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23:49:4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春和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尿路包括哪些器官,有什么主要功能

尿路由上尿路和下尿路共同组成。上尿路包括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下尿路包括膀胱和尿道。尿路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尿液。由肾脏连续不断生成尿液,持续地通过肾盏进入肾盂,由于肾盂的收缩而被送入输尿管,因输尿管的蠕动,将尿液推送到膀胱并暂时贮存。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才引起排尿,然后经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排尿过程是间歇进行的。

何谓尿路感染

目前临床上所说的尿路感染是指一般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凡有真性细菌尿,不管有无尿路刺激症状,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无症状者称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者称为症状性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主要是指肾盂肾炎,即肾实质和肾盂的感染性炎症,是由于细菌入侵肾脏所致,临床上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尿道炎和膀胱炎,其感染性炎症仅局限于尿道和膀胱。

什么是真性细菌尿

真性细菌尿是指:①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2510/mL。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mL。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510/mL。一次检查准确性80%,连续两次培养得到同一菌株,菌落数545≥10/mL,准确性达95%。如中段尿培养杆菌菌落数在10~10/mL之间,列为可疑,应重复培养。如为球菌,中段尿培养菌落数≥200/mL,即有诊断意义。在临床上,只要有真性细菌尿者,便能诊断为尿路感染。

什么叫无症状性细菌尿

5

部分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尿培养菌落数在10/mL以上,称为无症状性细菌尿,也称为隐匿性细菌尿。其细菌来自肾脏或来自膀胱。常见于妊娠妇女、产妇及女孩。在普查妊娠妇女中,发现细菌尿的发生率为45%,而其中82%为无症状性细菌尿,它是一种呈隐匿经过的尿路感染类型,在漫长的病程中,可以间歇地发生急性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据有关资料统计,无症状性细菌尿约半数有发展成症状性尿路感染的可能。

有哪些致病菌可引起尿路感染

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但绝大多数(90%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硝酸盐杆菌及厌氧杆菌等。大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感染的一般规律是:首次尿路感染,无症状的细菌尿,其致病菌常为大肠杆菌;住院期间得的尿路感染,有尿路梗阻者,用过多种抗菌药物者、经导尿或膀胱镜等器械检查者,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霉白杆菌等感染。通常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为一种,偶尔可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多见于长期用抗生素治疗、尿路器械检查后以及长期保留尿管的患者。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怎样

1982年我国对华北、东北、西北、中南及西南、华东六大区188697人普查结果表明,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为2.25%,其中尿路感染占0.91%,居肾脏疾病的首位,男性发病率0.23%,女性为2.37%,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10倍。1986年广东、广西、河南、湖北等9个单位对30196个女性人群的调查表明,未婚者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1%,已婚者为2.83%。患病高峰在31~40岁,妊娠期高达10.6%。有人估计一生中发生尿路感染者约占10%~20%。确实,尿路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危害性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或儿童,感染能直接威胁生命,在成人可发展成严重的肾疾患。

尿路感染是如何产生的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所致,在致病菌中许多属于条件致病菌。绝大多数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都有菌毛,菌毛的尖端为糖被膜,能产生黏附素,而黏附素能与尿路黏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这些细菌一旦黏着于尿路黏膜后即可定居、繁殖,终而侵袭组织而引起感染。尿道是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cm和男性的前尿道3~4cm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存在,但由于尿道具有防御能力,可使一些细菌迅速被消灭,故并不都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发生与否和机体的防御机能及细菌本身的致病力等有关。当人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或细菌的致病力很强时,就容易发生尿路的上行性感染。单次插入导尿管至膀胱,可将前尿道的细菌带至膀胱,但产生菌尿率为1%~2%;留置导尿管96小时,98%患者发生菌尿,拔除尿管后多能自行灭菌,说明尿路有抑制细菌繁殖作用。尿道防御机能是制止尿路感染的有效机制。

正常人小便中有细菌为什么不得病

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对131例正常人进行清洁中段尿的培养,80例有细菌生长,占61.1%。即使以导尿标本做细菌培养,也有细菌生长,而且细菌可以侵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路感染。这是因为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膀胱黏膜有灭菌能力,通过黏膜分泌的IgA、有机酸和人体的吞噬细胞共同作用,可消灭细菌;由输尿管来的尿液不断流入膀胱,将有细菌的尿液稀释,并于排尿时带走细菌,当尿流通畅,膀胱能完全排空的情况下,细菌不易在尿路滞留;大多数人的尿呈酸性,尿素浓度高,有机酸浓度高,加上低张或高张尿,均不利于细菌生长;以上防御机能如果仍不能清除细菌,则膀胱黏膜可分泌抗体,以对抗细菌入侵。但是,当存在某些不利因素时,人体失去上述自卫功能,例如:过度疲劳、感冒、个人卫生不注意等,细菌乘虚而入,就会发生尿路感染。

影响尿路感染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和性别:对大批学生和成人进行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尿路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5%~20%。老年人易发生尿路感染与老年期生理特点、器官脏器的退行性变、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下降,以及并存有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女性在任何年龄组发病率均超过男性。女性发生尿路感染有3个高峰:①小于2岁时因会阴及尿道口被尿布污染;②性生活频繁及妊娠期;③绝经期后和老年妇科病,如子宫脱垂及老年性阴道炎等,均可诱发尿路感染。

(2)尿路梗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下尿路梗阻。据统计,尿路梗阻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无梗阻者高10多倍。尿路梗阻可由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引起,包括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

(3)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任何病人采用导尿术或其他尿道器械检查均可将细菌带入尿路,虽用抗菌药物预防,但仍有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因此,使用导尿管和器械检查必须严格掌握指征,留置导尿管应采用无菌闭式引流,且有可能应尽早拔除。

(4)尿路畸形: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蹄铁肾、双肾盂或双输尿管畸形及巨大输尿管等均易发生尿路感染。

(5)尿路结石:可以成为尿路感染的发病原因和并发症。结石可在上尿路造成局部的梗阻或在膀胱刺激其黏膜,均使正常局部防御细菌能力减退而导致反复发作的感染,细菌亦可在结石内贮存,虽在积极抗菌药物治疗下仍可诱发反复感染。

(6)全身性因素: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低血钾及高血钙等疾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女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0倍,且好发于婴幼儿及婚育期妇女,这与女性尿路解剖生理有关。

(1)女性尿道短,约 3~5cm,直而宽,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易上行侵入膀胱。

(2)女性尿道口距阴道、肛门近,尿路上皮细胞对细菌黏附性及敏感性较男性为高,月经血也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则细菌容易滋生。

(3)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附件炎,其细菌均可经淋巴途径或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

(4)性交时尿道口内移,阴道及膀胱颈充血,尿道过短者,易诱发炎症。

(5)妊娠期、幼女或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变化及pH值改变也易发生感染。

(6)妇女膀胱排空不如男性完全,残余尿量较多,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滋生。

(7)产后由于阴道及子宫创伤、感染、全身抵抗力降低、产程过长、难产等因素,也易引起尿路感染。

(8)更年期后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变,IgA及有机酸分泌减少,局部抗菌能力减退,又常有尿道肉阜,故感染率高。

致病菌是通过哪些途径引起尿路感染的

(1)上行性感染:绝大多数(>95%)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即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进入膀胱引起感染,然后膀胱内的致病菌沿输尿管上行至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这是膀胱和肾脏感染最主要、最多见的途径。

(2)血源性感染:任何部位的细菌感染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血流中的细菌到达肾实质,加上肾组织有些缺陷或异常,易引起肾盂肾炎。此种感染途径少见,占所有尿路感染的3%以下。临床上见到的血源性感染者,其致病菌多为毒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淋巴感染:结肠内细菌可经淋巴管播散到肾脏,升结肠肝曲处与右肾之间有淋巴管相通。盆腔感染的细菌可经输尿管周围淋巴管播散到膀胱或肾脏,当膀胱内压增高时,膀胱内如存在细菌,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进入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插有导尿管的患者细菌是如何入侵的

细菌入侵的途径有三:①行导尿术时,操作步骤无菌要求不严而污染导尿管,或将尿道前端的细菌带到膀胱;②在导尿管与尿道黏膜之间的空隙有一层薄的尿道分泌物,细菌可在黏液中繁殖,然后上行而感染膀胱;③细菌可沿导尿管的内腔上行而感染膀胱,尤其是开放性的留置导尿管。了解这些导尿管之所以能引起感染的原因,无疑有助于预防。导尿管产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引流系统不合格;②女性患者;③患有糖尿病;④尿道周围革兰阴性菌繁殖;⑤机体抵抗力低下;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

怎样减少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

(1)只有绝对需要时才使用导尿管,并应尽可能快地拔除。

(2)选择较细导尿管,尿道分泌物能沿导尿管壁向尿道口排出。16F为男性常用的导尿管。导管质量以带气囊的硅胶管为首选。

(3)插导尿管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要由训练有素的护士管理留置的导尿管。

(4)必须用无菌的密闭引流系统,导尿管和引流管应该永不解离,除非由于阻塞而需要冲洗之时,此时操作上要使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5)取尿作培养时,先用碘液消毒导尿管后,再用小针头穿刺导尿管抽吸尿液。

(6)贮尿袋需常位于膀胱水平之下,保持尿流向下通畅地流动,并定期放空尿袋。

(7)当引流管道阻塞而尿流不通畅时,应及时更换。

(8)引流管道不宜过长,只要有足够的长度能使患者在翻身时不至拉得太紧或使导尿管脱出即可。储尿袋必须垂直悬挂于床边,离地面15cm以上。

如何减少医源性尿路感染

所谓医源性尿路感染主要为器械检查和治疗时导致的感染。医源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卧床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需要导尿治疗者更极为多见。减少医源性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为:

(1)使用导尿管或器械检查时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尽量选用无创伤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2)留置导尿管应采用无菌封闭式引流。此外,可用0.25%醋酸或多黏菌素加新霉素冲洗,可大大减少因留置导尿管而发生的尿路感染率。

(3)争取尽早拔除导尿管。

(4)必须严格掌握检查和导尿的操作规章。

(5)可疑有尿路感染者,应及时服用抗生素。

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路感染的症状是在其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认识尿路感染的向导,并能为本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尿路感染较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排尿异常: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3)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脏周围组织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尿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尿道炎为一常见病,多见于女性,致病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多数病例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可有或无菌尿、尿沉渣中的细胞数>5个/高倍视野。

急性尿道炎在男性病人中的主要症状是有较多的尿道分泌物,开始为黏液性,逐渐变为脓性,在女性病人中尿道分泌物少见。无论男女,排尿时尿路均有烧灼痛、尿频和尿急,尿液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慢性尿道炎分泌物逐渐减少,或者仅于清晨第一次排尿时可见在尿道口附近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排尿刺激症状已不像急性期那样显著,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膀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膀胱炎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易发生于性交后、月经期后及尿道、妇科器械检查后,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本病有自愈倾向,约40%可在7~10天内自愈。

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发生或缓慢发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如出现肉眼血尿则称为急性出血性膀胱炎。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黏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系统治疗。

急性肾盂炎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肾盂肾炎为活动性化脓性感染,常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及局部体征三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数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40℃,病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或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

(2)局部症状:多数病人有一侧或两侧腰痛,为胀痛或酸痛,重者可自病侧腹部向会阴及大腿内侧放射。因肾盂肾炎多伴有膀胱炎,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下腹痛或不适感。尿液混浊,偶有血尿。

(3)局部体征:常有一侧或两侧肾区叩击痛,在叩击时,可见患者突然躲闪等表现及痛苦表情。在脊肋点(脊柱和第12肋交叉处)、季肋点(季肋下和锁骨中线交叉处)、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平脐处)和中输尿管点 (髂间线和耻骨结节的垂直线交叉处)常有深压痛。

慢性肾盂肾炎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过去认为,大多数慢性肾盂肾炎为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而致。近年来,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认识,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以前所说的那样重要,据文献报道,本病占全部肾盂肾炎的7%~20%,仅半数病人有急性肾盂肾炎的发作史。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端。其主要表现是真性细菌尿,尿中仅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细菌尿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尿路刺激症状。部分病人既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有些病人有低热、腰痛、乏力、尿频或反复检查出现脓尿等。有时仅有面色萎黄、倦怠、食欲不振,小儿表现为厌食、精神萎靡、贫血、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或遗尿、尿失禁等。另一部分病人由于体内存在易感因素如尿路结石、尿路畸形等,此类病人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虽较急性肾盂肾炎轻,尿液改变也不如急性肾盂肾炎明显,但仔细检查仍有肾区叩击痛、肋腰点压痛等阳性体征。当炎症侵犯肾实质时,可出现高血压、水肿、肾功能障碍。

钱桐荪教授曾将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归纳为五种类型,即:反复发作型、长期低热型、血尿型、无症状性菌尿型、高血压型。

慢性肾盂肾炎会不会引发尿毒症

慢性肾盂肾炎若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最后将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反过来,得了尿毒症的病人,如继发肾感染,又成为加剧尿毒症的因素。近年来,由于新型抗菌药物不断问世、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慢性肾盂肾炎经过正规抗菌治疗,并及时纠正尿路畸形、梗阻等因素者,是可以获得临床治愈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约有20%是以慢性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对慢性肾盂肾炎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但除慢性肾盂肾炎外,一般尿路感染是不会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即使是肾盂肾炎、膀胱炎反复发作,若没有尿路异常,如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存在,发展成慢性肾衰的可能性也极小。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具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者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的尿路感染病例则容易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复杂性、多样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或有时未准确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很重要的。本病容易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疾病相混淆,要注意分析区别。

怎样区别尿路感染与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的30%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尿道综合征是指病人有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4而反复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mL,其多发于青壮年女性,患者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且容易反复发作,故易于与尿路感染混淆。临床研究证明,尿道综合征患者的尿菌检查阴性,尿常规检查偶有白细胞数轻度增多,通常可自行缓解。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过敏(尼龙内裤、避孕用品、泡沫或肥皂沐浴)、剧烈的性生活、尿道腺体慢性炎症、妇科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或膀胱外括约肌痉挛等有关。二者鉴别诊断的最有效依据是尿细菌检查。

性病与尿路感染有关系吗

性病与尿路感染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性病主要是指通过性生活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滴虫性阴道炎等。但从临床表现来看,某些性病与尿路感染有十分近似的临床症状,如非淋菌性尿道炎、男性淋病等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易误诊为尿路感染。此外,某些性病的病原菌亦有可能成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应严格区分。

治疗尿路感染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治疗尿路感染应首先明确病情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部位是在上尿路还是在下尿路;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目前的肾功能状态;有无梗阻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等诱因。治疗的目的不应只停留在症状的缓解,必须做到消灭病原菌,并预防复发。治疗的原则是:①纠正诱因;②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消灭致病菌;③辅以全身支持治疗。

对尿路感染患者怎样进行一般处理

(1)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或伴发热,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下床活动,一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休息3~5天,肾盂肾炎休息7~10天,症状消失后可恢复工作。

(2)饮食与饮水。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的尿量,每日尿量应在15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液。输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冲洗,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

(3)对症治疗。诊断明确后,对高热、头痛腰痛、便秘等给予对症处理,如给予解热镇痛、通便缓泻药。小腹有痉挛性疼痛时可给予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以解痉止痛。使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也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治愈急性尿路感染的关键是什么

急性尿路感染患者来就诊时,首先应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检查,然后再开始治疗。治疗的关键是要彻底,另外要注意复查。对经过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做静脉肾盂造影等有关检查,努力弄清有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尿路异常情况。同时,还应注意有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尿路感染经首次治疗后症状消失,应于停药后1~2天、第2周、第6周进行复查,以后也应定期复查。复查时,可先查尿常规,如尿沉渣检查异常则应做尿细菌培养。如果追踪5期间尿菌落数≥10/mL则需继续治疗。

尿路感染有哪些治疗方法

(1)抗菌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

(2)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经内科抗菌治疗经久不愈的,若有尿路梗阻,一侧无功能或功能很差的感染性肾脏、膀胱输尿管返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局部治疗:近年来有学者报道采用抗菌药膀胱灌洗术等局部疗法治疗慢性膀胱炎效果较好。

(4)辅助疗法:对重症感染出现中毒性休克时,可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治疗。对体力虚弱、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慢性患者加用丙种球蛋白常使感染易控制,每日1次,每次肌注3mL。

(5)中医治疗:中药常采用益气、补肾、清热利湿并重的原则,邪正兼顾,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无症状性菌尿需要治疗吗

无症状性菌尿约半数为膀胱炎,半数为肾盂肾炎,由于无症状,易被病人和医生忽视。对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患者、孕妇患者,及伴有结石或梗阻的无症状性菌尿应给予治疗。一般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单次大剂量治疗,如复方新诺明2.5g,或呋喃啶 0.2g,或羟氨苄青霉素3g,一次顿服。以后复查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如仍为真性菌尿,应作感染部位定位诊断。

尿路感染复发的原因有哪些

尿路感染的复发是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菌尿转阴,一月内(大多数在1周内)再出现,其致病菌与原先致病菌相同。复发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导致复发的原因主要有:①抗菌药物选择不当;②抗菌药物的浓度不足;③存在L型细菌;④有尿路结石;⑤出现耐药菌株;⑥药物的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

首次发生尿路感染应如何治疗

在采集尿标本送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诊断后,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目前,多数主张用短程疗法,一般7~14天为1疗程。可先用磺胺药治疗,如果患者对磺胺药过敏,则可服用呋喃啶。若患者体温升高,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宜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用药,对常见的尿路感染细菌有效,通常治疗2~3天后病情可好转,故临床上常选用。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参考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耐药菌株出现时,必须联合用药。除了抗生素治疗外,配合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小便,可减轻或缓解膀胱刺激症状,并可协调和加强庆大霉素等的抗菌治疗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