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理论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15:07:50

点击下载

作者:牛亏环,袁翔

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牛亏环,袁翔排版:KingStar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11536822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张艳萍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时间被繁多的事务分割,时间碎片化现象凸显。以手机移动网络为操作平台的网络游戏、网络购物、微信等互联网虚拟生活,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低头一族、游戏玩家、网购达人越来越多,且有普遍化、低龄化的趋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被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吸引,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生活变得没有条理,且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导致学业退步,甚至退学。不仅对大学生个人学业生涯、人生发展带来阻碍,也影响到了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这种情况与高校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背道而驰,成为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很大障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学风、校风,致力于培养一线卓越工程师,同时为了推进本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自2014年开始,学校重点培养与培育了一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金色时光(大学生时间管理)工作室就是基于此宗旨成立、并致力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的首批校级工作室,吸纳并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和辅导员,具备了较高的研究与指导水平。工作室通过开展大学生时间管理理论研究,探索大学生时间管理规律,针对大学生群体,通过实践调研、个案咨询、团体辅导、主题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或期待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服务咨询、指导矫正等工作。通过工作室全体成员两年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目前工作室已实现正常运行与有序管理。除了以上举措外,为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时间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减少和消除在网络或其他无效时间上的投入,工作室也通过开设大学生时间管理通识课程、在社区阵地进行系列“微课堂”传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生群体的受益面,提高工作室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指导力和公信力。

工作室成立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于学生。若学生能够合理规划时间,根据时间安排各项学习任务,消除宅在宿舍成为网游一族、网购一族、网聊一族等现象,我们的工作目的就达到了。而且只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成为时间管理的达人,并进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此外,还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培育,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书除了理论研究,还有丰富的实践案例。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也希望本书能成为您的良师益友。2016年5月28日第一章认识时间管理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转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聪明地使用时间是很重要的事,是步入社会前的一项技能。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者,首先要对时间管理有科学的、全面的、可认知的认识。第一节时间和时间管理一、什么是时间(一)时间的含义

春秋时期,孔子曾对着奔流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叹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以后有东晋诗人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朝画家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对光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建立在它的逝去性上。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时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有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是生命,是力量,是速度;有人认为时间是知识,是财富;还有人认为时间就是胜利……这些都反映出时间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更为全面和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运动物质具有的客观形式,是其运动过程的顺序更替与前后联系的表现;我国学者杨艳玲着重于时间的特性,认为时间是没有弹性,无法存储、替代与逆转的稀有资源,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而学者汪天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认为时间是主体认识客体、主体间交流和主体进行自我认识的抽象体现,是事物运动顺序、客观因果性和心理状态持续性的认知框架。汪天文的观点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但同时又关注到主体这一要素,进一步丰富了时间的内涵。

结合时间的特性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本书编写者对时间做出如下的定义:时间是客体存在的一种稀缺而客观的形式,并具有价值性,这种价值性随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变化而改变。(二)时间的分类

从时间的运用特点上分,时间可分为大块时间、首要时间、零碎时间、固定时间、安静时间、弹性时间、交通时间等。而对于不同的事情,又可划分为个人时间和组织时间。个人时间是个人自行支配、利用规划的时间,例如学习、思考时间等,组织时间是由组织或团体统一安排规划的时间,例如聚会、讨论时间等。

时间具有价值,包括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时间的无形价值是个体把时间投资在学习工作、家庭教育方面,建立起学习关系、工作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功能。时间的有形价值是指个体建立起各类关系后的一段时间里,能获得的看得见的实际利益,例如提高的成绩、销售提成等。(三)时间的特点1.客观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无论人们的态度与喜好如何,时间的这种客观性依然存在,人们既不能阻止和消灭它,更无法创造。2.方向性

方向性,即不可逆性。因为时间是矢量,是按照无法改变的顺序变化的,它无法被停滞、压缩和扩大,只能以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一步步地发展。3.无贮存性

任何资源都可以有一种潜能,例如未采伐和开采时的森林、矿山具有经济利益的潜能,而且能在使用中发挥出来。然而时间却不是,不管使用与否与个人意愿如何,都要被迫地按一定速率消耗时间。(四)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一种稀有并具有价值的无形资源,这就是时间的本质。时间有固定不变的供给量,是任何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时间毫无弹性,也无法取代,不同于其他短缺资源能通过一些途径弥补或解决(例如物质短缺可以物代物、资金缺乏可筹借、人才缺乏可以培养),时间一旦丧失便是永久性的。图1-1:时间的本质二、什么是时间管理(一)时间管理的含义

时间管理,是指在消耗同等时间的情况下,为提升利用率和提高有效性而开展的体系化的控制工作,是基于个体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不同地位而赋予自身的一种内在管理素质。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个体从被动随意地打发时间,转变为合理主动地分配时间,形成高效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可以说,时间管理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技巧,是决定大学生活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二)时间管理的内容

时间管理涉及一系列的控制过程,以此实现预期的目标。具体包括:(1)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观念;(2)选定目标、订制计划以及建立时间消耗的标准;(3)通过多种方法合理消费时间,尽可能形成时间结余;(4)评估时间的利用率;(5)对时间消耗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浪费时间的原因;(6)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定量控制时间,改变时间浪费现象等。(三)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时间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也就是说,个体时间管理的能力,不仅与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关,更和价值观念、素质、态度等相关,强调的是人、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过程的紧密联系。而从大学生的主体存在性、实践性出发,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反映的是其学习生活方向,行为秩序、规律的一个构架,其实质是个体对自身成长空间的把握。第二节时间管理的理论研究

对时间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理论构建上,起初研究者提出了时间管理认知模型、时间管理过程模型、时间管理结构模型、时间管理倾向模型。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时间管理系统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时间管理的巨大进步,而之后的时间里,有关时间心理学的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有学者就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时间管理的倾向模型。一、时间管理认知模型

这一认知模型把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做类比,将时间管理划分为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宏观水平,主要是选择目标、子目标以及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中间水平,主要是形成任务和子任务,同时确定任务的优先顺序;微观水平,则包括了制订时间表和分配具体任务。该模型认为,如果个体能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各项任务,目标就很可能达成。二、时间管理过程模型

时间管理过程模型强调目标和优先级的设置、任务执行机制的建立(包括时间列表、列表计划)和组织倾向权衡等,独特之处是时间的自觉控制感这一概念。时间控制感是时间行为和态度产生的直接结果,并且作为高级潜在变量,既调节两者的关系,又调节时间行为和绩效指标(工作压力、躯体紧张、工作满意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三、时间管理结构模型

时间管理结构模型基于一套时间管理结构的量表(TSQ),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利用时间的结构和目的水平的自我知觉程度,具有主观意识。该量表分为五个维度,包括目的感、有结构的常规行为、当前定向、有效组织以及坚持性。四、时间管理系统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把时间管理的研究系统分为了四代(详见表1-1),即现代时间管理的四个阶段。(一)利用便条和备忘录

繁忙的工作中,注重利用便利条、备忘录调配时间与精力,可以减少一定的压力,提升应变力,然而又往往缺乏优先秩序。虽然及时完成便利条或备忘录上的某项工作能带来一些成就感,但产生的结果却不一定与总体目标相符。换而言之,已完成的可能仅仅是一些重要性不高而必要性较高的工作。因此,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好的习惯,但是属于比较被动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再商榷。(二)制订计划与日程表

制订计划与日程表是时间管理者在规划未来,对提高自制力和效率的重要性关注度的体现。然而事实上,时间管理者往往由于忽视了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以及对工作本身未做出准确的必要性界定,很容易造成其在繁忙的工作中失去努力的方向,导致工作的有效性降低。(三)设定事情的先后性

在前期理论的基础上,第三代理论开始关注事情的先后次序,即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设置相应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再根据目标逐日拟订详细的计划,全面统筹分配个人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化地实现时间利用率。

第三代理论将目标与详细的计划置于一定价值观上,个人为了能够争取获得较高效益,通常每天都会制订出计划并且拟定先后次序。对他们而言,时间的有效利用、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和价值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史蒂芬·柯维认为,无论是行事规划、拟定优先顺序,还是设定目标、澄清价值上,第三代理论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有人认为这一方式过分强调效率,反而会使个人需求无法满足,导致眼界狭窄,降低生活品质。(四)有效预测工作结果

第三代理论强调效率至上的原则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饱受争议。这种情况下,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应运而出。第四代理论注重对拟完成工作可能的结果先进行预测,寻找可能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进行判断,然后再采取具体行动。第四代理论以生活质量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快乐人生的追求为理念,并以效益重于效率为基本观点,着重以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为时间管理的核心。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具体事务与时间的确定不再是时间管理的重心,而是充分考虑了管理主体的个人因素,逐步以维持产能和产品的平衡为考量的首要出发点。表1-1:时间管理系统的四阶段五、时间管理倾向模型

我国学者黄希庭最早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和模型(详见下图1-2),认为时间管理上的人格特征就是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而且与其对待时间的态度及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时间管理倾向有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价值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个人向一定的目标行动,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用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包括计划安排、目标设定、时间分配、结果评析等监控活动。而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控制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行为能力的预估,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简而言之,时间价值感、监控观和效能感分别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的体现,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图1-2:时间管理倾向模型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着重在个人的学业和人格方面。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学业自信显著相关。时间管理效能在时间监控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间发挥着介质作用,时间监控行为既能依托时间管理效能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也能直接影响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第三节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认清与分析当前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为高校人才培养明确方向,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严进宽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这种方法原则上比较合理,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但是中学阶段的强压式教育,使他们几乎没有自我管理的机会,加之家庭教育的局限,一旦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免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一)时间价值感的深度不足

大学生时间价值感是其对成长价值的稳定的认识、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时间监控度和效能。大部分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时间价值感,知道时间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也能意识到时间的有限,但能够做到深入思考的却很少,多数局限在教条式的认识,在提高思维水平与知识广度,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实践。(二)时间监控度弱

大学生时间监控度主要体现目标的设置、计划的拟订、优先级别的安排、时间的利用等外在行为上,无法系统有序地去执行子项目就造成了个体时间监控上的薄弱。1.思考缺乏理性与主动性

没有了父母的严格管束,没有了高中老师的具体要求,大学生对自身的时间具有了较高的掌控力,合理安排时间,主动进行规划,成为大学生的必然需要。然而据西南大学杨毅的调査发现,真正能习惯性做时间计划和安排的大学生不到两成,而对时间规划缺乏理性思考的大学生有近四成。尤其在目标设定上,大学生存在根本性的认识不足和行动的缺乏。2.时间的分配利用不合理

时间分配上,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与娱乐活动的平衡上有所偏差。

首先,大学生忽视课堂组织时间,不当行为普遍存在,睡觉、玩手机发生率最高,个别学生存在逃课现象。

其次,课外学习时间不足,并且功利化。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课堂讲授内容增大、讲解减少,自修时间增加,为大学学习的显著特点,主要利用课外学习去消化和补充,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的必要,同时发展个人兴趣、挖掘潜能。然而,目前认为应将个人时间多花在学习上的学生并不多,更多地认为只能占一小部分,从而导致课外学习时间明显偏少。

最后,生理时间分配缺乏规律。个体睡眠不足或无规律,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敏感性下降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生理免疫功能降低,甚至滋生心理疾病。学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充实而规律的休息是必要的,然而实际上大学生休闲时间挤占休息时间的情况较明显,看电视剧、玩游戏、上网是晚睡的主要原因。生理时间管理不善,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些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睡眠不足的外在症状表现,长此以往,也会伴随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现象。(三)大学生时间效能低

大学生时间效能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大学生都觉得能够管理好时间,但是实际执行中却事与愿违,仅少数学生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对于无法按计划行事的原因,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检讨总结而是忙于找各种理由。仅仅口头形式重视,具体实际行动严重滞后、缺乏落实,直接导致了时间管理效能的降低。二、高校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的问题(一)人文教育有待提高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在校人数剧增,学生的就业难题成为社会问题。为促进学生就业,就业率变成了主管部门考核大学质量的硬指标。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就成了诸多大学的办学方向,着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在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上采取迎合的态度,轻视人文素养类课程设置,同时又对专业课程、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过度重视。然而,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实践以及对生命的体验三个方面,却是时间观念形成的基础。由此,学校应增设人文类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使其对生命形成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并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积极思考。(二)大学教育资源不足

作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纪律对学生课堂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教学管理,由于不能对课堂内的每个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因而出现教管边缘区,区内的学生学习时间有效性降低。大班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较为普遍,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它的高效性,能够使知识迅速传播,但缺陷是教师占据主导,对是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理解思考程度关心较少。(三)大学生长期的被动约束

伴随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扩张,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却长期固定不变,在管理层间沟通的及时性和必要性不足的情况下,二级部门致力于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管理自身的活力。辅导员的主要精力是管理学生干部,通过学生干部联系小组长,小组长联系全体同学,促使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形成小型“金字塔”,结成上下级网络关系。另一方面,任课教师更多扮演着知识传递者,而学生是接受者,缺少相互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老师对学生在时间管理上的帮助也不明显。三、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现代新媒体

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或掌上移动设备,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网络、智能设备为大学生提供了快捷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诱惑,有些学生开始沉迷于网游、网购和其他娱乐中,耽误了课余甚至上课的时间。糟糕的是,这种影响并不仅局限在校园内,还延伸到了学校外,比如通过社交网络结识校外不良人员,可能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2.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形式。父母的爱和理解让子女体会温暖,产生信任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正确支配时间,设定目标并合理安排时间,最终形成正向的时间价值感和监控观。相反,父母的过分干涉会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感,对学习产生厌恶,而且这类学生的人际关系通常不佳,学习成绩落后。

另外,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父亲经常是严父的形象。在这种家庭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大学生由于父亲的严厉管教,中学时代有着优良的学习成绩,他们能把这种严厉内化为自我认识,但一旦离开父亲,就会失去管理时间的能力。3.性别、年级和专业

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差异。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要高于男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但对于应届毕业生,由于面临就业、考研的压力,会对时间、职业目标等进行管理规划,表现出较高的时间管理水平。另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方面存在差异,理工科生要明显高于文科生。4.学校氛围

普通专科和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重点本科院校中集中了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自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对身处其中的个人产生影响。(二)主观原因

对于大学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适应这种变化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适应力,也对其时间管理的能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即正常的心理状态,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越强,其体验到的焦虑情绪就越少。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绪越高,消极情绪越少,时间价值感、监控观和效能感就会越高。2.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设立过高的标准,并根据目标的实现与否来评价自己的倾向。消极的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把任何事情都做得无可挑剔,在没有把握成功完成某项任务之前,迟迟无法开展行动,一拖再拖。因此,完美主义往往造成结果与期望的巨大落差,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3.自立人格

夏凌翔和黄希庭将自立人格(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的概念界定为在社会背景下,个体在自己解决关于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中所形成涉及个人、人际的特质,主要是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自立人格对个体的行为都起着重要作用,自立人格水平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优先级、反馈性、时间分配和行为效能预测力最强,个人主动和个人责任维度,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预测作用最显著。4.身份认同

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学生由于数量稀少以及在社会阶层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普及,培养对象已扩充到大部分的普通青年,大学生不再稀奇。学生怀着憧憬步入大学,但专业枯燥乏味、校区配套设施欠佳等问题不断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身份认同产生了偏差。第四节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一、认清学习生活的改变(一)学习的变化1.从非定向到定向

中学教学是多科性、全面性、不定向性的基础知识,但是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的人才,是有目的地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为日后的专业工作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被动性到自主性

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多带有强制性和被动性的色彩。大学生求知欲、观察力和记忆力都很强,学习自由度相对增大,可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兴趣爱好,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需要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组织性,较强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设计的能力。3.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大学生学习空间大大扩展,有知识密集的教师群体,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课堂讨论、看参考书、写读书笔记或论文等。学习途径多样,上选修课、听学术讲座、加入教师的科研、参与第二课堂等,使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但其中自学是关键。4.从局限性到博大性

大学课程多、单元授课时间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具有高深的理论性、鲜明的定向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大学教师上课内容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跟踪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科学发现等学科的前沿知识,无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为这些内容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必须了解的。5.从安稳到探索竞争

大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多种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大学的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搞好学习不仅要有刻苦精神,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很多,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只有处理好各种矛盾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二)生活的变化

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不仅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改变,更是一个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这个过程自由而矛盾,是人生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阶段,因而尽早地把握大学生活的规律十分关键。1.人际关系从熟悉到陌生

大学新生陡然从一个“熟人型”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人际交往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学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难免存在差异,相互理解和关心就成为一种需要。2.生活方式由包办到独立

大部分同学读大学都需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要远离家乡。这样,大学生就必须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经济开支等都要由自己安排,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3.学校管理由封闭到自由

大学校园管理与中学相比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学校管理由中学的“封闭型”向大学的“松散型”转变。除了大一新生,在大学里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室上晚自习,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要求,老师不像中学时那样紧随身边监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所变化。4.社会活动范围由窄变宽

进入大学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很强的吸引力,老乡交往、舍友交往、师生交往等人际交往也将不同程度地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活动,在相互交往中培养能力,拓展人脉。二、认清时间管理的意义

时间管理对大学生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大学生当前或即将面对的学业,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具备的能力。可以说,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意义是深远的。(一)学业质量1.提升学习满意度

时间管理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时间压力,提高学业成绩,提高学习满意度。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目标设定、计划安排等行为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聚焦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体验,促进学生形成对时间的自我掌控感,建立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格,实现积极的效果。2.减少学业拖延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已制订的学业任务与执行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意味着学业拖延程度越高,会损害学习者的学业、情绪、情感以及身心健康。虽然对于喜欢在压力下学习或工作的人来讲,在拖延中更容易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并及时地实施,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制订学习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减少学业拖延的现象。3.预防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压力或缺乏兴趣而产生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习倦怠,同时还会对其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科学安排计划的制订,对提高自信心和预防学习倦怠起着关键的作用。4.养成良好习惯

信息社会中,网络对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一些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导致上网成瘾,并且引起学习成绩快速下降。也有一些大学生不会分辨事情轻重缓急,熬夜完成所有手头的事情,结果目的没达到,身体健康却受到了影响。(二)生活质量1.提高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在特有的优良标准相竞争下获得的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力,主要内涵是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越善于管理时间,成就动机也就越高,而高成就动机的大学生一般具有喜欢挑战困难的任务、及时反馈、高效率等特点。2.减少焦虑感

焦虑(anxiety)是对即将来临或可能出现的危险、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等情绪状态。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越善于管理时间,焦虑程度就会越低。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是考试焦虑,一般随着其时间管理能力的增强和认知、人格的完善,考试焦虑程度会逐渐下降。

时间管理倾向理论指出,时间效能体现的是个体对整个时间管理过程的主观感受,对焦虑有直接的影响。时间监控观是个体运筹和利用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通过一系列外显活动体现,有助于减少忧虑和工作中的拖拉现象。由此,大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等正向自我观念,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3.提升自信心

自信心(confidence)是对自身能力能否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和精神力量。在时间管理方面,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不断合理地分配、调整时间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信水平。自信水平反映了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个人的自我灵活性分数越高,说明他的自我认知会随环境改变而变化,有助于全面认识自己,发挥优势。4.提高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特点是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研究显示,高时间管理倾向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高,时间管理倾向使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绪,降低其负向情绪。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培养,提高他们规划利用时间的信心,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增加自我价值感,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三)社会适应

大学生不仅是学生,更是一个社会人。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要素,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激发择业效能感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职业选择是他们需要做出的重大选择。职业选择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其中,择业效能感决定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参与度、投入度及坚定性,影响着个体潜能的激发及职业目标的实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时间管理倾向对于预测大学生择业效能感(career choice efficacy)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时间管理倾向高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行为目的,为实现目标能够坚持不懈,职业效能感逐渐增强。2.提升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个体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大学生要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小到学习为人处世、人际关系、专业实践,大到社会财富的创造、对社会的贡献等。但无论事小事大,大学生唯有用心规划,在正确时间做对事情,才能提升社会责任感。3.促进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的人格理论,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平衡,以及自我与经验间的一致性。

自我和谐是一种长期的自我体验,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我和谐的大学生会凭借自我调整,使内心处在平衡状态,失败不气馁,胜利能冷静,穷困不失志,艰苦持努力。一个越善于时间管理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管理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容易随波逐流,达到接纳自我、自我调节的目标比较困难。(三)如何适应学习生活的改变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处在精力旺盛的阶段,是最富有朝气的青年。大学生了解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变化,也意味着要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价值和转变。具体来讲,大学生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努力,尽早、尽快地融入环境。1.树立价值观,确定奋斗目标

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是强化时间管理意识的前提。相对于中学时代,大学学习生活时间是高度自主的,因此大学生强化时间管理,就必须意识到自我管理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主宰作用。

有了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更多预期的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行动必然盲目,结果势必不尽如人意。因此,大学生要设置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尽可能细化目标,且具有实际性、可行性和时效性。2.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对大学生至关重要。笔记再多,背得再好,也只是极小的一点,重要的是以点带面,借助工具不断地补充和丰富。大学生要乐于摸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根据环境调整状态,尽量保持平衡,切记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3.提高自理能力,养成好习惯

自理能力除了指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外,还包括能自行处理人际关系,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在学习上能独立思考和理解。大学生可先从小事做起,处理生活中的每件事,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技巧,以便做得更好。思想上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困难尝试先靠自身力量克服,逐步走出亲朋呵护下的“象牙塔”。总之,良好的自理能力和习惯会大大强化时间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

成功的人际交往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大学生渴望能够在校园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间、同学间、恋人间等,这不单是一种心理诉求,也决定着大学生活的质量。大学生需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学会技巧,那么良好的交往能力就比较容易形成。三、高校学生工作

学校要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积极营造和谐互助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挫折和自我调节。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协助学生了解时间分配的现状,分析个性需要,分享科学方法和实践中的困惑是关键任务。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特点、规律,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第二,介绍专业特点、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初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大学环境的改变对成长的意义,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等;第四,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以及如何合理选择这些活动,为实现生涯目标打下基础。总之,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他们迈入社会前重要的一步。第五节案例及思考

案例一:谁偷换了我们的主业?——过度实践导致学习变成副业

□ 侯巧凤【案例概述】

在大学校园里,经常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学生骨干,活跃在各类文体活动、实践创新以及志愿服务中,获得了一张又一张荣誉证书,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大型活动,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软肋,即学习。

情景一:热衷学生工作,课业无法完成

王同学,会计学专业。王同学大一入校时学习认真,是班干部,由于酷爱摄影加入学生会宣传部,大一时他的学习和工作还能应付过来,获得了学业奖学金。大二时自学PS、视频音频制作,成为学院宣传骨干,但是学生会工作非常忙,王同学开始课堂缺勤,会计学专业课比较难,基础不扎实导致成绩下降,大三时王同学已经开始挂科了,尤其是会计专业课。

王同学为了工作常熬夜加班,但他乐此不疲,他在宣传品制作上很有天赋,受到了院级、校级的广泛好评。但同时,他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痛处,就是学习成绩。尽管辅导员多次找他聊天让他均衡时间,也让周围同学督促并帮助其学习,但他在会计专业课的学习中找不到一丝自信,对这个专业也失去了兴趣。他对做宣传品的痴迷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为了做好宣传册,打好的饭放在面前四个小时,一直等宣传品做好了才去吃;为了学习国外好的视频软件,英语四级都没有过关的他,硬是把里面所有的英文都学透了,然后传授给师弟师妹。

毕业前清考,王同学幸运地通过了所有考试,但是会计基础不扎实,而且因为各种重修课耽误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在最后选择的时候,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四年的专业,自费上了三个月的IT培训班,开始了网页设计的工作生涯。

情景二:为创业忽视学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沈同学,信管专业。沈同学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视野宽阔,思想活跃,说话做事很老到。沈同学在校期间就一直关注创业,后来同交大、复旦、上师大三位同学一起参加科创比赛,获得立项资助后开始成立公司自主创业,这时他大四。前三年中,沈同学虽然有过挂科,但是二考基本都能过,到大四他觉得自己学业差不多了,就开始放松警惕。第二个学期,开始做毕业论文了,但他的公司到了最忙的时候,几次论文指导他总是胡乱应付,指导老师和辅导员束手无策,最后提交的论文一塌糊涂,很可惜在最后的环节,沈同学放弃了。原本他再用点儿心论文肯定没有问题的,但他认为公司更重要,最后跌倒在最后一学期的学业上,只能拿到结业证书。

实际上,沈同学创业的公司是做“互联网+”项目,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本应该是公司中的技术力量,但是由于他平时专业课不扎实,业务能力也受到限制,同班同学有的经过在相关公司实习已经成为业务骨干,而他作为一个创业者,不得不重新学习。

情景三:盲目追求实践,学习实践本末倒置

李同学,工商管理专业。李同学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立志要“叱咤陆家嘴”“登上百度百科”。他认为学校的课本知识对于以后在社会上的打拼起不到什么作用,相反,踏入社会后,公司更看重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于是,他参加了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但是很多活动占用了大一的晚自习,即便自己在课堂上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是想着社团活动的事情,即便有点休闲时间,自己也累得无心看书。这时的他,实践成了主业,学习反倒是副业了。

辅导员几次找他谈话,他总是一副很诚恳的样子,知道问题所在,保证好好读书,让同学监督学业。但他是阳奉阴违,使得他的室友和班干部很为难,大一第一学期甚至出现了旷课现象。一学期下来,朋友倒是交了不少,但是四门功课却亮起了红灯。经过辅导员一番教育,二考总算过了两门,没有拿到学业警告,第二学期课业增加了,李同学遇到了比第一学期更多的困难。【案例分析】

案例中三个学生的表现,都是没有平衡好学习与实践,忽视课堂学习,过于强调课外实践:王同学为了学生工作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认清,走了不少弯路;沈同学对学业不重视,创业过程中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创业坎坷;李同学作为大一新生只看重对实践“量”的盲目积累,挂科使其后面三年的学习时间更加紧张。

我国高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并不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纯粹摒除。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和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时期,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而自由时间的支配能力决定了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以及四年后学生的状态。出现案例中这种“以实践为主、学业为辅”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偏差,存在极端化,导致错误观念。虽然学校、社会强调大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实践是在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应用,正所谓过犹不及。案例中的三位学生由于过度重视社会实践,忽视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对实践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对于书本理论甚至不屑一顾,认为只要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但是若对实践强调过多,碎片化的知识就很难得到提高和长远发展,也就难以形成规范化的知识体系。正如情景二中的沈同学,当班级其他同学已经成为信管方向业务骨干时,作为技术创业者他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头重新学习。这类案例在高校时有发生,即上学时觉得学习无用,踏上工作岗位才后悔没有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因此,个人发展若想拥有广阔的空间,就须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上平衡对待。

第二,用人单位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尤其是经管类专业,较为偏重社会实践。这样的导向使得有些学生对自身的需求不明,不能合理规划,无法有效利用时间。目前,用人单位选聘更加倾向于有实习经历和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学生盲目追求简历丰富,忘记了实践的初衷是对理论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王同学和李同学只看到了近期的需要,对学习时间没有进行适当的分配,对于未来更没有清醒的认知和规划。沈同学追求创业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在校创业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导致最后一学期延期毕业。

第三,学生本人自制力较弱,出现从众现象。进入大学后学生远离父母、自由分配时间增加以及考评体系多元化,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看到其他同学参加各类活动便争相参与,出现从众现象。但是生源的不同导致学业水平有差距,如上海生源普遍理工科底子薄弱而外地生源英语薄弱,学生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实践工作的量,导致学业水平下降,在首次出现挂科时不反省自己,反而以实践工作较忙为借口,使得自己学习成绩越拉越大。反复的二考和重修,有些学生出现了逃避心理,不正面应对,可能最后放弃。【解决方案】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高校在倡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其理论学习,避免学生出现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现象。案例中的三位学生都很有主见和想法,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班级中,这类学生很容易走极端,如果引导到位,像前两位同学一样,虽然走了弯路但是目标达成;引导不到位则很可能退学试读延期毕业。第三位同学时大一的初始状态,急切需要各方面的引导。成绩问题是这类案例的导火索,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

首先,查看学生学分及不及格。对照学生手册,让学生意识到,学业警告、退学试读、延期毕业这几个红线不能碰。帮助学生弥补挂科的损失,帮助其将弱势的课程罗列出来,确定短期目标。缓解其心理压力,安排成绩好的同学补习或者求助专业课老师,顺利完成基本学业,不要踩红线。

第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提高其辨别事物主次的能力。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生活的背景,从思想上入手,通过谈话进行正面反面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去谈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使其进行多方面的自省;让学生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生活,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转变认知态度后,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面对事物辨别主次的能力和对事物关注与选择的能力。大学时代虽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但是课堂学习是作为学生的一个核心任务,应该学会辨别不同成长阶段的核心任务,不能主次不明、本末倒置。

第三,指导其进行人生规划和时间管理。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助其树立一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将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相融合,合理分配时间到学习和实践中,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计划。如情景一中的王同学就是及时调整规划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即使以后工作方向与目前专业相关度不高,也要先把学校的学业完成;如果以后从事与学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大学四年的学习对今后人生也是无形财富,毕竟掌握两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执行效果及时反馈。鼓励他们把创业、社会工作、各类实践的热情转移一部分到学业中,把学业当成另一种实践来考察自己。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通过室友、班干部等侧面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专业课老师给予学生鼓励;通过与家长联系给予学生更多信心;通过学生所关心的实践团队给予他更多的压力和动力。

以上四点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的过程,需要反复谈话、执行与反馈。【经验启示】

大学中,最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学生莫过于学业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学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控制能力及自我协调能力有限,总会顾此失彼。多数学生会放弃实践选择学业,可总是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实践而自己的学业变得一塌糊涂。

过度实践导致学业困难的案例比比皆是,这类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有网瘾、学业困难以及调皮惹事的学生不同,他们不打游戏埋头苦干,他们智商情商双高、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他们尊敬师长懂得上进,他们群众基础好在同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学期末遭遇挂科的几门考试成绩,降低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动力及曾经的努力方向,而实践回报给予了他们更多鼓励,于是朝着实践这个方向更加努力,而他们内心不平衡感和焦虑感却一直存在。谈到实践他们眉飞色舞,谈到学业问题又垂头丧气。他们表面上不在乎,实际上在师长和学弟学妹面前感觉有损颜面,为了掩饰有时甚至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这种矛盾一直萦绕在大学四年中。奔波于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之间,实践上的优势和学业上的劣势使得他们像“跛子”一样前行,疲惫不堪。

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要做到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对学生动态的掌握要及时而准确。要与学生在一起,进教室、访宿舍,真正把握学生内心的想法与需求,才能做实做细工作。建立学生档案,遇到诸如旷课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对于过度实践引起的学业问题,不能一味强调对与错,尤其是对于这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要尊重他们想法,先走进其内心,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大学新鲜感结束后,帮助其建立目标。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求知及创新的渴望旺盛,把握住学生这些特点,对其未来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帮助其树立理想和目标,把握重点,坚持不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其珍惜时间、科学管理、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挖掘潜能、勇于担当。

案例二:爱心促学自信立

□ 陈白松【案例背景】

升入大学后,同学们第一次卸下高考的重担,远离家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面对各种不同的诱惑,需要自己做出选择与决定。第一次不再有父母安排生活、学习上的一切,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支配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考上大学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骤然增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他们会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者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爱好中,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有的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出国等等,感觉无所适从。他们或者人云亦云,或者朝秦暮楚,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从而出现了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症状!【案例】

A 同学,轨道交通学院2014级学生。他的学习基础并不弱,人际交往关系也不错,朋友比较多,但是他喜欢玩儿,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上课不怎么学习,下课也不复习。学习生活无规律无计划,贪玩成性,以及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性,导致他到大二上学期,有5门以上的课程出现了挂科且补考未通过,因此收到了学业警告!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案例分析】

从高中踏入大学的校门,周围的一切对刚入大学的我们来说,都是新鲜而好奇的,但是也伴随着诸多的盲从。有人说,大学四年的生活缩影为四“mang”:大一是盲目,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随波逐流;大二是忙碌,因为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每天奔波于学校的学生会、社团之间;大三是“流氓”,因为经过大学两年的生活,大家对大学的生活、学习模式有了适应,知道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老师、应付考试;大四是迷茫,回顾自己大学的点点滴滴,突然间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感觉什么都不会,被找工作、出国、考研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

案例中的A同学和所有的大学生几乎有一样的状况,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却又不知道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等事宜,他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差,其实学习过程中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就不会出现这种挂科补考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给自己制订合理的计划,娱乐和学习的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再加上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差,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解决方法和效果】

该同学出现挂科补考并且受到学业警告的情况,首先必须和他聊天,了解他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帮他重塑自信,告诉他现在去补救还可以来得及;通过辅导员和他的深度交流,慢慢了解他目前的状态以及内心的想法,帮他树立大学的目标,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和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娱乐和学习时间。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其他事情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同学之间也相处得很融洽,他逐渐恢复了自尊、自信、自强,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学业发展、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有了改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主要依靠其态度、思维与方法。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方向,要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取得理想中的成功,那么就需要正确的思维与有效的方法做保障。大学四年,是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阶段,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储备过程,是努力冲刺和吸取精华的过程。因此,为大学生涯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对每天的时间进行科学分配至关重要:要么成为时间的主人,要么成为时间的奴隶。时间管理得好,可以促进个人品质提升;时间管理得好,个体就会忙碌而有序,拥有高效能生活。

李开复先生说:在大学第一年,要尽快实现自我转型;第二年,要开始自我认识;第三年,要有自我实现;第四年,要能够自我超越。大学四年的转型,学会时间管理是关键所在。【案例总结】

希望通过该学生的事例,让我们学会并且意识到:大学四年的经历,可以使我们学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会自助;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教育中品味成熟、在计划中把握时间。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减少紧张与焦虑,提高工作效率,收获更高的满意度。大学阶段,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逐步实现事先设定的大小目标,培养对各项事务进行轻重缓急区分的能力!学会时间管理,将会发挥人的无限潜能,产生奇妙的作用。

☆【思考问题】

1.你对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时间,分别做过管理与规划吗?如果有,请简要介绍一下你是如何管理的。

2.你对自己的大学四年有规划吗?你打算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兰书琴、牛亏环)第二章追踪时间管理第一节时间管理工具一、时间管理工具的含义(一)时间特点

如果把时间管理比作一种投资,那么这种资本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效益。当然,时间资本也同样拥有自己的特点。一是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二是无法积蓄,时间无法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三是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也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四是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像物品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就会永远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是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最大限度地学会利用时间,时间管理工具就是帮助所有人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在普通生活中,在既定目标导向下,个人依靠娴熟的技能,合理充分地运用时间。(二)时间管理工具的含义

时间管理工具的广义概念是指,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帮助用户明确个人时间使用情况,提升时间使用效率。可以是一种方法,例如,新概念GTD、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莫法特休息法、十一条金律;也可以是一种具体工具,比如,时间管理矩阵、时间记录表、每日事项清单、时间管理审查表和番茄钟等。二、时间管理工具的价值及意义

要想有效管理时间,就必须注重运用时间管理工具。例如,首先,必须清楚时间到底是怎么被花费掉的,并清楚消费时间的方式和风格。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追踪时间、做好时间记录。其次,建立一张时间管理表,如实地记录每个时间段所做的事情。即每隔一个小时,花几分钟的时间写下是如何利用先前那一个小时的(除了晚上睡觉以外)。再次,评价时间的效果。完成一项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的基本规律,实际用的时间会随状态而有所改变。例如,阅读有关物理的书籍,在状态好的时候可能而要1个小时;状态一般时需要2个小时;状态不好时则需要3个小时,建立基本规律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做一件事花了多长时间和是在什么时间做的这件事。把这些信息都记下来。根据计划及其实施效果,在“效率得分”栏按照5分制给分;“改进意见”栏包括“维持现状”“以更高效的方法处理类似活动”“取消该项下次活动”等。连续记录7天,—周结束时,就知道是如何利用时间。最后,研究这些结论并做出相应调整,为下—步制订时间计划表做好准备,根据资料分析工作的优先级。

以时间计划表为例,计划表是一个时间地图,每项任务在其上平铺开来。你自己处于控制地位,你可以取消某些任务,还可以改变你想分配的时间段。—旦你的计划表最终确定下来,它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每件事都得到安排,并且说明了你要达到它们所采用的方式。制订—个适合你自身需要和个性的计划表,就能帮助你在尽可能合理的时间内学习。如果使用得当,计划表将给你带来更多方便。当然,呆板的计划表不仅无用而且会起到破坏作用。一些人反对制订时间表,因为他们将其视为组织时间的一种呆板方式,并认为制订计划表有损他们的自由,因为按照计划表行事,将使他们失去自主性。那种认为计划表将使人们变成“时间效隶”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计划表本身就是你自主的体现,合理的计划表会给你带来更多自由。运用时间做计划,可以在实行过程中节省三四倍的时间。安排、利用好时间,以便你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制订计划表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符合个人特点且高效率的时间管理工作对个人非常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