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爱纳兰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13:00:50

点击下载

作者:夏墨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生最爱纳兰词

一生最爱纳兰词试读:

序言

拨开历史的轻纱,探访大清的记忆,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温柔而诗意的名字,纳兰容若。在人们心中,他有着许多美好的标签,翩翩风雅的相国公子,才华横溢的词人,风姿英武的侍卫。他少年得志,身负皇恩,前途无量……

可以说,富贵与才气,风度与智慧,都在他身上演绎到了极致。而这些常人追求一生而不得的荣耀,并未给他带来太多的快乐,于他来说,更像是一只华丽的囚笼,给了他超脱常人的孤独。内心缱绻的愁思,让他无法释怀,只能在词笺中倾吐,向后人们诉说。短暂的生命中,他深情的笔墨,沾满了生命的色彩,涂写着美丽的诗词。

在诗词的世界里,他跳出了富贵荣华的漩涡,褪去了厚重的黄金甲,释放了他率真、纯净的灵魂,尽享自由。品读纳兰的诗词,你会明白,真正的诗意不是一种飘洒的浪漫,而是内心本真的光华。

文字本身是静默而冰冷的,在诗人与词人的情感的雕刻之下,便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因此,多愁善感是诗人与词人的特质。

纳兰词的至美之境,源于他内心丰富的情感。纳兰的情感是广博的,忠君,孝亲,爱幼弟,伉俪情深,爱友怜才;纳兰的情感又是细致的,一个转身,一个眼神,都可以深深触动他的内心,心思微动,诗词就静静涌动而出,倾吐情感,也记录人生。

纳兰一生留下了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后人又从中精挑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为《纳兰词》命名。当年《饮水词》问世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来形容他的词作影响力之广,而时至今日,隔着百年时光,纳兰的词作中的温度依然如昨,触动人们的心扉。本书以细致的笔墨,走进他的诗词人生,感受他的骄傲与哀愁,浪漫与孤独……夏墨2015年12月第一章少年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雪花绽放的声音,可以瞬间点燃生命的璀璨。雪花带来的生命,似乎天生就有着晶莹剔透的灵气。没有人从出生的刹那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然而以雪花般美好的姿态来到这个世界,注定要为大地装点出银装素裹般的美好,也注定最终化身为水,滋润万物与心灵。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季节,纳兰容若最爱仰望雪花,漫天的纷繁陷落于尘世,却从未在尘世中生根。“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降临于人世,却并不贪恋人世的土壤,这不单是雪,还是他自己。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雪花也是花,从天而降,不在大地生根,可因为冰冷,却难以得到世人的怜惜,就像有才华的人,注定要漂泊于天涯。

这是他生于浊世的高洁,又是自身的写照。环绕在身边的荣宠让众人羡慕,看似繁花似锦,可终究不是富贵的那一朵。因为,他并不快乐。

多想如同雪花般在尘世中自由来去,独有自己的悲喜,带着冷峻的神色,“漂泊天涯。寒月悲茄,万里西风瀚海沙。”

容若眼中的雪花美得不可方物,它虽冰冷,却从未渴望温暖。因为哪怕任何一个拥抱,都会让它寂寞的美瞬间凋零,只将浑身的晶莹化成涓涓流水。

雪花仿佛就是容若的化身,他的身形早已消失不见,却留下了一首首美丽得不可名状的词句,流淌进每个人的心里。他没有生得如同夏花般绚烂,却纯净得如同雪花般素雅。雪花也是花,却终究不是人间富贵花。

没有人能决定自己出生的土壤,纳兰容若在大清王朝中,带着华丽姿态降生。那一场大雪,仿佛是对他一生的预示,他就像那场大雪一样,为世人惊叹,来不及收获世人的叫好声,又在悄无声息间与这个世界挥手作别。

顺治十一年,纳兰容若诞生在鸾仪卫云麾使纳兰明珠的家中,在一场如同柳絮般漫天的雪花里,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如同华丽却终将消逝的雪花一样,带着聪颖秀丽降生,也在最华丽的刹那凋零。

辉煌的出身,有时暗藏着多舛的命运,众人艳羡他的富贵,却不知他的内心渴望着淡然。正因如此,一阕《采桑子》,道出了他行走于人世间的彷徨与纠结。

纳兰容若带着蒙古与满族的狂野血统,却偏偏敦厚得只爱汉人的词章。身为御前侍卫,他却凭借一腔惆怅,被冠以“满清第一词人”的头衔。

他的聪颖与痴情,成就了非同一般的才华。《采桑子》写成的那一年,纳兰容若二十四岁,已经成为康熙皇帝身旁最得宠的贴身侍卫。然而这万般的荣宠,并无法让他感到快乐。

岁月无情,活着,无论贫穷与富贵,快乐,全凭坦然的心境。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锦衣玉食与广阔的仕途,都无法造就真正的快乐,反而让他觉得累人、累己、累心。因此,一阕《生查子》,道出了衣食无忧,却毫无色彩的无奈人生: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身居富贵人家,过着优渥的生活,可散乱的书卷上,已经积聚了厚厚的尘土,无心阅读。身旁丫鬟林立,沏着龙凤团茶,燃着鸳鸯饼香,却从内心深处散发着寂寞。想要下棋解闷,却看到书上鸟儿成双成对的身影,于是无心玩耍。孤单寂寞,百无聊赖,花前月下,笙歌醉眠,千万不要触动相思之情。

看似在写女儿心事,容若却道出自己仿佛被豢养的鱼儿,只能看到头上狭窄的天空。背负着家人的期望,被世间种种规则束缚,此时的自由,显得尤为可贵,容若多么渴望能够解除束缚,重返天真。

可偏偏责任无法卸下,束缚无法挣脱,纵然生命繁盛,也终将走向凋亡。这一切的繁华,都让人感伤。

他更怀念年少时徜徉于江南山水的自由,在碑林中游走,在画卷中徘徊,浓墨重彩地用诗词记录下自己对江南的情有独钟。

如果注定成为一条鱼儿,容若更愿意在江水中徜徉。江南,是他的情结,那诗情画意的景象,让他甘愿就此陷落。

容若曾经在众多唐代诗人的字里行间读出江南的美丽与惆怅,那漫天的朝霞与荡漾的水波,时时刻刻让他联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众多描写江南的诗词中,容若独爱李珣的《南乡子》。因为那里面描写的江南有着繁茂的诗情画意,所以他来到了前蜀江南。

乘采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因为欣赏词中的景致,他循着采莲女的足迹,在莲塘行桨,试图激起荡漾的水波。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轻浪里,闲游戏,夹岸荔枝红蘸水。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中。春酒香熟鲈鱼美,谁同醉?缆却扁舟蓬底睡。

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绿鬓红脸谁家女,遥相顾,缓唱棹歌极浦去。

因为沉醉于词中的意境,他也曾在船头醉卧,于徐徐暖风中,仿佛听到耳畔的渔家女轻轻哼唱起棹歌。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喧嚣过后的沉寂让容若感觉到落寞,他也曾身处词中的孤寂,如烟的水雾打湿眼眶,深感游子的思乡心切。

带着惆怅与深情,容若走向南唐,那是李后主的江南,连江南人的吴侬软语,都让他无比迷恋。

身居北方,却向往江南。容若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不想也无法自由决定人生的去处。那一处梦幻中的山水,最终只能成为隐藏在心中的向往。因为,身为御前近身侍卫的容若,只能陪伴在皇帝左右,无法与江南的树木共享悲欢,只能将全部的心事抛给江南的山水,也许有朝一日能重新捡拾。

那一阙《采桑子》写于塞外,可容若当时的心中却在默念着江南。彼时的他,正伴驾出巡,但即使皇帝赋予他再多的荣宠,也无法改变鞍前马后唯唯诺诺的现实。皇帝的话语才是真理,容若的话语中哪怕蕴含着再多的诗意,也无法拥有任何的权力。

容若也曾写过属于自己的《南乡子》: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只是,这首《南乡子》再与江南无关,充满了离愁别绪。暖暖雾气在雨后升腾,小院幽静,然而繁花落尽,轻轻摘下一双红豆,低头却只想到生死相隔,不禁双泪暗流。离开的人,仿佛就像春天一去不返,把酒对溪,即使再见人面桃花,也不过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多想重新回到那一段不知忧愁的岁月,重新品味一次纯粹的幸福。也许只有少不更事,才可在生命中缓慢地恣意行走。然而仕途仿佛一段不归路,一旦踏上,就再也不能回头。⊙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春来向暖,清风会奏起动情的音符,淡淡的清愁沿着岁月的痕迹零落,一朝春风便将左右的忧愁统统吹走。春季的生命带着天生的蓬勃,就像容若出生的那年春天,一个天生权贵在和风细雨的日子里,紧随其后诞生。

这位初临人世的皇子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在大清王朝中书写下惊心动魄历史的康熙皇帝。康熙与容若,两个同年出生的男子,分别在皇权与诗词的世界中做到了极致,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享受着世人的膜拜。

一根无形的线,将两个同一年诞生的生命连接到一处,玄烨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容若成为皇帝身旁饱受荣宠的侍卫。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彼此父亲之间的关系如出一辙。

玄烨的父亲福临,六岁登基,成为大清历史上最渴望摆脱帝王枷锁的皇帝;而容若的父亲明珠,十七岁时,怀揣雄心壮志,成为鸾仪卫云麾使。两代父子,相辅相成,可容若并不愿像父亲一样,获得皇帝的欣赏,斗志昂扬地跨入鼎盛的豪门。

容若的心中只有诗词,聪慧的明珠从未想过,自己满怀期望的儿子,偏偏不愿与繁华的尘世结缘。父亲愿意用全部的力量换来儿子的一世安稳,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福泽深厚的境地,一步一步地萎缩、凋零。

这不是容若想要的富贵。未来的康熙皇帝玄烨,因出生在朝气蓬勃的春季而喜,纳兰容若,却独爱那个漫天飞雪的寒冬。春日虽暖,只能滋生他心底浅浅的忧愁。他的笔下,没有春日翻云覆雨的欣喜,只有“东风多事”的悲哀: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这是容若在暮春之时,抒发的伤春之情。百无聊赖的寂寞春日,纵然耳畔萦绕着动人的乐曲,却依然激不起愉悦的心情。东风虽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春光,却只怨它多事,因为它摧残花落,令人无比心伤。满腔的寂寞与失落无处排遣,淡淡的愁绪也无处着落。

快乐只能从内心深处找寻,哪怕眼前诸多繁华,也无法让一个内心寂寥的人拈花登往极乐。

纳兰家的荣宠来自爱新觉罗,容若却从未羡慕过玄烨万人之上的尊贵。其实,玄烨更应该羡慕容若,明珠给了容若深沉的父爱,而玄烨还未来得及过多地享受父皇给予的恩宠,就与父皇天人两隔。

同玄烨一样,容若自幼在书房中读书,一个背负着治国的使命,一个背负着父亲的期望。两个同龄的孩子,身处不同的环境,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诗词的浇灌下,容若迎来了十岁的年华。这一年,他的父亲明珠,成了内务府总管,带着万般欣喜,父亲将更多的疼爱,一股脑倾注在了容若身上。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亲对儿子的爱,虽深沉,却也如同钢铁般坚硬。严厉在外,真情在内,尽管还是个十岁的孩童,容若却懂得父亲对自己的情真意切,也对父亲有着无比眷恋的亲情。

容若是明珠的第一个孩子,在他的身上,父亲自然投入了更多的喜爱。容若还不知道父亲的身份有何含义,只知道身边的人都对父亲笑脸相迎,口中饱含着赞美的词藻。十岁的孩童,并不懂得分辨虚情假意与真情,他暂时也无须懂得分辨,只要看到父亲灿烂的笑容,他的心中就会升腾起欢愉的情感,这是只有父亲能够带来的安全感。

容若依恋父亲,可父亲却无法时刻陪伴在他的身旁,他还有着更高的追求,人们将他追求的东西称为富贵和权力,那是容若一生都不曾渴望得到的浮华。

容若十岁那一年,也许是因为爬上了一级更高的台阶,让父亲感到暂时的安稳,因此,那一年是容若收获最多父爱的一年,与平时与父亲相处的时间相比,这一年的幸福,甚至有些奢侈。

那一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本应满天流泻月光,却偏偏发生了月蚀。可父亲的陪伴,让容若感到无比安心,十岁的孩童,用并不稚嫩的笔触,写下了震惊四座的诗词:上元月蚀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繁华的京城在上元之夜却没有迎来灿烂的月光,容若认为是嫦娥在人间注视的目光下羞红了脸庞,不肯移开遮住脸颊的镜子,还特意遮上了一层轻柔的云彩。

这是诗人天生的想象力,虽然年幼,容若却已经懂得摆脱传统的诗词束缚,用一身才华,舞出专属于自己的姿态。

如果说诗中的韵味不够出色,那么容若在同一天晚上创作出的词作,足够让人们为他对节日的渲染而惊叹:清平乐·上元月蚀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容若的心中似乎演绎出月宫中的场景,月光照映着月宫,将殿前的台阶映照得一片雪白。今年的月圆时节与往年不同,没有寻常的璀璨,影娥池中倒映出的天空,仿佛新月照耀一般黯淡无光。只有庭院中莲花形的宫灯,能够带来一些光辉,七种珍宝点缀之下,宫灯仿佛形成了一轮圆月,天上的月亮,只能看到外围的光圈。

蓂荚,是帝尧庭院中生长的一株小草,每个月的第一天,蓂荚开始生长,每一日都会生长出一个全新的叶片,一连十五日都是如此。从第十六日开始,每一日,蓂荚都会掉落一个叶片,直到每一月的最后一天,叶片全部落尽。如逢小月,最后一片叶子便只枯萎,不掉落,下个月重新轮回。

蓂荚虽小,却代表了生命的周而复始,帝尧将蓂荚称为“历草”,这株小草也就成为祥瑞的象征。

那一年的上元节,虽然置身于深冬的严寒,可容若的心却因为父亲的慈爱而无比温暖。因为这个洋溢着团圆和幸福气息的节日,整个京城都变得无比喧嚣,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从一年的劳作中休整下来,祈祷着新一年的风调雨顺。

家里的空间无法容纳这些从心底洋溢出来的喜悦,人们纷纷走上街道,摩肩接踵地相互庆祝,彼此祝福。

容若也在庆祝的人群之中,父亲用宽厚的手掌紧紧拉着他的小手,父子俩很少有这样亲密的时光,在容若心中,无所不知的父亲永远是那么忙碌,可这丝毫不影响父亲对他的疼爱,他也一直在用崇敬的目光对父亲进行仰视。

如果时间可以就此凝固,容若多希望每一天都是上元节。父子二人牵手走在喧哗的街道,身旁的欢呼与呐喊,让两个人没有办法好好地交流,但父子心灵相通,只需要一个眼神,便已经足够感知对方心里的温度。

明珠也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他已经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与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初露才华的少年,他也深信,有朝一日,儿子会沿着自己走过的足迹,踏上通往富贵的坦途。

明亮的灯火照亮了父子二人的脸庞,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一盏盏精美的花灯在容若眼前浮现,父亲希望容若能学会从容,他便像父亲希望的那样,看到新鲜的事物,也懂得不喜形于色。每当面前出现一盏有创意的花灯,父亲就会捏一捏容若的手,示意他留意观看。哪怕花灯再美,也抵不上父亲此刻慈爱的目光。也许,在容若的一生中,只有十岁那年的上元节,他才拥有了一刻短暂的幸福。⊙星球映彻,一夜微退梅梢雪

上元夜里,那一轮看不见的圆月,反而在记忆深处绽放出最柔美的月光。那一夜的华灯璀璨,每当回想,都会在幸福的光晕中沉醉,可生命偏偏无法永远呈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

上元夜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似乎每个人都期盼一轮圆满的月光,将一年的日子映照出圆满的模样。因此,当举头无法望见明月,总有人的心中会呈现出莫名的感伤。多少文人墨客,在上元夜里,写下了没有圆月当头的无奈。

在灯火阑珊的夜里蹒跚,容若的心头却并没有惆怅。他被父亲带来的喜悦团团包围着,不必为暗沉的天空所苦恼。

在父亲的书房里,他读过太多有关月亮的诗词,宋代大词人欧阳修曾经写下“泪湿春衫袖”,那厚重的愁苦与悲伤,十岁的容若还不能完全弄懂,写词的欧阳修,心境已经苍老,而容若的世界,则充满了太多可以去探索的未知。

月不能长圆,就像人生无法圆满。浅浅的经历,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心灵的晶莹。时间将感伤不断叠加,身旁包围的,是逐渐沧桑的空气。成长的代价就是蓦然发现无法圆满的人生,然后陷入满地忧伤,无法逾越。

容若依然年少,哪怕是遮住的月亮,也无法让他心生悲戚。夜晚虽然黑暗,却还有家家户户亮起的花灯,人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着歌舞升平,在容若幼小的世界中,曾一度以为,生活真的永远如眼前这般美好。于是,华美的词章,再一次在他的心头与笔端流淌:梅梢雪·元夜月蚀

星球映彻,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

花灯和焰火,绚烂了京城的上元夜,梅梢的积雪在这一夜微微地融化。紫姑神在这一夜,仿佛欲诉说多年的离愁别绪,而嫦娥也独居月宫,为当年偷了仙丹而心灰。月宫的凄冷让她更羡人间的繁华,却不愿面对世人。于是,嫦娥将脸掩藏在菱花镜后,月光随着她的脸庞,一并被掩藏。

人们为驱逐吞月的天狗,敲起了铜锣,当铜锣声住,月亮又露出了娇羞的脸庞。人们再次唱起欢歌,庆祝月光的皎洁。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天公太过风流,只为看一眼月亮弯弯的蛾眉,才在上元夜里制造了一次月缺,让天下世人一同欣赏这惊心动魄的美。

心怀开朗,对世人的嫉妒之心就难以苟同。容若从未觉得嫦娥是因为独自飞往广寒宫而感到懊悔,他心中的广寒宫,也不像世人揣测的那般凄冷。不过,独居的女子,哪怕已飞身成仙,也难抵寂寞,嫦娥“窃药”之后的“心灰”,并非懊悔,反而是一种超然的心境。

容若并未从漆黑的月光中感受到嫦娥的凄凉,反而“慵把菱花揭”,慵懒的动作,恰恰表现出对人间繁华的不在意,既然敢于从人间奔赴月宫,就已再无留恋之事。

少年时就欣赏嫦娥的无所畏惧,多年以后,容若也许就是追随着嫦娥的足迹,毫无牵挂地离开了这个纷繁的世界,也许是在天宫,也许是到了别处,任凭身后的猜测与流言,对于一个舍弃一切奔赴天堂的人来说,再多的臆想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容若心中的高贵,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敢于像月宫中的嫦娥那样,独享寂寞。无法评说他当时的心境是悲观抑或乐观,唯独能确定的是,容若的心中,时刻都被浪漫的情怀充斥。

月亮从上弦到下弦,再到圆满,变幻莫测,仿佛人生。若要圆满,必将经历残缺,容若的残缺,从父亲在心目中的变化开始。

乘险叹王阳,叱驭来王尊,委身置歧路,忠孝难病论。

有客赉黄金,误投关西门,凛然四知言,清白贻子孙。

再好的心境,也经不住岁月的斑驳。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人性,零零散散,残缺粗糙,看上去是那么丑陋。

容若从未想过,“丑陋的人性”会与一向慈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富贵中生长,容若的天性中带着淡泊名利。他的富贵来自于父亲,那个议撤三藩、收复台湾的功臣,在容若面前,父亲似乎永远沐浴在阳光之下,呈现出最辉煌的形象。然而,随着容若逐渐长大,他似乎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完全相反的东西,他所看到的一切,让原本平淡的心境,掀起了阵阵波澜。

有关父亲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的流言,时不时会飘进容若的耳朵。他不愿相信人们的无中生有,认为那不过是对父亲升官的嫉妒。容若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用对父亲的依赖,欺骗着自己,可是,不堪入目的一幕恰巧被他撞见。

那一日,容若学习归来经过门房时,看见有人满面堆笑,将一包东西交给了门房安三。安三的脸上带着轻浮的笑,口中说着让那人放心,似乎这样的场景已经是家常便饭。

这一幕将心中那个完美的父亲敲击得粉碎,带着一腔羞愤,他将这样一首五言诗放到了父亲的案头。容若自己也不知道,做出这样一个举动,究竟是什么样的情绪在驱使,种种纠葛与假想,在心头与脑海中翻腾。

他担心父亲真的如世人说的那样,做出了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但他又在心中不断地安慰着自己,也许这些都与父亲无关,只是安三在外面做出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再假意推诿到父亲身上。他多希望自己对父亲的批评是错误的,又担心如果是真的,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蒙羞。

忐忑的心情一连几日折磨着容若,可父亲却一如既往,试图用慈爱给儿子带来温暖。父亲的平淡,比震怒更加可怕,因为,平静代表着默认,原来父亲真的如外界盛传的那样。这对容若是个不小的打击,一时间,每日都能相见的父亲,如今竟然变得如此陌生。

容若的羞愧与愤怒无处发泄,只得倾泻于诗词。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为问世问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尊前。

举世沉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然而越是清醒,越容易被愁绪困扰,孤独的感觉无处排遣,唯有诗词才能宣泄一二。

这是一首酒后之作,那一夜,容若第一次喝醉,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作人生的愁滋味。痛苦与悲凉,都不是此刻心情的最完整写照,他的内心夹杂着父亲伟岸形象的崩塌,眼前的世界彻底颠覆的酸楚。

一句“风灭炉烟残地冷”,既是眼前场景的真实写照,也是内心荒凉的无限延伸。人的孤独有千万种,如今他所感受的,就是无人可供自己倾诉的孤独。他第一次萌生了逃离这个世界的念头,可现实的黑暗,却又时刻向他宣告着无路可逃。

这是一种信仰的崩塌,此时的父亲,与上元夜时紧紧牵着自己的那个人,仿佛早已不再相同。那一晚,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父子二人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回到了家中,可从幸福之中抽离出来的容若,心中却被不祥的预感填满。

如今,他终于知道了这种预感的结果,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之痛,将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幸福往往在不经意的一个瞬间幻灭,此后,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虑,去找寻,可快乐仿佛故意避而不见,他与父亲之间,此生再未重温过那个上元夜里温暖的瞬间。⊙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

人间欢乐无处不在,然而在丑陋的现实中却又似乎无处找寻。一颗稚嫩的心还未成熟,就已在黑暗之中冰封,一个人蜷缩在黑暗之中,找寻不到一丝光线,那么活着,究竟是对还是错?

如果生活的方式可以自行选择,也许糊涂地活着,反而更容易收获快乐。当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容若第一次感觉到清醒之痛。聪明人也许会选择半梦半醒,容若偏偏要在清醒中执着。

遍地混浊,唯我一人洁净,如此才能换来内心的坦然。与父亲之间第一次的强烈碰撞,就在父亲的柔情之下无声退却。一场宿醉之后,容若选择了隐忍。他无法割断十几年的骨肉亲情,也无法逃离那个由父亲一手为他创造出的世界。

然而,含蓄地忍耐,无法换来内心的洁净。容若一连在孝道与礼法之间挣扎了许久,脆弱的心力,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消耗殆尽。

父亲对容若的斥责没有任何反应,容若也如往常一样出门念书。只是,每次回家之后,他不再像往常一样坦然,只将自己紧锁在房门之中,独自一人,试图用心痛,化解与父亲之间的矛盾。

在容若看来,这也是一种孝道,对自己内心的折磨,似乎也能偿还一些父亲犯下的罪孽。不久之后,父亲的一场大病,终于让容若心中的愤怒土崩瓦解。

正值朝廷与三藩决战的关键时期,操劳过度的明珠不堪重负,加上偶感风寒,终于病倒。听说父亲生病的消息,正在学堂念书的容若毫不犹豫地奔回家中。他发现,自己对父亲的关怀远大于气愤,当看到父亲疲惫而虚弱的眼神时,容若的心被深深刺痛。

疾病是生命最强大的敌人,当多年以后,在外漂泊的容若身患疾病,想起父亲当年病中的神态,越发感同身受,只是,永远无法回到当日,更无法重回父亲的怀抱,只能身在异乡,感受身为旅人的漂泊。病中的容若,将无奈倾注于辞章。忆秦娥·长飘泊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容若的心迹,在字里行间一览无余。回首往事,让他在无可奈何的自怜自叹中深深陷落。灵魂在挣扎中无处安放,恰如当年发现父亲受贿时的那种矛盾心态。此时,身体似乎成为了束缚灵魂的枷锁,如果可以,他甘愿舍弃肉身,让灵魂自由徜徉。

也许,愁苦才是疾病的根源,“心情恶”,却无药可医。经历几番挣扎也无法逃脱,因为始终对亲情无法割舍。因此,容若的心头,对父亲萌生了原谅之情,他的眼中流下心疼的泪水,一连几日,他都亲自侍奉在父亲的病榻之前。

容若亲手为父亲煎药,再亲自喂父亲喝下。他衣不解带陪伴在旁,看着父亲在虚弱中睡去,他却不敢回到房中睡觉,困了,就趴在父亲的床边假寐片刻,直到看见父亲的身体日渐康复,他才终于安心。几天下来,容若憔悴了不少,与父亲相比,此刻的他,更像一个病人。

虽然亲情与孝道让愤怒化解,然而容若依然觉得,自己与父亲之间,好像隔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虽近在咫尺,却无法像从前一样心贴心地交流。生活在父亲创造的光环之下,容若用沉默的方式维系着一家人的平和,这份无奈的隐忍,如同一颗不定时的炸弹,终有一天,会将容若的精神世界炸得支离破碎。

多愁善感的灵魂,都曾渴望洞察人生,当发现人生充满了虚无与黑暗,于是在喧嚣中蓦然转身。有人独守孤寂,孑然一身;有人再无牵挂,从此摆脱肉身。

飞逝的岁月带着容若渐渐成长,青春时期的容若,越发难以体会父子之间的温情。父亲越来越忙,容若的课业也越来越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位列人臣,因此,他必须要在汉人的文墨和满人的武艺之中,接受更好的训练。

身为满人,容若却对汉人的文学有着绝对的偏爱。汉人毛笔下的一撇一捺,似乎都蕴含着艺术与浪漫的气息。因此,容若最爱学习书法,每天都要按照书法大家的作品,临摹上百字。

有人偏爱王羲之的入木三分,有人偏爱张旭的狂放不羁,而容若则偏爱褚遂良的华美大气。字中也饱含人性,容若不仅爱褚遂良少年飞扬的潇洒,更欣赏他与自己一样,同出富贵之门,却坚守着耿直的品行。

身为唐代顾命大臣的褚遂良,曾以死谏阻拦李治立武媚娘为后,然而却惨遭贬谪流放,在凄凉中惨死。他的一生,成了对“富贵如烟”最好的诠释,他的气节,穿越几百年,被大清朝的容若深深钦佩。耿直的气节倾注于笔端,通过他留下的书法,容若仿佛能够与他进行心灵的沟通。

这是容若对艺术独有的领悟,书画相通,因此,在为《岳阳楼图》题词时,艺术与气节,被他融入一阕诗词,彰显着容若独一无二的文学造诣。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

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

欲问踪迹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

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

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

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

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词中融入了他对《岳阳楼图》无限的赞赏,更为与岳阳楼有关的人与事而感叹,心中的情结与画中的场景融会贯通,浑然天成。别人眼中的色彩与线条,在容若的眼中,却可以透过容貌直击到灵魂。

八百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岳阳楼,似乎收获了古代文人的太多青睐,总有一些华丽的辞藻寄托在岳阳楼上,也总有人不远万里登临岳阳楼,只为激发那些尚未鲜活的灵感。

容若并未真正登临岳阳楼,他看到的不过是一幅图画,然而仅仅从图画当中,他却可以触碰到岳阳楼千百年来饱受众人仰望,却依然孤寂的灵魂。

他眼中所见的微波木叶,那些永恒不变的打鱼人,让他想要寻访登临岳阳楼的历代文人墨客,却不知从何处找寻。也许容若是个悲观主义者,否则,在他的词中,不会蕴含着如此之多的离愁别恨。

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曾触景生情,用诗词讲述人间的悲欢离合。容若的一阕《水调歌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借圆月生情,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对人间自古难以圆满的人生无奈地妥协,可容若偏偏执着地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如果不是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也许他的人生也可以做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汉人书画中精致的笔法,每一次欣赏,都能让容若觉得眼前一亮。他刻苦地临摹于那些或纤瘦、或饱满的笔画,汲取着来自几百年前的精华,也欣赏着古人留下的那些璀璨的风华。⊙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容若钦佩褚遂良的耿直,也同情被世人褒贬不一的赵孟頫。他是一座莲花庄的主人,也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身为贵族,却在改朝换代的旋涡里沦陷。他的一生被世人纵情褒贬,有人欣赏他才华横溢,有人唾骂他沦为了元朝的奴隶。没有人去体会他的苦衷,赵孟頫最终只能在莲花庄中与书画为伴,了此残生。

在晚年,赵孟頫曾用一首诗,总结了一生被世人褒贬的心境,包含无奈,却又难掩倔强。自警

齿额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那是一个视“名节”高过一切的年代,赵孟頫却偏偏失去了被人们认为最宝贵的东西。虽生于富贵,却死于凄美。他容忍世人对自己的唾骂,从未奢望有人与自己心灵相通。然而,几百年后,同样在富贵中降生的容若,却给了赵孟頫从未企及的同情。

容若的心中没有世俗对荣辱的评定,他欣赏的赵孟頫,是个精通书画的才子,对音律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更为独特的,是善于评定古董的真伪。每当看到赵孟頫的《水村图》,容若总能痴迷于画中,迈不动脚步。从画中,容若仿佛能看出赵孟頫心中的忧伤,那座莲花庄,更像是一座灵魂的坟墓。

出于对赵孟頫的同情,容若写下了“北苑古神品,斯图得其秀,为问鸥波亭,烟水无恙否?”

其实,容若为赵孟頫写下的文字,不止这一句,虽然擅长于词作,但他却用一首五言诗,表达着对赵孟頫的仰慕与同情。

吾怜赵松雪,身是帝王裔。

神采照殿廷,至尊叹迤逦。

少年疏远臣,侃侃议正义。

才高兴转逸,敏妙擅一切。

旁通佛老言,穷探音律细。

鉴古定谁作,真伪不容谛。

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

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

彼此良亦足,风流渺谁继?

赵孟頫的才华,给了容若一生的仰望。因此,除了临摹褚遂良,容若也会临摹赵孟頫的字。不过,这一次的临摹,有些与众不同。容若临摹的,是赵孟頫抄写的一本《法华经》。这是佛教信徒最喜爱的一本经书,因为它给予每个人摆脱痛苦的希望。

容若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不仅每日清晨定时焚香膜拜,也会手抄经书,表达对佛祖的崇敬。母亲曾经让容若抄写过《金刚经》,经文深处,是佛祖对世人的爱,也是母亲对容若的爱。

不过,当见到《法华经》之后,容若马上被经书中颇富文采的字句所吸引,他是为文学而生的人,文学也是容若精神上的食粮。

除了喜爱《法华经》中的文采,容若更偏爱赵孟頫书写《法华经》的文字。在临摹文字时,容若也不忘随着经书中的文字念诵出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珠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

容若临摹的《法华经》,是赵孟頫在四十四岁那一年一气呵成的。在那个明媚的夏日,容若徜徉于瑰丽的辞藻与绝美的小楷之中。赵孟頫的一笔一画,都带着遒劲的力道,他将经书中描绘的那个奇妙的世界,带到了容若的面前。

他仿佛看到漫天繁花,曼陀罗与曼珠沙华重叠绚烂,无数的金莲,将整个世界照耀得金碧辉煌。这绝不是人间,而是人人向往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来自于《法华经》,更来自容若的幻想。

每一位诗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真的能够沦陷在浪漫唯美的极乐世界,时刻聆听佛祖的梵音,又何需对人间的喜怒有诸多向往?

一段一段地临摹,一段一段地念诵,容若终于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皈依佛门,终生修行,甚至心甘情愿地为了挽救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全都心怀光明,那是在黑暗中戚戚的小人,永远无法到达的世界。

少年容若此时正心怀纯净,更能懂得佛经中那纯净的美。他的心中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美感,他也曾在词作中对那半虚半实的美尽情描绘。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贮,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空灵哀婉的辞章,仿佛勾画出一幅月下孤寂的身影。在暮春的夜里,容若一人独自站立于月下,徐徐的落花惊醒了他的思绪,原来春日已经渐远,终将离去。纷繁的落花,宛如生命的无偿,想来叫人叹息。

容若在夜晚徘徊于微寒的晚风中,落红纷纷,如同迷雾遮住眼睛。他忽然想要从落花的尽头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途,然而一切只是徒劳,摇曳的枝条与翩翩的衣袂,惊起了早睡的昏鸦,一朝飞去,不见踪影。

人间的美好,只能在远处驻足凝望,一旦亲临,那朦胧的美感就会如同那些早睡的昏鸦,仓皇之中飞过秋千去,徒留世人站在原地,怅然若失。

如果人间的繁花能如同《法华经》中那些花朵般永不凋零,人间也许是另一番美好的景象。然而人间哪能如同极乐世界?正因为无法实现,才会让人们徒增留恋。

容若的心,脆弱、浪漫而又敏感。人间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出他无边的思绪。一朵落花、一处残月,本是人间常态,却让容若徒增伤感,也能让他产生对生命的思索。每当心生痛苦,他都会回味那个临摹《法华经》的夏天,似乎经书能够带给他无边的安全感。

其实,一切变化无常,都是幻影,人们的执着,拗不过自然的发展。容若虽喜欢临摹字帖,却并非人人的字都去临摹。他从未因笔法而拘泥,每一次落笔,都遵从内心的感受。于是,柔美的笔调,就这样随着心意,自然而然地展开。第二章青梅一生一代一双人⊙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许多故事里,一提及“最初”便柔软、旖旎了。恰如纳兰的最初的年少时光,恰如他与表妹的最初的相逢。

作为纳兰府中唯一的公子,容若在豪华的府邸中,极尽荣宠,享受着人间富贵,如此来看,他的年少时光是富足的。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容若的生活也是贫瘠的、孤独的。所有人对他毕恭毕敬,对他照顾有加,却没有人呵护一个少年的心灵,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他的眼眸明亮而幽深,藏着许多少年心思。渐渐地,静默成了他倾诉的方式。所以他常常在满城飞絮的春日里仰望夜空,他常常在花园里的油桐树旁寂静地发痴,他也会闭上双眼聆听风的心事……

就这样,时光荏苒,匆匆就是十余年的光阴,终于,一段故事闯入了他寂静的生命,一切开始不同。

那年暮春三月,飞燕归来,流莺暖语,天空一片碧蓝,阳光微暖,抚摸人间故事。午后,容若的姑姑和母亲在一起闲话家常,表妹偷偷地跑到花园里享受春光。

此时的容若,正踱步在辘轳金井旁,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洋洋洒洒,有着惆怅的诗意,让他不忍踏足。

一道美丽的身影,突然而至,闯入了他的视野,踏入了落红铺砌的石阶。她的气息,带着花一般的香甜,涌入他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

初见的一切都是安宁的,静好的时光里,承载着她的美丽。初见又是动荡的,他的心跌宕起伏,浮起了万千思绪、从此后,她可爱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底,不再忘记。

第一次的相逢,像一场梦,每每回忆,都是甜蜜的惆怅。所以,他提起笔,将初见时的惊心与欢喜,认真地刻录在诗词里。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辘轳金井,满地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纹灯影。

遍地落红,本是温暖的色调,容若的心中,却只能感受到“冷”。因为父亲常年在御前行走,高贵的母亲虽是至亲,却也显得那么遥远。富贵的出身,难抵心中的寂寥,无论眼前的景色多么艳丽温暖,也只能让他感受到一片冷清。

正在萧条的情绪中徘徊,却“蓦地”相逢佳人,这是在凄冷中遭遇的一抹惊喜,那幽幽的一望,让容若瞬间为之心动,心中的涟漪立刻被激起,更让人觉得“眼波难定”。

从未体会过的情愫,在少年容若的心头渐渐滋生,只需一见,就心生依恋。却不知她是否对自己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更不知此后是否还有缘相见。佳人的心思难以琢磨,想到此处,不免让容若“心事难定”。

他是天生的情痴,一次惊心的相遇,也便是注定的一往情深。

初见是欢喜的,却也是惆怅的。它在带来难以预料的欢喜与悸动后,也带来了敏感的纷扰。心上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让他猜想揣度良久。所以,便有了“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猜不透她的心思,猜不到后来的故事,最后,只能在青灯旁,孤独而甜蜜地辗转反侧。

偶遇难免匆匆,如果能够预知两人之后的结果,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心情波动。欣喜与恐惧在内心纠葛,渐渐地,欣喜消逝无踪,只留下越发浓烈的恐惧。如果注定寂寥,为何偏让自己与佳人相逢。天生的忧郁再次在心间回荡,初见的喜悦搅乱了心中的平静,喜悦过后,反而更感寂寥。

那天深夜,容若心绪难平,便信步走到了院子。月光之下,树影斑驳,寂静的深夜,映衬着他内心的躁动。

他走到树旁,摘下一片叶子,随性吹奏。轻柔的曲子裹挟着他的情绪,在薄如绸的月光下,曼舞,飘动。

不知何时,表妹却出现在了他的身后,静静地凝视着他,聆听曲调,聆听他心底的哀愁。

表妹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落花,放入嘴里轻轻地咀嚼,她的目光又一次静静地落在了容若身上,落在了他的心底。

他们四目相对却无言,眼波流转间,完成了一场深情地倾诉。容若微笑转身,回到房中,提起笔,便又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一首至美的诗词。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

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词中隐含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典故:东方朔在汉武帝身旁陪伴了十八年,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召见大王公,问他是否知道东方朔。善于观星的大王公并不知道东方朔,只知道天上的众星皆在,只有岁星消失了十八年,如今终于再次出现。

汉武帝这才如梦初醒,东方朔陪伴了自己十八年,竟然不知他就是岁星。

在容若眼中,表妹仿佛坠入凡间的岁星,如同花蕊与冰弦般洁白美好,又仿佛周身笼罩着一层神秘而绰约的薄纱。她的衣着与外貌无须用过多的笔墨来渲染,只凭那优雅的举动,就已经让容若可以细细品味她清丽脱俗的气质。

妩媚动人的身影与孤灯交融,脸上的脂粉仿佛也因为孤单而无比清冷。想来,表妹也和自己一样,是个内心寂寥的人。也许,自己可以成为她的有情人,让她的心从此不再孤独。两个寂寞的人相对无言,却心照不宣,在深情的凝视与对望之中,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传入肺腑。

在容若的眼中,表妹的样子总是美丽可爱的,“吹花嚼蕊弄冰弦”,处处尽显俏皮。她的美和她的姿态,总是会给他猝不及防的惊喜。所以,他把这段记忆,以美丽的诗词描绘出来。可是,他又觉得难以言说得尽当时的美好,到了结尾他才会说“相看好处却无言”。

在她的美丽面前,世间所有美好都成了陪衬,所有的言语都失去了光华。过多的语言反而会破坏此时美好的意境,心有灵犀,便无须多言,他知道,无声的赞美,表妹都懂。

其实,沉浸在爱情中的表妹也是同样如此,沉浸在幸福的恋情中。

这段和表妹相处的日子里,容若的心,渐渐明朗起来,生活里的故事和色彩也丰富了起来,不仅有骑射训练,不仅有诗词书画,更多了表妹甜美的微笑、表妹美丽的身影、表妹言语的点点滴滴……每每想到她,容若的心底都会充满甜蜜,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挂起笑意。

幸福,就这样来临,迅速地,灌满了他的心。

从暮春,到清明,他们度过了一段彼此青春最甜美青涩的时光。终于,他们相约在回廊里,想要确定下这份恋慕的心事。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

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

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只嫌今夜月偏明。

恋人相见,却无奈要冲破重重艰险,心中充斥着隐隐的担忧。相见的感受,亦喜亦悲,本应欢乐的心情却无比烦乱,甚至连天上明亮的月光,都叫人嫌弃。并不是月光不够美好,只因心情太过复杂。

在回廊相见,表妹的身影美丽而忧伤,她也同容若一样早已看透,这是一段注定不被看好的爱情。

可是懵懂的情感是那样纯粹,当历尽情感的磨难,才知道那最初的爱是何等的珍贵,那是终其一生也再不能回去的时光,哪怕拥有一切,也无法挽回曾经的那段失去。

容若见到的表妹,脸上挂着两行清泪,这让他倍感忧伤,宿命已经预知,想要挣脱,却又那么无力,回廊之上飘荡着浓浓的爱意,也掺杂着些许无奈的悲凉。⊙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爱情宛若霓虹,在诗人的诗笺上流淌,便成为最旖旎动人的倩影。爱情蔓延之处,氤氲阵阵暖香,催生一地花开,娉婷出最优雅的姿态。

年少的容若,已经在懵懂中迸发出了患得患失的忧愁。虽然无法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也宁愿用尽真心,换来伊人的陪伴与守候。

容若因为这段已经预知结局的爱情而彷徨,那凄美的爱情之花已经无法遏制地盛开,他不忍心亲手去折断,也不知该如何阻止它的生长。

再见到他时,表妹依然露出温存的笑容,聪明如她,却也心甘情愿地跳进爱情燃烧出的火焰,哪怕自己燃烧成灰,也不愿亲手终结这一场旷世绝恋。

情感左右着两人的言行,他们的心中有着同样的寂寞,因此越发感觉到两颗心在不断地靠近。容若在表妹面前总是那么温柔与亲切,他与那些世家贵族的公子哥不同,从不对表妹大声说话,言语中尽是呵护与照顾。

因为懂得,才能描绘出那些犹豫不定的心事。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晚清天气惜轻阴。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表妹的脸上依然带着泪痕,她在爱情中犹疑不定,不知是不是应该迈动微步,走到容若的面前。她有着柳树般纤细的腰肢,桃花般让人迷醉的眼神,头上如同芳草般的发髻被发钗轻轻挽住。缘来缘散让人憔悴,从表妹脸上的泪痕就可得知,她对这段感情的不舍与眷恋。

爱情终于冲破犹豫,表妹最终还是不惧世俗,迈步走向了容若。容若就坐在两人每夜相见的回廊里,心中洋溢着激情与忐忑。

爱情可以让人忘却一切恐惧,让情感重新回归纯粹,也让身处于爱情中的人,如同置身梦中般美好,宁愿就此沉醉,不愿醒来。

表妹羞涩地递给容若一个物件,那是她亲手绣出的香囊,还带着她手心的热度。容若仔细看去,才发现香囊上绣着两个只有一半的字,在表妹镶着珠子的裙带上,绣着这两个字的另一半,合起来,就是“合欢”二字。

容若终于彻底了解了表妹的心境,原来她的心中也有着与自己同样浓烈的爱意,这份“拥有”的喜悦,让容若深深为之感动。他不禁也流下了泪水,只是,这泪水不再代表哀伤,而是洋溢着幸福的温情。

历尽相思,终于换来明朗。爱情可以让人忘掉一切,全世界仿佛都可视而不见,眼中和心底,只有这一个美妙的身影。没有人能够挣脱爱情的牵绊,当成熟之后,也许割舍爱情,可以换来人生无尽繁华,因为那时的爱,已经再也没有了少年无知时,敢于为爱情的不顾一切。

他们就这样毫不声张地爱着,整个纳兰府中,都没有人发现这个被两人刻意隐藏的秘密。在人前,他们还是那对清淡如水的表兄妹,当只有二人独处时,那份浓烈的感情才会毫无阻碍地升腾。

硕大的纳兰府邸,每一个无人的角落,都曾经留下过他们纵情嬉戏的身影。

兄妹二人曾在紫藤树下闲谈。算命人曾经说过,明珠的一生会有三个儿子,如今却只有容若一个。表妹曾经问过容若,如果再有两个弟弟,会叫什么名字。见容若不答,她又一本正经地说:“就叫成瑾与成亮。”她戏称,还可以把“成德”改作“成诞”。

这是三国时期诸葛三兄弟的典故,容若还曾专门在诗中为诸葛诞平反。咏史

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

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各为一国效力,人们说蜀国得到的诸葛亮是龙,吴国得到的诸葛瑾是虎,魏国得的诸葛诞是狗。

容若认为,世人没有权利贬低诸葛诞是狗,不过是因为司马氏准备篡权,希望诸葛诞能够投靠自己,结果被诸葛诞义正词严地拒绝,才被司马氏以叛乱的罪名处死。

表妹告诉容若,其实,当时的“狗”并不代表贬义,人们将熊和虎的幼崽叫作“狗”,将来会长成和龙与虎一样的猛兽。

表妹的聪慧让容若折服,也更加为之心动。容若曾经在爱情的煎熬中,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如今,二人的心事再也不是秘密,在表妹的陪伴下,他对文字的兴趣再一次点燃。读书的间隙,只需一抬眼,就能看到表妹拨动灯芯的温柔举动,这让容若的笔下,也流露着难以掩饰的幸福。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在拨亮的油灯下,将相思之情写满红笺,却仿佛仍然感到内心的空虚无聊。计时的玉漏还在不断行走,增添了愁绪,也为梦中相会的爱人设下了阻隔。三更已近,窗外雨打竹竿,秋日雨中的落叶,承载了思念之情,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容若用辞章向表妹讲述唯美的典故,有人在信笺上写上情话,再将信笺折成双鲤鱼的模样,寄给自己思念的人。如果想要知道信笺上的内容,就必须拆开双鲤鱼,仿佛剖开鱼腹一样。这双鱼也并非真的鱼,而是对信笺的称谓。

柔情絮语在书房中轻轻回荡,表妹早已成为容若心头最美的花,只为他一人盛开。哪怕世俗纠缠,他也不愿放弃相爱的执念,因为,自从遇见,便已倾城。爱情将两颗心紧紧相牵,只怨时间太快,相处太短,总觉得有一些缠绵的情话,还未来得及诉说,就已经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刻。

有时,趁着家人都已睡去,两个人会走出房门,在夜色中并肩漫步。心有灵犀,甚至无须约定,就总能在某个时间和地点相见,他们知道,对方一定能够揣测出自己的心意,连彼此想念的时刻,都恰到好处地重合。

有时,在夜色中行走,容若也会担心表妹娇弱的身躯,无法抵挡夜晚的风寒。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

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太冷,添个纸窗疏竹影。

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像表妹那样柔弱清高的女子,值得让人去怜惜。容若对表妹的感情,既欣赏,且尊重。这首词本是一首咏梅之作,却在用梅花比喻表妹,朦胧的月色下,竹上的斑驳,仿佛洒下了点点泪水。他担心伊人太冷,才用竹林围护。梅花也有魂魄,每当月上时,她便会戴着环佩归来。

看似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无奈的结局。他们的感情即将走向终点,容若虽无法预知表妹即将远嫁,却在词中写下了两人无法相守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表妹的确将戴上环佩远离,只是,无法像词中的梅仙那样,每当月上之时,就能缥缈归来。

与表妹之间纯洁而美好的爱恋,给了容若一生的回忆。表妹的身影已经在容若的脑海中定格,即使多年以后再次相见,他眼前的容颜已有改变,然而,在内心深处,那张曾经带笑带泪的脸庞,依然与面前的容貌发生了重叠,因为,青春的爱恋虽然短暂,却早已永恒。⊙一枝春色又藏鸦,白石清溪望不赊

韶华易逝,往事终将落满尘埃。一片深情染香了流年,也更加深了分离的殇。一往情深,抵挡不过命运的捉弄,更平添许多惆怅。

如果能一直在爱情中沉醉,也许容若的天生忧郁,将转换为渐渐明朗。偏偏有情人不能朝夕相伴,聚少离多,滋生出无限思念。

容若清晰地记得,表妹曾害羞带怯地说出“清风明月,辄思玄度”。容若明白其中的典故,典故中说的是刘真长与许玄度的交往,隐士许玄度偏爱平淡的生活,甘为平民,也不愿谋得一官半职。刘真长曾任丹阳伊尹,他希望许玄度能同去京城,为他准备了奢华的卧室与丰盛的酒宴相迎。可最终许玄度还是走了,每当清风朗月的时节,刘真长都会到许玄度曾经的卧室怀念一番,满怀思念地吟出了这句感叹。

表妹在用这句典故,表达对二人聚少离多,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却不想一语成谶,两个人后来果然天各一方,再难相见。

容若无法预知爱情的结局,他珍惜与表妹相处的点滴。女为悦己者容,表妹喜欢将花瓣捣碎,涂抹到指甲上,美人指尖一点红,让容若惊叹,最俗气的红,竟然也能呈现出如此纯真的色彩。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哪怕是一点点的刻意修饰,也表明表妹对容若的在意。那美好的指尖,令人动情,也令人伤感。忧郁的容若仿佛想到了春去夏来,遍地的繁花反而徒增伤春的情怀,这注定是一场苦恋,令人憔悴,也令人悲哀。

执子之手,却不能与子偕老,这是何等的遗憾。因为刻意掩人耳目,两人常在月下相约。表妹并不能每次都如约而至,有时,因为匆忙,发髻也略显凌乱。然而,在容若眼中,松散的发髻,反而独有一种慵懒的美。

两人倚靠在阑干上一同赏月,柔声细语间,是说不尽的温情。情意绵绵之间,容若能够闻到表妹身上散发出的缕缕香气,更让他为之迷醉。清平乐·风鬟雨鬓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李清照在《永遇乐》曾经写道:“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然而,容若的“风鬟雨鬓”,却成了所恋之人的代称。

越是美好的意境,越是不敢想象分别的时刻。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想到两人分别之后,再见遥遥无期,等待相见的日子,再也没有伊人在侧,一同凭栏赏月,只能在黄昏日落之时,一人空对梨花,徒增思念。

现实总是让人悲哀,他们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爱情的美好,就如同两朵落花,被东风吹得各自飘零。从出生到现在,容若的身边围绕着太多荣宠,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此刻想要的,只有表妹一人,然而,却偏偏无法得到。

细心的母亲发现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忽然间,两人想要再见,变得无比艰难。一朵还未来得及盛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被无情折断。

分离的痛,来得那样突然,也来得那样猛烈。容若是那样单纯地爱慕着表妹,从未想过,这一次的分别,竟然连再见一面都难。

表妹被宫中选为了秀女,这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帝的妃子,此后莫说相见,也许连远观一眼,都成了奢望。容若来不及和表妹说再见,因为两人的身份,在一夜之间天差地别,就连父母从此也要对表妹礼让几分。

表妹入宫之后,容若感到日子无比难熬,每一个晨昏,都洋溢着让人绝望的气息。他没有心思做任何事,只是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古人那些伤感的离别词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那是李益的《相和歌辞·宫怨》,“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那是于濆的《相和歌辞·宫怨》。一首首宫怨诗词,仿佛在代替容若表达着对宫中选秀的怨恨。

以表妹的容貌,成为秀女入宫,似乎已经是注定的事实。如果这场恋情注定是这样的结果,难怪容若会生出“从来不如丑”的叹息。

每年有多少秀女走进那高墙之内,又有多少人至死都未曾见过皇帝一面。他再也无法知道表妹的情况,只能一人在夜晚无奈地写下相思。柳枝词

一枝春色又藏鸦,白石清溪望不赊。

自是多情便多絮,随风直到谢娘家。

春意更深,柳叶浓密,已经能够遮掩住乌鸦的身影,曾经一览无余的白石与溪水,如今也被浓浓的绿意遮盖,一眼望不到边际。柳树多情,柳絮多愁,柳絮让容若想起才女谢道韫,更加怀念多才的表妹。

表妹入宫之前,容若曾经将这首诗夹在书中,送给表妹。表妹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