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三基”训练500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16:35:42

点击下载

作者:李朝华,李兰凤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科护理“三基”训练500题

儿科护理“三基”训练500题试读:

前言

继卫生部于1989年公布《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的通知》之后,2005年又下发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为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医院管理水平提出规范要求。作为医院质量管理和服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受到普遍重视。为适应医院分级管理与评价指南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专科理论水平,使各儿童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扎实掌握相关的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满足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护理服务,我们参考了儿科护理学教材、多部儿科护理专著,以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儿童医院管理分会护理协作组所编写的《儿科护理三基训练标准》一书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和修改,重新编写了此书,力求体现儿科医学与护理的新发展,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突出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临床实用的指导性,以问答题的形式便于记忆。全书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与护理学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儿科护理基础知识,第三部分为新生儿护理基础知识,第四部分为小儿内科护理基础知识,第五部分为小儿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第六部分为五官科(儿童常见病)护理基础知识,第七部分为常用抢救仪器使用基础知识。书后尚附有儿科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和易对检验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儿科护理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培训资料,以适应儿童医院及儿科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和质量管理的需要。

本书适用于各级医院儿科护士开展“三基”训练用,并可作为各省、市评审儿童专科医院护理和考核儿科护士的依据。也可用于大中专学生儿科实习和在职护士学习和参考。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缺点与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评判指正。谢谢!

本书承蒙原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徐润华主任作序和审定,谨在此表示感谢!编者2006年6月第一部分 医学与护理学基础知识1.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的特点是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结合起来,全面考虑三者与人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及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2.WHO对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4.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它的发展趋势是:从一级预防扩大到三级预防;从个体预防扩大到群体预防;从生理预防扩大到心理预防;从预防性技术服务扩大到预防性社会服务;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从单纯治病的医疗服务扩大到以主动指导健康人群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达到健康社会的目的。5.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个人的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因素、成熟和老化过程等。(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和社会环境(激烈竞争与心理疾病等)。(3)生活形态因素:以家庭经济及社会条件为基础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的影响。(4)卫生保健条件:人民享有的卫生、保健条件的优劣对维护和增进人的健康起着直接作用。6.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1978年WHO指出“护士作为护理的专业工作者,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士的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恢复健康。7.什么是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又称护理过程,它是护理工作的一种新方法。护理程序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有依据、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它是在新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以增进或恢复病人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包括护理评估(调查、收集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病人的问题,给予病人身心全面的个体化护理。8.护士在了解病情和确立护理问题时应收集哪些资料?(1)病人的入院方式、医疗诊断,和各项检查的结果。(2)病人的一般情况、既往生活方式、生活规律和本人生活自理程度。(3)护理体检: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皮肤粘膜、四肢活动、营养状况等。(4)本次主要健康问题,既往健康状况及对药物过敏史。(5)心理状态:包括平时心理特征、病后心理活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治疗的信心。(6)病人对护理的要求,希望康复的程度等。9.护士为何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增进健康知识和自护能力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只到医院看病,而更希望掌握健康的有关知识,健康教育已成为患儿及家属群体的重要需求。因而,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为指导的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0.如何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工作的一个新领域,要求施教者须具备丰富的健康知识、娴熟的沟通与交流技巧,掌握和运用多方面的健康传播手段,因而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健康教育的必备技能,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正象一位老师所说:“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护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人文、社会等知识的学习,通过专科业务学习,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各种专业期刊,搜集整理阅读各种新药、新仪器的说明书,上网查询,以及积极参加医院内外的学习班、研讨会、专题讲座等,通过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努力做好这项工作。11.何谓沟通与治疗性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交换信息、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沟通可概括为语言信息沟通和非语言信息沟通二类。

治疗性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围绕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而进行的沟通。护患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信息,收集病人情况,籍以确立护理诊断,制定与实施护理计划,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2.护士可通过何种方式与病人沟通?

语言沟通:应用清晰、明确、委婉、关切、温和的语音与病人交流,并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述。

非语言沟通:用目光的接触、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抚摸、握手等与病人沟通。护士应重视非语言行为对病人的影响,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信息反应,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13.住院病人有哪些共同需要?(1)需要熟悉医院环境,了解有关疾病信息;(2)需要被接纳和有所属。(3)需要被了解和被尊重。(4)需要充足的睡眠和可口的膳食。(5)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安全有保障。(6)需要亲友的探视和关心。(7)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我实现。14.书写护理病历的意义是什么?(1)护理病历是护理诊断和执行护理措施的依据,是反馈护理效果的重要形式;(2)护理病历是护理活动重要内容的记录,便于责任护士和值班护士交接班,保证病人得到连续的整体护理。(3)通过书写护理病历,可以督促护士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护士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护理病历可以反映责任护士和其他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的高低。(5)护理病历是病案的组成部分,医生所写的医疗病历主要记载病人的疾病过程和治疗方案,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病历记录的则是病人由于疾病引起的健康、舒适和生理、心理问题,以及通过护理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效果,弥补了医疗和原病案的不足,体现新的医学模式。(6)护理病历是执行护理程序过程中,各项护理活动和护理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是积累科研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可靠依据。15.什么是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意识?

审慎是护理人员在行为之前的周密思考与行为过程的小心谨慎,是道德责任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职业良知的外在表现,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的体现,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到审慎。

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即使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信念和自觉性,做到认真负责,诚信守责,严格按照规范,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很好地为病人服务。审慎和慎独是一种高尚的医德境界。16.我们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什么?

忠于职守,救死扶伤;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作风正派,正直廉洁;文明行医,尊重患者;

团结协作,献身事业。17.病室的温度多高为宜?室温过高过低对病人有何影响?

儿科病室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新生儿室温度宜20℃~24℃。室温过高可影响机体散热使病人感觉不适,室温过低又易使病人在就诊或护理时受凉。18.病室的相对湿度多少为宜?湿度过高过低对病人有何影响?

病室的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快,散发大量的热,并能引起呼吸道黏膜干燥,口渴、咽喉痛等;湿度过高时空气潮湿,体内水分蒸发慢,则病人感到闷热难受。19.为何要做口腔护理?哪些病人需要做口腔护理?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的残渣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健康人体机体抵抗力强,且唾液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一般不引起发病。当人患病时,一方面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饮水、进食减少,自清作用降低,口腔内微生物会乘机大量繁殖,发生口腔炎症、口腔发臭而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因此必须加强对病人的口腔护理。

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生活不能自理者均需做口腔护理。20.口腔护理时测定口腔pH值有何意义?

口腔pH值的变化与口腔感染的病原有一定关系。做口腔护理前如能测得pH值,对口腔护理时药物的选用有指导意义,可大大提高护理效果。

经临床观察证明,pH值高(偏碱)时易发生细菌感染,可选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剂)擦洗,改变口腔的酸碱度起抑菌作用;pH值低(偏酸)时易发生霉菌感染,可选用2%碳酸氢钠液擦洗,对适宜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霉菌有抑菌作用。pH值中性可选用1%~3%过氧化氢液(双氧水),双氧水遇有机物能放出氧分子而起防腐防臭作用;0.1%醋酸对绿脓杆菌感染有效,也可用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氧化酸性电位水、“益口”护理液等。21.何谓饮食疗法?饮食疗法在治疗中有哪些作用?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配,对疾病起重要或辅助作用者谓之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综合疗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消化功能以及疾病特点,配制适合于病人的饮食,使其既减轻患病器官的负担,不影响病情,又使病人得到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体的康复。22.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主要治疗原则是适当限制每日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减轻胰岛负担。(1)少食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米、面、土豆、芋头、藕等;多食含碳水化合物低的食物,如青菜、黄瓜、冬瓜等。(2)按活动量及体重计算每日摄入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等含糖物质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脂肪各占20%~25%。按1/5、2/5、3/5的比例,分3~4餐进食。23.何谓要素饮食?其特点是什么?

要素饮食为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吸收的高营养饮食,或称元素饮食。即使在没有消化液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小肠完全吸收。

其特点: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而平衡。成分明确,无渣滓、不含纤维素,有压缩性,排粪少;携带方便,易保存。24.临床常用的试验饮食有哪几种?(1)潜血试验饮食。(2)糖耐量试验的简易方法—馒头试验。(3)胆囊造影饮食。(4)内生肌酐清除试验饮食。25.造成病人不舒适的外因有哪些?(1)个人卫生不良,如口腔不洁有臭味及黏液,皮肤瘙痒、衣被潮湿、凌乱等。(2)不正确的姿势和强制性体位,使肌肉疲劳、疼痛,且影响生理功能。(3)压力和摩擦,如绷带过紧、石膏过紧以及器械、管道压迫皮肤、肌肉引起痛苦。(4)环境因素,如通风不良,照明过亮、噪音、单调的、令人烦躁的机械声响、病人的呻吟等。

护士应通过对病人面色、表情、肌肉紧张程度、出汗、躯体活动情况和语言等的观察,判断病人是否不舒适,努力减少这些因素,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26.预防褥疮的原则是什么?(1)经常或定时变换体位,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2)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潮湿及排泄物的刺激;尽量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和摩擦、损伤。(3)加强按摩与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增加高蛋白营养的摄入,改善全身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27.哪些护理措施可有效清除病人呼吸道积痰?(1)清醒病人鼓励其用力咳嗽排痰,有胸、腹部伤口或肌无力的病人协助按压保护伤口并帮助用力咳嗽。(2)对咳痰无力的卧床病人定时帮助其翻身、自下而上叩背,振动以利痰液排出。(3)痰液粘稠的病人可用祛痰剂、雾化吸入、气管内滴液使痰液稀释,促进痰液排出。(4)昏迷或无法咳出痰液者可用无菌鼻导管负压吸痰。28.如何给昏迷病人插胃管?

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而致胃管插入困难,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与声门水肿。为提高昏迷病人插管的成功率,可将胃管自鼻孔插至14~16cm处时,用左手托起病人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所需长度。29.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的方法有哪些?(1)用注射器抽吸,抽出胃液说明已进入胃内。(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置听诊器于腹部听诊有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多量气泡溢出,说明未误入气管。观察也未在口腔盘绕,注入少量水无口腔流出即已入胃。30.病原微生物分几大类?

病原微生物分八大类:①细菌;②病毒;③立克次氏体;④螺旋体;⑤支原体;⑥衣原体;⑦真菌;⑧放线菌。31.什么是芽孢?

某些需氧菌和厌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胞浆和核质的集中,逐渐脱水浓缩,形成一个折光性强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称为芽孢。芽孢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及辐射均有强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方法难于杀灭。(故消毒灭菌时通常以能否杀灭芽孢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标准)32.病毒是什么?

病毒是一类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无细胞膜的、结构简单的颗粒性非细胞型微生物,以毫米为测量单位,寄生性严格。33.什么叫隔离?隔离有哪些种类?

将传染病人或带菌者,在具有传染性期间送到指定的传染病院或隔离单位进行治疗,以便与健康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品等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向外扩散的方法称为隔离。

我国现行隔离预防系统有三种:(1)A系统:分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引流物—分泌物隔离、血液—体液隔离、及保护性隔离。(2)B系统:针对单个病种制定的隔离措施,由于各种措施针对性强,可节约一些不必要的预防所耗费的人力及物力,减少病人心理负担。但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充分了解每一疾病的传染因子及途径,才能提出正确措施并实施。(3)体内物质隔离法:即全面屏障隔离或称普遍隔离预防法。隔离对象为所有病人。即对医务人员而言,不管对象为已知或未知为血液体液感染患者,对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视为可疑污染物质,都应采取隔离措施。本办法是最有效的隔离方法,可防止爱滋病、各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窗口期、亚临床期可能因疏忽造成的交叉感染。但需人员意识强,且花费较高。34.病人出院后床单位的终末消毒要做到哪些?(1)床与床垫要用消毒器(臭氧或紫外线照射)消毒。(2)床栏、床旁桌、椅子、暖瓶均用消毒剂擦洗消毒,注意清理消毒床旁柜内部。(3)更换清洁的棉褥、床单、棉被、被罩、枕套,枕芯最好晾晒后再用,如有污染应给予更换。(4)脸盆、水杯等最好使用一次性用品,如重复使用者要刷洗干净后蒸煮消毒。35.传染病房的终末消毒原则是什么?

传染病人痊愈、转科(院)、死亡或解除隔离后,其所住的房间、所用的各种物品等须进行一次彻底消毒。消灭遗留在房间或物体上的所有病原体,杜绝再传染。(1)关闭门窗对室内空气和物品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后,用有效消毒液对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及各种物品进行擦洗。(2)病人随身用物如衣服、食具、玩具、书籍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3)彻底扫除后开窗通风1小时。(4)其余同一般病人终末消毒法。36.洗手的指征有哪些?

洗手,是最常用最便捷最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的隔离手段,在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都应该认真洗手:(1)在取用干净或无菌物品前。(2)在处理污染物品后。(3)无菌操作前、后。(4)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有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如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前后。(5)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6)在高危病房接触和护理特殊易感染病人前、后。(7)在接触各种伤口前、后。(8)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9)如厕前、后。37.祛除手部污染的方法有哪几种?(1)机械性祛除污染法:用肥皂或清洁剂洗手,使皮肤脂肪乳化,并使微生物悬浮于泡沫表面,再用流动水将其冲洗干净。(2)化学祛除污染法:用含有有效杀菌浓度的药液浸泡并清洗(或擦洗)双手,以达到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清洁手部的作用。38.什么是医院感染?

从广义上讲,在医院获得的一切感染均称为医院感染,也称为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目前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因而一般来讲,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感染,出院后发现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获得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39.医院感染分为几类?如何预防?

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大类。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菌来自病人体外,由其他病人、陪护人员、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血制品、病房用物、环境等引起的交叉感染。这类感染可以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的屏障护理等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所以是可预防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原来存在于肠道、口、咽、阴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宿主患病、外科手术、应用抗菌、抗肿瘤化疗、激素药物等,在机体其他部位造成的感染。这类感染,既不能通过传统的预防方法隔离传染源和通过注射疫苗提高宿主的抵抗力,也不能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阻断传播途径,且常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而为耐药菌感染,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治疗起来非常棘手。主要措施:①诊疗护理中注意避免扰乱和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②合理使用抗生素;③仔细检查病人的潜伏病灶、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等。40.定植的正常菌群对宿主有何有利作用?(1)正常菌群之间能相互制约,维持生态平衡。(2)构成防止外来细菌入侵的生物屏障。定植在人体皮肤、黏膜上的正常菌群形成生物膜,能干扰和阻止外来细菌的定植,对宿主起一定的保护作用。(3)正常菌群与有些微生物能在肠道内合成一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抗生素和细菌素。(4)正常菌群作为抗原,能经常性刺激宿主产生抗体,提高宿主的免疫力。(5)正常菌群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因此有利于宿主的生长、发育与长寿。正常菌群还可辅助体内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41.何谓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宿主与微生物、环境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生态失衡即是宿主、微生物群与外界环境失去平衡。在正常菌群表现为种类、数量和定位的改变,在宿主则表现为患病或病理变化。严重的菌群失调,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42.菌群失调的诱因有哪些?

凡能影响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者均可成为菌群失调的诱因。如:(1)病人免疫力低下(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患慢性病等)。(2)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杀灭了敏感的正常菌群,扰乱了微生态平衡。(3)医疗措施的影响,(手术、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加之外来菌的侵袭。43.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是什么?(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改变了病人正常菌群的生态学状况。(2)侵袭性诊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消毒灭菌,加之一些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等)破坏了人体原有的防御和平衡,导致感染机会增加。(3)环境污染:医院为病人集中、病原菌密集的场所,如消毒隔离措施稍有不严或疏忽,即易造成交叉感染。(4)易感人群:患病者特别是老人、小儿、病情较重者,抵抗力低下,防御能力弱,本即易感人群,如再应用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等,更使自身防御能力衰弱或丧失。44.人体有几种免疫屏障?

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皮肤黏膜屏障:具有机械阻挡作用、排出和冲刷细菌作用、局部分泌液的抗菌作用、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可以阻挡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等大分子物质从血流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屏障作用薄弱,故婴幼儿期较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胎盘屏障:可阻止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通过,一般情况下可防止母体内病原菌进入胎儿体内,但妊娠前三个月屏障发育不完全,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感染,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畸胎和死胎。45.哪些诊疗手段可影响甚至破坏屏障功能?(1)镇静剂、镇痛剂和麻醉药可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的活动。(2)阿托品类药减少分泌物的冲刷和分泌型IgA的产生,同时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3)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使空气缺乏湿化和过滤过程,微生物直接进入气管。(4)抗生素的非合理使用破坏了正常菌群平衡状态。(5)消毒剂的反复长期浸泡使皮肤皲裂。46.扫床要一床一套湿扫,擦小桌要一桌一巾的意义是什么?

扫床要求一床一套是为了避免各病床之间的接触污染,湿式扫床可以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擦拭床头小桌要求一桌一巾也是为了避免病房小桌之间的相互污染。其目的就是防止交叉感染。47.何为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是用物理的方法,如机械的擦洗作用、肥皂的皂化作用和流动水的冲洗作用,去除污垢及减少微生物,达到局部清洁的作用。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物品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发病者。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48.紫外线的杀菌原理是什么?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当微生物被照射后,可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酶的化学变化,使微生物死亡而达到消毒目的。49.紫外线空气消毒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灯管表面应每周用酒精纱布轻擦,除去表面的灰尘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2)应定时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以便了解其是否达到应有的杀菌效能。(3)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尘土和水雾,温度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0%,有效距离在2米以内,消毒时间为60~120分钟。应在灯亮后5~7分钟开始计时。(4)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能穿透纸张、布类、玻璃、排泄物、分泌物等,故只适宜作空气和暴露物体的表面消毒,消毒时物品必须抖开、翻动。(5)切勿直视紫外线光源,保护眼睛与皮肤。50.微波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什么?

微波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通过物质分子以每秒钟几十亿次振动、摩擦而产生热能,达到高温灭菌的作用。一般含水的物质,对微波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升温迅速,消毒效果好。51.蒸汽灭菌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有哪几种?

高压蒸汽灭菌是利用高压和高热进行灭菌,其杀菌力强,功效高,不仅能杀灭一般细菌,对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孢均有杀灭作用。适用于耐热耐湿的一切物品的灭菌,是物理灭菌法中最理想、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有下排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二种。52.环氧乙烷的性能及灭菌原理是什么?

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其沸点为10.8℃,冰点为-111.3℃,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灭菌原理:环氧乙烷使微生物蛋白质烷基化,从而阻断了酶的代谢而致微生物死亡。对各种细菌繁殖体、芽孢、霉菌、病毒等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气体灭菌剂。53.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是什么?

化学药物渗透到细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损害菌体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从而起到消毒作用。54.临床常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

临床常用化学消毒剂根据效能的强弱,分高效、中效、低效三类,临床宜根据消毒要求,分别使用。

高效消毒灭菌剂:包括醛类(戊二醛、甲醛等)、烷基化气体类(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

中效消毒剂:包括含氯化合物(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氧化氯、液氯等)、含碘化合物(碘酒、碘伏等)、醇类(乙醇、异丙醇等)和酚类(来苏尔、石碳酸等)。

低效消毒剂:包括季胺盐类(新洁尔灭、杜灭芬等)、酸类(乳酸、苯甲酸等)、二胍类(如洗必泰等)、金属制剂(硫酸汞、硝酸银等)及高锰酸钾、碱类等。55.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待灭菌的物品必须先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去除物品上的污垢与油渍,并将水擦(或晾)干。(2)管道类或有管腔的物品应注意管腔内的清洁,浸泡时管腔内须注满消毒液。(3)消毒液须浸没整个消毒物品,容器应加盖。(4)浸泡消毒须达到规定消毒时间,浸泡过程中不能加泡物品,如需加入应从最后泡入物时间开始计算。(5)规范配制并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浓度与使用时间。(6)任何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浸泡后的物品,均需经无菌水冲洗或充分晾晒后再给病人应用。(7)定期进行消毒液浓度测定与细菌学监测,不合要求者及时更换,浸泡容器定期进行灭菌处理。56.过氧乙酸的杀菌原理是什么?

过氧乙酸具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其次过氧乙酸具有酸的特性,通过改变细菌体内的酸碱度而损伤微生物。57.含氯消毒剂的杀菌原理是什么?

消毒剂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者,称为含氯消毒剂。一般来说,产生的次氯酸越多,杀菌力越强。(1)次氯酸作用:消毒剂中所含的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2)新生氧作用: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3)氯化作用:消毒剂中含有的氯直接作用于菌体蛋白质。58.福尔马林(甲醛)的杀菌原理是什么?

福尔马林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可燃性气体。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含甲醛36%~40%,并含有8%~15%的甲醇,甲醇为稳定剂,利于福尔马林的长期保存。其杀菌原理为福尔马林作用于菌体蛋白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变性、凝固,造成微生物死亡。

甲醛具有较强刺激性和致癌作用,作为环境消毒剂或熏蒸消毒剂宜慎用。59.何谓无菌区和非无菌区?何为无菌技术?

无菌区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是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灭菌后又被污染过的区域,亦可称为有菌区。

无菌技术是指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不使已灭菌的物品再被污染,使之保持无菌状态的技术。60.无菌技术的原则有哪些?(1)无菌技术操作必须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2)进行无菌操作前要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净双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定期检查。(4)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夹取。(5)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6)无菌物品取出后即使未用亦不能再放回原处。(7)执行无菌操作的地方要宽阔,以防无菌物品被污染。(8)进行无菌操作时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更换、重新灭菌,不可继续使用。(9)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名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61.医院内影响病人安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1)生物因素:病原菌污染和医院内交叉感染。(2)安全防护因素:①易燃易爆性药品(如酒精)、气体(如氧气);②处置不当所致损害(如冷、热敷所致的冻、烫伤);③无床栏发生坠床跌伤。(3)医源性损害:①侵入性操作(如插入各种管道)可破坏病人的自身免疫功能;②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不慎造成病人心理上的损害;③药物毒性作用。(4)建筑、设施的不安全因素:地滑、无扶手、电路、电器失火、故障等。62.哪些病人需要实行保护性隔离?如何实施?

对免疫力极为低下的病人为防止其受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须实行保护性隔离,其病因有:(1)由于应用化疗药物导致免疫功能极为低下,白细胞<3.0×910/L者。(2)由于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患严重疾病、大手术,导致机体极度虚弱、免疫力极低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等。

隔离措施:(1)病人住单间病室,谢绝探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能带入隔离室。(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器具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细菌培养<200 cfu/3m。(3)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戴帽子、口罩,更换消毒过的隔离衣、换拖鞋;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者,均应避免接触病人。(4)必要时(有条件者)应置层流隔离病室。63.哪些疾病可经血传播?(1)病毒: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爱滋病;②肝炎病毒传播乙、丙、丁、庚型肝炎;③巨细胞病毒;④EB病毒;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2)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3)寄生虫:疟原虫、弓形体、锥虫等。64.肌内注射和静脉抽血时,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血污染和交叉感染?(1)所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均应为合格的一次性用品,用后立即放入感染性医疗垃圾专用收集袋,针头放入防穿透容器,严格按程序回收、销毁。(2)护士每为一位病人注射或穿刺完毕,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擦拭后再给下一位病人操作。(3)使用的止血带、治疗巾等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人一用一换,如需重复使用的必须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4)用过的棉签、棉球等全部放入感染性医疗垃圾收集袋,集中焚烧处理,严防外漏。65.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等血污染的针头、器械刺伤后应如何处理?(1)应用碘伏或含氯消毒剂消毒伤口。(2)肌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成人剂量为500单位,免疫力可维持21天。(3)联合应用乙肝疫苗。(4)进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半年至一年。66.为什么医护人员禁止戴戒指?

医护人员为病人做各种诊疗操作都是通过手来完成的,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随时清洁双手。如手上戴着戒指,则使局部存在一个藏污纳垢的死角,清洁双手难以彻底。根据霍夫曼等人1985年对50名长期戴戒指的内、外科护士做的为期5个月的手指皮肤采样调查,有20名在戒指下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等致病菌,成为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禁止戴戒指。67.什么是抗原、抗体?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68.什么是乙肝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及通常所说的“二对半”?

在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至少出现三种不同的抗原,而机体感染病毒后能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从而形成乙肝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1)表面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2)核心抗原—抗体系统,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3)e抗原—e抗体系统,e抗原—HbeAg, e抗体—抗-Hbe。

由于目前核心抗原尚不能检出,故乙肝检测只能报告其余五项结果,即表面抗原—抗体系统、e抗原—e抗体系统及核心抗体(二对半)。69.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各有什么临床意义?“大三阳”即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说明该病人有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为急、慢性肝炎,具有较强传染性。“小三阳”即表面抗原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已产生,病毒复制减弱,仍有一定传染性。病人处于病情相对稳定期。

如表面抗体阳性加核心抗体阳性,其他项目均为阴性,为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70.何谓变态反应?如何分型?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其结果表现为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寻麻疹、湿疹等。

Ⅱ型变态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过敏所致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0%)等。

Ⅲ型变态反应:亦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80%)、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变态反应:亦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如传染性疾病—结核、麻风、布氏杆菌病等引起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物排斥反应等。71.何谓免疫?免疫具有哪些功能?

免疫是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应答过程。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以维持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

其功能包括:免疫防护(抗病原体侵袭)、自身稳定(消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免疫调控)、免疫监视(清除癌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三种生理保护功能。72.什么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指人体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的刺激后,使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称之为抗体。抗体分布于体液内,有特异性的免疫作用。这种由于体液内抗体产生而引起的免疫叫做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在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的刺激下,人体内一些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可被抗原致敏,并发生转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这些致敏淋巴细胞遇到曾经使它致敏的抗原物质时,就能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作用。73.什么叫酶原?

有些酶刚产生出来时没有活性(没有催化能力),此时称为酶原,它需要被其他物质激活,才可以成为有活性的酶。如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原,没有酶的活性,当被胃液(盐酸)激活后,则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74.护士对药物的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管理:(1)凡容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闭的瓶中,放于阴凉干燥处,或用黑纸遮盖。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2)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须装于瓶内盖紧,如酒精、碘酒、糖衣片、酵母片等。(3)容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如抗毒血清、疫苗、胎盘球蛋白等,应放于冰箱内低温保存。(4)容易燃烧的药物,如乙醚、酒精等,应放在远离明火处,倾倒或使用时需注意安全,以防燃烧。(5)药物均有有效期,应按有效日期先后次序,有计划的使用。(6)定期检查,及时去除过期、变质变色,密封不严、潮解、标签不清的药品,确保用药安全。75.给病人行口服药治疗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铁剂等,服用时为避免与牙齿接触,可将药液由饮水管吸入,服药后漱口;(2)止咳糖浆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止咳糖浆;(3)磺胺类药物与解热类药,服后宜多饮水,前者防止尿中出现磺胺结晶,后者利于发汗增强药物降温效果;(4)健胃助消化药宜饭前服用,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5)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等,以便药物与食物混合,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6)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有无不良反应,如服用毛地黄类药物、奎尼丁等需用药前后测量心率,以防止出现中毒反应;对长期服用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物应防止成瘾,某些药物可出现皮疹、药物热,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76.药物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引起的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一般较轻微,多为可预料和可恢复性的功能性变化。其发生的基础是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当某一作用被用于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如应用阿托品解痉止疼时,其抑制腺体分泌引起口干的作用就成了副作用。(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应用时间长而引起的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立即发生的称为急性毒性反应,长期蓄积后发生的称慢性毒性反应。大多数药物超过一定剂量都会发生毒性反应,因而剂量掌握应十分谨慎。毒性反应对病人危害较大,应尽量避免。(3)变态反应:指某些药物对少数病人可出现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常出现于过敏体质的病人,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剂量无关,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因而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应先作皮试再应用,必要时应用抗过敏药物及抢救药物。(4)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反应特别敏感,反应程度与剂量有关,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5)后遗反应:是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药力效应。一般是短暂的,但也有后遗作用持久,如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难以恢复。(6)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种药物,一旦停药原有疾病症状加剧,称作停药反应,又称反跳现象。因此对有些药物需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7)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如长期滥用解热镇痛剂非那西丁类可诱发肾盂癌及膀胱癌、砷剂可致皮肤癌、某些药孕妇应用可致胎儿畸形等。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在用药数月、数年以后,难以在短期发现,甚至发生在下一代,应引起高度警惕。(8)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也称成瘾性)。分为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二类。主要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等引起,除造成滥用者身心健康损害外,还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必须严格管理。77.护士如何做到安全用药(1)护士应重视学习并不断更新药理学知识,熟悉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等。(2)对医生所开医嘱,若有疑问,必须核对清楚后方可执行。(3)经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药物治疗时,要严格做到“三查七对”。(4)做好药物的保管。内服、注射、外用药物必须分开存放,使用分类标签;防止受潮、受热、阳光直射;标签上药名、剂量清楚,以防误用。(5)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注意询问过敏史,先做过敏试验再应用;并警惕特异过敏体质的病人,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6)麻醉药和限制性剧毒药应设专柜存放,加锁、专人管理,认真交接班。78.青霉素为什么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过久?

青霉素溶解后效价易在室温下迅速降低。青霉素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分子重排而成为青霉烯酸,后者与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而成为全抗原,青霉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高分子聚合体,也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这些都是致敏物质,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青霉素应现用现配,以防止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79.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系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内,当遇有相应抗原再进入体内时,即发生过敏反应。80.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表现有哪些?

青霉素过敏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药疹、药物热和过敏性休克等,可见速发反应和迟缓反应二种形式。(1)速发反应:①皮试局部红晕>2 cm,可有伪足、药疹或伴明显痒感等。②少数病人在作皮试或注射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出现全身过敏反应,有时呈闪电式发生,表现为胸闷、心悸、口舌发麻、气短、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急剧下降。继则神志丧失、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2)迟缓反应:注射后数小时或数日后才出现,多出现药疹,偶见于用药后数日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者。8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要点是什么?(1)迅速及时、就地抢救。立即停药、平卧、保暖、给氧气吸入。(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重复输入,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加入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3)遵医嘱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或苯海拉明肌肉注射。(4)针刺疗法,如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静脉输入右旋糖酐。必要时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等。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术。(7)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内注射和胸外心脏按压。(8)抢救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82.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细胞色素C皮试液的浓度各多少?

青霉素皮试液每毫升含200国际单位

链霉素皮试液每毫升含2500国际单位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每毫升含150国际单位

细胞色素C皮试液每毫升含0.75毫克83.为什么静脉补钾不能从小壶滴入?

因为钾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离子。血钾浓度过高可使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造成传导阻滞,血钾高至7.5毫克当量/升时,可引起心脏停博。因此补钾不可过快、过浓,不能从小壶推入。84.静脉补钾的原则是什么?

四不宜:(1)不宜过浓(一般不超过0.5%)。(2)不宜过快(不超过30滴/分)。(3)不宜过多(及时检测,防止出现高血钾)。(4)不宜过早(见尿补钾)。8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1)耳毒性:可出现①前庭功能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平衡失调;②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2)肾毒性: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尿中红细胞、肾小球滤过减少,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及无尿。(3)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症状,亦可致过敏性休克。(4)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各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可引起神经肌肉麻痹,虽少见但有潜在危险,若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静注速度过快可致呼吸抑制或停止。

护士在临床用药时应高度警惕,特别是小儿应慎用,以免导致不可逆性损害甚至终身残疾。86.采集尿液标本应注意什么?(1)原则上应用新鲜尿液作检查,如放置时间稍长,有形成分即可受到破坏,化学成分则可被分解而变质。不能混有大便、月经、白带、精液、烟灰等,容器必须清洁。(2)晨起第一次尿液最为适用,因其不含生理性异常产物(如蛋白、糖),且尿液浓缩有利于某些物质的检查,可增加阳性检出率,并且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状况。(3)一般临时留尿检查,除饭后2小时之内和剧烈运动之后,其他时间均可留取。(4)在收集妇女的尿液时,应嘱其洗净外阴后再留取,以免混入来自外阴等处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细菌。(5)尿细菌培养标本应留中段尿,必要时行导尿术或膀胱穿刺采集所需标本。(6)定量检查要留24小时全部尿液。因尿内含许多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易滋生细菌,影响检查结果,故如需放置24小时应加适当防腐剂。87.采集大便标本应注意什么?(1)留取粪便标本时务求新鲜,切勿混入尿液、污水、泥土或其他杂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一般留取3~5克或指头大小的粪便一块,放入清洁不吸水的纸盒或其他容器内即可。(2)采取粪便时,应尽量选择带粘液及脓、血等外观异常的病理部分,如无粘液或脓血,可采粪便表面不同部位及粪端采取。以提高检测阳性率。(3)盛粪便标本的容器须有盖,内外清洁并有标记,一般应在采取标本后一小时内送检,否则可因pH值及消化酶等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等破坏、分解,标本发酵或出现腐败。粪便如需做细菌培养,应将粪便放入无菌容器内,立即送验。(4)留取隐血试验标本应在检查前3日,禁食肉类、肝等动物性食品,收集标本后迅速进行检查,长时间放置则隐血反应的敏感度降低。(5)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采取新鲜粪便检查,还须注意送检过程的保温,以免阿米巴原虫失去活动力,滋养体很快死亡。检查日本血吸虫卵,应采取新鲜粪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标本量至少30克。检查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应收集24小时粪便送检,必要时加10%福尔马林保存标本。检查蛲虫卵应在清晨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立即送检。88.采集痰液标本应注意什么?(1)一般痰液检查:嘱病人清晨起床后刷牙漱口,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1~2口,置不加水的清洁容器内送检。(2)儿童痰液留取困难,可采用无菌棉拭子轻轻刺激喉部引起咳痰,然后用棉拭子留取,此法因痰液易吸附在棉拭子上,造成干涸,故痰液留取后应尽快送检(切勿混入鼻涕和唾液)。(3)如检查结核杆菌,须注意勿混入唾液及鼻腔分泌物;应用抗生素治疗者,应停药24小时后留取。检查其他细菌,为避免污染口腔内通常含有的杂菌,先用灭菌液漱口,咳痰后置无菌培养皿内送检。(4)如需观察每日痰液排出量和分层情况,可将痰液收集于广口大玻瓶内,加防腐剂如石炭酸,可防止细菌分解并减少臭气。(5)收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以防久置分解影响结果。暂时保存可置于冰箱内。89.取送脑脊液标本应注意什么?(1)医生采集后,护士需立即送检,以免放置时间长细胞破坏和葡萄糖分解造成检验误差。(2)转送中注意切勿碰洒,以免重新穿刺增加病人痛苦。(3)认真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等,防止差错。90.采血前应做好哪些准备?(1)采血前应向患儿及家属作必要的解释,消除心理紧张,取得合作。(2)选择针头锐利无倒钩不漏气的注射器。(3)提倡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负压采血器。既可防止血污染又可避免标本溶血。91.采集血标本应注意什么?(1)宜在早晨空腹及未作活动前采取,或禁食6小时以上;血脂检查须空腹12小时后采取。紧急及特殊危重病人可根据需要随时采取。(2)止血带捆扎时间不可过长,以免血液瘀滞,引起溶血或某些物质含量改变(如乳酸、总蛋白、血清铁、胆红素等)。(3)严格无菌操作。采血器具及标本容器必须洁净,无水汽及化学沾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4)采集血标本须尽量避免各种可能造成溶血的原因,以免标本溶血,显著影响检测结果,(即使轻度溶血也可对血清钾、乳酸脱氢酶等有很大影响)。测定蛋白结合碘者不能用碘酊消毒。(5)采血时禁忌从输液肢体或输液用头皮针处采取,以免严重影响多项电解质和其他项目的检验结果。(6)测定血气分析要求密闭采血,血中不可混有气泡,不可与空气接触(抽出血液后立即将针头刺入橡胶瓶塞),并尽快送检。(7)需取全血化验时应视检验项目需要,准确加入抗凝剂,并平稳旋转缓缓摇匀。92.引起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注射器或标本容器潮湿不干燥。(2)静脉穿刺酒精消毒未干即开始采血。(3)抽血时负压过大,或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4)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皮下或静脉中探来探去,反复穿刺造成血肿或血液中混有组织液使血标本溶血。(5)扎止血带时间过长(>2分钟);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都可以造成溶血。(6)向标本容器中注入血液时,未按要求取下针头沿血管壁徐徐注入,而是将血液强力推入,血细胞受外力破坏导致溶血。(7)抗凝剂使用不当,或混合时摇动剧烈。(8)试管质量粗糙以及运送过程中挤压血细胞造成溶血。93.应用冷疗的目的及其原理是什么?(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2)减轻疼痛: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3)防止炎症扩散和化脓:冷可减少局部血流,降低细菌活力和细胞代谢,因而可以防止炎症扩散和化脓。(4)降低体温:冷直接和机体皮肤接触,通过物理传导作用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毛细血管先收缩继而扩张,使散热增加降低体温。94.冷疗及酒精擦浴时禁用哪些部位,为什么?

禁用于胸前区、腹部、颈后部。因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遇冷刺激后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95.应用热疗的目的及其原理是什么?(1)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早期使炎症消散,晚期使炎症局限。(2)解除疼痛: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改善血循环,减轻炎症性水肿及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的运出。同时温热能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热能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保暖:热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96.局部热疗的禁忌症有哪些?(1)急腹症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宜用热疗,以免疼痛减轻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及治疗。(2)面部、口腔等早期感染、化脓,不宜应用热疗,以免局部血流增多导致细菌随血液进入颅内。(3)各种脏器的内出血切不可应用热疗,以免血管扩张加重出血。(4)足部软组织扭伤或挫伤初期禁热敷(前三天),以免增加皮下出血及肿胀疼痛。(5)皮肤有湿疹等病变者。(6)细菌性结膜炎。以免热敷使局部温度升高利于细菌繁殖、导致分泌物增多加重眼病。97.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1)生理因素:可随人体每日新陈代谢的变化而波动,如凌晨3~5时最低,起床活动后逐渐升高。午后较高,晚上又逐渐下降;因各种原因新陈代谢增高时,体温亦随之升高。(2)年龄:儿童比成人略高,老年人一般偏低。(3)性别:女性比男性稍高。(4)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食用大量蛋白质食物以及外界温度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轻度升高。98.何谓发热?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的病理性体温升高,同时伴有物质代谢及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形态的改变。发热多是人体和致病因子在矛盾斗争过程的一种防御反应。99.人体通过哪些方式散热?(1)辐射散热:机体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散发于周围空气中。(2)传导散热: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至机体表层皮肤,再由皮肤传给直接接触的物品,如临床使用冰帽、冰袋为高热病人进行传导降温。(3)对流散热:借助空气不断流动将热散发到空间的一种特殊传导散热方式,受风速大小的影响。(4)蒸发散热:液体变为蒸汽的过程需要热量,人体借助出汗蒸发带走大量体热。100.热型分几种?各型特点是什么?常见于何种疾病?(1)稽留热:体温多在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温差不超过1℃。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大叶性肺炎等。(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再经一间歇时间后,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如疟疾、回归热等。(3)弛张热:体温时高时低,日差大于1℃,甚至可达2~3℃,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急性血吸虫病和化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4)不规则热:为常见的一种热型,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风湿热、流行性感冒等。101.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为什么要加强观察?

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表现,故用药后须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给予处理。不恰当地使用解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对高热病人应慎用解热药。102.高热病人为什么要补充营养和水分?

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产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导致机体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同时高热可使水分大量丧失。因此,高热病人须补充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并多饮水,以补充机体需要,亦有利于毒素排泄。103.酒精擦浴的原理及应用方法是什么?婴幼儿为什么不宜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当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同时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故发热时应用酒精进行擦浴,能很快达到散热作用。

行酒精擦浴时,要将酒精稀释至30%~50%的浓度,温度30℃左右,于颈部、腋下、腹股沟、掴窝等大血管走行处反复擦拭至微红,以利散热。

婴幼儿不宜行酒精擦浴,因婴幼儿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对酒精的耐受性低,易因皮肤吸收酒精引起不良反应。如需做物理降温,宜松解衣被、减少盖被加强散热,或用略低于体温的温水行温水擦浴。104.何谓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是指什么?

血压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如无特别注明,多指肱动脉的血压。

收缩压是指当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入大动脉,冲击动脉管壁所产生的压力;舒张压是指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所产生的推动血液继续前流的压力。105.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1)心脏的收缩力与排血量。(2)大动脉管壁的弹性。(3)全身各部细小动脉的阻力及血液的粘稠性。(4)有效循环血量。106.为什么测量血压的袖带长、宽要有标准要求?

测量血压的袖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身高选择合适宽度。袖带过窄所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过宽则偏低。因为压力强度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袖带过窄需较高的空气压力才能阻止动脉血流,故测出的值偏高。107.观察脉压差的意义是什么?

脉压差正常值是30~40 mmHg(4~5.33 kPa)。脉压差增大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等;脉压差缩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等。108.何谓呼吸困难?其有何临床表现?

具有呼吸速率、深浅度和节律改变的呼吸障碍,称为呼吸困难。常表现为紫绀、鼻翼煽动、肋间隙凹陷、呼吸费力或浅而急促,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109.呼吸困难分几种?常见于哪些疾病?(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上呼吸道狭窄疾病,吸气困难,严重时伴“三凹征”,可伴高调吸气性哮鸣音,如急性喉炎、急性咽后壁脓肿、气道狭窄或梗阻等。(2)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肺弹性减弱与小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呼气时间延长且费力,如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3)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广泛性肺部病变,或胸痛致呼吸困难,吸、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加,如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110.临床常见的呼吸异常有哪几种?(1)频率异常:呼吸增快,每分钟超过30次,常见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及高热、缺氧等病人;呼吸减慢,每分钟少于10次,常见于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的病人。(2)深度异常:呼吸深大或带有鼾声常见于糖尿病昏迷、脑溢血、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等;浅而快的呼吸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膜或胸壁疾病或外伤。(3)性质异常:呼吸费力称为呼吸困难,动用辅助肌帮助呼吸,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端坐呼吸,示呼吸道狭窄或有液体存在。(4)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呼吸逐渐增强达到最高强度后,又逐渐减弱,然后呼吸暂停,经数秒钟后又重复上述现象,如此反复交替而形成周期性呼吸,及抽泣样呼吸、点头呼吸等,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111.何谓紫绀?紫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紫绀又称发绀或青紫,常为缺氧的一种临床表现。发生紫绀时,可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血流较为丰富的部位如口唇、耳垂、鼻尖、指或趾的甲床,观察到紫蓝色改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缺氧,红血球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所致。少数是由于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造成。112.什么是缺氧?

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必须有氧化过程供给能量。当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气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以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时,叫做缺氧。氧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组织氧供不足或利用氧发生障碍,可致机体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异常,最终危及生命。113.缺氧的类型和原因有哪些?(1)血液低张性缺氧:由于空气中氧分压过低(高原、环境少氧)、各种疾病所致呼吸功能障碍、动静脉血液分流(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发生障碍(如一氧化碳中毒)引起。(3)循环性缺氧:由于心功能不全、休克等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流量减少而引起。(4)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氧的利用依赖于一系列氧化还原酶的参与,当某种物质抑制了氧化还原酶,导致组织不能充分利用氧时,即发生组织中毒性缺氧。114.如何根据缺氧程度确定给氧量?(1)轻度呼吸困难:无明显呼吸困难和紫绀,神志清,氧分压大于50 mmHg,宜给氧1~2升/分。(2)中度呼吸困难:病人感轻度呼吸困难,出现紫绀,神志正常,有程度不同的烦躁,氧分压30~50 mmHg,宜给氧2~4升/分。(3)重度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严重紫绀,神志昏迷或半昏迷,氧分压小于30 mmHg,宜给氧4~6升/分。115.氧疗的目的是什么?氧气吸入的适应症有哪些?

氧疗的目的就是供给病人氧气,通过给氧提高肺泡内氧浓度和氧分压,纠正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它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氧气吸入的适应症包括:(1)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肺功能者。(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脑血管意外、大出血休克、分娩产程过长等。116.氧浓度如何计算?

传统的计算方法:

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目前有学者认为这一方法不够准确,如鼻塞式吸氧法,虽流量不大,但鼻腔内氧浓度较高。面罩吸氧亦然,依面罩的大小和密闭程度而不同。)117.用氧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注意安全,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热、防油。(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好流量后再给病人应用,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氧气开关,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吹入病人呼吸道造成肺损伤。(3)吸入氧气时必须维持一定的湿度。(4)在用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管道是否通畅。2(5)氧气桶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 kg/cm时,即不可再用。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桶应分别悬挂标记。(6)给氧导管、鼻塞、湿化瓶等应定时更换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118.体液包括哪些成分?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间液、血浆。

血液由细胞部分和液体部分组成。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液体部分称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多种化学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119.何谓电解质?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有哪些?

人体的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和一些有机物(如蛋白质),它们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即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或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均称++++++-为电解质。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有Ca、Na、K、Mg、和HCO3-+-(碳酸氢根离子)、Cl、H(磷酸碱根离子)、SO(硫酸根离子)、4蛋白质等。120.人体血液中有哪些缓冲对?

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缓冲对有:(1)碳酸氢钠缓冲对;(2)磷酸氢盐缓冲对;(3)血浆蛋白缓冲对;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对含量最多,缓冲能力最强,是缓冲体系中的重要缓冲对。121.什么是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低分子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盐(钾、钠、葡萄糖等)形成晶体颗粒,具有促使水移动的力量,称晶体渗透压;它主要影响细胞尤其是红细胞内外水的移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另一部分由高分子化合物(如血浆蛋白)等形成胶体颗粒,也具有促使水移动的力量,称胶体渗透压。它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的移动,与水肿有关。122.什么是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

两种溶液浓度相同、渗透压相同即为等渗溶液。如临床常用的0.9%盐水、5%葡萄糖液等,因与血浆之间渗透压相等,将血球放入其中不会因渗透压不同而发生溶血,故医学上称这类液体为等渗溶液或等张溶液。

比血浆渗透压低的即为低渗溶液,如蒸馏水等;比血浆渗透压高的即为高渗溶液,如3%盐水、10%葡萄糖及50%葡萄糖等。123.什么叫脱水?引起脱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失盐统称为脱水,但严格来讲,脱水应指肌体水分的丢失和溶质浓度上升。引起脱水的原因是体液丢失过多。如由于呕吐、腹泻、大汗、利尿、胃肠减压、肠瘘、烧伤后创面渗液、腹腔漏出、渗出及肠梗阻等丢失大量液体,摄入液量严重不足等所致。124.何谓高渗性、等渗性、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指丢失水多于盐,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因此细胞内液进入细胞外液而致细胞内脱水,常见于急性腹泻或呕吐、高热、多汗且饮水不足者。

等渗性脱水:体液中水和电解质丢失量基本平衡,细胞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无大差异,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胃肠减压等大量丢失消化液的病人。

低渗性脱水:丢失的盐多于水,细胞外液不仅减少,而且渗透压也低于细胞内液,因此细胞外液的水分进入细胞内,细胞外液水分更加少。常见于长期禁盐又反复用利尿剂的病人,如慢性肾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125.过量输液导致肺水肿的直接机制是什么?

过快或过量输液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间液生成过多,当超过淋巴回流代偿的极限时,就可能发生肺水肿。患者表现为显著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咯带有粉红色泡沫样痰。护士在临床输液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126.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为什么湿化瓶内需放酒精?

急性肺水肿病人显著呼吸困难,咯带有粉红色泡沫样痰,是因为肺内水肿渗出肺泡内充满泡沫,影响氧气进入和交换,造成氧合不足。氧气湿化瓶内放入一定量的酒精可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从而达到消除泡沫、改善通气、缓解症状的目的。同时急性左心衰病人吸氧时宜给予高流量:4~6 L/分。127.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功能?

泌尿系统由左右两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和尿道组成,为人体的排泄器官。肾脏和输尿管为上泌尿道,膀胱和尿道为下泌尿道。

功能:(1)排泄代谢尾产物和异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及某些药物等。肾功能不全时这些尾产物排泄障碍,致使血中尿素氮增高。(2)调节水盐代谢:水的调节受抗利尿激素和渴觉的控制,盐的代谢受醛固酮的调节。(3)维持酸碱平衡:肾脏有排酸保碱功能。(4)生成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1,25(OH)2D3、前列腺素等。128.尿是如何生成的?

尿是通过: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和排泄作用而形成的。129.何谓氮质血症?什么是肾性氮质血症?

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高于正常时即为氮质血症。

在肾功能不全时,含氮代谢产物排出障碍,造成氮质在体内蓄积,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称为肾性氮质血症。130.何谓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少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少于17 mL,儿童24小时尿量少于200 mL,或每小时少于8 mL为少尿。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即为无尿。

多尿:无特殊原因(如输液较多、应用利尿剂等)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 000 mL即为多尿。

夜尿:人在通常情况白天尿量较夜间多2~3倍(正常人夜间尿量少于300 mL),若夜间尿量与白天相近甚至超过白天,即为夜尿多。131.少尿常见于哪些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少尿常见于脱水、休克、心脏病、肾脏病患儿。其发生原因:

脱水患儿为保持体内水分,加强肾小管的重吸收与浓缩功能,使排出尿液显著减少。

休克患者因微循环障碍,肾灌注不良,肾滤过减少而使尿量明显减少。

心脏病患儿可因心衰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少尿。

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患儿,因肾脏病变造成肾功能障碍,临床出现少尿。132.护士在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什么?(1)开始服用利尿剂后须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及体重。(2)应用利尿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以免用药后夜间多尿而影响患者休息。(3)强效利尿剂一般应间歇使用,以防止体液和电解质失衡,用药期间随时检测钠、钾、氯等,如有异常及时予以纠正。(4)水肿严重的病人在作肌内注射利尿剂时应将水肿组织压瘪,再从压瘪处进行深层注射,否则药物注入水肿层组织难以吸收,影响疗效。(5)用药后效果不佳仍少尿无尿时,提示病情危重,须及时通知医生。133.什么是微循环,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故其基本功能就是实现物质交换,——向各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废物。134.什么是休克?

休克是急性循环功能不全所致的一组综合征,常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不良,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紫绀、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Hg)脉搏快弱、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死亡。135.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休克早期:因血管收缩引起组织器官缺氧。病人神志清楚,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伴轻度紫绀,皮肤花斑,出冷汗,心率增快,因代偿作用血压正常或稍偏高,脉压差缩小,尿量减少。

休克中期:病理生理特征是微循环淤血。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面色青灰,紫绀加重,脉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明显缩小,口渴明显,少尿或无尿。

休克晚期: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广泛内脏器官器质性损害引起出血和微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呕血、便血等,以及心、脑、肾、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136.严重休克病人为什么无尿?

严重休克病人由于严重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组织灌流极度不足,使肾血流量明显减少,以致造成肾缺血,肾素增多,引起肾血管进一步收缩,肾小球滤过更为减少甚至停止,造成少尿或无尿。与此同时,休克引起肾实质损伤,亦加重了少尿或无尿的程度。137.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迅速解除和治疗病因(如失血、严重感染等)。(2)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3)纠正微循环障碍。(4)恢复心脏功能。(5)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代谢。138.何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在休克、感染、创伤、肿瘤等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微血管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可发生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的聚集,即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39.DIC后期病人发生难治性出血的机制是什么?(1)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2)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形成增多。(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大量形成,FDP具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140.心肺复苏(CPR)的定义是什么?

CPR是指对发生急性循环、呼吸机能障碍的病人,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建立含氧的血液循环,维持大脑及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氧供给和基本生命所需的急救技术。

141.CPR的基本步骤和救治注意事项是什么?

A——Open Airway打开气道

B——Breanthing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D——Drug使用药物

E——Electric心脏除颤

注意事项:(1)准确判断伤者心脏停跳后方可进行心脏按压;应用正确有效的按压方法。(2)将初步救生与进一步救治紧密结合起来,按压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静脉注射强心药物,促进循环恢复、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药物或电击除颤复律等。(3)心肺复苏有效后应立即开始脑复苏。(4)复苏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面色的变化,及时评估复苏效果。

142.CPR有效的指标是什么?

急救人员实施CPR时应及时判断CPR是否有效,当有下列症状时可判断复苏有效:(1)病人面色、口唇由发绀转为红润。(2)可触及颈动脉、腹股沟处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3)病人瞳孔由大变小。(4)病人眼球能活动、手脚出现抽动或发出呻吟等。143.心源性猝死病人的生存链包括哪几个环节?

心源性猝死病人生存链包括四个环节:即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144.危重和大手术后病人为什么要随时检测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用现代气体分析技术,对血液中所含气体成分或气体分压、氢离子浓度进行直接的定量测定,并由此推算出有关参数,如HCO浓度、剩余碱、缓冲碱、血氧饱和度等。血气分析在危重病人3的抢救和监护中,对了解病人的肺部气体交换能力、血液运输气体的能力、体内酸碱平衡,以及间接推算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45.怎样正确采取血气分析标本?

血气分析标本需采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采血前要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注射器用肝素液处理,操作宜轻柔熟练。

动脉血可采挠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或足背动脉,准确穿刺入动脉,防止气泡进入,拔出针尖后立即用橡皮塞封闭针尖,轻轻摇匀,尽快送检。用棉球压迫针眼处3~5分钟,防止皮下出血。

采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时,先用热毛巾热敷或将指端、足跟浸入热水中加热,穿刺深度2.5~3毫米,去掉第一滴血,将血直接采入经抗凝处理的毛细管中然后将两端封闭立即送检。146.血气分析检验的正常值是多少?147.什么是酸中毒?什么是碱中毒?

酸中毒或碱中毒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引起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此时血浆内主要缓冲剂NaHCO 3/H 2 CO 3=20/1的比值发生变化,造成体液酸碱度(pH值)的变化。体液的pH值小于7.35时为酸中毒,大于7.45则为碱中毒。148.代谢性酸中毒的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纠正?

病人精神萎糜,呼吸深长而快(库斯毛耳氏呼吸),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恍惚、烦躁甚至昏迷。其特征是血浆HCO-浓度原发性减少。产生原因:(1)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2)肾脏配酸功能障碍;(3)体内碱丢失过多;(4)血钾增高。

可采取静脉补充碱性液,给氧,保护和改善肾功能,利尿排钾,必要时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等措施加以纠正。149.低血钾、高血钾各有何临床表现?

血钾低于3.5 mEg/L为低血钾。低血钾的临床表现为:(1)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倦怠、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神志不清。(2)神经肌肉表现:病人全身乏力,抬不起头,眼睑下垂,卧床不能翻身,周身肌肉酸痛、麻木感,尤以四肢肌肉最明显,若呼吸肌受累可引起呼吸缓而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骤停。(3)消化系统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肠麻痹、腹胀或肠梗阻现象。(4)循环系统表现:以心律紊乱为主,可出现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或出现阿-斯综合征。

血钾高于6 mEg/L为高血钾。高血钾的临床表现为:(1)神经肌肉表现:早期病人手足感觉异常,四肢苍白、肢体寒冷、有时动作迟缓,嗜睡、极度疲乏,亦可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2)循环系统表现:病人心率缓慢,心音减低,心律失常,最后可出现阿-斯综合征。150.测定中心静脉压有何临床意义?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测定中心静脉压可测定右心房及胸腔段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反映病人当时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情况,是一重要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0.0490~0.1177 kPa(5~12 mmHg)。151.气管插管时应注意什么?(1)使用喉镜显露声门要轻柔准确;(2)气管导管的口径要与病人年龄等合适;(3)置管不宜过深;(4)保持导管通畅;(5)使用带套囊的导管时,注入套囊内的气体压力不可过高;(6)导管插入气管后要妥善固定,以防脱出。152.何种病人需做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某些疾病,如下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的长时间昏迷病人、呼吸肌麻痹等病人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适应症:(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梗阻。(2)各种原因造成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3)呼吸停止时行气管切开给正压人工呼吸。(4)下呼吸道异物因病情危急或条件限制时,可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153.气管切开的合并症有哪些?

气管切开病人可能合并感染、出血、窒息、皮下气肿、气胸等。术后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急救处理。154.气管切开病人如何护理?(1)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固定带松紧适宜,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太紧影响头、颈部血液循环;颈下垫一薄枕,使颈部伸展,防止内套管角度过大压迫损伤气管内壁。(2)初切开病人须密切观察有无纵隔、皮下气肿、局部出血、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备好吸引器、给氧装置等急救用物,以防气管套管阻塞或脱出。(3)床旁应备有负压吸引装置,视分泌物多少和粘稠程度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通畅。吸痰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气管内吸痰管一用一换一消毒,不可与口鼻腔内吸痰管混用,严防交叉感染;所有用物每班或每天更换消毒;应用呼吸机湿化器或气管内滴液、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持气道湿化。(4)每日更换套管口纱布垫1~2次,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异味分泌物,消毒口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6~8小时取出内套管,进行清洗煮沸消毒一次,痰液粘稠者可适当缩短清洗间隔时间。取出内套管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避免内、外套管因分泌物结痂而堵塞;套管口覆盖双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吸入。(5)外套管气囊每4~6小时放气一次,以防气管黏膜长时间受压而损伤、坏死。(6)按医嘱有效供氧;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困难缓解程度、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有无切口感染和肺部并发症征象,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7)病情好转后欲拔管者,须试半堵管、堵管24小时以上,观察无呼吸困难方可拔管。拔管前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拔管后仍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155.雾化吸入的原理及不同吸入方法的适应症是哪些?

雾化吸入是将水和药物分散成雾状,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和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的作用,适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1)超声雾化吸入:利用超声波将水和药液雾化成气雾状,通过管道输送入患者呼吸道。特点是雾滴较大,易于沉积在口腔及气道壁上,对气道表皮细胞可充分浸润,一次应用时间15~20分钟,利于气道湿化,适用于口腔疾患、上呼吸道炎症、普通外科手术后的气道护理;亦适用于药量较大如中药制剂的吸入治疗;(2)压缩空气驱动雾化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药液雾化为细小微粒,特点一是雾滴小于5微米,可达小气道及肺泡,能获得良好的吸入治疗效果;二是吸入治疗时间短,5分钟左右即可,三是与氧气驱动的雾化吸入器比较,避免了吸入治疗的同时高浓度吸氧造成的二氧化碳潴留,适用于各种呼吸道疾患,特别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3)经呼吸机雾化吸入:一些呼吸机配备有雾化吸入罐,机械通气时,可直接将药液放入罐内,经呼吸机控制雾化吸入治疗。(4)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器:以氧气为驱动压将药液喷成雾状,特点是携带方便、专人专用,可在雾化的同时进行吸氧,改善缺氧状况。但氧气驱动压需大于5 L/分的流量,才能使药液雾化,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和呼吸道疾病病人的门诊、家庭应用。不宜用于二氧化碳潴留病人。(5)根据治疗目的和需要,为了加大雾化吸入器的动力,使药液在肺内弥散、吸收更好,也有在以上雾化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如高频加氧雾化。156.雾化吸入治疗在应用上有何进展?(1)雾化吸入治疗因局部用药量小、作用迅速、效果直接、副作用小,已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2)药物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如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等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控制和后续治疗;雾化吸入沐舒坦类祛痰剂和抗胆碱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3)利用肺内毛细血管丰富,利于药物吸收的特点,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补充电解质,局部应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4)国内外已有将化疗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恶性肿瘤报道。如利用高频加氧吸入顺铂治疗肺癌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其具有局部癌组织中药物含量高,全身毒副反应低的优点。对口腔、咽喉等处的恶性肿瘤也有疗效。也有雾化吸入组方药物,减轻鼻咽癌放射治疗时对口咽黏膜的损害。157.常用抗休克药物有哪些?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常用抗休克药物有: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654-2、间羟胺、钠洛酮等。

应用时应注意:抗休克药物必须在纠酸扩容基础上应用为宜。158.肾上腺素有什么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②使皮肤、黏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但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扩张。③尚有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由于本药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及扩张支气管等作用,常用于各种循环衰竭、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的抢救。159.去甲肾上腺素有何药理作用?有何应用注意事项?

去甲肾上腺素为α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兴奋心脏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比肾上腺素弱。可利用其强大的升压和收缩血管作用,用于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神经原性休克早期,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由于其收缩外周血管作用强,可能加重休克病人的微循环障碍,除上述神经原性休克早期外,目前多不主张用于休克的抢救。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须注意:①不能与碱性药物配伍;②严防药液外渗,以免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③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以便了解肾功能和随时调整剂量和滴速。160.异丙肾上腺素有何药理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为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扩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常用于心脏骤停、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161.尼可刹米(可拉明)的药理作用与适应症是什么?

尼可刹米通过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刺激外周颈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对吗啡、巴比妥类引起的呼吸抑制亦有一定解救效果。剂量过大可引起惊厥。162.山梗菜碱(洛贝林)的药理作用与适用症?

山梗菜碱通过激动颈动脉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上的N1受体而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临床主要用于新生儿窒息及CO中毒解救。亦可用于因肺部疾患所致缺氧、血中CO浓度过高引起的呼吸抑制。因其作用弱、维持时间短,需反2复应用。不宜用于呼吸肌麻痹和循环骤停所致呼吸衰竭。163.多巴胺有何药理作用?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主要兴奋β1和α受体及外周靶细胞的DA受体。具有兴奋心脏、增强心脏功能、舒缩血管(小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稍降;大剂量使舒张压亦上升)、扩张肾血管、增加尿量作用。临床用于抗休克、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64.多巴酚丁胺有何药理作用?其适应症有哪些?

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衍生物,为β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对心率作用远小于异丙肾上腺素,一般较少引起心动过速。临床对心肌梗塞后或心脏手术时心排血量低的休克患者有较好疗效,优于异丙肾上腺素,较为安全。用于心排血量低和心律慢的心力衰竭病人,其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优于多巴胺。房颤病人禁用。165.阿托品有何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2)缓解平滑肌痉挛。用于内脏解痉、止痛。(3)对心血管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用于抗休克、抗心律失常。(4)扩瞳、升高眼内压。用于验光配镜、检查眼底、治疗虹膜睫状体炎。(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救有机磷中毒。166.山莨菪碱有何药理作用?

山莨菪碱为阿托品类生物碱,也称654,其人工合成品称654-2。本药作用特点是:①解痉作用的选择性较阿托品高,其解痉作用的强度与阿托品类似或稍弱;②可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③抑制唾液腺分泌和扩瞳作用仅为阿托品的1/20~1/10。此外,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中枢作用极少。临床主要用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痢疾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亦用于内脏平滑肌绞痛。167.利多卡因有何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能促进K+外流,轻度抑制Na+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缩短APD有利于消除折返,使传导速度减慢,恢复正常传导。适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如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心脏电除颤等引起的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168.20%甘露醇静点时为什么要快速滴入?

20%甘露醇为脱水利尿剂,其小晶体高渗液只有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在血液内形成一个高张环境,提高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增加血脑之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水分移向血液循环内,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如慢速进入血液循环,则不能明显提高血浆渗透压,因而失去组织脱水的作用。169.使用洋地黄时为什么要注意防止低血钾?

低钾时心肌细胞失钾,使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加,易出现洋地黄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及时检测和补充血钾,防止因低血钾而出现毒性反应。170.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何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二类:一类称为盐皮质激素,一类称为糖皮质激素。

临床上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作用。其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而对水盐代谢影响小。盐皮质激素对水盐潴留的作用明显,对糖和蛋白质代谢影响较小,其制剂有脱氧皮质酮(DOCA),用以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71.为什么静脉注射氨茶碱必须稀释后缓慢注入?

静脉注射氨茶碱时需用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推或滴入,如注射过快,浓度过高可引起头晕、心悸、血压骤降等严重不良反应。故必须稀释后缓慢注入。172.临床常用镇痛药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一)常用镇痛药有:(1)阿片类:如吗啡、可待因。(2)人工合成类:如度冷丁、芬太尼、强痛定。(3)中草药类:如颅痛定等。(二)使用注意事项:(1)未明确诊断前,切勿轻率使用,以免掩盖病情。(2)选择适宜用药:内脏绞痛和呼吸系统平滑肌痉挛类疾患病人不宜用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镇痛剂,可用阿托品类解痉剂。(3)注意此类药的毒副作用:成瘾性、抑制呼吸、恶心呕吐及尿潴留、便秘等。173.服用某些磺胺类药物时为什么常需同服碳酸氢钠并多饮水?

有些磺胺药物(如SD、SMZ)吸收后,其原型药物或肝代谢的乙酰化物,在偏酸性的尿液中溶解度低而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及其尿路的上皮细胞。故在服用磺胺药物时同服等量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增大药物的溶解度,避免出现结晶,同时多饮水降低尿中排出物的浓度,以预防和减轻其对泌尿系统的损害。174.什么是药物半衰期?了解药物半衰期有何意义

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药物的给药时间取决于其血浆半衰期,如磺胺药SMZ和SIZ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10~12小时、5~7小时,前者需每日给药2次,后者则需给药4次。了解药物的半衰期,有助于了解药物的消除速度和时间,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正确给药方案。护士了解药物半衰期,应自觉规范执行给药方案,保证适当的间隔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75.输血可发生哪些不良反应?(1)发热反应:因致热原、多次反复接受输血逐渐产生异体抗体刺激内热原释放等原因引起。(2)过敏反应:为过敏体质或多次输血后易出现。(3)溶血反应:(详见下题)。(4)急性循环充血、出血、急性肺损伤:因大量输血、枸橼酸蓄积及抗原抗体反应等引起。(5)输血传播性疾病:肝炎、爱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7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1)血液放置(库存)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输入前红细胞已发生溶解。(2)血液受到机械损伤(如激烈震荡)。(3)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变化的药物。(4)查对不严,输入异型血。(5)Rh因子不同致溶血。177.发生溶血反应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发生溶血反应的初期(第一阶段),由于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病人出现四肢麻木、腰背剧痛、胸闷、发抖、紫绀、血压下降。

继而由于红细胞发生溶解(第二阶段),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后期(第三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通过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少甚至无尿,严重者导致病人死亡。178.溶血反应如何预防?(1)正确采集交叉配血标本,严格核对床号、姓名、性别等送输血科。(2)领取血制品时及输血前须二人共同仔细核对血瓶(袋)号,供血者、用血者姓名、血型、血制品名称、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严防误输;运送时切勿震荡。(3)输血时第一个5分钟速度不超过2mL/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面色、表情、主诉等,必要时及时留尿查血红蛋白,及时发现异常。(4)输血过程中不得随意加入任何药物。需输入两个以上给血者的血液制品时,中间必须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两份血液制品不可直接接触,因两个血液制品之间未作交叉配血试验)。(5)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腰部剧烈疼痛、心前区压迫感、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快速补液并应用利尿剂,给予腰部热敷或双肾区超短波透热治疗,解除肾血管痉挛;有“代酸”征象者输入碱性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堵塞,防治肾衰;遵医嘱抢救处理。保留余血以备查明、分析原因。179.何谓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包括什么?

成分输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离和将血液中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予输入,以达到治疗目的。成分输血具有疗效高、输血反应小,一血多用和节约血源等优点。

成分输血的血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冰冻红细胞、白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血浆、冰冻血浆。180.输同型血是否需要交叉配血?输血浆需交叉配血吗?

输同型血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因为血液除按A、B、O血型系统外。还有其他凝集元,如Rh因子及亚型存在,因此同型血仍可出现凝集反应,必须先作交叉配血方可保证输血安全。同时交叉配血还可起到复查血型的作用。

输血浆不需要作交叉配血,因为血浆中不含有血细胞,无凝集元,因此不会发生凝集反应。第二部分 儿科护理基础知识181.何谓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小儿各器官和整个身体的长大,表示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分化逐渐完善,功能逐渐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的方面的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统称为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患病、用药、营养情况,合理的喂养,家庭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儿童生长期间的患病情况等。182.小儿年龄阶段如何划分?

小儿按其生长特点划分为以下个期:(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分娩总称胎儿期(约280天)此期又分几个阶段:①胚卵期(受孕最初2周);②胚胎期(胎龄2~12周);③胎儿期(胎龄12周至出生)。(2)新生儿期:自出生脐带结扎起至28天。(3)婴儿期:自出生后29天至1周岁。(4)幼儿期:1~3岁。(5)学龄前期:3~7岁。(6)学龄期:7~14岁。(7)青春期:女孩为11、12~17、18岁,男孩为13、14~19、20岁。183.小儿体重如何推算?

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为: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4倍(12 kg)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 kg,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体重(kg)=年龄×2+8(或7)184.小儿身长如何推算?

小儿身长的推算公式为: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1周岁时约为75 cm,2周岁时达85 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长5 cm。

2周岁以后可按:身长=年龄×5+80185.试述小儿握持反射及其意义?

握持反射是小婴儿特有的反射,即用手指或笔杆等放在婴儿手心,小儿会本能的抓握不放。但如6个月后仍持续存在则提示脑损伤。186.小儿前囟、后囟关闭的时间及对疾病的提示?

小儿出生时前囟的对边中点连线直径约1.5~2 cm,至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出生时已闭或微开,最晚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缝于3~4个月内闭合。

囟门早闭见于小头畸形,晚闭或过大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各种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的小儿。187.小儿骨龄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骨龄即正常儿童出现骨化中心发育的数目。检测时一般拍摄腕部X线片,观察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1岁时约为3个(腕骨2个、挠骨远端1个),1~9岁其数目约为年龄加1,10岁时出全,共10个。但正常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差异较大,在2个标准差上下均为正常。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佝偻病患儿骨龄明显落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则骨龄发育过快。188.小儿乳牙出牙年龄及顺序?

人一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乳牙共20个,约从6(4~10)个月起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顺序为:

下中切牙4~10月

上中切牙、下侧切牙6~14月

上侧切牙7~18月

第一乳磨牙(上、下)10~17月

上、下尖牙18~24月

第二乳磨牙(上、下)20~30月189.人乳与牛乳相比有哪些特点?(1)人乳含IgA。(2)人乳含白蛋白较多。(3)人乳含乳糖较多。(4)人乳含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190.母乳喂养的优点是什么?(1)母乳是婴儿必需和理想的食品,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成分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最适合0~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它的量和质随婴儿的生长和需要而增加和改变。(2)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酶等,能增强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3)母乳喂养有利于增进母子间感情的交流,使婴儿得到更多的母爱,有利于早期开发儿童智力,使孩子更聪明、健壮。(4)母乳喂养能促进产妇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产后康复;并能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哺乳可推迟排卵,有利于避孕。(5)母乳喂养经济、方便、卫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191.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有哪些?(1)于生后3~4个月开始,顺序添加。(2)每次添加一种辅食,观察3~4天后,如婴儿反应良好,大便正常,再逐渐递加量及次数。(3)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淡到浓,逐渐添加。(4)小儿患病或炎夏季节,应暂缓增加新食品。(5)小儿个体差异较大,宜灵活掌握增添新食物的时间,但不能以成人的食物来代替。192.为什么婴儿时期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1)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胃液酸度较低,抗感染能力差;且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因而对食物耐受力差;加之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故消化系统负担较重;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够成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2)婴儿的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M、IgA含量低,胃肠道黏液中的分泌型IgA也较低,因而缺乏抗病能力。(3)尚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少,易患肠道感染。193.母乳喂养的小儿腹泻发病率为什么较低?(1)人乳所含蛋白质以乳白蛋白为主,凝块小;人乳脂肪球小,又含大量脂肪酶,因而易于消化;(2)人乳中含乙型乳糖多,能促进肠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生长;(3)人乳的初乳中含有大量分泌型IgA抗体,能保护肠黏膜不被病毒或细菌侵入(4)母乳所含乳铁蛋白较牛奶高,能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5)人乳基本无菌,并有广泛的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抗体,具有抗细菌和病毒的作用;

鉴于母乳具有以上优点,故母乳喂养婴儿腹泻的发病率较低。194.如何计算婴儿牛奶量及水的需要量?

婴儿所需热量为100~110卡/kg/日

液体量为150mL/kg/日

牛奶每100 mL供热66卡,每100 mL牛奶加5~8克糖,配成5%或8%糖牛奶。100 mL 5%糖牛奶供热86卡(66+5×4),100 mL 8%糖牛奶供热100卡。

例:如为3个月婴儿,体重5 kg,每日需总热量550卡。

每日需5%糖牛奶(550卡÷86卡/100 mL)620 mL。分7次,每次90 mL。

如为8%糖牛奶(550卡÷100卡/100 mL)550 mL,分7次,每次80 mL。

每日需水量150 mL×5=750 mL,除牛奶外应供水130 mL或200 mL,二次喂奶间服用。195.婴儿为什么容易出现体温异常现象?(1)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变化影响,不能及时调整以适应温度变化保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高且散热不足时可出现发热;当环境温度低时易出现体温不升,特别是低体重新生儿,新陈代谢低,血循环慢,产热不足。(2)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而散热多,如环境温度较低,未及时保温,产热不足散热过快,即易出现体温不升现象。196.婴儿啼哭首先应考虑哪些方面原因?(1)是否饥饿、温度过高、过低或卧位不舒适。(2)是否拉、尿,尿布潮湿。(3)是否有腹痛或外伤,或腋窝、颌下、耳后、臀部等处皮肤因潮湿而潮红、糜烂。(4)检查有无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耳疖、皮下坏疽等。197.预防接种的意义及人工免疫方式有哪些?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人工免疫的方式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通过预防接种等方法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被动免疫是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尽快给予相应的抗体,如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给易感儿童注射丙种球蛋白,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主动免疫制剂包括各种疫苗、菌苗、类毒素。(须注意:主动免疫在接种后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被动免疫制剂统称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及免疫球蛋白。(须注意:此类制剂来自于动物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198.以“四苗”预防“六病”的四苗是什么?“四苗”为:①卡介苗;②乙肝疫苗;③白、百、破疫苗;④脊髓灰质炎疫苗。“六病”为:①结核病;②乙型肝炎;③白喉;④百日咳;⑤破伤风;⑥脊髓灰质炎。199.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预防接种的4种疫苗是什么?(1)卡介苗。(2)麻疹疫苗。(3)白百破疫苗。(4)脊髓灰质炎疫苗。200.一岁以内小儿应作哪些预防接种,什么时候接种?出生后48小时内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出生后2、3、4月各接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出生后3、4、5月各接种一次百、白、破类毒素疫苗。

出生后8~12个月接种麻疹疫苗一次。201.儿童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1)有过敏史者或过敏体质患儿。(2)发热及急性传染病人,患有严重消耗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等。(3)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有免疫缺陷病患儿,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4)各种生物制品的特殊禁忌症按照制品使用说明执行。202.预防接种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1)局部反应:注射局部出现炎症反应,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痒、硬结,甚至有无菌性脓疡、局部淋巴结肿痛等。(2)全身反应: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3)过敏反应:因异种蛋白引起过敏性休克或血清病。203.常用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有哪些?(1)OT试验即旧结核菌素试验:用1:2000的OT稀释液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行皮内注射0.1毫升(内含结核菌素5单位)使之形成6~10毫米的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如为阴性可逐渐增加浓度复试,至1:100仍阴性,可除外结核感染;若患儿有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则宜从1:10000 OT稀释液开始,防止局部过度反应及可能引起内部病灶反应。(2)PPD实验:PPD(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不含有培养基成分,可避免其造成的假阳性反应。用PPD试验液0.1毫升同上法注射,亦为48~72小时观测结果。

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硬结直径(横径与纵径的平均值)不足5 mm为阴性“-”,5~9 mm为“+”,10~20 mm为“++”,20 mm以上为“+++”,除硬结外还出现水疱、溃疡、淋巴管炎为“++++”,后两者为强阳性。记录时应测记硬结直径实际数值,不可以符号表示。204.结核菌素试验有何临床意义?(一)阴性反应:(1)未受过结核菌素感染。(2)初次感染后4~8周内(窗口反应期)。(3)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呈假阴性反应,如重症结核病、麻疹等。(4)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效价不足。(二)阳性反应:(1)曾接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2)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呈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3)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4)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5)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者表示近期有感染。205.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与成人有何不同?(1)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低,比成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婴儿时期IgG缺乏,局部分泌型IgA不足,尤其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传染性疾病。(2)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各系统、器官发育成熟度越低,患病后病情发展快,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3)小儿病情发生、发展及变化比成人快,且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如延误诊治易发生猝死,故更需严密、细致观察,及时处理。(4)小儿机体修复再生能力强,一般来说比成人康复快,后遗症少。(5)健康与患病小儿所需护理项目和时间较成人多。(6)成人的某些疾病在儿童时期即应进行预防。206.儿科护士为什么需要具有丰富的学识?(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改变,护理的理念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护理工作的独立功能日益突出,护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2)医疗护理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动着护理学科向微细、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3)儿科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护理有其特殊性,因而要求儿科护士要在实践中细心观察、精心操作、不断学习,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和护理技能,还要学习和运用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多方面技能,方能胜任本职工作。(4)儿科护理工作中始终贯穿儿童教养和健康宣教的内容,要寓教育于护理之中。

因此,儿科护士必须拓宽知识领域,不但掌握医疗、护理、营养、保健、预防知识,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运用整体护理方法做好儿童护理工作。207.小儿有什么特殊心理需要?

小儿与母亲或抚养人的皮肤接触及爱抚,是婴幼儿的一种特殊需要,它不能以食物来替代,若孩子在成长中缺乏爱抚,可导致“皮肤饥饿”和“情感缺失”而出现食欲不振、体格和智能发育不良、行为失常。208.住院儿童心理护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一)婴儿:(1)护士首次接触婴儿时先与其父母谈话,使患儿对护士有一个熟悉过程,逐渐消除陌生心理,不可强迫抱过患儿以免增加患儿恐惧心理。(2)护士尽量固定病房,为患儿提供连续护理,建立护患间的感情和信任。(3)经常给予患儿舒适的接触,如怀抱、抚摩,以满足患儿感情和其他方面需要。(4)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彩色图画、卡通动物、玩具气球等,使其得到感官刺激和情绪愉悦,对其身心发育十分重要。(二)幼儿:(1)护士尽量相对固定,与患儿建立友善亲密的关系,帮助患儿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减轻陌生和孤独感。(2)用患儿可理解的语言说明住院、治疗的原因和治疗护理要求,用患儿喜爱的方式加强交流,耐心倾听患儿的诉说,特别是操作前做好解释,鼓励患儿的好强心,争取患儿的配合。(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患儿在治疗之余听故事、做游戏、看电视等,尽可能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4)鼓励患儿学习和锻炼自我照顾、互相帮助,增强患儿的自信和友爱心理。(三)学龄儿童:(1)护士主动与患儿建立密切、友善的关系,减轻其焦虑和孤独感,通过交流使患儿树立信心,战胜疾病。(2)简单明了的向患儿讲解有关疾病、治疗、护理、饮食等知识,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知情权,争取患儿积极配合治疗。(3)进行体格检查及各种操作时,需照顾患儿的隐私和自尊心,鼓励患儿适当增强自我护理和个人卫生养成,与小病友建立友爱伙伴关系。(4)病情好转或平稳时,允许并帮助患儿补习功课,看课外书,创造轻松、愉快的养病环境。(5)鼓励患儿同学、家长来院探视,交流学习情况,获得心理支持。同时取得家长合作。209.小儿用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儿童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尚处于发育生长时期,年龄越小发育越不完全,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组织器官发育障碍,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故国家药典规定14岁以下儿童用药应按儿童剂量。患儿用药的影响因素有:(1)由于儿童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对中枢抑制药和兴奋药非常敏感,使用安定、吗啡、度冷丁等极易出现呼吸抑制,而对可拉明、氨茶碱、麻黄碱等又容易出现中枢兴奋而致惊厥。(2)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低。经肾排泄的药物因存留时间延长加剧毒性反应。(3)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且对水盐的调节能力差,如高热时使用解热药过多出汗多易造成脱水,对利尿剂敏感,易致水盐代谢紊乱。210.小儿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小儿用药需严格计算用量,常用方法:①按体重计算(最常用);②按体表面积计算(更准确,但方法复杂);③按年龄计算(用于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剂、营养药等)。(2)需特别细心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但肝、肾功能及代谢功能尚不成熟,用药不当易导致不良反应或中毒,如小儿应用磺胺药、维生素K 3等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氨茶碱易引起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吗啡类药物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氯霉素在体内积聚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易致耳与肾毒性,儿童的骨骼、牙齿生长易受四环素类药物的影响。药物可沉积于骨骼和牙齿,使牙釉质及骨髓发育障碍和黄染,喹诺酮类等含氟药物也可对骨骼牙齿生长造成影响,应慎重使用。(3)静脉给药过程中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可使用输液泵精确控制滴速。因小儿时常哭闹、活动,需妥善固定,严防外渗(特别是钙剂、高渗溶液、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化疗药等),发现渗液立即给予处理,以免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溃烂。(4)许多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如退热剂、镇静剂等,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保留灌肠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0 mL;给栓剂时,塞入动作要轻柔,防止很快排出。(5)儿童内分泌系统在药物作用下容易出现紊乱。如滥用营养补充剂、助长剂等可导致性早熟、肥胖症甚至引发糖尿病。211.小儿口服药应注意哪些问题?(1)服药前要仔细查看药物,如有变色、混浊、潮解、及失效过期均不可再服用。(2)认真核对并掌握好药物剂量,以免药量不足影响疗效或过量导致中毒。(3)小儿喂药时不能将药液溶于牛奶中,以防二者混合后使药效降低。(4)对于不合作的小儿切忌捏住鼻孔硬灌,尤其是哭闹或吸气时,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5)护士将摆药盘、治疗车携入儿童病房时不能随便离开,特别有甜味或颜色鲜艳的药片、药丸切勿放在小儿易够着的地方,以防小儿因好奇或无知而误服引起中毒。(6)同时服用几种药物时要间隔一定时间以防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加重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服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效果与机体反应。212.小儿惊厥见于哪些疾病?(1)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传染病引起的中毒性脑病;高热惊厥。(2)非感染性疾病:癫痫、颅内肿瘤、出血;颅脑损伤、产伤;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各种药物或毒物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症等。213.小儿惊厥的紧急抢救措施是什么?(1)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用包以纱布的压舌板塞于上下齿间以放舌咬伤;(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氧气吸入。(3)控制惊厥发作:针刺人中、合谷穴或应用止痉药。(4)防治脑水肿。(5)积极治疗病因:及时作血糖、血钙、或腰穿、血电解质检测,以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