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3:25:15

点击下载

作者:林彬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试读:

前言

人们总是希望从历史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以把握现实和不怎么确定的未来。

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艺术、文学和语言有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诗人和艺术家很多都从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并为其赋予现代意义。

中国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石器时代算起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音乐、歌舞等艺术门类,意在帮助读者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中国艺术史知识。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囊括世界各地各具特色和风情自然文化遗产,这些充满魅力的景观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去领略,本书就带领读者走一遍这些充满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景观。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自黄帝时代算起,至今已有5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

世界历史以全局的观点,讲述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精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世界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世界历史秘闻档案,读世界史,看世界历史大变迁。

新知家庭文明读库系列图书包括《新知家庭文明读库经典希腊神话》、《新知家庭文明读库中国艺术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新知家庭文明读库简明世界史》和《新知家庭文明读库简明中国史》,内容丰富多彩,以清新畅达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数千年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魅力所在;一笔写就中国史与世界史。

这是一套熔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好书,不仅涉及的知识域极为广泛,而且也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旨趣,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值得向一切热爱历史文化的人推荐。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多读一点历史文化类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经验,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了解中外历史文化,就能更好地为中外文化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自然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这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世界人民共同承担。现在,该我们接过这一棒,努力奔跑,尽自己的一份心和力。编 者

最初的人类

我们的地球,大约已有50亿岁的年龄。30亿年前开始有生命,1500万年前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到长到像我们现在这个模样,它走过了无以数计的历程。尽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但科学家们却可以大体描绘出其发展的轨迹。出土的遗骨和工具为他们提供了特别有益的见证。

大约在500万年前,估计就出现了可以直立行走的“猿人”。他们的前肢从而解放了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双手。在后来的300万年里,这种生物的脑量增长了3倍,从“猿人”变成了“能人”。这时他们已经可以使用石木工具。由于这个时期的主要工具是石头做成,因此人类历史的头50万年,就称为“石器时代”。从石器时代人类,到现代人类——即“智人”,还经过了很长一段路程。这种新人的第一个代表,就是所谓的“克罗马尼翁人”(Cro Magnon)。这个名称来源于发现他们的法国西南部一个地方;但他们却是来自非洲,大约4万年前,迁徙至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最初的人类以群体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栖身于洞穴、树枝搭成的简单窝棚或兽皮搭成的帐篷之中。但他们并不长期住在里面;作为游猎者,他们经常随季节的变换跟踪转移的兽群,因为当时人类的食品和服装,主要依靠各种野兽供应。智人比能人更加聪明,狩猎技巧也更先进:他们发明了长矛和弓箭,学会了挖掘陷阱,并用索套捕猎野兽。他们用越来越好的工具挖空树干,作为舟船使用。很快他们就学会了用梭镖和渔网捕鱼。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因而可以烧烤鱼肉食品,使它们变得更具有可食性。他们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显然是一代一代传了下去。我们可以设想,他们已经掌握了较复杂的语言。但这种语言是怎么发展的,仍然是当今科学的一大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语言在较大的群体中起到了规范日常生活的作用,并改善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人类不再需要把全部时间和力量用于狩猎和采集;他们开始关注对其他事物的开发。他们开始用牙骨、贝壳和珍珠制作手镯和项链,用石料和骨料塑造形象,用雕刻装饰他们的武器和工具。这时也产生了人类最初的伟大艺术品:欧洲众多洞穴中的绘画,例如法国的拉斯科洞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它们都是在2万年前绘制的。人们当时为什么要创作这样惊人的绘画,没有人知道。或许他们想通过画中的动物造型获得神秘的力量,以便在狩猎中更加准确;或许他们想举着火把在这些绘画前跳舞,以便取得他们的神灵的欢娱——如果他们当时就信仰这样神灵的话。研究宗教起源的科学家们相信这种猜想。科学家从死者安葬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从墓中发现的物品当中得出结论,认为这不可能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只能是为了保护和陪伴死者。他们认为,其中找到的很多艺术品,只能是为了宗教的目的而制作出来。例如著名的维伦多夫维纳斯,就很可能是当时的生育女神。即使这种猜测走得太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维伦多夫维纳斯和洞穴绘画的制作者,和我们是近亲。

两河流域——一个聪慧的种族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所以也称为两河流域。这两河便是发源于土耳其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代,两河流域分南、北两部分,南部称巴比伦,北部称亚述;巴比伦又分南、北两部分,南部称苏美尔,北部称阿卡德。

当中欧人还在四处游猎和采集时,生活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已经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

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国家。各城市国家为争夺霸权连年征战,大大削弱了它们的实力。在公元前24世纪,来自南部的闪米特人征服了它们。闪米特人的领袖是著名的萨尔贡,他以阿卡德为基地,征服了苏美尔地区的诸城市国家,建立了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他自称“沙鲁金”(阿卡德语“天下四方之王”),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铭文说:“他使全国只有一张嘴。”

阿卡德王国并不长寿,来自东北部山区的库提人打败了萨尔贡的孙子,毁灭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并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于是苏美尔各城邦逐渐复兴。乌尔城邦崛起后,赶走了库提人,乌尔王乌尔纳木建立起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一、第二王朝存在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这大约是在公元前2113年。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乌尔纳木颁布了现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约公元前2029~前2006年,东南面的埃兰人和西面的阿莫里特人入侵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又陷入诸邦分立的局面。

埃兰人在入侵后旋即退回东方山地,而阿莫里特人定居下来,接受了苏美尔一阿卡德文化。阿莫里特人建立起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和以前一样,为争夺两河流域的统治权连年混战。

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是西亚贸易要冲。巴比伦城市出现较早,但作为一个城邦大约是公元前1894年由阿莫里特人建立的。到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04~前1662年)时期,经过连年征战,建立起巴比伦帝国。汉谟拉比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并宣扬君权神授,自称“众神之王”,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和他的前辈一样,汉谟拉比建立的王国并不稳固,奴隶暴动此起彼伏,外族频频入侵;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古巴比伦王国在约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赫梯人所灭。

在苏美尔城邦时期,他们修建了可容5万人的城市,保护城市阻挡洪水的堤坝及可以灌溉农田的河渠。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修建的巴比伦城是当时最伟大的城市,城市周长18公里,有9座城门,其中伊什塔尔门最为著名。主要街道的两侧以琉璃砖拼出牛、狮子和神兽的形象。传说中的巴别塔和空中花园也在新巴比伦城中。拱顶及由此发展的半圆顶和圆顶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建筑方面的创新。

苏美尔人对城市的建筑和组织已经如同一个小国家。城市为首的是一名城主,有权代表神灵统治这个城市。我们知道,苏美尔人当时已有自己的信仰,而且是一种多神的宗教。

城主颁布法律,以规范人们的生活,他规定每个市民必须缴纳税赋的额度。这些税赋用于支付祭司和城市管理,建立军事防御设施,保证水源供应,增加仓库的储备,供非常时期使用。今天我们可以说,苏美尔人当时已经有了捐税制度。还有一点,苏美尔人也是相当现代化的:各个城市之间常常发生争执;主要为了争夺财产、土地,尤其是权力。某些争执变成了战争,某些战争是以神的名义进行的。

所有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规划和组织,就像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在这样巨大规模的群体中需要规划和组织一样。于是苏美尔人就找到了一种把重要事情在记忆中固定下来的新方法。他们首先利用小的图像符号,如代表男人、女人、牛、水果篮或者粮食口袋的图形来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形变成了符号体系,用它也可以记录一个过程和作为相互通报的形式。他们把楔形的笔画印在柔软的陶版上,然后进行烧制,使上面的图像得以保存。从此,口头方式已不再是向同世和后世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

车轮和所谓“楔形文字”的发明,是苏美尔人在人类历史上迈出的两大步。同样在其他领域,他们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比如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或60个单位的度量制度。我们现在把每小时划为60分,每分钟划为60秒的时间划分制度,就来源于此。至今我们还把12件物品放在一起称为一打。

出土的泥板学生作业表明,大约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的学校已初具雏形;另外出土的泥板教科书表明,到前第三千纪中期,学校开始遍及苏美尔;大约前第三千纪下半期,苏美尔的学校制度成熟和繁荣起来。

图书馆产生的时间与学校大体相当。考古学家在尼普尔发现了神庙图书馆,时间约前第三千纪初期,在乌尔发现的神庙图书馆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王室图书馆占有重要地位,在汉谟拉比时代国王拥有很多图书馆,分散在几乎每座重要城市;亚述时期的私人图书馆出土丰富,尤为重要的是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27年)图书馆。

美索不达米亚有丰富的文学遗存,仅苏美尔文学目前就有20余部神话,每部篇幅从100行到1000行不等;9部史诗,每部在100行至500行;100多首赞美诗,每首的篇幅也在100行至500行;十几部格言和预言集,此外还有大量哀歌、寓言及辩论等。

距今4000~6000年前,苏美尔人大量制作和消费面包,他们将大麦磨成粉,发酵后加入蜂蜜、椰枣汁等甜味剂,再进行烘培,制成最早的面包。甚至在60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熟练掌握酿酒技术,他们使用复式发酵法,把大麦、小麦、黑麦制成饮料。大约40%的农业收成被制成啤酒,供苏美尔人饮用。

苏美尔人繁荣时期持续了约1500年。大约公元前2000年,他们的文明扩展到了中东地区的大部分。而以后他们为什么从历史上消失,我们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但他们的创造和他们的文明却延续了下来。

尼罗河——第一个世界奇迹

即使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也会知道,在很久以前埃及就修建了金字塔,那些让人修建金字塔的统治者称为“法老”。直至今日,我们仍然在这些4500年前的建筑面前惊异不已。

古埃及文明是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早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埃及的农业就已相当发达,并使用铜器。公元前4000年后半期,埃及逐渐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王国:一个王国位于尼罗河盆地的南部,称为“上埃及”;另一个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称为“下埃及”。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统一埃及,创建了所谓的第一王朝。到公元前343年希腊人征服埃及之前,埃及共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3个时期31个王朝更迭,并在第18个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

古埃及文明其地理位置基本上相当于今日的埃及。埃及全境处于漫漫黄沙之中,只有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其间,埃及大约有95%的居民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与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途中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富含丰富的腐殖质,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在河岸两侧沉积成肥沃的黑土地。尼罗河这种少有的特点,使尼罗河谷成为埃及的粮仓,所以古人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畔的第一批猎人和采集者转入了定居的生活方式。他们学会了和尼罗河一起生活。

人们很感谢尼罗河,把它视为神灵:“赞美你,尼罗河,你从大地诞生就来到我们跟前,给埃及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粮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

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意为“住在宫殿里的人”。法老是被神化了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埃及全国的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法老。法老下设宰相和大臣,主管司法、行政、经济和宗教事务,他们对法老负责。法老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司法领域的终审法官。法老是集军、政、法大权于一身的极端专制君主。

为了管理这个有100万居民的大国,组织好食品和其他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官吏采用了苏美尔人的书写技术,但发展成为自己的体系。这种图画和符号的混合体,被后人称为象形文字,原文的意思是“神圣的符号”。开始时是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埃及人用芦苇类植物的杆制成了纸张的前期形式,并用羽管笔和墨水把要记载的事情写在上面。

谁会写字、计算和读书,谁就属于埃及的上层社会。国家各阶层的等级,在总理之下是官吏和祭司。再下一个等级是书记员,他高于商人和手艺人。等级的最下层是占全国人口85%的广大农民。是他们修建了宫殿、庙宇和法老的墓碑。

金字塔是其中埋葬法老的身份和象征。金字塔越来越高,越来越雄伟,就是法老相互攀比的证明。最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公元前2500年统治埃及的胡夫法老。他登基伊始,还是年轻人的时候,就开始让人设计修建他的陵墓。由于修建陵墓的地方吉萨,周围只有沙漠,所以必须从遥远的采石场运来石料,总数大约有200万块,每块最大达3吨重。它们从采石场拖到尼罗河边,然后用船运往吉萨。从尼罗河畔到修金字塔的工地之间必须先修一条道路,光是修路就用了10年时间。金字塔的修建持续了23年之久。从后来发现的手艺人驻地遗址上,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大约有4000人参加了胡夫金字塔的修建工程。再加上洪水期5万~10万农民工。他们只是用体力、撬棍和缆绳,把金字塔修到146米的高度。它的地基为230米见方,相当于今天10个足球场大小。

金字塔内部是法老的墓室,里面为他死后安装了各种保护设施。这是因为埃及人相信死后的生活。为死后能够继续生活,就需要完整的躯体。为了保持法老躯体的完好,他们采取了一种十分烦琐的方法加以保护——制作木乃伊,外面用浸透树脂的布料裹住尸体。为了法老死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舒适,法老的一部分财宝同样葬入墓室。当然也有各种食品和饮料。今天看起来这种花费是十分巨大的。但当时人们却相信法老会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为埃及的福祉作出贡献。因而这种花费是值得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位于哈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坐东向西,古希腊人把它叫做“斯芬克斯”,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着法老的智慧与勇猛。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古埃及人是最先懂得用手掌和前臂来量度距离的人群之一。古埃及的书吏所使用的数学风格和方法,主要从稀有的古代纸草的发现而推断出来:特别是,兰德纸草书以及莫斯科纸草书,二者都似乎是数学教科书。最初,他们利用手指来计算数目,其后又创造了一种数字。

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称“索卜乌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运行制定历法,即科普特历。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种日历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如天鹅座、牧夫座、仙后座、猎户座、天蝎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团等。

苏美尔人和埃及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埃及文明持续的时间比任何其他的时代都长。一直到约3000年之后,由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大军于公元前332年对埃及的占领,这个时期才宣告结束。

印度河畔——南亚次大陆文明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东方,在富饶的河谷地带出现了两个高度发达的亚洲文明古国:公元前2600年开始的印度文明和1000年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中华文明。

这里要谈的印度,不是指今天的印度,而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的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东、南、西三面环海,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古代印度文明即在这种条件下诞生。

印度文明我们了解的最少,它的文字至今还没有解读出来。对它的研究,目前只能依赖考古发掘。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一处文化遗址,这便是“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印度河下游的摩亨佐·达罗,一个是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巴。二者相距500多公里,南北对峙,习惯上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2500~前1750年,它虽然在年代上晚于埃及的古文明和苏美尔的古文明,但却同样是远古时代伟大的文明。

哈拉巴文化已进入文明时期,已经有文字,但文字至今无人破译成功。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已经相当丰富;在生产工具上,是铜石并用;在手工业方面,各种金属的手工艺品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技艺水平已经较高,纺织和制陶是重要的部门;在贸易方面,哈拉巴文化已经和两河流域有商业往来。

哈拉巴文化的城市已经很繁荣,不论大城小城,一律由卫城和下城组成。众多城市中较大的只有几处,最大的则为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可能是当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们的布局十分严谨,所有重要街道均为平行的南北走向,周长约5千米。卫城是政治中心,筑有高墙和塔楼,内有议事厅,有面积为54×32米可供百人同时使用的室内“大浴池”。下城是居民区,有宽阔的街道,有路灯照明,并有完备的下水道设施。它们是最早具有下水管道的城市。有的房子甚至装有浴室和厕所。水的供应通过管道,下水通过街道地下管道排掉。学者们根据公共建筑和粮仓以及遗址的规模对当时的城市人口进行估计,推算出当时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各有3万人口。这在远古时代显然已是繁华的都市了。

哈拉巴文化已进入文明时期,已经有文字,但文字至今无人破译成功。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已经相当丰富;在生产工具上,是铜石并用;在手工业方面,各种金属的手工艺品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技艺水平已经较高,纺织和制陶是重要的部门;在贸易方面,哈拉巴文化已经和两河流域有商业往来,最重要的商品是首先在印度河谷种植并传播开来的棉花。

哈拉巴文化延续约六七百年,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便突然消亡了。关于消亡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哈拉巴文化的衰亡是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外族入侵使哈拉巴文化归于毁灭。科学家们估计是生态原因,因为印度文明时期的人们需要很多木材,对森林的极度砍伐,即使在当时也是不无后果的。当时曾出现灾难性的洪灾,把人们从城中驱走。但致命的打击,估计是通过来自亚欧交界地区外敌的入侵。

哈拉巴文化消亡以后,印度进入了“吠陀时代”。之所以称为“吠陀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丰富的传说资料都收集在“吠陀”文献中,因此得名。“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大量文献汇编,共分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出现时期最早,因此它所反映的时期被称为“早期吠陀”(约公元前1300~前900年),相应的,其余3部反映的时期称“后期吠陀”(约公元前900~前600年)。“吠陀”的编纂者们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所说的梵文是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前1200年,逐渐侵入到印度,征服了当地的居民。

这些所谓的雅利安人,百年来一直南迁,到了公元前1400年到达了印度北部,并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民族。经过近千年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印度文明,其踪迹一直保留到今日。

正如《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的史诗一样,“吠陀”也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史诗。从“吠陀”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雅利安人定居印度后,最初还保留着氏族公社的制度。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积累,国家产生了,原先的军事首领现在摇身变为世袭君主。王权与神权结合起来,实行统治。不过,后期吠陀时代的国王还远远不是专制君主。吠陀时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化,印度逐渐形成了两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制,即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简言之,就是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平等。婆罗门主管宗教祭祀,也可从政,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刹帝利是武士阶层,掌握军事权力。吠舍是平民,从事农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力。首陀罗是地位低下受苦难的人,从事农、牧、渔、猎等“贱业”,与前三个等级不同,他们连参加宗教仪式的权利也没有,属于“非再生族”。种姓制度产生前,一家人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人的身份可上可下;种姓制度确立之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完全取决于家庭出身,子子孙孙,世代不变,各等级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在法律面前,不同等级的人绝不平等。种姓制度在后来变本加厉地发展,成为套在印度人民身上沉重的枷锁。

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宗教基本上还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崇拜,祭祀也比较简单,不存在比较抽象的宗教哲理。到了后期吠陀时代,这种简单的宗教逐渐发展成为有完整体系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最高信仰为梵天,梵天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宇宙创造者,世界万物皆为梵天所创。婆罗门教还创造出灵魂投胎的“业力轮回”说,宣称人生的痛苦与欢乐,都是因前世的功或业决定的:积善者,必有善报,来世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作恶者,必有恶报,来世受不完的艰难困苦。这种说教对麻痹人民,使人安于现状,把幸福的希望寄托于来世,从而不要反抗是很有作用的。

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合在一起,成为束缚印度人民的两条绳索。后来婆罗门教日趋神秘,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此提出批评的,竟是一位在豪华宫殿奢侈生活中长大的国王的儿子:悉达多王子。他生于公元前560年,从未接触过生活的阴暗的一面。因为这不是一个王子所能遇见的。直到他结了婚,生了子,他才看到了人的老、病、死。这对他的震动很大,从此放弃了美好的生活。“我还风华正茂,光彩照人,头发乌黑,刚刚享受完幸福的童年,开始了成年男子的年龄,违背我痛苦流泪的双亲,剃除了头发和胡须,穿上简单的衣服,离家走上无家无居的生活。”

他作为隐士生活了6年,放弃一切享受,思考着神和人,生和死。终于有一天他大彻大悟。人所以受苦,就因为他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为了不被欲望所烦扰,就必须成为它的主人,必须不断减少欲望,直到无望而知足。谁达到了无欲的境界,就会死后获得重生;他的灵魂会在“涅槃”(即不生不灭的境界)中获得永恒的超脱。

作为大彻大悟的“佛陀”,原来的王子悉达多,走向世人传播他的新学说,佛教,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性大宗教之一。

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从此缘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中国广袤的领土上,都有广泛的分布,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中国的黄河流域率先进入文明时期。

传统三分法将人类史前时代分为三个时期: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但中国的文明史究竟应该从何时写起,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有人写中国史,从黄帝开始;有人认为应从商代开始,因为商代历史已有考古资料和甲骨文资料作为证明。但经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200多位科学工作者研究证明,中国文明史的起点应在夏商周时期。

华夏文明源自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陶寺文化,炎黄子孙占据中原沃土之后,开始创造华夏文明。

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水泛滥成灾,夏部落的首领尧曾任命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成功。舜继承尧位之后,又任命禹率领中原各部人民辛勤劳动13年,终于疏通了河道,排除了水患,安定了民生。禹又曾奉舜之命,率领华夏族各部落打败了三苗族各部落,把他们驱往边远地区,从而稳固了华夏族各部落在中原的地位。舜死后,禹受禅继位,曾会诸侯(原先的各部落首领)于涂山,据说与会者有“万国”。又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并处死了迟到的诸侯。禹命令各地诸侯进贡方物和铜,用铜铸成九鼎,鼎上刻画着各州应贡的方物。这些都表示夏王是位于诸侯之上的“天子”。由此夏王朝奠基。

禹死后,其子启在诸侯拥护下继位,将传统的氏族民主制的“禅让”改变成为世袭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商原是一个长期与夏并存又从属于夏的诸侯国。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朝传至第二十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历史书上有时又把商称为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趁商朝社会矛盾激化,对商朝发起进攻,于牧野之战给商以致命一击,商朝灭亡了,周代而兴起。

周天子是诸侯领袖,所谓“共主”,但诸侯又都是有很大自治权的首领,中央对诸侯的控制,从夏、商到周,不断加强。统治者在征服了广大地区之后,便派遣自己的同姓兄弟或异姓有功之臣,到指定的地点去进行统治,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赐给他们,建立诸侯国。

在从游猎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的时期,中国内部显现了很大的时间差别。在黄河流域,人们自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生活在农村和小城市中。而内地却仍然有游猎的强悍部族前来袭击城乡的居民。中国的社会历史上很少有和平时期。众多小的城邦之间频发战端。即使当第一位商朝的国王经过长期斗争于公元前1500年建立起第一个诸侯国家以后,时局也仍然不能平静下来。各个地区和城市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都有自己的军队,根本就不听从遥远的国王的政令。国王自己也没有足够的手段,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土中贯彻自己的意志。在后来的一千年里,这种状况基本没有转变。

这个时期,大多数中国人是贫穷的农民,生活在分散的农村中。他们饲养着犬、猪、羊和鸡,使用简单的石木工具。如果天气和流窜的盗匪不骚扰他们,他们还可以勉强生活。否则就会陷入饥寒交迫的苦难之中。

但城里人的生活却不是这样。那里已经有了富裕的居民,住在木房子里,身穿麻、毛甚至是丝制服装。而且还握有青铜武器和首饰。在城市中还发展了汉字,其基本造型至今没有多大变化。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其内容是占卜记录,所以又称卜辞。迄今已发现10万余片,约有单字5000个,现已解读出1000多个。甲骨文表明,中国文字的发展已达到成熟阶段,并已走上了与西方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道路。

此外,商代的历法已经比较完善,它把一年分成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并置闰年,闰年13个月,平年12个月。

这一时期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相传大禹治水,伯益凿井,可见当时已有水利灌溉。手工业方面,除了传统的石器制作之外,已有了铜器和陶器制作,并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青铜器的制作水平已经很高,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千克,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如此巨大复杂的青铜器举世无双。它表明当时商朝已达到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期,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华夏人笃信神灵和祖先,因为他们相信,人的精神死后仍然存在。为了给神灵留下好印象,为阴间的家人造福,他就必须在生前有所供奉。牺牲品大多是牲畜,在个别情况下也有活人。

和印度一样,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华夏也出现了一个批评时政的人:孔子。他不是一个王子,但却是一个高官的儿子。本人也曾为官,但到了35岁时被开除,因为他过于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他的看法,这个国家弊端甚多——有异端邪说的人即使在2500年前,也是上司的眼中钉。而实际上,孔子的想法对国家是善意的。他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相互间没有争斗和战争。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参与国家生活,并为之工作,这样,人们就可以和平共处了。他只是口头传播他的学说,首先是关于和平共处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他的核心警句。

孔子的出发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就必须设法,使其保持下去。首先要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孩子们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戴。对孔子来说,家庭就是“人之根基”。就像父亲对待家庭那样,王侯们也应该在道德上成为臣民的榜样。

当他的弟子问他,应如何对待神灵和祖先时,孔子回答说,照顾周围的人,比照顾神灵和祖先更为重要。

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主要是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第一任皇帝,经常去拜偈至今存在的孔子陵墓,并让人在孔子的家乡修建庙宇。从此以后,孔子就被奉为圣人。他所倡导的这种独特的道德礼仪则成为华夏文明的主要特征。

孔教从中国传播到整个亚洲,华夏文明也由此闪耀东方。

铁器时代——亚述帝国再次崛起

在公元前11世纪,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在位时,国势最为强盛,但后来由于阿拉美亚人的打击,国势一度衰落。(无独有偶,古代各地区的文明中心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普遍的衰落。印度河的哈拉巴文化早已消亡,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印度,正处于早期吠陀时期;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为赫梯人所灭,赫梯人在与埃及的争霸中大伤元气,终于被“海上民族”肢解;埃及虽然挡住了入侵,却也一蹶不振,从此走上了不可挽回的衰落;克里特文明之后的迈锡尼文明,也在多利亚人的打击下覆灭,开始了希腊的“黑暗时代”。唯一没有衰落的,应该说只有中国的周代商,周朝是中国奴隶制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到了与中国西周时代相当的时期,亚述再次崛起。

当时的亚述可谓天时地利占尽,在国际上,它四周无强敌;在国内,铁器的使用,不仅促进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也使其拥有了锐利的武器,为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的东征西讨,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非这两大文明中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大帝国。

亚述国王那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在位)及其子沙尔马纳塞尔三世(公元前859~前824年在位)东征西讨,北起亚美尼亚,南尽波斯湾头,都成为其兵锋所触之地。公元前8世纪中期,亚述进入帝国时期。亚述帝国的真正创建者是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6~前726年在位),他南侵巴比伦尼亚,北并乌拉尔图王国的一部分土地,西征叙利亚,于公元前732年攻陷了大马士革,把西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公元前722年,贵族出身的萨尔贡自立为亚述国王。因为在历史上,阿卡德有一个国王称萨尔贡,所以这位亚述王被称为萨尔贡二世。萨尔贡二世打败了以色列,打败了乌拉尔图,并同米底王国进行战争;其子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前681年)毁掉了巴比伦城。到公元前7世纪,亚述又征服了埃及。经过长期的征战,亚述建立起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广袤的大帝国。它第一次把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团聚在统一的政权之下。亚述人的武力扩张,是以极其血腥残暴的方式进行的。亚述军队每到一处,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攻下城池,便把城内百姓屠杀一空,其酷刑令人发指:剥皮,钉火刑柱,插尖桩,等等。这也正是古代西亚民族对亚述人切齿痛恨的缘故。

亚述帝国时期,亚述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铁器的使用和战争带来的战俘作为劳动力,有助于亚述提高生产力水平。广袤的国土,成为商业贸易活动的巨大区域。但亚述人尚武轻文,在文化上却无甚建树。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联合米底王国,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瓜分。

后王朝时期的埃及和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085年,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长赫里霍尔夺取了埃及政权,建立了第二十一王朝,从而结束了新王国时期,埃及进入后王朝时期(公元前1085~前332年)。

这一时期,埃及经常处于外族的统治或控制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亚述人先后统治埃及。亚述帝国的统治崩溃之后,埃及建立了第二十六王朝,统一了国家,埃及一度呈复兴之势。

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征服埃及。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埃及文化在希腊文化的掩映之下,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在两河流域,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与米底王国联合,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所瓜分。迦勒底人是塞姆人的一支,他们约在公元前1000年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吸收了当地的先进文化。公元前626年,亚述人让迦勒底人的领袖那波帕拉沙尔驻守巴比伦,他却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反抗亚述人的统治。在灭亡亚述之后,新巴比伦王国取得了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公元前60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前562年在位)即位为新巴比伦国王;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进攻投靠埃及的犹太王国,攻陷耶路撒冷,将其臣民掳至巴比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在位时的新巴比伦王国,国势达到极盛。他大力扩建巴比伦城,把巴比伦城建成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他还在城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呈正方形,每边长120米,高25米,堪称当时世界的一大奇迹。但新巴比伦王国寿命不长,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为波斯人所灭。

横跨欧、亚、非——波斯帝国

波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兴起,此后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帝国,地域横跨欧、亚、非三洲。

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当属波斯王居鲁士二世(约公元前600~前530年),他在公元前550年,率众推翻米底王国而据有其地,建立了阿黑明尼德王朝。在此之前,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建都波斯波利斯;灭米底王国后,其首都埃克巴塔那成了波斯的第二个首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了埃兰,其首都苏撒成为波斯的第三个首都。波斯帝国兴起时,地中海东部的国际形势是这样的:新巴比伦王国占有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吕底亚王国控制着小亚细亚;希腊人的城邦已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西南部的爱奥尼亚地区,逐渐兴盛起来,形成一个希腊人的世界。这些国家和地区面对着波斯的兴起,便联合起来以谋自存。波斯人本打算先灭掉新巴比伦王国,可又担心它的强大,遂先进军小亚细亚。在公元前546年,波斯人灭掉吕底亚王国,并占有其在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土以及曾与吕底亚结盟的小亚细亚希腊诸城邦。公元前539年,波斯进军两河流域,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在征服新巴比伦王国后,居鲁士二世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他允许巴比伦人保持其原有的宗教信仰,还释放了一大批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让他们回到耶路撒冷。至此波斯人已经占有整个西亚。

波斯帝国不仅向西扩张,而且多次对东方用兵,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30年率军远征中亚,把巴克特里亚(即大夏)、粟特和花剌子模并入帝国版图。居鲁士在与中亚的游牧部落马萨吉特人作战时阵亡,其子冈比西斯(公元前530~前522年在位)继位,并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并由此进兵到努比亚和利比亚,企图攻击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民地迦太基,但并未成功。至此波斯的版图已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形成一个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大帝国。

就在冈比西斯在埃及和利比亚用兵时,公元前522年,僧侣高墨达在国内发动政变,夺取了波斯的政权,波斯境内的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波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远在异域的冈比西斯闻讯后火速班师,但于途中暴卒。大流士(公元前522~前485年在位)联合其他波斯贵族,杀死高墨达及其余众,夺得政权,成为波斯王,高墨达暴动历时7个月,最后归于失败。大流士上台后,对各地的反抗起义实行残酷的镇压,并把这一过程用古波斯文、埃兰文、巴比伦楔形文三种文字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这便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大流士上台后,又相继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7年)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从而使波斯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的建立,在古代东方的历史上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它把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色雷斯和埃及置于一个统一的帝国之下,并接近另一个文明中心——希腊。这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然而,波斯帝国只是一个庞杂但不稳固的集合体,尤其缺少经济、文化和民族性的纽带。波斯帝国的统治并不长久,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帝国曾三次进攻希腊,结果都遭到失败。到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军队灭亡,随后土崩瓦解,从此西亚、北非文明归于消亡,开始了希腊化时代。

地中海——西方文明的源头

民主、哲学、中学、图书馆、剧院、音乐、建筑、数学、生物、医生等词,都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但却很少想过它们的来源。实际上,它们都是来自古希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老的希腊人”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政治、科学、艺术和文学的基础。然而,要说古希腊文明,首先必须先说爱琴文明。

人类最初的文明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形成后,地中海东部地区便在此两大文明的照耀下,产生了新的文明中心,这便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的迈锡尼两地为主,故也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海中有48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以克里特岛为最大。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人已经从氏族公社演进到国家,有了类似于古巴比伦和埃及那样的政治组织。克里特文明最显著的特征是王宫的建造,每个城市国家都以王宫为中心形成。克里特文明根据王宫的建造分为早王宫时期和后王宫时期。早王宫时期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手工艺品以精巧为特征,克里特人能制作一种薄如蛋壳的陶器,堪称一绝。商业方面,克里特人很早就从事航海与海上贸易。后王宫时期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克诺索斯王宫于公元1900年被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出来,使这座湮没于地下3000多年的宫殿重见天日,这便是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王宫”。整个宫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不求对称,但求出奇精巧,所以有“迷宫”之誉。宫殿里有水管和浴室设备,墙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浮雕和壁画,陈列着精美的陶器、织物与金银、象牙等奢侈品。克诺索斯王宫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充分表明了当时克里特文明的繁荣。

米诺斯王朝在爱琴海地区建立了海上霸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上贸易网。当时的首都克诺索斯大概有10万人口,无疑是地中海上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后王宫时期,克里特人的文字已经演进到线形文字A,这种文字至今未能得到解读。

公元前1450年左右,一批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克里特岛突然遭到毁灭的灾难。后来,克诺素斯城虽又重建,但规模已远远不如以前。克里特文明衰落了,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

迈锡尼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系列的城市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迈锡尼,此外还有斯巴达和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约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称为“多利亚人”的希腊人侵入,毁灭了迈锡尼文明。由此希腊本土出现了一段相对落后的时期,甚至连线形文字B也失传。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也因出现的《荷马史诗》被称为“荷马时代”。多利亚人在整体文明程度方面虽不及迈锡尼人,但他们将冶铁技术带入希腊地区,摧毁了迈锡尼暴君们的宫殿和城堡,为后来文明、自由的希腊文明扫清了道路。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出现城市国家,“黑暗”的荷马时代结束,进入希腊城邦时代。

如果我们谈到古希腊,当然不能想象那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700年,这是一个拥有众多小国的支离破碎的地区,分布于山川河谷流域的平原和沿海及岛屿之上。在这些小国的中心都是一座城市,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城邦国家。希腊人把这样的城邦国家叫做Polis。每一个Polis都重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为了保卫自由和独立,它们都建立了军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两个最发达的城邦国是斯巴达和雅典——但它们的发展走了不同的道路。

斯巴达是希腊诸城邦中最大的一个。斯巴达人在公元前9世纪开始建立国家。斯巴达重武轻文,其程度在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每个斯巴达男性公民从小就会受到严格的体育和军事训练,成年后则一直生活在军营中,唯一的事情就是打仗和训练;精神上,被灌输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观念。如果60岁还没有死,那么可以回家过平民生活。这样不近人情的制度,虽然使斯巴达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并在文化上一无建树,但是,这也确实造就了一支希腊城邦中战斗力最强、纪律最严明的军队。有了战斗力强的军队做后盾,斯巴达因此能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称霸。

在希腊诸城邦中,雅典的面积仅次于斯巴达。传说雅典也是经过一位英雄的改革而建国的,这便是所谓的提休斯改革。但雅典是以协议方式建国,和斯巴达通过征服建国不同。提休斯改革导致了对氏族制度的破坏,这是雅典国家萌芽的标志。在近百年的时间内,雅典因一系列的民主改革走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而一跃成为希腊城邦中居领导地位的城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希腊经过城邦时代的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已颇具规模。此时,波斯帝国正是国势最强盛的时期,在连续东征西讨达半个世纪之后(约公元前550~前500年),波斯帝国已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这样,以波斯为代表的古代东方世界与以希腊为代表的古代西方世界终于爆发了战争,即希波战争。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以后世界格局遂成东西方并立之势。希腊的胜利使希腊各邦继续发展,雅典由此空前繁荣,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源头。

希波战争中为对抗波斯帝国而缔结的雅典海上同盟在战争后因盟金问题引起希腊世界内部相残。就在希腊各邦埋头混战之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悄然崛起,历史注定了希腊古典时代的结束。

一般而言,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都属于希腊古典时期,而后人所称羡的古典文明的光辉成果都产生于这两个世纪之中。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的腓力二世突然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位。之后,亚历山大继承父亲的遗志,东征波斯,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东、西方世界联为一体。为实现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国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联姻通婚的方式加强东西方统治阶级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一场恶性疟疾夺走了亚历山大的生命。他死后,他的部将们为继承人问题展开争夺,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也土崩瓦解。他的部将们经过20多年的混战,逐渐成为三支各据一方的势力,这便是托勒密埃及王国、塞琉古西亚王国及马其顿王国。往昔繁荣昌盛的希腊文明宣告结束,一种混合希腊和东方的新文明产生了,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综合了东、西方的因素,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与西方的城邦体制产生了一种结合,在东方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自治城市,希腊的民主传统也传到了东方。在经济上,东方在希腊化时代繁荣起来,亚历山大里亚是整个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文化上,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经过碰撞和交融,使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天文学的成就最大,亚里斯托库斯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数学方面,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直到近代仍是教科书。物理学方面,以阿基米德的成就最大。在哲学方面,产生了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犬儒学派和怀疑主义。艺术方面,罗德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里亚的灯塔、“米洛斯的美神”(即断臂的维纳斯)都是该时期的杰作。

古代希腊文明,经过希腊城邦时代、古典时代到希腊化时代基本完成了一个从成长壮大到繁荣,再到衰败的过程。当然,这种衰败,不是文明传承的衰败,而是希腊本土的衰败。因为,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的希腊化时代,位于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已经开始崛起,此后,罗马征服了东方的各希腊化国家,开始了西方文明的罗马化时代。

希腊时代,雅典人发明了被双方接受的仲裁人职位。聪慧的梭伦(公元前640~前561年)就是这方面合适人选。他就任后决定,对土地的占有必须有所限制,限制富有的贵族购买越来越多的土地。沦为奴隶的贫穷农民得到了解放。负债的市民不许被当做奴隶贩卖;而且他们的债务也被免除。由他的前任德拉戈所颁布的严酷的刑法,也被梭伦废除。他制定的影响深远的法典,使雅典的未来不再由“神般”的国王或少数贵族来决定,而是由市民自己。他们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日常的政府事务,由一个从有威望的市民中选出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法律的执行,是一个独立的市民法庭。就这样,梭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统治模式。人们称之为德谟科拉西,即“民主”。

从今天的角度看,雅典的民主还不够完善,因为只是人民中的一小部分真正行使这个权力:即男性的自由民。所谓的雅典市民,指的就是他们。按照居统治地位的男子的观点,妇女不具备参与公众言论的能力,只能待在家里,因而和奴隶及眉特肯(外来的陌生人)一样被排除在外。对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种统治形式是非常先进的。

梭伦和他的后继人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使得雅典人发明了哲学。它把思想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公元前470~前320年,雅典产生了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直至今日仍在影响着西方的思想。

同样在艺术和建筑中,雅典也创造了新的标准。阿克洛波里斯山丘上的神庙及庙中和雅典各广场上的雕像,成了欧洲建筑和雕塑艺术的偶像和榜样。与此同时,希腊的诗人还写出了世界文学的第一批杰作:荷马的英雄史诗《伊里亚斯》和《奥德赛》,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和喜剧,每年都为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进行演出,直至今天仍是世界各国剧院的保留剧目。

雅典市民的子孙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真正上学校的第一批人。他们的上学时间为七岁到十四岁。在学校里他们学习读书、写字和算术,而且对音乐教育也十分重视。每个男孩都必须至少学会吹笛子或弹里尔琴(一种小型竖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学习演讲术,并涉及希腊文学,特别是英雄诗史。重要的段落,希腊学生必须能够背诵下来。十四岁以后,主要进行体育教育。这种教育在“Gymnasion”(一种类似体育学校的场所)中进行。在那里的课程表上有体操、摔跤、拳击、击剑、跑步、掷铁饼和标枪等项目。体能的锻炼一方面用于军事目的,因为每个市民都有保卫城邦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在体育学校里培养运动天才。谁要是能够成为优秀者,并在课外努力锻炼,就会有机会参加从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对每一个希腊市民都是最大的荣誉。运动会期间,任何城邦都不许向其他城邦发动战争;这时应该是和平时期,以便全希腊的优秀男子都有机会在体育竞赛中比试高低。胜利者将得到奖励,在家乡像英雄一样受到欢迎。他们不再交纳捐税,将得到他带来荣誉的国家的终身照顾。取得最佳体育成绩,在当时就是很值得的。

亚平宁半岛——第一个世界帝国

罗马的标志是一只母狼,身下有两个男孩在吸吮它的乳汁。这幅图像源于一个传说:据说罗马是公元前753年由孪生兄弟罗慕洛斯和勒莫建立的,他们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只母狼哺育下长大。实际上,罗马的形成并没有多少传奇。人们现在估计,早在公元前800年,就有农民、牧民和渔民生活在台伯河沿岸山丘上的小村落中。从这个小小的开始,在后来的300年中,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大城市,它和整个北部意大利一样处于埃特鲁斯坎人(意大利的第一个文明民族)的统治下。

大约在公元前510年,罗马人开始反抗埃特鲁斯坎人的统治,并推翻了残暴的国王。和雅典人一样,罗马人也不再愿意受一个国王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民主制度也并不符合他们的奋斗目标。于是,他们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他们选举了一个城市政府,为首的是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两人中任何一人没有另一人的同意都不能单独决策。这种制度旨在防止一个人的权力过于强大。但真正的权利却在参议院手中,这是一种会议形式,其中的终身制成员均是来自富有家庭中的男子,普通人民的男子,虽然也可以在全会上发言,共同决定法律,选举市政府,但在罗马并不是所有的表决权都是等值的。一个十分烦琐的表决制度,保证了富有的罗马人永远占有多数,所有决议都是在他们的意志下做出的。

罗马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实际是为富人服务的富人的事业。由于平民男子长此下去越来越不满意,因此经常出现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虽然得到了多一些的权利,但根本的力量对比却没有改变。

尽管如此,平民男子仍然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估计,这是罗马的先进的法律起了作用,这是公元前450年在十二块石板上公布的法律。它保护市民不受专制的侵犯,保障他们的法律安全。不经过正式法律的程序,没有罪证,任何人都不受惩罚。这在今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当时来说却是一场革命。罗马的法律制度后来成了世界各国法律效仿的榜样。

罗马的新主人,很快就不能容忍他们只是很多城市中的一个。罗马必须成为意大利的第一大城。这个目标,他们想借助强大的军队得以实现。一个战争接着一个战争,使罗马的统治地域不断扩大,到公元前270年,几乎统治了整个意大利,人口达300万。一般情况下,被征服的城市,在内部仍然保持独立,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得以保持,包括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只需要向罗马缴纳赋税,在战争时期提供兵源。通过这种“松散的关系”,罗马避免了武装反抗的发生。而且,人们在罗马的法律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下,生活也比过去得到很多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