诫投资者,那些无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坚决持股不动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

第6章 林奇这样解套

独特的投资理念

1.投资机会无处不在

林奇语录:“24小时都有投资机会。”

林奇认为,“从室内到户外,从学校到购物中心,到处可见上市公司。无论衣、食、住、行、居家、公务用的产品,几乎都有上市公司生产的;而从出品香水到制造小刀,抑或生产澡盆或热狗的上市公司,你都可以自由拥有其股权。”由此可以看出,投资机会时时处处存在。无论衣、食、住、行、居家、公务用的产品,几乎都有上市公司在经营或生产;无论公司大小,都有一直保持着良好增长率的典范。

我们试着想象一天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出门开的是一汽生产的轿车;穿着七匹狼生产的休闲套装;出门到苏宁电器购买生活所需要的美的空调和TCL电视;再去王府井百货购买生活用品,在商场中有两面针的牙膏、伊利公司生产的牛奶、双汇火腿肠以及燕京啤酒和张裕红酒;在回家的路上,顺便到福耀玻璃的服务中心换了汽车玻璃;而最终这一切在付账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工行的牡丹信用卡或者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来付账。这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一天,可是已经与这么多上市公司发生关系了。当无数的消费者进入了这个消费市场,就形成了上市公司和消费者之间、上市公司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个网络。在我国还有一个黄金七日假期,所谓的黄金也更多是从消费的角度出发的。这个时候旅游则又成为了一个热点。首先要选择出行方式,一般人们从性价比的角度来选择的话,铁路是首选,而当铁路拥挤的时候我们想到了铁路的建设,想到了中铁二局和晋西车轴。如果选择飞机的话,中国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等都是上市公司。出团旅游呢,中青旅是具有连锁店性质的上市公司。而旅游类上市公司和酒店类上市公司则是我们旅游时几乎都要接触的对象,比如首旅股份、桂林旅游、黄山旅游等都是旅游时非常容易接触到的上市公司。

2.好股票并不一定会很贵

林奇语录:“几乎所有连锁店、速食店、主要制造商或具知名度产品的子公司,你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股东,而且所费不多。”

在社会中常常有很多人在说,炒股炒成了股东是一种悲哀。可是当拿到便宜的好股票时的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比如说,当拿了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旅游一直旺盛,或者是拿了家电类上市公司的股票,该公司产品的销售一直居于市场的领先地位时,我们心里会想又有这么多的利润可以进行分配了。这是一种投资的心态,而这种心态的根源在于好股票便宜的时候投资买入并持有它,成为它的股东。

投资已经逐渐地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环,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在资本市场向好,上市公司愈加规范的今天,通过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方式,无论是大股东或小股东,是享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好的方法。而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也是有益的。正如林奇所表述的一样:“当一家公司发行股票后,它用投资者的钱来增设商店、盖新工厂,或改良产品,使他们能卖更多的产品给更多的顾客赚取利润。当这家公司越来越茁壮兴盛,它的股票也就变得更有价值,投资者会因此得到不错的回报。”(1)投资与消费。

在林奇的眼里,资金可以通过投资上市公司的股票获得更大的收益,关键是处理好前期选择股票的问题。因为很多股票是投资者买得起的。投资者用买一个空调的钱,比如说3 000元,在2006年6月份的时候买300股美的公司(000527)的股票;用买长虹最新款彩电的钱,比如说15 000元,可以在2006年6月份买5 000股四川长虹(600839)的股票。到了2007年,成为股东的投资者则可能分别赚取了另外3个空调和一个彩电,但是把这些钱投到产品上去的时候,则依然是一个空调和一个彩电,这还不考虑跌价的影响。综合来看,如果投资者拿着这些钱去买了这些公司的股票而没有买它们的产品,并且持有它成为其股东,那么现在至少是可以多买几件产品的,这当然也包括了产品降价的问题,但是更主要的是投资收益的增长(假设产品价格不变,可以直观地比较)。

也许有的人现在会想到,我不买的话怎么支持上市公司的业绩呢?都投资去了,谁去买产品呢?这不是问题,也许是因为列举的例子有点特殊,有时候消费的延迟并不代表不购买公司的产品。其实投资后获得收益的增长不是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吗?同时这里的投资并不代表着不消费,消费者的延迟消费可以带来更多更好的消费感受。更何况延迟消费与浪费和炫耀相比,那么前者就更加具有吸引力了。这也提醒我们一点,一些不必要的消费经常会造成无端的浪费乃至损失。(2)把握好投资的时机。

投资者是整个社会循环发展的基础环节,不在于投资者是国家、企业或者个人。当投资显得不是那么昂贵和高深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为自身也会带来投资的乐趣,当对一家公司非常熟悉的时候,再经过审慎的选择和耐心地等待恰当的时机,积累更多的钱去购买它的股票往往会带来让人惊喜的回报。一些质地很好的公司股票价格不一定就贵得让投资者买不起,相反很多时候反而非常便宜,投资者也没有必要认为那些价格高高在上的股票就是好股票。

3.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正如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说过的一样,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无论多么地用功,不论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到了多深,投资的未来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明天的投资结果如何,今天只能给出一个猜测的结果。针对这个问题,个人投资者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做盲目的猜测,而是要做有把握的猜测。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首先注意的就是不要以太高的价格买入;其次更多的是事先和事中分析相关坏消息或好消息可能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再其次每次投资的进出需要有一个规划和步骤;最后要有一个充分的研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投资过程中降低我们个人投资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

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自身灵活自由的优点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奇是顶尖的投资专家,他在潜意识中的那种意识我们需要客观的把握,毕竟大多数投资者无法达到他的境界,这一条也同样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专业投资机构。从他鼓励个人投资来看,是建立在他掌握了股票市场的专业知识和敏锐度,可是这么多新开户的股民包括大多数的老股民能够做到他这一点的恐怕也很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林奇的投资思想,在投资股票前一定要问问买这个股票的理由和自己对这个上市公司的熟悉程度,最起码的要知道以下几个问题:(1)年增长率、盈利预测、产品和服务、市场等,能不能经常看到?(2)值钱的东西,可以估计出来吗?(3)现在股价高吗?不高的话已经涨跌多少了?(4)自己喜欢这个上市公司吗?

当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再去判断买不买,不要听信电视里股评的话,只看正规渠道的信息和公司公告就行了。

林奇在他的书中为入门投资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刚入门的投资者在买入股票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飞镖选股、听别人的小道消息、经纪人的推荐、专家意见以及自己研究。以他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支持最后一种观点的,尽管这是需要积累的一个过程,但投资者即使是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和模拟投资来达到投资的更高境界。其实这也是个人灵活性和自由度的一个体现。

4.投资于熟悉的东西

在细心观察获得投资先机这一点上,国内的知名金融专家波涛先生在接受《北京娱乐信报》采访时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一是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中质地优良的股票;二是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卖出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股票,买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股票,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像美国的巴菲特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成功范例。他在幼年曾经卖过报纸,对报纸及其所属的新闻领域比较熟悉,所以,他就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林奇语录:

在投资这一行积累的20年经验使我确信任何一位头脑正常的投资者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其成就即使超不过华尔街的专家也能够达到和他们一样的水准。如果你稍加留意,就可以在华尔街的专家之前,从自己工作的地方或者邻近的购物中心之类的行业中选出一些前景不错的股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