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管理(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5 21:54:15

点击下载

作者:学校体育运动会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管理(上)

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管理(上)试读:

前言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校园文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等,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悉心建设的结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造就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学校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组织活动策划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程。学校文化阵地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文化组织的策划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样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为此,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校文化阵地建设与组织活动策划”丛书,包括《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学校文娱演出活动的策划》、《学校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学校知识类活动组织策划》、《学校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学校收藏活动的组织策划》、《学校联欢庆祝活动的策划》、《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管理》、《学校环境与安全文化建设》共10册,包括学校各项文化的建设管理与学校各项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学校进行文化建设与组织各项文化活动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

1.行为文化是提高教育的有效途径

管理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在许多书籍中涉及的大多为对人、财、物以及事件的调控和最优化的处理等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其实管理也是一种人文文化,有其思想和理念的一面,特别是学校管理,其管理本身就体现了文化性,先进的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正因为此,学校文化的传承和重建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管理来支撑。但是,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而且有复杂的交叉,可谓包罗万象,莫衷一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选择将文化管理的内涵和重心指向了“行为文化”。原因很简单,学校所有的文化都是由人和人的行为来建构的,学校所有的人和行为都在构建学校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行为文化”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抑或说学校的各种文化最终都是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它的生成与重建必将给学校带来新生机、新气象。

管理科学告诉我们,能够影响到组织具体行为的信念可能更需要变革。这些信念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人们所接受的培训、他们个人的经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理解以及他们对领导者言行的观察,等等。只有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们相信自己以前的观察和观点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如果一个组织中的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是积极向上,前途光明的团队时,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谋求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自趋力立足于员工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使员工渴求不断地完善自己,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热情主动地投入任务的完成中,甚至不计报酬地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如果他们相信许多在工作上做出了业绩的同仁会得到赏识和奖励时,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做出更大的成绩,反之亦然。

为谋求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应积极借鉴在企业管理中被有效运用的行为科学原理和行为教育学理论假设,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干部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和改革、学生教育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推进学校文化进步和学校的事业发展。

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将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容美、校风好、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正强化。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当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学校形象被师生认同后,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规范师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进而推动学校事业朝着的共同的愿景发展。

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理念一旦转变为实际行动,理念就直接表现成了行为,而行为又会导致具体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说,行为又可以被看成是思想与实际的具体连接点。据此,我们所提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因而学校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在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方式,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有关科学理论包括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管理的运行实施,从而有效改变师生生命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行为文化”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的一种文化行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致力于研究提高其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并内化为师生的理念信仰和行为准则,达到文化层面的沉淀的过程。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用教育不断润泽师生生命。这也许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由此,我们加入了张文质的生命化教育团队,明确了以生命化教育统领“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路。这一理念也源于张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思想。先生六次亲临二甲中学,每次带来的东西都不一样:形式不一样,内容不一样。老师们的收获也不一样。另一个就是先生的著作,每一个认真读过的人都有各自欣喜的发现。就这样,生命化教育的思想走进了老师们的心中,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广大老师开始把“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他应有的光彩”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就是围绕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每一个领导的生命成长而展开的。

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概括起来讲,是“在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其内涵可以理解为:确立适应师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搭建丰富师生生命内涵的教育平台。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理念点亮师生心灵之灯,给教师一个诗意的栖居,拥有幸福愉悦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给师生一对进取的翅膀,树立干一番事业、成就一片声誉的雄心壮志;要用理念给学校酝酿一种大气,有气则有魂,有魂则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盎然而立。

2.校长行为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由此观之,创办好学校的思想既已确定,校长的个人行为品质便成了极其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学校管理是校长及领导集体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靠一个人的能力去实现,需要一个坚强的集体,但团队的形成,要由校长去实现。战略规划的成果需要通过学校领导人传达给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因为他们是战略执行的细胞。战略规划在学校内部传达的过程中,要得到学校教职员工的认可和追随,学校领导者的热情和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校长的行为能增强班子凝聚力

校长的行为与班子凝聚力的关系可克服不良行为,增强班子凝聚力。学校的发展,领导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校长如何使学校的领导班子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工作能否正常有序的开展,管理是否有效的进行。那么,做为校长一定要能够增强班子凝聚力。(1)从哲学角度看,校长的行为与班子凝聚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

校长的行为对班子凝聚力起决定作用,决定着凝聚力的强弱大小。校长正确的行为可以增强班子凝聚力,使班子成员更加团结,并创造出优良的工作业绩;校长不良的行为则会削弱班子凝聚力,导致不团结,产生内耗,使工作蒙受损失。同时,班子凝聚力对校长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强大的班子凝聚力会抵制、削弱和矫正校长的不良行为,并对其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促使校长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搞好自我完善,以适应班子凝聚力的要求。反之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校长是负责任的,那么,他就会通过自己正确的行为逐步改善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另一种,如果校长不负责任,那么,他的不良领导行为就会逐渐暴露出来,使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弱化。(2)校长要学会控制和克服工作中不良领导行为,从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主要应注意做到以几点:

①是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服务思想。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在领导班子内,班子成员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班子的工作任务,都是为了把各项工作搞上去。作为校长要为班子服务,为班子成员服务,为增强班子凝聚力服务。所以,校长要强化“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思想,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公仆”位置,尽心尽力服务,尽职尽责工作。

②是强化“组合”意识,树立人才思想。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一经优化组合,就能如核裂变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创造出最优化的绩效,所以,校长要有“组合”意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要根据每位员工的才能,做到人尽其用,哪怕是只有一技之长,也要通过“组合”的形式,使其发挥优势,产生最佳效益。这样的班子才能创造出优良工作业绩,班子凝聚力才能得到加强。

③是强化“群体”意识,树立民主思想。任何工作都不是靠一个人干的,成绩也不是靠一个人能取得的。任务的完成,要靠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校长必须强化“群体”意识,树立民主思想,注重发挥群体的作用。如果校长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大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那么班子凝聚力就只会削弱,不会增强,这样的校长必然要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

校长的行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是最重要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强弱,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1)领导是学校计划执行的组织者。

学校发展计划的制订,是一个描绘学校蓝图的过程。学校计划能否实现,在学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校长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再好的计划,也要依靠学校领导者的力量去执行,去组织实施。特别是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领导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对计划实施起着决定作用。学校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校的设施配备和教师队伍,而且更多地取决于学校领导的能力及其发挥程度。学校领导团队只有在观念上形成“执行”的共识,才能克服计划执行中的困难和行动的阻力,扭转计划执行的不利局面。(2)领导者的行为是学校文化塑造的首要力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人员的共同信念与行为。一个成功的学校,不但要有非常科学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落后比质量落后更可怕。学校文化是学校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是实现学校计划规划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学校活力的内在源泉,也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领导者的行为最终将成为整个组织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可以说就是学校领导人的文化,即学校校长长期形成的一种做事习惯。学校文化是以学校领导者为同心圆的圆心,向外一圈圈地扩散,笼罩到每一个教职工,让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和他同样的价值观。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学校领导者的理念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一个可供始终如一操作的观念。在塑造学校文化的诸多力量中,校长的行为是排第一位的。学校领导者的行为传达出他们的信念、价值观和内心中对学校所处环境的认识。领导者行为对教职员工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的各种制度和文件。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如没有管理者良好的行为做基础,它将难以得到飞跃。因此,克服自身不足,不但是做人的要求,也是成为优秀校长的必备条件。

3.校长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可感的表现,是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学校本就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办学实际上就是办文化。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对学校文化的领导。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映射着一个校长的眼界、心胸、素养和行为。

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

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管理,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厘清和确立,则取决于校长的眼界。可以这么说,校长的眼界、思路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出路和发展空间,而且会决定教师的眼界。校长的眼界有多高,思路有多阔,学校的出路就会有多远,发展的空间也就会有多大,校长的目光有多远,教师的行走就有可能会多远。蔡元培校长在北大所主张的“兼容包并”的办学理念,引领北大在辉煌的道路上行走了一百多年,这就是校长眼界决定学校发展的明证。一校之长,要摆脱行政化、官僚化的倾向,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真正的定下心来,成为一个教育家,用教育家的眼界来办学。

作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的校长,我们既要明白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功夫在诗外”,更要明白“功夫在诗内”。一个校长,不仅要用社会活动家的眼界,努力协调好校外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更要用教育家的眼界,全身心的调动整合学校每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力量,共同将学校内部的工作做好。一校之长,只有把充分挖掘内部力量和广泛借助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办学力量的无穷化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带领的学校形成它特有的校园文化。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校长要成为教育专家,你就要有求己的意识,因为求人是靠不住的,靠不住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是特有的个人,适合他的,可不一定适合你。求己的关键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力,思考力。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厘不清。在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力和思考力,你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摸象的盲人。你一旦成了井底之蛙,摸象的盲人,你就就难免故步自封,以偏盖全,或者人云亦云,你的决策就会不切实际。你要想使你带领的学校走在兄弟学校的前面,你就得不断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学习,可以开阔你的眼界,思考,能够丰富你的思路。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你的决策就可能科学了。科学的决策,会使你的工作事半而功倍。

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今天,更需要校长宽广的眼界。校长眼界宽广了,你才可能正确的把握教育形势,准确理解教育的价值,认真的探寻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的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需要校长在把握了教育的形势,理解了教育的价值,掌握了教育教学的规律,领会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基础上,为学校准确定位,科学决策。有了准确的定位,科学的决策,你所带领的学校师生员工就有可能在你和你所在的学校领导群体的带领下咬定目标奋勇前行。

校长的胸襟影响着师生的和谐进程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季羡林先生平时打扮得非常朴素即便是任北大副校长也是如此。有一次新生报到,学生看到他,还以为是学校的工人,就让他帮自己看行李,结果他等了那个新生一个多小时。在第二天开学典礼大会上,这个新生看到昨天那个帮他看行李的“工人”也在主席台上,感到非常的惊奇,问了旁边的同学,才知道这个“老师傅”就是中国著名的东方学专家,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季羡林先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海纳百川,因为它处于下位。人也一样,当人自觉地处于下位他就不会过高的估计自己,就不会盛气凌人,也就不会看不起别人,当你自觉地将自己处于下位时,你才会有广阔胸怀去容人所不能容。校长不是行政官员,校长是教育专家,专家所以成为专家,就在于他们时刻将自己摆在下位,没有架子,不以善小而不为。

作为校长,我们必须认识到,校长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什么职位,校长还应该是一个专业,有它专门的学问。如果我们视校长为职位,我们就有可能脱离师生,脱离实际。而当我们将校长视为职也和专业的话,我们就可能以平常人的身份与师生对话,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从他们身上汲取“养料”。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于倾听是校长管理学校的一种策略,多倾听同行、同事、尤其是管理对象的声音,不仅可以及时纠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更好地决策,更可以提升我们的个性修养,因为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对你带有有偏见的声音),不见得没有道理。我们听进去了,思考了,吸纳了,我们就会在我们的工作中纠正失误,矫正方向,轻松前行。善于倾听,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的是大海一样的宽容的胸怀。校长心胸宽广,和谐学校的氛围就容易形成。

学校的管理,许多情况下是对人的管理,用人的问题最能反映校长的胸襟。关于用人,还是《晏子春秋》说得好:“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因为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另一方面,校长在用人的问题上要有“小人求诸人”的意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小人”和“矮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其他人都是“君子”和“高人”。视自己为“小人”和“矮人”的校长,就会见人之长,谅容人之短,宽人之过。一个胸襟开阔的校长,更要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会寻人之长,念人之功,扬人之德,甘当人梯。如果我们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来评价人,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人都人才。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校长手里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校长手里的人才多了,学校的管理中的矛盾就会化解,就会减少。这一多一少,换来的就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融洽了,管理就会更轻松、更全面、更有效。

校长代表政府管理学校,集人、财、物于一身,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处理不好,校长就会拥有绝对的权力。权力过于集中,私欲就有可能膨胀,私欲的膨胀,会使校长把学校变成自己的家天下。没有一定的胸襟,校长这个职务,就可能成为葬送自己的工具。做校长的,一定要记住: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谋私利,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不贪便宜。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独、慎微,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当你在荣誉和金钱面前想到的是教工的时候,那么,教工们就会想到同事,当教职工人人都能为他人的荣誉和利益作想了,那么,我们的学校里和谐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校长的胸襟宽广了,班子就会团结,班子团结了,干群就一心,干群一心了,师生就融洽,师生融洽了,学校就和谐,学校和谐了,事业就会兴旺起来。

校长的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

关于校长的素养对学校文化积淀的的影响,我们不妨看看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的一个基本观点:好教师就是一个好范本。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如此看来,说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学校师生的范本就不为过了。校长的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它既包含着作为人的基本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也包含着人文知识构建起的文化程度,行政管理经验积淀成的文化因素。这便是校长区别于其他单位的领导者的特质,因为他既是管理者,更是教育专家。作为管理者兼专家的校长,其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濡染力量。

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而作为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又是需要维护和可以塑造的。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校长不仅是设计者、指导者,更是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校长对学校事业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是作为校长特有的人文知识构建起的文化程度,行政管理经验积淀成的文化因素。因为校长的行政管理经验尤其是文化素养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校长本人的文化素养所产生的对于学校行为文化的认识与评价会不知不觉的演变成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标准和模式。当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处于进取状态时,学校事业的发展不仅强劲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这样说,校长的文化素扬,不仅影响着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而且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作力度。

校长的文化素养深厚,眼界就开阔,思想就灵活,校长就可以宏观地设计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路,校长的专业知识积累所形成的文化素养的特点,决定了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起的特有的文化内容,校长的文化品位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因为校长在文化方面的兴趣爱好,决定着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如果校长缺少或没有因文化素养而形成的动态变化,不断生成的思维,他就只能沿着学校固有的模式重复前人的经验,或干脆让其自生自灭。当我们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与这种修养相一致的文化眼界时,我们就可能打破固步自封的狭隘,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不断地从相关的事物中寻找参照物,看到自己的不足,探寻改进的办法和出路。当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慢慢的积淀和传承下去。

校长的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走方式

校长应当是一个思想者,要在自己的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但校长更应当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践行者,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思想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长期间,每天早晨八点整到学校走廊去迎接上学的孩子们,整个白天都用来做班主任工作、上课或听课,晚上则忙于整理笔记。在他当校长的30年间,他致力于跟踪观察和研究不同家庭的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对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始终亲自带着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重点观察和教育。每天听教师的一节课,关注一名困难学生,观察、记录一次学生的言行;捡起地上的废纸,换下坏灯泡,拧紧螺丝钉。苏霍姆林斯基正是通过这些具体实践成就了一番事业,影响了世界教育。

作为校长,我们的每一点思考,每一步设计,每一个行动都要能为师生所仿效。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思考、设计和行动去影响我们的师生员工,要用全新的理念去影响师生员工的理念,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一所学校,随着年月的前行,自然会形成它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这种传统和氛围,会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学校一代代的教师,一代代的学生。这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有健康进取的,也有颓废落后的。作为校长,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领班子成员、师生员工去甄别,去遴选。在甄别和遴选的基础上,努力张扬那些健康进取的文化,摒弃颓废落后的文化,在张扬和摒弃的同时,形成一定时期的全新而又丰富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在这样的文化特色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作为校长,我们的日常行为,应当力求规范而潇洒,儒雅而灵动,端庄而活泼。我们的管理行为,应当致力于建设与学校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制度建设行为,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行为、有利于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学组织行为、致力于创设师生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行为、着眼于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的校本培训行为,以及为人师表的示范行为、不倦探索的创新行为等方面躬身践行,为人表率。校长的日常行为,管理行为,必将影响着师生的日常行为,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全校上下步调一致,整体联动的行为,以有效的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如前所述,学校的行为文化,受着学校传统和社区文化的影响。勿庸讳言,传统文化,社区文化对学校行为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传统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对学校文化建设既有助力作用,又有阻力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意识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艰辛。因为文化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仅仅靠一个理念,一种思想,一次行动就可以见效的。学校行为文化的建设,校长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有了耐心和信心,我们才可能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不停的思考,不断的动作,在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成为有力的推进者。

总之,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关键在校长。校长的眼界有多高,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就会走多远,校长的心胸有多阔,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思路就有多广,校长的素养有多好,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就会有美,校长的行为有多灵动,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就会有多丰富。校长用心思考并躬身践行了,我们的校园必将是充满文化的,我们的师生员工的行为一定会是魅力四射的,更是充满睿智的。

4.用理念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

和企业管理一样,学校的管理面对“人群”,要提高管理的效益,改善并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激发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以人为本。学校本就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办学实际上就是办文化。恩格斯指出,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到头来不过是一堆笨拙的工具。学校文化正是那种在背后推动学校前进的组织精神。所以,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教育、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上,不能仅仅盯在方法的选择、规章的制定以及职能的运作上,而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文化的建设,创造一种推动学校前进的组织精神。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而作为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又是需要维护和可以塑造的,这些可以通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来实现,亦即成功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行为文化建设,首先是要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理念,进而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再通过我们去改变学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改变。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发展。在实施文化熏陶策略的过程中,校长可以秉承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开放的思路,敞开大门来办学,采用读书感悟、专家培训、外出求学、博客交流等立体式的策略来引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提升人生幸福指数,学校在教师培训上应该不遗余力,创造一切机会促使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有特色的名师。措施之一就是,借助专家的引领,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开阔了我校教师的眼界,进一步开启教师的智慧,点燃他们的激情。

为开拓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视野,学校还应该尽可能地将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带到有影响的学校去参观、培训、学习。同时,学校还应努力引进教研活动,如大市级的各种评优课、省、乃至全国的有关学术活动,让接受培训教师开阔眼界。

如何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除了专家的引领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学校要有一定的理论武装和战略思考。学校应给领导层发管理学方面的书,给教师发奖励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使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它的梳理、甄别、传承和发展必然会规定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行为,引领这些行为的发展与完善。

在“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应认真梳理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办学追求等,在师生践行中内化。对学校教育的取向进行思考。学校以“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为校训,倡导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境界追求,一种对完美境界孜孜追求的崇高精神。办学理念调整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育人理念提出“用智慧开启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时刻提醒着学校的每位教师:你应该怎样放飞自己的思想,怎样活跃学校的教育气氛,怎样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人才,怎样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开发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

5.用关爱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

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最终目标是改变师生的生命状态。它的效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人的各个方面。这当中,我们特别看重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文明举止、行为习惯等,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为人要儒雅,要有深度,要有知识,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得珍惜,懂得关爱,也就是所谓的文化人。

学校最大的管理并非纯粹管理人和事,而是要从符合学生人性的需要、符合学生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创设能影响学生行为的生命成长环境。因为环境是可以濡染人的行为的。

活动是理念的载体,活动是生命张扬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成长,走向成熟。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可以搞活动。首先,可以让同学们设计班旗,并对班旗的设计做解释,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同学们制定班规班训,在开学的时候由班主任向护旗手郑重地授旗,然后开展“我为班旗添光彩”的系列活动。在一学年结束以后,请同学们在班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在学校的档案室留存。

还有,学校可以开展“共同记载这一天”、“在故事中成长”活动,使师生对各自生命状态有一个了解、理解以及感动的过程;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使学生的眼界由过去的“卫生”、“纪律”一下子跃升为“文化”的层次。还可以通过读《弟子规》,每天给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一边跑步一边呼号等活动,激扬起学生生命的浪花。航模、书法、文学等社团活动也紧扣素质教育理念展开,真正起到了为学生生命得以健康、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舞台的功效。

学校的网络、实验室、运动器材应该是全天候向学生开放的。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身心才能得以舒张,智慧和人格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学校管理,一切措施,都应该从师生生命的发展着眼!网络学习,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对待网络,学校不能只是一味地堵,还是要学会疏。同时,充分认识学生生命的存在,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行为文化建设,最难的是课堂,如何使学校的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是行为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行为文化建设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种师生的“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体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彼此分享阅历、积累、心态、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个“生命场”里,蕴含着人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生命境界等持续不断生成的能量,这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的、多维度的、多因素的生命体相互作用和相互推进的,彰显生命光彩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不但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更要使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为他们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人生奠定基础。要分数,更得要能力!本着这一宗旨,学校应该实施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考虑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教师如何去教,讲究“相机而教”,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学教案”安排充分的自学内容,讲究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总结和反思。这也正契合了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学教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课堂观,即充分预设加动态生成的课堂观。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双方和多方的互动,主动创造和生成教学的过程。“学教案”强调在教学组织中师生的双向互动,要求教师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把师生生命的即时状态调整到最佳。当然,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建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学教案”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把教学内容区分为“应该帮助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学术水平”两个层面,结合“科学预设”与“有效生成”,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旨在摒弃过去的“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题海战术,强调的是教师静心研究教材和学生,依靠学生现有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多做文章,谋求学生的发展。

在行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极大的舒展,教师的成长也同样令人瞩目。

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既能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统一师生的价值观念,规范师生的行为,又使学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整体合力,极大地增强学校教育能量和办学自信,推动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二章 学校标识文化的建设

1.学校标识的内涵

标识的含义

标识,指任何带有被设计成文字或图形的视觉展示,以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递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标识”这个名称的内涵与外延,人们有着不同角度的理解,正确地界定标识的词意,有利于深入展开标识设计课题的讨论。《辞海》里注:“标识,即‘标志’”。而在“标志”条目之下有一段引文,摘自《水经注·汶水》:“赢县西六十里有季扎尔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叙述,标志而已”。

我国古代很早就在文献里提到了“标志”,依照《水经注·汶水》中的说法,古代的石碑就起着标志的作用。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中善注:“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标识与标志在中国古代是完全等同的,标识即标志。

从客观的现实来看,我国古代虽很早就有城市,但城市的结构是简单的,标识的主要功能在商业上。从字面上看,“标识”与“标志”两个词都有“标”字,“标”是表识,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方法,是记忆的一种符号或记号。但中国古代的造词也不是可以随意的,“标识”与“标志”两个词的后缀不同,在使用上有区别。“志”在古代通“帜”,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不但可以用一种形式来帮助记忆,也可以张扬自身的形象;而“识”字虽有时同“志”,但首要的意义在于“知道”“认识”,是要让人熟悉,记住。“识”字则除了“记住”的意义外,有“认得”“识别”的进一步要求,更多的是一种沟通。可能在古代“志”与“识”字同音,故有借用之嫌,所以,标识和标志既可以混用,也可以分别其特殊使用场合。标识与标志从本质的意思上差别不大,但在表达的方向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范围,前者所包括的领域更广泛一些,而标志应该是标识的一部分。

在现代城市中,标识与标志二者能否完全等同起来?虽然很多场合里已经混用了,但是在使用时出现明显不同的意义范围,“标志”这一名词较多地指向一类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号,作为某一类事物的表征;而“标识”既能代表图形类的符号,也用语表述文字,数字,方向标等记号,有着更广泛的使用领域,应该说,标志是标识的一个部分。

标识的作用

学校标识是以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学校理念、学校规范等抽象语意的具体符号表现。

学校的标识,是学校形象的标志,是学校的识别系统。学校的标识大致可分为外在标识和内在标识两大类。外在标识主要分为场所标识和符号标识两种。场所标识主要是指学校的各种空间的标示,如功能场所标示、道路名称标示、建筑物名称标示等。符号标识主要包括校名标示、校旗、校徽、校歌等。内在标识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理念或办学理念。学校的标识属于学校的形象设计(VI)系统。

学校标识文化分为基本要素系统与应用要素系统两方面。基本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学校校徽、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办公用品、交通工具、衣着制服、旗帜、标识牌、宣传橱窗、陈列展示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标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必须重视自己的标识,因为标识不仅属于品牌识别中的视觉识别范畴,它更是学校和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可使学校的品牌作用更容易地表达出来。所以,学校标识可以理解为象征一个学校的信念,是学校经营理念、文化特色、价值取向和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说,学校标识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图案,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师资力量以及其他一切软硬件设施,可以说,它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象征。

2.学校标识的重要性

在建筑方面

对于任何建筑而言,标识系统是其形象和身份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人性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的科学使用,能够营造良好的空间秩序,提高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率,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虽为配角,必不可少。

建筑是复杂城市空间中的一个单元,要想便于寻找,须有一个完整的城市标识导向系统。例如门号牌,就是一种地理资讯系统工程,便于消防、公安和医疗急救。而建筑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标识系统的有效引导。正如意孔呈像视觉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苏航所说:“标识是建筑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现代建筑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不可缺少的配角。”

在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建筑空间和信息环境中,标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是平面设计、金属加工制造、材料学、环境景观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的集成。现在国外流行的大型标识系统,正逐渐成为建筑室内装饰的另一种手段。

标识本身的图形、字体、文化符号等都是感情的载体,它们能够表现华丽、朴素、疯狂等多个主题,对建筑内部的环境交通线路和空间氛围的营造有一定的导引作用。这就对大型标识的支撑系统设计,即标识的外形、材料、结构和细部构造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型标识系统在商业空间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涉及面广,要求众多。

现代建筑标识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要保证建筑环境的完整性,以建筑环境为主,标识设计为辅。第二是要保证标识设计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同步,并确保三者风格统一。第三是要将标识设计融入建筑环境中,注意与其他环境元素的结合、互衬和对话,避免过度张扬产生唐突生硬的感觉。

看似简单的建筑标识设计,由于涉及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领域,因此,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目前国内设计师对建筑标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标识设计水平也相对落后。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物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无力提供先进的建筑标识设计。而国外的成熟做法是,标识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提供,一般的物业管理公司均有专门的企业形象顾问和专门的标识统一规范。

另一方面是审美水平还相对落后。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建筑标识的丰富内涵认识不足,将其功能简单等价于路牌,因此美观程度严重不足。此外,设计思路狭窄、经验不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标识更好地发挥作用。(3)提升品质,帮助经营和管理。

一个成功的建筑环境标识设计能够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不仅能帮助人们辨识建筑环境,而且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甚至能够起到帮助经营的作用。

楼盘的设计理念覆盖范围很广,我们在进行楼盘标识系统设计之前,会先综合考虑楼盘的品牌定位、消费人群、销售价格等因素,最终确定与其相符的标识系统的定位。此时,标识系统就不仅是一种导向系统,而且是一种楼盘销售的辅助手段。

适当的位置、精彩的标识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出色的标识系统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并能产生经济效益。标识系统不仅完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展示了建筑物的审美内涵。可以说,建筑与标识系统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和谐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提升建筑的内在品质。

在品牌方面

每一天,我们都要与品牌这个词有意无意的打交道,尽管大多属于消费品,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或者说属于企业范畴,但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失望和期望,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品牌,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

品牌间的竞争,是实力、服务、文化和形象的综合竞争。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机制向更广领域渗透,品牌的形象战略已由企业延伸到教育机构中。当教育品牌已经成为争夺社会资源、政策倾斜、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和生源的价值砝码时,其品牌的形象识别符号,也成为了竞争的文化要素之一。

标识,按照使用的功能可分:商标、徽标、标识、企业标、校徽、文化性标、社会活动标、社会公益标、校庆标、院庆标、服务性标、标记、符号等。作为人们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在,是品牌文化的浓缩和定格。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和识别力也是通过一个容易记住并立刻区分的标识而建立起来的。

校徽、院徽、园徽、实验室标识等教育品牌机构的标识同样要能够触发人们的感觉,开启人们对该机构品牌的联想。它的设计图形并不是一些视觉要素的随意拼凑,必须能够用视觉语言表达出理念、文化的象征意义,将教育的专业特征及背景内涵表现出来,从而使受众通过视觉符号的信息传达增进对认知对象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在医院、商场、公园等建筑内,找不到目的地急得团团乱转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建筑标识,已有标识不够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英汉翻译错误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大学的快速发展,各院校都力争声誉和地位得到相应提高。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它的环境具有典型性:(1)是校园中的人群虽然主要是学生,但导向标识系统通常是第一次来学校的人或者对学校不太熟悉的参观者才使用的。(2)是校园环境中教学机构繁多,科研机构林立,还有各种行政楼、后勤管理部门等,加之校园的建筑规划因为长时间的改建,有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性。(3)是校园有自己的形象和氛围,导向标识系统应该与这种氛围相和谐。其中,大学校园如何满足在校师生及其他进校人员能够快速、顺利找到目的地的要求,已然成为各大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校标识就是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对大学中所有与导向有关的资源以系统化的形式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规范和科学的导向标识体系,并传播与推广运用。

作为大学形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标识导向系统通过视觉设计与行为展示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作用体现在:(1)是系统的学校标识导向系统能够方便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2)是统一的学校标识导向系统能够彰显校园文化气质,加强在校师生的文化认同感。(3)是学校标识导向系统对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学校标识导向系统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3.学校标识的文化内涵

教育已处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的今天,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缩写,直译为“企业形象规范体系”,是指一个企业为了获得社会的理解与信任,将其企业的宗旨和产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公众而建立的视觉体系形象系统。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与纯商业化企业有着本质区别,但CIS的成功范例充分说明了其强大而独特的功效。因此,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和学校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学校以一种特定管理理念的规范化的整体形象出现,将成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CIS学校设计是以学校定位或学校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以学校内部管理、对外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其他以视觉和音响等为手段的宣传活动在内的各个方面,进行组织化、系统化、形象化的综合设计,力求使学校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产生出良好的学校形象。

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参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可以促进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条理化,趋向符号化。一切复杂的事情如能通过简单的符号来表达,问题往往就容易解决。

符号化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界定学校内外的责任和义务,使学校管理在各个方面能有序高效地运作,建立起学校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使学校能够在同行业中彰显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学校标识文化的构成

CIS最初虽是为企业设计服务的,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管理理念同样不可缺少。企业CIS理念亦有许多值得学校借鉴的内容,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对CIS的理解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理念识别系统,即学校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等。二是行为识别系统,即学校校训及各种规章制度等。三是视觉识别系统,即学校的整体视觉形象。

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通常会受到高度的重视,在全校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在此不再赘述。而视觉识别系统领域,各学校虽然也做过大量工作,但大都没有整体的规划或没有系统地执行,故尚有很大的可开发空间。事实上CIS系统的各分类系统之间的划分,并无绝然分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

学校标识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大学学校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不同学校的个性和文化性。由于学校标识导向系统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所以校园文化必须融入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中。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核心,要想研究大学的校园文化,就要求对学校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校史。

大学建设发展的历史,是校园文化沉淀的河床。通过对校史的了解,可以理清学校发展的脉络,可以了解影响学校发展方向的各种思想,可以纵向的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历程。(2)校训。

校训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的体现,反映了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对学校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学风建设。

学校的学风建设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校园文化一定形成优秀的学风,同时优秀的学风也体现着优秀的校园文化。(4)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中,社团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组织。积极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增加知识,还能丰富校园文化,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5)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是体现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式。一个有特色的大学必然拥有特色的建筑环境。比如,合肥工业大学,由于其是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学校的教学楼被设计成类似工厂的形象,还有东风广场、斛兵塘等都体现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

一套没有结合校园文化设计的导向标识系统,就不能被生活在这种校园文化中的师生所认同,同时,这样的学校标识导向系统也不能与处处体现校园文化的环境相融合。所以学校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必然不能忽视校园文化这个重要因素。

4.学校标识的文化特点

信息特点

一个好的标识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真、善、美、奇、特、时、通、整、合。所谓“真”,即清晰、直接、信息准确。在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瞬间抓住有效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善”指的是亲和、动人。“美”,是视觉设计上体现的美感,不同的城市与文化环境下设计的美学特征和与此相关的风格能体现这一点。“奇”讲的是与众不同、出奇制胜。“特”就是特色与特别。“时”突出的是时效、时代感,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通”即通用、适用,在不同空间中能够普遍地有效地传达公共信息。“整”就是整体性与整合。“合”即和谐性。

在现代的信息图形的表现与传达方面,不同的介质传达不同的内容,在表现形方式上,从传统的平面到立体,空间和多媒体等等表现形式。新兴的材料与技术在表现形式与传达语言上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在现代信息传达中,主要有两种渠道,文字传达和图形传达。特别在信息标识方面,信息图形的表现力更加直接与强烈。尤其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最容易识别的是一些基本的图画,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深刻的体验。视觉的感受从图形与图像上升到思维上的理解和感知,这对语言和文字的信息是个有效的补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标识在功能上应该表达的更加得体,特别是我们在旅行当中会发现有些机场或者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在这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某些语境下,信息图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把每个信息综合化、条理化,比如地、平面图和表格的处理。

艺术特点(1)人性化。

相对大众群体,社会中弱势群体也需要获得某些信息的认知,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他们对信息的感知的高度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设计师普遍希望把东西做得巧妙、雅致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另外一些因素会导致信息传达不畅。例如,很多年老的人,他们的视力不好,而且有的时候环境的光线不是非常的有效,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一个有效的传达距离和传达效果。在发达国家法律上有这方面的规范,我们也能从案例上能看到公共设施上对他们的考虑。(2)安全性。

标识提供的安全性的提示应用也非常多,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有些就与交通工具道路标识有一定关系。标识提示一种社会行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伤残人的设施等等,对于现代社会,符号可以超过语言的障碍,进而取代口号标语的说教。(3)公共性。

中国城市近些年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国际交往的频繁,增多了标识的应用。针对不同的环境、文化和人群,符号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更广泛地被人接受。(4)趣味性。

它让很多平庸的平常的街道变得非常有活力。这是个法国一童书店的标识,即使书店已经关门,行人还常常忍不住要看一眼。尤其在文化或者艺术区趣味更能耐人寻味。

标识是信息时代的文化体验,某个人进入一种环境的时候,会通过一些细节去感受整体的氛围。我们第一时间接触的可能并不是人,而是所面对的提示性的环境。我们也看到,在交通上的指示也逐渐变得丰富,中国的城市化越来越快,城市越大,交通就越复杂,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标识来提示过路者避免发生一些事故。

红绿灯是被广泛认知的交通标识,人行符号也有一定文化的代表性。巴黎的典型的人性横道提示符号很有意思。创造者在最初设计它的时候,就是为了避免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盯着一个静止的图画,觉得无聊,设计是一个叉着腰的V字型的,非常有个性,体现了城市的艺术气质。(5)有效性。

不能因为追求新奇而哗众取宠,平庸的标识也不会受到青睐。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在进行地铁建设,标识大多平庸,没有特色,克隆现象严重.甚至起码的功能也难以实现。不符合城市现代化,反映地区文化的需要。

马来西亚首都机场的标识系统,这里是三大宗教和三大人种汇聚的地方,标识在这里融合了马来文、中文、印度语与英文等。这里有很多种语言的标识,但是所标示的面积是有限的,而且信息会越来越多,有些也很难表述,图形符号就再一次显示了它跨越语言障碍的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