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05:35:57

点击下载

作者:马利琴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打不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

不打不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试读:

前言

给孩子立规矩,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孩子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一直在无止境地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知识。他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取着,将各种“营养成分”吸收到自己身体里,同时,他也在不断地让自己更加“社会化”,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虽然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但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过程。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不仅要理解周围世界的规则,还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许多家长经常抱怨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大越难管了!”“不仅不听父母的话,耍起脾气来,更是不得了。”“小小年纪就这样,长大还怎么管,简直是无法无天!”孩子们真是这样吗?

其实,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无法无天”“得寸进尺”的:他吃完一根棒棒糖会要第二根,看完一集动画片还想看下一集;如果和他一起玩游戏,他会毫不厌烦地一直玩下去;如果让他去睡觉,他会不愿意……因此,很多时候父母就要下定决心,给孩子划定一些界限,让他知道“胡闹”的最大限度是什么。事实证明,只有按照事先约好的规矩来做事,孩子才能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可是,现实中,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孩子已经超越了界限,自己实在忍无可忍时,才会想到立规矩的重要性。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对孩子总是宽容有加、信任有加、宠爱有加,已经给了孩子太多的“宽容”,太多的出尔反尔,太多的“下不为例”。很多家长都认为,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再懂事一点……再定规矩。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家长真正意识到孩子需要定规矩教育时,对于孩子来说,规矩已经很难再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学会和父母周旋了。一旦习惯了随心所欲,他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此时,即使家长给他制订严格的规矩,严厉地对待他,他也不理会。如果家长迫不得已实施“暴力”,只能让教育变为格斗,让家里成为角斗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设定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给孩子定下一些必要的“规矩”,才能让孩子行有示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健康成长。

●给孩子确定一定的规矩,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让他的生活和行为都以此来对照。

●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规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矩不但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保护孩子。第一章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

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仅仅是一种行为的工具。规矩是爱的规矩,爱是融合规矩的爱,要想成就孩子的未来就要将规矩和爱统一起来。◎教育孩子,规矩和爱缺一不可家长难题

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不管孩子提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无条件接受。可是,要知道,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没有给他立规矩,长大之后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固执己见的时候,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情景再现

从爷爷那辈开始,家里就只有一个男孩,到了小童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对于这个“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关爱至极。小童妈因为自己生了男孩,整天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她是家里的功臣一样。

小童妈很爱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到大不管儿子提什么要求,她都会无条件地满足。眼看小童的6岁生日就要到了,小童妈向儿子许诺,带儿子去趟北京。小童当然开心了!

当小童妈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小童爸的时候,小童爸说:“小童的生日是3月26日,我的工作正忙着,哪里有时间?而且,从咱们这里到北京1000多千米,车票钱得花去不少!还有,到了北京之后吃喝拉撒都需要钱,咱们家里有吗?你知道,去年我爸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这个计划恐怕不好实现。”听了老公的话,小童妈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也就不再坚持。

可是,当小童发现爸爸反对去北京的时候,就开始大哭大闹。不是摔东西,就是将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爸爸不为所动,当小童发现自己这些举动没有引起重视的时候,就踩着梯子上了房顶,扬言说:“不去北京,就不下去!”

小童妈心疼儿子,想向儿子妥协。可是,小童爸却说:“去什么去,都是你惯的!”小童妈觉得委屈,便坐在那里哭起来。专家点评

案例中的小童想去北京玩,可是依家里目前的情况根本就实现不了。面对小童的哭闹,妈妈想妥协。不可否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任何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满足孩子的要求是爱,保护孩子的安全也是爱;为孩子做事情是爱,为孩子立规矩也是爱……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可是只有将规矩和爱统一起来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没有规矩的爱,就是对孩子的纵容,只会让孩子变得恣意妄为、目中无人、口无遮拦……只有用规矩约束起来,孩子才能有规可循。家教建议

爱孩子不是盲目地爱,更不是溺爱,而是有规矩地爱!只有将规矩和爱结合起来,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一点呢?方法一:不占有,给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3岁以后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可爱了。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迅速发展,当他到了3岁的时候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完全被父母占有了。如果家长依然一厢情愿地想去占有孩子,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和烦恼。

规矩和爱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不占有。当父母能够真正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以自私的占有为培养的目的时,规矩和爱才比较容易统一起来。事实证明,家长只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才会对孩子保持尊重和理性。这种尊重和理性,是规矩和爱结合的前提条件。

相反,如果家长一心老想着占有孩子,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当孩子依赖你、愿意被你占有的时候,你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当孩子想要独立的时候,家长则滥用规矩,这样做只能阻挠孩子的成长……结果,规矩不成其为规矩,爱也不成其为爱。方法二:逐渐提高孩子的情商

规矩和爱的结合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保障。情商,是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受和管理,要想让孩子客观地感受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就要逐渐提高他的情商。可是要知道,只有用爱心去感受和接纳他人的感受,孩子才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样,只有孩子敬畏规矩不随心所欲,才会学着用规矩去管理自己的情绪。为了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长可以在下面几点上下功夫。

1.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给他提供帮助,要鼓励他再坚持一下,积极想办法解决。当孩子能够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时,更容易获得成功。

2.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有些家长平时不愿意让孩子出门,不是担心孩子会被骗子骗走,就是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结果呢?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一般都胆小怯懦,害怕见生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敏感、退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他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逐渐提高的。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岁以后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会感到好奇,都想试着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等他长大后再让他做点事情是很难的。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通过不断实践获得的。如果孩子每顿饭都由家人喂着吃,那他永远也学不会自己吃东西。一味地数落孩子“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许碰”,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方法三:从我做起,做完美父母

规矩和爱的统一是父母成长的必修课,要想培养高情商、有规矩意识的孩子,父母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

为了提高自己的情商,就要不断学习关于规矩和爱的功课。孩子的到来为父母各方面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其中最需要学习的两门功课就是规矩和爱。在我们身边,有些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定规矩,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其实,规矩和爱是一对统一体,离开了规矩的爱,就是溺爱;离开了爱的规矩,会成为一种教条。因此,父母在向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将必要的规矩教给他,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唯有立规矩,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喜欢赖床,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清理垃圾……对于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要想让孩子变得自律一些,完全可以从立规矩入手。有了规矩,孩子做事就有了行为规范,就可以实时检查自己的行为了。真是这样吗?情景再现

彬彬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他待人友好,讲文明讲礼貌,同学们都很喜欢和他玩。可是,彬彬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睡懒觉。每天早上,家里都会传出妈妈“彬彬快起床”的大喊声。

为了让儿子早点起床,彬彬妈曾向彬彬的班主任请教。班主任了解到彬彬的情况后,建议她给彬彬立规矩,让彬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起床、睡觉。

回到家里之后,彬彬妈思考了一下,很快一张时间计划表就出炉了:

6:00-6:10起床

6:10-6:30洗漱

6:30-7:10吃饭

7:10-7:20上学

……

12:10-12:30午饭

12:30-13:20午休

13:20-13:30洗漱

13:30-13:40去学校

……

17:30-18:00晚饭

18:20-20:20写作业

20:30-21:00洗澡

21:00睡觉

从那以后,彬彬的作息就按这个执行起来。就这样,彬彬渐渐地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即使没有妈妈喊,他也能主动起床了。专家点评

案例中,为了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妈妈给彬彬制订了一系列规矩。开始的时候,彬彬不能按时起床,可是自从有了规矩的约束之后,彬彬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规矩的指引下,孩子才能变得自律起来。

自律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即使没有大人的督促他也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做任何事情都会积极主动,从来不需要父母的严厉管教。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要想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约束。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旦过了3岁,他的好奇心就会加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做出很多超过大人允许范围的事情,比如,偷偷吃零食、抢他人的玩具等。想让孩子严格自律,就要给他立一些规矩。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家教建议

自律性格中,有许多的社会性成分是孩子通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包括家庭、学校)学习而获得发展的。为了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方法一: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性格放纵与任性的人是很难有所发展的。人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直到3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自律,逐步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自我调节,家长可以试着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薯片,为了让孩子不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有些家长会把它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被孩子拿到,孩子就会吃个没完。家长不如换一个方法,可以一次性地给孩子10袋薯片,然后,将多吃的坏处告诉他,和孩子商量好一天只能吃一袋。一旦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照事先定好的规矩去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自觉,孩子可能不能遵守,这时候,家长也不要责备他,而应该适度引导,做对了就表扬。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进步,他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方法二:将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孩子

要想成为自律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价值内化;另一个是技能的获得。

所谓价值内化,就是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为了实现这一点,平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谈各种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让孩子对其有所了解。

开始的时候,可以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守各种规则。比如,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闯红灯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人生、社会的知识,让孩子学会一定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比如,不能超车、不能偷东西等。方法三:教孩子了解一些控制行为的技巧

有些孩子虽然明白自律的道理,可是有时依然不能很好地约束、控制自己,经常会在事后后悔。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虽然明白了道理,可是没有掌握一定的自控技巧。

为了教孩子学会自律,家长一定要将掌控行为的技能教给他。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就可以让他试着做做深呼吸,这样,冲动就会克制住了。方法四:让孩子学会等待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性格,就不要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为了不让孩子的欲望膨胀,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见了一个很喜欢的玩具,想让爸爸妈妈买给他,这时父母可以承诺,孩子这次考试成绩如果能够比上次有进步,就把这个玩具送给他。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孩子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的道理,也会让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行为。方法五:引导孩子勇于自我反省

自律的人,是能够自我反省的人。要想让孩子学会自律,懂得严格要求自己,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比如,到过年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取得了哪些收获,有什么进步,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打算……

同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做好自我反省。如果父母冤枉了孩子、误解了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面子,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自律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如果想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识,就要从立规矩入手。有了规矩,孩子做事的时候才会有所依存,才不会任由自己的性子来,才不会做“越轨”的事情。◎立规矩是一件认真而神圣的事家长难题

家长给孩子制订了一些规矩,比如,不能吃零食、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等。可是,有些孩子却将这些规矩放在一边,看到零食依然要吃,遇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更是一看就是几小时……如何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定规矩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认真执行呢?情景再现

小敏今年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从小她就喜欢吃零食,在她的卧室里巧克力、饼干、棒棒糖应有尽有。因此,小敏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不好好吃。

为了让小敏少吃零食,妈妈规定:巧克力每天只能吃一块,棒棒糖一星期只能吃一根……可是,定规矩后的一个星期里,妈妈发现小敏依然经常拿着棒棒糖。怎么回事呢?

这时候,妈妈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没有将棒棒糖之类的零食藏起来。自己只是为女儿立了规矩,却没有将源头去除掉。立规矩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自己仅仅是对孩子提出要求,却没有创造合适的环境。

后来,妈妈将棒棒糖之类的零食统统放在了冰箱顶上,小敏个子矮,自然够不着,而且她也不会发现妈妈将零食放在了这里。妈妈只是按照事先的约定,到了合适的时间,就将一点零食取出来给小敏吃。

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敏对零食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了。专家点评

立规矩是一件认真而神圣的事情。案例中的妈妈,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女儿在执行的时候就会有漏洞。好在这位妈妈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地让女儿改掉了爱吃零食的坏习惯。

任何一位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都会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心。可是,很多父母却没有用足够的智慧来教育孩子。由于不能把这种亲子之爱理性化,孩子也就不能真的得到爱。

给孩子立规矩,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没有认真就没有敬畏,很多父母之所以立规矩会失败就是因为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过于随便。

不认真的态度不仅不能让孩子对规矩心存敬畏,反而会让孩子因为家长对规矩的随意而产生对规矩的藐视。因此,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管是立规矩,还是执行规矩,都是认真而神圣的事情。家教建议

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自己的心态和准备工作都不能随便。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方法一:立规矩不草率

很多时候,当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引起父母注意时,往往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有一定的“历史”了。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前几次往往都不会引起父母的注意,只有当这一行为成为习惯时,父母才会重视。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是简单而随便地定一下规矩就能够改变的,因此,不能匆匆上阵和孩子交锋。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就不要开始定规矩,宁可先让孩子暂且得逞。如果急急忙忙地开始,草草结束,非但不会制订好规矩,还会影响到规矩的权威,让孩子失去对规矩的敬畏。方法二:立规矩前做好准备

在开始立规矩之前,家长要做以下准备。

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解决。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是因为没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特别是零食随手可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挨饿。父母也许会担心,饿坏了怎么办?还没有开始立规矩,家长就开始犹豫了,这是不可取的。在现实中,如果你真这么做了,孩子在还没有饿坏之前,早就开始乖乖吃饭了。因为饿了吃饭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和行为。

其次,确定方法,为孩子创造合适的执行规矩的环境。

如果给孩子定了规矩,不让他吃零食,而家长却依然将零食放在孩子身边,孩子怎么会抵制住零食的诱惑?孩子的年龄小,抵制诱惑的能力薄弱,尤其是面对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时,几乎管不住自己的嘴。一旦孩子将零食吃到嘴里,规矩也就不能成为规矩了。

定好规矩之后,要将零食收起来,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当孩子找不到零食的时候,自然也就不想吃了。

再次,考虑一些细节。

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执行规矩的环境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定规矩的细节。比如,怎样把规矩的要求跟孩子讲清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没有按照规矩行事时如何处置,当孩子做了一半就想半途而废时,该如何应对……

比如,对于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可以实行“双规”:在规定的时间段用规定的时间将饭吃完。例如,午饭要在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之间用半小时吃完,过了这个时间段就不可以吃午饭了。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段不想吃饭,父母要平静地接受。当孩子因为不好好吃饭而挨饿时,父母不要去奚落孩子。方法三:立规矩时要和孩子保持很近的距离

有些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经常会站在很远的地方对孩子大喊大叫。比如,看到孩子在远处跑得很快,就大声告诫孩子:“慢点!”看到孩子玩水的时候,会大喊一声:“别把衣服弄脏了!”

这样立规矩,不仅太过随便,也容易情绪化。很多父母给孩子立规矩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立规矩的时候离孩子太远。如此远的距离,不仅很难让孩子对规矩产生敬畏感,而且还很容易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对抗,这样立规矩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立规矩是一件认真而神圣的事情,无论立规矩的心态还是立规矩之前的准备,我们都不能随便。如果没有认真地准备,立规矩总是匆匆开始,难免草草收场,其情形就如同儿戏。这样做,会让孩子对规矩越发没有敬畏,因为父母的行为已经明确地告诉孩子,立规矩可以是一件随便的事情。◎保证规矩的权威性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不重视规矩,觉得它可有可无。因此,一旦制订了规矩,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遵从这些规矩,不能违背规矩的细则。所以要告诉孩子:给你制订的规矩都是有利于你成长的,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违背!如何引导孩子重视规矩的权威性呢?情景再现

小涛是个三年级的大男孩,这天和妈妈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邻居张大爷。张大爷为人和善,主动向他们问好,小涛妈也是一番寒暄,可是小涛却将头扭向了一边。

离开张大爷后,妈妈对小涛说:“你今年都十岁了,见了熟人怎么还躲着。以后见了熟人,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小涛点点头。

星期三,妈妈站在阳台上收衣服,一眼便看到了放学回来的儿子。可是,眼看着儿子经过张奶奶的身边,却没有和对方打招呼。儿子一进门,妈妈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小涛直接回答说:“不习惯!”

妈妈知道,自己性格比较温和,孩子不怕自己,于是便将儿子的问题反映到了老公那里。晚上睡觉前,爸爸将儿子叫到自己的房间。

小涛最怕爸爸了,因为爸爸是个警察。从那次谈话后,小涛见到熟人的时候再也不敢不打招呼了。渐渐地,他便养成了见人问好的好习惯。专家点评

案例中,小涛面对性格温和的妈妈时,没有认真执行事先约好的规矩;可是,当爸爸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就认真执行起来。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很多父亲都知道,树立权威是立规矩的关键。正如孔子描述的那样:“夫人言不发,言必有中。”所以,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很多父亲都是用自己的少言慎言,或者和孩子保持距离树立权威的。《红楼梦》中,贾宝玉一到父亲贾政面前就会战战兢兢、规规矩矩。这说明,传统严父会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如果家庭中有这样的父亲,个性再顽劣的孩子在行为上都会有所收敛。

可是在今天的家庭中,传统的严父越来越少,慈父反而越来越多。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说慈父一定不能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只是现在很多父亲对孩子的亲热行为已经超过了一个度,以至于没有任何立规矩的权威。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告诫我们:“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狎则怠慢生焉。”所以,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规矩的权威性。家教建议

父亲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做父亲的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更加依恋妈妈,就把教育的责任都让妈妈来承担。同样,妈妈也不要过分地去承担对孩子的教育,而是要想方设法帮助父亲介入。方法一: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父亲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到了青少年时期,父亲会在孩子成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无论男孩女孩,到了十几岁都会出现一个反叛期,很多孩子反叛的对象就是以前自己最依恋的母亲。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对爱的需要都会发生改变。到了青春期,孩子都会追求一种有力量、有权威的爱,这种爱对父亲来说比较自然。在孩子的眼里,母亲的爱往往是柔弱的,甚至是过分关心。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父亲的作用。方法二:从小给孩子树立权威

如果孩子没有在家庭里找到那种有力量、有权威的爱,他就会在社会上找。研究发现,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在家庭里得不到父亲般的爱,就会在一些帮派的互相帮助中找到替代和满足。

在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当爸爸发现妈妈管不住孩子时,自己就一定要挺身而出。但是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树立父亲的威信,没有建立起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渠道,到了那个时候你想站出来,孩子是不会买你的账的。

因此,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把孩子放进你的日程表,用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你的权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规矩的制订。方法三: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爱

在现实中,很多年轻的父母还没有玩儿够,因此经常会将孩子放到全托的幼儿园;有些父母工作很忙,只能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可是他们依然爱孩子,每到周末就会把孩子接回家。在周末的两天里,他们会拼命巴结孩子,这就等于把幼儿园一个星期的训练成果完全毁了。

这种教育既没有规矩的约束,也没有爱。每当孩子星期一回到幼儿园时,又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有些全托的老师将这种现象形容为:5+2=0。5天在幼儿园养成的规矩敌不过周末两天的放任,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负数。规矩的确立需要一定的权威性,如果任性而为,孩子怎么能信服?因此,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千万不能任性而为,要用家长的权威影响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敬畏规矩、认真执行规矩。◎让规矩和惩罚并行家长难题

在孩子按规矩做事的时候,要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当孩子严格按照规矩来做事,逐渐改善了不良行为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当孩子违反规矩,肆意妄为的时候,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惩罚。以此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严格按照规矩的要求行事。这样做对吗?情景再现

小樱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妈妈尽量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她,可是小樱却形成了骄纵的性格。有好几次,小樱都对爷爷奶奶没礼貌,还指挥爷爷奶奶做这做那,妈妈看不过去,可是老人却说没事。

现在,小樱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虽然年龄长了,可是性格却一点都没有变。这天,奶奶接她放学回家,路上小樱突然想吃冰激凌。奶奶知道,小樱的感冒刚好,便不答应。可是,小樱不依不饶,冲着奶奶大声嚷嚷:“我让你买,你就买!”甚至还扬起手来拍打奶奶。

爸爸正好下班经过这里,看到了眼前的一幕,走上去“啪啪啪”狠狠地拍了几下小樱的屁股:“这是你奶奶,还敢冲奶奶嚷嚷?”小樱不敢动了。

奶奶护着孙女,小樱爸说:“越大越没规矩了,你不懂尊老爱幼啊!再让我看到这样,我还打你屁股!”从那以后,小樱再也不敢对奶奶呼来喝去了。专家点评

如果说敬畏是立规矩的基础,惩罚就是规矩的底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常常舍不得让孩子接受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对规矩的敬畏。如果能够像案例中的小樱爸一样,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及时惩罚孩子,必然能让孩子体会到规矩的不可违背。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认错了,就会兴高采烈地夸奖孩子,根本想不到还需要惩罚。孩子能够真心认错是值得肯定的,但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惩罚。如果一味如此,孩子就会变成“一犯错就认错,认完错不改错”。

一旦缺失了惩罚这一环节,规矩的警告功能就会失效。这时候,孩子的认错不仅不再发自内心,甚至还会把认错当作逃避惩罚的手段。只有将家庭的规矩与惩罚和社会的法律保持一致,才能让孩子学会遵纪守法。家教建议

惩罚孩子,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法之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孩子也要讲求科学的方法。惩罚不当,不但对孩子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还可能使孩子的行为逆向发展。那么,如何在规矩的执行中有效惩罚孩子呢?方法一:耐心规劝

如果孩子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家长可以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他。

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接着,告诉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

千万不要用很大的声音来威胁孩子;也不能直接将孩子拉开,大声训斥孩子;更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方法二:准备一根棒子打手心

如果孩子打架、乱丢东西,可以用自己特制的“警告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告,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棒子打他的手心,引以为戒。

制作这种惩罚工具要在心情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告棒”的原因。让孩子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种棒子;被棒子打了之后,会出现什么后果……从而提高孩子对“警告棒”的敬畏感。

处罚孩子时,可以先让他说出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而且要注意安全问题,最好打孩子的手心、屁股,尽量不要往其他部位上用力。方法三:惩罚孩子静坐

如果孩子一直都吵闹不休、不停地喊叫……可以在处罚区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让孩子坐在那里接受处罚。同时,要准备一只闹钟,计量处罚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让孩子没面子,处罚地点最好不要选择在正对大门或太明显的地方;要限制好处罚的时间,或让孩子说一说该惩罚多长时间;处罚结束后,让孩子说说被处罚的原因。方法四: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如果孩子经常乱画,乱丢东西,就可以准备一些抹布、扫把、盆等清洁用具,罚孩子帮忙做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擦玻璃等。

不过,在孩子做家务的时候,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还很小,家长就要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方法五:让孩子用画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如果孩子经常会做一些抓人、踢人、咬人之类的小动作,就可以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让孩子将自己心中的想法画出来、写出来。然后,从画中了解他犯错的心理根源,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再想办法加以解决。方法六:没收心爱的东西

如果孩子整天都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可以“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家长可以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旁,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最后,让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犯错,家长为什么会生气。方法七: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如果孩子不喜欢刷牙、挑食、乱丢东西,可以采取“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收起来,暂时禁止孩子碰触”的方式作为惩罚。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某些权利受到限制的时候,也就不敢再犯错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话。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仅要给孩子定规矩,还要适时对孩子实行一定的惩罚。当孩子没有认真执行规矩的时候,就有必要采取上面的惩罚手段了。◎3~6岁,孩子定规矩的最佳年龄家长难题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重视起来,着手给孩子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可是,有些家长却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没必要用规矩来约束孩子。真是这样吗?情景再现

爸爸妈妈在上海打工,小江一出生就被寄养在了爷爷奶奶家,直到7岁,才被爸爸妈妈接到上海。

爸爸通过关系好不容易将儿子送进了家附近的学校,可是小江爸每个星期都会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不是说,小江乱用同学的东西;就是说,小江顶撞老师;要不就是,小江上课捣乱……面对频频惹麻烦的儿子,爸爸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天小江爸找到了儿子的班主任,当班主任听说了小江的情况后,说:“3~6岁是给孩子定规矩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很难了。在老家,可能是老人太过溺爱孩子了,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抓紧时间,还是可以让小江一点点改正过来的。”

听了老师的分析,小江爸有点后悔,自己过去的那个决定原来是错误的。如果在孩子出生后让其和自己在一起,情况很可能就不是这样了。专家点评

案例中,小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因为在3~6岁这个重要的年龄阶段里,他的规矩教育是缺失的。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没有体会到亲子之爱,这就让小江的童年出现了很多遗憾。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3~6岁是定规矩的最佳年龄,错过了这一时期再想让孩子有新的改观,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到了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成熟了,他能分清对与错,最初的价值观、是非观都是3岁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原则性的问题是绝不能姑息迁就的,比如,打人、说脏话、浪费粮食等。家教建议

在3~6岁这个重要阶段,要给孩子定规矩,让他明是非。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家长要多鼓励;做了错事,一定要及时纠正,还要让他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方法一:给3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3岁的孩子会变得很任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任务就是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执行规矩的时候,如果自己有能力做到,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洗漱。这时候,发脾气和哭闹仍然是会经常发生的,有些孩子还会噘嘴生气,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

1.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即使孩子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完成,也不要惩罚他,要对他的每个努力都做出表扬。

2.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前做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然后坐在那里等着开饭。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3岁的孩子,一般来说,已经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最好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要尽快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方法二:给4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4岁的孩子社交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并且更加专注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完成大人的要求,有些孩子会隐瞒真相,但是却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1.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

如果孩子不认真执行规矩,甚至还大哭大闹,既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做出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2.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撒谎和欺骗的行为,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要尽量减少孩子的羞愧感。方法三:给5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5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各种规则,逐渐开始尝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对方的感受了。他能够按规则做事,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是,偶尔会超越界限试探家长,看看家长有什么反应。孩子到了5岁自控力会明显增强,即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也不会摔门、打人或者大哭。

1.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规矩做事,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2.尝试一种行为管理办法

每天早上,可以让孩子把画有笑脸的三张图片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表现,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了,就要对其进行小小的惩罚。

3.设置一些限制

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可以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就别玩玩具了。”这样,孩子就渐渐地懂得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了。3~6岁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给孩子立规矩,就会使孩子的教育出现缺失,严重者还会影响未来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错失这个机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遗憾。◎让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规矩家长难题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可能只是好玩;可是,如果孩子上了小学中高年级依然撒谎,就要给他定规矩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言谈举止都是不同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给孩子设立规矩的时候,也要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情景再现

多多今年4岁,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时不时地会撒个小谎,比如,多多告诉妈妈玩具不见了、书包脏了……可是,等妈妈过去看时,却发现玩具好好地躺在那里、书包完好无损。

妈妈担心多多会养成撒谎的坏习惯,就叮嘱她:不要撒谎。可是,多多依然按照自己的性子来,时不时地还会冒出一两句“谎言”。

这天,妈妈给自己的一个同学打电话。这个同学是个教育工作者,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很有研究。妈妈将多多的情况告诉了他。他说:“这么小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撒谎,她很可能是觉得好玩,不用大惊小怪。如果多多到了小学或中学,谎话连篇,就要引起重视了。该立规矩就立规矩,该惩罚就惩罚……”

妈妈明白了,不同年龄的孩子行为习惯是不一样的,因此立规矩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一刀切的作法是不对的。专家点评

4岁的孩子是不懂“撒谎”的真正含义的,有时也会撒谎,但往往是出于好玩,或者是对他人的模仿,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如果孩子到了小学或中学,出现了撒谎的言行,就要给他立规矩了,规定他不要撒谎。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要根据他的年龄来具体制订。如果让一个只有4岁的孩子不撒谎,可能有点问题;可是,让一个7岁以上的孩子不撒谎,却是行得通的。父母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订出富有差异的规矩,督促孩子执行。家教建议

如何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来设定规矩呢?方法一:给3~4岁的孩子立规矩

到了3岁,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事事希望自己做主,对父母的要求喜欢说“不”,通常以任性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立”的渴望。对父母立下的规矩,他有时会主动表现出合作的态度,但很少能持之以恒。如何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立规矩呢?

1.鼓励孩子多做事情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鼓励孩子自己系扣子、将拖鞋摆放整齐或收拾玩具。为了鼓励他,要对其进行适当夸奖;千万不要因为哪一点做得不好或没能坚持到底而批评他,那样做只能打击他的积极性。

2.巧妙使用“正话反说”应对孩子

如果孩子出现了逆反行为,就可使用“正话反说”的方法,让他心甘情愿地步入规矩的“圈套”。比如,孩子有边吃边玩的毛病,你希望他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边吃饭,就可以故意说:“今天的饭特别好吃。你先去玩吧,等我们吃完了你再来吃剩下的。”这样,在“和你对着干”心理的驱使下,孩子经常会把自己碗里的饭菜都吃光。方法二:给4~5岁的孩子立规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玩,交往愿望会变得异常强烈;可以长时间专注于喜欢的游戏,但缺少节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所以,会想办法达到目的,有时甚至会耍点小花招隐瞒事实。如何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立规矩呢?

1.制订一份规矩清单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没有时间观念、和小朋友打架、撒谎等,家长可以制订一份规矩清单,条款最好不超过五项。然后,让孩子严格执行。

2.多说几次规矩的内容

烦琐的规矩孩子是不容易记住的,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要想加深孩子的印象,就要对孩子反复重申规矩的内容,明确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懂得商量,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玩别人的玩具前,要先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然后才能玩;遵守游戏规则,不能耍赖。

3.学会设定时间限制

事先为孩子限定游戏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前10分钟要提醒孩子一次,让孩子做好结束游戏的心理准备,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

4.正确区分谎言和欺骗

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与大孩子有本质的区别,他们还不能将真实的和虚假的事情完全区分开,绝大多数的谎言都和他们的个性品质无关。所以,要让孩子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指出其言行的正确走向,而不能简单地指责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

5.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作为父母就要一直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比如,经常说“请”“谢谢”等文明语言,在公共场合排队等候等。方法三:给5~6岁的孩子立规矩

和低龄的孩子相比,5~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学习换位思考,做事时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够领会父母的具体要求和规则,而且也明白一旦违反规则,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如何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立规矩呢?

1.讲清楚违反规矩的结果是什么

对5~6岁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设立规矩,还要清清楚楚地写明,如果违反规矩,将有怎样的后果。比如,3天不能看动画片、取消周末去动物园的计划、推迟一个星期去科技馆等。一旦孩子违规,就要立即执行“后果”。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和孩子讨价还价,如果你发“慈悲”原谅他一次,规矩也就形同虚设了。

2.给孩子一段缓冲期

为了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要给他一段缓冲的时间。当孩子生气地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时,与其对他大呼小叫,不如平静地告诉他:“给你5分钟的时间,把所有的玩具都捡起来,放回玩具箱。”

3.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当孩子没有认真执行规矩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他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孩子抢了其他孩子的玩具,可以问他:“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会怎样?”然后告诉他,这种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心理感受,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同时,还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从而使之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4.对孩子不苛求

在孩子执行规矩的时候,虽然我们要求孩子要严格执行,可是“纪律严明”并不意味着对孩子苛求或一味地惩罚。事实证明,如果父母能够用心平气和与饱含关爱的态度来应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规矩的条条款款,提高执行规矩的主动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孩子就要制订不同的规矩。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制订了规矩,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认真考虑孩子的年龄,以便制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规矩。第二章定规矩讲原则,孩子就不会抵触

任何规矩的制订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下达的指令要明确,内容要简单,不要和孩子耍心眼等。离开了这些原则,孩子会搞不明白规矩到底是什么,时间长了它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如果想让规矩得到真正的执行,家长首先就要依这些原则行事。◎给孩子立规矩时,下达的指令要明确家长难题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一般都会给孩子定一些规矩,比如,早睡早起,吃饭不要拖拖拉拉……可是,即使有了这样的规矩,孩子依然会我行我素。而当家长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有些孩子甚至还会说出这样的话:“你的要求太笼统,我怎么执行?”那么如何给孩子下达指令呢?情景再现

欣欣快4岁了,聪明伶俐,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漂亮,身边的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可是,她有个不好的习惯——晚上睡觉前要吃些零食。

一到晚上快入睡的时候,她就让妈妈拿来一些喜欢吃的零食,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吃。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告诉欣欣睡觉前吃东西不好,会影响口腔卫生,对身体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小欣欣根本不听妈妈的告诫,任由妈妈怎么说,就是不理会。

有一次,欣欣睡觉前又跟妈妈要零食吃,妈妈这次想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制止欣欣的不良习惯。妈妈对欣欣说:“睡前吃东西会破坏你的牙齿,让小虫子把你洁白的牙吃成黑洞,听妈妈的话,睡醒觉再吃东西。”

欣欣丝毫不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哭闹着要吃零食。妈妈更加严厉地训斥欣欣说:“你哭吧!说什么也不能给你吃,把你的牙吃坏了你就高兴了。你这孩子说什么也不听,再哭我走了。”

本以为吓唬一下能起到作用,可是小欣欣根本不服软,哭闹得更厉害了,边哭边跟妈妈要吃的。妈妈看着孩子哭成了泪人,有些心软,又考虑到怕影响左邻右舍的休息,只好很无奈地对欣欣说:“就这一次了,下回说什么也不能给你!”欣欣从妈妈手中拿过零食就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高兴地吃起来。

妈妈每次都想让欣欣改掉这个坏毛病,可是总也拗不过她。就这样,欣欣养成了晚上睡觉前吃零食的坏习惯。专家点评

晚上睡觉前喜欢吃些零食,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非常普遍,像欣欣一样的孩子有很多:喜欢吃些零食,特别是睡觉前,觉得只有吃些东西才能睡好。这样的习惯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孩子很不利。

做父母的都知道这种习惯不好,可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感觉有心无力。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孩子自然也要立规矩,明确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哪些做法是不对的。

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期和行为约束不可自控时期,对家长的一些告诫并不能真正领会,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来引导其行为。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就会像上面案例中的欣欣妈妈一样,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不能取得效果。如果没有给孩子制订明确的规矩,看到孩子哭闹就无奈,该给还是给,就会让孩子得到暗示——妈妈只是表面说一说,还会给零食。

要想管好孩子,让他守规矩,就要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让孩子知道不好的习惯会受到父母的批评,表现好,妈妈、爸爸才喜欢自己。孩子都喜欢大人表扬,所以要多鼓励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家教建议

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家长就要懂得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引导孩子按规矩行事,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立规矩时,要注意给孩子明确的指示,家长要监督孩子照规矩办。那么,家长如何才能给孩子明确地下达指令呢?方法一:耐心告诉孩子有些习惯为什么不好

要想要求孩子注意不好的习惯,就要先告诉孩子他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把一些浅显的道理告诉孩子。

针对案例中孩子晚上睡觉前爱吃零食的问题,家长可以跟孩子讲:孩子,你的小肚肚里有一根肠道,你睡觉时它也需要休息,你要是吃了东西,它该生气了,会让你的肚子不舒服;此外,睡前吃东西,嘴里会生虫牙,样子很难看,也会很疼的。用语言刺激来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有一些行为感知。

除此以外,针对孩子图像认知能力强的特点,父母可以找一些图片,或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让孩子从感观上有更强的感知。方法二:家长要带头示范,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在发育的初期阶段,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导师。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习惯,家长就要做好表率。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是如何做时,孩子在内心中会暗示自己要向父母学习。

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要经常跟他说:小宝贝,你看爸爸、妈妈从不这样,宝贝最听话了,要不爸爸、妈妈会生气的。家长用语言来暗示孩子坏习惯不好,可以帮孩子引起重视。方法三: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干预孩子的行为

为了让孩子改掉身上的坏习惯,一方面要正确教育,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某一方面的过分依赖,从而削弱对某方面的强烈需求。

比如,孩子晚上睡前吃零食,并不是因为肚子饿,而是由于经常性的行为对大脑产生了一些行为暗示。为了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可以在睡觉以前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互动游戏或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点,把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降低零食对他的吸引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有必要给孩子制订一些规矩,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家长在立规矩的时候,要给孩子明确的指示,使孩子意识到规矩的具体内容,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遵守规矩,养成遵守规矩的良好习惯。◎给孩子定规矩要少而精家长难题

孩子的生活、学习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规矩需要立,要一下给孩子立下所有的规矩吗?情景再现

4岁的亮亮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妈妈虽然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从不娇惯,希望用严格的管教让他成为有教养的孩子。

为了让亮亮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妈妈给他立了很多规矩,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要求,比如,吃饭不能剩,玩完了要洗手,要按时吃饭和睡觉,等等。可是亮亮毕竟不是成人,对妈妈的管教很不适应,经常发生不能遵守规矩的情况。

有一次,亮亮到邻居小哥哥家里玩,两人一起玩得很开心。妈妈在家里准备饭,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妈妈去邻居家里叫亮亮吃饭。

亮亮和小哥哥一起玩摆积木,玩得正在劲头上,哪里顾得上吃饭?妈妈对亮亮说:“妈妈告诉过你,要按时吃饭,你看看现在是晚上六点了,该吃晚饭了。妈妈给你做好饭了,咱们吃完饭再找小哥哥玩。”可亮亮还想再玩一会儿,不理妈妈的催促。

妈妈有些生气了,把亮亮拉起来就走,很生气地说:“你这孩子,跟你好好说就是不听!”

回到家里,亮亮像受了委屈一样很不高兴,呆呆地坐在饭桌边。妈妈这时候又催促他洗手,很不满地说:“妈妈跟你说过,饭前要洗手,否则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快来洗手。”望着不情愿的儿子,妈妈也感到很无奈:亮亮怎么就是记不住这些规矩呢?专家点评

亮亮妈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她希望从小教育亮亮要守规矩,长大以后能成为有教养、有出息的孩子。家长的心是好的,可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规定了很好的条条框框,看似管教有方,但是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成长阶段来循序渐进指导。不分清主次,一味地定规矩会使孩子很难做到。

亮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意识还不完善,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对家长的要求不能全部领会。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像亮亮妈一样虽然规定了好多要求,可是孩子根本不能按要求做,只能是家长每次都重复提要求,孩子亦步亦趋地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会使孩子的抵触心理增强,不愿主动配合家长的管教。

家长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换位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让他既能快乐成长,又能养成好习惯。盲目定规矩会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执行的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定一些规矩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规矩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家教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要讲究质量,把握重点,即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针对主要问题制订可操作的行为要求。比如,4岁的孩子好奇心强,特别是男孩,家长要对潜在的危机源特别注意,如电源插板、打火机等,要反复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玩。制订规矩要有选择,掌握好分寸,那么,家长该如何掌握这个度呢?方法一:善于学习,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心理特点《孙子兵法》讲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培养孩子,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从孩子心理成长和认知特点入手,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任何一个家长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现在有很多家长虽然想管好孩子,但是却不注意学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方法不得当,越管越成问题。

俗语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家长才会不再头疼、无奈,才能更从容地培养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就如同老师,需要充电,需要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这是教育好孩子必需的准备。家长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学习、了解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方法二:立规矩先从最基本的要求训练

如果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处处都做到守规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学习一些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某些情况。

为孩子立规矩如果求急求多,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选择重点训练的方面。比如,4岁的孩子,家长可以从卫生、饮食、教育方面重视管教,引导孩子要懂得讲卫生,不浪费粮食。

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做到,这是家长的初衷。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来要求孩子尝试着做,要求不宜过多,而是要抓住重点。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先从讲卫生做起,引导孩子勤洗手、洗脸,学着刷牙。等孩子逐渐养成了习惯,再训练其他方面,做到制订一项,就严格落实一项。

在教孩子守规矩时,也要注意方法。孩子做到了,家长首先要赞赏,适当给一些奖励,鼓励孩子有信心继续做下去,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给孩子立规矩,首先要全面考虑,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教育、引导孩子按规矩做事情。如果家长只求数量,不管教育的效果,不仅会得不偿失,还会破坏家庭氛围,干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定规矩要用情,不能用计家长难题

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有些家长经常会使用一些计谋哄骗孩子,比如,骗孩子如果按妈妈的要求做,就会给孩子买玩具或带孩子玩。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发现妈妈骗人,之后就不再听话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情景再现

乐乐是个3岁半的小男孩,活泼可爱,非常顽皮。但是最近妈妈发现乐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从外面回到家里不愿洗手;在街上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妈妈买,可买回家后却放在一边不玩了,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妈妈觉得乐乐的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决定好好管管孩子。于是她给乐乐定了一系列规矩,告诉孩子要按妈妈的要求来做,要不然没人会喜欢他。可乐乐不懂得妈妈的用意,不愿意按妈妈的要求去做。无奈之下,妈妈只好使用一些计谋来哄骗乐乐。

有一次,乐乐和小伙伴一起在楼下的沙堆上玩耍,弄得手上和身上都是沙土。妈妈看到乐乐的样子有些生气,告诉乐乐玩完回家后要先洗个澡,洗干净了再吃饭。

乐乐玩得累了,觉得肚子有些饿,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给吃的。妈妈不肯给他,非要乐乐先洗澡,哄骗乐乐说:“你要是听话先洗澡,妈妈就给你买你喜欢的小汽车。”乐乐为了得到小汽车便听从了妈妈的话。

洗完了澡,乐乐想起了妈妈说的话,非要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妈妈故意找个理由来迷惑他,把乐乐以前玩过的玩具装在盒子里说成新买的,同时跟乐乐说:“儿子,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鸡蛋饼。”就这样把乐乐骗过了。可是时间长了,乐乐发现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于是就不好好听话了。专家点评

乐乐身上的不良习惯,在很多同龄的孩子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家长都觉得这些习惯不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希望能让孩子改掉。可是在教育过程中会发现,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案例中,乐乐不愿听妈妈的话,喜欢不受管束。妈妈为了能让孩子听话,采取哄骗的方法让孩子中计。看似高明,实际上会适得其反,就像上面案例中讲到的,结果乐乐越来越不信任妈妈了,说什么也不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