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幸福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05:53:21

点击下载

作者:曹丽清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华幸福课

清华幸福课试读:

致读者

2014年5月,清华大学的郭藏燃博士和龙宇博士发起在学校举办一个以“幸福”为主题的系列课程,约我做主讲。这是我多年来持续关注的领域,以前在清华和其它高校也陆续讲过,所以欣然接受。

从2014年10月底到12月初以“清华幸福课”为题进行了五讲系列课程,课堂上既有清华的师生,也有专程赶来的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济济一堂,专注的精神和热烈的气氛都让我非常感动。课程之后,很多朋友提出,希望能够持续地在这个主题上往前走,于是就有了“网络幸福之家”和这本书的出现。“网络幸福之家”在附录里有所介绍。这本书是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沿用了课程的名字,它的语言和内容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课堂的原貌。

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惑时,往往纠结在困惑本身去找原因,陷于就事论事当中。其实困惑只是一个现象和结果,只有回到大背景里才能看到导致困惑的条件、因素,看清其实质,真正使困惑化解、脱落。出于这种思考,本课首先重视确立看待事物的视角。

这本书是站在生命的立场上看待“幸福”的,提出“幸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发生的生命体验”。第一讲给出了人类固有的三类生存模式,是要我们在这种生命的“常态”中,看到障碍幸福的根源并使之脱落。第二讲回顾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与一般的“发展心理学”不同,这里把人的每个生命成长阶段都看做是对自然演化的全息再现,是一种全然客观的历程。人们能做的只是如实地看到和接受,让生命活出他原来应该有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幸福。第三讲提出一种生命视角,把宇宙、地球等大自然都看做是如同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相互呼应,使人感性地体验无限壮阔的生命型态,在超越中感觉幸福。第四讲回到人的关系中,提出“生命的本质是爱”。每个生命都是因“爱”而来,而存在,爱是生命之间“深层次的关注”,“爱”的发生就是幸福。第五讲回归现实生活。把生命成长要素直接还原到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建立现实中和网络上的“幸福之家”,在脚踏实地的践行中经验生命的成长。

这本书要静静地读,用心地读,不要求用逻辑思维去理解,而是放到生活点滴中去践行,去体验。

这本小书是笔者数十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希望能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与您共勉。曹丽清2015年6月于心归乐园

请告诉自己:

请你真的在这儿,陪着自己,用生命度过以下的宝贵时光,把机会留给自己。

请你不要用知识、概念干扰你的体验,留出你感觉的空间。第一讲感觉生命的状态——人类固有的生存模式与时空发展

核心提示:问题的真相

通常我们是这么做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谈现象的越谈越乱,谈本质的越谈争议越大。越想解决问题就会制造更多的问题,“问题”像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承载着人们各种纷争的观念和意识。人们再把这些概念、观念当成标准,作为强调正确性的理由,却忽略着内心正在发生的冲突。第一节 关于幸福

非常高兴看到了这么多熟悉的面孔,更高兴有机会能认识在坐的新朋友。这样的聚会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因为我们的心开始在一起了,在共同探讨着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话题。这样的走到一起,我们彼此会相互感染着。虽然就这个话题我在做中心发言,但深入这个话题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体验的。

在开课之前,我想说明一点,为什么此次课程要分成几个部分来讲呢?是因为要把“幸福”说明白不是一两句话能行的,是真的要拿出时间,认真地进行思考和沉淀的。是要透过这个学习过程,引导我们回归到一个整体的背景里面去,形成更大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生命。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没有大的背景时,就算有眼睛也看不到东西。我们现在把灯全关掉,有眼睛能看得到吗?看不到了吧?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有眼睛会怎么样?大家可以感觉一下,是不是感觉生命也好像在这儿滞涩着?所以,没有大的背景和视角,你看到的东西会是孤立和不全面的,甚至是节外生枝的。

再比如,我现在给你一支笔,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支笔。如果再给你一张纸,在你那里发生的就不同了。如果再给你一个题目,你是不是就知道给你纸和笔要干什么了?所以说没有大的背景和视角,人会卡在那儿,困惑和迷茫是必然的。

通常我们看待人事物往往是脱离大背景,以事论事的制造了很多的乱象,想一想,这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呢?

我们总想试图改变自己,会怎样呢?是不是内心更纠结冲突呢?这种不接受的状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静静地感觉一下,这是不是我们的常态呢?

接下来我们就是围绕着两个核心。一是引导大家真的感觉到人类一直以来看问题的视角是什么,意识行为的模式对我们现实的制约是什么。二是提出如何了解建立更大的思维背景和视角,使我们不再纠缠于所谓的“问题”。如:家庭问题、亲子问题、生理问题、心理问题、事业发展问题等。总体的就是这个,我相信在你得到的那一刻,会心花怒放的。大家愿不愿意呢?(愿意!)期不期待呢?(期待!)(掌声)

我们先从对幸福的观察与思考开始。一、幸福是什么

1、迄今为止你感觉到幸福了吗?

这是一个思考,不是让你去寻找答案。是透过这个思考过程,让我们进入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感觉一下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2、人类为什么孜孜追求着幸福?

追求幸福的同时,内心在发生着什么?请感觉一下:是不是在抗拒着不幸福的感觉和正制造着内心更大的冲突,远离当下的真实?

3、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发生”的生命绽放体验!二、看到我们的状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若简单的讲讲,它只是表达人的某种向往。若带着思考的话,幸福所含盖的意义就不那么简单了,它是对生命状态的诠释。

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在阻隔着我们的幸福?

通常人们觉得不幸福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自己还不够强大,可能很多能力还不具备;要么是外在的各种条件还欠缺着等。这些想法实质上是人类为了生存所留下的意识痕迹,与拥有幸福是南辕北辙的。

今天我们是以人类进化的视角和生命成长的角度来共同探讨“幸福”这个生命议题。阐述障碍人类拥有幸福的固有生存模式,提出“幸福是一种状态,是对生命全然尊重和接纳的状态,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发生的生命体验”。

请仔细感觉一下那个寻找幸福的心态,是不是潜在的抗拒着不幸福的感觉呢?这种美化了的抗拒心态,必然会使我们生出很多的想法,认为能得到这个就幸福了,或得到那个就幸福了……我们在不自知中,被掩饰或逃离的抗拒感受操控着。

当一个个的目标达成时,那个不幸福的感觉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你所有的努力,并继续吸引着你活进遥遥无期的未来之中。体会一下,这是不是我们的常态呢?这样的生存状态,让我们的生命像是一个工具,又有什么幸福可谈呢?

我们经常说心想事成,难道这句话也只能是祝福或愿望吗?

感觉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心想事成呢?是不是我们对自己不够了解。嘴里喊着想要的,可心里发生的是在抗拒着不要的,这种表里不一的状态,内心会踏实吗?会有幸福感吗?

以上所说的这些,大家应该都是很熟悉的吧。因为它不属于哪个人的,而是人类在生存繁衍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意识和行为模式。这些生存性的视角和关注点,会使人停留在好恶的感受中,悄然地制造着内心的冲突和分裂,压抑了生命更多的感知潜能,活进僵硬的好恶模式里,使生命处于存活的状态。所以,要想使生命得到绽放,就要看到这些模式的制约。

下面讲一个前几天刚发生的小故事。有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抢一本书,互不相让,带着很大的情绪僵持在那儿,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然后问他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表达自己想要的呢?”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的手就停住了。我接着说:“你们都是为了想看书,那就考虑一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看到这本书呢?”那个孩子松开了手。我接着说:“感觉一下,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拿书的孩子主动地站到了另一个孩子的旁边,开始给他读书。就这么简单。其实这两个孩子平时都是很倔强的,不容易听进话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争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当你给出一个新的视角的时候,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得到了内心成长的满足。其实所谓的困难和被卡的感受,就是那些潜在模式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就拿这两个小孩抢东西为例,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人类对这种抢夺的方式习以为常,并一直以各种形式延续着?比如:作为父母在阻止孩子某种行为的同时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新的视角,只是让孩子“听我的”,以这种形式延续着抢夺的模式。这种状态一直以来很少被发现。如果我们要获得生命的绽放,就要认识到这些捆绑我们的模式,允许生命有更多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大多数人都是被动地受其影响,重复着理不清的乱麻心态,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看清楚,活明白,从中跳脱出来自由自在。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回归生命,体会内心的发生,才能看清困扰我们举步不前的固有生存模式,才会活得真实。换句话说,人类意识和行为的今天,是秉承着生物进化、动物进化的很多生存模式。它们在帮助人类活下来的同时,又制约着人类意识的升华,遏制了人为万物之灵的灵性,这是人类所有痛苦的根源所在。所以,人类如何超越和突破这些生存模式,活出人类的本然,是人类意识行为进化的大方向。第二节 认识人类固有的生存模式

幸福不是畅想,是刹那刹那的生命体验。所以本次系列研讨不是一个课程,也不是主张某种观点概念,而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发生”的生命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是用生命的体验追溯人类意识的进化,认识障碍幸福的根源。

好,下面来共同地认识,制约生命成长绽放的三种固有的生存模式。即:追逐模式、情绪模式、普遍的心理状态。一、追逐模式

提示一:人们习惯不停地找寻,往往是看不清内心正在发生的排斥,其根源是本能的恐惧所致,活进“怕什么”的状态中。

感觉一下,是不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或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内心总重复着“想与不想”、“喜欢与不喜欢”、“该与不该”的心理状态。

体会一下,这样一个简单的重复,是不是已经给自己造成了很多的不快乐呢?为了满足纠结的心态,是不是会找各种理由说服别人和证明自己是对的呢?这种冲突内耗的心态。必然导致失去行动力,活进僵硬的不知所措的痛苦之中。

可以感觉一下,当我们很在乎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往往一直被这种状态牵着走,处于抽离现实的孤独状态,并且中断着很多的关系。但自己却是看不到的。

比如说,一个男士在很动情地描述对一个女孩的喜欢,他却想不到在这份喜欢的下面,是在逃离着不喜欢的东西。这种以表达喜欢来掩盖另一个不喜欢的事实往往是难以被发现的,但是这种潜在的排斥心理却起着主导作用,是它决定着未来的结果。

这点是靠自己慢慢地去观察和体会的。只要看到自己真实的排斥状态,就不再简单地重复生物界最初的“避苦求乐”的自我保护模式。这种本能性的心理活动,一直以来死死地操控着人类,使人不能发挥本有的价值和作用,障碍着我们实现想要达到的愿望。

听课也是如此,如果你潜在地被听得懂、听不懂所牵制,你会听懂了就愿意继续听,听不懂就会排斥。本课程的特点重在生命的体验,无论你听得懂听不懂,都不要太刻意。

课堂上我们是一体的,请观察你自己,是不是总想听自己想听的,当没听到时就会烦躁,甚至会听不下去。感知这个发生过程很重要,这一刻内在的震动就开始了,生命的记录也在开始着,慢慢的就能感觉到我在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就像在一片田野里面,只要有一朵花儿开了,其它的花儿都会随之绽放。

提示二: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你真的想了解自己吗?如果想,你一定不会再辩解说明什么,自然地停止所有的原因、理由、争辩……在那一刻的寂静中,你会看到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做法常常是与此相悖的。通常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想尽一切办法把责任推给别人来逃离、掩饰自己真实的状态,重复着固有的旧模式。

你真的懂自己吗?如果懂,你一定不会再抱怨、指责别人的不懂,和强调别人的不理解。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自然会给自己和他人留下很大的空间,平静地观察了解。而通常人们,是无法观察到自己的不懂,更看不到因此产生的情绪,只会以发泄的方式继续积累压抑更大的情绪。

你真的爱自己吗?如果爱,你一定知道内心在发生着什么,你的生命时刻在表达着什么。你会敞开心扉允许一切的发生。

当我们认识到了找寻的模式,它自然就在停止着。这样才能进入“我到底想要什么”的思考状态。此刻,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只是带着“想要什么”的心态到处追逐,花了大半生的精力,到头来觉得怎么不是自己想要的呢?人生短暂,能有多少时间让我们这样去追逐呢,人生到底想要什么?

事实上,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是没有办法真正懂得自己需要的。这种心灵上的匮乏是任何欲望也无法填补的,或任你用怎样的精神鸦片和百折不挠的争取,只能在内心留下更多无力的抱怨、指责、孤独和伤痛。使你远离生命绽放的喜悦。

请大家慢慢地静下来,感觉一下,你爱自己吗?请给自己一个聆听生命倾诉的机会。

你是不是真的给过自己机会,去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还是不断地强迫着自己去认同着什么?此刻,你可以轻轻地把两臂放在胸前,静静地体会拥抱自己的感觉。我们总期待这份拥抱是别人给的,却从没有好好地拥抱过自己。

事实上,我们的内在已经期待这个拥抱很久了,只是我们不知道,反倒去外面寻找这份温暖。这种错觉给我们制造了一个无法填补的黑洞,让我们在找寻中失去了快乐。只有真正地学会了爱自己,才能感到温暖,并能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

提示三:我们是怎么失去自己的?

通常人们所说的“想要的”和“追求的”,只不过是满足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标准,无论结果是怎样的耀眼,仍是滞留在生存状态的层面。

活在认同的世界里,是以压抑生命为代价的,这种压抑后的情绪正在制造着一个冲突的生命。所以,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自己并不觉得幸福。由此说来,如何让“认同”和“欲望”成为绽放生命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里所强调的是活出生命的本然状态,与自我、自私、随心所欲是两回事儿。

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会放下那些所谓的追求,就在学会走进自己,爱自己就开始了。当你开始懂自己的时候,自然会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不再活进认同别人的世界。那一定是有着丰厚体验的生命。

我们有了这样的觉察,就会从那个绑架中跳脱出来,告别追逐模式的困扰。二、情绪模式

让我们看一看提示。

提示一:情绪状态不是属于个人的,是人类的共有。当你排斥它的时候,就在聚合着更大的滞涩的能量。

情绪模式几乎成为侵占人类正常表达情感的综合状态。它一方面障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又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认同方式。彼此在情绪模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新的共鸣能量体,换句话说现代人的交流模式大多是彼此的情绪认同模式。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原本平静的在说话,有一个人带着情绪搭茬儿,这个过程就在影响着你,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由此说来,情绪不专属于哪个个体,而是属于人类共同的意识和行为。由于情绪是情感压抑后的能量反映,具有难以掌控和弥漫的特质,所以认识它是非常必要的。

提示二:压抑的情感会封存在体内,成为不可控的能量,在无意识状态中释放,防不胜防,使人很无力和沮丧。

而事实上,表达人的精神生命,有喜、怒、悲、思、忧、恐、惊七种基本元素,它们的反映变化构成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交流基础。

当这份情感表达顺畅时,人们往往表现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给人的感觉是坦诚、阳光、有力。没有压抑的能量,自然也不会用情绪来释放。

相反,当情感表达受阻时则表现为萎靡消沉、能量滞涩,活进了内心烦闷、精神恍惚、思维混乱、举步维艰、失去行动力的状态。人们会本能的排斥和抗拒这种感受,同时不断地聚合这些压抑的能量,纠缠、黏着于其中,形成阴霾、阻隔的沉闷气氛。并借不顺心的人事物为由,发泄、平衡自己难受的状态,像一台被操控的机器。

比如,一个小孩儿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去世了,面对死亡,孩子不知怎样表达这份悲痛的情感。被卡的感受封存在体内,成为滞涩的能量。在他的生命中就会常常莫名其妙地释放出愤怒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生很多令人费解的事情。比如某个人因为一点小事,甚至一句话就会失控,轻则变脸争吵,重则酿成大祸。人们常常活在精神的雾霾中,相互指责难以自拔。那么,是什么在制造着情绪,并导致情绪的骤然变化呢?从根源上说,是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情感所致。

情绪以不可控的能量的方式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这种潜在的影响是瞬息万变的,它的升级也会让人始料不及。

我们平时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吧,明明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别人听到的却是那个意思,就此进入了无力的纠缠中。再比如,自己的心情明明挺好的,当你看到某个人,心里就出现雾霾。我们总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越想越会觉得无辜,开始升级为抗拒、抱怨等等。

既然情绪是人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如何与它相处呢?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抗拒它,而是认识它;不是控制它,而是接受它;不是改变它,而是看到它。情绪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难以捕捉。为了让大家了解和看到它,我们把它放回到人的三种状态中(即:本能性的逃离或黏着;调节性的自我安慰;认同、沉溺于困难),因为这是情绪生长的土壤。当我们看到它们,就自然的远离着它们,这是认识自己的回归过程。

本能性的逃离或黏着

提示:其实我们每天活的很简单,就是重复:喜欢的往上冲,不喜欢的赶紧逃。还要编织一些高尚的理由。

本能性的逃离或黏着是难以被人察觉到的,因为它是保留在人生命中的动物进化的痕迹。人类意识和行为的进化要超越这部分的制约,才能够活出人本有的样子。

我们来看看“逃离”的表现状态。

首先,表现为无视、拖延、麻木、倦怠。

大家对这四个词不陌生吧,观察一下自己,当我们不顺心或压力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处于这几种状态。这种本能性的心理活动是自动化的自我保护机制,它在控制着我们,感觉到了吗?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在盲目抗拒这种莫明其妙的无力感时,给自己和周边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其二,表现为陶醉、享乐、沉溺。

这是我们对某个目标发生兴趣时的反映,大家熟悉吗?(熟悉)。那么,我们经常会对什么发生兴趣呢?电视、手机、网络、游戏、酗酒、熬夜……或者是一些貌似“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外在的事情是怎样的,实际上我们生命的状态都会成为附属于它们的工具。被其牵引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是不是以破坏家庭关系,影响夫妻感情,荒废学业,倦怠工作,影响人际交往等作为代价呢?

其三,表现为抱怨、暴怒、抗争、拒绝、发泄情绪。

当前两个部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各种情绪来爆发释放。而内心发生的抗争是想推卸掉属于自己的责任。这个模式让人活进越来越沉重的自暴自弃中。

静心沉思:你经常卡着难受的地方是什么?

大家可以慢慢闭上眼睛,给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带上你的问题,感觉一下经常在哪儿难受?是不是经常在抱怨、冷战,或是沉溺于某种事物,让自己忽略那个难受。任凭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它不会凭空消失,仍在生命中悄然地蓄积着,并用各种的方式提醒着我们。比如:某个地方的疼痛,某个地方的不舒适,或是心还纠缠于某个事情,想起某个人很难受……此刻,当回到生命中敞开自己,会发生什么呢?

看看会有什么浮现出来?不论浮现出什么样的人或事,你就静静地和它呆在一起,体会那个卡着的感受,只有这样直面它,才有可能转化。我们经常不愿意安静下来和自己独处,实质上就是不想碰触这些难受,体会到了吗?

调节性的自我安慰

提示:我们是不是总期待着下一刻,忽略现在发生的?

其一,表现为:期待、寄托、追求。

这个很熟悉吧,很典型的就是父母要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未尽之事,达不到了就给孩子戴个“你不听话”的帽子。孩子戴着这个沉重的帽子会很不开心,生命里面没有了父母的祝福。那个期待取代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连接。

我们自己活在“期待”中是不容易发现的。比如摔了一个杯子,“啪”的惊了一下,马上会安慰自己说:“没什么,下回注意就行了”。会不会这样呢?这就是让我们在“期待”和“寄托”中不去看发生的事实,因为那会很难受。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三岁的小孩摔了一只碗,随后就大哭起来,我静静地把碎了的碗收拾起来,放在他能经常看到的地方,让他学会接受这个事实。“摔了一只碗只是摔了一只碗”,如此而已。通常我们会用另一种方法转移,比如用不锈钢碗,摔了一百遍都不会碎。但是孩子对物性的敏感就没有了。像这种转移,里面会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一个人在“追求”的状态里面,又是什么呢?能够做好眼前的事情吗?而现在大多数人每时每刻都活在追求中,随时在想着下一刻。洗着脸会想上班可能迟到。这个追求的拉扯心态,总让你发生在“那儿”,而不是在“这儿”。总之,期待、寄托、追求的心态,只会发生一个事实,就是——我不在这儿。

其二,表现为:依赖和麻痹。

依赖和麻痹,换句话说就是信仰权威。

我所说的信仰权威,是自己不再主动思考,不再真正体验,而是盲从所谓的“权威”。这就等于剥夺了自己的独立性。你不再去发现,只是按照别人告诉你的去做,活在一种别人对你的要求或自己的认同里面,忽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大家体会一下,这样的生命状态是不是会很无力呢?

其三,表现为“打鸡血”。

这样的人开始的时候特别振奋,有劲儿,但心里边却埋着一份无力感。而内心有力的人则是活在发生之中。

静心沉思:你习惯用的安慰模式是什么?

看一下自己的那个模式,很难被我们发现吧。在我们与人相处当中是不是经常会抱怨:你都不体会我;你这人怎么不帮我啊;哎呀,认识你这样的人可真够不幸的;怎么这样的冷血啊。这些是不是都是一种依赖啊?它给我们制造了多少痛苦和不开心。

认同、沉溺于困难

提示:你若真的知道想要什么,就没有困难。

我们经常见到,有的人面对不易克服的障碍会表现出:“唉,就这么的吧!”“事情不可改变,我能做什么呢?”“命该如此,就这样了吧!”“不都这样吗?”。这样的人在认同困难的同时,他就成了困难。人们在感受到这种无力时会放大它,说:这种人真不可救药。

还有人爱说“爱咋地咋地”,尤其是出了大事之后。还有一些人经常盗用一些信仰名词,比如:报应、因果、缘分等。把自己实实在在地埋在了名词概念里面,以此来逃避对现实的责任。

比如有个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找到我,听她说完孩子的情况,我说:“你真的准备去面对了吗?”她回答说:“我要不想面对来找你干嘛?”我说:“你是来找我帮你解决问题的。我现在问你的是,‘你真的想去面对吗?’”

你听,一样吗?这是你家的事是要你来面对,怎么会让我给你解决问题呢?!所以,问题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去面对。

她一直在数落孩子的过错,这样她就可以不负责任了。当然情况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

对于没有真的准备好直面自己的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她。找别人帮忙只是另一种逃离和推卸责任的幌子。

所以我们今天坐到这儿来,不是要带着“学什么”的心态,而是真的“准备好自己”才能够开始。

静心沉思:你习惯说的那个无力的话是什么?

好好静下来,最好把眼睛闭上。今天我们所有让你静下来沉思的内容都很重要,是我们平常很不容易触碰到的尘封死角,当我们真的想看到它,转化就开始了。

感觉一下我们经常说的无力的话是什么?“活该,爱怎么样怎么样;你还会怎么样,怎么样我都能承受;你对我这样会有好报的;哎呀,不要太较真儿了;就这样吧,大家都这样……”看到了吗?千万不要再逃,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种无力的对话,你在解脱中。

通过上面所说的这些,大家看到自己了吗?这不是知识、概念、理论,而是认识自己的连接点,也就是说经常回到这些点上,你就容易看到真实的自己。那时你就不再抗拒,会心悦诚服地对自己说:哦,原来我是这样子的!此刻,你接纳了全人类,你自由了。此刻,你有震撼的感觉吗?

我相信当人类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就超越了那些模式。三、普遍的心理状态

提示:不同的时空释放着不同的气息,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础。

下面我们说的是在不同时空的影响下,人类会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它与时空释放的气息是相吻合的,这一点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例如,在物质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往往还是以怕挨饿的恐惧心态为主导。为了生存下来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勤劳、俭朴、有韧性。在具体的方式中,仍不同程度的黏着在动物固有的行为模式中,如:争抢、好斗、占有等。

所以说人类的意识、行为、心理,与大的时空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个体生命中烙印着时空大背景的全部信息,并成为人类生命活进去的程序。总之,看待人类的意识和行为要还原到更大的背景中。

那么,本时空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三种,分别是:抓取心态、抗拒心态、“生事儿”心态。

抓取心态

提示:感觉一下自己,是不是总不踏实,在抓取着什么?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所面对的是信息广博、标准繁杂、更新迅速的现实。在这个适应和升级的过程中,集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令人应接不暇,甚至束手无策。人们常常处于应急的状态,失去了身心的平衡和冷静的思考。无论处在哪个阶层,都被浮躁所笼罩。人们在恐惧不安的感受中会本能的抓取,来填补慰藉自己。这种心态会潜在地给我们的方方面面带来很多麻烦,不是具体的哪些事儿错了,而是我们的这种状态很难受。由此说来,表现在人类身上的种种现象,从根源上讲与时代的气息是相吻合的,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

比如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等等,都有各自的特质,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就拿电子产品来说,现在三四岁的小孩都摆弄的很流畅,而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就会显得僵硬。

当我们置身于时空的大背景中看个体的发展,是不是会觉得轻松了很多,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与对。就像在不同的环境和气候中的湖泊,会长出不同的鱼类一样,人也如此,跳不出大环境的影响。当我们了解到这个事实会怎样呢?是不是看待问题的背景宽广了?视角更加贴切所发生的事实了?这部分内容,会在第二讲详细地阐述。

抗拒心态

提示:感觉到我们总在抗拒,想挣脱着什么吗?

人们在信息时代快速更新的巨大场域影响下,超负荷的运转使身心失衡和恐慌。这已经成为了人们潜在的心理状态。

人的视角和关注点,往往偏移在一些聚焦的问题上,扩大着紧张的心理反映。都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了这个程序。同时,本能的抗拒着这种感受,极力地寻求解决之道。这种盲目地抗拒、寻求、挣扎的心理,又制造着一个更大的困惑,形成莫名其妙的“被困”的感觉。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认同和扩大着排斥心理。

就像有个故事所说的,把一个人放进笼子里,和饿极了的狮子在一起,那个人会怎样呢?一定是极度的恐惧和排斥。那他能做什么呢?请大家静静地感觉一下,这种状态我们熟悉吗?“生事儿”心态

提示:感觉一下我们为什么那么“忙”?因为我们怕静下来与自己独处,自然会生出很多事情,来抗拒这个事实。

通常人们提出的所谓“问题”,究其本质是人的排斥心理所致。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觉得它是“问题”呢?这个界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有吗?仔细体会一下,所谓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接受,进而排斥的心态反映。如果是以了解和接受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只是综合反映事物发展状态的现象。如果能够对“问题”静下心来观察,它会告诉你很多盲点。只有我们看到自己更多的盲点,才能看到事物更多的内在联系,顺应“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的规律。不再投射人的主观情绪,制造问题。这个世界是不是就更和谐了呢?这不是理想化,而是真正的面对现实。第三节 时空发展的新动向

本时空让人类有如此之多的经历,就是让我们澄清一个事实,人类的意识、行为必须升级了。

大家是否观察过有这样的普遍现象,“人”既是人类种种意识、行为的携带者,又是指手画脚的评论者和解读者。似乎大家都有一个更正确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依据,却出现了种种隔阂、纷争和冲突的结果。重复这种模式的人多如牛毛,不重复的凤毛麟角,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纵观人类意识、行为的状态,个体矛盾的不断升级和演绎,发展扩大为家族、社会,乃至国与国之间更大的冲突。甚至圣贤们留下来的宝贵经典,也成了后人抓取的“救命稻草”,和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依据,以及攻击他人的武器。人类的意识、行为抽离于生存的大背景和生命发生的真实状态,活进了自圆其说的概念之中。而且这种现象越演越烈,造成了更大的混乱。

这种做法只能夸大着“自我”的感受,和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回避现实。强化的自我占据了所有的视角,让人封存在狭窄的意识层面,看不到更大的生存背景。

其实,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直在寻找着一个能够和谐共处的答案,也有极鲜少的人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走出了这种藩篱,成为了另辟蹊径的智者。但是从人类整体的进化结果上看,这种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难道就没有一条属于人人能得,个个能成的意识、行为的进化之路吗?

网络时代在发展,很多信息是可以即时同步呈现给我们的。这对人类意识、行为的进化,是不是有新的启示呢?我坚信这是时空发展的新动向。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气息,像春夏秋冬一样。那么,这个时代的气息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它给予了我们丰厚的物质基础?那么,这个基础会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什么?常常听人们说,有了钱反倒痛苦了。从现象上看是这样的,而从大背景来看,有钱,是在告诉我们为了生存的阶段结束了。

请我们静静地感觉一下,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些固有的生存模式也到了脱落的时候了?因为我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了。能够感觉到时代的这一气息,就会知道那些痛苦是在敦促我们意识和行为的超越。所以,能与时代同频,生命才会是精彩的。

大家感觉一下这个视角是不是很重要呢?当我们能够这样去感觉这个时代,所有的经历都在告诉你,这个时代给予你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儿,是每一个人的事儿,自己体会吧。

以上的回顾和总结,目的是了解、认识人类一直以来看问题的视角、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大家体会一下,前面所说的熟悉吗?我们指出这些,不是带着评价对错好坏的想法,而是体会到它对我们的制约。一、转换视角认识机遇

提示:对于时空背景的认识,决定着视角、观念、感觉和意识。这是一切发生改变的源头。

纵观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人的生存便利和一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触发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沉积的深层次的情绪,普遍出现了恐惧、焦虑、抑郁、孤独、躁动、暴力、冲突、狂想等现象。而生命的真相是反映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命进化的数据库,又是一架精准精确的测试仪。我们只有了解它的储存和制造过程,才能够使生命绽放本有的样子。活进简单粗暴的感受,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人的痛苦也源于此。

恰恰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人类必须经历和正视的,也是把握由低级意识进化到高级意识的大好时机。享用好人类的“特权”——转换视角,转化感觉,改变观念,提升意识,是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迎接人类意识超越的关键所在。

时代发展标志着人类意识的进化,而人类意识进化的过程不是凭空的,是由一个巨大的时空背景所推动的。所以,它会给生命的各个领域带来崭新的面貌,如健康、财富、事业、关系、婚恋、亲子等。

它预示着人类的进化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恰恰是呼唤“仁者人也”的时代。也是“时运”所致。在过去的时空发展中,每个时代只会孕育出极鲜少的精华人物,正像《老子》和《弟子规》中所说的“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而当今互联网时代是整体推进人类意识的共同跨越,这是时空发展的必然。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转换视角呢?是要回归到人类生存的大背景中,看待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种种现象,认识到人类进化与地球生命进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种种现象,是人与自然作用的结果。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有着记录、承载、反映自然界演化所有信息的功能,人具备着完全开放,精准精确地反映地球生命进化过程的能力,这是一个自然持续的反应过程。换句话说,反映在人类生命中的种种现象,有着太多不可知的因素,我们的生命好像是个放映机,无休止地扩大好恶的体验,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也停留在这个平面中,就会失去人与自己、人与天地万物同频共振的表达,处于分裂状态。二、认识人类生命

提示: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全息演绎了漫长的人类生命和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这个事实是可以透过每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观察到的。

一旦你带上这个视角,根本性的转化就开始了。你会惊喜地发现,你不再那么不接受和总想改变自己,自然化解冲突的心态和分离感,真正地拥抱自己。

人类的形成标志着地球生命的成熟。

地球生命已经50亿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依次孕育形成了有形无知的水土山石等无机物、有形有知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有形有知有识的飞禽走兽等动物,最后成就了有形有知有识有灵的人类。

人类生命是地球生命的全息载体,它呈现了地球孕育人类的各种条件和生成过程。如古人所讲:“人为万物之灵,与天地齐位,故位列三才”。人之“灵”在于人与地球生命有着对应的关系。在人的内在系统中天然地认同着人类是地球的一部分。人类潜在的有着这份整体性的内外觉察,这即是思维的本质。它可以感知外在的事物,又可以感知内在的心理反应。这是一个深刻的生命体验,它激发了人的表达愿望,触动了语言功能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从生物进化过程走向了意识进化。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记录促进了思维的持续发展。

时空发展决定了每一个时代的特征,而人类又是时代的产物。由此说来,人的种种观念意识也就烙印着时空的发展,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孤立的看待反映在人身上的种种现象,就会陷入痛苦的漩涡。

只有跳出“人本”的视角,回归宇宙自然的本体意识之中,就自然在敞开生命,体验着一切的发生,尊重着一切的存在。人类意识的这一进化,是地球生命成熟的标志。这也是为我们自己欢呼的时刻。

本讲小结:这里所阐述“回归人类生存大背景”的视角,即是引领回归生命的港湾,看清人是如何强化“自我”,违逆自然的整体。

人的痛苦是撕裂了内在整体的感觉,造成了排斥心理的反应。这种状态必然纠缠于不如意的种种现象,以挑剔或不接受的心态制造更大的问题来满足“自我”,沦陷在纠结困惑的痛苦之中。所以,人只有以开放回归更大的整体状态,才能允许一切的发生,才能汲取无穷无尽的能量,滋养绽放着生命。第二讲认识生命的真相——解译个体生命的发展

核心提示

当你了解了人的生成过程和背景,当你知道了你是来自233-2=85.8993459亿父母的遗传。请你静静地感觉一下,你的生命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信息库,它记录了地球的变迁、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出现。你是从远古走来,带着地球变迁的所有信息,你的生命是鲜活的地球化石。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自己,翻开人类意识进化的新篇章。

从整体上讲,反映在人身上的种种现象,是地球进化、人类整体进化和个体生命遗传的总和。这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强大的能量系统,不是人主观意识能够操纵的。

从具体上讲,反映在人身上的种种差异,是人类进化中某个阶段的差异。换句话说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反映到人的状态是不同的。盲目的排斥和接受是于事无补的。要想如实地解读人的意识和行为,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生成的储存过程中,这是人类对自己的基本尊重。第一节 观察自己

非常高兴今天又有很多新的朋友!欢迎大家参与本次研讨。

这次学习不是理论和概念,是带着每一个人回到生命成长的积累和生长的储存过程当中。在我们生命中所有发生过的,在身体当中都储存着。此刻大家把以往的知识和概念放下,让我们有机会敞开自己,回到体验当中。

当你体验到生命是那样地走过时,当你真正地感觉到生命是那样的状态,就不再抗拒眼前所发生的了。有了这样的体验,未来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的回归、你的记忆就会被打开。你不再困惑,而是真正地接受、经历所发生的事情。这才是真正见证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被某个记忆所控制。这是不是大家所需要的呢?(需要!)(掌声)

上一讲系统揭示了,人类固有生存模式对心理产生的种种影响。阐述了出现“问题”的必然性,提出了以回归生存大背景的视角来看待所发生的种种乱象,会使人不再重复解决问题、纠缠问题、制造问题的思维模式。突破“人本”的视角,回归宇宙“自然本体”的意识之中,促进人类意识的根本性转化。

每个人出现了苦乐,常常认为是自己的。通过学习会了解到,从我们这一代起上数33代,所有的直系父母总数是85亿之多。我们出现任何问题,都在纠结“我怎么会是这样”,当你了解到原来这么多的父母都和你有承继的关系,你还那样在意现在在做什么吗?换句话说,我们都有过这种感觉,我想这样做,但是偏偏有股力量拉着我那样做。很多时候这种力量你没办法抗拒,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状态。是不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就可以与之抗衡呢?人类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到底出口在哪里?我们在这样的大背景里去看会清晰很多。

走进生命是要有个流程的。从整体上要有看待生命的大背景和视角,具体的又要有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这两点是进入自己生命的入手点。下面我们先进入关于困惑的观察和思考,体会一下这是不是困扰我们的常态。一、关于困惑

1、为什么我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自己的愿望是这样,也很为之努力,但出现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总想弄清这是为什么,而答案要么是百思不得其解,要么是沮丧和抱怨。

2、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反应是什么?

是不是急于寻找一个成立或否定的答案,让自己快速离开那个困惑的状态。

是不是或寻找各种原因理由,或抱怨、发泄情绪,或沉溺于这个状态搞一些自我分析等,籍此来逃离困惑。

是不是索性把困惑扔到一边儿,明天的太阳还是亮的。

3、什么是困惑?

困惑与外在的人事物无关,困惑是分离感的反应状态,是失去了整体思维的大背景。二、如何了解自己

提示一:人们为什么常常感觉孤单,或不被人理解?

请对自己观察:你在哪?你在乎自己吗?自己每天都在表达,你听到了吗?

感觉一下: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你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很孤单,而发生的事实是,你真的感觉到过自己吗?自己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内心的需求,或是表达着自己生命当中真实的发生,可是你接受到这个表达了吗?为什么接收不到?

提示二:人们都渴望自信,但自信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而了解是带有整体性的。若对自己不了解,怎么会有自信呢?

请对自己观察:我是怎么了解自己的。

是凭借外在的评价?

还是听由自己的记忆或经验?

还是依照知识概念的框定?

感觉一下:这些方式真的能了解自己吗?

自信是对自己的承认和完全的接纳以及如实的表达。

当承认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就停止了抗争,放下了那些评判好坏的道德标准,坦然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此刻你会感觉到自由了吧!

当完全接纳自己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停止了内心的评判,看到了自己的纠结和无休止地消耗。此刻,你会感觉到轻松了吧!

当如实表达自己了,内心停止了认同和遮掩。那一刻,是不是感受到了内在源源不断升起的能量,那才是自己!

这就好比有一桶水,只要能给自己一个感觉的机会,就会知道能不能提动这桶水。那一刻不需要选择,那桶水自然会在它该在的地方,那是你允许感觉自己的结果。如果失去了对自己的这份感觉,就会不知所措,而以选择或找依据为名,失去行动力,还谈什么自信。

有的人用各种方法来练自信,可能也会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状态,但从生命整体来讲,会让人感觉造作不灵动,因为他没有承认自己。由此说来,对自己的了解是有整体性的背景的。比如说,我现在对所有的人都比较了解,我就会有自信,交往的时候不会有障碍;如果我对大家不了解,和大家交往会有障碍,最好不要提问我问题,我赶紧讲课,讲完课以后赶紧走,是这样吧!我所说的这些不是用来理解的概念,是引导大家体会生命要活出来的状态。

所以说这才是困惑的核心。只要失去对自己的认识,就会困惑。那么,我们怎么了解自己呢?

关于外在的评价。比如有人说:“你长得很漂亮啊!”是不是你心里会美美的。因为你认同了自己是漂亮的。或有人说:“你长得不漂亮,”你是不是会不高兴呀。其实,你也在认同着这种说法,哦!原来我不漂亮。大家体会一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不是完全忘了自己的真实状态,活进了别人的评价,这样能了解自己吗?

关于自己的记忆。比如,有件事你曾经做得很顺手,可是等改天再去做,又觉得不顺当了,人往往就会抱怨:为什么会这样?很难发现那个事儿背后许多变化的条件,就象同一条河,你看着好像永远是同样的水,但是每一滴水都没有重新流过。人们往往把记忆和经验当成了自己,当记忆和经验不起作用了,人们习惯的抓手就没了,就会陷入迷茫、困惑的痛苦中。

关于学习的知识和概念。经常有人对我说:心理学的书我看了不少,在这方面我很注意积累。也有人说,我对传统文化和一些宗教文化很感兴趣,也修学了很长时间,平时觉得自己挺好的,可是面对自己出现的状况就用不上了。为什么这些道理我都认可,可却帮不上我?这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各种文化,包括知识概念,都是不同时期沉淀下来的社会共识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它不会因为我们理解或认同就成为我们的。如果只是听听觉得有道理,说说觉得挺高雅,它只会在这个层面满足我们。

在现实中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那里面很多的因素,都是动态的变化着的。我们只有随顺了那个变化,才能真实地体会到它存在的状态。盲目套用一些真理性的文辞概念,肯定是行不通的,甚至常常是滞涩和僵硬的,因为它不是你。无论什么样的真理,都要靠你的生命去体验。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埋在了所学的知识和概念中,以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把自己当成了这些正确性、真理性的代表。“乐”在其中,苦在其中,不能自拔。

提示三:我们为什么恐惧或排斥痛苦?

是因为我们活进了感受的记忆,忘记了体验真实的发生是什么。

这个比较容易懂:比如小孩,被烫过一次以后就不敢再摸那东西了。一辈子他觉着那个是“烫”的。其实,那个温度不会永远一样,你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可能那次被烫的时候只能承受四十度,现在已经能够承受四十五度了,他还在说:那个烫。我们的恐惧就是来自对未知的不清楚。如果生命不活进真实,恐惧会永远在那里。

烫的感受很少有人真实体验过,包括那些严重的烫伤者,留下来的伤痕,其实也是恐惧烫伤的心理作品。因为在那个被烫的身体记忆过程中,往往是怕烫的心理占据了全部。当我们对烫有排斥的时候,是不会真正体验到“烫”的如实感受的。所以说,在座的大家是不是真的体验过“烫”?这是一个你真正体验后才能够回答的问题。那一刻,你会说原来“烫”是这样的,以前我以为知道的“烫”只是个形容词啊。

这里的意思不是让大家去冒险。而是在说“烫”的过程,是身体完全体验到烫的动态反应的过程,而不是被惊吓的状态。由此说来,人类的意识从很大程度上讲仍滞留在生存的状态中,一切潜能仍封存在感官之下。只有人类意识到,生命是一部演绎与宇宙、地球、及祖先关系的四维大片时,人类的生命状态才会有根本性的转化,固化的自我随之脱落。第二节 个体生命发展的印迹

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规律性,演绎了人类生命和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所以反映在人生命发展中的种种现象,是对进化过程最真实的解读。只有站在自然界更大的背景视角上,看待人个体的发展,才会多一份观察,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真诚,多一份接受。这才是真爱——爱生命的本然!

大家能感觉这里在说什么吗?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整个地球不断进化的结果。人的生命携带整个地球进化过程的全部信息,其中包括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遗传。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计算结果,从我到以上的33代,那些父母就有85亿之多。这么多的生命,他们真实活过的喜怒哀乐,不会凭空消亡,都会以信息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并以遗传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某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有熟悉感,或对某些事儿无师自通就会做,或对什么东西似曾相识,或自己总有一种表达不清的感觉。总之,我们生下来就会笑会哭,有很多的表情;伴随着长大,又会有不同的性格、情绪。这一切,都是人早已本有的功能,不是我们训练出来的。这就是说生命只是遵循着强大的内存演绎着而已。

可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具体问题了,常常觉得这个问题是自己的。如此强大的能量、遗传在那里,你却说:“这是我自己的,我去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感觉能做到吗?从人类产生到今天,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最初的人类与地球与自然是非常和谐的,人潜在的能力都在展现着,而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潜在能力包括有些基本生存能力,都已经退化了。所以,靠我们这个生命与那个庞大的能量系统去抗衡,结果会怎样?只会越来越痛苦。

由于人忘记了这个大背景与人的生成关系,执着于感官享乐,压抑封闭了生命数据库的作用。当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时,就会觉得又是自己哪儿错了,或是别人不对了。这样被拖进具体的事情中必然会感到困惑。如果带上了人生成的大背景,你的视角会开阔很多,会自然停止在具体事儿上纠缠。

我们都想爱,但是很多东西却很难接受。为什么不接受?因为不了解。一旦你真的了解了,那个就属于你的生命。在那里边你去认真地体会、解读,会真正了解人类是怎样进化的,社会是怎样发展的,地球的进化过程都是什么。

科技的发展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现在可以看到子宫里边的小孩,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它毕竟是机器,它可以反应出现象,但是无法代替感受体验。可是在我们的生命里边,就能够感受到,只是我们过去的方向都是在向外面找。通过仪器可以看到胎儿在子宫里边玩儿,但是小孩在那里实实在在做了些什么,是需要用我们的生命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生命也从那走过。了解了这个方向,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命打开这一页,这才是真正的对人了解。所以现在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找正认识自己的方向,只要方向不偏离,后面的发生都是自然的。比如说去首都机场,只要你方向别偏离,一切发生都是自然的,你开车去,或是坐地铁去,都是一个自然的真实发生。所以方向一定要清楚。一、孕育了“感觉能力”的胎儿时期

提示:在个体生命的发展规律中,同时体现着重复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命的进化。从人生的整体上讲,胎儿阶段输入的程序(看待事物的态度、心态、情绪等),将决定人生发展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直至到青春期,基本上已决定了人生的发展。所以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认识的方向才会不被困住。这种了解是转化的基础。

有人说,胎儿阶段为什么占到百分之七十?我们都知道,制造一个产品先要在头脑里进行设计,再按照这个设计去设置,之后才实施具体的制造过程。

胎儿在母腹中的十个月,是默默地记录着母亲及环境的反应变化过程,在这个承接过程中设置了自己的生命。它会成为未来看待事物的态度、心态、情绪等。这就是所谓的“胎教”。这一部分很重要,比如为什么看那个人喜欢,看这个人就讨厌呢?通过学习慢慢就清楚了。过去要瞅着那个人想发火,甚至还被他的情绪带进去生气。了解了这个内容,今后你会开放地看一个人。无论他的生命成长是什么样子,身体是什么样子,你都会给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一个很大的心理场域接纳他。

人们常常被某种说不清的感觉影响着,并总想为其寻找个答案才感觉踏实,其实这与胎儿时期生长的设置有关。自然界设置了人的精神生命,包括生化节律和喜怒哀乐的情感,生身父母设置了人的肉体生命。

胎儿时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胎儿生理存在的形式是自然造化的结果,他演绎了自然界从海洋生物到陆地动物,直到人类出现的进化过程。而且保留着进化过程中的种种动物本能。

胎儿的心理方面,主要的是以感觉来储存父母的身心状况,尤其是母亲的各种心理反应。古人把这个设置过程称之为“命”。

胎儿就像一个成人坐在一个没有光线的屋子里,是以完全开放的感觉系统与地球生命和母亲生命进行能量的汲取和交换。这部分能量形成了人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是生命意识和行为的根源,也是心理活动围绕的基础。

由此说来,胎儿既和地球生命有着整体对应性的连接,也与父母是一体的。所以真正的“胎教”是父母身心的健康和愉悦,尤其是母亲的乐纳心态。

古人爱说一句话:认命吧,命该如此。把不知道的、不了解的、困惑的都归结为“命”。可见人类一直以来都认为,任何事物不是孤立而生的,都有着渊源和基础。那么人类的意识要真正得到提升和进化,是不是该回到造“命”这个层面去解读。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努力着。

我们有时候随口说出一些事情根本不过脑子,那些东西是什么时候储存到你身体里去的呢?那个东西对你的生命到起了多大作用呢?为什么我们脑子想干的事情偏偏干不成;不想干的事,就得让你摊上?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观察。比如平常比较任性、排斥性比较强的人,与脾气性格温和、排他性比较弱的人相比,怀孕之后的各种反应都会更为明显。

胎儿是个什么状态呢?就像一个成人关在完全没有光线的屋子里边,但是外在所发生的他都能感觉到。比如说,刚刚怀孕时,妈妈或爸爸说:“还没准备好他就来了”等等此类的话。这些虽然是父母的心理活动,但胎儿都知道,因为胎儿没有分别,和一切是一体的。尤其是妈妈所有的反应都会在胎儿生命里留下印记,成为无意识和潜意识。再强调一点,父母如果对自己的孩子第一念是讨厌,或是觉得他来的不是时候等等,这个孩子在长大后总会伴随着有不顺畅的感觉。大家可以带着这个观察点去走访那些母亲,你会发现原来如此。

还有的人在怀孕的时候有要男孩或女孩的强烈愿望,一旦不符合妈妈的愿望,孩子会潜在地不承认自己的性别或身份,长大后有可能形成女孩非要打扮成男孩的样子,或者男孩非要像个女孩的样子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不接受自己,总觉得自己应该那样而不是这样,做什么事情都拧巴着。父母在孩子生命之初的这一念,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

请闭上眼睛带上你的感觉

进入那个没有光线,温暖柔软的空间。体会胎儿在水里失重的感觉,我们是不是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这种感觉是不是很轻松和享受呢?

请大家带着那一份感觉,先感觉你自己坐在这儿。你只去感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