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印下最美的记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0 21:51:21

点击下载

作者:金庚石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印下最美的记忆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印下最美的记忆试读:

前言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近数百篇中外最美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人生品位。

诚信的力量

一诺千金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跟着工作组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镇,接着坐上汽车到了村里。

开会时我负责照相,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谢谢姐姐!”其他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到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翻翻书包找出两枝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更多的孩子盼望地看着我的包,真后悔没多带两枝。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写李大翠收。”

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两个月了。偶尔翻到那页,“李大翠?噢,李庄小学。”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她们手里。”

第二天还是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婴儿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这一下就是一个月。

快忘了的时候,陕西的信来了,李大翠写的:“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我们经常去镇上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北京的信一定收好啊,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本上记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俺娘不让去。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了呢,万一我们不在别人拿走了呢。那天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书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我看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愧,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永远欠着一个心债,伤了的心拿什么来补呢?

后来陆续又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大枣”,红亮红亮的透着喜庆,里面夹着纸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从那以后,我明白什么叫“一诺千金”,什么叫“言而有信”。

珠峰12小时生死兄弟情

上午7点,面对“全世界最惨烈的自杀”

故事发生在2003年5月。

我是一个记者,当时去采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王石。在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我认识了尼泊尔夏尔巴人边巴多吉,他被指派为我的高山向导。

初见边巴多吉时,我心里凉了半截。这个夏尔巴人太矮小瘦弱了,个头不及我的肩膀,黑黝黝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可能由于高山反应的缘故,他还有点儿咳嗽,我半信半疑:这样一个人,能带我上珠穆朗玛峰吗?

2003年5月26日凌晨1时,我们从8300米的突击营地开始了冲顶行动。

这一次,中国珠峰登山队分成A、B两组。我与王石分在B组,分别由边巴多吉等三名夏尔巴人带领冲顶。刚出发不久,我头盔上的顶灯就坏了。为了保护我,边巴多吉一路与我形影不离,用他的顶灯照耀着我的路程。

走了三个多小时,我感到疲乏和困倦,呼吸也急促起来,因为缺氧,头也涨痛得要命。我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吩咐边巴多吉给我把氧气加到两个流量。边巴多吉不同意:“现在加大流量,等你登顶下来时,就会没有氧气了。”我喘着气说:“不行,我现在快透不过气来了。”边巴多吉迟疑了一会儿,在我的氧气瓶上扭了一下。随后,我又上路了。

上午7点左右,山上刮起了大风,第一个不幸发生了——我戴的风镜的螺丝松动了,呼出的热气直扑风罩,视线一片模糊,无法前行。我只好脱掉羽绒手套修理风镜,刚把风镜修好,另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只手套被风吹落到十几米下的岩石边,而那块岩石则挂在万丈冰川上!

我正准备冒险去捡手套时,边巴多吉一把拉住我,他咆哮着骂我:“你脑子出问题了吗?如果你离开绳索的保护去捡手套,一旦滑落,就是‘全世界最惨烈的自杀’。现在,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下撤。如果你不戴手套登顶,就要以截去胳膊为代价。”眼看登顶在即,我泪汪汪地坚持:“我要登顶!截肢我也要上!我就想上珠峰去看一眼……”边巴多吉沉默了一会儿,一只手套递到了我面前:“戴上吧,想登顶就必须戴上。”我惊呆了。为了帮助我圆登顶梦,边巴多吉竟宁愿自己被冻僵截肢!

我推开了那只手套。边巴多吉抓过我的手,强行给我戴上了手套。然后他把左手插进右腋窝,说:“你看,我可以把手放到腋窝取暖,这样就没事了……”说罢,他率先向前爬去。我的心里涌上一层感动,喉头哽咽着叫了一声“兄弟”。山风呼啸,也许他并没有听到我的呼唤。上午10点,预约死亡与成功咫尺之遥

上午10点左右,我们快到第二台阶了。这时有两条“路”可以走,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听边巴多吉的劝阻,坚持选择了一条“绝路”去走。边巴多吉只好扶着我,让我站在凸出峭壁的那块岩石上,我紧紧抓住绳索,下蹬、运气,拼尽力气向上一跃。但是,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可能是我用力过猛,只听“哗啦”一声,岩石垮塌了一大块,我像一片树叶一样悬挂在了8000多米的绝壁上!我听到边巴多吉“嗷”的一声大叫,刹那间我心如死灰——造化弄人,天不助我啊!

这时,边巴多吉不顾危险冲到了岩石边,他一手攀住岩石,一手拼命地抓我。他的身体已经探在悬崖外,如果他脚下一滑,就会飘落下去……我冲他喊:“别管我,你这样很危险!”他抓了几次,没有抓住我。急得他嘶哑地喊叫:“别怕,你不会死的。我会救你——”可此时其他的登山队员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安全的路。仅凭他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救不了我的。边巴多吉叫我别害怕,他说看到后面又来了一个外国登山队,等他们到达这里时,我就有救了。说罢,边巴多吉唱起一首叫《约定》的英文歌。大意是:太阳跟月亮有约,约定了月亮接受太阳的光芒;冰川和雪花有约,约定形影不离、相伴一生……

边巴多吉的歌声并不动听,但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却另有一种苍凉感。我不再害怕,不再绝望,我相信,山神会被他的歌声打动,定会保佑我。

那个外国登山队终于上来了。他们每个人连成一条线,后面的人抓住前面的人的手,最前面的那个人是边巴多吉,他的一只手被后面的人抓着,他探身在悬崖外,瘦小的身子几乎完全倾斜悬空了……终于,他的手指碰到了我的脚跟,他再向上提了一口气——天哪!他终于抓住了我的一只脚,把我的脚死死地摁在了岩石上。我重新站稳,无法控制地哭了。边巴多吉冲我挥手,用没戴手套的左手冲我做着V字手势。这时,我明显地发觉他的左手已经不太灵活了,我一定要把手套脱下来还给他,他却死活不肯接受。我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在海拔8000多米的地球之巅,我们俩的泪水同时掉落在了对方的肩膀上……下午3点,我差点成了一具尸体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转身走回头路,陡然发现处处都是险境,每挪动一步都像踏在地狱边上一样。而我脑海里还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氧气不多了。如果不及时下撤,氧气是维持不到8300米的突击营地的。可当我检查氧气瓶的时候,却发现氧气流量并没有开到2,而是只开到了1.5——这基本上可以供应我下山的消耗。这时,边巴多吉诡秘地一笑:“请原谅我骗了你。”哦,我的好兄弟!又一次救了我的命。

就在我们下了“中国梯”和“第二台阶”后,珠穆朗玛露出了狂野不羁的个性,“下山风”刮了起来,人无法在风中站立。前方就是“死人路段”,一具被风干的外国人的尸体赫然出现在路中央,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边巴多吉催促我赶快跨越尸体,可我根本不听他的话,索性紧紧靠着死人身边睡下了,因为这是途中唯一可以避风的地方,简直比天堂还安逸……

我彻底醒过来,是在边巴多吉的肩膀上——他正艰难地驮着我往下走。我惭愧极了,这是边巴多吉第三次救我了!见我醒来,边巴多吉喘着气说:“刚才那地方,为什么叫‘死人路段’?就是因为很多登山家下山的时候,在这里避风,睡了几分钟,结果就永远睡过去了。假如你刚才再睡上十分钟,这里就会再添一具尸体了。”晚上7点,我们俩同时滑向深渊

晚上7时,我们快到8300米的突击营地了。胜利在即,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温暖。我冲着边巴多吉用地道的四川话大叫一声:“兄弟,我要请你喝我家乡的苦丁茶——”话音刚落,我脚下一个踉跄,重重滑倒在地。边巴多吉急忙来拉我,可他被我的惯性拉着摔倒了。我俩飞快地向坡下滑去,那是一个70多度的陡坡,坡下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是死亡的深渊。坚硬的冰川和裸露的岩石划破了我们的脸,氧气瓶和冰瓜与冰坡剧烈摩擦,发出刺耳的尖叫。我意识到这次彻底完了。我的心里一片悲凉,没想到,在九死一生登顶成功后,却在下山途中死于非命。难道命中注定我离不开珠穆朗玛峰了?

但奇迹再次发生,在我的一条腿已经掉下悬崖的时候,滑动停止了。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抱着边巴多吉的一条腿,而他正好抱住了身边的一块岩石。我俩同时停止了坠落。

大约挣扎了十多分钟,我们终于一点点地离开了悬崖。当我们小心地爬上十几米的山坡,系好绳索后,我们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哭喊着拥抱成一团。山风呜咽,像是庆幸我们大难不死,又像是被我们的生死情谊所打动!

从上午7点差点进行“全世界最惨烈的自杀”,到晚上7点差点坠入万丈深渊,这一天的惊心动魄,我比任何人的一生经历得还要多!

边巴多吉问我:“兄弟,你还想登山吗?”我点点头:“我这辈子离不开攀登了,我要登完地球七大洲的最高峰,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洋洲的查亚峰。”

下山之后,我注意到边巴多吉的左手越来越不灵活,我使劲帮他搓手活血。他苦笑着说:“没用了,它要休息了……”我心如刀绞。对于一个登山向导来说,失去一只胳膊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我捧着那只冰冷的胳膊失声痛哭!

边巴多吉却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别难过,我们夏尔巴人的一切都属于大山,一手一足甚至一根头发,都属于大山。我的这只胳膊迟早要献给大山,这是山神的旨意……”

我和边巴多吉洒泪而别。保重,我的兄弟!

棉袄

学校里有一位老工友,退伍军人,我们称他为张伯伯。春节以前,我要到大陆的杭州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张伯伯听说以后,就来找我,说有事要请我帮忙。

张伯伯给我看一件好旧好旧的棉袄,他显然早已不穿这件旧衣服了,但是看起来这件棉袄却有十分特别的意义。

张伯伯曾经参加过一场大会战,当时战况非常惨烈,张伯伯经常活在饥寒交迫,既无粮草,又缺弹药的情况之中。

一天在战场上,他看到一个被打死的解放军士兵,他腰上有一个水壶,张伯伯就跑去拿这个水壶。在张伯伯设法解下水壶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小兵还带了不少的干粮。

天气越来越冷,而小兵穿了一件很好的棉袄。张伯伯认为小兵已经死了。他就剥下这件棉袄,穿在军服里面,他甚至还将这位小兵的鞋子也据为己有了。

张伯伯说,如果不是这件棉袄以及那个小兵的水和干粮,他可能会冻死,也可能因为缺水缺粮而死在战场上。所以他一直带着这件棉袄,因为他一直对棉袄的主人心存感激。

张伯伯突围以后,在棉袄里发现了棉袄主人的名字和家乡,这位小兵的家人将他的名字和住址写在一张小纸片上,而这张小纸片就塞在棉袄内部的一个口袋里,小兵的名字叫做李少白,他的家乡是浙江省白际山里的一个小村落。

虽然张伯伯对李少白心存感激,但始终没有同他家人联络。当时他自己只有十九岁,他的感觉是李少白死的时候也只有十几岁。张伯伯来台湾虽然一开始也很苦,可是现在孙子已经在念“清大”的电机系,他虽然过得很好,却一直记挂着李少白的家人,不知道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给了我一笔钱,叫我带到大陆去交给李少白的家人,他说大陆乡下人多半住在老地方,我应该找得到这个地方的。

张伯伯请我务必告诉李少白的家人,他绝对和李少白无冤无仇,他家很穷,当兵是迫不得已的事,当时他也弄不清他为什么要打共产党,他也相信李少白和他一样,一心一意只想早日打完仗,好回去耕田。他说:“我们都是小老百姓,我们小老百姓之间是没有仇恨的。”

杭州开完会以后,我就去白际山了。我们开会的时候,我逢人就问白际山怎么去,没有一位知道。我只有自己想办法,换了好几种交通工具,最后包了一部汽车往白际山上的那个小村落驶去。

李少白的老家在山上,说实话,这里不仅落后,而且也相当荒凉,上山的公路颠得厉害,一路上看不到几户人家,汽车更是几乎完全看不到,偶然可以看到公共汽车带人上下山。因为是冬天,所有的树木都没有叶子,这部汽车似乎没有什么暖气,亏得我穿了一件羽毛衣,再加上当天有太阳,我还不觉得太冷。村庄到了,我东问西问,居然找到了李少白的家。乡下人很少看到汽车来访,纷纷出来看我这个不速之客是何许人也。

这个家似乎人很多,其中有一位长者,他行动不便,必须靠拐杖才能走路,他招呼我坐下。我忽然紧张了起来,不知该如何启口。

我结巴巴地将张伯伯的故事讲完,也完整地转述了张伯伯那段“小老百姓彼此无冤无仇”的谈话,最后我拿出了那张已经发黄了的纸片,上面有“李少白”三个字。

老先生将那张纸片拿去看,整个屋子的人鸦雀无声,都在等他说话。老先生的手有一点抖,他看了这张纸片以后,终于说话了,他说:“我就是李少白,我没有死。”

故事是这样的,李少白在前一天的战斗中被一枪打中了大腿,当场就完全不能动了,一步也不能走,连爬都不能。他的连长找了两个人,将他放上了一个担架,盖上一床棉被,叫这两个人将他送到后方的一个医护站去。

李少白有一个伙伴,在李少白快离开的时候,这个军中伙伴要去了他带在身上的水壶和干粮,因为后方不会缺水缺粮的,李少白不仅给了他水和干粮,也给了他棉袄和鞋子,他反正短时间已经不可能走路,而且棉被也够暖。他完全没有想到他的伙伴第二天就阵亡了。他虽然到了医护站,却成了残障者,走路要靠拐杖,解放军给了他一笔钱,叫他回家。

他有时也曾想到他的那位伙伴,但不知如何和他联络,今天才知道伙伴早已离开了人世。

李少白的一番话,使我不知该说什么,我决定不提张伯伯托我带钱来的事,因为我担心老人家会怕触霉头,还好李老先生打破了僵硬的气氛,叫人弄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粥,也弄来了一些小菜,招呼我吃。我吃得津津有味,从来没有想到可以用粥来招待访客。

老先生问我张伯伯在台湾生活的情形,我告诉他张伯伯在军中时当然很苦,退伍以后,生活稍为改善了一些,最近是很舒服的了,不愁吃,不愁穿。

老先生说他苦了一辈子,因为他是个农人,却不能种田,亏得他太太始终对他非常好,他的家人也一直没有嫌弃他。

我告诉李老先生说张伯伯的两个儿子都是工人,但孙子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其中有一位还是新竹“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生。

老先生一听到这些,忽然兴奋了起来,他说他的儿子们都是农人,但有一个孙子快上大学了。这个孙子极为聪明,县政府给他奖学金,使他能到城里的高中去念书,他今年高三,模拟考的分数非常高,一定可以进入重点大学,现在是寒假期间,孙子出去了,虽然不在家,但马上就要回来了。

总算看到了这个聪明的小子,他说他的分数应该可以进北京清华大学的电机系,我劝他万一进不到清华,进入交大也相当好了。这位年轻人对我这位来自台湾的访客极有兴趣,他透露了他的一个愿望:听张惠妹的歌。他告诉我他的宿舍里有张惠妹的海报。

我灵机一动,将我的羽毛衣脱下来,送给了这位年轻人,我这件羽毛衣极为漂亮,是我太太买给我的,我太太很怕我有糟老头子的模样,所以经常替我买一些穿起来很帅的衣服,可惜我已白发苍苍,再帅的衣服,穿在我的身上就不帅了。

年轻人立刻穿上了这件羽毛衣,果真奇帅无比,他说将来一定要在清华园里穿这件衣服照一张相。而我呢,脱下了羽毛衣,忽然感到了一阵寒意。李老先生看出了这点,他去屋里找了一件棉袄送给了我。

老先生和我道别,他叫我转告张伯伯多多保重,也叫我问候张伯伯的家人,希望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棉袄又跟着我漂洋过海,我见到了张伯伯,他很高兴李少白现在生活得很好,但是他对于那位不知名的恩人心里有无限的亏欠之情。

我无法劝他看开一点,我没有经历过那一场可怕的战争,也许无法了解老兵的想法。

张伯伯在新竹“清华大学”念书的孙子正好来看爷爷,他一眼就看上了那件大陆乡下人穿的棉袄,苦苦哀求我送他,我发现他穿了那件棉袄,的确很酷。

看了这位台湾年轻人的样子,我立刻想起了那位即将在大陆上大学的年轻人。

真羡慕张伯伯和李老先生的两个孙子,他们都有好的前程,他们如果相遇,一定是在非常愉快的场合,也许会在张惠妹的演唱会,也可能是在一个行业的会议中,他们绝不会像他们爷爷们那样,在寒冷的战场上见面了。

如果只有一件防弹衣

四年前,我在读大二,暑期社会实践时,被分到市电视台的一个法制节目组,整日和警察、罪犯打交道,忙得不亦乐乎。

一次,我跟着记者老赵来到刑警队,采访一位据说屡建战功的张大队长。那天,我们还没来得及架好摄像机,队里就接到紧急命令,说有两个持枪歹徒劫持人质,需要刑警队火速支援。机会难得,老赵马上向台里请示,希望参加抓捕行动的拍摄,很快得到了许可,前提是:绝对保证自身安全!

战前会的气氛非常凝重,张队长布置完任务,拿出了七件防弹衣,把其中的三件交给我、老赵和保护我们的一个刑警,面无表情地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状态,不是去游山玩水拍风景,你要绝对保证两位记者的安全!”刑警响亮地回答之后,协助我们穿上防弹衣。

我和老赵都明白,张队长对记者参加拍摄有抵触情绪。也难怪,子弹不长眼睛,如果记者出了问题,他可无法交代。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对张队长的印象大打折扣。

此时还剩四件防弹衣,张队长抓起一件放在自己身边,又把余下的三件递给副队长,轻声说:“给几个干部留着。”他的声音很轻,别的刑警听不见,但是我就在他近旁拍摄,这句话如此清晰刺耳。

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不到两个小时就把歹徒全部擒获,人质安然无恙,只是张队长和一位指导员在近距离抓捕中挂了点彩,都无大碍。

事后刑警队受到市局的嘉奖,我和老赵的拍摄也被评为全台的优秀节目,我还被学校表彰。

这些荣誉却不能让我高兴。

人性是多么不堪一击,在生死考验面前,任何缺陷一览无余!这位受人尊敬的刑警队长,也不过如此!

新学期开学不久,正好赶上“全市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报告会”来我校演讲。碰巧,张队长也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说实话,光听他的发言,的确让人感动,但是一想到那天他的所作所为,我的心就凉到极点。说什么不怕牺牲,爱护战友,都是口号,骗别人可以,却骗不了我!

趁同学们现场提问,我也写了一张纸条递到台上。

我清楚地看到张队长打开纸条,表情凝重。他沉声说:“有同学问,如果面对持枪歹徒,只有一件防弹衣,你会不会和战友抢着穿?”此时的会场一片肃静,大家等待着。

张队长有些停顿,肯定是说到他的痛处了吧。“如果只有一件防弹衣,我一定要穿在自己身上。”张队长平静地说。

台下一片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你倒很诚实,看你如何往下讲!”坐在台下,我居然有些幸灾乐祸。“对于刑警来说,穿上防弹衣就意味着敢于牺牲,无论眼前发生什么,都要冲在最前面。在队里,永远有一件防弹衣是为我准备的。”张队长的话刚说完,台下已经掌声如潮,唯独我呆呆地坐在那里,脑海里闪现出刑警队长抢留防弹衣的情形,还有那句话:“给几个干部留着……”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我也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工作者,在电视台主持“警方热线”节目,每天仍和警察们打交道。

每当我看到一个个身穿防弹衣、出生入死的警察时,心里总是无法平静。对于普通人来说,穿上防弹衣意味着生,对于警察们来说,穿上它却肩负起一种特殊使命,潜台词就是:让我先上,第一个面对危险!

做老师的理由

朋友在一所师范院校任教,开学的第一堂课上,他像往年一样,要求这些新人学的大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选择报考师范院校。

学生们的回答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都冠冕堂皇。这时候,一名瘦瘦小小、来自重庆开县的男同学站了起来,讲述他报考师范院校的原因。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重庆开县一座油井发生井喷,死神裹挟着毒气,在黑暗中向人们扑来。

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廖代成接到教委的电话后,意识到事态严重,顾不得左腿残疾,一瘸一拐地挨个叫醒熟睡的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被叫醒了,他记起家中的亲人还都在睡梦中,他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去叫醒他们。他真想回到家中去唤醒那一个个和他有着骨血之亲的亲人。但时间就是生命,他已经没有时间停留,就和其他老师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们在黑暗中转移……那场灾难中,廖代成家包括母亲在内的五名亲人不幸遇难。

大转移的学生队伍中,教师陈善枝幸运地遇到了儿子。第二天,又累又渴又饿的学生终于盼来食品。

学生们有组织地排起队来,陈善枝的儿子像其他学生一样排在队伍中,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迫不及待地想得到食品。组织学生们排队的陈善枝看到儿子,愣怔了一下,从队伍中拉出了儿子,让他站到了3000名学生队伍的最后面。

儿子泪水涟涟,沙哑着嗓子问她:“妈妈,我也是学生,你为什么要让我排在最后面?”陈善枝嘴唇嚅动半天,才说道:“因为你和其他同学不同,他们都没有妈妈在身边,你有。”

华菲大街136号

从小到大,亨利对书籍的渴望从来没有中断过,他梦想能成为一位作家。可即便这样,这位纽约大学的研究生,还是没能逃脱被解雇的厄运,成为了一名搬运工。

一天中午,亨利百无聊赖地翻着桌子上一张用来包裹工具的旧报纸,上面一个布丁大小的广告吸引了他:“好书从不会折旧,我们之所以折价出售,是因为它值得更多人分享。”这个位于英国伦敦华菲大街136号的马克书店以极低的价钱出售旧书,亨利的眼睛开始炯炯发光——他一直对英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决定邮购!

亨利把残破的报纸带回了家,忐忑地把邮费和自己的索书单按照地址投递了出去,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他自嘲地说:“现在,我总是左肩背着水泥袋,右肩背着大木箱,不知哪个肩膀能担负起自己的未来……”

两个星期后,邮递员带来了来自伦敦的包裹单。亨利激动地取回那一摞珍贵的旧书,每一本都让他爱不释手。特别是书里夹的那封意味深长的回信,更让他激动得久久难以平静:“肩膀上再重的负担也不能影响你担负起自己的未来,因为理想要用心来担负……”信的署名是马克。

就这样,亨利和马克先生开始了关于书的通信。

在马克先生的鼓励下,亨利开始了文学创作。伦敦和纽约距离那么遥远,可马克先生对亨利的体察和关怀却如此真切,马克先生的存在使亨利不再怨天尤人。

曾经有几次,亨利凑足了路费,想飞去伦敦拜谒自己心中的圣地——华菲大街136号,却总是不能成行。有时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安排不允许,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马克先生出差旅行,或者装修书店。这样的通信转眼就持续了二十年。

二十年后的亨利,已经是一家先锋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他一天比一天更热切地盼望能够亲手推开华菲大街136号的门,和亲爱的马克先生畅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终于有一天,亨利获得了一次到伦敦出差的机会。他没有把自己的伦敦之行事先通知马克,他决定给马克一个惊喜。

亨利沿着华菲大街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好像怕打扰了自己与马克先生之间二十多年友情的宁静。他带着当年那张刊登着马克书店广告的残破报纸,和马克先生寄给他的一些书,数着每一栋建筑前的门牌号:“……104、108……136!”136号!就是这个在亨利的信和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门牌号,可就在亨利的目光找到它的那一瞬间,他脸上喜悦的表情突然凝固了——136号门牌旁,挂着一家咖啡店的招牌,而不是马克书店!

亨利不知道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错,还是伦敦的城市系统出了错,他疑惑地推开咖啡店的门,问服务生知不知道有一家马克书店,旁边一位拖地的老妈妈回答了亨利的问话:“这里就是马克书店,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以前就在马克书店干活。”亨利愣住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那马克先生呢?”老妈妈伤感地耸了耸肩:“就是因为他去世,书店才会关门啊,马克先生可真是一个好人……”

亨利慌慌张张地从背包里拿出那张印有广告的旧报纸:“可是……如果马克先生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那么这则广告从何而来?”老妈妈盯着那张残破泛黄、没有日期的报纸看了很久,然后喃喃地说:“凯特,她可是我们那时候的大明星,她死了也有30多年了吧……”

亨利的目光转向报纸上广告边的那条报道,那条死在30多年前的某个大明星的讣告终于道出了这则广告的秘密——这不过是一则旧报纸上的过期广告。

亨利的脑子轰的一片空白。那是谁与他通信二十年之久,还不断寄书给他呢?亨利艰难地控制着自己的平衡,走向大门。就在他拉开门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了:“亨利,你晃得很厉害,是肩上的水泥袋和大木箱太沉了吗?”

亨利转过身,收款台后面的那个女人用她湖蓝色的眼睛静静地微笑着望着他那一瞬间,亨利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个女人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嗨,我是珍妮。”

这个开咖啡馆的女人,在第一次接到一个落魄青年写给马克书店的信的时候,为了帮他重树信心,跑遍了伦敦的旧书市场,有时还把高价买进的书低价卖给他,鼓励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这份真诚的坚持使一个已经关闭的马克书店为了一个大洋彼岸的落魄青年重新开张,一开就是二十年。

一年之后,华菲大街136号出现了一家马克书店,和三十多年前的那家马克书店一样,它用低廉的价钱向爱书的人们出售珍贵的旧版书籍,如果你幸运的话,也许还会收到书店主人的亲笔信函,署名是“亨利与珍妮”……

大师的评语

法国伟大的音乐家柏辽兹,早年生活贫困。直到《幻想交响曲》被李斯特等音乐大家认定是藏在浪漫主义标题后面的古典杰作,他的音乐才被完全认可。

成名后,一位青年音乐爱好者来到他的家,演奏自己的曲子,征求柏辽兹的意见,并想拜他为师。不料,柏辽兹听完他的演奏后说,你根本没有音乐才能,我这样痛快地给你这个结论,是为了使你赶快放弃音乐,另找出路。青年人听了,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柏辽兹的家。

他走到街上,柏辽兹却从楼上窗口探出头来,高声喊道:“我不改变我刚才的评语,但我得补充一句,大师们当初对我也这么说。请记住,你和我当初一模一样。”

人的尊严

学历代替不了经验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那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左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中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地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还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对岸。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怎么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了?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仍然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像所长那样大步向水里跨去。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却反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即以自身为尺度的问题。说来有趣,你所喜爱的,你以为旁人也喜爱,你所恐惧的,你以为旁人也恐惧,你最厌恶的,你以为对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实,事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经竭尽全力地把我年轻时候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嘲笑我唱过的“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和“灿烂的太阳,升起在东方”之类的词,他们说:“您那时候唱的歌的歌词怎么这么水呀?”我感到奇怪,因为我觉得他们唱的歌的歌词才不成样子呢!直到过了很久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他们有时会接受一点我的所爱,但是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所爱。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面,不可能各方面都一致。

我发现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一个母亲从寒冷的北方出差回来,就会忙着给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个父亲骑自行车回家骑得满头大汗,就会急着给孩子脱衣服。父母饿了也劝孩子多吃一点,父母撑得难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贪吃。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老实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讨厌。父母想读书了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发现孩子不爱体育。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更看着孩子不顺眼了。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消极评价,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量人度量出来的?反过来说,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当标尺吗?当他们看到上一代人已经发胖、已经白发、已经少懂了许多新名词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失望啊!你怎么不想一想,老一代也大大地火过呢!英语里有一句谚语:Every dog has its own time.(每一条狗都有它自己的时代)上了年纪的人与年轻人之间,多么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

我无意用简单的进化论观点来认定新的一代一定胜过上一代,但是至少,人们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论、生活方式直至价值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高兴,认为它越变越好,它会变化;你不高兴,断定它越变越坏了,它照旧变化;你给以很高的评价,它要变;你评价极差,认为是一代不如一代,全是败家子,它也要变。

前人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继承、需要珍惜的,后人的变化中,在得到进步、得到崭新的成果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好东西,付出一些也许是太高太过分了的代价。但是想让下一代人不发生任何变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理解这些发展变化,才能占据历史的主动性,才能取得教育或影响下一代的主动权,也才能赢得下一代人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年轻人也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东西继承下来,才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

维护你的尊严

交际中,人们需要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这儿有一些你用得着的策略,它能教人如何对待你。

要用尽可能多的行动而不是仅仅用语言来表现你的反抗。如果你的家人愿承担家庭义务,而你通常的反应只是发发牢骚,然后仍由自己把活干了,那么下次的结果仍将如此,于事无补。若你的儿子应该把垃圾倒掉,可他总忘,那么你只应提醒他一次。假如他在你限定的时间内还不干,你就心平气和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上。用叫他立即把床上垃圾倒掉的做法来教训他,这要比你说很多话来教训他更为有效。

不要干你非常不愿干、或者不必由你承担的工作。两星期内不要割草坪的草也不要去洗衣店,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你经济条件好,就试着雇个人来干这些活,或者向家人宣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般来说,你之所以干着仆人的活,就因为你让人们觉得你将会干这些活,而且毫无怨言。

说些果断的话,哪怕在毫无意义的场合下也要这样做。对饭店服务员、售货员、陌生人、办事员和出租车司机要高声讲话。对专横的人要予以反唇相讥。你必须迈出这第一步,要克服恐惧的习惯。

不要说会招来人们损害你的话。比如,别在人前对自己下这样的评语: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并不精明;我从不明白法律上的问题。这些说法,实际上是在准许别人看不起你,甚至利用你。如果在一个饭店服务员算账时,你告诉他你不善计算,那无异告诉他你不能够找出他计算中的差错。

当你碰到诉苦者、阻碍者、争论者、吹牛者或其他令人讨厌者时,你就平静地用这样的话来提醒他:你打扰了我;你在抱怨永远改变不了的事情。你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越镇静,越直率,你处于牺牲者地位的可能就越少。

让别人知道,你有权拥有自己的时间。工休时,大胆地从繁忙的公务或高温炉边离开,休息一会儿,这种态度要坚决。不许别人侵占你的这些时间是最关键的。

要大胆地说“不”!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否定词。忘记“嗯嗯呃呃”吧,这种声音会给别人造成误解。人们更尊敬的是“不”,而不是吱吱唔唔的搪塞。搪塞只能隐藏真情,但真情首先需得到自己的尊敬。

不要为自己的果敢行为而内疚。当有人对你表现出一副被刺痛的样子,或者送你一件礼物,或者回敬一名愤怒者时,你不要担心自己做错了,要抵制住这种想法的诱惑。在一般情况下,当你教训那些损害你的人时,他们对你此举会不知所措。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动摇。

记住:你自己的行为正是别人应该怎样对待你的样板。如果你把它作为生活原则,那么你也就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掌握自己的命运。

萤火虫与蜗牛

萤火虫与蜗牛,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小时候,每逢仲夏之夜在室外纳凉时,随处可见尾部荧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四处飞舞,我和小伙伴兴味无穷地捉了一只又一只装在小瓶里玩耍。在我们看来,萤火虫真是小得可怜,而且实在笨拙,总是被我们非常轻易地逮住;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蜗牛呢,相对于萤火虫来说,已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而且蜗牛比萤火虫机敏多了,一旦有什么危险,立刻就把头缩进了硬壳里。在我们眼里,萤火虫与蜗牛各有各的世界,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长大后,我看到一则有关萤火虫与蜗牛的资料后让我大吃一惊。资料上说,萤火虫竟然是肉食小甲虫,而它的食物就是蜗牛。我迷惑了: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小巧、柔弱和笨拙,怎么对付得了蜗牛呢?而蜗牛是那么敏感和警惕,它的很多天敌常常拿它无可奈何,又怎么可能会被小小的萤火虫吃掉呢?乃至看完全文,我才恍悟。

原来,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后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的肉体上轻轻地敲敲,最多也就敲五六次;而蜗牛根本未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对其冒犯并不在意,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被按摩一样很舒服。它哪里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则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被麻痹,直至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它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肚去。而一只蜗牛可以供不少萤火虫吃上好多天。

生活中,也许有人会嘲笑蜗牛,但不少人又何尝不像这蜗牛?他们常常不容易败给表面强大的较量者,不容易败在十分重大的问题上,却会轻易败给看似弱小的对手,轻易败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上。

萤火虫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它有致命的毒液,更得益于它一副弱小的能迷惑对手、使对手放松戒备的躯体。面对精明的蜗牛,萤火虫的弱小不是劣势,反而成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极小的事,温暖的心

意大利的琼·撒西,因自小家境贫寒,9岁时不得不退学,跟母亲在一所学校边上开设了一间文具店。因为店小得只有七八平方米,因此赚不了多少钱,只能简简单单地维持生活。可母亲却拿出一大瓶胶水,供学生们在买信封、贴邮票时白用。

在当时,这瓶胶水,琼和母亲得用一天的时间才能赚到。琼很不理解。母亲却说,极小的事,有时反而会让人感到温暖,只有让人感到温暖,才能做好生意;就是不做生意,能让人感到温暖,也是件好事。

不久,母亲又拿出一个转笔刀,供学生们白用。那时转笔刀刚刚问世,多数学生还买不起,就都到小店来削铅笔,几天时间,转笔刀就会坏掉。母亲就再拿出一个。

琼和母亲开的小店,利润微薄,却总能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几年后,琼长到了15岁,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了。意大利曾是个自行车较多的国家,琼便在自家的小店前,修起了自行车。这是琼自己第一次创业。

琼准备了一些气门芯,供前来修车的人白用。别家修车,气门芯都是要花钱的,只有琼是白送,这很让人惊奇。学生们宁可多跑几百米,也要来这里修车。

若干年后,琼开设了自己的私人快递业务。别家的快递公司,邮件包装都要收取费用,而在琼这里,简单的包装都是免费的。琼比任何快递公司都赚得少,但琼很快就赢得了人心。

琼没有读过几天书,却爱上了文学。29岁时,他接手了一本即将倒闭的《快乐生活》杂志。这类杂志当时在意大利有十几家,竞争十分激烈。琼没有办过杂志,但琼知道只要有好稿子,读者就会买账。于是琼开始征集好稿。别家的杂志在征稿启事上,价钱标得都不低。一般都注称:好稿,600元以上。

琼也是这样注称的。按说没有任何新意和竞争力。但一年过后,琼接手的《快乐生活》杂志,发行量却直线上升,到了第3年,已经在意大利排行前三了。原因是,《快乐生活》给读者提供的好稿最多,读者公认《快乐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杂志。原来,别家定的稿费标准虽然很高,但实际付给作者的却是最低的底线。高稿酬只是一个诱饵。只有《快乐生活》才是真正以稿论价,能给20元的,就要给到30元,走的都是上线,好稿自然源源不断,杂志的销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琼实施的手段,从大的方面说,仍然属于小事,但琼的做法却让人感到真诚,温暖。人们是在向温暖靠近。

琼在39岁时,又接手了一家汽车经销店。琼接手时,让员工们做好准备,先赔半年钱。谁都知道琼是最能赚钱的人,可他宣布的却是赔钱。琼的对外发布,更是让车市一片哗然:凡是来本店购车的,本店一律送内饰。琼是整个意大利第一个如此卖车的人,也是全世界首创卖车送内饰的人。不到半年,琼的店开始赚钱了。

琼在50岁时,创办了意大利最大的连锁超市。别家的超市都是一分一厘地与顾客计算,琼的超市却是为顾客省下零钱。凡是零头,都由超市负担。让几分钱,对于一个超市,仍属小事,但琼却赢得了人心。“极小的事,温暖的心。”琼一生都是这么做的。看起来没有什么,平常得不足挂齿。但是错了,天下绝大部分的人,是万万做不到的。就心理学而言,一个人,让人一分一厘一毫,实际上都是困难的,不习惯的。一个能终身让利的人,哪怕就是让小利的人,实际上也非得是一个胸怀博大,充满爱心的人。

点燃心中的圣火

一天,朋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有一个11岁的女孩,她的臂部长了东西,后来截了肢,但伤口被感染,病情恶化得更严重了。”朋友吸了口气,眼睛里闪着光彩,“医生说她暂时没什么事,但最多活不过两年。”

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没救时,也伤痛欲绝,决心让孩子快乐地走完余下不多的路程。孩子不能动弹,吃饭喝水都得要人喂,大小便也得要人帮忙,做母亲的也能尽心尽责,但半年后,母亲有点不耐烦了。母亲是个基督徒,她便祷告要上帝带走孩子,开始时还避着孩子,悄悄地暗中祷告,后来就在孩子枕边进行了。孩子从知道祷告内容的那一天起,就再也不理她了,并且精神越来越萎靡,吃得越来越少了,终于在一天夜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朋友眼眶里泪花在打转,声音也有些发抖,“母亲的祷告也有客观原因,因为,第一太专注于那个孩子,必然会忽略了其他孩子和丈夫;第二经常目睹孩子病痛发作,她再也不能忍受看孩子被病痛折磨了,但是……”朋友的叙述声陡然开高,“但孩子至少还可以活半年,这是我做医生的堂弟对我说的。孩子的早死,是因为母亲的祷告断绝了她生的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小说写的是两个瞎子,一老一小,老的是师傅,小的是徒弟,他们成年在群山中流浪,靠给山民说书换得微薄的三餐。

老瞎子的柳琴底部藏有一张神奇的药方,是他的师傅亲手为他放进去的。那时他还年轻,眼睛忽然失明了,痛苦地想结束生命,这时遇上了师傅。师傅把藏药方的柳琴交给他说:“去弹唱,等弹破1000根琴弦,用这1000根断弦做药引,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把眼睛治好,这成了老瞎子的人生信仰;弹断1000根琴弦,是老瞎子的人生目标。

老瞎子走啊走,弹啊弹,肩头的断弦越来越多,额头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由健壮英挺的少年变成驼背的老人了。但他心中的希望从来没有破灭,他多么渴望再看一眼明媚多姿的世界啊!

第1000根弦终于弹断了,老瞎子背着一捆断弦,扶着柳琴来到药铺。药铺老板取出药方后立刻感到惊异了,老瞎子再三催促读一下,他小声地说:“这,这上面什么也没写,只是白纸一张。”

老瞎子的身体在顷刻间倒下去,在一瞬间,他明白了师傅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见不到明天的日出了。但是,不能死在这里,他想起了小瞎子。

深夜的时候,他已经在小瞎子身边了。他默默地打开了小瞎子的琴,默默地把那张白纸放进去,默默地递过去,最后缓缓地说:“不是1000根,而是1200百根,是我记错了。我没有时间再弹到了,现在药方给你,等你弹断1200根的时候,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第二天黎明时分,老瞎子就死了。不过,小瞎子开始专心为1200琴弦而奋斗了。

老瞎子传给小瞎子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盆火,一盆圣火。这圣火中蕴藏着生的希望和生的力量。

有另外一位老人,这个世界上已让他无牵无挂了,他就孤零零地坐在竹椅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等待死神的降临。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不能死去,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她还非常小,假如没有人照顾,可能今夜就会冻死在街头。

老人从竹椅里站起来,他对自己说:“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老人开始从城市里四处捡垃圾,然后用换来的钱供小女孩吃饭、穿衣和上学。每天早上和晚上,老人都要对自己说一遍:“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这样过了二十年,小女孩长大了,并且也大学毕业了。当她找到所爱的人并嫁过去后,老人松了一口气,对自己说:“我可以死了。”

无疑,老人多活了二十年,是因为有什么东西点燃了他心中的圣火。

妙在忍气吞声

马尔辛利刚任美国总统时,他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此人,他们派遣代表前往总统府进谒马尔辛利,要求他说明委任此人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了一番。马尔辛利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你讲完了,怒气该可以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来责问我的,不过我还是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

这几句话说得那位议员羞惭万分。但总统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你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大怒。”接着,他便把理由一一解释清楚。

其实不等马尔辛利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折服。他心里懊悔,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来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因此,当他回去向同伴们汇报时,只是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部解释,但只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的选择并没有错。”

没想到,向来为人们所轻视的“忍气吞声”有其极大的妙处,不发怒不但使马尔辛利的解释获得效果,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令人难堪的举动。别人故意用种种奸计使你大发脾气,你一气之下,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样无疑是自讨苦吃。

欲制服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再没有比“忍气吞声”更好的了。

天下没有好赚的钱

我妹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贸易公司担任秘书,去上班的那天早上她兴高采烈,晚上回来却哭丧着脸对我说:“原来钱那么不好赚!想想还是念书的日子好过!”

钱的确是不好赚的,上班的人要朝九晚五,有时还要加班,放弃私人生活。我甚至看过为了上班赚钱,把小孩锁在家里而酿出不幸的;此外,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又要和同事维持和谐的关系,更怕工作绩效不够而被降级、炒鱿鱼……钱怎么会是好赚的呢?

那就自己当老板好了。当老板固然有可能赚大钱,但也有可能血本无归,天底下没有“稳赚”的生意,光是这一点,当老板的就要大叹钱不好赚。而为了维持企业的营运,当老板的无不绞尽脑汁开拓业务,有时连赔本的买卖也要接。此外还要应付同行的竞争,更怕人才留不住……有很多当老板的全身是病,这都是为赚钱而惹出来的。钱哪会是好赚的呢?

当员工或当老板,钱都不好赚,那总也有一些“好赚”的行业吧!

非法行业看来好赚,像开赌场、贩毒,无本万利,可是这种钱也不好赚,因为既怕警察来抓,又怕黑吃黑,每天担惊受怕,这种钱哪是好赚的?

那么搞色情行业如何?靠出卖肉体不用本钱,这可好赚了吧?不然,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无论应召女郎或牛郎,都要勉强自己去接一些奇奇怪怪的客人,有的还染病上身,更要受鸨母、保镖的剥削,这种钱也不好赚呐!

因此,真正好赚的钱就是有幸中爱心彩票,可是你有这种运气吗?

所以说,天下没有“好赚”的钱!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要你认识到“钱难赚”的事实。那么当你工作遇到瓶颈时,才不会怨天尤人,对工作才能兢兢业业,才不会有侥幸之心,不会对钱抱着太大的期望,那么就不会有太深的挫折感了。同时也因为钱不好赚,所以每一分钱都要珍惜,花钱容易赚钱难哪!

那么要让“难赚”的钱“好赚”一些,应该如何呢?

首先要有“钱难赚”的认识,这样无论是上班或投资创业,就会以较严肃的态度来面对。态度严肃,做事就不会草率轻忽,事情就容易做成功。

其次是要有坚实的专业能力。只懂皮毛的人可能赚皮毛钱和运气钱,真正要赚大钱,还得要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若只得半瓶醋,谁会那么傻把钱送到你手上呢?

要有长期的规划,不要一入社会就想赚大钱,所谓“30岁前赚满1000万”的说法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而这种口号也是会害死年轻人的。赚钱要有长期规划是指不求一时赚大钱,而先求根基打稳,根基稳了,自然会有发展,钱自然就会进来。而打根基也不能求速成,可给自己3年、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时间越长,越不会有赚钱的压力,赚起钱来也越轻松。而事实上,真正赚钱的人都在40岁以后,只要你仔细观察即可明白。

先从“小钱”赚起。赚大钱不易,赚小钱不难,不要不屑于小钱,因为赚小钱也需要能耐,而这正是磨练赚钱能力的“基本功夫”。有位大企业家就曾说过:“赚大钱先从小钱赚起,做大事先从小事做起。”像王永庆最早是卖米的,他哪是一开始就有台塑王国?赚小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时间久了,小钱也会变成大钱呐!

谁都想成为富翁,但除了继承遗产,否则钱都要一分一分地赚,如果你没有遗产可继承,那么,先死了当“富翁”这条心吧!

行囊之爱

那年暑假,一个女同学约我去她家玩。去时我什么东西也没带,走时,她却不厌其烦地给我准备了许多东西,满满地装了一大包。

包里的东西有:

鸡翅一大包,实在吃不完,在火车上分给邻座了。

苹果六七个,没吃完,带回了家。放了一个暑假,一直没舍得吃。

八宝粥两罐,果冻一包,桃酥一盒,这些在路上吃完了。我爱吃甜食,知道的人并不多,她却很清楚。

三盒方便面,几根火腿肠,两小包榨菜,火车上的饭贵而且难吃,我就泡面当饭吃了。

茶杯一个,里面放好了茶叶,上车后可以直接泡茶喝。可惜我还没喝茶,就弄丢了,可能是到处找座位时没留神吧。

一盒雷尼替丁,一盒氟哌酸胶囊,我肠胃不好,时常胃疼,拉肚子,她都知道。

杂志两本,扑克两副,供火车上无聊时消遣。手纸一卷,以及毛巾、牙刷,牙膏之类。

还有唠叨数十声,以及许多要我带而未带的东西,如面包、饼干之类。后来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怎么这么烦啊,跟我妈似的。干脆我叫你一声‘妈’得了。”

其实,我坐火车回家也就二十多个小时,根本没必要准备那么多东西。但看她替我打点行囊时,心里是很温暖的。

后来她送我上车。其实到检票口就行了,却又买了站台票,帮我提着那个包,一直送到火车上。

在那之前,我对她并没有太特殊的感觉,爱上她,就是从她替我打点行囊、送我上火车时开始的。

不要闭上眼睛

“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

2003年7月21日凌晨4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一处三间民房里,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而房屋内却埋下了5个人。由于是凌晨时分,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惨祸发生后,被惊醒的为数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对惨祸束手无策。在等待救助人员到达期间,人们发现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一个头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废墟里的人。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吧,这个被埋在废墟里的人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也开始睁不开了。这时候,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那个被埋的人的眼睛睁开了,眼神游离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青年男子和那个被埋的人说着话,问着他:“你今年多大年龄了?在哪里工作啊?做什么工作啊……”

可没有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了眼睛,那个青年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可被埋的人似乎没有听到喊声,一点反应也没有。喊话的青年男子找来了医生,被埋者输入了氧气后眼睛再一次睁开了……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有人问喊话的年青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年轻男子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人死了吧!”

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只因为对生命的珍重和爱的秉承,他喊着,面对着奄奄一息的生命;他喊着,面对着狰狞恐怖的死神……“不要闭上眼睛”——这是对生命的呼喊,这是对爱的呼喊……那场灾难中有7人丧生。然而,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却响彻那个清晨,响彻南京,成为那座城市那个清晨最动听的声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