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03:27:0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管理概述

1.1 考点难点归纳

1管理的含义

管理(management)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管理工作要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既强调效果又注重效率。强调效果即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不浪费资源;注重效率则重视“正确地做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1)计划(planning)。指管理者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并制定方案(开发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方案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在计划过程中必须进行决策。决策是计划和修正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实施决策的保证。(2)组织(organizing)。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负责安排和设计(建构)员工的工作,即决定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来做。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3)领导(leading)。指管理者与别人一起工作,通过人来实现目标。包括激励下属,指导和指挥下属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等。(4)控制(controlling)。指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以确保工作按照计划进行。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从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充分重视控制职能;从横向看,各项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5)创新(innovating)。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有机关联在一起。很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3管理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1)管理的二重性

①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是客观存在的。管理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理论揭示了这些规律,并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活动只有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生产等各种组织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a.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b.管理在社会劳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②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2)管理二重性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管理具有二重性是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即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3)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①管理的二重性互相联系。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了。

②管理的二重性互相制约。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4管理者及其分类

管理者(manager)是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管理者不仅需要协调部门群体的工作,或者监管某个人,而且还可能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甚至组织外部人员的活动。

在传统结构(多为金字塔型)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见表1-1。在结构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管理者角色。表1-1 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层级

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1)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的十个管理角色可以分为三类:

①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扮演三种人际角色,即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②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③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作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2)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提出,管理者需要三种关键的管理技能,即技术、人际关系与概念技能,见表1-2。这些技能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表1-2 管理者的技能

图1-2 不同管理层级需要的技能

6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揭示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是管理者实践的结晶。(2)艺术性。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工作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管理者如何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艺术和领导艺术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3)两者的关系。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管理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的管理活动必须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②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有灵活的技巧。

③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④要保证管理实践的成功,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

7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管理的四项基本原理为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适度原理。(1)系统原理的要点:①整体性原理;②动态性原理;③开放性原理;④环境适应性原理。(2)人本原理的要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3)责任原理的要点:①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②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③奖惩要分明、公正、及时。(4)适度原理的要点:管理者在处理组织内部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直觉。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1 概念题

1.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山西财大2018年研;华南理工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7年研;福建师大2017年研;哈工大2016年研;中财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大2014年研;同济大学2013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2.管理学[山西财大2018年研;中国农大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3.管理职能[大连理工2018年研;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

4.人际关系角色[东财2009年研]

相关试题: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西南财大2018年研]

5.概念技能[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浙江理工2017年研;安徽师大2017年研;华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电子科大2014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6.人际技能[华科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哈工大2014年研]

7.管理的二重性[南昌大学2018年研;大连理工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

8.人本原理[云南大学2017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管理的人本原理[中山大学2009年研]

1.2.2 简答题

1.管理者的类型。[北邮2009年研]简述管理者和普通作业人员的区别。[中山大学2006年研]

相关试题:管理者[概念题,暨南大学2017年研]

2.简述管理的定义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北大2019年研;中央民大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8年研;哈工大2017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北科2013年研]

相关试题:(1)简述管理五职能之间的关系。[四川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2)简述管理的概念,具体含义有哪些?[华电2018年研]

3.说明管理者的层次分类及他们在管理职能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厦门大学2007年研]

4.根据明茨伯格的观点,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宁波大学2017年研;浙江理工2016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

相关试题:(1)混乱驾驭者和资源分配者[概念题,中山大学2017年研](2)企业管理过程中存有一种现象,即“管理者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管好”。请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观点,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首都师大2014年研](3)什么是管理角色理论中的信息传递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具体包括哪些?[浙大2012年研](4)简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角色,指出大组织和小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复旦大学2007年研;北邮2006年研]

5.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北京地大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华科2016年研;陕西师大2015年研]

相关试题:(1)管理需要哪些技能?它与管理者所处的层次有何关系?[汕头大学2015年研](2)结合实例论述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及其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首都经贸2014年研]

6.小企业老板的工作与大公司总裁的工作会有哪些差异?[浙大2009年研]

7.简述系统原理的基本要点。[江西财大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系统原理包含哪些内容,简要说明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山大学2009年研]试述系统原理的要点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四川大学2006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简述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研;大连理工2016年研]

2.什么是有效率?什么是有效果?在今天的环境中,效率和效果哪个对组织更重要?说出你的理由。[对外经贸2014年研]

1.2.3 论述题

1.试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西南财大2016年研;北工商2015年研]

相关试题:(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北京地大2018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西安交大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2)论述管理既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又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燕山大学2016年研]

2.处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南京大学2010年研]

3.阐述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的含义以及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有关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理论与知识,以实例来具体说明管理者承担的角色以及应具备的技能。[上海财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6年研]

相关试题:论述对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即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提出的三项基本技能)。[浙江理工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4.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具备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胜任的管理者。[南京大学2008年研]

以下为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未附答案,供读者参考

1.论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内容以及对现代管理的启发。[中南大学2018年研]

2.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根据管理工作的特点,有哪些适合的方法?[南开大学2018年研]

3.有人提出企业中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也有人说“当好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能力,而不是技术能力”。对这些提法有何意见?请从企业和管理者角度进行分析。[电子科大2011年研]

4.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是这样强调时间管理的,“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他们的时间开始。他们也不是从做计划开始,而是从发觉他们的时间实际花在什么地方开始。然后,他们尝试管理他们的时间,减少用于非生产性需求方面的时间。一个人是不是有效的管理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否珍惜时间,此外没有别的办法”。[南开大学2010年研](1)德鲁克的上述论述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2)请结合表1-3谈谈加强时间管理的措施。表1-3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 概念题

1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山西财大2018年研;华南理工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7年研;福建师大2017年研;哈工大2016年研;中财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大2014年研;同济大学2013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以下四层含义:(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管理工作要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既强调效果又注重效率。强调效果即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不浪费资源;注重效率则重视“正确地做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

2管理学[山西财大2018年研;中国农大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为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学习管理学必须遵循三条宗旨:(1)人类社会的一切管理活动,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性质、职能和方法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是所有管理者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2)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人类从事的管理活动愈来愈复杂,要求也愈来愈精确和迅速,因此管理学的研究必然会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以及各种专门的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3)管理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因此管理并不是没有国界的。在美国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可能都适用于中国,即使具有同样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不可能都适用于中国。

3管理职能[大连理工2018年研;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

答: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学者们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1)计划,指管理者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并制定方案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方案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2)组织,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负责安排和设计员工的工作,即决定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来做。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3)领导,指管理者与别人一起工作,通过人来实现目标。包括激励下属,指导和指挥下属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等。(4)控制,指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以确保工作按照计划进行。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从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充分重视控制职能;从横向看,各项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4人际关系角色[东财2009年研]

相关试题: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西南财大2018年研]

答: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人际关系角色是指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主要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经常代表组织出席一些礼仪性活动,如工程剪彩、社会捐助、宴请宾客等,这时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进一步,管理者要领导和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此时管理者是组织的导航者,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此外,管理者在组织的内外还扮演着联络者的角色,在内部要联络各部门和个人,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在外部要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各界经常保持联系,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外部关系网络。

5概念技能[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浙江理工2017年研;安徽师大2017年研;华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电子科大2014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概念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即对组织战略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因此概念技能又称思维技能。管理者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6人际技能[华科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哈工大2014年研]

答:人际关系技能指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包括管理者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其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由于管理者直接与人打交道,因此这些技能对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同等重要。拥有良好的人际技能的管理者不仅知道如何与员工沟通,他们还擅于激励、领导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并且获得员工的信任,因而,他们往往能够从他们的员工那里获得最大产出。

7管理的二重性[南昌大学2018年研;大连理工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

答:管理的二重性源于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的二重性,即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执行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这两种职能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而言,管理的二重性包括:(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它是客观存在的。管理具有自然属性,是因为管理过程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客观的、不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②管理在社会劳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8人本原理[云南大学2017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管理的人本原理[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本原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它要求管理者在一切管理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做好人的工作作为管理的根本,使管理对象明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自觉、主动地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工作。

企业在运用人本原理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心员工个人需要;②让员工感到受重视;③要注意增强员工的荣誉感;④做好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

1.3.2 简答题

1管理者的类型。[北邮2009年研]简述管理者和普通作业人员的区别。[中山大学2006年研]

相关试题:管理者[概念题,暨南大学2017年研]

答:(1)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是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在传统结构(多为金字塔型)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高层管理者。一般而言,一个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人数较少,他们处在组织最高层,负责为整个组织作出决策,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高层管理者包括执行副总裁、总裁、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或首席执行官等。

②中层管理者。一个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处于组织基层和高层之间,他们负责管理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包括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事业部主任等。

③基层管理者。一般而言,一个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人数较多,他们处在管理的最底层,管理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基层管理者包括主管、值班经理、地区经理、部门经理或办公室经理等。(2)管理者和普通作业人员的区别

①所需的技能不同

普通技术人员只需要必要的技术能力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管理者不但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人际关系能力、概念能力等。并且,随着管理者在公司中的权力等级的提高,需要的技术能力逐渐下降,而需要的概念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上升。

②扮演的角色不同

普通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具体工作的一线执行者,需要履行的角色相对单一;而管理者需要扮演很多的角色,如信息发布者、决策者等角色。

③在权利命令链中的地位不同

普通作业人员一般处在命令链的最低层,几乎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利,只有执行命令的义务,处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而管理者处在发布命令的地位上,有向普通工作人员发布命令的权利,处于管理、控制的地位。

④获得的报酬不同

一般说来,管理者的工资要高于普通作业人员的工资,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显性工资上,还体现在隐性工资上,如管理者享有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利、享有和高级领导者优先接触的权利等。

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不同

普通工作人员的义务大多数限制在所面对的具体工作上;而管理者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对下属的工作负有责任,如帮助下属减少完成任务的阻力等。

2简述管理的定义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北大2019年研;中央民大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8年研;哈工大2017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北科2013年研]

相关试题:(1)简述管理五职能之间的关系。[四川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2)简述管理的概念,具体含义有哪些?[华电2018年研]

答:(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以下四层含义:

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②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③管理工作要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既强调效果又注重效率。强调效果即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不浪费资源;注重效率则重视“正确地做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④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①计划。指管理者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并制定方案(开发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方案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在计划过程中必须进行决策。决策是计划和修正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实施决策的保证。

②组织。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负责安排和设计(建构)员工的工作,即决定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来做。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③领导。指管理者与别人一起工作,通过人来实现目标。包括激励下属,指导和指挥下属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等。

④控制。指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以确保工作按照计划进行。控制的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从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充分重视控制职能;从横向看,各项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

⑤创新。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有机关联在一起。很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3说明管理者的层次分类及他们在管理职能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厦门大学2007年研]

答: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层级,可以将企业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都需要从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工作,但他们在管理职能实践上的重点、依据的信息、对组织的影响程度都存在着差异。图1-3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这种差异。

图1-3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执行不同管理职能所需要的时间(1)高层管理人员。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所以高层管理人员在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上花的时间要比中、基层管理人员多。(2)中层管理人员。通常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政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管理事务,所以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进行领导和组织工作。(3)基层管理人员,又称第一线管理人员,即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所以,基层管理者的时间主要花在领导作业人员上,而在计划、组织、控制方面花的时间比较少。

4根据明茨伯格的观点,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宁波大学2017年研;浙江理工2016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

相关试题:(1)混乱驾驭者和资源分配者[概念题,中山大学2017年研](2)企业管理过程中存有一种现象,即“管理者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管好”。请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观点,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首都师大2014年研](3)什么是管理角色理论中的信息传递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具体包括哪些?[浙大2012年研](4)简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角色,指出大组织和小组织中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复旦大学2007年研;北邮2006年研]

答:(1)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①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在组织中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这三种具体角色。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扮演的这三种具体角色,是管理者必须要扮演的、是其工作范畴之内的工作。这三种角色的扮演,在实践中有时并不是分离的,相反,可能是合为一体的。例如,当管理者代表组织出席其他组织安排的会议时,此时,管理者既是组织的挂名首脑,同时又是人群中的联络员,要为自己的组织开发关系资源。

②信息传递角色,包括三种:

a.监听者角色,即用各种办法从不同渠道接受信息、了解信息和掌握信息;

b.传播者角色,即把组织的信息、自己所收集加工的信息等,向组织成员宣布、传递,以便组织成员共享信息,从而更好地工作;

c.发言人角色,即管理者有时必须代表组织,向外界公布态度、决定、报表、报告、进行演讲等,这有时可能是组织运作的需要,有时则可能是外界压力的结果。

③决策制定角色。明茨伯格将决策制定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决策方面的四种角色:

a.企业家角色。此处,企业家的含义指具有一种捕捉发展机会的能力、进行战略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管理者。

b.混乱驾驭者,即处理组织内混乱事件,并通常能获得成功的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根据组织目标分解的内容,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分解,实际上就是组织资源配置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决策的内容之一。

d.谈判者。当管理者在为了组织的利益,与其他组织商定合作和成交的条件时,他们就在扮演谈判者的角色。(2)组织规模不同,其内部的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小组织和大组织中,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如图1-4所示。

图1-4 小组织和大组织中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

小组织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发言人,这是因为小组织的管理者要花大量时间让他人认识本组织,筹措资源,以寻找新的机会促进发展。而大组织的管理者,已经没有这些事务缠身(因为已解决了),故他可以主要处理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与大组织的管理者相比,小组织的管理者更可能是一个多面手,他的工作内容可能上至最高领导的必要工作,下至基层管理者的必要工作。

5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北京地大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华科2016年研;陕西师大2015年研]

相关试题:(1)管理需要哪些技能?它与管理者所处的层次有何关系?[汕头大学2015年研](2)结合实例论述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及其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首都经贸2014年研]

答:(1)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务等级。管理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概念。一般说来,组织规模越大,人数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就需要越多的层次。但层次越多,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层次过多,不但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加协调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造成机构臃肿,组织反应缓慢。(2)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

①高层管理人员,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②中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③基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3)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从图1-5可以看出,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图1-5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

6小企业老板的工作与大公司总裁的工作会有哪些差异?[浙大2009年研]

答:(1)小企业一般就是指那些劳动力、生产资料和产品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相对比较小的企业。这种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采取简单结构,这是一种低度部门化、宽管理跨度,职权集中于一个人手中,且正规化程度低的组织设计。这种企业的老板既是老板又是管理者。大公司则往往采取职能型结构或者事业部型结构,或者其他更加现代化的组织设计。一般采取的是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总裁只负责经营管理,且管理具有专业化、等级化的特征。(2)由于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专业化水平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小企业老板的工作与大公司总裁的工作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面都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①计划

小企业老板一般更加强调具体规定如何实现全局目标的细节的计划,也即运营性计划;也更加强调一次性计划,是指为满足特定情况需要而设计的一次性的计划。而大公司总裁则更加强调战略计划,也就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计划,其任务是建立组织的全局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也更加强调持续性计划,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

②组织

小企业老板并不十分强调企业的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等问题,而更加强调问题的解决,一般要采取集权的方式,以最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管理。而大公司总裁则更加强调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等问题,主要使用分权的方式,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企业的战略问题上。

③领导

根据不同的理论,存在不同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方式的划分。从领导风格上来讲,小企业老板一般采取独裁型领导风格,实施集权领导,一般在工作中多是采用命令方式告知下属使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做出单边决策,限制员工参与。而大公司总裁则可能更加强调民主风格,在工作中倾向于在决策时考虑员工的利益;实施授权管理;鼓励员工参与有关工作方法与工作目标的决策;把反馈当作指导员工工作的机会等等。

④控制

小企业老板一般采取小集团控制的方式,在工作中更加依靠共同的价值、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来调节员工的行为。而大公司总裁则可能更加强调使用市场控制或官僚控制的方式,更加强调竞争性和制度的强制性。

从而,可以看出,虽然同样是企业老板,由于企业规模的不同,而造成了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使得他们各个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式迥异。应当说,这种差异其实体现了市场竞争的需要。

7简述系统原理的基本要点。[江西财大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系统原理包含哪些内容,简要说明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山大学2009年研]试述系统原理的要点以及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四川大学2006年研]

答:(1)系统原理

管理系统原理是根据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普通系统论发展起来的。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反映了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任何管理实质上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作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依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具体地说,管理系统原理主要有五个观点:整体性观点、开放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综合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2)系统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系统原理是系统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它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其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责任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之中。在运用系统原理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整体性。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要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要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将个体的目标内化,将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这就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组织就是一个有着共同远景的集体,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②动态性。运动是系统的生命,企业系统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任何管理方法、产品结构、生产组织都有其时限性。组织所处的外界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要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组织内部也是动态的。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短期、长期目标,就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改进。

③开放性原理。企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大时,原来的内部结构所体现的功能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这时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行调整结构,产生新的功能,使企业向前发展。一个企业如果自我封闭,无视外界的变化,也就失去了企业本身存在的意义。

④环境适应性。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也有能动的,表现为改善环境。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问题,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尽量使外界环境对自己产生有利的影响,如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行业标准;一个准备到国外投资的企业应该尽量运用自己的条件影响当地政府的政策,以便更好地融入投资环境,为自己打下更好的发展基础。

⑤综合性。综合性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这就是运用了归纳和分析的方法对组织进行研究,找出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更好地掌握组织发展的动向。(3)系统原理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①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是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使全部人员将个人的目标内化,向组织靠拢,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使组织时刻保持动态的平衡,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能迅速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的变化。

③可以在组织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使组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1.3.3论述题

1试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西南财大2016年研;北工商2015年研]

相关试题:(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北京地大2018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西安交大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2)论述管理既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又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燕山大学2016年研]

答: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体分析如下:(1)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管理必须科学化。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从经验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人们通过总结管理中的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已经归纳、抽象出了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较好地解释了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两组或多组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守这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意义。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在管理实践的推动下,管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它们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框架。近几十年来,在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下,管理科学正在蓬勃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2)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管理的艺术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环境又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就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由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感情所决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人能够积极地思考,能够自主地作出行为决定。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地工作。此外,人还富有感情,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管理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管理艺术性的发挥必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发挥,离开科学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性。但是,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活动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而在实际中,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管理,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成功的管理者与失败的管理者的差别表现在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将管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管理中,而失败的管理者却不能。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能够掌握管理的科学性还能掌握管理的艺术性,失败的管理者可能只知道管理的科学性而不会灵活地加以应用。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发挥与延续,而管理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在被普遍适用之后就逐步成为科学的理论了。只有真正精通了管理的原理,把握了管理理论精髓的人才可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地实现创造性的管理。

2处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南京大学2010年研]

答:管理层次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组织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图1-6表示了各种层次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图1-6 各种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的异同及其原因主要有:(1)相同点及其原因

①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三种技能都必不可少。三个层次的管理者在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不同程度地掌握这三种技能。

②在三种管理层次中,人际关系技能对各管理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重要性大体相同。因为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要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而人际关系处理在各自的管理活动中占据着大致相同的比例。

③三种层次的管理者使用三种技能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其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2)不同点及其原因

①三种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不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这是由三个层次管理者的职责所决定的。

②三种层次的管理者虽然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用三种技能,但是在各个层次上运用各种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高层管理更多地运用概念技能是为了识别问题、拟定方案并且挑选方案;基层管理较多地运用技术技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工作小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③管理技能重要性的来源不同,这也符合组织设计权责一致的原则。高层管理需要为组织愿景、目标等发展确定方向,承担责任较大,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能力,即概念技能;基层管理为部门或小组的工作任务完成承担责任,不需要为整个组织的宗旨、目标等规划负责,因此,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中层管理为部门等制定计划,承担高层和基层联络员的责任,因此对三种技能的要求大体相同。

3阐述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的含义以及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有关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理论与知识,以实例来具体说明管理者承担的角色以及应具备的技能。[上海财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6年研]

相关试题:论述对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要求(即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提出的三项基本技能)。[浙江理工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答:(1)管理者的角色(见图1-7)

图1-7 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认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通过研究,他把管理者的角色划分成了三类十种。

以授课教师的工作为例:①人际角色。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授课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②信息传递角色。作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授课教师全权负责这门课的展开,学校对该门课程的指示或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什么要求向学校反映,都由授课教师代表全体学员进行沟通和传达。③决策角色。作为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教师对整个课程的安排、调整、课堂以外时间的处理和教学资源给学生的分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的研究,他发现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或者素质,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①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会计或者制造等。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重要的。

②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是很关键的,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作出最大的努力。他们知道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热情和信心。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

③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所处的广泛的环境。尤其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