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教,父母一定要懂的沟通艺术——三分说,七分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16:18:52

点击下载

作者:莫莫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人不教,父母一定要懂的沟通艺术——三分说,七分听

别人不教,父母一定要懂的沟通艺术——三分说,七分听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人不教,父母一定要懂的沟通艺术——三分说,七分听作者:莫莫排版: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4-01ISBN:9787564085124本书由湾流(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学会并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新世纪、新时代的父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做新时代的父母,就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掌握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技巧,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成为朋友。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并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亲子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帮助家长敲开孩子的心扉;能够消除亲子间的误解和隔阂;可以准确洞悉孩子的内心问题;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经过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孩子也会乐于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诲,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父母和孩子难以交流沟通的问题原因何在?

首先,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样做家长。有人说,假如把父母看成是一种“职业”,那它将是世界上最难从事的“职业”。为人父母之前,没有人会教父母如何做家长。

其次,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沟通存在单向权威式现象。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威,不让孩子说太多话,而只是让孩子听自己没完没了的说教。这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平等和尊重,还在亲子间形成了沟通障碍。

第三,亲子间信息传递存在障碍。很多时候,家长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一种意思,而孩子接受的可能却是另一种意思。孩子表述的是一种意思,而家长因为不认真分析误解成另一种意思,这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第四,如今是“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家长都将自己深深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让爱成了溺爱。在这种爱的教育下,孩子变得任性、骄纵、逆反,给亲子间的沟通带来障碍。

第五,家长没能对孩子的价值观引起重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会有一些新奇古怪的想法。而此时,家长往往会当头批评孩子胡思乱想,而把主要的学习任务耽搁了。久而久之,就闭塞了孩子的言路,让孩子就此沉默下去。

第六,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很难真正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感受,只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亲子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很难达成无障碍沟通。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亲子间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双方交流沟通的障碍,如此多的沟通问题摆在家长面前,家长又怎么能尽好自己的职责、达到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从书中寻找有效解决沟通障碍的各种方法吧!第一章信赖是孩子最想要的尊重

信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可以让人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倍增。孩子获得了信任,会觉得身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从而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克服重重阻力,到达成功的彼岸。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你真诚地对孩子说:“你可以的,我们相信你!”一定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价值与能力的肯定和尊重,而这往往可以激励一个孩子奋勇向前。信任是最好的鼓励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作为社会上的人,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需要建立信任关系。

人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孩子也一样。但孩子更多的是希望被父母信任。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充足的理解和信任,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欣欣被妈妈视为掌上明珠,她都10岁了,妈妈还从来不肯让她一个人出门,甚至离家仅几步路的上学路程也由大人每天接送。按理说,有妈妈如此的关心,欣欣应该感到很幸福,但实际上,她不但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还不时地与妈妈顶撞。

谈起孩子,欣欣的妈妈说:“现在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哪敢让她一个人出门,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啊。学校虽然不远,但需要过马路,万一被车碰着了或者是在路上遇到了突发事件,她自己又不会处理。可是如果说她吧,她还一个劲儿地顶撞……”

然而妈妈的“担心”对欣欣来说却成了一种折磨。她说她很想挣脱妈妈的手,独立去办自己的事,可是每一次都被妈妈给硬拽回来。为此,她感到很难受,每次愿望不能实现时,她都会大哭一场,并且在心里暗暗地和妈妈较劲,妈妈要她往东,她就偏要往西。

这天,欣欣想一个人到离家只有200多米远的书店里去看书,起初妈妈还是不放心,没有答应让她去。但欣欣这次却显得成熟而正式地跟妈妈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就让我去吧,相信我,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欣欣的祈求,妈妈终于决定让她自己去书店。

两个多小时后,欣欣高兴地从书店回来了,看着孩子脸上自豪的表情,欣欣的妈妈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从那以后,只要是欣欣能自己处理的问题,妈妈一定会放手让她自己去做,甚至有时还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办。

慢慢地,欣欣也感觉到了妈妈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她不仅比以前更懂事了,而且还经常和妈妈说心里话,显然是将妈妈当成了要好的朋友。

其实,孩子再小也有他自己的思想,从懂事开始,他们便跟成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和被信任,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案例中,欣欣从“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心里暗暗地和妈妈较劲,妈妈要她往东,她就偏要往西”,到“和妈妈说心里话”的转变过程,也正是妈妈对欣欣从不信任到信任的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追求信任的普遍心理,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在家庭中,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会将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生活上的蒙师和榜样,甚至有时还将父母当作感情上的挚友。同时,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希望能够像朋友一样和父母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父母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感到真实、可靠,让他们感到被重视。

一个人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和认可而实现的,孩子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早晨上学前,父母总会不停地提醒孩子带这带那,但越是提醒,孩子越是丢三落四;而那些一天到晚不停唠叨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父母,慢慢会发现本来上进的孩子却越来越不争气……这些都是不信任孩子的后果。

也有不少父母当孩子犯错时,就不再允许他说话,而只是从表面现象来断定是非,甚至还对孩子大打出手,以此来惩处孩子。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并且如此的不信任还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失衡,甚至想以说谎的形式来对父母瞒天过海。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同时也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苦涩。而孩子也会在父母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就算失败了,他们也会在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中从摔倒的地方勇敢地爬起来,直到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在一位年轻的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时,幼儿园的老师气愤地对她说:“你们家的孩子怎么回事啊?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也坐不了。我建议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妈妈,老师都对你说了什么呀?”她摸摸儿子的头,轻轻地一笑,说:“老师夸奖你了,她说你刚来幼儿园时在板凳上连一分钟也坐不了,而现在能坐3分钟了。我的宝宝进步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呢。”

妈妈第二次参加家长会,是在儿子上小学时。老师说:“数学考试,你儿子只考了10分。我们怀疑他在智力上有障碍,因此,建议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骑着车泪如雨下,然而回到家,当儿子再次问起她老师说了什么时,她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你是个好孩子,只要再细心一点,一定可以赶上你的同桌。”说完,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突然亮起来,一直沮丧着的脸也舒展开来。这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3碗饭。第二天上学时,儿子比哪天起得都早。

妈妈第三次参加家长会,是在儿子上初中时。这次,她一直都在担心听到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但让她奇怪的是,整个家长会结束了,老师也没有点她儿子的名字。临走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对她说:“就你儿子现在的成绩来看,恐怕考重点高中还是有点危险。”听到这句话,她非常惊喜,因为对儿子来说,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

当她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走出校门时,她发现儿子正在不远处等她,于是她走过去扶着儿子的肩膀,高兴地说:“老师对你充满了期待,她说只要你再努把力,考上重点高中一点问题也没有。”儿子听了脸上浮起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以后他信心倍增,中考结束后,他果然考上了重点高中。

就这样,在妈妈不断的夸赞声中,高考结束的儿子接到了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捧到妈妈面前时,他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知道在每次家长会时,老师都向您反映了我的许多缺点,可是您却没有抛弃我,始终如一地相信我,还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赞扬。您知道吗?正是您的信任、您的鼓励和赞扬才让我有了向上的信心……”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孩子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中,需要父母的信任。信任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鼓励,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信任孩子、体察孩子、理解孩子,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孩子的感情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他们的大多数想法和感受是如此的合乎情理。因此,父母要信任孩子,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去自由发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就要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以及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能让孩子感到自己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听,并且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对父母的话也更容易听进去。

但如果父母对孩子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就会减弱,直至为零。如此一来,孩子不仅不能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讲给父母听,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因此受到伤害。所以为了让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父母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信任孩子。

吉米和妈妈一起在公园里玩。玩了一会儿,不远处的一棵苹果树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快步跑过去,抬头看了那棵树一会儿,然后又快步跑回来向妈妈请示,说他想爬上那棵苹果树。正在看书的妈妈抬头看了看那棵苹果树,便点头示意让他去。吉米见妈妈答应了,转头就跑向那棵树。虽然答应了儿子,但妈妈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她便偷偷地注意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吉米跑到树下,没有立刻爬,而是在树下仔细地端详了一会儿后,才开始慢慢地并有点笨拙地往上爬。终于爬上树的主干,此时,他却想试图用一只脚去踩一根很细的枝干。眼看着儿子正做出危险的举动,妈妈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刚想大声喊出让他停止踩那根枝干,没想到,吉米却忽然对那条细枝干失去了兴趣,他又继续慢慢地沿着主干往上爬……

带着兴奋和新奇感,吉米在树上大声地叫着妈妈,似乎是想让妈妈看看他有多厉害。在树上玩累了,吉米慢慢地爬下来并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身边。此时,妈妈收起书,一本正经地问吉米:“儿子,你在爬树之前,在树下仔细端详了好半天,是不是想看看树上还有没有大苹果呀?”“哈哈,什么呀,我是在看从哪边上更容易爬上去。”吉米很认真地说。“那你刚才是不是想去踩那根小细枝干啊?是不是想去那根小枝干上尝尝摔下来的滋味呢?”妈妈用开玩笑的口气说。“才不是呢!我只是想试探一下那条枝干结不结实。你没有看到我只是用一只脚踩它吗?我才不会真去踩它呢。”吉米自豪地对妈妈说。“好啊,小家伙,你现在厉害了,还知道故弄玄虚了!”说着,妈妈开心地搂过吉米。

吉米虽然还不能理解故弄玄虚的意思,但他已经能够从妈妈的表情中读出妈妈对他的肯定了。

教育大师尔奎哈德曼博士说:“培养孩子成功的秘诀是与你的孩子结成信任同盟。”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多,与孩子结成信任同盟,无疑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来对待。例子中吉米的妈妈就是这样,她信任吉米,尊重吉米的想法,敢于放手让他去爬一棵他从来没有爬过的苹果树。而吉米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因此,这个爬树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吉米的冒险精神,还让他从妈妈肯定的表情中增强了做事情的自信心。而假如妈妈不信任吉米,不仅会让他失去爬树的兴趣,还会影响妈妈在他心中的地位,从而影响以后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们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当好父母,还要充当好孩子朋友的角色,从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玩耍时,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进步时,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欣喜;孩子痛苦难过时,用心聆听他们的倾诉。当然,如果父母遇到了烦心事,也可以对孩子说,让孩子来为你想办法,为你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自己备受父母的重视和信任,他们会一如既往地信任父母。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发现,如果真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其实很难。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父母很难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然而,这个传统却让很多孩子只能听长辈的、听父母的,而很少有让父母听孩子的,如此一来,想让父母平等对待孩子就很困难。

其次,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父母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工作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养育孩子显得异常辛苦。工作了一天,神经紧绷了一天,如果到家后还要接受孩子的吵闹,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是很多父母无法做到的。

最后,如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都将孩子视为宝贝,格外地关心、呵护他们,将他们“培养”成了“笼中鸟,室中花”。因此,他们只会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失去了平等相待的必要。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父母可以放弃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家长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孩子再小,也有自己应有的权利,因此父母必须尊重他,不能对他施行一种强压的手段。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你知道的事,可能孩子有很多都不知道,因此,你就不应该冲他发火,也不应该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如果你采用了强压的手段,后果只能是让孩子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目标上都离你越来越远,从而让你和孩子最终都变得失望与痛苦,想成为朋友更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理智对待孩子的缺点。有人说,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也不要棍棒相加,而是应理智地对待他们的错误,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及可能会带来的危害,然后帮助他们改正。

第三,要为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对于孩子能做的事,只要你感觉是有意义的,都要想办法支持他们。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失败和失误就成了正常现象,此时,你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并适当地帮他们找出原因。

第四,对孩子宽严相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又要将他们作为平等的伙伴。既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孩子引导,又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同时还要给孩子有效的帮助,让孩子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第五,虽然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宝贝,但呵护孩子是为了让他更健康地成长,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而一味地溺爱、盲目地呵护,只会让孩子失去应有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因此,家长该放手时就应放手,这种信任更能让孩子把你当成朋友。信任让低能变天才

信任,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民族来说,都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能够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信任。一个孩子如果得到了父母的信任,那么他就会变阻力为动力,从而积聚了超强的力量,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

在很小的时候,毕加索就显示出了很高的艺术天赋,他不仅能做出惟妙惟肖的剪纸,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绘画作品。因此,左邻右舍都称赞他为天才。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称为天才的人,对于上课学习却异常反感。他不喜欢上课,尤其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他曾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可是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有去想过。其实我也想算出来,我也很努力地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最后都不能成功。”也就是因为在算术课上连最简单的算术题都不会做,毕加索经常成为同学们捉弄的对象,“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一天当中毕加索不知要被同学问多少次、羞辱多少次,而且每次在看到他呆呆发愣的样子时,同学们就会爆出一阵阵大笑。不仅同学们如此,甚至连老师也认为毕加索是一个低能的孩子,因此他们经常在毕加索的父母面前描述他的“痴呆”症状。为此,毕加索的母亲都觉得没脸见人了。

可是毕加索的父亲却从来不曾怀疑过儿子,他对毕加索说:“虽然你不会算术,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是他们说的低能,相信你自己,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面对父亲的信任,毕加索重新拾回了勇气和力量,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绘画方面。渐渐地,他才华横溢的图画让他慢慢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低能”。

但是,同学和老师的嘲讽并没有因为他精湛的画工而停息,反而愈加猛烈。为此,小毕加索脆弱的内心受到了重创,一层阴影总挥之不去,他变得很少说话了,平时也不愿意再同小伙伴一起玩耍。此时,父亲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保护儿子的自尊心,也为了增强儿子的自信心,他每天都会坚持送儿子去上学,并且一到教室,他就将画笔等工具放在毕加索的课桌上。

父亲的支持给了毕加索强有力的心理依靠,在那一时期,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了。因此,当父亲每次送他上学时,必须给出会亲自并准时来接他回家的承诺,毕加索才会恋恋不舍地让父亲回家。

就在这种情况下,毕加索慢慢地长大了,并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同时也成为人们印象中的“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只有在父母的信任中,孩子才能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拥有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而自信是人生命的灵魂,是一种强大无敌的精神力量。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迪生凭着他的自信,成为世界发明大王。孩子如果拥有了自信,就等于他的人生有了好的开端。每个孩子的资质都不一样,因此,作为父母,永远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比,而是要他跟自己比。同时,也不要盲目地听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而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予他信任。毕加索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和信任,恐怕会一直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此在他人的嘲笑和羞辱中埋没自己的绘画天赋。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信任孩子,总习惯于凭直觉来教育孩子。发现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怀疑他逃学去网吧玩游戏了,或是怀疑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发现孩子上网就一下子想到孩子是不是在浏览不健康网站;而一看到孩子和异性交往就说孩子早恋了……这种怀疑和敏感只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女儿的要求下,夫妻俩为她买了一款时尚的手机。但把手机交给女儿的第二天他们就后悔了。因为他们发现,自从女儿拿到手机后,她总是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去接打电话。这让他们的心里犯起了嘀咕:女儿到底在和什么人交往呢?不会为此影响她的学习吧。

为了弄清女儿到底和什么人交往,这天,夫妻俩趁女儿不注意,便偷偷翻看了电话记录和短信,并对其中“可疑”的短信对象打电话,问对方是谁,为什么要发这样的短信给他们的女儿,并且最后夫妻俩还不忘警告对方一句“以后不要再发了”。

这种做法很奏效,女儿的手机果然不频繁地响了。但是就在第二天夫妻俩正在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慰时,女儿背着书包气冲冲地冲进了门,二话不说就将新手机摔在地上,摔完后便愤怒地对目瞪口呆的父母说:“你们不就是担心我会用它和其他同学胡乱交往吗?还打电话过去调查我,现在我都成了班里甚至是全校同学的笑柄了,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女儿突如其来的发怒让夫妻俩不知所措。但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他们的不信任给女儿带来了重大伤害,这让他们后悔不迭,但为时已晚,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挽回。

从那以后,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平时也很少和其他同学交往了,最后甚至厌学不再想去学校了。

这就是不信任带来的后果。而父母的不信任让孩子也丧失了自信心,从此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多给予孩子信任与支持。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肯定和信任,就缺少了自信心,做事时就会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而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还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而自卑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永远也擦不出闪亮的火花;自卑更像泄了气的皮球,无论你怎么努力拍打,都不可能会像充满气的皮球一样高高弹起。而孩子一旦有了自卑心理,就会变得不愿与人说话,变得忧郁悲观、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敢抬起头来;自卑的孩子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总会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没有上进心,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逃避。这些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父母要信任孩子,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虽然孩子不可能都像毕加索那样出色,但毕竟在自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成功。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时,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父母的信任正是孩子自信的重要来源。在孩子的成长中,哪怕只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成功,但如果父母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慢慢积累起一分分的自信。父母的肯定让他们感觉到:我可以,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而有了这份自信,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就充满了活力和勇气,不断地发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至取得更大的成功。

父母要尊重并接纳、认同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都不要瞧不起他,而是应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不管表现出怎样坚强、怎样倔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是脆弱不堪的。对一个渴望得到信任和鼓励的孩子来说,如果连自己最亲的父母都瞧不起自己,那他永远都不会有自信的感觉。如果当时,毕加索的父亲也像其他人那样说毕加索,“我看你这辈子完了。”“你怎么这样笨!”“你就是个低能儿。”那么在毕加索的心灵上就会蒙上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即使再具备超高的绘画天赋,他也难以成为世人瞩目的绘画天才。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中都会遇到不停的挑战,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支持孩子面对他的问题,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空间,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才能鼓起勇气面对成长过程中那些未知的挫折和阻碍,才有可能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信任是一种包容的心态,父母用这种心态来对待孩子,无疑是激发孩子的自信并促进他成长的最有力武器。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做父母的,似乎已经习惯了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妥当,似乎也习惯了帮孩子做出一切决定。但令诸多的家长苦恼的是,他们费尽了口舌、费尽了心神,最终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耐烦、逃避、应付,甚至是逆反心理。

篮球明星乔丹的妈妈曾深有感触地说:“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他们自己做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设计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若想让孩子快乐地生活与学习,家长就要尊重孩子,放开手脚,不再做孩子的指挥官,让孩子自己做主,选择自己的路。

一次,几个多年没见的同学带着各自的小孩到事先约定好的一家西餐馆吃饭。

到了餐馆后,服务员给每个小孩都发了两支蜡笔和一大张游戏纸。游戏纸的正面是游戏,反面则是儿童餐,上面有汉堡、薯条、比萨、沙拉、意大利面等,而且其中还有几样这家餐馆的儿童特色食品。

同学甲的孩子爱吃比萨,当妈妈将儿童食物名称给他念了一遍后,他便大声地说要比萨。

同学乙则认为来到这家餐馆就应该尝尝这里的特色食品,而想吃比萨则可以到比萨店去吃。

于是,就对同学甲说:“还是给他点个以前没有吃过的吧,他肯定会觉得新奇而高兴。”

同学甲听了乙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扭头给她儿子推荐了几种特色食品。可令妈妈们没想到的是,他不仅不为之所动,还一个劲儿地坚持要比萨。

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乙的女儿也想要比萨。可同学乙一直想试图说服孩子:“以后我们可以到比萨店专门吃比萨,我也可以在家里给你烤着吃。现在在这家餐馆我们就要尝尝不同的食物,或许你会更喜欢呢。”但女儿却嘟囔着嘴,一定要吃比萨。同学乙只好小声地劝她说:“今天你尝尝妈妈给你点的餐,肯定比比萨好吃得多……”

此时,听到小朋友都想要比萨,同学丙的儿子本来已经订好了要吃的东西,但也想要比萨,于是就问妈妈可不可以换一下。同学丙说,只要服务员还没过来点餐,你都可以换。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过来点餐了,同学甲和丙的孩子都自己点了比萨,而同学乙则还在跟孩子进行“拉锯”战。最后,为了不让服务员等太久,同学乙大声地说:“就按我的意思,点一份儿童特色餐。”

话一出,同学乙的女儿哇的一声就哭起来,大家好不容易才劝住她不再哭了。

大家的饭菜都上来了,点到比萨的两个孩子大吃特吃着美食,而被妈妈强行点了儿童特色餐的孩子却一直嘟着嘴不肯吃,虽然看上去她面前的餐饭要比比萨好吃得多。

像案例中的同学乙一样,如果一味地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忽视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会慢慢被扼杀了。而像同学甲和同学丙那样,让孩子自主做决定,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还使孩子在内心深处积聚了生活的自信心。

曾有一位医生父亲,看着儿子实在对念书不感兴趣,但又想让儿子将来能够接替他的班,于是就一关关地送钱,并最终让儿子进了一所医学院。

这还不够,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利地拿到这家医学院的毕业证书,这位父亲还在学校捐资建了一处学生食堂。

儿子很顺利地毕业接管了父亲的医院。但并没有好好研究医学的他,虽然已经达到了医师的级别,当了院长,却不太会看病,偶尔看了一两次病,还闹出很多笑话,在医院里留下不少笑柄。因此,他厌恶医院,厌恶医生的工作,也厌恶病人。

但又苦于没有其他特长,只好借着院长的方便,让其他医生帮他看病。而他虽然有了在人们看来顺遂的一生,但却一天也没有快乐过。

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将永远是个奴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便有了自己成熟的看法和选择,他们不想再做父母的附属品。

因此,家长要学会适时地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有两位美国的中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就向老师请假,说要去流浪,从北美流浪到中南美。当老师问他们准备了多少钱时,其中一个学生说没钱。老师又问他们打算怎么过日子时,他们说保证没有问题。当老师又问到他们的父母是不是同意时,他们说父母很赞成他们的想法。

两年后,他们回来了。虽然衣服又脏又破,脸又黑又瘦,头发又脏又乱,但他们却说,他们的流浪很值得,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充实自己。并且他们说自己已经做好了上大学的一切准备。

后来,曾经流浪了两年才回学校读书的两名学生都成了名牌律师。

孩子喜欢做某件事,只要不超出一定的范围,父母就不要横加阻挠。而孩子不愿做某事时,作为父母也先不要烦恼着急,先弄清楚孩子真正的想法和选择,看他们对你的安排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不是,就要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曾经有人说,如果有“世界上最辛苦的人排行榜”,那么天下的父母绝对高居榜首。

这话一点没错,很多父母都娇惯孩子,总感觉他们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成,没有父母就不行,因此,就事事为孩子考虑周到,而不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最终娇惯出一个个没有主见的“低能儿”。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父母常常会忘记这一点,他们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然而,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无异于是在扼杀孩子的自主能力。

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不要让孩子总觉得比人“矮三分”

众所周知,中国人向来以谦虚为美德,这一点在一些年轻父母身上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总喜欢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奖别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孩子差,就一味地让自己的孩子比人“矮三分”。殊不知,这种看似谦虚的“美德”却深深地刺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位妈妈带着天真活泼的儿子去公园玩,路上遇到一个熟人也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出来玩,便过去和她搭讪:“你家女儿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孩子整天吵吵闹闹,淘气得让人心烦。”

一直站在妈妈身旁的儿子瞪大了眼睛怯生生地说:“妈妈我乖,我没有淘气。”不料,听儿子这么一说,妈妈竟大声地对他说:“还学会狡辩了?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赶紧一边玩去!”儿子听到妈妈这样说,就闷闷不乐地一个人去一旁玩了。

但是,从那天以后,妈妈发现儿子变了,以前活泼开朗、天真好动的儿子只要一见到她就赶紧躲到椅子后面去,妈妈还以为是儿子跟她闹着玩,便对他说:“来,儿子,过来亲亲妈妈。”当儿子小心翼翼地亲了亲妈妈后,竟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我是你的乖儿子,我不淘气,你不要心烦。”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很纳闷,但想想最近几天儿子的表现,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跟我说呢?我家儿子就是妈妈的乖儿子啊。”“你那天不是跟那位阿姨说我淘气、不乖,总让你心烦吗?”

儿子的话让妈妈大吃一惊,她明白自己在无意间犯了一个大错误。

其实,在生活中,谦虚的美德是必要的,但作为家长,却没有必要在人前贬低自己的孩子而抬高他人的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一段关于孩子自尊的话:“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加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淡漠了。”俄罗斯著名儿童教育家纳西列科夫也指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儿童也不例外。它是儿童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绪和情感,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然而,在生活中,父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却屡见不鲜。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为了表示谦虚,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家孩子可爱,而说自己的孩子“淘气”“没有人家聪明”“脑子笨”等的父母大有人在。看似是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让他吸取教训,但却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众给孩子难堪,虽然父母想达到一种教育孩子的目的,但这种教育的做法不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还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成为自卑和偏执心理的诱发因子,从而让孩子总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甚至会用消极或敌对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或事。自尊心强的孩子,甚至会为此变得内向寡言、行为孤僻,不愿接触他人甚至父母,从而缺乏安全感,严重的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都是家长在人前不顾及孩子的面子导致的严重后果。

每个孩子都有其生存的价值,同时也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孩子在早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家长,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就需要在管教孩子时给他留足面子,帮他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尊和自信,让他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学习。

一次,东东的爸爸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觥筹交错之下,几个朋友开始聊起了各家的儿女。他们或许也受谦虚美德的影响,一直都在夸奖别人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人夸自己的孩子。

这时,东东的爸爸听着大家都在夸别家的孩子,便兴致十足地说:“你们都别互相吹捧了,我倒是感觉我们家东东很好。既聪明又听话,还很懂事。前几天,他想着我干活累,还在我下班后帮我揉肩捶背。还别说,那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真叫一个舒服!”话里透着一股自豪劲。

听东东的爸爸这样说时,几个朋友无不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等东东的爸爸说完后,其中一个朋友就说:“东东确实是个好孩子,就刚才我们进门时,那声‘叔叔好’就说明他是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你看现在他也不打扰咱们,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写作业。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东东的爸爸听后,对朋友们说:“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光顾着在一边挑他们的毛病了。”

其实,说这些话时,东东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全都听到了。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不辜负爸爸对他的肯定!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肯定就是对他们的鼓励,意味着为他们喝彩!而孩子也会为这份鼓励和喝彩变得更自信,更有前进的动力,从而赢得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不要让孩子成为你手中的“木偶”

有些家长在带孩子时,总想着孩子能让人省心,不惹麻烦事,像小大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听话。于是,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所做的多半是控制,从而让天真而充满幻想的孩子失去了自由,成了家长“管教”下的“木偶”!

而家长对孩子管得太多太死,不给孩子任何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种让孩子失去自我发挥余地的管教方法,比责骂、羞辱的教育效果更差。

因此,要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就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爸妈不来接你,你别随便出学校的门啊!”妈妈将甜甜送到学校后,又重复着每天都要说的话。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离家不到500米的中心小学上学的甜甜,没有一次单独或者和同学们一起回家过,全是由父母接送的。

如今,已经10岁的甜甜没有一个朋友,父母为甜甜安排好了一切,甚至吃什么零食都是妈妈说了算。

渐渐地,甜甜再没有了自己的主意,什么事都要和父母汇报,然后等父母做出决定后才去做。

当邻居建议甜甜的妈妈试着让甜甜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走着去上学时,甜甜的妈妈说:“我们家就甜甜这么一个宝贝儿,可容不得她有半点闪失。别说我们,就连她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也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去上学。第一是不安全,第二是和那些孩子在一起疯跑,能学出什么好?”

在美国学生眼中,华裔家庭孩子的妈妈就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

因此,“中国妈妈”(Chinese Mom)便成了一些美国校园中流传的贬义词。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而进行过度的保护,担心孩子日后的发展而给他设立种种规则。不仅在生活方面,就连孩子的人生也要由家长安排好;目标由父母定,道路由父母找……真不知道孩子何时才能活出他自己。

美国人将“中国妈妈”当成贬义词,难道不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一次警示吗?在西方家庭,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对父母说自己喜欢做面包,希望长大以后能做个面点师,那么他的父母肯定是高兴的,并且会给予鼓励,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梦想;但如果换成是中国家庭,父母一旦听说孩子的“志向”是做个“厨子”,他们一般都会流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有如此的梦想是“没出息”的表现。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孩子也没有一样的,他们的将来更是多样化的。作为家长,如果非得让孩子做一名像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或者成为像杨利伟一样的航天员,实际上是很不现实的。家长对孩子管得太多太死,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孩子的人生,如此一来,孩子怎么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为自己的将来找到正确方向呢?父母又如何能在近似专制的情况下,培养出个性人士、尖端人才呢?

一次暑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孩子被集中在厦门进行夏令营活动。当孩子们游鼓浪屿时,为了让他们有更丰富的体验,团长拿过地图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游玩的地方。外国的孩子看着地图,做出了许多不同的选择。而当团长将地图拿给中国孩子时,虽然孩子们也进行了讨论,可半天也没能提出一个建议。最后当中方老师代孩子们决定游日光岩时,所有孩子都一致说好。一位美国老师觉得很纳闷,便问了一句:“你们中国的孩子难道连选择都不会吗?”

的确,为什么孩子连选择都不会呢?答案就是平常家长过于干涉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变成了家长手中的“小木偶”。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们都围着一个宝贝,唯恐他有什么闪失。因此让孩子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动,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都不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什么也不做了,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变得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这不仅抑制了孩子动作的发展,增长了其依赖性,凡事都要依靠家长,还让孩子的情感备受压抑,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激情、对人生美好目标的追求以及天生的灵性。

长此以往,孩子就真的成了家长手中“训练有素”的“木偶”:一切由父母操纵,一切由父母安排。而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给孩子越来越宽广的自由空间,并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时刻记得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机会。

其次,作为父母,应该解除不必要的担心,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各类事情、体验各种经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方式,并且还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每位家长都应该清楚,每个孩子的世界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因此,一定不要强求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强制者。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信任并尊重他们的。得到父母信任和尊重的孩子,会更尊重父母、信任父母、爱父母,更愿意和父母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孩子听话没有错,但如果听话到了没有自己思想的地步,事事都要将手中的“线”交由别人左右,那就是做父母的失败了。因此,为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在教育孩子听话的同时,也要记得给他们脱离限制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自由地进步、成长。不要试图撬开孩子的抽屉“我最讨厌爸爸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这让我觉得他们看我就像看贼一样!所以我觉得我和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现在一点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了。”有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出差错,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孩子的“私生活”,不是翻检孩子的书包,就是想方设法偷看孩子的日记,要不就是从孩子的同学、朋友那里“打探”消息。这看上去似乎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应该得到赞成。但是如此的教育手段,对孩子来说却是极其不可取的,结果只能让孩子的心与父母的心更加疏远。

自从升入初中之后,李琳和父母之间的话不仅少了,而且还特意为自己写字台的抽屉加了一把精致的锁,而她每次写了日记后,都会将日记紧紧锁在那个抽屉里。可有一天,李琳发现她规律地放着的本子,顺序被打乱了。她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冲到客厅,对着正在聊天的父母又羞又愤地嚷道:“你们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难道你们不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吗?我那么信赖你们,可是现在你们却让我如此失望!”

面对李琳的质问,父母无言以对。后来,在跟朋友聊天中,父母才道出了心中的苦衷:“孩子大了,跟我们的话越来越少,却天天拿个小日记本写来写去,写完了还要锁进抽屉里。我们也是担心她才去看她的日记啊!谁承想,她倒将我们看成了仇人。她的日记里并没有写什么,我们也没有说她什么。可是从那次之后,她就再也不相信我们了,以前一天当中还有一两句话,可如今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跟我们说了!”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人人心中都有一点小秘密,孩子也不例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的阅历、知识的增加以及情感的逐渐丰富,孩子的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本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了。

其实,像李琳的父母一样,许多家长之所以会偷看孩子的日记等隐私,主要还是认为现在社会上很乱,孩子又不愿意和自己谈心,不听他们的电话、不看他们的日记,就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跟什么人交往。家长还认为他们有监护权,偷看孩子的日记等行为也是为了孩子好。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紧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让很多父母“迷恋”。他们渴望能从里面看到孩子的心声,读到藏在孩子心中的“秘密”。

但事实证明,一旦家长撬开了孩子的抽屉,翻看了里面的日记本,这种不尊重孩子隐私的行为,到头来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他们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内心“锁”起来。有关专家也认为,家长偷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电话的行为,反映出来的事实就是: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对孩子缺乏信任,这种行为极易导致孩子对家长不满,产生沟通障碍。家长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同时,对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了重大伤害。长期下去,不仅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会被破坏,甚至还很容易让孩子患上抑郁症,出现性格扭曲,从而毁掉孩子的一生。“防火防盗防父母”,这是在一些孩子中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得知父母觊觎自己的隐私后,孩子对父母有着怎样的抵触心理。就像李琳对曾经很信赖的父母表示出失望的态度一样,当得知自己的隐私被家长“窥探”之后,大多数孩子都会做出强烈的反应。他们认为父母忽视了他们的隐私权,同样也忽视了他们的自尊,这让他们感觉缺少了独立生活的空间。进而,亲子间就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让父母难以跨越。“养儿100岁,长忧99”。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水晶人”,是透明的,可以让他们看得清楚,没有一点秘密。而孩子却不这样想,他们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希望能自己处理私事。曾有一份调查表明,近4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而另一份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把信件、QQ记录、电话算作是自己的隐私;70%的学生把秘密埋在心里;57%的孩子都选择了坚决反对父母看自己的日记;15%的学生会因此和父母产生实质性的冲突;65%的孩子选择买一本加锁的日记来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份调查显示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孩子在成长中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父母不应轻易去打扰。

孩子再小,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尤其是父母的尊重。这是因为:

首先,孩子再小也有感情,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隐私权。其实,现在很多家庭将独生子女都看成是自己的“宠物”,但就是忘了要尊重孩子。

其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人不能包办他的一切。孩子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参与的空间,他想有自己的秘密,也想有自己的隐私权。如果父母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被尊重,他就能懂得自尊,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要轻易去碰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的意义就是可以珍藏孩子的“秘密”。如果父母一定要强行打开,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从此对你紧闭。

为了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达到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一,父母尊重孩子。侵犯孩子的隐私,只会让孩子更敏感,让他们感觉没有被尊重,由此他们会更加不信任父母和周围的人。

第二,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孩子。心理上的关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问题,这也是锻炼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一种方式。

第三,在生活中,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空间不被人打扰时,家长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家长就不要偷看。

第四,通过语言和行为去尊重孩子,这样孩子也同样会尊重家长,从而把家长当成朋友。如此一来,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时,才有可能主动向家长谈起。

第五,当家长要进入孩子的房间时应该先敲门,并礼貌地问孩子可否进去。孩子的日记或信件,如果家长想看,必须经过他的允许。

第六,当家长帮孩子收拾房间、书桌或书包时,如果无意间发现了孩子的隐私,如发现孩子早恋,一定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妥善处理。比如可以先观察孩子一段时间,看看他的反应,之后再找恰当的机会,用轻松活泼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千万不要火急火燎、脾气暴躁地训斥孩子,因为这样极易让孩子形成心理阴影。

撬开孩子的抽屉、翻看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等,虽然看似是在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因此,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试图撬开他的抽屉,而要走近孩子、平视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留出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守住秘密,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一些不愿与人分享的东西,那就是秘密。对于孩子的秘密,如果父母想强行或者想不择手段地知道,那么到最后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变化,甚至走向极端。孩子的秘密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秘密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因此,作为家长,尊重孩子就要守住孩子的秘密,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

可可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上小学时就能流利地背出很多古诗,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除此之外还能歌善舞。因此,无论谁见了可可都会夸她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

上四年级的一天,可可放学回家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举办诗歌比赛,每班只有3个名额,但是我被选上了,我获得了参赛资格!”

妈妈听了可可的话,不禁高兴地说:“真的吗?快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被选上的?”

看到妈妈高兴的样子,可可更得意地说:“今天最后一节课,老师在班上问同学,谁对诗歌感兴趣,我告诉老师说我对诗歌感兴趣,而且还会背《唐诗三百首》。所以老师和同学们就让我参加,以便能为我们班争荣誉。”

妈妈听完可可的话,不禁想到:可可是能背一些诗,但根本就不能背全《唐诗三百首》,她这次为了争取参加比赛,对同学和老师说了谎,但是我现在如果将她的谎言揭穿,不仅会影响她的情绪,还会让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我现在不能戳穿她的谎言。既然现在她已经争取到比赛资格了,最重要的就是让她多背一些古诗。

想到这里,妈妈对可可说:“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你寄予了拿奖的希望,那你就利用这段时间加倍努力多背一些古诗吧,别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这我知道,妈妈,你就放心吧。”可可满怀信心地说。“但是,为了你参加比赛时能得心应手,现在只会背还不行,还需要学会朗诵。因此,我会帮你找一些资料,你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朗诵一篇。”妈妈又对可可说。“好的妈妈。你可真是我的好妈妈。”可可自豪地说。

就这样,可可一边抓紧时间背古诗,一边每天放学后朗诵妈妈帮她找的故事。起初可可只管找朗诵的感觉,没有注意到内容。而到第三天时,可可就发现原来妈妈帮她找的都是一些有关“做人要诚实”的故事。她一下就明白了妈妈的意图,于是就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不再撒谎了,而且我现在一定会抓紧时间背古诗,不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

比赛那天,可可获得了全校第二名,而班上其他两名同学则没能拿到名次。

随着可可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的不断开阔,她与妈妈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是关于吃、穿、玩的简单事情了,而是加入了一些有关个人情感等话题。

可可长大了!妈妈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开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决定一些事情。对于日记,如果可可不主动和妈妈说,妈妈从来不会去偷看。因此,可可一如既往地喜欢将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告诉妈妈。

这天,爸爸不在家,可可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到我房间来,我想对你说件事。”妈妈进来后,可可赶紧将房门关上了,好像生怕有其他人听到似的。

妈妈坐下后,可可一直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可可红着脸,紧紧地盯着妈妈的眼睛对她小声地说:“妈妈,你保证今天的话不对爸爸说,好不好?”

妈妈看到可可的表情,已经猜到她真有事了,但为了不让孩子紧张,妈妈故作轻松地对可可说:“什么大不了的事啊,还搞得这么严肃。”“你先向我保证一定不对爸爸说,我才能告诉你。”可可再一次征求妈妈的保证。“好,我保证,你说吧。”妈妈答应了可可。

此时,可可鼓起勇气说:“我上个月生日那天,班里一名叫丁辉的男同学,在放学回来的路上说要送给我一份礼物,并叫我把眼睛闭上……”可可突然停了下来,脸也更加红了。

妈妈鼓励她继续说下去,于是可可抬起头用飞快的速度说:“他吻了我,还说他喜欢我。”

妈妈的心沉了一下,她感觉事情严重了,需要和丈夫商量一下,但转念一想,她已经答应了可可不告诉爸爸,于是沉默了一会儿后又问可可:“那后来呢?你们后来怎么样了?”“他每天都等着我一起上学和放学。”“你喜欢他吗?”“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只是感觉班上有好多比他更优秀的同学。”“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呢?打算怎么办?”“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问你呢,妈妈,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可可此时一脸无奈地说。

思索了一下,妈妈说:“你感觉把这件事告诉老师怎么样?”

妈妈的话刚一出口,可可就连连摇头说:“不行,告诉了老师就等于将这件事情通告全校了。”“那你就直接告诉他说你不喜欢他。”妈妈又说。“这倒是可以,只是我怕这样一来会伤他的自尊心。”可可烦恼地说。“那就只有回避他了。丁辉喜欢你是他的权利,但你是否喜欢他却是你的权利,无论怎样,你们都没有错。不过,你们现在还在读中学,以后还有高中,还有大学,还要走向社会。如果到了每个阶段都有喜欢你的人怎么办呢?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优秀的男孩会出现在你面前。因此,现在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你下定决心,尽量回避他,时间一长,他也就不再和你来往了。”妈妈一番有道理的话,让可可总算轻松了一些。

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这天,可可又神秘地趴到妈妈的耳边说:“妈妈,你的办法很好用,丁辉不再等我一起上学和放学了,你没有跟爸爸讲吧?”“恩,我相信我女儿处理事情的能力。我向你保证过的事情,怎么会跟你爸讲呢?”妈妈笑着说。

可可的妈妈可谓教女有方,当得知女儿说谎时,她没有直接说破,而是既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又用故事让孩子知道了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妈妈没有在可可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戳穿她的谎言,而是帮助她尽最大的努力为班级争得荣誉。最后,可可在得到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妈妈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她更想得到的。也正是妈妈的尊重和信任,让可可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有话更愿意对妈妈讲,因此才让萌动的早恋情结很自然地解开,让可可和同学都步入了正常的求学轨道。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向你敞开心扉,那你就应该像可可的妈妈那样做一个能够守住孩子的秘密、用心呵护孩子内心世界的家长。

首先,家长要与孩子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信任感。

其次,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家长要与孩子不断进行情感沟通。

第三,作为家长,要留给孩子独立的精神空间,因此,不要总想从孩子的日记、邮件及电话中“了解”点什么。

第四,向孩子做过的保证和承诺,一定要兑现,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兑现时,一定要向孩子说清楚,并取得孩子的谅解。

第五,为孩子保守秘密,就是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因此,家长一定不要揭开孩子的秘密而去伤害他。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一旦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用爱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好好顾及孩子的自我感受,让孩子健康成长为能搏击风浪的海燕,这才是每一个家长的首要责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