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领导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15:59:07

点击下载

作者:段誉,毛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清华领导课

北大清华领导课试读:

前言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曾经说过:“假如你能用行动激发他人拥有更多的梦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或者成为伟大的人,你就是一个领导者。”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信息时代,领导力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存在,领导者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即便部下只有一个人,你也是领导,你的一言一行将对部下和团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企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命运。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都已走过了百年历史,作为国内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它们一直是治国精英、科学大师、兴业之才等成功人士成长的摇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蔡元培、冯友兰、胡适等学术大家,曾领导了一个时代的人文思潮;而李彦宏、俞敏洪、张朝阳等则是当代信息化浪潮的引领者……这些人的成就无一不体现着这两所高等学府百年历史中所积淀下来的独特精神与处世准则。与此同时,他们也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传承和丰富着这两所名校的精神内涵。

领导者与员工的差别绝不仅仅在于职位方面,更在于个人修为、品性能力以及处世方法。

领导者应该大度宽容、襟怀坦荡。如此才能容下各色人物并为己所用,以自身的言行赢得他人的信服,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拥有让他人追随的力量。

领导者应该乐观坚韧、眼光深远。如此才能让团队在挫折与低谷中仍然拥有向上的正能量,才能见他人之所未见,为团队、企业找到未来的方向。

领导者还应该处变不惊、理性客观。如此才能在企业或者团队面临危机的时候仍能镇定自若,做出理性的判断;在面对利益纷争的时候,能客观公正、处事果断。

做到上面这几点并非易事,因此本书精选了北大、清华学人的精彩语录,为读者指点方向、提供指导。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语录的深刻内涵,我们还搜集整理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践案例,使读者可以从中受到触动和鼓舞,反思自己的言行,找到提升自己领导力的方法和路径。

在本书的策划与创作过程中,编者得到了李少聪、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振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第一章 地低纳百川,人谦容千贤

1.天不言自高,海不言自深

不要提什么“国学大师”,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的泰斗,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语言,但他始终以普通人的姿态说话做事,他说:“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谦虚和低调,老子一生道隐无名,推崇水的品德,认为“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总是往下流,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告诉人们要学会谦逊和保持学习的态度;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才请得孔明先生的辅佐。“满招损,谦受益”,作为领导者,身份和地位越高,姿态越要低,这样才能赢得众人的敬重和信赖,赢得他人的衷心相随,实现自身价值的倍增,所谓“地低纳百川,人谦容千贤”。百度公司现已拥有超过6亿的注册用户,但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却一直低调做事,在媒体上不经常露面,所以关于他个人的新闻要少过其他知名企业的CEO。他说:“一个产品真正做得比较成熟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在产品成熟之前,过多的曝光,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是做搜索引擎的技术公司,如果很早就让很多人知道了百度,却发现它还不如别的搜索引擎好用,那反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无论创业期间还是百度上市之后,李彦宏都坚持用一种低调务实的态度来带领百度。一天,李彦宏如往常一样处理工作邮件,一封题为“请求李彦宏师兄为北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赐言”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是一名北大学弟发来的邮件,这位北大学生正编写一本反映北京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征文集——《我心所依》。信中,学弟希望李彦宏能以北大杰出校友的身份为书作序。李彦宏当即为《我心所依》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并以个人名义为母校北大捐款1000万元,成立了“李彦宏回报基金”。但无论是他个人还是百度公司都对这次捐款事件始终保持低调,这恰恰也符合李彦宏的做事风格。

低调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有谚语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海不言自深。”天地虽没有说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们都看得见天地的高旷宽广,是天地养育了万物生灵;同样,真正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东汉的刘昆,在光武帝时期做江陵令。传说有一年,江陵县连续发生火灾,每次只要刘昆向火叩头行礼,火就自动灭了。又有人传说,后来刘昆做弘农太守时,当地的老虎都背着小虎渡河跑了。光武帝听说这些之后很惊异,提拔刘昆做了光禄勋。光武帝问他:“你做江陵令的时候,叩头熄灭了火;做弘农太守时,老虎带着小老虎逃走。你究竟是推行了什么样的德政呢?”刘昆回答说:“这不过是碰巧罢了。”皇帝身边的人都笑他老实愚讷,不会自夸,光武帝却感叹道:“这才是智者的话呀!”于是,叫人记在史册上,用来警醒世人。

真正的谦虚不是表面的恭敬、外貌的卑逊,而是发自内心的谦和。有一个成语叫“静水深流”,是指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平静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人能够知道,或许是一片碧绿静水,也或许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无论怎样,其表面都不动声色,一片宁静。

作为领导,也要有大海的胸怀,有能力更要有定力,此乃“贵而不显,华而不炫”。

2.审时度势,屋檐之下,头不可不低

再矮的人,也需要屈身。——吴晗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苗家人的房屋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屋子里面可以有几十个低低的房檐和高高的门槛。对于外乡人来说,即使是空手走在这样的屋子里也会经常碰头,可是当地人背着沉重的背篓,却可以从容出入。其原因就是当地人走路总要低头,以便看清楚脚下的门槛,不至于摔跟头。《孙子兵法·军形篇》中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作为领导者,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谨以安身,为了不摔跟头,要学会低头走路,低头处世,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以免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低头不是妥协,不是退缩,也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暂时的退让,是巧妙的迂回,是对新的崛起的等待。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一次,年轻的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正年少轻狂,一路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踏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不住地用手揉搓。这时,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不过,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从那以后,富兰克林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终生信守的准则。

在很多人看来,君子自当傲立于天地之间,决不可低下倔强的头颅,殊不知,很多时候,低头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雷墨说:“低头是需要勇气的。”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低头不是怯懦,而是谦虚谨慎的一种表现。低头,无疑是一门为人处世的艺术,一个领导者,不能不学会这门艺术。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谓的屋檐,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就是不可改变和对抗的现实,做人不可没有骨气,但做事不能总是高贵的地仰着头。生命的负重太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负重。低头,不与之正面对抗,而是在暗地里积蓄力量,想办法突破困境,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在李开复的书——《做最好的自己》中,有一个讲述他自己低头的故事。小时候有几件事情让李开复认为自己很有政治方面的天分。一是在读小学时,他领导班上的同学检举老师对学生罚款甚至侵吞班费的行为;二是在读中学时,李开复写了一篇政论——《漠视——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敌人》,并因此获得了全州作文竞赛的一等奖。那时,李开复立志成为一名律师,所以在大学里,他选择了攻读政治学。不料,后来的情形完全不像当初想的那样,李开复在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成绩也不好,最令人沮丧的是,李开复感觉不到激情和动力,在政治这个领域里,李开复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没有任何投身政治的激情,还很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手段。一方面是自己从小的理想,另一方面是自己不适合念政治专业的现实,李开复有点纠结。最终,李开复选择向现实低头,不再执着于儿时的梦想,放弃政治和法律专业的学习,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计算机科学,开始了在计算机领域的崭新人生。

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被现实鞭打得遍体鳞伤之时,我们不妨也低下头,看看自己是否走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作为单位的领导,在发现自己决策错误的时候低头,是一种涵养、一种气度。低者为王,低头能帮助我们在职场中避开更多的阻碍,得到更多的支持。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其他陶俑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跪射俑却大多保存完整,不必人工修复。仔细看,就连衣纹和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为何可以保存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落、土木俱下时,首先被损害的必定是高大的立姿俑,就像那句“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呢”所说,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加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曾有人问一位哲人:“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哲人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却只有三尺,那我们岂不是比天还高?”哲人笑道:“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立于天地之间,必懂得低头。”的确,低头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低头,就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诚挚,以谦诚的心做人处世,是领导者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真理。

3.把权力和人格魅力结合在一起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周国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当代作家

有句谚语说得好:“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谦虚是一种饱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高明的为人处世原则。人格无贵贱,人品有高低。一些领导人喜欢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父母官”,对下属总保持着“高人一等”的傲慢姿态,虽然外表威风,实则不会赢得下属真心的信服。反之,一个不摆官架、低调谦逊的领导者,看似少了些官威,却更容易树立较高的威信。

领导者应该具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的品性,把才智和谦虚结合在一起,把权力和人格魅力结合在一起,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团队中的普通一员。松下幸之助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他23岁开始独自创业,29岁就成为日本最高收入者,让松下幸之助取得长足进步和辉煌的,不仅是他过人的才智,更有他谦逊的作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松下幸之助在事业上和生活上都遇到了挫折。虽然不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状况,但他却不断地反思,反省自己造飞机、制木船的最初动机,是因为年轻气盛,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自我批评。几年之后,由于管理得当,松下公司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松下幸之助没有显露出一个掌权者的傲慢,反倒将功劳归于下属和社会,他待人接物比以前更加谦逊。当松下公司取得令世界都瞩目的成就之后,松下幸之助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以业界的小字辈自居,他也没有把松下当成大公司,而是将它当作一家刚刚起步的新企业。

谦恭低调是一种魅力,是对他人的尊重,使人感到亲近和可以信赖,一番谦虚的话远比傲慢的夸夸其谈好得多。一个聪明的管理者肯定是一个谦恭的人,说话做事保持谦虚的姿态,擅长赞扬别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缺点。

不要认为自己是领导就比下属要高明得多,那样想是愚蠢的,就如同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色彩,失去了客观评价别人的机会,也失去了别人对你的尊敬。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靠着平易近人、谦逊低调的领导风格,赢得了所有美国人的尊重和拥戴。一天,华盛顿微服私访,身着一件普通大衣走在街上。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下士正带着士兵筑街垒。只见那位下士双手插在裤袋里,站在一旁,对抬着巨石泥块的士兵们喊:“加油!”可是,那巨大的石头还是没有放到预定的位置上,士兵们用尽了力气,石块眼看着就要滚下来。这时,华盛顿疾步跑到跟前,用臂膀顶住石块,才让石块终于放到了预定的位置上。华盛顿问那个下士:“你怎么光喊却不一起搬石头呢?”“因为我是他们的领导。”那位下士很傲慢。华盛顿笑了笑,解开大衣纽扣,露出他的军装,笑着说:“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在抬重东西的时候,你也可以叫上我。”那个下士这时候才明白自己遇见的是谁,顿时羞愧难当。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放下身架,放低自己领导者的高姿态,不仅能体现出风度和修养,还可减少一些矛盾冲突,更能得到员工们的支持,博得他们的信赖,获得更多的好感。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华夏子孙谦虚的态度,高明的领导知道谦虚的智慧,对朋友谦和是和善,对下属谦和是体恤,对客户谦和是恭敬,对陌生人谦和是风度。谦和低调、不傲慢,会让领导者与人之间的矛盾减少,增加亲和力,更好地拓展、维护人际关系。当个谦谦君子吧,拒绝傲慢,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些。

4.给他人机会,就是在拓展自身空间

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端木蕻良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

很多人的自我表现欲望过于强烈,或者是出于对别人的不信任,所以他们事必躬亲,热衷于一个人表演,而不肯给别人机会。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马云说:“CEO的本事就是会用别人的脑袋。”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有限,高明的领导者就是要会用人,发挥别人的长处,而不是事必躬亲。假如领导把企业经营当作一项事业做,就更要给他人机会,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使得基业长青。北宋开宝八年,吴越王钱俶与宋太祖赵匡胤在南唐金陵会师。一次,钱俶入朝觐见宋太祖。吴越国虽然地盘不大,却是块不折不扣的肥肉,宋朝大臣纷纷建议宋太祖把吴越王扣押下来,这样,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君王的吴越国就是大宋朝的囊中之物了。经过深思熟虑,宋太祖最终决定还是让吴越王回江南。临走前,宋太祖给他一个神秘的匣子,告诉吴越王:“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钱俶不知宋太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回到吴越国,立即打开了匣子。他看完后惊恐万分,原来匣子中装的都是宋朝大臣们劝皇帝扣押他的奏折。从此之后,吴越王对宋太祖的不杀之恩感激涕零,吴越国也对宋朝廷敬重有加,岁岁进贡,在此后的征战中,钱氏一族更是惟大宋朝马首是瞻。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一代,更是主动要求把吴越国归中央政权统一管理,宋朝没有花费一兵一卒就把吴越国纳入了囊中。

当初要是宋太祖采纳群臣的意见,把吴越王扣留下来,那么,吴越国的将士们肯定会拼死抵抗,即便最后勉强得到了一块地盘,宋朝自己肯定也会遭到重创。宋朝初建,宋太祖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不想这样,国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战争。所以,宋太祖给了吴越王平安回去的机会,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兵不血刃收服吴越国的机会。给别人一个机会,敌人变朋友,何乐而不为?

在企业管理中,给别人一个机会,为的不是敌人变朋友,而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代表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这也许就是领导的本质所在。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做事很高调,总是习惯把自己的重要性无限地扩张,喜欢大小权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统统自己动手,只把员工当助手,造成自己整天忙得像只无头苍蝇。而低调的管理者恰恰相反,他们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知道哪怕自己的能力再强也还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把一些琐事交给下属去做。

一个人只有一双手,一天即使不睡觉也只有二十几个小时可供使用,因此,领导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必须要授权给下属。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只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必须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借助他们的才能和智慧、群策群力,这样才能逐步把企业推向前进。再能干的领导,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能力,这是一家企业发展的最佳道路。

有人在应聘时说:“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份精彩。”作为企业领导,如果你想走得更远,就多给下属表演的机会吧。

5.才华不逞,方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研究学问,一方面要能独立思考,不受古往今来任何成说的束缚;一方面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学识寡浅。既要有创新的勇气,又应自视歉然、深感自己的不足。——张岱年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菜根谭》里有两句关于才不外露的经典论断,第一句是:“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说的是君子的才华应该像珍珠美玉一样含蓄内敛,不轻易炫耀。第二句是:“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说的是君子要才智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一个懂得收敛、懂得隐藏的人,才是一个可以担得起重任的人。

神话中的龙可谓是天地间的神物,力量强大,但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常隐藏自己,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实,这就是龙的韬晦之计。三国中,刘备就是韬光晦迹的人中之龙,最后才有三足鼎立之势。

韬晦之计是指羽翼尚未丰、战机尚未到时,隐藏自己,减少别人不必要的关注,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今后再战。《孟子·尽心下》中记载了一个因光芒毕露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故事。学生盆成括刚在齐国做了官,孟子就断言他的死期到了。没多久,盆成括果然被杀掉了。孟子的学生很奇怪,觉得老师太神了。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不知道谦恭,处处锋芒毕露,容易遭别人的妒忌,必会惹来杀身之祸啊。”

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因此,胸有大志的人善用藏巧用晦的处世应变方法。

高明的领导懂得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藏起来,放到该表现的地方去表现,而平时就让下属自己去表现,要知道,大智若愚型的领导才是真正受欢迎的领导,他们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无声无息之中,掌控好企业的一切。

6.静时收敛,战时现本事

越是冬天越要让自己更冷静,环境越是恶劣越应该交流。——王志东毕业于北京大学,新浪网的创办人,现任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子·九地》中有一个军事战略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指军队没有行动的时候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旦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商业竞争中和为人处世上。

历史上,有不少成功地运用此计谋而克敌制胜的例子:姜太公钓鱼,终于待到周文王上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得天下;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但终成为大将;少年玄烨任凭奸臣作恶,但数年后毅然智擒鳌拜,开创康乾盛世……他们收敛锋芒,隐蔽自己,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都是静时收敛,战时现本事。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永远知道,韬晦仅仅是手段,待机只是策略,而战胜对方才是目标。在待机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敌我双方的变化,一旦时机到来,就毫不犹豫地奋力出击,一举克敌制胜。

在韬光晦迹的时候,聪明的领导者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凡事以计谋取胜,知道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计谋,而这韬晦之计,往往比用其他计谋更胜一筹。沃伦·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他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一句话:寻找超级明星公司。他说:“我们始终在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大公司。选择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获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如果找到符合安全边际的超级明星公司,巴菲特就会果断出手。巴菲特告诉我们,再优秀的超级明星公司,也必须等到股价下跌到合理水平的时候才值得买入。巴菲特的老师,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经传给巴菲特的最重要的投资秘诀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指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估值形成的差额,安全边际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预防估值出现失误,减小风险。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是等来的,等来了时机,巴菲特就会大笔出手。

静时隐藏自己的本领,保证自己不成为出头而被人打的鸟儿。等到时机成熟,再大展身手,奋力出击,一举获得全胜。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时而需静,时而需动,时机到了才从容出手,欲擒故纵,兵不血刃。作为领导者,只有这样,你的领导能力才会不断提升,业绩才会节节攀升!

7.不急于一时,大度方有大收获

你豁达了,也就收获了。——黄侃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一位智者所言,老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是人们从未因此而认为鸡比老鹰矫健。领导者获取利益不必急于一时,有时候先退一步、让一步,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

老子崇尚无为而治,以退为进,最终取得自己预定的目标。所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是策略,是远见,是为实现最后的胜利。当年,美国雀巢公司打算在东南亚某处建立一家奶制品厂,雀巢公司派人先去考察,考察的结果让公司的高层很是郁闷:那里的奶牛常常染病,所以家养奶牛的牛奶只够自给自足,根本没有多余的牛奶用来出售。面对此景,雀巢公司的高层们经过讨论,没有去要求村民们多养牛,反而告诉村民们:“我们将在这里设立免费的服务处,向你们提供治疗奶牛疾病的药品。”当地人听后无不欢呼雀跃。结果可想而知,当地的奶牛不再容易染病,牛奶出售量猛增,村民也因为有牛奶可以卖给雀巢,开始大量养牛。而雀巢公司也成功建立了奶制品厂,没有花费太多的物力、人力、财力,就在当地取得了成功。

获取利益的途径有很多种,高明的领导会选择花费最少的资源去换取最大的收益。

退一步,是为进十步,无争,是为最后的无人可以与我争。这种忍让,这种退步,这种不争,不是无条件的软弱可欺,而是一种难得的雍容大度,是一种宽厚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美德。不争一时,是为了争一世。

会拉弓射箭的人都知道,只有先把弦往后拉满,箭才能射得更远。

巨细必争的领导,表面上看,争取到了他认为不错的机会,但实际上失去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即使眼前会失掉一些东西,以后也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领导者只有目光长远,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计眼前得失,才能成就大事。

第二章 襟怀坦荡,养一腔浩然正气

1.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费孝通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不错,世界上最柔也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水,它可以细水长流,也可以滴水穿石。而道德就像利万物的水,润物于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其他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牛根生说,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想赢一时很容易,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领导魅力的源泉。在一次与大学生的对话中,新东方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俞敏洪问:“如果你想做一个完全被别人信任的人,那么你需要有什么样的品格?”在座的学生立刻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圣人的品格,有人说是待人诚恳、真诚,有人说是讲信用,有人说是宽容、诚信,有人说是有亲和力……在答案被俞敏洪一一否认后,他说出了被人信任的真正原因:“其实被人信任的能力背后包含着所有最高道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经过大学四年生活,毕业以后,要想让你的同学都对你表示信任,有什么事情都来找你,遇到好的机会时,也都会想起你,你就需要在人品方面建立起极高的威望,只有在人品上有极高威望,才能被人委托和信任。为此,你要具有很多品格,包括善良、宽容、理解、真诚、正直、乐于助人、善于分享、无私大度。”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崇高的精神境界,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公司的领导人,要是没有这一点基础的德行,没有一点大度,何以服人?

影响力是影响并改变他人的态度、价值观、信念或行为的能力,可以用对方表现出的行为或态度来衡量。权力和道德都对人有影响力,权力对人的影响力具有支配性,是直白的,是被动的,而道德的影响力更加潜移默化,更加具有渗透力。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最初,刘备集团较弱,曾经一度寄曹操、袁绍、刘表之篱下,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但是,刘备最终依靠自己的谋略和品德,赢来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和谋臣,这些人忠心耿耿地集聚在刘备周围,使刘备集团最终与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形成鼎足之势。刘备遵循的正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发扬“德治”和“仁政”的精神,时时“以德服人”,影响臣民,征服百姓。《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刘备依靠“德治”,赢得了臣心和民心,铸成了他的一生大业,足见其贤德之君的风范。作为现代的企业领导者,更要明白厚德载物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以人为本,理解和尊重下属和员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才能受到公司上下的尊敬和支持。道德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拥有道德影响力的领导,才能在职场上真正地“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一些领导说“端我的碗,就要服我管”,“谁砸我的锅,我就砸谁的碗”,这虽然也可以让下属顺服,但这样的影响力仅仅是权力之下的奴役,下属们的“听话”也仅仅是摄于领导的淫威。俗话说:“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没有道德作内驱力的权力,不是真正的影响力,没有道德作精神食粮的领导,不是真正的好领导。

2.清正廉洁是为官做人的第一底线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北大文化奠基者,近现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兴之主”的汉宣帝宣扬“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他曾下诏百官廉洁公平、勤于政事;宋代名臣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清雍正皇帝强调“吏治不清,民何由安”,并积极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正廉洁,不仅被视为“国之四维”,还被誉为“仕者之德”。明朝时有个官吏叫吴讷。此君以“散慎直廉,不务矫饰,议论举指,自耻诡随”而称誉古今,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题诗拒黄金的故事。在当时世风日趋腐败的情况下,吴讷却出淤泥而不染,始终节俭清廉。明洪熙元年,吴讷担任南院佥副都御史,史称“吴御史”。吴讷为人憨厚耿直,清正廉洁,让奸赃不法之徒感到“自然消循摧泪”。一次,吴讷巡抚贵州,返京时,地方官员送他黄金百两。吴讷对这种行贿之举十分反感,接过贿金并未启封,只在上面题诗一首后让来人将诗与黄金带回。吴讷的题诗是: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是吏治严明、官风清正的朝代,必然繁荣昌盛。为君的,把清正廉洁看作是盛世特征;为臣的,把清正廉洁奉为做官之道。于谦有句诗写得很好:“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唐太宗说:“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莫贪、手莫伸,不要贪图荣华富贵,清正廉洁是领导者的第一底线。

思想底线,用信念来守护;道德底线,用良心来捍卫。坚守自己的底线,一点一滴建树自己的高尚品德和志趣,这样才能厚德载物、民心所向,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后汉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位叫子罕的清廉大官。一日,有人把一块美玉献于他,他却拒而不收。献宝者说:“此乃珍品,价值连城啊!”子罕答曰:“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们还是各安其宝,否则我们两人的宝都失去了!”

是的,不贪为宝,清正廉洁就是宝,作为一个成功而有道德的领导人,千万不要弄丢这一份千金不换的宝贝。干净做事,清白为官,简单做人,两袖清风,才是领导者的追求。

3.心存公正,方能取信于人

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孙陶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拉卡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商鞅立木为信,巩固了变法的群众基础;包拯公正无私,被誉为一代清官,为人们所爱戴。而贾雨村徇私枉法、“葫芦官乱判葫芦案”,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和珅假公济私、营私舞弊,到最后落得家破人亡。为领导者,心存公正方能取信于人,而徇私枉法只会使你失信于民。

在公平的前提下,人们才能进行交流协商;在公正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才能有进一步的信任感。公平、公正是赢取信任的关键,对于领导来说,群众的信任是领导之基,有了群众的信任,各项事情才能顺利开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看不到的地方,没有看不懂的事理,对领导者来说,公正办事、公道用人,对人对己皆有好处。对人是选贤任能、成就事业,对己是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心存公正,方能取信于人,唯公是举,才能对得起群众、经得起检验、担得起重托,这样的领导才能树立起威信,赢取人们的信任。一代雄才孙权小时候曾花钱如流水。千金散尽之后,心腹们给孙权出主意说:“去找担任财政总管的吕范借点钱花。”吕范得知孙权之意后,深施一礼,说:“钱是有的,但是你要花钱也必须走程序。你先写一份报告,找你哥哥批一下,然后无论要多少钱,我立刻照付。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批示,我可没权力给你一文钱。”于是孙权又去找哥哥孙策要钱,结果遭拒。没得到批示的孙权放出狠话:“掌了权,定杀吕范。”两年后,孙权当上阳羡县令,仍喜欢一掷千金,经常公款私用。一天,孙策突然对孙权的开支进行审计。幸亏有一个叫周谷的心腹为孙权做了假账,才蒙混过关。孙权虚惊一场,说:“真正掌了权,一定让周谷管账。”然而最后,孙权统管国事后没有像自己许诺的那样聘周谷为财务大臣,却重用了吕范。

做事公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为人公正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作为领导人,一定要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公平不是曲从众意,公正也不是无原则迁就和平衡,公正与公平,其实是领导者心中的一杆秤。

4.正人先要正己

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取决于他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清代著名作家严遂成的名著《明史杂咏》里,有这样的记载。

一次,明太祖朱元璋闲来无事,于是给大臣们出了道题——天下间什么人是最快乐的?

有人说,是功高盖世的大官,有人说是金榜题名的状元,有人说是游山玩水的行者,有人说是富可敌国的名门望族,朱元璋听后微微摇头。这时候,翰林院编修方孝孺微微一笑:“天下人唯守法者最乐。”朱元璋满意地说:“见解甚是独到。国有国法,民有民则,无论太子还是庶人,只要人人都能够遵守法度,恪于自己的行为,那天下就都是快乐的人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需要法律来维护安定,一个企业需要规章来维持秩序。历朝历代,许多掌权者都宣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的都是一个道理:规则需要每一个人的遵守,特别是作为高层的掌权者,更是正人先要正己,若是领导们不以身作则,那么这个企业只会上行下效、一片混乱了。三国时期的某一个秋收时节,曹操率军出征,意气风发,不过他很细心地发现,在行军过程中,沿途百姓都因害怕战乱躲到深山老林。曹操觉得不对,这样庄稼都没人收割了。于是,他告诉百姓,自己出征是为民除害,绝不会骚扰无辜百姓,为了获取民心,他更是下达命令:现在正值小麦收割时节,如果有任何人的马匹践踏了麦田,立即斩首示众。事有巧合,法令刚刚颁布下去,曹操自己的马就因为受到惊吓跑到老百姓的麦田里去了。负责执行命令的部下将曹操的马抓来,一时不知作何处置。曹操说道:“我亲口下达的命令,要是自己先破坏,那谁去服从、遵守呢?我不守信用,如何统领部下?”说完,曹操就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见此情形,众将连忙劝阻。曹操见状仍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堂堂一国丞相犯法,也该和士兵同罪。奈何现在讨贼要紧,这次只好作罢,但我还是要自我惩罚。”说着,曹操把自己的头发割掉一大绺。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里,老子强调的是“行”的重要性。正人就要先正自己,律人也要先律自己,一个想要指挥别人的人,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言行,才能有更好的说服力。曹操面对自己马匹的违规,要自刎以示自己以身作则,虽然这其中不乏作秀的成分,但是至少让部下们看到了他的决心和公正。

在一家企业中也一样,高明的领导人应该具有曹操这种以身作则的气魄。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自己下达的指标和命令,自己都要严格遵循,一旦违背也应该像下属们一样接受惩罚,从而让下属们为之信服,为之感叹,为之赞赏。高明的领导会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公正不阿来领导下属。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破窗效应”:一个有很多窗户的房子,如果有人把一扇窗子打破,那么用不了多久,其他窗子就都会被人打破。在公司中,这个效应也被广泛运用,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命令,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企业才会健康发展。领导一定不要出现自己打破第一扇窗户的失误。

5.心底无私天地宽

克服自私心,克服自己的利害心,便可走上仁爱的大路。——傅斯年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三国时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忠臣诸葛亮,以治军严谨、公正无私而著称。当年,他的爱将马谡违背了军令状,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诸葛亮不顾众将的劝阻,忍痛“挥泪斩马谡”,他也因严肃法纪而赢得了部下的敬仰。一个领导一旦具备了公正无私的品德,就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受到人们的拥护与爱戴。

诸葛亮的军事管理方式同样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要有严明的纪律,领导要有有令则行的作风。实施奖惩时,领导者要做到公正无私,不要偏袒一个人,而对另一个人怀有成见。正如明朝“三贤人”之一的吕坤所说:“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只有心底无私,天地才能变得更宽。董明珠是商界有名的铁娘子,曾六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一个底层业务员到格力的最高领导人,董明珠书写了一个女性企业家的传奇。董明珠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她收到的生日礼物。在格力,正是董明珠的无私和公正使其赢得了每一个员工的尊敬和拥戴。她在格力拥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号召力,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员工都敬畏她、支持她、追随她。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公司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能促进公司有效地运转,一个大公无私的领导能赢得员工的爱戴和敬重。心中无私才能对所有员工赏罚分明,才能树立起领导威信。

你是太阳,向日葵才会向着你转;同样,只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员工们才会拥护你。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员工们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希望自己在员工们的心中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希望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员工们眼中得到最大的体现。因为只有这样,领导说的话下属才能听,下达的命令员工们才能尽心尽力地去执行。《吕氏春秋·去私》里有个关于祁黄羊的故事。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官缺人,你推荐谁去?”祁黄羊说:“解狐。”晋平公很纳闷:“解狐是你的宿敌,你还推荐他?”祁黄羊答:“你只让我推荐个合适的人,可没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意见,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果然,解狐在当地大有作为,广受百姓的好评。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少个掌管律令的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答:“祁午。”晋平公又很不解,说:“祁午不是你儿子吗?你推荐自己的儿子,难道不怕人家背后中伤你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胜任此官,没问我和祁午的关系啊。”祁午被任用后,清正廉洁,非常能干,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肯定。

做领导当如祁黄羊,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一个团队内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如果领导者总是徇私枉法、偏爱亲信、广纳裙带,那么很容易在员工们中间产生亲疏远近的差别,使他们分散成一个个小团体,也很容易在领导和下属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团队的运作。

公正无私,可以让领导者的权威不断提升,可以让领导者的各种指令更容易被落实和执行,也可以让领导者形成独一无二的领导魅力,提高道德影响力。

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有人品,做公司也有公司品,人家认为你的公司品和人品是可以信赖的,就愿意帮你。——孙陶然毕业于北京大学,拉卡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三国演义》里,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诸葛亮时,给爱子刘禅留下了两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一代雄才刘备临终前给刘禅的遗诏,主要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以后有所作为,告诫他好事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但坏事积少成多,也终究会酿成大错。虽然刘禅之后的作为实在是让刘备在九泉之下难以瞑目,但单就刘备教育孩子的方法,从现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刘备这位“皇叔”实在堪称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专家。

刘备告诉他儿子的这两句话,出自于孔子的《系传》,原文是这样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几句话对提升领导的领导力大有裨益。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可以看作成功,一个领导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不是说做了一件好事就可以成功了。善要慢慢积累起来,好事要一件一件做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这些原理,很多高层和领导者并不清楚,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犯点小错并不算什么。上班迟到一次,与客户失约一次,对下属无理由地发次脾气……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下属微笑一次,给予一个赞赏的肯定,兑现自己的诺言……铭记,积小善也可以成为大善。

中国有很多强调“做小事”的成语: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垒土成山、纳川成海、积善成德等,讲的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拒绝一滴滴水就不会有浩瀚的海洋;拒绝一棵棵树,就不会有茂密的森林;轻视一砖一瓦,就不能盖起高楼大厦。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正直、公正、无私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纯洁的心灵,折射他致远高洁的品格。

好的言行就像山涧的溪水,流过的是至清至洁之地;不好的言行就像失控的大火,烧过的地方便满目疮痍。聪明的领导知道,一个微笑传递的是和谐,一声问候传递的是礼貌,自己在公司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自己内在的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领导更应该注重细节,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善恶虽小,影响颇大,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身居高位的领导,要学会关注细节,于小事之上体现一个领导者的涵养。

7.建一本心灵的“良知簿”

炒股票也好,内幕交易也好,或者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造假和正经做事情之间的选择也好,如果都往那种短期收益最高、看起来代价最小的方向走,最后真正的企业家会所剩无几。——丁健毕业于北京大学,亚信(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康德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这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就是我们的良知。良知,是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是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一种“被圣灵充满”的优良之知。人的良知内涵很广,包括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正义之心、浩然正气、仁义礼智……

良知能震撼人心,能引导人从善,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小心守护自己的良心,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懈怠,多一些诚信,少一些欺诈,那么,团队中会多一份温馨,少一些背叛,公司里就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争斗。传说,得道高僧一灯大师有一件宝贝——人生之灯。灯心镶着一颗夜明珠,得到这盏灯普照的人,便会品性高洁,备受世人的敬重。他的三个弟子得道心切,纷纷跪拜求灯。灯只有一盏,怎么给三个人呢?于是,一灯大师便给他们各发了一本“良知簿”,说:“你们下山化斋,与世人交往,凡做损人利己之事都要详细地记下来,每记一笔视为为心灵除尘一次。十年后,你们带着‘良知簿爷来见我,我再决定把灯给谁。”十年后,三个弟子回来见大师,不巧,一灯大师云游去了。在等待大师归来的日子里,三人翻看自己的“良知簿”,细细查看上面记下的大大小小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不断反思和自责。终有一日,三人突然醍醐灌顶,那盏珍贵的“人生之灯”本就挂在自己的心里,现在自己的心灵已没有灰尘,像宝灯一样熠熠生辉。

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盏良知的灯,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在一生中要常常擦拭宝灯,时时反省曾经做过的错事,让生命之灯永不熄灭。作为领导者,更应该时时警醒自己擦拭心中的生命之灯,这样宝灯才会照亮更多的人。

雨果说,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在内心的这本“良知簿”上,首先,我们要知耻。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

其次,我们要知愧,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也并非遥不可及,其实只有四个字:问心无愧。

最后,在每个人的“良知簿”上,不仅要知耻和知愧,还要知义。一个人不可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但有一点是他自己能够把握的,那就是良心。我们也许可以躲过他人的眼光,可以躲过法律的制裁,但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良心的安稳比任何物质利益都值得珍视。对于善良的人,人生的乐事莫过于良心上的安稳了。总之,良知是一种可靠的信任、一种约定,是人生万万不可失去的财富。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真正的潇洒是心灵的潇洒。——汤一介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名言警句。许多公司的领导人将此文写成条幅并悬于室中,以勉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这样内心才能坦荡荡。而心胸狭窄的小人,与人为难也与己为难,时常会患上“焦虑症”。1928年,沈从文年仅26岁,意气风发,被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聘为讲师。当年,年轻气盛的沈从文第一次走上讲台,他惊讶地发现,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心中有些畏惧。面对台下满堂学子,这位大作家将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用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面对众多学生,年轻的沈从文虽然有些畏惧,但是他没有掩饰和故作老成,坦坦荡荡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一举动引得课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后来,当评价这次讲课时,校长胡适对沈从文的坦率和诚实表示欣赏。沈从文能够坦然大气地面对失败,毫不刻意掩饰,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作为君子,可以容忍别人的失败,同样可以宽容自己的失误;可以成人之美,同样可以成就自己的大气凛然;可以从容接受外界的各种评判,同样可以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办公室里勾心斗角的现象是“小人长戚戚”的体现。

作为领导,势必不想在员工眼中成为一个势利小人,那么就当一个满腔浩然正气的君子吧,如此才能赢民心、创佳绩。

第三章 心宽,路才会更宽

1.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领导者不光要吸取相同人身上的优点,更要善于从不同的人身上寻找到独特的个性特征。这要求领导者时时关注到不同的人群,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精华。——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有句谚语说得好,“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里的量,是佛家的“慈悲为怀”,是俗语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人至察则无徒”,是一种以德报怨的大度,是一种化繁为简、懂得放下的宽心,是一个高明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北大哲学系的王博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庄子曾经用宽容形容过老子,庄子说老子常宽于物,而不削于人。老子从不削人,他所有的就是宽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为领导者,不要为难下属,即便有权力也要收敛,不要太锋芒毕露,要低调再低调,这样光芒才会变得持久。“圣人恒有心,以己心胜百姓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让他们有一个充分表现的空间。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这个世界表面的区分,而是应该从生命的本身去理解这个生命。在演讲中,王博教授旁征博引,深入解读道家宽容的精神气质,阐述宽容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成大事者必有远志,成大事者也必要有度量,懂得宽容是一种理智、谋求长远目标的体现。宽容,并不是示弱,它是一种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谋略。一个领导者有多大度量,他就能做多大的事情。

此外,度量还是一种牺牲,佛家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这种牺牲和度量的最好注解,孔子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其实是对度量的自觉追求,在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宋代司马光曾在《涑水记闻·卷二》中评价:“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当初,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有一个官员对他嗤之以鼻:“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吕蒙正微微一笑,假装没听见。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心中有就怨念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朝的官员知道此事之后,都很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质疑吕蒙正的官员,被吕蒙正的度量所折服,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交好,之后在朝中更是与他相互扶持。

在企业管理中,忘掉别人的过错,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领导者时时处处工于算计,锱铢必较,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不给别人留半点余地,那么企业俨然会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呈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2.对犯了小错的人,宽惩罚更有效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近代学者,历史学家、哲学家《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犯错的人,我们大可不必斤斤计较,计较只会搞砸与对方的关系,无意中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一位政治家也曾说:“如果你想与人融洽相处,那就多多原谅别人的缺点吧。”

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往往比惩罚更有效。何况,宽人就是宽己,给别人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作为领导,对于员工们的错误,大度地表示宽恕,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当事人的尴尬,更能赢得下属和他人的钦佩。一次,军队打了胜仗,举行隆重的庆功宴。宴会中,一名服务生在给乌戴特将军斟酒时,竟将酒不小心淋到了将军的头上,而这位乌戴特将军是一个秃顶,葡萄酒在光光的头上显得极为突兀,现场尴尬极了,年轻的服务生很害怕,紧张地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不过,这位将军拿起旁边的餐巾抹了抹头,然后哈哈大笑,站起来对那名闯了祸的服务员说:“小伙子,你以为这种灌溉能让我的头上长出幼苗吗?”全场的紧张气氛被这句话一扫而光,人们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难免都会办点错事,作为领导,不能太苛刻,不要太吹毛求疵。宽容一点,糊涂一点,才能博得下属的敬重,让他们对工作更加尽心尽力。

俗话说:“将军额下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物就应该有大人物的胸怀,真正聪明的领导,不会把部下偶尔犯的错记在心上,他们知道,仇怨的种子一旦萌发,就会迅速生长,造成不可弥补的大错。学会宽容与忍耐,才能避免冲突,赢得尊重,甚至化敌为友。

荷兰的著名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曾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当对待下属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错误时,一个成熟的领导会尽量表现得宽容,他们不会因为一个错误就彻底否定下属甚至当众揭短,他们会尽可能为其创造一个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一场翻身仗来证明自己。领导者拥有这样的气度胸襟,势必会产生不怒自威的领导效果,而其下属久而久之也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全球酒店大亨、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的做法非常令人称道。老希尔顿对每个下属都很信任,他放手让下属们在职务范围内发挥聪明才智,大胆负责地工作。而一旦这些下属犯了错误,他的做法就是把他们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先安慰他们一番,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年我在工作中犯过更大的错误,你这点小错误算不了什么,凡是干工作的人都难免会出错。”在下属情绪稳定之后,他再客观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与之一同研究解决的办法。

老希尔顿之所以能够对下属犯的错误采取如此宽容的态度,是因为他知道,只要一个组织内部的高层领导,比如公司里的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的决策在方向上是正确的,那么即使基层员工犯些小错误,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发展。反之,如果领导者一味地指责犯错的员工,那么可能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根基。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也许正是希尔顿这样豁达的处世原则,才使得希尔顿集团的全部管理人员都愿意为他奔波效命,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希尔顿集团也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因为错误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一个犯错然后再改正的人才是一个有进步的人。假如一个领导者没有宽容的气度,不能宽容下属的错误,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

试想,如果别人总是因为你的一点错误就心存芥蒂,那么你还愿意和他长久共事下去吗?而如果你因为下属的一点过错就心生怨恨,一直耿耿于怀,那么你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吗?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苛责别人。——翟鸿燊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用水清无鱼的比喻,委婉地建议汉武帝举大德、赦小过,对有才能的人不要太苛刻,而应广揽人才,大胆起用可用的人才。

鲁迅先生就曾尖锐地说:“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灭,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曾指出:“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爷,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他还说:“一位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见人之长,因而刻意于避其短而非着眼于展其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招生中遇到了钱钟书。当时钱钟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但是数学只考了15分,按照招生规定,他是没有希望进入清华的。罗家伦却在钱钟书的名字上大笔一勾,破格录取,这才使得他顺利进入清华。而钱钟书也没有辜负罗家伦的期望,学贯古今、兼修中外。他的《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著作,使其驰骋学界,赢得国学泰斗之誉。

在企业运作中,领导总是会发现员工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这让他们头疼不已。这时,领导者们应该记住一条用人原则:抓大放小、不拘小节。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领导者在用人时必须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用人,贵在善于用人之长。曹操不仅是个战场上的枭雄,在人才管理上也有大韬略,值得企业的领导者借鉴。三国时期是人才辈出的乱世,曹操帐下的谋臣勇将众多。在用人的问题上,曹操的做法就是对人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曹操手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名叫郭嘉,一次,郭嘉犯了一个小错误,被一个叫陈群的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当众指责。对于这件事,曹操并没有严格地处罚郭嘉,而是对其表示了理解和宽容,对郭嘉信任如故,但是同时又奖励了陈群。曹操宽容了郭嘉,又赞赏了陈群严人律己的作风,同时受到了两名部下的尊重。

清代大诗人郑板桥有句名言叫作“难得糊涂”,领导者对部下的小缺点,不如偶尔装装糊涂,这样才更易于管理。试想,一个做领导者如果事事都精明,明察秋毫,不放过部下的任何一个缺点、一个错误,那么很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无人追随的光杆司令。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要趋利避害、用人所长,这是真正高明的领导者的用人原则。当选用人才时,领导者要善于挖掘人才的长处,以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关于领导者如何用人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子思向卫侯推荐一个人才,他说:“这个人有军事才能,可以统率全国的部队,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定,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卫侯听了当然高兴,于是赶忙叫子思把这个人引荐给自己,但知道子思向自己推荐的人就是苟变时,卫侯却连连摇头,表示不以为然,他说:“这个人我是知道的,我也曾用过他,但他这人有爱占小便宜的毛病,以前在向邺这个地方的农夫征收田赋的时候曾经吃过人家两个鸡蛋,还白拿了人家不少东西。”听到卫侯这番话,子思不禁反驳他说:“英明的君主用人,就像是木匠选用木料一样,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棵合抱粗的大树怎么能够因为它只烂掉了几尺就把它扔掉不用呢?现在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君主怎么能够仅仅因为两个鸡蛋的事就丢弃掉一个治世的人才呢?”这一番话令卫侯茅塞顿开,于是接受了子思的意见,任命苟变为大夫。

要办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小节的;要成大功业的人是不去细究琐事的。古人把小节不究看作是对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担当大任的关键标准。他们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不是他的问题。

有人说,琐碎和世俗的事耗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忽略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才不会错过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因此,在用人时,领导者就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不是让下属克服自己的弱点,而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着人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身上最亮的闪光点、没有给他们创造应有的条件,就会使他们的潜力得不到发挥。著名管理大师索普曾经说过:“在一个公司里没有任何人是完全没有用的,只有没用好之人,而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于领导者没有找到他的可用之处,没有正确地发掘他的长处。”

如果领导者在考察下属的时候仅仅看到他们的弱点,那单位内就没有一个人是合格的了。在一个擅长管理和挖掘人才的领导者眼中,任何一个下属都是人才,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为对手鼓掌是一种大气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工作中,不与对手针锋相对,反而为对手叫好,为竞争者鼓掌,要做到这些虽然有点难度,但却大有裨益。

首先,为对手叫好可以避免给人留下“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印象,为你树立尊重人才的形象。其次,这还可以激励自己前进,只有面对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你的奋斗才有方向。

为对手鼓掌,不仅是一种礼节、祝贺,确切地说,它是勇气,是敢于面对自己失败的勇气。为对手叫好,需要一种胸怀,这是战胜人性的弱点、容纳自己的失败更容纳别人的成功的胸怀。做到了这一点的人,将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强者。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领导者不懂得这个道理,面对对手时只有竞争和对抗,殊不知为对手叫好会有更大的收获。为对手喝彩是一种大度、一种宽容,在付出赞美的同时,你会收获友谊和情感;在欣赏对手的同时,你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1992年11月3日晚,美国大选终于揭晓了最后的答案,当选总统克林顿对他的支持者发表即兴演说。在演讲中,克林顿首先感谢昨天还在猛烈攻击自己的竞选对手布什,大度的克林顿感谢布什从一名战将到一位总统期间为美国做出的所有出色的服务,并希望布什以及其他对手能同自己携起手来,共同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听到了这样的演说,远在异地的布什也打来电话向克林顿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并表示他和白宫各级人士将全力以赴与克林顿合作,完成交接工作,一起投身于国家的建设。

当我们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得到他人的鲜花和掌声。可是当我们的对手取得成功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不屑一顾还是为其鼓掌?将心比心,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会在这时候为对手叫好和鼓掌,这样会化解对手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对手的态度,从此打开你们之间的心结。

曾经有一位成功的管理界人士说:“为竞争对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为对手叫好,非但不会损伤自尊心,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便得到了对方的感激。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提升和完善了自己。为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赞美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的过程。你的叫好声和掌声显示出了你超群的风度和高尚的品质,彰显了作为领导者的大家风范。

5.不念旧恶,宽容那些冒犯过我们的人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中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责任。未来的路还很长,为此,我们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懂得宽容,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齐桓公重用当年差点害死自己的管仲为相;韩信任用当年给他胯下之辱的无赖为官;李世民提拔自己俘获的敌国将士做守夜的侍卫……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反对、伤害、攻击自己的人,如何对待他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与人品。有的人不究既往,不计前嫌;有的人以牙还牙,睚眦必报。前者才是有德行的人,也是能成大事的人。

以德报怨不仅是胸怀,更是一种眼光,与其以牙还牙、冤冤相报,不如放下怨恨,摒弃前嫌,因为仇恨会再次滋生仇恨,而宽容则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汉景帝刘启在位时,韩安国因平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来却遭奸人陷害获罪下狱。虎落平阳被犬欺,在狱中,韩安国屡次被狱吏田甲欺辱。韩安国对田甲说:“你欺人太甚,难道没听说过死灰复燃?”田甲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皇帝居然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这狱吏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到报复,吓得弃家而逃。不过,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却开玩笑地说:“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

韩安国的大度,不但被当时的人广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我们仔细品味,韩安国此举,不仅是心胸宽广,而且也可从中看出他的大智慧与高境界。他宦海沉浮,刚刚得以官复原职,很不稳固,需要聚拢人心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若是自己一上任就对曾经冒犯过自己的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侧目,并很可能因此而树敌,聪明的韩安国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得到了世人的敬佩和赞赏,这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裨益。一个成熟的领导面对下级的冒犯,不会冲动,而是审时度势,宽容应对。战国时,梁国与楚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在边境上,两国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国守卫边疆的士兵们很勤劳,瓜秧长势很好,而楚国的士兵们懒惰,瓜秧的长势与对面瓜田简直天壤之别。为此,楚国的士兵心生嫉妒,他们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跑过去把梁国的瓜秧全给扯断了。第二天,梁国的士兵发现后,气急败坏地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希望县令想出对策对付楚国。不料,宋就却宽容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不对,我们不能跟他们一样道德败坏啊。从今天起,我们反而要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于是,梁国的士兵们照办。一段时间后,楚国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之下才发现是梁国的人默默做的好事。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非常感动,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自此,楚国和梁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斯宾诺莎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以牙还牙、以毒攻毒,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气,却难以平息对方的反目和怨恨,只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敌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采取以德报怨的方法,这样做不但能够感化对方,最终为己所用,还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

如果领导与下属或员工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复、给对方小鞋穿,很可能导致下属辞职,那就得不偿失了,不仅流失了一个人才,还可能因此让其他下属人人自危,使领导失去众人的信任。难为别人的领导,不是在给下属难堪,而是给自己制造麻烦,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他自己。相传唐朝有个宰相叫陆贽,一次,他偏听偏信,认为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风水轮流转,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而李吉甫却被提拔为忠州刺史,成了陆贽的顶头上司。李吉甫却不计前嫌,陆贽上任的时候,李吉甫还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忆往昔。对此,陆贽深受感动,把李吉甫当成了自己的知己。此后,陆贽也积极出谋划策,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很好,受到了百姓的称赞。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聪明的领导者的处世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让信任你的人越来越多,让敌人越来越少。反之,以怨报怨,只能两败俱伤。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若是对于别人的冒犯,我们总是心怀怨恨,时时想着怎么报复、怎么争回一口气,那么这只能是自我折磨,害人不利己。只有既往不咎、不念旧恶,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大踏步地向前进。

6.容许有人比你优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哲学家黑格尔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成绩,使之与他本人相齐。”嫉妒常常来自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缺乏,嫉妒他人,往往是因为别人得到了你想要的和你追求的。但是“妒火中烧”会烧掉人们的理智,让他们做出疯狂与不可理喻的事情。特别是作为领导者,更是要避免嫉妒心理,不然会给人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印象,实在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不去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并不是要让自己无视别人的优势,而是去承认和欣赏对方的优秀与才能,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洒脱一点,大度一点,会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作为领导者,面对才德兼备的下属,更要去欣赏、去重用,而不该一味地打击和嫉妒。安德鲁·卡内基是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卡内基生前是一个有趣且睿智的领导者,在他去世后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墓志铭:“这里长眠着一位智者,他勇于任用比自己强的人才!”当年,卡内基迈出进军钢铁业的第一步就是大胆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人才,大刀阔斧改进生产管理,不断地改进钢铁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使自己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拥有2万多名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人们说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卡内基曾经这样说过:“即使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纵观历史,凡能成大事的领导者,他们对于有才能的部下都能礼贤下士、诚心相待,不但不会嫉妒,反而会欣赏和敬佩,所以都能够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才招揽到自己旗下。聪明的领导看重的是人的才能,所以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大卫·奥格威是一位杰出的英国广告大师。有一次,大卫·奥格威送给新任命的各部门主管每人一套俄罗斯套娃,并给这些新上任的主管上了一课。套娃是源自于俄罗斯的一种手工艺玩具,每一套套娃从大到小依次有五六个洋娃娃,大的娃娃里面装一个小的,小的里面再装更小的,以此类推。在公司里,大卫·奥格威向领导们展示最小的那个洋娃娃,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聘用比我们小的人,那么我们的公司就会变成一个矮子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聘用比我们大的人,那么奥美广告公司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

想要成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就要为那些才华出众的下属多搭设表现的舞台,人尽其能,给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帮助公司成就丰功伟业。

7.有成人之美的胸怀

容易,能容则易。——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明知道大伙拿她逗趣、取乐,没有自卑也没有恼怒,而是乐得应景、图一热闹、乐呵,哄老太太、太太、小姐们高兴。刘姥姥虽是庄稼人,没多少文化,却成全贾府所有人的捉弄,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欢。其实这都是因为刘姥姥知道有一种智慧叫做成人之美,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论语·颜渊》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是一种宽大的胸怀,是一种宽容的心态,更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式。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带领团队的时候,不妨学着成人之美,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反复叮嘱驻守荆州的关羽:“我们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这才是制胜法宝。”但是关羽对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方针一点也不赞同,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不屑于与东吴合作。一次,孙权派诸葛瑾去替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说亲:“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两国的关系,历史上多有先例,不过关羽对此嗤之以鼻。他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也为他日后败走麦城的境遇埋下祸根。

成人之美,是一次“取其长,补己短”的自我提升,是一次“惠他人,利自己”的历练。成人之美,折射出一个人的胸怀宽阔而豁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智慧。成人之美,可以让领导者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奋斗、患难与共,进而为自己增加前进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其实,1969年美国大力发展太空科技,当时有两位宇航员登陆月球,一位是阿姆斯特朗,另一位是奥德伦。但是,现在一般人只知道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却极少有人知道奥德伦这个人。为什么呢?原因是当初在登陆月球时,由阿姆斯特朗先踏上了月球的表面,所以阿姆斯特朗随着他的名言一举成名,而奥德伦的运气就差了点,被深深埋没在了同事的光芒之下。当成功返回地球时,有记者访问奥德伦:“由阿姆斯特朗先出太空舱,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不会觉得遗憾吗?”奥德伦很有风度地说:“可是大家别忘了,当回到地球时,是我先出的太空舱,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奥德伦的幽默博得了大家的笑声,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更被他为团队做出的成人之美之举而深深折服。

成人之美,是不奢求耀眼的光环,是不期求喝彩的掌声,也不追求绚丽的鲜花。帮人如愿,助人成功,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别人和团队的利益,然后偏居一隅,面对宁静,在坦然中,得到人格的升华。成人之美,是雪中送炭,是助人一臂之力,是天地间的真善美。一个心智成熟的领导者,应该学会成人之美,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影响力。

8.不必让每个人都对你满意

我们要学会在夹缝中生存,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就行。——倪正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清科集团的创始人、CEO兼总裁

著名经济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提出的宽容管理理论中,就包括了对待企业内的“不同意见者”的宽容。无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标准和角度。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领导,面对不同的意见和反对声,应该报以宽容的态度,而自己的主张和命令的下达,若是有人反对也不必诧异和苛求,谁也不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指望事事都对每一个人的胃口。那么,就放开心吧,走自己的路,只要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可以了,不必对少数人太过苛求。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对你做不公正的批评,但你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卡耐基所办的成人教育班中曾有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在报纸上,这位记者不断攻击卡耐基的工作。卡耐基很生气,打电话给《太阳报》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还自己清白。后来,卡耐基冷静之后想明白了,买那份报的人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中大部分会认为这是件小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很快就会忘记这篇文章。卡耐基觉得,当初自己太较真了,为什么要追求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呢?

为了取得别人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可以尽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让大家觉得我们的做法是对的、自己的人品是好的、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满意。要知道,不管我们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做得怎么漂亮,总会有人表示失望。

作为领导者,让企业的大部分人满意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绝不要期望每一个人都感到满意,不然只能造成决策的失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人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我们不能追求让每一个人都认可。当偶尔有人指责、批评或不满意时,不必太苛求自己。想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是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只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顾虑重重,反而迈不开步子、做不成事。

第四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民国初年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

我国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习俗,给新生儿先喂以苦涩的大黄,然后再喂甜甜的甘草汁,最后正常喂食;白族待客讲究“三道茶”,第一道苦茶,第二道甜茶,第三道回味茶。这两个传统习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人做事要先吃苦,然后才能吃到甜,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著名作家刘震云有一句名言:“生活拧巴了我。”在这里,拧巴就是一种锻炼,是生命自强不息的状态。因为生活拧巴了刘震云,才造就了刘震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想要攀上理想的高峰,就要学会吃苦、乐于吃苦,苦尽方能甘来。2010年,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孙晨光回家养猪的新闻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对此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清华是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它的管理学硕士更是精英中的精英,精英去养猪,这无疑让很多人都感觉匪夷所思,孙晨光的做法也激怒了亲人,父母一度和他吵得不可开交。然而,孙晨光到底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家人的阻挠和社会的质疑面前他没有退缩,把心思全放在又累又脏的猪圈上去了。经过两年多的辛苦努力,孙晨光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有机食品梦。

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类似孙晨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了不起的先天优势,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弯得下腰、吃得了苦。反而是一些先天优势很好的人,因为不屑于吃苦,让机会白白从手边溜走了。

作为领导者,许多人有创新精神却没有冒险精神,喜欢设立目标却不喜欢为之奋斗,喜欢成功却不愿意吃苦,只想“坐享其成、一步登天”,但是,要知道,成功没有捷径。或许你会说,很多人是“坐电梯”般地飞黄腾达的,但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我们,最好还是脚踏实地地“走楼梯”,同样可以登上成功的最高楼层。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讲了下面这个故事。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请问,推销的秘诀是什么?”原一平当场脱掉鞋袜,将脚掌展示给提问者,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那个提问的人摸了摸原一平的坚硬的脚掌,说:“您的脚底老茧真厚呀!”原一平说:“推销的秘诀就是,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对提问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李嘉诚讲的故事和他自己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想要成功必须先学会吃苦。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偏偏就有人终日沉湎于梦想之中。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这些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任何人的成功,都要靠勤奋和吃苦才能获得。《菜根谭》告诉我们:“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耐得住清贫,吃得了苦,经得起磨砺,才会梦想成真,才能取得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苦尽甘来?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当成自己修身、治家、闯天下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