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的 份工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23:27:32

点击下载

作者:汪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珍惜你的  份工作

珍惜你的 份工作试读:

序言 你有提要求的“资格”,但还没有谈判的“资本”

前阵子,我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是通过我的博客联系上我的,他想跟我咨询一下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事情。因为他正在为找工作而苦恼。我们在网上聊,我逐渐对他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我首先按照我以前给别人做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的思路,让他做了一下PDP性格测试。PDP是英文Professional Dynamitic Program的简称,是目前在国际上流行很广、精确度很高的行为风格测试。行为风格是指一个人天赋中最擅长的做事风格,根据风格特性的不同,分别用了5种动物来代表,分别是: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和变色龙型。结果显示,他主要是偏向考拉性格。这点倒是与他向我描述他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这点相符合。然后,他把他的简历发给我了,向我请教为什么找一份适合的工作这么难,是不是他的职业规划有问题?我大体看了一下,除了他学的是医药研发,因此专业对口太强外,我发现了他职业生涯一个很明显的、致命的问题:工作的时间都太短,两年间就经历了4份工作,每份工作都不超过6个月,而且4份工作之间竟然都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当我指出这个问题后,这个年轻人恍然大悟。接着,我跟他讲了很多现在成功人士当年第一份工作的事情: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第一份工作是在宝洁公司销售冰激凌;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第一份工作是在视频游戏公司担任技术员;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第一份工作是一名程序员;戴尔公司创立者迈克·戴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国餐馆里当小工;佳能公司开创者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助手;美国有线电视频道HD Net的创始人马克·库班的第一份工作是酒吧的服务生;“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第一份工作是鞋店售货员;台湾地区“商界巨擘”王永庆最初只是个茶楼跑堂;……我讲了很多,那位年轻人也感慨良多。前几天,他刚给我留言,说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了,虽然不是著名的大企业,但是他觉得薪酬自己可以接受,关键是他觉得发展的空间挺不错。因此,他决定好好地珍惜,一定听我的建议,至少坚持3年,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会盲目跳槽。看得出来,他找到状态了!我很为他高兴。这只是我做培训和咨询工作中的一个个案。年轻人刚刚走出象牙塔,总是踌躇满志,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可是,这个时候的自己,却像是一张白纸,自以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到了工作中都成了脱离实际的理论,无法直接发挥作用。他们总是感叹自己的工作太不如意,总是看着别人当上了总经理、董事长,买了洋房、买了跑车,认为自己还没开始比赛就输在了起点。其实,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不见得第一个冲出起点的就一定会获得冠军,关键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寻找自己轨迹上的拐点。每个人都要经历第一份工作的磨炼,很少有人开始工作就当老板,而正是因为第一份工作的磨炼,才更知道自己需要朝什么方向努力,从而找到职业生涯中的拐点。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对某份工作满意,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疲倦;相反,如果他对工作不满意,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产生厌倦。”因此,无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是愉悦的经历,那都是你步入社会、展开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公司为你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有了受雇于人的经历,才有了今天经验丰富的自己。正如我上个星期面试一个员工时,她很谦逊地说:“我知道,我刚毕业,对于第一份工作我还没有资格来提什么要求……”我笑了笑,回答她:“不,你错了,你有提要求的‘资格’,但还没有谈判的‘资本’,好好珍惜这份工作吧,把这里当做你职业生涯的起点,不断努力,珍惜我们这份缘分,帮助公司发展,实现自己的成长,我们一起走向辉煌。欢迎你的加入!”关于这段话,我想同样送给所有那些即将进行以及正在进行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份工作的人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对你所在的企业有所帮助。是为序。汪颜2010年3月

第一章 这是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命运的转折点

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如果你幸运地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工作,那就从这里开始起航,带着明确的方向和火热的激情,通过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去登上职业生涯的顶峰。如果你的职业旅程是一条曲线,那也要让它因你的执著与坚持而美丽动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第一”意味着起点与基础,也暗含着摸索与尝试

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是踏入社会的起点。万事开头难,但正是有了这个开始,才能逐渐向目标终点前进。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打好基础,就没有日后的成就。从第一份工作开始,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第一份工作影响着整个职业生涯

有一份关于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调查显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都很在意,认为是“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的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5.44%;在“对待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这个问题上,选择“为自己的将来积累资历”的人数比“毕业总得有一份工作”的人数比例多出两倍多,占到总人数的58.75%。

这意味着“第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学得知识的愿望已经成为大多数职场新人最看重的需求。在“薪水福利高”与“能学到知识”的对比中,前者比后者低了8.76个百分点。在“福利待遇”这个话题里,最被看重的也已经不是“带薪假期的长短或工资的高低”,而是“出国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机会”,调查数据表明,选择该项的占总人数的52.15%。

对于如今很多正在就业路上前进或徘徊的年轻人来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充满了期待,也可能遍布着困惑,而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

在选择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后,大部分人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老板给的薪金很微薄、工作岗位很低微、能力得不到体现、处理不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等,而许多年轻人是这样“解决”他们所认为的这些“问题”的:马上跳槽,或观望别的公司,或在工作上消极应对等。从我这几年来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以及听到的故事来看,做此决定的人,往往更容易在职业和事业发展上碰壁,会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会走比别人更多的弯路,从而错过了职业和事业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

人力资源界普遍的观点认为,第一份工作前的实习经历,就如同“职业试穿”。因为,人在职场外看职场真是“雾里看花”,衣服合不合适,穿上才知道;工作合不合意,做过才明白。然而,还是有很多现实因素制约我们无法在工作之前去试穿,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第一份工作看成是一个摸索与尝试的过程,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足够用心,任何职场上的所见所闻,都能成为提高自己综合素养的砝码。也许你的理想是做一个管理者,却找了一份秘书的工作,那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岗位的优势,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从你所接触到的大量的文件中学会、从你所参加的会议上学习、从你所协助的管理者身上学习,所有从这些机会中学到的知识都会对你今后的梦想打下基础。

通常来说,在一个行业待3年方能对这个行业有较深的认识,方能汲取到较为完整的“营养”。对于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也经常跟很多年轻人讲,一旦选定了这家公司,就最好待上3年。即便是在一个不喜欢的岗位上,也需要学到对以后的目标有利的东西。第一份工作是踏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在社会上,在不同的岗位甚至行业中,许多东西是共通的,比如人际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等,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珍惜学习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法宝的好机会。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有这么一位年轻人,高中时学习不错,但由于考试的时候没有发挥好,结果高考落榜了。后来,他被安排到村里的一家冷冻厂当会计,但由于年轻没有经验,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厂里辞退了。没辙了,这位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工人、超市收银员、快递员,但都半途而废。然而,当年轻人每次沮丧地回来时,母亲总是安慰他而没有抱怨。到了30岁时,这个年轻人在家乡的一家托儿所当辅导员。后来,他又自己开办了一家学前儿童教育学校。再后来,他在厦门成立了一所规模更大、形式更规范的学校,而他,则是这所学校的董事长。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问母亲,前些年他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花草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颗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年轻人落泪了。他终于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一粒坚韧的种子,他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生长出的果实。

总有一粒种子适合这片土壤!总有一份工作适合你!

很多刚刚踏入社会大门的年轻人,总奢望自己马上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往往是无法等来的,必须有第一份工作的历练。虽然它往往是令人痛苦和无奈的,会煎熬着你能承受的毅力和勇气,但是如果你熬过来了,那么,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了这样的苦难垫底,就会无所畏惧。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人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成功的;也很少有一个成功人士,能找到一个一开始就让他如愿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与成功有关,也可能无关。

巴菲特在15岁时,在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的黑板上抄写股价,那时他也不知道就注定了一位“股神”的未来;

默多克当年在伯明翰的《公报》上开辟小专栏,也不知道他将开创新闻集团的先声;

丰田喜一郎担任机械师时,更不会想到自己将要开创世界第一的汽车帝国。

谁能想到日本佳能公司的开创者之一御手洗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助手?

谁能想到台湾地区商界巨擘王永庆最初只是个茶楼跑堂的?

谁能想到戴尔公司的创立者迈克·戴尔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国餐馆里当小工?

……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个“第一”,“第一”意味着起点与基础,也暗含着摸索与尝试。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幸运的你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第一份工作,那么从这里开始起航,你带着明确的方向和火热的激情,通过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达到事业的顶峰。

也许,有些不那么走运的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甚至不合你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带上你的理想、挑战你的耐力,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利于你理想的营养,厚积薄发。虽然你的职业旅程将是一条曲线,但同样因你的执著与坚持美丽动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唐骏说:第一份工作要选择“好”公司

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在学校学的东西并不能让你马上在工作中上路。应该找一个公司,它不是要压榨你的劳动力,让你马上给它赚钱,而是有足够的培训、学习、成长的空间。同样,你也不能期望公司只是培养你、给你学习的机会,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把分内的工作做好。“即使这家公司让你去做前台,你都应该去”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曾经说过:“第一份工作不是选一份好职业,不是选一份好薪水,而一定要选一家好的公司,因为一家好的公司可以在各方面奠定你的职业基础。”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源于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

1994年,唐骏接到微软公司的电话:“您是否有兴趣来我们总部工作?我们正在开发Windows NT3.5版本的远东版,您既懂中文又懂日文、英文,又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成功的产品,我们选定您来领导这个开发小组,怎么样,唐先生?”

这个时候,唐骏的父母已经落脚美国,家庭事务不再要他担忧,妻子也催促他抓住这人生关键的一步。她在产床上这样劝唐骏:“难道我们不是已经很无奈地意识到,自己的企业任它怎么快速发展,或许都很难赶超微软。微软的奥秘在哪里?难道你不想去洞悉?”妻子的规劝,一句句敲打着唐骏的心。

唐骏心动了:去微软学学比尔·盖茨的经验,看看人家怎样管理公司。

于是,在1994年10月16日晚上,唐骏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到酒店住下来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第二天早晨,8点不到,唐骏就早早地来到微软,找到了微软人事部的25号楼,然后他就独自一人开始在微软的内部游荡,“熟悉”着这里的环境。微软总部是开放式的,整个公司由25幢大楼组成,环境非常的美,就像公园一样,到处是整齐的花卉和草坪。唐骏突然有一种感慨:做员工的真的不应该在小公司里工作,那样实在是见识太小了。

面试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每一个小时一个人,一共8个人。看到这份时间安排,唐骏有点不明白了:我是来面试软件工程师的,要是我的公司,我是一个人面试了就当场决定的,而这里要经过8个人的面试。他感觉和自己听到的有点像了——因为面试别人可以减压,所以微软尽量让更多的人来面试。

在经过部门经理、技术工程师等关于询问个人经历以及考察编程能力后,唐骏又经受了微软思维方式的面试。

最后一位面试官是David。“前面几位面试的感觉还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你的背景和技术,”David说,“微软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也需要最好的员工,你就是我们希望找到的……”离开David的办公室去人事部的路上,唐骏知道,这里将是自己未来工作的地方了……

微软的代表就是比尔·盖茨。唐骏认为,既然到了微软就应该见见比尔·盖茨。于是,他向人事助理说了自己想见见比尔·盖茨的想法。她笑着说:“你很可爱,但是不现实,我来微软快两年了,只见过盖茨一次,看到的还是背影。”唐骏听后突然觉得比尔·盖茨很神秘,在公司里都那么神秘。人事助理告诉他说,这两天就会有结果的,而且应该会是比较好的结果,她明显在暗示唐骏的面试结果。

面试结束后的那天晚上,他给家里打了电话。他跟妻子说,自己已经看到了微软作为美国大公司的那种大气,已经没有犹豫了……“你来到微软你会喜欢的,这里太好了,我没有什么要想的,其他都不重要了。”

唐骏曾经颇有感慨地说:“回头来看,我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空间,职业初期在微软打下的基础实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加入微软后,有一个亲戚对我说:即使这家公司让你去做前台,你都应该去。对于他的话,我深以为然。因为即使是做前台,只要你有心,一样可以了解到这个公司的结构体系和管理规范。我的朋友,也是我在微软时曾经的同事吴士宏,最初进IBM时就只是一个前台人员,后来却做到微软中国区总经理,成为中国女性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之一。”“我在‘通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其实,所谓的“好公司”,不是说职位有多好、薪水有多高,而是在这样一个公司里,能让一个人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蜕变,从专业化到职业化的转变。

可以说,职业化是一个逐渐自我认识的过程。如果你现在还没让自己职业化,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相信职业化将为你自身的成长创造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那些职场上成功的人士,无不是在第一份工作中选择了一家“好”的公司,在那里学习,然后一步步走过来并不断醒悟与总结,一步步地通过这份工作被职业化,融入了公司,也从公司中收获良多。也许,虽然他们已经从事了第二、第三份甚至第四份工作,但是第一份工作时培养起来的职业理念仍然在影响着他们,让他们不断地走向更大的成功。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其父亲董浩云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船王”。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董浩云却要董建华到美国去打工——到通用汽车公司的最基层去当一名普通职员。

我们来看看董浩云与董建华之间有过的这样一段谈话,从中可以看出年轻时董建华的过人之处,也能意识到第一份工作选择一家好公司的重要性。

董浩云问:“儿子,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董建华的陈述很得父亲的认同。董浩云继续说:“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炼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好一名普通的职员,今后才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下面的职员;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董建华就这样选择了通用公司,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

当然,要进入微软、通用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公司”的标准也不一定就是知名企业。有这么一个说法: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第一份工作能进大企业当然是最好,进了中企业或小公司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要学习,要从中收获薪水之外更重要的东西——个人的心智成长与职业理念。

刚进公司就想成为CEO,是不现实的规划

刚进公司就想获得很高职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一时还放不下“天之骄子”身份的年轻人而言,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意义是一种心智的磨炼。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提升自己,可以培养一个人正确的工作态度。“只要有活儿干就行”

1988年,童家威以数学和企业管理双学位从南京大学毕业,南下深圳赛格集团。但因报到迟了一步,原定做彩电销售员的工作已被别人做了。童家威不甘心,问经理是否还有其他的活儿可做,经理告诉他,服务公司里有空缺,只是让一名大学生去做,似乎有些大材小用。童家威说,只要有活儿干就行。

这是童家威做第一份工作时的情形:赛格集团服务公司的规模为一排小平房,是赛格的后勤部,主管车队、饭堂等。员工除童家威外,皆为大妈、大姐。平时基本无事,童家威感到特别闷。拉煤气的师傅说:你这么有空,不如替我拉煤气吧。童家威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替他拉了半年煤气。他还喜欢到处张罗,人前人后地帮忙跑腿。有位老板很喜欢他的这种机灵劲,就把自己手头一笔没卖出去的货交给他,没有任何风险,赚了钱归他,卖不出去的可以退回。为了推销这批零件,童家威一家一家地往电子厂跑,去每一个有可能要货的公司去游说。童家威终于完成了全部货物的推销,赚到了平生的第一笔“巨款”——200元。这是童家威做成的第一笔生意,也是他在商场上迈出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告诉他,一个人要想养活自己,其实并不难。同时他还悟出了一条经商之道:原来没本钱也能赚钱!

童家威其后的经历是:去美国攻读沃顿商学院的MBA,毕业后获战略市场营销和投资管理金融双学位。先在美国布氏投资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后创美国商务网,任总裁。美商网是一家专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不到三年时间,便发展成为拥有四万家国内客户和一万多家海外采购客户的商务网站。之后辞去美商网总裁,创立商振网,任总裁。“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有的人刚进公司就想成为CEO,这就是非常不现实的一种规划。”打工皇帝唐骏如是说。包括童家威在内的很多人就是遵循这样的思想,这让他们走向了成功。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童家威从一个拉煤气的做到今天的总裁,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其实,不仅是童家威如此,成功的企业家培养优秀的员工都是一样的道理。

台塑集团对于新招聘的员工,首先必须接受为期三天的职前训练,紧接着的就是充满挑战性、为期6个月的“轮班训练”。受训人员必须从操作、打包、搬运、保养等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为训练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培养坚强的实力基础。

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不论学何种专业,也不论将来做何种工作,更不论他是谁的儿子,一律参加轮班训练。在6个月的训练期间,他们将被派到泰山、彰化、宜兰、高雄等厂区,直接到生产的第一线,参与轮班的生产作业。王永庆说:“大专新进人员将来都要担任公司干部,如果没有利用新进这段时间好好训练,加入基层工作亲身去体会,将来升为干部必然不懂,但已经没有机会再从基层做起。根基不稳,必定影响将来的发展;对公司有无贡献尚为其次,对他个人的损失可就太大了。无论对公司利益也好,为爱惜人才、培育人才也好,都应该在他们进入公司的时候,给予从基层做起的机会,实地到现场参与轮班工作,切实了解现场基层工作的内容。”

在轮班训练的过程中,受训人员除了参加生产作业,其他诸如打包产品、搬运物料、保养机械等都要去做,而且也必须和一般的作业员一样,轮着上日班、夜班。同时,每个月还要提出心得报告,由主管辅导考核;6个月训练期满后,再由总管理处派主考官到各厂区举办期满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正式任用。每一部门的负责人,要对到厂受训人员的学习成效负责。也就是说,只要受训人员过了某一部门的某一关,他就必须熟悉掌握这一部门的工作技能,不然被主考官考倒了,部门主管要连带受责备。

轮班训练是很辛苦的,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考验新进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他们的意志与耐力以及正确的工作态度。轮班训练是让他们到工厂基层去,一方面使他们知道,一个企业的成长,基层最为重要;另一方面,万一有一天当上主管,才知道基层在做什么。

曾经有人问王永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回答说:“刻苦,耐劳,从基层干起。”

房子盖得好,看地基;球队要打得好,看基本动作;要成功,必须从基层干起。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凡事都必须从最根本处着手,他日才会有成,只不过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它。

王永庆说过一句话:“年轻人在企业界,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的确,刚进公司就想成为CEO,是不现实的规划,只有那些懂得“滚雪球“的人,才有可能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没有目标地工作,10年后你还是原地踏步

一切现实的美景都是从海市蜃楼开始的,而一切海市蜃楼想要幻化成实实在在的高楼大厦,都必须在有了梦想之后即刻行动起来。因此,在职场上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目标3年更新

还是以唐骏为例。在微软时,唐骏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出“目标三年更新”的见解,他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有良好的规划,不能盲目努力。有的人只知道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规划。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而且五年、十年以后,你会发现你还在原地踏步。有些人有规划,但又不切实际。而我一直给自己订规划,而且是三年左右订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如果我定得太久的话,我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三年我一定可以看得到,只要我努力,我相信离我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当初加入微软时,唐骏给自己定的目标很简单:成为一个部门经理。然后一步步地,从部门经理变成总经理,从总经理变成总裁,从总裁变成上市公司的总裁,再变成集团公司的总裁。

就这样,在方向不动摇、目标三年更新的指导下,唐骏以三年为一期,用了六个三年,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留美博士,到创办自己的公司,到加入微软。又从微软总部的普通程序员,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终身荣誉总裁,再跳槽担任盛大总裁、新华都总裁,从而完成从专家型的职业经理人到拿到达10亿元“转会费”的“打工皇帝”的飞跃。“有人说:我不管,我自己做就可以了。其实,这样没有目标地工作,再勤奋也没有用。”唐骏很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的目标很明确,他的话绝对值得参考。

1.重要的是:不断制定清晰明确的阶段目标去落实人生愿景。

2.在跳槽面临抉择时:重要的是确定你的职业愿景和三年职业目标,然后哪份工作更能帮助你向愿景靠近,更能实现阶段目标,就选哪份。而不要简单在两份薪资待遇之间对比。

3.“不断制定清晰明确的阶段目标去落实”乃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是规划了,落实了,就一定能成功。反之,不规划、不落实,则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要做的,是为自己确定一个终生不动摇的人生愿景,然后根据愿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至三年的短期目标并实现,是更可取的方法。好比你的愿望是登上天界,为此你必须先一块一块地垒石头,造一座通天塔,如果你能造出通天塔,那么登上天界的愿望自然能实现。步步为营,向梦想进军

年轻人一定要像唐骏一样给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虽然有时目标的最初不过是空中楼阁,但如果你心怀伟大的愿望而且敢于建造这个楼阁,或许你就会心生出一个又一个方法去克服和解决其中出现的种种不可能,没准,问题便会被你一个一个地攻克了。

几十年前的美国,有一个十几岁的穷小伙,从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但他在日记里写下了长大后要当美国总统的宏伟抱负。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宏伟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订了这样的计划:

当美国总统首先要当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财力的后盾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最好要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必须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刻苦而且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3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和一身似雕塑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国际、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称号。

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10年时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

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9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4个孩子,建立了一个典型的“五好”家庭。

2003年,已经57岁的他,告别影坛,转向政坛,并且成功地竞选为美国加州的州长。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美国总统。

这个年轻人是谁?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只要你心中怀有梦想,不管这个梦想当初是多么简单,只要在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和“云天万里的辽阔”中奋进,就能一步步把小梦想变成大梦想,再把梦想变成现实。

从最“基层”当起,从最“简单”做起

在正常情况下,年轻人刚入职时从事的工作一般有这么几种:文员、销售、技术。这几种类型的工作都是最基层的、最简单的。的确,对于一个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哪个企业能完全放心地一开始就委以重任呢?这样不仅别人不服,而真的让你当个小领导,你也不一定就能挑起大梁来。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人亦如此

很多年轻人现在正从事着最简单的工作、处于最底层,因此一提到工作他们首先想到是就是郁闷、痛苦,有时甚至还想要是没有工作该多好,更多的人充满着深深的抵触情绪,得过且过。每天一坐在工作室里就如坐针毡,从那一刻起就期盼着下班铃声快快响起。和朋友聊天时大都也是表示对工作的深恶痛绝,嘲笑老板怎么小气与抠门。

反过来,那些对自己的工作热情的年轻人,他们的未来根本无需担心。爱尔伯特·马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一点,可以用于人类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领域:经营旅馆、银行或工厂,写作、演讲、做模特或者绘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工作之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一个人打开天才的名册,将要名垂青史的最后三秒钟。”“全球第一CEO”、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兼总经理杰克·韦尔奇的第一份工作是鞋店售货员。

早在12岁时,杰克·韦尔奇便开始在附近的乡村俱乐部里给高尔夫球手背球棒、拣球。周围的孩子都干这个,他也非常喜欢这活儿。杰克·韦尔奇看着那些生活相当优裕的人,还观察他们彼此如何相处。

杰克·韦尔奇的第一次打工是在汤姆·麦坎的鞋店。他经常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这份工作非常有意思。他给人们拿来各种样式的鞋子,井井有条地依次放好,然后让他们试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种款式的鞋,杰克·韦尔奇总会尽量给他们考虑一双也许更满意的鞋。他从不想让一个顾客没买上一双鞋就离开商店。每卖一双鞋,杰克·韦尔奇可以赚7美分的佣金;而卖掉那些不用备货或者颜色不好的滞销品则可得到25美分。

你想做专家吗?你想当总裁吗?一律从工人做起,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公司外取得的地位均已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这在公司已经深入人心,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你就需要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工作中打好基础、展示才干。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来做高级领导工作。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级台阶对你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

请记住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就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先适应后发展,不要以为自己太优秀

台湾地区著名的电视制作人陈光陆,第一次来到电视台工作时,台里只是试着让他担任一个很小的节目助理。在当时那个环境里,助理的职务就等于是小伙计,所有的杂务必须一手包办,还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而薪水却很低。

不久,陈光陆对自己干这些杂活就失去了兴趣,觉得前途暗淡无光,曾经动过跳槽的念头。但他的朋友告诉他,外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还不如先在这一行认真地干下去,边干边等,或许能等到机会。

朋友的一番话引起他的深思,他从中得到启发,明白了眼下所做的每一件杂活都是在为未来的发展做积累、都是在为获得成功的机会做铺垫。于是,他在节目助理的职位上继续干了下去,慢慢地就对电视制作产生了兴趣,并决心将来也要走制片的道路。就这样,尽管只是当一个助理,但他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以影视为业的使命感。

跟随制片人苦学了两年,机会终于让陈光陆等到了:他策划的著名歌星邓丽君的专题节目《君在前哨》在当时的台湾地区获得了极大的轰动而被提名角逐金钟奖,从而让电视台领导另眼相看,不久即委以重任。

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着你的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卓越,从改善择业的动机开始,从转变对工作的态度做起,从锻炼自己的能力用心,从提升自己的价值着手,让领导信赖你,让企业有荣誉、有尊严,你才会有价值!

低就才能高成,今天的脚步就是明天的伏笔

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来说,首要的不是先瞄好令人羡慕的岗位,而是一开始就树立正常的就业观念。如果干什么都挑三拣四,或者以为选准一个岗位便可以一劳永逸,那么你就可能永远真正低人一等。工作本身并没有“高成”和“低就”之分

台湾地区的女作家杏林子说:现代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才真正高贵。

无论是初次求职还是再就业应聘,很多年轻人总是带些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要求取的岗位。主要原因倒不是对薪水高低要讨价还价,而是对眼前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今后长期工作以及是否会提升或贬低自己的身份顾虑重重。说穿了,就是不肯“低就”。

阿海是福州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要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凭我的本事,做修理这活太丢人了!”每天,阿海都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出苦力。因此,阿海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和举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当时与阿海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阿海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蔑视的修理工。

如果你认为这个案例的说服力还不够,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案例: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给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巅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约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达到比尔·盖茨的数倍。

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人们戏称连3岁的孩子都能做。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

半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但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下决心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剂滴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

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就是说,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可是,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就为公司节约出不匪的开支。

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工作本身并没有“高成”和“低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看法却有高低之别。无论你正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如果你,不肯“低就”,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作为

想要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没有别的捷径,唯一的方法是踏实、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很多职场新人往往比较浮躁,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踏实、用心地将一些细小、繁杂的事情做好,因为不用心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完美,更容易失去唾手可得的好机会。

下面这两个案例,是我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故事,可以说明一个人对待工作用不用心带来的不同结果。

厦门一家民营企业里有这么一位优秀员工。几个月前,小郭如愿以偿地应聘到这家企业做营销总监,全面负责公司的营销工作。周六和老板都谈好了,于是小郭周一兴高采烈地去上班了。这个时候,老板改变了想法,在试用期间让小郭做总监助理,负责做一些总监不愿意做的杂事。但是小郭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他看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清楚眼前这个老板不一般,一心想跟他好好学学,权当自己做回学生,正好将自己身上的不足补一补,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小郭力争将工作做到让老板满意,虽然拿着试用期的工资、干着总监的工作、享受着助理的待遇,但他十分用心、尽职尽责,让老板和公司上下员工交口称赞。试用期满,老板正式宣布小郭正式担任公司的营销总监兼总裁助理。

看来,做事用心了,得到的机会就会比别人的多。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那么,一个不用心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在杭州某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调查。朋友希望年轻人出面,把业务接下来,然后朋友自己去运作,最后的调查报告由年轻人把关。当然,朋友会给年轻人一笔费用。那的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

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年轻人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年轻人与别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块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场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年轻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换人。

原来,该主管正是当年市场调查项目的那个委托人。也许,年轻人只是偶然地遇到这两件事,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机会;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呢?年轻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要知道: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

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是从枯燥的蹲马步、担水劈柴、绑沙袋开始的!数百米高的摩天大楼,是从工匠手中小小的一砖一瓦开始垒起的!汪洋大海,是从一条条小溪流汇聚而成的!同样,成功的大事业并非生来如此,它源于团队中每个人从小事上的坚持,源于公司里的每个员工都做好了本分的工作!成功意味着从做好身边每件小事开始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这种小事也让我去做,真是丢死人了!做这种工作有什么出息呢?我宁可在家里闲着,也不去受那份罪!”于是,好岗位、好工作人人趋之若鹜,卑微琐碎的工作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其实,他们恰恰忘了:每个工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做得好或者是不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地区市场。正式进军台湾地区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小事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成功,意味着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这个世界,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无知、卑微的心态!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当一名工人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如果生产出来的是次品那才是不光彩的事。

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多么琐碎,都不要看不起它。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就是那些能充分表现我们的才能和性格的工作。人生只有一次,正是为了获得什么或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上天赋予的技能,将身心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均衡、和谐和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付出毕生心血。“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

现在的周润发是家喻户晓、光芒四射了,可是又有谁知道年轻时候的他那一段经历呢?

中学毕业后,周润发的父亲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家里已无力供周润发上学,他便过早地踏入了社会。在从事影视专业之前,服务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周润发在美丽华酒店干的只是替客人搬运行李的活,但他既勤快又肯卖力气,很快就博得了客人的欢心。除了搬运行李,他有时还按客人的吩咐,将他们的汽车洗得干干净净。

有一天,一辆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在酒店的门口,下来一位大腹便便的富商,那富商吩咐一声:“把车洗洗。”

周润发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车子,不免有几分惊喜,于是答应得也十分畅快。他边洗边像见到宝贝似的摸这摸那。待清洗完毕,整辆车耀眼无比,更令周润发惊叹不已。

那晶亮的方向盘,像有一种强大的诱惑力,使周润发的双手都开始变得痒痒的。

犹豫了好一阵子,他的手终于忍不住地伸向了车门。车门刚拉开,人还未坐进去,身后猛然响起一声炸雷:“干什么?”

周润发一惊,缩回身手,回头一看,只见领班正对他怒目相向,他不由得感觉全身一阵冰凉。还未等完全回过神来,领班便满脸阴云,瞪大眼睛,怒斥道:“你这种人一辈子也坐不起劳斯莱斯!”

周润发从未见过领班这副架势,他的心里刹那间像有一面鼓在敲打。

受辱的周润发从此发誓:“这一辈子我不但要坐上劳斯莱斯,还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周润发的决心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这成了他人生的奋斗目标。许多年以后,当他红遍天下、风光十足时,一连买了五部轿车!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周润发也像那个领班一样认定自己的命运,那么,也许今天他还在替人擦车、搬行李,最多也就是做一个领班。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一种公认的卑微工作,短时间里也没有改变它的能力,那么,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卑微为高尚的心态去做。因为,于人于己,前一种心态都会得出一种好的结果,会引起别人的尊重,后者则不能。

当一个人做他适宜且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时,他就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动力的人,往往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确认和实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将体会到满足感如同植物发芽般迅速膨胀。

你难道从未感觉到满足感所带来的狂喜吗?你难道还没有找到目标,没有获取成长的力量吗?那你还没有培养起高贵的工作态度,还没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要知道,对于人生真正意义的追求,能使我们热血沸腾,使我们的灵魂燃亮。这种追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维持生计,它在更高层次上与我们身边的社会息息相关,并且能满足我们精神上的最终需求。

是鹰就勇敢去飞翔,没人能阻止你奔向伟大前程

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说过一句话:“一心向着自己梦想奔跑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的确,没人能阻止你奔向伟大前程。成功属于勇敢追梦的人,世界属于勇于不断求索的人。踏踏实实地沿着梦想之路攀登、再攀登的人,一定能站在成功的顶峰笑傲脚下的白云。坚定自己是一只鹰的信念

那一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林杰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水电站工作。

在这里,有内部食堂、有小卖部、有幼儿园……俨然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社会的人们,大都热衷于打麻将和讲一些飞短流长的事儿,这让林杰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与此同时,林杰喜欢看书、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看欧洲影片,而且每次进城都会买一些新书和碟片回来,这同样也让别的同事们感到不可理喻。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林杰和大伙儿越走越远了。

绝望得快要发疯的林杰,无可奈何之下就给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导师写了一封信,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苦恼:在我生活的这个空间里,我与别人从内到外都不一样,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运行规律与我理解的也完全不同,我感到很无力,也不知该怎么办……很快,导师回信了,信中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当成鸡孵了出来。从出生那天起,它就与鸡窝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它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啄两嘴就从土里刨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它的头,而小鸡们总是笑它笨。它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一处悬崖,准备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它纵身跃下的时候,却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上云天。它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它为自己曾因不是一只鸡而痛苦的往事感到羞愧……你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只鹰而感到羞愧!

看了这封信,林杰的心中豁然开朗起来。从此之后,林杰不再因为大伙儿的不认同而痛苦绝望甚至是扭曲自己,而是埋头自己读书、做自己的事儿,并在两年后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如今,林杰已经成为一家外企的经理了,而导师在信末尾的那句话,也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人生有诸多的选择,让我们最为困惑的不是选择走哪条路,而是当走在某条路上时,我们不知道、不肯定我们的脚走在了最光明的路上,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地顾盼其他路途上的旅客,用他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的深浅和自身比较,用他们所暂时得到的耀眼的荣誉、利益和自己相斟酌。你会发现,在他们中间,你不是生活得最好的一个,但你总也不是最差的一个。

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云天万里的辽阔中练就有力的翅膀的。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一腔鸿鹄之志,都有一番远大抱负,都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那么,职场就是我们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土壤与天空。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都无法飞翔,请坚定自己是一只鹰的信念,你与别人不一样,这是你的光辉,而不是你的耻辱。“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你一定还记得电影《穿PRADA的女王》中那个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安德丽娅,她机缘巧合地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成为总编的助手。然而,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她的老板颐指气使的态度让人难以承受。每天早上,安德丽娅首先要接过老板甩过来的大衣和背包,要应对女总编的各种只说一遍的指令,第一时间为老板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迟一秒钟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下班之后,她还要接听老板的电话,应付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问题。这让刚刚工作的安德丽娅难以接受。同时,安德丽娅的穿着打扮也经常被公司的时尚界人士嘲笑。

然而,安德丽娅并没有自觉低人一等,而是积极地改变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打造成米兰达要求的气质和形象。当她穿上名牌服装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而她自己也终于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这是一个经典的职场故事,很多人将安德丽娅作为自己的职场榜样。因为即使自己的职位很低,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觉低人一等,而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识到不足的时候又积极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而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敢小看她。的确,当我们的职位还低人一层的时候,自暴自弃并不是明智的,积极、努力地改变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

生命就像是一次赛跑,在生活诸多的跑道上,你不必去顾忌你是占据了内道还是外道,只要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赛跑的项目,用心去起跑、迈步,其到达终点的距离是一样长的,那就是一生,而最终的获胜者永远是那个最用心地参加最合适的项目的人。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永远都是年轻人,每天都应该满怀渴望,迎接阳光的来临。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工作之于我们每天都存在,积极地对待每天的工作,便是用心诠释我们自己的生命!

第二章 第一份工作坚持3年,完成职业化进程

很多成就往往必须有第一份工作的历练。第一份工作最好能至少坚持3年,因为从这份工作中你汲取到有利于自己理想的营养。1年或2年的时间太短,学不到什么东西;通过3年的时间,完善职业心态、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习惯、积累职场上的人脉,那么,你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职业化进程。

到一个叫“公司”的地方,做一件叫“上班”的事

公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工作、成长的场所,让我们可以在一种稳定有序的框架与体系中进行生产与生活。让我们每天醒来就有事做,而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生活不至于那么索然单调。到公司上班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想必大多数人周一到周五都要重复这样一件事:

到一个叫“公司”的地方做一件叫“上班”的事情。“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出自《大同》的《列词传》。也就是说,公司是大多人共同运转、一起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地方。“公司”的历史很短,历史上最早的公司是17世纪初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但一旦出来以后“公司”就迅速地主宰了这个世界。

公司这样一个组织形式发明出来以后,对整个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行为模式、人性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没有任何发明能盖过的。

这是“公司”。那么,“上班”是怎么回事?

台湾地区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过:“说到每天上班8小时这件事,其实是本世纪人类生活史上最大的发明,也是最长的一出集体悲剧。你可以不上学,你可以不上网,你可以不上当,你就是不能不上班。”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都希望快快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工作,工作了就可以赚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可能是按照大人给孩子传授的经验,或者正常人的常规逻辑,上班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终于从学校里解脱了,从父母身边长大了,经济上独立了。现在想想这是多么单纯的想法啊。可是,等我们真的长大了,上班了,面临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又开始抱怨,觉得要是能不上班多好啊!

可能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真的很没趣,觉得不上班多好,不用挤公车,不用被老板批评,不用遭遇同事排挤,不用被客户投诉……

是啊,谁都想这样的生活,但是人不能只会享受,没有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上班”这个问题。这是人生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更好的选择就去上班吧

两个星期前,我刚到福建师范大学给一些大四的学生做了一次职业规划讲座。

他们即将毕业,但是非常迷茫,很多人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应该怎么走,因此特别希望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一下。

在现场,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眼神里的确是充满了困惑与迷茫,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担心甚至恐惧,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业。”这是一个特别让人无奈的话题。于是,他们不少人选择了考研,风气很盛。

有位女学生递纸条问我:“你觉得上班有意思吗?我觉得有一种工作就是做学生,永不离开学校。导师有课题跟学生一起做,也能赚到钱。因此,我认为本科毕业后继续考研没什么不好!”我还记得那女孩颧骨很高,脸红扑扑的,我猜她是一位好学生。

我当时是这么回答她的:考研的最好时间是工作三年后!

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后三年,你接触了职场,也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缺乏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个时候有针对性地去进修,对于你未来纵横职场是大有裨益的,这是一种自愿的、自动自发的自主选择。一旦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没有权利和理由后悔。

如果是为了逃避上班或者觉得就业压力大而考研,那么,社会发展这么快,你能确定比你研究生毕业后就没就业压力了吗?难道那时你再继续读博士、博士后?另外,这个时候的选择是一般是很盲目的,要么是根据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选择,要么是听从家人或师长的建议选择,万一以后研究生毕业了就业不理想,你就会给自己找借口:我当时就是不想考的,是他们让我考的。

要知道: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请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你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

在象牙塔里待惯的大学生走入社会时会有惶恐,好在提供了考研这条路,满足了不少人拒绝长大的心理需求。那是几年前,如今的大学生们办法更多,毕业不想工作,父母早早准备了创业基金,到商海里学游泳去吧!至于女孩,闲在家里待嫁,也是一条出路。上班干什么,惶惶地投简历,面试笔试地折腾下来,应聘的职位还是最底层的职员。只可惜这世上“真命天子”还是少数,大多工薪家庭的孩子毕业就要独立,父母早就撑不住了。

上班到底好不好?上班要每天朝九晚五,做的却永远是别人的事业。白领的代名词就是高级打工者。企业多么赢利工资都可以3年不变,工作多么卖命成绩都属于集体。如果有人敢认同你的优秀,你可要当心了,出头的椽子总是先烂。

可是,上班真的如此不堪吗?不全是。上班虽然烦恼多多,但它还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一直不赞成大学毕业就涉足商海的人,从基层做起的老板对公司更具影响力。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没那么大的雄心壮志,只想做几年小职员然后安安稳稳地谋一份职位,然后成家,为人夫为人妻。因此,工作对我的意义之一就是垫高自己的身价,让领子白一点,再白一点。”抱有这样心态的人,既然没有多余的考虑,频繁地更换公司就在所难免,有一点不舒心就可拜拜走人。即便如此,我还是劝告年轻人应该珍惜这段作为职员的光阴。职场对年轻人的意义在于:它是把毛头小伙或青涩女孩塑造成熟的人的最好地方。如果一个人能处理好写字间里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就有能力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因为,职场不但提供对手,而且提供榜样。

因此,我建议那些满心忐忑的年轻人们,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就去上班吧,你有一天必然会踏上这一步;我也建议那些跟我一样的老上班族,纵使工作再没有意义也不要轻易放弃,也许工作的意义正在于你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它给你积攒了足够的人脉,它送给你一位值得一生相交的朋友。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那不是工作的拖累,而是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走出去。

工作前5年,不要太多考虑薪水高低的问题

在职场中,薪水的差异是由社会环境、个人能力、行业经历、企业体制等多方因素造成的。首先让自己好好成长、成熟起来,相信有一天,一旦你具备了更好的工作能力,那时候自然有机会得到更高的薪水,这绝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因为微软的薪水高,而是微软的其他各方面令人满意

唐骏说:“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当中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毕业后的前几年里,对于职业的心态一定要摆正。比如关于薪水问题,一定不能目光太短浅,只盯着薪水问题,而是要看到其他更多的成长机会。

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微软公司是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向往的工作地点之一。2001年,李健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就踌躇满志地前往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应聘。经过了六轮激烈的面试,一路过关斩将,他走到了最后一关——时任该中心总经理的唐骏面前。

但是,李健第一次面试没有成功。李健在第一次遭拒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询问进不了微软的原因。在得知专业知识还不够标准后,李健没有气馁,他回去看了很多书,恶补了微软需要的技术之后,第二次来微软面试,结果再一次被唐骏否决。唐骏告诉他说,虽然他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技术水准还是不够。李健又回去恶补,第三次站到唐骏的面前。

面试结束之后,还没等唐骏宣布面试结果,李健就说:“唐总,其实今天的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过这三次面试,我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精神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我已经得到了很多,谢谢您。”

唐骏被他感动了,当场宣布录用了他。因为李健这种不服输的毅力以及每次面试时表现出的勤奋努力的学习精神,都是唐骏最为看重的。李健成了微软的员工,一年之后,还被提拔做了经理。

对于自己为什么如此执著和专情,李健解释说:“这主要并不是因为微软提供的薪水很高,而是微软的其他各方面都令人满意。我只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微软的员工。”

对于为什么会录用李健成为微软的员工,唐骏这么认为:“我觉得这种勇于挑战、坚忍不拔的毅力正是微软所要的,所以最后我录用了他。现在他已经被提升为经理,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员工。”

其实,李健只是唐骏在微软公司工作9年期间,曾经招聘面试过的2000名左右员工之一,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唐骏的领导和影响下,微软公司非常注重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文化的员工,喜欢招聘的是: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做事比较有激情的人;另外是有一定基础,通过努力可以迅速提高、经过熏陶容易塑造的人。

准确地说,微软公司需要的不是最优秀的员工,而是最适合微软的员工。微软公司对于人才的要求,很强调一点,要确认即使一个人再优秀出色,你今后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工作。

可以说,一家优秀的企业吸引人才,靠的不仅是提供合适的薪水,更会给员工以前途和希望,这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招聘砝码。

那么,作为一个员工,也应该反过来想:薪水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收获,只为薪水而工作,就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让自己越走越窄。而那些不是太考虑薪水高低的人,把视野放得更远、更大,就能拾到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比别人更早地走出刚进入职场这几年的“蘑菇期”,奔向更大的成功!“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1万日元”

只要留意身边的人,我们就会发现,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很少能听到谁在说,对自己的薪酬十分满意,对自己的工作状况十分满意;与此相反,大家好像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尽如人意,抱怨收入太低,等等。

其实,这样做不但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失去更高的目标和更强劲的动力,带来以下几种后果:

应付工作。他们认为公司付给自己的薪水太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工作时缺乏激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一切,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以此来表示对老板的不满。

到处兼职。两线作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最终也使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

时刻准备跳槽。他们抱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工作只是跳板,时刻准备着跳到薪水更好的单位。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越跳越高,只是在频繁地换工作,因为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大的提升。试想,这样的员工,企业敢委以重任吗?

现实生活中,员工往往非常看重薪水和工作环境,很少有人把学习技术、提升能力摆在第一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总有人抱怨公司支付他的薪水不够高,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支付他工资的并不是公司,而是他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表现。”

一位20多岁的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作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1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1个月才1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1万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1万日元。”

年轻人听后,感到非常奇怪。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你也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的一席话,打开了年轻人观念的抽屉,使他茅塞顿开。

许多年后,成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深有感慨:“对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根据你的业绩来支付工资的,如果你对待遇不满意,那只能说明你的能力还不够。能力到了,工资自然也就上去了;能力不到,抱怨也是徒然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抱怨待遇,不如提升能力。

工作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

很多员工不懂得,工作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最优良品格,让他们在奋斗、努力中去发挥出他们所有的才能,去克服一切成功的障碍。工作对于他们只是一种苦役。他们不懂得毅力、坚忍力以及其他种种高贵的品格都是从努力工作中得来的。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

许多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衣食住行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他们不把工作当作一个锻炼能力的东西,一所训练建造品格的学校。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如果你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而如果在拟定合同时,你想的是一个几百万的订单;搜集资料、撰写标书时,你想到的是招标会上的夺冠,你还会认为自己的工作百无聊赖、枯燥无味吗?

工作满意的秘密之一就是能“看到超越日常工作的东西”。一旦心情愉快起来,就会全身心投入。本来你觉得乏味无比的事情会变得妙趣横生。这正是工作的本质所在。

假使你对于你的工作能待之以艺术家的精神而非待之以工匠的精神,假使你对于工作能带来浓郁的趣味而贯注热诚,假使你决意做每一件事必须竭尽你的全力,那么你对于工作就不会产生厌恶或痛苦的感觉。一切全视你的精神和你的态度。充沛的精神,可以使最卑微的工作变得趣味横生。颓废的态度,可以使人对于最高尚的事务产生厌恶的感觉。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前面三位工人的命运,前两位继续在砌着他们的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那位认为自己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的工人则不一样了,他一定不会永远是个砌着砖的工人,也许他已经变成了承包商,甚至变成了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我们敢肯定他还会继续向上发展。因为他善于思考,他当时对于工作的热情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他想更上一层楼。薪水之外的收获

明智的员工应当铭记一点,至少在40岁之前,在没有达到自己的学历、能力、精力所能达到的事业顶峰之前,打工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如果仅仅为得到几百元、几千元钞票而没有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你的打工生涯一定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因为青春无价,你付出的是无法唤回的时间。

如果你想进一步成长,如果你想真正地成功,就要学会在收入低的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收获——薪水之外的收获。

尽量获取新知:进入一家企业,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如果你感到可以从目前的工作内容、企业提供给你的培训以及上级同事给你的诸多指导中学到有用的经验,就尽量地去获取新知。请记住:用高考补习生的勤奋和心态去工作。

权衡升职机会:很多年轻人在一个企业上班就职时,都很关心自己的工作年资、职业背景,其实在一个职位上一段时间内的停留也是一种增值,只是不要等太久。同一个企业内,在同一职位徘徊两年以上就是一种低级重复、一种贬值。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业绩不能给自己升职提供充分理由,就应该加倍努力;如果在同等职务中已经是佼佼者,仅仅因为管理职位没有空缺或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造成困境,就要权衡一下,下一个升职的机会还要等多久,这种等待还有没有意义,因为时间的付出才是最贵的成本。

进行自我磨炼:不少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想办法和公司周旋,钻管理制度的空子,不思进取,对工作得过且过。的确,一些公司尚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疏忽也许给这些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他们的工作总是轻松而且没有压力,但这些人的结局往往是很少有升职的机会,变成5年工龄的“老油条”、8年工龄的老主管,最终成为裁员的对象,成为打工族中的悲剧人物。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下属成为自己的经理,甚至开始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因为没有人愿意聘请一位“老油条”。

几乎所有优秀的员工,都有一个共性——“庸人自扰”。这种人对待工作永远是主动的,不会推卸责任,永远在寻找、尝试业绩提升的机会而不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永远在以“庸人自扰”的态度去打工。当然,这些人有更多的加班和辛苦,做的事多了难免有疏漏,运气不好还会招来非议甚至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们的职位、薪资、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最快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历程中有更多磨炼、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经历有更多的含金量。

当金子不如当种子,做人才更要做人财

在职场中,你不是一块金子,到哪里都能闪光;而是一粒种子,只有找到适合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当一块难以发光的金子,不如当一粒容易发芽的种子。如此,才能让自己不会成为“人裁”,从而实现从“人才”到“人材”再到“人财”的转变!与其怀“金”不遇,不如当一粒健康饱满的种子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不满意,认为这不理想、那不公平。由于这种心态,加上他工作中不会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他在公司里很不“招人待见”,甚至在工作中出现了重大错误,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他伤心而绝望,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老板和公司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老板和公司立即重用你。如果要别人重用你,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低头无语。

在现在职场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觉得“怀才不遇”,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蛮有水平、蛮有能力的,只是缺少伯乐,缺少让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没有什么作为与成就。为了“自慰”,对自己说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了“他慰”,对满腹牢骚的朋友鼓励一下:“是金子总会发光。”他们往往将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不会拍领导马屁,得不到领导青睐。

毋庸置疑,有才能者尚未得到充分赏识、真金湮没在尘埃中的现象确实存在;真人才被嫉才的上司恶意封杀、刻意打压的情形在我们周围也并不鲜见。但是,遇到此类情况的最佳办法是:调整心态,另觅通往成功的路径,而不要老是停留在愤愤然的情绪之中。

首先,你要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是否真是金子?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是真金子,手中必定要有绝活,在才能上要确有过人之处,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干活人”,都不会溜须拍马,他们的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而非虚假的炒作。所以,还得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而不要盲目地自认“金子”,毕竟,是否真金子不是靠自己吹出来而要靠实力来证明的。

其次,你要想明白:世界上不可能到处是金子,同样,不是每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芸芸众生是大多数。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我愿做一粒健康的种子!”这么有名气的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专家居然不将自己当金子而愿当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多么振聋发聩啊!可见,思想境界不一样,观察事物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路也会不一样。如果我们安心将自己视作一粒健康的种子,无论种在哪里,哪怕是在贫瘠的土壤里或狭小的石缝中也要倔强地破土而出、努力地茁壮成长,这才是健康的心态。

与其沉醉于难以自拔的怀“金”不遇梦中,还不如甘当一粒健康饱满的种子,牢牢扎根在平凡岗位的土壤中,给自己的职业化之树带来累累硕果!你现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财”了吗?

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境遇时,往往习惯于去给自己找个理由,说是世道不公或者是命运不济。其实,没有理由,只有借口。你看,同样的环境有不同的人生。环境总有优与劣,而不论环境怎样,总有人出人头地,同时又有人碌碌无为。因此,不要把自己境遇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环境,利用有利因素,转化不利因素。你利用好现有的条件了吗?你现在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了吗?你现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财”了吗?

一个员工的职业化心态锤炼过程,简单来讲,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才、材、财。任何人一生都将经历“才”、“材”、“财”三个阶段,如何把握这三个阶段是职场成功的关键。“人才”:一个人有才或者无才是多方面体现的。“才”有的是先天给予的,也有后天补足的。譬如孩提时候聪明、玲珑乖巧、悟性好,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有遗传的先天因素,到了上学的时候,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教诲,学习到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到学校毕业后踏上社会工作前,这时候的你只能算个具有一定知识的“人才”。“人材”:从人“才”到人“材”的转变需要有个过程,那就是再学习的过程,如果你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去检验去实践,那你永远成不了“材”,这“材”字是“才”字边上加了个“木”旁,木材的可塑性很强,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木位居第二位,可见它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到你的工作中去,一旦你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那你就是不折不扣的有用“人材”了。“人财”:从“人才”到“人材”的转变,你对工作学习的付出是艰辛的,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觉得你的付出远远不能达到你所想象那样的回报,那么你不必太急,功到自然成,这个阶段一定要下苦功夫,咬定目标不放松,自然会功成名就、左右逢源、名利双收、财运亨通。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前进的路上有许多方面的障碍(名、利、色)使你事倍功半半途而废,有的人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当然,人的财富,除了物质上的以外,还有精神财富,如:信仰、理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一般物质财富的富有者是基于精神财富而得的。因此,我们应尽快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定位准确将受益终身。

在这个世界,“人才”并不多,能被企业重用的“人材”也很少,同时拥有“才”与“财”的人更是难能可贵,但是这些成功者只不过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份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而已,他们努力让自己做到更多,最终真的成就了卓越的人生。

可以收入低,但要收获大;可以没成绩,但要有成长

有的人工作了十几年,职位和薪水都不见涨;有的人刚到公司的时候还是实习生,几年的光景,已经成了某某总监、某某副总。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第一种人从不钻研业务,把大好的时光放在对薪水的计较和对工作量的算计上,在业务上他们仍然是“新手”,工资也只能停滞不前;第二种人把工作的每一天都看成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工作的营养,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收获大于收入时,成功就在前面跟你招手了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提供超出你所得收入的服务,很快收入就将超出你所提供的服务。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那他是看不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的。事实上,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是在工作中得到的技能和经验,而不应计较暂时所得的收入,在工作中,你可以收入低,但一定要收获大。

收入和收获是意义比较相近的两个词,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因此对这个词理解的深度也就不同。

在工作团队中,有些人智慧高,能力、技术都在别人的水准以上,但是却和他人拿一样的薪水。表面上看,你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似乎并不公平,可是换个角度想,你如果在收入低的情况下,还没有什么其他收获,那就更麻烦了。改变思考方向,心底也就释然了。

的确,在职场中,也许你的收入并不高,生活也不容易,但是,对于你的公司而言,工作指标就像一堵墙,每一个员工都要爬过那堵墙,公司给你提供了一架结实而又有弹性的梯子,梯子的两侧一个就是收入,一个就是收获。你怎么通过攀爬这架梯子而达到你成功的巅峰呢?其实,一边是收入,一边是收获。上帝是很公平的。至少,你可以没有收入,但不能没有收获。

每个人在努力而未成功之前,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种子。我们就如同一块块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好,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你不能期望沙漠中有绽放的百合,也不能奢求水塘里有孑然的绿竹,但你可以在黑土地上播种五谷,在泥沼里撒下莲子,只要你有信心,等待你的,将会是稻色灿灿、莲香幽幽。你也许暂时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收入,但是你的收获却在一天天增加,一点点累积。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分为两个阶段,那么,前一阶段就是用金钱买智慧,后一阶段是用智慧换取金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利用一切工作机会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负责的任何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够尽力而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并时刻想着怎样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那么偏低的薪水绝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你很快就会得到提升。

如果你做的是价值100元的工作,却只得到50元的报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你潜在价值的最佳广告。而劣质的工作、半生不熟的工作、漫不经心的工作,即使有很高的薪水,也会迅速地毁掉你。真正能够让你获得成功的方法,不是看你能为自己的薪水付出多么的少,而是多么的多。当你的收获大于你的收入时,那么成功就在前面跟你招手了。“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实,收入和收获是两个不同却又很相似的概念,关键看你怎么去理解它。让自己成长的脚步跟得上公司的发展

成长是一直延续下去的,而成绩仅仅是个过去时,我们不能用成绩来对成长作任何评价和参考。因为成长是一个充满了欢乐、沮丧、振奋人心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时刻,而成绩就只有成败,而没有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在职场的列车上,当你被甩下之后,你才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那时再想弥补,但迫于生活的压力,困难将比现在逐渐让自己成长要大得多。

小赵已经来公司五六年了,在现在这个人才交流和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小赵能在一个公司五六年而从没跳槽,这实在是很难得。不过,公司好像并不领情,在最近的一次人事调整之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找小赵谈话,他们委婉地告诉小赵,公司将不再与他续签劳动合同——小赵被公司解聘了!

小赵感觉自己很委屈,他对人力资源部领导说:“我想和公司的林总谈一下,我希望林总能给我一个更合适的解聘理由!”人力资源部领导告诉小赵:“林总也想和你好好谈一谈,他就在隔壁的小会议室等你呢。”

小赵来到了小会议室,他看到林总早已坐在那里了。看到小赵,林总伸手示意他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还没等小赵开口,林总先说话了:“我知道你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你并没有犯下什么严重的错误。而且,我也十分清楚,你的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我已经为你联系了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刚成立不久,正是用人的时候,而且他们特别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我马上就打电话过去。不过,在你接受这份工作之前,我还是要奉劝你一句:到了那里,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到了一个新地方,就要有一番崭新的精神面貌。如果你仍旧像在咱们公司一样,始终保持原地不动而没有丝毫进步,那么你将来的事业恐怕也会出现挫折。”

林总看了看对面的小赵,又继续说道:“你在公司的这次人事调整中被解聘,这其实是公司领导和人事部长期考虑的结果,虽然你在公司基本上没有犯过大错,可是公司需要的并不只是不犯错的员工,而是需要那些能够不断进取、积极主动的员工。公司也要发展,如果每一位员工都像你一样在工作中总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一些任务,而不能积极进取地实现自身的进步并主动推进公司的发展,那么咱们公司就不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听到林总的话,小赵先是一阵沉默,之后他回应说:“其实我早应该想到自己现在的结局,因为早在很久以前,我就感觉自己极大地落后于公司中其他人的发展了,有好几个人都是和我一起被招进公司的,可他们现在都已经成为公司的中高层领导,而我却仍然和刚来公司时一样还是一个普通销售员,而且销售业绩还一直不太好。谢谢林总多年来对我的栽培和鼓励,我愿意接受您刚才提到的那份工作,而且我也决心到了新公司以后一定要积极进取,使自己每天都有新进步,绝不辜负林总对我的支持……”

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精神就会在公司中得到了不起的进步;只要你的行为和态度切实推动了公司的成长,那么公司就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与职场上的前辈,让自己少走弯路

在职业生涯发展上什么最重要?个人的核心能力。那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人脉,很多人在30岁以前靠专业能力赚钱,30岁以后靠人脉关系赚钱。在中国注重人缘、血缘等关系的人情社会里,社会关系对个人发展就更为重要。贵人是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职场中没有人不需要贵人!贵人多“旺”事

年轻人从校园到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一过程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从未经历的工作,还有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他们中有许多人很难适应,觉得特别孤单,感觉成功遥不可及。

很多人刚刚走向社会,因为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导致内心拘谨,害怕交际,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不愿与人多交往。这些都会阻碍他们计划与设想的实现。可以说,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不良心理,有不少新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对于环境的陌生,特别喜欢找那些一起进入公司的“难兄难弟”,寻求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喜欢抱在一起,觉得这样有安全感。其实,这是错的。真正要成长,要迅速地成长,职场新人还是要寻找一个在职场上和你投缘的前辈。只有向那些适合你的、和你志趣相投的前辈请教,你才能迅速转变好角色,并茁壮成长起来。因为,贵人在有时候真能“旺”你的事!

小张是中文系毕业的才子,性格热情大方,文笔非常好,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工作。工作之余,他发挥自己的爱好,时常在其他杂志报纸上发表诗歌散文,为报社争得了不少荣誉。

一晃工作三年了,报社要给工作刚满三年的年轻人评定职称,结果小张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同时入选在职称评定的范围内。小张生性淡泊,他一寻思,另外两个人的父母不是市里的高官,就是有背景的富商,于是心中断定自己没多少希望,也就没把评定职称这回事放在心上,依然像往常一样写自己的诗歌,发表自己的文章。

而另外两个年轻人多方活动,上下疏通,着实费了不少力气。过了两个月,评选活动结束,果然另外两个年轻人获得了高度的肯定,资料被送到社长那里做最后的评定。小张看到结果,心中虽不在意,可是也不禁感叹世道的不公正。

一个星期以后,社长作出了最后的评定,但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小张得到了社长的充分肯定,获得了职称的晋升。

原来,社长在其他媒体上时常看到小张的作品,通过作品,看出小张是一个工作积极、为人热心、能力突出的有为青年,社长没有顾及另外两个人的影响,尤其是他们父母一辈的影响,把职称晋升的机会给了小张。

可见,“贵人”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可以撇开世俗的障碍,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帮助你完成原本不容易企及的事情。如果没有社长这位贵人,小张怎么可能胜过有着权力和金钱背景的另外两个年轻人呢?没有他们,或许杰克·韦尔奇会一辈子默默无闻

良好的人脉能给自己增加职业发展机会。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与《华尔街日报》共同针对人力资源主管与求职者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人力资源主管或求职者透过人脉关系找到适合的人才或工作,而且61%的人力资源主管及78%的求职者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人脉关系的其他作用还在于有助于业务发展,对个人职业指导起重大作用;有助于专业技术上的交流与沟通。

向前辈请教,向某一方面比你优秀的人请教,帮助你顺利成长。初进公司的新员工,最好自己在公司里找一个和你投缘的前辈。一个适合你的前辈不仅会在工作上帮助你,而且在生活上也会给你指导。找个投缘的前辈,能使你完成角色的转变,让你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从而为你日后在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他辉煌的事业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在工作生涯中遇到的贵人。他在自传中这么写道:“贵人似乎总会在我的身旁出现,扶持我、鼓励我。”

韦尔奇刚进通用电气工作时,曾经因为通用电气的小气作风与加薪问题而递出辞呈。但当时韦尔奇的上司鲁本·贾多福相当赏识他,邀请他共进晚餐来加以挽留。席间贾多福答应为韦尔奇提高加薪幅度,更重要的是,愿意支持他不受官僚体制的影响。贾多福的心意让韦尔奇大受感动,因此决定继续为通用电气打拼。

韦尔奇的另一个贵人,是他在产品事业群工作时的主管查理·李德。1963年,韦尔奇曾因为进行化学实验不慎,差点炸掉整栋工厂大楼。当韦尔奇向李德报告时,本身是化工专家的李德没有痛骂韦尔奇,反倒以理性的态度帮助他解决问题、为他打气,不仅让韦尔奇在通用电气的前途没有受到影响,也让韦尔奇学习到领导者应有的风范。

通用电气前副董事长赫姆·魏斯,更是韦尔奇心中非常重要的贵人。魏斯与韦尔奇无话不谈,也一直协助向来有话直说的韦尔奇和通用电气的高层沟通。甚至在世前,魏斯还不忘向当时的董事长瑞吉纳·张芳斯推荐韦尔奇是“通用电气里头真正有前途的人”。

韦尔奇强调:“我无论到哪里,似乎总能找到良师益友,若非这些人鼎力相助,或许杰克·韦尔奇这个家伙会一辈子默默无闻。”

生命中的贵人与职场上的前辈的最高境界是所谓人品、处世、专业能力样样都超强的人,遇到这样的人,又与你有缘,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每个人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一定可以遇到,如果遇上了,请你一定不要忘记寻求他们的帮助。

早点开窍,沿着正确的职业路线坚定地走下去

中国有句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的人好比踏上一条职场弯路。不回头,离成功越来越远;想回头,却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放弃,太多的东西需要重来。有的人一直在弯路上转悠走不出去,等到转出去,人都老了。毫无疑问,早一天开窍,就少走一段弯路。人生的灿烂与否取决于是否进行正确的规划

要是我们驾车时走错了路线,上了高速又下不来,心里肯定会暗暗地骂自己:怎么这么笨啊,要是当时早点想清楚,就不用走这么多弯路了!行车如此,职场亦然。

所谓职场弯路,就是没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工作,还在外围转圈子。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其实只有短短的不到30年,如果找不准方向,职业就会走大量的弯路。

一个美国小伙子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为期3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考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后,他辞职经商。又过了两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20年后,他的公司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后来,比尔·拉福在谈到他的成功时,说这应该感激他父亲的指导,他们共同制订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规划,就是这个生涯设计方案给了他明确的职场定位,最后使他功成名就。

我们来看一下比尔·拉福的这个生涯设计方案:

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务环境→开公司→事业成功

第一阶段:工科学习

中学时代,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他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敢于创新,但经历的磨难太少,没有经验,更缺乏必要的知识。于是,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并描绘出职业生涯的蓝图。因此,比尔·拉福升学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4年,除了本专业,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如化工、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商品贸易中,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就很难保证在贸易中得到收益。工科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建立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清楚的推理分析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正是经商所需要的。

第二阶段:经济学学习

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没有立即进入商海而是考进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他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搞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还认真学习了有关法律和微观经济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