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分东南西北,梦想就在远方等你:成功路上必备的技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23:19:00

点击下载

作者:骆华辉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未来不分东南西北,梦想就在远方等你:成功路上必备的技能

未来不分东南西北,梦想就在远方等你:成功路上必备的技能试读:

第一章解决妥当,发展人脉

第一节 圆滑之道

智者告诉我们:“小泥鳅”有时也能掀大浪。

从古至今,有所作为的领导人都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小人物”的重要。唐代政治家魏征把君民关系比喻为船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乐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主人。维吾尔谚语说得好:“离并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说:魏公子无忌为人仁厚,又能礼贤下士,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都能谦虚地以礼相待,不因为自己富贵就怠慢士人。因此,纵横几千里地方的士人,都争相前往归附他。他招徕的食客有三千人。在这期间,各个诸侯因为公子贤能,门客又多,轻易不敢侵犯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七十多岁了,家境很穷,只好去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听说后,就前去问候,要赠送他丰厚的财物。侯赢不肯接受,公子就摆设酒席,大请宾客。客人坐定之后,公子带着礼物,空着车子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侯先生。

侯先生整了整破旧的衣帽,登上了公子的车毫不谦让坐在上首,想借此来观察公子。公子握着缰绳,更加恭敬。侯赢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屠宰坊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让我去访问他。”公子驾着车子来到市场,侯赢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故意久久地与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公子脸色更加温和。市场上的人都看着这个场面。这时候,魏国的将相、王族、宾客济济一堂,等候公子举杯祝酒。随从人员暗地里都骂侯赢。侯赢看到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朋友,登上了车子。来到公子家,公子领着侯赢坐在上首,并向他一一介绍宾客。客人们都吃惊不已。饮酒正酣时,公子起立,来到侯赢面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赢便对公子说:“我只是夷门的守门人,而公子却委屈车马,在大庭广众之中亲自去迎接我,本不应该去访问朋友,却委屈公子去了一趟。然而我侯赢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停在市场上,去访问朋友,借此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市民大多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认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啊!”此后,侯赢成了公子的上宾,并为公子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魏公子无忌之所以对许多别人看不上“小人物”如此屈尊拜访,就在于他认识到了“小人物”蕴藏的巨大潜能,自己可以借助这种力量去达到政治目的。

一个领导人树立“四两拨千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识,才能有所作为。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你应该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他们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投入,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也许,你只是因为一点家务事而心情不好,但却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中,并且不加遏制地在下属中任意发泄,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出气筒”、“受气包”,当然大多数下属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其中一些有个性且自尊心很强的人,会在某一天乘你不备,重创你一下。

也许,这些人有很不一般的家庭关系,其中就有人可以直接参与对你的提拔任免,你的行为正处于人家的监控之中,“授人以柄”,岂不因小失大?

也许,这些人颇有才华,几年以后,其中会有人处于和你平级、甚至高于你的位置,这样,等于给自己树立了未来的敌人,使你后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不会甘于永远充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大人物”,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或许,当你消息闭塞时,会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朋友,给你送来一则起死回生的消息,帮你力挽狂澜:当你仕途低迷时,会有人扶你一把;或者在你的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的时候,你这个群众关系好的人所得的票数比别人多。《战国策》记载了这样盼一个故事:中山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军士,有个大夫司马子期在座,只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被迫逃走,他发现,逃亡时有两个人拿着戈跟在他后面,寸步不离地保护他。中山君回头问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要饿死了,你把一碗饭给他吃,救活了他,我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中山君如果有难,你们一定要尽死力报效他。’所以我们决心以死来保护你。”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时;怨恨,不再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而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更是因为对待“小人物”态度的不同而影响大业。在官渡之战兵处劣势时,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竟顾不得穿衣服,赤着脚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感其诚遂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礼贤下士的曹操借助这个“小人物”的力量成就了许多大事。

然而,曹操也吃过忽略“小人物”的亏,当他正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地图,他却态度傲慢,以至于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于是张松改变了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可以想象,曹操对张松如果像当年对许攸那样尊重,西蜀的地盘说不定早就成了曹操的了。

作为领导,一定要记住:把鲜花送给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整场比赛。在经营管理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效益。俗话说:“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一天而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认为好,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你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以低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你想把事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在谈事时也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了。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似的,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与你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工作认真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已经完成了工作的很重要的一半。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工作难以进行。因此,为了把事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使别人感到安全时,你自己也是安全的。

第二节 处理好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工作中,作为领导的你,总会遇到一些对你不服气的下属。此时,你不必动怒,自以为是的人到处皆是,这很正常。不要压制他们,越压越不服,矛盾会越来越重。

有些下属性格乖戾,令人头痛,但作为新任主管的你,必须坦然去面对,不能够躲躲闪闪,因为这正是建立威信的绝好契机。

与令人头痛型的下属交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不能凭一时之快,那样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同时也让你的头更痛。下面是几种与令人头痛型下属交往的技巧。“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也许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对人的束缚太深了,以至于那些少数桀骜不驯、口出“狂言”而又没有成功的人,往往成为人们讥讽和嘲笑的对象。其实这是极不公平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的下属对艰巨的工作不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而是信心十足地去承诺并圆满完成,这本身就是一种负责的工作态度。试想,如果一个人对事情连想都不敢想,说都不敢说,又怎么可能去实现呢?当然,说出“大话”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时,下属内心的尴尬与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宽容待人,去主动及时安慰、鼓励下属,告诉他有些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更要看过程,只要确实付出了,努力了,没成功也没有关系,问心无愧,让他们下次再来。

王经理个性开朗、嗓门很大,只要他到某个部门,该部门的气氛就会活泼起来。

有一天,他跟手下的一位主任交谈,并赞同主任所提的提案。虽然该提案需要对公司政策做若干调整,但因为它是一项崭新的计划,又得到王经理的支持,所以主任非常高兴地立刻着手准备。

主任首先进行调查,然后再三研究、策划,一面和王经理商量,一面积极地跟其他部门协调。一切情况都很顺利,主任觉得实现计划应没有问题,于是开始向有关的外办人士展开游说,希望他们接受这项提案。

最后跟常务董事开会,以便授权给主任处理所有事情,王经理却告诉主任,他要去参加一个重要顾客的喜宴,不能参加会议;并向主任保证,已经和董事们沟通好了,一切都没有问题。然后,就参加喜宴去了。但是,当主任参加董事会议时,因为又有更新的计划,所以这项计划就被留下来。而且,经办的常务董事次日就到外国出差去了。结果这项计划搁浅了一个月。

如此一来,此项计划除了重订实施日期外,已别无他法。但是,主任已经和公司内外部都交涉好了,因此,其处境十分窘困。

自此以后,下属对王经理的看法完全改观。这位主任经常以失望的眼光看待王经理;其他主任或组长被王经理催促工作时,也都变得警觉起来。发生这件事之后,过去愉快的气氛消逝无踪,代之而起的是下属黯淡的心情。

不管管理者多么忙碌,都应该经常掌握每位下属的状况,假使发现下属有困难,就帮助他,让他顺利地完成任务。如果只是一味地催促下属工作,而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下属就不会放心地听从上司的指示。

虽然已经与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且充分赢得他们的依赖,但是,如果有一次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下属的失败,就会马上失去原有的依赖。因此,想一直维持被下属依赖的关系,并非那么容易。

第三节 斡旋于各种各样的人之间

有句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遇到什么样的人你就用什么样的对策!

人在社交场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怪脾气的人,如何摸透各人的秉性,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其相交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下面列举9种不同习性的人。分别向你介绍相应的交际技巧:

死板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其实,尽管死板的人一般说来兴趣和爱好比较少,也不太爱和别人沟通,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追求和关心的事,不过别人不太了解而已。所以,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花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一旦你触及到他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死板的表情,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另外,与这种人打交道,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所谓死板的人,总是希望维护好自己的内心平衡,不愿意碰到那些令人心烦的事。如果你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对方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样,仍然可能取得交往的成功。

傲慢无礼的人。有些人往往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与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又该怎么办呢?

第一,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或某些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能够表现自己傲慢无礼的机会。这样,对方往往也会由于缺乏这样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第二,语言简洁明了。尽可能用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与问题。这样,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很干脆的人,是一个很少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人,因而约束自己的架子。

最后,你还可以邀请这种人从事一些无法摆谱的活动。例如,请他去跳舞,聊聊家常,上卡拉OK厅唱歌,等等。而当对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现出其生活的原色之后,在以后的交往中,他往往不再会对你傲慢无礼。

沉默不语的人。和“闷葫芦”在一起,人们总会感到沉闷和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活跃的人,更是觉得难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活跃气氛,打破这种局面,故意找些话题来说。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出于其有某种心事而不愿多言。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去破坏对方的心境,让其保持一种内心选择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没话找话,并拼命地想方设法与对方交谈,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厌恶。

自私自利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尽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别注重个人的得失和利益,但是,他们也往往会因利而忘我地工作。我们对他们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希望他们能够像朋友那样以义为重、以情为重。与这类人的交往关系可以仅仅是一种交换关系,干多少活,给多少利;干得好坏不同,利也不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说,自私自利的人也常常有他们的特点——精打细算。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他们这种特点加以升华,运用到某些比较合适的地方,也可以发挥其优势。例如,让这种自私自利的人干一些财务工作,在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成为集体的“守财奴”。这样,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争胜逞强的人。这种人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总是力求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正确。当遇到竞争对手时,总是想方设法地挤兑人,不择手段地打击人,力求在各方面占上风。人们对这种人,虽然内心深处瞧不起,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伤交往中的和气,往往处处事事迁就他、让着他。殊不知,有些争胜逞强的人,并不理解别人的谦让,还以为自己真是了不起,由此而变本加厉地瞧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对这样的人,则不能一味地迁就,而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打击一下他的傲气,使他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狂妄”的人。自负的人一般对自己缺乏科学的评价,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作为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心。与这些人相处的方式实际上很简单,乍看起来他们似乎视野开阔,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好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但只要就某一问题深入地与之探讨,他便会露出马脚。一旦露了马脚,他的威风也就自然扫地。另外,与这类人初次相处,可以用你的常识将之“震”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往后的交往便迎刃而解了。

搬弄是非的人。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你的1人便是你的朋友,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你的传闻反应冷淡,无须作答。

如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以致对你的情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来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性情急躁的人。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你,你可要严肃对待,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可以暂时置之不理,有时瞪他一眼就够了,有时一笑置之则可。这一笑,在大多数场合,可以使你摆脱尴尬的局面,避免与其发生争吵。据说歌德有一天在公园散步时,迎面碰到一个曾经对他作品提出尖锐批评的批评家。那位批评家性情急躁,他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我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在一旁,于是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这种“一笑置之”的笑,可以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可以是表示藐视的冷笑,也可以是略带讽刺的嘲笑……

城府深的人。他可能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这种人为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获得主动,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而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且,这种人还总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周旋,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其次,他也可能是一位曾经有过挫折和打击,并受到伤害的人。过去的经历使他对社会,对别人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敌视态度,从而对自己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还有一种情况,他可能对某些事情缺乏了解,拿不出有价值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从而以一种未置可否的方式,含糊其辞的语气与人交往,并装出一种城府很深的样子。

显然,对第一种人,你应该有所防范,不要为之所利用,不要让他完全得知你的底细。对第二种人,则应该坦诚相见,以诚感人。对他不应有什么防范,可以不保留地对他敞开你的心扉。对第三种人则不要有什么太高的期望,也不必要求他提供某种看法或判断。

第四节 学会应付各种上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要在一起相处的上司难免不与自己有种种性格冲突。所以,无论如何知己知彼是极其重要的,在表现自己之余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上司融洽相处,因人施事,才会有好果子吃。

无论如何,上司也是人,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脾气、有偏好、有坏毛病、有人情世故、有家常琐事。这就自然决定不同的上司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聪明的下属只要把握了自己上司的具体个性,唱那些上司最喜欢听的歌,就不难与其积极、主动的相处,令上司舒心,自己放心。

与冷静的上司打交道,不可自作主张。

说话不多,举止安顺;高兴不会大笑,不会手舞足蹈,悲痛不会大哭,不会逢人诉说;认为对的,不会拍手称许,不会热烈表示赞成;他的举止,始终保持常态。这是头脑冷静的人。

如果遇到冷静的上司,那么对于一切工作计划,你只需要提供意见,不要自作主张,等到决定计划后,你只要负责执行便行。至于执行的经过,必须有详细记载,即使是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能稍有疏忽,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详细记载的报告,正是他所喜欢的。但执行中所遇到的困难,你最好能自行解决,不必请求。随机应变原非他之所长,多去请求反易贻误,最好事后用口头报告当时如何应付,他就会很高兴。但要注意的是,即使事后报告,也要力求避免夸张的口气,虽然当时的确十分难办,也要以平静的口气,加以轻描淡写为好。如此反而更可表现你的应变的本领。

与懦弱的上司打交道,要当心他身边的实权人物。

懦弱的人,不会当领袖,即使当领袖,大权也必不在手中,自有能者在代为指挥。你必须看准代为指挥的人是什么性情,再图应对的方法。一个机关的重心,不是名位,而是权力,权力的所在,才是重心的所在。虽然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位与重心,往往合而为一。然而,对懦弱的领导来说,名位是名位,重心是重心,绝不会合在一起。代为指挥的人如为正人君子,懦弱的领导还可保持着形式的尊严:如果代为指挥的人怀着野心,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政由己出,领导只是个傀儡而已。在这种处境下,你必须能与代为指挥者争相抗衡。否则,必遭失败。你也不能与代为指挥者分离,随意分离,必难有所发展。你要明白,他既取得代为指挥的地位,在他的前后左右都是他的羽翼,有些是他特为安排的,有些则是中途依附的,这些人早已布成势力网。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他的野心暴露,导致人心思汉,你才能有所作为。

与热忱的上司打交道,采取不即不离的方式。

你如果遇到热情的上司,逢他对你表示特别好感时,不要完全相信而认为相见恨晚,必须明白他的热情并不会持久,要保持受宠不惊的常态,采取不即不离的方式。“不即”可使他热情上升的走势和缓,不致在短时间内便达到顶点,同时延长了彼此亲热的时间;“不离”可使他不感失望。“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于热情的上司,最好就是用这种方法。如果你有所主张或建议,也要用零卖方法,不要整批发售,如此才能使他对你时时都感到新鲜。对于他所提的办法,你认为对的,赶快去做,否则“夜长梦多”,过了时候他会反悔的:你认为不对的,不必当面争辩,只要口头接受,手中不动,过些时间他自知不妥就不再提起了。

总之,对热情的上司,只能用急脉缓受的方法。万一他的情绪低落,你就安之若素,静待适当机会,再促其感情回升。他的感情好像时钟的摆,摆了过去,还会再摆回来的。除非你们之间发生误会,彼此间多了一重障碍,才不会再摆回来。

与豪爽的上司打交道,要突出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遇到的是豪爽的上司,那真是值得庆幸。只要善用你的能力,表现出过人的工作成绩,绝对不担心没有发展的机会。他自己长于才气,所以最爱有才气的人。唯英雄能识英雄,你是英雄,不怕他不赏识你;唯英雄能用英雄,你是英雄,也不怕他不提拔你。

你在机会未到时,仍很愉快地工作,并做得又快又好。这表示了你游刃有余的能力。同时还要随处留心机会,一旦发现可以异军突起的机会时,就要好好把握。切记所计划的一切要十分周详,然后俟机提出,只要一经采用便可脱颖而出。意见被采用,表示你有眼力,若再委托你来执行,更足以说明你的能力已被肯定。你的发展,既然已有了好的开端,路子也已经摸准,那么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迟早会出人头地,不必操之过急。

与傲慢的上司打交道,要谨守岗位。

傲慢的人,多半有足以傲慢的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傲慢的,也会一反其从前之所为;拥有了这个条件,谦逊的,也会改变其常态。可见傲慢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而是环境所造成的。这种足以改变一个人个性的环境,一是挟富,一是挟贵。

你的上司如是个傲慢人物,与其向他取宠献媚,自污人格,不如谨守岗位,落落寡合。这样,他人虽然傲慢,但为自己的事业考虑,也不能专蓄那些势利的小人,完全摈斥了求功的君子。一有机会,你就该表现出你独特的本领,只要你是个人才,不愁他不对你另眼相看。

与阴险的上司打交道,要小心谨慎。

阴险的人,城府极深,对不如意事,好施报复,对不如意人,设法剪除。由疑生忌,由恨生狠,轻拳还重拳,且以先下手为强,宁可打错了好人,也不肯放松了坏人,抱着与其人负我,不如我负人的观念。不疑则已,疑则莫解。其人喜怒不形于色,怒之极,反有喜悦的假相,使你毫无防范。

总之,阴险的人,绝不会采用直接报复的手段,而总是使用计谋。如果你的上司,不幸就是这种人的话,你只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一切唯上司的马首是瞻,卖尽你的力,隐藏你的智。卖力易得其欢心,隐智易使其轻你,轻你自不会防你,轻你自不会忌你。如此一来,或许倒可以相安无事。像这种地方原就不是好的久居之所,如果希望有所表现的话,劝你还是从速作远走高飞的打算。

与平庸的上司相处。

追随一个平庸的上司,并且还必须为他效劳,确实是件无趣的事,学不到半点东西,只是徒然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假使你的上司真是个无能的人,你所采取的最佳选择是:

不必苛求:经过观察后,你发现他的平庸属于自身素质问题的话,则不必苛求。因为,你想改变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推动你的上级发挥专长:即使是平庸的领导,他也会有长处。下属需要努力发现他的长处,经常肯定和赞扬他,推动上级发挥他的特长。下级是上级工作的助手,如果上级没有被提升,下级将永居其下,若上级迅速提升则下级也容易成功。“上级有成效,下级才有成效”。不断地推动上级发挥自己的专长,是下级自己工作富有成效的关键。上级因个人生活经历、爱好、志趣、素质、层次不同,其专长也各异。下级要学会了解自己上级的长处所在,善于问自己:“我的上级究竟哪些事能干得好?他过去曾把哪些事干好了?要让他发挥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从我身上得到些什么才能取得成果?”然后积极为上级提供发挥其专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你的上级专长在政治方面,那你首先要提供给他的资料是政治形势;若他的专长是在用人方面,你尽量提供他把需要了解的人的全面准确的材料。各种条件提供,使他决策时,最有效地发挥其专长,上级在工作中作出成效自己才有成效。

弱将手下有时更能出强兵:对于平庸的下属来说,在能力强、领导有方的上司手下工作,能使自己的能力有较快的提高。但对于能力强的下属来说,在平庸的领导手下工作更能春风得意地表现自己,如果在能力强的领导手下工作,就不容易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诸葛亮和“阿斗”刘禅的关系可以说明弱将手下有时更能出强兵。刘禅在历史上是个典型的平庸型领导,基本上不懂得治国方略,完全依赖诸葛亮出谋定计。诸葛亮的确是一代英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对治国安邦、指挥作战、发展经济都很一套办法。诸葛亮的才能之所以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与他所处的宽松环境和遇到两位能力平平的君主有关。假使诸葛亮在曹操手下做幕僚,曹操是不会把军政大权让他“一把抓”的,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恐怕就不存在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平庸的领导手下工作,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水平,只要能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你照样能获得成功。

第五节 如何面对反对你的人

两千多年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在耶稣出生时,埃及阿克图国王,给他儿子一些忠告:“圆滑一些。如果使别人同意你,请尊重别人的意见,切勿指出对方错了。”

古语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的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他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己的观念强加于彼。

这种辩论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如果用于团体,像辩论会似的,则应另当别论。比方说:由于最近发生某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争论,最后,虽然因为你用某某事件或理论来证明你的意见是正确的,通过争论达到了胜利的目的,而他也已哑口无言了。但你万万不可忽略了这一点,他不一定从内心放弃他的思想来信奉你的主张。

因为,他在心里所感觉到的,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他对于你驳倒他怀恨在心,因为他的自尊心扫地了。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口边的胜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却从此一刀两断。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有欠考虑,仅仅为了口边的胜利,真不应该得罪一个朋友。如果那位朋友较小气,说不定他正在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后,明知大错已铸成,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见,因为和别人结上怨仇,你就少了一位倾吐心事的人。

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说,他的人格魅力,来自他的胸怀,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胸怀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反之,苛刻的指责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人际关系紧张,在一个集体当中,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

香港首富李嘉诚与员工相处得很好,据说,李先生从来也没有直接辞退过员工。李嘉诚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位职工不小心把办公室里一匹非常珍贵的唐三彩马打碎了,李先生只是平静地提醒他,以后做事要小心。李先生说,马已经打碎了,他已经在自责,为什么还要指责他呢?

容易引发正面冲突,但正面冲突又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只会伤了和气。而且在争论中,很容易因激动而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从而把事情闹大。在紧张的气氛中,在一触即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先一言不发地走开。回避可以给对方以思考、冷静的机会。也可给自己考虑的时间。

第六节 怎样处理与上司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冲突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上下级间的冲突,更是时有发生。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被领导的下级,当你与上级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去做呢?

忍耐,但不超限。

为了维护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谐地和上级相处,必须学会忍耐。我国历史来崇尚谦让和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委曲求全,也不是让我们去一味地忍耐,假若如此,上级领导将被长期放纵下去,而越发的为所欲为。我们这里只是要你适当地忍耐和节制,并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手段。

由于上下级之间所处的社会层次不同,各自自我角色的认知和彼此对他人角色地位的认知不一致,上下级间难免有矛盾、冲突发生。即使是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中,冲突的蛛丝马迹依然可见,只不过有的尖锐,有的钝化,有的公开,有的潜藏,存在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所以在处理上下级的冲突时,要尽量忍耐,将个人与上级之间的外在冲突,转成个人心理的自我调整。例如当上级无端批评你时,你自然感到委屈,甚至想与上级闹翻。但你此时应该冷静下来,要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准则来安慰自己,相信会有弄清事实的那一天,于是你的内心会渐渐平静下来。如果你采取极端的作法,暴跳如雷,大动干戈。其结局可想而知,自己与上级关系的危机顷刻之间便会发生,甚至难以收拾。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尤其是当你与上级发生冲突时,一定坚持宽容、忍耐、克制,它可以使自己和上级在心理上都有一个缓冲的坡度,在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程度上净化一步。一方面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另一方面,上级也不可能是“一贯正确”的,不管对错与否,你忍耐一下,也给上级一次反省自己的机会。再者,突然而激烈的外部冲突,只会增加彼此间的反感,导致交往的裂痕,使上下级关系难以良性发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指的忍耐是有限的,不超越限度的,绝非一味忍耐,毫无限度。

合理维护自身利益。

合理维护自身利益与忍耐是相对应的。也是处理上级与下级关系的一种手段。忍耐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万能的,有时必须通过一定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对待上级存在的一些大问题和一些原则性问题,单凭忍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必然需要我们表明立场和观点,加以抵制和斗争,以维护组织及我们的自身利益。事实上,大多数上级,对于来自下级的合理批评和意见,是虚心接受并热诚欢迎的。只要我们是从工作出发,直言不讳地帮助上级改进工作,绝大多数领导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并不影响上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争取并合理维护自身利益关键要掌握好尺度,即合理。如果不讲理、无理取闹、胡搅蛮缠,必然损害上下级关系。

做人难,做人的部下更难,做几个人的部下则是难上加难。有时往往不经意的时候开罪了某位领导,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位领导误解了我们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小韩在五年前还是基层车间的一名钳工。后来厂宣传部调来的一个姓方的部长见小韩文笔不错,便顶着压力将小韩调进了宣传部当了宣传干事。从此,小韩对方部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两年后,小韩抽到厂办当了秘书,成了厂办王主任的部下,精明的小韩很快就得到了王主任的喜欢。

没过多久。小韩忽然感到方部长和他渐渐疏远了。一了解,才知现在的领导王主任和从前的领导方部长之间有私人恩怨,因而,方部长总是怀疑小韩倒向了王主任那边。

其实,引发方部长对小韩误解的“导火线”很简单:在一个雨天,小韩给王主任打伞,没给方部长打伞。这还是很久以后方部长亲口对小韩说的,而事实上小韩从后面赶上给王主任打伞时,确实没有看见方部长就在不远处淋着雨,误解就此产生了。

一气之下,方部长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看错了人,说小韩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谁是他的上级,他就跟谁关系好。小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浑然不知发生的这一切。直到方部长在人前背后说小韩的那些话传到小韩耳朵里,小韩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他采取了一些措施。

让时间做公证。正所谓“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方部长在气头上说自己是忘恩负义的人,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现在向方部长解释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方部长肯定听不进去,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让时间来检验吧!

遵循“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法则。方部长误解了自己,还得自己向方部长解释清楚,自己既是“系铃人”也是“解铃人”,要化干戈为玉帛,还要靠自己用心努力去做才行。

极力掩盖矛盾。每当有人说起方部长和自己关系不好时,小韩总是极力否认根本没有这回事,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方部长和自己有矛盾。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制止事态的扩大,更利于缓和矛盾。

公开场合注意尊重领导。方部长和小韩在工作中经常碰面,每次小韩都是主动和方部长打招呼,不管方部长爱理还是不理,小韩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因工作需要和方部长同在一桌招待客人,小韩除了主动向方部长敬酒,还公开说自己是方部长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十分感激方部长,小韩此举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方部长的恩情,又怎是忘恩负义之人?

背地场合注重褒扬领导。小韩深知当面说别人好不如背地褒扬别人效果好。于是,小韩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起方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如何感激方部长。当然,这些都是小韩的心里话。如果有人背地里说方部长的坏话,小韩知道后则尽力为方部长辩护。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通过别人的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假若方部长知道了小韩背地里褒扬自己,肯定会高兴的,这样更利于误解的消除。

紧急情况“救驾”。平时工作中,小韩若知方部长遇到紧急情况,总是挺身而出及时前去“救驾”。如有一次节日贴标语,方部长一时找不着人,小韩知道后,主动承担了贴标语任务。类似事情,小韩一直是积极去做。小韩此举的目的是想重新博得方部长的好感,让方部长觉得小韩没有忘记他,仍是他的部下,有利于方部长心理平衡,消除误解。

找准机会解释前嫌。待方部长对自己慢慢有了好感以后,小韩利用同方部长一同出差外地开会的机会,与方部长很好地进行了交流。方部长最终还是被小韩的诚心打动,说出了对小韩的看法以及误解小韩的原因——“雨中打伞”的事。小韩闻听再三解释当时自己真的没看见方部长,希望方部长不要责怪他。方部长也表示不计前嫌,要和小韩的关系和好如初。小韩此举的目的是利用单独相处机会弄清被误解的原因,同时让方部长在特定场合里更乐意接受自己的解释。

经常加强感情交流。方部长对小韩的误解烟消云散之后,小韩不敢掉以轻心,而是趁热打铁,经常找理由与方部长进行感情交流。或向方部长讨教写作经验,或到方部长家和他下棋打牌。久而久之,方部长更加喜欢这个昔日部下了。小韩此举的目的是通过经常性在感情交流增进与老领导之间的友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韩的不懈努力下,方部长对小韩的误解彻底没有了,反倒觉得以前说的话有点对不住小韩。从那以后,方部长逢人就夸小韩好样的,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第七节 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一次吉索亚在新西兰大学选修一门短篇小说写作课程。在课程中,柯里沃杂志的主编到班上讲课。他说,他拿起每天送到他桌上的数十篇小说,只要读几段,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他说,“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这位激动的主编,在讲授小说写作的过程中说:“我现在所告诉你们的,跟你们的牧师所告诉你们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请记住,你必须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的话。”

如果小说写作真是如此的话,你可以肯定,待人处世尤其是如此。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吉索亚花了一个晚上待在他的化妆室里。斯顿,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前后40年,他到过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共有6000万人买票去看过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两百万美元的利润。

吉索亚请哲斯顿先生告诉他成功的秘诀。哲斯顿的成功与学校教育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成为一名流浪者。搭货车,睡谷堆,沿门求乞,坐在车中向外看着铁道沿线上的标识,因而认识了字。

他的魔术知识是否特别优越?他告诉吉索亚,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两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做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演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秒不差。除此之外,斯顿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他告诉吉索亚,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对自己说:“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舒适的生活。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看。”他宣称,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

吉索亚认为,斯顿的成功秘方就是如此简单,那就是对他人感兴趣。这就是一位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魔术师所采用的秘方。

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缘,处处受到排挤和冷落,那么他很难办成一件事情,甚至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受到欢迎,是我们做成许多事情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受欢迎呢?

生活奉行的是对等原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要使别人重视你,首先要重视别人,对别人感兴趣。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有人关心他。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诸于这种人。

第二章黑白分明,随机应变

第八节 适者生存

在侏罗纪时代,地球上存在着恐龙、蟑螂和一种微生物。但现在强大的恐龙和那种弱小的微生物都先后消亡了,存活下来的只有蟑螂。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有经济学家说: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条:就是适者生存。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富贵贫贱的因素,始终脱离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

既然是适者生存,那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成了一个人行为的导向。因为适者才能发展,不适者就将被淘汰。竞争生活的人都按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于是一个社会衡量人成败的准则,就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方向。

文革时期,货物紧缺,买菜要排队,能走后门就更好,于是能去菜场工作,就成了一种好的选择。那时的适者就是能走后门,能少去单位上班而多抽出时间去排队买菜就是能者。而如果我们能用这排队的时间去创造价值,或者去做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那对社会的贡献不是更大吗?那时的准则就造成了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现在能当官,就有权力,就能用权力寻租,取得好处。而我们的择“官”制度却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和方法,于是巴结上级,善于吹牛拍马,阿谀奉承,就成了适者的准则。现在每次招考国家公务员,大学毕业生都很踊跃。但在香港却不是这样,他们的高级公务员不是有很多都叫“某某太”吗?香港年轻人崇拜的偶像绝不是什么官员,而是一些大企业家。

那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准则呢?

看日韩世界杯,常为中国队的窝囊而气愤,代表10多亿人的国家队还不及代表几百万人的丹麦队,丹麦队还进了16强。如果说丹麦是欧洲国家,人种有不同,那我们与同样人种的韩国队比呢?他们可只有4000多万人口。再进一步想想,除了足球外,还有电影、流行歌坛,内地的舞台上不也都被加起来还不到3000万人口的港台所主导吗?他们可是与我们同宗同源,有着同样的文化传统,说着同种的语言。这只是体育和娱乐,如果企业和公司也能像体育比赛一样面对面地较量一番,我们又有多少企业能与同等的港台企业竞争呢?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不是我们的人种不行,而是我们的机制有问题。我们没能形成一种很好的竞争机制,没能激励人们将潜力都尽量发挥出来。

我们的准则应该是优胜劣汰,鼓励竞争,鼓励公平的竞争。这样才能激发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我们的国力上去,我们在各方面都上去。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所以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就成了一个人行为的导向。

第九节 僭越可能招来麻烦

有句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一定是站在猫的角度说的。谁能“拿耗子”对主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对“猫”肯定不会这么想。“猫”认为拿耗子是他份内的事,不用“狗”来管,狗去看好门就是尽责了,其实,这里的“领土范围”之争有一个明显的顾虑,如果主人有一只既会看门又会抓耗子的狗,他还要猫干什么,狗的好心会被视为“抢饭碗”。

而且帮助别人往往会让被帮助的人接受这样种暗示:“你自己做不好,我比你能力强,所以来帮你”这种暗示让人多么不舒服就可想而知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但是这块“领地”很有可能是无形的,并没有界碑可以识别,所以常常容易被人所忽略,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

每个人都很在乎自己的领地,虽不像动物表现的那样直接,但自卫的意识同样强烈,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自讨没趣,甚至遭到别人的。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的领地就是家,谁若未经同意闯入,轻者遭呵斥,重者生命就有危险了(因为闯入别人的住宅而被射杀的案例在美国时有发生,这是合法的)。不过,会犯这种错误的人不多,倒是很多人在办公室里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在工作场所,大家会忽视别人的“领地”觉得反正都是公共的空间嘛。比如,随便就坐在同事的桌子或椅子上,坐在主管的房间里,到别的部门聊天等等。

还有一些“领土”是无形的,但同样不可侵犯。比如工作的职权范围,要时刻牢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因为无论多么开放的职场,界线永远存在。你不要越位去做“帮助”别人的事,可能你是出于一片好心,但问题是很可能不领你的情。许多时候你的“热心”往往在别人看来是“别有用心”,这样做得不偿失。

不要过于依赖个人的关系而忽略应该走的“过场”,这也是一种冒犯别人行为。比如,你与资料室的某个人关系不错,因此你便直来直去,把想要的资料直接拿过来,全然忽略了资料室的主管。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一种行为,这无异于是对其“领土”的“公然践踏”,本来忙的都是公事,却不小心结下了“私怨”。

这种领土意识看起来很迂腐,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忽视了这些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土,会惹出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还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最好了。

第十节 用于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日本北海道及东北地方,每年都有暴风雪,这些雪对当地人而言,是非常讨厌的。如果因为讨厌而一味逃避,降雪就会堆得很高,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破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反过来,若是积极地利用暴雪(也就是向逆境挑战),又会变得如何呢?

首先是要除雪。这么一来,除雪者有了工作,当然收入也会增加;由于积雪消除,交通变得顺畅,工作也更容易开展,为整个市镇带来活力。而且,可以在当地设立温泉旅馆、举办音乐会吸引观光客和滑雪客,他们所花费的金钱,不仅使温泉旅馆有收入,连山下的市镇也会享到莫大的利益。

青年作家张抗抗,可谓是同代人羡慕的佼佼者。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享有众多荣誉的作家,竟然也有过一段难堪的逆境和经历:两岁时,父亲因所谓的政治问题被开除党籍,因而自幼在一种家庭出身不好的沉重精神压力下长大。后来她在北大荒农场一待就是八年,期间当过农工,制过砖瓦。也曾有过一个家,很快又破裂了,后来十几年一人漂泊在外,独居他乡,历经了一个单身女人开拓事业的种种艰难,当她失恋时,流言蜚语、诬陷诽谤铺天盖地而来,使她对自身价值产生了怀疑,其间还经历过几次意外手术和疾病的折磨。

也许,正因为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打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使得张抗抗有了自强不息和开拓事业的机遇和本领。才能拥有连续不断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文学作品问世。

众多强者走出逆境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不论是处在何种困境中,他们始终保持主动的状态。他们不会让事态的发展左右自己的选择,他们会积极地探索和认识逆境中的主要矛盾,既不低估问题,也不夸大问题,而是努力寻求走出逆境的机会;即使是在等待。也是在积极主动地保持潜力,犹如樱树虽然静静地等待着春天。却无时不在养精蓄锐。

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创造欲望。机会从来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在逆境中,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他们往往计划周详,考虑缜密,不寄希望于侥幸的成功。他们崇尚的名言是:“智者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不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他们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不能算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失败、打击和磨难吓不倒他们,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坚强。他们珍惜自己,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生命只有一次”。他们善于在逆境和失败中捕捉新的目标,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目标。他们对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噩梦醒来是早晨”,眼里依然拥有一轮鲜红的太阳。

每个人都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即使当时的情况非常困难,也要坚持下去,静下心来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然后奋力一搏,总会成功的。

不怕困难、努力拼搏,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放弃友谊的手,甚至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则显得有些愚蠢。自尊心较强的人,动不动就退缩,常把本就要到手的希望和帮助拒之门外。不要把过分的自尊总装在心里,向人和盘托出你的苦衷,请求帮助才是智者的行为。

要有充分的理智。处于逆境而急于摆脱的人,往往容易为某种盲目的冲动所驱使,做出缺乏理智的判断和错误的选择。

洞察自己内心深处稳定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因为真正稳定的兴趣和志向,常常使人产生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难以估计的力量。

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己的优缺点,人们往往自以为清楚。实际上有许多误区。真正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种认识越接近事实,冲出逆境的道路选择就越有可能正确。

第十一节 前进的道路不是唯一的

一位叫王丽的姑娘,长得端庄、秀丽,她表姐是外企职工,收入颇高,工作环境也很好,她对王丽的影响很大。王丽也想走进这个阶层,无奈她的外语太差,单词记不住,语法也总是弄不懂。马上要面临高考了,她想报考外语专业,可越急越学不好。她整天想着白领阶层的生活,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她将所有时间都押在外语上了,其他课目全部放弃。由于只有一条路,她更担心一旦考不上外语系,那就全完了。整天就想着考上以后的生活,考不上又怎么办,而全无心思专心学习。

做美好的梦,对智者来说是一生的动力,他们会由此梦出发,立即行动,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美梦发展,而一步步使梦想成真;但对于弱者来说,“白日梦”不啻于一个陷阱,他们在此处滑下深渊,无力自拔。

如何走出深渊呢?首先,要有勇气正视不如意的现实,并学会管理自己。这里教给你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制订时间表。先画一张周计划表,把第一天至少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格,然后把你在这一周中需要学习的外语知识统统写下来,再按轻重缓急排列一下,把它们填到每天格子中去。每做完一件事情,就把它从表上划掉。到了周末总结一下,看看哪些计划完成了,哪些计划没有完成。这种时间表对整天不知道怎么过的人有独特的作用,因为当你发现有很多事情等着做,而且做完_件事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时,就比较容易把幻想变为行动了。你用做事挤走了幻想,并在做事中重塑了自己,增强了自信。

著名作家叶君健1914年生在湖北省一个山村里,儿时放过牛,读了几年私塾,背诵了一点古文和诗词。14岁时,在武汉打工的二叔把他接到武汉上学,决心让他成为掌握现代知识的人。

他初进武汉的一所中学,一些富家子弟见他土里土气,偷偷在他背后贴上纸条,写了“茶房”两字。这个“茶房”咬了咬牙,用一个暑假学通了英语语法,背会了一本英语小词典中的词汇,又不断精读一些英语名文,奠定了英语的基础。他用3年学完中学课程,17岁时考入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他常对孩子们说:“我从来没用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学外语,但是我学会了。关键我是实实在在地学,力求学以致用。”

第十二节 “豆腐分割理论”

知识结构应由具有相关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组成。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还应相对齐全,即必须是系统的、内容上有必然联系的“思维组合体”。遵循这一原则建立知识结构,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增进理性记忆和应用,才能逐类旁通、举一反三、思路畅通、有所创见。

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五至七年便要翻一番,也就是说,知识的总体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与此相对应,任何个人的知识结构也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因此,知识结构应当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就要求你在充实知识的时候,各类知识都要相应有个充分发展,不应有所偏废。

大多数科学家确信,整个自然界的基本原理是屈指可数的,一个人的有效知识结构,不应太庞杂,而应当是极简约的。如果知识结构不简约,必然使大脑负担过重,从而妨碍独立思考,不利于创造。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目标自动地、随时地调节知识结构,这样你才能有所成就。

古时有一人,进城卖竹竿,可是在进城门时发觉横竖均不能进去,非常气恼。这时来了一位圣人,为他出了一个主意,把竹竿从中间截断,这样就进去了。这位智者还谦逊地说:“吾非智者,无非见者多矣。”

笑过之后,再仔细想一想,智者或许真的才高八斗,然而他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死搬教条,不会活学活用。

科学地将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结合起来,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方法,这会助你走出各种陷阱、困境。

请看下面一例:

在郑州,电视的销售是分季节的。在销售旺季之后,TCL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宣传,结果引起轰动效应。为什么呢?请看TCL电子集团郑州分公司的总经理杜健君的“豆腐分割理论”。

杜健君认为,一个市场的消费总量基本处于标准基数内。用一个比较明白的方式打比方,这个基数就相当于15斤豆腐。其中10斤属于旺季,5斤属于淡季。TCL人进入中原市场首先瞄准的是这5斤淡季的“豆腐”。春季,其他竞争者经过旺季酣战的兴奋之后基本处于休整期,或去游山玩水,或回总部庆功,属于最为放松、最为悠闲、最缺乏警惕和干劲的时期。TCL人却在脑子里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多长了一根弦,利用这个平常不利的机会花费最小的人力、财力即达到轰动效应。TCL春季一上市几个月就卖了几千台,大致占了5斤豆腐的4斤,其他厂家加起来才占了1斤。而这种效应一直延续到旺季的到来,此时TCL已经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尽管其他厂家大张旗鼓卷土重来,费尽人力、物力,极尽广告、宣传之能事,也收效甚微。TCL在旺季又割去4斤,一年下来,15斤“豆腐”被TCL人巧妙地切去8斤左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